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范文

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

第1篇: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范文

(陕西理工学院管理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摘 要: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中存在团队成员任用与选拔局限性大、缺乏目标、角色不清晰及创业团队制度管理不完善等,提出应在完善团队成员结构、明确团队目标、保证团队沟通的畅通和激发员工激情等方面进行努力,并以团队制度的动态调整机制作为团队运行的保障。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员工激情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09

*基金项目:陕西理工学院校级课题“结构性失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意识唤醒与就业能力提升”(项目编号:slgky13-23)

收稿日期:2014-12-25

大学生创业团队是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下出现的,但根据已有的调查数据统计,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中有70%因各种原因在5年后解散,团队成员发生变化的超过50%,仅有8%的创业团队保持稳定。

1 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任用与选拔局限性大

要搞好一个团队的建设,团队成员的任用与选拔至关重要。大学生创业团队人际关系网络处于欠发达状态,故很多大学生创业团队多是由一些私交很好的伙伴组成,在发展之初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展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该创业团队很快会进入疲乏困顿期,亦或是内耗期,限制企业的发展,甚至因此使企业走向衰败。

1.2 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过程中对目标行业的判断力不足

诸多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成立及发展仅凭一股年轻气盛的激情,或者被某个事件刺激之后一时头脑发热,由于大学生创业团队进入一行业具有很强的盲目性,而这种强烈的进入盲目也导致了其在发展过程当中的盲目。实则是大学生没有准确估计自己的实力与整个行业的形势,对目标行业的判断力不足,这也是导致众多大学生创业团队夭折的重要原因。

1.3 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过程中成员角色定位不清晰

要促进团队积极向上发展,团队成员在团队中的定位非常关键。团队成员如果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团队运作过程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也就能够明确自己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干好什么工作,以配合其他成员工作,从而提高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大学生创业团队也不例外,更应该积极的做好这一点。然而现实状况却并非如此,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角色定位不清晰,甚至显得混乱,导致团队成员不能各司其职,不能及时地完成任务,且不断出现工作相互扯皮等,团队忙碌却无明显效果。

1.4 大学生创业团队基础制度难以订立

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有序发展需要科学的团队管理制度的支持。而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对于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知之尚浅。初出茅庐的他们年轻气盛,装满激情,没有意识到管理制度建立的必要性,而是靠着人情关系来维持,所以就很容易造成团队运行效率低下,部门与部门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矛盾不断激化等。

2 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建设问题对策研究

2.1 团队成员结构要合理

大学生组建创业团队的过程中,应尽量吸纳与各岗位职责相匹配的专业性人才,使团队成员在素质、能力与专业背景上互补,最大程度实现团队内部的优势互补,规避因团队成员同质带来的疲软、迟钝及相互排斥的问题。大学生创业团队可以多考察借鉴成功创业团队的组建方式,减少自身存在的不必要问题。

2.2 运用五力模型增强对目标行业判断力,明确团队目标

(1)大学生创业对于即将进入的目标行业的判断十分重要,这将决定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是否能够走得长远并最终走向成功。波特的五力模型可帮助大学生创业团队清楚认识这一问题。大学生创业团队在选择目标行业时,必须充分考虑即将进入的行业中固有的竞争对手的威胁,是否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或者其产品和服务是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自己的团队进入后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受排挤的力度大小等问题。潜在竞争者同大学生创业团队一样,也即将要踏入同一行业,所以大学生创业团队必须对这方面信息保持高度警惕与敏感。

(2)明确团队未来发展目标。为提高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发展过程当中的目标凝聚力,应该构建团队共同的目标远景和前进的方向,并将团队整体目标沿着整体发展的大方向逐级分解,具体目标分解落实到个人,形成一股为了完成目标,赶、帮、超的创业氛围,最终形成强劲的团队目标凝聚力。

2.3 运用SWOT分析进行成员定位,理清职能,保证顺畅沟通

(1)运用SWOT分析模型帮助团队成员进行自我角色定位。团队成员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点在于摆正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好自己应该承担的职责,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自己及自我工作环境有足够清晰地认识。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必须对自己在团队中存在的优势、劣势,以及团队、同事相互之间带来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

(2)明确组织结构,理清组织职能。除了成员对自己优劣势以及工作环境的整体分析外,为提高团队成员角色定位的准确度,大学生创业团队从发展之初就应建立的组织架构,明确相应的职责,并让团队队员有明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培养团队核心领导力及团队核心文化,围绕一个中心,各部门、各成员各司其职,这样团队中各角色定位才能更加清晰有效,运行效率才更高。

(3)保证团队内部沟通顺畅。从团队沟通的角度讲,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发展过程中应建立合理高效的上传下达及迅速反馈沟通机制,加速其成员明确角色定位的速度。团队指令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尽量减少中间所经历的层级,以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拖延及失真,传递形式应当多种方式相结合。

2.4 制度的建立可借力成功团队,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团队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初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大学生创业团队要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大体上应当把握住以下内容:

(1)制度的建立可以借力于成功团队。大学生创业团队建立之初,难以形成明确的规章制度,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局面,大学生创业团队可搜集和借鉴同行业成功的企业、团队管理制度,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性的学习,为自己创业团队制度建设打好基础。

(2)建立团队管理制度的动态调整机制。大学生创业团队应当建立动态调节机制,针对市场、消费者及组织战略、目标等状况出现的变化,作出阶段性的调整,以保障制度的行之有效和团队队员素质的及时调整和提高。

2.5 激发和维护团队成员的工作激情,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

(1)激发和维护创业团队成员的工作激情。大学生创业团队及团队成员需要适时的鼓励,使其在团队建设发展中保持团队建设之初的激情与斗志,其中包括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鼓励。精神上首先以文化鼓励为主,以团队努力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感染成员,使其能与团队整体同呼吸共命运。其次在团队成员的职业规划发展上要让他们看到希望。每一次小的晋升,或者集体会议上的褒奖,都是保持团队成员对工作保持高度热情的源泉。在物质方面来讲,大学生创业团队要给予团队成员金钱上的满足感,能使其生活质量水平有所提升,并加强福利待遇。

(2)建立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制度。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制度必须建立在合理、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之上,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绩效考核需要兼顾团队整体与团队成员两个层面,构建一个双重绩效考核体系,将团队整体绩效考核与团队成员个体绩效考核指标相融合,在对个人进行考核时,不仅要考核个人年度任务完成情况,还要将团队成员对团队的贡献,对成员的支持等纳入到个人绩效中,多劳多得。绩效考核的方案必须取得创业团队全体会议的通过,树立其权威性,如此一来,在将来的利益分配问题上,依据绩效考核指标进行,便能基本上满足团队成员的心理预期,减少因利益问题引起的人员流失。

3 结语

以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形式促进大学生自主就业,是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及改善产业结构的一合理路径,但大学生创业团队自身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政府及高校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及政策建设,以帮助大学生通过团队创业以摆脱就业难的状况,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英杰,郭剑锋.基于德育创新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

2 黄卫平.谈大学生创业[J].科技信息,2010(5)

3 胡玉东,蒋琴雅.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及培养策略[J].创业经济,2010(8)

4 辛建中,王养森.论大学生创业团队精神的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10,(5)

第2篇: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范文

基金项目:2014 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创业团队网络及创业学习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14GL014。2014 年度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zh201401。

摘要: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创业工作成为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关注的焦点。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还在逐步完善的进程中。本文分析了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个性化的大学生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以有效帮扶大学生创业。

关键词 :学生社团 大学生创业 团队建设

目前,大学生创业团队是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一般由不同高校或同一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组成,以创业经营项目为载体,激发创业潜能、培养创业精神、锻炼创业技能。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在校大学生依据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自愿结合在一起,按照章程自主开展课外活动的学生组织,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锻炼学生自主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功用。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以较快的速度实现了规模化、多元化发展,活动范围逐渐由校内深入到社会。以学生社团自主性、专业性、实践性的优势为依托,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个性化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服务平台,能够有效地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帮扶工作。

一、基于学生社团创建大学生创业团队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大学生创业团队是以目标为导向、相互配合协作完成工作的组织形式。团队成员具有强调自我管理的特点,团队结构具有流动性的特征。学生社团在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激发学生创业意愿、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和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学生社团的载体优势可以有效地帮助和服务大学生创业。结合创业团队与学生社团的特点,其实施可行性条件如下:

1.学生社团具有目标趋同性。学生社团组织的出发点是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的,根据章程要求自主开展活动的一种学生组织,强调的是自愿和自主。学生社团成员的个人目标与团队的愿景基本一致,即认同团队的努力目标和方向,进而更容易从中寻找到潜在的创业伙伴,碰撞出相同的创业火花。每学年的社团招新也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力量。

2.学生社团组织分工明确。学生社团组织内具有类似于企业的管理模式,民主意识较强。学生加入社团后按部门职能开展工作,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有效提升组织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为大学生创业过程积累经验和基础。团队成员通过组织活动不断强化团队管理,形成明确的分工和协作关系,有利于加强团队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工作开展中的“传、帮、带”模式也有利于创业成果的传承。

3.学生社团成员能力互补。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创业所需要的所有技能,因此团队成员中技能的互补是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学生社团成员跨专业、跨学科,在活动中各专业学生不断融合与交流,进一步提高个人技能,社团在不断改进中发展壮大。部分学生有好的“商业点子”但是不一定具备公司经营能力,有些同学有很强的创业实践能力但却没有发掘到好的创业项目。符合团队设计理论的技能互补性的企业,基本职能要包括营销、研发、生产、财务、人力五大部分,需要设置的岗位有总经理、营销主管、研发主管、生产主管、人力资源主管和财务主管。通过统计掌握各团队的基本情况,组织相关团队进行研讨,对一些比较成熟的团队可派出指导老师全程进行指导。

4.学生社团活动具有辐射性效果。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涵盖文化类、体育类、科技类和公益类等,社团成员来自于不同的专业方向,涵盖面广,由此社团活动带来的辐射效应可以推动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社团成员之间通过会议、沙龙、朋友圈等正式或非正式交往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平台,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及时获取创业信息、交流创业知识,讨论和解决创业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激发团队的创造力等。

二、基于学生社团打造大学生创业团队的主要工作

学生社团的组织和成员优势为构建创业团队提供了条件,依托学生社团指导、借助学生社团活动载体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将学生社团打造成“以兴趣为导向”到“以创业为目标”的大学生创业团队。

1.激发社团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实践的原动力,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引导学生把兴趣专长与创业意愿相结合,把活动过程与创业实践相结合。首先树立团队的共同理想和核心价值观,使团队成员在思想上达成一致,其次形成具有挑战性和具有实际意义的团队目标,引领团队成员向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前进,通过内驱力的作用使创业团队形成合力,按照计划完成既定目标。

2.培养社团学生创业技能。鼓励学生社团成员结合个人兴趣与专业的契合点,广泛涉猎和掌握科技前沿知识,将创业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通过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在实践中加强合作与沟通,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做到科技成果项目化、项目成果市场化。在创业实践中加强学生的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处理突发事件等创业者必备技能的训练。基于大学生时间和精力的合理分配,建立知识共享型的学习机制更有助于创业团队快速有效的获取信息,节约学习成本。

3.搭建学生社团创业平台。以学生社团为基础打造创业平台,为有热情参与科技创新的大学生提供项目孵化条件。借助大学生社团的人才聚合优势,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技术项目储备。有效发挥统筹协调功能,以团队的形式传承创新成果,为创业的一站式服务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邀请企业家或管理咨询专家担任创业导师,传授企业管理理念,强化企业规范化管理体制,团队发展策略等问题进行探讨,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弥补学生创业经验的不足。在进行团队初期磨合的阶段,要保证团队成员之间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培养强化团队精神,提升团队士气。

4.营造学生社团创业氛围。社团成员在活动中建立信任互助的团队协作关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通过创业项目孵化过程团队成员将这种协作关系进一步相互渗透,同时又通过创业学习进一步扩大技术积累,增强市场嗅觉,浓郁了创业氛围。大学生创业团队需要现代化的理念进行科学化管理。因此将现代的科学企业管理理念引入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实践,加强创业指导服务,让大学生创业者顺利实现自身的“角色转换”。“创业教育之父”蒂蒙斯认为“创业是一种思考”, 学校开展辐射式创业教育目的就是促使全员接触创业概念,产生创业思考,培养出个人社会责任感以及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更多具有创业潜力的学生揭开创业的神秘面纱。

三、基于学生社团打造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困难与解决建议

立足于学生社团,通过社团活动打造大学生创业团队并进行创业实践,这是解决大学生创业难的一个路径。另外,扶助学生社团开展创业活动对于扩大创业教育的覆盖面和针对性,补充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实践意义。针对具体实施过程当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创业资源问题。大学生创业团队无论是资金、具有高附加值的项目资源、还是社会资源都有限,这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筹集创业资金就是摆在大学生创业者面前的第一道门槛。学校可以充分整合多方社会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资金的问题,为每一名创业学生实现创业梦想提供切实的支持。例如,学校可以划拨专项资金成立创业基金,也可以充分利用好政府提供的无息贷款、税收减免等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还可以通过与当地中小企业合作,校企联合等方式为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从而丰富大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为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创业实践做好准备工作。

2.创业能力问题。有研究表明,创业者的个人特质和能力对创业团队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发掘具有创业潜质的大学生,一方面要配备优秀的创业导师对其进行科学指导。例如,可以邀请成功企业家、校友、社会知名人士开设系列创业课程,举办讲座、讲坛、沙龙等交流活动,激发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科技竞赛为依托,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及各类学科竞赛等的平台作用,以赛促教,以赛带练,调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培育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科技社团的作用,通过大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3.团队机制问题。团队建设机制主要是指团队组建和内部建设发展方式,引导并制约团队各项决策和活动形成相应制度。合理的团队建设机制是保证大学生创业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建立科学的创业团队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创业团队健康、可持续发展。创业团队组建中,在所选成员的个人品质方面要着重考虑诚信度和责任心,个人发展能力方面着重考虑成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团队协作方面着重考虑成员的合作奉献精神、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由于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有限,社交群体关系比较单纯,欠缺企业运营管理能力,大学生创业团队的领导者在管理实践中难免会遇到奖惩不公,执行力弱化等问题,这些都容易导致团队队员之间的矛盾激化,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需要不断的学习积累和创新,属于学习型组织,因此在团队机制建设方面要考虑引入创业学习的长效机制,此外,利益分配是创业团队敏感却又无法回避的议题,创业团队初期并不会过多关注利益问题,但随着业务的渐渐推进涉及利益分配的问题会逐渐凸显。因而制定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会挫伤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才有利于增强团队的战斗力。

参考文献

[1]杨芳.基于制度创新的学生社团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9):77-78

[2]房俊东,杨柳漫波,陈楷.基于团队设计视角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19-121

[3]陆蓉蓉,王蓉,张文君.基于创业团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探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4):128-130

[ 4 ] 胡俊峰, 周龑. 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机制研究[ J ] . 科技创业,2011(12):20-22

[5]汪磊,耿建祥,向诗雨.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中的应用[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5(1):38-42

第3篇: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范文

关键词:创业;创业孵化;管理机制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及相关资源,学院提供场所及相关设施,采用真实电子商务企业运营模式,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企业化实训基地。

一、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基本功能

1.孵化功能

大学生创业基地的首要功能是可以利用高校教师的充实理论经验为企业提供多方面的企业管理、技术、服务等咨询,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营销策划、法律援助等,从而为企业提供创业的孵化必要条件,同时创业孵化基地还可以借助自身的种种资源优势为高校或者是社会创业者提供较好的创业和实践平台,提高企业和学生的创业成功几率。

2.创业实践功能

通过创业导师和企业人员为的辅导和出谋划策,创业者在基地中可以进行互通有无,并进行相互的帮助。学生可以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组建项目团队,以企业化运作,服务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该基地能够使学生能够在校内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实现在校“顶岗实习”,零距离的体验电子商务,掌握跨入电子商务产业所需的各项技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3.创业人才培养功能

在创业孵化基地中,高校可以借助社会和高校资源开展相关的创业培训,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储备,主要形式可以包括专题讲座、开展各层次的创业大赛,或参与企业的创业项目等等。

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营管理机制

1.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运营管理方法

创业孵化基地建立过程中需要学生自愿报名和学校选拔相结合,首先由学生递交加入申请,学校通过设置一些相关的创业考试,考核学生的成绩,并从中选拔出适当的成员加入。第二环节就是孵化基地的运营和管理。在基地中应实行运营总监负责制,并设置管理层和不同的业务部门,并均由学生组成进行自主管理,并在运行中会为学生配备一定的指导教师,帮助成员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公司业务的开展。后期的孵化基地运营包括网上网下,进行全方位、多媒体宣传推广;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实行岗位考核和管理;并形成老学员带新学员的实习机制。同时实习学员在基地各岗位之间转换,全面学习和掌握电子商务技能,并对学院进行各岗位技能的全面考核,使人才的培养由专才往全才的方向发展,更好的满足招聘岗位的需求。

2.项目的资源管理方法

在孵化基地中实时的项目可以是学生们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也可以通过校园创业大赛来征集相应好的创意,同时还可以和企业合作进行相关项目的开发。同时也可以通过承办一下创业大赛,从中获取相关创业项目。而对于高校来说,需要投入相关资源和人力的付出。

3.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文化建设

主要包含两方面,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创业基地的精神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因为他可以凝聚人心,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统领员工的理想信念,提高员工的精神追求,是整个孵化基地建立的灵魂。所以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规范项目流程,提高设备使用率,在保证基地工作的有序开展时,通过基地文化的建设,提供基地运营的成功率。

4.创业孵化团队建设

创业团队的建设对对创业的成功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创建一支精英团队,使该基地能够高效率的运转首选需要从组建团队开始。团队的组建需要团队成员不仅需要再能力和背景上互补,同样需要职责划分清楚。(1)能力或背景上的互补在招募创业团队成员时不应该仅仅注重成员间是否能够良好互动,团队合作,成员之间的知识面、能力、背景是否互补,能够完全满足项目的运营要求,应该是重中之重。(2)职责划分和“权益”分配创业团队中每个成员加入团队的动机是不同的,有的成员是就业趋势使然,有的是趋于兴趣参加基地,当然也有很多成员希望实现人生的创业价值,但无论是那种动机,权益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所以权益分配问题也是一个敏感但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所以每个创业团队要明确确定一个清晰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分配方案的内容应包括股权、期权和分红权,同时也应该包括增资、融资、扩股、撤资等与项目成员利益紧密相关的事宜。

5.创业孵化团队的激励

随着创业孵化团队规模和业务范围的扩大,创业团队在后期管理上容易出现矛盾,所以需要进行有效的激励来保证团队的“战斗力”。奖励方式应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两种。物质激励方面,应该根据创业基地内成员的表现,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并结合绩效评价的结果给出相应的激励,对于表现尤为突出具有突出才能的团队成员可以给予期权物质激励。职位的奖励、环境的提升、文化的建设都应该应该包括在精神激励内容中,这样既可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又可以提升团队成员的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行在当下对大学生就业、创业以及社会的整体进行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今后孵化基地的建设中,在保证基地运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模式,扩大企业规模和产业链,完善培养要求,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断增加经济效益,从而提高整体社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水平。

作者:张磊 单位:哈尔滨华德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朝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2011(4):119.

第4篇: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范文

关键词:创业团队 团队建设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252-02

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团队逐渐增多,每一个新的中小型大学生创业团队都有自己的宗旨、理念、制度、结构和目标。团队能否有效运转,团队内部是否和谐,组织的工作效率、成员的认同感、积极性,以及团队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些都是当前多数大学生创业初期面临的问题。

1 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特点及构建评价体系的意义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致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然而,大学生与社会工作经验丰富的创业者相比,创业更显劣势。不仅缺乏职业经历和社会经验,尤其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同时由于对市场情况的不了解,大学生创业者缺乏真正有商业前景的创业项目,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在社会中普遍偏低,对其进行的团队发展力研究也显得迫在眉睫。

1.2 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多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凭创业的热情或是有相似的理念和观点。

目前大学生创业团队的主要特点如下所述。

(1)团队成员年轻。调查表明,大学生开始创业时的年龄在22~30岁之间,其中23~26岁的人数最多。学历为本科生的创业成员在创业团队中占70%,研究生占25%,博士生只占有5%。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为了创业目标奔波、努力、奋斗。

(2)团队具有创新意识,有活力。在校大学生年轻,思维活跃,行事不受约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具有创新意识,并且勇于实践、敢于实践,团队时刻保持着活力。

(3)有一定的团队意识。大部分创业初期的团队成员因为具有共同的理想、目标而聚集到一起,一般初期的团队是最具有凝聚力的。他们认为最终应该对全体创业人员负责,创业初期的团队领导权应该以集中管理的形式行使较为合适。这说明他们有一定的团队意识和责任心。

然而创业团队的人员流失率高是一种普遍的F象。据一家管理咨询公司2007年的调查,在我国100家由大学生创办的中小企业中,其中一半的创业团队无法顺利熬过公司创立的头5年,在l2个创业团队的个例中只有2家在创立后的5年内团队保持初期的完整。

1.3 构建创业评价体系的意义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业”成为国家战略以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将要促进80万大学生创业。《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中指出,在国家“双创政策”引导下,社会各方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大学生创业意向高涨:89.8%的在校大学生曾考虑过创业,正在创业或曾有过创业经历的占调查总人数的28%。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为4%,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仅为2%。《报告》同时指出,经过调查发现,失败的原因中,创业团队的构建不合理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通过科学调研与理论分析找到大学生创业团队良好发展的必备因素,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更深化、贴合的理论依据与系统评估,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便显得尤为重要。

2 泰普林的定项创业理论提出

泰普林教授的TSA定项创业理论。该理论在着力提高创业者Think(思维)、Study(学习)、Action(行动)素质的基础上,结合团队的“信念、情商、组织”与“行动力、营销力、项目专家力”,构造出了创业三角模型。立足于泰普林教授的TSA创业三角模型,我们将深化拓展,延伸出更为细化、精确、直观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评估系统,为欲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全面的创业团队构建的参考理论,同时为已经构建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团队发展力评估、帮助其找到创业团队的问题所在并加以解决,以期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3 研究的基本思路

以泰普林“TSA”金字塔模型为理论支撑,多方面了解影响团队发展的因素。设立调查组从项目专家力、行动力、营销力、信念、情商、组织6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运用计量的方法测评这6个方面各自对团队发展的影响程度以及他们相互间的关联性;然后再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形式,最后将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以此去评估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发展前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4 大学生创业团队发展力研究维度分析

4.1 组建测评团队

一个良好有发展前景的创业团队,不仅仅要从团队收益和团队规模来看,更要关注团队的人员特点,及内在文化。寻找测试人员的时候,要有精尖专的人才,同时团队中要有熟悉各个领域的,要有男有女。

4.2 创业经营管理能力-基于泰普林“TSA”金字塔模型

(1)项目专家力:在团队中是否有权威人物存在,团队中的成员专业素质在业内的影响及话语权。(2)行动力: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协调配合关系,作业时能否快速高效。(3)营销力:主要表现在产品在市场中的使用率和流通力。(4)信念:体现团队成员的价值观和价值导向,测评团队成员是否拥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及对自己团队的梦想和坚定信念。(5)情商:主要体现在合作和共赢两个方面。创业团队的亲情友情能够激发成员间的合作意识而使决策更加高效。(6)组织:团队的分工及层次结构,整个团队的运行体系,主要包括在创业过程中处理内、外部和内外部矛盾的能力。

4.2.1 创业导向

创业导向是创业团队解决问题与响应环境变化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在管理实务上的具体表征。创业导向的创业团队能自主行动,具备创新和风险承担的态度,面对竞争对手时能积极应战,面临市场机会时能超前行动,从而避免了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措手不及。

4.2.2 创业资源

(1)人力资源:包括对创业活动中人脉关系的使用、维持情况。(2)资金资源:包括创业过程中创业资金的启动、增资的资金筹措情况。(3)信息资源:包括对创业市场信息和创业环境信息的认知情况。(4)技术资源:主要包括对该行业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产业化运作的认识情况。

4.2.3 创业观念能力

(1)创业项目:指适合某个特定领域或行业的创业机会。好的创业项目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2)创业机会:指在创业活动中对技术机会、市场机会、政策机会的认知程度和把握程度。(3)创业计划:指对所有的创业活动事项进行总体的安排。

5 结语

在泰普林教授的TSA定项创业理论基础之上进行的进一步的深入拓展,将研究对象聚焦、精确于大学生,在大学生创业之前就可以合理评估未来发展及走向,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时间浪费。

参考文献

第5篇: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范文

0 引言

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被称为继文化教育、技能教育之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1],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直接驱动力之一。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国家层面众多创业政策相继,各地高校关于创业创新教育的教改举措和休学创业政策也逐步落实,纷纷从形式和内容上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索和实践。

1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明显不足[2],具体表现在创业参与度不高、创新技术含量低、创业成功率不高等。由于长期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培养,经管类大学生具有创业优势,往往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中坚力量。美国作为世界上创业教育发起最早、普及最广和体系最完整的国家,其创业教育就是起源于商科学院[3]。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地方高校在生源、科研、师资等方面处于劣势,只有主动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形成鲜明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才能不断拓展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就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有效思路。因此,探索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困境及教育破解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创业实践之困境

2.1 运营能力困境

运营能力即经营运作管理能力,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运用企业的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4]。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运营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自信和勇气,冒险精神不足;自高自大,不能充分估计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风险,以至于惨痛失败;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愿意亲力亲为。究其原因在于学校只重视专业理论的教育,轻视对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规划上,多数高校还仅限于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较少采取受众面大的常规性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安排上,专业见习和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没有发挥有效作用,因为大部分学生主要忙于考研、就业、考公务员、考证书等事宜而形同虚设。

2.2 团队困境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团队合作是企业成功的保证,不重视团队合作的企业是无法取得成功的。”甚至有投资人说,宁愿投资于具有二流创意的一流团队,也不愿投资于具有一流创意的二流团队。经管类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的团队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团队成员同质化严重,大根据我们的调查,62.9%的大学生选择“大学同学”作为创业合作伙伴,这种成员之间的同质性不能实现优势互补;缺乏宽容和合作精神,由于大学生缺乏沟通技巧和宽容精神往往导致团队的矛盾和分裂,成为创业过程中的绊脚石;团队管理制度不规范,大学生创业团队在激励制度、招聘制度、法律法规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上往往不够规范和细化,随意性较大。难以长期持续地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 项目困境

“隔行如隔山”,每个行业都有一定的进入壁垒,尤其表现在专业技术方面。理工科大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往往已经掌握了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新型技术,企业存活和成功的概率就比较大。由于缺乏专业技术特长,MBA学生一度被硅谷嘲笑,甚至有人认为MBA学生创业意味着泡沫的到来。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更多的会偏向服务、餐饮、娱乐文化等技术含量较弱的第三产业,在创业活动中往往扮演的是销售、财务、客服等辅助角色,彰显的决策力度小。而技术门槛低,启动资金低的项目和行业的竞争往往是非常激烈的,这造成了经管类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困境。

2.4 资金困境

调查显示创业资金已经成为经管类大学生创业的瓶颈,有近70%的大学生所能承受的创业启动资金不超过10万元。由于大学生创业项目收益低、风险大的特点,导致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在具体实施上缺乏动力,不能很好地落实。一些社会组织如工会、企业联合推出的创业扶持基金和贷款基金等,往往手续烦琐。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学生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父母的资助、亲戚朋友的转借和个人的积蓄,占到80%以上,但往往数额有限,且缺乏可持续性。

2.5 环境困境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滞后,许多地方高校尚未形成浓郁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和完善的创业生态系统。循规蹈矩、甘于平庸、封闭的校园文化氛围消磨了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朝气和激情。就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念来看,大多数的家长希望孩子在毕业后考研、考公务员以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不是去冒风险创业。社会和家庭缺乏对大学生创业失败者的包容和理解。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害怕在创业失败后被贴上“不务正业”的标签,从而创业兴致减小,对创业望而却步。

3 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路径

3.1 重视创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实际运营能力

运营能力是一定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长期的积累逐渐成长形成的。经管类院校和专业要树立“大创业教育”的观念,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创业前就体验基本的创业经历,为日后真正的创业活动做好铺垫。通过金融和管理类心理测试来了解经管类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在言传身教中向大学生传递企业家精神。将课堂扩展到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自主寻找经营地点、策划经营方案、设计销售目标、分析预算以及广告策划等,并请专家评析、指导,提高创业素养。积极倡导创业计划大赛的开展,为参赛大学生提供专业教师引导、市场信息咨询和理论知识指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2 培育团队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者的团队建设能力

创业是激烈的商场实战,成功要靠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优秀的团队应该是一个优势互补的团队,研发、技术、市场、融资等各方面的人才组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作为创业导师的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创业者掌握薪酬、股权、机会、情感、环境等多种激励方式的灵活运用,提高他们的团队建设能力。对于风险投资者、普通员工等企业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也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3.3 配备跨专业创业教育师资,鼓励大学生的创新创意开发

在“互联网+”的变革时代,只有那些能及时发现用户需求并快速转化为商业机会的创业项目才会有很好的潜力和前景。大学生创业者要以更创新的思维、更快速的行动、更高的专注度、更深的细分领域去选择和判断新型的创业项目。高校要加强对校内创业教育课教师的职业培训,强化校企合作,重视企业兼职师资队伍的组建,形成多元化的创业导师团队。在创新创业教育在各高校日益成为与专业教育并行的通识教育、经管类大学生的专业优势似乎越来越被淡化的背景下可以考虑依托双专业、双学位形式对经管类大学生进行跨专业的创业教育。除了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创业外,还应鼓励和重视大学生创新创意的挖掘和开发。

3.4 引导大学生多元化拓宽融资渠道

从教育破解的视阈来看,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把创业融资列为创业必修课程,从如何有效利用政府基金扶持、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投资者的投资等多种方式的融资入手,拓宽学生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视野。有条件的高校应积极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高校在缺乏支持经费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联合融资,降低融资风险。还可通过校企合作、举办竞赛等方式搭建吸引风险投资的平台,积极探索让大学生以技术、专利、管理入股的新型融资机制和加盟连锁经营等低风险、低投入的经营模式。

第6篇: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创业团队;组建;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110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248- 02

0 引 言

大学生团队的创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即使前期有充足的准备并做了充分的计划,但在实际的组建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创业团队的整体发展。

1 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1 创业团队成员间出现问题

(1)职能划分模糊。大多数大学生创业团队缺乏管理理论基础,很多是星状创业团队,也就是存在一个核心人物领导整个创业团队,往往这种创业团队缺少其他方面的人才,团队成员的组成在构建上很难互补,会出现难以协调的局面,当团队需要做出重大决策时,核心人物的决策会缺乏全面考虑,影响整体的全面发展。

(2)团队成员合作缺乏协调性。管理者层次模糊、人才缺乏或闲置,再加上团队成员个人素质能力不同,管理水平不同,创业团队成员间容易从自身出发,导致很多需要改进和避免的地方都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协调性差会导致整个公司的发展和业绩都受到影响。

(3)团队成员彼此不信任。虽然因为共同的目标组成了创业团队,但在遇到需要决策时一旦失去话语权或者触及到自身利益,不能参与到需要协商和修改的部分就会影响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随着不信任感的加深,整个团队都会笼罩在束缚感中,会有制约感,不信任会导致创业团队面临更多的阻力。

1.2 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冲突

很多大学生的创业团队在规划设计整个企业的发展布局时,团队成员往往从自身考虑,迫切于自身利益,很难从全局考虑,再加上沟通不及时,容易建立以自我为中心的权威。而随着创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也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想法与大局不同时会使团队成员感到压抑,一旦觉得自己的目标与团队目标不同时,就会消极面对工作,因此形成不好的工作环境。而创业团队中最初的核心人员,往往因为自己是组建团队的原始人物,会武断地做出一些决策,一旦考虑不到其他人员的实际情况就会因其他人员与自己的想法不符而使工作难以进行。

1.3 创业团队成员间沟通不畅

沟通机制是团队中不可避免的需要重视的环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缺乏沟通,无论是从上到下还是相互之间都会出现问题,无法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工作也容易造成偏差,成员间一旦出现矛盾或隔阂,会让创业团队成员的想法不统一,长久下去会压抑工作积极性使得创业团队本身和企业都不能很好地运转。

2 改善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的对策

2.1 建立以团队目标为核心的管理制度

建立创业团队的管理制度,就要将团队目标放在核心地位,并让团队成员都围绕这个目标制定自己的目标。也就是需要通过制度管理让每个成员都凝聚在一起,并让所有人都尽职尽责去完成工作完成目标,在核心目标的影响下,所有成员都能自发参与管理并进行自我约束,让管理制度的核心带动整个创业团队的发展,让成员间的目标和团队的目标相结合,在推动整体发展的同时使得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整体发展趋于稳定和有力。

2.2 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大学生创业团队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就是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会促使各样的团队成员聚集,除了个人素质等因素外必然存在很多差异,但也正是存在这种差异,反而使得团队中有新鲜的力量,大学生一旦都是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面对差异的复杂情况将会对创业团队整体的管理难度加到最大。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使得管理者理性地对团队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区分,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快速对团队成员及时有效地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有效并公平公正地分配利益和资源,出现矛盾时也能够利用管理者的身份合理协调解决矛盾,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避免制定规章制度的刻薄呆板,能够灵活应对,在监管团队成员的同时因事制宜并引导团队绩效稳步提升。

2.3 建立多样的沟通模式

沟通在创业团队的组建中至关重要,创业团队中的核心人物想要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就必须做到有效聆听和有效表达。虽然现在能够选择的沟通方式有很多,相互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尤其依托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更是跨越了空间和时间,提供了很多沟通上的便利,但是即使方式再多也不能忽略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在沟通前需要关注团队其他成员的思想倾向,需要提前设定沟通的目标,在最初沟通时要能快速吸引团队人员的兴趣和注意力,在沟通中也要阐述要点,围绕要点组织沟通的内容,沟通结束后要简要回顾内容并做出核心小结,不能随心所欲没完没了地漫谈,要让团队成员在内心深处接受沟通的内容。

2.4 建立激罨制

激励是最好的促进创业团队成员工作积极性的方式方法。当出现团队成员迟到早退、不愿工作、不愿加班、不愿意按时完成工作、不能达到要求的标准等影响团队士气的问题时,激励可以进行有效地解决。除了对于工作的支持和关怀以外,物质与精神的激励也不可或缺,此外还要通过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培训激励、竞赛激励等多种方式建立有效的激励方式。

2.5 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除了制定共同的目标,团队相互配合、团结进取的团队精神也必不可少。一个优秀高效的创业团队不能仅仅是简单的人员叠加,应该让创业团队的凝聚力、忠诚度等都有整体感,让整个团队成为一个共同体。

2.6 建立双层面考核方式

除了采用激励方法考核工作成果外,还要建立个人和创业团队双层面的双层面考核,不仅仅突出对个人工作的考核,从团队整体考核也能激发团队个人的工作意识,以团队为整体目标共同进步,个人的考核结果影响团体的考核,团体的考核也决定个人的考核。

大学生在创业期组建过程中因为缺乏实践经验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并提出积极的应对对策,才能有效解决创业团队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创业团队良性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篇: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

十七大、十报告均提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由此可见,推进创新创业已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创业创新的引擎里,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层次,对我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在英美等发达国家,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时间较早,创业教育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和完善。在理论层面,对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有:创业教育课程论研究、创业教育教学法研究、创业教育项目个案研究、创业教育与社会关系研究等。在实践层面,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都已比较成熟,注重实行产学联合、技术转移,比较著名的案例有科技创新理念下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和以教学为重心的英国剑桥大学创业教育体系。随着十七大、十报告提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我国才开始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虽然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较晚,但随着国家将创新创业列为重要发展战略,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兴趣与日俱增,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近几年发展迅速。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平台和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单一,没有形成课程体系,2014年对武汉市所有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现出这一问题。此外,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是“必修+选修+讲座”,这与2014年对清华大学等北方8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现状调查的结果相同。必修课的开设大多是因为教育部要求普通本科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多是邀请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人士来学校开展,这两部分内容主要由就业创业中心负责。选修课多是由学校的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老师开设,但这部分老师大多与学校就业创业中心沟通少,选修课的内容与必修课、讲座的内容缺乏关联性。因此,“必修+选修+讲座”模式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整体上缺乏联系性和系统性。

2.以创业知识传授为主,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在整个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各高校主要以培养研究型或应用型人才为主,忽略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完全脱节。笔者2015年11月对所在高校专业创业教育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58.3%的学生期待本专业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从高到低排列需求科类,依次是艺术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软件类、农林类,均高于平均水平。但笔者所在学校的就业创业必修课有48个学时,其中仅有8个学时为创业教育,授课教师全是做学生工作的老师。学校也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选修课,任课教师是负责学校创新创业管理工作的老师或管理学院相关专业的老师,其他专业的专业教师均没有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在“必修+选修+讲座”的创业教育模式下,创业教育仅局限于传授创业知识,与专业学习没有直接关系,专业教育难与创业教育相融合,造成创业教育成效不明显。大学生接受过高素质教育和系统专业教育,相较于其他创业群体,大学生有较强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专业技能,但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脱节,难以帮助大学生发挥其专业背景优势。

3.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欠缺,缺乏递升式的创业指导与服务。2014年1月,笔者所在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召开座谈会,创业团队的学生普遍认为学校最应该提供,并且能够提供的创业扶持是“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多数学生认为“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指导”对自己的创业帮助最大,但均表示学校在这些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目前我国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高校不多,武汉市仅有15.5%的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另外,能得到学校提供的个性化创新创业指导的大学生多为有资格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创业设计大赛的“种子选手”。大部分学校举办创业大赛,选拔种子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随着参赛种子不断晋级,学校会为其提供创业导师团,为其创业方案进行风险评估,并提供创业苗圃预孵化,甚至资金支持。学校希望通过持续培育使参赛种子从众多的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为校争光。在这种功利思想的影响下,其他的创业团队就非常缺乏个性化递升式指导。

二、原因分析

1.对创业教育的特点缺乏深入思考,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资源绝大部分来源于社会,所以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而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没有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绝大部分还是依靠校内资源在开展相关课程,没有形成“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的资源整合创业生态系统,难以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社会的创业潮流趋势和企业的经营管理等,难以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2.学校对创业教育重视不足,顶层设计不合理。无论是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问题,还是缺乏创新创业实训平台的问题,其根本原因都是高校对创业教育重视不足,缺乏合理的顶层设计。只有学校最高决策层重视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当成一项战略工程和系统工程,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规划,才能解决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

3.重视大学生创业比赛对学校的宣传效应,对创业教育的本质认识不足。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但当前很多高校将大部分的创业教育资源投放在个别创业比赛的种子项目中,包装个别大学生创业项目,希望获得创业设计比赛奖项来宣传学校,这就从根本上偏离了创业教育的初衷。

三、建言对策

1.全员育人,建设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学校主导的“多元化”立体式教育平台。高校要主动迎合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求,形成“政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思路,走政府、学校、企业互利合作之路,建设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学校主导的“多元化”立体式教育平台。首先,争取政策扶持,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学校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的政策、资金支持,联合打造大学生创业基地,强化创业培训、实训、孵化,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体验,扩大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的联动效应,使其成为大学生创业政策、师资、资金、信息、人才、项目的汇集地。其次,深化校企合作平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学校要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优势,实现“学校服务企业、企业支持学校,校企共同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目标,推动学校和企业协同创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逐步构建“教学、科研、育人”三位一体的校企协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方面,与企业共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坚持市场化运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办公场所、创业项目、创业培训与辅导、创业咨询、工商税务、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申报、天使投资等。最后,完善学生社区平台,丰富创新创业体验。学校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文化育人的功能一致性,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价值导向、以创新创业活动为实践内容、以学生社区为物质载体的社区创业教育平台,实现学生社区从单一的生活服务功能到生活服务、文化育人、创新创业多功能的转变。一方面,可对重新规划改造宿舍区,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场地、管理咨询、融资平台、市场对接等;另一方面,培育社区创新创业文化,利用社区宣传栏、新媒体平台,形成“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崇尚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将学生社区打造成学生的创梦社区,让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有形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得以强化。

2.全程育人,构建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参与创新创业实训、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链条式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学校要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主动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立足学校特点和专业特色,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激发创新创业意识、打造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整合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构建链条式培养模式。一是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学校可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业热情,让学生明确就业与创业的不同之处,明确创业的必备要素和创业者自身必备的创业素质,懂得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创业项目;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实践,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和市场动态,选择具有可行性的创新创业切入点,结合专业学习和实践开展创新研究或创业活动;三是开设SYB创业培训班,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理清创业思路、完善创业计划书、组建创业团队、开展模拟实训;四是举办创业讲座,定期邀请政府专家、企业精英、创业先锋,分析创业形势、解读市场信息、分享创业经历,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为大学生创业答疑解惑。其次,在科研项目中强化创新创业训练。一要配备专项资金鼓励大学生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团队,大力扶持创新创业训练及实践项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二要组织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及一系列学科竞赛,吸引大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三要成立大学生“创新梦工场”,集中力量培育学生科研团队。最后,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一是打造学生创新训练基地,依靠各专业的实验室以及产学研实践基地,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各类创新设计和研究开发提供生态环境;二是打造创业体验实践基地,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观摩或体验各类企业“策划—创办—生存—发展”全过程的机会;三是打造创业孵化实践基地,通过政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或创客空间,为学生创办企业提供优惠政策、资金、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支持。

3.全方位育人,打造从创业意识到创业实训再到企业落地的递升式教育实践体系。学校要把培养创业素质作为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鼓励大学生紧密结合所学专业开展高质量的创业活动,强化创业体验、提升创业实操能力。首先,强调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专业教师应在课堂中多讲授专业前沿动态,介绍自己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训练项目,提高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项目的积极性;学校要加强创业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识,鼓励有创业想法的学生组建工作室,参加创业培训班、创业沙龙讲座,理清创业思路,完善创业计划,逐步形成创业团队。其次,建立多元化个性化的创业指导与服务平台,为学生创业保驾护航。学校要建设或者与企业合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定期遴选优秀创业团队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并做好个性化指导和服务工作。一是为创业团队提供免费办公场地、网络、水电以及办公设备等;二是与政府、企业合作,免费或低收费提供政策咨询服务、项目申报服务、融资服务、市场拓展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培训服务、法律服务、工商模拟服务等;三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对入驻项目进行定期考核,实行优留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最后,重点培育,让初创企业走向成熟。学校可在创业孵化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或与政府、企业等合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在创业孵化基地经过优留劣汰后,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学生企业进入创新创业园重点培养。创新创业园集专业孵化、创业交流、创业培训、创业会客厅以及创业媒体等功能于一体。通过为创业团队提供作品交易平台、业务外包平台、人才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与科研经费平台、天使投资平台以及海外留学创业平台等方式,加强对初创企业在团队建设、资金筹集、市场渠道、品牌拓展等方面的个性化指导,帮助创业学生顺利度过成长期。国家大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高校要立足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以创新引领大学生创业、以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从顶层设计、组织动员、平台建设、资源整合、氛围营造出发,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努力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金霞,黄芳.高校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7).

[2]刘伟,邓志超.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基于8所大学的抽样分析[J].教育科学,2014(12).

[3]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4]张晖怀.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建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6).

[5]朱云,贺婷.广东高校设计专业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

第8篇: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范文

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感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键在开拓创新,重点是狠抓落实;既要立足当前,办几件实事;又要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最近,团中央专门召开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省委也将要召开工作会议,出台实施意见。下半年,我们要认真贯彻全团和省委的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在全省学校团队组织中兴起学习贯彻的热潮,以实际行动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

下半年,团省委的工作打算是:开展二项活动,搞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三项服务,加强四项建设。

1、开展二项重点活动。一是开展“百万少年看安徽”主题活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充分挖掘利用本地各类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命名建立第二批“民族精神代代传”体验教育基地,广泛组织开展“百万少年看安徽”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深入了解当地的光辉历史、灿烂文化、秀美山川以及独特的经济优势和美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的发展前景,从爱家乡做起,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是实施“未成年人成长计划”,培养良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行为习惯。引导未成年人从日常生活和身边小事做起,在家做父母的“小帮手”,在学校做合作共处的“小伙伴”,在社会做帮人律己的“小标兵”,在公共场所做环保“小卫士”,在队组织做自动向上的“小主人”。

2、搞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三项具体服务。一是帮助贫困未成年人完成学业。依托希望工程,继续深化全省共青团爱心助学行动,力争完成为2万名未成年人顺利完成学业,提供经济援助和其他形式的有效支持的目标。二是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扩大未成年人参与,联合社会力量,以节庆专题活动为依托,大力实施全省青少年文化工程。结合建国、建队55周年,重点办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大中学生社团文化节、少先队文化艺术节、“欢乐年华”宫协系列活动等重点文化活动。继续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办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团队报刊和精品网站,引导未成年人体验先进文化,传承优秀文化,甄别时尚文化,抵制不良文化,建设充满生机、健康有益的青少年文化。三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宣传“两法一条例”,年底以前,完成《安徽省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办法》的调研起草任务。积极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深入开展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网络文明行动和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等,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3、加强四项基本建设。一是加强中学团队组织建设。进一步把中学团队工作纳入学校素质教育总体规划,纳入各级特色示范学校考评体系;与教育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中学团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制定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的管理规范,健全盛市、县三级考评管理体系;推动基层少先队工作领导机构建设,加快少工委构成社会化步伐;推广预备团员制、团队一体化和社区团队建设试点经验,加强团队衔接,填补工作真空,从组织上和工作上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全员、全程覆盖。二是加强辅导员和团队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全省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聘任办法》,制定中学团队干部聘任、考核、管理制度,确保中学团委书记和大队辅导员按学校中层干部以上条件配备,确保优秀辅导员和学校团队干部享受同级优秀 教师待遇。完善培训网络,加大培训力度,组织优秀团队工作者和少先队专家赴基层和农村巡讲,三年内将农村乡镇中心校以上的团队工作者轮训一遍。壮大志愿辅导员队伍和少先队工作专家队伍,加强团队教育创新研究,形成教育合力。三是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充分挖掘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现有阵地,以签约承诺的方式,命名和建立各级各类团队组织教育基地,为团队组织和未成年人开展活动减免费用。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增加财政投入,把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青少年宫等团属活动阵地建设,五年内基本消灭空白市、空白县。坚持社会化发展、项目化运作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和协调社会资源,援建一批青年中心和少先队标准化队室。四是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能靠共青团唱“独角戏”,也不能靠团教两家唱“二人转”,必须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积极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奏响“交响乐”。省委已经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目前,我们已经在团内逐级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吸收了省直17个厅局的负责同志担任了省少工委委员,与省教育厅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协同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总之,我们要认真按照省委和团中央的要求,进一步狠抓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努力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为实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伟大的战略工程、民心工程和希望工程添砖加瓦,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服务大局、务求实效,进一步做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同学们的切身利益,牵动着千家万户,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也影响到社会稳定。去年以来,我省和全国的情况一样,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高校毕业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和充分就业,使其在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中更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共青团组织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作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成员,团省委的工作职责和分工是:(1)牵头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安徽基层计划;(2)牵头组织实施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组织大学生创业导师团,为毕业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创业指导和服务;(3)完成省就业工作委员会交办的其它事项。

根据这些明确的职责和要求,各级团组织,尤其是高校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切入点,与有关部门通力配合,切实采取措施做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创业带动和促进大学生就业。

1、发挥团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大力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要通过组织形势报告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毕业生全面了解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就业形势,转变择业观念,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就业成才观,鼓励他们抓住西部大开发、小城镇和城市社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契机,到西部和农村基层就业,到中小城市和社区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要树立一批投身西部大开发、投身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建设、自主创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成长成才的毕业生先进典型,宣传一批支持子女正确择业就业创业的毕业生家长的优秀事迹。及时了解掌握毕业生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为毕业生排忧解难,做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相应的服务工作。

2、发挥团组织在实践中育人的优势,扎实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本领。按照团省委、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校中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高校从新生入学开始,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活动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以及技能训练等方面提高综合素质,切实增强毕业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各高校在推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过程中,要注意强化职业导航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估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把素质拓展的活动项目与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在中低年级学生中广泛组织开展创业见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在中高年级学生中广泛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计划大赛,帮助学生在入校之初和在学期间,就能树立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从业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素质培养和创业能力训练。

第9篇: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对策

大学生创业现状

嘉兴市2009年科技计划《创业环境与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课题组对嘉兴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进行了深度访谈和问卷调研,深度访谈选择了4家企业业主,问卷调研共发放问卷33份,回收33份。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大学生创业准备。一是创业动机。超过半数的创业者创业时最强烈的动机是“实现个人理想和自我价值”,其次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占42.4%,27.3%的创业者是为了“赚钱”,说明创业者的价值观是多元化的。二是创业前的经验积累。调查表明,45.5%的大学生创业时的年龄为23~25岁,24.2%的大学生创业时的年龄为31~40岁。如果以22岁作为大学毕业的正常年龄,近一半的创业者创业时间为大学毕业1~3年后,还有相当比例的甚至在毕业10年以后才能创业。54.5%的创业者认为在大学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创业,66.7%的创业者创业前在其他企业工作过,且超过八成的创业者认为创业前的就业经历对于创业活动影响较大或很大。

大学生创业模式。第一,创业项目及创业形式。由于嘉兴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对入住企业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方面的要求,近半数创业项目属于专利产品生产经营类。非专利产品生产经营类、服务类创业项目也占相当比重。创业形式方面,一半以上的创业者能筹集到一个公司的注册资金,以注册成立公司形式进行创业,也说明多数创业者比较倾向于经营一个独立实体。第二,创业资金与创业组合。近四成创业者的创业资金为自有资金,三成以上来自亲朋好友的资助,二者相加超过七成,说明创业资金的融资渠道狭窄,来自风险投资和政府资金支持的均不到一成。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创业者希望有2个人分担风险,但不希望有更多的合作伙伴,也不希望独自承担风险。

大学生创业过程。第一,自主创新与核心技术:调查显示,48.5%的企业有自主创新,且自主创新的领域一般是核心技术。技术领域涉及软件、电子科技、物联网、生物技术等行业,其业主有不少是来自美国、韩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留学回国人员。

第二,成长阶段与经营收入:由于嘉兴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管理到位,成熟的企业不能获得服务中心的支持政策,入住企业一般处于初创阶段和成长阶段。接受问卷调研的企业中,近七成为小企业,近半数的企业经营收入呈上升趋势,但也有27.2%的公司呈下降趋势。

第三,经营成本与存在问题: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创业者选择通过社会招募的办法来招募员工,即不愿意员工与自己有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在回答“您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时,“接到的业务不多”填答率最高,占30.3%。可见销售收入不高和创业成本(劳动力成本)高是阻碍企业成长的重要原因。

第四,关于引进风险投资:选择“尚未接触风险投资,有这方面计划”的占42.4%,选择“对风险投资尚无多少了解”的占24.2%,说明创业者虽有需求,但引进的风险投资不多;在对风险投资的看法方面,近四成的创业者认为风险资金“都在回避风险,实为安全投资”,1/3的创业者认为风险资金“对企业产权构成威胁”。说明风险投资的经营目标与企业引进风险投资的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分歧。

第五,关于创业的体会:近四成的创业者体会最深的是“建设团队”,1/3的创业者体会最深的是“提高创业素质”,可见,大多数创业者对于创业过程中的体会更多着眼于创业经营管理团队的建立,着眼于人的因素。

大学生创业成效及发展计划。第一,创业成效。企业能否较好地成长与企业获利能力密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嘉兴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这些处于初创阶段企业的获利能力不高,一半以上“有少量盈利”,1/3“盈亏持平”。七成以上的创业者对自己公司的利润率是不满意的,只有不到三成的创业者较为满意。面对这一现状,63.6%的创业者对创业前景感到“有压力”,9.1%的人感到“迷惘”,只有24.2%的人感到“自信”。第二,发展计划。调查显示,近七成的创业者对自己人生的期望是“做一名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说明他们进行创业不是权宜之计;另有三成的创业者选择“在机关事业单位谋取稳定职位”或“专心致志研究技术或业务”则可能是因为感觉到自己不适合创业或体验了太多的创业艰辛。创业者不会因为一次创业失败就放弃创业,假设一次创业失败,54.5%的创业者选择“等待时机,积累经验”,45.5%的创业者则选择“筹集资金,努力进行下次创业”。在填答“下一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时,57.6%的创业者选择“进一步开拓市场”,关注“加强创业团队建设”和“融资问题”的分别占27.3%和24.2%。

大学生创业环境。第一,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及障碍。在诸多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因素中,60.6%的创业者认为“个人管理经验、专业技术知识及个人能力”比较重要,57.26%的创业者认为“政府的政策”比较重要,还有33.3%的人选择“机遇”。关于创业成功的障碍,72.7%的创业者认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认为是“资金短缺”的也占21.2%。

第二,对政府扶持政策的建议。创业者们能入驻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本身就是政策支持的结果,入驻后,与政府近距离接触,自然会关注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但也有36.4%创业者只是“偶尔关注,比较清楚”,说明政策的影响力需进一步加强。关于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建议,创业者们的建议主要集中在提供“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支持”和“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提供服务”这两方面,分别占51.5%和45.5%。

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建议。一是创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在诸多创业必备的素质中,63.6%的创业者选择了“出色的沟通及交际能力”,54.5%的创业者选择了“良好的社会关系”,可见,创业者们认为社会经验是最重要的;此外,也有36.4%的创业者强调“强烈的挑战精神”在创业中的重要性。

二是对创业教育开设课程的建议。60.6%的创业者建议开设“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51.5%的创业者建议开设“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可见在这些创业者看来,在校期间学习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以便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才是创业机会分析。

三是对创业教育方式的建议。51.5%的创业者倾向于由创业者或企业家提供定期讲座的方式开展创业教育,36.4%的创业者建议“以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作为创业指导课程的主体”,可见创业者们很注重创业实际经验的传授和创业案例分析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四是对高校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建议。66.7%的创业者建议将大学生创业“纳入大学科技园区提供场所、实验设备等环境和服务”,39.4%的创业者建议“学校提供配套资金”,可见创业者们认为应从场所、设备、资金等方面对大学生创业给与扶持。

大学生创业对策建议

政府、高校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再创业”的理念。一方面,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大学生创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首先要普遍开展创业教育,使大学生普遍具备创业意识,普遍认识到创业是必备的谋生手段;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极低,而一旦创业失败,对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打击很大,所以不能盲目鼓励大学生创业,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先就业,着眼于积累社会经验和创业资金,具备条件以后再择机创业,以提高创业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