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标准物质管理范文

实验室标准物质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标准物质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室标准物质管理

第1篇:实验室标准物质管理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 仪器设备 标准物质 管理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主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与检测工作。2007年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及计量认证,具有独立对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技术服务的能力。实验室拥有各种仪器设备200多台(套),总价值近3000万元。实验室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的管理是否规范合理,它直接影响到检测报告数据的准确性。

只有建立一个实验室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科学的管理体系,才能具备实验室良好运作能力,才能为科学研究、实验室的检测报告、检测结果、检测数据的准确提供强有力的根本保障。本文通过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仪器设备的标识管理、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的确认、标准物质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的管理方法。

一、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

1.仪器设备技术档案

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技术档案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仪器设备的档案内容有:申购单、主管部门批文、购买仪器设备合同、发票、保修卡、仪器安装调试报告、仪器验收单、使用说明书、检定(检测)报告、使用情况记录、维修、维护记录、期间核查报告、检定(检测)确认表、光盘、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等。仪器设备技术档案要把每一页都要编号,把这些资料收集归档装盒。建一个档案目录:序号、文件材料名称、归档日期、页码,根据目录就能便捷的找到所需的技术资料。

2.仪器设备溯源一览表

仪器设备溯源一览表,内容包括:仪器编号、仪器设备名称、出厂仪器号、仪器型号、需要检定/校准的量值指标(量值名称、量程范围、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制造商名称、购置时间、检定/校准服务机构、检定/校准周期、本年度检定/校准时间、下次检定/校准时间、仪器单价、用途、证书编号、仪器管理人、仪器使用人。

二、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为了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检测数据与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对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

1.确定期间核查的条件:使用频率较高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稳定性不好,易产生漂移的、脱离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损坏的仪器设备。

2.期间核查可选用的方法:采用标准物质进行多次重复测量、用相同仪器同等精度的仪器进行比对、通过对样品不同特性检验结果的相关性进行验算等。

3.制定期间核查计划:实验室每年年初都要制定年度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表(内容有:仪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核查时间、核查人),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将制定好的核查计划表发送到每一个负责管理该仪器的核查人手中。

4.期间核查的实施:检测人员按照期间核查计划按时按要求开展期间核查并记录,检测室技术负责人负责对检查结果进行确认,办公室及监督员负责对期间核查实施监督管理。

三、仪器设备的标识管理

经检定/校准合格的仪器设备,分别用“绿色”、“黄色”、“红色”三色标签表示。具体标志管理为:

①合格证(绿色)用于检定/校准合格可正常使用的仪器设备。

②准用证(黄色)一般为多功能检测设备,某些功能已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校准合格者,测试设备某一量程正确度不合格,但检验(测)工作所用量程合格者,等级下降,降级使用。

③停用证(红色)表示检测设备损坏;检测仪器设备经计量检定/校准不合格;检测仪器设备性能无法确定;检测仪器设备超过检定周期。

④食品检测专用设备应在仪器明显部位粘贴“食品检测专用”标识。

四、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的确认

仪器设备经有资质的计量测试单位检定/校准,在获得检定/校准报告后,检测人员应以检测标准中对该台仪器设备要求的参数或误差范围为依据,判断检定/校准报告的结果能否满足实验室检测的要求,只有符合检测要求才能继续使用该台仪器设备,并规定该仪器的使用管理人员填写《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确认表》。

五、标准物质的管理

1.标准物质的申购:实验室各检测室根据检测需求,提前两周填写《物质采购申请表》,由室主任核准签名后交实验室负责人签字后,由采购人员进行采购。申购时应从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标准物质目录选择,如果目录中没有则可向其他有资质的供应商购买。

2.标准物质的验收和领用:实验室为了有效监控采购标准物质,对其技术特性(均匀性、稳定性、标准值及不确定度)、国家标准编号、标准物质证书、是否在有效的使用期限内、外观及包装是否完好等进行质量验收,在标准物质的明显部位粘贴合格标签,注明标准物质编号,截止有效期。并由标准物质管理员填写《标准物质登记表》,内容:标准物质编号、标准物质名称、批号、证书编号、标准物质来源、定值日期、截止有效期、数量、购买日期、标准物质证书归档页码、领用日期、数量、领用人,申购人在领用标准物质时要在《标准物质登记表》中签字。

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使用: 标准溶液分为两种,可以从有资质的供应商那里直接购买使用,也可以自行配制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溶液时应该做好详细记录,要有两人按规定程序进行标定,在标定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量值溯源。配制标定好的标准溶液使用绿色标签,并应做到标识明确。标识的内容包括:名称、浓度、配制日期、保质期、配制人。在标准溶液使用的有效期内,标准溶液使用人员应该进行标准溶液有效性的期间核查,并做好期间核查的记录。当发现标准溶液有混浊、变色、变质、浓度值变化过大等现象以及超出有效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做好相应标识,及时处理。通过以上的质控管理措施,可有效控制标准物质的质量,为实验室仪器设备正常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六、结束语

仪器设备和标准品的管理工作是实验室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需要各个部门和检测室人员积极参与和认真配合的工作。只有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不断创新,才能把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标准品的管理工作渗透到仪器设备整个运行过程中,保证仪器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的技术状态,把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陈桂文、陈国恩.国家认可实验室设备仪器期间核查[J].计量与检测技术,2010,37(3):10-12

[2]汪开敏.实施GLP与实验设施、仪器、设备、实验材料的管理[J].中国药事,2001,15(5):311-315

[3]李祥、赵世杰、刘彬彬.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28(12):185-188

[4]刘安平、乔东、施昌彦等.GB/T15481-2000检测与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S].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8-12-27.

第2篇:实验室标准物质管理范文

对检测人员进行严格管理是加强内部质量控制的关键,化学实验室检测人员应做到持证上岗,证件种类包括油质分析员证、煤质分析员证和水分析员证,当前,虽然大部分火电厂都能做到检测人员持证上岗,但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后续的培训与考核监督,因此需要加强进一步加强管理。在培训方面,根据火电厂实验室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与培训计划,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资格培训,例如数据处理、检验方法、仪器设备操作、样品制备、抽样、相关法律法规培训等;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持续业务培训,使检测人员能够跟上火电厂的发展要求。在考核方面,应进行培训后考核,实验室组织内部考核,积极参加外部举办的能力验证等。在监督方面,应选择技术全面、检验能力强的人员作为监督员,对新上岗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进行随机、定期和不定期监督,做好记录和反馈工作;同时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达到监督目的。

2对实验室设备和内部环境的管理方法

由于火电厂实验室的特殊性,因此应进行严格的环境控制,派专人管理药品间,避免出现交叉影响的实验,目前,部分火电厂实验室仍存在药品间标准物质不合理存放,煤质检验热量房湿度、温度计未检定等问题,个别电厂的药品间还存放其他设备,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如下措施。第一,标准物质不建议存放在药品间,而药品间不宜存放设备或其他备品备件。第二,对于煤炭发热量测试等要求严格温度控制的试验,应选用能够连续记录湿度、温度变化的湿度计和温度计,进行计量检定。

3对实验室标准物质的管理方法

标准物质是保证检测数据可靠、准确的重要基础,也是实验室必备的资源之一,是实现量值传递的重要工具。正确的使用和管理标准物质是每个火电厂化学实验室的重要工作,标准物质在使用记录、证书有效性和证书有效期三个方面容易出现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当前,许多火电厂实验室存在标准物质过期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人员没有对标准物质有效期有着清晰认识,部分电厂为了节约成本,继续使用过期的标准物质,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如下管理方法。第一,加强验收、验证工作。标准物质购买后,首先进行验收,查看制造商资质、标准物质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及不确定度等,检查标准物质包装、外观是否出现异常。采取相关方法对标准物质的准确性进行验证,例如比对已有标准物质,测试知道结果的样品等。第二,建立标准物质管理台账。包括以下内容:标准物质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批号、准确度、浓度、存放地点、有效期、定值日期、不确定度、保管人等。在标准物质包装外标注有效日期,可以防止过期标准物质的误用。第三,加强储存管理。在储存方面,需要按照标准物质的化学或物理特点进行分类储存,保证标准物质的完整性,防止损坏或污染。需要低温冷藏的标准物质,应存放在冰箱中,及时监控并记录冰箱温度。第四,加强核查工作。对于未开封的标准物质,在有效期内可以不进行核查,如果标准溶液或样品开瓶稀释后,在有效期内必须进行定期核查,如果出现不合格现象,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

4标准溶液标定及仪器设备的管理方法

当前,部分火电厂化学实验室对于标准溶液的标定存在不规范现象,未按照两人八平行的测定方法,主要存在有效期标识不清、有效期标识时间过长、未标识标定人等问题。因此为加强标准溶液的标定管理,一方面需要在标准溶液配制好后,按照两人八平行的方法进行标定,溶液有效期应控制在两个月之内,超过有效期的标准溶液应重新复标。另一方面,标识上应明确标识标定人、复标人、有效期、浓度等信息,并保存相关信息的原始记录。在分析溶液与标准物质时,仪器设备状态的好坏与分析结果准确与否密切相关,因此仪器设备除了日常维护、定期校准之外,还需要在使用前检查仪器的定量、定性重复性,灵敏度等指针是否处于最佳位置。

5结语

第3篇:实验室标准物质管理范文

关键词石油地质实验;石油专用计量器具;量值溯源;分类管理;计量管理网络化系统

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为了探讨、分析、研究、掌握和利用事物的客观规律;而所有的事物都是由一定的“量”组成,并通过“量”来体现。为了认识量并确切地获得其量值,只有通过计量。对于石油企业,加强油气勘探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对在新、老探区发现更多油气资源,解决国内油气供需矛盾起着重要的作用[1]。石油地质实验技术是油气勘探技术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石油地质研究的基础,是油气勘探开发的直接保障[2]。石油地质实验领域计量器具作为石油地质实验技术载体,其管理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因此对其计量器具管理进行优化迫在眉睫。

1石油地质实验领域计量器具量值溯源现状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计量器具的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标)准或国际计量基(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称为计量器具分析结果的溯源性[3]。随着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各专项国家实验室的成立以及实验室认证认可制度在我国的深入进行,对实验数据精确度和计量器具量值溯源的要求越来越高[4]。但是,大量的石油地质实验领域计量器具因没有列入国家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或列入但没有通过型式批准而无法得到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政府计量部门授权的检定机构的检定和校准。目前,在国家依法管理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中,仅包含了石油地质实验室在用仪器pH计、分光光度计、光谱仪、色谱仪等几类计量器具,一个普通石油地质实验室的基本设置是一百多个分析项目,七八十台工作计量器具。仅有激光粒度仪、旋转黏度计、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和pH/CON/TDS/T测定仪得到了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政府计量部门授权的检定机构的检定和校准。大量的计量器具陷入难检定和难校准的境地。

1.1部分石油地质实验领域计量器具与标准物质校准核查形成死循环

部分石油地质实验领域计量器具虽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器具目录但没有通过型式批准。比如X-射线衍射仪、显微光度计、同位素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这些计量器具仅有通过标准物质校验单一途径,在没有更高一级计量标准的情况下,出现了用标准物质校准计量器具,然后用计量器具核查标准物质的死循环局面,无法溯源到国家或国际计量基准。

1.2部分石油地质实验领域计量器具不在目录且无有证标准物质无法溯源

部分石油地质实验领域计量器具未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器具目录,且目前并无相应的有证标准物质,如压汞仪、元素分析仪、碳硫分析仪、原油高压物性仪等仪器,只能由分析人员用稳定物质或重复分析相对稳定样品的方法进行自验证。此外,还有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气质联用仪、阴极发光仪及图像粒度仪等定性、半定量的仪器设备,通常处于由分析人员利用工作经验进行仪器校验维护的状况。

2关于石油地质实验领域计量器具管理的思考

2.1石油地质实验领域计量器具溯源之路在何方

石油专用计量器具是指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使用未纳入国家依法管理计量器具目录的特有计量器具。在物探、钻井、固井、录井、测井、试井、井下作业、机械采油等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进行生产参数测量、作业过程控制、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等活动的计量器具,包括计量标准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两大类。其量值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勘探、钻井、开发资料数据的准确可靠性和生产实施效果[5]。但是在目录所列举的专业领域中,并没有石油地质实验领域。在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目录中,涉及石油地质实验领域仅有核磁共振录井仪和岩石热解综合评价仪2台设备通过录井领域被列入,将来可以得到石油专用计量器具检定实验室的检定。大量需要准确计量溯源的石油地质实验领域计量器具处于既无法得到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又无法得到石油专用计量器具检定实验室检定的境地。在国家依法管理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没有大范围涉及到石油地质实验领域的情况下,石油地质实验领域计量器具是否可以加入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目录,由石油专用计量器具检定实验室来进行专门检定,值得深思。在国家实验室认可和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过程中,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占相当大的比重,各石油地质实验室在计量器具量值溯源方面均有大量的资源和丰富的经验可资利用。如果把石油地质实验领域计量器具加入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目录中,对完善石油专用计量量值溯源体系,促进检定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石油专用计量器具不应忽略石油地质实验领域,石油地质实验室为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实验室资质认定以及提高自身实验水平,需要加入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目录,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目录亦需要石油地质实验领域计量器具的加入,使其自身量值溯源体系更加完整和规范。

2.2石油地质实验领域计量器具量值溯源系统的建立

为了保证石油专用计量器具能够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或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或采用进口设备且国内不能溯源的,可采用国际溯源或比对方式对其量值进行确认,使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的检定有据可依,必须建立与完善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系统。将石油地质实验领域计量器具纳入到石油专用计量器具下的量值溯源体系中,按照量值溯源体系的要求,采取检定、校准、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等方式,将石油地质实验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到国家或国际计量基准[6]。

2.3石油地质实验领域计量器具分类管理及检定方法初探

根据石油地质实验室计量器具在国家计量器具目录、国家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和石油专用计量器具中的情况,可以将实验领域计量器具的管理方法分为A、B、C、D4类。A类为列入国家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的仪器设备,如色谱仪、分光光度计、pH计等属于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应重点管理,建立台账,定点定周期进行检定。B类为列入国家计量器具目录但未通过型式批准的仪器设备,如X射线衍射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质谱仪等计量器具。该类设备强制检定等级低于第一类,具备该分析项目相对应的有证标准物质,应列入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目录。检定方法为定期将有证标准物质提交国家计量检定部门或石油专用计量器具检定实验室进行检定,用检定合格的标准物质校准计量器具,前文所述的核磁共振仪和岩石热解仪应归于此类。C类为未列入国家计量器具目录的仪器设备,如压汞仪、原油高压物性、元素分析仪等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等级接近于第二类,该类设备专业性强、对分析数据准确度要求较高,没有相对应的有证标准物质,应列入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目录。检定方法建议可将实验所用的稳定物质制备成国家或石油专用标准物质,或者由石油专用计量器具检定实验室制定仪器设备相应的计量标准器具和检定程序进行检定。D类为定性、半定量的仪器设备,如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阴极发光仪等仪器设备。该类设备专业性强,定性为主,定量分析误差允许范围相对较大,强制检定等级要求相对较低,应列入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目录。由仪器操作人员自行校准,采用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的方法进行人员和仪器状态的核查。

2.4建立计量管理网络化系统,实现计量器具动态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网路技术的发展,应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将计量管理的各项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实时化管理,以此大力推进石油地质领域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也可将其吸纳为现有数字化平台的一个模块。计量管理综合信息涵盖石油地质实验领域计量器具台帐,包括器具存放管理、标识管理、动态管理、期间核查、整体确认及检定周期等信息。该系统运行后,监督部门把专用计量器具以及其他石油地质实验领域计量器具全部纳入自动化管理,定期通过数据分析,动态监测计量器具在线运行情况,对到期检定的计量器具及时敦促检定,提高石油地质实验领域计量器具管理水平,实现计量管理数字化。

3结论及建议

1)为了适应油气田发展,提高分析测试水平,石油地质实验领域需要加入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目录;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目录亦需要石油地质实验领域计量器具的加入,使其自身量值溯源体系更加完整和规范。2)在石油地质实验领域计量器具进入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目录,并建立相应量值溯源体系的情况下,可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对计量器具实行数字化分类管理,其中A类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B类、C类由石油专用计量器具检定实验室进行检定和校准。3)在国家实验室认可和实验室计量资质认定管理过程中,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各石油地质实验室应加强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评审员培训力度,以便及时了解和适应认证、认可对量值溯源要求的改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文瑞,鲍敬伟,胡滨.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40(4):409-413.

[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地质样品分析测试技术及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3]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GL04量值溯源要求的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1.

[4]国家计量认证石油评审组.石油工业实验室计量认证的原则与实践[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1995,11(9):5-9.

[5]高淑霞.油田企业内部计量技术机构发展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22):13-14.

第4篇:实验室标准物质管理范文

关键词:环保,实验室,运行成本,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ccording to som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says some laboratory appear on financial close not is a phenomenon,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specific work practic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laboratory operation cost,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reduce running cost.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boratory, operation cos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保护环境急不可待,在处理环境问题上离不开环境监测数据的支撑,而实验室是获得监测数据的关键部门,环境保护行政部门非常重视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在环境监测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环境监测工作量大,任务重,社会上好多私人公司也筹建了环境监测实验室,并取得实验室计量认证资质,作为第三方服务社会,为客户提供监测数据。但由于实验室管理不善或部分实验室属于新建,经验不足,管理能力有限,出现了运行成本过高的现象,收入远远抵不上支出,财政上处于被动状态,如何规范管理实验室以至于降低运行成本,成为实验室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二、环境监测实验室运行成本构成

环境监测实验室运行成本主要包括员工工资福利、仪器设备(包括折旧、维修、周期检定)、药品试剂、标准物质、玻璃器皿、能源消耗、人员培训、一般办公用品、通讯等费用。

(一)员工工资和福利

实验室必须拥有为保证管理体系的运行、检测/校准数据和结果的出具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他们资历和职称不同,工资福利明显也不同,资历和职称越高工资福利也自然越高,所以员工工资福利是实验室开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仪器设备(包括房屋和环境设施)折旧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对环境监测数据要求越来越高。要出具准确的数据,除了监测技术高,还需要好的仪器设备和监测环境,对于资金充足的实验室,往往采用进口监测仪器设备,价格昂贵,但这些都有使用寿命,就产生了仪器设备(包括房屋和环境设施)的折旧费,也是实验室运行成本的一种。

(三)仪器设备维修费(包括更换配件)

在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不管多好的仪器设备和如何合理使用,使用时间长了也难免会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仪器保管人就应提出维修申请,一旦维修就必然产生费用,有时更换配件也少不了的。

(四)仪器设备、玻璃器皿周期检定费

根据国家现行法律的规定,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内的工作计量器具,应依法送检。环境监测实验室里大部分的仪器设备及某些玻璃器皿每年都需省或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进行检定,检定费用由实验室来承担。

(五)药品试剂、标准物质、玻璃器皿的费用

环境监测实验室每年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药品试剂和损耗一定量的玻璃器皿,通常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也要用到大量的标准物质。作为有个有资质的实验室,出具的数据具有法律意义,对药品试剂、标准物质和玻璃器皿的要求相当高,显然价格就贵,这笔费用也是实验室每年必不可少的开支。

(六)水、电、气等消耗的费用

水在实验室里可用来冷却、清洗、制蒸馏水、制纯水、配药品试剂等;电是实验室必不可少的能源,其中耗电大的有加热炉、大型仪器设备、空调,电机等;原子吸收仪、气相色谱仪,原子荧光仪等需要用到乙炔、氢气、氮气或氩气等,有些监测项目需用到相应的标准气体来校准以及做标准曲线。

(七)人员培训费

实验室应确定培训需求,建立并保持人员培训程序和计划。实验室人员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无论是实验室要求,还是职称评审及能力提升的需要,实验室人员都需参加各类培训,培训经费一般情况也是由实验室支付。

(八)办公用品、通讯等费用

办公用品包括电脑、打印机、笔、纸、计算器等,这些都是由实验室统一购买,电话费、上网费、快递费等自然也是实验室的日常开支。

三、降低环境监测实验室运行成本对策

(一)做好实验室招聘工作。人员素质和水平对实验室是至关重要的,提高进入实验室工作的门槛,招聘综合素质高的人员,素质高的人不但完成工作量多而且好,大大节省了实验室的人力。

(二)做好仪器设备(包括环境设施)日常维护工作。仪器设备日常维护好,不仅仅是使用寿命延长,在平时的使用中出现故障的概率也小。

(三)做好仪器设备、玻璃器皿检定计划工作。检定计划有助于保证仪器设备、玻璃器皿的有效使用,同时有助于避免仪器设备、玻璃器皿的重复检定,实验室应当按照检定计划认真落实。

(四)做好药品试剂、标准物质、玻璃器皿的购买及使用工作。实验室应该对药品试剂、标准物质、玻璃器皿的供应商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供应商的信用、产品质量和价格等,并对这些消耗品做好使用登记。

(五)做好内部培训工作。内部培训和交流相对成本较低,也是一种提高能力的途径,加强内部培训和交流,提高实验室人员整体素质。一旦人员的素质高了,各项工作就开展得顺利,实验室运行成本就降低了。

四、结语

总之,实践见真理,环境监测实验室运行成本构成复杂,涉及面广,采用上述降低运行成本的对策,有利于降低实验室运行成本,更有利于实验室的规范管理,使得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持续有效。

参考文献:

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1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第5篇:实验室标准物质管理范文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内部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1-0047-03

1 引言

随着水环境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而内部实验室是污水处理厂必要的配套工程之一。这些实验室主要负责对进厂污水水质及处理设施各工段的水质进行检测,以指导污水处理工艺的调整。因此,其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程度直接关系着污水处理厂能否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同时出水水质的自我检测也是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特别是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内部实验室通常规模较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1],通常也不对外开展检测工作,因此没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管理层及检测人员对如何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了解较少。笔者根据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相关标准规范[2,3],结合工作经验,认为污水处理厂内部实验室应通过强化技术管理、建立质量监控措施来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

2 强化实验室的技术管理

实验室至少应从人员、设备、标准物质与试剂、检测方法、环境条件、记录等6个方面来强化技术管理,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

2.1 重视检测人员的岗前培训

检测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检测结果的质量。实验室必须重视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应确保每一名检测人员在上岗前均已参加行业主管部门、环保系统或排水管理部门等组织的培训,掌握基本分析技能,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要重视培训结束后的考核,以此来促进培训效果的提高。

2.2 细化仪器设备的管理

实验室要正确配置仪器设备,其检出限或量程应满足检测方法的要求。建立仪器设备档案,档案中至少应包含使用说明书、验收记录、检定/校准证书、维修记录等资料。

制定仪器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由于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对其能否正常运行及使用年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在作业指导书中明确维护保养方法并指定专人开展相应工作。

制定仪器设备的周期性检定/校准计划并执行。对仪器设备进行合格(绿色)、准用(黄色)、停用(红色)的三色标签管理。应在检定/校准计划中明确检测方法对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如有些分光光度计兼具可见光及紫外比色功能,则应对不同波段的性能进行检定,不能只检定可见光区或紫外光区。此外,应注意正确使用检定证书中给出的修正因子。检定证书除了给出仪器设备是否合格的判断外,有时会同时给出检定修正因子,如果没有按给出的因子对仪器设备的示值进行修正,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比如,分光光度计的检定证书中给出了波长示值误差,则在检测过程中,只有对仪器的波长示值进行修正后,才能获得准确的波长。

2.3 控制标准物质及试剂的质量

标准物质是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性、实现量值溯源的重要基础。实验室应优先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如果使用自配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溶液的试剂必须是优级纯,且在保质期内,性状良好,未发生潮解或风化。配制标准溶液的量器必须是经过检定的A级品。严格按照检测方法中规定的过程进行配制。标准溶液配制完成后必须进行验证,以确保浓度的准确可靠。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有:用有证标准样品进行考核、与先前配制的标准溶液进行比对、进行实验室间比对等。标准物质/标准溶液必须按规定的要求进行保存,并在保质期内使用,当溶液出现浑浊、沉淀、颜色变化等现象时,应重新配置,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此外,试剂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检测结果。对新购的试剂,必须通过空白试验等方式,确认该试剂能否用于检测。如果空白值异常,说明试剂质量有问题,应通知物资采购部门,避免采购同厂家、同批次的试剂。最好能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保证所采购试剂的质量。

2.4 确保能正确运用检测方法

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制定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并发放至相应的检测场所,保证在检测过程中能随时查看。应有专人关注新标准的,保证检测方法的现行有效性,防止误用过期的方法。

对新上岗人员或在新方法的应用前,应要求相关人员开展AQC[4]试验,每日做2个全程序空白和1个标准曲线,从而计算出检出限,当此检出限小于或等于方法规定的检出限时,证明该检测人员能正确运用该检测方法;否则,应查找原因,重新试验,直至合格为止。

2.5 合理配置检测的环境条件

各检测方法特别是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实验室应满足相关要求,方能获得可靠的检测数据。如天平、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如室温、湿度、风速等)有特殊要求,实验室最好设有单独的仪器间,配置空调等设备,且空调的出风口应避免直接对着仪器设备。在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环境条件应恒定且满足要求,并应在使用登记中对环境条件进行记录。

此外,某些检测方法之间因分析试剂存在相互干扰(如某些方法的分析试剂可能是另一种方法的检测对象)而必须在不同的房间内进行检测,实验室必须予以关注。

2.6 完善检测过程的记录

实验室内记录包括检测记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应制定规范的记录格式,确保能再现检测过程。要求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即时记录,严禁事后补记。涉及计算过程的,应有复核和审核人员签字确认。

3 建立实验室内部检测结果质量监控机制

实验室的内部质量监控是保证检测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通常的内部质量监控措施有以下几种,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运用不同方法对检测结果的质量进行监控。

3.1 实验室平行样

实验室平行样是判断检测结果精密度的主要指标。每批样品应加做不少于10%的平行样,其允许差应满足相关标准规范[5]的要求。此外,可以要求采样人员加采不少于10%的现场平行样,一并送实验室检测。

3.2 实验室加标样

实验室加标样是判断检测结果准确度的主要指标。条件允许时,每批样品应加做10%的加标样,加标回收率应满足相关标准规范[5]的要求。

3.3 质量控制图

实验室可以通过空白试验或加标回收率质控图来监控检测结果是否受控[6]。当有7次数值呈连续升高(或降低)趋势或者数值超过警告限时,应立即查找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失控的原因,并予以纠正。

3.4 标准样品考核

实验室应定期通过标准样品考核来核查标准物质是否准确有效、仪器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检测过程中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是否处于可控范围,以此来实现持续改进。

3.5 人员之间的比对

人员比对也是实验室内开展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实验室可以指定不同人员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结果的相符性判断不同检测人员之间是否存在误差。

3.6 密码样

实验室可以通过密码样的方式来检查检测结果的随机误差。实验室管理人员将同一样品分成两份,编成不同的编码送至实验室检测,根据两份样品检测结果的相符性来判断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3.7 实验室间比对

各实验室应有意识地定期与当地环境监测机构或其他实验室开展实验室间比对活动(同步采样、同步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相符性来判断本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质量是否处于可控状态。

4 结语

污水处理厂的内部实验室在未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之前,应把上述质量控制的方法制度化、常态化,通过有计划的措施来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更好地指导污水处理工艺调整,确保尾水达标排放。

参考文献:

[1] 卞金良,李剑敏.关于小型污水处理厂实验室管理的若干问题探讨[J].污染防治技术,2007,20(2):103~1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HJ630-201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4] 师 培.水质氨氮AQC实验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8):131~133.

第6篇:实验室标准物质管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8-0766-02

【关键词】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教学;安全;学生保健服务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后,高校规模迅速扩大,在校人数剧增,进入实验室学习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实验设备数量大幅增加,使用率也很高,加速了实验设备老化,增加了事故隐患。同时管理松懈、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物理、化学、生物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就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强化高校师生实验室的安全意识,增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分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各种必要措施,防患于未然,确保师生安全与实验设备安全,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1 高校实验室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1.1 生物安全 对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是首要的安全问题。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发生的SARS疫情以及新加坡、北京等陆续发生SARS实验室感染事件,使得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已不仅是实验室的管理问题,而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均会产生不良影响。2003年以来,国家及卫生部相继颁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简称“管理条例”)及相关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条款中明确提出“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实验室中的菌种、毒种、血液制品及一些生物制品的存放、使用、处理等环节如果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引起重大疾病的传播,从而危及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1.2 化学危害 许多化学物品如一些苯环类物质、溴化乙锭等具有致癌作用,有一些试剂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等强酸、强碱类物质和一些强氧化性物质如高锰酸钾等对皮肤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还有一些物质如乙酸乙酯等对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甚至能造成窒息。

1.3 物理危害 机械伤害,如粉碎机、离心机等如果操作不当会造成对身体的伤害,此外在使用玻璃物品和锐利的金属器具时容易对人体产生伤害;射线,在紫外线消毒时,如果不小心暴露在紫外线下,容易被射线伤害;热伤害,如高压锅中产生的蒸汽,一些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实验;电伤害,如漏电,操作时不小心接触有电物品;放射性物质伤害,如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实验时,有时会用到一些放射性物质,对人的生命健康产生危害。

2 目前高校实验室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主要存在硬件和软件2个方面的问题。

2.1 硬件方面 主要有设施陈旧、线路老化;乱设防护门窗、堵塞安全通道;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陈旧落后等。

2.2 软件方面

2.2.1 安全管理观念不强 只注重教学科研,轻视安全管理,认为安全工作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不能多投资,存在着实验室只要实验员注意就不会出大事的麻痹思想。

2.2.2 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制是由分管后勤工作的副院长负责,职能部门是保卫处。这种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没有落实法人代表是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副职对整个学校安全工作实行全面管理难度大;二是学校保卫处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对实验室安全进行专业管理。

2.2.3 制度不完善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存在制度不完善、对现有制度检查督促不力、落实不细等问题,如随着实验室业余时间开放,进入实验室人员逐渐增多,但相应的管理制度却没有及时跟上;又如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增加,又不能及时增加配备工作人员,让学生到实验室协助管理的情况也很普遍,但相应的安全措施却没有落实,不安全因素增加,埋下事故隐患。

3 维护实验室安全的措施

3.1 实验教师要有安全意识 教师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是保证实验教学安全的前提,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做好。实验教学仪器需要用电,实验需用各种试剂、药品、动物。用电超负荷易发生火灾或损害仪器,腐蚀性试剂、药品对人体和实验器械有损害,有毒物品对人体有害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实验动物尸体亦易造成环境污染等,为此,及时提醒自己和学生注意各种安全甚为重要。实验教学中,要采取大功率仪器分时使用,避免用电超负荷;有毒试剂、药品废弃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带有细菌的物品高压灭菌后再处理;实验动物尸体统一集中处理等措施。实验教师要严格制度,勤督促检查,及时提醒,强化安全意识,更好地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安全进行[1]。

3.2 实验室安全操作的核心是危险评估 实验室主任或主要研究者有责任确保完成充分而及时的危险评估[2]。危险评估一旦完成,就应该形成检查制度,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修补。

3.3 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 为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预防各种意外事故发生,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

3.4 实验教学中要增加安全教育内容 每学期的第一节实验课定为安全教育课,并将安全知识贯穿在以后的整个实验教学中,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如自救、应急处理和逃生等能力。

3.5 努力提高实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2] 建立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安全管理人员队伍,

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是高校创造安全、安定环境的重要保障。要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教育和经常性教育,加强岗位培训(如安全知识讲座、事故案例分析、安全器材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自觉实施安全行为,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思想和“安全制度必须遵守”的准则,同时营造校园安全文化,做到人人皆知,形成和谐文明的环境。

3.6 实验员要加强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 对陈旧老化的线路进行更新改造,加强线路安全载流量;执行防火和用电安全标准,加强用电管理,严禁私拉乱接;复杂设备运行,须有专人操作;下班后要切断电源、水源,消灭火种,关闭门窗等。

3.7 规范实验操作,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 加强实验室的安全,除了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外,关键在于做好各实验室的基础性工作。具体讲,就是要规范实验操作,加强安全标准化实验室建设。

3.7.1 实现实验室安全操作标准化 对各实验室的每项实验严格操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

3.7.2 实现实验室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 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标,制订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标准,并在管理中严格贯彻和执行。

3.7.3 实现实验室安全设施标准化 保证实验室用水、用电设施的规范,实验室设备及各种附件完好,实验室布置要合理、整洁卫生、通道畅通,实验室安全标志齐全、醒目直观,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齐全可靠,性能良好,保证安全设施达到相关标准。

4 讨论

实验室安全不仅影响个人健康,甚至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声誉、国际地位,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目前,安全问题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中就专门增加了对安全事故相关责任人处罚的条款,更加强化了安全工作的责任与责任的追究。

我国实验室安全要发展,需要规范化的管理。卫生部、环保局等部委正积极完善有关法规、规范,各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各实验室设立单位也正逐步完善本地区的管理制度。法律、法规、规范等的制定为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建立制度的基础上,要让工作人员真正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严格落实与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加大实验室安全的宣传,营造实验室安全氛围,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实验操作行为,努力形成人人自觉、主动维护实验室安全的文化。

总之,实验室安全是伴随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从设计和建立实验室开始就应融入安全问题。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长期、系统而艰巨的工作,如何跟随科技的飞速发展,切实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仍有待于深入探索和实践。

5 参考文献

[1] 李文平,朱辛为,齐华文,等.实验教学中的责任意识.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8,29(1):61-62.

[2] 王宇.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内外法规和法律汇编.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315-316.

第7篇:实验室标准物质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质监测;质量

一、水质检测

水质检测的检测对象为水体含有的各种不同物质,尤其是污染物,可以具体到这些物质的变化情况、在水体中的含量等等。水质检测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水质进行详细的评估的过程。监测项目根据污染物种类的不同以及污染物的具体指标,可以被划分成两类:类别一为对水质的综合情况予以反映的指标;类别二为水质中含有的某些特别的有毒物,不过对水体进行质量评价的话,如果水体为江河湖海,还必须要监测的为水体的流量和速度。对于地下和地表水,一定要给予严格的高频率检测。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需求而言,这些水源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水质和环境之间互相影响,水质的变化直接的影响和决定了未来生存环境的质量,所以检测水质,一方面要能够优化生活质量,另外一方面也要为环境管理做好信息和数据的准备。

二、影响水质检测质量的因素

1.水质样品的采集、运输、送检、保存

(1)样品的采集、运输、送检。样品的采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在采集的同时还应根据所采集样品的类别和检测指标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以保证水质样品的代表性、客观性和均匀性。1)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淀物。2)采集有机物的水样时应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应用水封。3)测定硫化物、微生物学、放射性等项目要单独采样。4)出厂水的采样点设在出厂进入输送管道以前处。5)末梢水的采集应注意采样时间,取样时应打开水龙头防水数分钟。采集用于微生物学指标检验的样品前应对水龙头进行消毒。6)二次供水的采集,应包括水箱(或蓄水池)进水以及出水。7)采集样品的体积、水样运输按GB/T5750.2-02006标准中8-11执行。从样品受理到实验室,首先应对样品进行唯一性编号和明确样品接收状态和检测状态(待检、检测、已检)标识,防止样品混淆,其次是避免送检周转时间过长使样品的性状发生改变而影响检验结果。

(2)水质样品处理、保存。水质样品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富集待测物质,从而有利于待测物质的测定,减少或消除样品机体对于测定的干扰,提高测定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水样在贮存期间组分发生变化,将会影响到样品的代表性。影响水样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生物作用②化学作用:③物理作用。

2.检测人员

根据实验室需要配置足够的管理、监督、检验人员,对各类人员的任职条件应有明确的规定。实验室的人员要满足实验的要求,检验人员应熟悉本专业业务,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并且持证上岗。

3.仪器设备与环境条件

仪器设备是卫生检验实验室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科学的管理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检验质量的控制。对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流转进行控制,每一台仪器设备应有明显的标识表明其状态;对水质样品检测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影响的检验仪器设备,再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或检定,不使用未检定或以过检定周期的仪器,确保检测仪器在正常状态使用,以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检测工作应根据被测样品的性质及被测组分的含量水平,从器皿材料的化学组成和表面吸附、渗透性等方面选用合适的器皿,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实验室的环境因素一般来讲指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照明、采暖、通风、气压、空气中的悬浮微粒以及气体污染等。

4.检测方法的选用和确认

选用检验方法和检验方法的确认主要参考以下依据: ① 如果客户指定的检验方法适用有效,可采用客户指定的检验方法。②如果客户未指定检验方法或指定的方法不适用或失效,实验室应优先采用国家、国际、区域、行业的最新有效标准方法。在没有国家、国际、区域、行业的最新有效标准方法,可选用知名的技术组织、权威文献杂志公布的方法,但须经过方法确认。③方法的确认可采用以下方法:使用标准物质或与权威方法进行比对试验以确认其可靠性;采用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检测限、回收率指标等。

同时实验室选用检测方法应是现行有效版本,要定期检索以确保检测依据的正确性。

5.标准物质及试剂

(1)标准物质。对于标准物质的采购、验收、使用、贮存、量值溯源、期间核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控制,使标准物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下并保持完好,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

(2)试剂。检测所用的试剂包括试剂的质量要求和试剂的配制要求两个部分。规范并有效的控制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试剂采购,认真验收做好记录,防止由于试剂不合格导致检测结果的产生较大差异以及有可能对实验仪器造成较大的损害。

6.实验室质量控制

第8篇:实验室标准物质管理范文

关键词 :环境监测;可疑结果;标准偏差;预防措施;

1.前言

根据CNAS―CL10:2006((检验和校准实验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第5.9条款一“实验室应根据有证标准物质的来源情况、检测或校准的特性和范围以及实验室人员的多少来制定内部质量控制计划,该计划须包括可疑结果的判断准则”和CNAS―CL01:2006((检验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第 4.1.5条款)一“实验室应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论他们的其他责任,他们应具有所需的权利和资源来履行包括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识别对管理体系或检测和/或校准程序的偏离,以及采取预防或减少这些偏离的措施等要求,对可疑结果的判断准则和预防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便更好地规范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工作,使数据和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

2.可疑结果的定义

数理统计上可疑值的定义为介于置信概率95%所规定的可接受量值范围和置信概率 99%所规定的可接受量值范围之间的测量值。

由于环境监测行业有其自身特点,往往无法判定被测样品的实际真值,而在实际监测中对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定也存在诸多操作上的困难,因而往往得不到样品测定值的置信区间.因此在环境监测中往往产生可疑结果而不是单一的数理统计意义上的可疑值,可疑结果同时包含了可疑值。

3.可疑结果的判断

对可疑结果的判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现场空白样或实验室空白样的测定值超过相关技术规定;

(2)实验室的检出限超出相关标准方法的方法检出限;

(3)随样品同批次测定的实验室质控样超出允许范围;

(4)样品基体加标回收率超出相关技术规定;

(5)平行样测定中精密度超出相关技术规定;

(6)有一定关联性的项目测定值之间的相关性违背客观规律,出现逻辑性错误.如水质监测中化学需氧量测定值小于生化需氧量测定值、总氮小于其它含氮项目之和、总铬小于六价铬等;环境空气监测中上风向测点或清洁对照点的测定值大于下风向测点或污染源点位的测定值、风速温湿度等气象参数出现负值。

(7)对于常年监测的环境质量数据,若存在同一点位的测定值与历史同期数据差异很大且原因不明或在同一监测时段内同一指标在不同点位之间的监测结果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如河道水质监测中

未受污染的上游断面监测值明显高于受污染的下游断面监测值)的情况;

(8)对污染源治理设施进行效率监测时,出口平均浓度高于进口平均浓度;

(9)用适当的数理统计检验方法进行监测数据评价后发现的其它不合理数据。

4.可疑结果的处理

4.1.空白值测定结果偏高

实验室空白测定值结果及其精密度都直接影响着该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值精密度。空白测定值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实验室的测试能力、环境状况和分析人员的操作水平.如在实验中发现空白值结果偏高,可从以下操作环节寻找原因:

①所使用的纯水、试剂、容器等是否满足测定要求。②分析人员的操作水平是否满足环境监测对低浓度样品分析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进行人员之间的比对,通过人员之间的比对可以发现操作过程中的过失误差,同时对上岗前的上岗培训也是很重要的。③仪器本底噪声过大,信噪比过小。对于大型仪器来说,仪器的性能几乎可以完全。④决定空白值的分析质量。

4.2 实验室检出限大于方法检出限

实验室检出限超出方法检出限的原因往往和空白测定值的大小以及测定中的不稳定性有关。检出限定义: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出的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用MDL表示.这里的“检出”是指定量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在有多少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当一个实验室的实际检出限大于标准规定的方法检出限时,应将其检出限视为可疑值,同时进行原因分析(参照4. 1. 1节)。

实验室检出限等于或略低于标准规定的方法检出限且经多次测定证实其稳定性良好时,可以以实验室实际方法检出限报告。

4.3.实验室质控样超出浓度范围

实验室质控样与被测样品在同时测定的情况下,其分析质量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实验室质控样的测定结果合格与否可反映出在实际分析过程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必须注意的是:由于实验室控制样的基体、浓度水平等往往与实际样品有很大差别,因此用实验室质控样控制实际工作状态和分析质量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可从以下操作环节寻找产生系统误(偏)差的原因:

①所使用的分析方法是否适当,检测作业指导书是否可靠;②实验室环境中是否存在对被测物质的干扰因素;③分析仪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④分析中所使用的纯水、试剂、容器等是否满足分析的

要求;⑤分析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

4.3.1.有证标准物质的评判方式

一般有证标准物质都带有证书,证书上有稀释方式和稀释后的浓度范围,只要根据证书的要求稀释和分析质控样并根据证书上的不确定度来评判分析结果就可以了。对于用不同稀释比稀释有证标准物质而得到的质控样来说,其相对不确定度可以参照有证标准物质的相对不确定度,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百分点。

4.3.2.实验室自配质控样的评判方式

实验室自配质控样的不确定度很难确定,这时需要通过质控图来控制.连续分析质控样多次(20次以上),计算出分析结果(通过Grubbs检验剔除可疑值)的标准偏差S。以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X为中线,X±3S为上下控制线,所有落在这个范围内的质控结果为合格,若落在上下控制线之外,那么质控结果为不合格,参照 4. 3. 2查找原因。

4.4 基体加标(或密码加标样品)回收率超出相关技术指标

基体加标回收样品的分析是实验室分析人员对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进行 自我控制的一种质控方式而密码加标样品则由质控人员随机抽取适当的比例在常规样品中加入适量标准物质,与样品同时交付分析人员进行分析。密码加标回收样品的分析结果由质控人员进行评判,以此控制测试结果的准确度。评判依据可参见《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第 82~84页表 2―5―3《水质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中关于准确度的要求。

加标回收率不合格意味着本次测定的准确度存在问题,一般原因是样品中有基体物质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根据作业指导书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以消除干扰因素。若用了作业指导书中的所有预处理方法还是无法消除干扰,那么该样品无法分析,可在报告中说明。但是,对于某些样品来说,加标回收率好并不意味着分析结果就准确可靠。由于样品的基体和加标物质的基体有时是不同的物质,加标回收率的合格不能完整反映整个分析过程的准确性。

4.5.平行样测定的精密度超出相关技术要求

平行样的测定可反映分析结果的精密度,这对监测过程中的采样、分样的代表性和样品的均匀性提出了高要求、严标准。一般情况下采集两个样品进行平行测定,如这两个平行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未满足相关技术要求,我们就可以明确地判定本次测定不合格。

平行样测定结果的精密度与样品中待测物质的浓度水平有关,同时又与测定时的环境条件和平行测定次数有关。

精密度评判依据可参见《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第 82~84页表 2―5―3《水质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中关于精密度的要求。对所发现的平行样的精密度问题,除了从上述采样、分样的代表性、样品的均匀性和样品前处理等环节寻找原因外,还可从分析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程度等方面寻找原因。

4.6.同一样品中有关联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违了正常的逻辑

环境样品中不论是环境质量数据或是污染源监测数据,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的。对同一样品不同项目之间的监测数据进行逻辑性判断,是日常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审核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往往需要有较扎实的环境监测分析质量管理功底、有相当实践经验并对环境监测全过程都比较熟悉的人员才可能发现这方面的问题。

对此类问题的处理,应从采样点的布设、优化;具体的采样操作(集中表现为所采到的样品是否有代表性);样品的贮存和保存(包括样品保存剂的添加和保存条件、期限等);用于分析的子样样品的代表性(即分样操作是否可能引入较大的、不可接受的偏差);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操作和前处理效率;具体的分析操作过程;分析数据的数理统计检验等各个环节逐一进行考虑。

4.7 环境质量监测或污染源监测数据中出现不合逻辑的情况

这与上节所述的情况相似,同样以逻辑推理的方法来判断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所不同的是,审核者必须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降解规律以及往年同类数据的分布规律等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对于污染源监测来说,审核者不仅要对监测分析环节比较熟悉外,还要对企业的生产工艺、所投入的原辅材料的种类及数量、治理设施的工艺等也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可能发生问题的环节做出判断。

4.8 数理统计评价后发现的不合理的数据

此类数据可利用常规的数理统计检验的方法处理。必须强调的是,对于上级部门下发的考核样品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样品或是法院委托的用于案件调查取证的样品,在最终审核时必须有数理统计检验的审核环节,务求做到环环相扣、万无一失。

5.可疑结果的预防措施

(1)对检测结果应用常规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检验。

(2)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监控,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3)参加实验室问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并对比对或验证的结果及时进行评价及改进,并追踪其最终改进效果。

(4)使用相同或不相同的分析方法(优先选用国家规定的用于仲裁的标准方法)进行方法比对或人员比对检测。对预先存留的样品(如预先添加了水样固定剂并储存在满足规定技术要求的低温样品保存室内的重金属等水样)进行再检测。如对再检测结果还存有疑虑,或对检测结果要求很高(如样品是由法院委托的检测等),可请权威性较高的第二方实验室对所保留样品进行比对测定。

(5)分析同一样品不同特性(相互间有明显关联的)项目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6)采样点位的规范性和合理性,采样操作的随机性或典型代表性。

(7)用于检测的子样样品制备(包括样品的预处理)的均匀性、代表性和有效性。

(8)检测方法的版本年限的有效性、适用范围的有效性以及检测作业指导书的有效性。

(9)分析人员操作的规范性。

(10)检测仪器工作状况的正常性。

(11)检测所用消耗性材料(如化学试剂、分析用水等)的可靠性。

第9篇:实验室标准物质管理范文

关重要。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并由此引发不少的伤亡事故。笔者针对高校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原因,提出了以“以人为本、预防在先”为核心的的安全思想,制定了改进和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1前言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的必备场所。在理工科高等院校设置的众多实验室内,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有的实验要在高温度、高压力或者超低温、真空、强磁、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环境下或条件下进行,有的实验会排放有毒物质,与此同时,高校实验室又具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存放在实验室。上述情况表明,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的复杂性和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办学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实验室的使用、人员流动和内部的管理都产生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在实验室里的事故也不断发生,例如:近年来常发生的就有火灾事故、中毒事故、伤人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等。这些事故给高校带来了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不少的人员伤亡。笔者认为,认真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的新情况,深入剖析其事故形成的原因,研究探索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和十分紧迫的。

2高校实验室事故的类型及形式

2.1事故的类型

从大安全系统的角度分析,高校实验室事故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6种类型:①因人员操作不慎、使用不当和粗心大意酿发的人为责任事故;②因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失修、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③因自然现象酿发的自然灾害事故;④因心理失常者的恶作剧而引发的侵害事故(如计算机被病毒感染、计算机遭黑客攻击等);⑤因犯罪分子的行为而引发的设备被盗事故;⑥因敌对分子的阴谋而引发的破坏事故和失密事故。

2.2事故的表现形式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研究的事故主要是人为责任事故、设备设施事故和自然灾害事故。高校实验室里,这些事故表现为:火灾、爆炸、毒害、机电伤人及设备损坏等。

2.2.1火灾性事故

火灾性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②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③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④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

2.2.2爆炸性事故

爆炸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进而导致爆炸;②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引起爆炸。

2.2.3毒害性事故

毒害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化学化工实验室和具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违反操作规程,将食物带进有毒物的实验室,造成误食中毒(例如:南京某大学一工作人员盛夏时误将冰箱中的含苯胺的中间产品当酸梅汤喝了,引起中毒,原因就是因为该冰箱中曾存放过供工作人员饮用的酸梅汤);②设备设施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毒气体排放不出,酿成中毒;③管理不善,造成有毒物品散落流失,引起环境污染;④废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改道,造成有毒废水未经处理而流出,引起环境污染。

2.2.4机电伤人性事故

机电伤人性事故多发生在有高速旋转或冲击运动的机械实验室,或要带电作业的电气实验室和一些有高温产生的实验室。事故表现和直接原因是:①操作不当或缺少防护,造成挤压、甩脱和碰撞伤人;②违反操作规程或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电触电和电弧火花伤人;③使用不当造成高温气体、液体对人的伤害。

2.2.5设备损坏性事故

设备损坏性事故多发生在用电加热的实验室。事故表现和直接原因是:由于线路故障或雷击造成突然停电,致使被加热的介质不能按要求恢复原来状态造成设备损坏。例如:不久前在湖南某高校两次发生的约20根汞电管报废事故(损失约1.5万元),就是因为突然停电而造成的。

3高校实验室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状况需要改进,目前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3.1硬件方面

3.1.1设施陈旧、线路老化、防火能力低、火灾隐患多在我国高校内尚有一大批兴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砖木结构房屋设施,而这些房屋设施多采用木质材料,加之供电线路老化而用电负荷大量增加,私拉乱接线路严重,造成不少火灾隐患。不少高校的一些旧建筑的走廓和室内吊顶多采用易燃的泡沫塑料板,此种材料遇火即燃,且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易使人窒息死亡。

3.1.2乱设防护门窗、堵塞安全通道

近年来,发生在高校的盗窃案件时有发生,特别是计算机、投影仪及精密仪器等的盗窃更是防不胜防。为防止这些设备被盗或失窃案件的发生而被学校追究责任,实验室、计算机房普遍加装钢筋护窗,增设全封闭的金属门,有的甚至将双向通道走廊封闭一头,改为单向通道走廊,致使交通严重受阻;一旦发生意外,没有逃生通道,后果不堪设想。

3.1.3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陈旧落后

高校对安全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

(1)消防设施不仅配备不足,而且现有设施中不少因陈旧而不能使用。许多实验室按规定应配备固定式灭火系统或移动式消防器具,因资金缺乏未配备。已配备的又因资金不够而缺少维护,致使其功能丧失;一些高校因供水压力不足而造成一些处于高层的实验室无水消防。

(2)实验室用房紧张。一些危房仍在使用,一些简陋房内仍存有贵重设备,一些需要分开存放的物品还不能完全做到分开存放,一些设备的安全操作距离不够。

(3)环保设施不能满足要求。一些会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室未配备通风系统,仅用排气扇代之,一些应进行处理方能排放的废水,因设施不完善而只好放任自流。

(4)缺乏应急动力供应系统。一些实验室设备使用中不能突然停电,否则会造成设备损坏甚至报废,但因资金缺乏而未设置应急供电系统,更无法进行技术改造。

3.2软件方面

3.2.1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

在高校无论是领导层还是基层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存在着安全工作是有投人没产出的糊涂观念和安全工作只要现场工作人员注意了就出不了大事的麻痹意识。

3.2.2安全管理体制不顺、安全责任不明

高校实验室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一般是由分管学校后勤工作的院校长分管实验室的安全保卫工作,职能部门是学校保卫处。这种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①没有落实法定代表人是单位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要求,难以建立对整个学校安全工作实行全面管理的领导体制;②学校保卫处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没有配备专职实验室安全员,学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往往成了校园治安管理,很难实现对实验室安全进行专业管理;③没有落实学校内务单位,特别是各实验室习作人员工对本单位安全的全面负责的安全职责。

3.2.3安全制度不严、安全检查不力

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仅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也存在一个现有制度检查督促不力、执行落实不细的问题。例如:随着学校对外开放,实验室对外开展业务逐步增多,外来人员到高校实验室工作情况很多,但相应的管理制度却没有及时跟上;又如,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工作人员明显不够,请临时工到实验室工作,请学生到实验室值班的情况已很普遍,但相应的安全措施也没有落实。这些都给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留下了不少隐患。

4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针对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特征和管理现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要突出“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思想,着重在校园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全员安全观念,健全安全管理体制,明确安全管理职责,着力安全基础性工作,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

4.1营造校园安全文化、增强全员安全观念

实践证明,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增强全员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校园安全文化不仅让教师接受安全教育以更好地教育学生,也让学生在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中接受安全教育和熏陶,以提高安全素质。营造校园安全文化,从内容上要以在师生员工中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自觉的安全行为为中心,让“事事要求安全、人人需要安全”的安全理念、“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思想和“安全规程、必须遵守”的安全准则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营造校园安全文化从实施上要以突出全员安全教育为重点,上至书记校长,下至普通员工都应接受安全教育。不仅要有定期教育更要有经常教育,特别要加强对新员工、新学生的安全教育,新实验室投入运行前和新实验项目开始前的安全教育。

4.2健全安全体制、明确安全职责

首先,要按着公安部颁发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和高校安全实际状况,成立以法定代表人为首的、分管实验室工作的副校长和分管安全保卫工作的副校长以及机关职能处室和校内各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学校安全委员会,负责全校安全工作的重大决策。其次,高校要建立以法定代表人(校长、院长)对全校安全全面负责,各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全面负责,每个职工对本岗位安全全面负责这样一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连锁互保安全责任制。第三,要在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员(规模大的高校可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科),专职负责实验室安全日常管理和检查督促工作。

4.3着力安全基础性工作、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

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在于做好各实验室的基础性工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基础性工作是要大力加强安全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安全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可以借鉴ISO质量保证体系模式,着重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

(1)实验室安全运行组织管理标准化。主要是要制订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标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的各项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标准,并在管理中严格贯彻和执行。

(2)实验室安全条件标准化。主要是保证实验室房屋及水、电、汽等管线设施规范、完善,实验室设备及各种附件完好,实验室现场布置合理、通道畅通、整洁卫生,实验室安全标志齐全、醒目直观,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齐全可靠,安全事故抢救设施齐全、性能良好,并要依此制订相应的各项标准,以作建设和检查的依据。

(3)实验室安全操作标准化。主要针对各实验室的每个实验制订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实现标准化操作。

5结束语

(1)高校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并存有大量贵重设备、易燃、易爆、毒害性物质和成果资料,其安全至关重要。

(2)高校实验室的安全事故有其固有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现在仍存有不少隐患,其原因既有硬件投入不足也有软件运行欠佳。

(3)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着重在营造校园安全文化,突出全员安全教育,健全安全体制,明确安全职责,着力安全基础性工作,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版权所有

参考文献

1王登文等.谈企业基层安全管理标准化.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7,7(6):49—52

2顾明文.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