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性护理诊断范文

健康性护理诊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性护理诊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性护理诊断

第1篇:健康性护理诊断范文

护理评估的过程中需要收集资料,而资料的来源可以通过病人本身或者病人的家属及对病人有重要影响的人而获得。病人及其家属是护士直接接触的对象,所以护士在进行评估的同时就可以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护理评估中收集资料的方法有观察法,交谈法和体检法三种最常用的方法。例如通过观察法,护士可以了解到护理对象的呼吸情况,有助于病情的诊断,与此同时,护士应该告诉病人及其陪同人员正常人的呼吸频率是16~18次/分,如果过快或过慢均不正常;又如,通过交谈法,护士可以了解护理对象的日常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这时护士应该告诉病人及其陪同人员有关吸烟、饮酒的不良影响;如吸烟与肺癌的关系,饮酒与肝炎的关系等。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对护理对象进行体检时如测量血压,这时护士可以一边为护理对象测量血压,一边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如护士告诉病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以及引起高血压的病因和诱因与遗传、饮食、精神应激和肥胖等都有关。综上所述,护士在进行护理程序的第一步,即护理评估的过程中通过对护理对象的观察、沟通和交流等就可以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使护理对象对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护士不仅可以得到更详细的资料,而且还可以满足护理对象对医学常识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使护理对象更加信任护理人员。

护理诊断与健康教育

护理诊断是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分析和综合护理评估资料,从而确定健康问题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护理诊断是由诊断名称、原因和诊断依据三个部分组成。护士在下护理诊断的过程中通过对护理对象叙述与疾病相关的原因来进行健康宣教。如,护理问题“母乳喂养无效”的原因有:①充盈;②缺乏母乳喂养的知识和经验等。同时,还可以对解决相关原因进行指导,如对原因①可以教导护理对象在喂乳前按摩或热敷,对原因②可指导护理对象根据婴儿的需要喂乳和喂乳是婴儿的卧姿,以及如何肯定婴儿在吸吮和吞咽。另外,在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和分析资料后,初步确定问题后,护士应首先让病人确认其自身的健康问题,并引导病人叙述相关疾病的认识和看法。如病人有吸烟史,可以引导病人自己述说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护士可对其做相关的补充,这样通过病人自己参与到疾病和健康相关的讨论,可以更好地进行健康教育,从而使护理对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计划与健康教育

护理计划是系统的制定护理方法和过程,其目的是要确定病人的护理重点,以及护士将要实施的护理措施。而健康教育也是一个有系统,有计划的活动。因此,护士在制订护理计划的时候应该同时制订健康教育的内容,措施和方法等。因为健康宣教及时合理,可以使护理对象在治疗时积极主动的配合,有利于护理目标的实现。如,对高血压病人的护理计划是使病人的血压维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那么就应该对病人进行与高血压病因、饮食,以及正确吃药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这样有利于高血压病人在病程中与医护人员紧密配合而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既有利于病人的恢复,又有利于护理目标的实现。x

护理评估与健康教育

护理评估的过程中需要收集资料,而资料的来源可以通过病人本身或者病人的家属及对病人有重要影响的人而获得。病人及其家属是护士直接接触的对象,所以护士在进行评估的同时就可以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护理评估中收集资料的方法有观察法,交谈法和体检法三种最常用的方法。例如通过观察法,护士可以了解到护理对象的呼吸情况,有助于病情的诊断,与此同时,护士应该告诉病人及其陪同人员正常人的呼吸频率是16~18次/分,如果过快或过慢均不正常;又如,通过交谈法,护士可以了解护理对象的日常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这时护士应该告诉病人及其陪同人员有关吸烟、饮酒的不良影响;如吸烟与肺癌的关系,饮酒与肝炎的关系等。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对护理对象进行体检时如测量血压,这时护士可以一边为护理对象测量血压,一边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如护士告诉病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以及引起高血压的病因和诱因与遗传、饮食、精神应激和肥胖等都有关。综上所述,护士在进行护理程序的第一步,即护理评估的过程中通过对护理对象的观察、沟通和交流等就可以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使护理对象对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护士不仅可以得到更详细的资料,而且还可以满足护理对象对医学常识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使护理对象更加信任护理人员。

护理诊断与健康教育

护理诊断是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分析和综合护理评估资料,从而确定健康问题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护理诊断是由诊断名称、原因和诊断依据三个部分组成。护士在下护理诊断的过程中通过对护理对象叙述与疾病相关的原因来进行健康宣教。如,护理问题“母乳喂养无效”的原因有:①充盈;②缺乏母乳喂养的知识和经验等。同时,还可以对解决相关原因进行指导,如对原因①可以教导护理对象在喂乳前按摩或热敷,对原因②可指导护理对象根据婴儿的需要喂乳和喂乳是婴儿的卧姿,以及如何肯定婴儿在吸吮和吞咽。另外,在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和分析资料后,初步确定问题后,护士应首先让病人确认其自身的健康问题,并引导病人叙述相关疾病的认识和看法。如病人有吸烟史,可以引导病人自己述说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护士可对其做相关的补充,这样通过病人自己参与到疾病和健康相关的讨论,可以更好地进行健康教育,从而使护理对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计划与健康教育

护理计划是系统的制定护理方法和过程,其目的是要确定病人的护理重点,以及护士将要实施的护理措施。而健康教育也是一个有系统,有计划的活动。因此,护士在制订护理计划的时候应该同时制订健康教育的内容,措施和方法等。因为健康宣教及时合理,可以使护理对象在治疗时积极主动的配合,有利于护理目标的实现。如,对高血压病人的护理计划是使病人的血压维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那么就应该对病人进行与高血压病因、饮食,以及正确吃药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这样有利于高血压病人在病程中与医护人员紧密配合而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既有利于病人的恢复,又有利于护理目标的实现。

实施与健康教育

实施即护理措施,是对护理对象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干预的手段。在实施护理措施时更应该注重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因为实施过程即是护理操作的过程,护士可以一边进行操作,一边进行健康教育。以高血压为例,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该告诉患者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身治疗的必要性;还应教会病人怎样正确地测量血压,以及饮食等方面的指导等,当病人服药时,护士应告诉患者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以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告诉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和维持性的必要性等。这些都可以在进行护理的操作过程中完成。

评价与健康教育

评价是护理程序的最后阶段,它是用来评判病人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或目标是否实现的。而护士对护理对象的健康教育也需要进行评价,以了解护理对象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饮食与营养,以及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其评价方法可以让护理对象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复述给他人,护士可以对其进行补充,这样可以使护理对象对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深刻,从而使护理对象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其健康宣教的内容,也可使护理对象将相关健康教育的内容叙述给他人,以利于健康知识的普及。

第2篇:健康性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健康评估 教学 改革

《健康评估》是以现代护理学理论为指导,以病人生理、心理、社会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评估的护理学科的课程。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姜亚芳 [1]认为:“健康评估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应用沟通交流技巧进行健康史的采集,独立进行全面系统的身体评估,并能识别正常和异常体征,解释其临床意义,对服务对象的心理社会状况作出整体评估,能解释常用辅助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初步学会综合分析资料,概括诊断依据,提出护理诊断,为进一步学习临床护理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健康评估技术在护理实践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健康评估》也已成为现代护理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为此,我院对本科护理专业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 优化课程体系

1.1 教材的选用 由于医疗专业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因此护理专业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区别于医疗专业。医疗专业开设的《诊断学》内容及侧重点与《健康评估》有所不同,前者关注的是疾病的诊断,而后者更关注的是人及健康,包括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对病人健康的影响,因此,使用医疗专业的《诊断学》教材尚不能满足现代临床护理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2,3]。我院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吕探云主编的第二版《健康评估》。该书强调护理实践中应用性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突出人文学科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更适用于护理专业培养方向。

1.2 教学内容的安排 我院《健康评估》总学时安排为72节,其中理论40学时、实践26学时、自主学习6学时。

仅仅72学时,要对《健康评估》的内容面面俱到是很困难,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详略得当,深浅穿插。例如《健康评估》中体格检查这一章节的编写虽与《诊断学》中的相似,但是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将与临床护理工作紧密联系的体查突出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如生命体征的监测,膀胱的触诊和瞳孔的检查等项目应当详细讲。而临床护理工作中较少涉及的体查则要求学生了解,如心脏的叩诊、心脏杂音的听诊等项目可以粗讲。

再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在提到护理诊断这一知识时,许多护生认为护理诊断太抽象,只知道护理诊断的名称,却很难正确的运用并拟定护理诊断,其实护理诊断是针对具体病人,视病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情况而提出的,在健康评估学习的阶段,学生还没有学习到具体疾病,也不了解疾病对病人的影响,教师在讲授时也难以引入病例,所以护理诊断这部分内容可以浅讲,只为今后临床课程中护理诊断的运用埋下伏笔。

2 改革教学方法

2.1 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堂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笔者认为,本科层次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授课中应该讲重点,讲思路,讲方法,难点重点内容讲透彻,课堂学习形式除讲授外,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病例讨论、设疑置难等形式,使理论教学突显特色[4]。多种讲授的方法结合可以相互补充,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面。对于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拓展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可首先由教师给护生一个重点内容提纲或创建一个情景,让护生面临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这些问题查阅相关的资料,使其掌握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由教师总结,把零散的知识点连贯起来,使得学习既有趣又有效率。

2.2 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单一的“讲授—接受”的过程,虽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不足,但是对于初涉医学领域的学生来说,生动、细致、系统的讲解还是必要的,这种积累了教师自身学习经验和临床经验的讲授能事半功倍的引领学生进入初级的学习阶段。但是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加深和加宽,单纯的传统教学难免造成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应该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的教学方式相结合。

健康评估的教学中适当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能再现症状和体征,甚至演绎发生机制的情景,从声音、文字、图片等多维角度,给学生展示授课的内容,使难点内容变得直观、生动、具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得学生对一些模糊、抽象的知识有更具体、深刻的理解。另外,我院建立了“心肺腹评估”仿真模拟实验室,仿真模型能清楚的展示心脏瓣膜听诊位置,心肺的各种听诊音,腹部的阳性触诊体征,解决了难以在实验带教中寻找阳性体征的困难;其次我院还设有重症监护仿真病房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进入护士角色,通过情景的模拟对评估的技能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演练,把教学活动置于丰富多样的情景模拟中,改变过去抽象、呆板的教学,使得学习变得更直观、生动,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3 加强考核力度

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学习情况难以客观全面,教学改革后,我院对考核方式也进行了改进,成绩评定中技能考核占15%,平时成绩占15%,期末考试成绩占70%。其中技能考核主要针对体格检查这部分内容,可以将护生必须掌握的一些操作作为重点考察的项目,考核时不仅要评判学生在体查时的方法是否正确,还对学生体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沟通交流能力及相关知识的应答进行综合的评分。平时成绩中主要包括了两大内容:一个是情景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活跃程度和病例分析讨论中学生的思辨能力。这种考核方式重视学生的理论基础,也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且结合了学生平时课堂的表现,更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教学改革后有了明显提高,在同一教师讲授和试卷难度相当的前提下,学生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平均分由教改前的79.5分提高至教改后的84.0分。除此,学生对教师授课满意度的调查中,教学改革后的满意度较前提高17.6%。

总之,我院本科护生《健康评估》教学改革确实有所收益,但教学改革的探索不能止步,还需要教师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教学改革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不能生搬硬套,我院《健康评估》教学改革的研究还将继续深入和升华。

参 考 文 献

[1]姜亚芳. 护理学专业健康评估教学改革的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2004,19 (2):160.

[2]张君飞,夏婉婉. 加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培养复合型医学科技人才[J]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 (6):20-22.

第3篇:健康性护理诊断范文

中医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患者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因中医历来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因而,其基本理论同样是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现代的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护理有着十分相似的内涵,在中医院开展整体护理的目的,就是要将现代的护理观与中医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以进一步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现就中医护理人员在运用护理程序的临床实践中,应如何体现中医的特色和优势,简要论述如下,以供进一步探讨研究。

1 中医护理评估

评估是通过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出准确的推断,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中医护理的评估方法须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例如:患者表现神昏烦躁、面色红赤、恶热喜冷、口渴欲饮、手足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燥红、舌尖红、苔黄、脉数,则属热证,病位在心;表现纳呆腹胀、面色苍白、恶寒喜热、口淡不渴、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迟,则属寒证,病位在脾胃;病程较长,表现腰膝酸软、精神萎靡不振、声低气短息微、腰痛喜按、舌质淡、胖嫩、少苔或无苔,脉细无力,属虚证,病位在肾;病程较短,表现高热,精神尚佳或兴奋烦躁,声高气壮息粗,腹痛剧烈拒按,舌苔厚腻,脉实有力属实证,病位在大肠。同时,要了解发病原因是与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有关,还是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损伤相关脏腑,或由于饮食、劳倦、外伤所致。在基本分清寒、热、虚、实及病位、病因的基础上,才能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护理法则提供可靠的依据。因而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能运用中医理论正确判断。这绝非一日之功,临床实践中须在熟练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观察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具有中医特色的评估技能。

2 中医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其诊断范围必须是在护理职责范围内能解决或缓解的问题。现代医学从健康自理能力方面、营养代谢方面、排泄方面、心理活动方面、活动锻炼方面、睡眠方面、感知能力方面、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归纳出128个护理诊断,每一诊断有名称、定义、诊断依据以及原因、促成因素和危险因素组成。

关于中医护理诊断的描述,不必强求全部采用中医理论,例如: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等。但某些护理诊断是从中医护理评估中产生的,其健康问题和相关因素是应用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的,描述中可采用中医理论或增加中医辨证的相关因素,以更全面、细致地反映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例如:关于营养代谢方面的,可以提出辛凉解表饮食的需要与外感风热有关。以此类推,可根据患者的证候提出各种饮食的需要。如:滋阴饮食的需要与肝肾阴虚有关,温补饮食的需要与脾肾阳虚有关,清热生津饮食的需要与燥热伤津有关等,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又如:关于排泄方面的,除西医护理诊断中的相关因素外可增加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血虚津少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便秘问题;关于体温方面,可提出壮热(体温过高)、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但热不寒、但寒不热、畏寒肢冷等,可以更形象、准确地表述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其临床依据、相关因素各不相同,护理措施也完全不同;关于睡眠方面,可提出不寐、多梦易醒、入睡困难、早醒等,其相关因素中的病理因素除西医提出的以外,可增加肝火扰心、心神失守、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痰热扰心、神不守舍、饮食不节、胃中不和等,护理措施内容也可更有针对性。但中医护理诊断还有待于专门的学术机构探讨和研讨,以确立一系列具有中国国情和中医特色的护理诊断。

3 中医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应包括护理诊断的陈述、预期达到的目标、准备实施的措施和健康教育,制定一份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计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护理对象及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细致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因而必须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掌握关键的信息。(2)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应进行最基本的辨证分析,确立其病因、病性、病位的前提下,才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在制定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时,应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开展有辨证施护,应用中医传统技术。才能使护理对象获得真正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

中医护理计划除以上介绍的护理诊断外,中医特色主要应体现在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中。

3.1 护理诊断

体温升高(恶寒发热)与外感风寒有关;预期目标:患者无恶寒,体温降至正常范围;

3.2 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2)遵医嘱给予辛温解表中药,服药后喝热牛奶一杯或热稀粥一小碗,加盖衣被,静卧休息2h。(3)观察汗出、脉象及体温情况,若微汗出,脉静热退为顺,若大汗淋漓或汗不出,热不退,患者烦躁不安,应及时报告医生。(4)汗出后及时用温热毛巾擦干,必要时更换衣被。(5)给以清淡半流质饮食,可进葱姜热汤面、香菜肉末粥等具发散解表作用的食品,忌油腻煎炸食物。(6)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防止患者直接吹风。

3.3 健康教育

(1)向患者讲解外感病须卧床休息的意义。(2)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解表药的服法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最佳药效。(3)向患者及家属宣讲热退汗出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被,防止受风的方法和意义,以免重感。(4)指导患者及家属调配饮食的方法,并讲解其必要性。

以上护理诊断是在恶寒、发热、咽痒、流涕、头痛、鼻塞等临床表现中提出的,其护理计划针对外感风寒证的发热制定的。能密切配合医疗,达到辛温解表、退热祛邪的目的,比一般的高热护理有更好的效果。

中医护理计划也有待于系统整理,可按“病”和“证”制定中医标准护理计划,以供临床实施。

第4篇:健康性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脑部良恶性肿瘤;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护理干预

CT与核磁共振成像,是近年来临床诊断的的新技术,具有安全无创伤、多方位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的特点,能够对各类微小病症进行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辨别,在患者中的接受度高,极大的促进了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影响,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好,对由于环境和技术等因素导致的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潜在风险也日益重视,为了探讨脑部良恶性肿瘤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护理干预,提高诊断有效率和预防诊断风险,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接收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2-70岁,平均年龄36岁。其中首次检查者73例,临床未确诊进一步进行检查者27例,采用统一设备和药剂进行检查。

1.2方法

采用美国通用公司的GE1.5T超导型高强磁共振仪进行检查,增强对比剂采用德国先灵公司生产的咋喷替酸葡胺注射液,按照0.2mg/kg进行静脉注射。

2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中,因心理焦虑和紧张等不配合检查者65例,由于疼痛不能配合检查者10例,由于躁动不能配合检查者15例,学龄前儿童不能配合检查28例,因幽闭症不能配合检查者2例。本组100例患者经我院针对性护理干预之后,均配合进行诊断,顺利完成诊断过程,有效率为100%。

3护理

3.1心理护理

3.1.1对肿瘤疾病的心理护理

脑部肿瘤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意味着癌症和死亡,一些良性肿瘤患者得知自己脑部肿瘤之后,同样对肿瘤对自身健康、家庭经济的危害产生恐惧和焦虑,因此导致心神不宁,对治疗消极悲观,害怕检查结果而不配合进行检查。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因精神受到打击表现为自我封闭和悲伤,不愿意与外界进行交流,甚至产生消极和敌对的情绪,对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存在抵触情绪。一些患者认为恶性肿瘤完全没有治愈的可能,对医生和家人给予的支持和鼓励持否定态度,自我放弃,认为先进的设备检查和昂贵的药物治疗只能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更为沉重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因此对治疗极力抵触,不配合检查和治疗。对于此类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心理护理,首先与患者进行沟通,充分倾听患者的内心倾诉和要求,了解患者心理压力的来源;其次,依靠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获得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对脑部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的区别进行区分,告知良性肿瘤早期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和治疗,则具有治愈可能,对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消除其悲观心理,促进其积极主动的面对和接受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3.1.2健康教育

多数患者对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方面的知识不了解,对设备存在神秘感,对检查的安全性存在疑虑,对检查的结果不信任。大多数患者进入实验室之后,对检查室内的环境和设备较为陌生,因此表现出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导致患者不能配合检查。对于此类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对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相关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对设备工作的原理、基本操作、检查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提前说明,提高患者对检查技术的认识和信任;对检查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说明,告之检查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很小,可以放心接受检查;对检查过程中机器产生的一些噪声和操作人员的操作进行及时的说明,告之属于正常的操作反应,不必惊慌;当患者进入检查室之后,护理人员要热情的进行引导,对检查室的设备、环境和操作人员进行介绍,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在检查过程中,要求患者平稳呼吸,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表现进行及时的处理。

3.1.2疼痛护理

肿瘤本身、肿瘤并发症和肿瘤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能够的疼痛,患者产生的绝望、悲观和焦虑等不良情绪,也会降低患者对疼痛忍耐的阀值,最终导致患者因为疼痛不能配合检查。针对疼痛的护理,首先,护理人员需要营造良好的检查时环境,通过分散、转移和暗示等方法对疼痛进行护理干预,缓解疼痛;对于疼痛较重而无法进行长时间强迫检查者,需要遵医嘱给予适当的药物镇痛处理;对于由于颅内压升高所导致的头痛,应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3.1.3躁动的护理

脑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的作用,较一般患者在接受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时更容易出现躁动反应,对检查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放疗和化疗会导致患者的水电解质水平紊乱,造成患者意识下降和肢体抽搐;学龄前儿童承受力较差,哭闹躁动,难以静卧进行检查。本组病例中,对躁动患者给予药物护理干预,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水合氯醛和安定等药物进行处理。成人和儿童分别按照规定剂量和给药方法进行给药,对于长期服用安定导致产生耐药性或一次处理效果不好的患者,联系临床医生进行其他方法的处理后再继续进行检查。安排一名家属在检查期间进行陪护,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在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配合进行检查,加强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疼痛和躁动等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度,顺利完成检查,取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付立敏,韩立新,曹惠霞.幽闭恐惧症 患者磁共振检查的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2009,5(10):71-72

[2]叶锋青.核磁共振检查7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7):38-39

第5篇:健康性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护理程序;护生;实习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b)-074-02

护理程序是落实整体护理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通过几年的临床带教,笔者采用了以下护理程序的方法与步骤。

1方法

1.1护理评估

护生虽然在学校经过几年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多数护生不能灵活地应用于实践[1]。护理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现在及既往健康状况、家族史、护理体检结果、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心理状况、社会文化状况。以脑出血患者为例,评估患者起病的方式、速度及有无明显诱因;是否在白天活动中发病,是否因情绪激动、过分兴奋、劳累、用力排便或过度紧张;了解患者既往史时,应注意是否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和家族脑卒中等病史。在带教时选择临床典型病例进行讲解,能使护生把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践,在临床工作时更全面地完成患者的护理评估。

1.2护理诊断

让护生讨论,根据护理评估,疾病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心理及社会资料的分析,列出相应的护理诊断,找出此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列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如脑出血患者的主要表现是头痛、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但是最危及生命的是脑疝的形成,所以就可以推出首优护理诊断是潜在并发症:脑疝。带教教师采用引导、归纳、总结等方法,让护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检查指标,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抓住关键问题,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个案相结合,按首优、中优、次优原则提出护理诊断。

1.3护理目标

针对各项护理诊断,讨论出相应的护理目标。如脑出血患者潜在并发症:脑疝。护理目标是未发生脑疝或脑疝抢救成功。1.4护理措施

每个疾病的护理诊断不同,而相同的护理诊断因疾病不同或相关因素不同,其护理措施又不同。在带教工作中对护生的回答应耐心解释,注意多鼓励、多关心、多谈心、多指导,给予建设性的批评[2]。笔者认为可以按照一般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讲解。

1.4.1一般护理如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①休息、安全: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以减轻脑水肿;谵妄、躁动患者加床栏,适当约束;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各种刺激,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这是脑出血患者护理时的重点。②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发病3 d后意识仍不清楚、不能经口进食者,应予鼻饲流质。③皮肤、口腔护理:定时翻身、叩背,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协助做好大小便护理、口腔护理。④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患者吸氧是为了提高血氧浓度,改善脑细胞供氧;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和吸痰,防止舌根后坠、窒息和肺部感染。⑤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⑥心理护理:了解和掌握患者心理状态,耐心作好解释及安慰工作,使之解除思想顾虑及精神紧张,配合治疗。在讲述护理措施时,启发护生从共性问题中发现个性问题,根据临床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护理。

1.4.2病情观察如脑出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①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意识、瞳孔并详细记录。②使用脱水降颅内压药物时注意监测尿量与水、电解质的变化。③有无脑疝、消化道出血等潜在并发症的表现。脑出血病情变化迅速,随时可出现脑疝,发生突然死亡。据文献记载,15%~40%的脑出血患者死于急性期,而急性期患者意识障碍的死亡率>1/4[3]。因此,护生要掌握每种疾病病情观察的内容以及侧重点,为及时修订护理诊 断提供依据。

1.4.3用药护理急性患者要按急症护理,如脑出血患者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输液通畅,按医嘱给药,如使用20%甘露醇应在15~30 min内滴完。观察每种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1.4.4健康教育据我国六城市的调查,脑出血的患病率为112/10万人。发病率为81/10万人[4]。因此,加强患者及家属自我预防、保健意识及提高遵医行为至关重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对活动不便的患者则由家属代替学习。同时,通过收集整理,将脑出血疾病的保健指导打印成文稿,由护生到床旁宣读,既能提高护患沟通能力、促进自身理论学习,也能促进患者掌握相关预防、保健知识,提高遵医行为[5]。

2结果

以脑出血患者为例,应用护理程序进行讲解,将繁杂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直观易懂的临床病例结合,回顾疾病相关知识, 培养了护生“因人施护”的工作理念,从而提高了护生实习的积极性;在同组同学面前发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对护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3讨论

随着人们对护理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护生不但要应用科学的方法融会贯通地掌握博大精深的医学、护理知识,而且要有兴趣去发现不同患者的不同护理问题和需求。临床带教老师通过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使整体护理理论更加系统化,不断提高带教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冬梅.应用护理程序方法对护生早期临床带教初探[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15):1600-1601.

[2]黄回.应用护理程序方法对护生的错误提出建设性批评[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66-468.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6.

[4]杨期东,张新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81-582.

第6篇:健康性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近红外线透照法;乳腺癌诊断;应用;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5.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14-02

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病死率日趋上升,造成女性同胞生活质量下降的同时,也威胁着她们的生命健康。近红外线透照法是普查乳腺疾病的先进仪器,具有无损害、非侵入、无痛苦的优点,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乳腺癌患者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健康水平。本文以我院2010年1~2012年1月期间的89例行近红外线透照法诊断乳腺疾病的受检者为研究对象,现将近红外线透照法的应用及护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0年1~2012年1月期间的89例行近红外线透照法诊断乳腺疾病的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8~75岁,平均(42.3±7.5)岁。

2方法

将检查过程需应用的物件和资料准备好,保证检查室内不含有红光或红外光光源。受检者上身,取坐位,身体向正前方倾斜,双手自然垂向腰部,并保证坐位的固定,不得随意晃动。首先,对受检者的双乳进行视诊和触诊,仔细观察受检者有无畸形、不对称、皮肤红肿和破溃、分泌物、肿块等等,进行受检者乳腺健康状况的初步诊断。然后,所有受检者均行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检查者手持近红外线乳腺扫描仪探头置于受检者乳腺下方,将托起,根据乳晕、乳腺内侧、外侧顺序依次对受检者进行扫描,逐个象限依次检查。检查过程中主要是对受检者双乳的血管分布、是否存在肿块阴影、血管与阴影间的关系、阴影形状的大小等等现象进行检查。最后,结合视诊、触诊和探诊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3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中乳腺肿块灰影的深浅共分为5级。其中,灰度以黑灰色呈现为1级;介于与乳晕灰度之间为2级;乳晕呈中灰色为3级;介于乳晕与皮肤灰度之间为4级;乳腺皮肤呈现为浅灰色为5级。若乳腺肿块灰影灰度介于1-3级之间,则可判断该肿块为较大可能性的恶性肿瘤。

4结果

本组89例受检者行近红外线透照法诊断后,26例受检者疑诊为乳腺癌患者;

48例受检者为乳腺增生;15例患者为其他乳腺疾病。26例疑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均在我院实施手术,经病理切片结果比较,22例患者证实患乳腺癌。近红外线透照法诊断符合率为86.62%。

5护理

5.1选择最佳的检查时间:询问前来受检患者的月经时间,告知受检者宜在月经开始的第7天左右前来医院行近红外线透照法乳腺疾病检查。因此,该时间内患者体内的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相对没来月经时降低,乳腺处于退行性变化状态,此状态下乳腺组织最薄,最松软,有利于透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5.2加强受检者心理护理:受检者前来进行乳腺疾病检查时,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持有怀疑、紧张、恐惧心理。检查者应加强与受检者的沟通和交流,适时的安慰,对受检者的这些负面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帮助受检者恢复积极的情绪,更好的接受近红外线透照法检查。检查过程中,应轻声询问受检者有关乳腺方面的问题,缓解患者紧张心理。对受检者进行视诊时,尽量避免光源过久在受检者胸部和面部直射而导致受检者尴尬。同时,触诊探摸受检者时应轻触,避免动作过于粗鲁而伤害受检者的自尊心。检查后,当受检者得知自己患上乳腺癌后,容易出现恐惧、焦虑心理。检查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

5.3健康宣教:加强的自我保健是预防乳腺癌的重要措施。受检者可集合前来受检的患者,开展保健知识讲座活动。介绍乳腺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预防措施,教会受检者乳腺自我检查方法,指导她们正确佩戴乳罩,加强的保护。并让患者认识到保持合理的生活节奏、健康的生活心态和规律的饮食结构对预防乳腺疾病的重要意义,指导患者调节饮食,平衡膳食,多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保持愉悦的心境,改善心理状态。

5.4定期检查:乳腺疾病绝大多数是良性病,有些症状也是很常见的。而乳腺癌的早诊断和早治疗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受检者应建议和叮嘱35岁以上的妇女,无论是怀疑自己有什么病或者不怀疑的,怀疑有病的不要过分紧张,不怀疑有病的也不要麻痹,还是要定期完全规范的检查,及早的发现自己的疾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保证身体健康。

6讨论

乳腺疾病的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尤其是乳腺癌,发病率极高,病势迅猛,若不及时治疗或不高效治疗,随时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因此,提高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对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红外线透照法实现了冷光源透照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成为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查方法。具有如下优点:一是诊断效率高。由于人体不同组织对近红外光的吸收作用不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透光。近红外线透照法对乳腺的透照正是利用了可见光加波长较长的近红外光进行患者乳腺组织的透照,使检查操作更容易、更精确。同时,通过计算机对穿透后的光学信号进行精确处理,可形成透照图象,对病变进行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二是诊断精确度高。由于乳腺炎、乳汁淤积症与乳腺肿瘤患者在临床表现上都为局部肿块症状,导致诊断过程中难以鉴别而容易出现误诊。而近红外线透照法可根据灰影的大小和分布状况对乳腺的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而且能够区别出乳腺增生症及纤维瘤,提高了诊断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第7篇:健康性护理诊断范文

【摘要】当前妇产科对胎儿及新生儿的护理中,常见的异常护理主要包括胎儿窘迫的护理 和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本文从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的相关概念谈起,然后分别对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进行分析说明,在此基础上就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措施就行剖析。

【关键词】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护理措施

一、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概述

1、 胎儿窘迫

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称为胎儿窘迫。根据胎儿窘迫发生的速度,又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胎儿窘迫多发生于分娩期;慢性胎儿窘迫多发生于妊娠晚期,产妇多伴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孕期加强检查及孕妇自我监护,分娩期严密监测产程进展和胎心变化,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窘迫异常,为抢救胎儿创造有利时机。

2、 新生儿窒息

指胎儿娩出后一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临床特点是新生儿窒息根据Apgar评分分为轻度与重度:评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病症,也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

(一)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评估

1、 胎儿窘迫的异常护理评估

(1)健康史/致病因素

首先,母体因素: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心脏病、贫血、急产等;其次,胎儿因素:胎儿畸形、宫内感染、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最后,胎盘及脐带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脐绕颈、脐带打结等。

(2)身体状况

一是胎心率改变,胎心>160次/分,或

(3)辅助检查

主要包括胎动计数、胎儿电子监护、NST为无反应型、OCT出现晚期减速、胎盘功能检测以及血气分析、B超等。

2、 新生儿窒息的异常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了解有无新生儿窒息的诱因如高血压、贫血、产程延长、前置胎盘等,产程中镇静剂、麻醉剂使用情况(药物、剂量、使用时间、给药途径)。

(2)心理状态

产妇因担心新生儿的安危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表现为分娩疼痛、切口疼痛暂时消失,急切询问新生儿情况,焦虑不安。

(3)辅助检查

查新生儿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新生儿头皮血PH值,了解缺氧和酸中毒情况。

(二)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诊断

1、 胎儿窘迫的异常护理诊断

一是气体交换受损(胎儿)与胎儿宫内缺氧有关;二是焦虑与胎儿有生命危险有关;三是有胎儿受伤的危险与胎儿缺氧及抢救胎儿需要手术有关;四是预期性悲哀与胎儿可能死亡有关。

2、 新生儿窒息的异常护理诊断

第一、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内羊水、粘液等梗阻有关。

第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肌张力降低有关。

第三有感染的危险与抢救操作时可能的损伤及缺氧引起的抵抗力下降有关。

第四、产妇焦虑与新生儿生命收到威胁有关。

三、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措施

(一) 胎儿窘迫的异常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首先,加强孕期检查,并增加检查次数;其次,指导孕妇自测胎动,有异常及时到医院检查;最后指导孕妇左侧卧位,阶段吸氧,改善胎儿缺氧状况。

2、 医护治疗配合

一方面,要遵医嘱给药,遵医嘱可静脉滴注葡萄糖及维生素C,纠酸、补液、给氧等;另一方面要终止妊娠,产程中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变化,有条件者可用胎儿监护仪监护,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及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工作;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助产。

3、 病情监护

严密监测和动态评估胎心音一般15分钟听取并记 录一次胎心或进行胎心监护。严密监测胎动、胎动时胎心率变化的情况。

4、 心理护理

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向孕妇及家属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经过,耐心解答孕妇及家属的问题,减轻焦虑,使孕妇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5、 健康指导

宣传孕期检查的重要性,使孕妇主动定期检查,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教会孕妇妊娠晚期自测胎动,发现异常随时就诊。

(二) 新生儿窒息的异常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对复苏后新生儿加强观察和护理,保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心率、体温,按医嘱用药,预防感染,做好重症护理。侧卧、保暖、吸氧、延迟哺乳,以静脉补液维持营养。严密观察产妇宫缩、阴道出血情况,保持外阴清洁。

2、 病情监护

严密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呼吸、心率、喉反射、肌张力。待呼吸道通畅后给予氧气吸入。

3、 心理护理

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对于重度窒息患儿,应告知产妇新生儿可能因重度缺氧出现后遗症(智力障碍);抢救新生儿应有条不紊,避免喧哗、紧张,以免增加产妇思想负担。

4、 医护治疗配合

首先,准备:分娩前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包括人员、设备、器械、药物等;其次,医护配合: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A即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B即建立呼吸。C即维持有效循环。D即药物治疗。E即评价。

5、 健康教育

指导产妇和家属学会观察新生儿的变化,如呼吸是否平稳、面色是否红润、哭声是否响亮,吸吮力和大小便是否正常,以便尽早发现新生儿异常,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程小红. 新生儿窒息110例的临床病例分析及处理措施[J] 中外健康文摘,2011(06).

第8篇:健康性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糖耐量异常; 心血管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糖尿病作为一种典型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一大公共卫生问题[1],严重威胁着民众的身体健康。老年作为一大特殊群体,极易发生糖耐量异常,糖耐量异常作为糖尿病发病的前奏,会增加老年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2],严重的还会有生命危险。基于糖耐量指标给予患者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切实改善患者机体指标,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积极意义重大。本文选取200例糖耐量异常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总结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耐量异常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00例糖耐量异常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60~85岁,平均(67.5±7.4)岁。(1)纳入标准:性别不限,年龄大于60岁;糖耐量患者临床病症完全符合IGT临床诊断标准[3],即空腹血糖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具体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药物服用指导等。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行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患者行体征检查后基于患者病情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计划,并指导患者自觉落实护理方案,并针对护理干预计划落实情况做好自我记录。

1.2.2.1 饮食指导 糖耐量异常患者发生糖耐量异常主要与其饮食不合理、热量摄入过剩等原因有关。通常情况下,进餐后人体内血糖指标会出现升高,胰岛素指标也会增加,以将血糖指标保证在一定范围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时将会直接引起血糖指标升高,长此以往将会直接引起血糖代谢异常。饮食护理是血糖异常患者临床护理的基础措施,合理饮食控制可以减轻胰腺负担,改善胰腺功能。

1.2.2.2 运动护理 基于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个人运动处方,运动方式以耐力运动及有氧运动为主,具体可以包括慢跑、散步、太极拳、书法等,尽量保证每日锻炼30 min,每周锻炼5次,患者心率指标正常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运动指导要明确告知患者运动最佳时间为早餐、晚餐后1 h,并引导患者坚持落实运动计划。

1.2.2.3 药物指导 两组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常规降糖药物,药物治疗期间着重观察患者纳差、恶心、口干、腹痛等不良反应,作好血糖指标检测;并针对并发低血糖症的患者给予及时救治,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1.2.2.4 健康宣教 向患者宣教糖耐量异常的危害、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等,常规治疗与护理方案宣教过程中要着重强化患者的自我监测观念,定时参与血糖、血压及体重指标检测。健康宣教过程中还要针对患者情绪特点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引导患者树立科学的疾病与治疗观念,坚定治愈信心。

1.3 随访观察指标 随访12个月着重监测分析两组患者血压指标、血糖指标、血脂指标改善情况,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1.4 诊断标准 (1)心血管危险因素诊断:高血压患者临床病症完全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4];血脂异常患者总胆固醇(TC)高于5.2 mmol/L,甘油三酯(TG)高于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1.0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3.38 mmol/L[5];肥胖症患者符合体质量(BMI)指标超过25 kg/m2诊断标准[6];高纤维蛋白血症患者纤维蛋白原(FIB)指标高于4.0 mmol/L[7]。(2)心血管病诊断:冠心病诊断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并参照WHO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8];脑卒中参照美国国家神经及神经系统关联病和卒中研究中心制定诊断标准进行诊断[9],具体包括脑出血、脑梗死。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血压、血脂及血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血压、血糖及部分血脂指标改善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耐糖量异常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10]。老年人糖耐量异常极易发展为糖尿病,并进一步引发心血管疾病,形成恶性循环[11],增加血糖控制难度,严重的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耐糖量异常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通过血糖、血压、血脂指标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而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作用突出。本文200例老年耐糖量异常患者护理干预分析结果显示,对老年耐糖量异常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率,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12],提示护理干预效果十分显著,可推广应用。

临床实践证明,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切实减少老年耐糖量异常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改善患者机体内部环境。本次研究证实,针对耐糖量异常老年患者进行早期系统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通过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机体指标来防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还可以通过护理措施提升患者的自我保健观念,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可见科学的护理干预应用价值极高,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凡,孙秀晶.老年糖耐量受损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06,22(3):169-171.

[2]刘永兵,代亚丽.心血管危险因素在老年糖耐量低减病人中的聚集及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6,28(24):2181-2182.

[3]尹秋生,周书明,姚依群,等.综合干预对老年糖调节异常患者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6):523-525.

[4]白玉玲,刘昭,李姬坤.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糖耐量异常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3,34(7):368-369.

[5]刘永兵,张爱伦.老年糖耐量低减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性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34(5):437-439,442.

[6]周书明,尹秋生,姚依群,等.综合干预对老年糖耐量正常者进展为糖代谢异常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28(5):336-338.

[7]严晓伟.全新的高血压治疗策略:早期、综合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6(6):513-515.

[8]胡大一,蔡绳,谌贻璞,等.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23(12):1177-1183.

[9]萧丽军,缪珩.老年糖耐量正常者糖尿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后的变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28(15):12-15.

[10]马春华.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4):281-286.

[11]宋润珞,王朝娟,符玲萍,等.强化干预对脑卒中并存糖耐量异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6(13):29-30.

第9篇:健康性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改良健康教育路径;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65-0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糖尿病患病率和糖尿病患者数量急剧上升。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组织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 糖尿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威胁极大,给家庭以及患者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010年全世界11.6%的医疗卫生费用花费在防治糖尿病上,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5年至2015年中国由于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达5577亿美元[1]。近年来,健康教育已成为糖尿病的基础性治疗措施之一,它是糖尿病治疗成功的关键,也被公认为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2]。而对于新近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关键。健康教育路径是落实健康教育的真实记录。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我科对100例新近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健康教育方面应用改良的健康教育路径和常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4月~2012 年6 月来我院内分泌病区首次住院的新近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均符合1999 年WHO 有关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能独立或与家属共同完成健康教育。入院时随机单盲分成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已排除两组中中途失访6例),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55.3±10.7岁;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6.8±8.80,P=0.447,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的血糖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对照组方法 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根据常规临床护理路径表中时间顺序安排,运用统一的健康教育手册从入院第二天开始围绕糖尿病的饮食、药物、运动、血糖监测、基本知识等相关知识、日常护理、胰岛素的注射技巧、血糖仪的使用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每天进行健康教育直至患者出院。

2.2 实验组方法

2.2.1改良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制定 参照糖尿病临床护理路径,将患者的一般资料、文化程度、教育内容、教育前后的糖尿病知识量表以及教育方法整合成改良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图表。

2.2.2 改良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方法 患者入院2小时内由专职的教育护士进行一般资料、文化背景、糖尿病知识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结果以集体教育、小组教育、个体教育三种形式相结合,应用教育路径表参照患者的教育需求,运用统一的健康教育手册从患者入院第一天开始围绕糖尿病药物、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基本知识等相关知识、日常护理、胰岛素的注射技巧、血糖仪的使用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并每天对前一天的教育内容进行不断评价,达到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在7―8天内完成路径表内的健康教育内容,出院当天再一次进行糖尿病知识的评价。见表1。

糖尿病是一种非根治性终身性疾病,很多患者在确诊初期,由于缺乏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没有及时的接受正规治疗,延误了病情。而糖尿病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患者的血糖,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致残致死率。近年来,多数学者的研究证明,只有在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水平的同时,才能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生活及生命质量。

常规的临床护理路径在时间安排和内容设置太过于固定,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要,而且由责任护士完成,它受护士的知识水平,沟通能力等因素影响。

应用改良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对新近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针对性、有计划、系统地、持续地实施健康教育,由专职的教育护士完成,避免了护士专业及人文知识水平、沟通交流能力不足的弊端,保证了教育实施的效果,而且增加了护患交流的机会,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信赖,密切了护患关系。使患者在疾病初期就能更快更全面地掌握疾病健康知识,主动参与到治疗护理中,增强了治疗依从性,血糖达标时间、住院天数明显减少,从而降低了住院总费用,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与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