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数据时代的危害范文

大数据时代的危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数据时代的危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数据时代的危害

第1篇:大数据时代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保障

一、个人信息泄露及滥用危机

据统计,2014年全国发案40余万起,群众损失107亿元;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59.9万起,造成经济损失222亿元;2016年仅1月至7月,全国共立电信诈骗案件35.5万起,同比上升36.4%,造成损失114.2亿元,而且连续发生数起引起全国关注的因诈骗致死恶性案件。而这一切都源于个人信息被故意泄露。

(一)智能设备数据采集引起的个人信息泄露。以智能手机、穿戴设备等为主的智能移动终端现在已经作为每个人的贴身物品,其数据采集手段主要是通过通信网络与互联网交互。用户在上网过程中的每一次点击、录入行为都会在某个网络供应商的服务器上留下相应的记录,每一个人的数据都可以完全勾勒出这个人所有一切的行动轨迹、健康信息、通信信息等几乎所有隐私。

(二)数据存储安全问题引起的用户信息泄露。大规模的数据存储需要严格的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管理,却并未引起大部分网络服务商和政府网站的重视。CSDN网站被爆出了600万个人信息被泄露,就是属于明文密码的范畴,危害极大。作为IT业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互联网服务商,竟然能够出现如此低级的问题,就可以反映出国内整个互联网服务商的安全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

(三)数据使用过程中引起的信息泄露。各类互联网网站的生存环境非常不理想,经营网站可以获取的利润途径有限,网站运营者将用户个人信息数据经过挖掘和分析,用户在网站上的每一个行为,都会被数据公司所重视,这种行为数据分析方式,不仅可以精准地了解用户喜好,还可以细化到具体用户的个人信息上。然而利用用户行为信息的商业运作,在享受便利的同时,用户个人信息被滥用或倒卖就变成了巨大的隐忧。

(四)数据管理不善引起信息泄露。这类情形多出现于政府与银行等国家企事业单位内部,由于其掌握的用户信息准确、全面,部分人员在利益驱使下,故意贩卖个人信息,而这类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社会危害最为巨大,造成的损失也最为严重。

二、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一)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从国家层面重视个人信息保护。智慧城市建设大大加速了大数据的生产,由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汇集了城市的地理空间信息、人口信息、经济信息、信用信息、政务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因此,这些大数据无疑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二)加强个人信息安全的立法保护工作。网络时代和大数据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隐私泄露的风险,更容易侵犯个人隐私权。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体系。尽快出台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以明确个人信息的权利边界,个人信息收集及使用者的责任、义务,及侵权救济等问题。

(三)加强对个人信息的安全管理及技术防护。应该注意的是安全工作的工作对象及主体都是人,必须要走出“重技术、轻管理”的误区,信息安全防护在重要性上首先是对体系制度的规范,其次才是技术的支撑,所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并且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的创新开发,培养技术人才,提高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从而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保障。

(四)建立健康的信息安全生态环境。政府、企业、用户都是数据的生产者、采集者和使用者,要从根本上保障信息安全,应该群策群力,政府、企业、用户分别承担起相应的保护信息安全的责任,加强行业监管,提高信息安全监管水平,并在保证个人隐私安全和数据库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政府数据公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大数据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使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了这个社会,从而更进一步掌握社会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1]李欲晓.云计算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刻不容缓[J].理论导报,2013(7).

第2篇:大数据时代的危害范文

伴随着《纲要》的,中国大数据发展将迎来顶层设计,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不论我们称之为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还是物联网时代、智能穿戴时代,它们之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信息数据化。当人与物都被数据化之后,就意味着巨大的商机蕴藏到了这些数据中间,而国务院所出台的这个关于大数据的指导意见也足以证明大数据的价值。

面对大数据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我并不担心其商业价值挖掘不出来,担心的是如何把握好商业挖掘的尺寸与公民隐私权之间的关系。今天,大数据的商业化已经形成。当我们通过PC登录或者访问了相关的网站,浏览了某些信息的时候,我们在电脑上的这种行为都将被记录下来。当我们再次登录一些网站,打开相关页面的时候,一些“牛皮癣”广告就会被推送到我们的眼前。

那么,有谁在推送这些“牛皮癣”广告的时候征求过用户的意见?追踪用户使用行为的商业挖掘边界到底在哪里?这些问题或许比当前推动大数据商业挖掘来说更为重要。

首先,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数据商业的前端很繁华,而商业后端的法律法规则相对滞后。过度的商业化挖掘,如果在没有相关隐私权保障的情况下发生,必然会招致用户的反感。那么,商家到底应该将数据商业化到什么程度,这个尺度如何把控,也就成为当前有关部门着重关注的焦点问题。

其次,对于企业来说,哪些数据是可以挖掘,哪些数据在商业化中是不能挖掘的;对于行政部门来说,什么部门可以拥有什么样的数据使用权限……这些都存在着关键尺度问题。如果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能够及时出台,那么公民隐私安全问题就可以缓解很多;反之,如果这个指导规范一直出不来,那么公民隐私就很危险了。

尤其是在智能穿戴时代的万物数据化之后,包括人的一切行为与生命体态特征都被数据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就是摆在眼前最急迫、最重大的事情。可以预见,在进入智能穿戴时代,人与物,人与互联网之间的识别关系一定不是当前的这种数字密码,而是更为复杂的生物识别技术,如步态、静脉、视网膜、心率等,借助于可穿戴设备将人与设备连接、绑定在一起。由此通过人的生理特征识别后,建立一种唯一性的身份识别特征和独一无二的ID。

显然,这种识别特征的建议就相对比较安全,尤其是对于金融系统来说,未来的支付就很安全,一旦你的设备被偷了,离开你就自动失效了。深度数据化背后的商业价值将随之放大,而同时被放大的,还有数据安全风险。不过,我们不能因为大数据的安全存在风险,就让科技发展的脚步停下来。

第3篇:大数据时代的危害范文

通信工具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异军突起,以及由此派生出的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大数据也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商业银行。首先,海量数据意味着决策制定将更加“集权化”,因此必须正视“集权化”与“以客为尊”的矛盾;其次,大数据与银行员工自身智慧的发挥产生矛盾;再次,如何利用大数据造福客户而不是迷失在数据的海洋里,亦成为题中之义。传统数据分析通常建立在关系模型基础之上,且多为面向结构化数据,用以分析的运营数据大都产生于自身信息系统。而在大数据时代,与之相伴的是持续激增的非结构化数据,相关技术将支持银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银行也在寻求新方法采集、整理、管理和分析数据。值得关注的是,驾驭大数据的能力已被证实为行业领军者的核心竞争力,譬如,美国第一田纳西银行使用大数据预测分析技术,为客户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实现了超过600%的投资回报率。与技术创新相对应,企业必须拥有与之匹配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驾驭新技术,激活企业活力,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近年来,关于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影响的研究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美国兰德公司和麦肯锡公司对全球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显示,其胜出的根本原因在于给企业文化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凭借企业文化的鼎新革故,使公司保持百年不衰。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认为,大力培育优秀金融文化,是实现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关于文化的地位,唐双宁提出,如果把金融比喻为一棵大树,那么,业务是叶,管理是枝,体制是干,文化是根,而经济社会环境,则是它的土壤。远见卓识的银行家一致认为,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唯一没有办法复制的就是企业文化。当企业遇到重大经营困难时,对经营者来说最重要的根基是企业文化;在没有制度可遵循,没有现成经验可资借鉴时,企业文化可以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像黑暗中的指路明灯。因此,大数据时代企业文化的变革显得格外重要,建立与大数据相融合的数据导向型文化迫在眉睫。

二、大数据时代银行企业文化的问题与挑战

纵观国内,在大数据时代,银行企业文化的构建还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第一,软弱的数据导向型企业文化会使大数据流于形式。企业文化的重建必须付诸实际行动,决不能只是漂亮的口号。第二,大多数银行还没有建立数据导向型文化。笔者通过观察发现,迅速行动是高效数据分析文化的一项显著特征,但这不仅是指银行简单地将数据收集在一起,而是利用分析结果,迅速进行决策。那些最擅于利用数据分析来引导决策的银行将获得新的竞争优势。然而,目前大多数银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立数据导向型文化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尚未行动或成效甚微。第三,企业文化与大数据战略存在冲突。主要表现在大数据与人的智慧的冲突。大数据虽然重要,分析数据的人也同样重要。计算机及云计算已强大到可以收集、汇总数以兆字节计的信息,从如何发现客户的消费偏好到计算某笔抵押贷款的风险系数等无所不能。虽然数据不会说谎,但如果人们主观上恶意使用数据也可能带来较大危害。殷鉴不远,美国一些银行的量化分析在2007年的金融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四,大数据对传统银行企业文化的冲击。大数据对传统银行企业文化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从局部影响变为全部冲击。与此前少量的数据或样本不同,大数据时代需要收集和使用大量数据,从而对银行企业文化形成全面冲击。二是人们抛弃对有条理和纯净数据的偏爱,转而愿意接受非结构的数据,并对少许不精确保持容忍。三是数据与企业文化从因果关系变为相关性。这代表着人们告别试图了解世界运转方式背后深层原因的态度,转向仅需了解现象之间的联系,从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方式。大数据正在改变人们生活、工作和思考方式,建立在强调因果关系基础上的世界观受到挑战。第五,大数据技术部门需要强化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合作。在大数据时代,企业进行数据分析的背景也发生了变化,包括数据规模,真实精确挖掘商业价值、实现快速分析响应等。为了帮助银行实现经营目标,大数据技术部门尤其需要加强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合作。第六,大数据创新人才稀缺,催生新的用人文化。工具本身不可能产生价值,银行需要大量能够运用这些工具的人才,他们能够从庞大的数据中找到“金矿”,并将数据的价值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传达给决策者。大数据时代呼唤人才,需要新的用人文化,包括人才选拔、培养与使用机制。第七,银行风险管理的适应力有待提高。大数据的应用,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交易效率,但也改变了银行的风险特征,银行需要新的风险管理手段。例如,在风险数据收集方面,可多角度验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可信性。大数据将在银行风险管理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某位银行高管利用大数据见微知著发现端倪,成功预警了中国太阳能企业的信用风险,表现出了极强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其预警时间比其他银行第一笔不良贷款提前一年以上。

三、构建与大数据相适应的银行企业文化

第4篇:大数据时代的危害范文

 

信息安全时代,大数据平台承载了巨大数据资源,必然成为黑客组织、各类敌对势力网络攻击的重要目标。因此,大数据时代的网络安全问题,将是所有大数据利用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升我国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在保障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方面发挥作用。

 

大数据时代

 

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

 

大数据时代,我国网络安全面临着多重安全威胁。

 

首先,网络基础设施及基础软硬件系统受制于人。大数据平台依托于互联网面向政府、企业及广大公众提供服务,但我国互联网从基础设施层面即已存在不可控因素。

 

另外,我国对大数据平台的基础软硬件系统也未完全实现自主控制。在能源、金融、电信等重要信息系统的核心软硬件实施上,服务器、数据库等相关产品皆由国外企业占据市场垄断地位。

 

其次,网站及应用漏洞、后门层出不穷。据我国安全企业网站安全检测服务统计,我国高达60%的网站存在安全漏洞和后门。可以说,网站及应用系统的漏洞是大数据平台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而我国的各类大数据行业应用,广泛采用了各种第三方数据库、中间件,但此类系统的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广泛存在漏洞。更为堪忧的是,各类网站漏洞修复的情况难以令人满意。

 

第三,系统问题之外,网络攻击手段更加丰富。其中,终端恶意软件、恶意代码是黑客或敌对势力攻击大数据平台、窃取数据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网络攻击越来越多地是从终端发起的,终端渗透攻击也已成为国家间网络战的主要方式。另外,针对大数据平台的高级持续性威胁(简称APT)攻击非常常见。APT攻击非常具有破坏性,是未来网络战的主要手段,也是对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危害最大的一种攻击方式。近年来,具备国家和组织背景的APT攻击日益增多,毫无疑问,大数据平台也将成为APT攻击的主要目标。

 

以大数据技术

 

对抗大数据平台安全威胁

 

由上述分析可知,针对大数据平台这种重要目标的网络攻击,其技术手段的先进性、复杂度、隐蔽性和持续性,以及背后的支持力量,都已超出了传统网络安全技术的应对能力。全球网络安全行业都在研究探讨应对这种高级威胁的新型技术体系,大数据技术成为其中重要的方面。包括360公司在内的互联网安全企业,已经在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各种网络安全服务,为提升大数据平台的安全保障,增强国家网络安全空间的安全防卫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持。

 

利用大数据技术应对DNS安全威胁,积极推动基础软硬件自主控制。以DNS为例,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我国首先应积极争取获得域名服务器的运营管理权,构筑完整的安全防范体系。另外,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研发高性能、抗攻击的安全DNS系统。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DNS应急灾备系统,缓存全球DNS系统的各级数据。同时还可以利用DNS解析的大数据来分析网络攻击。

 

尽管在国家推动和产业参与下,我国在自主可控的基础软硬件产品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在大数据时代,以操作系统等基础软硬件的国产化和自主知识产权化,仍然需要政府的推动、企业的投入和科研院校的参与,更有必要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研发数据的共享。

 

利用大数据技术防护网站攻击,定位攻击来源。一方面,开发并优化网站卫士服务。我国安全公司已针对网站漏洞、后门等威胁推出了相应的网站安全卫士服务,能够利用大数据平台资源,帮助网站实现针对各类应用层入侵、DDoS/CC流量型攻击、DNS攻击的安全防护,同时向网站提供加速、缓存、数据分析等功能。同时通过对海量日志大数据的分析,可以挖掘发现大量新的网站攻击特征、网站漏洞等。另一方面,通过对日志大数据进行分析,还能进一步帮助我们溯源定位网站攻击的来源、获取黑客信息,为公安部门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利用大数据技术防范终端恶意软件和特种木马、检测和防御APT攻击。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的云安全系统,可以为防范终端特种木马攻击起到有力的支持。目前我国的安全公司已经在为有关部门提供支持,利用其云安全系统的大数据资源,帮助有关部门分析定位终端特种木马的分布、感染的目标终端,以及分析同源的特种木马,为有关部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为了对抗APT攻击,我们可以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研发APT攻击检测和防御产品。此类产品可以在大时间窗口下对企业内部网络进行全流量镜像侦听,对所有网络访问请求实现大数据存储,并对企业内部网络访问行为进行建模、关联分析及可视化,自动发现异常的网络访问请求行为,溯源并定位APT攻击过程。

 

另外,我国还应建立国家级APT防护联动平台。当前, 我国重要信息系统具有相互隔离、孤立的特点,针对APT攻击难以形成关联协同、综合防御的效应,容易被各个击破。因此,在重要信息系统单位部署APT攻击检测产品的基础上,非常有必要建立国家级的APT防护联动平台,汇聚不同政府部门、重要信息系统中部署的APT防护产品所检测的安全事件及攻击行为数据,对其进行大数据分析挖掘,从而形成国家级针对APT攻击的全面侦测、防护能力。

 

大数据时代网络安全的建议

 

鉴于大数据资源在国家安全方面的战略价值,除在基础软硬件设施建设、网络攻击监测、防护等方面努力之外,针对国内大数据服务及大数据应用方面还有如下建议。

 

对重要大数据应用或服务进行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对于涉及国计民生、政府执政的重要大数据应用或服务,应纳入国家网络安全审查的范畴,尽快制定明确的安全评估规范,确保这些大数据平台具备严格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

 

合理约束敏感和重要部门对社交网络工具的使用。政府部门、央企及重要信息系统单位,应避免、限制使用社交网络工具作为日常办公的通信工具,并做到办公用移动终端和个人移动终端的隔离,以防止国家重要和机密信息的泄露。

 

敏感和重要部门应谨慎使用第三方云计算服务。云计算服务是大数据的主要载体,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将电子政务、企业业务系统建立在第三方云计算平台上。但由于安全意识不够、安全专业技术力量缺乏、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第三方云计算平台自身的安全性往往无法保证。因此,政府、央企及重要信息系统单位,应谨慎使用第三方云服务,避免使用公共云服务。同时国家应尽快出台云服务安全评估检测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严格监管、限制境外机构实施数据的跨境流动。对于境外机构在国内提供涉及大数据的应用或服务,应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的网络安全审核,确保其数据存储于境内的服务器,严格限制数据的跨境流动。

第5篇:大数据时代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安全;解决措施

1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1)数据资源具有开放性:人人都可以从互联网中信息,十分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隐患。毋庸置疑互联网技术近年得到了长足发展,内含的信息资源也呈现爆发式增长,问题就在于其相应的管理技术还未能跟上,机制不健全,也就不能很好地保护部分信息资源,造成用户信息泄露事故的发生。对此必须采取措施有效地管理信息以确保用户的信息安全。(2)大数据应用范围广泛:全球化进程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不断推进,其中一个具体表现为每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快速查询全国各地的各种信息。因此推动大数据时代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有大数据在各行各业、世界各地的广泛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也提高了网络信息的危险系数,若是储存人们信息的数据库遭到黑客入侵,用户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其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不可想象的。(3)数据资源高度信息化:互联网应用于生活带来的便利越来越多,使得互联网领域用户越来越多,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都使用互联网,且这一比例在逐年增加,也意味着互联网用户信息储存量巨大,因此管理和保护众多资源信息更显得尤为重要。

2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所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网络管理不够严格:当今时代是智能化的手机时代,这一时代的到来正得益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手机端APP数量越来越多,其用户量也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管理用户,软件开发者常采用实名认证法,收集有关客户的各项个人信息如姓名、手机号、身份证件号码等。但这一举措在在方便管理的同时也容易造成纰漏,一旦软件后台出现漏洞,用户的私密信息十分容易泄露,因此,海量的应用也就造成了较大的信息安全隐患。计算机网络管理不够严格,是我国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的一个重要原因。(2)不法分子肆意入侵:黑客是广泛存在于互联网背后,受雇于不法分子,通过不合法的途径攻击他人计算机,盗取网络信息以谋取自身利益的群体。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因此当自己的计算机遭到攻击时束手无策。黑客往往拥有丰富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但如果不把这种专业技术用在正途上,就会给社会带来潜在的风险。(3)个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淡薄:人们往往只是熟练掌握互联网运用,而不重视网络信息安全,这归因于个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的缺乏,他们想象不到信息泄露对自身带来的危害,也无法预想之后所能产生的后果。而且生活中大部分人都高估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认识不到由于信息泄露所带来的风险。例如信息网络诈骗,作为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信息泄露现象,许多人都曾深受其害,损失金钱、名誉、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由此可见,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

3大数据时代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对策

(1)个人:增强网络信息安全的第一个重点就是提高个体用户的安全意识即自我防范意识。任何时候都不应在网络上随意填写个人信息,应确保安全后再进行填写。密码的设置应该增强难度,且在不同APP或网页中采用不同的密码,提高个人信息的安全系数。浏览网页时遇到跳出来的陌生网址或广告,切忌随意打开,其中非常有可能携带木马或其他病毒,既容易使病毒入侵,从而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其次应在网络上、学校中、社区里等不同场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讲授安全防范知识,宣传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学校是以未成年人为主体的群体,应以多种形式使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并由此影响整个家庭的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2)法律:黑客数量的不断上升、信息泄露程度的加深,都与我国目前有关这一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十分欠缺有关。面对黑客在互联网上肆意妄为的依仗不合法的高超技术盗取用户信息以赚取利益的行为,国家有关部门必须不断紧跟时代制定更加详细、周密、严格的法律法规,让不法分子再没有可乘之机,使用户的信息安全得到法律的保护。(3)技术:除了个人安全意识以及相关法律出台的保护,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必须培养专业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人员,定期接受培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当信息安全泄露问题出现时,这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管理人员能够从容应对,迅速找出问题并解决,将损失降到最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在数据的储存与传输过程中,防火墙体系是最为重要的屏障,它能有效的保护数据,在源头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最后,应当要在日常加强安全监测,做好日常维护。建立更健全的管理系统,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减少系统漏洞的出现。在日常监测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不法分子的攻击,可以及时进行阻止,更加周密地保护用户信息的安全。

第6篇:大数据时代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税务;信息孤岛;税务信息公开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2

一、提出问题

曾深刻的指出:“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1]。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公共部门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正处于大数据时代,变革的时代,革新的时代,基于当前立足的特殊时代,只有把握机遇,紧扣时代的脉搏,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促进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革新与创新。

大数据的时代,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还有对公共部门执政能力,革新能力,服务能力,应变能力的挑战。把大数据的手段和方法引入公共管理领域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然途径也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维系者和对地方民生发展负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税务部门,面临着新时期税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等时代任务。利用大数据的手段和方法,建设智慧税务的新格局成为了税务部门新一轮改革的突破点。那么,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智慧税务的发展?

二、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征纳信息不对称,工作效率低下。纳税人办理业务时,基层税务机关的一次性告知没有落实到位,造成纳税人重复跑腿的现象比较严重;税收管理人员进户执法时随意性较大,上级难以准确的判别调查事项是否属实,导致了在进户执法的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

(二)征税制度不完善,偷税漏税现象不断。从整体上看,当前造成税款流失的原因集中在纳税人、纳税机关和征税制度三个方面。在这三者之中,征税制度的不完善是核心问题。只有解决好征税制度的问题,才能摆正征纳双方的地位,才能遏止假发票泛滥、危害国家财政健康的现象。

(三)人力资源的短缺及浪费。在基层的税务机关缺少专业的财会工作者,这会影响国家政策和财会法规的准确执行,使得征收人员的主观意愿对工作的影响较大,从而以领导下达的指令为准进行工作而不是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另一方面,税务部门中也有很多高学历、强能力和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但却成为“被放错地方的资源”,长期错位的工作安排,使得个人难以在其工作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和发挥个人的最大能力,从而造成有限的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大数据助推智慧税务转型

近年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发展的如火如荼,税务机关接收到的与税务业务有关的数据急剧增长,数据的处理需求和难度不断增加,传统的数据处理模式难以满足现有数据处理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托大数据平台,把大数据、“互联网+”云平台和税务工作较好地结合应用才能更好地对大规模的涉税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一)大数据在智慧税务建设中的应用前景

1.在征收管理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税收征收方面的作用。首先,充分开放税务网上办理的权限。在网上业务受理方面实现查询、增添和修改纳税人基本信息的权限,与此同时,开放税务登记信息查验的权限;其次,全力构建网上缴税的平台。建设便捷高效的网上申报纳税平台,实现网上纳税申报和网上资料的采集。与此同时,拓展缴纳应税税款的渠道,支持POS 机、网上银行、银行转账、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等多种税款缴纳方式。最后,大力提升电子征管档案的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摒弃传统的人工采集、纸质保管等方式,建立电子征管档案,实现电子化采集和无纸化保存。

2.在纳税服务方面,首先,要加强移动办税建设。着力建设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可以提供税务信息咨询以及基础业务办理的“掌上税务厅”,大力开发移动税务终端,为纳税人提供移动申报缴税,在线申请等个性化服务。其次,要完善智能咨询系统。通过在互联网网站、手机 APP、第三方沟通平台等渠道上为纳税人提供引导服务和帮助,实现 12366 热线与各咨询渠道的信息互通。最后,要强化信息服务意识和应用。通过在微博、微信、手机 APP 上公告和信息等服务,与12366 咨询服务热线相结合,拓展和更新信息和服务提供的范围和方式,从而为纳税人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税收信息和宣传服务。

3.在风险管控方面,建设风险管理、信用体系、智能监控等模块,降低工作风险。首先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结合公民个人的信用评价指标和结果,加强与银行金融机构、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组织的合作与联系,有针对性的向信用评价良好的公民选择性的开放数据和业务的查询和办理接口。其次,提高智能监控管理水平。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拓展税务信息公开的范围,大力开发税务查账软件,实现办税服务的智能化绩效管理并对执法过程进行监控,从而确保税务服务和执法全过程监控的实现。

(二)智慧税务的管理特征

通过“互联网+税务”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税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智慧税务的建设进程,其在税务管理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管理数据多元化。税务部门可以在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借助大数据平台,同时推进第三方涉税信息共享,这样可以有效的明确各个部门共享税务信息的方式和内容,极大地推动税务机关在办证服务上的创新。

第二,管理系统高效化。根据纳税人是企业法人还是自然人等类别、涉税业务是个人税还是企业税抑或其他税种等的差别,利用大数据平台,可以构建服务大厅、网上办税、纳税热线电话、自助办税、短信服务等多种渠道并存的大服务税务格局。通过自助办税终端系统,纳税人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自行完成代开小额发票、打印缴款凭证,等凭证类税收业务。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税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能够节省众多纳税人的业务办理时间,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第三,管理方式主动化。借助于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集中统一的短信服务,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特定受众发送定制短信内容的短信服务,有选择的向广大群众发送服务短信成为可能,极大地避免了对其他人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这种精确式的短信服务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了税务部门主动服务,主动管理的目标。

第四,管理技术精细化。针对发票弄虚作假,危害国家形象并使国家财政流失的现象,可以采取在全国推行网络开具发票的方式加以解决,这样不仅使纳税人纳税更加便捷,还使得税务机关能第一时间在网络终端掌握每张发票的信息。网络发票的普及在有效解决假发票泛滥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大幅降低用假发票报销的现象[2]。

四、智慧税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大数据为智慧税务的建设提供了技术途径和信息支撑,但是由于我国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并未成熟,因此在大数据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智慧税务的建设进程中,大数据实质上是指向智慧税务建设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机遇和挑战共存。

(一)数据质量难以保障

目前我国的智慧税务建设还不完善,尤其是税收数据质量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数据采集环节缺乏科学统一管理,容易造成数据的重复采集或者是数据采集的缺失。其次,数据使用缺乏有效性、安全性,缺少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的考查分析和评估,无法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目前,对纳税人申报信息等都只是简单的录入操作,无法对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做出准确判断。最后,税收数据管理缺少相应的责任机制,责任机制的缺失容易造成管理缺位或重叠,影响数据质量的提高[3]。

(二)数据应用能力较差

数据不同于我们平时所提到的信息,只有经过处理之后,有价值的数据才称之为信息。将各种各样的数据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加以处理,得到各个领域的信息,从所得到的信息中归纳总结,发现规律,便可获得各种有效信息,从而将这些信息用于指导决策。但是受限于信息管控能力和数据资源规划与管理能力,税务机关对于所拥有的数据的潜在价值挖掘力度不够,数据向信息、知识转化的能力较差。

(三)信息共享和交换困难

这里的信息共享不仅仅指的是各级各地方的税务机关间实现税务信息的交流,而且还包括财政,工商和税务部门之间的系。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随着智慧税务建设的不断推进,系统的融合集成和彼此之间税务信息的共享和流通迫在眉睫。如何缩小“数据鸿沟”,推进税务部门之间的信息融合利用,是税务部门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推动智慧税务健康发展的战略对策

1.进一步推动税务信息的公开和共享

数据共享和信息公开,是大数据背景下税收改革的方向,也是税收治理工作现代化的前提之一,“共享”与“公开”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税务部门与其他相关行政部门加强数据的共享和信息公开的力度,而且需要其他市场主体增强涉税信息主动申报和主动交换的意识[4]。加大涉税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能力,促进税收治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与此同时,信息共享和信息公开的途径,应以微信公共号、手机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形式为主[5]。

2.创新纳税服务方式

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实现税法宣传、税源管理、税款征收、以及税务内部治理和税务外部风险防范的及时,准确,推动大数据基础上大税务格局的构建,从而促进智能纳税、人性化纳税的建设,比如,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纳税人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有选择性的推送相关政策法规、办税指南、涉税提醒、税收数据等信息[6]。

3.推进税务部门的通力合作,提高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针对因为信息不对称,数据不流动而形成的信息孤岛,税务机关要明确所属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服务职责和标准,并且实现彼此之间职责和职权的对应和衔接,与此同时,要围绕“纳税服务”的中心工作,按照职位分类的标准和要求,建立起“一横一纵”的沟通协调机制:横向上在税务部门内部按照工作内容的不同,明确征收、管理、稽查等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并实行起部门联合会议制度,定时对各自的工作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办公和信息共享;纵向上建立从市、县到基层分局各个层级的绩效沟通的双向通道,把服务作为一种基本职责和行为,从上到下关注“服务绩效”,齐心协力搞好纳税服务[7]。

4.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大数据新形势下,更应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储备,形成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建立起能够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人才队伍。这就要求税务工作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与税收相关的专业知识、税收的政策法规,而且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以及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就税务人力资源部门而言,要注重用大数据思维组织、管理、考核人才,探索科研业务外包、科研人才外聘的途径,打造以税务干部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 “税务智库”。

参考文献:

[1].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C].2006.

[2]冯启娜,徐继华.大数据将引领公共管理大变革[N].光明日报,2013-11-06.

[3]刘B营.如何提高税收数据质量[N].中国税务,2016-02.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的通知[Z].(税总发2015年113号).

[5]杨东广.论“互联网+”战略及其在税收治理工作中的作用[N].财经纵览财政金融,总第173期.

[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的通知[Z].(税总发2015年113号).

第7篇:大数据时代的危害范文

1大数据时代“云服务”的特征

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云服务”带给我们非常好的数据存储平台。我们可以将自己的信息放到云端,以便于随时随地的应用。将云服务的主要特征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方便快捷。“云服务”的普及,使得使用者具有了一个内存大且不易丢失的存储工具,人们只要将数据信息传到上面,就可以放心的查看,使用,大大的节省了时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二,高性能,高可靠性。“云服务”的各个单元相互独立,不会互相影响,它们有各自的软件及硬件资源,提供了高性能的服务。同时,在云端,提供各种数据的存储以及备份,还可以在工作失误的情况下,提供恢复的服务,大大的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三,隐私问题的保护和安全性有待提高。每件事情都有两面性,“云服务”也有。如何保证用户的数据不被非法的查看、盗窃、修改,是现在技术方面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2“云服务”信息安全隐患产生原因

2.1前期开发阶段安全性不高

软件在开发过程中,设计者没有考虑到来自互联网方面的各种危害,没有对软件本身的安全度加固。还有就是监管不到位,使用者没有注意到软件的防护与定期监管,就会使得各种恶意软件有了入侵的机会。

2.2使用者安全意识淡薄

使用者在注册登录的时候设置的密码过于简单,大大的降低了安全度。此外,没有做好安全加固和内部访问设限等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

2.3黑客对信息的窃取

因为“云服务”的大范围使用,用户会将很多重要信息传到云端,这样就吸引大部分的竞争者。他们想要窃取并修改对方的信息,以造成对方的巨大损失,这样就产生了很多侵入别人信息内部的黑客。黑客是“云服务”信息安全的重大隐患。

2.4相关使用法律不规范

“云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不规范之处,其对于使用者缺乏有效的监管与约束,从而造成了大量的使用者肆意妄为的现象频频发生。

3大数据时代“云服务”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性

因为“云服务”使用的范围广泛,大到国家,军队的相关信息,小到企业,个人的相关信息都与“云服务”密切相关。一个信息的泄露有可能影响到全局的发展,所以提高安全性是必要的。信息是一种资源,而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完整性是指确保信息完整,不能丢失。当用户将数据传输到云端,要确保数据永久存在,这样才可以让广大的使用者产生信任,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可用性是指数据传输成功后,当用户再次使用,应确保数据仍旧可以被使用。保密性是指信息不能被泄露和修改。最后一个可靠性是指这个平台无论是本身存储方面,还是后期的管理方面,都要确保万无一失。这样才能使“云服务”更加广泛、放心地被使用。

4“云服务”信息安全保护措施

4.1加强技术保护

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信息安全保护的直接方式。在网络普及的现代,侵权者的手段在不断的提高,过去保护的方法已经被破解,为了信息的安全存储,技术方面的提高迫在眉睫。在各方面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研究新型的技术,培养高技术人才是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的重大任务。4.2加强监管能力这里的监管包括软件自身的监管,行政监管和本身使用规范的监管三方面。软件自身的监管就是要增强软件自身防恶意侵袭和对软件时刻监管的能力,只有这个能力增强了,软件自身的可靠性也就大大的提高了。行政监管就是网络安全部门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必须明确使用者权限以及越权的相关惩罚。本身使用的监管就是使用者本身要有自我约束能力。

4.3增强加密系统

设置加密系统,首先要设定用户权限。具体表现为;为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当非本人操作时,就会发出报警和自动加锁。其次要对数据进行加密,当用户申请访问数据时,就会有相应的解密,如果解密成功,就可以访问。反之,就会发出报警。当然,针对时间长久遗忘了相关加密信息的使用者,也应该有相关的验证,然后重新获取。

4.4增加相关保护法则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致力于大数据的应用,那么越来越多的重要信息被传入到“云服务”。这些数据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添加重要的法则加以约束。

5结语

大数据和“云服务”的时代已经到来,各行各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给我们带来众多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积极的面对,不断地发展,提高使用的安全性,让使用者更加放心的使用,让时代快速发展。

作者:张欢 单位: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第8篇:大数据时代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铁路;物资运输;最优方案

21世纪,各类突发事件在世界各地发生,给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危害。铁路是国家基础设施,在促进经济发展、方便人们出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铁路系统自身特点,加上突发事件的影响,导致物资运输存在于风险之中。信息时代下,大数据在社会各领域应用愈发广泛,将其应用到铁路运输物资调运方案制定中,不仅能够满足运输需求,且能够节省更多成本,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对运输物资最优调运方案的研究至关重要。

一、大数据对铁路运输计划制定的影响

传统时代下,运输计划的制定复杂、繁琐,需要管理人员整合大量资料进行收回,无法实现对计划的预测、监控及优选,工作效率较低,且极易出现错误,影响决策时效性。而大数据的出现,凭借其巨大的数据量、繁多的数据类型、快速的处理速度等优势,能够实现对影响铁路运输因素的充分分析,能够实现对现有信息的存储和管理,规避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使得运输计划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应用大数据技术,取代人工操作,引进先进管理理论、新技术,并立足于铁路运输特点及具体需求,构建具体的模型,对速报、设备能力等进行分析,以此来制定最佳的物资调运方案,逐步实现对铁路内部管理的优化。此外,各类铁路信息系统及统计数据分散、庞杂,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各项指标进度进行动态化监督,细化到日、月、季及年等不同周期上,提高分析时效性[1]。如针对RFID技术的运用,能够对客货运量指标进行预测,判断运输趋势,实现对物资运输全面、合理导向和控制,从而提高目标决策时效性。

二、大数据在制定铁路物资运输最佳方案中的应用

铁路运输货物有上千种,为了制定最佳运输计划,需要机、车、工及电等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和协调,共同完成运输任务。不同的货物对运输要求有所差别,单纯依靠人力进行分析和编制最佳方案存在一定缺陷。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类数据技术的应用,为铁路物资运输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一)利用大数据收集数据

在运输方案执行中,针对物资运输有关信息的收集是前提。掌握物资运输量、运输时间等,才能够为铁路运输最佳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保障。在实践操作中,为了提高数据收集准确性和完整性,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此来提高数据收集和处理质量。同时,还要对列车数据进行收集,明确列车运行数据及安排,把握列车运行特点,提高运输方案制定有效性。在此过程中,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挖掘列车数量规则,使得运输方案的制定更加科学。如利用无线通讯方式将信息传输到车站计算机系统中,能够实时反映物资数量等基本情况,提高运输方案制定针对性。不仅如此,还能够了解物资特性等信息,针对易燃易爆、易腐蚀等物资都要采取不同的运输方式。

(二)利用大数据制定方案

将大数据作为基础,对物资运输数据进行整理,明确物资特点。同时,针对列车数据的整理,能够帮助我们明确当前各条线路上列车的数量,并以列车运行规律为基础,制定物资调运方案。一般来说,在最佳方案执行中,只有确定列车线路分布规律,根据线路特征,才能够制定具体的列车数量,合理安排物资运输工作,为物资运输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物资运输中,仅有小部分结构化数据对方案制定具有积极意义,多数非结构化数据需要进行转换才能够存储,导致并非所有数据都是有效地。故要利用大数据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从中进行筛选,选择对于方案制定有效的信息,从而使得数据“增值”,提高铁路物资运输管理有效性。

(三)利用大数据优化方案

通过前期对物资运输的分析,能够掌握列车运行规律等。因此在后续工作安排中,可以以此为依据对列车数量进行针对性调整,使得各条线路上的列车数量与物资运输之间保持协调,既能够满足物资运输要求,且能够提高列车利用率,节省运力,从而为铁路运输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实践中,我们还可以摸索列车运行规律,在列车运行方面进行具体的运力调整,确保物资运输方案为最佳方案。正因大数据的支持,使得运输方案科学、合理。现如今,铁路运输线路规划中,要加强对重点线路的关注,充分尊重运输规律,以此来提高物资运输有效性,从而为物资运输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大数据在实践中的应用愈发广泛,技术人员要加大研究力度,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为铁路物资运输提供更多技术支持。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信息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已经成为社会各领域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面临着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铁路运输物资调运最佳方案的制定,对于节省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果的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将大数据引入到物资调运方案制定中非常必要。在实践中,可以充分考虑具体需求,并以运输目标为基础,广泛收集物资、列车等信息,实现对调配智能化、科学化计算,最大限度上压缩运输时间及成本,且能够减少突发事故的发生,为铁路应对紧急情况下制定决策提供依据,从而促进我国铁路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兆平,耿彪,刘卫卫,孙剑萍.铁路突发事件应急资源调配的优化与决策[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04):292-297.

[2]张彦春,范艳萍,杨小礼.铁路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优化调配[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06):103-106.

第9篇:大数据时代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安全

互联网在世界上不断普及,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相应的信息数据也会不断增长,导致信息环境越来越复杂,产生很多安全问题。这些安全问题都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甚至影响着市场、国家,为了解决这些安全问题,无数的计算机人才开始投入了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研究。本文将对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分析进行阐述。

1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信息的现状

信息量大、传播快、多样化是大数据时代最显著的特点,标志着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数据加快了人们的出行、交易、娱乐等等,使得人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设备开始越来越先进,能够处理的数据也开始越来越多,处理数据的类型也开始多种多样。再加上软件技术的不断突破,储存、打印等功能也不断的在改进,对人们的帮助越来越大,受到无数人的青睐。但是数据的增大,导致了传输过程中保密性的难度也在增加,传输同样的数据消耗的资金就会变多,增加了成本。再加上,数据类型的丰富,使得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处理也变得更难,所以大数据的处理仍然很困难。

2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1)个人隐私泄露风险增加。大数据环境下,数据进行了集中储存,使得数据泄露风险增加,再加上数据的来源非常广阔,涉及到方方面面,即使数据泄露了,发生了事情,但可能自己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信息泄露,还认为是自己不小心透露了。尤其是个人隐私,泄露后难以察觉,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别人盯上了,轻一点的话可能财产会受到损失,严重的话生命安全都有可能受到影响。除了储存中信息容易泄露之外,在用户自己的操作中,信息泄露的风险也会很高。一些人容易轻信他人的言语,就把自己的账号密码泄露给了他人,导致他人掌握了全部信息,对个人隐私及安全造成危害。(2)网络系统存在漏洞。一般是协议上的、制度上的漏洞,这种漏洞往往不被人们重视,但是这种漏洞又是容易被利用的。在这种漏洞上,人们投入的防护严重不足,因为协议都是经过了严格修订才决定的,人们认为没有问题,一旦被心怀不轨的人发现漏洞之后,他们就会集中起来,根据这些漏洞大量对计算机进攻,最后导致了计算机中很多重要的资料被窃取,造成严重的损失。(3)黑客难以被发现。大数据时代下,黑客制造出来的病毒更加易于传播。他们制造出病毒之后,将其投放在网上,一旦用户碰触到,可能每一步操作都会使得更多的东西沾染上病毒,导致信息的泄露。再加上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的价值密度非常的低,一大堆的数据在分析之后,可能只有一丁点的数据对人们有用。黑客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进行攻击,攻击之后计算机分析系统在大量的数据中进行分析,而黑客攻击只是小部分数据,等诊断出来之后,黑客早已成功,已经追查不到黑客的足迹,威胁计算机安全。

3保障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安全的技术

(1)认证技术。它是信息安全保护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认证技术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鉴别用户在交易中的身份,防止被冒名交易的风险,比如数字摘要、数字签名以及数字信封。数字摘要是利用单向哈希函数对信息进行转换,再对固定长度进行截取后发给接收者,按照约定好的算法进行转换,从而接收者接收到信息,安全程度高,即使被截取,不知道算法也读不懂。数字签名技术是文件只有发送者自己的密钥能解开,发送者在发送文件时将私人密钥附在里面一起发过去,接收者用发送者的公用密钥打开,进而提取私人密钥,然后打开文件,这种方式的安全性也很高。数字信封指的是发送者在加密过程中采用的是对称密钥,他用接收者的公钥对文件进行加密,接收者会同时受到信封和文件,之后接收者再用自己的私钥打开信封,同时可以得到对称密钥打开文件,大大提高了文件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2)加密技术。将简单的明文数据通过特定的变换规则变为复杂的密文数据对数据实行加密,即为加密技术。加密技术一般分为对称密钥加密和非对称密钥加密,对称密钥指的是加密与解密的流程是一样的,采用了同一种技术,运算量高、保密度高,但由于需要保存大量的密钥,导致管理困难;非对称密钥就是指加密与解密过程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技术,加密密钥是公开的,每个用户有一个公开密钥和自己的私人密钥,技术简单、易于管理,但处理速度慢。

4保障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方法

(1)研发新的安全技术。大数据虽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便捷,但是大数据又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来看,如果想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出带有病毒的软件,那么杀毒软件可能要持续工作几十天才能够成功找到,这个时间已经远远的大于了人们可以接受的时间。所以,要想改变这一切,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信息安全技术进行研发,在开发出了新的技术,减少搜索时间,一定会大大加强信息安全程度。(2)加强管理力度。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于网络的管理力度,比如完善网络协议、完善网络系统以及增加人员对网络进行监督。完善网络协议、网络系统使得不法分子没法找到漏洞进行攻击,这样数据就会安全很多;增加人员进行监督,更容易发现黑客们的行踪,便于对其实施跟踪、抓捕,保障信息安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