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科学起源范文

现代科学起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科学起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科学起源

第1篇:现代科学起源范文

财神软件(北京大友时代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家电连锁企业行业软件提供商和家电行业企业经营管理咨询及培训的专业公司。公司创立于1993年,是中国最早的软件开发商之一,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双软认证企业。财神软件致力于为中国连锁企业全面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软件、行业化的整体解决方案、专业化的客户服务。

为推动国内家电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财神”凭借多年成熟的管理经验,率先在国内家电行业创建了实战派咨询管理和培训团队,咨询和培训团队成员都是来自国内优秀家电企业的总经理、总监。咨询和培训具有实战经验丰富、理论知识系统、切合行业实际、多方推动管理等服务特色。

北京《现代家电》杂志社是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全国交电商品科技经济情报中心站主办的国家一级期刊,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家电行业各级管理人员手头必备的一本工具书,成为面向家电商、零售商、制造商的内容务实,客观理性,编辑专业的家电业第一品牌杂志。多年来,现代家电强化管理,采用CRM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于沟通工商合作,促进行业发展,打造了一个全国性家电行业沟通交流平台。杂志社管理基础好,机制合理有效。使各类人才得以有效发挥。多年来积累了一批优秀精英,形成了以学习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务实精神为特色的企业文化。

“务实、专业、理性”是《现代家电》杂志的基本品格。正源于此,现代家电稳步发展,成为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期刊。一直以来,我们以推进工商双方合作为己任,全面协助品牌企业拓展经销渠道,优化营销网络,提升业内形象,开发品牌价值。2007年,在原有发行渠道的基础上,全新打造2000个家电家居连锁店现代家电书架,针对专业群体进最有效的传播,同时,拓展1000个经销商俱乐部优秀商与业内共同打造供需对接平台,传递业内信息,促进工商合作。

一个企业没有学习力,就没有生命力;一个企业高管的能力,决定一个企业的竞争力。

为了切实提高国内家电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财神现代家电商学院”率先在国内开办专门以家电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培训对象的高级研修班,主要授课对象为店长、部门主管、总监、总经理、董事长。

特色办学 注重实效

1.实战性:聘请国内行业成功者现身说法,理论联系实际,直观生动形象;

2.行业性:专门为国内家电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量身打造的高级研修班;

3.兼顾性:研修课程设置深入浅出,彼此既能自成一体,又可互相关联;

4.交流性:为学员打造家电圈内人士工作信息交流平台,便于互相沟通有无;

5.灵活性:开设四大门类课程可一人全程参加,也可按排不同人员学习;

6.方便性: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每期开班时间为四天,学习工作互相兼顾两不误;

7.考察性:学员可实地学习考察北京地区大中电器、国美电器、苏宁电器旗舰店。

课程体系

营销的“四大要领”――定位、整合、管控、创新下的现代营销

营销是现代企业最核心的活动,它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现在,更涉及到一个企业的未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把握好营销的“四大要领”。

・经营定位----是决定一个企业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整合营销----确保企业不断力揽市场竞争的经营主动权

・营销管控----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快速发展

・营销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动力

・案例剖析----丰富、讲解深入浅出

・经销商基层团队与激励体系建设

・商零售商合作之道

・应对压货 加大促销 盘活库存

・大中城市及县乡市场推广促销的策划与实践

・三四级市场开发

・分销渠道体系建设之道

店面经营与管理――怎样开店和管店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开设一家有生命力的店面,怎样保证原有店面整体实力的提升,店面经营与管理的各环节调控显得尤为重要。

・新店如何选址----开店成功选址有何规律可循

・老店怎样升级----怎么去保持一个店面旺盛的生命力

・品牌的监控和维护----品牌建设和竞争力之间怎样互相促进

・采购的技巧----如何运用策略和信息调控好进货资源

・布局和陈列结合----不能疏忽的一些细节

・现场的管控----怎样强化薄弱环节顾此不失彼

・商品科学储存----库存运行良性的控制要点

・服务的提升----如何建立切实可行的控制模式

・管控要点突出、切合企业实际

人力资源管理――怎样识人、用人、管人、育人

如何建设一个高绩效的管理团队已成为当前企业普遍关注的内容,切实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素养和把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人力资源的基础工作是很多企业在现实管理中迫切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要求一个企业对如何识人、用人、管人、育人必需要系统掌握。

・识人----通过什么方式识别人才,怎样进行招聘和测评,人才梯队的构筑。

・用人----如何做到人尽其才,怎样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自我诊断,柜组长、店长、高管的选拔和使用。

・管人----对人员管理的相关指标要进行科学量化,绩效管理的关键性指标怎样提取。

・育人----领导者如何提高自身能力和基本素养,怎样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建设高绩效管理团队的基本方法。

・强调科学体系、注重实用价值。

财务管理――突破传统思维,如何让财务控制落地

从被动到主动,控制环境的打造。教会您该管什么,能管什么,如何去管;

从微观到宏观,控制程序的建立。教会您如何从财务控制契入,定位管控节点,以点带面,渗入企业运营全过程。

从目标到结果,控制系统的持续。教会您如何将企业内部控制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反馈控制目标,提高经营效率,达成企业战略。

・内部控制

・经营分析

・预算管理----怎样做预算

预算四大误区

预算与干预式管理

预算与目标达成

・家电企业税收筹划

・家电企业核算实务

・行业经典案例、模型剖析讲解

财神现代家电商学院为家电企业提高竞争力搭建提升平台!

近期多班开课 面向全国招生…….省略

联系人:

蒋士桦 13811601999

黄元斌 18604723277

财神现代家电商学院04期商高级研修班精彩分享

聚焦行业 立足创新

月中旬,继在北京、珠海举办的3期商高级研修班之后,财神现代家电商学院04

期培训班移师中原重镇郑州,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积累了前三期的经验之后,财神现代家电商学院04期郑州培训班无论在师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还是在授课形式上都有所突破,参与的人数更是创了新高,达到近90人。与前三期的培训班相比,本次培训呈现出三个特点:

师资力量强大,侧重一线

本期培训的内容仍然是以目前涉及商数量最多的厨房、居室电器产品为主,因此,我们在授课内容上向商关注的产品推广、终端促销、导购员管理、超市营销等家电销售最前沿的内容方面做了侧重,并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于内容的侧重,04期郑州培训班在授课教师的安排上也挑选了在这个行业有多年实战经验的几位精英,他们的讲课内容各有侧重,讲课方式也各有特色,但都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我们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业内的精英走上我们商学院的讲台,为行业的交流做贡献。

商组团,人数创历届之最

经过半年多、3期培训班确实在各区域商圈内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财神现代家电商学院04期培训班报名初期就受到了很多商的关注。由于我们采取了杂志、网络、电话等多种宣传推广方式,力求让更多的商和读者得到相关的信息。有的学员是看到杂志上的信息之后直接打电话到我们的组委会报名的;有的学员是听同行的介绍之后慕名咨询报名的;还有的学员是在厂家的支持下报名的。继03期的厦门天赢和云南浩帆组团之后,本期山西顺波商贸公司、宁波海曙鸿升商贸公司、南阳申邦电器、山西宇信商贸公司以及郑州众胜商贸公司也组团参与了学习,他们派出了多名骨干人员,成为本期学员最重要的力量。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商都是学习型的团队,也只有学习型的团队才能够更上一层楼。

侧重团队,互动性更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培训在学习得过程中,全方面地引入的互动和竞争的机制。全体学员被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根据每个小组学员回答问题的次数、方案制作的分数、出勤情况等各方面的表现,综合评分,并在培训班结束的时候,评选出最佳小组和最佳学员。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存在竞争,商场更是如此。事实证明,这种竞争和互动的形式不但活跃了现场的授课气氛,也让一些理论性的内容更加易于学员的掌握和接受,让学员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更让很多学员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使得整个学习效果得到了切实的提升。相信在以后的培训中,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新模式,新知识给我们的学员。

市场推广的精髓把握及环节设计

主讲人:原哈尔滨红帆船电器有限公司

市场总监 李君

来自于哈尔滨红帆船电器有限公司的李君老师,有着近十年丰富的行业经验,毕业之后从一个送货员、仓库管理员、店长到深谙产品推广内涵的行业内精英。洛贝阿迪锅从不为人知到争相购买,在家电连锁,在超市,在专卖店,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品牌地位,阿迪锅都“赶苏超美”,一次次地创造了销售的奇迹,成为东北地区电压力锅的第一品牌。而这背后是李君老师和他的团队为阿迪锅制定了一整套的品牌推广方案。在这个战略方案的指导下,李君老师及其团队在东北、河北和内蒙古五省,策划组织了多次丰富多彩的各类型推广和促销活动。李君老师本次讲解的市场推广就是以阿迪锅的推广为背景展开的,围绕着厨房电器品牌市场推广的精髓所在;推广创新的要点及避免走进的误区;如何让市场推广更有力度;新产品上市、提升区域市场份额、新品牌入市等背景下的市场推广思路等贴近市场的内容。多年的市场推广的总结,李君老师总结了一整套商做市场推广的基本模板,并让每个小组利用这个模板现场制作了一个“教师节促销方案”,并评选出了最佳方案。

终端促销之风险控制

主讲人:王永久

十年营销工作历练,有着与企业品牌共同成长的丰富经历,深谙市场运作、渠道规划、客户管理、团队建设与品牌塑造,并多次参与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王永久老师善于结合营销管理实践,总结商贸企业营销管理的战术方略及系统运作方案。本次培训,王永久老师重点讲解了促销与推广的相同与不同点,与强势零售商合作促销需要把握的要点,着重分析了如何规避与卖场合作促销的风险。结束后,王永久老师为学员留了一个制作促销方案的作业,这个方案也成了优秀团队评选的重要参考之一。

终端运营实战之促销队伍的建设

主讲人:郑州某品牌人力资源总监 刘宏

曾经任某家电品牌河南分公司督导的刘宏老师,有着多年导购管理及培训经验,在2005年举办的“现代家电终端培训年会”上就有过精彩的表现,并被同行所熟知。经过五年的成长,刘宏老师已经成为某知名快销品牌的人力资源总监。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历练中,刘宏老师不但熟悉导购员的招聘、培训、职能分工与管理,同时在节假日营销与小分队组建和临促管理上也有着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刘宏老师的经历本身就告诉我们,人的学习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本次刘宏老师传授了自己在家电、快消品等行业多年积累的经验,还对学员提出的现实问题一一解答。而在授课的方式上,刘宏老师则利用心理测试、简易手势等多种方法,为学员创造轻松的氛围。

终端运营实战之促销队伍的激励

主讲人:洛阳 冯杰

作为即热式行业的排头兵哈佛的核心商之一,冯杰在洛阳市场打造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在市场操作方面,冯杰老师不但熟悉二级市场的特点,组建了与二级市场规模相应的团队,同时更懂得利用各种关系在复杂的环境中取胜。在员工管理方面,他也有很多的心得。本次他授课的重点就是促销员薪酬体系设计的几个要点,导购队伍建设及终端合作实战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并用多个真实的案例为学员剖析自己在导购员激励方面的种种方法。冯杰老师演讲诙谐幽默,非常富有感染力,现场多次博得了学员的掌声。这也是冯杰老师第二次站上财神现代家电商学院的讲台为学员讲课。

深入三四级市场 做好乡镇促销

主讲人:济南朗旭商贸有限公司 杨玉坤

1995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化学工程系的杨玉坤老师,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济南三联,负责采购及三联家电SHOP365网络销售体系的构建及运营。2003年,杨玉坤从零售业转入商贸型企业,成为济南斯麦尔电器公司的核心人员,负责渠道分销工作,尤其是苏泊尔在山东市场开拓。山东是我国乡镇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斯麦尔以苏泊尔生活馆为核心做立体化布局,成功开发了山东省大部分三四级市场。2010年,杨玉坤组建济南朗旭商贸有限公司,成为苏泊尔在德州和聊城地区的商。由于多年深入三四级市场,杨玉坤老师深谙三四级市场促销的关键环节及流程,熟知如何与厂家联动推动促销,并强调了促销实施过程的控制与推进要点。尤其重点讲解了乡镇促销活动的过程控制,如排产安排,物料组织,广告物料组织,媒介排期预订,人员培训沟通,终端现场布置,经销商沟通与管理。最后,多名学员就自己在三四级组织促销活动中遇到了问题与杨玉坤进行了互动式问答,杨老师更是知无不尽。

聚焦行业 立足创新

商超推广与促销实务

主讲人:深圳红紫金商贸公司 石礼海

作为全国厨房电器十强商之一,深圳红紫金商贸公司是国内知名以运作超市见长的厨房电器商之一,不但多个知名品牌,并在华南地区建立了密集的超市网络,年销售额也已经超过了亿元的规模。石礼海作为红紫金的高级经理,多年来负责与众多国内、国际知名超市的业务工作,终端运营实践经验丰富。

他讲课的内容包括:在促销活动中,如何与商超合作以及超市策划方案要点的把控。

网销豆浆机产品现状及趋势分析

现代家电杂志社不但是业内的第一专业媒体,更是在电子商务上努力探寻着行业的发展规律,力争成为电子商务大潮的弄潮儿。凭着在现代家电近十年的业内阅历,连小卫深入实践电子商务,对电子商务有着专项的研究,不但负责运作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在厨房电器产品的研究上与百度等搜索平台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次连小卫通过数据为学员展示了主要厨电品牌网销数据,分析了豆浆机网络销售的特点和价格现状,并着重与商分享了商涉足网销的机遇与挑战。

学员感言 点点滴滴

郑州众胜商贸公司 阎森

以往参加了多次培训,但是内容针对性不强。没想到现代家电组织的商培训内容这么贴近我们的市场,贴近我们商。不但让我们学到了真东西,还成了与同行交流的平台。作为苏泊尔在河南的商,我们以后会不断的学习,深耕市场,做强终端。

宁波海曙鸿升公司 刘胜开

我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需要团队的配合,同时,一个人只有在团队中,才能最大化地体现自己的价值。本次培训我们的团队被评为最佳团队,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尽了自己努力,积极回答问题,做促销方案是集思广益。所以,商一定要把打造自己的团队作为公司发展的第一战略,只要有了一支战斗的团队,无论商什么品牌,都会战无不胜。

山西顺波商贸公司 李维刚

本次顺波公司一共派出了16位学员,都是公司的骨干力量。以前做市场推广的时候,都是把想法告诉市场部的人员,然后基本上就不管了,但是通过这次老师详细地讲解市场推广的步骤和环节以及思路,并实践制作了市场推广的方案,我才体会,一个好的市场推广方案要做好每一个细节,否则就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同时也领悟了推广人员的辛苦。

安阳瑞龙商贸公司 马杰

第2篇:现代科学起源范文

但是,即便是古希腊的哲人也都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世界的构造源于数字;而泰勒斯则认为世界是由六种元素构成的,比如,土、水、空气、阳光等等。只是到了近代科学起源之后,人类才逐步揭开世界构造的面纱。

而这种飞跃式的认识,来自于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

伽利略眼中的世界构造

出版于1632年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被视为人类近代科学的起源。在这本巨著中,伽利略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出了自然界的一个著名规律——关于运动和动力学的世界体系。

在此之前的1000余年,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也曾对运动和动力学做过描述。到了中世纪,这一描述被教会发扬光大,但是,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对世界的描述。而伽利略通过对光滑木槽中小球运动规律的研究,发现了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奠基理论—一惯性定理,以及关于运动变换的规则———伽利略变换。从此,过去无序的世界在伽利略的理论体系中,被构造成一个可以定量描述的、由惯性定律支配的动力学世界。

伽利略的科学发现,不仅在物理学史上,而且在整个科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近2000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新方法。伽利略在总结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时说:“这是第一次为新的方法打开了大门,这种将带来大量奇妙成果的新方法,在未来的年代里,会博得许多人的重视。”

可以说,伽利略迈出的这一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个纷繁世界,可以被人的心智去认识,主要是因为有客观的规律在里面,这个规律就是惯性定律和伽利略变换。当时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而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今天,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他在这方面的功劳大概无人能及。”

然而,虽然伽利略提出这个划时代的世界构造理论是在欧洲大陆,但在当时欧洲大陆的教会里,中世纪遗留的思维还在作怪,伽利略这位被后人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先驱者,晚年竟然被教会软禁。

虽然伽利略的世界构造理论没有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开来,但令人欣慰的是,在伽利略去世10天后,另一位科学巨人——牛顿——在英国的乡间小镇伍尔索普出生了。后来,这位英国青年不仅发展了伽利略的世界构造理论,并且将经典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推向极致。

牛顿的世界体系

后人一般这样评价牛顿的世界体系和构造:牛顿的世界构造是一个完全机械式的世界。确实如此。在出版于1687年的、被称为“自然科学的《圣经》”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牛顿运动三大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公式,是“机械观”世界构造的基石。

虽然在牛顿谢世之后的一个世纪里,也有人试图重新表述这个“机械观”的世界构造体系,如拉格朗日、哈密尔顿以及20世纪初的德国女数学家诺特。但是这些数学形式的改变,都没能撼动牛顿“机械观”世界构造的基础—惯性定律和运动的绝对性(当然也包括时间的绝对性)。直到1905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专利局职员爱因斯坦的出场。

爱因斯坦手中的世界构造

关于爱因斯坦如何提出世界构造的新理论——相对论,这方面的传记作品汗牛充栋,流行比较广的有丹尼斯·奥弗比撰写的《恋爱中的爱因斯坦》,以及沃尔特·艾萨克森撰写的《爱因斯坦:生活和宇宙》。

从任何角度看,爱因斯坦都是现代科学的引领者。因为他的相对论以及相对论下的世界构造图景,撼动了流行近三个世纪、并已深入人心的牛顿的“机械观”世界构造。

在爱因斯坦的世界构造中,一切皆相对运动,没有绝对的运动,没有绝对的时间,一切物理单元都是和运动的相对性密切联系的。

虽然这个新的世界构造图景在被提出的20年中没有得到广泛的承认,但随着日后物理学实验技术的进步,爱因斯坦相对论下的新的世界构造图景被证明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和同一时代由普朗克提出的量子理论一起构建了现代物理学的大厦。

也正因为如此,20世纪科学哲学中心之一的“维也纳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卡尔纳普,在20世纪20年代末,用哲学家的眼光写出了这个物质世界构造的基本特征——世界是由逻辑链条串联起来的一个逻辑嵌套。

卡尔纳普笔下的世界构造

鲁道夫·卡尔纳普于1928年出版的科学哲学鸿著《世界的逻辑构造》(英译本名字改成了《世界的构造》),是20世纪科学哲学的巅峰之作。

20世纪是人类思想最为活跃的世纪。在那个世纪中,世界出现了三个活跃的思想中心,也就后人所称的三个科学哲学中心,分别是:在英国伦敦的“伦敦学派”,德国柏林的“柏林学派”和奥地利维也纳的“维也纳学派”。其中,“维也纳学派”对20世纪的科学思想有最广泛的影响。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就是鲁道夫·卡尔纳普,他在1926年撰写的科学哲学著作《世界的逻辑构造》,被视为20世纪科学哲学十大名著中的压轴之作。

在这本著作中,卡尔纳普用哲学家的眼光,构造出一个真实的物理世界的最基本特征——世界是由逻辑链条构成的逻辑嵌套。

人类要认识自然的奥秘,必须从一个最初级的逻辑单元出发,以此为基础去解释更高一级的逻辑规律,依次上升。这就像一个链条,一环紧扣一环,形成一个逻辑构成的解释链条,不断向高级延伸。

确实如此。人类的知识进化,正是遵从这样一个基本规律。近代科学的起源,便是伽利略提出的两个最基本的逻辑单元——掼性定理和伽利略变换,而此后物理世界的构造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向更高深处延伸。

第3篇:现代科学起源范文

两位作者——肯尼斯·霍博(Kenneth Hopper)和他的弟弟威廉·霍博(William Hopper),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的生前好友,以研究美国工厂管理方法的文化起源为人所知。他们认为,传统美国社会具有4个紧密相连的特点,影响着大部分美国公民的价值观:建造人间天国的坚定信念;亲力亲为的技师精神;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道德观念;根据目的去协调财力、物力和人力的组织能力。这4个特点成为4个优良基因,塑造了美国的管理文化,塑造了美国的企业精神。而这4个特点都源于17世纪早期移民北美的清教徒从欧洲带来的文化传统。

在霍博兄弟看来,美国在上世纪中期崛起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日本和其后的“亚洲四小龙”创造的经济奇迹,乃至中国最近30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都得益于美国的这种管理文化。相反地,由于美国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抛弃这种管理文化,企业管理中盛行的“专家崇拜”代替了“清教传统”,结果导致美国工业实力的衰落和金融危机的爆发。

所谓清教,是基督教新教的一支。简而言之,新教产生于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它反对罗马教廷对教会的控制,实现了各国教会的独立,它反对教会对《圣经》教义的垄断,认为每个信徒都可以与上帝直接交流而不必通过神父;新教有三大主流教派:路德宗、加尔文宗、圣公会,其中的加尔文宗在英格兰被称为清教。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清教中的激进派因反对英国的国教制度、主张政教分离而遭到迫害,纷纷背井离乡奔赴新大陆,去那里创建理想中的“天国”。

马克斯·韦伯在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认为:新教所恪守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在诸多重要方面为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提供了强大的伦理支持,特别是为其无休止地追逐利润的行为提供了终极价值——尘世中的工作(创造财富)是修道的方式,是上帝安排的任务,是神圣的天职;财富越多,意味着对上帝赋予的使命完成得越好,也就越能够使灵魂得到救赎。而在新教诸流派的门徒当中,清教徒又是最为虔诚、最为圣洁的教徒,因而更加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他们勤俭节约,限制、享乐甚至消费行为,以促进财富的增长;同时也珍视信誉,愿意担当社会责任,具有回馈社会的意识。

在到达新大陆之后的两个半世纪里,随着人口的迁移,清教徒的生活观念、工作观念、组织观念逐渐渗透到整个北美殖民地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管理当中,并在18世纪与来自法国的工业技术相结合,为日后美国崛起为世界工业强国打下了基础。

然而,以清教传统为核心的“伟大的”(作者语)美国管理文化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遭遇了巨大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作者所说的“专家崇拜”。在作者笔下,“专家崇拜”源自管理者的自大和贪婪,与清教传统背道而驰,是导致美国工业衰落和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其主要特点是:“去人性化”、“脱离一线实际”、“盲目崇拜专家”、“决策效率低下”、“企图用数字指标测量一切”。在全书近300页的篇幅中,有近140页被用来批驳“万恶的”“专家崇拜”。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可能这一部分才是真正的“礼物”,因为其中的许多案例和论述都可以在中国当下的管理实践中找到注脚。

比如在中国当下被许多管理者奉为圭臬的“绩效管理”,就被当作“专家崇拜”的一个典型,遭到霍博兄弟的抨击。“绩效管理”的突出特点就是“企图用数字指标测量一切”。对此,作者先是引用爱因斯坦办公室里挂着的一幅标语:“并非所有有价值的都能计量,也并非所有能计量的都有价值。”进而质疑:员工的知识、经验、士气、诚信和敬业程度等等,这些东西的价值要如何测量,“如何换算成美元”。

不仅如此,作者还以越战为例,指出片面地以量化指标评价工作业绩所带来的严重后果。1961年初,曾任福特公司总裁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出任美国国防部长后,在指挥越战时驾轻就熟地用上了企业中的量化指标管理——以“尸体数”来评估战事进展,结果可想而知。

作者认为,“专家崇拜”使美国管理文化中的清教传统遭到了全面的破坏:对金钱的贪婪代替了建造“人间天国”的理想;盲目的“专家崇拜”代替了亲力亲为的技师精神;首席执行官制度和强调个人贡献的绩效考核把个人置于组织之上,削弱了组织的整体性……所有这些“恶行”不但削弱了美国的企业竞争力,毁掉了美国优秀的管理文化,还对美国的教育、医疗、经济政策甚至战争胜负产生了恶劣影响。

综观全书可以发现,霍博兄弟长于实证分析而拙于理论构建。书中关于清教传统与美国管理文化的理论阐述还不够完整,难成体系;而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则令人读来津津有味。

掩卷之余,这样一个问题也许值得深思:5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他主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李约瑟本人在尝试回答这一难题时,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不注重定量分析。而在霍博兄弟的笔下,注重定量分析、强调以数字进行管理却是背离清教传统的“专家崇拜”的重要表现,给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带来种种恶果。

谁是谁非?无论思考的结果如何,这个问题都可以说是《清教徒的礼物》带给读者的又一个礼物。

(作者为光明日报记者部副主任)

《一网打尽》

[美]布拉德·斯通 著

李晶/李静 译

中信出版社

2014-01

亚马逊最早起步于通过邮购来经营图书业务,但贝佐斯却不满足于仅做一名书商,他发展了一种企业文化,这种文化蕴含着执着的雄心与难以破解的秘诀。

《美国十讲》

资中筠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01

这不是美国通史,也不是学术著作,是作者多年观察美国的心得,尽量用浅显的“大白话”讲出来。

《孩子们》

[日]伊坂幸太郎 著

黄真 译

南海出版公司

2014-01

这是日本文坛独树一帜的新锐作家伊坂幸太郎“伪”装成短篇小说的长篇小说

《钟罩》

[美]西尔维亚·普拉斯 著

朱世达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4篇:现代科学起源范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中学生 主动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51-01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具体目标。这就要求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注重实施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探究的兴趣,增强主动探究的能力。

一、依托教材,挖掘现有主动探究性因素

新编思想品德课教材一改过去陈旧的编排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首先,在内容上坚持了思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原则。知识是载体,思想性寓于知识性之中,所以,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体会其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总体上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使思想品德课的探究功能和日常思想教育的功能结合起来,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

其次,新教材在编排上还注重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通过设置“图景”、“漫画”、“相关链接”等栏目,展示了大量鲜活真实的事例,丰富鲜明的插图,生动活泼的寓言故事,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这些都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极好的引发学生探索兴趣的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依据,善于发现,充分发挥这些因素的作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其探究思维的能力。

二、改变方式,启迪学生主动探究性思维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了发现和探究,这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通过自学、质疑和探索,启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性思维。

首先,以“自读书”为启动点,积极探究知识。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一是要让学生依据导读、提问,阅读指定教材和相关案例材料,增强感性认识;二是要指导学生对重要的概念、观点和原理进行重点阅读,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三是要让学生通过对理性认识的感悟、内化,迸发出探究的火化。

其次,以“自设疑”为突破点,强化探究能力。“学起源于思,而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所以,怀疑往往是探究的原动力。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一是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析”,即根据教材目录要求的难易度,让学生通过独自分析提出疑问;二是要指导学生进行“试析”,即根据教材能力要求的难易度,让学生通过大胆试探提出疑问;三是要指导学生学会“辨析”,即根据教材实践要求的难易度,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增强自我探究能力。

再次,以“自求索”为制高点,提高探究素质。同学们在自设疑后,内心必然希冀得到解决,完善自我。这时就可以通过同学们的相互解答,解决学生自设的知识疑点,从而扩大创新的知识面;通过相互介绍,解决学生自设的学习方法疑点,从而拓宽探究的渠道;通过相互辩论,解决学生自设的思想终点,从而增强探究的意识。

三、营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营造和谐的气氛和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开拓学生的探究思维,是有效开展新课改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营造主动探究的教学氛围。新课程标准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所以,要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

其次,要营造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根据教材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辩论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激励学生进行辩证思维,作出深刻思考。这对造就有个性的人才十分重要。

四、建立机制,保护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良好的评价机制,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习惯的有力保障。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课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功能的导向作用,可以更好地保护学生的主动探究热情。

首先,保护中学生的主动探究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其发现思维就可转变为创新思维,对这种主动探究的兴趣,作为老师必须及时予以鼓励。

其次,保护中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有了兴趣,同学们必然会刨根问底一探究竟,或者运用已知探求未知。不论是否科学、正确,这种敢于探究的精神都应得到认可。

再次,保护中学生的探究成果。同学们的探究精神不仅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还表现在考核、考试中。所以,在考核中应注意选择那些探究训练题,如一材多用题、图表漫画题等。在撰写评价细则时,对具有独特见解的正确分析要给予高分,以鼓励学生们的主动探究意识。

五、加强学习,提高老师主动探究的素质

要想培养具有主动探究精神和主动探究能力的学生,必须拥有具备探究精神和探究才能的教师,而这一点正是世界各国、各个领域强调的21世纪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之一。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课堂等已经广泛进入课堂。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实际上就是向学生传递信息。因此,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掌握信息和知识更新能力。

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活动面对的是一群各具个性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创造性工作,把教材中的理论和自己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墨守成规,这样,才能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性思维,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有主动探究能力的人才。

第5篇:现代科学起源范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 CorelDraw课程 项目教学法

一、引言

中职计算机CorelDraw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具有诸多特点,比如技术更新换代迅速,应用性和实践性强,与项目实际联系紧密等。中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实践证明,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实现CorelDraw课程的教学目的,因为这是一种广泛适用于学习各种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知识、技能的方法。本文尝试研究如何在CorelDraw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能对其他教师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作用。

二、项目教学法概述

所谓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设计教学法”,是指教师与学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毋庸置疑,项目教学法最大的优点就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学模式中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听”的现象。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自主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改变教师的角色,由主导者变为组织者,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启智慧,主动搜集资料、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使用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练习技能,在主动积极地学习环境中,激发其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项目教学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并且教学效果的可测评性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多地倾向于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里,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它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该工作过程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以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为例,可以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模具设计、加工生产、产品质量检验等生产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机械原理、材料处理、制造工艺以及各种机床的使用与操作。还可以进一步组织不同专业与工种,甚至不同职业领域的学生参加项目教学小组,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其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

三、如何在CorelDraw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

近些年来,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以90后为主,他们的年龄集中在15-20岁之间,心思活跃,精力旺盛。他们刚刚从初中升入中职,对新环境、新学校有些许不太适应。中职院校倡导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但是刚入学的中职生已经适应了以往教师手把手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他们不愿意自己看书理解知识,也没有耐心长时间听讲。所以,教师必须寻求一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项目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教学法。

如今,中职计算机教学都是在计算机实验室授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台电脑,在CorelDraw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设计、制定贴近生活,有操作性的项目

中职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还比较有限,所以一般由教师设计、制定项目。在选择、制定项目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可操作性,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发展。中职生接受的是不同专业学习,他们接受的知识有针对性和专业性,才能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针对动漫专业方向学生,我在讲授“曲线绘制工具与渐变填充”这部分教学内容时,选取的是绘制旅游杂志插画这个项目。具体要求是绘制主题要明白、突出、醒目;色彩搭配要自然、清新,让人眼前一亮。这样的项目与学生的专业紧密结合,不仅贴近生活实际,而且可选择的相关素材也比较多,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为学生仔细剖析项目,训练他们的操作技能

整体而言,中职生的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他们的操作技能普遍不强。如果一开始就要求他们自主合作完成教师所指定的项目任务,必然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围绕知识点为学生剖析项目例题,运用实际案例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和操作技能演示。之后再放手让学生完成独立的项目制作,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师所选取的项目实例必须要有针对性和生活性,而且容易模仿,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绘制旅游杂志”这个项目中,教师可以一开始用“绘制小鸟图形”这个实例剖析相关知识点,然后促使学生逐步掌握“贝塞尔工具”的操作。

3. 以学生为主体完成项目操作

实施、操作项目是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核心部分。在掌握了相关知识之后,学生要按照自愿原则自由组队,共同完成完整的项目操作。每个小组可以模仿一家广告设计公司,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有的可以敲定旅游主题,有的可以商定插画版面,有的可以通过网络搜集、整理旅游插画相关资料,有的可以进行图片美化处理。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担任着相应职责,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还能培养合作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在合力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引导者。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让他们带着实际任务区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巩固他们的已有知识,还能构建他们的新知识。当学生遇到实在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帮助,树立学生的信心。

4. 展示、评价项目成果

项目完成之后,还要进行项目展示和评价环节,以此为学生搭建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各小组选派一个代表汇报本组完成项目的情况,介绍作品的特色和创新点,并交流项目设计心得。项目评价要有综合性意义,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形成操作能力为宗旨。教师还要表扬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还要将小组自评和小组互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按照社会岗位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四、结束语

总之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中心,以培养技能为目标,可以有效促进中职计算机CorelDraw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贴近实际生活的、有操作性的项目让学生合作完成,在此过程中巩固学生的知识,并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大力提升!

【参考文献】

[1]牛利平. 项目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3).

[2]张宇航. 项目教学法在电大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0(3).

[3]尹维伟. 项目教学法在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10.

[4]苇丽梅.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D]. 华东师范大学,2010.

第6篇:现代科学起源范文

一、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是强化化学教学改革的前提

为了适应高考及整个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迎接新的挑战,必须明确科学素质教育和学科素质教育主要目标,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转变。

1.从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通过传授双基知识和技能,着重发展智能素质。把加强“双基”教育与发展培养智能素质统一起来。化学教学重点是培养“四种能力”(即观察、思维、自学和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观察能力是基础,实验能力是手段,思维能力是核心,自学能力是关键,创新是目的。

2.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表现在:①教学程序的设计;②是否吃透“两头”,熟练地运用教法;③能否因材施教,分类推进;④能否体现化学学科教育教学规律;⑤能否适度把握化学与其他跨学科知识能力的切系和综合。

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表现在:①学习动机、目标是否明确;②求知欲是否强烈;③自学习惯品质是否优化;④学习任务是否完成;⑤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是否增强。

3.从以授课为己任转变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教育教学中,应善于应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去认识物质世界的存在、变化及规律,结合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史和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自然和高科技中的广泛应用,进行科学思维和品质的教育。

4.从教学目的是“学会”转变为“会学”,使“学会”与“会学”统一起来。要引导学生遵循科学的认识论,以本学科为主干,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及探究的方法去认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总之,要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目标,我们必须彻底克服传统的“重授予,轻自学”、“重教法,轻学法”、“重智力,轻非智力”、“重应试,轻素质”、“重终端,轻过程”、“重单科,轻综合”等观念和做法。

二、在教育观念素质化的指导下,进一步强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当前,我国的化学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发展很不平衡,现状并不完全适应时代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考改革的实际仍然是在素质教育的大目标下,进一步强化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1.强化设疑,设问研究,抓好过程教学

要实现教学过程优质化,必须强化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的分解、设疑、设问和联系的研究。因为,依据现代教学论的观点,任何教学内容及过程都可用一个个恰当的问题呈现出来。教师在编拟自学思考题或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和练习讲评教学中的设疑、设问,可不断地促使学生存疑、质疑,激活学生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导之于科学认识探究的方法,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首先,要切实编拟设计好本学科、本课时教学内容的问题,包含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学科内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小综合。然后,立足本学科,跨入外学科(一门、两门或多门),以本课时知识的切入点、联系学生接触到的事物及现象编拟设计综合性适度的问题。如果本课时教学内容并不存在跨学科知识的切入点和关联性,或者从某一层面或角度切入难度过大,就应放弃或暂时放弃这种跨学科综合设问、设疑的编拟设置,以免影响本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2.在强化本学科知识结构研究的同时,抓好整体教学

所谓整体教育,就是反映学科素质形成的教学或相关学科综合素质形成的教学。伴随着高考对综合能力素质测试要求的逐步提高,整体教学的探讨也必须逐步深入。在学科增多、学时减少、学业减负、综合素质增强的情况下,必须抓好整体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素质化。

(1)要以素质、能力形成为出发点,加强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改革的研究。在备课、授课、作业、辅导等常规教学的过程中,强化本学科的双基和能力,力求每个环节做到少而精。搞好单元整体教学,把握学科本身独特性的知识结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内在联系,形成学科性知识网络化和学习、认识方法科学化。克服过去常规教学中重知识面、死记硬背,轻学能、搞题海和脱离实际的做法。

(2)强化各学科协同教学研究,抓好整体教学。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而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是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如出现的并且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错综复杂的,是各种因素的综合,是一变化发展的过程。对这些相关因素的存在状况及其变化发展过程的揭示,必然要涉及到学科内容部分的关系,涉及到学科之间的联系,涉及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所以建议组建精干的“综合科目”教研小组,开展课题研究探讨活动。如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是从不同角度来研究物质存在的不同形式、不同层面及其特征的。一方面可从知识结合点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可从综合能力试测题编制方面进行研究,还可组织一定的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3)组织部分尖子生参与教学研究活动,鼓励学生关注教学改革与社会的发展。这样不仅使学生形成跨学科知识的整体性网络联系,而且可强化学生关注不断涌现的新信息、新观点和新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心,还有利于在整体教学过程中起到带动全体学生的作用,让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3.强化学科共性研究,抓好实验教学

各学科的结构、功能是不同的,单学科和跨学科问题有其特殊性,有不能互代的一面,但还有相互渗透、切入、存异求同的一面。我们在立足本学科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应强化学科共性的研究,以便逐步实现教学过程高效化,或不久的将来为“综合课程”的编辑工作起到铺路石子的作用。理、化、生理科综合,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强化研究。

(1)学科知识和表达形式的结合点的主要表现:

①物质的微粒结构。如分子运动论、原子及原子核结构等知识三科都有不同的形式的表达。

②概念与规律的结合。三科有许多相同或相通的概念,如质量、温度、密度、比热、功和能等;三科也有一些普遍适用,只不过不同的学科在不同的部分有不同表达形式的规律。如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

③问题处理的结合。三科对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借助模型、图表等,对规律用语言描述、表格、公式和图示的表达等等。

(2)物、化、生三科综合考试命题的三维构架,也为学科素质化教学改革的整体教学模式。因教学过程和测试命题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其目标是使学生把握各学科的整体知识网络,形成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综合能力。

①可首先从相应学科知识或再次相关学科知识网络出发,设问、设疑展开教学过程或取材命题。一个问题立足某学科或多学科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从多层面、多角度、多方法去设问、设疑或取材作为自学思考和测试命题的知识背景。

②可以广泛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生产、健康、环保、高新科技和自然生态的材料为背景,从认识角度和探究解决方法的层面设问、设疑,展开教学过程或取材命题。

(3)理、化、生三科都是实验科学,立足实验探究方法的结合,抓好实验教学。

“科学起源于实验”。实验是科学实践的一部分,也是检验科学真理的唯一标准。揭示事物存在、变化及创造的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方法论,使学生“一通百通”,终身受益。

①开足教材全部实验,强化实验技能训练。应创造条件,克服困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仪器使用和实验操作技能练习机会。只有通过多次反复的严格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实验技能。

②将教材中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强化实验思维的力度。

探索性的实验要求学生根据问题确定实验的目的,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实验的设计,恰当地选择仪器和器材,合理的设计实验步骤和正确的动手操作;在实验中进行正确的观察和记录;实验后对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作出明确的解释、结论或评价。

③加强实验习题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能力。

完成实验习题是高层次实验能力素质的展示。学生通过对已知和未知知识的分析,对比、综合等思维加工,设计出实验方案;再筛选出最佳实验方法来解决问题。因而,加强实验习题教学,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能力。

第7篇:现代科学起源范文

【关键词】实用性;超实用性;累积;突现

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性学科,是在古希腊数学的全面发展基础上确立起来的。但早期的古代文明社会已经累积出现数学的开端和萌芽,其中不乏天才性的数学思想和知识。

一、数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累积性

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巴比伦和古代埃及出现了简单的数学思想。此时的数学思想主要产生于生产实践活动:对生活必须品的物物交换逐渐催生了简单的计数与计算,如有些原始文明知道且能运算较大的整数,产生了一些数的特殊记号,甚至还发明了简单的运算法则及用文字表述的分数的运算规律。对物质实体的长期观察慢慢形成了最初始的几何概念,如直线,圆和角。在这些原始文明中,数学的运用仅仅限于田地面积的粗略测算,织在布上的花格和记时等。

以古巴比伦为代表的算术和以古埃及为代表的几何共同构铸了数学的雏形。古埃及数学以“林德数学书卷”最为著名,其内容大致如下:

表1 林德数学手卷算题内容综述

算题编号 算题内容 附注

7—23 单分数相加,结果成1的问题

单分数加倍表 将单分数1/n加倍即2/n表为单分数之和 n=5,7,9

24—38;47;80—81 一元一次方程 系数为整数加单分数

1—6;39—40;61;63—65;67—68 面包之平均与多项不均分配 分数与负比例问题

62;66;69—78;82—84 价值、交换、供食 简易比例问题

41—43;48;50 圆柱体积,相当于用圆面积A=(8d/9)2 相当于π=256/81≈3.16

44—46;49;51—60 长方、三角及梯形面积;斜率

79 求特殊几何级数之和:r=U(0);U(n)=rU(n-1);S(n)=r[1+S(n-1)]

手卷内容可分为简单分数运算、比例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和几何形球体求面积、体积等。后续的如莫斯科手卷等大都记载日常生产中的几何问题。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谈到,古埃及是因为尼罗河每年洪水过后需要重新划定农民土地的边界,而这一边界的划定会直接影响农民的上税,因此才产生了受重视的几何学,可以说,几何学是“尼罗河的恩赐”。生产劳作使得人们需要知道洪水的汛期与季节变化的规律,这就需要知道洪水到来前的天文现象,数学就被拓展到天文和土地测量方面。

苏美尔时期,巴比伦就摸索出了六十进制的记数法和简单算术,这套系统至今仍被用于角度与时间的计量上;在算术上,古巴比伦人对整数和分数提出了较系统的记法,使得算术被推进到相当高的程度,并利用实践获知的知识来解决众多实际问题,特别是天文学上的问题。虽然两个文明拥有如此辉煌的数学成就,但却无传世的数学家与哲学家,这是因为此间的数学与其他知识一样,都来自于丰富的实际生产活动,作为经验知识一部分的数学知识,在解决日常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累积形成的,与其他知识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也就不需要专门的抽象的、理论化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出现,这一时期的数学观也就不是很明显,数学也就自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

亚历山大时期,被尊奉为数学圭臬的《几何原本》涉及平面几何知识、比例的理论知识、立体几何计算、算术和数论知识、无理数知识、几何代数学等知识,其中以研究抛物线之面积、球体与圆柱体、圆的测量等内容的阿基米德,被称为“度量几何学专家”,这些研究内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继承性。此间还形成的强大机械传统,包括气体力学、流体力学、弹道学、发石机等一系列制造等工艺,都出自数学家和机械师之手。

中世纪后期,数学开始复苏,数学的实用性和累积式的发展特征依旧明显,欧几里得几何学最重要的应用仍然是土地测量,除此之外还有天文学和光学领域,学习几何学的目的也往往被局限在它的应用方面。

从大航海一直到工业革命,技术科学的急速发展催生了大量新的应用性数学。在航海方面,为了确定船只位置,要求更加精密的天文观测;军事方面,弹道学成为研究的中心课题;准确时计的制造;运河的开凿;堤坝的修筑;行星的椭圆轨道理论等,都以复杂的实用性数学知识为基础。英国实用科学传统对数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和西班牙一样,英国开头依靠的是热那亚人的领港员,突出的有卡波特父子和外国的数学家,如法国人詹·罗兹(Jean Rotz)就在公元1524年被任命为亨利八世的御用水文学家。但是当航海和贸易发展起来时,本国的领港员和数学家不久就出现了。”

站在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讲,从古代天文学再到近代以定量研究为标志的物理学的辉煌,也是以数学研究为基础。数学在这些学科当中的应用推动数学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应用数学的出现加快了数学社会化进程,不仅有自然科学数学化,连整个社会科学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数学。生物学研究将统计学知识应用于遗传和生物进化,尝试着使用微分方程模拟生物遗传和进化的过程;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则完全建立在数学编码程序基础之上;社会管理、文化样态分析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这些新的社会需求和实践为数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基于实用要求而产生的数学更具实用性的特征。

小结:数学肇端于实物记录和简单测量等日常经验活动,天文观测、航海定位、地图测绘、弹道研究、水利勘测这些领域的研究都已数学为基础,这些常规性的实践活动推动着数学渐进式的发展。数学是“充满凝聚力的团体的力量和众多个人贡献共同决定事业的成就。现代科学中定量研究方法的创立,并不是伽利略单枪匹马完成的。微积分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创造的,也同样是欧多克斯、阿基米德和许多17世纪数学家的创造……数学中的各个分支的发展是由汇集不同方面的成果,点滴累积而成的,常常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努力才能迈出有意义的几步”。因此可以说,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因为实用性的需求而体现出强烈历史“累积”性特点。

二、数学形成过程中的“突现”

强调数学产生的经验积累性并不等于忽视其超实用性。随着数学自身抽象化和复杂化,它的发展和突破要依赖于“超实用”的兴趣与动机,或者说依赖纯粹的好奇或者某种炫耀,这些动机和活动是数学长久发展必不可少的构件。超实用的数学科学始于希腊,希腊人对数学的贡献在于他们提出了数学的演绎特征,用非经验化的、纯理性的方法来研究数学,把对数学的研究变成一种纯粹依靠逻辑推理的活动。

从纯粹好奇、炫耀性的或者宗教性的研究来看数学,首当其冲的是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数本原思想,把数学研究看作是一种纯化灵魂、纯化身体的宗教的行为,追求人生的完美与和谐。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数学是“一切技术的、思想的和科学的知识都要用到的,它使大家都必需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之一”;它是“把灵魂拖着离开变化世界进入实在世界的学问”。在柏拉图看来,数学是从可变世界通向实在世界的门径,这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毕氏学派 “万物皆数”的观点,并将其与他的理念论相结合,使其具有了形而上的成分。

柏拉图的数学哲学思考的研究为数学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数学研究成为接近和解释上帝的最终途径。研究上帝的宗教情感推动数学演绎自身的发展,这种超实用性的数学研究使得累积式发展的数学发展呈现跳跃性和突现性,数学在数学家这种出于宗教目的的研究过程中出现“跃迁”。

近代是科学与数学兴起和发展的时代,韦达、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帕斯卡、牛顿、莱布尼茨等数学先驱都怀有强烈的宗教情感。近代数学的奠基者之一的伽利略曾说:“哲学(自然)是写在那本永远在我们眼前的伟大的书本里的——我指的是宇宙——但是,我们如果不先学会书里所用的语言,掌握书里的符号,就不能了解它,这本书是用数学语言写出的,符号是三角形、圆形和别的几何图形。没有它们的帮助,是连一个字也不会认识的;没有它们,就像在一个黑暗的迷宫里劳而无功地游荡着。开普勒在《宇宙的神秘》中因袭了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用数来解释宇宙构造的神秘主义理论,“我企图去证明上帝在创造宇宙并且调节宇宙的次序时,看到了从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时代起就为人们所熟知的五种正多面体,上帝按照这形体安排了天体的数目、它们的比例和它们运动间的关系。”假设尽管荒唐,但却促使他用数学构造去探寻宇宙构造,他甚至觉得这是上帝对自己的青睐,上帝的荣耀使他感受到了纯粹数学的伟大。

数学发展出一种崭新的研究样态,数学研究以超实用性学术团体为平台,数学似乎成了一门纯粹的理论事业。古希腊时代以Plato学园为代表,17世纪英国皇家学会又是一个典型的事例。英国皇家学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约翰·沃利斯(John Wallis)在他的自传中记载了皇家学会的早期活动情况,“大约在1645年,当我住在伦敦时,与一群有名的神学学者为邻……探求自然哲学及其它一些高雅的学问……我们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和思索哲学问题及有关的方面,诸为物理、解剖学、几何、天文、航海、统计学、磁学、化学、力学和自然实验,并结合了当时国内外对它们的研究水平来讨论。”除了英国的皇家学会以外,像法国的以尼古拉·布尔巴基(Nicolas Bourbaki)为笔名的年轻的数学家群体,国际的数学家大会等,也都是推动数学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学术团体非实用的理论探讨和哲学反思是数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数学的发展得益于数学难题的迎刃而解,但更具突破性的进展在于数学猜想的提出,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纯粹数学的发展少不了猜测和个人好奇,数学猜想贯穿于数学发展的始终。非欧几何的出现源自于人们对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五条公设的怀疑和猜测,由此产生的罗氏几何成为宇宙空间或者原子世界遵循的空间原则,黎曼几何成为地球表面研究、航海航空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业余数学家的费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洞察力提出了著名的“费马猜想(Xn+Yn=Zn,当n>2时,此方程式无整数解)”,后人用300多年时间解答这个猜想,对代数数论和算术代数几何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笛卡尔的解析几何以及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的发明都是个人大胆的、跳跃性的猜测和研究实现的。“数学和科学中的巨大进展……需要有一个人来走那最高的和最后的一步,这个人要能足够地从纷乱的猜测和说明中清理出前人的有价值的说法,有足够的想象力把这些碎片重新组织起来,并且能够大胆的制定一个宏伟的计划。在微积分中,这个人就是艾萨克·牛顿。” 17世纪可以称得上是数学发展的时代,与同时代的英国和法国相比,天才性的数学家以法国居多,何也?这其实是实用主义经验数学观和猜测演绎数学观之间的差异,超实用性猜测性数学发展是纯粹的实用立场上的数学发展的“质变”和“跃迁”。现在数学理论已经发展到了极其完善的时代,数学家们仍然有很多野心,比如他们希望把流形按照各种不同的结构完全分类,他们希望建立在代数,几何,分析之间的更多深刻的联系等等。

数学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出现自身理论性的问题,对自身存在问题的理论探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发展。数学自产生以来出现过三次严重的数学危机。数学危机的探讨涉及诸多创造性的数学假设,对这些数学假设的回答是数学跳跃式发展的集中体现。可以看出,这样一种研究样态,必然使得数学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走向“超实用性”,也必然导致数学“突现式”发展。

小结: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学是追求净化心灵的虔诚的宗教行为,是世界秩序、万物之源;柏拉图学派坚持数学是通向绝对真理的必由之路,因此数学尤其是作为理念的数更具有神性。这些认识表现出了一致性,即数学发展并非是为了实用目的,而仅仅是一种神圣的宗教行为。这种观点既是对古希腊辉煌的哲学抽象思想的借鉴和响应,将哲学思辨和思维抽象深入数学发展的骨髓之中去;同时这种观点的出现也符合数学自身的发展特性,作为一门逐渐成熟的理论性学科,只有自身理论的超前性,才有可能更好地指导现实生活,这种自身要求导致数学的发展必须要具有“超实用性”,近代数学是在柏拉图式的数学演绎观念下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离不开数学家发散性和创造性的突破,大数学家出于个人兴趣的满足、自我的炫耀或者浓厚的宗教情感,提出一系列大胆的数学假设和合理性的猜想,使得数学发展呈现出“突现”性。

三、累积与突现的交替出现

上古时期,生产力低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依赖于感观和简单思维。人们感觉到事物的数量关系以及变化可能具有某种“规律性”,经过实践验证后,便认定该事物具有此种“数学”性质。这种直观验证方法是早期人类实践活动的性质和在实践中产生的对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及数量关系的认识的初级方法,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数学往往具有实用性质,其自身发展呈现出渐进的、经验的积累式发展。数学曾被应用于计算天文历法和航海,数学创造靠大量的实际问题的激发和推动。这种以实用为目的的数学观念曾经使古埃及、巴比伦、中国数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这样的数学观念会导致数学的“短命”,数学的累积渐进式发展往往会萎缩为独立的几个历史阶段,一旦数学知识满足社会问题的需要,对数学的探求也就停止了。克莱因批评道:“那些坚信数学仅仅具有实用价值的学者,经常自以为是地认为,历史上的数学活动靠实际需要的推动,不可能存在什么来自逻辑的推动(理论的推动)。”这样的认识完全不符合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其结果往往是葬送了数学的前程。

数学的发展和人们对世界认识水平的提高使得数学家们不满足于靠直观验证得来的数学结论,开始运用抽象的演绎推理,从已经掌握的知识中推演出新的极富创造性的结论或者某种猜想。个人的兴趣爱好或者个人宗教心理的满足等超实用目的越得到体现,数学发展呈现出跳跃式的“突现性”。欧洲文明的渊源之一——基督教,在近代数学兴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寻找大自然的数学规律是为了研究上帝的本性和行为,以及上帝安排宇宙的方案”是近代数学家们从事数学研究的强烈动机。牛顿规划的世界图景使世人折服:自然界是依数学设计的,自然界的真正定律是数学。牛顿之所以提倡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而且确信数学是他所描述的现象的真正解释,其基础也是与他那个时代的所有数学家和科学家同样的信念:上帝创造的世界与数学原理吻合。牛顿多次表明对上帝的信仰是他进行数学和科学研究的真正动力。他认为科学也是崇拜上帝的一种形式,科学将揭开上帝辉煌设计的秘密。他为自己的工作揭示了无所不在的上帝的秘密而备感欣慰。

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两者的分野,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数学产生和发展的两种模式和运行逻辑,历史也表明,进入19世纪以后,从事纯粹数学的越来越具规模,20世纪初出现纯粹数学家贬低应用数学家现象。这也就表明,数学的超实用性在那个时代展现出了绝对的优势。

借用库恩的科学范式理论来看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实用为目的数学发展实则是常规数学向科学革命的“经验累积”过程,以“超实用性”为目的的数学发展则是数学革命或者新范式的“突现”过程,数学发展是这两种过程的交替转换,这两种逻辑和发展路径所彰显的“累积”和“突现”特点也全面表征了数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参考文献

[1] [美]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第1册) [M].张理京,张锦炎,江泽涵,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社,2009.

[2] 陈方正.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3] [英]斯蒂芬·F·梅森.自然科学史[M].上海外国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编译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0.

[4] 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

[5] [美]M·克莱因.数学:确定性的丧失[M].李宏魁,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社,2002,28.

[6] [美]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第2册) [M].张理京,张锦炎,江泽涵,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社,2009.

[7] [美]M·克莱因.西方文化中的数学[M].张祖贵,译.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8] [法]莱昂·罗斑.希腊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起源[M].陈修斋,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 [美] 约翰·塔巴克.代数学[M]. 邓明立,胡俊美,译.商务印书馆,2007.

[10] 曾文军.数学观的演变及其教学启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2011.

[11] 侯德润.关于数学起源的历史思考[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8(4).

第8篇:现代科学起源范文

有一种说法认为西方哲学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一次是以苏格拉底为标志的从本体论哲学向认识论哲学的转型;一次是由近代认识论哲学向现代语言哲学的转型。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着严重不足。以苏格拉底为标志的从本体论哲学向认识论哲学的转型,严格地说应是向知识论哲学的转型,这我们在文章的后面论述。这种说法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是把希腊化时期、罗马时期以及中世纪基督教时期看作西方哲学发展的异端而加以略去的,将近现代西方哲学看作是对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反叛和对古希腊哲学的承继而加以接上的。因为,西方历史受外族入侵的影响很大,外族入侵常常改变了西方文化的精神、西方的社会制度及人种结构。中国虽然也多次遭到过外族入侵,但入族入侵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文化、社会制度和人种结构,而常常是被中国所同化。在这一点上特殊的是中国而不是西方,因为很多文明都因外族的入侵而遭到过毁灭性的打击,比如古巴比仑、古埃及、古印度文明,唯有中国,其文明并未因外族入侵而遭受过中断或根本改变--创造中国文明的依然是华夏人的后裔,不过1840年西方的入侵或许要成为例外。

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大帝虽然是古希腊文明的积极推广者和传播者,但由于多年战争所带来的不安全感使这一时期的哲学缺乏生机和活力,这使得这一时期的哲学以伦理哲学和人生哲学为主,而不是认识论哲学。罗马虽然也是希腊文明的承继者,但希腊文明的根本精神却已经改变,古希腊人热衷于理性思考,罗马人则只重实用技术。中世纪基督教时期更是西方文明的“黑暗时代”,古希腊的理性精神被宗教信仰所取代。

事实上,不仅西方哲学,西方文化和西方社会虽然完全忽略希腊化时期、罗马时期和中世纪基督教时期不考虑是不对的,但将近代西方文化和社会看作是对中世纪基督教时期的反叛和对古希腊文化和社会的承继却是非常恰当的。

关于所谓的西方哲学的第二次转型,即由近代认识论哲学向现代语言哲学的转型,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语言哲学只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这个哲学流派并未起到统括现代西方哲学的其它流派的作用,并且这一哲学流派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缺陷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随着现代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而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历史主义。

事实上,与其说西方哲学的第二次转型是由近代认识论哲学向语言哲学的转型,不如说西方哲学正处于第二次转型的过程中,整个现代西方哲学正是这种转型期的哲学,并且其转型的方向也不会是语言哲学,而将是向古希腊早期的本体论哲学回归。当然,这种回归并不是指在同一层次基础上回到古希腊哲学的起始状态的本体论阶段,而是指在更高一层次的基础上的螺旋上升到类似于古希腊哲学起始时期的本体论阶段。

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方向非常象古希腊哲学从本体论哲学向认识论哲学转型的过渡阶段--诡辩家时期,这个时期的特征是“古代的风纪终于变得非常松弛。富有的人懒惰而奢侈,穷人犯法作乱,年轻人越来越对长上傲慢无礼,宗教遭到嘲弄,各个阶级都精神抖擞,抱有想法弄钱、把它花在声色享受上的共同欲念。”(《古希腊哲学》第一卷第74页)在西方哲学的第一次转型的过渡期是诡辩家盛行的时期,而我们这个时代则是非理性主义泛滥成灾的时期。

之所以说未来哲学将向本体论哲学回归,是因为认识论哲学所存在根本问题的解决必须求助于本体论哲学,正如本体论哲学所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必须求助于认识论哲学一样。因为本体论和认识论是一个相互缠绕的“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正是有了宇宙才有了人,从而有了人的认识;但我们之所以知道有宇宙存在以及知道我们的宇宙的具体情况又是得益于我们的认识。

二、古代部分

最初的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印度哲学一样,热衷于思考宇宙的本原等本体论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宇宙观。这一时期的哲学不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属于人类认识的非常低级的直观主义阶段。这里所谓的直观是指人类无意识的凭借自己的理性、认识功能从自然界中获取知识,而没有对人类的理性、认识功能进行反思,从而弄清楚人类认识自然的方法、途径和限度等问题,从而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学习掌握这种方法、认识原理,有意识的认识自然。西方哲学比中国哲学、印度哲学的进步之处就在于他们从直观主义阶段发展到了认识论阶段,而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则只停留在直观主义阶段。

认识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类和动物的最大差异是人类有理性可以认识自然,而动物却没有这样的能力。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和西方哲学的最大差距就是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只停留在无意识的运用自己的理性认识自然的阶段,而没能将人类的理性发展成为一种有意识的认识活动。当人类懂得通过垫椅子、架梯子的方式拿高处东西,通过拉的方式开门而动物却不会(动物只会通过推的方式开站)之时,人类和动物的巨大差距显露无疑;当西方人懂得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自然规律,并力图将人类的知识建立成为类似于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公理体系的形式,而中国、印度却不会之时,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印度哲学的巨大差距显露无疑。西方之所以能够发展出科学,并进而发展出工业文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哲学从直观主义阶段发展到了认识论哲学阶段。科学其实是认识论哲学发展的必然果实,而工业文明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果实。

我们比较一下老子哲学中的宇宙观和现代科学中的宇宙观,就会发现直观主义的严重缺陷。老子哲学的宇宙观是一种相当深遂的宇宙观,但这种深遂的宇宙观却存在着两个严重的缺陷:一是它具有模糊性;二是它具有难以深入性。我们看老子哲学会感觉到它好象什么都说了,但又什么都没有说透,它给我们的只是一种蒙蒙胧胧的宇宙观,这就是它的模糊性;我们希望将它弄的更清楚、更详细,但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该采用什么方法,这就是它的难以深入性。相反,现代科学中的宇宙观却是相当清晰明确的,并且我们还知道该如何将它认识的更清晰、更明确,这就是通过已有理论的推演并与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其实,西方宇宙观的明晰性和可深入性早在希腊哲学的早期就已经显现,原子论就是一种明晰的宇宙,从泰勒斯的“水”到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就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这里其实蕴含着西方哲学能从直观主义阶段发展到认识论阶段的原因,西方人的思维注重刨要究底,而中国人的思维只求了其大概。

可悲的是,现今中国的很多民间思想者的认识还只停留在直观主义阶段,还在用佛老的方式研究哲学问题。江上朗网友说,现今的中国思想者99%的还在用古朴的方式研究哲学。这是实情。我曾说过,如果中国未来有可能产生新思想家,那么他们九成将来自民间,一成将来自学院。因为学院知识分子主要是学问家,而不是思想家,他们是前人知识的承继者,而不是新思想的开拓者;民间知识分子则相反,他们是新思想的开拓者。就学问而言,民间知识分子一般是赶不上专业学者的,但就知识的广度和创新精神而言,则是学院知识分子远不及的。但我也曾说过,民间知识分子百分之九十几的是研究学问走入误区了的“神汉”性的人物,只有百分之几的是研究学问走对路了的人。“学海无涯,十见九谬”,这话对于民间知识分子特别具有警醒作用。我认为,民间知识分子应该经常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思想是不是陷入了误区?经常和别人交流,根据别人的批评意见思考自己的观念是不是真的有问题?我这里之所以说这么多,是因为我认为中国未来的新思想的希望在民间,而民间知识分子由于社会资源的缺乏、缺少前人的指导等先天不足,因此很容易走弯路、走错路,我希望民间知识分子少一些无谓的牺牲。

我在上面指出过,西方在直观主义阶段就已经蕴含有发展为认识论哲学的因素,而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则不具有这种因素。不过,相对于唯物主义而言,毕达哥拉斯的客观唯心主义对于西方哲学从直观主义阶段发展到认识论阶段起了决定性作用。事实上,如果我们说唯物主义旨在寻求一种正确的世界观的话,那么唯心主义则旨在寻求一种有效的认识方法。相对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而言,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显得荒谬不经。不过,毕达哥拉斯的“数论”却显示了人类的认知梦想,即将一切知识都表示为严谨的数学形式。关于概念,关于推理方法,关于证明,所以这些重要的方法问题,在毕达哥拉斯那里都突然显现。正是毕达哥拉斯的客观唯心主义促使西方哲学从直观主义阶段发展到了认识论阶段。

柏拉图是第一个建立完整认识论哲学并由此构建庞大哲学体系的人,自此以后西方哲学的重点就转为了认识论哲学。柏拉图继承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学知识的偏好,对数学证明的追求。数学知识是一种相当清晰明了的知识,数学证明一旦被确认为是正确的之后它便无可怀疑。柏拉图认为只有象数学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真实的知识,象数学证明这样的方法才是可靠的方法。柏拉图的目的就在于寻找到这些真实的知识,并用类似数学证明的方法将它们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建构成严密的体系。不过柏拉图不认为这些知识存在于感官所知觉的世界,而是一种天赋或先验的存在。因为,柏拉图认为感官所知觉的世界是变化流动的、是现象和虚幻,是不真实的。而真实的知识是一般的、普遍性知识,一种常住不变、永恒的东西。柏拉图认为,在人的灵魂中蕴藏着作为其他一切知识起点的最真实、最普遍性的某些知识、原理、观念或理念,其他的知识都是这些最基本的知识的推演。柏拉图认为,人们学习和得到知识的过程,就是灵魂逐渐“回忆”的过程。而感官对客观世界的知觉则对这种“回忆”起到激发作用。

亚里斯多德明确的将类似数学证明这样的可靠方法用三段论的形式表述为演绎逻辑,比如:

所有的人都会死

苏格拉底是人

─────────

所以苏格提底会死

这是用三段论的形式表述的演绎推理。亚里斯多德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逻辑学体系。另外,亚里斯多德还研究了另外一种不象数学证明那样可靠、那样具有必然性的推理方法--归纳逻辑,比如,我们看到“张三会死,李四会死等”,然后推出“所有人都会死”,这就是运用的归纳法。归纳推理只具有或然性,因此亚里斯多德对这一方法并不十分看好。不过关于知识的来源问题,亚里斯多德并不象柏拉图那样排斥经验世界,认为是灵魂对先验知识的“回忆”,而是认为人类的知识是通过归纳法从客观世界中归纳得到的,没有对经验的归纳不可能有知识。不过由于他对归纳法并不看好,因此他还保留了柏拉图的先验真理论。他认为,没有对经验的归纳,不能认识真理;没有对隐然于人心的先天理性中的真理的演绎,知识不具备必然性。他在这方面是矛盾的、二元论的。

欧几里德是第一个将亚里斯多用三段论形式表述的演绎法用于构建实际知识体系的人,欧几里德的几何学正是一站严密演绎体系,它从为数不多的公理出发推导出众多的定理,再用这些定理去解决实际问题。比起欧几里德几何学中的几何知识而言,它所蕴含的方法论意义更重大。事实上,欧几里德本人对它的几何学的实际应用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他的几何体系内在逻辑的严密性。欧几里德的几何学是人类知识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为人类知识的整理、系统阐述提供了一种模式。从此以后,将人类的知识整理为从基本概念、公理或定律出发的严密的演绎体系成为人类的梦想。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就是按这种模式阐述的,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同样如此。

三、近代部分

近代西方哲学对古希腊哲学有所发展,但总的来说并没有超出古希腊哲学的范围。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为人类的认识确立了一个无可怀疑的出发点,那就是人的思维、理性、认识功能或柏拉图说的“灵魂”。但是关于人类知识的来源却还有先验论和经验论之争;关于人类认识的方法也还有演绎法和归纳法之争。这种争论表现在整个认识论哲学上就是唯理主义与经验主义之争,唯理主义在人类知识的来源上是先验论者,在人类的方法论上是演绎主义者,他们认为存在着一些先验真理,人类的知识来源于这些先验真理,人类的方法是演绎法,通过演绎法可以从这些先验真理出发推导出其他一切知识;经验主义在人类知识的来源上是经验论者,在人类的方法论上是归纳主义者,他们认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先验真理,一切知识都来源于人类的经验,而人类从经验中获取知识的方法就是归纳法。但是由于哲学家们的思想并非总是前后一致的,而是常常有矛盾的,因此也存在着这样的哲学家,他们在人类的知识来源上是经验主义者,在方法论上却是演绎主义者;还有这样的哲学家,他们在人类的知识来源上既是先验论者,又是经验论者,在人类的方法论上既是演绎主义者,又是归纳主义者,他们是二元论者。另外,许多哲学家所研究的领域常常侧重于哲学的某个或某些领域,因此也存在着这样的哲学家,他们在认识论上只考虑了知识的来源问题或方法论问题,而没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系统的认识论哲学。通常所说的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常常是根据哲学家们的主要思想倾向来区分的。

认识论中的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之争早在古希腊时期已显现,柏拉图是一位唯理主义者,亚里斯多德则主要是经验主义者,尽管他的思想也具有较重的唯理主义成份。在近代,英国的哲学主要倾向于经验主义,欧洲大陆的哲学主要倾向于唯理主义。就哲学家而言,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康德、黑格尔是唯理主义者;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是经验主义者。笛卡尔为认识论指出了一个无可怀疑的起点,但他的哲学存在很多问题,他以后的哲学家围绕着这些问题同样展开了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之争。笛卡尔是一位唯理主义者,不过他也极为注重经验。笛卡尔被视为“近代哲学之父”。到了康德那里,康德试图调合由笛卡尔开始的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之争,但是他本质上也是一位唯理主义者。他认为知识的内容来自经验,但是,心灵是按唯理的方式思考经验的。康德的哲学存在着许多矛盾,康德之后的费希特、谢林、着手解决这些矛盾,他们所采用的方法就是从康德的先决条件出发,认为精神是知识的本原,将人类的认识看作是精神的活生生的演化过程,并认为这种由精神演化出知识的过程也是客观宇宙的创造演变过程,因此人类的认识和宇宙的创造、发展和演变是同一的。到了黑格尔那里,这种解决康德哲学矛盾的思路终于完工。黑格尔认为,整个宇宙是从客观的“绝对理念”或“绝对精神”出发,按照辩证法的模式演绎的,而人的认识活动不过是它外化的一个阶段。自此,黑格尔建立了一个唯理的宇宙观,人类的认识也变成了不是由人类主动的从客观世界中获取知识的过程,而是被动的接受“客观精神”演绎的过程。黑格尔的哲学使我们想起了柏拉图的(或许应该说是苏格拉底的)“灵魂回忆”说,在柏拉图那里,人类的认识被看作是“灵魂”回忆其本身固有的天赋理念、先验知识的过程。如果说黑格尔的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那么柏拉图的哲学则是主观唯心主义。黑格尔和柏拉图虽然都建立了包罗万象的唯理的哲学体系,但是他们的哲学在认识论上其实都导向了非理性主义,因为在黑格尔那里,人类的认识失去了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而在柏拉图那里,“灵魂”回忆知识的方法变成了难以言说的激发过程。他们虽然是演绎主义者,但是演绎法在他们那里其实都变成了精神创造知识、从而创造世界的过程而失去了方法论的含义,方法意味着我们能够通过学习的方式掌握和运用它来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黑格尔从“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出发,按辩证法的模式演绎出整个宇宙的理论,是一套包罗万象的自恰的唯理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这种哲学得到了普鲁士国家的支持,从1820年到1840年在德国占统治地位。不过,这种理论毕竟显得荒谬不经,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这是一种“头脚倒立”的理论,另外,这种学说的认识论本质是非理性主义的,因此好景不长,黑格尔死后不久,这种唯理的哲学一反变成了反理性主义称之谓非理性主义。

事实上,从更深的层面说,黑格尔的哲学其实是以反证的方式说明了,将演绎法作为人类的根本理性、根本认知方法最终结局的荒谬性,就是它必将导致认为人类的知识增长过程和宇宙的演化过程是同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的唯心主义观点,以及在认识论上的反理性主义。因为演绎法是从前提推出结论的方法,它的推理方向和宇宙的演化方向以及人类知识的表述方向是一致的,但和人类的认知方向(获取知识的方向)却是相反的。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向是破坏一个基本前提,从而建立一个更基本的前提,这和归纳法的方向是一致的,但唯理主义都常常以归纳法的非必然性而否认这种方法,但是否认这种方法的结果只能导致直觉主义、神秘主义等非理性主义。

不过,黑格尔的哲学象所有演绎主义哲学一样,反映了人类的认知雄心,即试图将人类的所有知识表述为由一些为数不多的基本前提为起点的统一的体系;另外,黑格尔的哲学也象所有演绎主义哲学一样反映了宇宙的演化方式,即宇宙是从最初的起始状态开始的演化体系。事实上,所谓演绎法反映的正是宇宙的演化模式和构建模式,而人类的知识又是对客观宇宙的反映,这就使得人类的知识也是演绎的。但是黑格尔哲学认为宇宙的演化和人类知识的发展是同一的却是不对的。其实人类的理性象一面镜子,镜子里面的世界--即人类的知识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这个虚拟的世界是对客观真实世界的反映,而人类之所以能象镜子那样透视客观世界在于人类的理性具有归纳能力,而客观世界又是可归纳的或可被镜子透视的。

四、现代部分

一般将黑格尔之后的哲学称之谓现代哲学,现代哲学的最大特点是近代唯理主义一反变成了反理性主义或非理性主义,近代经验主义则顺利的发展为现代经验主义--实证主义。

非理性主义在哲学史上一直都存在,但是在唯理主义昌盛之时它被压制,黑格尔建立了包罗万象的唯理主义哲学体系却也为非理性主义打开了大门,因此他之后的唯理主义迅速转向了非理性主义,这种反理性主义思想倾向的出现也得到了来自科学界的支持。随着非欧几何的出现(后来又相继出现了集合论、相对论等),那种认为存在着一些绝对正确的先验真理,企图将人类的一切知识都建立在这些先验真理的演绎主义梦想破灭了。欧氏几何长期以来被看作是这种先验的演绎主义的标准模式,非欧几何的出现说明被看作先验的绝对真理的欧氏几何的公理并非是先验的,也并非是绝对真理,它只是后验的、相对真理。但是这种先验的演绎主义的唯理哲学的失败并非是证明了非理性主义的正确性,而是非理性主义失去了来自这方面的压制,从而得以兴盛。事实上,这种先验的演绎主义的唯理哲学的失败证明的是经验主义的正确性,一切知识都来自经验,人类是通过归纳法获取知识的,尽管归纳法是或然的。非理性主义从本质上讲是行不通的,因为非理性主义也必须寻找种种理由来说明自己是正确的,而这种寻找理由说明自己是正确的,这本身就是理性主义的任务。

现代经验主义是对近代经验主义的发展,孔德确立的将知识局限于主义经验、反对深入到现象背后的实证主义原则标志着现代经验主义的开端,穆勒、斯宾塞发展了这一哲学,马赫更是将这一哲学发展为第二代实证主义,罗素则进一步将其发展为第三代实证主义,即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是马赫实证主义的数理逻辑化,即用现代数理逻辑、符号逻辑解释实证主义。日常语言哲学和和逻辑实证主义具有亲缘关系的哲学,它们都属于第三代实证主义。通常所说的语言哲学就是指逻辑实证主义和日常语言哲学,所不同的是逻辑实证主义属于形式语言或人工语言哲学,而日常语言哲学则赞同自然语言,主张自然语言是完善的。与逻辑实证主义同时产生,但在之的流行的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或称之谓批判理性主义)是对实证主义的反对,他认为科学的发展是“经验证伪”的,而非“经验证实”的。实证主义强调科学发展中的肯定因素,而证伪主义则强调科学发展中的否定因素。取证伪主义而代之的是科学历史主义,科学历史主义是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的结合。科学历史主义将人类科学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动态的、逐渐进步的过程,其中既有实证主义所强调的肯定因素所导致的量上的增长,也有证伪主义所强调的否定因素所导致的质上的增长。我们在文章的开头说过,将语言哲学看作是西方哲学的第二次转型,即由认识论哲学向语言哲学的转型是不对的,因为语言哲学本身已被证伪主义和科学历史主义所取代,并且它也无法解决非理性主义泛滥的问题。真正能看作西方哲学的第二次转型的是整修现代西方哲学,因为先验的唯理主义的失败使得西方哲学失去了一个统一的基础,即将一切知识构建成由基本公理开始的统一体系。经验主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经验主义将人类的经验仅仅局限于主观经验、现象界则是不对的,这样使得以经验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科学研究常常将自己局限于各自的狭隘的研究领域,而对别领域的毫无了解。这样就使得人类的科学研究是各自为阵的,而缺乏一个统筹按排和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

事实上失败的根本就不是唯理主义,而只是先验的唯理主义,但经验的唯理主义却是正确的。人类的知识来源于经验,是通过归纳法获得的,但人类的知识却是用演绎法表述的,并且这种知识的演绎体系是对客观世界的演绎性和唯理性的反映。它不象唯心主义所认为的宇宙的演绎过程和知识的演绎过程是同一的,而是象唯物主义所认为的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尽管归纳法是或然的,经验也并非完全可靠,但这其实恰恰真实的反映了人和宇宙的关系,人只是宇宙的微小一部分,而不是象主观唯心主义所认为的,宇宙是人的意识的演化,或象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的,宇宙是客观精神的演化产物。因此,作为宇宙的微小一部分的人并不先天的具有可以推演出整个宇宙的先验知识,而只能通过自己的理性对客观世界的不断观察和实验,不断归纳和总结。

另外,宇宙究竟能不能认识,以及怎样认识?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类理性的问题,而更是一个宇宙本身的形成和结构的特点的问题。如果宇宙本身是变化莫测、彼此毫无联系和共性的,那么宇宙是不可认识的,不论人类的理性有多强和采用哪样的方法。宇宙的可认识性在于宇宙存在着广泛的同源性、同质性和同构性,即许多不同的事物常常是起源于一个共同的初始状态,许多看似差异很大的事物常常是由共同的质料组成的,并且事物与事物之间常常存在着相同的结构。而宇宙中的所有事物则起源于一个共同的初始本源和由一个共同的本原(单位)组成。这使得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演绎的、唯理的体系,而人类的认识则是对宇宙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本源和本原的归纳。

归纳法的有效性取决于宇宙的某种同源、同质和同构的范围,当我们归纳的事物未超出某种同源、同质和同构而得到的知识却是关于这一范围的同源、同质和同构的知识,那么归纳法就是有效的,我们得到的知识就是可靠的;如果我们归纳的事物超出了这种同源、同质和同构的范围,那么我们归纳得出的关于这种同源、同质和同构的知识对这一事物就是我效的,我们就需要归纳更广泛的同源、同质和同构的知识才能适用于这一事物。 正是由于宇宙存在着广泛的同源性、同质性和同构性,所以宇宙是有规律变化的、相互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和共性的宇宙,所以宇宙才能被人类的归纳理性所认识。

总的来说,宇宙应该存在着一个最初的起源,尽管它的起始时间可能无限遥远,其它所有事物都是由这个最初的起源演化而来的;另外,宇宙也应该有一个最根本的本原,即组成单位,其它所有事物都是由这个最根本的本原组成。我们只要认识清楚了这个最初的起源和最根本的本原,那么万事万物的状态都可以由关于这个最初的起源和最根本的本原的知识推演出来。但是这需要我们通过无限的时间、步骤和努力才能得到。

宇宙的同源性、同质性和同构性也就是宇宙的统一性,宇宙的广泛的同源性和多层次的同质性说明宇宙是一个庞大的统一体系。而宇宙的统一性和宇宙的演绎性是一种互逆的表述方式,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宇宙的统一性的表述方式是,“宇宙统一于其本源或本原”,宇宙的演绎性的表述方式是,“宇宙由其本源或本原演绎”。宇宙的演绎性说明了宇宙是一个唯理的宇宙,而不是一个非理的宇宙。正是由于宇宙的统一性、演绎性和唯理性,才使得人类通过归纳法归纳的关于客观宇宙的知识也是统一的、演绎的和唯理的。人们通常所说的演绎法其实并不是认知方法(获取知识的方法),而是知识的一种表述方法,我们是用演绎法来表述人类的知识体系的,但我们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归纳法。

当然我们上面所说的唯理的宇宙只是经验的唯理的宇宙,而不是先验的唯理的宇宙,它是根据人类的经验从客观宇宙中归纳出来的,而不是象先验的唯理的宇宙是从先验的知识、存在、意识和精神演绎的。由于归纳法在没有对整个宇宙都进行完全归纳之前,它只具有或然性,因此经验的唯理的宇宙观也并不能说是绝对真理,它只能说是我们通过对人类的有限经验归纳后得到信念,但是这种信念对于指导人类的进一步认识却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我们的未来发展和认识不能是盲目的,而是根据已有有经验所总结的规律或信念作指导的。这种经验的唯理的宇宙观和知识观可以解决纯粹经验主义(只将经验局限于人类的主观经验或现象界)所导致的科学研究的狭隘性和各自为阵性,并且它本质上和经验主义是一致的和统一的,而不是象先验的唯理的宇宙观和知识观,是和经验主义相矛盾的。另外,它也可以有效的消灭现代西方哲学中非理性主义泛滥成灾的问题。

我认为西方哲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就是确立这样的唯理的经验的宇宙观和知识观,和建立与之相统一的哲学体系。如果这个论断是正确的,那么整个现代西方哲学则可以看作是由先验的唯理的知识观、宇宙观向经验的唯理的知识观、宇宙观的转型。将经验限定在人类的主观经验和现象界的实证主义是这种转型期的经验主义,是不成熟的经验主义。 五、西方哲学的未来

人们常常把第一阶段的西方哲学称之谓本体论哲学或宇宙观哲学,而把第二阶段的西方哲学称之谓认识论哲学。但事实上,第二阶段的西方哲学主要发展的是演绎法以及与之相统一的先验的唯理主义哲学,演绎法到罗素那里已经符号化,发展为数理逻辑,先验的唯理主义到黑格尔那里也发展到了极致。但是归纳法到目前为止连其基本问题--“归纳合理性”的哲学问题都还未解决,经验的唯理主义也自今还未发展起来。我认为未来的西方哲学将重新返回到本体论哲学和宇宙观哲学阶段,当然这种返回的严格地说法是更高层次上的螺旋上升,而并非同一层次上的往复运动,因为这是解决“归纳合理性”问题的需要。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只能用本体论哲学和宇宙观哲学来解决,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具有广泛同源性和多层次同质性的唯理的宇宙观哲学。休谟认为归纳法是人的心理习惯和信念,但这只能说明人类具有这样的心理基础,而并不能说明归纳法具有合理性,能有效的从客观世界中获取知识。归纳法的合理性只能用具有广泛同源性和多层次同质性的唯理的宇宙观哲学来解决。这样经验的唯理的哲学就必须确立,这样认识论哲学又必须转回到本体论哲学或宇宙哲学。

人类在认识论哲学主要发展的是演绎法以及与之相统一的先验的唯理的宇宙观和知识观,而不是认识论哲学本身,因为认识论哲学应该是关于获取知识的方法的哲学,而不是关于表述知识的方法的哲学。人类在第三阶段的本体论或宇宙观哲学阶段主要将发展的是归纳法以及与之相统一的经验的唯理的宇宙观和知识观。人类有时在事后才会明白先前所认为和某种东西与后来所认识清楚的东西并不一致,先前的认识只是一种错觉。总的来说,第二阶段的西方哲学主要发展的是知识论哲学,而不是认识论哲学;我个人认为人类在第三阶段的哲学阶段才会真正的发展认识论哲学,不过其基石和总体表现将是本体论和宇宙观哲学,因为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依赖于本体论哲学和宇宙观哲学。作为人类知识表述的方法的演绎法,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数理化或符号话,我认为作为人类认识宇宙的方法的归纳法,发展的高级阶段应该是和人类的观测工具和实验工具结合起来。因为人类的知识的表述本质上就是语言表达的问题,而数学语言和自然语言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语言形态,演绎法本质上就是和它们紧密相连的,这也是演绎法发展到高级阶段--数理化和符号化导致语言哲学兴盛的根本原因。而人类的认识本质上就是和人类的感官以及人类感官的延伸--观测工具和实验工具紧密相关联的,因此作为人类的认知方法的归纳法发展的高级阶段必然和人类的观测工具和实验工具紧密的相结合。

当然,有人也可能认为本体论或宇宙观现在已经转化为科学家的任务而不需要哲学家来操心,以此来否定未来的哲学将重归于本体论哲学或宇宙观哲学。我个人并不赞同这种观点,我认为那种认为哲学的某个领域成熟后就转化为科学家的任务,而不需要哲学家操心的观点是实证主义的经验主义的误区,因为任何成熟的理论的最前沿都是不成熟的,这样哲学家就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另外一个区别就是,科学家总是将其研究建立在观察和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或原有理论的逻辑推理之下,而哲学家更愿意透过观察和实验事实或原有理论看本质。

上面我们在论述了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型及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之后,有必要再回到语言哲学的问题上。我们在前面说过,语言哲学是伴随着演绎法的数理化和符号化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哲学流派。语言哲学的实质是关于概念的演绎逻辑。我们在前面还说过,演绎法就其本质而言,它不是认识方法,而是知识的表述方法,这种知识的表述方法是对客观世界的演绎性的反映。而语言的作用就是我们用于表述客观世界的,只是语言有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之分。自然语言是一种较灵活、较模糊的语言,而数学语言则正好相反,是一种很严谨、很精确的语言。演绎逻辑其实就是将自然语言的灵活、模糊与数学语言的严谨、精确相结合研究语言的内在结构和形式的学科。

演绎逻辑的语言实质在柏拉图和黑格尔的哲学中表现的很清楚,这两个人都创建了包罗万象的唯理的哲学体系。柏拉图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就是“理念”,他所说的“理念”说透了就是具有主观实在性的概念,柏拉图是一位主观唯心主义者,他认为概念具有主观实在性,只有关于概念的知识才是真实的知识,关于概念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经验世界是虚幻的、不真实的;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概念是“绝对理念”,他说的绝对理念说透了就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概念,黑格尔是一位客观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概念具有客观实在性,整个宇宙就是从真实的绝对概念出发,按辩证法的模式演绎出万物,又回归到绝对概念的过程。

第9篇:现代科学起源范文

[关键词]科学;人文;理性;人类

一、从人类理性看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理论溯源

前工业社会,人、自然、社会是和谐的统一整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社会来临,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作用中,科技因素突显出来,它在推动社会突飞猛进的同时,打破了人、自然、社会原有的和谐状态。一种因素突显引起失衡,必然需要另外的因素来制衡,在这种动态平衡之中,社会才能得到发展、自然才能得以平衡,从而人实现自己的发展。因而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人文精神更应得到重视。这是人类理性的要求,也是人类理性的体现和回归。科学与人文同源共生、互利互动,两种文化都是人性的品质和才能的表征,它们根植于人性之中,是人类理性的两条不同表现路向,缺一不可,二者涉及“是”与“应当”、事实与价值、工具与目的的关系。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理性内容具有具体性、多样性和相对性,有价值理性、目的理性、工具理性、交往理性等概念,并争论不一,从马克思的实践理性角度可以整合这些概念。理性具有合逻辑性、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基本内涵,这保证了科学与人文虽有诸多不同之处,但是作为人类不同文化的表现却可共存于人类社会之中。

一般说来,“理性”(英语中来自拉丁语的reason,德语的Vernuh)是指人自身的内在本性或能力,“理性”具有“超越性”与“规范性”双重品格。如果作词源考据,理性的双重品格正源自古希腊阿那克萨哥拉的超越的“努斯”(nous)精神与赫拉克利特的规范的“逻各斯”(logos)精神。“努斯”是指生命冲动的力量,是在超越具体有限事物而对万物的动因或运动的终极来源的寻求中所反思到的;“逻各斯”则是指逻辑规范的力量,通过对“始基”和“一”的不懈追求而日益突显出来。人类认识发展的主线是从神话到哲学,再到科学。在原始时代,也就是在神话思维时代,人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和追问,但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种神话幻想的方式,不能说明和解释世界,图腾和巫术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随着人类生存能力和生产能力的提高,生活世界发生变化,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了解加深,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神话思维,而是迎来了哲学与科学的思维方式,召唤理性成为了必然。人类正是因为具有理性精神才成为人,区别于其他物种,人类的理性表现在思维方式上,它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对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起着导向性的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最根本的问题是所谓理性的吊诡,或者说是理性的自我否定,这不是简单的完全否定,而是对于绝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和否定,消除理性的至高无上性和绝对性。对理性某一特质的单纯追求会造成理性的偏失,出现“理性主义”、“科学主义”等种种观念问题。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引出“合理性”概念,来强调人、主体评价、价值等因素,从而理性不再走向绝对与孤立,人类由对纯粹自然的关注到对自身的关注。由对自然科学的关注到对社会文化的关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被关注。事实与价值、认知与评价、描述与规范等应该互相结合,无论用事实取代价值,否认价值的科学实证主义,还是以价值取代事实,否定事实的文化科学、价值哲学等均有偏颇。

传统的、绝对的理性主义是在本体论意义上产生,柏拉图是奠基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理性至上,是人作为人的本质,在黑格尔那里,绝对精神是理性的最高形式,是宇宙的最高本体、世界的最终本原,自然、人类和社会不过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启蒙理性主义是从认识论和人性论的角度来考察理性,理性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它把人从神性的过分张扬中解放出来。理性从关注彼岸世界的“绝对精神”回到了此岸世界的人类社会,人作为人成为人,具有理性能力的人根据其理性精神构建社会,赋予社会中的一切事物以意义,人类生活展现出意义。理性不再是处于绝对的神化地位,而具有价值因素,这为关注价值领域,关注主体内在精神追求的人文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近现代科学与人文的分离,造成人类道德与精神的危机,究其原因在于理性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严重扭曲、分裂,因而反思理性、整合理性是解决科学与人文分裂的出路。工具理性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最终解决人的精神问题。工具理性描述世界的实然状态,不能取代价值理性而成为一种对应然状态的表述,它注重可计算性,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导致根据数学结构来阐释自然,把现实同一切内在的目的分割开来,从而把真与善、科学与伦理分割开来”。西方追求确定性的理性传统,成为科学精神的思维基础。近代以来,人的理性能力主要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相联系,因而对理性的理解出现偏差,更多的是关注与科技有关的工具理性。理性追求确定性,形成科学理性的确定性、客观性、逻辑性等特质,但是理性并不简单等同于科学理性,大写的“理性”更应有合逻辑性、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统一之意。

二、从科学自身的发展看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内在要求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人文文化是伴随着人的出现而出现的,时间上先于科学文化,二者又相互影响、促进。哲学大约产生于公元前7世纪至前6世纪这一期间,当时科学与哲学是不分的,二者浑然一体,科学包含在哲学之中,统称为“智慧”。古希腊自然哲学是科学的前身,是科学产生的土壤,关注自然,把人作为研究客观世界的主体,人和自然分开,人作为独立于自然的主体,对自然界的客观事物进行研究,这正蕴含了科学精神的萌芽。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逐渐产生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践和对自然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近代自然科学。17~18世纪,许多学科已经取得严密的科学形式,相继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建立了独立的科学门类,如天文学、力学及为它们服务的“数学方法的发现和完善化”。恩格斯清醒地看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是以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开始和以牛顿的经典力学为标志,这表明自然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这是人类认识的重大进步。

人文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包含有四重意思:人道或仁 慈的性质或状态,慈爱或慷慨的行为或性情;人类;人性,人的属性;人文科学。可见,人文是关于人的文化,形文化。科学是关于认识对象的本质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包含丰富的内容,它包括科学主体即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工作者,科学客体即在科学活动中被认识和研究的对象;又包括科学工具、方法、手段、目的等;科学又可按照研究领域的不同,分为多种学科。因而,在不同领域,形成了有特定组织形式的科学家共同体,他们普遍认可共同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等,思想观念、研究方法、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等受到科学共同体所处时代的时代特征与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因而,科学不再仅仅是僵硬固定的公式、定律、原理等形式表现,科学就是一定文化的代表,并且只有在一定的文化大环境中才能产生,文化形式的改变,终究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存方式决定的。科学探究的是客观自然物和现象的本质,这种探究活动通过人的实践进入人的生活世界,科学在本体论、认识论、存在论等领域产生影响,影响到社会,形成独特的科学文化。

在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反对宗教权威,向一切教条挑战,深受社会的欢迎,推动了思想解放,解放了人类的体力。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唯我独尊的“科学主义”思潮,它在压倒其他文化形式的同时,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反科学主义浪潮日见高涨,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关系不协调甚至紧张的状况,加剧了人类社会种种危机。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对立日益加深,冲突愈加严重,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怕的冲突”。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及其矛盾不是两者本身所固有的,而是由于人认识的差异或人为因素造成的。源于古希腊的原子论传统,走向机械论,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兴起,实验和定量方法引入,实证研究得以实现,科学的发展日益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科学文化战胜并取代了有机论和神秘主义,成为主导文化。近代哲学以二元论的思维方式形成了自然界与人相互分离的基本观念,认为自然界是脱离人类社会历史之外的客观存在,研究自然的科学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无关。事实上,二元论所导致的机械论范式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而导致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一种古老而又赋有创意的整体有机论范式得到重视。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有着不同的范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条路向,应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不同方面和问题,二者不可通约,却可以对话。互促互进,共存于人类的存在和活动方式之中,的“实践”是沟通二者的桥梁。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二者同根——源于人,同向——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它们不应该是绝对对立。新的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应用,需要新的人文因素与其相适应,“每当一种新技术被引进社会,人类必然会产生一种要加以平衡的反应,也就是说产生一种高情感,否则新技术就会遭到排斥。技术越高级,情感反应也就越强烈。”而人文因素改变,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也迫在眉睫。

20世纪50年代末,斯诺明确指认了“两种文化”现象,之后布罗克曼提出“第三种文化”,同时伴随着“索卡尔事件”、“科学大战”,科学人文主义思潮成为20世纪的主流,获得了新的发展。当代西方出现多种新兴学科和方向,对科学和人文进行研究、探讨,有科学的社会研究、STS(科学、技术与社会),20世纪80年代,在英国等地兴起的SSK(科学知识社会学)、CSS(科学文化研究)等。科学史学之父萨顿首倡科学人文主义,力图使科学人性化;中国亦提出“科学发展观”来解决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冲突,强调促进科技发展的目的是服务于人,从而达到科学人文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实现人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为人类自由全面的发展扫清障碍。

科学的来源有哲学家和工匠两种传统,科学起源于古希腊对自然宇宙神秘的好奇心,到爱因斯坦,科学都是“纯粹科学”,是为了科学而科学,不是为了其他利益等因素;到了19世纪的近代科学,电磁学的产生把哲学家传统和工匠传统结合起来,科学与现实生活关系逐渐密切。从科学的发现和发明。到技术的利用,再到实用成果的产出,周期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高,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是目前的常态,科技成为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时所进行的一种工具性的活动,它不单单是人与自然作用的中介,更已经广泛深入到人类社会之中,成为一种社会活动,它从本质而言是社会建构起来的,与社会系统的其他要素和规则融合为一体。科学与人文自然融合不可分。

科学思想发展到某种程度,就会形成一种众所共识的世界观,进而对科学研究的主题、目的、方法等采取相似的取向,库恩称此种科学思想共识为范式,范式形成后对同领域的科学家具有规范作用,大家均遵从范式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并建构理论。科技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新的科技的产生及其社会应用又受到群体利益、文化选择、价值取向和权力格局等社会因素的决定。公元二世纪托勒密首创“地心说”,16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17世纪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论,20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修正了牛顿的理论,成为新范式。人类世界观历经革命性改变,科学哲学从逻辑实证主义到历史主义的转变,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对科学与人文关系认识的转变与演进。

科技创新需要先进文化的导向,需要理论创新和观念创新为先导,也需要适宜的人文环境,“思想、价值观念和信念并非无用的玩物,而是在世界上起着重要作用的催化剂,不仅产生技术革新,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铺平道路”。在当今科技现代化环境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关涉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观点,与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应作为有时代意义的“科学范式”,引起科学家和人类的关注及思考。  三、从人类的生存看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现实基础

人的类本质随着人及其活动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从人的依赖性社会到物的依赖性社会,再到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实现融合与共同发展。“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在人的世界中,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发展,是人的类生存的需要。

从古至今,人类的思维方式经过了几个时期的转变,与此相应,作为时代精神的哲学,也表现出几个转向,即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又转向实践论。古代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客体性形而上学是本体论思维方式,以自然为中心;近代以笛卡尔、康德等为代表的主体性形而上学是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方式,把人抽象化、绝对化,看成是脱离自然的、不受自然规律制约的、无所不能的独立存在;现代哲学的实践论思维方式,是一种哲学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从对绝对的本体世界的好奇经过近代人性抽象化的形上追求,转向对现实的此岸人类生活的关注,人恢复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是在现实中从事实践活动的活生生的具体的

人。

从原始的图腾崇拜,到神权至上,人的主体性只有在理性从神本主义的蒙昧中觉醒之后,才得到了彰显。人从唯神论中解脱出来,争取自由得益于人本主义思想的兴起,可是,近代哲学对理性的推崇,发展到黑格尔那里却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人本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人类中心主义”。人类自认为是世界中心,人类认识、改造、利用自然界的时候,科学至上,对抗大自然,破坏生态环境。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曾为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它使欧洲在民主和科学两方面都创建了辉煌成就。但科学技术盲目发展,人对自然横加掠夺、压迫,造成了人与自然乃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极度紧张,工具理性的迅速膨胀遮蔽了价值理性,也剥夺了人作为人而成为人的丰富性,人的生存及其活动的价值和意义被忽视,造成了人本身的工具化和异化,人类陷入尴尬的境地。人成为“经济人”、“理性人”,人作为有意识存在物的主体能动性被忽略,人精神世界的丰富性被抹杀。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因而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在自然、科学、社会中的地位。

人类的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两类,人的体力能力除了依靠自身的工具之外,还要发展体外工具,以获得强化和延伸,而体外工具的发明和应用就是智力能力的展现,但活动空间和生存工具的扩大与强化无法替代内省的精神诉求。人是一个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存在物,他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有着肉体与精神的双重需要,人、人的实践活动是沟通自然、社会的桥梁,世间万物作为有意义的“在”。必须是与人发生关系并被认识到的“在”,反之则是“存在着的无”,人类正是在这个生存和发展自身的劳动实践过程中,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的融合。人类历史实质上就是人类劳动实践的历史,人文文化是人类历史的积淀。科学在人对客观自然界认识和改造的劳动实践中发展,正是人类为实现自己生存的劳动实践活动实现了人类作为类的生活,在寻求物质生命的过程中实现了人的精神生活。

“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科学在古希腊诞生之初,是一种纯粹的对科学的追求,对理性、对真理的追求,科学发展到如今,与技术、社会密切联系,产学研一体化,科学成为当今特有人文文化的产物。科学求真,“真理概念本身就其内容而言就依赖我们的合理的可接受标准,而这些合理的可接受标准则依赖于并预设了我们的价值。”一般作为事实的科学,不应该与价值、人文分开,规律和真理是被人认识到的,各种人文因素掺杂于其中,所以,科学是人的科学,是在人文环境中被人建构出来的,真理是暂时的、有限的、相对的,而不是高高在上脱离于人的社会性存在的绝对客观和真理。对真理性与价值性的追求是人的本性。也正是在对真理和价值的追求之中,人实现了自己的生存,通过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人类实现其求真、求善、求美的生活。求人与自然之真、求人与人之善、求人与自我之美,以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真正和谐。这是建立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基础之上。

现代汉语的“科学”一词译自英文或法文的science,science来自拉丁文scientia。scientia涵义广泛,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不仅指自然科学,也包括人文科学。广义上的“科学”就是希腊人所开创的一种自由探求的精神,“为知识自身而求取知识”,这是希腊和中世纪的“知识”传统。这种“求知”的精神成为孕育近代自然科学的母体,同时也是人文科学的母体,所以,近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同源,始于人类的求知精神,二者亦是同向的:科学研究、认识与掌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是人生存之基础;人文为人类提供一个意义的世界、心灵的家园,是人为人之本,“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二者即分别处于较低和较高层次。前者是后者的出发点和基础,后者对前者进行批判和引导,与此同时建设与完善自身。”[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