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下水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下水危害;抗浮设防水位
基本概念
在二十一世纪之前,或者更早一点的九十年代之前,在工程界,对于“抗浮”及“抗浮设防”没有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也就是没有普遍提到或者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个时候,在工程界注意得多的是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动态变化”等等。1998年12月11日,1999年5月1日起实施的《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95-98)以及1998年12月11日,1999年6月1日起实施的《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均没有给出“抗浮”、“抗浮水位”或者“抗浮设防水位”的定义。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城市的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地下室及超深地下室,纯地下室及地下广场等,地下水的赋存和渗流形态对基础工程的影响日渐突出。地下水的抗浮设防水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2000年以后的相关的工程建筑领域的规范都不避抗浮这个课题,均都对抗浮设防水位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1、岩土工程勘察
1.1确定勘察方案时选择的建筑条件有:
(1)地理位置(2)建筑特性、结构特性与基低荷载
岩土工程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作用。作为建筑物地基时起着其上结构和各种荷载的支撑于传力的作用;作为地下工程,其周围岩土体通过围岩对建筑物起着施力的作用等。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就是运用各种勘察手段和技术方法有效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对场地地基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从而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或改造其不利因素,进而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经济合理和正常使用。
其基本任务是:
1)场地稳定性的评价。即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质量条件,指出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情况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2)查明工程范围内土体的分布、性状和地下水的活动条件,提供设计、施工和治理所需的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
3)分析研究施工过程可能出现得岩土工程问题,并依此提出对应的措施和合理的施工方法建议。
4)对建筑地基做出评价,并对基础方案、岩土加固与改良方案及其他地基设计方案。
5)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
6)为现有工程安全性评价,拟建工程为现有工程的影响和事故工程的调查分析提供依据。7)指导岩土工程营运过程和使用工程的长期预测,如建筑物的沉降与变形等工作。
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简单分为: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勘探与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现场检验与检测、勘察资料的室内整理等。
2、岩土勘察中常遇到的问题
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化和水压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中,水位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上升、下降和水位的频繁升降。水位的变化有可能会对建筑物产生破坏,导致岩土发生变形。此外,人们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可能会改变地下水的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对建筑工程产生严重的危害,比如发生流沙、管涌、基坑突涌等现象,对工程造成严重的影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地下水危害分为:①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②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③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④地下水腐蚀性对建筑物的危害等。
地下水位上升。水位上升会对建筑工程产生很多的不利影响,比如,降低建筑工程的地基承载力、加剧砂土液化、使土壤发生变形,出现沼泽化现象等。同时,地下水位上升还会使岩土发生变形。
地下水位下降。同水位上升一样,地下水水位下降也会对建筑工程产生不利影响,如引起地面下沉、地表塌陷、海水渗透、地面裂缝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建筑物,对其产生很多的不利影响。
地下水的腐蚀性:地下水化学成分腐蚀建筑物。化学成分含量过高,地下水便会腐蚀混凝土、管道、可溶性石材、钢铁构件等等。地下水或者土壤中的盐类腐蚀建筑物。地下水或者土壤中的盐类会加快混凝土在腐蚀介质中的腐蚀速度,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缩短。地下水的二氧化硫腐蚀建筑物。如果地下水的二氧化硫含量过高,对建筑物会有很大的危害性。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的二氧化硫含量高,建筑物长时间处于腐蚀的环境之中,必然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防治措施:降低、防治地下水对建筑物的腐蚀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需要防治地下水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对工业污染物进行合理的回收和加工利用,采取恰当的措施对污水进行处理,防治地下水污染。对混凝土采取良好的防腐措施。优化混凝土的水泥品质,水泥用量和水灰比。对于受腐蚀严重的部分,利用桩基础进行防腐,同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将沥青涂于表面,采用高分子树脂等,加强对桩身的防腐工作。
3、抗浮设防水位
抗浮水位是一个广义的,是一个“俗称”也就是人们一个习惯的叫法。抗浮设防水位是一个狭义的,是一个具有工程价值的定名也就是直接为工程服务的。一般来说,抗浮水位与抗浮设防水位,对于工程来说,应该就是一回事,也就是说是同一个概念。严格来说,抗浮水位只能是历史的最高水位,而抗浮设防水位是有条件的,对工程所用的,一定时效的最高水位。
3.1地下水设防水位的取值
鉴于抗浮设计水位的取值高低对建筑安全性和工程造价影响重大,因此,在保证建筑安全的同时,确定经济、合理的抗浮设计水位建议值尤为重要。不论是当前实施的有关国家规范,还是地方技术标准,均对建筑物抗浮验算的设计水位提出了要求,但对如何取值尚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因为以往设防水位数值的确定均依靠工程经验,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急需寻救一种合理确定设防水位的方法。
1)、进行地下水赋存状态的特征分区,建立渗流分析模型。
2)、从近50年地下水位变化历史过程,研究影响地下水位的主要因素,确定渗流计算的边界条件。
3)、通过渗流计算分析,进行地下水位及水压力的预测预报。
4、地下室抗浮评价
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地下室抗浮评价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① 当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基础底板时,根据场地所在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地下水类型和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结合地下室埋深,上部荷载等情况,对地下室抗浮有关问题提出建议;
② 根据地下水类型、各层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和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等因素,对抗浮设防水位进行评价;
③ 对可能设置抗浮锚杆或抗浮桩的工程,提供相应的设计计算参数。
参考文献:
[1]黄栋声.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问题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2012(2)
[2]刘玉荣.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问题的探讨 [J].宁夏工程技术,2006(3)
关键词:区域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研究内容
引言
地下水资源是宝贵的,地下水是循环的系统,也是我国的主要供水源之一。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地下水资源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越来越多的污染物正在侵蚀着我国地下水资源。尤其是对于部分一线城市而言,城市化和工业化废水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地下水的运用。有些工业地区将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出,并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这样就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很大的危害。久而久之,据有关部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地下水污染程度正在逐年加剧,越来越多的城市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侵蚀着我国的环境资源,如果不对其做出正确的处理,将会严重地影响我国未来环境的发展和建设[1]。下面笔者将会针对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等内容进行具体的研究和论述。
1. 方法的构建
1.1 地下水污染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因素有很多,我国地域辽阔,很多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中的工业化发展较为迅猛。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人们却忽视了地下水污染风险的管理。在环境风险评价中,从评价范围划归等级,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属于系统风险评价。影响地下水污染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环境因素是最为主要的一个因素。在实际的生活中,地下水污染特殊脆弱性、区域污染源特性评价和区域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等,这些都是区域污染风险评价方法中的主要内容,只有清楚地意识到地下水污染风险影响因素的多样性,才会更好地对其制定具体的解决措施。由此可见,地下水污染风险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不断地完善现有的地下水污染风险管理文件,才会在未来的发展中为我国区域地下水的评价方法给予可靠的保障。
1.2 多因素耦合综合评价方法
多因素耦合评价法在对待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时候,往往不考虑包气带中的水平扩散。在对地下水污染进行管理的时候,主要分析地下水污染过程及其对人群健康风险的影响。在运用多因素耦合方法的时候,需要对污染源进行具体的分析,经过健康风险和区域污染风险的分析,可以更加清楚的意识到区域地下水污染的情况,进而有助于相关部门作出正确的处理措施。在实际的管理中,有关部门可以建立空间图层,经过图层之间的叠加,进而更加清楚地表征区域地下水污染存在的风险[2]。
1.3 评价步骤
1.3.1 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区域地下水脆弱性主要是指地下水在自然状态下能够遭受外界影响的程度。在实际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中,人们经常运用DRASTIC指标法对其进行评价。在这些指标中,一般会包括地下水埋深、净补水量、含水层介质、土壤介质、地形、非饱和带的影响等,这些都是在对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只有清楚地意识到区域地下水风险评价的重要性,才会更好地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长期发展。在实际的工作中,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人们所关注的主要内容,只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重要,才会加强对这方面的管理,进而为推动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3.2 区域污染源特性评价
在对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对特征污染物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考虑,根据迁移性、毒性、讲解能力,并结合我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和美国EPA重点控制的水环境污染物名单对其进行筛选。这样能够将区域污染物中的一些不利因素筛选出来,进而对其进行恰当的处理和评价。对于我国而言,区域污染源的特性评价会涉及很多因素,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从根本上意识到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源,这样才会对区域地下水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正确的处理,为实现我国地下水污染环境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
1.3.3 区域特征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在对污染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的时候,通常会运用US EPA,运用其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能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区域特征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进而为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提供有力的保障。对于健康风险评价而言,在自然环境中,区域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指标不仅仅与区域特征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还与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公式有着一定的联系,只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区域特征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的重要性,才会更好地促进我国区域地下水风险评价方法的建设和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内涵和评价的理论基础有待进一步探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内涵和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有关学者在研究地下水脆弱性的时候,并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的主要内容,而是具有针对性地对其水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我国有些地区的水污染风险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是在实际的生活和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价研究中被人们所忽视,笔者认为这种错误的研究方式将会严重地阻碍我国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建设和发展[4]。
2.2 评价结果主观性较强,缺少验证
我国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在实际的评价中存在着评价结果主观性强,缺少验证等问题,这将会严重地阻碍我国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发展和建设。对于我国而言,如何对评价方法进行深入地研究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在发展,只有不断地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和管理,才会更好的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在对区域地下水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其进行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才会使评价结果更加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能够符合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状况[5]。
2.3 数据储备较弱,尚未建立技术性文件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信息化时代,只有清楚的意识地到区域地下水污染数据储备的重要性,才会更好的推动我国未来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地区的区域地下水仍然存在着数据不准确,资料管理不科学的情况,这样将会严重的阻碍我国地下水污染的发展和建设。所以笔者建议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有关部门应该对地下水区域污染风险评价方法进行正确的管理和研究,只有不断地完善我国现有的区域地下水建设,才会更好地推动我国污染风险评价的长期发展。以便于协助和监督环境风险评价工作更好的开展。由此可见在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中,对数据进行储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保证区域地下水文件的完整性,为我国环境保护的未来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3. 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未来发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区域地下水在污染风险评价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区域地下水的全方位发展,就应该从根本上落实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在设置具体评价体系的时候,需要从多方位进行考虑。只有清楚的意识到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重要性,才会更好地实现创新式的建设与发展,为我国未来环境保护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际上现如今我国区域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就已经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区域地下水的处理过程和风险评价细节,这就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区域地下水风险评价方法的重要性,为实现我国未来水环境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保障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地论述了我国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研究等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区域地下水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很多地区的地下水并没有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这将会严重的阻碍我国未来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只有现代开始逐渐的加强我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技术指南等技术文件,才会更好地推动我国未来区域地下水的建设和发展,为实现区域地下水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艳,于云江,王宗庆,李鼎龙,孙宏伟.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 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2014(09):143―146.
[2] 滕彦国,邹瑞,苏小四,王金生.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 法[J].西部资源研究,2015(07):178―186.
[3] 王金生,王业耀,李明耀,王亚楠.我国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 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7):116― 118.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勘察;评定内容;重要性
0.前言
水文地质工作在工程勘察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重要性,主要是因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但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有的建设工程在勘察阶段、设计阶段以及施工阶段均不够重视因水文地质而引起的问题。地下水不仅是岩土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基础工程最主要的外部影响因素,会对工程特征、使用周期、实用性、稳定性造成直接影响。但是,在工程勘察过程中,由于水文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往往经过大量测试、抽象分析和复杂计算也难获取准确的参数,于是有人认为这是一项投入大而收效低的工作,评价内容被人为简化。部分水文地质因素比较混乱的区域,因为工程勘察工作并没有进一步深入探讨水文地质问题,导致设计阶段未对水文地质问题予以高度重视,所以经常出现因地下水而导致的诸多岩土损害问题,使得勘察工作与设计工作均陷入困窘情况。为了工程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必须要深入探讨和分析水文地质问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调查清楚与岩土工程相符的各类水文地质问题,详细说明地下水对工程与岩土体造成的相应影响,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性解决措施,以便给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提供不可缺少的水文地质材料,达到保护工程质量的目的。
1.水文地质在工程勘察中的主要评定内容
工程展开勘察活动时,若忽略了水文地质因素,就会对工程的实用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若能深入研究与评价相应的水文地质环境,同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给工程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将会减少大量不必要的耗损。一般情况下,水文地质的主要评定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充分了解与掌握地下水在自然形态下的分布情况,同时要精确的计算出隐蔽工程进行施工时人为因素是否会直接影响到地下水,而地下水又是否会损害到工程基础部位、建设施工以及完成的建筑物。
(2)按照当地地层结构与岩土成分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不同的形态是否会对各类工程造成相应影响,综合评价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结合诸多因素,使工程地质研究人员和设计人员进行全面分析,以便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处理方案。实际评价工作为地下水水位和地下水腐蚀性,主要是按照地下水特点、活动情况和分布情况进行有效分析,研究地下水可能对岩土体的影响程度,以便预测出可能出现的水文地质问题,并提出合理科学的防治方案。
(3)工程项目实施勘察过程中,若没有全面掌握好相应的地质环境资料,必须要组织专业的水文地质研究人员对水文地质情况展开综合勘察,调查清楚各项水文地质的具体参数,以便给工程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提供必不可少的水文地质参数,进一步明确工程的桩基形式,以提高工程的总体质量。
2.岩土的水理性质研究
地下水和岩土在相互作用下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性质,这种性质被称为岩土水理性质。岩土物理性质和岩土水理性质在岩土工程中均属于极为重要的地质特性。在一般情况下,岩土水理性质除了会对岩土强度与变形造成严重影响外,还会对整个工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岩土水理性质,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评定岩土工程的所有地质性质。岩土水理性质是在地下水和岩土二者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性质,在岩土内的地下水具有各不相同的存储方法,而地下水因为形式的不同,其作用于岩土水理性质的实际程度也有所不一样,但是其作用程度又和岩土种类有着直接联系。例如粘性土和弱结合水在相互影响下所产生的性质可表现为与粘性土有关的物理力学性质,即收缩性、可塑性与膨胀性,由于受到强力制约,其只能够在局限区域内活动,因而不会对岩土动态的水理性质造成较大影响。
3.地下水导致的岩土工程损害
由地下水而导致的工程损害,通常是因为地下水水位不断发生变化以及受到动水压力影响而致使的。岩土地下水不断发生变化极有可能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地下水水位发生的变化情况到达相应程度,那么就会直接给岩土工程带来严重性损害。岩土地下水因水位发生变化而致使的工程损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地下水水位高涨导致的岩土工程破坏
导致地下水水位逐渐高涨的因素有许多,但最主要是因为受到气候因素(大风、降雨量、温度、湿度)、人为因素(灌溉、挖凿、施工)、地质因素(整体岩性产状、含水层结构)等各方面的影响,而一些通常是由多种因素相结合在一起而产生的结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因土壤逐步盐渍化和沼泽化,所以地下水与岩土开始提升对工程的腐蚀度;②河岸与斜坡等各类岩土出现崩塌和滑移等诸多不良地质情况;③部分不同一般的岩土体结构发生软化、损毁、强度减少现象;④出现管涌、粉细砂饱和液化、流砂以及粉土饱和液化情况;⑤岩土地下洞室被水分完全淹没,基础工程逐渐上浮,失去原有的稳定性。
3.2地下水水位降低导致的岩土工程破坏
导致地下水水位逐渐降低的原因是人为因素致使的,例如上游建造堤坝、地下水大量抽取以及采矿等,当水位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地面塌陷、地面裂开、地面沉降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同时还会引发水质恶化和地下水源干涸等多种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工程的稳定性和岩土体,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人们日常生活环境。
3.3地下水水位反复升降严重危害到岩土工程
岩土地下水的水位不断反复升降极有可能引起岩土体积变化,导致胀缩变形。如果地下水经常升降,除了会使岩土因膨胀收缩而发生变形外,还有可能会快速增加岩土的收缩程度与膨胀程度,从而引起地裂毁坏工程。在自然形态下,地下水受到动力压力的影响较小,通常不会致使严重性损害,但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因地下水原有动力平衡发生了巨大改变,使得动力压力在移动过程中,对岩土工程造成严重损害,例如基坑突涌、流砂和管涌等。
4.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勘察技能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水文地质在勘察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精确计算出与水文地质相关的参数,并全面发挥水文地质应有的效用已成为各工程项目最为关注的问题[5]。按照实际情况对水文地质进行全面勘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水文地质对工程项目造成的损害,这不仅关系到工程投入使用后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还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在工程勘察阶段一定要高度重视因水文地质而产生的问题,并在实际勘察工作中将水文地质的有效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对于提升工程勘察水平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巩建敏,王家华.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不容忽视[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04):263.
[2]江轶青.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测试和地下水监测的重要性[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0):161-162.
[3]李美云,范参良.建立郑州市岩土工程勘察信息系统框架的探讨[J].建筑经济,2009,(S1):46-48.
关键词:地下水 环境影响 评价 污染
随着人类开发建设项目规模的迅速发展,开发建设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除了直接对地表各种环境的影响外,对地下水水环境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防止地下水的恶化,就必须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合理开采地下水,改善地下水环境,这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繁荣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准备工作
1.1 收集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资料
收集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资料的目的就是利用水文地质资料,从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必须阐述明确下列问题,以使参阅者能建立起工程建设地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对地下水应用功能重要性的认识。
(1)地表岩性情况;
(2)地下水类型;
(3)含水层的基本情况;
(4)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5)水质概况;
(6)地下水的开发利用。
1.2 调查地下水环境敏感目标
敏感目标如集中式供水水源抽水井、温泉旅游区等,管理部门都有相关水质监测、水量统计、水井或泉的基本情况等资料。若涉及大规模的地下水取用工程,开发单位还应具有专门性的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此类报告应包括水位调查、水文地质勘察、非饱和带渗水试验、含水率和水份特征曲线测定等工作,对区域岩性特征、含水层分布情况和地下水动态等均有较为详实的分析,基本揭示了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为不同情景下的地下水动态评价和预测提供了数据资料和水文地质参数条件,基本可满足一级或二级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建模与识别的要求。
1.3 了解调查项目所在区域存在的地下水污染源
地下水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调点主要包括废水排放口、渗坑、渗井、污水池、排污渠、污灌区、已被污染的河流、湖泊、水库和固体废物堆放(填埋)场等。
2 污染源分析
对于建设项目而言,可能存在的地下水污染源包括储存装置和运输管道的渗漏、固体废物堆放(填埋)场渗滤液下渗等。
对储存装置和运输管道应调查其结构和功能,测定其蓄水面积与容积,了解其储存物质的组成和地层岩性以及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进水来源、出水去向和用途、进出水量和水质及其动态变化情况,池(库)内水位标高与其周围地下水的水位差,池(库)底的防渗设施和渗漏情况,以及渗漏水对周边地下水质的污染影响。
对工业固体废物堆放(填埋)场,应测定其位置、堆积面积、堆积高度、堆积量等,并了解其底部、侧部渗透性能及防渗情况,同时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浸溶试验、土柱淋滤试验,了解废物的有害成份、可浸出量、雨后淋滤水中污染物种类、浓度和入渗情况
3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或预测评价
此项工作应首先分析建设工程所在地段是否处于敏感地区和地下水环境条件的敏感地段,分析地下水的环境质量和用途,宏观确定建设项目选址的可行性。
然后分析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包气带类型、岩性结构、渗透性能等,分析污染物可能的污染途径及形成污染的难易程度。在根据建设工程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单元,建立区域地下水补、迳、排概念,借此预测地下水可能的污染方式、途径、影响范围和污染发展方向。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应遵循导则中确定的原则进行。最后综合分析工程所在地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环境功能,就其敏感性、重要性做出结论。
4 提出污染防治措施
(1)源头控制措施
主要包括提出实施清洁生产及各类废物循环利用的具体方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出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应采取的控制措施,防止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限度。
(2)分区防治措施
结合建设项目各生产设备、管廊或管线、贮存与运输装置、污染物贮存与处理装置、事故应急装置等的布局,根据可能进入地下水环境的各种有毒有害原辅材料、中间物料和产品的泄漏量及其他各类污染物的性质、产生量和排放量,划分污染防治区,提出不同区域的地面防渗方案,给出具体的防渗材料及防渗标准要求,建立防渗设施的检漏系统。
(3)地下水污染监控
建立场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包括建立地下水污染监控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监测计划、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地下水监测计划应包括监测孔位置、孔深、监测井结构、监测层位、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等。
(4)风险事故应急响应
制定地下水风险事故应急响应预案,明确风险事故状态下应采取的封闭、截流等措施,提出防止受污染的地下水扩散和对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治理的具体方案。
5 结语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具体拟建的工程项目或活动可能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做出评价,并提出具体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但由于地下水系统的复杂性、非线性、多尺度性、突变性和随机性等本质属性的存在,使得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变得复杂。
在我国,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且地下水水质又不断恶化,导致地下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加剧了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以致于危害到社会经济的安全。所以加强对地下水环境的研究与评价,是必要的、迫切的。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 岩溶 地下水 遥感 综合物探技术
中图分类号:P641.7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西南岩溶地区总面积约78?04km2,是世界上碳酸盐岩连片分布面积最大的岩溶石山区,其中碳酸盐岩分布面积约为40?04km2,占总面积的50.689%。地下河和岩溶大泉发育,是西南岩溶地区岩溶水文地质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该地区岩溶水天然资源量约为1856亿m3/a,占地下水天然资源总量的81.75 %。但喀斯特地区地表异常缺水,对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这种缺水是由特殊的地质作用造成的,是一种地质现象,寻找岩溶裂隙带或地下岩溶管道是解决岩溶山区缺水的关键问题。
1 西南岩溶地区地质、地下水特征
1.1 岩溶地区地质地貌特征
西南岩溶地区地层以碳酸盐岩为主,总厚度可达3000~l0000m,以泥盆系、二叠系及三叠系中下统为主。由于气候湿热、降雨丰沛,岩溶作用强烈,溶孔、溶隙、溶洞及地下暗河十分发育,地表水常漏失为岩溶地下水。碳酸盐岩地区以纯性灰岩、白云质灰岩等为主,且纯性灰岩属脆性岩石,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极易形成大量的裂隙带,这些裂隙带是地下水贮藏的最有利部位。
1.2 岩溶地区地下水特征
岩溶水是指赋存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裂隙和洞穴中的地下水,其最明显特点是分布极不均匀。大气降水通过溶斗、落水洞、裂隙溶隙下渗补成为岩溶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岩溶水的排泄受地形及构造条件控制,集中于地势低洼处或阻水断裂、岩层界面处漏泄。无论是岩溶潜水或岩溶承压水都有相当大的接受地表水补给的能力,因此石灰岩山区不仅缺乏地表水,而且地下水露头也很少,常表现出严重的“缺水”景象。
2 西南岩溶地区寻找地下水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2.1 寻找地下水的重要性
在西南岩溶分布区,工农业需水和人畜生活缺水现象十分明显。特别是近些年来西南地区持续的严重旱情,给人民生活生产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鉴于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的丰富和地表水缺乏的现状,有必要重视岩溶分布区地下水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将有效解决缺水地区饮水和缺水农田灌溉等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寻找地下水的可行性
在西南岩溶山区,由于气候湿热、降雨丰沛,岩溶作用强烈,溶孔、溶隙、溶洞及地下暗河十分发育,大量的地下溶蚀空间吸收和流失了大部分大气降水,地表水常漏失为岩溶地下水。地下水的开发是对地表水供水不足的有效补充,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还是环境效益上,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均有着显著的优势,可以解决西南山区分散性居住的广大农村缺水问题。
3 在西南岩溶地区寻找地下水的常用方法
在西南岩溶地区的很多地方,地表水缺乏,岩溶水又埋得很深,虽然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总的来说是较强的,但是含水极不均匀。地下是否富集地下水,必须根据不同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特征提供依据。目前,在西南岩溶地区,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经验法、遥感技术和综合物探技术。
3.1 经验法
大气降水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侵蚀作用,塑造了岩溶地貌,不同运动方式的地下水产生了不同的岩溶景观,因而,区域性岩溶地貌组合特征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性岩溶潜水的运动特点,其中也包括了它的埋深。依据以往的经验,岩溶区的地下水在垂直剖面上,强含水带一般位于浅部岩溶,弱含水带一般位于深部岩溶;在水平分布上,岩溶水的强含水带一般呈条带状,沿褶皱的轴部、断层破碎带、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上分布。经验法一般只适用于浅埋藏区寻找地下水。
(1)根据岩溶地貌标志寻找地下水。在溶丘谷地、峰林谷地、峰丛浅洼、峰丛谷地等组合类型分布区,岩溶水埋深一般小于50m。特别是埋藏浅区的富水区,岩溶泉、地下河较多,岩溶潜水埋深一般小于10m,并常以岩溶潭或地下河天窗等形式出露。在顺地下暗河方向,地表有溶井、漏斗、落水洞、进水点、出水点、串珠状分布的洼地、干谷以及出水遗迹。
(2)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寻找岩溶水。发育强烈的岩溶一般位于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的接触带上,在外来补给条件有利情况下往往能够富集丰富的地下水。在无地下水出露地区,可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在有较好补给条件的地区,根据地下河管道发育最佳途径原则,配合洼地分析法寻找浅埋藏地下河。当可溶岩夹在非可溶岩岩层之中,一般就形成层间岩溶含水层。①
3.2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作为宏观、综合、动态、快速监测和评价自然资源的有效手段,在快速、大面积调查地下水资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监测提供新的探测手段。目前,遥感应用于西南岩溶地区找地下水主要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方法一般用于找碳酸盐岩和基底岩区的含水层。在这些部位,地下水运移的特点是水沿裂隙流动,图像上能反映地下水信息的一般就是断裂对应的一些线性体,地下水的高产部位与线性断裂或两组断裂交汇部位呈正线性相关;第二种方法是将遥感影像的信息与其它信息综合起来,制作成水文地质专题图,为寻找地下水提供依据。
[关键词]岩土勘察 水文地质工作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U212.2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118-1
我国岩土工程勘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造成在岩土工程中发生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中不能忽视水文地质工作,尤其是在勘查工作中,一定要对水文地质进行认真的勘察,保证工程质量,为更好的说明进行水文地质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先从水文地质评价内容说起。
1岩土勘察水文地质工作评价内容以及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1.1岩土勘察水文地质工作评价内容
岩土勘察水文地质工作评价内容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切合实际,结合建筑物的类型,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以及建筑物的影响,进而预测地下水可能产生的危害及时的做出预防措施;结合建筑物的建筑性质来查明水文地质内容,并提供勘察人员所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预测地下水可能会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地质问题;基础下部存在承压水时,应考虑到承压水冲损基坑底板可能性。
1.2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地下水会因为水位的升降变化以及压力变化而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下文具体讲述。
水位的变化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可以分为三种形式,水位由于水层结构、降雨以及气候等上升就会导致土壤沼泽化、盐渍化,使得建筑物遭受地下水严重腐蚀,水位上升还会造成斜坡坍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使得地下洞充满水威胁建筑物的稳定性;地下水位下降通常是由于人为原因,若是地下水位下降比较严重就会导致地裂以及地面坍塌等恶性事件,为建筑物以及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地下水水位升降比较频繁容易使得岩土出现不均匀的变形现象,进而引发地裂,使得一些小建筑物发生倾斜现象。在通常情况下地下水的压力并不会对建筑物造成什么危害,但是由于人为的活动使得压力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如流砂、管涌等岩土工程危害。
2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工作的内容
2.1勘察内容
影响水文地质的因素有地下水位、分布以及隔水层厚度等多种因素,在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通常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情况、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水位情况以及其他的一些内容。
自然地理情况包括地形地貌以及气象水文特征等内容,地形地貌包括工程区域周围的水系、地形开阔程度、地貌特征等,气象水文特征包括水文地质所属气候地带以及气候湿润情况等;地质环境包括岩土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地貌、地层岩性等情况;地下水位工程勘察的重点内容,包括近5年内的水位变化趋势、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变化情况等;其他还包括地下水类型、流向、含水层分布、水文地质参数以及地下水质等。
2.2 关键问题
岩土重要的工程地质特性包括岩土的水理性质,在进行勘查时要注意到沿途的软化性、透水性、以及胀缩性等。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关键性问题包括岩石的裂缝性、土的空隙性、以及地下水的腐蚀性问题。
岩石的裂缝形成因素有很多,勘查岩石的裂缝性时水文地质勘察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根据地下水的走势、裂隙和洞穴的形态以及地下水类型等进行综合考察;土属于一种散体材料,必然会存在空隙,对土的空隙性进行考察主要是为了把握岩土工程的有效压力及孔隙压力,在进行勘察时一定要先知道土的组成,根据不同情况来进行分析,如对于固液两相的饱和土,孔隙压力就包括了孔隙气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对于非饱和土的孔隙气压力形成的固相,气基质吸力就不是固定的;地下水类型不同,含有的腐蚀性也是不相同,随着地下水水位的不同,腐蚀性也是不相同,当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达到一定含量时就会对混凝土材料造成腐蚀,因此在进行勘查时,这同样也是一个重点内容。
3水文地质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对水文地质进行勘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勘查的目标,针对建筑物的性质对地下水进行考察,合理的把工作任务分配到勘察人员身上,勘查人员在进行场地之前,要明确建筑物所属单元的位置区域。
进行现场勘查时,先对现场钻探孔内进行试验,调查地下水情况,明确现场岩土层含水层预计隔水层的分布情况、水位的变化等,若是场地比较特殊,就需要作压水试验,可以采取人工开坑来节省资金。在进行勘查后要收集包括降雨量、蒸发量以及历史水位变化趋势等在内的区域水文、气象资料,为以后的构筑物抗浮能力提供相关参数。若是考察的地质比较特殊如砂土、粉砂地质,就需要对历史最高水位进行判别,若是如泥灰岩等的泥质岩类,在勘查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降雨浸泡以及岩石软化等问题。
根据国家2009年制定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要求规范来准备资料,若是认定地下水腐蚀性不强,只需要进行腐蚀性评价即可,若是腐蚀性比较强,就需要取样进行试验对建筑物材料的腐蚀性。若是在勘察时发现地下水存在水头压差,或是横向渗流,就需要考虑到岩土层的管涌以及潜蚀的可能性,若是当地地下水位出现过猛烈变化,就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位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讲述了我国水文地质评价内容,接着讲述了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工作的内容以及水文地质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科技运用在岩土勘察中,同样在水文地质工作中也会出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更多的人员去探讨。
参考文献
[1]盛岩,闫闻,崔艳等.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博览,2009,(17):30-30.
[2]李铭鹏,赖丽婷.论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J].地球 ,2013,(8):179-179.
水文地质对岩土工程产生的影响巨大,如地下水的类型,水位高低,含水层厚度等,都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由于缺失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及重要性评价,在水文地质勘查中,因为地下水造成的建筑物裂缝或建筑基础沉降的质量安全事故常有发生。就这些情况分析,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应分为以下几点:(1) 在实际勘查中,应根据建筑地基情况,分析勘查出影响岩土工程的水文地质问题;(2)水文地质勘查中,研究不同条件下水文地质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如检测地下水中钢筋及混凝土的耐受能力和抗腐蚀强度,这些材料是整个建筑的基础部分,出现的任何问题都需要引起重视并迅速解决;另外在地基挖掘后,如果基础承压层类含有水层,预测承压是否会冲坏水基坑板也是水文勘查的重要内容;(3)地下水会给建筑结构及土层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应是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实际勘查中要全面考虑地下水对于岩土工程的影响,测量建筑物地下水量,预测出水文地质问题会对地质工程产生的不良影响,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防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
二、岩土的水理性质分析
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范围极广,不仅能改变土层的原有性能,还能影响建筑物安全性能,这是最为恶劣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往的勘查工作中,往往忽略了岩土的水理性质研究,使得工程地质研究工作不够全面,影响了工程质量。其中地下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三类,即结合水、重力水、毛细管水。岩土的水理性质可分为软化性、给水性、崩解性、胀缩性及透水性五种。
(1)软化性:一般是使用软化系数来反映黏性土层、泥岩、泥质砂岩、页岩等岩土的耐风化能力及耐水侵蚀能力的特质;(2)给水性:指对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岩石空隙或裂缝中流出的水量进行的研究,一般使用给水度进行表示。给水性是含水层中的重要水文性质,对场地疏干等有直接影响;(3)崩解性:指岩土的土粒经过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土粒连接被减弱或破坏,引起土体崩解的特质。岩土的颗粒、结构及所含矿物成分,都会对该性质产生重要影响;(4)胀缩性:指岩土吸收地下水后产生膨胀、失水后产生收缩的现象。一般受岩土颗粒上的结合水膜厚度影响。引起土坡表层不稳定的基坑隆起、地裂缝等问题都与岩石的胀缩性有关;(5)透水性:指在重力作用下,水对岩土的侵透程度,一般用渗透系数来表示。岩土颗粒的大小及均匀性都会严重影响岩土的透水性。
三、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1)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是指工程地质范围内,地下含水层的水面高低。对地下水位的准确测量是水文地质勘查的重要内容,对岩土工程有着直接的影响。地下水位变化剧烈时,会出现地基裂缝等现象。如果地下水位变化发生在地基以下的压缩层中,就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直接影响;如果该地区内土质不均匀,地下水位迅速下降时,会导致建筑物严重变形,对建筑物造成严重损害。(2) 地下水升降。当地下水升降时,岩土会产生不均匀膨胀收缩变形,频繁的水位升降会引起岩土的反复膨胀收缩,导致岩土变形,进而产生地裂,破坏建筑物。另外地下水位的升降会带动地下水的渗透,加速土层中铝、铁等成分的流失,引起土质松动,承载力减弱,严重影响了岩土工程基础建设。(3) 地下水动水压力。水动水压力对岩土工程的影响极大,其中人为形成的水动水压力较之自然形成的影响更大,波及范围更广。常见的流砂、坑基突涌、管涌等问题都是地下水动水压力引起的。造成这些危害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活动形成的水动水压力,改变了地下水系统中原有的天然动力平衡状态。
四、水文勘查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水文地质在工程勘察中的主要评定内容
工程展开勘察活动时,若忽略了水文地质因素,就会对工程的实用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若能深入研究与评价相应的水文地质环境,同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给工程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将会减少大量不必要的耗损。一般情况下,水文地质的主要评定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充分了解与掌握地下水在自然形态下的分布情况,同时要精确的计算出隐蔽工程进行施工时人为因素是否会直接影响到地下水,而地下水又是否会损害到工程基础部位、建设施工以及完成的建筑物。
(2)按照当地地层结构与岩土成分的实际情况 ,充分考虑其不同的形态是否会对各类工程造成相应影响, 综合评价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结合诸多因素,使工程地质研究人员和设计人员进行全面分析,以便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处理方案。实际评价工作为地下水水位和地下水腐蚀性,主要是按照地下水特点、活动情况和分布情况进行有效分析,研究地下水可能对岩土体的影响程度,以便预测出可能出现的水文地质问题,并提出合理科学的防治方案。
(3)工程项目实施勘察过程中 ,若没有全面掌握好相应的地质环境资料,必须要组织专业的水文地质研究人员对水文地质情况展开综合勘察,调查清楚各项水文地质的具体参数,以便给工程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提供必不可少的水文地质参数, 进一步明确工程的桩基形式,以提高工程的总体质量。
2.岩土的水理性质研究
地下水和岩土在相互作用下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性质,这种性质被称为岩土水理性质。岩土物理性质和岩土水理性质在岩土工程中均属于极为重要的地质特性。 在一般情况下,岩土水理性质除了会对岩土强度与变形造成严重影响外,还会对整个工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岩土水理性质,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评定岩土工程的所有地质性质。岩土水理性质是在地下水和岩土二者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性质, 在岩土内的地下水具有各不相同的存储方法,而地下水因为形式的不同,其作用于岩土水理性质的实际程度也有所不一样,但是其作用程度又和岩土种类有着直接联系。 例如粘性土和弱结合水在相互影响下所产生的性质可表现为与粘性土有关的物理力学性质,即收缩性、可塑性与膨胀性,由于受到强力制约,其只能够在局限区域内活动,因而不会对岩土动态的水理性质造成较大影响。
3.地下水导致的岩土工程损害
地下水位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严重者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低层或轻型建筑物的破坏。 当地下水位变化频繁或变化幅度大时,不仅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胀缩幅度也大。因此,在膨胀性岩土地区进行工程勘察时,应特别注意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特别是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幅度和变化规律。 这对地基基础深度的选择(宜选在地下水位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下,不宜选在地下水位变动带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若水位在压缩层范围内上升时,软化地基土,使其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建筑物可能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若水位在压缩层范围下降时,岩土的自重应力增加,可能引起地基基础的附加沉降,如果土质不均匀或地下水位的突然下降也可能使建筑物发生变形破坏。岩土地下水因水位发生变化而致使的工程损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地下水水位高涨导致的岩土工程破坏
导致地下水水位逐渐高涨的因素有许多,但最主要是因为受到气候因素(大风、降雨量、温度、湿度)、人为因素(灌溉、挖凿、施工)、地质因素(整体岩性产状、含水层结构)等各方面的影响,而一些通常是由多种因素相结合在一起而产生的结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因土壤逐步盐渍化和沼泽化,所以地下水与岩土开始提升对工程的腐蚀度; ②河岸与斜坡等各类岩土出现崩塌和滑移等诸多不良地质情况;③部分不同一般的岩土体结构发生软化、损毁、强度减少现象;④出现管涌、粉细砂饱和液化、流砂以及粉土饱和液化情况;⑤岩土地下洞室被水分完全淹没,基础工程逐渐上浮,失去原有的稳定性。
3.2 地下水水位降低导致的岩土工程破坏
导致地下水水位逐渐降低的原因是人为因素致使的,例如上游建造堤坝、地下水大量抽取以及采矿等,当水位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地面塌陷、地面裂开、地面沉降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同时还会引发水质恶化和地下水源干涸等多种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工程的稳定性和岩土体,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人们日常生活环境。
3.3 地下水水位反复升降严重危害到岩土工程
岩土地下水的水位不断反复升降极有可能引起岩土体积变化,导致胀缩变形。 如果地下水经常升降,除了会使岩土因膨胀收缩而发生变形外,还有可能会快速增加岩土的收缩程度与膨胀程度,从而引起地裂毁坏工程。在自然形态下,地下水受到动力压力的影响较小,通常不会致使严重性损害,但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因地下水原有动力平衡发生了巨大改变,使得动力压力在移动过程中,对岩土工程造成严重损害,例如基坑突涌、流砂和管涌等。
4.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问题分析及对策
为测取岩体中的真实地下水位,进而找出透水带,可采取如下方法在钻孔中进行水位测量。 为操作方便,可以采取分段钻进方法,设计好每天的钻进工作量,开钻后可以先以一天的钻进量为一段。 每天钻进结束后,将孔中水抽干,第二天开钻前测量水位,即可查明该段是否含水。 若上部地层均不含水,则可一直这样进行下去。 若上部已有含水层(如第四系含水层),则需将测量段密封起来,抽干其中的水,第二天测量该段是否有水及水压大小以确定其含水性及水位情况。 岩体完整段一般不含水,节理、裂隙密集段可能有水,也可能无水,总体来说,由于岩体中渗透的裂隙性,钻孔中肯定只有小部分区段有水(一般在断层、密集节理带产出部位)。 这样,通过测量可以把地层分为含水段与不含水段,再结合地球物理勘探测量,确定出地层的含水部位(裂隙带)与不含水部位(与水文地质中的找水勘探类似)。 以此资料作为岩体稳定性分析的依据,要准确可靠得多。 含水带确定之后,可以根据含水带的分布特点,用裂隙渗透的原理,来确定地下水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
5.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勘察技能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水文地质在勘察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精确计算出与水文地质相关的参数,并全面发挥水文地质应有的效用已成为各工程项目最为关注的问题。 按照实际情况对水文地质进行全面勘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水文地质对工程项目造成的损害,这不仅关系到工程投入使用后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还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所以在工程勘察阶段一定要高度重视因水文地质而产生的问题,并在实际勘察工作中将水文地质的有效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对于提升工程勘察水平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巩建敏,王家华.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不容忽视[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04):263.
[2]江轶青.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测试和地下水监测的重要性 [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0):161-162.
[3]李美云,范参良.建立郑州市岩土工程勘察信息系统框架的探讨[J].建筑经济,2009,(S1):46-48.
[4]吴敏宏.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及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0,(33):34.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工程地质勘察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若想提升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质量,就必须全面分析工程地区的水文地质问题,确保工程施工人员对工程地区的水文地质状况有充分了解,并对其产生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为了给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完备的基础资料,工程地质勘察不仅要查明土质条件,还要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情况对工程施工、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重要性,针对其对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危害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下水;影响;危害
引言
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很多工作都会受到当地水文地质的影响,因此水文地质基本上决定了工程地质勘察的效率。我国尚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国尚且没有对此类问题较为完善的解决办法,工程地质勘察的时候往往对水文地质不够重视,这对我国工程地质勘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首要任务就是增加对水文地质的重视,做好必要的防护来保证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1.水文地质对于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分析
在工程地质勘察及岩土工程施工中要对岩土周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严格勘察,一些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往往忽略了对工程周边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工程的地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文地质的影响,由于岩土体内含地下水,其对于岩土体可以造成直接性的影响,且水文地质问题还影响着岩土层的稳定性。一些施工企业在工程的勘察过程中只对工程周边表面水水文地质进行勘察,并未对地下水水文地质进行勘察,这样的勘察工作并未达到要求,在建设工程施工中或施工结束之后,很可能由于地下水原因而引发一些危害。为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做好水文地质情况的勘察。
2.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危害
2.1水位上升的影响地下水位上升有多种原因,主要有:地质原因像含水层的结构及总体的岩性等;气象原因像降水量及气温等,还包括人为灌溉和施工的影响,一般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位上升对岩土层可能产生如下几方面的影响:土壤盐渍化、沼泽化;地下水、岩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加强;河岸、斜坡等岩土发生滑移或崩塌现象;一些特殊性岩土体的结构被破坏,土体强度减弱,出现软化等现象;粉细砂和粉土液化饱和、产生流砂和管涌现象;基础发生上浮,造成建筑失稳。
2.2水位下降的影响通常情况,人们的生活及生产用水多数为地下水供应,用水量不断增加促使地下水用量也在上升,特别是工程施工降水措施对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大量抽取致使水位出现大幅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极易使建筑物产生沉降、变形等问题,还可能使地面发生塌陷、开裂等现象,这不仅给工程项目施工带来巨大影响和困难,而且对工程周边环境也造成了不利影响。
2.3水位多变的影响当岩土层在遭受地下水位多次涨落的影响之后,胀缩性较为明显的岩土结构在经过多次膨胀收缩的影响,使之出现很多不正常不规则的膨胀收缩变形,这些变形如果幅度较大的话甚至会影响到地表的完整性,使之出现开裂等现象。而且,地下水频繁的升降同样会导致水动压的不正常,地下水失去平衡状态,水体流动速度变快,从而影响到整个岩土层结构的稳定性。
3.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应对措施
3.1加强对于地下水的调查工作水文地质是工程地质勘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而对于水文地质情况最重要的就是地下水勘察。基于对地下水勘察的关键性,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应将其看作工作的重点,做好地下水的勘察工作。工作第一步是要设置勘察标准,明确勘察的目的,制定好标准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地下水评价工作。第二步则要调查地下水各类问题,例如:水位升降的变化规律、地下水压力和腐蚀性等。而第三步要对建筑项目各方面危害进行可能性预测,例如:地下水引起流沙和管涌等一些潜在性的威胁。掌握以上信息才便于制定出准确的治理措施。
3.2加强地下污染问题的处理地下水的洁净度直接影响着地区居民身体的健康状况,地下水的污染问题是水文地质中的重点。地下水污染主要是其特点造成的,由于地下水的流速慢,且自净的能力差,若遭到污染,很容易发生扩散。在地下水受污染后,只有在地质勘探中才容易被发现,因此相关人员要充分地认识地下水流速慢的这一特点,将地下水污染问题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并积极普及地下水污染的危害,提高居民保护意识。
3.3加强对相关规范的学习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我国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方面已拥有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规程与规范体系,该类规范性的文件对于工程地质勘察实施的任务、目的、评价均做了切实且具体化的规定,是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工程地质勘察人员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充分了解并熟悉规范、规程中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做好工作量铺垫,做好地震段的划分、设置足够的土样数据方便测试。通过对规程、规范的学习,工程地质勘察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作者才能不断地提高其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4.结语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是极为关键的问题,无论是勘察、设计还是施工环节都必须高度重视。岩土工程问题中,地下水问题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准确地查明地下水变化规律等相关资料,不仅使成果资料的可靠程度更高,而且可更好地利用岩土体的潜在能力。因此,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的同时要分外注意其周边水文地质条件的勘察,同时,作为岩土体及建筑物受地下水影响和作用的重要依据,查明水文地质问题还能提升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的质量,从而减小水文地质问题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充分发挥岩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优势作用,为工程施工和设计提供便利,实现缩短施工周期、减少施工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树明,张邵楠.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必要性分析[J].科技传播,2012,02:43+50.
[2]田珈.水文地质问题在岩土工程中的危害性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29:363.
[3]胡丽梅,邢宏汞.浅谈地下水的危害及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J].科技信息,2009,22: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