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业链建设范文

产业链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业链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产业链建设

第1篇:产业链建设范文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

1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的主要构成

生态农业向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是农业产业的重要发展与升级,整个产业链的多个环节都要作出调整与改变,这才能够有效适应产业链的发展需求。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的建设必须要充分考量产品开发、项目开发和营销模式开发等细节问题,确保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实现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1农业生态旅游的产品开发

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是整个产业链建设的基础,首先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在生态农业基础上展开建设与开发,将田园风光、自然景色与生态农业融为一体,确保游客进入景区后能够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气息。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关注差异性与地方特色,保证生态农业景区具有自己的优势。其次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要注重产品的多元化,既要提供生态农业产品,同时也要满足游客观光、休闲、体验的多重需要,将自然美、人文美、文化美、生态美等呈现在游客面前,有效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1.2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开发

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开发是整个产业链建设的核心,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开发能够将我国绵延数千年的农耕文化,用直观而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发游客的文化共鸣与情感共鸣,继而丰富游客的旅游感受,提升生态农业的价值。一方面,要给予游客更多的互动机会,如游客可以到菜园果采摘新鲜的绿色果蔬,也可以带孩子一起尝试农业种植,感受劳动和收获的快乐。另一方面,要注重农耕文化的宣传与推广,使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可以展示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或农村民居特色,传播民俗、民仪,将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展现给游客。

1.3旅游营销模式开发

信息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同时消费者的旅游观念也在逐渐趋于理性,传统的营销方式并不容易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甚至可能会导致生态旅游陷入营销困境。曾经很多农业生态旅游区借助旅行社和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吸引游客到当地参观旅游。但在全新的环境下,这些途径能够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产业链建设需要用更多方式展开宣传与推广。例如,生态旅游区可以借助微信、QQ、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展开网络宣传,同时借助专业的旅行网站推广旅游项目和产品,也可以与娱乐节目或影视作品合作,通过植入式广告等方式对消费者产生影响,进而全面创新营销模式,有效提升消费者的关注度。

2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

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的互动与融合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实现了农业与文化、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全面融合,推动农业产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摆脱传统农业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效率偏低、收入水平偏低的状态[1]。

2.1生态农业对农业生态旅游的影响

农业生态旅游离不开生态农业的全面建设,生态农业实现了农业建设的良性循环,农业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不同地区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发展需求的生产路径,进而实现生态农业目标,有效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使农村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生态农业不仅能够实现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更能够实现社会价值,这也是农业生态旅游实现的基本保障,生态农业对农业生态旅游具有积极影响。

2.2特色化农业对农业生态旅游的影响

特色化农业就是要打破传统农业的整体化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特色道路,使游客不仅仅能够感受到普通农村的农业生产现状,更能够得到特色化农业带来的不同感受。例如江南水乡可以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发展垂钓、游船等项目;自然风光秀丽的东北可以利用观光休闲、地方文艺演出等特色项目吸引游客的兴趣。特色化农业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潜力,有特色项目才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消费者才能来到这里旅游、休闲和消费,特色化农业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将自身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2]。

2.3规模化农业对农业生态旅游的影响

农业生态旅游是旅游产业的重要构成,旅游行业必须呈现规模化发展才能够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生态农业的发展要呈现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将周边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集中,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的服务,确保游客能够在生态旅游区内接受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有效涵盖多种特色化经营项目,满足不同类型、季节、地域游客的需求,保证农业生态旅游能够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2.4农业文化对农业生态旅游的影响

中国幅员辽阔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劳作与生活中形成了特有的风俗习惯,不同地区的文化意识与生活习惯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因此农业生态旅游推进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自身的特色文化,将这些文化元素用多种方式呈现出来,使游客在观光旅游时能够产生与众不同的感受。生态旅游是农业生态旅游的基石,而农业文化才是其精髓与灵魂,农业文化对农业生态旅游的影响非常深远,劳作方式、农业历史、劳动工具、习俗文化等都可以成为农业文化展示的重点。因此,在农业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对农业文化解读和展示保持高度关注,确保游客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化内涵[3]。

3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的重点

农业生态旅游在我国仍然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还存在明显差距,软硬件都存在很多不足,产业链建设过程中必须正视这些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最终实现建设目标。

3.1建立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

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也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参与,不能单纯依靠农民的力量去实现。因此各地方政府要围绕当地实际情况及旅游市场现状展开深度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当地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农民合作社共同参与建设,由农民提供场地与人力,引入企业和资金共同参与建设,同时鼓励具有先进开发经验的企业和个人进入,最终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团队,以全新模式参与市场竞争。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政府和参与者要共同选择具有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保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能够保持健康科学的状态。

3.2多元经营,全面发展

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的建设需要全方位发展,不仅要关注生态农业,同时也要关注生态旅游,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实现二者协同发展,才能够保证整个产业链稳定发展。因此,要结合当地生态农业发展实际,明确生态旅游发展方向,同时根据生态旅游的运行状态,调整生态农业的生产与运行模式[4]。为了有效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旅游与消费需求,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要尽量整合并开发多元经营项目,在现有项目基础上不断创新调整。另外,针对旅游市场不断变化的现状,产业链要主动出击,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及时把握消费者需求变化甚至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实现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

第2篇:产业链建设范文

一、“十五”回顾――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结构有所改善,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中低档产品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十五”期间,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取得突破,国内两条第5代TFT-LCD生产线均实现量产,并拥有了一定数量的核心专利;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预制棒技术开发成功并实现产业化;内资电容器企业突破金属电极的瓶颈,大大降低了MLCC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迅速,太阳能电池板生产规模已居全球第四。

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中低档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二是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利润较低;三是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开发投入不足。

二、“十一五”面临形势――技术要改进,市场要扩大,产业环境要改善

《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一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从技术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分析和产业发展环境三个方面,全面客观分析了“十一五”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技术发展趋势――微型化、片式化、高性能化、集成化、智能化、环保化

未来几年,新型元器件仍将继续向微型化、片式化、高性能化、集成化、智能化、环保节能方向发展。平板显示器件将向大面积、高集成度方向发展,取代传统CRT技术成为市场主流。TFT-LCD和PDP已成为主流平板显示器件,OLED、微显背投、FED等新一代显示产品成本明显降低,良品率不断提高,未来市场格局仍存变数。CRT产品加速向高分辨率、短管颈方向发展。传统CRT产业面临整体转型的巨大压力。电子材料正朝高性能化、绿色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电子技术与冶金、有色、化工等技术的融合不断加深,高精度高可靠性设备仪器和新工艺技术将成为影响电子材料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绿色无害材料和生产工艺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在电容器、印刷电路板、电池等部分新型元器件领域具有较好的产业和技术基础,“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当前,显示器件处于技术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在TFT-LCD和PDP方面产业和技术准备不足,未来发展面临严峻挑战,OLED、LCOS、FED等新一代显示技术领域创新活跃,目前仍存在实现自主创新的突破机会。

(二)市场需求分析――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

随着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和数字电视的逐步商用,“十一五”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市场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预计全球市场将继续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市场规模将由2005年的5400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9000亿美元,全球市场的增长为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品出口提供更大空间。“十一五”期间,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大趋势不会发生变化,国内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从而拉动国内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市场需求稳步增长,预计市场规模将由2005年1.15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0年的3.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平板显示器件、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照明(LED)产品需求尤其旺盛,应引起高度关注。内需的大幅增长将有力拉动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发展。

经过“十五”发展,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已在以手机屏为代表的小尺寸显示屏市场占据统治地位;在以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中型尺寸显示屏市场占主导地位;目前,平板显示器件正大规模进军以电视为代表的大尺寸应用领域,市场份额已逼近30%。预计“十一五”期间,平板电视机将进一步取代传统CRT电视的主导地位,这一重大转型必然带动新型显示器件产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近几年发达国家对太阳能电池产业均予以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和产品应用的政策措施,刺激世界太阳能电池市场快速增长,2005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达1460MW。由于发电成本较高,目前太阳能电池尚难以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商用化阶段。未来几年,随着产品技术特别是多晶硅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突破,太阳能电池成本将逐渐降低,市场将呈现持续增长,到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3500MW-4000MW。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潜力大,但缺乏促进产业发展和鼓励大规模应用的系统性政策,“十五”末国内总装机容量仅有75MW,市场尚未真正启动。

LED产品在指示、信号等领域的应用日渐成熟,在手机背光源市场居主导地位,在笔记本显示屏背光源领域的应用开始起步。“十一五”期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LED在大屏幕显示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在普通照明领域很可能实现突破,推动世界LED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三)产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是体现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做强的重要环节,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电子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内宏观环境将更有利于产业发展。未来几年,随着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的逐步推进,电子整机产业的升级换代将为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经过入世几年的发展,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企业已逐步适应WTO要求,掌握并能够运用国际规则,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

但是,在高端元器件和关键电子材料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国内产业仍较薄弱、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短期内仍难以改变。当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门槛越来越高,投资风险增大。平板显示器件日益呈现出与集成电路产业相同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特点,一条六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投资额达20亿美元,七代生产线投资额高达30亿美元以上,在这些领域国内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实力弱,投融资能力不足,国内资本市场环境难以适应信息产业快速变化的融资需求,这些已成为制约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需要国家和企业共同努力,方能有所突破。

三、 “十一五”发展思路和目标――要创新,在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一)发展思路――坚持跟踪与突破相结合、引进与创新相结合,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根据“十五”期间国内产业发展情况以“十一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建设电子强国”的战略高度出发,《专项规划》提出了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的发展思路。与以往规划不同,《专项规划》突出强调了“创新”,明确提出了“坚持跟踪与突破相结合、引进与创新相结合,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研发和产业化思路。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体系相对完善,在部分领域具备一定的传统优势,“十一五”期间,按照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创新效益型转变的战略部署,集中优势力量在重点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考虑到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散、乱、小”特点突出,存在缺乏行业骨干企业,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等主要问题,《专项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必须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集成创新能力,鼓励原始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不断满足整机产品的需要。

考虑到国内外市场对环保节能型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国内外相关限制性法规陆续出台,《专项规划》在思路中突出强调了“绿色化”,提出加强无害化新型元器件和环保型电子材料的开发。

考虑到新型显示器件必将逐步替代传统CRT产业的重大趋势,《专项规划》专门突出了加快新型显示器件发展,加快彩管产业的战略转型的思路。

(二)发展目标――要在新型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和电子材料上有所突破

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专项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同时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强调了新型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和电子材料三个主要分产业的发展目标。需要指出的是:《专项规划》涉及的行业统计数据和指标包括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电子材料,不含集成电路。为与行业规划保持基本一致,《专项规划》中的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企业数、从业人员等数据均以信息产业部公布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的数据为依据;进出口数据均采用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并以此作为2010年产业发展目标、市场规模预测的基础和依据。

根据对世界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以及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发展的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仍将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但是增速较“十五”期间会放缓。预计年均增速在24%左右,产品销售收入将由2005年的855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5万亿元。其中,新型元器件达到1.8万亿元,年均增速20%左右;新型显示器件达到2500亿元,增速60%以上。

四、“十一五”发展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用结合,突破关键技术

(一)电子元器件产业

1.片式元器件――增加所占份额,促进结构调整

片式阻容感元件是应用最广泛的元件产品,产品微型化、片式化水平已成为衡量电子元器件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未来几年,微型化仍将是世界电子元器件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片式元器件发展很快,电容、电阻的片式化率已经超过90%,电感片式化率也达到了80%。我国传统引线式产品仍占较大比重,近几年由于许多发达国家已不再生产这类产品,因此尚有一定的市场,这是目前国内众多中小型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但长期来看,应逐步增加片式元器件所占份额。“十一五”期间必须大力发展片式元器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超小型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片式电感器、微波介质器件、高频压电陶瓷器件、石英晶体器件、抗电磁干扰(EMT/EMP)滤波器等产品,满足我国通信、视听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需求。

2.印刷电路板――加大投入、研发力度,加快产业化

印刷电路板是所有整机产品不可或缺的基本构成要件,是组装电子零件的基板。世界范围内印刷电路板产能过剩现象依然存在,并且在短期内尚难改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印刷电路板生产大国,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但产品以中低档为主,技术水平低的单面板和双面板产能过剩现象比较严重,而多层板和挠性板等高档产品主要依赖进口。2005年我国进口印刷电路板65.7亿美元,贸易逆差高达12.3亿美元,其中仅4层以上印刷电路板进口额就达到20亿美元以上。同时,印制线路板也是污染较为严重的产品之一。

“十一五”期间,行业应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重点研发高密度互连多层印刷电路板(HDI)、多层挠性板(FPC)和刚挠印刷电路板(R-FPC)等国内紧缺、需大量进口的产品,加快产业化;也要顺应绿色化潮流,加大研发力度,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推广应用环保工艺,为行业乃至国家的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3.混合集成电路――加快产业发展,尽快实现产业起步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混合集成电路的内涵、技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功能不断增强,在数模转换、电源控制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产业重要性凸显。近年来,世界混合集成电路市场呈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速达10%,2005年已突破45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市场仍将继续快速增长。我国混合集成电路市场超高速增长,“十五”期间,市场年均增长率达30%,2005年国内市场达到78.5亿美元。但与国内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产业基础非常薄弱,市场供应主要依赖进口,2005年进口额高达66.8亿美元,占国内市场的85.9%,进出口贸易逆差达58.7亿美元,是进口额最大、贸易逆差最大的元件产品。“十一五”期间,必须加快混合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尽快实现产业起步。

4.传感器及敏感元件――扩大产业规模,加强市场开拓,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传感器及敏感元器件是信息采集的主要手段,是仪器仪表与自动化系统基础元器件之一。随着传统产业改造的不断推进和国家节能减排与生态环保要求的提高,智能化仪器仪表用途日益广泛,传感器和敏感元件市场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的制造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设计、关键工艺、可靠性、产品开发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突破与创新。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科研开发水平约落后发达国家5~10年;生产技术约落后10~15年。因此,未来五年必须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扩大产业规模;加强市场开拓,扩大出口;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竞争力。

5.绿色电池――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电池,加大其研发力度

随着环保呼声日益高涨、天然化石等一次能源日趋紧张,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新型绿色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市场呈现急剧上升的态势。“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时期。积极开发新型绿色高效能电池,继续发展壮大电源产业,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十一五”期间,继续支持发展大容量、高可靠性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重点开发低成本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含薄膜太阳能电池),加大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研发力度。

6.新型半导体分立器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产品档次,发展功率型器件

半导体分立器件广泛应用在计算机、通信、视听等领域。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分立器件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1/3,未来几年市场仍将以20%的速度增长。我国分立器件产业发展较快,产业规模在500亿元左右,约占世界市场的15.7%。但是我国生产的分立器件产品处于中低档水平,中高档产品的90%需从国外进口。“十一五”期间,必须紧紧抓住传统产业改造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产品档次,发展新型半导体分立器件,重点发展功率型半导体分立器件。

7.新型机电组件――加大企业研发力度,重点研发光纤光缆产品

机电组件是完成线路连接或实现系统功能的重要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元器件,未来市场将保持持续增长。我国机电组件产业实力较强,微特电机产量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电声器件、有线电视射频电缆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光电线缆、接插件和继电器等产品产量也居世界前列。但总体看来,我国机电组件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档水平,新型机电组件产品较少,主要依赖进口。“十一五”期间,在继续保持中低档产品优势的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重点研发无刷智能的微特电机,小型化、高密度、高频化、抗干扰多功能新型接插件,微型化、智能化的高性能继电器,大容量、宽频带的通讯、数据、电视、射频电缆,薄微型、高灵敏、宽频带、高保真电声器件,微波元件和组件,新型低衰减、高带宽、大容量光纤光缆等产品。

8.光通信器件――组织产学研用结合,鼓励整机企业和器件企业开展广泛合作

光通信技术是下一代传送网的核心,是构建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关键。随着通信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光通信器件的市场日益广阔。我国通信产业发展迅速,但光通信器件尚不能完全实现国内配套,关键器件仍需进口,大力发展光通信器件,逐步替代进口对于发展我国通信产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必须积极跟踪世界技术发展趋势,加大研发投入,组织产学研用结合,鼓励整机企业和器件企业开展广泛合作,重点发展高速光收/发模块、光电耦合器、光有源器件、光电交换器件,以及光无源器件和MEMS光开关等器件。

(二)新型显示器件――扩大产业规模,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化

新型显示器件主要包括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等离子显示器件(PDP)、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表面传导电子发射器件(SED)等,是阴极射线管(CRT)的换代技术。TFT-LCD和PDP发展迅速,已成为目前主流的平板显示技术。当前,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已成为数字电视、计算机、移动通信终端等数字化整机产品的关键件,市场规模近千亿美元,对产业的拉动效应明显,成为支撑全球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之一,是战略性的高科技产业。加快我国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微电子、光电子、电子材料、电子专用装备、军事电子等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TFT-LCD、PDP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目前大部分电脑液晶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用的面板、以及全部彩电用平板显示屏依赖进口,致使国内彩电企业对占平板彩电成本超过70%的上游配套产品没有话语权。面对拥有上游屏资源优势、产业链垂直整合力度不断加强的日韩彩电企业强劲竞争,国内彩电20年间建立的市场领导权正在丧失,面临再次陷入行业性亏损的危险境地。因此,“十一五”期间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新型显示器件。新型显示器件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规模大,更新换代快,创新活跃的特点,我国不仅要加快TFT-LCD、PDP等主流产品的发展,更要高度重视新一代显示技术的发展,瞄准未来市场,统筹规划,及早动手,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避免重蹈TFT-LCD、PDP产品处于被动局面的覆辙。

“十一五”期间,面向数字化、高清晰化、平板化需求,优先发展TFT-LCD和PDP,促进产业链垂直整合与企业横向联合,扩大产业规模,培育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支持OLED等新一代平板显示器件的工艺和生产技术开发,力争实现产业化;加快传统彩管产业战略转移,积极发展高清晰度、短管颈等高端彩管产品。在TFT-LCD领域,一方面面向大尺寸液晶电视需求,支持建设第六代及以上TFT-LCD大尺寸面板生产线,同时考虑手机、PDA等中小尺寸产品市场,支持建设小尺寸TFT-LCD面板生产线。在发展中游面板制造的同时,要加快国内关键配套件的开发与产业化进程,力争在TFT-LCD用彩色滤光片、基板玻璃、偏光片、新型背光源、部分生产设备以及材料上取得突破;重点发展42″以上PDP显示屏、驱动电路及模块,掌握规模量产技术;积极组织OLED/PLED、SED器件和模块的基础技术研发;积极发展小尺寸手机主/副屏、PDA和MP3所用OLED显示屏。重点发展数字高清晰度彩管及相关配套件、(医用、仪器用、核辐射用)特种示波管。

(三)电子材料――发展技术含量高,提高自主配套能力,注重环保材料的开发

电子材料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与先导。电子材料作为基础性材料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没有高质量的电子材料就不可能制造出高性能的电子元器件。近年来,我国电子材料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有了较大发展,磁性材料、人造水晶等材料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出口规模也较大。但我国电子材料企业小而分散,产品以中低档为主,技术含量较低,技术要求高的关键材料仍主要依赖进口,产业的关键技术基本被国外企业垄断,影响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威胁着产业的安全。

“十一五”期间,必须大力发展电子材料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产用结合,突破部分关键技术,缩小电子材料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电子信息材料,提高国内自主配套能力。注重环保型电子材料的开发。

第3篇:产业链建设范文

关键词:恩施州七大产业链;人才资源;建设途径;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2-0140-03

随着恩施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支柱产业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加快。尤其在生产设备运维技术、产品加工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紧缺,现有技术人员的理论基础普遍有待提高,人才队伍稳定性也有待加强。产业的人才资源缺口严重阻碍恩施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产业迫切希望解决但自身又难以解决的的现实问题。因此,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探索研究各类人才资源的建设与保障,成为恩施州经济发展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重点以恩施州茶叶产业为例,研究人才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与保障措施,为其他产业链人才资源建设提供借鉴,对恩施州七大产业链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恩施州茶叶产业人才队伍现状及需求分析

1.1 恩施州茶叶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恩施是茶叶的故乡,产茶历史源远流长,饮茶、种茶、制茶文字记载已有1 700余年,全州种茶可开发面积140多万亩,目前全州茶叶面积已达XX万亩,产量XX万吨,产值XX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州市之首。茶叶成为恩施州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恩施州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茶产业链建设为全州六大产业链之一,其快速发展对恩施州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2 恩施州茶叶产业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恩施州茶叶产业的迅猛发展,人才队伍也随之提升。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恩施州茶叶产业目前的人才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在人才资源建设和利用方面都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是恩施州的各茶叶企业发展不均衡,整个茶叶产业的技术人才分布不合理,总量也不足。

二是茶叶产业中,绝大多数技术人才是从学历较低且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民起步,靠长期实践来积累知识和技能,等技术相对成熟时年龄已较大,从而导致茶叶产业的人才队伍老龄化趋势明显,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成长后劲不足,尤其缺乏较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阻碍了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从茶叶产业角度进行系统性的人才培训较少,且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有待提高,尤其是在精加工、营销策划、信息技术应用和设备的高效运维等现代技术方面的培训不足,致使优秀人才队伍的成长较慢,产业的创新力受到影响。

四是人才观念落后,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重用优秀人才的意识和氛围不浓,产业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影响茶叶产业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壮大。

1.3 恩施州茶叶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从产业链来看,恩施州茶叶产业链包括茶叶种植、初精加工、包装、销售、物流及品牌建设等全产业链条环节。茶叶产业链需要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标准化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重点品牌培育、茶文化产业发展、茶叶科技支撑等6个方面加强全州产业链建设。恩施州茶叶产业链的建设与发展,人才是关键!根据恩施州茶叶产业的发展要求,必须建设一支包括茶叶种植型、加工型、经营型、茶艺型、产品开发型、设备运维型、管理型人才且数量足够的人才队伍,以适应服务于恩施州整个茶叶产业链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茶叶产业相关企业的调研,茶叶产业链的人才资源建设必须首先以企业岗位及其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以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目标的需求为基础。对接恩施州茶叶产业链相关岗位及职业能力类型分析,见表1。

2 恩施州茶叶产业链人才资源建设途径与保障措施

地方产业的发展,人才资源支撑是关键。从院校、社会引进人才和产业自身培训人才是产业人才资源建设的主要途径。如何保障产业人才资源建设求实效?充分发挥地方职业教育的功能,校企合作共同促进产业发展是必选路径。在此,结合恩施州茶叶产业链的人才需求和地方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探索恩施州茶叶产业链人才资源建设途径与保障措施。

①以政府重视,政策支持为前提。

②创建恩施州茶叶产业人才培养储备基地。

根据恩施州茶叶产业链的技术应用需求、产业特点与职业标准,地方职业院校与产业企业进行对接合作:针对茶叶产业基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及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共同构建与恩施州茶叶产业相对接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开发包括通识能力培养、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和地方产业专门技术能力训练所对应的课程体系,科学优化培养内容;建立校企联合评价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校、企业、学生互惠互利,有效保障产业人才资源的储备。

③建立恩施州茶叶产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实施滚动式针对性集中培训。以恩施州茶叶产业主管部门为纽带,以地方职业院校为依托,建立恩施州茶叶产业的职工技能培训基地。以产业具体岗位人员的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为逻辑起点,科学制定符合培训对象特征的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和培训考核方案,按岗分类培训。充分利用地方高职院校的优势资源,根据产业各自的生产特点,每年滚动式分期集中培训,企业内部建立员工的培训档案,学校和企业一起进行培训考核,学员的培训考核成绩及工资晋级与奖励挂钩。通过这种按岗针对性培训,使恩施州茶叶产业现有技术人才队伍的能力水平与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增强恩施州茶叶产业的自身造血功能。以恩施州茶叶产业骨干技术人员的培训为例,探索其思路如图1所示。

3 恩施州七大产业链人才资源建设策略建议

恩施州委六届五次全会以来,恩施州把产业链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以“现代烟草、茶叶、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等“六大产业链”为重点,以“绿色食品工业、能源工业、烟草工业、矿产工业、建材工业、医药化工产业”六大工业为支柱产业的格局。把“大健康”产业列为恩施州第七大产业,深入推进“产业兴州”,全力打造恩施经济“升级版”。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是恩施州惟一的高职院校,依据恩施州产业发展规划、支柱产业的发展需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加强专业与产业的精准对接,深化专业改革,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才资源的新要求,是恩施职院必须履行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神圣职责。借鉴恩施州茶叶产业链人才资源建设思路与方法,提出恩施州七大产业链人才资源建设的策略建议。

①充分利用政府重点加强产业链建设的政策和机遇,争取更多的人才资源支持。

②以产业的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为助动力,以产业行业协会为纽带,充分利用地方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实现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保障与人才培养储备。

其一,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下,以产业行业协会为桥梁,促进产业与地方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鉴定校企合作协议,创建恩施州现代烟草、茶叶、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大健康等产业的人才培养储备基地。

其二,以产业行业协会为纽带,以产业人才培养储备基地为硬件基础,搭建产业与专业的对接与合作平台。

其三,以产业与专业的对接合作平台为依托,校企合作开发产业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以学校为主,产业企业参与,进行产业人才需求调研,获得恩施州各产业链的技术人才需求与行业企业职业要求。

其次,根据调研结果和行业企业职业标准要求,地方职业院校与产业企业合作开发与恩施州各产业链建设相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由通识能力培养、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和地方产业专门技术能力培养所对应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科学制定教学标准,设计教学方案;建立校企联合评价人才质量的评价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协议,保障学校、企业、学生互惠互利,确保产业人才资源的需求储备。

③以恩施州产业主管部门为推手,以产业行业协会为纽带,以地方职业院校为依托,建立恩施州各产业的专门技术人员培训基地(职工培训基地)。

以产业具体岗位人员的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为逻辑起点,根据培训对象的特征,科学构建滚动式的按岗分类集中培训的培训体系。在产业相关主管部门的协同下,职业院校与产业合作实施对产业的现有人才队伍进行专门技术的提升培训。

4 结 语

以政府职能部门和产业行业协会为桥梁和纽带,建立各产业的“人才培养储备基地”和“职工培训基地”,建立与各产业相对接的由校内校外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的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共同实施人才的培养与培训。通过这种“双基+纽带+团队”的产业人才资源建设模式,使恩施州七大产业链人才资源建设与保障落到实处。“双基+纽带+团队”产业人才资源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对恩施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 恩施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

[2] 恩施州统计年鉴,2015.

[3] 2016年恩施州政府工作报告,2016.

第4篇:产业链建设范文

【关键词】动漫产业 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 产业链

一、绪论

动漫被称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是继IT产业后又一个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点。中国近些年也提出了 “动漫”产业的概念,是对西方国家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漫画、动画、游戏、电影动画等等产业的整体概括性描述。动漫产业作为传媒产业中重要的一部分,也具备传媒产业的特点和品质。传媒产业是一个环节互联的组合方阵,各传媒集团之间或内部高度分工,又有价值连接,在传媒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传媒产品的创意、技术、营销等各环节紧紧相连,形成相关产业链条,即“上游开发,中游拓展,下游延伸”的产业价值链条①。所以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一条完整合理的产业链,即通过动画漫画创造出动漫形象,利用这一形象对动漫作品进行二次开发利用,提升动漫作品的附加值,进行衍生产品如文具、玩具、游戏、电影的开发。②

二、中国动漫产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动漫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环节基本上集中在“动画制作”及“电视播出”上,并且存在作品题材单一、形象单调、缺乏创意以及受众低龄化的缺点。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我国动漫产业还没有形成完整良好的产业链。按照国际动漫产业的惯例,动漫产业一般由动画前期市场调研和策划、动画片生产、动画片营销(发行)、动画片播放、动画片衍生产品营销五个部分组成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但目前中国的动漫产业正处于一种“缺环断链”的尴尬境地。“缺环”是指中国动漫业目前缺少前期市场调研及动画片营销这两个能够将动画制作与播出平台和衍生产品市场联系起来的中间环节。“断链”是指产业链中涉及的各个行业之间,缺乏合作基础,致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根本没有将彼此视作一个整体。产业链的缺失最终导致目前的国产动漫创造不出与产品数量相匹配的市场价值,在产业利润上远远落后于国外动漫企业的畸形现象的出现③。

三、国内外动漫产业成功经营模式

我国的动漫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想要取得发展,无疑需要借鉴国外动漫产业的成功经验。

美国迪斯尼公司早为我们树立了榜样。1983年迪斯尼在美国开通了第一个迪斯尼频道,开始了由媒体带动制作的转型,截至2003年迪斯尼在63个国家拥有110个频道。通过这些频道的播出,迪斯尼动画片遍布全世界,紧跟其后的便是滚滚而来的迪斯尼产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迪斯尼的主题公园。1955年,首座迪斯尼乐园在洛杉矶建成,它标志着迪斯尼公司的经营范围从纯粹的文化产业扩张到相关的“亚文化产业”。从迪斯尼的财务报告可以看出,其衍生产品的畅销为迪斯尼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动画本身带来的收益。迪斯尼已经成为动漫传媒企业从单一产品到整合产业链的成功典范。

另一个动漫大国――日本,其动漫产业的发展经验同样值得学习。首先,日本的动漫作品在人物造型、绘画技巧、色彩搭配、情节内容、主题内涵和配音配乐方面做得都非常优秀,准确地抓住了青少年的心理,使得观众能够产生强烈的带入感从而被深深地吸引。再者,可以参考的是日本的企业孵化器,它为动漫行业的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帮助创业者把作品尽快形成商品进入市场,并提供综合服务,帮助新兴的小企业迅速壮大形成规模④。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动漫和游戏两个行业的互相配合相当成功。许多优秀的动漫题材被做成了各种游戏,利用日本电玩在世界的影响力走向世界。同时也有许多流行的游戏被制作成为动漫电影。这些电影吸引了大量的游戏爱好者,极大地扩展了动漫的受众人群。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已经有不少国内的动漫企业开始借鉴国外同行的成功经验,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蓝猫淘气3000问》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每天有1020家电视台都在播放这部由中国人自己制作的动画片,并将“蓝猫”这一卡通品牌形象树立了起来。随后三辰公司带着“蓝猫”的形象与玩具、图书、服装、文具等生产企业洽谈合作,开发出“蓝猫”的各种衍生产品,并建立了自己的连锁店。一时间,“蓝猫”俨然已经成为了中国的“米老鼠”。但是在“蓝猫”取得一定成功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虽然蓝猫衍生产品多达6600多种,但其产业销售收入仅有20亿元人民币⑤。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的前期市场调研不足,衍生产品以文具和儿童服饰作为主打方向,导致产品发展局限性。同时动画与播出平台和衍生产品市场联系不足,导致品牌的市场认同度不高,也大大降低了购买力。总的来说,构建完善的动漫产业链、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健康有效快速地发展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四、打造中国动漫产业价值链

按照韩日、欧美动漫产业发展历程来看,动漫产业链流程有以下两种:1、漫图的创作――图书出版发行――影视动画片的生产――电视台和电影院的播出和放映――音像制品的发行――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2、影视动画片的创作生产――电视台和电影院的播出和放映――动漫图书出版发行――音像制品的发行――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打造中国动漫产业链,要结合中国本土行业状况和市场结构,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探索出适合中国动漫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

1、创作优秀的动漫作品和动漫形象

构建产业链的关键在于创造出优秀的动漫作品和有着足够吸引力的动漫形象,这是产业链的开端。为此,需要培养足够的动漫创意和设计人才,利用我国丰厚的历史沉淀,创造出生动的动漫形象。

2、通过播出平台和营销活动的推广,使动漫形象深入人心

在动漫产业的价值链中,要通过衍生产品赢利,就必须使动漫形象深入人心。这就要求除了要创造成功的形象和内容,还要运用合理的传播方式。所以国产动漫作品的推广和长远发展,不仅需要政策的硬性规定和支持,更需要媒体在发展扩大传统盈利模式(以广告收费为主)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媒体应实现与动画产业的互通,把收益的重点从传统的广告转移到建设产业链,从产业链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同时,要运用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推广动漫产业。在这一领域内,世界上许多国家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样的环境和机会,将新型媒体动漫产业发展起来。

3、开发经营动漫品牌及其衍生产品

通过开发衍生产品来牟利是动漫产业价值链的终端,也是动漫产业中利润最大、操作空间最广的一个环节。但是制作机构在投资前,首先要对衍生品的赢利能力有正确的估价;在生产前期要从题材、内容、人物形象、道具等各个方面增加能够开发衍生品的元素,为后期开发衍生品作充分准备。当动漫品牌及其衍生产品得到一定的市场认可度时,还需要加强营销活动的推广及销售渠道的建立。

4、组织行业协会、加强版权保护及行业规律的制定

中国动漫产业相关机构逐渐建立和发展,但还没有一个完备的协会或者行业体制来对整个市场内部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规范及管理。同时,动漫产业属于智力密集性的创意产业,对版权的保护毋庸置疑成为创作和推广成功的动漫形象的前提。当由一部优秀的动漫作品衍生出一个相当可观的消费市场后,往往被侵权者坐享其成,损害了动漫企业的正常收益,阻碍了产业链的形成。同时,侵权者使用知名动漫形象来造假售假,会导致该动漫形象及其衍生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不信任感。在创作领域,对既有动漫形象和故事的模仿甚至抄袭,不但打击了原创者的积极性,更会导致动漫行业的原创乏力,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整个动漫产业的萎缩。所以国家不仅在政策上要支持国产动漫的制作和播放,更要在体制和制度上维护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小结

从国际传媒产业发展环境来看,中国动漫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的道路也很曲折。但是中国动漫产业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动漫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普遍认同和接受,产业化概念逐渐清晰,市场潜力非常可观,国家也为鼓励本土动漫产业的发展做出政策、经济上的倾斜,相关人才的成长和努力也有目共睹。在良好的形势下,我国动漫产业要省视自身的问题和所处的环境,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借鉴成功的案例和理论,充分发挥动漫产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在产业关联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产业价值链,促进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繁荣发展。

注释

①童清艳,《传媒产业经济学导论》

② 徐霖思,《日本动漫艺术的产业化发展》

③《中国动画发展策略》,《新闻前哨》

④陈磊,《日本动漫产业优势分析》

⑤《动漫壹周》

参考文献

[1]黄升民,国际背景下的中国媒介产业透视,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年

[2]丁和根,传媒竞争力――中国媒体发展核心方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3]金冠军、郑涵,全球化视野:传媒产业经济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2003年

[4][英]吉莉安・道尔,理解传媒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崔保国,2006年,中国传媒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6]崔保国,2004―2005年:中国传媒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版

[7]张松林,落实政策措施 推进动画产业全面繁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8]刘斌,产业化・国际化・本土化――从迪斯尼看中国动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版

[9]叶取源、王永章、陈昕.中国文化产业评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刘玉珠,中国文化市场发展报告・2004,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11]广电总局关于2006年度(第一批)全国电视动画片题材规划申报立项剧目的批复

[12]动漫志,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第一期

[13]郭虹,中国动画,何时走向振兴,光明日报,2003

[14]张乐,我国动画产业面临五大软肋,中国信息报,2005

[15]余宁,中国动画艺术如何才能产业化,中国艺术报,2005

第5篇:产业链建设范文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发动机产业是汽车产业链中的黄金之链。在当今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谁控制了发动机产业,谁就占据了汽车行业战略的制高点。为加快推动十堰汽车发动机市场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培植完整性的汽车产业链,巩固和提升“车城”地位,促进十堰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加快十堰汽车发动机市场建设与发展的时机、条件已经成熟

目前,汽车产业已成为全市的主导产业和发展优势,正如市委书记陈天会在视察十堰经济开发区时所指出的那样:“十堰的产业无不渗透着汽车产业,十堰的文化无不渗透着汽车文化”。伴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发动机行业在生产技术、工艺装备、管理经验方面也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发展进程,为进一步加快十堰汽车发动机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加快汽车发动机行业发展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十堰汽车发动机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动机是汽车产业链条中与整车制造并列的黄金环节,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和集约经营的要求,其发动机市场容量的增长,应当与整车产量增长保持基本同步。2009年,全市汽车产量为43万辆,预计2010年产量可达到60万辆,“十二五”期间将会达到120万辆。2009年,十堰经济开发区汽车产量为26万辆,预计2010年达到40万辆,“十二五”期间将会达到100万辆。2009年,仅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微型车产量就有19万辆,2010计划产量为25万辆,2011年计划产量达到50万辆,“十二五”期间计划产量50万辆,可见十堰汽车发动机市场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发展前景是不言自恃。

二是十堰已有2家汽车发动机生产制造企业。一家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发动机厂。该厂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下属东风商用车公司的工厂。位于新疆路15号,是一家汽、柴、天然气并举的发动机企业,主要生产以雷诺技术为基础的东风DCI11柴油机、东风天然气发动机、东风EQ4H柴油发动机、东风风神EQD6105系列柴油发动机。现有工业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各类设备2300多台(套),固定资产4.69亿元,能生产2升至11升全系列车用发动机制造商,年综合生产能力20余万台。该企业有30多年的发动机制造经验,累计生产了近200万台发动机。2010年,该企业计划在车用领域提升雷诺DC111能力,重点提高内部子公司装车比率、向客车领域寻找战略合作伙伴,还计划在非车用领域扩大电站机销售,同时向船用方面和工程机械拓展。另一家是东风轻型发动机有限公司。该公司由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于2008年11月3日正式挂牌成立。公司建于商用车发动机厂区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10万辆,二期将扩展到年产15万辆的生产能力,产值将达到25-30亿元。主要生产ZD30系列发动机3升轻型柴油发动机和东风自主品牌2.0~3.0升轻型发动机,主要给轻卡、SUV及轻型客车提供动力总成。公司拥有先进技术的缸体、缸盖、曲轴三条机加生产线和一条装配试验生产线。2009年3月ZD30发动机批量投产,全年发动机产量为7000余台。

三是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制造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了解,全市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生产企业共有38家,其中重点企业有11家。

四是汽车发动机总成和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市场交易活跃。中国(十堰)汽配城占地400亩,营业面积20多万平方米,年汽配交易额达12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汽配交易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汽配交易的三大信息中心、价格中心、物流中心之一。同样,中国(十堰)汽配城是全国最大的汽车发动机总成和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交易市场,也发展成为全国汽车发动机总成和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交易的信息中心、价格中心、物流中心。据统计分析,2008年底,入驻中国(十堰)汽配城汽车发动机总成和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经销商达328家,年商品交易额达29.85亿元。

五是十堰经济开发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汽车发动机市场项目落户建设的理想之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十堰经济开发区初步建成商业繁荣、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购物便利、居住方便的新型工业区和新型城区,成为十堰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关于加快十堰汽车发动机市场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建议

(一)全力支持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发动机厂、东风轻型发动机有限公司发展,促其尽快分别达到所设计的20万台、15万台生产能力,实现做专做大做强的目标。

1、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法则与手段,整合优化全市汽车发动机市场资源。以东风渝安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投产、达产,带动促进东风铸造、锻造企业达产、超产,扭亏为盈。通过运用兼并、重组、买断、协作、参股、联合等手段,整合和优化全市其它汽车发动机市场的资源,形成合力着力推动汽车发动机总成的生产制造。如东风渝安发动机工业园重点放在发动机的装配和发动机核心技术的研发,汽缸体、汽缸盖、曲轴、凸轮轴等铸件可以由商用车铸造一厂承担;泵体、支架、缸套等铸件由东风(十堰)通用铸造公司承担;曲轴、连杆、齿轮等锻件可有东风铸造公司承担;活塞、活塞环、轴瓦、铝铸件可有东风活塞轴瓦公司承担;密封垫片、锻钢件可分别有东风(十堰)汽缸垫公司,东风(十堰)汽车锻钢件公司承担;飞轮齿环总成、活塞销、进排气管总成可有东风(十堰)发动机部件公司承担;高压油管、消声器总成、直拉杆和尼龙软管可有东风(十堰)汽车管业承担;水汽油运输系统、排放控制系统管件可有十堰倍力公司承担。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十堰汽车发动机市场的健康发展,还可以拉动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盘活资金总量,增加东风公司和地方企业经济效益。

2、组建强有力的汽车发动机研发中心。在省、市、区科技部门指导和支持下,积极与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协作,设立东风渝安汽车发动机研发中心。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引进高层次技术开发领军人物,配备高精尖的研发设施,持续开展汽车发动机尖端技术、核心技术和使用技术的研发。

3、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全力扶持发动机项目建设与发展,其主要措施有:一是在项目立项、建设、规划、征地、搬迁、固定资产投资补贴、税收、财政返还、行政规费收取等方面应实行比市政府、十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支持工业发展和支持工业园建设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二是为有利于整合、优化全市汽车发动机市场资源,在政策上对发动机主机企业和发动机零部件生产企业一视同仁;三是市政府和十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应抓紧研究制定发动机项目跨区域建设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在统计口径不变、既得利益不变、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举全市之力扶持发动机项目的建设与发展。

4、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与领导,发动机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影响我市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工程;对此,必须精心组织、精心策划、精心协调。成立由十堰市政府市长任组长、十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市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发动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以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促进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第6篇:产业链建设范文

关键词:产业技术 创新联盟 绩效评价 指标 体系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A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主要是面向产业发展的一种联合方式,通过对产业进行有效的资源创新与快速交流,使其进一步扩散,最大化的降低产业技术创新的成本,为其建立良好的规模经济效应,最终提高我国各项产业的竞争力。由此可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一种引领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阐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现状,并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评价,从而给出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议。

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概述

(一)联盟现状分析

根据现阶段科技部对产业技术的界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要是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组成的联盟,以“企业”作为发展的方向与基础,将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目的,以法律约束力作为保障,构成“共同发展”、“利益互补”、“风险共担”等产业技术创新的组织,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作为产学研究联合的一种技术创新体系。根据之前不同领域的产学研与技术、战略联盟等,学者们对产业技术创新的视角逐渐从企业个体向产业界方面进行转化,多以宏观角度来考虑目前的产业。其中付苗、杨伟等(2013)学者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织、结构、机制、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究;而邢乐斌、胡争光等(2013)学者主要从利益的稳定性、分配方式等方面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进行探讨;宋东林、邸晓燕(2014)等对我国的战略联盟进行了有效的分类,且对我国不同产业联盟的支持方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而吕欧(2014)等学者对创新战略联盟使用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初步的分析。

由上述可知,大部分的文献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行了研究,其中大多数较倾向于对影响联盟的结构、组织模式、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有部分创新绩效评价指标较为侧重财务性指标,由于我国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尚不足6年,因此在这方面的经济成果尚不明显,在各项指标中对初期的联盟建设考虑不周;再者,部分学者还没有摆脱产学研联盟、技术联盟等原有的模式思维,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比较特殊,需要从各方面对其本质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构建适合联盟的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特点分析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企业为了实现更长远的发展目标,组织经理、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员工等共同参与制定绩效管理计划,绩效评价、绩效沟通交流以及实现组织目标的持续循环过程。由此可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就是提升企业或个人的绩效,从而实现整个企业绩效水平的提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以组织战略为导向;二是强调员工的参与和沟通;三是强调以“发展”为目标;四是若干环节循环进行;五是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子系统相联系。

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分析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

在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首先要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的一般指标;二是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的特殊指标;三是考虑信息的可靠程度。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考虑对经济、社会等效益的评价,而这些指标适合所有联盟的绩效衡量,可以将其作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如图1)。

(二)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主要为:一是整体性原则。在联盟中,不仅要充分考虑整个联盟的效益,还要对成员个体与未来发展等进行多角度评价;二是重要性原则。由于在发展中对联盟的影响原因有很多,但是由于时间、精力、人力、财力等各方面有限,所以对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无法达到一一衡量,因此要懂得如何取舍。三是相关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三)绩效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一般分层级指标需要对各权重进行确定,本文使用德尔菲法(Delphi法)来确定权重系数。其中在Delphi法中由15位专家参与评价小组,他们主要根据不同的角度进行着盟评价,并给出权重。在二级指标中,定量指标、定性指标等应并存,通过相关数据的收集来确定定量指标数值,定性指标则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收集评价值,由于定性指标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可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三、实施效果分析

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完成后,应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效果进行分析,对A企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了解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运行效果。调查内容详见下表1。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80份,参与人员包括公司高层、公司骨干、基层员工等,共回收调查表76份,通过对这76份调查表的回答情况进行统计,得出下表2的统计结果。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可以发现,A企业不论各层次的员工,对该评价指标体系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极大提高了员工对绩效目标的认识,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而且工作责任心也明显比之前强,更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大部分员工认为该评价指标体系能增强其与领导之间的沟通 ,有助于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而且绩效考核较公平、公正。所以,企业员工总体上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效果是非常满意的,证实了该评价指标体系在企业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绩效评价体系主要是对产业进行规范化、稳定化的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文主要对创新战略联盟的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突出联盟是一种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组织机制建设更加完善,以满足产业长期技术需求和实现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目标,为后期联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谭建伟,叶丽,李攀艺.基于产学研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述评与展望[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06):37.

[2] 冷雄辉,张路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的灰色综合评价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06):78- 82.

第7篇:产业链建设范文

[关键词] 农业产业 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019-01

党的十报告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就如何在新形势下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快产村相融、统筹城乡,推动农村进步,促进农业发展,笔者对莲儿湾乡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提出以下对策。

一、地理位置及发展现状

连儿湾乡地处甘肃省临洮县东北部,定临公路60公里处,全乡共辖11个行政村,121个社,353户,15925人,全乡总面积1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224亩(全部为山地),人均4.6亩,2012年人均纯收入1932元。辖区内自然资源贫瘠,定临公路穿境而过,为乡村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连儿湾乡农业标准化和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已取得了初步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思想解放不够,小农意识严重。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农民种植小而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和建立基地。

2.农田水利设施还比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连儿湾乡也兴建了很多水利设施,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的灌溉问题,有效灌溉面积不到25%,农业生产抗旱能力明显不足。

3.生产经营方式还比较落后,产销存在脱节。成立的农业专合组织数量少,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已成立专合组织经纪人大都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基本的管理经验。龙头企业不多,对农业农民的引导支持不够,没有形成科学的产业链条和运作模式,常常导致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丰产不丰收,甚至丰产亏本等现象,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当前发展思路

1.抓全局规划,理清产业发展科学思路。针对实际情况,提出 “三种(种洋芋、种药材、种草),两养(养羊、养牛),一输出(劳务输出),东部洋芋西部药,畜牧产业带全乡”的经济发 展总体思路。依托1.8万亩的耕还林还草工程,发展畜牧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洋芋、药材两大支柱产业的种植规模,增加药材种植面积,调整洋芋种植品种。在加大产业结构规模的同时,建立洋芋协会、药材协会等一系列组织机构,同时针对农产品外销难、贮藏难的实际情况,乡党委、乡政府适时招商引资、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建设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及洋芋贮藏库,通过洋芋的反季节贮藏,为农民增收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2.抓基础设施建设,打破产业发展制约瓶颈。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级各项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落实,连儿湾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依然显得滞后,还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为此,在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建设的同时,全乡上下广泛发动群众投劳、投资、投物,采取推土机推、人工挖,人机结合的形式,拓宽新修通社道路,掀起了道路建设的。不但使通村道路得到很好的改善,而且使通社道路得到了很好的畅通,极大地改变了全乡雨天进出难,不能行走的状况,使群众的洋芋、药材等农产品能及时运出,生活必需品能及时运进,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推广洋芋新品种,建设洋芋贮藏窖,增加农民收入。良种洋芋贮藏窖属于半地下式拱形贮藏窖,具有冬暖夏凉、温度和湿度自我调节的特点,该贮藏窖建成后,引进、兑换良种洋芋新大坪陇薯3号、陇薯5号、陇薯6号等新品种,解决洋芋种植户的种子引进兑换难的问题,提升农民的洋芋品质,使马铃薯产业步入健康良性发展的轨道。积极组织腾胜等龙头企业尝试与农户签订订单贮藏,以缓解外运压力,保证企业原料供应,延长加工期,达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动员群众,“深挖洞,广贮薯”反季节贮藏,多方筹资,建成可贮藏60吨的贮藏库10个以上,大大提高贮藏洋芋的能力。使该乡的洋芋贮藏能力达3.2万吨以上,形成了农户、协会、贩运大户“三位一体”的贮藏模式。

四、几点建议

1.抓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继续坚持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加强保障。一是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快农田雨水集流工程建设建设,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局面,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抗旱能力。二是以山地梯田改造项目为抓手,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重点支持基本农田整理、退耕还林项目,继续加大退耕还林改造力度,切实提高上传绿化面积。三是以交通大发展助推现代农业基地建设,逐年加大资金投入,改进农村公路管理方式,完善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管模式。

2.立足乡情现实,扩大招商引资。不断加强对新品种地膜洋芋、药材种植的引导,强化对洋芋、药材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专合组织的管理和帮扶。按照“规模促效益,效益促规模”的要求,把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瞄准市场需求,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积极为客商铺路搭桥,做好跟踪对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职能转变到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

3.加大洋芋储藏窖建设力度,增强洋芋市场价格调节能力。通过兴建贮藏窖、冷藏库、气调库调节市场供给、稳定洋芋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做好加工贮藏是马铃薯产业增效的关键所在,贮藏环节疲软,产业发展就没有强劲的保障。为了拓展市场功能,提升洋芋产业质量,稳定洋芋价格,实现旺吞淡补,在建成洋芋批发市场后,根据市场内洋芋收购棚存贮时间短和易冻的客观现实,把洋芋贮藏设施建设作为提升洋芋产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动员企业、协会、大户、农户一起上,共建各类马铃薯贮藏窖,提高贮藏能力。发挥区域优势,按照“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建设集约化”的思路加快农业区域布局。

4.优化种养殖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的品质结构,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积极落实农业良种产业化,大力发展暖棚养殖,提高养殖专业水平,适当调整洋芋种植面积,增加药材种植,不断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着力朝着“一村一品牌”、“一户一品牌”的小区域品牌发展,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组织,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加快科技创新,依靠科技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技术升级,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农民学习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记者 张德利. 让农民成为产业基地建设者受益者[N]. 南充日报,2011-12-24001.

第8篇:产业链建设范文

签约仪式上,美术与设计学院与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签订《泉州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今后双方将在工艺美术产业规划、产品设计、创新创意、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在未来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项目上,双方本着“相互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共谋发展”的原则,依托各自优势,在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学术成果交流以及大学生实习实践、就业指导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协作,助推泉州市工艺美术产业延伸发展。

第二届海峡两岸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共有30余名来自泉州各县(区、市)的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学员,研修班邀请了来自台湾元智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厦门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两岸知名专家学者,采取圆桌式专题讲座及交流研讨的形式,旨在强化学员在保护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夯实学员的工艺美术理论基础,提升学员的文化艺术审美素养,促进学员创作思维的多元化转变和原创设计能力,推进工艺美术产业创新发展,增加文化产业含金量和科技含量,从而带动泉州工艺美术产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做到传统与现代和谐交融。

作为研修班的配套活动,“与大师相遇2015――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走进高校”也在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一楼展厅同时开幕。展览展出了由泉州市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创作的包括木雕、石雕、陶瓷等50多件工艺美术精品。展览将持续至6月18日。

第9篇:产业链建设范文

【关键词】 上海;船员服务;国际航运中心;产业链;软实力

1 背 景

完善船员服务体系是发展航运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尽管我国政府长期以来重视船员服务行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健全船员法规、制定优惠政策、扶持船员教育培训等,促成船员服务行业的资源整合和可持续发展,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船员服务尚未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产业模式。[1]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船舶大型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对船员的个性化需求也日渐增长。提升船员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成为关系到航运公司人才储备及战略发展的重要保障。

2 上海船员服务产业现状

2.1 船员服务机构

据上海海事局统计,截至2015年底,上海在册船员服务机构情况如下:

(1)甲级船员服务机构23家,其中13家具备船员外派资质,为中国籍国际航行和国内航行海船提供配员服务,船员用人单位管理海船船员事务和海船船员申请培训、考试及申领相关证书业务。

(2)乙级船员服务机构33家,为中国籍国内航行海船提供配员服务,船员用人单位管理海船船员事务和海船船员申请培训、考试及申领相关证书(船员证和外国船员证书除外)。

(3)外派船员业务协调机构27家,其中13家具有经营外派船员业务许可权。

(4)船员培训机构11家,负责上海海事局辖区内的船员培训工作。

(5)船员体检机构4家,主要负责船员身体健康检查。

2.2 船员评估机构

上海船员评估示范中心,作为全国唯一国家级的权威船员评估机构,在为上海航运资源服务的同时,降低长三角经济区船员评估过程的边际成本,并通过规模效应,满足该地区的船员服务发展需要。另外,制定统一评估标准有助于保障船员服务产业链中评估培训的含金量,为全国船员服务提供示范效应,提高我国船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 上海船员服务产业的发展思路

3.1 船员服务产业链的内涵

船员服务是航运服务的派生需求。船员服务从产业内部逐渐发展为一体化生态模式,其含义不仅仅是狭义的考试和培训,而是在广义上形成上、中、下游的完整产业链,是新时期的船员服务模式。[2]上海作为未来的国际航运中心,打造船员服务产业链符合产业转型的需求,也是提高上海航运软实力的重要一步。

船员服务产业的含义不断扩大,使得传统行业理论难以对其进行描述。借助产业链相关理论,提出船员服务产业链的内涵与构成,并在此基础上对船员服务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加以界定明晰,梳理产业链中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和层次划分。船员服务水平的提升能推动华东地区乃至泛长三角地区航运服务正规化、标准化、系统化,是航运服务生态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也为上海市航运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3.2 船员服务产业链的理论指导

船员服务产业链基本理论如下:

(1)专业分工理论 专业分工理论认为,船员服务自身变化的不同诉求直接促进了专业化分工和系统化分工,细化分工的发展带动了各类新兴产业的发展,各类产业的整合衔接逐渐形成一条以船员服务为中心的产业链。

(2)产业配合理论 产业配合理论认为,船员服务产业在专业化分工的浪潮过后,各产业之间相互碰撞、摩擦后的完成形态可以实现不同行业或产业之间相对平衡状态下的配合;通过其他辅助产业及支持产业配合主导产业的发展,可以完善船员服务产业链的发展。

(3)路径依赖理论 路径依赖理论强调船员服务产业链的形成不仅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产业内部因素的冲击,处在产业内的企业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形态。

3.3 船员服务产业链的实际操作

船员服务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形成了以考试培训、评估、劳务中介服务为核心的主导产业,将船员俱乐部、船员征信等作为辅产业,住宿、餐饮作为基础性产业,结合产业链理论,使供需链、价值链、企业链、空间链等链条相融合,可以建立一条船员服务产业链。

船员服务产业链由一条主链和两条辅链构成。主链代表船员服务产业链的主导产业,主要围绕船员培训、船员评估、劳务中介、权益保障等4个关键节点串联而成。辅链包括船员配套和船员辅助层面,与主链相互配合,保障产业链和谐有序地发展。

3.3.1 主 链

船员是该服务产业链主链的起始环节,由于船员服务是航运服务的派生需求,源于航运服务产业,因此发展船员服务产业是航运产业链得以发展的前提环节。船员服务产业的好坏将影响航运公司未来的发展,也必然对辅助行业的发展造成更大的影响。

主链中船员服务产业融合是航运服务产业中高端航运服务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不同服务业的融合,如船员服务与法律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融合,弥补上海在船员服务产业发展方向上的不足,逐渐形成一条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链,缩小与世界航运强国服务水平的差距。同时,突破服务产业原有区域僵局,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延伸和拓展服务。[3]

3.3.2 辅 链

辅链与主链相辅相成,两者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既相互竞争又共同发展。辅链不同于主链,更多地以服务主链的形式出现,包括面向船员的所有产业。随着船员服务产业链的逐步延伸和扩展,船员俱乐部、船员征信机构等业务逐步发展为船员服务辅助产业,成为广义上的船员服务产业链的一部分。随着专业化与系统化分工的加深,辅链也能更好地推进船员服务产业发展。

船员服务产业链结构见图1。

4 结 论

船员服务产业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现阶段较为薄弱的环节,航运服务体系的建设又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在航运服务体系的建设中,船员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上海船员服务产业链,形成船员服务产业集聚区,应充分利用国家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的政策优势,如船员评估、招募优惠政策等,形成航运人才聚集、资源聚焦、战略聚焦,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最终达到在航运服务体系层面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建华,王贤理.企业国际联姻[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

[2] 巢国荣,黄常海.中国船员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J].航海,2014(6):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