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流信息化的现状范文

物流信息化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信息化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第1篇:物流信息化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服装行业 服装物流 物流信息化

    1 株洲地区服装行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株洲服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初、中期的迅速发展阶段;以及90年代后期出现萎缩,面临危机和挑战的阶段。芦淞服装批发大市场是株洲经营时间最长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市场,经过对芦淞服装批发市场的调研和考察笔者发现:目前,株洲服装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信息化程度不高。绝大多数服装企业是通过人工单据流转程序,来实现信息流对商品流的跟踪,通过财务库存资金账来控制进销过程,通过仓库账来核查物流过程,通过定期盘点对账来调整账目和商品的损益。由此造成物流、款流、票据流分离,财务信息滞后实际业务,往往需要通过盘点才能较准确地了解经营情况。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先进的技术广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株洲服装市场一般通过专卖店销售、商场代销、客户经销等方式销售,所以物流管理相当重要,其应根据商场、专卖店的销售、库存情况,及时进行配货、补货、退货、调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通过物流环节的信息化,不但可以降低营运、销售和物流成本,还可以帮助缩短商品循环周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要,以加快企业的发展。

    2 株洲服装行业物流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障碍

    2.1 认识瓶颈

    通过对株洲服装市场的走访和调查,发现大多数服装企业对什么是完整的信息化的概念不清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企业缺乏先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来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实现决策的快速响应,通过集成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可以贯通企业的整个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和提供决策支持,帮助先进管理思想的顺利执行。服装产品的“鲜活”性,要求服装企业对市场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实现敏捷制造和销售。消费观念的变革使人们在选择服装商品时更注重时尚化和个性化,因此服装企业必须向多品种、小批量和柔性加工的生产模式发展,些都需要有强大的信息化系统帮助实现智能化管理。

    2.2 人才瓶颈

    在株洲从事服装行业的员工,普遍文化素质偏低,物流网络和管理理念欠缺,习惯于人工操作及经验管理方式,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有抵触心理。有非常多的服装生产、流通企业以及服装从业人员,但大部分企业和管理者都还不了解物流,没有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在服装行业中的作用。目前很多服装企业的工作人员,要么只是精通信息,要么就是只对业务流程有所了解,这就造成了服装企业的业务需求与信息化系统难以有效对接的矛盾。

    2.3 技术瓶颈

    由于生产设备与技术较落后,自动化程度还比较低,这给株洲服装市场物流信息化的实现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服装企业的业务流程非常复杂、繁琐,许多服装企业每天需要处理成百上千的库存单位,并要管理无数的款式、结构、客户标识甚至更多的数据。在这种复杂性极高的经营管理中,精确的预测、材料采购管理、生产计划和分销管理显得尤其重要由于服装产品的特殊性,应该有专门的物流设施与设备以及技术,在目前还比较缺少这些专业化的设备和技术。比如,服装的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服装专用运输车、服装自动化仓库以及服装产品的分拣设备与技术等。服装物流设备与专业经验方面的差距,导致了作业效率低下,产品破损率高,成本居高不下。

    3 打破瓶颈的方法和途径

    3.1 引进信息化管理

    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以建立起株洲服装企业的快速信息反馈体系,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降低企业运作风险和成本,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完整准确的生产管理数据,各业务环节也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业务统计分析完全实现自动化。

    在信息系统的帮助下,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生产流程各环节的制造信息、库存信息,减少了主、辅料库存积压和浪费,降低了安全库存指数,实现了对订单的及时跟踪,订单需求也可及时地反馈到各个环节。对订单的跟踪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完全可以根据产能估计订单的接受范围,可以细化跟踪订单的执行情况,确立订单的准确交货日期。通过信息化系统的辅助,服装生产加工加工企业可以严格控制制造费用,减少生产成本,实现单据流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对物料往来账款的控制能力大大提高,能够有效管理领料,保证合理的用料,减少生产流水不必要的耗料。

    3.2 培养技术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迅速提高株洲服装行业的整体素质也成为当务之急。企业的决策层、服装设计师应科学及时地掌握消费心理及市场发展趋势,而且应具备收集分析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服装销售、技术、生产等管理人员都应该具备信息网络知识,同时富有创新意识,及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准确的判断力,并注意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一方面需要国家教育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企业重视物流工作,在现有的人才中选择培养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专业服装物流人才。培养既具备物流知识,又有服装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3 应用物流信息技术

    3.3.1 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通过对株洲的服装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企业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内外环境已发生变化,企业正处于转折期,企业进一步扩大将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业务信息量大,手工方式难以处理;产品交货期要求要短,而且要及时;客户要求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订单的款式繁多,产品多样化,批量大小不—;面、辅料的种类繁多,仓库管理任务繁重;服装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有待提高。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之一。它可以尽快改变服装企业管理粗放、落后的局面,进而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服装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施ERP也是竞争的需要。

    3.3.2 应用快速响应(QR)。快速响应是美国纺织与服装行业发展起来的一项供应链管理策略,后来在其它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物流管理中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QR是指在供应链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在两个环节之间进行的紧密合作。目的是减少原材料到销售点的时问和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军.关于我国服装行业现代物流发展的思考[J].连锁与特许,2008,(10).

第2篇:物流信息化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物流信息化;意义;现状;对策;中国

中图分类号 F25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333-01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现代物流业已经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并且作为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纽带进行着资源的优化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物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信息化的概念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1 物流信息化的意义

狭义的物流信息化主要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过程[1-2]。笔者认为广义的物流信息化不仅仅是指物流企业内部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更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甚至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信息的共享,以实现整体物流成本最小的目的。

实现物流信息化,有利于商流、资金流和现金流的沟通和实现[3]。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商流、资金流和现金流的完成都要依靠信息流的传递;有利于工商企业节约经营成本和物流企业实现更大的利润[4]。通过第三方物流,工商企业可以集中自己的优势产品和服务,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信息化的实现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实现物品流通过程的高效化,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成本,实现其利润的最大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顾客的服务质量。物流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物品从供应商更快地运输到需求方,实现顾客的快速响应,以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加强供应链之间各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价值最大化。企业之间以及供应链之间的物流信息化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多余成本,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5]。

2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1)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物流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还较低。从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10%左右,而我国已接近20%,物流成本的差距反映了物流信息化的落后。主要原因就是物流信息化的建设较为缓慢,物流信息沟通不畅。据调查,在现存的物流企业中,以中小企业居多,它们规模小、资金少,本身资金不足以用来发展物流信息技术,再加上少数企业管理者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意识相对薄弱,这就直接导致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滞后,制约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2)各个企业包括一些物流企业对于物流信息化的认识不够,一些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物流发展的阶段,这对于发展现代物流是很不利的。此外,物流信息技术未被广泛地应用。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物流信息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基本的物流信息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如条码技术,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条码技术在物流活动中的运用率已基本达到100%。而在我国,只有大约25%的企业储运单元和货运单元有条码标志。而RFID(射频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的信息化物流技术的应用更为有限。

(3)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建设也未起步,物流市场信息化程度较低。近年来,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采用第三方物流的生产制造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满意度很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物流企业运营成本高、信息不及时和不准确、服务速度慢且内容不全、没有网络服务、不能满足需求波动、不能提供供应链整合等[6]。从局部来看,第三方物流是高效率的,然而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整体来说,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为政,这种加和的结果很难达到最优,难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物流瓶颈,尤其是电子商务中新的物流瓶颈。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化沟通障碍也成为降低整个社会物流总成本的瓶颈。

(4)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不健全;信息类专业人才缺乏,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较低[7]。

(5)信息资源缺乏统筹开发,共享率低,更新速度慢。

3 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对策

(1)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条码技术、无限射频技术、GIS技术、GPS技术、EDI技术和QP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实施,能够大大提高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质量。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

(3)政府应大力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要加强各级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作用。

(4)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8]。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关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长期有计划地培养专业队伍。

(5)重要的政策和法规主要由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制定。政府部门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措施保证,通过电子政务建设,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权威、可靠的政策、法规、经济与技术等信息。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环境,促进社会各部门间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使物流信息与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6)资金保障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发挥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地筹措资金,多方位地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缓解信息化建设资金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9]。

4 参考文献

[1] 邵举平.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薛化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燕虹剑.国际贸易[M].南京:江苏科技技术出版社,2008.

[4] 唐玉兰.物流学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

[5] 孙恩利.我国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之路[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3):11-12.

[6] 常军林,梁俊鹏.我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31):133-134.

[7] 李光荣.物流信息化:我国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之路[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60-62.

第3篇:物流信息化的现状范文

>> 浅谈物流行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策略 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前景 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新疆铁路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 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构建对物流行业影响分析 物流行业“物联网”信息化应用的业务研究 浅析苏州市物流行业信息化现状及对策 浅谈通信运营商在物流行业信息化领域的发展机遇 2008年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展望 新时期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钢铁企业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 浅议物流信息化建设 新时期铝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船舶行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浅谈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 物流行业SWOT分析 构建物流企业信息化平台 新百电器 信息化物流平台全景解析 物流信息化: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饶国政,冯志勇,张丽,聂旭飞.基于本体的物流行业知识库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9):2734-2737,2740.

[3]田青,白卫东.物流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2010(1):96-98.

[4]曾玉霞.国内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初探[J].学科探索,2007(3):48-49.

[5]赛迪集团.2008年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五大趋势[J].信息与电脑,2008(1):37-38.

[6]林软耘,黄晨,顾建王.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前景[J].产业经济,2013(2):299.

第4篇:物流信息化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系统的基础,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物流信息化的支持。在企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监控、可视化的手段进行管理,提高企业的反应能力。现代化企业利用本身的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保证更快的交货速度和更好的服务质量,最终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现代物流业需要信息化的支持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应以物流的信息化为主线,以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为支柱,把提升信息化作为加快物流业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

1.信息化已成为衡量物流和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非常重要的指标。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通过对物流业的信息化转型,有力地推动了其他产业的迅速发展。与物流业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还有着较大的差距。目前,中国的物流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全球的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积极转变传统的物流形式。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和结构调整的步伐。努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2.物流信息化是调整和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运用信息高科技手段,如条码技术的运用与引入、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和互联网数据交换的RFID(射频识别,俗称的RFID)、GPS(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为基础进行产品跟踪。企业通过控制物流管理及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运输及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销售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从而提高准确率,降低物流成本,延伸和拓展传统物流功能。

3.企业物流信息化不仅可以降低物流的成本费用,还能通过创新经营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快更好的专业服务。目前,企业物流通过信息化。能提供有效的增值服务。延长产业链。例如,在德国大众集团的供应链里,该企业的需求都是通过遍布欧洲的网络联系,上游及下游之间的供应链实行信息共享,确保物流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的建设起步比较晚,与物流信息化的目标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仓储协会调查的结果显示。仅有39%的物流公司建立了物流信息系统,这说明中国物流市场信息化水平确实很低,很难满足顾客的需求。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物流市场以每年30%的速度发展,进入物流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期。表现出如下特点:

1.社会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但企业仍然缺乏长远规划

最近几年,从政府部门到企业都已意识到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和综合物流信息系统在各种专业的场合得到广泛运用。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把发展物流信息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各级政府把建设物流信息化纳入到发展规划里,并进一步加大了在物流信息化技术方面的投资。这说明企业对物流信息技术的意识在提高,但是对企业自身的整体规划不够。在长远战略方面。对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标准化工作进展缓慢。同时,企业对自身物流发展没有长远的规划。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数据表明,有供内部使用物流管理软件的公司所占比例是94.3%,有自已外部网站的物流公司所占比例是81.4%。绝大多数公司都运用了相关的物流管理软件,但是这些软件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简单的,大多数只是物流链比如车辆管理软件、库存管理软件、票据管理软件的一小部分。从物流过程信息化管理的少数企业得知。仅有14.3%的用户对他们企业的前景有长期计划。这说明,物流公司因为他们本身的不成熟等因素,使得信息化技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很多用户需要的信息不够了解,通常是想到了什么就做什么,造成“信息孤岛”现象。

2.以作业的需求为主要业务

信息技术主要包含有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决策及其控制,我国建立规范的信息技术要依靠落实作业来解决。从总体上讲,我国的企业。特别是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小型企业的需求,是采用最少的投资来解决信息技术业务。这种需求占80%左右,是市场的主体。有少部分企业已经达到较高层次的需求,即优化流程的设计和操作运行。这些企业具有 良好的管理机制和信息技术基础,从而可以提供流程再造和数据库保障制度。这部分市场需求不算太大,但增长速度却很快。

3.建设步伐加快。整体应用水平较低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物流信息技术的投入不断加大,我国的物流行业也表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但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物流信息化整体水平还是很低的,特别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比较少,应用的范围有限。国外的物流企业,广泛采用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GPS/GIS技术和电子数据交换,但这些技术在国内物流企业的运用却不理想;另一方面,我国对商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也比较低,如大中型物流企业网站的功能,主要是用来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很少用来作为电子商务平台。事实上。目前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低已经成了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约束因素,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已迫在眉睫。

4.缺乏专业的现代化物流信息管理人才

现代物流业务种类繁多。过程非常复杂,属人才密集型产业,物流信息又具有很大随意性。因此对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很高。目前,大多数国内的物流企业缺少这种既熟悉现代物流的运作方式,又了解生产和管理的全能型人才。

三、现代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规划

1.进行总体规划,改变物流信息技术旧理念

信息化是物流企业在业务流程分析过程中进行管理的工具,包含建立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对现有的流程进行优化并去掉多余环节。以信息化的形成固定下来,并不断调节和优化运作方式等。换句话说,物流信息化是反映先进的管理理念,而不是用信息技术沿用原有落后的生产流程和管理。因此,现代物流与信息化管理是不可分开的。

2.进行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创立物流公共信息网络平台

物流企业要推动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建设,使得产品信息在物流产业链中能快速准确地传递,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还需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解决信息技术的产业问题。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是提供各种信息交流和共享服务的一种信息开放的平台,如出版业跟物流业及其他相关机构组织的交流信息共享。由于—个企业无法单独承担这些信息平台的,因此要由外部服务的供应商或者政府部门来提供。这些服务内容包括: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EDI网络服务中心等。

3.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利用物流信息新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包含了计算机技术、信息分类和编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网络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物流企业应该根据本地条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其他跨学科的技术,提高其综合管理水平。

4.制定合适的教育政策,重视及培养专业人才

人才是物流信息技术成功的关键因素。物流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应该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知识及物流专业技术水平。充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经济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因此在组织人员培训时,要建立合适的训练及实践环境,培育创新型、实践型人才。政府要拓宽教育和培训的渠道,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及机构开展物流人才培训;同时应制订计划,建立物流人才的培养架构,培养高层次、多渠道、复合型的物流信息人才。政府应完善有关的法律及法规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维护,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能够吸引外部物流专业人才的机制,促进信息技术新发展。

四、结束语

物流信息技术是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研究和应用物流信息技术有着非常强的现实意义。物流企业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能够准确、及时地把握多种多样的信息。调节自身的资源,建立一个综合的信息化网络架构,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服务,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参考文献

[1]黄均勇,蒋云,主编,物流信息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小卉,物流信息管理,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3]李佳民,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情报科学,2006(41)

[4]于波,郑春萍,刘光炬,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核心问题[J],物流技术,2008(8)

第5篇:物流信息化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管理

自人类从事生产活动起,就有了储存和搬运活动,可以说物流是最古老的行业之一。然而,直至上世纪60年代,尽管生产工具的进步彻底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的面貌,但物流仍局限于表面的“储平余缺、运通有无”的低水平状态,显然,不会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自工业革命以来,延续了数百年的疏忽。那么是什么一直在阻碍着现代物流理论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呢?鲍尔索克斯在其著作《物流管理》中清晰地指出,在计算机技术可以广泛使用之前,没有理由认为物流的各种功能能够被综合,或者这种交叉功能的综合会提高整体性能。可见,物流的发展与信息及其技术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

现代物流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并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现代物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分业界限,通过供应链管理建立起对企业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整体上完成优化的生产体系设计和运营,将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某种角度上讲,现代物流就是传统物流的信息化,即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之目的。

一、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目前距离物流信息化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从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结果看,我国只有39%的物流供给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说明我国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这种现状无法满足物流市场的竞争,但是追赶的脚步却从未停歇过。进入21世纪后,我国物流市场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发展,物流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呈现出以下特点:

1.需求仍以作业控制为主

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物流信息化的需求仍以作业控制为主,即在规范流程中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建立决策、控制依赖于信息的机制。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处于较低的需求层面,即要用较少量的投资,解决业务各流程的信息化问题,建立决策要依赖信息的机制,其别是将财务核算深入到各业务环节中去。此类需求是市场的主体,占80%以上。少部分基础较好的企业已经进入了较高层面的需求,即优化流程设计和运行操作。这样的企业应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机制,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可以为流程再造提供制度保证和数据基础。此类需求占有的市场份额虽然还不大,但增长比较快。而真正进入供应链管理这种最高需求层面的企业目前还是凤毛麟角。

2.信息化意识提高,整体规划能力较低

近年来,我国从政府部门到企业对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信息是物流的灵魂”已得到我国各行各业的广泛认同,各类企业呈现出开发物流信息平台、应用综合性或专业化物流信息系统的态势。2004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等九部委联合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将发展物流信息化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也已经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发展规划之中,并进一步加大了对物流信息化的投资力度。但是,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能力较低,对信息化的理解不深。我国在物流信息化长期发展战略上尚未形成体系,标准化工作发展缓慢;同时,物流企业对自身的信息化未来发展也缺乏规划,缺乏覆盖整个企业的全面集成的信息系统,目前真正去搞信息化整体规划的企业寥寥无几。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高达94.3%的物流企业内部使用了管理软件,81.4%的物流企业拥有自己的外部网站,企业大部分已应用相关的“物流管理软件”,但这些软件相对简单,大部分只是整个物流环节的一小部分,如车辆管理软件、库存管理软件、票据管理软件等,很少有企业实现了整个物流过程的信息管理,仅有14.3%的用户对自己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规划。这说明物流企业由于本身不成熟等原因,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有一定的盲目性。很多用户对自己的信息化需求并不了解,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结果导致“信息孤岛”现象非常严重。

3.建设步伐加快,整体应用水平较低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物流行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而物流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也相应提高,建设步伐持续加快。但是不得不承认,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物流信息化整体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很低。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应用范围有限,如在国外物流企业得到广泛实用的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GPS/GIS和EDI技术在我国物流企业的应用不够理想。同时,立体仓库、自动导向车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不多。另一方面,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生产环节的渗入层次较低,如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其网站的功能仍以企业形象宣传等基础应用为主,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事实上,目前较低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物流业迫切需要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以提升国际竞争力。

4.缺乏高素质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人才

现代物流作业过程环节多而复杂,物流信息量大,还具有不确定性、难以捕捉的特点,因而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因此现代物流企业应属于人才密集型企业。而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物流企业缺乏这种既熟悉现代物流信息化运作规律,又懂得生产管理的专业人才。

二、物流信息化的意义

1.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物流信息化首先要对物流活动中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信息共享将超越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的边界、企业的边界,使得供应链上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根据充分的信息来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市场定位,进行规范化的运作。

2.流资源的整合

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物流的很多技术手段是停留在设施能力和设施水平的提高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特别是供应链形成以后,更重要的不是单一的设施水平的提高,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把资源整合到一起,来提高整体的运作效率,也就是说,信息处理的能力和信息管理的能力决定了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决定了对顾客提供高效率高水平服务的能力。

3.多重价值的实现

(1)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与普通的制造类企业不同,物流企业的业务承接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体现出很强的非计划性。在项目接单后,又体现出极强的计划性,即整个项目必须遵循作业规范,一丝不苟地按规范执行,信息管理能力最直接地体现着一个现代物流企业的项目实施水平。任何一个物流企业随着业务的发展,一方面信息流涉及的领域和地域不断扩大,而另一方面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对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企业落后的信息管理手段与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之间矛盾的唯一途径。

(2)体现在物流企业的经营需要。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逐渐开始注重服务和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要素就是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客户需求信息获取、支持、反馈和交易的电子化;实现售后服务的自动化和长期化,从而保证长期而稳定的客户资源和利润空间。现代物流企业要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向客户提供及时快速的仓储、配送等专业服务和实时的货物跟踪服务等个性化信息咨询服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3)体现在物流企业物流合理化、物流效率的提高。物流信息化使物流企业接受订货和发出订货更为省力,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并防止发货、配送出现差错;使库存适量化,提高了资金利用率;缩短了从接受订货到发货的时间,提高订单处理的精度,提高搬运作业效率和运输效率;使物流合理化——物流一体化系统成为可能,而物流一体化系统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

三、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积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加快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首先,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应该相互衔接;其次,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及行业法规,协助行业制定物流的标准化工作,如物品编码的标准化,物流作业中使用的设备、包装、运输、装卸工具、托盘等的标准化,特别是物流信息标准化,都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和督促;再次,需要政府多渠道地调动各方面的资金,提供资金、税收方面的扶持,加快信息网络的建设,尽快实现高速信息网与企业的互联互通。

2.构建多功能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具有跨行业、跨地域、开发性好等诸多特点,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构成了有力支撑。我国要发展现代物流,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必须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大力推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企业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利用其庞大的资料库以及开放性的商务功能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交流、、业务交易等信息化管理。可以说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企业信息化的捷径。

3.实施供应链一体化管理

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的精髓是以信息代替库存,以供应链作为库房,实现物流的敏捷配送。信息化库存是依靠供应链一体化优势使产品开发、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寻找供应商和生产商、融资、制造控制、包装、运输等在同一时间并行运作,从而使原材料能够准时送到加工厂,产品能够准时送到销售点,顾客能够便捷地购买到所需要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虽没有建立庞大的库存体系,但是信息化库存却使物流更具敏捷性,从而节约物流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

4.实施ERP项目

ERP是英文Enterp 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缩写,其功能核心是将企业人力、资金、信息、物料、设备、时间、方法等各方面资源充分调动和平衡。ERP的实质,就是先进的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一种供应链的管理思想。通过项目的实施,可将企业的管理与信息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为指导、以信息化网络为支撑、以实施ERP为基础的管理体系。ERP是实现企业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必经之路,只有实施信息化管理,才可以杜绝企业管理中的随意性和过多的长官意识。

5.打破传统运行模式,开发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它利用各种信息进行实时、集中、统一的管理,实现信息对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与协调。其总体目标就在于从企业的商流和由商流引发的物流中提取与物流相关的信息,进行存储、处理、汇总、分析和流程控制,从而得到提炼的、物流企业所需要的信息,一方面服务于物流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需要;另一方面服务于客户的需要。因此,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能够打破传统的运行模式,实现对企业资源的管理,实现对企业内外业务的支持,并能提供部分决策支持。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有多种方式,如购买成熟的操作软件、委托开发、与开发单位合作或独立开发,企业可根据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开发方式。

6.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普及信息化知识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专业的物流信息人才,因此必须加快物流信息人才的培养。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对优秀人才的奖励机制,增强内部人员物流信息技术的培训。同时,应积极与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加大对物流信息人才培养的投入,通过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学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信息管理人员。如果需要,也可以从国外引进高质量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

第6篇:物流信息化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070-02

随着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物流园区建设日益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的投资热点。现代物流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现代供应链思想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是建设现代物流园区的重要保障,由于物流园区作为一个新的物流运营模式,信息平台建设没有太多经验可遵循,虽然有许多物流园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尝试,但就总体来讲,物流园区信息化水平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建个网站,用几套管理软件,就算园区信息化了。甚至有相当多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就是用几套办公软件打打字,做做表格而已。将整个物流园区业务流程、园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信息平台进行统一共享、管理的屈指可数。从国外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的经验看,信息平台的建设是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我们应大力加强对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研究,使国内的物流园区信息化跟上一体化和智能化的潮流,提高物流效益。

一、物流园区和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概念

物流园区是指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形成的物流节点活动的空间集聚体,是在政府规划指导下多种现代物流设施设备和多家物流组织机构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大型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多种服务功能的新型物流业务载体。它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的原则组织物流活动,园区内各经营主体通过共享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发挥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进而实现物流集聚的集约化、规模化效应,促进载体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是指利用信息平台对物流园区内物流作业、物流过程和物流管理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分类、筛选、储存、分析、评价、反馈、、管理和控制的通用信息交换平台。

二、我国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现状和主要制约因素

(一)我国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物流园区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待提高;物流信息的应用整合困难;对系统建设总体评价不高。

(二)我国物流园区信息化主要制约因素

1.无标准可依

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明确的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的标准,物流园区信息化建什么?建到什么程度?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概念。但作为一个现代物流的集散地,如果仅凭一个网站一个软件,肯定是达不到物流园区发展的需要。

2.起点低,局限性大

目前,大部分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只是从园区本身需要出发,认为建立一个自己的信息门户网站,企业可以通过园区的网站车源、货源信息就可以了;部分物流园区在内部使用了财务管理等软件;还有部分园区认为,园区出一部分资金,为入驻的企业购买电脑、财务软件、车辆管理软件等下发给企业,就是物流园区实现信息化了。

3.缺乏复合型人才

由于大部分园区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不熟悉信息化技术,很难有自己的思路。虽然市场上有不少优秀的物流管理专业软件,但对于在物流园区这样一个大的平台中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绝大部分软件开发商和技术人员还缺乏整体上的把握。

4.企业普遍存在着小、散、差、乱问题

目前,相当一部分物流园区入驻的企业规模偏小,一张桌子、几部电话、一个传真、一个企业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而且资金有限,有些地方办公场所条件有限,更加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推广和应用。

三、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的对策

(一)物流园区整体战略目标是统领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建设作为物流园区规划的一部分,要在物流整体规划战略的指导下进行,要符合物流规划的目标和原则,服务于物流规划,使物流规划的效果能够真正发挥出来。只有经过本地化的市场调研,拿出园区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可行性方案,再到咨询规划阶段、软件实施和运营阶段。这样才能保证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实用性。

(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是策略

物流信息平台应该统一规划,统一领导,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信息化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稳步前进。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要在物流园区发展的适当时期进行建设才具备成功的要素。条件不具备时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多数都属于失败项目。物流园区建设周期长,招商工作时间更长。信息化平台投资低、占地少,不受环境影响。如果在物流园区规划中就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甚至先开始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构建,通过平台来展示建什么样的园区,招什么样的商,往往对物流园区的建设也会起到推动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是抓手

现在大部分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还是封闭运作的,信息在内部网络按共同的标准协议进行数据交换。物流信息平台要对不同物流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进行交换,就特别需要标准化的物流信息,以实现不同物流信息系统数据的顺利交换。如果物流信息数据不是标准、规范、统一的,势必加大数据交换的难度,降低物流信息平台的利用效率,造成资源浪费和信息失真。因此,必须加快我国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建设。

(四)物流信息人才的培养是基础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需要专业的物流信息人才,因此必须加快对物流信息人才的培养。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对优秀人才的奖励机制,增强对内部人员物流信息技术的培训。同时,应积极与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加大对物流信息人才培养的投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如果需要,也可以从国外引进高质量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

(五)政府推动,第三方实施,市场化运作是保障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涉及不同的管理部门、各类物流企业及货物的供需双方,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需要有政府的协调和推动。物流信息平台需要采取第三方实施的原则,确保平台具有独立性,从而实现其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上,提供有序竞争的环境,满足广大客户对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功能的需求。物流信息平台的经营要实行市场化的运作。为了调动主要经营者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主要经营者持股方式,并实行风险抵押,使经营业绩和经营者的利益挂钩,增加实体运行活力。

结束语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长期合作、配合和支持,只有经过持之以恒的研究、探索和验证,才能不断创新和丰富,提高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于波,郑春萍,刘光炬.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效劳体系的中心效果[J].物流技术,2008,(8):182-185.

[2] 于庆新.我国物流信息化状况及处置方案研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0):64-66.

[3] 袁伟军,周继民.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树立中存在的状况及处置方案[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6,(5):19-21.

Study of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park information platform

Wu An-ji

(Xi'an Ya Ou transportation serv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Xi'an, 710065, China)

第7篇:物流信息化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国际物流;国际物流信息化;面临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003-03

1 引言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众多企业正在努力适应全球化潮流进入国际市场。其中,国际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是目前国际上物流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也是国际物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对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进程进行总结和分析,深刻剖析国际物流信息化的现状、作用以及发展趋势。探索当今企业应当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下迫使公司对内要持续压缩成本,对外要增加销售商品、服务的特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实现国际物流信息化积极有效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2 国际物流现状

2.1 国际物流的发展历程

国际物流的概念最近才得到人们的重视,国际物流活动也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国际物流活动的发展历程如下:

第一阶段是从1950年到1980年。在这个过程中,物流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广泛运用电脑进行人员管理,主要表现为立体无人管理仓库,有一部分国家还建立了自己的物流标准系统等等。但物流国际的发展趋势还没有得到各企业的高度重视。

第二阶段是从1980年到1990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往来的频繁交易,物流国际化发展趋势开始成为世界性的共同的问题。

第三阶段是从1991年初至今。这一阶段各国家都开始普遍性的接受国际物流的概念和重要性。全球贸易伙伴的不断增加带来了物流的国际化,它包括物流服务的国际化、物流运输的国际化、物流设施的国际化、货物技术的国际化、包装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等。国际间的物流合作的广泛开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

2.2 国际物流基础设施的状况

(1)交通运输设施不完善。

交通运输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水平直接决定物流的流转速度和效率。以前,由于对交通运输设施投资的“欠账”太多,交通运输设施能力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后来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全球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加,初步缓解了交通运输的全面紧张状况。但与满足国际物流服务需求的能力相比,交通运输总体规模目前仍然不高,交通运输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2)国际物流节点的功能混乱。

物流节点是指所有进行物资中转、集散和储运的节点,包括港口、空港、火车货运站、公路枢纽、大型公共仓库及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跟随现代国际物流地发展,形成很多类型的国际物流节点,不同的国际物流节点对国际物流系统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目前,各地规划的国际物流节点类型缺乏统一标准,造成国际物流中心、国际物流园区等名词大量混用,导致国际物流节点层次关系及其功能界定等的混乱。因此出现了某些国际物流中心的布置紧邻港口、空港、火车货运站或者公路枢纽,并且周围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而有些国际物流园区完全建在市中心地区,且周边交通条件不好,有些又建在远离市区的公路交汇处,造成了园区在短时间内很难吸引各种类型的企业入驻等错误理念。

(3)国际多式联运的非标准化操作。

国际多式联运(international multimodal transport)是一种利用集装箱进行联运的新的运输组织方式。它一般是以集装箱为媒介,在国际运输中灵活合理运用海、陆、空等单一运输方式,综合组织成一种国际间的最有效和最适合的连贯运输。在国际运输方面,目前集装箱普遍应用于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但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内的运输使用了大量非标准集装箱和装载工具。再者,由于历史的原因,各个国家对于发展运输业存在着不同的态度,因而导致了整个国际范围内的分散的运输系统,包括不同的技术标准、运价系统等。UNCTAD(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指出,当运输中出现货损、延误等纠纷时,可能会在法律责任方面出现混乱,由于各国法律不同,使得所规定的联运人责任的联运单证及其背面条款存在差异,加之国际上尚无一个可为各国通用的、统一规范的标准联运单证,造成联运单证纷繁杂乱的状态。加上法律对运输责任的规定和划分不严格,对国际多式联运的推广起着阻碍作用。

2.3 信息化程度偏低

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最主要标志就是针对物流活动的需要而开发设计的、使用大量信息技术支持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目前,国际上的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物流供应链系统是供应链管理(SCM),部分企业由于对物流的需求只局限于仓储、或者对物流需求比较有限,则会选择使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VMI)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中的物流管理部分。SCM、VMI及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国际物流企业中的实施尚不足十分之一,其中制造企业应用情况略好于流通企业,流通企业中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的比例目前则仅为3%左右。

2.4 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国际物流业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竞争。因此,市场急需大批的现代物流人才:从需求领域看,主要集中在企业、规划和咨询部门、科研和教学机构等三大领域;从需求层次分析,主要有物流操作人员、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等三个层次。目前国际物流教育严重滞后于国际物流业发展,造成现代国际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

目前国际物流行业最为缺乏的人才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现在国际物流企业需要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不是仅仅会管理仓库或者懂得某种运输方式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的人才,而是具有较为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可以同时胜任多个岗位的、能够对所执行作业进行全程全方位监控、优化和提升的,并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快速成长的复合型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但目前还没有合理的教育和培训机制来培养符合现代国际物流需求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2.5 国际物流信息化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人们对国际物流的认识薄弱,企业从上到下就缺乏必要的国际物流意识,对国际物流概念的认识普遍相对落后,各级管理人员对现代国际物流在新经济时代对于生产经营的巨大支撑作用和“第三利润源泉”的潜在能力缺乏应有的认识。并且严重的把国际物流和其他管理分

开,同时还对国际物流信息化的理解也不深,在国际物流信息化长期发展战略上尚未形成体系,标准化工作发展缓慢,同时,国际物流企业对自身的信息化未来发展也缺乏规划,缺乏覆盖整个企业的全面集成的信息系统,目前真正去搞信息化整体规划的企业寥寥无几。3信息技术在国际物流中的应用

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环节中的综合应用,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并且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物流信息技术达到了较高的应用水平。

3.1 物流信息技术构成要素

从物流信息技术的构成要素上看,它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属于信息技术的范围。因为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领域,其在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上存在一些特性,但是其基本要素同现代信息技术仍然还是一样的。它可以分为4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物流信息基础技术,即有关元件、器件的制造技术,它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例如微电子技术、光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分子电子技术等。

第二层次为物流信息系统技术,即有关物流信息的获得、传送、处理、控制的设备和系统的技术,它是建立在信息基础技术之上的,是整个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物流信息获取技术、物流信息传输技术、物流信息处理技术及物流信息控制技术。

第三层次为物流信息应用技术,即基于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优化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而设计出的各种物流自动化设备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例如自动化分拣与传输设备、自动导引车(AGV)、集装箱自动装卸设备、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配送优化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等。

第四层次为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即确保物流信息安全的基本技术,包括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技术、身份鉴别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备份与恢复技术和数据库安全技术等。

3.2 信息技术在国际物流业的应用状况

信息技术在国际物流业应用的总体水平不高,首先是信息技术缺乏统一的标准。数据库、编码和接口等技术标准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信息系统复杂化,多元化和多平台化。其次是系统协调性差。国际物流作业过程中存在多部门多头管理的情况,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平台往往自成一体,信息技术的效能得不到充分应用。最后由于信息技术和国际物流技术、国际物流运作全过程没有紧密结合,从而国际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数字化、整个运行环节信息网络化的应用也受到影响。

4 信息化对国际物流业的影响

4.1 信息化能推动国际物流业快速发展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特征,随着国际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信息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国际物流信息化意味着整个物流作业环节从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到配送主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实现企业内外信息资源优化管理和集成化管理,更好的利用信息,提高物流质量和物流运行效率,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促进整个物流业的发展,最终促进国际物流业快速的发展。

4.2 信息化能显著提高国际物流业运行水平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而拥有信息和信息技术是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国际物流信息化可以通过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多种技术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带动管理、提高物流相关技术和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国际物流业流通速度、降低成本,同时国际物流业水平也会显著提高。

4.3 信息化加速国际物流市场流通

物流信息化的目标模式是以提高效率为核心,而不仅仅是追求单纯的效益。通过信息化管理,使对客户的供货期逐渐缩短。系统的各个物流单元都是围绕着如何缩短供货时间,提高供货效率来设计解决方案,从而整合成一个高效率的国际物流系统。把提高效率视为国际物流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增加了投入,国际物流成本也可能会增大,但却赢得了时间和空间,提升了竞争力,扩大了市场份额,加速了国际物流市场的流通。

4.4 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创新

国际物流信息化的内含是管理创新。信息化是一个管理工具,在实施国际物流信息化的过程中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优化,删除多余的环节,建立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再以信息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在运作中不断地调整与优化。换言之,要用国际物流信息化去反映先进的管理理念,体现先进的运作流程。而不是用信息化去维持现有流程甚至是落后的流程。因此,国际物流的信息化是与管理的现代化密不可分的。

5 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

5.1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将成为国际物流发展的突破点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Public Logistic Information Plat-form PLIP):是指为国际物流企业、国际物流需求企业和其他相关部门提供国际物流信息服务的公共的商业性平台。其本质是为国际物流生产提供信息化手段的支持和保障。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实现对客户的快速反应。现代社会经济是一个服务经济的社会。建立客户快速反应系统是国际物流企业更好的服务客户的基础。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加强同合作单位的协作。

5.2 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将日益被重视

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物流信息技术,在享受网络飞速发展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时刻饱受着可能遭受的安全危机,例如网络黑客无孔不入地恶意攻击、病毒的肆掠、信息的泄密等等。应用安全防范技术,保障国际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安全、稳定地运行是国际物流企业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5.3 信息网络将成为国际物流发展的最佳平台

连接全球的互联网从科技领域进入商业领域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互联网以其简便、快捷、灵活、互动的方式,全天候地传送全球各地间的信息,跨越时空限制,“天涯若比邻”,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网上信息流通的时间成本和交换成本空前降低。商务、政务及个人事务都可以把信息搭载在互联网上传送。互联网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担负起全球信息交换的新平台。

6 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建议

6.1 加强国际物流信息化的服务意识

国际物流信息化已成为国际工商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手段,更成为国际物流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前提条件,因此,很多企业都是以满足客户服务需求为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出发点,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特别是国际物流企业,更是将为客户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作为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依据。而大多数企业

往往是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求为出发点建设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忽视了对客户物流信息服务的建设,这种差距影响了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力度和实施效果。因此,必须将服务作为物流信息化的核心,围绕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来改进国际物流管理模式与运作流程,并以此为业务需求来建设合格的国际物流信息系统。

6.2 改进国际物流信息技术

国际物流信息化的最大特点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的物流业务中。首先,广泛应用互联网搭建物流信息平台,互联网的发展和规范管理,特别是安全软件和技术设备的发展为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环境;其次,将优化的物流运作流程融入软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标准化、模块化的物流与供应链软件产品,为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再次,加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为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采用应用服务(ASP)模式降低信息化成本创造了条件。为物流信息化创造良好的应用环境,提高物流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是推进国际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所在。

6.3 加强国际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校是培养高级国际物流人才的主要阵地,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市场对物流人才规格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培养方式等方面体系出自己的特色。第一:学科设置规范,设置专门的物流专业,第二:重视技术教育和在职培训,提高现有专业人员素质,第三:推广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根据从业人员的学历、技术水平、工作经验等确定等级和可以从事的工作。除此之外,还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各层国际物流相关人员的培训。现代国际物流的优势是伴随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运用不断体现出来的,最直接的国际物流人才培训应来自企业本身。企业对现有物流人员的培训可分不同情况进行,针对工作性质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和不同的培训内容。第一种为高层物流管理人员,对其应加强系统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和增值意识的培训;第二种为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对他们的培训主要是加强成本意识、效率意识和服务与培训意识;第三种为物流操作人员,培训的重点是加强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和协作意识。

6.4 加强国际物流信息的网络化

将现代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相连接形成网络信息系统,是当今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的综合优势,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也避免了人工信息传递时的时间延误、人工浪费和不准确性。随着国际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逐步完善,电子商务正在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并且将成为国际物流信息化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从而开辟市场经济的新天地。由于国际物流信息交换速度的提高,致使成本下降,为电子商务提供了通畅环境;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数据库及其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研制,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市场、订货、支付和运送等各个物流环节都可以通过电子购物和贸易在网上实现和运行。全球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这场信息化浪潮,不仅推动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在引起人们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从而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科学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展开,加快国际物流信息化步伐已经成为国际物流领域刻不容缓的工作。利用国际物流信息化促进国际物流管理的发展和国际物流水平的提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国际物流企业的竞争实力。

6.5 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和合作伙伴

根据目前的情况,无论是国际物流企业自己开发信息系统,还是与1T公司合作开发,这两种方法不是费用太高就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并且服务质量还得不到保证。所以选择专业的国际物流软件公司应该是最佳的选择。专业的国际物流软件公司的分析人员大多是国际物流企业的优秀主管或经理,他们了解国际物流企业的运作流程及信息系统要求,加上专业的IT人员的研发,开发出的系统一般比较适用。专业的国际物流软件公司的业务分析人员会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咨询意见,这样的专业管理咨询意见对于国际物流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选择的国际物流软件公司应是在国际物流行业内具有一定的企业声誉,最重要的是要拥有国际物流管理专业分析咨询人员,并且价格要适当,不能太高。国际物流企业只有认真分析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开发合作伙伴,构建属于自己的国际物流信息系统,才能更好地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国际物流信息化更好地发展。

第8篇:物流信息化的现状范文

论文摘要:在明确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信息化建设经验,分析了南京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南京现代物流业发展特点和趋势,提出了通过构建具有不同功能和不同应用对象的各类物流信息平台来加快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从而促进南京企业内部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协调发展。

物流外包策略的实施需要企业内部以及工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有效协调。在对南京一些工商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调研时中发现.物流产业的这种协调发展面临很多障碍。工商企业有外包物流业务的需求,但对承接物流外包业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有许多顾虑:第三方物流企业抱怨工商企业不肯释放物流业务;政府相关部门在推进地方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有意协调工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又往往困惑于没有合适的指导措施。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信息流已成为物流系统的关键因素,信息化成为提供跨企业、跨区域高质量物流服务的有效手段。因此,加快南京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工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相关部门推动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切人点

1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物流信息化指通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平台和信息装备等对物资的生产、采购、运输、仓储、加工和配送等物流全过程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传输和处理.实现物资的供应方、需求方、配送方、储存方等的有效协调和无缝衔接,从而构造出高效、高速、低成本的供应链体系[。物流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基础环境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企业(或机构)的内部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物流信息化也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电子商务如火如荼的发展,使现代物流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目前的发展表明.电子商务交易额中80%是企业对企业(b2b)交易,电子商务带来的这种交易方式的变革,使物流向信息化并进一步向网络化发展。

2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信息化发展状况

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对货物进行跟踪、分拣等;基于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实现企业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由于货物包装形状和规格各异.为便于机械化装卸及各种方式联运,日本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统一了货架、托盘、集装箱的尺寸标准。日本的丰田物料搬运公司以自动搬运技术为基础,将搬运(无人搬运车)、保管(自动仓库)、控制(系统软硬件)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支持所有行业的物流。

美国通过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运用准时制(jit)、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美国国家运输交易市场利用internet技术,为货主、第三方物流公司、运输商提供一个可委托交易的物流交易公共信息网络。美国capstan公司建立了一个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会员制方式提供服务,将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集成到平台上。日本的住友、三井和三菱等三大综合商事,2001年就共同合作构筑电子物流信息市场,将商品电子贸易与物流运输两大项业务同时在互联网上完成,从而在日本国内构筑起第一座最大的电子物流信息市场。

美国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例如沃尔玛同休斯公司合作发射了专用卫星,用于全球店铺的信息传送与运输车辆的定位及联络,公司运输卡车全部装备了卫定位系统(gps),总部实时掌握每辆车的位置、装载的货物、目的地等信息,合理安排运量和路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运输潜力。许多欧洲供应商在配送系统中使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用来提高配送速度和提高供应链中的信息流。在德国,有一定规模的同际货运、运输公司、船运公司,几乎在决策、管理、操作各环节都有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德围口岸部门也建设了相应的进口报关系统。

3南京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信息技术应用和基础环境建设方面

于南京缺乏大型的第_二方物流企业,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是传统储运企业的翻版,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根据调研,在闰外物流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的条码、rfid、gps/gis和edi等现代信息技术往南京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情况不够理想。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辆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也不多。在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方面.南京是我目重要的通讯信息巾心.是我同长途交换中心和传输中心之一,南京目前已经形成了广泛覆盖、高速互联、具备多种服务能力的信息基础设施,电信、广电、计算机3个网络也都有了较快的发展。

3_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方面

2003年南京王家湾物流中心建立了物流信息交易中心、物流配载中心和海关监管点,是南京第一个以先进的计箅机网络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为载体,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综合物流信息中心。在运营一段时问后,由于规模较4,lf9物流货运商存在进人壁垒,导致最后该信息平台被弃用同时随着王家湾物流中心的物流职能向丁家庄物流中心转移.王家湾海关监管点也已_并入龙潭港保税物流中心。

目前南京的政务性公共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口岸平台、各类交通监管信息系统及某些特殊商品监管信息系统,分别已在各有关职能部门主持下开始运作但南京现代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一个具备企业内部物流体系和第三方物流体系信息共享功能的现代化物流信息平台,这个信息平台应该是对目前各分散在不同企业和部门的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具有可视化的特性。

3.3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

工业企业方面,南京的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和电力五大支柱产业的企业广泛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或erp系统.已构建了较好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但这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更多的用于生产物料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等.能真正用于物流管理的还不多。商贸企业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南京已经涌现出苏宁电器、苏果超市、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图=仔物流中心等一大批内部信息化较好的企业。高效的物流配送是商贸企业增加利润的根本保障,因此,商贸企业一般都以配送中心为基础,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中小型—『=商企业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虽然也有迫切的要求,但是在实现过程中,由于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所需的人力、财力认识的不足或者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不能保证对物流信息化的投入,信息化程度还较低物流企业方面.南京目前的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都比较低。南于物流信息软件是管理软件,需求的个性化和生产的批量化难以统一,加之缺少完整的物流信息管理标准,造成物流信息管理软件开发成本较高。中小型物流企业由于经济实力、业务范围和业务总量有限,物流信息软件的高价格和运作的高成本限制了其购买和使用。总体上讲,南京的第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较低。

4加快南京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4.1不同功能的物流信息平台

不同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物流业务协同管理平台、物流过程可视化管理平台、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和供应链管理平台。

物流业务协同管理平台:通过对物流过程的运输、库存、配送等3个流程进行协同,在实现企业内部协同的基础上,采用需求为驱动的方法来实现不同区域不同企业之间的协同.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物流过程可视化管理平台:以运输、库存、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配送等物流过程为对象,以pda、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讯技术为基础.对物流业务过程进行计算机管理,并为用户提供查询、统计、分析、图形显示和输,实时、准确、动态地管理物流业务过程。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对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为服务企业的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对物流活动的良好运作提供信息交换和系统支持.有效地解决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缺乏协作和沟通的问题。

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分类,帮助用户实现对车源、货源以及物流企业等信息的查询;根据用户输入的业务请求,运用决策工具进行决策分析,自动将满足要求的决策方案输出给用户。

供应链管理平台: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其在信息收集和获取方面的优势为供应链上所有企业建立的电子商务平台.一方面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共享,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针对交易活动产生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创造更高的信息附加价值。

4.2不同应用对象的物流信息平台

不同的物流信息平台有不同的应用对象,包括企业层面、行业层面、区域层面等,不同对象的物流信息平台应既服务于各自的对象又有相互联系。企业层面的物流信息平台:2005年8月南京推出了十大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十大重点项目中现代物流集聚区项目有龙潭物流基地、王家湾(丁家庄)物流基地、南京空港物流基地和幕燕金属物流中心共4个。目前王家湾(丁家庄)物流中心正承担国家发改委“企业信息化专项”——南京丁家庄现代物流信息化项目,龙潭港具有进口保税、出口退税、简单加工、外汇管理等功能的保税物流中心已开始运营,这正是这些企业根据各自的特点。构建功能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的良好契机。

行业层面的物流信息平台:南京有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和电力等五大支柱产业,这些产业在国内也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在南京地区就有扬子石化、金陵石化、仪征化纤、扬巴公司、南化公司等多家石化企业.在2006年就成立了中国石化南京地区区域联合采购协会,同skf轴承、nsk轴承和spirax疏水阀三大品牌供应商签署了南京区域联合采购框架协议。建立这些行业的采购、仓储、配送物流信息平台不但可以进一步降低物流运营成本,还可以辐射到南京以外的区域。2007年10月南京市提出了要整合资源,重点构建“it供应链物流交易平台”、“化工交易物流信息平台”和“钢材物流交易平台”等公共信息平台。

第9篇:物流信息化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物流 信息平台 构建

物流信息平台是面向整个物流系统的,集成化,智能化的物流信息管理中心。物流信息平台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网络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应用于物流信息系统中,按照既定的规则从不同的子系统提取信息,在平台内部对公用物流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和挖掘,为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服务、辅助决策以及相关业务服务,实现物流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和共享,以达到整合物流信息资源、降低整体物流成本,从而提升物流效率、推动物流产业发展。

一、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的需求分析

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目的在于为相关行业部门进行物流管理与市场管理提供信息支撑条件;整合全社会微观物流资源,提供不同内容的信息服务;使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与企业群体能进行有效沟通,实现快捷、便利的物流信息交流。因此,可以从物流企业、工商企业、政府部门三方面分析信息需求情况:

1.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服务的要求:公共物流基础设施资源信息,物流市场需求信息资源,物流业务运作信息资源,其他物流咨询服务等信息资源;

2.工商企业对物流信息服务的要求:物流供应商的资料,物流业务交易管理,专项及其他增值服务等;

3.政府部门对物流信息服务的要求:区域物流运行基本数据处理,区域物流资源整合支持功能,区域物流分析及其规划支持等。

不同参与单位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需求又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物流系统内外信息的依赖性:通过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信息获得性和减少信息成本;二是物流信息需求的差异性:主要体现为时间差异性、内容差异性和程度差异性;三是物流信息交换的复杂性;四是物流数据共享的有限性:部分物流企业对其特定用户是按封闭系统运行的,物流内部信息与外部共享范畴非常有限。

二、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的层次分析

由于我国物流理论发展的滞后性,目前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多处于自发阶段。总体上是统筹建设的少、重复建设的多,互连互通的少、自成体系的多,缺乏强有力地统一组织领导。因此,对于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笔者认为应沿着物流系统自身的发展轨迹而逐步深入。

对应物流系统的层次,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的第一个层次是建立标准的编码、协议以及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显示等基础的信息化的标准与应用工具。

第二层是在第一层的基础之上,通过必要的整合,使得服务平台具备信息化的特征,实现物流基本服务的信息化,使信息化深入到所有的物流子系统之中。

第三层是实现物流个性化的增值服务。主要包括数据的管理和挖掘、实现电子商务的职能等,是层次比较高的信息加工方面的任务,它所涉及的是整个物流作业流程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重组,真正实现精确化,这是一种质的飞跃。当前,许多学者正在研究供应链管理下的有关物流组织重组的问题,其实也反映了这一思想。

三、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

1.构建原则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涉及多个行政城市、不同的政府部门、各行各业的物流相关企业,建设资金量大、周期长。因此建设过程要紧密结合物流业发展现状与物流发展的远景规划,重点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

一是系统规划的前瞻性与阶段性结合;二是功能设计的实用性与开放性相结合;三是技术先进性与安全性相结合;四是应用平台的整体优化;五是信息平台建设的可扩展性;六是信息平台规划要纳入区域总体战略规划;七是建设信息平台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2.构建措施

(1)深化客户需求和物流信息化理论研究,确保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的发展方向

客户需求是牵引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直接动力,也是对物流能力的前瞻性设计,决定着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思路等重大问题。推进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客户需求和物流信息化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创新物流理论,指导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的实践。

(2)理顺发展思路,保证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的顺利进行

一是自上而下搞好顶层设计。物流信息平台构建是整个物流形态的系统质变,必须运用大系统的思维和方法,自上而下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最大限度的谋求结构和功能的优化,促使各个要素协调发展。二是自下而上搞好综合集成。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推倒重来,必须立足现有,采用综合集成方法,对已有的系统进行改造。各国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无不遵循这一思想。我国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的目标也应当是通过综合集成实现一体化。

(3)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为物流信息平台构建提供保证

物流标准化建设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物资、设施标准化建设,即对各类物资器材和仓库、港口等设施进行统一编码。二是专业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即对物资管理、运输、流通加工等,都建立标准化的实施内容和制度化的实施流程。三是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标准化,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应用标准,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和资源共享。

(4)发展物流信息化设备,打牢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的物质基础

物流设备是物流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物流服务能力的重要因素。一是研发全新的物流信息化设备。积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自主创新。与此同时,对于那些不可能引进的核心信息技术,要把它们的研发上升为国家意志,运用国家的力量进行技术攻关。二是对旧的物流设备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改造。这种方法是将信息技术成果应用到物流设备的改造中,通过嵌入、融合信息技术,来提高物流设备的信息化程度,使其服务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和增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