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实验室评价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能力验证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28-02
本次研究为进一步分析比较医学检验领域能力验证计划,有效提升实验室检测质量,对当前三个医学检验领域较权威的能力验证机构EQA报告进行对比,发现三者的EQA评价标准基本一致,但选择出的EQA汇总表项目评价结果间存在一定差异,现报告如下。
1能力验证概况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将判断某实验室检验能力或测量水平的方法称为实验室间对比法[1],能力验证就是利用此方法通过一定准则对参与评定者做出客观、公正评价的验证方法。因能力验证能真实反映参与者的实验检测能力,具备较强的指导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人们利用此方法不断检测、改进、完善实验室的能力,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为后续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医学检验领域能力验证方法使用最普遍的是外部质量评价(即室间质量评价)[2],其原理是由能力验证组织方随机挑选样品送检参与实验室,并将其检验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对,由差异值大小判断实验室检验水平高低。
2EQA提供机构的概况比较情况
EQA提供机构的概况比较情况如表1所示。
3部分定量检测项目EQA汇总统计结果的比较
部分定量检测项目EQA汇总统计结果的比较,如表2所示。
4分析
4.1靶值的拟定
最为常用的确定靶值方法是参考法、决定性法两种[3],除此之外,还有公议值法、统计值法与中位数法等[4]。决定性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有可能出现误判风险,对结果的准确判断不利。
4.2评价样品挑选标准
根据实验室的不同,实验检测所挑选的样品也存在较大区别。在挑选评价样品时,应当以样品中所含项目的数量、各项目检测值与医学决定水平的符合性[5]、评价样品的稳定性与均匀性[6]、包装密封度、实际成本、基质效应等内容为主要参考依据(基质效应与评价样品稳定性成正比)。
4.3分组的标准
分组的科学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评定的准确性。对此技术人员应当以单个项目为单位,由检测方法到检测系统逐级划分,尽可能营造一个公正、公开、透明的检测环境,杜绝掺杂任何经济利益。
综上所述,能力验证组织者能为医学临床实验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对实验检测能力的评定与检验质量的提升皆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贾红兵,李爽,鄢盛恺等.医学实验室认可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实践[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4):339-342..
[2]陈学军.澳大利亚医学实验室检验流程借鉴[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8):636-638..
[3]章新生,姚仁斌,刘璐等.医学稿件中常见统计学方法误用辨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6):653-656..
[4]陆勇,李安东,高卫益等.ISO 15189认证对检验学科发展的影响[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6):64-65.
目的探索没有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的手工项目,如何实现手工检测项目质量控制,为临床发出正确、可靠的报告。方法从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流程分析中这一阶段出发,把所有影响因素分为实验环境、仪器设备、试剂耗材、试验方法和实验人员5要素。其中实验环境需要对温、湿度、微粒数等外部环境和实验反应内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仪器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准、维护保养以及选择恰当的关键部件监测;试剂耗材则对新批次新货次进行验证、外部服务进行有效控制和恰当的保存环境;实验室必须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包括有足够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以及合适可行的标本采集及运输保存条件,并制备完善的SOP文件;实验人员为这5要素中最为重要的方面,要求所有的实验人员有责任心、经过充分的培训考核,达到不同人员之间评判标准的一致性,所有的评价标准均需要量化及细化。实现质量控制后,可选择合适的替代评估程序定期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价。上述5要素任何一方面做不到位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可靠。结果通过替代评估程序以及实验室CAP室间质评结果证明,上述5要素分析及控制可以实现手工项目检测结果的可靠。结论5要素分析的质量控制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临床基础检验手工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并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手工项目;质量控制;检测结果
为了给临床发出“准确”的报告单,在临床检验工作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大多数情况下,实验室通过监测商品化质控品的检测结果和大规模的室间质量体系来反映评价质量控制的效果,衡量检验结果的可靠性[1]。但是,目前国内少数手工项目比如:血小板聚集、手工细胞形态分类、体液细胞手工计数等,既没有成熟的质控品,也没有合适室间质量评价系统可供选择,而且对这些项目也没有约定成俗的替代评估程序。那么,该如何为这部分项目设计恰当的质量目标?如何设计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程序来实现质量目标?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评价质量控制的效果?下面就本实验室长期累积的经验进行分析探讨。
1方法
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从流程上来讲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3部分。其中分析中为标本到达实验室至发出报告这个阶段。本文对分析中这部分进行分析。
1.1室内质量控制以及室间质量评价
主要包括实验室的实验环境、仪器设备、试剂耗材、检测方法、检验人员5大要素相互作用结果的体现。因此手工项目质量控制程序设计从这5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其不确定度,通过分析不确定度分量的组成来设计合理的质量控制程序,以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1.2实验环境
主要包括常规意义上外环境,如温、湿度以及空气中的颗粒物如微生物、灰尘、电磁、辐射、电压等,和实验反应的微环境。保证实验内、外环境处于一个稳定的温、湿度范围内是保证检测过程中涉及所有的仪器、试剂等以及实验反应性处于一定可重复性、稳定的状态。实验室试验环境的温度控制在(15~24℃)范围内,湿度没有明确要求,需要实验室每天对环境温、湿度进行监控,出现变化时应及时进行调整。有研究表明实验室温度对血细胞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因素[2]。根据实验方法要求不同项目对环境检测要求不同。实验室综合考虑实验要求对试验环境进行合理的选择。比如内毒素检测在超洁净生物安全柜内进行避免空气中的杂菌污染影响结果,要求对生物安全柜进行检查以及其中的空气洁净度进行监控。如果实验室灰尘过多,长时间灰尘污染试剂或堵塞仪器的通风口影响仪器设备的运转以及内环境的稳定,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实验反应的内环境比如血小板聚集项目反应37℃条件下,血小板在诱导剂作用下的聚集能力,故反应体系的微环境温度对检测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37℃孵育的温度非常重要,故要求对血小板聚集仪的孵育温度进行日常监测,确保温度波动在±1℃范围内。
1.3仪器设备
仪器安装时,需要考虑环境温湿度和环境的微粒数,台面稳定性等实验环境是否符合仪器说明书要求。日常应用中,仪器设备需要注意下述3个方面:(1)定期进行校准、性能验证以及比对[3-4],采用赋值的物质或者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校准,其中包括:移液器、计数板、离心机等;如离心机,应对进行凝血检测的离心机每年进行一次强检,确保离心力能达到≥1500g。强检完毕后,需要对乏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计数在血球仪上进行验证,确保乏血小板血浆的血小板数目≤10×109/L。(2)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等,手工体液细胞计数需要对计数板进行清洁,使用75%乙醇,至少作用半小时,检测前点入稀释液对计数池进行清洁验证,要求计数池刻度清晰、无划痕,否则应及时更换,盖玻片应平整。(3)选择关键部件进行日常监控,根据实验的检测原理来选择恰当的关键部件,并应用可溯源的方法对关键部件进行监控[4]。如血小板聚集根据其检测原理必须对血小板聚集仪进行孵育温度监控,用经过校准的点式温度计进行日常监测,温度控制在37±1℃方合格。
1.4试剂耗材
(1)储存和处理要求按照制造商建议进行。防止环境变化影响试剂的稳定性和测试性能,不可使用有霜冰箱储存试剂和质控品。如果冰箱和(或)冷冻箱的温度超出合格温度范围,则必须对其中储存的试剂、质控品、校准品进行评价并记录,以确认材料的准确性和质量。(2)试剂在有效期范围内使用。实验室一方面应对日常试剂耗材用量进行评估,确保制订合理恰当的试剂耗材用量计划,从而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另一方面对单个试剂进行开瓶时间的评价,确保在开瓶有效期内应用完毕,并在试剂瓶上记录开瓶时间和人员,对可能超出开瓶效期的试剂进行重点监控。(3)投入使用前对新批次或新货次的试剂进行抽样验证比对并记录,并对说明书提供的灵敏度进行验证,比如:单克隆潜血的灵敏度验证以及血型标清抗体效价的验证等。实现对供应商的质量监督,完善外部供应与控制。(4)手工配置的试剂需要贴上配置时间、失效时间。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实现质控监控如:体液细胞计数实验前需要对相关稀释液要进行背景计数,若背景计数≤3个,即为合格,可以进行临床标本计数。染液每天对PH以及细菌数目进行监测并记录,抽查血片,检查背景红细胞、典型的中性粒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确保颗粒以及细胞质染色不偏酸或偏碱,保证血片染色合格没有细菌污染。
1.5检测方法
(1)选择恰当的方法学,是否具有足够的分析精确性和准确性保证检测质量。(2)对方法学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分析前对样本的要求及运输;分析中方法的性能参数,质量控制方法,对人员、环境和设备、空间、技术的要求,以及潜在的职业暴露危害以及检测后产生的废物类型及处理方法等;分析后对临床的疾病的筛查、诊断或预测方面的作用。(3)制备完备的SOP手册,每种方法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建立详尽完备SOP手册。SOP手册中需要包含分析前、中、后所涉及的所有要求。其中需要重点指出该方法检测原理,可能导致的假阴性及假阳性结果,如何筛选并规避此类结果,要求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比如血小板聚集项目的SOP文件要求工作人员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反应后产生沉淀物的凝集度与检测结果用肉眼进行初步判断,若基本相符则检测结果可接受,并将图片以及相对应的结果范围总结写入SOP文件中。
1.6操作人员
在5大要素中,操作人员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且其他要素的控制通过人员来实现,故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人员能力的培训,衡量和评价以及不同人员之间的一致性是难题与重点[5-6]。首先人员能力的衡量与评价至少需要从下述几个角度出发:(1)职业道德品行评估;(2)常规工作能力;(3)监测试验结果记录和报告;(4)仪器维护及操作能力;(5)异常问题的识别、解决能力;(6)性能验证;(7)自身防护能力等。每个大方面细化并量化进行评价及自我评价。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直接观察常规工作过程和程序;直接观察员工的仪器操作和维护能力;监督检验结果的记录和报告过程;核查工作记录;通过留样再测、内部盲样测试或外部PT检测对员工检测能力进行评估等。其次人员实际能力监督管理采取下述,科室设置质量负责人—总技师长—组长—质量监督员四层监督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对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最后如何实现人员之间一致性,如何用量化指标进行衡量[5],包括:(1)组织所有检测人员定期进行学习、培训以及考核并记录存档;(2)要求所有的实验人员有责任心、经过充分的培训考核,达到不同人员之间评判标准的一致性,所有的评价标准均需要量化及细化;(3)所有手工操作项目实现双人操作[8-9],双人操作之间可接受标准按照行业要求以及方法学固有误差实现量化指标,不接受需要重新进行操作。
2结果
实验室通过上述五要素的控制实现整个检测结果的可控性。如果上述每一项不合格均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可信[8-9]。
3讨论
实验室通过室内质控来评价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室间质评进行检测结果的正确度验证。故上述手工项目需要其他手段来评价结果报告是否可靠。通常情况下,无室间质评的项目可通过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来实现。如果上述方法均不可行,实验室可采取临床符合度来评判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如体液常规检测,本实验室每半年随机选取5份典型的渗出液、漏出液的结果对临床病例进行综合分析,报告临床符合度调查,保证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若体液细胞分类中有异常细胞需要作为危急值对临床进行回馈,并追溯病例,评判结果报告是否与临床相符。本实验室血小板聚集项目、手工体液细胞计数和分类应用上述方法进行质量管理,参加美国病理协会室间质量评价的结果证实了实验室质量管理是成功可行的。通过上述检测过程五个方面的严格控制以及检测结果的替代评估程序,实现无室内及室间质评的手工项目的质量控制,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临床发出可靠的结果。
作者:赵瑾 赵旭宏 胡梅 侯军林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检验科
参考文献
[2]林律初,江炎章.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4):160.
[3]彭明婷,李臣宾.出凝血检验卫生行业标准与质量改进[J].检验医学,2015,30(4):308-3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要求:ISO1518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1-47.
[5]童华波,龙家海,庭永君,等.血液检验人员显微镜白细胞分类结果一致性的实施与评估[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8):89-90.
[6]何旭春,黄慧芳,马少宁,等.提升临床检验人员细胞形态整体识别水平的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7):901-902.
[7]李云,夏正武,李雪梅,等.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2):1456-1458.
中图分类号: G642.42;R3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6-1127-03
细胞培养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基本技术,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必备的实验 技能。细胞培养的成败受细胞生长的各种条件,个人操作手法、操作环境、使用器具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1]。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细胞培养过程一些常见的问题直 接影响到教学的顺利进行,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细胞培养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1.1 培养的细胞易 被污染
离体培养的细胞没有抗感染能力,因此防止污染是细胞培养成败的关键。笔者在教 学中发现因各种因素导致学生培养的细胞被污染的比例达30%~40%。
1.2 细胞培养对操作环境要求高,不易组织教学
细胞培养需要在无菌室的超净台中进行,空间较小,教师无法面对大量的学生进行实验示教 ,因此在组织教学上有一定的困难。
1.3 实验过程较长,操作步骤多,不易监控
细胞培养实验的特点是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多,实验过程长,操作步骤多。进行一 轮完整的实验,往往需数天时间,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来做实验的时间不固定,因此教 师不容易对学生的实验全过程进行监控。
1.4 实验评价标准单一,不适于这一类实验的教学
以往对学生细胞培养实验的评价是以学生培养的细胞的生长状况和实验报告为依据,其缺陷 是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实验的过程,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细胞培养技术,主要体现在实验的过 程中。
笔者曾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研究所等国内一些重 点实验室学习和进修,虽然细胞培养只是这些实验室最基础的一种技术,但其做细胞培养实 验的一些有益的经验非常值得参考和借鉴。笔者针对在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的一些影响实验 教学的问题,综合这些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
2 应对措施
2.1 完善细胞培养室设施,规范实验操作步骤
2.1.1 细胞培养室应单独隔离出来专用,能建立一定清洁级别的培养室是最好 的,考虑到用于教学的实验室需要较大的面积,可能不易达到这样的清洁级别要求,但至少 要有一个洁净的环境和隔离出一个专用的无菌区[2]。
2.1.2 定期为培养室和超净台消毒,检测细胞培养各种仪器是否正常运转。
2.1.3 超净工作台应保持清洁及宽敞,只放置本次实验用的物品,以利于气流的流通。从外面拿进超净工作台未经灭菌的物品须先用75%酒精擦拭。实验操作 应在台面的中央无菌区域(酒精灯火焰周围直径15~20cm内),不要在边缘及通风口等处操 作。全部实验完毕后,将实验物品带出工作台,用75%酒精擦拭台面后再用紫外线照射30min 。
2.1.4 操作前要按要求洗手,准备已消毒的帽子、口罩、手套、一次性鞋套。 然后更换消过毒的隔离服,通常学生实验由于人数多,难以准备大量的消毒隔离服,可以让 学生换上自己平时实验穿的干净白大衣。对学生强调应注意自身的安全,对于来自人类或病 毒感染的细胞株应特别小心,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引起悬浮微粒的产生,小心毒性药品,避免 尖锐器的伤害等。操作时动作要准确敏捷,尽量不要说话,打喷嚏或咳嗽应转向背面。
2.1.5 要保证器具和试剂的无菌。所用的各种试剂提前30min从冰箱取出预温。 小心取用无菌的实验物品,任何时候不要用手和吸管接触瓶口,同时开启的容器瓶口之间避 免相互接触。移液用的各种吸管要专管专用,并且要勤换吸管。每次操作只处理一株细胞株 ,即使培养基相同也不共用培养基,以避免混淆或造成细胞之间污染[3]。在教学 中的做法是将所用试剂根据用量分成小包装,不同的实验组各用自己的一套试剂,这样既能 节省试剂,又能控制交叉污染。
2.2 实验示教问题的解决
在解决教师无法面对大量的学生进行实验示教的问题时,笔者采用在实验之前组织 学生观看实验教学录像片,用多媒体示教的方式讲解实验要求,让学生熟悉每一步操作的细 节。与此同时为每实验小组配备一套与实际操作完全一样的实验用具(可以用未经高压灭菌 的器具),模拟进行操作。
2.3 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的解决方法
2.3.1 细胞实验的步骤和用 品多 常见到学生做实验时由于准备不充分而导致手忙脚乱,因此实验前的准备非常重要。笔者的 做法是指导学生养成下列习惯:实验前一定要熟悉实验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各实验组制作实 验操作小卡片,在卡片上注明本次实验所需要的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准备的实验器材要 稍多于实际使用数量)、操作步骤及要领、注意事项等。在实验前按照卡片的内容一一清点 实验所需的用品,确认无误以后才进行实验。写有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的卡片可以贴在超净 台外面方便看到的地方,以便随时查看。
2.3.2 超净台中物品摆放不合适 在操作时,由于超净台中物品摆放不合适,导致取用不方便。应提供一个参考的 物品摆放模 式:超净台中常用的物品如废液缸置操作区的右后方,装75%酒精棉球瓶置于左侧,酒精灯 则放在正中央,酒精灯与操作者之间20cm内为主要操作区域,试管架,剪刀,镊子等常备物 品根据个人习惯选择固定的位置放好,以方便取用为原则。
2.3.3 细胞消化不足或过度 这是一个最常见的由非污染引起的细胞培养不好的原因。贴壁细胞在消化传代时,使用相同 的消化酶,即使同一批细胞,各组学生培养的细胞生长状况也不一样,其消化的时间也不尽 相同。有些学生加进消化液后在细胞还没有被充分消化下来时就用吸管反复吹打细胞,结果 是细胞没被吹下来,还造成细胞破碎。有些学生的细胞消化过度,吸弃消化液体时将部分细 胞一起弃去造成损失。笔者的做法是不用统一计时的方法来估计细胞消化的程度,加入消化 液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待细胞出现分离变圆即终止消化[3]。
2.4 对预防污染反应过度而影响实验的进行
大多数情况下,经过教师的反复强调,学生的无菌意识得到很大的增强。但是常见到学生对 预防污染反应过度,反而造成细胞培养的失败。
2.4.1 将用消毒布包拿进超净台才打开取出 正确的做法是将消毒布包中已消 毒的物品在超净台的外面打开,直接取出放入操作台中,用紫外照射10min,然后启动工作 台的吹风机抽风。
2.4.2 把消毒包中已经消过毒的器械又用75%酒精棉球擦 拭 其实酒精的消毒效果远没有高压好,这样做不仅增加了操作步骤和时间,还有可能带来污染 [4]。
2.4.3 反复烧烤已经高压灭菌的用品 在使用已经高压过的培养瓶 时用酒精灯反复烧烤瓶口,或在操作时将已经吸过细胞培养液、小牛血清等还继续使用的吸 管在酒精灯上反复烧烤。同样增加了不必要的操作步骤,而且残留在吸管内的物质在烧焦后 ,形成对细胞生长有害的碳化物,再取液时带入培养液后会对细胞产生毒害。
2.4.4 灼烧浸泡在75%酒精中的金属器械 浸泡在酒精中的金属器械,在超净台中取出后,用火烧的目的只是为了去除沾在上面的酒精 ,故无须灼烧太久,长时间在火焰上灼烧后,常有学生因使用没有完全冷却的器具而烫伤细 胞[5,6]。
2.5 建立学生自主实验模式及相应实验室管理制度
由于细胞培养实验过程较长,教师不可能时刻跟在每一个实验组后面指导,因此尝试通过建 立学生自主实验模式的途径解决这个问题,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在观察自己培养的细胞的同时 ,相互检查其他实验组,记录细胞培养状况、实验过程及结果。自主实验模式的建立不仅培 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为以后学生进行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打下了基础。健全相应的 实验室管理制度,选择一定数量的学生(如实验小组长)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实验室实施 全天性开放,让学生在做实验时根据需要能随时进入实验室及拿到所需要的实验用品,教师 则可在固定的时间在进行指导。
2.6 建立新的评分体系以解决实验评价标准单一的问题
传统的实验评价标准不适合这一类实验的教学要求,达不到检测是否真正掌握细胞培养技术 的目的。笔者采用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着重于学生实验技能与实际操作水平的考核,分别在实验过程中用提问、观察学生的操作以及实验结束后的实验报告、研讨等方式进行考 核,这样的考核贯穿于实验的整个过程中,成绩的评定既注重实验结果更注重过程。
笔者在生物技术专业2002~2006级5届学生中,对这一部分实验内容进行教学改革,通过不断 摸索,取得了一些实施的经验,从教学效果来看,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 技术,学生也乐于接受,同时对其他实验内容的教学也有借鉴意义。
参考 文献:
[1] 锷征.组织养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5.
[2] JOHN R W,MASTERS.Animal Cell Culture [M].Third Edition OXF ORD UNIVERSITY PRESS,2000:2-17.
[3] 费洪新,孙丽慧,张涛,等.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培养的体会[J].卫 生职业教育,2007,25(8):138-139.
[4] 司徒镇强,吴军正.细胞培养 [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公司,2007:11-13.
[5] 张卓然.实用细胞培养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6 .
[6] 王春景,刘玉琴,张宏,等.细胞培养操作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 [J]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9,29(3):335-336.
实验教学 质量标准 评价体系
实验教学是大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我校从2000年开始,对实验教学的质量进行专项评价,并不断修订与完善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在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充实、完善,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标准及评价体系的建立
我们河南中医学院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要求,在借鉴教育部教学评估中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聘请领导和专家讨论,经过几年的不断改进,确立了“河南中医学院教师实验教学质量评价项目内容及标准”。
二、评价范围及方法
每学期承担本、专科及研究生教学任务的专、兼职及外聘教师,均为被评对象,要求参评老师本学期授课应大于6个学时。为所有参评教师及其讲授课程、参评班级建立相应代码,应用已设定好的计算机程序,计算并显示出每位老师所教授的各个班级的所有项目的得分,将每位教师所教授的各个班级的得分汇总后取其平均值,即为每位老师的最后得分。
三、评价体系的实施及结果分析
(一)全校规模评教的实施
1.评前培训。在每学期的倒数第6周,评教工作进行之前,专门召开学生评教工作会议,对各二级学院教学办和学工办负责人、学生辅导员进行评教工作培训。同时安排各二级学院召开所属班级的学生评教工作培训会,使所有学生评教工作的参与者了解了整个评教工作的程序与方法。
2.评中检查。评教当天,抽调教学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组成检查组,对所有参评班级的评教组织情况进行检查。
(二)结果分析
为了检验我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可靠性,检验其是否能有效的区分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通过对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113人次实验教学教师的各项评教结果,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了信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信度系数(Alpha)为0.982,标准化后的信度系数(Standardized items)为0.989(>0.8),说明我们所采用的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能有效地反映不同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采用这种测评标准是可靠的。
四、结论和体会
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我校实验教学的基本情况,有助于了解我校目前实验教学培养目标设立的合理性和实验计划的完成情况;有助于了解各实验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程度,以及其对培养学生综合实验及创新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通过对实验教学评价结果的分析与研究,明确所必须采取的相应措施,从而实现实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并且为今后的实验教学改革获得了具体信息。通过对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把我校实验教学质量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监控有机的结合了起来,优化了实验教学管理,对提高我校的实验教学质量起到了诊断、调控、导向、激励等多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风法,宋宪亮,赵延兵,等.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07,(4):32.
上海龙华医院坚持不懈地走“名医、名科、名院”发展之路,迄今名医荟萃、人才辈出。2001年,医院首创“名中医工作室”传承模式,堪称全国中医界学习典范。如今,上海龙华医院由31位名老中医所带领的工作室,在各自的学科领域掌舵领航、薪火传承,160余名中青年名中医崭露头角。在此基础上,作为一所“研究型中医院”,上海龙华医院陆续培养出28支龙医团队、28位龙医学者、280名龙医团队成员,如春笋般涌现的新生力量正在接过“继承、发展、创新”的接力棒,逐步承担起医院医疗、科研、教学、转化、推广的重任。可以自豪地讲,上海龙华医院不仅为上海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中医药人才,更是钻研出一大批原创性中医临床科研成果。目前,上海龙华医院成为全国唯一承担两个重点研究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一期建设,顺利进入二期建设。
经过几代学术带头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上海龙华医院在中医骨伤科、中医肿瘤、中医外科、中医肾病、中医脾胃病、中医呼吸病等领域均取得重大创新,相继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时至今日,上海龙华医院走出了一条“国内领先、亚洲著名、国际知名”的现代中医传承与创新发展之路,并在探索如何建设现代化研究型中医院的发展道路上积累了一定经验。可以说,不忘中医文化之本的“龙医人”带着浓厚的“中药味”,在不断变换的时代中传承着历史赋予的重任。
展望未来,上海龙华医院将进一步围绕“打基础、建机制、谋长远、出成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临床研究为根本,强化临床科研规范化,培养高水平人才与队伍,基地与医院相互依托,不断完善学科与基地联动发展机制,为实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总体建设目标继续努力。
中西结合 医研融汇
现如今,提及老中医,难免给人一种“玄之又玄”的错觉:望闻问切,把脉开诊,之乎者也,写方抓药。
全自动多色分析流式细胞仪系统、多功能全自动样本制备工作站、荧光倒置显微镜、病理图像分析仪、冰冻切片机、Micro-CT图像采集与分析工作站、Ⅰ期临床试验病房、GCP研究平台、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走进上海龙华医院,各类实验室,各种各样的进口实验设备可谓琳琅满目、种类齐全。让人不禁心生疑惑,这难道是中医院吗?
不错,这是一所现代化的研究型中医院。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中医通常根据经验诊治,不作试验、缺乏数据、鲜有分析,全凭个体经验感觉。正是在这种所谓“黑箱理论”的影响下,困于难以找到符合现代循证医学框架的理论根据,传统中医一直饱受欧美发达国家医学界的诟病。上海龙华医院一改久有的“经验”体系,引进现代化、国际化研究模式,与西方国家采用同样的试验标准、同样的临床设计方案、同样的检测方法,参照“循证医学”要求,不断填补与夯实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循证证据。
具体而言,中医治疗恶性肿瘤,被誉为是继西医手术、放疗、化疗“三大法宝”之外的“第四把利剑”。但是长期以来中医多采用以攻邪为主的“攻法治疗”,治疗效果不甚显著。令人赞叹的是,上海龙华医院肿瘤科刘嘉湘教授突破了这一理论瓶颈,以现代科学方法不断丰富“扶正治癌”法则,成为中医治疗肿瘤“铸剑师”中的佼佼者。而“铸剑征途”耗费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年华。
历经多年临床实践与探索研究,1972年,刘嘉湘教授提出“扶正法”治疗恶性肿瘤,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以及防治肿瘤放、化疗毒性反应的中医诊治体系。创始之初,他遭受到超出预估的质疑与诋毁。为了得出最准确的试验数据,刘嘉湘严格采用国际科学试验方法。一开始不知道是随机试验好还是队列研究好,他就去咨询统计学专家,得知随机数据更有代表性就坚定选择随机化设计。他严格遵循西医统计学方法执行,将患者随机分组,一组只采用化疗,另一组仅给予中药,第三组既接受化疗又服用中药,方法学规范、严格流程控制,每天护士定时定量备药、发药、监督吃药,谨防患者乱吃药等偏倚因素干扰。最后,数据统计全部由第三方把控。而且,前期动物实验的数据资料齐备。
从“六五”、“七五”、“八五”直至“十一五”,刘嘉湘观察了上千个病例,应用实验肿瘤学、现代免疫学、生物化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方法,进行临床观察与动物体内外实验研究,统计了大量病患的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等硬指标数据。最终论证了由他研发的“扶正中药”――金复康的显著治疗效果。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金复康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5个月,5年生存率为11.17%;中药联合化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5年生存率为20.71%,均优于单纯化疗组患者(8.9个月)。
在一系列临床有效病例和经得住考验的循证数据面前,人们不由得口服心服。目前,由他首创的“扶正治癌法”不仅被国内中医、西医学术界广泛接纳,成为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主要治则之一,而且获得世界医学重视。至今,这位79岁的抗癌大师仍活跃在临床一线。
除金复康口服液外,刘嘉湘在“扶正治癌”理论基础上研发的肺癌中药治疗新药还包括芪天扶正胶囊,以及中药外贴治疗癌痛的蟾乌巴布膏。临床证据表明,上述扶正中药不仅能够提高机体细胞的免疫能力、有显著镇痛效果,有效率高达93%,同时长期用药无成瘾性和毒副作用风险,堪称国内首创并达国际先进水平,被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国家级中药新药。凭着这些沉甸甸、高含金量的数据分析、实验报告,中药新药“金复康”还喜获素以标准苛刻著称的美国药监界首肯,经美国FDA批准现于美国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进行Ⅱ期临床试验。一旦通过,我国首个治疗肺癌的中药新药将有望步入国际市场。
交叉协作 佳绩频传
中医学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同于传统中医的“固执己见”,在科研上,上海龙华医院历来鼓励龙医人大胆创新,提出“向西医同道学习,强化医院临床科研能力”的宗旨。
在骨伤科王拥军教授头脑中,科学研究也需要战略眼光,要把握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大势;既要具备清醒的自我认识、开放的全球视野、强烈的危机意识和高瞻远瞩的眼光,同时要明白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在世界医学、生命科学发展中具有的原创性科研意义;以古鉴今,深刻理解中西方文化与医学的内涵,虚心学习并开拓创新之术。他将上述中医科研思想高度浓缩为“取势、明道、优术”六个字。
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后,眼界大开的王拥军率先在脊柱病研究所“大展拳脚”,启动一系列改革:建立中医脊柱病、骨代谢疾病以及骨免疫疾病实验室,引进并完善“符合中医特色,具有世界水平”的实验室管理技术,将脊柱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芯片检测技术、Micro-CT、RNAi、系统生物学、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模式动物技术等先进科技方法运用于中医药研究。他在国内中医院校率先建立基于表达特异性报导基因克隆细胞株的体外药物筛选平台,以及基于基因敲除、转基因动物的体内药物筛选平台……
不仅如此,上海龙华医院向来注重多学科交叉协作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实验研究,除与国内高校保持合作外,亦先后与哈佛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华盛顿大学等5所美国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加拿大温哥华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建立长期稳固的临床与科研合作关系。2005年,上海龙华医院在泰国华侨中医院开设龙华中医肿瘤中心;2007年,再与新加坡义安中医药中心达成协议,长期选派人员开展相关临床任务,实现业务量不断上升同时大力推进了与国外医疗机构的合作交流。
近年,上海龙华医院的中医理论创新、中医方法学研究、中药复方研究、证病结合研究能力不断提高,SCI收录学术论文影响因子逐渐提高。通过不懈努力,现已经完成“扶正祛邪法”、“益气化瘀补肾法”、“筋骨平衡法”、“健脾法为主”、“益气养阴、调摄冲任法”等多项子领域临床诊疗规范与疗效评价研究。例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疗规范与疗效评价标准研究,“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诊疗规范与疗效评价标准研究,“筋骨平衡法”防治慢性筋骨病,“健脾法为主”辨证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诊疗规范与疗效评价标准研究,“益气养阴、调摄冲任法”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诊疗规范与疗效评价标准研究等。肺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被列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颈椎病中医诊断疗效标准被纳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中医、中西医结合颈腰综合征诊疗指南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规范,脊柱侧弯体疗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项目。
5年来,上海龙华医院还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奖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各类奖项3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7项,公示19项;形成165个医院制剂,拥有中药新药证书12项,实现成果转化39项,成果推广应用19项。
再者,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中医三级实验室、卫生部“十二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百余国家级科研项目、科研项目级别、项目量和科研经费在上海市同类医院均名列第一……这累累硕果绝非偶然。
作为上海唯一拥有上海市中医外科和中医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两家临床医学中心的中医院,科研一直都是上海龙华医院的重中之重。“以科研为核心带动临床,以临床为基础带动科研创新”,即临床产生的问题由研究所研究,研究所研发的技术、药物再由临床检验。正是得益于此医研融合,上海龙华医院这所中医院才能在与西医院的惨烈竞争中辟出一条“康庄大道”,永葆中医的神奇魅力。
老干扶持 小荷初绽
在上海龙华医院,尊老是一种传统。
硕士生、博士生高级别“徒弟”每日接送“老师傅”上下班,中午帮着打饭,陪同“师傅”前往外地开会调研……事无巨细,凡是和师傅有关的工作,徒弟们全都亲力亲为。点点滴滴,都出自内心的敬重与爱戴。
老中医,愈老愈贵。54年前,黄文东等八位知名老中医齐聚上海龙华医院,将毕生行医所学带来并留在这里。他们对医院精心“呵护”,为医院的成长奠定了扎实的学术与人文基石。继第一代“元老”之后,胡建华、姚乃中、邵长荣、王大增、刘嘉湘、施杞、陆德铭等28位第二代名中医渐行成长成熟并挑起大梁。
新生代力量的培养始终是上海龙华医院的核心工作。传统中医,以名医招收弟子的方式得以传承。上海龙华医院不仅一直坚守着“师徒”传承模式,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名中医工作室”。由医院牵头,名老中医公开招收学生,各位学生可自愿报名,经遴选后正式献花鞠躬拜师,一位老中医亲带3?5名学生。每周,工作室的师生要共同门诊2?4次,并一起参与查房,由老师口授心传,确保弟子如愿得偿“真传”。弟子们在抄方子、整理病案、报成果、口授内容整理汇编过程中受益匪浅。名中医刘嘉湘总结提出,有的东西不是书本上能学到的,要多听多看,有时候一两句话却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经验之谈。
“名中医工作室”为上海龙华医院培养了一拨又一拨“名师高徒”,如妇科李祥云教授、学生郑锦,骨伤科施杞教授、学生王拥军,肾内科陈以平教授、学生邓跃毅等。2007年施杞与王拥军师徒二人同时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一时传为美谈。
王拥军对师傅施杞教授满怀感激之情,因为对他而言,施杞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长者,更是如同父亲一般的亲人。正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回想当年,王拥军有机会公费出国深造,但必须交纳保证金,施杞“拥军出国,我来担保,不用交押金!”的一句话令王拥军铭记一生。师傅传承给学生的,不单是学术思想,还有一种精神。师傅常说“于仁厚处用心,于熟精处用功。对待患者博爱,对待学术踏实”,这种仁爱、博爱的医德,又何尝不是前辈们留给我们最美好、最珍贵的一剂“良药”。循着师傅的足迹,现今王拥军也已桃李天下,徒弟梁倩倩博士荣登“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得主,这在上海市中医界尚属首例。
毋庸置疑的是,“名中医工作室”发掘中医古籍经典并融汇新知,为中医继承发展留下了理论精华。数据显示,自工作室创建以来,已然整理医案医话超过万则,临床随诊笔记两万余篇,出版书籍230余种,千余篇,而且收集了大量的宝贵影像资料。刘嘉湘教授的“扶正法治癌”,朱培庭教授的“胆病从肝论治”,邹菊生教授的“眼深部望诊、角膜深层辨证”等,无不成为现代中医理论创新的经典之作。
如今,上海龙华医院已从当年的“元老”丰富发展为拥有31个“名中医工作室”的全国示范中医院、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而且“名中医工作室”效应已席卷全国各大中医医疗机构,成为中医传承的不二法门,其中不乏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上海市海派中医流传传承研究基地。2012年9月8日,上海龙华医院又率先创立了全国首个以专家姓名冠名的中医流派学术研究中心――“石筱山伤科学术研究中心”。
再者,上海龙华医院针对年轻人的苗圃计划、龙医团队系列人才培养方案陆续出台。新的学科人才培养理念以及中医复合型人才“六结合培养模式”再次大放异彩。“六结合培养模式”,具体包括中医与西医结合,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医古文与外语结合,医药学与生物学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业务技术与组织管理结合。
此外,上海龙华医院“注重人格培养,立身树人”。因为,中医药要发展、要走出国门,更需要优秀的中医科研人员。由此,医院要求学生加强外文文献的阅读和整理,要求在国外高水平的期刊上发表文章,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正是在这种严格要求的氛围下,研究所的创新团队佳绩频传。
半亩方溏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施杞教授根据长期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实践,总结出“1+1>2”的人才培养超越模式。“1”是指施杞教授对学生们所做的工作――“引路、铺路、养路”,即引领学科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科研思路,培育弟子们献身中医药事业的高尚情操。他坚持一手抓软件、一手抓硬件,建成了全国一流的中医骨伤科现代研究平台。2012年,施杞教授荣获“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正是在这些培养模式轨道中,上海龙华医院走出了王拥军、许玲、季光、莫文、李和根、刘胜、张惠勇、梁倩倩、杨燕萍、卞琴、崔学军、李晨光、王琛、王琳、钟逸斐、孙建立等后辈翘楚。
软硬俱佳 云帆沧海
走进国际学界,将中医药发扬光大,雄心勃勃的“龙医人”从没有停下脚步。闭门造车的中医发展模式已让传统中医吃尽了苦头,走不出国门、得不到国际认可。而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国际影响就等意味着没有竞争力。作者认定医院必须培养一批不但中医功底厚实而且具备中西医结合实力的复合人才,谈国际影响才不是一句空话。
在施杞教授、王拥军教授的带领下,“前移式培养模式”率先在脊柱病研究所实行。近5年,研究所共计投入超过160万元,资助优秀医生、科研骨干、优秀博士研究生出国深造,学成之后再为医院、为研究所、为国家做贡献。截至今日,上海龙华医院先后派出17个博士研究生“好苗子”中,学成期满的12位已满载16个国际级学术奖项悉数“衣锦还乡”。
归功于“有中医内涵的留学博士”,研究所成功申请到3个国家级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这在过去是龙医人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目前,这所中国中医药界的首家脊柱病研究所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多所著名高校达成长期合作协议,携手深化中医药防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中医药促进脊髓修复与再生以及中医药治疗骨退变性疾病等相关领域研究。
2008年,上海龙华医院被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格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同期承担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和“骨退行性病变”二大疾病系的研究。2012年,医院成为上海市“重中之重”的“中医药防治慢病(恶性肿瘤、骨退行性病变)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龙华医院再接再厉、不断奋进,今年又组织申请了“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意义有三:其一,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以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规范化研究评价为切入点,以高水平临床循证医学研究为核心,构建中医药综合防治恶性肿瘤临床科研协作网络,使临床研究水平达到国际规范化要求,并不断向社区、基层转化。其二,建立国际临床规范化研究技术平台,使之成为我国乃至国际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临床评价的基地和转化医学中心,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其三,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采用系统生物学方法和技术揭示“扶正治癌”治疗恶性肿瘤的生物学基础,为中医肿瘤学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这是上海龙华医院给自己规划出的三点新坐标,无疑对科研水平、临床水平、国际合作、人才储备、硬件配套再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在这里,任何一个决策都经历过规范的“循证分析”考证。医院相关人员负责收集数据,把全国各家同类型医院的政策数据全都汇总起来,共计分析了973例,同时制定出96个参数,十几大项用于政策研究。继而,借助医学科研循证方法,包括科技投资比例、配备专业人员、科技成本效益产出比等医院建设的各核心要素标准都具备科学的政策研究和指标依据。每一项决策都确保了雄图壮志的主观意愿与科学管理理念、手段的客观保障有机和谐。
在合理宏观决策同时,上海龙华医院更强调“精细化管理”,使办公流程更加科技化。通过计划、统筹、决策,通过信息化技术监督执行,行政科研效率大大提高,为民众服务更为便捷。
目前,一幢总面积37245m2的17层综合大楼,一幢规划面积13500m2的10层科研大楼拔地而起,研究型门诊、研究型病房、医技用房、临床教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临床科研信息中心等基建蓝图指日可成。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检验;卓越技能人才;培养
面向高职院校的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应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支持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结合高等教育规律和行业企业标准,研究制定各类应用型专业、应用型课程、应用型教师队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参考其他高校的做法[1,2],本文设想在本校开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建设基础
1.学校基础。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省示范高等职业学校,具有61年的办学历史,是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拥有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三甲附属医院。2011和2012年度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13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校。2012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安徽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2—2013年度荣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称号,2013年度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4年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学校立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2016列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2.专业基础。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我校的老牌特色专业,其传承了当年中等卫生学校的优良教学传统。近年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先后成功申报并建设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省级特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检验技术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免疫学检验省级精品课程》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在研项目有《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临床检验基础》省级MOOC示范项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医学检验骨干专业》和《医学检验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项目。获得《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和《医学检验综合实训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临床检验基础》省级多媒体(网络课程)竞赛三等奖。校内建立医学检验仿真实训中心,实现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的有力保障;校外建立包括附属医院在内的省内外二级甲等以上30多家医院和8家独立实验室作为实践基地。
二、总体目标
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按照“岗位引领、任务驱动、需求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以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改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精心设计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通过师资队伍“双师”结构和素质水平的提高,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及运行机制保障的完善推进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卓越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
三、实施步骤
1.项目规划。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制订卓越人才计划工作方案,建立良好的实践教育基地,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为卓越人才培养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工作任务是落实合作企业,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制订卓越人才计划工作方案,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修订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标准,制定卓越人才培养学生选拔标准与方法、课程体系和内容组合指导意见,优化现有实践教育基地资源,建立良好的实践教育基地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2.项目建设。修订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标准;重构卓越人才计划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优化实践教学方案;实施校内教师临床实践锻炼,企业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情景式案例教学法案例编写与应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和内容组合,组建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实验班,安排卓越人才班级学生暑期见习。3.项目评价。开展卓越人才培养评价,总结经验,反馈性调整,完善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专业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卓越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等,进行项目推广。四、建设内容1.制定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标准。成立由校系主要领导和合作企业高层组成的项目建设领导组,系部设立项目工程实施办公室,全面负责项目工程的申报和工作方案的制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工作适应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适应医疗卫生行业需要的医学检验技术卓越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制定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标准。2.探索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教育培养的新机制。(1)建立卓越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以检验工作岗位项目引领,早期接触临床的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认知见习—项目实训—岗位见习—顶岗实习”一贯式[3],强化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重构课程体系,遴选教学内容,重视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增加情景式案例教学案例。形成一套完整的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标准、课程教学体系。(2)形成校企合作新机制。校企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的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院所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的新机制。3.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立研究卓越人才计划实验。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每级学生随机分班,确定一个班为卓越计划人才实验班,进行特殊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专门的教学计划。由指定的专业带头人和辅导员管理该班级,全程负责卓越计划的实施。每5—8人为一组,学生与专业教师互选,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教师负责专业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实习就业方面的指导。4.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校内实践基地进一步充实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中心,利用病理数码互动实验室开展形态学教学,改造《临床检验基础》、《输血检验技术》等6个“教、学、做”一体化实验室,能够满足卓越人才校内培养的需求,尤其是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检验科水平的医学检验仿真实训中心,更是实现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的有力保障。(2)校外实践基地,继续与合肥“艾迪康”紧密合作,并再争取与“泰斯特”、“达安”、“康立”和“金域”等进行进一步的合作,遴选一家进校园,共建实验室。稳定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第105医院等省内实习医院25家及南京市第二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海85医院、无锡第八人民医院等省外实习基地20家。5.提升教学团队水平,建设一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校企共同修订实施《教师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实施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性文件,发挥各自的优势构建“责任明确、管理规范、成果共享”的“双师”双向交流机制,努力实现教师与企业人员之间的身份互换,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以结对子的方式共同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管理水平,建成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双师型”结构省级示范性专业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许文荣,邵启祥,钱晖,等.医学检验品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J].检验医学教育,2009,(3):1-2.
[2]袁学杰.高职医学检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7):2607-2608.
关键词:肿瘤放射治疗学;医学仿真实验室;教学效果
Abstract:The tumor radiation therap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ancer therapeutics, a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radiation therapy technology, the society for therapeutic radiology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Radiotherapy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is more vivid and intuitive passing radiotherapy knowledge to the students,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for students to build a bridge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to improv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Key words:Tumor radiation therapy; Medical simulation laboratory; Teaching effect
肿瘤放射治疗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以肿瘤基础医学、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解剖学、医学影像学为基础,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勤于实践[1]。我校作为高等医学院校,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为医学生的基础及临床学习提供了优越条件,但是实际的临床工作非常繁重,学生人数众多,制约了学生临床工作的实践。建立开放式、共享性医学实验教学平台,是实现医学教学资源集约化的主要途径[2]。医学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是肿瘤放射治疗实验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体系,可极大地推动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据此,本文结合我校肿瘤放射治疗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及实践做一探讨。
1医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目前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大多仍然遵从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现有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先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学生再一步一步照做,学生被动接受很少能够主动思考,无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也不会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更不会深刻理解掌握教学内容[3]。对于基础实验教学,因实验资源紧张、实验精密仪器昂贵等生均实验设备拥有量低,采用示范教学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培养。对于临床的实验教学,基于临床的特殊性,学生更多的是在听和看老师的临床操作,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参与到临床实践中来,且几乎没有独立思考及主动完成的机会,因为临床的操作是不允许丝毫的差错,这就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的的脱节。
2医学仿真实验室的现状
虚拟仿真实验室(The virtual/simu lationlaboratory,VL),主要指在各种计算机系统中通过采用多种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不同的虚拟实验环境,使得实验者能够在接近真实的实验环境中,完成预定的实验项目[4]。目前国内外倡导开放性教学的理念,2008年Dave Cormier教授首先提出了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的概念[5,6],因其覆盖学生面广,推动自主学习,学习资源非常丰富的特点被大为推广。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以学生为主导,先进行虚拟实验操作后再进入实际操作,不但能提高实验效果,还可节约资源,具有安全、开放、共享的特点,目前各医学院校的仿真实验室主要有机能学虚拟仿真实验室、形态学虚拟仿真实验室、人体解剖学虚拟仿真实验室、分子生物与免疫学虚拟仿真实验室、临床诊断学虚拟仿真实验室等[7],但放射治疗仿真实验室欠缺。
3肿瘤放射治疗仿真实验室的建设
3.1软件硬件设施 红蜘蛛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教学电子白板,仿真实验室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Planningsystem,TPS),教师用机一台(带云储存功能),仿真实验室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学生用机若干台。
3.2建设的目标 利用交互式全仿真的放疗实验教学平台,选用医生工作站软件模块进行肿瘤靶区勾画和相应的正常组织勾画,选用计划设计制作模块进行放疗计划制作、优化、评估。利用教师机、红蜘蛛教学软件播放模式演示肿瘤放射治疗计划制作、优化、评估过程及相关技术细节通过本放射治疗仿真实验平台,学生获得上机训练机会,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勾画各个部位靶区以及正常组织器官,进一步熟悉各个部位的解剖结构,进一步了解GTV(Gross Tumor Volume)、CTV(Clinical Target Volume)、PTV(Planning Target Volume)等放疗中有关的概念和知识[8]。熟悉计划的制作、评估、优化等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射治疗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为同学们今后阅读影像图片、开展放疗工作等有很大的引导作用。通过此平台应用,积累教学、培训经验,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体系。
4肿瘤放射治疗仿真实验室的实践
4.1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方法的讲解 首先通过讲授及演示的方式对实验的原理、实验内容及流程进行讲解。
4.2放射治疗靶区的勾画 学生自行从学生用机导入预先存入的CT定位扫描图像,依次对肿瘤靶区(GTV、CTV、PTV)及正常组织器官进行命名并勾画。
4.3放射治疗计划的制作 根据当次实验的内容如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或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不同[9,10],制作不同的放疗计划,如进行等中心点选择,射野方向选择,射野权重以及挡铅调整等。
4.4评估 学生利用仿真三维计划系统提供的等剂量曲线,DVH工具,可以方便直观地发现所作计划的优劣,不断地调整优化计划。带教老师提供此例病人计划的达标的物理评价标准,既是学生计划设计的目标,也是老师最后对学生计划制作完成验收的评分标准。
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顺应了传统的医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实现了"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新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特别是放射治疗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阅读影像图片、开展放疗工作等有很大的引导作用。通过此平台应用,积累教学、培训经验,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体系。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石梅.肿瘤放射治疗学新进展与发展设想[J].医学杂志,2010,35(05):481-484.
[2]孟晓明,贾宝洋.多媒体教学在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63-264.
[3]李光辉,陈正堂.综合性教学医院肿瘤放射治疗学实习带教的特点和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06):1243-1245.
[4]李春艳,易烨.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24):114-115.
[5]黄坪,李红松,潘克俭,等.基于MOOC的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104-106.
[6]Perry S, Bridges SM, Burrow MF. A review of the use of simulation in dental education[J]. Simul Healthc,2015,10(1):31-37.
[7]王燕,车敏,楚慧媛.中医院校建设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5,32(02):94-96.
[8]Yong Xin,Jia-yang Wang,Liang Li,et al.Dosimetric Verification for Primary Focal Hypermetabolism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l Patients Treated with Dynamic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J].Asian Pacific Jour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2012,13:985-989.
【关键词】外科;实验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医学教育中的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1],而外科学实验课是外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于实践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的程度,直接决定着临床实习和教学工作的质量,甚至影响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实验课在外科教学活动所占比例和位置十分重要[2],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但是基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学生进入临床后,发现其实际动手能力,适应临床过程缓慢。为此,如何提高外科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能力,增强学生临床应用能力,是临床实验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我院临床教研室在多年外科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对外科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1 外科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设备落后和不足
由于经费短缺或其他因素的制约,导致实验室数量少、资源配置不合理、设备更新与维护不及时等现象的出现,使得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相关实验,实验教学的开展不能稳步推进,无法充分发挥其效能。
1.2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分散、不稳定
外科实验就是采用了理论教室与实验教师分头、分组带教,而且实验教师的配置多为年轻教师,在操作技能上处于相对薄弱状态,教学过程中很难讲理论及实验有机的结合奇兰,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的开展;而且实验教师的流动性很大,在适应实验教学以后又部分希望转入一线教学队伍,导致实验人员严重匮乏。
1.3 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的临床教学,依旧处于偏重理论教学,课程设置上以理论为主[3],实验教学学时仅为理论教学的三分之一,甚至不足三分之一。并且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实验教学评价基本不作为评价标准。导致了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学习意识。而且实验教学还存在着理论与实验脱节的现象,主要体现为附属实训基地层次较低或根本就没有实训基地,学生在理论学习后的技能养成得不到很好的强化,导致了技能水平低下,而且理论知识遗忘较快。
1.4 资源浪费严重
学生实验教学所用的医疗物品,如缝线、引流管都是正规厂家的、可以用于临床工作的正规物品,但是在实验教学中很多物品是可以多次利用的,但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却严格按照标准使用,极大的浪费了有限的教学资源。
1.5 实验室管理不完善
外科学范围较广,器械、设备、备品种类繁多,要求管理者不仅要懂得管理,还要懂得外科专业知识,但是很多院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配置上只重行政视管理而忽略了专业管理,导致实验室管理混乱,极大地影响了外科实验的开展。
2 外科实验教学改革对策
2.1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我院根据实际需求和实验室结构特点,按照基地化建设标准,对实验室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同时统筹规划制定了各项操作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并统一制作墙报,便于实验教师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学生可在操作过程形成纲领性指导作用。而且实验室模拟化临床氛围浓厚,让学生感受到外科工作的神圣、庄严,能够真正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及其所处的临床地位,促进了学生的自律性、
2.2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过程的主要执行者是教师,其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育、教学水平的优劣,因此,必须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其能力,完善其机制。
我院制定了实验系列教师岗位相关政策和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调动实验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实验教师的津贴待遇、加强实验教师的培训与培养,使得实验教师得到了很大的倾向性政策,提高了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3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是从系统内进行方方面的改进与规范化的过程。我院从学时规划、内容规范、教学手段等方面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一是学时规划方面,实验学时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并且增加多种形式的课外补充,比如配备了专供学生业余训练的实训室,开设了多媒体辅助模拟,延长了实训室开放时间等。二是规范实验教学内容及方法。外科实验教师来自不同科室的临床医师,他们在临床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操作手法和行为习惯,这样导致了学生无所适从。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管理要求,配合自编实验实训教材,统一对实验教师进行规范法培训,并进行业务考核,合格者放可上岗。三是教学手段改进。为了使学生高标准的完成实验教学要求,采取了分步骤的教学手段。第一步着重加强实验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第二步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第三步进行模式临床操作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转换角色,掌握相关角色的工作要领。
2.3规范实验教学考评
考核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标准[4]。我们从医德医风、职业操守、技术要求、操作规范、技术要领、熟练程度等方面对每位参评者制定了客观、全面、严格的评分标准,并在考评过程中采用第三方督考的形式对每位参评者进行单独考核。方式上以口述结合操作的形式考评学生对于实践技能的理解及掌握情况,并最终作为其是否能够参加理论考试的标准之一,同时将技能考核成绩按20%的比例计入外科学总成绩,这样在制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实践技能学习的认知程度、从考评汇总督促学生提高临床实践技能能力。
总之,外科实验教学是临床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其过程的好坏决定了学生是否适应临床工作,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理论培养,又要加强其动手能力和临床综合素养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临床实习和工作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秦立国,毕英谦.高职院校外科护理教学现状及思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417.
[2] 王晓玲,曹秋莉,佟秀凤等.手术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4,(1):7-8.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活动期; 针灸治疗; 中药熏洗治疗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2.019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国传统医药学中“痹症”范畴,因其证候的特点,又有“顽痹”,“厉节风”之称。其临床表现为对称的多发性小关节,以手、腕、足等关节最常受累。我国RA患病率约为0.3%~0.4%。该病病情迁延,关节的反复肿痛常可引起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的破坏,严重者会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1]。笔者所在医院采用针灸治疗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活动期RA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2009年4月-2011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风湿科病房和门诊患者,共8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活动期判定标准。中医辨证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湿热痹阻证[2]。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男13例,女28例;年龄16~77岁,平均(46.5±30.5)岁;病程6~48个月,平均(26±21)个月。对照组男14例,女27例;年龄16~75岁,平均(45.5±29.5)岁;病程6~50个月,平均(28±22)个月。两组患者均表现关节疼痛、晨起僵硬、肿胀、肢体功能显著障碍,红细胞沉降率(ESR)>30 mm/h,C反应蛋白(CRP)>10 mg/L,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针灸治疗:主取:督脉经穴,足太阳膀胱经穴,肝俞、脾俞、肾俞、命门,手足阳明经穴曲池、足三里、阳陵泉,足少阴肾经太溪穴;局部取穴:肩关节取肩俞、肩贞、阿是穴,肘关节取曲泽,腕关节取阳池、阳谷、阳溪穴,膝关节取膝眼、曲泉穴,踝关节取解溪、昆仑、丘墟穴,指关节取八邪穴,趾关节取八风穴,1次/d,30 min,10 d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治疗。药物组成:干姜20 g、丁香20 g、肉桂20 g、莪术20 g、荜拨20 g、麻黄20 g、高粱姜20 g、肉豆蔻20 g,水煎煮40 min(煎药机煎药,温度达100 ℃),浓煎取汁3000 ml倒入足浴桶,其内放入一小凳,嘱患者踩在小凳上,先熏蒸,后待药液冷却至38 ℃左右后再踩入药液中清洗患处,即炎症关节,每次45 min,2次/d,10 d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实验室指标基本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减轻,实验室指标明显好转;有效:症状、体征减轻,实验室指标有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实验室指标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为80.4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实验室指标情况 观察组中治疗无效的4例和对照组中治疗无效的8例ESR和CRP没有变化,观察组余37例和对照组余33例治疗有效的患者ESR和CRP变化情况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无任何晕针现象。观察组治疗期间有2例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瘙痒,可忍受,未中途退出治疗,停药后皮肤过敏症状消失。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为遗传、感染、内分泌等因素诱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该病5~10年的致残率可高达60%,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西医治疗方法单一,且对肝、肾、消化系统、造血系统毒副作用大,有时副作用甚至大于治疗本身,患者的长期依从性不佳[3]。祖国传统医学对RA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通过现代科学实验已证实,很多中药可以控制和减缓炎症反应,降低致痛物质的浓度,同时提高痛阈值,起到消肿止痛作用。笔者对针灸治疗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活动期RA进行了研究,该方主要发挥了清热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此方法无副作用,可在临床推广运用,且疗效迅捷。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疗效确切。且该方法安全性较高,仅有2例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瘙痒,停药后过敏症状自动消失,提示了该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本研究因条件所限,样本量较小,在日后的研究中还需扩大样本量,以期对该治疗方法的远期效果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 陆洪品.中医内治外敷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9):49-50.
[2] 吕明,刘晓艳.风湿康复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7,27(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