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雾涌云蒸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把国家法律法规、管理规程以及各种财经政策方针当作依据开展相关的审计工作,就是我们所说的财政财务审计,即依法审计。财政财务审计有很多功能,如:防治职务犯罪、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等,同时还能审查财务运转情况,财政审计和财务审计作为其中的两类,理所当然具有这些功能。我们应该充分运用这些功能,并且培养专业型人才,不断完善体制,做好财政财务审计工作,提高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财政财务审计;财务工作;财政管理
各级政府部门在过去一直是财政财务审计的对象,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开始逐步融入到各个阶层的财务工作中。但是我们财政财务审计工作还有许多弊端,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在财务工作内部缺乏专业型人才,也暴露了我国财政体制所存在的问题。接下来我将就财政财务审计应用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财政财务审计的概述
把国家法律法规、管理规程以及各种财经政策方针当作依据开展相关的审计工作,就是我们所说的财政财务审计,即依法审计。审核财政财务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是依法审计的主要工作,重要的还在于要防止舞弊行为,必要时还需要纠正错误。追根溯源,财政财务审计最早起源于我国周朝,最初它是与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政绩审计混合在一起的,然而在应用时,财政财务审计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也被人们称为传统审计。随着时代的发展,财经法纪审计、财政财务审计以及经济政绩审计逐渐分离,发展成为独立的个体,而财政财务审计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具体来说,财政财务审计包括财政审计和财务审计两个部分,而财政审计又包含着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财政审计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也是不同的,如根据未来发展战略和计划对财务进行合理分配的是财政预算审计,它同时还负责监督和审查各单位的财务分配;而对审计单位收支决算进行监督和审查的则是财政决算审计,以防止造假和谎报情况;对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活动及相关经济信息进行审查和监督的就是财政收支审计,是财政审计工作的重要分支。财务审计集中体现为会计报表,从而对单位的损益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行规范性审查,最重要的是能够反映出该企业的财务运转情况以及相关业绩成果等重要信息,这也是会计报表审计发展成为财务审计表现形式的原因。
二、财政财务审计在财务工作中的开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财政财务审计的专业型人才匮乏
财政财务审计的终极目的是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然而当今社会,在工作开展中,存在着一个眼中的问题,也是致命的问题,即专业型人才的不足,以及审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下降,这就间接导致了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降低,尤其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各种新的问题和状况不断发生,这就又进一步造成了人才的缺失。而人才的缺失则导致了财务工作中更为严重的问题,随着市场化经济的不断进步财政财务审计信息化是必然趋势,这也促使着审计评价标准的科学化进步,人才不足阻碍了这一进步。所以,如何扩充专业化审计团队,加强团队建设成了财务工作开展的重要阻碍之一。
2、审计人员对财政财务审计认识的误区与审计意识薄弱
财政财务审计工作也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就是说,审计人员关系到整个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我国审计工作人员没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和想法,甚至对财务审计的工作还存有怀疑和猜忌的想法,否定了彼此间的信任。因此,审计人员走进思维的误区,是让财务工作不小心违法,导致监督、执行不到位的主要原因,这对国家以及企事业单位有着极其恶劣的影响,危害极大,需要及时防范。
3、财政财务审计体制的不足对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影响
目前财政财务审计体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缺少强有效的内部运作机制,这就导致我们在财政财务审计时,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极易导致无审计结果的审计行为及事件的发生,从而造成内部会计信息监管的纰漏,这个问题一旦公之于众,就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害。与此同时,这个弊端还会对财政审计的审查范围带来不可忽略的影响,不全面的审查行为,让审查人员极易忽略某些财政资金和经费的流向或流量。预算审计受到现今社会的广泛重视,尽管如此,还是不能全面的审计很多地方的财政收支及转移支付。因此,想要有序开展财政财务审计工作,我们就要不遗余力的去改革和完善财政财务审计体制,使之能更好的为审计工作服务。
三、财政财务审计在财务工作中的重要性
1、财政财务审计在财务工作中具有防治职务犯罪的功能
财政财务审计具有一定意义上的防治职务犯罪的特点,随着财务领域信息化的逐渐渗透,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也显著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财政财务审计在企事业单位里的代表意义。现今我国每年职务犯罪的案例不断上升,犯罪的严重程度也是不断加剧,犯罪人群增加,罪犯职工等级也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情形极其严峻,其中、侵犯国家利益、的最多,所以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减低犯罪率是衡量财务工作的重要指标。
2、财政财务审计具有促进各单位完善其各项规章制度的功能
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是财政财务审计的基础,具体的来说,这项审计工作也是各企业和单位开展工作的基础,因为在进行相关经济活动时,只有审计过了,才能继续开展其他工作,因此财政财务审计具有防治职务犯罪的功能,同时还能找出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全面的探索并完善管理中的不足之处。更为重要的是,财政财务审计有助于管理中规范权力的运用,从而有助于决策者更好的去了解公司经济运营情况。
四、在财务工作中如何有效开展财务审计的建议
1、重点培养财政财务审计的专业型人才
大力加强财政财务审计人才的发掘与培养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已经逐渐成为现今发展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由目前各个阶层财政财务审计专业型人才极度匮乏的现状决定的。因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我们要设计出合理的审计人员编制,制定严格的选拔程序和条件,赢在起跑线上;第二点,我们应该淘汰落后的审计办公方式,结合现代化市场经济的需求,配备财政财务审计的办公资源;第三点也是最后一点,我们要不间断的组织财政财务相关的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及专业文化素养,让审计人员在精通审计业务的同时,还能做到爱岗敬业,恪守各项规章制度,熟练自己的工作职责。在加强对审计人员专业培养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强调他们对财政财务审计的正确认知和了解,必须让他们认识到财政财务审计的重要性,深刻了解其必要性,这样子不仅可以避免开展审计工作趋于形式化,而且还有利于反映经济工作中的纰漏,同时还能作为对各级职务犯罪人员的监督工具,一举多得。
2、完善财政财务审计体制,提升财务管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首先,为了保证公司内部财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我们在公司内部需要加强财务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和影响,这么做能够对财务信息泄露、虚假、模糊、错误账目等现象做出有效预防,避免损失;其次,应该把日常的审计工作与财务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审计目标管理,加强审计技术创新,即改善财政财务审计的工作机制,这能够做到一边监督工作,一边监督各级职工的工作情况;然后是注意到各类审计相互牵制的现实情况,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不断监督促进财政财务的踏实落实;最后,要想提高预算审计制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就要强化企业对财政、财务及资金的管理,即要融合预决算和总体预决算,达到一个合理而又科学的地步。
五、结语
总而言之,当代历史对财政财务审计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因为它的主要原则是收支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并且以国家法律法规、各种管理规程以及各类财经政策方针依据这些特性,因此,财政财务审计的重心和主要内容不会改变。而且财政财务审计第我国财务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一方面能够监督促使企事业单位发现财务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它可以防治职务犯罪,减少相关犯罪率。正是这些原因使财政财务审计对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使强化财政财务审计工作,促进财政财务审计体制的发展,增强其影响力,以及刻不容缓。
作者:孙学良 李倩 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参考文献】
[1]安娜.财政财务审计在财务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商论,2016(21)
[2]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经济建设财政财务[J].中国财政年鉴,2013(1)
[3]缪培娣.浅谈财政财务审计在财务工作中的运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0)
关键词:电子政务 行政管理 问题 建议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逐渐迈入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为人民服务的主体之一的政府更是需要适应这种潮流,运用信息技术的行政管理能够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同时提高为公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电子政务这一词产生于上世纪后期的信息技术革命之后,是在政府的管理出现问题之后出现的创新之举,后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而为世界所关注。目前,电子政务推进行政管理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也在顺应这一发展的潮流。
一、电子政务的相关问题
1.概念
电子政务指的就是政府机关通过信息网络的技术,将其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进行重整和优化的措施,这种方式能够极大程度上减少空间以及时间上的限制,为民众提供一个更好的行政管理的服务。
2.发展阶段
关于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问题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从政府的内部来说,就是政府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更加科学的决策、信息化的管理和自动化的办公。第二个方面就是从政府的外部来说,也就是政府与相关公众以及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更好地促进政府相关信息的公开以及公众对政府服务的监督,实现政府对社会服务的最大化。
3.发展电子政务的意义
(1)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势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政府虽然一直在不断进行着改革的措施,但是对于传统的模式并没有实质上的变革,所以一直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自从电子政务实行了之后,这种情况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第一,通过网络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加强了对于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减少了出现错误的可能性。第二,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起一套市场监管的体系,公众增强了对于政府的行政管理进行监督的方式,使得政府的各项管理措施变得更加的公正和透明。所以,电子政务大大加强了政府的行政管理的能力。
(2)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使得政府的行政管理需要简化相关的步骤从而节省时间。电子政务的推广使得政府的行政管理的流程得到了大大的简化,打破了以往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种种限制,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办公的效率和水平。此外,还为政府的部门之间加强相互的合作增加了可能性,促进一个更加廉洁的政府的建立。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与传统方式之间的冲突
由于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的方式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对于电子政务的理解往往有偏差,认为电子政务仅仅只是在办公室里安装一台电脑然后再装入一套软件就可以。虽然从形式上来说,电子政务就是这样的,但是仅仅从形式上满足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办公的相关人员在观念上有所转变,从观念上接受电子政务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政府的工作人员自愿采取电子政务方式的办公才能最大程度上的利用资源,避免对于资源的浪费。
2.现行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发展不相适应
电子政务一切都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通过信息网络化的办公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为的对相关信息的干预,减少了以往的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隔阂的现象,并且是一种较为开放式的模式,人民可以对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进行监督,这对一些人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挑战,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不愿意接受电子政务办公的方式,对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是一种巨大的冲击。
三、未来的发展建议
1.完善相关的立法措施
电子政务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措施,技术措施没有法律作为支撑是不可能顺利实施的。目前,我国对于电子政务方面的法律已经有了一定的数量,但是还是远远不够的。关键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作为支撑,并规定相关的奖罚措施,为电子政务更好的实施促进行政管理奠定了基础。
2.简政放权,扩大民众的参与度
电子政务更好地推行需要不断的增强公众对于政府行政管理的参与,以及真正的能够做到将权利下放,让公众真正参与到行政管理中去,使得政府作出的决策更加的公正化与透明化。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推行并没有使得公众广泛的参与到行政管理中来,也没有最大程度上将权利让渡给人民,所以,我国未来要想促进以电子政务的方式加强行政管理还需要在这方面上多下功夫。
3.加强公务员队伍素质建设
人才对于电子政务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要改进公务员的选拔机制,多选取具有电子政务以及行政管理方面高素质的人才参与到行政管理中去,为更好地推行电子政务打下人才上的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管理方式也出现了巨大的变革。电子政务得到了广泛的推行,但我国的电子政务的推行上还存在有许多的问题,需要在未来不断的改进才能更好地促进政府的行政管理。
参考文献
[1]颜廷锐.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一、检测:“错误资源”运用的误区
1、有意回避、刻意掩盖“错误”。教师在课堂上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教学预设,不在自己同行面前“出洋相”,不愿“节外生枝”。面对错误,往往采取“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做法,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教师刻意掩盖“错误”的现象更为突出。
2、简单粗暴地严厉批评“错误”。也有部分教师缺乏耐心,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了错误,怕耽误教学进程,表现出闻错色变。一旦学生回答错误或出现偏差或不流畅,就简单粗暴地打断学生的话语阻止学生的发言,严厉地批评学生,甚至斥责挖苦学生。
3、不负责任地一味赏识“错误”。一些教师怕对学生的言行否定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于是对学生的“错误”一味地赏识。这种不负责任一味赏识“错误”,对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会产生负面影响,也容易造成学生知识上的模糊,理解上的偏差,甚至会成为其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二、修正:对错误资源的重新定位与利用
1、精心挖掘教材,使错误成为新知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以及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对教材要用心领悟,深入挖掘,正确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历程。有效生成源自于教师的精心预设,源于教师对教材的领悟。所以,我们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兴奋点在哪儿,利用文本信息精心捕捉生成点,并预设可能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回答,让学生智慧火花绽放,预约精彩。
老师精心捕捉好的知识生成,有助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使学生兴奋起来,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不断推动学生智力和思维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2、顺水推舟,使错误成为自主探究的生长点。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失败是有教导性的。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从失败和成功中学到的一样多”。错误往往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生长点。当学生出错时,教师可以不直接纠错,而是通过创设情境、顺水推舟,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在操作、比较、讨论等活动中自得自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案例2】一年级(下册)第34页练习五中有这样一道题:十位上是( ),个位上是( )的数是( )。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想想,再填填,然后交流结果。学生1说:“随便”。一般情况下,教师们是不会太注意这种回答的,大多一带而过(或不与理会,或指出错误,或让其他学生代答),但我意识到这种“花蕾”是需要细心浇灌、耐心守候的,因为它有着不寻常的教育价值。我追问“随便”是什么意思?学生1回答是:“就是什么数都能填”。这时立刻招来其他学生的反对,学生2说:“十位上不能是0”。以此为话题,学生展开了辩论,结果不仅认识到“随便”是不对的,而且很好地发现了“最小的数是10,最大的数是99”。
本应匆匆而过的环节,本可忽略的细小错误,由于教师紧抓“随便”一词,顺水推舟,让学生自己展开辩论,才生成了如此的课堂精彩,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境界吗?
3、小题大做,使错误成为思维发展的支撑点。学生在学习建构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不断提出假设、修正假设,因而出现错误是非常正常的。要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错误,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教师不仅不应该避开错误,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暴露错误,再加以引导。因为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错,也没有一无是处的错,教师要做的是“吹尽黄沙始见金。”
【案例3】两根同样长钢管,第一根用去2/5米,第二根用去2/5。哪一根用去的长一些?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三种不同的情况:当钢管长分别为1米、小于1米、大于1米时,用去情况各不相同。为进一步深化理解,我在此环节设计类似的问题:将一根绳子分成甲、乙两段,甲段长3/5米,乙段长是这根绳子的3/5,哪段绳子长一些?学生1的答案是“这道题和上一题一样,也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学生2答案是“应该是乙段长一些”。这时老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重新审题,或可以画图想想。很快,学生们通过讨论或画图达成一致意见:乙段长,甚至有学生感慨地说:“上当了”。
【关键词】 白蒺藜;配伍;免疫性肝炎;胃炎;脑梗死;丙型肝炎
白蒺藜,又名刺蒺藜、蒺藜子,笔者近十年来临床运用甚多。治内、妇科杂证凡需疏肝解郁者,每方必用。笔者喜用白蒺藜缘起于用柴胡疏肝屡显弊端,尤其是在连续8年治疗免疫性肝炎过程中系统观察2例患者,但凡应用柴胡后,肝功能检查转氨酶必定升高。至此始幡然醒悟叶天士“柴胡劫肝阴”之说不谬。
回瞻咀嚼历年临床得失,再反复比较研究诸家本草,白蒺藜堪称有柴胡之利而无柴胡之弊的药物。现将配伍运用白蒺藜治疗杂证的一点经验与同道共享,庶几引起对此药的重视,拓宽其使用思路。
1 疏肝解郁治免疫性肝炎
免疫性肝炎多源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对肝脏之损害。由于病因病机不同,通常治肝炎的传统方药不但对其无效,反而有害。笔者自2000年起,先后治疗2例免疫性肝炎患者,历经曲折,终以柔肝体、养肝阴、疏肝气、解肝郁而渐次取效。
笔者以“疏肝解郁,养阴清热”为治则组方,“一贯煎”、“二至丸”等为组方基干,参用“四逆散”之意而摒弃柴胡斨伐肝阴、枳实泄伐中气,代之以白蒺藜、佛手;清热不用连、柏苦寒之属,而用蒲公英、忍冬藤、丝瓜络等清润通络之品。自拟方“清柔疏肝汤”组成为:白蒺藜、蒲公英、忍冬藤、蛇舌草、女贞子、旱莲草、全当归、赤白芍、佛手、枸杞子、川楝子、石见穿、丝瓜络。是方以归、芍、杞柔肝体,蒺、楝、佛疏肝气,蒲公英、蛇舌草清热败毒,忍冬藤、丝瓜络清润通络,二至养护肝阴,白蒺藜、石见穿解郁散结。诸药共奏疏肝解郁养阴清热之功。其中,白蒺藜疏肝、白芍药柔肝均须重用,用量在20 g以上。丝瓜络在夏秋季节有鲜品时,养老丝瓜,去皮、子剪碎入煎为佳。
所治2例免疫性肝炎患者均经两家以上三甲医院确诊。其中,例1不但已停用激素4年,停服中药亦已2年,已连续6年不间断每月一次检验肝功能,2006年4月至2008年ALT、AST均在正常范围,目前在安徽省宣城市某全日制小学任教,工作生活正常;例2是合肥郊区农民,经近2年治疗,2008年5月24日检查肝功能ALT、AST 5年来首次降至正常,其他症状也都明显减轻。
2 清疏通降治胃炎
胃为水谷之海,喜润恶燥,宜和宜降。笔者近3年来在治疗各型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往往加用白蒺藜,有清疏上下、开贲通幽之功。自拟经验方为“清胃一贯煎”,方剂组成:白蒺藜、蒲公英、炒黄芩、南沙参、全当归、金铃子、炒白术、姜半夏、生二芽、炒神曲、炮内金、瓦楞子(先煎)。是方以“一贯煎”、“半夏泻心汤”加减组方,重用白蒺藜、蒲公英,均在30 g以上,用炒白术一般不超过12 g,炒黄芩不超过15 g。腹胀明显先加佛手,不应再换用枳壳。
3 利窍通络治脑梗死
脑梗死目前已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头颅CT的广泛使用,使脑梗死的检出率大为提高。笔者在我院老年病区和干部病房会诊病人,多半以脑梗死为主症或兼症,有的因之引起严重后果。
笔者治脑梗死以“利窍通络”为治则,肾水不能上涵、肝火失制者,以“一贯煎”、“左归饮”化裁;肝阳上亢、风痰袭扰清宫者以“温胆汤”、“一贯煎”合参,如此随证施治,都必用、重用白蒺藜为主药。
笔者之所以倚重白蒺藜,是因其有利窍通络之功。已故安徽芜湖地区名中医承忠委先生善用白蒺藜,曾云:“白蒺藜、路路通一身带刺,四通八达[1]。”笔者在治疗“脑梗死”时,尤其注意了解患者肝肾功能状况,对肝肾功能不良者,禁忌使用虫类药,尤其是蜈蚣、全蝎等有毒昆虫,以免增加肝肾负担。当此之时,白蒺藜、路路通等可担当利窍通络之大任,而以白蒺藜为主将,用量多在30 g左右。
4 解郁泄毒治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多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母婴传播等渠道传染丙肝病毒引起。“丙肝”患者在急性期如不积极争取抗病毒等针对病因治疗和适当对症治疗,约有一半患者ALT持续处于高水平,并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从而缠绵难愈。
笔者治疗丙型肝炎抓住“解郁泄毒”为第一要务,组方以白蒺藜担当解郁重任,协同降低ALT和减轻胁胀胁痛等临床症状效果显著。自拟“解郁泄毒汤”:白蒺藜、太子参、炒白术、当归、赤白芍、茯苓、淮山药、生谷麦芽、金铃子、女贞子、五味子、蛇舌草、垂盆草。白蒺藜用量在30 g以上。是方疏肝健脾,解郁泄毒,临床实践证明,此方能较快且稳步降低ALT。
5 升发阳气代柴胡
笔者多次在临床中体察到柴胡刚燥杀伐之气,在部分敏感病员身上会造成不良后果。其升阳之功完全可寻用他品取代。清代黄宫绣《本草求真》认为白蒺藜“可升,可降,可散,可补”,确是真知灼见。故笔者在使用“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但凡取柴胡升阳功用的方剂时,都代之以白蒺藜,效果颇佳。如仍嫌其升阳之力不足,可考虑略增升麻用量,或再加用葛根。
至于“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方中柴胡和解之用,显然不能以白蒺藜取代。
6 结语
蒺藜子列《神农本草经》上品,谓其“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名医别录》载其“主治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治诸风疬疡,疗吐脓,去燥热”。
《本草纲目》除上述功用外又补充用途:“治奔豚肾气,肺气胸膈满……万病积聚。”李时珍还记载了白蒺藜功用演变:“古方补肾治风皆用刺蒺藜,后世补肾多用沙苑蒺藜。”黄宫绣的《本草求真》则提出“服凉剂,则宜连刺,生捣;用补剂则宜去刺,酒拌蒸”。上述诸家之说都足征凭信,唯黄氏“去刺”可补之说难以操作,也无必要。
要言之,笔者临床体察,白蒺藜除前人所述功用外,还有清疏通络、利窍泄毒的功用,用于免疫性肝炎、脑梗死、胃炎和丙型肝炎等杂症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论文关键词 职务犯罪 电子证据 电子数据
一、电子证据的概念
我国关于电子证据的概念最早可见于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于2005年颁布施行的《公安机关电子数据鉴定规则》第二条规定:“电子证据包括电子数据、存储媒介和电子设备”,并在之后的《公安机关电子数据鉴定规则》中加以说明“电子数据是指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
之后,最高人民检察院技术信息研究中心于2009年颁布试行的《人民检察院电子证据鉴定程序规则》将电子证据定义为:“电子证据是指由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而出现的各种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材料及其派生物”。
而在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部门联合颁布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九条中,进一步细化了电子证据的范围: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网络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电子证据。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1)物证;(2)书证(3);证人证言;(4)被害人陈述;(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6)鉴定意见;(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8)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有学者认为:通过上述法律条文,可以看出将视听资料修改为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这样修改的理由是更加全面,使这类证据能够涵盖所有的电子证据。因为视听资料是指能够通过人的视觉、听觉来感知的录音录像材料。它只是电子证据的一种,电子证据还包括其他电子文字、数字等形式的材料。这里规定的电子数据是指除录音录像之外的计算机存储信息,包括磁盘、光盘、移动硬盘存储的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网络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电子信息等。
二、存在的问题及争议
(一)概念的模糊不清
通过我国关于电子证据概念的传承可以看出《公安机关电子数据鉴定规则》及《人民检察院电子证据鉴定程序规则》中对于电子证据的研究正处于初级阶段,所以相关定义过于笼统、宽泛,缺乏实际可操作性。
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虽然细化了电子证据的含义,但仍涵盖面较小。而关于新刑诉法中电子数据的概念,可以看出学者基本是参照《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的内容对电子数据的概念加以解释,但这一解释仍不能很好的涵盖电子证据的范围,因为在现实中,借助于电子介质形式存在的证据十分广泛,如书证、物证均可以以电子形式存在于计算机中,并通过电子介质进行存储、传输。此外,以智能手机等新兴科技产品为载体的电子数据是否应纳入电子证据范围,仍有待明确。
(二)规则、措施制定的缺失
正如上述所述,电子证据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容易和其他证据产生交叉,造成界限的模糊。但时至今日仍没有相对应的专门性的证据规则加以规定,明确收集电子证据的具体部门,相关流程及可以采用的收集方法,以及提取相关证据后如何认定和鉴定的问题。且用于确认或排除电子证据可采性的法律规范亦很少。导致电子取证在实际侦查活动中应用极少,且检察机关侦查部门和技术部门缺乏良好有序的协作机制。
(三)侦查手段及技术方法的落后
在实践中,电子证据一般从光盘、U盘、硬盘、手机存储等存储介质中调取,但证据收集保全方式单一,只能采取搜查、扣押等传统证据的收集方式,且手续繁琐,不利于开展查证工作。
此外,大部分侦查人员缺乏电子证据调取能力。以手机取证为例,手机取证应是调取电子证据的重中之重。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一些手机完全可以替代电脑完成相关工作,并且手机具有便捷性和不可替代性,导致其使用更为频繁,且可以通过手机获得的证据种类更为宽泛,不仅包括传统的通话记录和短信,还可以从中获取QQ聊天信息,微博信息,电子邮箱信息,购物信息等记录,且手机的一些软件都具备定位功能,并能较为清晰和准确反映出相关人员的一些生活信息。但大部分侦查人员很难在办案过程中利用手机调取电子证据从而帮助侦破职务犯罪案件。另外在侦查工程中,可能会涉及从一些会计专业软件、固定资产软件中调取证据,但一般情况下,这些数据都会做加密处理,需要寻求厂商的支持和帮助。而例如博客、微博、QQ、网上购物等信息的查询也必须依托于厂商的帮助,但一般的反贪部门缺乏和这些厂商的沟通联系。
三、解决方法及相关建议
(一)明确相关概念
由于电子证据依托于高科技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与其他证据种类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亦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和关联性,所以应当明确界定电子证据的属性、种类、载体,制定电子证据的具体概念,并对其内容、形式进行细分,例如是否可将存储于计算机中的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归类为电子证据等等。
有学者提出明确电子证据的内涵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重点是从两个层面处理好“哪些证据材料应归为电子证据”这一问题:一是电子证据的生成以电子计算机为必需手段;二是电子证据的收集、审查必须以电子计算机相关专业为依托。” 笔者比较同意此观点。
(二)完善配套法规建设
由于电子证据具有一定的脆弱性、易变性、科技性、较易复制性,如被相关涉案人员接触,极易更改或毁坏,在复制,提取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变化和出现故障,所以规定提取的具体规范流程,不仅有利于我们获取相关证据,更有利于认定我们侦查行为的性质,既我们调取相关电子数据的行为具体是侦查技术行为还是技术侦查行为,亦有利于维护我们侦查行为的合法性。
综上,“电子证据无论是形式还是证据规则都与传统证据有很大区别,高要求的技术规范贯穿于电子证据的收集、提取、保存到出示、审查、判断、认证的各个环节,因此,在立法上赋予其独立的证据地位并创设一套完整的证据规则,才是我们的明智选择。”
(三)加大侦查人员培训,建立协作机制
第一,电子数据的调取,较为倚重互联网设备和现代化科技设备,但由于侦查工作的特殊性,反贪部门连接互联网的电脑及相关设备较少,造成侦查人员获取信息存在滞后性和闭塞性,应加大配备相关设备。所以若想调取这些信息,首先应大力提升手机取证能力,其次应与手机运营商、软件厂商建立更为广泛深入的查询机制,并根据承载电子数据媒介的不同,分别制定较为详尽的取证流程和规范。所以与相关厂商建立快捷畅通的协作机制非常重要。
1.1系统虚拟化
在系统资源得到整合以后,要以一种与资源的物理状态、物理位置无关的方式进行资源的调用,从而使系统资源从物流资源转变成服务资源。而这样一来,电子政务系统就能实现虚拟化的转变。而系统的虚拟化,不仅可以使系统管理和维护的复杂度得以降低,还可以使资源和设备的重复利用率得以提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想要实现系统的虚拟化,首先要进行系统资源的整合,从而使虚拟化任务得以有效实现。
1.2资源调动自动化
所谓的资源调动自动化,就是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可以对资源进行自动的调配,从而使资源具有调度迅速、部署灵活和动态增减的优点。在系统实现虚拟化之后,系统底层功能和资源就能被智能系统自动调用和管理,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进而更有效的完成系统功能任务。
2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系统体系结构的建立
2.1系统业务表现层的建立
在应用云计算进行系统体系结构的建立时,需要进行系统的业务表现层的建立。而该结构是云计算在系统中的主要功能的体现,具体包含了存储、计算、网络服务和软件服务等多种业务的提供。而由于云计算可以为系统提供虚拟平台和共享技术,所以用户可以从统一入口平台进行系统的操作,从而获得系统的全程服务。此外,由于用户可以简单快捷的实现注册、访问和咨询等系统操作,且不需要在不同系统中反复进出,所以可以有效进行系统办公效率的提升。2.2系统应用管理层的建立作为系统体系结构的最为关键的一层,应用管理层可以进行系统动态资源和业务的管理和支持。具体来讲,该结构包含了资源动态部署、系统容量规划和监控等多个环节。其中,动态部署是指系统可以提供标准化的资源模板,而用户则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模块的部署和选择。而容量规划指的是系统可以进行资源的分布和规划,并通过设计数据存储系统来实现对系统单元和使用周期的定义。而监控则指的是系统可以进行资源动态的实时检测,从而保证在非正常工作时及时完成报警和资源的分配调整。
2.3系统虚拟层的建立
系统的虚拟层包含着虚拟网络、虚拟服务器和虚拟存储器。而作为云计算的核心,虚拟化使系统与传统的电子政务数据中心有了本质的区别。系统通过虚拟层进行多个虚拟执行环境的设置,并保证虚拟环境中的操作和应用与实际物理设备的情况相一致,就可以进行系统物理设施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并使系统的动态部署更加灵活。
2.4系统资源层的建立
作为系统的最低层,资源层包括了资源池和系统物理资源。其中,资源池是云计算端信息和软件的集合总称,而物理资源则包含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和服务器。在资源层,云计算可以使各种软硬件资源得到整合,从而使系统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得到增强,并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3结论
关键词:关键词 多媒体 误区 矫正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然而现实中多媒体的使用已经达到泛滥的境地。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误区及矫正方法。
一、几种误区
(一)选择和制作课件的误区
1.选择粗制滥造的现成课件
由于教师工作繁重,制作课件费时费力,很多教师从网上下载一些课件,不做任何修改直接用于课堂教学,面对画面色彩纷杂的课件,学生如雾里看花,失去了学习的方向,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学校组织教学比赛,有些老师使用粗制滥造的现成课件,执教者对自己选择的课件根本没有认真研究,听课者也不明白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失去了教学交流的意义。
2.制作课件只注重形式
许多初学多媒体制作的人,常常利用大量的精力将界面色彩搞得纷繁复杂,以为这样能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殊不知,纷繁复杂的画面常常使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忽略了课堂应着重掌握的知识。例如,教《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设计的课件使用图画表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这固然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但是贯穿在教学过程的还有大量的表现赤壁之战的画面,再加上大量的背景音乐。这既造成了学生视觉和听觉的疲劳,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把握和应用课件的误区
1.视多媒体为“万能教具”
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可是有些老师从导人新课到字词认读,从段篇阅读到课堂练习,乃到作业的布置,急于使用课件,以视听替代学生的感悟,学生在多媒体的世界里应接不暇,进入学习的角色显然无从谈起。有些教师为图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就按顺序“播放”下去,教师如同驾御机器的操作手,很难考虑实际效果。
2.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每堂语文课都应当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如果整堂课亦步亦趋地跟着课件走,教师手脚被束缚,学生思维被框定,效率极低。例如高考复习阶段,我在设计“文言句式”的多媒体课件时,曾收集过十几个以此为内容的课件,发现很多课件把文言句式的类型和例句全面汇集起来,老师“填鸭式”介绍给学生,学生死记硬背句式类型,根本达不到复习课的真正目的。
二、矫正对策
(一)精心制作课件
课件制作必须把握两个原则:
一是适用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并非所有的教材都必须制成多媒体课件,很多现成的课件不一定适合每个教师的教学意图,这时可截取其中所需部分,自己重新组合与加工,使之符合自己的教学需要,适应自己的教学对象。背景音乐要与课文意境相融合,所选画面要和课文内容相吻合。
二是重点突破原则。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诗歌类课文的教学设计,可以重点通过课件中穿插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领悟诗歌的韵律美。小说类文章可以通过界面清晰展现小说的情节结构,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林黛玉进贾府》的课件设计可以从展示介绍四大家族的关系图作为教学的突破口,这是利用黑板很难体现的。
(二)合理使用课件
使用课件也要注意两点:
一是把握使用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例如教学《孔雀东南飞》,一开课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背景音乐为《梁祝》主题曲,画面充分体现“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情境,刚上课就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进一步理解、鉴赏作品的深层内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陈无择;五运六气;三因司天方;五运时气民病证治方;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R226;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7)01-0033-04
Abstract: Wuyun Shiqi Minbing Zhengzhi Formulas are from San Yin Ji Yi Bing Zheng Fang Lun written by CHEN Wu-ze, which is a representative for “Yunqi Formulas” in TCM field. Wuyun Shiqi Minbing Zhengzhi Formulas contain 10 formulas, based on the annual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of Suiyun, with their own features.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ombing, contrast analysis and explaination,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data mining, the meidicne frequency, medicine taste, meridian and other contents were put under statistical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the medication in formulaes was flexibility, focusing on conditioning the spleen and stomach, and the taste was somewhat spicy, sweet, warm and smooth, which was also corresponding with the medication features in Song Dynasty. By combing the medication law of these formulas, it can help better apply these formulas to modern clinical TCM.
Key words: CHEN Wu-zhe; Wuyun Liuqi; Sanyin Sitian Formulas; Wuyun Shiqi Minbing Zhengzhi Formulas; data mining
宋代t家陈无择在其著作《三因极一病证方论》[1]中载有10首“五运时气民病证治方”(以下简称“五运方”),据干支年份中岁运变化而设,颇具特色,是中医“运气方剂”中的代表。
“五运方”均先列《内经》原文中对其年时气病证的描述,再列方名、主治病证、药物组成和煎服法,其主治病证与《内经》原文基本相应。其方按五运相生、太过不及年份的顺序排列,先列岁运太过之年时气主方5首,再列岁运不及之年时气主方5首。10首方剂涵盖所有年份,具有执简驭繁的特点,对中医临床尤其是诊治时气外感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清代医家缪问对“五运方”加以注释,并按年干顺序,从甲至癸排列,便于每年对应使用[2]。笔者合两书之体例,按五运顺序(甲己土运、乙庚金运、丙辛水运、丁壬木运、戊癸火运)排列诸方,以便对照理解,并参缪氏之注释,加以解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五运方”的用药频次、药物性味、归经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应用规律,用以指导临床。
1 “五运方”药物组成及分析
1.1 甲己土运年主方
1.1.1 附子山茱萸汤 附子山茱萸汤为六甲年时气主方,其方用:附子、山茱萸各一两,木瓜、乌梅各半两,半夏(按原文照录,未标注炮制方法,下同)、肉豆蔻各三分,丁香、藿香各一分,锉散,每服四钱,加姜七片,枣一枚(16方皆为水煎食前服,后略)。该年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易受湿邪,主要病证为腹痛寒厥,肢痿,腰痛,腹满食减泄泻等。
全方着眼于六甲年岁土太过、雨湿流行的特点,并考虑到风气来复的可能性,用大热之附子温阳散寒、止痛回厥;山茱萸酸收护肾、培补厥阴;乌梅、木瓜一收一泻,利脾祛湿,肉豆蔻辛温止泻,三药兼能治痿;再加半夏利湿化饮,丁香、藿香芳化和胃,少佐姜、枣调和,全方以散寒除湿祛风为法。
1.1.2 白术厚朴汤 白术厚朴汤为六己年时气主方,其方用:白术、厚朴、半夏、桂心、藿香、青皮各三两,炮姜、炙甘草各半两,锉散,每服四钱,加姜三片,枣一枚。该年岁土不及,风气盛行,脾虚易为风冷所伤,主要病证为心腹胀痛,霍乱吐泻,四肢筋骨重乏,肌肉p动酸困,情志不舒,胸胁暴痛,纳少等。
该方重在培土制水抑木,用白术甘温,燥湿健脾温中;厚朴苦温,平胃理气;两药合用以调补脾胃。桂心辛甘温通能泄肝气,青皮苦酸破气除满,辛酸相合以化肝。再加藿香芳化脾胃,炮姜苦辛以行脾经,半夏辛散以宣脾气,加甘草缓肝急,兼防破泄之品。稍加姜、枣以调和脾胃。
1.2 乙庚金运年主方
1.2.1 紫菀汤 紫菀汤是六乙年时气主方,其方用:紫菀、白芷、人参、炙甘草、黄芪、地骨皮、杏仁、桑白皮各等分,锉散,每服四钱,姜三片,枣一枚。该年岁金不及,炎火盛行,肺气虚乏,易感热邪,主要病证为肩背郁热沉重,流涕喷嚏,咳喘,自汗,衄血,便血,头痛,发热,口疮,心痛等。
该方用参、芪益气固肺金,统摄走泄之阴;紫菀苦温,利气益肺,善止咳喘;桑皮甘寒,补血益气,泻肺平喘,二药兼能止血;合甘草又能补土生金,助参芪之效。地骨皮能泻肺中伏火,清虚热,凉阴血;杏仁苦泄,降上逆之肺气;白芷解表,散风除湿,又治头痛及疮疡肿痛。全方补肺泻火,兼顾补土生金,以防水气来复,颇为得当。
1.2.2 牛膝木瓜汤 牛膝木瓜汤为六庚年时气主方,其方用:牛膝、木瓜各一两,芍药、炒杜仲、枸杞、松节、菟丝子、天麻各三分,炙甘草半两,锉散,每服四钱,加姜三片,枣一枚。该年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易受邪,主要病证为胁满,痛引小腹,胸痛引背,目赤痛痒,耳聋,身重,烦闷,甚则喘咳逆气,周身作痛等。
该方以牛膝补益肝肾,引气下行,通利关节止痛;木瓜柔肝缓急,舒筋止痛;芍药补养肝阴,兼治金气之横;杜仲助牛膝以补益肝肾,尤补肝阴以强筋骨;松节取象比类,通利血中之湿,治诸关节疼痛;菟丝子益肝润下,枸杞润肺宁金,天麻柔肝息L清利上窍,姜、枣、草佐以调和诸药,并和胃气。全方以滋养肝阴为主,兼以润肺息风通利之法。
1.3 丙辛水运年主方
1.3.1 川连茯苓汤 川连茯苓汤为六丙年时气主方,其方用:黄连、茯苓各一两,麦门冬、车前子、通草、远志各半两,半夏、黄芩、炙甘草各一分,锉散,每服四钱,加姜七片,枣一枚。该年岁水太过,寒气流行,心火易受寒邪,主要病证为身热烦躁,手足反寒,心腹肿满,喘咳,自汗,甚则便血。六丙年岁运水运太过,但实为寒甚火郁、水湿郁热之象,所以不可误投辛热以加剧郁热之象。
该方重在利水清热,黄连苦燥,可升可降,可平上下之热,更加黄芩以清热逐湿;茯苓利水除湿,与半夏配合,通利阳明,与车前配合利膀胱,加通草性轻,利水消浮肿,所谓“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是也。甘草土御水护心,防止水气凌心;远志养心安神,佐以麦冬滋养心肺。半夏味辛,并可补肝疏土以防土气之复。
1.3.2 五味子汤 五味子汤为六辛年时气主方,其方用:五味子、炮附子、巴戟天、鹿茸、山茱萸、熟地黄、炒杜仲各等分,锉散,每服四钱,加姜七片,盐少许。该年岁水不及,土湿盛行,肾水虚乏易受土湿之邪,主要病证为身体肿满沉重,腰膝酸痛,足部痿弱逆冷,腹胀,泄泻,筋骨不利等。
该方重在益肾阳,以防水湿泛滥;兼滋肾阴,使阳得阴助生化无穷。故用大辛大热之附子,急助肾阳,遍走周身经络以驱散寒湿;甘滋之熟地黄填补肾阴,山茱萸甘酸化阴,皆以助阳;五味子酸敛,固护肾之阴阳二气。巴戟天甘温益肾,兼能入阴除痹;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利关节,除痹痛;鹿茸为血肉有情之品,咸温壮阳,补血益髓。加姜散寒除湿,盐引药入肾,诸药合用实为治本之法。
1.4 丁壬木运年主方
1.4.1 苁蓉牛膝汤 苁蓉牛膝汤为六丁年时气主方,其方用:肉苁蓉、牛膝、木瓜、白芍、熟地黄、当归、炙甘草各等分,锉散,每服四钱,加姜三片,乌梅半个。筋痿脚弱者,加镑鹿角屑同煎。该年岁木不及,燥乃盛行,肝气虚乏,易为燥热之邪所伤,主要病证为胁肋并小腹作痛,肠鸣溏泄,或为火所复,则有发热,周身疮疡,肢体肿满,鼻塞流涕等证。
该方重在补肝,兼滋肾水,以制燥热之邪。方中肉苁蓉咸能润下,温而不燥,善于滋补肾阳;熟地黄滋补肝肾之阴,与肉苁蓉相配,阴阳平补而无偏胜之害;牛膝亦能滋补肝肾,强壮筋骨,并能引火下行;归、芍辛酸化阴,养血柔肝除燥。再加木瓜酸甘可泻少阳,甘草甘平可泻少阴,乌梅、牛膝具调寒热,皆可消除寒热、疮疡,木瓜、乌梅又可止其腹痛泄泻。痿证加用鹿角镑,盖因鹿角镑咸温,能补肝肾,强筋骨,起筋痿。
1.4.2 苓术汤 苓术汤为六壬年时气主方,其方用:茯苓、厚朴、白术、青皮、炮姜、半夏、草果、炙甘草各等分,锉散,每服四钱,加姜三片,枣两枚。该年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易受风邪。主要病证为飧泄,纳少,身重,烦闷,肠鸣,胁满,易怒,眩晕,癫痫发作等。
该方主治肝木克脾土之证,用茯苓补益脾土,利湿止泻;白术、甘草苦甘合用,以补脾之体;厚朴、草果理气消滞,以宣脾之用;半夏助茯苓通利阳明,导邪从小便出;青皮、甘草又可酸以泻之,甘以缓之;加炮姜焦苦醒脾,并制金气来复。姜、枣调和营卫,培补中土。全方“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实为上工之法。
1.5 戊癸火运年主方
1.5.1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是六戊年时气主方,其方用:麦门冬、白芷、半夏、竹叶、炙甘草、钟乳粉、桑白皮、紫菀、人参各等分,锉散,每服四钱,加姜两片,枣一枚。该年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易受热邪,主要病证为咳喘,咯血,咽干,耳聋,泄泻,胸胁苦满,痛连肩背,发热等。
该方以麦冬养肺阴,人参益肺气;人参味苦甘兼能泻心肺之火,麦冬味苦兼能泻心阳。钟乳粉益气补虚,止咳下气平喘;桑皮、紫菀宣利肺气,兼能止血;半夏、甘草益脾,培土生金;白芷辛散风热,善治胁痛;竹叶轻升,引药上达于肺;稍加姜、枣健脾佐助之。全方阴阳并补,益肺清火,兼顾培补脾土。
1.5.2 黄芪茯神汤 黄芪茯神汤为六癸年时气主方,其方用:黄芪、茯神、远志、紫河车、酸枣仁(缪问作“薏苡仁”),锉散,每服四钱,加姜三片,枣一枚。该年岁火不及,寒乃盛行,心火虚乏为寒水所乘,主要病证为胸中作痛,连及心下、肩背、两臂等,胁下支满,郁闷眩晕,神识昏蒙,髋关节挛痛,活动不利,或伴泄泻,饮食不进,腹痛,肢体痿痹等。
方中黄芪甘温益气,散寒利湿,通痹止痛;茯神甘淡益心,加远志养心安神;紫河车为血肉有情之品,大补心血;酸枣仁酸甘宁心安神(缪问用薏苡仁甘淡健脾利湿,通痹治痿);加姜枣调和营卫,补益心脾。全方重在调补心火以治其本,兼顾利湿除痹振痿诸法。
2 “五运方”用药规律分析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2.5)软件的统计报表和数据分析系统,对“五运方”的用药频次、药物性味及归经进行统计。
2.1 用频次分析
10首“五运方”共用药51味,总用药频次为96次,用药频次≥2次的药物有25味,见表1。其中,半夏的用药频次达到4次,分别出现在土运年的附子山茱萸汤和白术厚朴汤、水运太过年的川连茯苓汤以及木运太过年的苓术汤,因为这4个年份均与脾土受邪关系密切,易发生痰湿病证,半夏辛温,入脾胃经,善于燥湿化痰,故陈无择喜用之。
其余26味药为枸杞子、草果、天麻、黄连、肉桂、盐、酸枣仁、地骨皮、菟丝子、肉豆蔻、茯神、五味子、巴戟天、松节、黄芩、通草、钟乳粉、当归、紫河车、鹿茸、肉苁蓉、车前子、鹿角镑、竹叶、杏仁和丁香,用药频次均为1次。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陈无择在“五运方”选方用药上较为灵活,针对每一干支年岁运变化所选用的方药组成差异均较大,针对性也较强。“五运方”中大多都用到了姜、枣、草3药的组合,以起到调理营卫、调和诸药、固护中焦的作用。
2.2 药物性味分析
通过对“五运方”51味药物的性味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温性药物应用最多,达71%;热性药4%,平性药12%;寒凉药应用最少,仅占13%,说明“五运方”在药物选择上,整体偏向于用温性药。在药物五味分析上,甘味药选用最多,达36%;其次是辛味药,占30%,两者合占2/3;其余为苦味药18%,酸味药11%,涩味药3%,咸味药2%。一般情况下,辛甘(淡)属阳,酸苦(涩)咸属阴,甘能补能缓能和,具有补益、缓急止痛及调和药性的作用;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通行气血的作用。参考其性味结构,也可发现“五运方”整体药物偏于甘温补益和辛温发散。
2.3 药物归经分析
在药物归经分布上,“五运方”51味药物归脾经者最多,为23%;其次是归肺经和胃经,均为18%,居次位;再其次为归肝经13%,归肾经12%,归心经7%,归大肠经5%,归胆、小肠、膀胱经者合占4%。可知其中归脾经和胃经者共达41%。这也提示“五运方”在整体用药上,更注重从调护脾胃入手,这也与其用药频次及性味分析的结果相合。
3 小结
10首“五运方”各据其岁运之太过不及,而以五味所胜调和,处方规矩,构思精巧,方简药常,以平为期。此外,《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尚载有6首“六气时行民病证治方”,为每年司天之气(岁气)变化而设,即:辰戌年静顺汤、卯酉年审平汤、寅申年升明汤、丑未年备化汤、子午年正阳汤和巳亥年敷和汤,每方后均有所加减,据笔者分析其用药特点也偏于辛甘温,重视调护脾胃,这可能与宋代医界喜用局方、用药偏于温燥的特点有关。这16首方合称为三因司天方,均为中医运气方剂的代表。清代医家缪问将此16方整理注释成《三因司天方》刊刻,王旭高据16方编成《运气证治歌诀》,都体现了古代医家对三因司天方的重视。近年来,也有许多医家开始重视运气方剂的研究和应用,如顾植山及其团队将三因司天方广泛应用于临床,颇有效验[3-4]。然而也要注意到,其诸方用药偏于辛温、甘温,在当今临床中,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具体辨证应用,不能拘泥其说。所谓施其法,而不泥其方也。
参考文献
[1] 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4.
[2] 王象礼.陈无择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25.
[3] 顾植山.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的五运六气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9):1041-1043.
[4] 朱红俊,陆佳.《三因司天方》之附子山萸汤应用体会[J].中医学报, 2016,31(8):1111-1113.
一、了解知识整理的内涵
整理是知识巩固与运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带有规律的知识,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知识再现、知识归纳、知识整理为主要方法,以建立个性化学习策略、确立终身学习方式为主要目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更条理、更系统。它不是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让学生在具备了完善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更高层次的再学习;是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融会贯通、发展学习思维、提高素养的重要过程。
二、明确生物知识周整理的目的
知识整理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能够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梳理,同时能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上好知识周整理课,能让学生更好地学好生物,提高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弥补教师平时上课中的欠缺,提高教学质量。
三、确立生物知识周整理课的流程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知识情况进行备课,确定一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课堂流程。要明确整理不是简单的知识回炉和死记硬背的过程,而是一个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的过程,是一个训练学生分析、推理、判断等解题能力的过程。在此前提下,让学生把平时学到的分散零碎的知识按生物中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有效的整合,构建出生物知识结构体系,完善学生的生物认知结构。同时,教师要适当地指导学生整理的方法和注意点。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的第3章的内容是《细胞的基本结构》,由于在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是将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分开学习的,这一章学完后学生头脑中对细胞并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笔者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发现,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细胞器也是细胞结构的一部分。因此,这一章结束后,在知识周整理课的课前备课过程中,主要以“细胞的基本结构包含哪些?”“每一基本结构里我们又分别学习了哪些内容?”等问题为目标,从这些问题着手,引导学生逐步细化知识,将本章所学知识构建成一张知识网络,绘出知识结构图,使学生对细胞的结构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其次,在整理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组织、引导和指导,确定整理的方法和思路,在这过程中要把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凸显出来,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整理,学生才能学会、学好。学生在把握了整理的方向后,可以先由学生自主整理,再通过组内交流、班级交流、小组展示、个别提问等方式进行交流反馈,这样教师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整理效果,又能对学生独立形成的知识网络进行补充完善。使学生在再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得到延伸、升华。
例如:在《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周整理课上,经过小组讨论后,有一些小组整理的内容较空、较乱,泛泛而谈;有些小组呈现的内容很有条理,罗列各种细胞器时注意到了双层膜、单层膜、无膜的区分,有些小组呈现出的内容则十分细致,把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也考虑到了,高尔基体在动植物体内的不同功能都有所体现。这些组将内容呈现后,其他组进行质疑、补充、借鉴,最终形成了一张联系紧密的知识网络。
通过组内交流,能更好的体现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学生间在语言表述和知识梳理过程中相互补充,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而班内交流和小组展示又能让师生、生生间互相质疑、补充、评价,进一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拓宽思维。个别学生的提问,教师的解答补充,又在释疑过程中,把重点突出的知识升华。
最后,在生物的周整理课结束前,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及时有针对性地布置多样化的练习。因为练习能及时巩固反馈学生知识上的缺陷,同时能弥补以往教学中的失误和不足,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灵活多样的练习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细胞的基本结构》整理课上,学生们构建了知识框架,对细胞结构有了整体认识后,我给学生们提供了判断题进行训练巩固。题目如下:
判断题:
1.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2.所有植物细胞都有液泡。
3.植物细胞都没有中心体。
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都含有叶绿体。
5.判断动植物细胞的主要依据是是否有细胞壁。
6.所有的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7.生物体所需能量都是由线粒体提供的。
8.所有生物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9.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中心。
10.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有:磷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
以上题目由学生抢答,抢答时还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