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链管理与采购管理范文

供应链管理与采购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管理与采购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应链管理与采购管理

第1篇:供应链管理与采购管理范文

据相关的资料记录,在核电公司内部,原料等物质资料的成本占据了产品总成本的二分之一以上,所以,核电企业在采购管理模式上就面临着极大的变革挑战,如何有效地降低生产与管理的成本成为扩大公司发展利润空间的重大问题,以下笔者将针对相关问题展开论述。

1 供应链和采购管理的概念论述

1.1 供应链的概念论述

所谓的供应链,指的是围绕着核心企业,通过控制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由原料采购着手,经由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制作,最终借助于销售网络实现产品与消费者的连接,也就是建立起了一个将产品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与用户紧密结合的功能化网络结构,因此可以说,供应链不仅仅是资金链、信息链与物流链,同时也是一条增值链。

1.2 采购管理的概念论述

采购管理是公司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指的是对公司在确定与下达计划、生产与执行采购单、接收与检验入库到货、收集采购发票和结算采购这一整个过程的活动进行严密的跟踪与监督,最终实现科学管理公司采购活动的执行活动的行为,它除了是企业的一项购买活动外,同时还是对购买前后阶段中所有流程的管理活动。

2 现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究

2.1 采购的业务流程相对复杂冗多

当前阶段,核电公司普遍适用的采购流程仍旧是传统的采购模式,也就是根据生产为出发点进行相关物项的购买,基本上对于生产产品现阶段在市场中的发展状况没有基本的了解,因而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明显力不从心。另外,核电公司针对不同的物资种类普遍采用的是一致的采购管理方式,忽视了不同物资之间采购管理上的差异,导致重要的紧缺的物资和普通物资的轻重与主次没有得到凸显。

2.2 产品供应商的管理力度不大

一般来说,供应商的整体数目较多并且实力状况多有参差,对这些供应商的资质审核与档案管理常常不能让人满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全面综合的分析与评价供应商所造成的,因此整体来说,产品供应商的管理力度是不高的。

2.3 没有立足于长远利益形成战略性联盟

通常核电公司与供应商建立的利益关系都是短期性的或者临时性的合作关系,并没有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对双方的利益关系进行考量,因而也就没有形成具有长远发展意义的战略合作关系,使得供应商不能保持长期的合作,合作对象更换频繁,缺乏建立信任的条件,导致核电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常常受到风险性因素的影响。

2.4 控制库存的水平较低

核电公司的设备供应商可供选择的范围有限,其中部分是国外供应商。从国外市场中采购主设备和备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采购运输耗费的时间,不仅使得产品生产所需要的物项供给不能够准时的供给投入生产,还增加了维持库存的难度与风险性。另一方面,受到采购周期较长的影响,核电公司的库存一般都会出现备件库存量较高的问题,而备件库存量的大量滞留也常常会出现备件过期的问题,不仅影响了生产,也会造成资金浪费。

3 核电公司基于供应链管理下的公司采购优化措施

3.1 对公司采购流程进行优化

核电公司应当与时俱进,对采购的流程进行简化与优化,可以尝试使用订单驱动的采购模式。所谓的订单驱动方式就是指在用户提交物项需求后,公司的采购部门根据用户提交的需求来科学制定生产物资的具体采购计划,然后对整体的用户需求进行汇总进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采购方案,按照采购方案直接面向上游的供应商或者合作企业进行相关物项的采购,这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驱动上游供应商产生销售订单。

3.2 挑选出整体水平较高的供应商

以供应商的具体选择与评价标准来对众多供应商进行评定,选出整体水平较高的供应商,减少供应商的数量、提升供应商的水平。具体来说,选择优质的供应商主要可以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①要追求实现长期性的稳定合作,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友好合作关系;②要建立具有推动成本降低、产品供应质量提高作用的契约发展关系;③要同步开展双方的业务项目,建立起长期合作意识的关系。

3.3 立足于长远发展利益形成战略性联盟

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核电公司与供应商基于长远利益的获取建立起长期稳定性的战略合作关系需要得到双方管理高层的支持,双方需要在长期的合作中探索发现,在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形成双方合作的基本构想,进而共享信息。核电公司与供应商通过建立起战略性联盟能够引导供应商在初期阶段就能够参与到公司的日常运作当中,核电公司发展不同于一般的公司,它没有广阔的选择空间,因此核电公司需要认识到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同选择的优质的、具有良好信誉的核电主设备供应商建立起良好的、长期的合作关系才能够建立起供应链整体竞争的突出优势,实现双赢发展。

3.4 提高库存控制水平

①明确库存的物料。通常情况下,核电公司的库存管理模式可以分为反应式与计划式。反应式库存管理模式是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上,只有在有生产需求的情况下才会进行采购,基于供应链进行采购管理时应当科学利用ERP系统进行库存物料的确定。②采取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方式。所谓的供应商管理库存指的是将供应链上包括顾客和供应商在内的合作伙伴实现最低成本为目标,按照自愿签订的统一规范合同由供应商对库存进行管理,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动调整协议内容,切实监督协议的执行状况。总的来说,就是供应商借助于当前的各项信息技术对下游的公司在生产、销售与库存方面的信息对其库存是否需要进行补给进行判断,假定判定的是需要补给则供应商则需要主动发货补给库存。

3.5 提高信息的共享化水平

第2篇:供应链管理与采购管理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公路建设;材料;采购研究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168-02

0引言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适应市场全球化和客户需求多样化而产生的一种管理技术,它强调供应链上各企业及其活动的整体集成,从而可更好地协调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协调和控制供应链上物料流、信息流、价值流,保持灵活和稳定的供需关系,使整个供应链上企业效益最大化。

1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过程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成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国际生产规划与控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Platmingand Control)杂志于1995推出了一朝供应链管理专刊;基于WINO模型的供应链分析技术,已经非常广泛的运用在材料采购工作方面,后来SpaM小组组织了专业的编程人员根据模型的思想将它编辑成专门软件,取名为供应链分析工(Supply—Chain-Analysis Tool,简称SCAT)。它连接着供应链中的生产设备和在制品,早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总成本最小的优化,如在假设需求恒定的情况下,Crowston(1973)等人用动态规划的方法对装配型生产/库存问题进行了研究Schwartz&Schrage(1975);则采用了一种边界条件法。供应链管理能有效改善施工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流、实现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共担风险和共享利益、减少外在因素的影响及其造成的风险、降低机会主义影响和投机几率、增强解决矛盾和冲突的能力、订单、生产、运输上实现规模效益以降低成本、减少管理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

2公路采购流程与研究的必要性

公路施工物流属于项目物流,工程物资采购流程为:施工企业接收到设计单位的详细的施工图后,根据公路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把项目整体进行横向、纵向分解。制定出年度、季度、月度施工计划。根据相关的计划、施工图纸、工料机消耗定额计算公路施工过程中项目的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消耗量。经过管理人员核实库存与采购计划,经询价、议价处理后,确定供应商和采购价格,组织采购人员实施公路地材采购,最后材料入库后经检验合格,向供应商付款。这种公路采购模式有一定的劣势,具有相当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公路采购部门管理效率比较低,建设过程中物资的采购、材料入库检验及仓储管理都归属到公路工程机料科。由于集料管理人员对整个项目的把握比较差,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库存积压,减少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因此对公路施工过程中的供应链采购最优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应当致力于实现实现整个供应链价值,优化整体库存。

3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因其本身固有特点:线长、体积庞大易损坏、固定性、分散性、项目施工点多,大部分远离城市、交通不便等,决定其建设材料采购具有:采购总量大、料采购量不均、料质量要求比较高、不允许断货造成停工待料。公路采购的常见材料有:工程主体结构的永久性材料,如钢筋、水泥、钢绞线、沥青、锚具、桥梁用板、隧道用的型钢、格栅等;最终不构成永久性工程的一部分,但在施工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材料,如各种模板、支架、扣件、管材、焊条、铁丝等;项目附近通过开采或购买而获取的材料,砂、石料、粉煤灰、石灰等;支座、伸缩缝、防水板、排水板、外加剂、炸药等。

4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优化公路建设材料采购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库存管理的最高理想是实现供应链上企业的无缝连接,清除供应链之间的高库存现象,甚至实现零库存。但是由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有其存在的客观性,导致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难度增加,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实现集成供应链的整体库存最优,实现供应链整体价值的最大化。客户需求过程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客户对订单的频繁修改和不规则购买造成的需求不稳定。而这些不确定性又会引发生产计划、调度、控制方面的问题,最终影响到供应链的性能。

为了有利于组织公路工程施工,保证施工整体进度,我们需加强采购管理,优化供应链同时降低库存的占用资金额,盘活公路的建设资金。根据研究,采用有效供应链优化采购措施,对公路建设材料采购进行有效管理,能很好的达到预期效果。由于公路施工过程中的材料需求不均衡且变动大,因此公路材料的需求是一个变量。这样我们引入数理统计中一个概念(中心极限定理),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材料供应量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态分布,模型分析见图;。图中,Q表示采购量,S为安全库存量,Tf为采购提前时间,C表示建设材料最大库存量,t为采购时间间隔,L为进货提前期。

本模型中当第一批订货到达时,库存量由S上升到C,然后库存量随时间按需求速度下降,当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R时,应立即订货,使库存量下降到S时,第二批订货能到达,库存量得到补充,又回到S,如此反复进行。

5基于供应链管理公路建设材料采购的优点

5.1提高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在传统的公路建设采购模式中,采购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库存,确保建设的持续与连续性。采购部门并不关心企业的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进度物质物价的变化。因此,采购过程缺乏主动性。传统的采购模式,容易造成库存积压,造成很多资金浪费其经济效益。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活动是以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的,制造订单是在施工过程中的需求的驱动下产生的。制造订单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再驱动采购人员。这种准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5.2降低风险提高竞争力、经济效益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是供应链内部企业之间的采购,它涵盖了从供应商到需求方之间的货物、技术、信息和服务流动的全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很多新的采购模式。集中采购、全球采购、电子采购、联合采购、采购外包等现代科学采购方式为主,对供应商进行优化组合。这种采购模式能从很多建设材料商之间进行对比与选择,能提高采购的效率,降低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减少库存的积压,确保材料的质量。同时也顺应市场的变化要求,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合作共赢,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

5.3减少人员主观参与使得决策更加客观合理

采购成本是一个综合指标,如果一味追求价格最低,而不去顾及质量、服务、地域、物流条件等,结果使最后的采购成本并没有降低。所以许多制造企业从单纯的价格战略巳上升到成本战略。建立材料采购信息系统,材料采购信息系统应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几个子系统模块。材料采购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材料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材料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因此,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应加强施工进度计划控制,及时调整阶段性进度计划,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为采购提供有力依据,确保材料供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又能有效控制库存量。

6结语

现阶段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具体策略和具体方法的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法和想法仍停留在理论阶段。探讨了这种管理思想和理论对当今企业非常重要,合理运用这种方法在公路建设中,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Lee H L.Billington C.The evolution of supply-chain-management models and practice at Hewlett-Packard[J].Interfaces,1995.25(5):41-62.

[2]Harland C M.Supply chain management:relationship,chains and networks[J].British Journal ofManagement,1996,23(1):75-98.

[3]Schwartz,L.B.and Schrage,L.,Optimal and system myopic policies for multi-echelon production/inventory assembly systems[J].Management Science,1975(21):1285-1294.

第3篇:供应链管理与采购管理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天然气;采购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4;F8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044-01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型经营管理模式,最初出现在商业运营中,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内部营运管理的有效变革来不断的降低运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我国市场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状面前,可以说,企业的竞争已经逐步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谁的供应链竞争更具有优势,谁就更具有竞争优势。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消耗水平持续上升,为解决我国能源紧缺的矛盾,我国天然气合作开发呈现了增长趋势。在天然气项目合作开发中包括了流程管理、人员管理以及协作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在建设过程中采购成本又是项目合作开发的关键。通过对供应链流程的优化,可以不断的降低天然气项目建设采购成本管理,进而降低建设开发成本,提高合作项目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一、供应链下天然气项目建设采购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1、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与成本管理

供应链下天然气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选择一定的供应商,进而购买项目建设中的原材料。在传统的观念中,这种从外部取得服务的过程,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管理活动,采购行为的作用就是从供应商处取得低价的资源问题,但这种观念近年来发生了变化。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市场价格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增加了企业降低成本的压力。再这种背景下,供应链管理受到企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供应链思想主要是以降低供应链成本为宗旨,通过采购物流的管理和加强,对从原材料采购到仓储直到付款整个流程的管理,来加强供应链上整个成本管理的控制,进而提高供应链管理模式中企业竞争优势。

目前,天然气项目建设项目的采购管理逐步成为企业的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活动,并成为天然气项目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的地位。采购管理也逐步从和供应商以谈判为标志的对抗易活动,逐步转变为从供应商处获得支持,更好的完成其战略管理活动的重要行为。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重点是要确保实现对天然气项目建设项目战略发展以及最低交易成本的管理。采购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交易前、中和后的过程,根据采购过程管理可以将采购成本划分为交易前成本、交易中成本以及交易后成本。而这些成本都涵盖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之中,因此,降低天然气项目建设项目的交易成本也就是降低企业的供应链成本,进而为企业提高经营效益提供重要的途径。但进行供应链成本管理也成为天然气项目建设项目战略成本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2、天然气建设项目供应链采购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在供应链模式之下,天然气项目建设采购管理是以采购的订单驱动的方式为其内在的驱动力。供应链管理是一个面向项目过程管理的概念,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将供应链上各个结构点看作为一个完整统一的供应链系统。通过对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在供应链系统中的流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过程管理,以实现最后的管理目标。天然气项目建设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中控制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重要通道之一,它肩负着实现着整条供应链成本与收益相统一的责任。以建立伙伴关系为工作目的。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是通过建立采购方和供应商之间双赢的伙伴关系为途径从而实现双方在利益上一致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强调的是供应商与天然气项目建设在信息、资源、利益等方面的交流与互补。要求天然气项目建设单位与供应商互相视彼此之间为自身发展所不可或缺的资源,并促进双方在不断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服务上不断提升整体利益。以信息化采购为工作方式。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与传统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最大的差异之处,其中之一就在于前者是以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并加以全方面运用。在供应链模式之下,采购管理以供需双方在信息资源整合为基础,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工具,天然气项目建设一方面实现了采购管理的无纸化办公,减少了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加快了信息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速度,提高了市场反应速度;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将本方信息网络与供应商信息网络连接在一起,使得供应商作为整个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能够及时地得到供应和生产需求信息。

二、天然气项目建设采购成本分析与计算

总拥有成本(TCO)是一项帮助组织来考核、管理和削减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组织某项获得资产相关联的所有成本的技术。TCO可以被描述为资产购进成本及在其整个生命服务周期中发生的成本之和。TCO决不等同于资产的购买成本,它还要包括资产购进后运营和维护的费用。以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TCO分析, 假设某天然气项目建设单位要进行物资采购,共有三家供应商可以进行选择,分别是国外供应商A和国内供应商B和C,具体项目的成本如下:

表1 某月材料的总拥有成本

通过天然气建设项目供应链采购成本TCO模型的构建,采购活动、成本动因的分析及实践应用,案例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天然气建设项目供应链物资的采购管理,降低天然气建设项目供应链采购总拥有成本。

1、加强供应商前期审核,建立供应商备选数据库

对天然气建设项目物资的采购严格审查供应商的“三证”和产品质量。坚决杜绝使用未经审核、认可的物资和耗材,保证天然气建设项目物资的质量,则可以减少退货和项目建设延期带来的成本。建立供应商备选库,并对每种物资确定2-3家供应商,减少供应商的数量和审核次数,降低了供应商维持成本。

2、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从战略角度与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首先进行规模采购,可以在采购价格方面进行有效谈判,然后双方可以针对采购流程、供货时间、采购批量、配送方式、运输费用、账款支付等各个方面进行协商,比如对于高值耗材的采购由供应商送货上门,且直接送至使用项目单位,采用货到付款,月末结算的付款方式值得借鉴,这样天然气建设项目可以节约运输成本,减少发票处理时间和成本,将使双方交易的总成本降至最低,实现“双赢”。对于价值比较昂贵的高值耗材,可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信息共享,待项目建设计划确定后,即使用需求明确后,再通知供货商送货,真正实现“零库存”管理。天然气建设项目不仅可以降低资金的占用,还可以降低物资的存储成本,减少损耗。

3、采用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较传统成本核算和分摊方法可以更为准确的确定各项活动的实际发生成本,作业成本法将成本核算细致到具体的活动,可以为天然气建设项目物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提供准确、及时、详细的成本数据,有助于全面了解天然气建设项目物资的采购过程中各项活动的成本构成,便于核算总拥有成本。

4、实施信息化技术

实现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准确而全面的成本信息是实施TCO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天然气建设项目信息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天然气建设项目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和条形码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实施和集成化,实现各种物资采购、出入库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精确、全程、动态的监控和跟踪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丛蔚.浅谈项目管理在工程承包中的重要性[J].探矿工程,2012(2).

第4篇:供应链管理与采购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职;采购与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31-03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生产和销售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直接推动了采购和供应链的全球化,对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采购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在采购与供应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制约了采购与供应管理战略地位的提升。因此,探索满足市场需求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势在必行。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贸易日益活跃,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和国际供应链系统的重要环节,成为许多跨国企业的全球采购基地。国际采购、工商企业采购、政府采购这三大需求,已经促使采购管理队伍的迅速壮大,并由原来的区域性向全球性扩展。一方面,大批外资、合资企业涌入,他们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行业经验的采购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众多国内企业逐步认识到采购成本节约对企业经营的重要价值,必须迅速提高自身采购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同时,采购与供应管理岗位涉及面广,无论何种性质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都有采购行为,都需要采购与供应管理方面的人才。

随着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化,政府机构加强了对采购行为的规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自实施以来得到快速推广,在节约财政资金、加强廉政建设方面成效显著。通过规范的符合国际市场运行准则的采购行为增加营销价值、获取政府订单、进入国际市场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价值的有效手段。改革及有序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加速培养专业化和复合型政府采购人才、加强政府采购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采购职业人员需求巨大,高级采购职业人员短缺尤为严重。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尤其是采购计划、采购项目管理、招标投标、谈判签约、物料监控、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专业采购人员是非常稀缺的。

高校毕业生是采购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但我国高校的采购专业建设已经严重滞后于人才市场的需求。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列入采购专业,2004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在财经大类里也没有列入采购专业。虽然一些高校尝试在其他专业下开设采购管理方向,或者被批准为目录外新专业,但数量不多,其所培养的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全国自学考试涉及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但覆盖的范围和影响力比较有限;职业培训主要以职业资格认证为主,而职业资格证书种类较多,认证费用高昂,良莠不齐。上述因素交汇在一起,影响了采购人才市场的规模和质量,制约了我国采购职业的发展和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采购人才需求的猛增,另一方面,教育滞后导致的人才供给不足以及人才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不足,由此产生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高职院校培养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必要性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专业人才与团队的开发是采购与供应管理发展的基础。转型期的采购与供应管理,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增加对人才素质的开创性、主动性和应变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采购方面的人才总体素质普遍很低,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知识覆盖面和专业能力比较欠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在国内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2009年《中国采购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采购管理的总体水平仍不高,表现为一些采购绩效指标不高;采购绩效与公司目标设计的结合不够紧密;采购部门在组织中的战略作用并未充分显现;采购管理与供应商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程度不高等等。成本控制是采购对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贡献,商品质量、原材料市场和人才问题则是采购管理面临的三大主要挑战。

基于采购与供应对企业成本的节约效用,高层领导应更加重视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战略性特征,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和创新的思路,加快培养和储备具有战略思考能力的采购与供应专业人才,构筑更具全球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为解决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必须通过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构建多途径、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采购与供应管理向供应链和价值链升级的需要。

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及培养方向,依据职业能力和素质构建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弥补高等教育对采购专业人才培养的短板,推动高职院校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需求驱动的高职院校采购与

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定位和建设理念 (1)专业定位。以供应链中的采购与供应活动为工作内容,以完成采购与物资供应为任务,为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和外资企业培养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以提高采购与供应效率,发挥采购利润杠杆效应,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2)建设理念。以市场需求和职业资格为导向,以典型采购与供应流程(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任务驱动模块化设计理念,设计7个任务模块,并提炼每个模块对应的职业能力,构建融理论知识、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于一体的“工作任务驱动教学与实践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掌握现代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最新理论知识和技术,熟悉采购相关业务环境及采购与供应业务运作流程,具有供应商开发、采购与供应、库存控制等核心职业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英语应用能力,在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和跨国企业从事需求分析、采购计划、采购谈判与招标、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物料供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

职业范围和职业发展 在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和跨国企业从事需求分析、采购计划、采购谈判与招标、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物料供应等工作,起步岗位是从事基层操作的采购员、采购助理。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可以按照采购职业的职业发展规划向管理级和规划级岗位晋升,具体如表1所示。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具体如表2所示。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以典型的采购与供应流程为主线,按照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设计理念,对7个流程环节对应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和提炼,确定每个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并依据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设计了相匹配的12个任务模块与课程以及相对应的实训、实践课程。为了加强对采购与供应基础理论的理解,还设置了4门基础课程。由于政府采购、工商企业采购和国际采购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别,因此应根据不同采购类型的特点设置相应的特色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具体如图1所示。

引入职业资格认证 为加快采购人才的技能培训,规范采购行为,统一操作标准,提高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必须对从事采购行业的人员实行资格化管理。采购职业资格认证有利于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同时应按照采购职业资格标准整顿现有的采购队伍,进一步规范采购管理,使采购人员的操作技术与技能更加趋于正规化、规范化。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采购专业人才,高职院校要做好采购职业资格的认证和对接,鼓励学生获取采购职业资格,将有助于毕业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为进入采购职业奠定基础;高校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可使毕业生能顺利地向采购职业人员转变,而采购职业资格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是构建采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重要基础。目前采购职业资格认证有三种国外证书和三种国内证书,国外证书包括: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的CIPS认证;美国采购供应协会的 CPM(注册采购经理)认证;国际贸易中心(ITC)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国际资格认证。国内证书包括: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国家采购师职业认证;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颁发的CPS证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采购师认证。这些证书各具特色和适合范围,有的还有实际工作经验和学历方面的要求,对在校学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资源和特色选择符合条件的证书,并实现证书与教学的对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采购知识和能力,为将来的认证奠定基础。

纵观采购与供应的战略作用和发展趋势,国际采购、工商企业采购和政府采购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内涵,要分别研究其运作流程和管理模式以及相匹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因此,做好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的统一协调,构建多层次、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体系非常重要,这也是未来采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何黎明.应对采购与物流管理的未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62-65.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采购发展报告(2009)[R].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3-18.

[3]倪东生.构建我国国际化采购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5(10):32-35.

[4]宋玉卿.采购管理专业建设研究[J].物流技术,2010(9):146-147.

[5]倪东生.政府采购领域专业教育的作为与突破[J].中国流通经济,2011(8):79-83.

[6]冯华,宋玉卿,郭红莲.建设“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的必要性研究[J].经济师,2005(5):119.

[7]况敏.对职业导向的高职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1(18):49-51.

[8]王焕琦,杜培革,张丽华,安丽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12-14.

[9]魏银霞,郭庆.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20):38-39.

[10]刘东波.论高职院校“职业融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27):28-29.

第5篇:供应链管理与采购管理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后勤物资;采购问题;网链结构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8-0093-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发展,我国铁路系统面临的外部经济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逐步转为企业间供应链的竞争。后勤物资采购在铁路部门的市场运行体系中作为最终的环节,必须要顺应外部的发展变化,积极地探寻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后勤物资采购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后勤物资采购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加速我国铁路系统后勤物资采购的改革,建立高效的后勤物资保障制度和提高整体的保障功能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1有关后勤物资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1.1供应链的含义

关于供应链的含义,最早的观点认为它是企业生产中的一个内部过程,把企业从外部采购回来的原材料经过生产转换及销售这类活动,然后传递到用户或者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供应链的观念也在发展变化,有观点认为供应链与供应管理和采购相关,主要用来表明与供应商相互之间的关系。目前来说,供应链通常指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围绕着核心的企业集团,通过控制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首先采购原材料,加工制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最后通过销售渠道送到消费者的手中,这种把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连接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的模式就是供应链,这时的供应链更加注重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

1.2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全面的规划,并且还要进行组织、计划、控制和协调的管理模式就是供应链的管理,主要表现为集成化、同步化和整体化。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来源于物流管理,因此供应链管理的思想经历了由传统物流管理到供应链管理的变化过程,目前的观点认为供应链管理还应包括业务流程的整合过程和组织间的协调活动。

1.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后勤物资采购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后勤物资采购包含了后勤物资采购、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通常可以这样定义其含义:后勤物资采购形成的供应链,以满足铁路部门的后勤保障需求为依据,通过执行组织、计划、控制和领导等职能,对采购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加以控制,把物资及时供应给有需求的铁路部门,这样的一个联系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铁路系统最终用户的网链结构模式就是后勤物资采购供应链管理。

2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后勤物资采购的意义

2.1有利于建设现代化的铁路后勤

近年来铁路部门提出了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推进后勤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该要求是为了适应国家和铁路建设的新要求、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变化、坚持经济建设与交通发展的方针。要想全面建设现代化的铁路后勤,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后勤的各个方面,集中力量解决影响和制约后勤发展的各种矛盾,推进管理的科学化进程。作为铁路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资采购把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引入到采购的全过程,从而有利于及时发现物资采购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且寻找物资采购的新思路新途径,从而促进后勤建设的发展,保障其现代化的实现。

2.2满足铁路系统大后勤的发展要求

铁路系统的大后勤建设是发展现代化铁路后勤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后勤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现代化后勤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具有中国特色铁路发展新道路,坚持后勤建设与国家经济的发展相融合,集中精力构建新型的物流体系。对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后勤物资采购的研究,立足于铁路系统的物流体系建设,通过引入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理念,依靠社会保障资源和国家的物流体系,逐步形成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实现了供应商直达配送的保障,对现代后勤建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铁路系统大后勤的稳步形成与发展。

2.3实现后勤保障效益最大化

后勤保障的终极目的和追求就是实现保障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铁路后勤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后勤建设必须要坚持效益优先,要坚持投入少、效益高的后勤建设与保障发展道路,做到整合资源、勤俭建设和集约发展,尽最大努力实现后勤建设的质量、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做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坚持综合平衡的原则。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渗透到后勤物资采购中,有利于科学化的进行采购,有利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从而保证了物资采购科学健康的发展,提高了保障的效力。

3在供应链管理条件下优化后勤物资采购

3.1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供应链管理具有科学性,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后勤物资采购品种多、采购量大和涉及面广,必须要重视管理工作科学化的实现,要对物资采购的管理科学化进行不断地探索。供应链管理强调战略性的、全局性的观点来处理和看待问题,要做到各节点间相互融合的统一整体性。后勤物资采购的出发点是供应链,通过供应链的相关概念指导物资采购,从而适应市场经济新体系,推进采购的科学化进程,实现效益性和经济性的有效统一。因此要从思想上加强全局认识,使铁路用户、供应商和采购单位处于一种相互联系的整体中。作为经济链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物资采购需要把采购过程中的采购单位、铁路用户和供应商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要放弃自身利益,实现整个过程合理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以整体性和全局性为基调的供应链管理方式,合理的优化了各节点的运作过程和运作方式,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保证供应链的最佳状态。

3.2灵活运用各种政策

在后勤物资采购过程中要注重管理的有效性,灵活的运用各种政策。供应链作为一个纽带,把铁路部门和供应商紧密的连接在一块,形成了一个双赢的系统。铁路和供应商在这个系统中各取所需、各谋所利,这种关系在平时的物资采购中更为凸显。铁路部门要想使后勤物资的质量更好、保障效益更高,应在采购供应链管理中对需求方面加以重视,努力创新寻找新突破。可以采取让供应商在早期进行参与的策略,让他们能够准确的获悉铁路系统对物资的功能、质量和数量上的各种需求,从而使物资生产和供应更加具有能动性和客观性,确保供应链更加合理科学。在市场经济活动中铁路部门作为最终的用户,需要采取灵活的方针策略,保证物资供应最大效益的实现。

3.3明确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性

后勤物资采购的供应链管理,必须先要满足铁路后勤的物资供应需求,还要把效益科学和保障有力作为主要目标。供应链管理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适时适量,作为后勤物资采购的关键因素,适时适量也是实现保障有力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组织、计划、控制和协调等活动的管理,确保铁路部门需求得以及时满足,同时也达到了效益最高和资源库存最小;其次是质量保证,质量标准作为铁路后勤物资采购中的重要保证,要求所采购的物资必须具有质量稳定性,质量过高和过低都不是最终目的,过低就满足了各种需求,而过高会造成相对价格比较高,增加了购买成本,也会造成浪费;最后是费用最节省,后勤物资采购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到效益的问题,在购置费用较少甚至短缺条件下更应考虑该因素,在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与各个方面,都要坚持勤俭建设、艰苦奋斗的原则,要充分运用各种采购策略,尽量降低总费用,在保障各种需求基础上,实现各利益关系的互赢互利。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铁路系统的后勤物资采购问题,通过分析后勤物资采购的含义内容,提出了在供应链管理条件下的物资采购问题,并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资采购的对策,为后勤物资采购提供了有效的建议,对加快后勤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虽然供应链管理应用于后勤物资采购的历史比较短,但是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也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突破。

参考文献:

[1]邱林,戴强,胡柏.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后勤物资采购问题探讨[J].中国储运,2010(1).

[2]刘洪民.高校后勤物资采购供应商的管理初探[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5).

[3]宋清芝.浅谈铁路部门后勤物资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J].科技资讯,2010(31).

第6篇:供应链管理与采购管理范文

1.1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现代通讯将生产、流通到用户端联系起来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并且降低总成本,而将生产商渠道商零售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链结构,结合物流等运输资源进行计划和控制以达到目的的一种商业行为。作为现代化的商业模式,供应链管理具备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优势,因此在信息流通速度和掌握上具备独到的优势。

1.2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对于企业来讲就是在保证原料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低成本价格,关于这个层次涉及到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这一方面的确定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够长期建立合作关系并得到采购和供应的双赢,因此在选择上要考量供应商的各个方面以确保合作的达成和双赢效果的建立;第二个方面是确定采购质量、时间、数量、价格,综合来讲,质量、数量、时间上的确定直接影响到价格是否合适,但往往企业直接忽略质量对价格的影响,因为质量是必须得到保障的因素,而从数量和采购时间上赢得价格方面的优势。

2、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

2.1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下最基础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采购管理直接与供应方发生联系,对整体供应链管理的原料准备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2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管理的特点

其特点体现在与传统模式相对比增强了供应链的系统性和集成性,使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和相应能力加以提升。与原料供货商及半成品供应商取得了联系和沟通,加强了生产需求和物资供应之间的关系。为供应链管理的整体运行提供效率保证和功能实现,相比传统模式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更具时效性和基础效率,为产品的塑造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2.2.1以外部管理为工作重心

不再把价格作为采购重心,而是以市场的响应度和采购柔性为依托,根据供应链管理要求的协调、高效为原则建立的新的合作关系从而促成整体化运营。

2.2.2面向过程的采购管理

因为采购过程涉及采购供应计划、生产、输送、出库、验收、入库等繁杂的手续,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将整个过程作为对象,把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统一控制管理,从而达到采购过程的总成本和效率达到完整的最优效果。

2.2.3建立企业与供应商的双赢关系

双赢体现在区别于传统的简单买卖关系,而将企业和供应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市场信息方面的共享到供应商接受企业给予的技术改良建议等形成多维度的交流和联系,从短期合作变成长期合作,通过多方面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实现市场利益最大化,使企业和供应商都得到产业效益优势。信息化采购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区别于传统采购在于具备互联网电子商务这样的现代化采购模式,通过网络的实效特点具备采购业务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实现无纸化采购,结束传统采购的繁琐的手续,提高采购效率的同时具备择优选择的优势,具备采购管理信息化和供应商供应信息化,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长期合作的战略关系。

3、供应链条件下企业采购有效管理途径的建立

3.1运用JIT方法进行企业采购管理

JIT方法即准时采购,是一种先进的采购模式,在该种采购模式下要求企业选择数量较少的供应商以方便管理和价格压低;对于信息要求高度共享以配合企业完成符合市场预期的产品生产计划;化短期合作为长期合作,长期供应关系的产生需要企业在前期进行对供应商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考量;进行小批量采购,在运输上采取混合运输等方式减少运输成本;并且要求交货准时,这是作为准时采购的中心目的,以此提高精度采购的作用,对市场产品需求做出及时回应。

3.2建立与供应商紧密的合作的采购管理模式

供应商的选择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好的供应商在长期合作中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原料,因此在选择时需要进行借助科学的手段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在建立途径上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技术、管理甚至资金上给予供应商提供支持,建立有效的供应商激励机制,用本企业的价值观去影响供应商。

3.3加强企业采购管理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建设

对采购人员的激励机制的直接目的是调动采购人员的积极性以实现供应链下采购管理的最终目的,实现企业在供应链内企业共赢的目标。对供应商的激励机制包括价格激励、信息激励、订单激励、参与制造等从而实现采购过程中企业与供应商的双赢局面。约束机制的建设主要涉及到采购权利约束、采购制度约束、采购监督约束、采购利益约束这四个方面,在采购过程因为权利纷争、制度的不健全、监管监督的不到位以及利益的驱使造成采购的结果失去了供应链下采购管理的目的,造成资源浪费和人力物力的流失,这是需要我们在采购管理中需要避免的,所以加强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采购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结束语

第7篇:供应链管理与采购管理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模式研究

一、引言

采购环节最为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关注。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受到传统思想的制约,一直都是认为,采购工作其实就是以最低的价格为企业购进原材料和所需的服务,为企业正常运行提供支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依然还是将采购管理关注的重点放在价格上面,对于完全的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会非常不利,而是应该以对采购的总体成本作为出发点,从商品的质量、交货的时间、库存的管理以及资金的合理分配进行管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供应链的管理的概念也就逐渐出现在市场上。实际上,“供应链”就是将原材料经过零部件供应商购买材料,交由生产厂商进行生产,转卖给批发商,批发商再转卖给供应商,最终交给客户投入使用这样一个过程。但是供应链管理则是把这一过程当中的每一个点都作为管理的对象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进行管理周期比较短,效率也比较高,竞争强,对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强,对于降低企业的成本以及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十分有利,所以越来越多的被各个企业应用。

二、传统采购模式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区别

1.管理方式不同

传统的采购模式是企业根据库存的需要,供应商之间进行招标竞价的方式,最后选择报价比较低的供应商进行产品供应。通过这种方式对库存进行管理,比较容易造成信息失效或者是信息失真,与此同时还会引起供应商之间进行竞争。供应链管理则是把供应链上面的每一个点都看作是整体进行处理,关注每一个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供应链实施管理也就是对整个过程进行管理,依照订单来进行供应。

2.管理效率不同

原始的采购模式,采购方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利益,会对很多的信息进行保留,不公开,为了能够在谈判时争取主动地位,所以在议价的过程当中会损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库存管理也只是能够对企业现在的情况进行评估,不能够依照市场情况进行判断,一旦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就会对造成影响。供应链管理则是采用订单式的管理模式,去除了传统的买卖双方之间进行询价、议价、定价的繁琐的过程,这样节省了成本。与此同时,采购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也是逐渐从单纯的采购工作向和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进行沟通的过程,这样能够保障双方及时对信息进行反应,提高工作效率。

3.需求双方角色不同

传统的采购模式,供需双方之间经常都是根据双方需要临时建立关系,双方之间没有经过了解,在采购过程当中也比较容易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种合作将会为企业创造问题。但是供应链管理时对企业的生产管理作了整体的规划,设定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长期的合作的关系,这样做能够使供求双方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应对,积极解决。

三、新环境下采购管理的优化

1.优化采购流程

采购流程作为采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采购流程进行合理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采购成本的高低以及企业所创造的绩效。之前的比较传统的采购模式不能够及时的去适应当代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因此必须要进行重新的优化设计,特别是在对和客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上进行适应,与经常发生变化的外部环境之间相适应。采购流程的高效运行需要对传统的采购流程进行重组,将原始的采购流程的信息化程度进行改良。对采购流程进行重组需要统一内部的采购流程以及标准,强化企业当中每一个工作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且还有保证企业和外部客户,企业和供应商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保障所获取到的采购信息是一致的,使在整个供应链上能够对信息进行高效准确的传递,优化采购运行机制。除了这些之外,还应该对信息进行改革应用相关的科学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高质量以及高效率的传递,实现对市场客户之间的需求进行快速的回应。

2.优化采购成本

对于供应链的管理模式,把能否进行交易用价格的高低来进行衡量使不合适的,对于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在竞争当中获得优势,必须要从总的供应链出发进行考虑,尽量的降低成本。把采购的成本尽量提高,提高到做高端战略高度,保障与供应链企业之间能为能够给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将具备优势的资源进行整合之后,进行战略合作,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采购成本的最优水平,进而促进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3.对采购部门实行绩效考核

原始的采购部门都是根据生产部门所递交的采购方案进行采购,完成相应的采购任务,对他们实行绩效考核将侧重点放在了考勤的考核上面,而不是对所创造出的实际的绩效进行考核。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之下,采购部门有了一定的主动权,在对所需材料进行选择以及采购方案的实施上,都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实行绩效考核的内容更多了,考核内容由原始的考勤向为企业所做出的贡献转变。实际上,进行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让采购部门在这个过程当中对自己所了解到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为企业发展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4.形成供应商评价机制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当中,供应商是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下的,假设供应商出现了问题,将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所以,供应商的好坏对于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供应商进行评估,不再是单单用价格来选择,质量才是重要的指标。不仅仅包括产品的质量,还有管理以及技术的质量。还有就是在这个体制当中还应该有一些对于企业的激励机制,以保证供应商能够更加高效的为企业进行服务。

四、结束语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做好采购的管理相关工作是现在企业必须要去面对的挑战,企业需要正确的去面对挑战。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然.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内部控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5.

[2]张璨.基于供应链的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

[3]王健.石油企业EPC总承包项目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5.

第8篇:供应链管理与采购管理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 采购管理 采购策略分析

1.引言

英国的马丁・克里斯多夫曾经说过:“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作为纽带将企业和供应商紧密的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双赢的系统。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作为企业活动的起始环节,也必然引起了企业的重新思考,提升企业的采购效率和生产能力,以便更好地降低自身运营成本。

2.传统采购与供应链采购

2.1传统采购

传统的采购方式正在被慢慢的淘汰,其目标主要是购买物美价廉的产品。传统的采购管理把工作重心放在与供应商之间的价格谈判方面,供应商和采购部门之间经常要进行询价、报价、还价等来回谈判,一般多头进行,通过多个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传统的采购模式往往会存在很多问题:信息不对称、无法快速响应用户、质量监控滞后以及短期合作关系。

2.2供应链采购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实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采用系统方法整合供应商、生产制造商、零售商的业务流程,提高成员企业的合作效率,使产品及服务以正确的数量、质量,在正确的时间、地点,以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与销售。

2.3传统采购与供应链采购的区别

3.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战略

3.1双赢采购战略

双赢采购是一种新兴的采购模式,它强调在合作关系与竞争性定价的承诺之间寻求适当平衡。双赢采购是供应链良性循环的支撑,双赢采购的关键不是一套采购技能,而是范围更为广泛的一套组织能力。

建立双赢采购对于采购方来说,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在获得稳定且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库存水平,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还能针对产品变化做出更快的反应:对于供应方来说,在保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的同时,由于同采购方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能更好地了解采购方的需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比传统采购模式下更高的利润。

3.2准时化采购战略

JIT采购即准时化采购,它是由准时化生产(Just In Time)管理思想演变而来的。其基本原理是以需订供,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高恰当的物资。JIT以订单为驱动,将供、产、销紧密地衔接起来,使物质储备、大大地减少了库存,提高了生产效率。

4.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策略分析

4.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找对供应厂商

想要做一个铁制品,如果找木工去做,最后做出来的东西肯定质量不佳,而且花费的时间还较长。所以在采购前,采购员应该多收集供应商的资料,提前做好调查,对供应商进行详细的了解,采购产品的时候才会心中有数。

4.2学会借力使力

优秀的采购者渐渐摒弃传统的采购方式,不再与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而是采用长期合作的P系。以合理的价格采购到最好的产品,让供应商提品估价明细单。这个明细单不是指产成品整件多少钱,而是指整件的零部件的报价,这样做不用讨价还价,商品价格自然会降到一半。因为每家供应商的实力水平不同,对于所生产的产品零部件报价肯定不同,采购员最后只需要集中产成品的每种零部件最低报价,把他们拿给供应商,让供应商通过自身内部管理绩效调整,自动降低价格,若确实有困难,买方也可以派出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辅导,帮助供应商改善生产能力,最后既能实现供应商成本下降,采购方也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4.3进行全球采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实现全球采购是主张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的有效方法,也是应对供应链要求的及时交货的需要。特别是对于虚拟产品。

5.总结

第9篇:供应链管理与采购管理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成本控制

一、采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

采购管理位于供应链管理的上层,它是一个动态、持续性的过程,主要包括战略采购、采购执行和供应商管理三层业务。采购架起了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桥梁,连接着产品供应和生产。它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无论在生产易耗消费品、耐用消费品,还是复合制造产品的过程中,采购成本对产品价值的贡献率均能达到30%,最高可以达到70%,足以见得,采购管理、服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实力,并最终影响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采购在供应链管理中,对于成本的控制则表现的更加明显,杜邦分析结果显示,采购支出每节省2%,便可以使净资产收益率增加15%。因此,采购作为企业的“第三方利润源泉”,必须受到重视。采购管理作为企业的重要一环,其走在企业的最前沿,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反应都会通过采购直接反应到企业,企业在迅速反应的同时,无形中加密了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关系,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产品服务与质量的过程中,提升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面临的挑战

(1)企业采购分散,尚未实现集中采购。目前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多以价格谈判为主,忽略了供应商的规模、生产能力、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因素,并且企业各部门多独自联系供应商,分散采购资料,并建有部门内独立的供应商数据库,企业内部的分散采购导致一个企业内建有多个有交叉的供应商数据库,这对于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以及与其建立长久的合作来说是极为不利的。(2)采购合同在管理和执行方面问题严重。企业在采购合同的管理和执行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表现在:一方面,企业经理的法律意识较差,对于签订和履行采购合同的风险意识比较薄落,仅仅把采购管理当做买卖关系来对待,而没有将合同管理纳入采购管理当中去。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要签订大量的采购合同,通常情况下,采购人员和项目经理不能及时沟通,导致合同执行的情况无法及时上传,以致账目混乱,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无法顺利结束。(3)采购部门尚未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管理体系。公司采购部门在供应商的选择和开发过程中,只是将其当做一种交易,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看的非常单薄,他们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认为只要价格合适,供应商可以随时换,但忽略了一点,维护与原有的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比建立一个新的供应商所需要的成本要小很多。并且公司在采购管理过程中,没有详尽的收集供应商的资料,没有建成供应商评价体系,仅靠采购人员和分公司经理的主观判断对供应商进行评价,这对于企业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建立与维护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一定难度。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采购管理的优化措施

(1)企业加紧转变采购模式,变“分散采购”为“集中采购”。集中采购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将企业各个部门所需要的物资进行统计,集中进行采购,发挥整体采购优势,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信息失真,还可以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最后,可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避免腐败行为发生。采购部可以通过明确的分工,保证采购环节的公正公平。(2)加强企业采购合同的管理。首先,以合同管理为重点,强化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为防止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产生合同问题上的纠葛,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采购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采购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汇报跟踪,深入一线了解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以便有效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其次,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逐步使采购合同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建立规章制度,把好合同审查关。最后,搭建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规范合同管理。(3)加紧构建良好的供应商管理体系。要本着“质量优先、效率优先、规避风险、新老结合”的原则选择供应商,这是因为,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在共同合作的基础上,一块提高采购产品的品质,以获取双赢;第二,物资采购是企业生产运营的前提,选择高效的供应商,对于企业实现经济利益十分有益;第三,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要对其进行细致的考察,确保合作可以顺利进行,避免不必要的经济风险;第四,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候,要不断开拓思路,提高对供应商的要求,淘汰不能适应要求的供应商,选择新的质优价廉的供应商。在供应商精心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高效运作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参 考 文 献

[1]曹旭光.智能化的SRM[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0):60~6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