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分子生物学汇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据新华社电 全球著名金融信息提供商汤姆森-路透集团2日公布报告称,中国科研人员目前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这份名为《新科学地理———研究和合作在中国》的报告说,1998年,中国科研人员共发表了约2万篇科研论文,到2008年,这一数字剧增至11.2万篇;而同期美国科研人员的论文数量由26.5万篇增至34万篇。中国已将日本、英国、德国等国甩在身后。
这份报告的数据由汤姆森-路透集团根据全球1.05万种科研期刊的数据汇总而成。报告分析说,中国科研人员的论文主要集中在材料科学、化学和物理学领域,中国对创新型材料的专注可能将产生深远影响。
报告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原子能、空间科学、高能物理、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另外,在农业科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遗传学等领域,中国也在快速发展。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教学改革 医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Q811-4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人类及模式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全面实施,使分子生物学数据以爆炸性速度增长。面对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芯片、分子进化等大量的生物信息,在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以及生物分析技术的相互作用和渗透下,诞生了一门崭新的学科――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生物信息学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以数据库为载体,运用数学算法和计算模型,研究生物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存储、分发、分析和解释等方面,进而阐明和解释庞杂的生物数据所蕴含的意义。生物信息学跨越了整个生命科学领域,近年来在医药学研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阐述病因,还是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与新药研发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医学生物信息学必然在未来的医学研究中处于关键地位,但生物信息学的理工科特性决定了该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开展的难度。本文结合医学院校特色和生物信息学课程特点,探讨开设医学生物信息学课程的必要性,分析生物信息学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本校开展生物信息学教学的实施方法。
1 医学生物信息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1 疾病基因的发现与鉴定
约有6000种以上的人类疾患与特异基因的改变有关,某些关键性基因或其产物的结构功能异常,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疾病的发生。使用基因组信息学的方法通过超大规模计算是发现新基因的重要手段。例如:通过构建肿瘤cDNA文库或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ion sequence tag,EST)分析差异表达基因,揭示肿瘤发生的分子水平变化,寻找靶基因。
1.2 药物设计与新药研发
生物信息技术为药物研究、设计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思路和手段。利用数据资料、软件工具筛选药物作用的靶位和候选基因,阐明其结构和功能关系,指导设计能激活或阻断生物大分子发挥其生物功能的治疗性药物。
生物信息药物设计常用的方法有:①三维结构搜寻,寻找符合特定性质和三维结构的分子,从而发现合适的药物分子。②分子对接,建立大量化合物的三维结构数据库,依次搜索小分子配体使其与受体的活性位点结合,通过优化使得配体与受体的形状和相互作用最佳匹配。③全新药物设计,利用计算机自动设计出与受体活性部位的几何形状和化学性质相匹配的结构新颖的药物分子。
生物信息学方法为药物研制提供了更多的、潜在的靶标,大大减少药物研发的成本,提高研发的质量和效率。
1.3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将流行病学的遗传和非遗传性的研究与生物信息学结合起来,会对疾病的机理、个体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和疾病在群体中的分布有更明确的认识,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2 医学生物信息学课程的特点及主要困难分析
2.1 课程内容丰富,学科交叉,数据庞杂
生物信息学利用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揭示大量复杂的生物数据所赋有的生物学奥秘,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并且理科特性很强,需要深入理解分析。目前生物信息学包含了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及药物等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和相应的分析技术。根据《Nucleic Acids Research》统计,全球共有约1000多个主要的生物医学数据库,涵盖了生物医学研究的诸多领域。学生不仅要掌握获取和利用海量生物信息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还应掌握相关的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程序设计等知识和技术,又因为医学专业学生的数理知识有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2.2 操作性和实践性强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是在互联网环境中,依靠计算机,利用数据库和各种信息处理软件来进行生物信息学方面的分析工作。针对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其教学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着重学习利用计算机对各种生物信息资源和数据库的检索,使用方法与技巧,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2.3 现状与困难分析
目前,国内的生物信息学教学基本沿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与生物信息学交叉前沿性特点不相适应,实验教学单一,多为验证性试验,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此外,医学专业学生计算机知识薄弱,对生物信息学的算法与数据库的原理和特点等不甚了解,在高通量数据处理面前力不从心,影响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3 医学生物信息学课程开设实施方法和对策
3.1 根据医学专业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建立具有模块化的教学大纲
目前尚未形成系统、成熟的生物信息学教学模式。开设课程之前,对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他们选择医学生物信息学课程中感兴趣的、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并提出难点问题。教师汇总问卷结果,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建立模块化的教学大纲,例如:导论模块、数据库及使用模块、基因组信息学及其分析方法模块、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模块、代谢和药物生物信息学及系统生物学模块等,使学生清楚每个模块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强化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生物信息学的学习是运用生物医学、数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的实践过程,强化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另外,采用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3.2.1 注重实验操作
生物信息学实验课程以计算机操作为主,需要学生灵活应用互联网、数据库和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所以实验操作显得尤为重要,加大实验比例,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验操作机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因特网环境下对生物大分子序列、生物大分子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信息学效果的有力保障。
3.2.2 采用PBL教学模式,优化实验内容
加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采用PBL教学法,根据学生能力和兴趣进行分组,由教师提出问题并布置真实性任务,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查找文献、小组讨论、探索,最终完成任务,写出试验报告。由教师对任务完成过程及结果进行点评,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学生的科研、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提高方向。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3.3 改革教学方法,革新考核方式
3.3.1 结合多媒体技术与双语教学
多媒体技术教学灵活生动,教师在讲授难于理解的概念和生物信息学工具时,可以直接打开相关软件和网站进行演示,使抽象的生物信息学知识以具体的、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此外,生物信息学涉及到的数据库、网站、应用软件多为英文界面,所以双语授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对课程进行中英整合讲解。
3.3.2 结合科研实例进行教学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学科,数据库的更新、相关软件的升级、算法的优化等,通常会随着科研中遇到的生物学问题变化而变化,所以教师可以结合现阶段的科研背景和具体的研究方向,结合实例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路,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发现者、探究者,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
3.3.3 采用无纸化考核方式
适当降低课程理论难度,减少不必要的数学理论推导,注重实际应用、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上机实践操作,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原理的掌握情况,克服传统的死记硬背现象。
4.结语
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发挥了其独特的桥梁作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医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本文针对开设医学生物信息学课程的必要性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为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加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以期培养综合型的、高素质、现代化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伍欣星,赵.生物信息学基础与临床医学应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张阳德.生物信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 WeiLi-ping,YuJun.BioinformaticsinChina:APersonalPerspective[J].PlosComputationalBiology,2008,4(4):e1000020.
[4] 汪凡军,张楚瑜.生物信息学在医学上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2).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验室;内部控制;考核
引言
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兴起是社会集约化发展的需求和必然趋势,是医疗卫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新一轮医疗改革中实现分级诊疗,检验资源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抓手之一。在当前的背景下,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发展前景良好,优化其内部控制管理成为必然选择,推动了实验室的管理升级。
一、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分析
金域检验是全国最大的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拥有员工近1万人。目前主要开展医学检验、临床试验、食品卫生检验、司法鉴定等业务。检验业务范围涉及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学、临床微生物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组织病理学、血液分子病理学等学科,共提供2600多个项目检测服务,主要业务如图1所示。在管理方面,该医学检验实验室严格遵守国家与行业的有关制度要求,对内部控制展开了重点优化调整,保证实验室业务与管理的先进性。
二、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基本标准分析
从科室设置上来看,需要涵盖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检验专业、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和临床病理专业等;从人员配置上来看,具体配置要求如表1;从硬件设施上来看,实验室总面积的75%必须设定为医疗用房,且要配置双路供电、应急发电设施,针对重要医疗设备、网络提供不间断的电力能源[1];从分区布局上来看,要设置主要业务功能区、辅助功能区以及管理区;从设备上来看,必须配有基本设备、病理诊断设备、信息化设备等;从管理制度上来看,要制定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设施与设备管理制度、试剂管理制度、标本管理制度等。
三、医学检验实验室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探究
(一)设定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现阶段,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在医学检验实验室中的顺利落实,需要提前完成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的合理设置,并在实践中展开逐步完善,确保内部控制的“有章可依”。此时,医学检验实验室要结合自身现实情况、实际发展目标完成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的设定,特别是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业务完成管理办法的调整[2]。在此过程中,应当构建起财务及采购部门,依托项目需求前瞻性的制定采购备份计划,避免物料短缺,合理控制库存,减少资金占用等问题的发生。同时,能够实时监控到物料耗用进度。另外,笔者认为,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在对业务量较大的子公司保证充分授权的前提下,针对部分医院经营风险问题,顺势启用并落实应收账款风险评估制度进一步降低烂账、坏账堆积的发生概率,提升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率效果。
(二)完善内部信息沟通机制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医学检验实验室存在着内部信息沟通与反馈不及时、不畅通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实验室内部控制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应当对医学检验实验室中的内部信息沟通机制进行完善与落实,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引导财务人员与营销人员展开定期、有效沟通,实现营销信息与财务信息的共享,确保营销部门准确掌握与运营有关的财务信息,避免銷售失误的出现,降低退票的发生概率[3],第二,在回款前,保证营销人员了解中心实验室的款项信息,提升工作效率。财务部要对营销部的回款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第一时间处理,防止出现财务损失。
(三)展开预算分析会议
为了保证实验室运行中,各个项目的预算设定及其应用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需要及时展开预算分析会议,从多个业务与管理部门入手,确定在项目预算管理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并明确项目预算管理的重难点。
在金域检验的内部控制实践中,就定期展开了预算分析会议,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以某次华东大区金域预算分析会议为例,在该会议中,安排了财务部、营销部、中心实验室、物流部的相关人员参加。其中,确定了财务部在预算管理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毛利分析、各个科室的毛利率分析、实际收入与预算分析、收入环比分析、账龄分析、回款天数分析;确定营销部在预算管理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扣率情况分析、项目结构分析、客户单产分析、市场费用与收入关系、从客户开发和丢失的角度分析、从产品销售完成情况分析、从销售模块分析(常规、共建、新型业务)、县域医共体、精准中心推进情况、回款管理分析、超期款管理分析、现金款管理;确定中心实验室在预算管理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科室人员结构分析(全职、兼职、实习生)、各科室项目标本量及成本分析、内部外包、外部外包分析、反映各科室接收项目量大的医院;确定物流部在预算管理中需要完成的任务为配送耗材管控和配送路线优化等。
(四)制定并落实考核机制
在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内部控制中,人员管理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效果直接影响着实验室内部控制的展开质量。对于医学检验实验室而言,应当构建并落实考核机制,配合科学的奖惩制度,提升人员工作积极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考核机制时,要尽可能涵盖与相应岗位有关的所有管理项目,并将其作为指标融合考核标准中。例如,对于中心实验室中的科室人员及其负责人来说,在考核中,不仅要完成其业务能力、专业技术等的考查,还要对预算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价。金域检验在管理实践中,结合预算分析会议中确定的人员管理责任设定出了不同员工的预算管理,并依托季度汇总、评分支持部门负责人年终的A/B/C评级。考核中,要求各部门在预算分析会中逐条阐述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或提出整改意见),会议结束后,没有阐述的记-1分;季度结束后汇总得分大于或等于-2分的,按每分100元,在下月工资中扣除部门负责人绩效。
(五)积极展开人员培训
在医疗水平、医学检验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背景下,想要保证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先进性与竞争力,就必须要积极展开人员培训,这也是实验室内部控制管理中需要重点展开的工作[4]。此时,应当制定并落实人员岗前培训与轮岗培训结合,并实施定期考核;要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为了提升工作人员对自我提升的重视程度,可以将培训与考核制度相挂钩,并实施培训后的测验,保证人员专业培训的效率效果。
另外,在金域检验的内部控制实践中,实现了实验室的危害因子和安全风险的定期评估;定期举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演练,保证涉及人、机、料、法、环事项在内部控制管理的全方位落实。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阳 550081)
摘要:采用T-RFLP法实验研究贵州省特有药用植物根际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多样性。结果表明: 4种贵州省特有药用植物根际AMF种类丰富,数量较大。植物种类不同,对应的AMF群落多样性有较大差异,证明了宿主植物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同时,有机质、pH和速效磷对根际AMF群落多样性影响较大。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贵州特有药用植物;群落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7-0219-02
作者简介:封晔(1981-),女,陕西绥德人,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微生物应用。
0 引言
贵州特有药用植物是指目前在贵州省境内发现有分布并具有药用价值,但是在贵州以外的其它地区都没有分布的物种,其代表种类有:银背叶党参、梵净山小檗、梵净山蒲儿根、梵净山冠唇花、梵净山火绒草、梵净山紫苑、短茎羊藿等[1]。
菌根真菌(Mycorrhizal fungi)在自然界中有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它可以与世界上大多数的维管植物根系形成互惠共生体。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菌根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研究表明,AMF因其能扩大植物根系吸收面积、加快养分运输速率、分泌活化物质、提高光合速率等直接和间接作用,改善宿主植物的矿质营养,增加植物中的碳积累,进而促进植物生长[2]。
目前对药用植物AMF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根多样性或接种菌根真菌对植物的影响。李品明等对重庆市13种中药材植物的AMF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中药材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了10种菌根真菌,隶属三个科[3]。王森等以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暴马丁香、连香树、南方红豆杉和领春木4种珍稀药用植物为材料,从4种植物根际共鉴定AMF 27种[4]。在国内因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宿主范围十分广泛,目前已经对上百种药用植物进行了研究。
长久以来,中药材大多来自野生药用植物,但随着对药用植物需求的不断增加,野生药用植物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药用植物的需求,甚至濒临灭绝,加之人工栽培技术落后、栽培措施不配套等原因,导致药用植物种质退化、质量下降、入药性质不稳定等。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对贵州特有药用植物根际土壤采集和分析,研究药用植物根际AMF种质资源及多样性,以期为充分发掘和利用AMF资源,筛选AMF优势菌,利用菌根生物技术提高药用植物产量、品质和扩大人工栽培区提供材料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采样地位于贵州东南部茂兰保护区及织金县牛场镇。本区处于温暖湿润的中亚热带气候区,区域内有雷公山和月亮山,分布着适宜常绿栎林及热带常绿阔叶林生长的红壤和红黄壤,海拔最高处为2178.8m,最低处137m。区域内有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
1.2 样品采集
2014年10月在贵州省茂兰保护区及织金县牛场镇采集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 Pax)、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根系及根际土。每株按东西南北4个方位,除去5cm厚的表层土后,挖10~20cm深的土壤剖面,剪取带有细根的根系,用塑胶袋存放根系和根际土样品。经检测,土样基本性质如表1所示。
1.3 AMF的形态观察及其侵染能力的检测
采用Philips和Haymay染色方法进行观察和计算。
1.4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样品多样性
1.4.1 总DNA的提取和纯化
采用Zhou 等[5]的酶裂解法提取土壤总DNA。
1.4.2 PCR扩增
采用由大连宝生物公司合成的引物AM1 和NS31扩增18SrDNA施测。反应体系为20ml.PCR扩增产物用1.0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验。
1.4.3 群落多样性分析
采用T-RFLP方法分析样品,以图谱中每一个限制性片段(T-RF) 为一个OTU,测定OTU数目即为物种丰富度指数(S),峰高值低于100荧光单位的峰不计入分析范畴。根据丰富度指数(S)和相对峰高值(Pi)测定均匀度指数(E) 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H)。
相对峰高值(Pi) :Pi= ni/ N
均匀度指数(E):E=H/lnS
Shannon指数(H):H=-∑PilnPi
式中,N为该样品所有累计峰高,ni为第i个T-RF峰值。
1.5 数据分析
用表3中的实验数据代入EXCEL(2003)、spss(V17.0)软件系统进行汇总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际AMF的形态及其侵染率
从表2中可见,不同宿主植物根系菌根真菌侵染率不同,四种植物中铁皮石斛的菌根侵染率最高,丹参最低。对比采样环境可以看出,侵染率与土壤性质有一定相关性。其中pH越高侵染率越高;侵染率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呈反比。
2.2 群落多样性
2.2.1 样品总DNA提取和基因的扩增结果
从土壤中提取出的总DNA粗提样品中有大量黑褐色杂质,基因组片段大小为20 kb,用1%琼脂糖电泳检测,条带明亮齐整,这说明所得到的微生物总DNA比较完整。扩增的18 SrDNA基因片段长度为550 bp。
2.2.2 群落多样性指数
表3可见,4个样品的根际AMF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指数最高的是黄连,最低的是太子参,表明植物种类的差异对根际AMF群落多样性有影响。
3 结论和讨论
根际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结构的变化是评价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因子,通过观察其变化能够发现植物和土壤质量[6]。本研究表明,4种贵州省特有药用植物根际AMF种类丰富,数量较大。由于植物种类的不同,AMF群落多样性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可见,宿主植物也会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但Oehl具有不同意见,他认为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模式决定了AMF的群落结构[8]。
对于根际微生物来说,很多的环境因子都对其群落多样性影响很大,如有机质、pH和速效磷等,这是因为土壤微生物中的养分越高,营养物质就越多,这有利于其活性的增加。卜洪震等发现使用肥料后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并且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7]。本研究中速效磷是影响AMF群落多样性的一个主要因素。而从O’Donnell 等[8]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土壤pH值也是一个重要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影响因子。徐辉[9]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研究,发现速效磷也直接影响刺槐和沙棘根际AMF侵染率。在自然环境中随着环境因子的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变化也会随之调整,这说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环境因子有着直接关系。通过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也就为了解生态系统的土壤健康状况和植被发育阶段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孙济平,何顺志.贵州特有药用植物的种类与分布[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0):735-738.
[2]刘润进,陈应龙.菌根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7.
[3]李品明,韩如刚,刘杰,等.中药材植物根际土壤VA菌根多样性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1,3:141-142.
[4]王森,唐明,牛振川,等.山西历山珍稀药用植物AM真菌资源与土壤因子的关系[J].西北植物学报,2008,28(2):355-361.
[5]Zhou JZ, Bruns MA, Tiedje JM.DNA recovery from soils of diverse composition.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996,62(2): 316-322.
[6]滕应,黄昌勇,骆永明,龙健,姚槐应.铅锌银尾矿区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其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土壤学报,2004,41(1): 113-119.
[7]卜洪震,王丽宏,尤金成,肖小平,杨光立,胡跃高,曾昭海. 长期施肥管理对红壤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6):3340-3347.
剑川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大理 671300
[摘要] 目的 探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测定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就选择对象共80例,其中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患者和炎性包块患者各20例,其余20例为健康人,分别为A、B、C、D四组。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来测定80例研究对象的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的CRP阳性率为55.0%,明显高于D组的5.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7.268,P<0.05);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肝癌患者的CRP水平最高,阳性率为66.7%,与A组其他疾病患者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5.235,P<0.05);病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的恶性肿瘤患者,其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稳定和进展患者的CRP水平较治疗前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是引起人体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C反应蛋白测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恶性肿瘤诊断方法,其测定结果也可反应恶性肿瘤患者的康复情况。
[
关键词 ] C反应蛋白;恶性肿瘤;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a)-0131-02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有人体肝脏合成的,属于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人体受到炎症侵扰时会明显升高[1]。而C反应蛋白就是采用贝克曼dxc600生化仪测检技术来准确检测低浓度C反应的蛋白,能有效区别炎症。近年来,有学者将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而且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2]。为探究C反应蛋白测定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本次研究就选择对象共80例,其中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患者和炎性包块患者各20例,其余20例为健康人,对其临床测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就选择对象共80例,其中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患者和炎性包块患者各20例,其余20例为健康人,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36~74岁,平均(51±4.2)岁。其中20例恶性肿瘤患者属A组,所有患者都经过活检确诊,这20例患者术前都没有经过手术和化疗。肺癌7例,肝癌3例,胃癌2例,食管癌3例,结直肠癌5例;20例良性肿瘤患者属B组。胃平滑肌瘤3例,肠腺瘤肉9例,子宫肌瘤2例,脂肪瘤3例,血管瘤3例;20例炎性包块患者属C组。肠炎型息肉5例,肺脓肿3例,腹腔炎性包块9例,盆腔炎性包块3例。另外20例健康人为D组,均为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的人群,依照病例组的性别、年龄进行筛选。4组对象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血样采集前,需空腹12 h,然后取患者的静脉自凝血2 mL,然后进行离心,离心后取200ul的血清样本。测试仪器为贝克曼dxc600生化仪测检测,测试试剂也由贝克曼公司提供,具体操作按说明书进行。患者在进行过相应的手术治疗和化疗后在我院进行康复性治疗。
1.3 效果评定
对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CRP进行对比,根据CRP水平的升降幅度确定患者的康复情况,CRP水平下降幅度越大,患者康复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各组研究对象的CRP测定结果
经测定发现,20例健康研究对象的血清CRP水平为(0.69±0.14)mg/L,而CRP单测的上限值为95.0%,所以当CRP>2.8mg/L则视为阳性。A组的CRP阳性率为55.0%,明显高于D组的5.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7.268,P<0.05);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肝癌患者的CRP水平最高,阳性率为66.7%,与A组其他疾病患者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5.235,P<0.05);炎性包块C组与B、D两组比较,CRP阳性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7,P<0.05)。详见表1、表2。
2.2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性治疗前后的CRP水平对比
所有肿瘤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和化疗后在我院进行康复性治疗,康复治疗后,病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的患者的CRP水平下降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稳定和进展患者的CRP水平较康复性治疗前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准确来说,CRP属于一环状均质性分子,它由5个相同的的亚单位组成,它是由人体肝脏合成的,属于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人体受到炎症侵扰时会明显升高,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6(interlecukin-1,interlecukin-,6)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对其有着比较明显的调节作用[3]。目前有研究表明,人体出现癌性细胞病变可能会导致CRP水平增高,这是因为肿瘤细胞会分泌各种炎性细胞,会对血清CRP有刺激作用,其水平也会增高,而且这种高水平的CRP会随着治疗结束及炎症消失而降低,说明CRP水平与患者炎症的轻重是呈正比的关系。近年来,随着新试剂和新仪器的应用,实验精度有了很大提高,CRP也广泛应用于肿瘤疾病的临床诊断,而且这中测定的下限值是0.02mg/L,使得其敏感度大幅提升[4]。
本次研究表明,炎性包块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远高于其它肿瘤疾病,而且在恶性肿瘤A组,各类疾病患者的CRP反应非常敏感,而且会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着一定关系,肝癌患者CRP阳性率最高。具体研究结果如下:A组的CRP阳性率为55.0%,明显高于D组的5.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7.268,P<0.05);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肝癌患者的hs-CPR水平最高,阳性率为66.7%,与A组其他疾病患者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5.235,P<0.05);炎性包块C组与B、D两组比较,CRP阳性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7,P<0.05)。表明CRP对恶性肿瘤有着较高的区分度,可以作为恶性肿瘤临床诊断的依据 [5]。而恶性肿瘤患者经康复性治疗后,病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的患者CRP水平下降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稳定和进展患者的CRP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CRP水平可反映患者的康复情况。
当前,医学界有很多关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这些研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很大帮助,相较于它们而言,CRP水平测定更为简洁。浊法测定恶性肿瘤患者的CRP快速有效,为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了较大的帮助。总而言之,C反应蛋白测定在是诊断恶性肿瘤较为有效的手段,有极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
参考文献]
[1] 叶永生,袁远程,潘清文,等.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胃癌淋巴转移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0(6):60-61.
[2] 张晓慧,李光韬,张卓莉.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1,1(2):74-79.
[3] 王星.血清ADA和CRP联合检测对肺结核、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08(12):19-20.
[4] 刘霄,唐菁,李笃军.C-反应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生命的化学,2011(6):868-870.
关键词:基因工程 翻转课堂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184-02
基因工程在医学院校课程建设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医学专业学生视野的拓展、专业知识的完善及以后的学习、科研都大有裨益。我们教研室教师在多年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希望能够制定一套完整的符合中医药院校特点的基因工程教学方法,能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思辨能力,为培养高水平中医药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在基因工程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1 基因工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综合发展基础上于本世纪70年代诞生的一门崭新的生物技术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基因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教学内容抽象难懂,理论知识及实验技术更新较快。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暴露出教学质量与效率低下的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及创造性思维,不利于人材培养。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对基因工程的教学产生了新的思考和建议。
我们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基因工程教学工作,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增加课堂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艺术和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及创新的意识,使我们培养的医学生从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化。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思路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让学生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源,根据学习需求自由掌控学习进度。我们通过对翻转课堂特点的研究,并结合该校医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翻转课堂在基因工程教学中的应用,其构思的分析过程如图1所示。
2.1 教师制作教学视频
教师根据基因工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章节系统性制作教学视频。视频不宜过长,但应明确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最终教学目标。在视频录制过程中应充分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要能体现其较强的交互性和可选择性。并且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针对性的制定课前练习,合理设计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和数量,课前练习题的难度要恰当,数量应适中,不宜过多或过少,应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
2.2 学生课下自学
学生根据自身的时间来安排在线视频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自由选择教学视频,以自身为主体,自由掌控自己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查阅教材及相关资料,并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和收获记录下来,以便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和分享。学生在教学视频学习之后,为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要及时完成教师对学习视频提前制定的相应课前练习。在此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重新观看视频并加以思考,如果自行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记录下来以便下一步的互动交流。
2.3 在线交流
学生在课下的自学中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渠道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应给予指导并及时汇总,为课堂的学习做准备。学生之间也应就自己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讨论,获取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4 课堂活动
教师根据课前与学生在线交流中收集来的问题,总结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与学生共同讨论并解决问题。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其它章节所学内容,让学生对知识能融会贯通,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再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2.5 教学评价与反馈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前练习的成绩、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解决问题能力、在线交流中提出问题的情况、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等多方面。教师根据这些反馈的评价结果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确定下节课的探究问题。
3 教学效果
该研究对2016年选修基因工程的学生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通过教学评价与反馈的信息看出, 大约75%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该教学模式表示喜欢;大约25%认为教学效果较好,学习的时间更自由,减轻了学习负担,对教学模式表示认可。期末考试学生成绩普遍较好。
通过对成绩及试卷分析结果也显示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对于拓展性问题分析、解答的能力明显优于往届,教学效果较好。
4 结语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里,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求自由掌控学习进度,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则更多的是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学习的引导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初步教学实践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本能克服基因工程课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及个人时间管理能力等,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挖掘了潜能,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2011(6):5-6.
[2] 郑少燕,杨锦华,何萍,等.创新医学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5):32,34.
原发性甲状旁腺癌(PTC)是临床发病率极低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国外资料报道[1],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甲状旁腺癌发病率为0.1%~5.1%。国内汇总近期文献资料[2],甲状旁腺癌发病率为3.5%,明显高于国外的报道(0.74%)。家族性甲状旁腺癌至今未见报道。今就我院一组3例家族性甲状旁腺癌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 患者,女,34岁。因颈前区肿物伴恶心呕吐1周于2010年8月24日入院。入院时无甲状旁腺疾病家族史。查体:右侧甲状腺可及4cm×2.5cm大小肿块,质硬,边界清,随吞咽活动上下移动。甲状腺ECT:甲状腺右叶上部一“凉”结节。B超:左叶探及0.9cm×0.4cm低回声包块,右叶探及3.1cm×1.7 cm低回声块,边界清,未见包膜。甲状腺功能正常。入院后行甲状腺右叶切除+颊部切除+左叶部分切除术,手术中探查右叶4cm×3 cm大小实型肿物,包膜完整,左叶下极0.9cm×0.5cm肿物。病理结果:右侧甲状腺髓样癌;右叶甲状腺肿。术后2年,因颈部肿块半年于2008-7-27入院。入院前无声嘶,手足搐溺,无全身性疼痛。颈前偏左侧可及两处0.7cm×0.7cm、1cm×1cm大小肿块,质硬,表面光滑,不随吞咽上下活动。未触及颈部肿大淋巴结。B超示:甲状腺右侧叶术后未见甲状腺组织,左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探及一1.0cm×0.8cm 大小低回声结节,右侧颈动脉鞘周围探及多个融合的肿大淋巴结,气管前方探及0.6cm×0.4cm大小淋巴结。提示:颈部淋巴结肿大(右),气管前方淋巴结肿大。CT示:气管前结节,符合肿大淋巴结。甲状腺功能正常。入院后行右侧颈部功能性淋巴结清除术+左侧颈部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是(本院):右侧甲状腺滤泡样腺癌,右颈部淋巴结0/8转移。左皮下结节:转移癌。山东省肿瘤医院结果:右甲状腺,左颈部皮下高分化甲状旁腺癌。免疫组化结果示:syn:弱阳性,CgA (-),降钙素(-),TG(-),TTF-1(-),广谱ck(+), ki-67阳性细胞
病例2:2011年6月28日,病例1患者之父,男,62岁。因全身多处疼痛2年加重伴恶心呕吐半年入院。入院查体:甲状腺1°肿大,右侧甲状腺后方可及3cm×1.0cm大小肿块,质韧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双膝及腰椎无红肿,无压痛,无明显畸形。入院检查:血Ca++:4.72mmol/l(2-2.9mmol/l),血p+++:0.51mmol/l(0.8-1.6mm0l/l);碱性磷酸酶:587u/l。BUN:17.7mmol/L。血甲状旁腺素(PTH): 1426pg/ml(正常值8~74pg/ml) ,甲状腺功能正常。颈部CT:右侧甲状腺后方低回声结节,约3cm×2cm大小肿块。考虑右侧甲状旁腺肿瘤,双膝关节及腰椎X线拍片:双膝关节及腰椎骨质疏松,未见明显骨折征象。泌尿系统B超示:双肾盂内多发结石。入院诊断:甲状旁腺肿物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右),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肾结石。高钙血症。入院后行:右甲状腺叶切除+峡部切除。出院诊断:甲状旁腺癌(右)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后2月复查血Ca++:1.74 mmol/l (2.1~2.7mmol/l)。术后病理结果示:右侧甲状旁腺癌。高分化。免疫组化结果:syn:阳性,CgA 弱阳性,TG(-)。
病例3:病例1患者之弟,男,36岁。2012年10月9日,因恶心呕吐,全身疼痛一年 ,颈部肿块2月入院,入院查体:右侧甲状腺可及2cm×1.5cm大小肿块,质韧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双膝及腰椎无红肿,无压痛,无明显畸形。入院检查:血Ca++:4.67mmol/l(2-2.9mmol/l),血p+++:0.56mmol/l(0.8-1.6mm0l/l)。血甲状旁腺素(PTH): 1129pg/ml(正常值8~74pg/ml),肝肾功:碱性磷酸酶:376u/l。BUN:10.70mmol/l,甲状腺功能正常。颈部CT:右侧甲状腺后方低回声结节,约2.5cm×1.8cm大小肿块。考虑右侧甲状旁腺肿瘤,双膝关节及腰椎X线拍片:双膝关节及腰椎骨质疏松不明显,未见明显骨折征象。入院诊断:甲状旁腺肿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右),高钙血症。入院手术治疗。右侧甲状腺叶切除+甲状旁腺切除,术后恢复顺利,术后1月复查血钙1.88 mmol/l(2.1~2.7mmol/l)。术后诊断:甲状旁腺癌(右)。病理诊断:右下甲状旁腺瘤并部分癌变,伴包膜浸润,右叶结节性甲状腺肿。免疫组化结果:syn:阳性,CgA 弱阳性,TG(-)。
2 讨论
PTC是一种少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临床无甲状旁腺功能异常者一般不足10%,75%的病例血钙>3.2mmol/L,易发生甲状旁腺危象 [3] ; 大多数PTC表现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30%~76% PTC患者可触及颈部肿块[4]。本组3例均有PHPT症状及肿块,但由于临床发病率极低,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往往容易误诊,特别表现为临床症状不明显者,往往误诊为甲状腺占位而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也往往误诊,误报。本组病例1即误诊为甲状腺癌。其中两家医院病理报告均为甲状腺癌。另二例病例病人均有明显的PHPT症状,且有家族发病倾向,术前得以获诊。建议术前常规查PTH及血Ca++。及时提示病理科医师,引起足够重视。
甲状旁腺癌病因未明。目前公认有家族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史及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可能增加患甲状旁腺癌的危险性。本组病例无头颈部放射性照射史。甲状旁腺癌常与甲状旁腺增生和(或)甲状腺癌合并存在,这提示甲状旁腺癌可能由甲状旁腺良性病变恶性转化而来。
目前临床资料研究唯一肯定的是位于1q21~q32染色体的肿瘤抑制基因HRPT2突变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下颏肿瘤综合征中的PTC相关[5],但本组无此类病例。近年来围绕甲状旁腺癌的大量分子生物学研究指出,HRPT2是一种编码类纤维瘤蛋白(parafibromin)的抑癌基因突变与甲状旁腺癌发生密切相关[6]。虽然目前HRPT2还不能成为甲状旁腺癌的诊断依据,但为今后该疾病的诊断提供新思路。
通过本组家族性病例的临床诊治,可证实甲状旁腺癌存在家族相关性这一现象,虽然限于条件限制,未能对相关病例的肿瘤相关基因家族性缺失及突变进行检测,但仍能为近期甲状旁腺癌临床分子学研究结论提供佐证,可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甲状旁腺癌临床诊断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Montenegro FL, Tavares MR, Durazzo MD, et al. Clinical suspicion and parathyroid carcinoma management[J].Sao Paulo Med J,2006,124(1):42-44.
[2] 周建平 田雨霖. 中国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0年文献回顾(1995~2004年) [ 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1):78-80.
[3] Cordeiro AC, Montenegro LM, Kulsar AV, et al. Parathyoid Carcinoma. Am J Surg, 1998,175:52-55.
[4] Shane E.Clinical review 122: parathyroid carcinoma [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86(2):485-493.
一、科学研究的两个关键因素
1、科研思维:我老板一直跟研究生说“一定要做scientist,而不能做technician”,然而这一点往往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最容易被忽视。一般都是老板提出新idea,然后分工,每个研究生可能仅做其中某个环节或者是按照到导师的思路逐步去做,再加上研究生本身在实验操作上可能一开始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适用新环境和永远做不完的事情,可想而知,最终仅仅培养出一位“优秀技术员”,这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尤为突出。但是,科研思维就像人体中的包含大脑的躯干,更加像是大海航行中的指南针,离开了他,最终科学研究将会停滞不前。
2、实验技术:有很好的idea,没有很好的实验条件和技能强的技术人员,科研思维也会变成“空想”。也许我们均没有国外实验室那样高顶尖的实验仪器,有的实验室还可能没有专门技能的技术人员,全靠研究生一届一届地带着的干,时常会出现技术脱节。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创造条件进行实验;若实在实验条件不够的话,我们还可以搞合作;当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条件,通过科学思维来达到最终的实验目的,即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
二、如何在研究生阶段学得更多
1、多付出。“不付出,你就很难获得更多”。在我接触的研究生同学中,许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弊病”十分突出,不知是当前独生子女带来的、还是深受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不足所引起的。实践中这些人表现为“先收获再付出,甚至寻求不付出而有所收获的捷径”。然而,另一些人在表现“先付出再收获,甚至不求收获的付出”,与人相处融洽,虽然每天处于繁忙中,但最终的收获是很大的,甚至终生受益。——学会了许多实验技能。“在帮助别人实验的同时也为自己后面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多交流。“不交流,你就很难飞得更高”。研究生阶段中,许多研究生惧怕自己的导师,不敢主动与老板进行交流,这将会导致这部分研究生最终可能连自己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可能都不知道,这会在研究生论文答辩中时常发生。如果在不与身边的同学交流,仍然保持本科生的自学精神状态,那将会导致许多实验挫折的重蹈,更不要学他人的其他优点了,永远站在理论、书本的层面上,没能充分结合实践,最终是难以超过他人、难以成功的。——掌握了科研思维和许多实验原理。
3、多谦虚。“不谦虚,你就很难交到朋友”。在日常交往中,我深深体会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什么?对方谦虚,我可能会毫不吝啬地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道出来与他进行分享和交流,他也可能从中学到他还没掌握或没理解的问题;但相反,我可能就不会说的太多,而且他也不会让你说的多,否则他就不叫“骄傲”。一次,我的一位师兄的论文答辩PPT,老板要他给我看看,帮忙修改一下,我是十分认真地通读了几遍,提出了我认为十个非常中肯的建议,没想到他找了十个相应的理由把我的建议一一否决(因为我自己还没答辩,也可以理解。但我参加过国家级PPT大赛和给大学生多媒体上课),我只好忍痛点头说他说的有道理。后来,论文答辩的当天,导师把他PPT看了一下,提了许多和我一致的意见,唉!——做人也是一门学问,许多人这方面很欠缺。
4、自我加压。“不加压,你就很难取得成功”。这样的事例我见得太多了,从书本上的“伤仲永”到我亲眼所见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等等,无论在人生哪一阶段,只要你松懈下来,你的同学、同事,甚至后来人都会把你丢得很远。这些例子告诫我们只有不断地自我加压,全面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样,研究生不是终点,而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索的起始,所以我们更要加快步伐去学习、探索未知。——压力变动力,动力变能力,能力变效力。
三、科研实践中技巧汇总——详见下文
1、如何为申报基金奠定基础?
1)科学研究离不开各种基金资助。科研工作者可能会经历校/院/所基金、省/市教育厅基金、省/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支撑计划、国家863和973、国际合作项目等等申报,这些基金/项目的成功申报可能都需要拥有良好的基础。
2)在学生时代,我们只要把学习成绩弄好了,只要发表几篇论文足以毕业了,“我行我素”不一定会影响到你什么,更加感受不到周围的巨大压力;但进入社会后,如果你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地埋头苦干,可能很难快速地实现你的终极目标。人在不能改变环境的前提下,只能不断地学会适应环境;对人的成功来说,情商和智商都十分重要,需要双重发展。
3)结合以上几点,打好基础的方法:一方面在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同时,也要增加与你本专业同仁的交流,如通过你以前的老板、同学或现在的同事、领导等等,通过交流,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新的知识,甚至是前沿领域,同时也可让人家留下你的好印象(人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同等情况下,可能会优先资助你)。当然,选择考博或出外进修可能更加方便与牛人的交流,可以考虑。
2、如何顺利开展长期实验(慢性毒性实验)?
1)长期实验的特点是:实验周期长、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一旦实验成功,受益很大,发表文章也颇受欢迎;当然,也有很大的风险,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2)为何开展长期实验?首先,许多慢性疾病的病因研究离不开长期实验的开展,如肿瘤、高血压、成年疾病胎生起源学说验证等。其次,许多新化学品的慢性毒性评价需要开展长期实验,如一般毒性中的慢性毒性和致癌作用评价等。最后,急性毒性实验仅仅代表某一化学物的急性毒性,不能代表该化学品的其它毒性。
3)要顺利开展长期实验,必须做到:首先,研究设计全面,包括研究目的确立、研究对象的选择、实验过程的质控、实验指标的确立、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重大难题等。其次,做到各方面充分准备。课题负责人和成员要多请教相关熟悉专家和老师,让他们传授经验和教训,同时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合理安排、动物和试剂的预先订购、实验过程的盲法进行、定期对前面实验的总结和下一步实验的计划等也要准备。最后,慢性实验中收集的生物材料十分珍贵,在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或其它生化实验之前,若方法不成熟,可以用急性染毒处理收集的材料先进行实验,当方法成熟之后,再对珍贵的慢性实验材料进行检测分析。另外,一定要密切观察实验中研究对象的反应,尽量避免实验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灵活应对实验中的不良意外发生。
3、如何为课题组开辟新方向?
1)尽管我年资不大,但是我研究生阶段经历了三次研究方向的改变:肝脏毒性研究——生殖与发育毒性研究——神经发育毒性研究。前两个方向分别均发表了2篇SCI论文和好几篇中文论著,每一次的更换方向,我都从中学到了许多科学研究相关的精华。所以,我还是有许多经历与大家进行分享。
2)研究生为导师开辟新方向的难点所在:导师本人可能也对这个新方向不熟悉、研究生本身对科学研究把握能力有限、研究生实验时间较短(一般1-3年)、许多新的实验平台需要建立、对本方向的研究动态尚需要时间来不断学习等等。
3)研究生想为课题组顺利开辟新方向,必须做到:首先,大量阅读与新方向相关的中外文文献,以便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急需解决的难题,这一点十分重要。其次,逐步建立新的实验平台,由易到难、由宏观到微观,甚至可以先重复别人的研究,以验证你所建立的方法的正确性。最后,研究设计前和实验期间要多与该领域的专家、老师、同学请教,同时经常与导师探讨该课题的研究进展和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或许过来人的一句话会让你豁然开朗,少走许多弯路。另外,开辟新方向的研究生最好先发表1-几篇论文垫底,以防影响顺利毕业。因为开辟新方向是有风险的,倒不是一定失败,而是因为时间的原因,很难说一定在短时间能。
4、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1)实例:本人几年前刚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时,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一窍不通,完全从0开始,更不要谈有创新思想。但是付出、交流、努力、再学习的全过程,让我初步认识到科学研究的真谛。例如,几年前我给大学生上课,只能是理论加理论,学生很乏味,但我尽力了,学生也可谅解。现在给学生上课,我经常结合科研实践,大谈专业前沿知识,能全程把握课堂的学习气氛。当然,更主要我也发表几篇SCI论文、获得过国家级奖励,让我很自信,也鞭策了我不断地努力学习、再学习。
2)我从过去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不足到现在基本掌握了本专业的前沿领域和热点研究内容,如成年疾病的胎生起源学说的进一步验证、纳米毒理学、组学研究、毒物的兴奋效应、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学物对生殖发育的影响、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等等。总结几点如下:自我上进的心、多与自己导师和其他有影响的老师交流学习、多参加国内/国际大会进行交流、大量阅读本专业和跨专业的外文文献、定期阅读高影响因子的文献(如nature、science、cell、Plos等,他们中许多文章可能是未来几年的研究内容的导向)等。
3)宏观上,一味重视研究基础,那无科研基础、但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课题研究者永无出头之日。我曾看到一普通学校的老师的早期标书及其后来标书的申请过程,第一份标书他一点基础没有,但标书很好,评审专家给了他小额资助,正因为这一资助,后来他连续获得两项面上项目的资助,现已经发表几十篇SCI论文。若开始扼杀了他的第一份标书,我想他后来很难建立很好的科研基础。我认为每个人的研究基础都是从0开始的,而不是像海归或大老板那样有基础。国人为什么一直拿不到诺贝尔医学奖?我想这可能是主要原因,太看重以前的工作基础,扼杀了许多人的创新思维。
5、如何提高实验技能?
1)勤动手。这一点刚从本科阶段过渡到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可能不好适应,因为本科生实验多是老师准备好,学生只要做一下就行了。而研究生阶段从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束整理收拾等均需要自己动手。研究生阶段有许多方法值得学习,如生化实验、分子生物学方法、常规的试剂配制、动物的选择和染毒处理、生物材料的收集等,这些都离不开不断地动手锻炼。
2)多思考。光会动手,不会用脑的研究生永远是一名技术员。而且实践离不开许多理论知识的指导,要多考虑实验中每一步为什么这样做,不这样做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最终,实验原理搞懂了,即使实验结果出现了问题,也可通过大胆改进方法而达到预想的结果。理论指挥实践,而理论又离不开实践,否则是空谈、空想。
3)广交流。一项实验,对于新手来说每一步都是重要的。如果不进行交流,你只能按照操作指南一步一步地做,不敢变通实验步骤,更不敢改变方法,往往重蹈前人所犯的低级错误。但是,通过向老手或做过的老手进行交流,学习了其中的关键步骤和他人失败的教训,避免重犯错误,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医学检验专业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实验诊断医学,既是一门由多技术和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很强的医学前沿学科,又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临床实习作为检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理论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独立工作的能力和重要环节。然而,近年来临床检验的实习教学正面临诸多困难[1-2],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实习教学工作的质量。本文结合目前实习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检验医学的发展要求[3-4],探索临床检验实习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在临床实践中锻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实习教育模式。
1 临床检验实习教学现状
1.1 理论教学滞后
目前的检验教学内容较为陈旧,课堂讲授仍以沿用多年的经典检测方法和原理为主,而新兴的、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检测项目往往没有介绍或介绍简略。检验教材理论与临床的结合不足,不能反映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这给学生的实习带来较多困难,在实习中无从参考、无从下手。
1.2 师资力量薄弱
近年来由于各医学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临床实习资源紧张,既影响了学生的实习效果,也给临床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现在大多数医院检验科日常工作量大,实习教学往往与日常工作相冲突,很多教师兼顾临床工作与实习带教,甚至一部分教师还要担负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工作量大时间紧,使得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带教工作中。此外,化学发光、荧光分析、流式细胞术、分子生物学检测等一系列检测手段项目的开展要求检验工作者具备扎实的实验室工作理论和技术,并能对各种检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指导,这对实习带教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学生主动性欠缺
实习学生经过前期理论学习来到教学医院,起初对实践操作充满了新鲜感,工作热情、积极主动,但是由于临床实际工作的特点,在掌握了基本操作后,每天的重复工作使得他们的工作热情往往不能持久。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虽能胜任常规的临床检验工作,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检验的角度参与临床病例讨论或提供临床咨询,锻炼临床思维。同时随着医学院校就业制度的改革及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式的严峻,联系就业单位成了大部分学生实习期间关心的大事,尤其在实习的中后期,学生往往忙于参加各种招聘,既耽误了大量实习时间,也影响了实习质量。
2 检验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临床检验医学的发展,对临床检验工作内涵的探索,对于临床检验工作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改变,为检验工作的重心转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现代化仪器的大量投入使用,为检验工作的重心转移提供了物质保障,检验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形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临床检验医学教育特别是临床实习阶段的教学也要随之发生改变。
现代检验工作主要侧重于检测体系的建立、检验质量的保证、检验过程的分析、检验结果的审核与解释,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对检验知识有全面的了解,还需具备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医学思维和科研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习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采用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是当前检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
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检验作为信息提供者,不仅仅是承载数据的报告,而将作为循证医学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佐证,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检验人员的知识结构也面临重大转变。原有医学检验知识已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必须有更多临床医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师必须明确检验医学教育的内涵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学好临床医学并能与检验医学融会贯通,使检验人员从单纯的检验技术型向临床与技术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发展。
此外,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流式细胞仪、化学发光分析仪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检验医学从检验项目的范围到技术的先进程度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便于今后更有效地进行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为培养出高素质、自身竞争力强、适应国际先进水平的检验专业人才,在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也势在必行。
综上,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借鉴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建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和考核体系,已经成为提高检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3 临床检验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建立
近年来,案例式教学(case-based teaching,CBT)[5]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6-7]等多种教学方法正逐渐引入医学教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也进行了多种教学尝试和探索。2009年,本课题组在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理论课程中进行PBL教学的应用[8];2011年,进行了基于PBL教学的新型考核体系的探讨[9]。
基于PBL教学、CBT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以及前期教学实践的经验,本课题组建立了新型的临床检验实习教学模式,从临床实习中的惑与获、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和双语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实习教学改革,并建立了配套的临床检验实习考核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和临床实践能力。在南京医科大学2009级本科生的临床实习期间引入新型实习教学模式,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探索高素质、综合性临床检验人才的培养模式。
3.1 教学思路
3.1.1 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临床实习中的惑与获 检验系学生经过了在校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是将纯粹的理论知识向临床过渡,使学生尽快将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应用,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提高独立思考、自行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是实习教学应着重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定期的实习讲座、检验报告分析会、实习日志交流和不定期PBL专题教学等方式,鼓励同学多看、多想、多问、多练、多总结,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疑惑-思惑-解惑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终身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
3.1.2 培养学生与临床沟通交流的能力――检验与临床的沟通 实习生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实验室医务工作者,应加强与临床的沟通,通过各种方式认真听取临床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及要求。通过良好的沟通,一方面加深实习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是提高检验质量,适应新医患关系、减少医疗隐患的需求。主要采取CBT教学。通过病例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对临床病例的讨论中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加强临床沟通能力。同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已成立“医疗咨询与投诉管理组”,带教老师鼓励学生参与沟通小组的活动,在实战中累积经验。
3.1.3 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双语教学 在检验系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培养学生对各前沿生命科学的关注和学习,是医学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熟练应用专业英语,更有利于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便于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从而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本课题组采用权威的医学英文专著作为双语教学教材,由教师带领同学阅读讲解,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阅读英文文献;在临床实习教学中也要求教师使用专业英语词汇,提升自身实习带教水平。
3.2 教学准备
3.2.1 临床检验实习带教教师队伍的培养 要有效提高实习带教水平,必须发挥指导教师的重要作用。对带教教师进行统一培训,选拔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素养和良好语言交流水平的教师作为实习带教的骨干力量。本课题组主要选拔具有中级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作为实习带教老师并实行导师制,每位导师负责指导2~3名实习学生。
3.2.2 制订实习教学教材,选定PBL教学专题 理论教学以检验医学教科书为参考,同时选用自编教材《实验技术中的惑与获》、《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作为临床实习实验技术以及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指导教材。将英文原版的专业经典教材作为双语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节选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讲解。PBL教学选题以教材为基础,选取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
3.2.3 制订详尽的讲座日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每周举办一次专题讲座,内容涵盖临床检验各专业(临检、血液、免疫、生化、微生物以及分子检验等),同时涉及科研基础理论和知识。
3.2.4 制订合理的实习教学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 包括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由教师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学管理人员的评价组成。建立合理考核体系是实行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必须把现行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和导向机制。
4 临床检验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实践
4.1 岗前培训
采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规章制度、程序文件、样本采集手册以及各专业组的标准操作规程作为岗前培训教材,使学生了解科室各项管理条例、生物安全制度以及各检验项目的原理、操作、临床意义和仪器使用相关知识等。
4.2 临床实践
质量控制是衡量检验科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实验数据的可靠、准确,都依赖于质量控制。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带教教师注意实验结果的质量,每天坚持记录、分析质控结果,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他们以后进行临床工作产生积极地指导作用。要求学生熟悉每个项目的检验流程、掌握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尝试分析失控原因及失控后处理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带教老师也应注重加强手工操作方面的指导,如血细胞计数和制片、革兰染色、细菌培养等手工操作基本技能。
4.3 专题讲座
根据实习进度和要求,每周举办科室讲座,分为基础篇、提高篇和科研篇三部分。基础篇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仪器工作原理、日常工作注意事项等;提高篇包括检验结果判读、质控处理、检验医学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等;科研篇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临床科研的基础知识,包括文献检索、实验设计和论文写作等。
4.4 检验报告分析讨论会
定期举行检验报告分析讨论会。如针对一份报告可要求实习同学指出哪些结果异常,针对某一项目异常可提问哪些疾病可能引起该结果异常,哪些检验因素对检验结果有影响,临床样本采集、储存和运送过程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对典型报告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临床检验知识的运用和锻炼学生纵向思维的能力。
4.5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最具实战性价值的学习方式,实习生可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对检验结果在临床疾病发展、治疗、转归中的作用形成深刻印象,同时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实践检验,并能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在讨论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与临床思维。
本课题组要求带教老师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同时定期进行案例分析会,选取自编教材和临床工作中的典型实例,组织同学讨论分析,使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与临床应用有机结合,将实验数据转化为临床信息,以期达到具有解释病因和疾病发展变化规律的能力,在检验与临床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4.6 实习日志交流
临床检验实验技术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与总结的实践过程,即使是教科书中非常成熟的实验技术,在临床实际检测中随着诸多影响因素的参与,也有可能发生预想不到的变化。在这些实践和探索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的盲点都可能导致检测的偏差与失误,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值得深入地探究和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实习生常常会碰到诸多困惑,在消除困惑的过程中,又必然会有一些心得与收获,本课题鼓励学生记录实习日志,将每日实习中遇到的困惑和感悟记录下来,并定期安排实习日志交流,答疑解惑,分享心得体会。
4.7 双语教学
本课题组同时采用国外优秀的原版教材和国内规划教材,实习教学中采用中文和英文并举的方式施行双语教学。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接受经典的专业教育,有利于重点和难点的掌握;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规范的专业英语训练,掌握专业英语词汇和用法。
4.8 PBL专题教学
不定期进行PBL专题教学,形式上采用演讲比赛的方式进行。由教师指定某案例或专题,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推选1名组长。提前1~2周将选择好的案例复印后发给学生,各组组长带领本组学生围绕案例及相关问题在图书馆、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并根据需要进行全组讨论各组查找资料、汇总、讨论,再推选1人上台演讲。针对各小组的文献检索的数量和质量,讨论的深入程度,上台演讲的表达、英文等综合情况,制订详细、客观、公正的考核要点,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打分。演讲比赛成绩以20%计入实习成绩中。
4.9 实习考核体系
实习考核方法应当是灵活多样的,可采取口试、笔试、讨论、小测验等形式,学生的实习成绩应包括实习态度、理论知识、技能掌握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核和考查。实习成绩是对实习生实习表现的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严格的考核过程是提高实习质量的保证。
理论考核:占30%,考核临床检验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专业英语考核内容为临床检验实习中常用的概念和要点。实践考核:占30%,采用临床应用型实验考核,而非简单的操作技能考核。如对临床分子检验而言,教师提供已知结果样本要求学生进行PCR扩增;对微生物检验而言,教师根据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菌种范围,每个学生对随机分配到的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完全模拟临床操作,进行“实战考核”。通过实践考核,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培养学生完整的临床检验思维非常有意义,而非仅仅掌握一两项常用的临床检验操作技术可比。实习成绩计算:带教教师根据演讲、理论和实践考试成绩,结合日常工作表现、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20%)等,给出实习成绩和实习鉴定意见。
5 实习教学反馈与总结
在实行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本课题组定期与带教教师和实习学生沟通,召开教师及学生座谈会;制订了详细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无记名调查,以了解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最大程度地得到真实的信息。结合座谈会与问卷调查得到的信息,邀请教学专家、资深带教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总结会,总结新型实习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并对教学方式进行恰到好处地调整,以提高教学体系的应用性。
对实施了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2009级医学检验系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96.7%(29/30)的同学并不认同传统实习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普遍认为传统实习教学内容滞后,不能适应检验医学的发展要求;教学形式单一,对培养临床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有限。实行新型实习教学体系后,93.3%(28/30)的同学认为通过讲座、实习日志交流、演讲比赛等多种交流方式,有助于开拓思路,提高学习兴趣;86.7%(26/30)的同学认为PBL教学、CBT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帮助检验和临床知识的理解和运用;80.0%(24/30)的同学认为经过本科室1年的实习,接受双语教学,在今后的就业工作和学业深造中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