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信息化发展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发展问题 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已成为现代各行各业发展的要素及灵魂;信息资源于物流行业而言,更是成为了企业竞争的情报及财富。物流信息化战略已成为了现代物流的发展标志与必然要求[1]。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对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2006年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物流信息化进程。信息化发展的载体即为信息平台的构建,而在物流领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对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指出:“要加快物流行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出要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即构建物流行业公共信息平台。同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4661.3―2009《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服务及服务等级划分规范 第三部分:现代物流服务平台》,2010年2月1日正式实施。借此东风,加之各级政府推波助澜,全国迅速掀起了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热潮[2]。
一、武汉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及建设意义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指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提供物流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服务的信息平台。具有整合供应链各环节物流信息、物流监管、物流技术和设备等资源,面向社会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管理服务、技术服务和交易服务的基本特征。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作为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的九大重点工程之一,是有效解决我国信息化程度偏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沟通不畅等导致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低下,全社会物流成本偏高等关键问题的重要手段,其意义是:
1.有助于推动政府功能的转型。由管理向服务与管理并存的方向转型,使政府能够为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服务;
2.有助于交通管理的业务升级换代。业务重点由单纯的运输管理向集约化的物流管理方向转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必然是以交通运输管理为核心,与银行、保险公司、仓储系统、贸易公司等紧密结合,从而为社会提供集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仓储管理、采购、为一体的集约化物流服务。通过这样的转型,交通运输系统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
3.有助于推动区域成为经济与物流中心。高水平、集约化的物流系统对于推动出口、引进外资和企业的国际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点已经为武汉保税物流园区的实践所证明。实际上,物流水平,特别是物流信息水平的低下,已经严重制约了武汉国际采购业务的发展。
(二)武汉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国家政策引导及政府相关文件的支持下,武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快速发展。相关资料显示,武汉大中型物流企业,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设了信息管理系统,6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3],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打下良好基础。武汉已建成大型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7家(如表1),从现有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来看,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种典型方式:一种是在政府的依托下进行,另一种是将平全交付于市场化运作。政府依托下建设的物流信息平台可以获得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以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拉动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其典型的代表为湖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纯粹的市场化运作的平台建设中则存在多种思路及方式,如以货源和车源信息服务为核心的平台建设、物流黄页建设等[4]。其典型的代表为银河物流信息网等。
“中部通,则全国通;中部活,则满盘皆活”[5]。武汉市作为中部崛起的领军者,除了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物流基础外,物流信息化建设也率先走到全国前列,为打造我国商贸物流中心奠定良好基础。据荆楚网――湖北日报2010年7月8日报道,武汉已于2010年7月7日正式成立武汉市物流发展处(中心),标志着武汉市交通运输体制改革和物流业发展组织保障机制创新迈上新台阶。
一方面,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如火如荼,另一方面,“空车找货”的现象在武汉却比比皆是。
调研中,多位货车司机告诉我们,他们经常为车和货物无法有效对接匹配发愁,“不是车找货,就是货找车。”而用来车、货信息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泛滥成灾”,等你完成注册、下载软件、信息后,结果都是闹得欢,成交少。最近,武汉市交委、物流局提供的一份《关于武汉市物流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调研报告》中指出,不少已建成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呈现出“上马快、下马更快”现象,更有的成为长期无信息更新的“僵尸”网站。从我们登录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网站调研来看,该情况属实。可见,物流信息的网络平台不少,但是能真正解决供需交易的网站几乎没有,大量的网站都是重复建设的无交易的“媒体”网站[2]。
通过研究,武汉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平台主体业务不是交易。尽管各平台都设有交易功能,但是,由于无法快速有效地实现信息撮合、供需对接,需求者越来越少,部分平台甚至陷入“无交易信息更新”的尴尬地步,交易功能设而无用,渐渐形同虚置,平台最终成为了物流信息的媒体宣传网站;
2.缺乏物流信息服务标准。缺乏物流信息服务标准是无法快速有效地实现信息撮合、供需对接的直接原因。平台上,未经过滤处理的大量物流信息“自由”,导致只能实现物流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共享,而难以按信息进行资源的匹配,形成有效的物联网;
3.平台交易成本高。由于上述原因,为了完成一次交易,供需双方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甄别信息的真伪、核实信息的匹配程度,这样一来,严重影响了物流效率,提高了物流服务的交易成本,这也是交易功能设而无用的主要原因;
4.平台监管机制不严格。即使交易信息对接成功,也易因平台监管不严而失信于顾客,诚信问题成了阻碍对接成功最大的障碍。尽管各平台都采取了监管措施以服务于顾客,但问题仍然存在,如:传输速度慢、收费太高、操作复杂等,更重要的是处理诚信问题的惩罚力度不够,导致交易缺乏诚信而使平台失信于人;
5.平台维护成本越来越高。部分平台为了在众多平台中获得竞争优势,简单效仿国内外物流网站的差异化策略,争相推出各种增值服务,对物流软件的要求和服务器的维护成本显著上升;而这些服务的推出,目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变成了高投入、低产出的负向增值服务。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加之平台盈利能力较弱,平台维护成本增高,压力越来越大。
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问题的研讨,结合我国发达地区的经验及武汉商贸物流发展的特点,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及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1.调整物流信息平台业务结构。将物流信息交易提升至首要地位,充分发挥平台的信息传播、沟通及信息对接功能,以满足物流市场需求,促进平台发展,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提高物流效率,促进武汉市物流业发展;
2.建立物流信息服务标准体系。引入信息处理技术,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对平台内所有信息进行梳理、过滤、整合,以确保物流信息能按照需求者要求进行精准、迅速的匹配与对接,从而提高信息时效性,吸引更多信息提供者及需求者的加入,进而降低平台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建立严格规范的信息监管体制。加强平台信用监督体系建设,实现对信息的监控及考察;加大处理诚信问题的惩处力度,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及可信度,从而加快信息传输速度,降低信息交易成本,提高平台运作效率;
4.合理引进平台管理系统,降低平台维护成本。各物流信息平台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平台运作相匹配的平台维护系统,避免造成过多的资源浪费,降低运营成本;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宗旨,将平台主要竞争力转移到提高物流信息的精确性及信息对接功能上,同时开发合理的增值服务吸引顾客,增强盈利能力,从而降低平台维护成本;
5.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物流人才。充分利用湖北省、武汉市教育资源,组织协助本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物流企业有目标地培养专业人才,打造多层次的物流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模式。积极引进高水平的国内外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专业人才;
6.政府提供政策、财政支持。政府可出台相关文件,制定有利于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法律法规,用以支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推动武汉市物流信息化发展;或通过直接出资建设一些物流信息平台和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各平台的发展;
7.采用交易所方式对平台进行实体化运营。这将有利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运营主体迅速运用市场手段,整合物流市场中各类资源要素,使平台更加有效地实现物流交易和电子交易这一主要功能。
三、结束语
通过调研发现,尽管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势头强劲,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也初具规模,但总体水平仍有待提高。大力发展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依托的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及发展,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屈军锁.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06).
[2]易兵.云物流信息交易平台研究(一)[J].管理学家,2014,(06).
[3]安永梅,张莉,贾鑫.物流信息交易平台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商贸,2011,(18).
[4]王孝坤,杨东援,张锦,杨扬,王权.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定位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04).
[5]张予川,刘彩波,刘刚.武汉现代物流业发展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0).
>>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利益协调机制构建 论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廊坊市新型城镇化策略选择 基于米歇模型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律研究 京津冀港口群互动协调发展建议 京津冀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邯郸在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中的机遇 京津冀港口群协调发展的港口与腹地关系分析 京津冀农业协调发展的历史沿革 开发使用京津冀人才 促进保定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京津冀生态景观与旅游城市协调发展的研究 京津冀区域蔬菜物流信息化策略研究 京津冀信息化协同:箭在弦上 京津冀信息化协同大幕开启 京津冀信息化协同该如何推进?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协同发展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破除行政区划障碍 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 京津冀协调发展需“十指握拳” 基于首都临空经济视角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08-20.
[2]丛敬军.信息化指数模型及辽宁信息化水平的测度[J].现代情报,2004,(7):73-75.
[3]方维慰.区域信息化发展环境的综合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情报杂志,2008,(11):32-34.
[4]茶洪旺,陈静,倪秀碧.中国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其收敛性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4,(4):91-97.
[5]杨洋.安徽省区域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5.
[6]朱伟珠,李春发.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协调度研究[J].情报科学,2016,34(6):103-108.
[7]小松畸清介.信息化与经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8]Porat MU..The Information Economy: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M].Washington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77.
[9]国家统计局统计科研所信息化统计评价研究组.信息化发展指数优化研究报告[J].管理世界,2011,(12):1-11.
[10]修文群.区域信息化的测度与评价[J].情报学报,2002,(2):197-208.
[11]郎益夫,周荣,喻登科.信息化和谐指数测量(2001-2007年)[J].图书情报知识,2010,(2):4-9.
[12]姜君.基于熵权与变异系数组合赋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13]刘宇辉.中国1961-2001年人地协调度演变分析――基于生态足迹模型[J].经济地理,2005,25(2):219-235.
[14]尹世杰.我国当前扩大消费需求的几个问题[J].中国流通经济,2009,(7):7-10.
[15]刘艳芳.京津冀地区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分析与评价[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3-67.
【关键词】信息化 船舶 操作模式
2016年,我国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快速深化,信息化加速向互联网化、移动化、智慧化方向演进。国际船舶行业作为以数据处理为核心服务内容之一的服务行业,在口岸和各个物流环节信息化改造、整合的大背景下,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和危机。本文以秦皇岛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作为样本,分析在信息化条件下,船舶业务操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船代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打造新型船代服务模式,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现行船代操作模式
以秦皇岛某中型船代公司为例,该公司的出口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二、信息化平台使用现状
(一)舱单传输平台
目前,秦皇岛港集装箱舱单传输平台是海关电子口岸平台。该平台是目前全国最广泛,功能最齐全的舱单传输平台。该平台具备预配舱单客户端,如果发货人使用客户端录入预配舱单信息,可以通过该平台将信息直接发送给船代,经船代审核加工后,再通过该平台发给海关,这样做会大大减少船代的预配信息录入时间,并降低重复录入的出错率,提高了海关的工作效率,缩减了货主的报关手续。
(二)报关报检平台
在报关方面,秦皇岛海关还没有开放报关单录入发送的权限,货主和报关行要发送报关单都必须到船舶公司进行预录。船舶公司发送预录数据给海关,然后由秦皇岛港利港公司发送运抵报告给海关,之后货主和报关行才能开始报关。
在报检方面,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使用ECIQ系统,系统审核数据通过后,货主或报关行可取得通关单。ECIQ系统与海关联网,数据共享。因此,预录舱单数据、ECIQ数据和报关单数据一致时,货主和报关行才能正常报关。
(三)码头系统的信息化对接情况
目前,秦皇岛海关已实现与船公司的集装箱动态信息的实时对接,后台发送数据。但是,码头与船代、海关、报关行及拖车公司之间的数据传输,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三、现行模式缺点
现行的船代操作模式下,手工录入数据、纸质单证信息和电子数据传输并存。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数据不是以电子信息的形式实现一次录入,而是多方录入重复数据。同时电子数据与纸质单证的信息转换,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效率低下,出错率高。
综上所诉,在信息化条件下,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发货人录入基本信息实现数据共享;船代和码头可以提取需要的信息向海关发送预配舱单、装载舱单和运抵报告;检验检疫局可以在平台上审核报关行提交的数据,发放电子通关单;报关行可以网上录入、查询、修改预配舱单,并在线接收经船代公司审核的回执及海关接受预配舱单的回执。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有利于减少基础数据的重复录入,降低数据差错率;有利于减少船代工作人员和报关行工作人员和码头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推动船代业务各方配合对船代操作模式的信息化改造。
参考文献:
一、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一)宁夏国际空港物流中心。功能定位为国际贸易服务型物流园区。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5800亩,概算投资47亿元。园区基础设施概算投资4.8亿元,目前已投资2.8亿元,完成了5000亩征地,实现通水、通电、通路,综合办公服务楼也将于今年5月完工并交付使用。宁夏邮翔国际物流快递公司入园并完成了1.6万平米监管仓、保税仓、国际快递中心等建设,中国外运集团公司、马来西亚物流公司、陕西国际货运公司、宁夏艾伊莎(鑫中成)公司已与园区达成投资合作意向。
(二)银川陆港物流中心。功能定位为综合服务型物流中心。项目规划总面积2400亩,概算总投资12.06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2亿元,建成了园区口岸联检办公楼、集装箱堆场以及其它附属设施,改造了海关、检验检疫货物暂扣库和中转库等,设立了口岸办事大厅。银川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中国外运集团公司达成共建银川陆路口岸协议,将于4月底前组建成立银川中外运陆港物流有限公司;相继引进了宁夏储备局、香港中盈投资有限公司、连云港港口集团公司和宁夏供销社等企业,投资建设园区内物资储备库、保税物流中心、集装箱场站等项目。
(三)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物流区。功能定位为工业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目前,已完成了园区路基和给排水基础建设,初步完成了市场调研报告,园区整体规划和办公辅楼的设计及园区内的场地平整、绿化工作也已全面展开。目前就煤化工下游产品营销企业及铁路货运企业的入园有关问题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度接洽。
(四)石嘴山惠农物流中心。功能定位为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该项目以惠农陆路口岸为依托,核心区域占地面积约1500亩,概算投资15亿元,已完成1.4亿元。目前,惠农陆路口岸已封关运营,为口岸提供相关服务的铁路、银行、保险、船代、货代等相关单位已落实。中海集团等船运公司已经进驻,园区与天津港集团合资成立了宁津国际物流公司,正在协调中邮等物流公司进驻并开展业务。
(五)中卫迎水桥物流中心。功能定位为综合服务型物流中心。项目规划占地XX亩,概算总投资7亿元。宁夏昊丰伟业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已投资2700万元,完成了联网项目建设前期调研与论证、园区规划设计和可研报告编制、铁路专用线规划设计和项目报批以及其它申报审批工作,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工作现已全面展开。
(六)海原新区物流中心。功能定位为货运服务型物流中心,分为物流中心、农贸市场和民族商贸城三个部分。园区总占地面积663亩,概算总投资1.8亿元。宁夏李旺汽车贸易公司已投资8200万元,建成了园区三通一平,部分库房、营业房、营销中心、交易大厅等工程。
(七)宁夏交通物流园区。功能定位为综合服务型物流中心。项目规划占地4000亩,分三期建设。一期规划占地XX亩,投资8亿元,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宁夏交通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已完成企业注册,全面开展物流园区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办理园区一期XX年 1000亩用地审批手续,计划XX年开始建设,XX年投入运营。
(八)永宁西部现代商贸物流园区。功能定位为大型现代化多功能商贸物流中心。园区总体规划占地5410亩,概算投资90.75亿元,XX年计划投资34.85亿元。目前,园区内宁夏乐丛北方国际家私城、宁夏北方国际建材商贸物流园、中国万商汽车城、宁夏永宁四季鲜果品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宁夏望远现代金属物流园、宁夏路丰建材物流园、宁夏望远商贸物流园等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流园区缺少统筹规划。目前,首府银川东有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物流园区、南有永宁西部商贸物流园区、西有银川陆港物流中心、北有交通物流园区,空中有宁夏空港物流中心,形成了东南西北四足鼎立、空中接应的立体物流格局。但这五大物流园区覆盖半径和区域效应缺乏统筹规划,且市场定位、功能定位存在交叉现象。一旦建成并投入运营,将出现都“吃不饱”的现象。
(二)物流园区建设优惠政策缺乏。《宁夏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已于去年8月实施,由于物流业涉及部门多,沟通协调难度大,规划执行进展缓慢。比如物流政策法规不完善,影响物流发展的土地、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园区软环境建设滞后,对入园物流企业缺乏吸引力。
(三)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目前,我区物流园区及物流企业存在信息化水平低、局域网建设不规范、信息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为全社会提供各方面物流信息资讯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还没有建立起来。
(四)专业化的大型物流企业较少。我区物流企业普遍规模小、服务功能不完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竞争能力弱。物流需求和供给不足同时存在,造成物流企业发展动力不足。没有骨干物流企业带动,成为制约物流园区快速发展的“瓶颈”。
三、对策建议
我区物流园区建设己经进入起步发展阶段,发展速度很快,掀起了一股热潮,这对于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发挥好政府、部门和企业三方面的作用,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协调好参与物流园区建设的各方关系,保持物流园区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统筹规划物流园区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在了解货源、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结合银川市和我区实际情况,对物流园区特别是银川周边的五大物流园区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和目标服务客户锁定,做到有的放矢,反对落后的和过分超前的规划。
(二)出台加快物流园区建设优惠政策。尽快制定《落实宁夏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明确贷款、贴息政策,基础设施建设补贴,税收优惠,保税区建设,工商、海关、商检支持等具体问题,为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三)加大财政和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力度。设立“宁夏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三时间,每年安排五、六千万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自治区现代物流业发展,主要用于物流园区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加大协调工作力度,积极做好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引导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物流园区建设。
在物联网的背景下,目前关于“智慧物流”公认度较高的定义是指将传感网、物联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运用于物流领域,实现物流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强大的中央处理器,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机器设备、人员和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通过这种途径,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物流活动,使得物流系统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力水平和资源利用率,进而达到“智慧”状态。
具体到技术应用中,智慧物流综合运用了全球定位系统(GPS)、红外感应、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系统(ITS)、传感器、云计算等新一代的IT技术。
庞大体系张弛有度
智慧物流体系就如同人体中的“血管”,有着不同的角色与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企业智慧物流、区域智慧物流、国家智慧物流三个层次。
企业智慧物流层面。企业智慧物流像是毛细血管,它是新旧物质交换的场所,即微循环系统。企业需要通过物流系统将产品与服务送往外界,而精细化服务的实现需要持续创新。企业应用新的智能技术,实现物流过程中存储、包装、运输、装卸等环节的一体化和智慧化。
一些物流企业斥巨资引入智慧物流,将各种物联网的感知技术与食品仓储配送结合,实时了解食品的温度、湿度、库存位置、配送等信息,打造食品配送与质量检测管理的智慧物流体系。只要拿起货架上的一只苹果,再用扫描器对准苹果的条形码,瞬间电脑屏幕上就出现了“运输”、“果园”等项目。点击“果园”后,苹果的生产厂商名称、生产时间、农药喷洒时间及数量、采摘入库时间、装车出库等信息一目了然;再点击“运输”,运输公司名称、驾驶人及行驶路线等信息便自动展现在普通市民面前,而那些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食品,还可以通过点击运输过程中的不同地点,轻松获知温度、湿度等情况,真正成为可感知的物流系统。
区域智慧物流层面。好比静脉是导血回心的血管,起于毛细血管,止于心房,这一层面的关键在于打通区域之间的壁垒,形成快速流动的智慧物流网络。这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省、市或经济区域等)建设智慧区域物流中心,通过搭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连接区域各个层次的物流系统,将原本分离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物流信息化及网络化,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相关信息的需求,满足政府部门监督行业与规范市场的信息需要,最终实现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和信息管理网络化。
例如,中远物流包揽了几乎所有家电企业的物流配送,如海尔、海信、康佳等。单是海信,就在西安、沈阳、天津等都设有制造工厂,如何把每一台冰箱以最优的路径、最低的成本、最低的碳排放量,准确无误地送到全国近八千个销售商手中,对中远物流是一个巨大挑战。于是中远物流采用了智慧物流管理系统,创建了先进的自动化物流中心,基本实现了机器人队码垛,无人搬运车搬运物料,分拣线上开展自动分拣,计算机控制堆垛机自动完成出入库,整个物流作业与生产制造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与网络化。通过智慧物流系统,中远物流成功地将全国分销配送中心的数量从100个降至40个,分销成本削减23%,节约了25%的燃料,并减少了10%~15%的碳排放,相当于种植283公顷阔叶林。
国家智慧物流层面。这一层面就像是由心室发出的动脉血管,将新鲜血液送至人体所需各处。它主要是从国家层面制定标准和规范、产业发展规划等,培养智慧物流人才,鼓励支持智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整合地方物流信息平台成为全国性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物流发展“国九条”,从税收、土地政策、公路收费、物流体制改革、资源共享、技术创新、政策扶持及重点发展领域等方面做了进一步明确,针对以上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国九条”明确提出: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重点支持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物流信息平台、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软件、移动物流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攻关;适时启动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的研制,提高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加强物流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促进物流标准的贯彻实施;鼓励物流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要积极给予扶持。
问题与隐忧凸显
近年来,我国的智慧物流取得了高速发展,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尤其伴随着国内大型电商对智慧物流的大力投入,众多企业显然已经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未来商业竞争的制高点和第二利润来源。比如,国内著名电子商务企业京东商城、易迅等纷纷投资建设自有物流体系,其物流服务除了保障自营商品的准时送达,还会向更多第三方商家开放,利用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惠及更多的商户和消费者。根据2012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全年中国社会物流产业总额达到160万亿元,增加约为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4%。全国20多个省市和30多个中心城市已经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物流企业。但是,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问题:
信息化水平低。智慧物流产业的核心在于信息化,而对于应用信息技术的物流企业来说,其应用的层次比较低,仅仅局限在办公自动化和日常事务的处理上。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亟待进一步发展。
物流成本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衡量一国物流运行效率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物流发展迅速,但物流成本也一路攀升,严重影响物流企业的运行效率。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2012年全国物流产业运行报告指出,2012年全国物流总费用9.4万亿元,物流费用占到全年GDP的18%。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通常为8%~10%,中国的物流成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1倍~2倍。对于中国偏高的物流比重,如果能降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为企业节约出近4000亿元的经济效益。如何提高和加快发展物流产业,运用何种路径和技术等诸多问题目前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而现今兴起的智慧物流会在一定程度上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出破题之策。
物流增值服务薄弱。增值服务是指根据客户需要,为客户提供的超出常规服务范围的服务。目前,国内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提供单一的仓储、包装、装卸搬运、运输配送等服务,物流企业收益的85%都是来自这些常规。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很缺乏,特别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导致物流活动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阶段,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物流经营模式不完善。我国主要有三种物流经营模式:自营物流、协作物流、物流外包。目前大部分物流企业都采用自营物流模式,具体表现为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纷纷建仓库、买车、招募物流人员。这种自营物流经营模式有很多弊端:首先,物流企业自己采购各种物流设备,成本高且设备利用率低;其次,物流企业不能集中资源优先保障自己核心业务的发展与突破,无法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再次,大部分物流企业采用的这种自营物流经营模式,容易造成信息闭塞,缺乏与其他企业的交流沟通,不利于企业对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由此可见,转变物流经营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行业标准缺位,核心技术缺失。一方面对标准缺乏研究,另一方面是物流标准化体系比较庞杂,导致物流行业标准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物流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信息化业务标准的修改跟不上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很多物流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遵循各自制定的规范,导致企业间、组织间和平台间很难实现信息的交换共享,各自为营的情况比较普遍,整个电子化的物流网络之间数据难以交换,难以做到兼容和信息共享。另外,我国在关键技术方面,除了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研发的传感网在相关领域处于领先之外,其余均是一些日本和美国大公司掌握着核心技术,如日立HITACHI、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INTEL、IBM等。
产业发展对策
智慧物流涉及的对象包括物流企业、工商企业、从业人员、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等,智慧物流建设应设法满足相关对象的以下具体需求:
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需求。尽管一些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高,但仍有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没有实现信息化,日常业务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希望通过信息化改造,采用物流企业管理软件改善对物流业务流程的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提供电子商务平台的需求。物流用户希望能推动电子商务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和网上支付平台,积极开展网上配货、网上跟踪、银行卡结算等业务,使物流业务逐步实现网上交易。
建立统一服务平台的需求。目前,物流行业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服务提供者,如车源/货源查询、GPS跟踪定位服务、集装箱位置查询、船期查询、货物状态查询、车辆/人员信息查询等,但这些独立的服务提供者存在获取服务困难、维护成本高昂、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为实现对服务提供者标准的统一和服务接入的统一管理,让企业能够通过一个入口即可使用多方服务,服务提供商可按照中心提供的标准改进自身的服务,并进行注册和。物流企业则可通过服务交换中心上的服务列表获取所需的一个或多个相关服务。
提供决策支持、行业监管的需求。智慧物流还为管理部门加强对重点业务的管理提供了技术手段,包括从业人员、物流企业、物流基地的管理和服务以及危险品运输管理;并通过对各个平台、企业、场站的业务数据采集、汇总、分析,形成各种行业统计报表,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从毒姜事件到老鼠肉掺羊肉兜售,从农夫山泉事件和40吨病死猪肉流向餐桌事件,一再触碰着民众敏感的神经,也给行业监管部门提出了难题,而智慧物流的发展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硬件”支持,使食品、药品等生产链的全过程透明化。正如“要致富先修路”一般,现在如果要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也必须从打造智慧的物流开始。智慧物流可对食品从农场到超市货架的供应链上所有相关环节进行监控(包括冷链物流的温度检测与控制),对食品的来龙去脉进行记录与追溯,让食品说话,让消费者放心,让监管者有据可查。
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智慧物流的发展影响着大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小到每个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面临着广阔的需求前景。但其目前的发展状况与其应有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促进智慧物流产业发展需要政府、商业企业、物流企业三者合力,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转变服务理念。加快我国物流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变物流服务理念,树立现代的物流服务意识。也就是说,国内物流企业除了提供诸如仓储、运输、配送等基本的物流服务之外,还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拓展业务范围,发展各种物流增值服务。物流增值服务的范围向上可以延伸到采购及订单处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向下可以延伸到物流咨询、物流信息服务、库存控制决策建议、物流方案的规划与选择、教育与培训、货款回收与结算等。从而不断地完善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不同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使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
比如国内著名电子商务企业京东商城于2012年推出的“211限时达”、“次日达”和“极速达”等个性化物流配送服务,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物流配送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同时也为企业自身带来了额外利润,不失为转变服务理念的一个范例。
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与否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物流信息化是智慧物流发展的关键,也是主要的发展趋势。物流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物流基础设施的购买以及更新,这是前提和基础。物流基础设施完善之后,物流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物流技术,比如条码、GPS/GIS、EDI、RFID和EOS等。此外,物流信息化最关键的一环就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在全国性甚至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物流企业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而存在,物流企业要与不同的行业打交道,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行业资源交互共享。
创新经营模式。物流企业从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升级,经营模式的创新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要破除过去那种“小而全”的经营理念,把物流业务外包作为未来的经营模式。即物流企业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来进行生产,减少不必要的费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也能按照物流企业的要求合理进行生产。
比如大家熟知的家电企业海尔,生产的零部件种类繁多,检验时间长,造成大量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于是海尔将零部件的检验和入库交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这样企业的生产中就重置了检验这一环节,减少了大量库存,其目前只有3天的库存量,库存资金也大大减少。海尔从2010年年初开始实施物流发展计划,仅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收效就十分显著。同时,海尔也利用第三方物流进行内部配送。
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供应商。第四方物流是指不参与具体物流活动, 只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设计、资源整合、经营管理、信息共享、提供物流解决方案或供应链方案,并以此为交易活动的全过程。也就是说第四方物流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以高于第一、第二、第三方物流的方式提供物流服务,是对物流环节、信息技术、物流理论完美结合的高层次物流服务模式。我国智慧物流的发展需要行业中崛起若干有行业影响力的第四方物流供应商,为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提供物流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供应商处于智慧物流的产业链最顶端,有了他们的参与智慧物流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宁波市在发展第四方物流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宁波因其良好的港口资源,卓越的对外贸易成交量,以及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的经济关键地理位置,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物流的潜力城市之一,也因此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2008年11月,在宁波电子口岸的基础上,宁波市政府、宁波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宁波海关、宁波国检、宁波港集团、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宁波分中心等单位发起组建了以提供第四方物流服务为主要产品的宁波国际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宁波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维护和运营管理,并于2009年3月正式运营。2012年,宁波市“智慧物流综合服务平台”获评中国十佳智慧城市典型案例。
【关键词】信息化 流通模式 创新
2012年7月国务院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全面提升流通信息化水平。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战略任务,加强规划和引导,推动营销网、物流网、信息网的有机融合。鼓励流通领域信息技术的研发和集成创新,加快推广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全球定位系统、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标签等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应用。推进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支持流通企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仓储、采购、运输、订单等环节的科学管理水平。鼓励流通企业与供应商、信息服务商加强合作,支持开发和推广适用于中小流通企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一、流通模式的定义和发展现状
所谓的商品流通模式是指一定社会形态下商品流通中经济成分的构成和调节商品流通运行机制的相对稳定的式样并认为从调节商品流通运行机制的类型看,主要有三种模式:高度计划集权型模式、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分权型模式、现代市场经济分权模式。通俗而言是指流通模式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由流通主体、流通渠道、流通环节以特定的组合来完成商流、物流、信息流的转移,从而最终完成商品交换的方式。
以来,我国流通模式经历了两种形式,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流通模式;二是改革以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流通模式。改革以来在流通组织上的特点:一是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国营商业独家垄断的局面被打破,个体私营和外资进入流通领域使流通业出现生机;二是流通组织在批发和零售上都出现多样化,批发除了传统的批发企业外,还出现了规模庞大、万商云集的批发市场;零售业的业态形式更是呈百花齐放,新的业态层出不穷;三是零售业在流通行业中起主导作用,大中型零售企业与生产企业直接挂钩,流通环节减少,批发作用减弱,零售业地位超过批发业;零售业可以跨地区发展,建立连锁企业,在规模扩展上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此外,零售企业兼营批发成为普遍现象。
二、流通模式信息化的基本理论
信息化这一概念起源于1960年代的日本,最初由日本学者从社会产业相关联的结构演进方面提出来的。有关信息化及其相关范围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学派:社会历史学派、技术经济学派和政府学派。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早期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中,系统论述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创新理论,并被认为技术创新理论的开山鼻祖。
传统工业通过信息化改造,实现了产业升级,造就了信息化的第二产业。信息革命也催生了微电子、软件、互联网、数据通信和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在组织形式上,敏捷制造和供应链动态管理成为信息革命的典型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以更快的速度对市场做出反应,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个性化产品。
现代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信息时代,信息作为最重要的一项资源,正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而流通模式,也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发生了改变。流通,是由实体商品市场运动引起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总和或总称。现实中,物流的合成运行形成了贯穿“生产——销售——消费”的供应链;商流的连续发生在变换商品所有权的同时实现了流通价值链的增值;而商流与物流连带产生的信息,经过收集、处理和传递,将汇聚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信息链。以物流、商流、信息流为主体的流通的信息化建设必然围绕着供应链效率化、价值链增值化和信息链可控化以及资金流合理化统一均衡实施,这便构成了流通模式信息化的实质。信息化的流通模式,内隐着更为细密、高效的分工,这种分工早已伴随着流通一体化的出现而有相应的表现。采购、批发市场、广告经营组织、市场调查或者咨询公司、物流以及配送中心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三流分离”的实践。
三、信息化带动流通模式的创新的方式和途径
信息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流通领域的应用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在西欧和北欧国家商品条码应用已全部普及,商品订货基本上实现了EDI化,流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居世界先进水平。然而信息技术在我国流通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流通企业的应用水平还很低。目前,在流通领域所使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有:条形码技术、POS系统(销售时点系统)、EOS(电子订货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MIS系统(管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等。
(一)网络商店聚集区
传统中的商业聚集区体现在大型超市、大型的购物中心和不同种类的批发市场。而网络商店聚集区沿袭传统业态,在互联网上建立不同的商城,如淘宝网,京东商城,以及亚马逊。这些网站主要是对不同的商品进行了分类,将相似商品销售商聚集在比较近的网页上,以供网络客户进行挑选。淘宝网采用第三方企业的支付宝来保障支付安全性,而京东商城采用比较先进的货到付款的方式或者在线支付等付款方式,让网购者的支付安全性得到了提高。网络商店消费购物成本低廉、实现了跨时间和地域的交易方式,真正的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二)物流信息化模式
信息化作为最重要的一项资源,正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而流通中的物流也在信息化的浪潮中迅速成长。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信息收集数据库化、信息处理的电子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随着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条形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有效的顾客反映等技术,逐渐在物流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客户关系系统
流通模式的所有运作都有客户的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息息相关,客户需求的波动会导致流通企业无谓的损失。因此成功的流通模式在于收集更多的客户信息,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流通过程中可以收集更多的客户信息并向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客户关系系统就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中产生的,客户关系系统的应用使流通企业知道销售内容和时间,并且能够获得更全面的整体销售信息,掌握客户购买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大量信息,使销售更富有针对性。
四、我国流通产模式创新的相关策略
流通模式实现的本质特征就是为生产和消费的实现解决时空限制,保证货畅其流,减少停顿与耽搁,使稀缺资源的配置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而流通模式创新的本质就在于提高流通过程中经济运行的节奏、效率和质量。信息化建设一方而对流通模式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而则为流通模式创新的进行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并带动流通产业相关的制度、管理政策以及组织化程度等的全而提升。
第一,建立信息网络平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为经营者提供高效的信息和咨询服务。在建立信息网络平台的时候,将各类信息资源也充分的归纳分类,从而能够实现高效的服务。目前这种引导力十分不足,工业生产部门都是靠自己的分析判断在安排生产,农民都是靠政府的指导性在安排生产,还没有完全依靠流通的引导,没有实现理性的分析。
第二,尽快的发展网上虚拟市场,推进传统流通模式与信息化的流通模式相结合,从而实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互动融合发展,实现线上线下一起发力,在供应链层面实现产业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共享。
第三,加大流通产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我国流通产业信息化的资金只占了销售额的0.1%~0.3%,而发达国家达到了1.2%~2%。我国投入信息化的硬件与软件比例为5:1,而发达国家为1:1~1:2。
第四,引导大型市场建立实地电子导购系统、电子查询系统等,方便消费者购物消费。建立线上线下购物的模式,效仿英国的ARGOS店,顾客们可以选择到Argos门店,直接购物、登陆Argos官方网站,在网上购物、通过手机短信进行购物,拨打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电话。多种购物渠道满足了不同的消费方式需求,给顾客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性。
参考文献
[1]宋则.新世纪流通创新的理论思考[J].商业时代,2002,12.
[2]宋则.流通技术创新需要关注新动向,打破新僵化,寻求原创性[J].财贸经济,2002,8.
[3]张弘.技术创新与中国流通业发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4]金永生.中国流通产业组织创新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5]张保胜.技术创新在产业演进中的作用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4.
[6]荆林波.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流通企业[J].商业研究,2004,14.
[7]刘畅.中国流通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关系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9,(4).
[8]章迪平.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1).
[9]洪涛.后贸易时代我国流通产业增长模式转型分析[J].中国商贸,2005,(7).
[10]胡双增,宋光森.试论我国流通产业信息化发展[J].铁道物质科学管理,1998,(04).
[11]Paul Timmers,Six Electronic Commerce Developmental Strategy[M].Beijing:Mechanical Industry Publishing House,2001.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及财务管理策略
一、绪论
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物流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目前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物流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加强企业物流活动成本及财务的管理,降低及控制物流的各项费用,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企业物流成本及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发展普遍落后
尽管现阶段我国企业物流活动有了一定的发展,可是从整体上看,其的信息化发展普遍落后。在国际上衡量某个国家企业物流的发展水平主要是根据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重为根据。欧美等发达国的比重是10%,而我国得比重是18.3%,可见差距比较大。物流信息技术普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具体体现在发展滞后,缺乏设施方面的经费投资,作业手段不高,无法满足商家相关需要。
(二)物流成本及财务核算方法缺陷
企业物流成本及财务经费的核算方法存在缺陷,无法有效把握企业外部物理实际的成本及财务费用。一般在企业财务的决算表之中,物流成本及财务核算为企业支付给运输方的运输费。而目前多数企业内部和物流中心有关设备折旧费用以及固定资料、人员费等费用则和企业的其它经费进行统一计算,所以,无法有效把握企业外部物理实际的成本及财务费用。
(三)物流成本及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企业物流的管理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物流的成本及财务控制的水平,导致物流成本费用等居高不下,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企业物流体制未建立健全,缺乏前瞻性以及科学性。
三、企业物流成本及财务管理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物流成本及财务管理理念
在日本以及欧美这些发达国家,多数企业的物流观念已是深入人心,可是在我国,仍是停留于物资流观念之上,只重视流通物流,却没有意识到生产领域。大多数企业尚没有对物流的管理手段及科学技术形成概念。所以当前,首要的是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物流成本及财务管理理念,应进一步明确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认识到物流服务对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性,改进企业物流的运作方式,强化物流成本及财务的管理,以降低企业的成本。
(二)加强物流的成本及财务核算
企业物流的费用包括:采购费用、运输费用、财产保险费用、存储费用以及化验费用、计量费用等各种直接或者间接的成本,要确保企业物流成本及财务管理的质量,必须做好物流成本及财务的核算:可利用LIS以及ERP管理系统来展开物流运输成本以及各项费用的核算,把运输费用列入物流采购的成本中,如线下运输的费用以及产品的运输费用等杂费[3]。所以,财务部门在进行核算工作时应以具体物流方式未根据来决定哪些运输费用,能够直接纳入成本中计算,哪些应该细化管理,分析其的成本费用组成,展开科学合理的物流成本经济决策。再有物流管理部以及财务管理部应定时处理ERP系统中相关的作废订单,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以及时提出处理的方案;此外,在分配物流成本的任务时,应按人员数量以及产品数量进行分摊计算,重点强化分析对比工作。
(三)建立健全物流成本及财务管理的制度
传统物流会计的实践表明,由于物流成本的核算不规范,最终得出的物流成本信息不真实可靠,会直接影响到物流成本及财务的管理。通常物流的责任会计主要是以不同层次的物流管理部门及人员具体的责任未根据,收集、分析并汇总、报告相关资料的会计制度。其可以把责任实体以及成本核算有效结合,遵循“谁受益并由谁来承担”的基本原则来总结各种成本财务费用。其中物流的责任中心最为重要,其指的是由专门的主管人员来负责,承担相应的规定责任、权利的物流单位。在合理划分各个岗位责任之后,再以它们作为对象,搜集及报告其的预计数据与在执行中的具体数据,对此展开控制、分析以及评价,促进物流计划与控制相互间起作用。具体的内容有:(1)在事前加强编制责任的预算或者是责任的成本预算;(2)事中展开日常控制以及核算;(3)事后展开业绩考核。在特定时间里对各责任层的相关物流经济活动展开监督审计控制,而且把物流活动构成一个整体,让各部门以及环节为达到企业物流的总目标担任相关责任,经物流责任中心的相关信息反馈,让决策层及时以信息为根据,及时发现分析以及处理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物流的成本,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益。
四、总结
总之,目前我国的物流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及机遇。加强企业物流活动成本及财务的管理,降低及控制物流的各项费用,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董泓.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缺陷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02)
[2]吴隽、杨军、王梦雅.物流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1(03)
关键词:移动信息技术 物流业 应用 影响
移动信息技术的特点
试想一下,如果信息处理和传递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到达个人,那么办事效率的提升将无法估量。因此,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正逐渐成为大多数企业提升工作绩效的首选方案。移动办公管理系统(M-office)、移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M-CRM)、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M-SCM)的“3M”业务,可以为资金有限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专业的移动客户服务或移动办公管理。
(一)“M-office”可以让移动办公成为可能
移动办公其实是一种软件类产品,只要安装在企业的主机上就可以使用,这种系统的功能类似OA系统,但对企业的IT水平要求不高。移动办公管理系统可以通过E-MAIL、即时消息、流程审批、手机与系统的交互,来实现企业内部沟通与业务处理、对外营销与服务的自动化与电子化,及公司文档、文件电子化管理,实现跨部门、跨地域、跨时间的经验与信息共享等。
(二)“M-CRM”能定期发给客户关怀短信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M-CRM更倾向于为企业提供客服领域的服务。它可以帮助企业为客户提供细节性的、人性化的服务。例如在客户生日或指定特殊日自动给客户发送祝福或提醒短信。此外系统还能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随时接收消费者通过短信发送的反馈、投诉和建议等。
(三)“M-SCM”可帮助企业实现总部与分部的信息沟通
“M-SCM”是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除可帮助企业实现短信手段的客户服务外,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总部与分部(或各卖点)的即时信息沟通。例如一个化妆品企业在深圳设有20个分售点,由于每个分售点并不一定会配备电脑,因此一般情况下该企业很难把所有销售点每天的营业额定时汇总。而通过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就可以实现让专柜工作人员用手机进行汇报:专柜人员通过编辑固定格式发送短信到系统的平台,系统在固定时间进行统一汇总后,会自动生成当日的销售总表,并发送到相关管理人员手中。
现在移动通信的目标市场已经由个人转向企业,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的生产控制、移动办公和服务营销三大领域,为各行各业实现随时随地的信息处理提供高速通道。
在物流业,移动信息技术可以让车辆和包裹旅行。运用电脑网络,公司所有车辆的地理位置、行驶路线、车速和承载状况一清二楚;通过自动报送系统,司机只需拥有一部移动公司的手机,就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所有可用货运信息,再也不必因沟通不良而浪费货源资料;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司机也只需按动预设的按钮,便可启动与公安部门的联动系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便是物流企业在插上“移动信息化翅膀”后的真实写照。
“移动通信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对于传统的物流企业,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革命”。目前,物流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物流业对于信息化的要求也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移动公司通过GPRS网络,结合PDA终端,形成了一套有效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的应用解决方案。
物流业对移动信息技术的需求
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及时性、可靠性是物流行业的命脉,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现代物流企业在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过程中,对移动信息技术存在如下迫切需求:
(一) 定位
对运输车辆进行定位、调度、监控,以提高运输能力、节约空跑成本、保障车辆安全:(客运出租、短途货运/货的)定位车辆的位置和空闲状况,进行准确有效调度,避免车辆无谓空跑,节约成本;(中长途货运)监控车辆的在途情况,及时处理不利情况,保证货物的按计划到达;保障外出车辆的安全、防盗。
(二) 移动沟通
公司与外出司机之间及时传递在途信息,天气、交通状况、其他信息提醒等。在途信息沟通:公司与司机沟通运输途中情况、到达情况,或者进行调度;天气交通信息的:对于本地、路途中的交通情况、天气情况、路途情况进行及时提醒;将车辆检查、年审、牌照等信息及时通知所有司机;司机之间沟通:路途问题的沟通、有关货物/客户信息的沟通(尤其适用于出租、货的,或者由个体司机组成的运输公司)。
(三) 客户服务
建立客户资料库,为客户提供定期的问候、报价、传达货物运送信息:运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物流公司意识到客户服务的重要性,需要与客户保持长期的联系,并为客户提供货物在途的信息;对于短途运输,货物的在途信息一般不需要提供给客户。当然,如果能够第一时间将货物到达的信息通知客户,将更好赢得客户的信任。
(四)射频识别(RFID)将成为未来物流领域的关键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
从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全球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来看,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应用正成为全球范围内重点研究的领域。我国作为物流发展中国家,已在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应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例如条码技术、接触式磁条(卡)技术的应用已经很普遍,但在一些新型的前沿技术,例如RFID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还比较落后。专家分析认为,RFID技术应用于物流行业,可大幅提高物流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另外,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随着RFID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RFID产业将成为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RFID技术有望成为推动现代物流加速发展的新型剂。其他还有内部办公,如会议通知、送货信息和提货确认。
由于无线通讯的日益普及,GSM/GPRS或者CDMA网络几乎遍及全国,如能有效地使用无线网络传输信息,则可以扩展物流企业业务扩展的领域。由于目前大多数国内的商品均已实现了条码化管理,这为实施方便快捷的电子化数据采集提供了前提。而正在不断完善中的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技术,则成为了无线广域网信息传递的最为理想的网络平台。结合条码数据采集和GPRS的无线网络的无线信息采集方案,不仅能够满足物流数据采集方便快捷,而且实施简单,成本低廉,是目前最为理想的实施方案。
移动信息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情况
ABI Research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称,2013年全球RFID市场的销售收入将超过97亿美元。这个市场从2008年至201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大约15%。这个数字表明RFID市场正在强劲增长。从各种产品种类和各种RFID技术方面看,这个市场的趋势是积极的。我们看到这个市场2007年以强劲的增长结束,并且在2008年第一季度继续强劲增长。RFID市场的增长的部分原因是大型最终用户的一些长期的RFID项目和投资。特别是在无源UHF市场。
(一)移动信息技术在国外物流业中的应用
1.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最新宣布在其供应链中和组装业务的无数个项目中采用RFID技术。报告显示,闭环应用继续是RFID的主要应用。图书馆/租借项目、可重复使用的/返还式集装箱、零部件、工具、工作流程、园区管理等是RFID最常用的地方。
2.据Sanford C.Bernstein公司的零售业分析师估计,通过采用RFID,沃尔玛每年可以节省83.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不需要人工查看进货的条码而节省的劳动力成本。尽管另外一些分析师认为80亿美元这个数字过于乐观,但毫无疑问,RFID有助于解决零售业两个最大的难题:商品断货和损耗(因盗窃和供应链被搅乱而损失的产品),而现在单是盗窃一项,沃尔玛一年的损失就差不多有20亿美元。研究机构估计,这种RFID技术能够帮助把失窃和存货水平降低25%。2006年,RFID单品标签的应用发展超过了大多数人预期的“单品标签量将达到2亿枚”。从2007年起,RFID单品应用将是世界上最大的RFID市场。2016年,预计应用在单品上标签的价值将超过110亿美元,相关RFID系统市场价值将达到260亿美元。
3.Carrefour在物流管理中应用RFID等移动信息技术的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
收货区的应用:对于像Carrefour这样的大型超市来讲,每天商品的流通量较大。因此,在商场中,除了保证一定数量的库存商品外,每天还需要补进大量的商品,这就使得各网点收货区的工作异常繁忙。收货区的日常工作包括处理订单,送货单,数量核对,质量检查,入库等。通常的手工操作必须记录下每张订单的执行情况,再填写入库单等手工单据,最后,随货物一起送往仓库;仓库在收到入库单后,还必须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手工单据固有的弊端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时间。因为对于大型超市来讲,管理人员必须非常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情况,以便作出订货决定或制定经营策略。移动终端的使用使收货到入库过程省却了许多手工环节,除了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外,同时保证了数据的时效性。由于商品数量的清点,抽样质检都在收货区完成,因此当收货过程完成后,操作员只需要将入库单通过移动终端提交给主机,入库数据就可以及时地为管理人员所了解。Symbol的PDT3140产品配备了一维条码扫描引擎,收货区操作人员通过扫描条码完成对入库商品的确认,使其在操作过程中涉及的键盘输入工作减少到最低限度。
库存管理:大型超市为了保证商品的不“断档”,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商品库存,但是库存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各种管理成本的上升。因此,一个好的MIS系统应该能做到在保证正常的日常供应量的同时,将商品的库存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即所谓安全存量),从而降低管理成本。这就需要MIS系统具有高智慧的经营统计分析和销售预测能力,当然,还必须建立在数据库实时更新的基础上。仓库管理包括常用的入库和出库管理,入库的工作已经由收货区完成了大半,在各个部门的仓库,只需要清点一下到货数量(以防在运送中丢失),就可以完成入库过程。对于一个MIS系统中的安全存量管理来讲,它应该能够做到定期检查仓库中商品的库存量,当发现一种商品的库存量已经少于或接近于其安全存量时,应及时提醒管理员补足库存。当理货员到仓库领取商品时,仓库管理员在移动终端上输入领取的商品数量,主机数据库就会自动更改商品库存。当然,在仓库的库存管理中,还包括库存商品清点,数量调整等日常的数据维护工作。
商场盘点:Carrefour每个网点的商品不下万种,像其它的超市经营一样,每月必然会有一次库存商品的盘点工作。然而这成千上万种商品需要在一天时间内清点完毕并输入电脑,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在以前的手工流程中,理货员清点完一类商品后,将盘点数量记录下来,再清点另一类商品,最后,将所有的盘店数据单提交给数据录入员输入电脑。由于数量清点和电脑录入工作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且又不能同时进行,因此往往会出现起先电脑录入员无事可作,然后忙得焦头烂额的情况;而理货员则是盘点时手忙脚乱,而后围在电脑录入员身边等待盘点结果。这样的场面,几乎每个月都要发生一次。小超市如此,对于大型仓储式超市尤为严重。无线网络通讯的实施,彻底杜绝了这种现象的发生。理货员手持移动终端,直接在货架上扫描商品条码,然后清点库存数量,清点完毕,从移动终端输入盘点数量,提交该数据后,主机数据库便对盘点结果和数据库中的库存数量进行比较,通过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将盘点结果返回给理货员。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省却了盘点过程中许多手工输入的步骤,由于商场中的商品都已经实现了条码化,因此,PDT3140的条码扫描引擎发挥了最大的功效。而在手工盘点阶段,电脑录入员必须逐个输入商品的缩位码,才能从数据库中取出该条商品的详细资料。以每个商品5位SKU计算,对于一个10000种商品的超市,电脑录入员在每次盘点过程中需要多键入50000次键盘。
(二)移动信息技术在国内物流业中的应用
“国内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已经开始朝着将RFID整合为通信、身份识别、电子支付‘三合一’的方向发展”。中国移动相关人士表示,移动已开始加强RFID技术的研究和跟踪,推动手机商品防伪,门禁、公交车识别方面的发展,努力实现“打造手机媒体,创造手机多用化”。
1.借助思科的无线网络,海尔物流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和完善,理顺了海尔物流流程,为海尔集团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仓储面积减少一半,库存资金周转日期从30天降低到了10天以下。这顺畅的流程背后是一个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体系在支撑,成功的物流链流程改造使海尔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海尔在物流方面所做的探讨与成功,尤其是采用国际先进的思科无线网络提升了海尔在新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海尔的国际竞争力,给国内其他企业带来了新的启示。
2.在天津,物流被列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因此天津移动在建设物流行业应用基地时,把大量的移动通信业务和产品应用到物流行业的主体之中,设计出多方位、多层次的解决方案。并面向企业物流、物流企业和物流中心三大类型客户,针对不同需求特点有计划地进行市场开发,从移动信息化需求与移动通信结合的特点入手,在物流系统各个环节以及它们与政府物流主管部门之间,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天津现代物流移动信息管理平台。
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天津移动注重利用集团V网、会议电话、集团短信、随e行、专网直联等综合业务全面覆盖物流行业内的集团客户,同时利用移动网络现有的SMS、GPRS数据通信平台,结合GPS、LBS定位技术,无线POS等产品在订单处理、库存管理、仓储管理、配送调度、运输管理、货物追踪、资金结算等子系统的数据传输环节实现深层次结合,从而实现物流企业MIS、OA、ERP等应用系统的平台拓展,实现移动性管理。目前天津移动物流信息化已深入到各大物流相关企业,重点项目有天津港、安达集团GPS定位、可口可乐公司短信ERP、天津海关短信报关、天津烟草配送无线POS应用等。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天津移动物流基地将逐渐成为中国移动集团在物流行业市场的开发中心、示范中心、交流中心和培训中心,成为“数字天津”的一个窗口。
结论
从国际经验来看,物流领域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普遍和成熟的领域,物流企业正在转变为信息密集型企业群体。目前,我国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据调查,我国的物流服务企业中,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落后成为我国物流公司发展的弱点。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给物流企业带来下列好处,显著提升物流行业的整体实力。
(一)采用RFID技术给物流企业带来的好处
减少统计差错、即时获得准确的信息流,进一步降低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安全存货量和运营资本,巩固和扩大在该领域的竞争优势。提高物流(配送)的自动化程度与处理效率,减少雇佣员工、降低劳动力成本,巩固和扩大在物流成本上的优势。加大财产与商品监控与管理力度,有效防止盗窃现象和因遗忘等原因造成的商品损耗;强化设备管理,优化配置设备与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更加透明和快速地了解各种商品在门店的销售情况,并进一步减少因为货架上缺货而造成的营业额损失,从而对顾客的需求变化做出更加敏捷的反应。加速购物的统计与结算过程,减少排队付款的时间,改善顾客的购物体验,进而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移动车辆管理调度解决方案给物流企业带来的好处
货物和司机的安全有了更高程度的保证。货主可以主动、随时了解到货物的运行状态信息及货物运达目的地的整个过程。增强物流企业和货主之间的相互信任。物流企业可以充分了解车辆信息,通过配货、调度等途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三)移动POS解决方案给物流企业带来的好处
帮助物流企业拓展交易空间,实现了实时在线、随时交易;帮助物流企业降低交易成本;帮助物流企业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提升了行业竞争力。
(四)移动办公解决方案给物流企业带来的好处
帮助物流企业拓展了办公空间,业务管理实时可控;帮助物流企业节约了会议和沟通成本;帮助物流企业解决办公效率问题,提升了行业竞争力。
物流信息技术现代化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从数据采集的条形码系统,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微机、互联网,各种终端设备等硬件以及计算机软件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同时,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物流理念和新的物流经营方式,推进了物流业的变革。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两化融合”对区域主导产业的优化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合理和主导产业的正确选择.主导产业既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驱动轮.也是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的核心。现代区域经济的增长。从根本上讲是产业部门成长的过程,而成长首先是从主导产业部门成长开始著名经济学家罗斯托认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会产生扩散作用.把自身已有的优势辐射到其产业链上相关的产业中去.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一扩散作用的根本在于创新的优势,“在这些部门中,革新创造的可能,或利用新的有利可图或至今尚未开发的资源的可能.将造成很高的增长率并带动这一经济中其他方面的扩充力量”。
“两化融合”本身就会形成区域主导产业。一方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利用。中国的信息服务业发展迅猛。近年来,中国信息服务市场一直保持2O%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以互联网信息服务为主的数字内容服务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信息服务的发展速度。当前,我国信息传输服务业(主要为电信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成熟,互联网应用进入快速起步阶段.三网融合发展势头良好,给现有产业模式带来新的机遇.信息服务业对其它产业带动效应明显,对国民经济增长效益突出。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有利于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对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信息化对工业化也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而且还丰富和拓展『l工业化的内涵。因此,必须加快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提升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推动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抓住当前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依法加快淘汰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备和产品,坚决关闭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
“两化融合”会加快主导产业的企业做强做大。通过加大企业信息化的支持力度,建立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等各个环节运用信息技术与装备。加快各级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步伐,加速推进以数字化设计为核心的产品创新系统,实现传统产品数字化、智能化。探索建立企业CIO制度,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步伐。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企业数字证书认证工作。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经济园区、商贸集聚区等产业集聚区信息化建设。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全面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融合全面推动各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发展。
“两化融合”会凸显区域主导产业的特色。作为特定经济区域内国民经济的支柱。主导产业是地域分工的产物。在不同的区域内。会因其自然资源、资金投向、劳动力和市场情况等因素形成不同的主导产业。区域经济之所以存在.差异性的主导产业存在是关键性因素。如果一国内各经济区域的主导产业趋同.那么该国将失去完整有序的产业结构。并在国际贸易中基本受制于人。主导产业的产品受国际性市场左右,进而该国的经济亦难以自立。区域主导产业是区域分工的产物,分工要求差别,区域经济究其实质也就是区域特色经济。即以特色的主导产业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协进。创新即特色,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有利于推动各地区结合本区现有资源,通过市场竞争,确立和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抑制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并且创造不同以前的市场价值。
“两化融合”能促进区域主导产业的增值。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于资本的增值作用明显。主导产业是一区域的经济结构支柱,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会锦上添花,通过技术创新,将使生产的可能性边界不断扩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相反,缺乏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支持的主导产业将在区际贸易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一方面,该区域主导产业产品难以进入外部市场.即使进人后也会因为产品技术含量低、档次不高而缺乏竞争力,致使主导产业的经济效益维持在低水平上。从我国实际来看,同样是汽车产业.如果简单观察就会发现,在吸引科技能力较强、“两化融合”较突出的一些经济区域中的汽车企业,一般处于中高档市场而在一些“两化融合”能力较低的省市中,即使把汽车生产作为主导产业之一,往往也只能进人中低端市场两者经济附加值的高低、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度的大小不言而喻。
“两化融合”将实现区域主导产业的飞跃。区域主导产业是一定地域空间经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经过理性和非理性的碰撞、市场竞争与政府引导后大浪淘沙的产业选择主导产业能在一定时期内支撑起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受产品生命周期及区际竞争的影响,不可能永葆长青。在既有主导产业已显颓势、新的区域主导产业尚未成型时,只有依靠“两化融合”来提高区域主导产业的生产率、改进其产品质量、完善其产品性能。从而提高产业竞争力,延长以至推进区域主导产业再获发展“两化融合”对于区域主导产业的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制造业在当今我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一些地区。信息化发展使制造业发生了非同凡响的改变.不仅使其制造精度大为提高.也促进其产品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二、“两化融合”对区域辅助产业和基础结构的提升
“两化融合”能提高区域辅助产业和基础结构的效率。相对于主导产业的规模效应和受关注程度.辅助产业和基础结构在区域产业结构中往往处于“两化融合”的后端.即信息化建设和投资量一般不集中于此处。但正因为此,“两化融合”在区域辅助产业和基础结构中一旦出现并加以利用,其生产效率将得到更为显著的提高。譬如.在一发达的经济中心。由于产业群和人群的高度集中.难免会出现大量的塞车和运输难题而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创新。可以大大提高了物流、人流的速度,也客观上提高了资本流动的速度.会大大促进区域经济以至主导产业的发展
“两化融合”会改进区域辅助产业和基础结构的生产方式。在区域产业结构中,处于次席位置的辅助产业和基础结构环绕主导产业而进行.但却因“两化融合”的作用.将使其改变生产方式。如循环型环保产业的兴起,在融入了信息化元素后.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处理各种废弃物。像2005年2月底.福建省首家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晋江建成。该发电厂采用先进的焚烧发电技术,通过信息化的管理.焚烧后的垃圾废渣和尘灰可加工成水泥砖和水泥添加剂.垃圾利用率达99%。
“两化融合”可以形成宽广的区域辅助产业和基础结构。利润是资本追逐的目标.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本的流动。随着区域主导产业因“两化融合”产生的优化发展.既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前进,又会产生强大的市场需要,从而吸引大量投资的涌入。而且.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也会使区域辅助产业和基础结构产生新的亮点,诱导资本的投入。在此情况下.区域辅助产业和基础结构的规模和领域会增大一方面体现聚集效益,使其生产成本降低,最大化利用资源;另一方面,会开拓区域辅助产业和基础的边界范围.能为主导产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挖掘更大的增值空间。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有赖于积极推动流通、运输等领域的信息化进程。普及推广终端数字设备、条码技术、P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EDI技术,实现电子订货、电子转账和票证自动处理。完善大中型商贸企业局域网。实现与虚拟商贸社区的互联。建设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实现生产、物流、海关、码头、商检、口岸等物流信息系统的一体化。整合公路、铁路、民航、水运、邮政、仓储等部门的信息资源,推进电子商务在服务业中的普及应用。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必须要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探索建立中小企业网上协作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方位、多层次信息服务,形成常态化持续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良好态势。重点推进机械、电子、化工、医药、轻工、纺织(服装、丝绸)等行业的全行业信息化改造。通过技术与管理创新。积极采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系统、过程自动化系统、企业管理与电子商务系统,并在特色经济区块和园区推进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平台的广泛应用。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加强分类指导,加快制造业信息化进程。
三、“两化融合”对区域新兴产业的催生
“两化融合”是区域新兴产业产生的源头。库兹涅茨认为,产业更替是技术创新的结果,产品的生命周期决定了发展的过程:进入成熟阶段后期的主导产业,需求收入弹性下降。资金供给增长势头减缓。市场饱和,生产增长缓慢,甚至是负增长。原有的潜导产业增长速度加快,规模迅速扩大.与处于停滞的原有主导产业的规模相当,便开始达到主次产业的交替更换。二战以来,信息化正在以迭加的快速度加紧融入社会经济生活之中.并使不同区域空间在不同的时间段表现出不同的新兴产业。20世纪50年代大多数区域经济的重点是原材料基础工业.代表性的产品是钢,每千克不到1元;20世纪60年代是汽车,每千克价格30元;2O世纪70年代是计算机,每千克为1000元;20世纪8O年代为计算机软件.其单位价格是20世纪70年代的10余倍或上百倍……而今天.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正在全方面深人到社会生活中.新的产业革命及新的区域产业布局正在孕育。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催生出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工业软件产业、工业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这些新兴产业.不但可以使区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可以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过程中发挥支撑性作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包括通信设备制造、雷达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电子测量仪器制造、电子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等细分行业。也可以划分为汽车电子、船舶电子、机械电子等产业。由于电子信息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工业软件是指工业生产领域的专门软件,一般与硬件设备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工业设计软件、工艺优化软件、工业控制软件、生产数据实时采集软件、人机界面组态软件等。工业软件和硬件设备相结合,可以为企业测、控、管一体化提供了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目前,发达国家的工业软件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打破外国产品的垄断。替代进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业设计是制造业发展的先导行业.工业设计创造产品的高附加值,直接影响技术创新水平。工业设计必须有创意,要引领时尚潮流。要深化工业设计内涵,大力发展工业美术设计、造型设计、功能性设计、结构设计、可靠性设计、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系统集成设计等。加强名牌战略与工业设计的结合,建立名牌产品的差异化优势。探索建立健全有利于设计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运用和创造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机制
区域化“两化融合”会促使区域新产业出现。对于区域空间来说。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点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