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运动 健康 关系
一、体育与健康
(一)健康的重要性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否则一切都将是徒劳。有一个比喻可以形象的来说明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将身体看成1,而金钱、地位、子女、房子等都看成0,只有1健康的存在,那么才有后面的若干的0,如果没有了1,再多的0也将代表不了什么。虽然这个比喻很通俗,但它却深刻反映出健康的重要性。
(二)体育与健康的内涵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逐步意识到拥有一个健康身体的重要性,体育运动已成为人们在闲暇时间必不可少的活动。但是多数人对健康的认识还停留在身体健康的基础层面上,认为只要身体好没有疾病就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早在上世纪已经提出了三维健康观,即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合理的膳食、运动量等是通过运动来获得健康的主要方法,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要考虑到“量”的因素,所谓量变引起质变,我们不能否认某种方法在对促进健康上的作用,但要控制好“量”,否则会危害到身体健康。
关于体育的概念解释有很多种。目前,较统一的解释为“体育是一种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1]”。其中身体运动是基础,促进身心发展是目的,文化活动是形式。根据体育的定义我们可以将体育分为三大类。1.竞技体育,其以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为目的,在比赛中不断挑战人类的生理与心理极限。2.大众体育,其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3.表演类体育,其以促进经济发展、公益等为目的。我们常说的学校体育可以归类到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中去。体育运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由于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价值,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二、影响大学生健康的因素
(一)不良的生活方式
作息时间不规律、饮食不规律、缺乏体育运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据相关调查,大学生的肥胖率和近视率分别为29%和13%,且呈现每年稳步上升趋势。分析其成因,我们可以总结出两个原因:1.缺乏体育锻炼。2.不良的生活方式。作为个体来说这两个因素我们都可以人为控制,但多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自律能力严重下降,对于自己不能严格要求,课余时间基本都花费在打网络游戏上,每天休息时间较晚,不进行体育锻炼,连每周一至两节的体育选修课也不去上。正是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鉴于上述原因,建议学校加强考勤管理制度,对旷课达一定次数的学生给予严厉的惩罚措施。其次,学校将可以组织学生跑早操,尽可能的组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吸烟喝酒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当代大学生中有28%的学生吸烟,其中男性占据了绝大多数,女性仅占极少部分,在大学生吸烟群体中有部分学生的烟瘾较大,每天吸烟量在一至两包,甚至更多。吸烟不仅危害个人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危害周围的人,可谓百害而无一例。目前,每年因吸烟引发的肺癌患病率逐年增长。适量的饮酒可以增进心血管血液流动,对人的健康有一定的帮助,但过量饮酒、酗酒对身体的危害都是巨大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很难掌握住这个“量”,往往过量饮酒。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相关教育力度。同时,作为学生也要加强自控能力,尽量戒烟戒酒。
(三)心理因素
相关调查显示精神疾病患者的年龄逐渐趋于幼龄化,高校学生中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大约有20%,多数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仍与我国的应试教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在“分数论成功”这个定式思维中长大,从小到大只知道学习,课余生活基本被各种补习班所占据,没有时间去接触社会,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都由父母来解决,自己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考个好分数。这样一来当进入大学后,学生需要自己解决很多问题,例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等,一些学生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导致心理上出现问题。因此,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适当的增加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孩子逐步接触社会,慢慢适应社会,而不是做一个只会考试其他什么都不会做的人。其次,学校也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最后,作为学生个体来说也要明确,我们唯有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取得成功。
三、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健康的关系
(一)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否认任何一种体育运动对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只要体育运动是科学合理的,在一定“量”的范围之内,其就可能对促进身体健康有积极地作用,但过量运动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要严格控制运动量,同时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运动原理。
身体健康的测试指标有很多,但形态和机能是最直接、简单的指标。形态即身体各部分的比例。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我们可以改变相关部位的肌纤维,从而塑造健康的形态。机能即人体的系统的工作能力,体育运动是促进人体机能全面发展的最佳手段,任何一种体育运动,不仅是我们所看到的外在的肢体运动,其内部多种系统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长期进行耐力练习能改善呼吸系统运输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能力。体育运动可以使各个系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全面发展。
(二)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大学生的适应性
适应能力的发展是在后天的生活中不断锻炼而得到提高的,体育运动则可以有效的促进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改善人的生物状况,同时还能消除由于不适应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有些人会将它憋在肚子里,自己生闷气,最后导致身心都遭到了损害,而体育人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多数采用运动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心情,在球场上奋力奔跑、大吼大叫,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运动过后心情舒畅,自己心中的不快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从而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人的任何一个有目的、有社会倾向性的活动都必须通过心理活动来调节[2]。心理活动是三维健康观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任何体育运动中都会产生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好坏取决于体育运动的强度,当体育运动的强度适度时,可以使人兴奋,精力旺盛。体育运动的内在精神是努力拼搏、永不放弃,在一场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双方为了一分拼尽全力,永远不放弃,即使输了比赛也要让对手对自己竖起大拇指。长期进行体育运动可以使大学生的意志品质、自信心得到锻炼,其自信心、心理抗压能力不断提高,这在一些耐力项目、同场竞技项目中表现的更为明显。一些团队项目也能增强大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这在当今比较火爆拓展训练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健康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具有两面性,体育运动在对促进大学生健康上也有两面性,因此在平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取其利而避其弊。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人体各部分机能,起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作用。超负荷运动或者采用不科学的练习方法会损害人们的健康。因此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大学生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科学的适量的练习方法,当自我感觉运动强度较大时,可以进行一些小强度的锻炼或者停止锻炼,以避免过量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结语
健康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水平,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大学生也要摒弃自身不良的生活方式,加之适量科学的运动,可以使自己获得更加健康的身体。
参考文献:
[1] 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 贾莉莉.体育运动与健康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3.4(4):40-41.
[3] 田金华.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J].中国体育科技.2003(1):37-39.
[4] 吴秀云.有氧运动与心理干预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3):102-104.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而通过体育舞蹈可以改进人体形态,改善身体机能,增进身体健康,对发展自我满意的身材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舞蹈的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投入到体育舞蹈锻炼当中的人也越来越多。体育舞蹈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提高运动系统的功能。(2)体育舞蹈对促进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也有很重要的作用。(3)对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体育舞蹈能够使人的心理素质身体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许多研究表明坚持经常性地体育舞蹈,不仅是一种积极性的休息,同时对增强体质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锻炼,能更好地改善大脑的营养状态,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不断增加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尽快消除身体疲劳,始终能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6]。
2体育舞蹈对提高身体形态的影响
体育舞蹈能有效的改善人的身体形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育舞蹈能促进青少年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和正确的身体姿态的形成;另一方面,经常从事体育舞蹈可以减少人体多余的脂肪,有助于形成或保持一个自我满意的身体形态,从而有利于自信心的提高。而自我满意的身体形态对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有重要意义。有调查表明,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描述有积极的影响,每周参加3次以上和累计达到1h的体育活动就能够提高大学生对自己身体描述的认识[5]。也正是因为体育舞蹈对身体形态的特殊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都主动积极的参加体育舞蹈锻炼。
3体育舞蹈对身体的吸引力的影响
由于体育舞蹈能有效的改善人的身体形态,所以对提高身体的吸引力也有着很好的作用。拥有一个自我满意的身体形态,人们对自身的满意程度会不断提高,同时,自信心也会得到提高。因此,无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能拥有一个积极的情绪,而积极的情绪对人体经常活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效率,有助于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力,从而使自我身体的吸引力和自我价值感得到明显的提高。
4体育舞蹈对身体自我能力的影响
实践表明,通过体育舞蹈锻炼能有效提高身体自我能力。例如:人们可以通过练习华尔兹、狐步和伦巴等节奏稍慢的这一类型的体育舞蹈项目,使人们得到高层的幸福感,即精神的幸福,是一种摆脱了一切人世束缚苦恼的超现实的幸福。而对于主观幸福而言,人的主观身体感受比客观身体形象更重要。当一个人感到空虚时,他可以通过体育舞蹈来充实生活,消除空虚感,提高人的自我调节能力。同时,人们可以通过参加集体舞蹈表演和团体舞等团体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有利于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身体自我的吸引力和适应能力。此外,有研究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专业训练,人的舞蹈技能会有所提高,而随着舞蹈技能的提高而产生的骄傲和愉快的情绪能促进高自尊心的发展。
总的来说,体育舞蹈对提高身体自我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经常从事体育舞蹈锻炼能够使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体力、极强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形成科学的身体自我概念、良好的身体自我调节能力和高自尊心,无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都能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台北:华东书局,1998.
[2]潘建芳.青少年身体自我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
[3]孙延林.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2004,(1):20-22.
[4]郭东明.体育舞蹈的学生体质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249-250.
[5]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孙少强,孙延林.运动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论文摘要:从身体形态、身体健康、身体的吸引力和身体自我能力3个方面,阐述了体育舞蹈对提高身体自我发展的作用,对人们形成良好的体育舞蹈锻炼意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身体自我观念是指个体上关于自己身体的看法和感觉的总和[1]。在心理学上,自我是一个独特的、持久的同一身份的我[2]。对自我最早的研究区分出了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主体的“我”是一种能动的,工作于个体内部,负担起组织管理责任以获得自身最大成就的功能;而客体的“我”则是自我知识的总和,是产生自我概念的基础。把自我作为知觉对象来研究,自我也称为自我概念,它作为一种假设的结构用以解释和预测人类的行为,被认为是个体通过自身经验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自我觉知[3]。自我是具有层次性的,身体自我作为自我系统中最早发展起来的部分是个人对自己身体方面的看法,是整体自我概念中一个基础而重要的部分。身体自我由4个部分组成,即身体吸引力、运动能力、力量和身体条件[4]。而体育舞蹈对提高身体自我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身体自我的外表和身体自我能力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中身体自我的外表由身体形态、身体的吸引力和身体健康等几部分构成。经常从事体育舞蹈可以使运动者在生理、心理及体能三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体育舞蹈对提高身体形态的影响
体育舞蹈能有效的改善人的身体形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育舞蹈能促进青少年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和正确的身体姿态的形成;另一方面,经常从事体育舞蹈可以减少人体多余的脂肪,有助于形成或保持一个自我满意的身体形态,从而有利于自信心的提高。而自我满意的身体形态对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有重要意义。有调查表明,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描述有积极的影响,每周参加3次以上和累计达到1h的体育活动就能够提高大学生对自己身体描述的认识[5]。也正是因为体育舞蹈对身体形态的特殊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都主动积极的参加体育舞蹈锻炼。
2体育舞蹈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而通过体育舞蹈可以改进人体形态,改善身体机能,增进身体健康,对发展自我满意的身材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舞蹈的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投入到体育舞蹈锻炼当中的人也越来越多。体育舞蹈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提高运动系统的功能。(2)体育舞蹈对促进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也有很重要的作用。(3)对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体育舞蹈能够使人的心理素质身体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许多研究表明坚持经常性地体育舞蹈,不仅是一种积极性的休息,同时对增强体质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锻炼,能更好地改善大脑的营养状态,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不断增加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尽快消除身体疲劳,始终能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6]。
3体育舞蹈对身体的吸引力的影响
由于体育舞蹈能有效的改善人的身体形态,所以对提高身体的吸引力也有着很好的作用。拥有一个自我满意的身体形态,人们对自身的满意程度会不断提高,同时,自信心也会得到提高。因此,无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能拥有一个积极的情绪,而积极的情绪对人体经常活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效率,有助于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力,从而使自我身体的吸引力和自我价值感得到明显的提高。
4体育舞蹈对身体自我能力的影响
实践表明,通过体育舞蹈锻炼能有效提高身体自我能力。例如:人们可以通过练习华尔兹、狐步和伦巴等节奏稍慢的这一类型的体育舞蹈项目,使人们得到高层的幸福感,即精神的幸福,是一种摆脱了一切人世束缚苦恼的超现实的幸福。而对于主观幸福而言,人的主观身体感受比客观身体形象更重要。当一个人感到空虚时,他可以通过体育舞蹈来充实生活,消除空虚感,提高人的自我调节能力。同时,人们可以通过参加集体舞蹈表演和团体舞等团体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有利于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身体自我的吸引力和适应能力。此外,有研究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专业训练,人的舞蹈技能会有所提高,而随着舞蹈技能的提高而产生的骄傲和愉快的情绪能促进高自尊心的发展。
总的来说,体育舞蹈对提高身体自我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经常从事体育舞蹈锻炼能够使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体力、极强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形成科学的身体自我概念、良好的身体自我调节能力和高自尊心,无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都能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台北:华东书局,1998.
[2]潘建芳.青少年身体自我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
[3]孙延林.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2004,(1):20-22.
[4]郭东明.体育舞蹈的学生体质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249-250.
【关键词】南昌市 高校 全日制 健康 体育活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以至于人们都忽略了运动的重要性。高校的硕士研究生需要有健康的身体来进行更好的学习和工作,在现今的高校中,只有重视休闲体育和学生的健康状况,才能保证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本文采用一般的调查方法,进行“南昌市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休闲体育与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的研究,以达到最初的研究目的,促进南昌市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体育活动的正常运行。
一、研究背景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今生活中,人们渐渐忽略了健身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一些高校的学习生活中,只重视学习,忽略了体育运动。其实,高校的学生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做好平时的学习和工作。面临平时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休闲活动和体育运动可以有效的缓解压力,使人们拥有更健康的身体。重视研究生的体育休闲与健康状况是学校的主要事项之一,加强研究生的休闲体育运动,增强高校硕士研究生的体质,以提高研究生的生活质量、缓解研究生的压力,是学校要感知的问题。
现今社会,压力过大,需要正常的缓解压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心态,因此,对高校研究生硕士的休闲体育和健康状况的研究很重要。本文以南昌市为例,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缓解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学习。
二、现状分析
根据现今的高校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高校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不高。我做南昌市的硕士研究生中,男女研究生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男研究生明显好于女研究生,这样来说一般男研究生的健康状况会比女研究生好一些,这样来说,需要在性别这一方面进行改善。南昌市硕士研究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绝大部分的学生健康状况都不好,户外活动参加的很少。
南昌市的研究生的消费情况比较低,导致无法在运动方面投入较多的钱财,这就需要南昌市的高校多多开展关于运动的活动,鼓励同学们参加户外活动,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素养。
三、举例分析
下面就对我国南昌市的研究生硕士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的调查结果:
(1)南昌市的男女研究生存在着严重的差异,男研究生的健康状况要明显好于女研究生,男研究生在体育用品的投资上比女研究生要多,并且在休闲运动上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多,这也就导致了南昌市研究生男女在健康状况上存在的差异逐渐明显。
(2)南昌市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他们一般的空暇时间很多,参加户外活动和健身运动的时间却很少,久而久之,研究生就出现了一系列的身体状况。
(3)南昌市全日制高校中,缺乏休闲体育的氛围,学生都在忙着学习却忽略了运动,导致校园内没有运动的氛围,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4)为了推动南昌市全日制高校硕士研究生的体育消费水平的发展,南昌市开展了许多有关体育运动的项目,为了锻炼南昌市高校生的身体,加强研究生体育消费、体育运动的发展,设置了各种类型的休闲体育项目,增强研究生对运动的兴趣,以达到锻炼研究生身体的预期目的。
根据调查结果,在南昌市高校中,有百分之十七的人认为体育课是没有必要设置的,他们认为体育课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简接的占用了他们的学习时间。而对体育课的设置保持中立态度的占百分之二十八,觉得有必要设置体育课,以达到督促他们锻炼身体的人占据了百分之五十五,这样来说,南昌市高校的学生对体育课并不是持着厌恶的态度,更是说明了,大部分的高校在没有开设研究生的体育课的前提下,更是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加强锻炼,多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以达到研究生身体锻炼的需求,从而改善南昌市高校研究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南昌市高校研究生的闲暇时间充裕,闲暇时间在三个小时以上的人占百分之三十七,闲暇时间在两个小时至三个小时以内的人占百分之二十四,闲暇时间在一个小时至两个小时的占百分之二十二,闲暇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下的占百分之九,没有闲暇时间的占百分之八。这个调查结果,明显将研究生的闲暇时间展示出来。
以上结果表明,大多数的研究生拥有充裕的闲暇时间,这些时间可以用来锻炼身体,可是大部分的学生都把时间消费在上网上,看电影、逛街、玩游戏等,这样的生活习惯导致南昌市高校的研究生忽略了锻炼,造成了身体出现状况,这就要求高校需要开展体育运动项目来督促学生锻炼身体。本人本着学习的目的进行论文的写作,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激发南昌市高校生锻炼身体的兴趣,以达到改善南昌市高校研究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的目的。
四、结论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硕士和研究生越来越多,高学历的人群占比重越来越多,所以说,高校群日志硕士研究生休闲体育与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很重要。本文主要以南昌市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研究生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大部分的高校在没有开设研究生的体育课的前提下,更是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加强锻炼,多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以达到研究生身体锻炼的需求。希望南昌市高校能开展一些休闲运动项目,以达到督促高校研究生锻炼身体的目的。
人们与产品的关系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当我们关注于人们使用产品的过程时,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必须运动,无论是驾驶汽车、接听电话或者是用餐具吃饭,在这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有的运动行为是利于我们保持或促进身体健康的,而有的运动行为则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清楚什么样的运动行为是利于健康的、高效自然的,什么样的运动行为时不利于健康的,这是设计师实现健康工业设计目标的关键,在传统工业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往往因为不清楚这个实现健康工业设计目标的关键而无法设计出满足健康要求的产品,而这样的产品很有可能会降低人们的各种身体机能,甚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健康工业设计的关键原则是:在设计开发过程中不应将人机工学和人机尺度作为教条性的基础,而应充分考虑人们使用过程中的身体自然状态以及用户的身体如何进行自然而健康的工作。
健康工业设计的意义在于: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坚持以用户健康为中心的根本设计原则,充分考虑影响用户身心健康的因素并以此作为衡量产品价值水平的标准,最终设计出利于实现用户身心健康目标的产品。
面对健康工业设计的意义也许有些人会去考虑获得与支出的比重,为了追求这样的健康目标作为设计师甚至是作为用户是否需要为额外的设计成本“买单”,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首先,作为设计师会关注追求健康工业设计目标的设计项目与传统设计工作相比不会花费额外的人力以及时间成本,基于健康工业设计的设计项目与传统设计工作相比,仅仅是在设计开发过程以及效果评估过程中考虑更多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因素,但这些工作的进行都将建立在传统设计研究的基础上展开,比如传统设计研究中的人机工学、行为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等,并非是完全区别于传统设计工作的。因此健康工业设计理念的运用,对于用户、设计师甚至是企业都将起到十分积极有利的效果,为用户带来健康、愉快和乐趣,也赋予设计师和企业更加关注用户健康的责任。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以健康为标准的产品,但也有不少人对健康工业设计这一理念的意义持怀疑态度,在很多人看来这仅仅是一个设计师能够理解的理论,但事实并非如此,健康工业设计是为解决产品健康使用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理念,作为一种实际的工作方式而非理论知识,健康工业设计以具体的设计实践活动为基础和评价依据,以人体的自然运动规律为产品的设计和使用原则[2]。因此健康工业设计的意义不仅仅是对于设计师和企业的,同样为大众带来了无尽的益处。
关键词: 强健体魄 锤炼意志 优良品质 竞争品质 合作品质
体育教学在高中教学中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主要原因就是体育在高考中不算成绩。但笔者认为中学体育教学举足轻重,必须重视起来,因为体育教学具有多重重要意义。
一、体育教学对强健学生体魄的意义
在应试教育盛行的理念指导下,像体育这类学科在教学中处于弱势学科,毕竟我们不参加影响学生未来命运的高考。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过于强调智育,而忽略体育的错误指导观念。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思考,即使我们培养出一名超级人才,但是这个人的身体素质不行,年纪轻轻可能就没了,这岂不是一种重大损失吗?因此,我建议学校重视体育教育,为学生强健体魄打下坚实基础。有一种观点我特别赞同,身体不行,其他一切等于零。事实上也是如此,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情也印证了这样的道理。那么,如何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呢?答案就是加强锻炼。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我身边的几个同事在前年进行例行体检时,查出了好多问题,比如血糖高、血脂高等,于是认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向我请教怎样才能收获健康?我告诉他们,要想获得强健的体魄,有两点尤为重要:一是注意饮食,二是注意锻炼。长期坚持下去,我们必能收获强健的体魄。我在体育课上就把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讲给同学们听,由于这些人都是同学们身边的人和事,对孩子们的触动都特别大,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认识到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性。
二、体育教学对锤炼学生意志的意义
坚强的意志是成就任何事业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作为后盾,则将会一事无成。事实上,加强体育教育可以磨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对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十分重要。
有的学生可能说,上体育课,跑步、一跑就是好几圈,多累呀,我受不了。我想说,如果在操场跑上几圈都受不了的话,那未来我们还能胜任什么样的工作呢?事实上,无论我们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随随便便可以成功的。
加强体育教学,注重平时的体育锻炼,都需要坚强意志,就拿比较平常的课间跑操来说,跑一天很容易,天天坚持就不容易了,天天坚持跑好就是更不容易的事情了。可以说,跑一天不需要什么坚强的意志作为后盾,但是若要天天坚持、达到风雨无阻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就需要坚强的意志才能做到。体育课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就需要从这些平常的体育锻炼做起。
三、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意义
体育教学对德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开展好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1.竞技性体育项目对学生竞争品质的培养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我们必须树立竞争意识,要敢于参加竞争,要善于竞争。因此,为了适应这个时代,我们必须具备正当的竞争意识。所谓正当的竞争意识就是在法律和道德范围内的竞争,我们拒绝不正当竞争。因为用不正当的手段竞争即使获取了胜利,也是不光彩的,严重的甚至是违法和犯罪,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讲清楚这个道理。
比如,在一次班级拔河对抗赛中,两个班级势均力敌,竞争得相当激烈,但此时一个班级突然向裁判反映,说对方参与拔河的人数不对,多了一个人,这是一场不正当的竞争。为了维护比赛的公平,比赛暂停,立即清点各班参加比赛的人数,结果正如那个班级的学生所说,另一个班级多上了一个人。于是竞赛委员会取消了作弊班级的比赛资格。事后,很多学生想不开,感觉受到比较大的委屈,认为不就是这么点小事吗?值得做出这样严酷的处理决定吗?事实上,不是这么一回事,作弊班级的认识是错误的,他们没有正确地认识竞争,也没有正确地参与竞争,这是一个严肃的原则问题,因为竞争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如果没有规则,我们就不可能保证结果的公正性。所以,我告诉学生,无论是在体育比赛中,还是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遇到竞争时,我们一定要敢于竞争,不怕竞争,但竞争时必须凭借自己的实力,采用正当的手段,不得做出违背法律和道德事情,否则,我们必将接受惩罚。
2.团体性体育项目对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习惯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更成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如何让身体变得更加强健?体育锻炼、合理饮食、生活规律应该是最佳答案。其中,让青少年从小开始加强体育锻炼,并养成终身习惯,应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
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体育锻炼始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就学校教育而言,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加强“终身体育”思想意识的教育和体育兴趣的培养,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密切配合与支持,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运动,为终身体育思想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是提高身体健康的有效方式。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着组织、启发和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及体育锻炼的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朝着终身体育这一目标发展。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是培养与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为主导,让学生养成与掌握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方法,使之终身受益。
一、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如今的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宠爱,往往造成饮食规律失衡,虚胖等不健康现象并不少见。在学校,他们往往将体育课当做好玩的事情,而没有真正认识到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着重对学生体育锻炼思想加强教育和培养,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价值和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做好学生体育观念的更新工作,即身体健康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生存、享受、发展、献身的需要。学生的认识水平越高,对体育的热情、兴趣、爱好就越浓,加强体育锻炼的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就会越牢固。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应该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围绕技能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开展教学,围绕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保健知识、动作技能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了解体育基本知识,掌握体育技术技能,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为培养部分运动特长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长期加强体育锻炼的热爱和坚持。
二、充分挖掘体育锻炼中的趣味性
对中小学生来说,对一件事情的坚持程度,往往取决于这件事情的趣味性是否充分。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最佳诱因。
然而,体育活动是否真的有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将体育锻炼的趣味展现出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产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做好事先预练,掌握基本技能,力求达到学生主动参与,享受运动的效应。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和正确示范,力求达到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成功教学法。成功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生学习的成功是检验教学成功的唯一标准。快乐教学法。快乐教学法可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心理和乏味感,使绝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快乐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欢快愉悦的教学环境,既减轻了学生的压力、负担,又遵循了教学规律。贯彻愉快教学的关键在教师,其应在“乐教”中让学生“乐学”,防止体育活动所带来的消极心理而影响教学。“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课题的重点问题各抒己见,通过有效的交流活动而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因讨论的学生参与面广,可培养集体合作精神,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在讨论时要做到:(1)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讨论前教师应提出动作技术要求,指导学生认真分析。(2)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要围绕课题重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3)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技能。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从小形成讨论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为实施终身体育发展奠定基础。
三、让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有机结合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毕竟有限,在学校接受体育教育的时间则少之又少。所以,如何让学校体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它成为终身体育,则显得非常关键和重要,这也是让学生将体育锻炼配音成终身习惯的关键所在。
现在,许多家庭和幼儿园对营养健康的认识还是非常不够的。身体健康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为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孩子积极锻炼身体,也需要普及儿童营养健康知识;我们通过开展幼儿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幼儿合理营养,提倡均衡膳食、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创设良好的饮食环境,使每位教育者都该懂得,幼儿营养,贵在合理;通过实施幼儿营养健康课程,让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健康认识、改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健康行为,从而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
关键词:幼儿 营养 膳食 膳食营养健康教育 课程
正文
一、家庭与幼儿园的饮食营养状况及分析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可见,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
幼儿的身体要健康,健康饮食少不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饮食业发展迅速,各类饮食五花八门,我们的孩子饮食健康是否能得到保证呢?
经调查发现,在家庭中,每一种饮食行为儿童与家长都有相关性。例如在食物的选择上,家长认为哪些食物营养价值高,哪些食物的营养价值低,他们会将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灌输给孩子,从而导致孩子在食物选择上的差异。
其次是口味问题,每个家庭的口味偏好都不一样。家长往往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选择食物,不大会单独为孩子准备食物。例如有的家庭口味偏咸,有的家庭偏爱油炸食品等等。家长对某些食物的偏好也会直接影响幼儿,往往家长不喜欢食用的食品孩子也不太喜欢。这就造就了在饮食习惯上家长和子女的相似性较高。
人们的饮食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文化、传统、民族、教育等,改变一个人的饮食行为是不容易的,它基本上是一个家庭饮食习惯的改变。经过科学调查,在中国25%-35%的儿童有进食问题。[1]
在我们幼儿园,我经常看到孩子带着购买的早餐在活动室内吃。经过调查,这样的孩子大概占2成左右。因此我想到,现在父母由于忙碌,在家中与孩子共进早餐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即使在家中父母与孩子共进早餐时,早餐的食物品种也相对较少。
在幼儿园的午餐桌上,我经常发现,蔬菜(青菜、菠菜等)、胡萝卜、鱼、蘑菇、黑木耳、大蒜、海带等被扔在吐司盘里。年龄越小这种情况越为严重。问问孩子们为什么不吃呢,他们回答我说就不喜欢吃。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孩子都喜欢吃零食。零食通过媒体打入孩子的世界只需几分钟。家长也会根据孩子的意愿给孩子提供许多零食。据调查发现,现在孩子的偏食率在70%以上,这些偏食孩子喜欢甜食、油炸食品、膨化食品、饮料、肉加工制品等不喜欢食用绿叶蔬菜(青菜、菠菜等)、胡萝卜、鱼、蘑菇、黑木耳、大蒜、海带等,坚持喝纯鲜牛奶制品的孩子不多,吃水果和每餐吃蔬菜的幼儿也相对较少。 [2]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
1、家长对幼儿营养健康重视度不高
家庭对营养健康的重视度不高,在家怎么方便怎么弄,一日三餐普遍存在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的现象,恰恰不符合营养健康饮食。很多孩子喜吃零食、爱吃"洋快餐"、不爱吃主食,营养不良者日益增多。由于营养知识缺乏,还一味给孩子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不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孩子们偏食症、嗜食症、肥胖症、性早熟等现象越来越普遍。
2、幼儿园缺乏专业营养人才,营养健康教育不被重视
关键词:社会体育;锻炼行为;结构方程模型;农民工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1-0064-07
珠江三角洲(下文简称“珠三角”)作为中国最活跃的经济区域之一吸引了众多外来的劳力。大量本省的农村劳动力和省外的劳动力向珠三角城镇转移,使全省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2007珠三角地区9个地级以上市中除江门和肇庆市外,其余7个市的城镇人口比重均超过80%。农村劳动力的城镇转移促进了珠三角人口结构的城乡一体化,这意味着农村人口从统计上成为城镇人口。但是,城市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和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突下所产生的一类弱势群体。关于这一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吕树庭在其《流动人口:社会体育的新课题》研究中列举了关于流动人口社会体育问题的8大挑战,涉及到城市农民工的工作与生存、文化素质、文化冲击、流动困扰、企业效益等。近年来对城市农民工社会体育的研究涉及到农民工的社会支持、农民工的责任主体、农民工体育制约、农民工身体健康与体育行为调查等领域,反映了近年来对农民工的城市体育问题研究视野不断拓展,但研究方法多以现状调查分析与理论分析为主,实证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本研究以珠三角农民工为主体,从较为广阔的个体与社会背景上对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SEM)建立指标与潜变量,潜变量与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与锻炼行为的关系,以多因子结构关系对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综合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珠三角农民工群体,全部调查对象均为农村户口。从事的工种分布各个行业,但以电子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珠宝首饰工艺品加工、建筑为主,占87.5%。男女性别比例各为57.2%和42.8%。年龄为20―40岁的占85%。小学至大学学历结构基本呈正态分布。样本的代表性较高。
1.2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问卷由32个指标构成,涉及对体育的认知、生活状况、文化状况、体育知识与技能、企业体育组织与管理、体育资源、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调查农民工每周参与运动的次数、每次锻炼的时间。问卷设计过程,走访了北京、广州、深圳的部分专家、学者。征询了专家对调查内容与调查指标的意见。同时,在深圳、珠海、中山、佛山等城市邀请26位不同类型工厂企业的厂长举行座谈会,了解企业对农民工体育的理解和支持现状,以及企业农民工体育的开展与管理现状。
以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位于珠三角的深圳、广州、珠海、东莞、中山、佛山等24家工厂的农民工2405人为调查对象。问卷采用对调查对象分批集体培训、集体填答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2405份,回收2231份,其中有效问卷2092份,有效回收率为87%。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符合社会调查统计的标准与要求。
2)统计处理。
(1)因子分析:采用SPSSI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提取影响体育锻炼的主因子。
(2)结构方程模型:采用SPSS公司的AMOSI7.0软件进行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与锻炼行为的结构模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具有很多其他统计方式不具备的优点:一是它可以依据不同理论观点提出变量关系,对数据进行拟合,检验已有假设,并可以结合数据反映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已有理论。二是它可以同时考察多个变量,为多变量的综合研究提供重要支持。三是它可以从多个观测值出发,估计潜在变量,通过建立基于观测值的潜在变量关系模型,提高数据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的提取
依据因素分析理论,对问卷的初测数据进行因素分析的适应性考察。首先对全部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经KMO检验(KMO=0.946)和Bartlett’s球性检验(P
第1主因子中,有较大载荷的包含提供体育文化信息服务、体质测量服务、体育场地设备、组织体育比赛及管理等,体现了社区与企业体育组织与管理的属性,将因子1命名为“社区和企业体育因子”。
第2主因子中,工作时间、工作程度、生存空间和生活预期4项指标的载荷值较高,反映了农民工工作时间、工作的强度以及与外界交流的空间和机会对其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命名为“工作和生活压力因子”。
第3主因子中,体育知识水平、体育认知水平、体育运动技能、参加体育动机、组织比赛和体育活动能力5项指标的载荷值较高,反映了体育的认知水平以及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水平对农民工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命名为“体育态度和能力因子。”
第4主因子中,自身独特的生活方式、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异3项指标的载荷值较高,反映了生活方式和文化差异对农民工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命名为“文化与生活方式因子”。
第5主因子中,心理压力、生存压力、患病担忧等3项指标的载荷值较高,反映了社会心理因素对农民工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命名为“心理和生存压力因子”。
第6主因子中,收入与消费水平、消费需求指向于生存必需品、生活预期3项指标的载荷值较高,反映了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经济购买力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命名为“经济条件因子”。
第7主因子中,追求健康、身体健康、身体疲劳及体育兴趣4项指标的载荷值较高,反映了农民工对自身身体健康的关注和追求对其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命名为“身体健康因子”。
通过因子分析,我们提取了7个影响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行为的主因子。由于因子分析结果的解释依赖于专业知识、经验及主观判断,不同的研究者可能对因子分析结果具有不同的“合理”解释。例如,
关于本研究的第1主因子为“社区与企业体育”,该因子包括企业提供体育文化信息服务、提供企业间比赛及组织管理服务、社会公共大众化体育设施支持程度、政府政策支持引导等方面对体育锻炼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究竟是反映了农民工对企业体育环境的主观倾向与期待呢?还是对他们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实质性的影响呢?在没有进行与实证结合之前,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具有不定性:既可以解释为“目前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体育锻炼活动方面的政策引导比较缺乏、农民工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短缺、保障农民工参与体育的各种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也可以解释“由于农民工的体育消费能力较低,农民工更多地参与企业或社区组织的企业型体育活动,企业提供的体质健康测试、健康咨询、场地设备、政策引导等,对引导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再如:影响农民工参与锻炼的第7主因子为“身体健康因子”。追求健康是人生的重要目标或本能,虽然为生存所迫或博取财富可能阶段性地牺牲身体健康的现象时有发生,但作为影响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而言,“身体健康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远远低于其它因子的贡献率,从一般逻辑上不易解释,也需要通过结构模型的方法进一步分析。
2.2 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与锻炼行为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
1)初始模型的构建及检验。
为了使模型简化,将第1主因子的10个指标分为4类,分别是服务供给、政策保障、经费支持、组织比赛。此外,“身体健康因子”反映了为追求身体健康而进行体育锻炼,而其中的“身体疲劳”指标与其它3个指标的含义具有明显的相反性质,在建构方程没有将其纳入,由此得到结构方程初始模型(图1)。模型中的T2为农民工每周参与运动的次数,T3为每次锻炼的时间,用来测量农民工的体育锻炼行为;Z代表测量指标,e代表测量误差。如:Z1-Z4为测量“社区与企业体育”主因子的指标;e1~e4为指标测量误差,其余类推。
通过构建影响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7个主因子与体育锻炼行为关系的模型,研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是:这7个主因子是从众多影响因素中提取出来具有代表性并影响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然而,这些因子到底对珠三角农民工的实际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有多大?不同因子对体育锻炼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作用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不同因子之间对比,究竟是哪一类因子对体育锻炼产生的影响效应最大?本研究将通过结构方程(SEM)模型来探讨这些问题。
根据结构方程对模型拟合参数的判断,X2/df为卡方值与自由度之比,当X2/df在2.0-5.0时,模型可以接受;RMSEA低于0.1表示好的拟合,低于0.05表示非常好的拟合;TLI(NNFI)和CFI的最优标准为0.9-10较大的数对应于较好的拟合。但在实际情况中可具体分析。经运算,初始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为:X2/df=3.19,RMSEA=0.049,TLI(NNFI)=0.849,CFI=0.857。初始模型数据拟合一般。
2)初始模型的修正。
依据结构模型修改的模型限制原则,初始模型去掉模型中不具有显著意义的路径关系。通过模型修正,得到新的结构模型(图2)。新的结构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为:X2/df=3.34,RMSEA=0.045,TLI(NNFI)=0,853,CFI=O,860,模型拟合指数比初始模型稍好,模型具有一般的可接受性。使模型在现实性和解释性方面得以提高。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参数估计结果见表2。其参数反映模型修正后各个路径、载荷系数在95%的置信度下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
2.3 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与锻炼行为结构模型的解释
1)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的剔除。
在模型的修改中,删除了路径系数不显著性的路径,剔除了“文化和生活方式”、“心理和生存压力”、“体育态度和能力”3个因子。这表明:当没有考虑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时,7个因子被认为是影响体育锻炼参与的主因子,而当采用结构方程对这7个因素同时估算与农民工的实际体育锻炼行为时,文化与生活方式、心理与生存压力、体育态度与能力3个因子的重要性降低了,与体育锻炼无显著的直接效应。
关于文化和生活方式因子,调查显示:珠三角农民工初中学历的占54.6%,受教育程度较低,但他们对“文化素质”影响体育锻炼有较为清醒的认识,认为文化素质对其参与体育有非常重要和重要影响的占51%,认为不重要和不大重要的只占17%,说明珠三角农民工认识到文化素质对体育参与的重要性。但是,高认知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背离,这种背离可能与工作压力及低收入等有关。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民工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与他们的实际体育锻炼行为并无直接的影响效应,在结构方程中该因子被剔除。
关于心理与生存压力因子,通过珠三角农民工SCL-90测定值与全国常模比较显示:总分、阳性项目数及躯体化(1.40±0.40)、焦虑(1.41±0.39)、敌对(1.51±0.47)、恐怖(1.36±0.40)、偏执(1.45±0.42)、精神病性(1.41±0.37)因子分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意义(P
关于体育态度与能力与锻炼行为的关系,在以往简单相关关系中,研究结果呈一定的相关性,但近年来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时,一些研究结果反映体育认知、态度与锻炼行为之间相关程度不高。这可能与体育动机转化为锻炼行为需要一定的条件及诱因有关。本研究的结果为:在珠三角农民工群体中,体育态度与能力因子对体育锻炼行为无显著的直接影响效应。
2)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与锻炼行为分析。
从图2可以看到,社区与企业体育、工作和生活、身体健康、经济条件4个因子对体育锻炼的参与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但这种影响效应具有非同质性:社区和企业体育因子、身体健康因子、经济条件因子对
体育锻炼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工作和生活因子对体育锻炼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社区和企业体育因子对珠三角农民工锻炼行为的直接效应系数为0.31,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和企业体育因子提高1个单位,珠三角农民工锻炼行为可提升0.31个单位。从实证的角度而言,社区和企业体育因子与体育锻炼存在直接的显著效应,反映了社区和企业对体育的有效组织对珠三角农民的体育锻炼行为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换言之,参加企业、社区体育活动的珠三角农民工,在体育锻炼的频度及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坚持性特征。由于农民工受收入与消费、生活圈等限制,不可能参与消费较高的体育锻炼,而就近、便利、免费、以农民工群体为对象的有组织的企业或社区体育,对农民工参与体育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调查显示:农民工非常希望和希望企业组织体育活动的分别占27%和54%,无所谓的仅为19%。
身体健康因子对珠三角农民工锻炼行为的直接效应系数为0.26,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身体健康因子提高1个单位,珠三角农民工锻炼行为提升0.26个单位。本研究的结果为:在珠三角农民工这个群体中,身体健康对体育锻炼行为有显著的直接影响效应,说明对身体健康的追求,对该群体的体育锻炼参与和坚持性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关于经济条件因子,一般认为经济收入是影响居民对体育投入的一个主要因素。本研究的结果为:经济条件因子对珠三角农民工锻炼行为的直接效应系数为0.27,说明经济条件对体育锻炼参与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调查表明,农民工运动服装的购买目的并非只为参加体育运动,大多数将运动衣当日常衣服穿着。这说明在体育消费方面,农民工崇尚节俭及多用途原则,体育消费开支与生活日用相兼顾。因此,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引导体育消费开支,将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对体育锻炼的实际参与程度。
关于工作和生活因子,本研究的结果为:该因子对珠三角农民工锻炼行为产生直接的负效应,其路径系数为-0.19,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作与生活压力每提高1个单位,珠三角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减少0.19个单位。在本研究最初提取的7个影响珠三角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因子中,实证研究有3个因子与体育锻炼无显著效应,工作和生活因子是唯一的对体育锻炼产生显著负效应的因子。此因子包括工作时间、劳动强度、生存空间以及生活预期等方面,其中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因子载荷很高(0.746、0.716)。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是农民工工作的基本特点与生存状态。大强度的工作负荷使得农民工在下班后处于身心疲劳状态,难以将时间分配于参与体育活动。此结果说明,工作和生活压力是导致珠三角农民工较少参与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
以上结果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行为的特征:增进身体健康是体育锻炼最普遍的共同认知。其他两个起主要影响作用的“经济收入”与“社区和企业体育”因子,受客观条件影响较大,可控性较低。故农民工的体育锻炼受从属、被动、非可控因素的影响较大。文化和生活方式、心理和生存压力、体育态度和能力尚未成为农民工体育锻炼的主要影响因子。
3)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标准化比较。
在因子分析中,主要依据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大小来判定变量的重要性。本研究中,影响农民工体育锻炼行为的各因子方差贡献率分别为:社区和体育因子(22.15)、工作和生活因子(7.94%)、体育态度和能力因子(6.97%)、文化和生活方式因子(5.15%)、心理和生存压力因子(4.08%)、经济条件因子(3.54%)、身体健康因子(3.18%)。但这种依据因子方差贡献率的大小来判别因子影响作用大小的方法,存在两个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是因子的解释具有不同的方向性,因子分析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二是当没有同时进行多因子与锻炼行为关系估算时,因子贡献率仅说明了因子的重要性,但不能证实该因子与锻炼行为关系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对影响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进行标准化比较。通过AM0s17.0以最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进行模型参数估计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将各变量原始变量转换为Z分数后输出标准化系数。通过标准化系数可以比较不同变量间的标准化系数,并对各变量的影响效应进行综合分析。
从表3中看到,依据标准化系数对各因子的排序,对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大小的因素是:第1位是身体健康(0.536);第2位是经济条件(0.397);第3位是社区和企业体育(0.392);第4是位是工作和生活压力(-0.312)。前3位因子均为正效应,而第4位为负效应。
通过SEM的估算,排序的结果更为客观合理和更具说服力。首先,将因子的影响效应区分为直接的正效应和直接的负效应。对因子的解释的确定性具有因子分析不可替代的优势。其次,通过SEM的估算改变了因子分析的排序:影响珠三角农民工锻炼行为的前3位主因子为身体健康因子、经济条件因子、社区和企业体育因子,起负性效应的则是工作和生活压力因子。身体健康因子和经济条件因子在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实证联系中大大地提高了其重要性,更为符合珠三角农民工参与锻炼的特征。
3 结论
1)当没有考虑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时,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是社区和企业体育因子、工作和生活压力因子、体育态度和能力因子、文化和生活方式因子、心理和生存压力因子、经济条件因子及身体健康因子。
2)当考虑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与体育锻炼行为关系时,身体健康因子、经济条件因子、社区和企业体育因子对体育锻炼行为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工作和生活因子对体育锻炼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工作和生活压力是导致珠三角农民工较少参与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文化和生活方式、心理和生存压力、体育态度和能力尚未成为农民工体育锻炼的主要影响因子。
3)通过各因子标准化比较,依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对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重要程度的排序为:身体健康因子、经济条件、社区和企业体育、起负效应的工作和生活压力。
参考文献:
[1]佚名,1978-2007年广东人口发展状况综述[EB/OL],gdstats.省略/,2008-08-20
[2]鲁长芬,王健,罗小兵,等,城市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5):10-12
[3]吕树庭,王铮,张宏,等,流动人口:社会体育的新课题,来自调研中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1):2-4
[4]冷晓春,张册,张明记,城市农民工体育健身的社会支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3(3):47-49
[5]胡科,黄玉珍,金育强,关于农民工体育责任主体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167,169,
[6]孙世成,一个不可忽视的农民工问题――体育权利的缺失[J],体育学刊,2007,14(8):4-7[7]赵晓红,李会增,于林佳,我国农民工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模式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5):45-48
[8]陈小蓉,谢红光,张勤,等,珠三角农民工身体健康与体育行为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3):11,20
[9]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