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后勤管理方法范文

企业后勤管理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后勤管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后勤管理方法

第1篇:企业后勤管理方法范文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师生员工对后勤管理和服务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现代高校的迅猛发展,导致高校后勤服务也在发生变化,最初简单、落后的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师生的生活需求,不能跟进高校迅猛发展的脚步。在现代不断地社会化改革浪潮中,后勤服务管理不断地深化服务理念,转变后勤服务方式,提高后勤服务标准,不断地适应新形势下改革发展需要以及高校自身发展需要[1]。随着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改革不断地深入,高校后勤部门不断地摸索适应师生日益增长的需求方法,推行后勤服务细节化,提高后勤内部服务工作效率,增强后勤部门服务意识,不断地提升后勤服务与管理水平,高校后勤管理已从服务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后勤服务信息管理转化。因此,为更为有效地促进吉林大学后勤管理的健康发展,学校后勤需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及品质,建立健全后勤服务标准化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现将吉林大学后勤部门的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总结如下。

1 问题调查

吉林大学后勤服务覆盖了校园内的饮食、住宿、医疗、小商品经营、日常服务、交通运输、设备抢修维护和物业管理等方面。主要负责全校师生员工的餐饮服务,卫生保洁工作,水电暖的供给及水电暖房产等维修,学生宿舍宿管管理;教学楼、实验室以及办公楼的门卫值班管理;学校社团、学术交流、晚会等的举办、接待、餐饮、住宿等服务工作;以及确保学校各种教学生产设施的正常使用,为在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1.1 后勤社会化改革滞后

(1)后勤从业者没有足够的危患意识、观念陈旧落后。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勤员工工作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陋习不改,传统观念与看法已成为思维定势,与时俱进十分困难,计划经济体制的用人模式已经扎根[2]。

(2)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匮乏、制度缺失。后勤企业现有的管理干部缺乏企业管理经验,缺乏民主的决策机制,即使制定了规章制度,往往也不能严格地贯彻执行;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传统的用人观念等管理模式不断影响现代企业的经营制度的有效执行。

(3)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现有后勤行动目标还听令于学校,服务对象仅仅是校内师生,所以,主体依附性与服务局限性还很大,服务成本不确定,服务观念尚处于计划经济的习惯性中,使得高校后勤有的不敢走出去,有的也不愿引进来,没有形成企业化思维模式参与市场竞争,最终导致后勤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程度低。

(4)没有真正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质量管理体系。

1.2 传统的管理方法与当前后勤改革发展不相适应

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机制越来越引起管理部门的关注,只有改变不适应当前环境的管理模式,建立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后勤管理一直沿袭传统,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管理标准,很容易造成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管理不规范制约改革进程。学院在自主管理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后勤管理的问题,如,后勤服务体制不健全、后勤服务管理机制和监管体系不完善,这一系列问题均制约着后勤服务的发展。后勤的发展战略目标没有长远规划,也无法对资源浪费严重、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职责权限不明确或重复设置、管理层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改进[3]。

1.3 标准少,覆盖面小

(1)标准较不明确、不具体。目前,经过调查发现,现代后勤管理的标准化工作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标准后勤管理服务规范化程度也不够高,主要表现为:在管理标准化系统方面不完善,同时系统化服务覆盖面较窄,同时管理服务标准不完备,标准化的调节机制不健全。人员配备方面,专业业务人员较短缺,专业技术较差,技术标准不够充分完备。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比较大,管理标准仍存在一定滞后性。

(2)制度、规章往往比较笼统,不易操作。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规范化的后勤管理各种法规,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制度、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管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制度与工作流程、业务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管理、后勤常用规章制度等管理体系不齐全,相互链接制度不够完善,管理内容欠缺。

2 建议

高校后勤是指为高等学校为师生员工提供生活保障服务的组织机构,因此,做好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对学院的整体工作带来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后勤服务工作是高等学府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师生日常生活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也是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加强学院后勤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不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结果,是提升后勤服务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使学院后勤服务和管理工作更为专业、规范及科学化。

高校后勤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首要职能是“三育人”,即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其最主要工作就是保障高校教学和科研、师生员工日常工作生活学习。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与教育教学一样,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非常首要的组成部分,其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和谐校园建设的成效。主要管理建议:一是建立公司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二是完善控股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队伍选拔机制;三是落实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做到稳基业、强物业、控成本,而实现目标的重要举措就是班组建设,通过班组建设,加强员工培训、管理和沟通,补齐高校后勤发展中的短板。对管理部门一是要强化责任意识;二是要敬畏纪律和制度;三是要结合具体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4]。

第2篇:企业后勤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 后勤管理 教育目标 育人

1.服务是后勤管理的基础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为师生生活服务,也就是为教学服务。因此,学校的后勤工作必须围绕这个目的,做好各项工作。后勤人员要以主人翁的精神,深入实际,主动服务:主动为教学一线的正常工作,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提供有效的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关心师生生活,服务师生生活,尽可能减少师生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搞好教学。

后勤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当家理财、营造良好校园环境的重任。这些工作的出发点是服务,是基于学校总体工作思路和后勤工作计划,以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为重点,通过保障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为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合理的生活工作条件。因此,后勤就是服务。有了良好的服务,可以促进教职员工高效率、高质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

2.营造良好的后勤管理氛围,规范后勤管理运作

后勤管理的效果依赖于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优秀的后勤管理人员。方法是管理的核心,人员是管理的能动性。因此,要搞好后勤管理,好的管理方法、制度和优秀的管理人才是缺一不可的。

后勤管理不是简单的食堂和校舍等硬件管理,更需要一整套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通过后勤管理,树立法治意识,形成有法可依、依法治校的良好风尚。为了提高后勤工作的规范化,第一要加强后勤管理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完善各项可操作的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后勤规章得到遵循。后勤工作的职责分工要明确,运作要规范化,相关规章制度的出台一定要基于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工作的开展要事先有计划,事中有监控,事后有总结。第二,要建立资材的登记和标识管理制度,实行实物标识唯一、进出台账登记管理,并定期盘点,确保物资的采购、入库、领用、流动和核销可查询、可追溯,资产处于受控状态,形成规范化的资材管理机制,避免人为干预和损坏事件的发生,形成爱校、守纪、文明、诚信的风气。第三,要建立财务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水、电、气检查措施,推行现场管理,对学校的食堂、餐厅管理、物资供应、校舍及运动场地的维护等工作进行高频率的现场检查,确保后勤管理的规范和有序,保证各项后勤任务的顺利完成,确保后勤管理规范、安全。

3.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后勤服务质量

学校后勤是一项为教育、教学、师生服务性的工作,后勤从业人员必须围绕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宗旨,提升服务水平。后勤人员要经常为学校师生提供各类后勤服务,服务质量的高低将影响教学的效果和学校的风气。不断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为师生提供满意的后勤服务。这就要求后勤人员持续提升思想政治觉悟,认真执行学校教学和财经管理制度,落实学校项目建设的各种要求,做到不贪、不占学校财物,遵纪守法,不踩红线,不越雷区,廉洁自律,本着对学校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提供职业化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师生的满意度。

4.提高后勤管理效益,盘活学校财产

学校经费有限,必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发挥学校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必须以经营企业的思路开展后勤管理,以投入产出比衡量后勤管理的效益。通过创新管理,开拓思维,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在开发、培育、拓展学校服务市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管理效益,形成后勤独特的价值。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先进的服务理念,顺应时代潮流,用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实施改良的后勤管理模式。同时,引入项目管理方法,以项目运作的方式,设定合理的管理目标,通过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与引导,推动学校资材使用的良性循环,学校各项资产、设备的有效利用,激发后勤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与工作热情,不断拓展后勤管理丁作的广度和深度,达成后勤管理的各项目标。

5.以后勤促教育,增加后勤管理的附加值

学校后勤服务,一方面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的物质需要,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满足师生的某种精神需要,这两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后勤管理要创造和谐、适宜的环境,促进师生之间建立亲和的关系,营造热爱学校,热爱科学知识,热爱社会主义的良好氛围,激发师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开拓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促进社会不断进步的新时代精英,体现服务在育人效果中的重要价值。达到学校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实现1+1大于2的双赢目的。

总之,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工作有事务性、服务性的一面,同时又有其思想性、教育性的一面。学校后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的保持,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强化后勤对教学工作的促进功能,是新时期后勤工作的重要职责。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后勤服务项目管理》作者: 陈军平,主编 出 版 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2]陈强安;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0年23期

第3篇:企业后勤管理方法范文

一、企业后勤管理的重要性

在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后勤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要内容。概况来说,企业后勤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发挥着两个方面的作用:首先,企业的后勤管理能够为企业的直接物质化生产提供全过程的服务。具体包括:供应、贮存、运输、组织等多个环节和流程;其次,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能够为企业员工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提供所需的物质服务。由此可知,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新形势下企业后勤管理的现状分析

通过一系列的相关的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出如下几点问题:

首先,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开始逐渐出现了弱化的现象。也就是说,传统的、大包大揽式的后勤管理模式开始越来越少见,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开始逐渐的被更加专业、更加规范的企业管理流程所替代。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据分析是因为,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科学和完善,后勤管理的主要内容也开始逐渐的向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很多民营企业中,专门的后勤管理部门开始越来越少见。但是,这种现象并不代表着在新形势下企业后勤管理工作已经不重要了,与此相反,恰恰是因为在新形势下,后勤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以,才出现了目前这种传统的、大包大揽式的后勤管理模式开始减少,而专业后勤管理模式开始发展的大趋势,才更加凸显了企业后勤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次,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的竞争其实归根结底都可以归结到人才的竞争上,这一点在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中也不例外。然而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目前我国企业后勤系统的分析和整理却发现,目前我国后勤管理系统人才相对缺乏的问题还是非常普遍的。很多企业都忽略了后勤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以至于因专业人才的缺乏影响了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所拥有的企业类型和企业数量开始越来越多,而各个企业因受各自员工数量的不同、企业规模的不同以及企业性质的不同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开展企业后勤管理工作时也千差万别、各有特点,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化。然而,虽然说各个企业选择符合自己企业实际情况的、差异化的企业后勤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同时我们还应注意目前我国企业后勤管理在出现了明显差异化的同时,还相应的存在着不够规范的问题。很多企业在开展后勤管理工作时,都以此企业的特殊性为借口存在着随意发挥的现象,以至于影响了企业后勤管理的水平,特别是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这种问题的影响更为严重,一定要注意规避。

三、新形势下科学开展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第一,在开展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改革和创新。

要在新形势下科学的开展企业后勤管理工作,最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改变传统的、因循守旧的工作观念,根据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的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来拓宽视野、增长经验,树立新的企业后勤管理理念。例如:改变传统的纯粹管理的理念,处理好管理与服务两者之间的关系,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改变只盯着本单位后勤建设的单一做法,促进企业后勤管理向社会化、企业化转变的进程等等,均是企业后勤管理工作过程中重视改革和创新的典型做法。

第二,注意提升企业后勤管理者的素质与能力。

要提升企业后勤管理者的素质与能力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注意提升企业后勤管理者的思想品德素质。企业后勤管理者的思想品德素质实际上指的就是后勤管理者在日常的后勤管理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方面的特征。思想品德素质对于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这一点对于企业后勤管理人员来说同样如此,后勤管理者只有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秉承“做事先做人、管人先管己”的基本准则,才能够更好的做好后勤工作。具体来说,企业后勤管理者所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指的是后勤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应注意承担其应有的社会道德责任,在工作中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工作中以企业的利益和发展为先,坚持认真、诚实、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来开展工作。而要实现这一点,不但要在选拔企业后勤管理人员的过程中始终秉承德才兼备的基本原则,还要注意定期的组织后勤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以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提升。

其次,注意提升企业后勤管理者的知识素质。在现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重要性开始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得以凸显,同样也在现代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企业后勤管理者只有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得心应手,更好的推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进度和发展。要实现这一点,企业在开展后勤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提升企业后勤管理者的文化素质,还要注意提升企业后勤管理者的自然科学素质和社会科学素质,以确保其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而且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鼓励和督促其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以促进其不断的进行知识更新,促进自身的发展。

最后,注意提升企业后勤管理者的能力素质。企业后勤管理者的能力素质,不但是后勤管理者整个素质体系中最为核心的素质,而且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企业后勤管理者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能力素质,才能够更好的从管理者的角度对日常的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分析和决策,以确保日常后勤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有序的开展。而要提升企业后勤管理者的能力素质,则要注意从决策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控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同时入手,通过组织学习、培训、进修等多种方式,来促进其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

第三,重视企业后勤管理的流程化、规范化问题。

要重视企业后勤管理的流程化、规范化问题,首先要注意制定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后勤部门业务流程目录。通过后勤部门业务流程目录的制定,系统、全面的对企业后勤管理所需要涉及的业务进行科学的划分。例如:可以分为保洁管理、维修管理以及会务管理等等。而所划分出的每一个类别又可以根据其所包括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划分为诸多的二级流程等等,以便管理和执行起来更为方便、规范。

其次,还要注意对企业后勤管理业务的流程进行科学的梳理。在开展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业务流程往往多而繁复,因此,只有对通过科学的梳理理清其逻辑关系和处理顺序,才能够更好的明确企业后勤管理工作流程。具体来说,在针对企业后勤管理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时,可以根据后勤管理业务流程的管理目标,对每个业务流程的起点和终点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如:可以根据业务流程的起点和终点来全面的分析此业务的主责岗位是哪个、配合部门是哪个、工作内容是什么、工作标准是什么、实施的证据是什么等等,并据此,在理顺业务流程的同时,让后期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相关规章制度更为生动、具体、形象。

第4篇:企业后勤管理方法范文

后勤管理与服务保障工作是保证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满足全校师生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保障,是高职院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工作是支撑学校整体工作顺利、稳定运行不可或缺的部分。首先,后勤工作是实现学校教学、科研任务的有效动力,是开展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基础。其次,后勤的行政工作是降低培养人才的成本,提高学校教学水平与投资效益的重要保障,也是对全校师生开展教育的课堂,可以保障高职院校健康发展与稳定运行。

二、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的特性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在占据学校工作重要部分的同时,有着其区别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自身特性。

(一)基础性与保障性的结合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后勤保障工作具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用。它不单单在物质上给与保障,在通过后勤人员良好的服务与热忱工作态度的同时也无形中给师生们提供了情感保障。

(二)服务性与安全性的结合

后勤的工作人员应该以最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形象、规范的工作来直接或者间接地促进素质教育,还必须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师生能够拥有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进行学习。

(三)管理性与教育性的结合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体现就在于“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表明后勤管理工作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学校是一个无形的大讲台,后勤人员同时也是不站讲台的教师,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在劳动教育、爱护公务教育、爱校教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方面进行素质教育。

三、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具体措施

后勤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的地位与作用是无可取代的,其自身的特点也正是顺利推进后勤工作改革的基础,所以必须创建节约型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模式,创新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

(一)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理念作为一种理想、观念,在现代的企业管理和教育中已经大量的应用到各种各样的领域中,尤其是在大型的上市企业。因为理念一词不仅具有更多的客观性,其中的成分也很多。理念对于实践的意义与意识来说更加的浓郁,其内涵迫切表达了改进对于管理团队的意义。因此,后勤管理与服务制度在高职中不仅是表达了一中观念也是一种理想诠释,可以作为行动指南是它独特的一面。伴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进步,示范性后勤管理观念在高职院校中的不断更新,院校的后勤管理与服务已经有了新的发展格局,在新格局中稳步地提升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我们牢固的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我们知道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它不同于任何一个社会企业那样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它具有特定的运行目标与市场,并且这个市场的主体也是特殊的,它主要围绕高职培养人才这一中心。必须在实现教育人、培养人的前提下,以科研、教学的改进和师生的生活水平提高出发,通过公益实现服务带来生存,服务带来发展,服务带来效益的最终目的。总体来说,高职院校中的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是通过管理规范、管理思想以及优质服务来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理念的。它具有教育与服务的双重性。因此,牢固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管理与服务理念,是顺应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的最基础前提,同时也是科学化管理的必经之路。

(二)有效创新“精细化、柔性化”管理与服务的模式

一定的模式既体现一种管理的理念,也是活动内容与流程的重要展示。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和完善,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进步的灵魂。在国家不断深入地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汹涌浪潮中,高职中的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必须坚持不断地改进与创新,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的水平,就必须实行更加有效的创新采用“精细化、柔性化”的管理服务模式。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注重管理过程与细节,实施精确的计划、控制、考核、决策的科学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拥有人本与科学的管理思想。精细化管理的三大基本原则:一、注重细节;二、科学量化;三、立足专业。为了把精细化管理做的更好必须把这三点落实到位。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理念,它更是一套管理方法。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和专业性越来越强的今天,企业要向做大做强就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同时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也必须做到精细化管理。其中包括:一是精细化操作,就是指后勤管理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与标准进行,为了让学校的基础运营更加正规化、标准化,员工都应该遵循规章制度以身作则,;二是控制方面的精细化,它要求后勤的管理工作必须遵循设计、审核、执行的过程,对这个过程进行全局控制,这样就可以减少管理上的漏洞;三是精细化的分析,这一点尤为重要,它是精细化进行科学规划的前提,可以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后勤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与跟踪。柔性化管理重点强调以人为本,根据组织的文化、精神气氛以及共同的价值观进行人格化的管理。在研究人的心里和行为规律基础上,强调尊重人格、适应人性,重在文化的渗透与情感的触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必须要加强学生队伍的建设,培养学生自我服务与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其次要发动学生社团的作用,在坚持后勤部门的领导基础上建立各种自律委员会,时时掌握学生们的需求与意见。当然要不断加强和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做到以德服人、以情动人,以修己安人方式,在师生中创建持良好的管理形象,进一步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

(三)打造一支业务素养高、竞争力强的后勤团队

高校的后勤工作渗透在包括从师生衣食住行到校园安全,从教学科研到管理服务等等方方面面,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是培养一流人才、创建一流高校的重要保障。但是从当前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来看,管理与服务人员的配置结构不均合理,后勤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后勤职工或者一些分流职工。这些人很大程度上缺乏娴熟的业务素养,年龄结构老化,缺乏生机与活力,并且知识面比较狭隘。因此,高校就必须适时引入新人新方法,挑选知识性与技术型并存的鲜活力量来充实后勤管理队伍。在建造一支知识型、专业型的骨干队伍的同时,要加强队伍的培训工作,让员工在知识水平与业务水平上不断地提高,增加人力价值。其次,还要加强监督与激励制度,完善招聘、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绩效评价管理方法,激励员工的认真工作态度。总之,高职院校中的各种工作与后勤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模式戚戚相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管理与服务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建立多种培育模式,将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四)着力培养具有深厚底蕴的后勤管理与服务文化

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文化的形成。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艺术、信仰、道德、法律等等内容。对于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与服务而言,文化贯穿于管理与服务的全过程之中,同时也是管理工作人员和师生生活的具体形式。由此,后勤管理与服务文化就这样地应运而生。后勤管理与服务文化不仅是高职院校文化的展示,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它既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后勤管理与服务的战略部署,有效地推动后勤管理与服务在高职院校中的建设与发展并作为精神食粮贯穿在师生的生活当中。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是一种充满责任感的历史使命,他们表现出来的服务意识与道德行为不仅了体现了荣誉感与责任感,还展示了一种文化。通过对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与服务文化的培育,营造一种向上的氛围,产生顺应发展的凝聚力。这种培育战略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天然动力,大力加强后勤管理与服务文化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内涵文化建设的指标之一,同时占据重要地位。

四、结语

第5篇:企业后勤管理方法范文

摘 要: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后勤实行社会化的财务管理,社会化的财务管理就是将社会力量与社会资源利用到学校后勤财务管理中,可以将高校后勤转化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其特点是自主经营模式、盈亏自负、核算体系独立化。高校后勤工作中,财务管理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高校还应该加大后勤财务管理的改革,为学校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高校后勤 社会化 财务管理

现今社会,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成为高校的重点工作,但是,一些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社会化不明显,后勤财务管理工作成为学校的负担。一些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工作没有积极性,后勤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不能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一些高校的后勤没有明确的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不能更好地监督、管理财务相关有效数据信息,一些安装项目的工作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在工作时偷工减料,影响后勤的服务质量。一些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对后勤的管理不够重视,使得一些工作人员私自生产不合格的生活用品卖给学校。学校承担一部分的社会服务,要比社会上相同服务的价格略低一些,使得学校的经济效益无法有效提高。所以,学校应该对后勤的财务管理重视起来,并对其进行改革,努力提高学校后勤服务质量,将学校后勤管理完全剥离,使学校后勤财务管理社会化逐渐增强。

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问题

(一)管理活动中主客不分

近年来,高校后勤管理已经成为高校的重点工作,但是,一些高校的后勤管理活动中管理职能与经营服务功能没有分开,使得高校后勤管理出现主客不分的现象,学校后勤服务质量无法提高、不能监督其数量、不能制约其价格,使得财务管理出现漏洞,一些后勤工作人员在修缮过程中,为了自己的利益,偷工减料、谎报账目等,为学校后勤经济发展带来威胁。这种财务管理上的漏洞,不仅给学校后勤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还不利于高校的发展,所以,学校应该对学校后勤管理重视起来。

(二)有偿服务与经营活动发展不均衡

高校后勤各科室的生产活动是有偿的,使得各科室互相攀比,有的科室在没有完善的技术资料、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下,对一些生活用品进行加工,卖给学校。学校后勤的修缮部门将后勤修缮工作承包给农民工,学校在购置一些不合格的产品同时,还增加了费用的支出。这样,学校不仅没有做好后勤管理的工作,还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支出,对学校经济效益的增长有不利的影响,后勤的服务质量也不会提高。所以,高校应该重视对后勤各科室的管理。

(三)机构设置与服务项目的错误

近年来,我国高校体制形成的条件是计划经济,多数是因为高校被政府包办,使得高校的机构设置有着“大而全”的特点,服务项目有着“小而坐”的理念。后勤管理机构比较多,后勤工作人员杂,使学校的负担加重。学校后勤肩负着学校师生的衣食住行,但是,学校后勤的流动资金缺少,设备得不到更新,不能满足师生的要求,后勤工作人员工作的分配是平均的,没有奖罚制度,使后勤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强,后勤的管理水平不能很好地提高,后勤的服务质量得不到提升,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使得高校不能将后勤的财务管理更好地完善,影响着高校的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的全方面发展也受到重视[1]。但是,目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着高校的发展,给高校带来负担。所以,高校应该利用社会资源,将后勤管理与学校剥离,并要保证后勤与学校剥离后可以更好地生存,不仅要使国家的利益与学校的利益得到保证,还要保证学校后勤职工的利益,以下是笔者根据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问题的分析,提出的几点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实施财务监控

1.统一的收费标准。为了学校能够更好地对后勤进行财务管理[2],要求后勤各部门要有统一的收费项目,使各部门不再出现攀比现象;要求各部门将收费价格进行统一,并对其进行监督;要求各部门要使用统一的收费票据,有利于管理人员对财务进行核算对比;要求各部门的收费方式相同,避免收支费用出现问题。只有各部门的收费情况统一了,才能更好地对财务进行管理。

2.资金统管。目前一些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资金管理不统一也是问题之一,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所以,学校应该将后勤社会经营服务单位所收资金统一管理,在银行中设立一个专属学校后勤的账户[3],如果后勤财务部门需要成本的支出,就要到校级财务机构进行现金转提,并办理提现手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的管理,还有利于学校控制经营单位劳务费的提取,这样的管理方法对学校后勤的财务管理帮助起着促进作用,使学校后勤管理不再是学校发展中的负担。

(二)产权关系明确

学校要想将后勤管理更好的剥离出去,就要将学校与后勤产业的产权做出明确的分析,利用现代化企业制度对后勤进行规范管理,只有这样,后勤企业才能对后勤管理工作负责任,后勤企业才可以做到工作上的自我约束[4],自己负责后勤经济的盈亏等。学校要对后勤部门的资产与价值进行核实,根据对后勤部门的分析,找到合适的剥离方式,将后勤部门与学校剥离。在设定剥离范围时,应将学生宿舍与食堂分离出去,不能将校园水电、土地等列入到剥离范围内。无论学校后勤是以什么方式委托给社会有关服务部门进行经营,都要进行资产的界定与评估,学校也应该支持后勤企业的工作,使后勤企业可以更好地为学校服务。

(三)树立契约观念

目前高校后勤管理存在主客不分的现象[5],后勤企业没有意识到为学校服务的重要性,使得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后勤不能为学校提供优质的生活条件。所以,学校应该利用签订契约,对后勤进行制约,在契约中明文规定出,学校后勤企业应该为学校做的服务与服务的标准。学校有权对后勤的生产活动进行监督,对价格与数量进行限制,避免后勤工作人员制造不合格的生活用品出售给学校。

结束语: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对高校来说非常重要,学校应该对后勤财务进行社会化管理,利用社会的一些企业对后勤进行委托管理,监督其管理制度,制约其生产价格,使其可以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学校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特格希.浅析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21):39,42.

第6篇:企业后勤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后勤管理;高校综合改革;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5-0087-02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进行社会化改革,已是人们的共识。所谓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指借助社会力量,社会资源,快速地建设新型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其实质就是后勤服务要实现市场化,后勤经营要实现企业化。我国高校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转变的一项重大决策,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学院作为从部队转隶到地方办学的院校,进行管理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更是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是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实现高效管理,其核心内容是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这是教育创新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之一。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理念和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高校后勤管理系统必须树立“后勤不后,保障先行”的观念,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和传统管理方法,更新观念,在管理上大胆创新。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后勤管理工作要在进一步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不断优化机构设置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和配置后勤资源,提高保障能力,从而有力地支持学校的发展。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在模式、进程等问题上都不能照搬照抄,需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无论从核心内容和具体推进方法上看,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都应属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对策分析

(一)进行后勤管理体制改革,转变职能,推行后勤企业化管理

教育部在《全面推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意见》中指出:“学校后勤及部分直属单位应以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能,推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有条件的逐步转向社会化。”高校后勤长期形成的单一行政管理体制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建国后一段历史时期对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发展,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经侪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管理模式显露出了很大的弊端,严重束缚了高校后勤的活力。因此,适应市场经济,深化后勤改革,就要建立和培育新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要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改革现行管理体制,抓好职能转换,逐步推行后勤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尽快把后勤推向社会化。高校后勤推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即实行事(行政管理)企(经营部门)分开,在功能上类似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的政企分开。学校任命或派出学校后勤行政管理机构,即“小机关”,代表学校对学校后勤经营服务部门实行宏观管理,落实经营权,不直接干预经营服务部门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具体事务。同时,后勤部门根据服务的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能力和条件组织经营活动。在保证校内服务和管理前提下走出学校面向社会经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经济实力,进而使后勤办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经济实体。

(二)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层次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更要强化后勤服务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目标与要求,以确保高等学校的稳定。要规范后勤服务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应的制度来确保相互之间的制约与促进关系;例如,要制定食堂饭菜等一些后勤服务项目的市场指导性价格,以保护后勤服务实体、高校与师生之间的利益。因此,改革后勤管理,消除制约因素.逐步形成与教学相一致的管理和服务层次,以适应并进而推进教学发展,这是当前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课程:首先,是管理和服务理念的创新;其次,是依据教学的发展不断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层次;再次,是服务育人,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最后是实施形象战略,提高整体素质。

(三)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努力完善各种管理和监控机制

最近几年以来,各高校依照行政管理职能和经营服务职能分开的原则,首先要选拔、配备好后勤服务集团的领导班子,强化后勤集团的内部管理,建立各项必要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充分发挥校董事会、校监事会的管理、检查、监督、领导等作用,还可选拔素质较高的学生代表参加后勤集团的管理、检查与监督。同时,在必要时。可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监控信息网络,以全面规范和协调高校的各项后勤工作。

三、创建适应高校发展、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服务产业,是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后勤管理改革的需要

(一)教育服务产业应有的特色、特点与创新

即将产生和兴起的教育服务产业的主体应是从学校行政规范剥离出来的后勤实体,如后勤管理集团等。它是基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为高等学校以及师生生活提供服务的经营服务业,教育服务产业既有高等学校的属性,也具有社会第三产业的属性。它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师生员工,服务具有多样性,即提供饮食、住宿、交通、维修等等。一般意义上讲经济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学校后勤管理集团宜采取独立经营方式,但也可以采取区域联合和联办等方式发展教育服务产业,教育服务创新重在服务方面的创新,尤其是育人功能的创新。因为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人才和创造知识。所以,创新应该团绕着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营造创新氛围,使服务功能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二)教育服务产业体制的创新发展

教育服务产业脱胎于高等学校行政后勤和后勤实体,它经历了从行政组织到经济组织的转变从不计成本到全额成本的转变,从经验管理到现代管理的转变,从垄断到竞争的转变。后勤教育产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必须要进行体制方面的创新,可以构筑多元化股本结构的企业联合体,但在股本结构中高等学校一般应占据主体地位,可以联合大型和注重中长期利益与社会效益的企业,共同发展,但应以市场动作的方式进入社会,展开竞争,并注意逐步推行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彻底改变原有的行政运作方式。

(三)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战略的创新

后勤集团要发展,必须认清改革的形势和自身的优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社会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支撑学校跨越式发展。当前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集团在制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战略时至少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即:形象创新、模式创新、标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等。

四、强化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和高校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深化后勤管理,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高校后勤质量管理体系,强调的是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具有职责明确、流程清晰,突出预防,持续改进的特征;倡导竞争性质量观;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高校后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将在后勤服务中形成“质量文化”,规范领导权力行为,减少个人色彩;统一服务行为标准和服务质量标准,避免各方矛盾;树立并强化后勤职工的服务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服务中充分体现个性化、情感化、人性化,但不失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建立规范的工作标准体系和明确的工作质量要求,将促进进一步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合同管理,把后勤实体纳入法制化、契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范畴。

高校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建立符合本高校特点的信息化平台系统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来说是一场革命。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不仅使后勤管理的各项规章和流程更加标准化和精细化,使后勤管理方更好地对学校资源进行规范、科学和有效的控制,同时对于后勤管理运作和业务流程规范化。减少管理层级,摈弃人为制约因素具有很大的作用。信息网络要把对后勤集团的日常运行情况的跟踪了解和监督,当做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抓紧抓好。同时,信息网络对各种信息的收集、传递、反馈等要尽力做到及时、准确,力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消除各种隐患,确保新组建的高校后勤服务集团稳定、健康、有序的运行,不断推进后勤社会化的进程。

第7篇:企业后勤管理方法范文

1.忽视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

很多高校的领导和管理者忽视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没有充分认识到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工作中,仍倾向于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由于从事后勤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多是年纪较大,临近退休的一些教师和干部,面对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他们从内心就产生了抵触、消极的情绪,仍然固执己见的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另外,一些管理人员没有全面理解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涵义,认为只要学校安装了应用系统和各种计算机硬件设备就完成了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导致高校的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没有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缺乏科学合理的规范和框架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缺乏科学合理的规范和框架,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落后,各项工作体系难以协调运行。即使一些学校完成了技术上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但是缺少完整有效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操作规范和标准,后勤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都不完善,给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实施带来很多的困难。

3.信息点分散,缺乏互通性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服务与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各个信息点分散,高线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难以采集全面的信息,不能有效地保障后勤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存在很大差异,一些学校将后勤管理工作外包给校外的企业,各企业之间往往自主经营,采集的信息数据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性,严重影响了高校后勤管理决策的合理化和科学化,难以共享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资源。

4.缺少专业化的信息管理人才

当前,我国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存在普遍问题就是缺少专业化的信息管理人才,从事后勤管理工作的职工综合素质偏低,更缺乏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意识,不能熟练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严重阻碍了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二、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1.转变观念,引进先进的后勤管理理念

高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引进先进的后勤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真正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出发,为广大师生提供多种优质的服务。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要积极学习现代化的后勤管理理论,更新信息化建设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后勤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工作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引进科学合理的竞争激励制度,提高后勤管理效益,满足广大师生需求,构建后勤管理信息化控制、信息输入、组织控制的一致性[2],完善后勤管理信息化体制,不断提高后勤管理水平。

2.加强对专业化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

专业化的信息管理人才是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根本技术,只有拥有专业化的信息管理人才,才能把握构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主动权,因此各高校必须重视加强对专业化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积极吸引优秀的高素质信息人才加入后勤管理工作中,为专业化信息管理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在后勤管理部门体系内部完善竞争机制,激发信息管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各高校要树立科学利用人力资源的重要观念,用好、养好信息管理人才,充分尊重高素质管理人才的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制定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激励机制,选拔多种优秀的管理人才,为高素质管理人才的进步和发展推动广阔的空间。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的综合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后勤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保障。各高校要加强后勤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和硬件设备的建设,实现后勤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3],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构建标准化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另外,各高校要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步实施,逐渐完善,以点带面,推进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

4.完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

各高校要积极采用多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完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以校园局域网为平台,构建专门的后勤管理网络,利用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监控学校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及时了解广大师生的需求,有针对地提供多种服务。例如,各高校要不断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学生只需要持有校园一卡通,就可以在书店、商场、游泳池、图书馆、食堂等多个场所使用,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要不断完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使后勤管理系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结束语

第8篇:企业后勤管理方法范文

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重要性

高效的后勤管理涉及的方面比较广,学生公寓、教学楼,以及等教学设备都在他的管理范围之内,有的学校还包括校园的绿化维护与保养,目前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的管理模式比较多,多数院校以行政管理模式为主,但是大部分管理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现如今将物业公司引入后勤管理是高校后勤管理的发展趋势,将物业公司引入高校后勤管理可以使管理更加专业化,学生和教师以及学校相关部门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当然也不反对高校内部自建组织对后勤进行管理,但是高校自建的管理机制并不完善,并不能建立完整具体科学的管理体系,因为大部分高校还缺乏这种物业管理人员,自建的高校后勤管理机制管理范围较小,管理效率低,不能起到真正实质性作用。目前大部分学校已经意识到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开始逐渐的将物业公司引入高校后勤管理,但是起步较晚,虽然对后勤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但是还沿用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还有一些高校为了提高教学费用,从后勤部门进行克扣,因此早一些不具有法人资本的物业公司,当学校的安保等问题出现状况时无法通过法律来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并且这种物业公司管理松散,管理目标不明确,严重情况下还会给学校的声誉带来一定的影响。对高校的后勤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全方面发展,当学校出现后勤问题时,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解决,保证学校的各方面组织机构有序稳定的正常工作,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高校后勤管理现存问题

1、对高校后勤管理不够重视

高效的内部人员及其管理人员对后勤管理重视程度不够高,将物流公司引入高校的后勤管理只会增加管理费用和成本,并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对于后勤管理处在原来的陈旧认识,没有充分的了解到,其实高校的后勤管理正在向社会化转型,每年对于高校的后勤管理补贴费用较低,这样就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效果。另一方面学校后勤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比较陈旧,不能随着社会的变化以及学校的教学改革进行及时的创新,导致高校的后勤管理无论实施怎样的改革都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变化,而且还增加了管理成本,反而降低了教学费用的投入。

2、管理制度没有时效性

高校后勤的管理制度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的做出调整与创新,在管理条例中说明的不够详细,大部分高校的管理制服都是行政管理机制,相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条例进行管理,没有符合某高校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对工作者的管理也比较松散,虽然有的高校制订了较为详细的管理策略方针,但是执行情况却大相径庭,管理制服的可行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后勤的管理效率效果,所以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进行彻底的改变,根据高校的现有条件和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学校的后勤管理制服,并及时引进物业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对管理制度经营完善,从而保证学校后勤工作的质量。

3、管理人员素质低

大部分高校后勤管理没有专业的管理队伍,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比较低,基本上是从高校内部人员进行选拔管理,他们并没有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和学习,人员设置的结构不够合理,管理人员大部分为退休的高校教师,他们的思想比较落后,管理能力不高,他们对于高校的后勤管理没有明确的认识,管理制度注重形式化,虽然制定相关条例,但是并不会去实质性的实施,从整体看管理队伍水平不高,与专业化的物业公司相比相差甚远,专业化的物业公司会定时间的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他们的管理知识比学校自制的管理队伍高出很多,可能在管理经验方面不足于高校教师,但是经验可以从实践中逐渐的去积累,况且物业公司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细节问题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并且会根据高校后勤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校的管理体系,会大大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效率。

4、服务的主观性不强

目前大部分高校后勤管理都是由学校自建而成或者是与物业公司合作,但是实际上是由学校的行政部门进行管理的,因为学校并没有优秀的管理人才,所以相对而言管理力度比较松散,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够强烈,在管理模式上比较混乱,一方面有学校行政部门的管理,另一方面有物业公司的管理。因此要想提高学校后勤部门的服务质量比较困难,在处理学校后勤问题的时候不够及时处理效果不到位,办理事情没有实效性,拖泥带水。此外并不能对学校的机械设备进行及时的保养与维护,在真正使用的时候往往才能够发现设施的损坏,对于学校校园卫生问题细节上做的还不到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的去完成工作,还需要管理人员进行监督,这就会制约工作效率的提升。

高校后勤引入物业管理

1、创新管理体系

在高校引入物业公司对后勤进行管理后,要及时的创新管理制度和体系,培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物业公司的管理机制,建立的管理机制可以实施在高校后勤部门,参考物业公司的管理模式,建立独立的经济体制,因为现在大部分的物业公司管理开始向经济型转化,制度能够良好的实施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条件支持,要将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明细化,提供一定的经济费用,让高校后勤管理自行发展,避免高校后勤管理形式化,减少层次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过程中物业的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筹取自身发展的资金,同时,制定员工工作明细,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要始终把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作为后勤机构的发展理念,从而致使高校后勤部门的管理逐渐走向专业化,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管理团队,提高整个后勤部门的服务效率,当然不同的高校就普通的情况,在建立后勤管理体系的时候可以将它特色化,随着高校教学的体制改革实现稳定的过渡。

2、培训管理人员

高校后勤的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是服务学校教师学生的基础,提高整个后勤部门的人员素质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务效率,无论是哪个企业在哪个层次的竞争其实都是人员实力的竞争,高效的后勤管理越来越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足够高的管理能力和素质,能够熟练的掌握管理内容,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高校的管理人员都是由高校内部人员自行培养起来的,在日常工作中并不能根据自己掌握的管理知识来处理后勤问题,优秀的后勤人员不仅要素质品质优良,还要拥有较强的实力,当然这就需要高校与物业公司进行合作,二者共同打造一只高水平的后勤管理团队,根据目前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他们的培训方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可以为物业公司引进高校后勤管理铺垫道路,各高校的后勤管理人员要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让高校的后勤管理逐渐向专业化发展。

3、提高物业公司执行管理

在高校后勤引入物业公司的管理后,要给予物业公司较大的管理权利,让他们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模式,在保证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物业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打出一定的名誉效应,这样可以让高校内的部分反对引入物业公司管理的教师更容易接受它,让他们见证到在高校后勤引入物业公司的管理后带来的良好服务质量,高效可以设定相应的组织部门对物业进行监督管理,这样就可以让学校的后勤管理与企业共同进步。物业公司也可以设定属于自己独特的品牌,利用品牌的效应来促进管理,同时还可以吸引其塌学校采取这样的措施,及时的将物业公司引进高校的后勤管理,管理的费用成本还可以作为培训管理人员的费用支出,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定时间到企业的后勤部门进行专业化学习,采取企业后期管理制度中的优点,完善高校的后勤管理制度。

4、结合现代科技技术

在高校的后勤管理中可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来保证后勤服务的质量。例如可以引进先进的维护保养检查技术,该机械设备会对学校的设施定期进行保养与维护,这样就减少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同时也方便了管理人员,可以引进计算机监控技术,对校园内的安保工作进行实时检查,一旦后勤出现问题,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后勤部门的某些服务内容可能工作人员做的不够到位,可以通过先进的科技技术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操作,比如对校园内的危险地区进行全方位的打扫,高校后勤管理引入物业公司的管理模式同时融入现代科技技术必定会产生良好的服务效果。

结语

第9篇:企业后勤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后勤;管理;中学

面对高效扩招导致学生人数的激增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各中学也抓住机遇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从传统的教学升学率竞争逐渐渗透至校园环境、软件、文化等软实力的比拼,而中学后勤管理工作也是做好上述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通过科学、合理、有效后勤管理方式的使用,能改善提升学校人、财、物功能的有效发挥,不断促进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目标更好实现,不断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

一、中学后勤管理概述

在中学管理实践中,为了更好辅助实现以教学为中心的管理目标,需要合理制定相应的后勤管理目标,以便更好的发挥学校人、财、物等资源优势,在此过程中所采纳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也即传统意义上的后勤管理。在当前,我国中学后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基础设备的建设和维修、环境卫生和绿化的管理、基本物资的采购、学生食堂和宿舍的管理、财务等后勤人员综合素质的教育提升等等[1],紧密围绕方便教学开展相关工作,保持好教育和经济两重特性。随着中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后勤管理的改革也迫在眉睫,亟需加快其社会化进程,更好服务于学校教学工作。

二、中学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就目前中学后勤工作的管理实践看,主要问题还集中于人才队伍建设,以笔者就职的十堰外国语学校为例,目前从事后勤管理工作的人员主要由原有后勤人员、一线退下来的教师和临时工组成,在实施后勤管理工作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不足,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人才。就原有后勤人员而言,他们主要大多学校管理人员或者教师的近亲属,属于“安置性”的人员较多,文化素养不高,具有一定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但对园艺、网络、水、暖、电等专业性较强的工莫能助,对相关管理工作也难以提出实质性的创新改进建议。对于一线退下来的教师,他们在文化素养方面占据了一定优势,但大多处于思想认识上的转型期,从一线教师转为二线管理人员,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加之对后勤管理的思想认识不足,实践操作技能较低,缺乏创造性。对于学校聘用的临时工,由于缺乏内在归属感,也很难期待其对中学后勤管理提出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改革建议。此外,缺少积极有效的制度激励和保障,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中学后勤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

三、改善中学后勤管理的建议措施

1、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针对现有后勤管理队伍,需要积极注意改变大家的思想观念和服务意识,清除以往思维模式中的等、靠、要痕迹,化被动为主动,不断创新观念。比如,可以定期开展内部工作交流研讨会,为了使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循序渐进的不断深入,会议组织可以就目前后勤管理中的共性问题展开抛砖引玉,逐步引导大家深入探讨改进目前工作的建议策略,运用头脑风暴,大家集思广益,在端正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做到群策群力[2]。在做好思想引导的基础上,更应积极拓展大家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对此,可从两个途径加以改进,其一,组织培训活动,邀请具有成功管理经验的管理者来单位做知识讲座,培训提升的业务技能水平,改进目前的工作开展;其二,在学校内部组织员工的分组工作,将文化素养高和操作技能强的人员进行搭配分组,做到相互补充,相互学习,不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从内部挖掘力量,从实践环节不断改进现有工作。与此同时,还可以从外部适当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引进先进理念、先进管理方式,还能对组织内部员工起到有效的激励促进作用。

2、建立健全后勤管理保障制度

落实改进现有中学后勤管理工作,还应从程序流程上加以规范,从管理体制上加以保障实施。为了规范中学后勤管理工作,需要一套完整健全的规章制度,使得后勤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形成科学规范的控制体系,保障相关工作落实的纪律性和执行力。对于具体工作安排,对于其执行情况还应做好跟踪检查工作,建立健全反馈机制,通过对反馈问题的归纳、总结和处理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完成。通过建立管理体制,明确各责任主体的应尽责任,坚持权、责、利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切实改善提升整个后勤部门的工作绩效。

3、加快信息化技术的推进与应用

在建立健全管理流程和制度,在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同事,现代中学后勤管理工作还应紧随时代步伐,积极主要的使用各种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断改善中学后勤管理的数字化进程,使得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和规范化[3],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科研教学工作。后勤管理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也是也循序渐进的系统过程,首先,需要对现有管理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升级;其次,还应加强相关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了解其性能、特点及故障处理方法,以便更好的发挥设备功能;最后,对现有仪器设备,应深入使用,不断拓展其功能效果,更好的服务于科研和教学工作。

结语

随着我国教学事业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各项具体工作的不断深入落实,对中学后勤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切实配合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开展,中学后勤管理工作也应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工作,本文着重从人才队伍建设、流程制度完善以及信息化推进这三个方面作初步探索,以期促进相关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曹韩.滇西城乡普通中学创新型后勤管理探讨[J].商业文化,2009(09),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