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干预的内容范文

心理干预的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干预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干预的内容

第1篇:心理干预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 心理医生 危机干预 作用

危机干预心理医生的技能要求

关注首先要表现出对他们十分关注。可从3个层次表达心理医生的关注:微层次关注、躯体语言层次和人际情感层次。具体说来,通过诸如目光接触、上身前倾、正面相对等基本的微观技能,可以表达出心理医生与求助者同在,对其表示接纳与理解的心态:在躯体语言层次,要求求助者善于察觉自己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尽量以恰当的躯体语言表现出自然自如、轻松自在的会谈方式,让求助者充分放松,畅所欲言;最终要在情感层次做到真诚关注求助者,让求助者明确无误地感觉到心理医生的确是心甘情愿地帮助他。

倾听倾听在危机干预中必不可少。倾听并非仅仅用耳朵听,更需要用心去听,设身处地去感受,充分表达理解和关怀。倾听技能应包括观察受害者的非语言行为,如姿势、表情、举动、语调等;理解受害者言语所表达的信息:注意叙说的前后连接;并与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相关同时,它要求心理医生善于借助言语的引导来启发、鼓励当事人自我表述,进而达到对当事人问题广泛深入的了解。好的倾听本身就直接产生治疗作用。心理医生可以通过澄清、释义、情感反应和归纳总结4项倾听技术,加深对受害者的了解与认识。澄清是受害者发出模棱两可的信息后,心理医生就有关信息向受害者提问,以鼓励受害者更详细地叙述,检查内容的准确性。释义是将受害者中与情境、事件、人物和想法有关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实际上是对受害者信息内容的再解释,以帮助受害者注意到自己表达信息的内容,甚至可以促使问题的实质显现出来。情感反应是对受害者的感受或受害者表达信息中的情感内容重新组织、编排帮助受害者支配、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归纳总结是将信息的不同内容或多个不同信息加以连接,并重新编排,以帮助受害者连接多个元素,确定共同的主题,回顾整个过程。

评估是危机干预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可以从心理伤害严重程度,情绪状态和自杀性评估等几个方面考虑。首先评估受害者心理伤害的严重程度。要在十分紧急的和有限的资料条件下迅速完成。伤害严重程度的评估一般通过受害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3个功能入手。评估的第二重点是检查受害者目前的情绪状态。要了解受害者情绪危机是一次性,还是复发性的,以及其情绪承受或应付能力。对于一次性的急性或境遇性危机,通过直接的干预使受害者能较快恢复到危机前平衡状态。对于那些复发性慢性危机的受害者。则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干预,重新确立应对策略。评估情绪状态还要了解被害者情绪承受和应付能力,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策略和加大干预力度。

受害者应付资源及自杀危险性的评估也是危机干预中的重要评估内容。心理医生在危机干预中的模式、方法

第2篇:心理干预的内容范文

方法:选择我院妇科门诊及住院围绝经期妇女103例,经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初评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和相关知识宣教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心理干预。采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评定患者情绪变化。

结果:常规护理后两组SAS、SDS分值均出现显著下降(P

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个性化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和焦虑等心理行为问题。

关键词:围绝经期 心理干预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025-02

2010年10月以来,我院对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个体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妇科门诊及住院的围绝经期情绪障碍患者103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有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1],均自愿接受调查。采用心理行为问题评估量表进行初步筛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45-60(49.5±7.4)岁,平均病程(3.4±1.8)年。干预组54例,44-60(47.9±6.6)岁,平均病程(3.6±2.1)年。两组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如焦躁不安、失眠、健忘、性情怪癖、多疑、敏感、情绪低落和恐惧等。两组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应激性情感障碍以及偏执性、分裂样情感障碍;排除精神分裂症以及酒精药物滥用史。

1.2 方法。

1.2.1 评估工具及标准。采用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量表,包括:①症状自评量表(SCL-90)[2]。包括10个因子,各因子评分之和为综合分,分值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越差。②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3]。本表含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15个正向评分,5个反向评分。将得到的粗分乘以系数后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③抑郁自评量表(SDS)[5]。含有20个反映抑郁主观感受的项目。正向评分题依次评为粗分1、2、3、4分;反向评分题则评为4、3、2、1分。

1.2.2 实施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给予围绝经期常规知识宣教。在此基础上,干预组依据SCL-90、SAS、SDS初步评定结果针对每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为期4周的个性化心理干预。

1.2.3 评估内容。包括量表自评和主观评估。量表自评内容包括妇女一般资料、心理状态及主要原因。问卷当场收回,逐项检查,对漏选及多选项目予以纠正,排除干扰。主观评估由医师通过观察、访谈判断围绝经期妇女行为、表情及主诉内容是否与其自评结果相符。

1.2.4 评估时段。干预前采用SCL-90、SAS、SDS进行初步评估,干预4周后再次评定。

1.3 心理干预措施。

1.3.1 心理干预模式。以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模式为依据,针对患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和状态分别进行干预,以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提高患者的应对水平,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4]。

1.3.2 心理干预方法。采用“一对一”个体干预形式。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干预4周后两组围绝经期妇女SCL-90评分比较。

采用心理干预后,干预组SCL-90各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干预前后两组围绝经期妇女SAS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中,对照组经药物治疗后,焦虑、抑郁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停药后有反复,这可能与患者心理、家庭、自我调控能力等因素有关。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个体化心理干预,结果发现,4周后干预组SCL-90、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显着改善,且多数患者停药物症状无反弹,提示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认知,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减轻或消除其负性情绪,引导患者的积极态度,树立信心,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心理、生理危机。

对于围绝经期女性情绪障碍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个体化的综合心理干预,应注重帮助矫正患者的不良认知和提供正确应对方式,促进患者学习有关知识,使患者重视调整自己的情绪及应对方式,树立治疗信心,提高疗效,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中国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2] 汪向东.心理卫生量表评定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增刊):3296

第3篇:心理干预的内容范文

通讯作者:孟淑兰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长期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促进患者心理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40例患者接受为期6周的心理干预,干预前后进行临床效果对比。结果 干预前,大多数患者存在紧张、焦虑,个别患者有抑郁倾向,生活质量差或一般;干预后,紧张焦虑症状消失,心理压力消除或明显缓解,抑郁倾向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加强心理干预能够提高长期透析患者的健康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心理干预; 生活质量; 透析患者

我国血液透析技术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已较普及和成熟,已成功挽救或延续着众多肾衰竭患者的生命[1]。但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经济负担重,心理负担更重,有报道称透析患者有较高的心理障碍罹患率,透析前患者的心理问题更多见,为82.98%[2]。如何对长期透析患者进行科学、个体化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是所有血液净化工作人员面临的挑战。针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0年收治的40例透析患者透析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长期透析患者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4~56岁,平均37岁,高血压肾损害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糖尿病肾病4例,多囊肾尿毒症8例,红斑狼疮性肾炎3例,药物中毒后慢性肾衰1例,其他原因不明肾衰1例40例治疗患者中出现焦虑15例,不配合治疗8例,心理障碍10例,抑郁倾向4例,自杀倾向3例。

1.2 心理干预方法 针对患者透析的不同时间进行心理干预工作,由科护士长按照制定的计划和内容,安排科室护理人员在透析结束后进行为期半小时的心理干预知识讲座。(1)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程序性工作,仅以口头教育为主的传统方式进行,掌握内容片面,随意性强。根据个体不同情况由科室组织主管护师以上的业务骨干,在查阅、参考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图,编写健康教育单,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的参照时间、教育项目、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效果评价,填写内容的目的及意义,达到通俗易懂、具体实用。实施方法包括讲授、多媒体、宣传手册、集体座谈。集体座谈时,首先要营造一个气氛合适的局面,负责实施是护理人员鼓励和诱导患者对自身的心理问题加以分析,开展讨论,护理人员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实施团体教育的同时,教育重点要因人而宜,护士利用与患者接触的机会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2)自我心理调整教育:护理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如:录像、宣传手册等,向患者提供经验和榜样,使他们由被动接受治疗变成主动治疗,与医护人员建立一种新型的互助合作关系。护理人员也可利用他人战胜疾病的成功案例对患者进行开导和鼓励,提供身心支持,帮助患者认识到在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心理和生理不适,教会患者自我应对方法,并通过一些干预措施来缓解和消除其症状。(3)其他治疗:在治疗过程安装音乐系统,播放一些让患者充满希望的乐曲,以提高患者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对患者的主要家庭成员发放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定时参加抗癌知识讲座,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因患者疾病给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强调良好的家庭氛围对患者的康复作用,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家庭治疗和康复环境。

2 结果

干预前由于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所认识,常常出现各种心理负担,如:婚姻问题、经济问题、工作问题、生活问题等,加之病程长而致使情绪低落,往往产生忧郁、悲观、心理不平衡、悲观绝望,有极个别会产生自杀倾向;干预后患者逐渐打消各种顾虑,在得到家属照顾、朋友关心的情感支持基础上,能够正确对待透析。另外大部分患者能够在健康指导下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家务劳动,激发患者治疗疾病的决心和信心,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讨论

患者长期进行透析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要在及时、合理、有效治疗的同时给予更多的心理帮助,其原因首先是由于疾病和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障碍,其次是由于长期透析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使家庭成员从心理上对患者支持度较差。因此,对于患者存在的不良问题,医务人员要认真对待,对患者给予心理帮助。研究表明,采取心理治疗,不仅帮助患者增强心里应对能力,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恶劣心境,提高生活质量[3]。而健康教育、自我心理调整教育、家庭和音乐协助治疗等不同形式的心理干预措施在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和效果。

总之,通过不同形式的心理干预措施,能促进长期透析患者的心理康复,提升心理适应水平,增强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王玉荣.借鉴新加坡透析中心管理经验,加强我国血液透析中心建设.中国血液净化,2008,11:632-633.

[2] 周安琪.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4,3(2):25.

第4篇:心理干预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突发性事件;灾难;心理危机;体育干预

中图分类号:G8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8-0023-03

A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Sports Behavior Intervene to the Y oung People's Psychological Crisis in the Disastrous Emergency

DUAN Baolin1, LI Weifeng2,MA Fei1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of Education, Baoji University of Art s and Sciences, Baoji 721013, Shaanxi 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 ion,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411201, Hunan China)

Abstract: By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 s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the psychological infl uence of disastrous incident as well as the psychological benefit mechanism of s ports behavior to the young people. It focuses on the theory content design of s port intervention to psychological crisis, its immediate reaction mode as well a s its theory system,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thought to the young people's psyc 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in disastrous incidents.

Key words: disastrous incident; disaster; psychological crisis; sports i ntervention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阐述青少年对突发灾难的心理危机,设计出体育干预心理危 机的理论体系与干预模式,旨在为今后突发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1 心理危机的概念和分类

一般而言,危机(crisis)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 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 大问题或变故而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 紧张不断积蓄,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危机意味着平衡稳定的破坏,引起混 乱、不安[1]。危机出现是因为个体意识到某一事件和情景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 ,而不是 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平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 激,而陷于极度自卑、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Spirito等人的调查 结果显示,持续性的心理危机、抑郁情绪是与自杀意念最为密切相关。此时,如不及时进行 有效的干预,将有可能导致自杀行为的反复发生。[2]

心理危机理论的大师们通常根据危机的来源将危机分为三类,分别为:成长性危机(maturat ional crisis)、境遇性危机(situationalcrisis)和存在性危机(existential crisis)。突发 性灾难属于境遇性危机,又称外援性危机(exogenous crisis )或环境性危机(environme ntal crisis,Caplan,1974 )和适应性危机(adaptive crisis ,Lazarus1976 ),是指 由外部的和超常的、个人无法预测和控制事件引起的危机[3]。关键的特点是在于 他是随机 的、突然的、无法预知的、震撼性强烈的和灾难性的。境遇性危机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环 境的,如火灾、涝灾、海啸、地震、自然灾害等;也可以是个人的或者身体的,如个人隐患 、交通意外、绑架等;还可以是人际的或社会的,如亲友死亡、离婚等。

2 突发灾难对青少年造成的心理危机

灾难性事件引发的创伤后心理应激反应是普遍存在的,不仅灾区有,灾区之外的人们也可能 出现。突发灾难事件(Critical Incident)会使个体产生无法抵御的感觉,并失去控制的 情境,这种境遇性危机具有发生突然、难以预料、灾难性且影响广泛等特点。因此常引发个 体出现一系列与应激有关的障碍,即所谓的心理危机[4]应激相关的障碍主要包括 调适障碍 、极度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其中这三种应激障碍多伴随灾难事件而发生,持续时 间较短。而青少年由于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特殊时期,灾难性事件引发的创伤 后心理应激反应尤为明显,具体表现为焦虑、恐惧、忧郁、悲痛、愤怒等情绪反应;心慌、 气喘、肌肉抽搐、疲乏、头晕、头痛、失眠等生理反应;感知觉异常、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考与理解困难、对工作 和生活失去兴趣等认知障碍;并出现下意识动作、坐立不 安、举止僵硬、拒食或暴饮暴食、酗酒、攻击、强迫等行为异常,严重的甚至出现精神崩溃 、自伤或自杀等。[5]

3 体育行为产生心理效益的机制

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是指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 明确有效的措施,使其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它是一种短期的、对处于困境或遭受 挫折而具有情绪性危机的求助者予以关怀和帮助的心理救助过程。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 有二: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心理危机干预适用于人格稳定 和面临暂时困境或挫折的人,以及家庭、婚姻、儿童问题、蓄意自伤、自杀或意外伤害等情 况。贝尔金等提出了三种基本的危机干预模式,即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和心理转变模式。这 三种模式为许多不同的危机干预策略和方法提供了基础。平衡模式(equilibrium model) 其实应称为平衡/失衡模式。危机中的人通常处于一种心理情绪的失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 ,原有的应付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平衡模式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重 新获得危机前的平衡状态。平衡模式最适合于早期干预,这时人们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分 不清解决问题的方向且不能作出适当的选择。除非个人再获得了一些应付的能力,否则主要 精力应集中在稳定病人心理和情绪方面。[6]病人重新达到了某种程度的稳定之前 ,不能采 取也不应采取其他措施。美国学者考克斯(Cox,1994)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提出 了6项基本假说,即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分散注意力假说、心血管功能假说 、胺假说、内啡呔假说,从理论上解释了身体活动和(或)身体锻炼产生效益的机制。[7]现代社会里,人们所参与的户外拓展运动、极限运动、团体心理咨询辅导中的体 育游 戏等 训练内容,基本上是体育活动在心理干预中的具体运用。这些体育活动(竞赛型、训练型、 游戏型等)只有在“有序的”组织下,才能实现体育活动所具有的相对应的功能。因此,把 体育行为干预视为认知行为疗法具有一定理论依据。

3.1 体育干预的内容设计一般来说,大范围且严重的心理危机多出现在突发性灾难之后,因此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就成 了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8]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方式的多样性、吸引性、复杂 性与多变 性,能使青少年从中体验到满足、愉快、欢乐、紧张、兴奋、焦虑多种不同程度的情感体验 。而且还能启发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自尊、自信的责任感,达到消除灾难性的心理危机的 效果。进行体育干预的时候,首先要建立一个主要目标。让青少年儿童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 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要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团队协作、树立自信的关系;要 青少年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要通过完成具有难度的体育活动来强化克服困难 的坚强意志品质;最后要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应变能力。在内容的选择、设计和安排 方面,即体育素材的选取与使用问题,其设计非常关键。为了更好的让体育内容达到很好的 干预效果,选取体育素材和如何使用素材以及控制整个学习内容至关紧要。运用表1的具体 设计可以促成实现体育干预的目的。

3.2 青少年群体灾难的心理危机体育行为干预的快速反映模式探索 从图1可以看出,青少年突发事件的危机干预可以分为3个阶段:危机的形成、处理与重估阶 段。其中第一阶段是危机干预的基础,第2阶段是危机干预的核心,第3阶段是危机干预的产 物,它也是可能成为新危机干预的起点。在危机形成的阶段,压力源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 是外部压力,二是内部压力,由于突发事件的不可预知性,此时可能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事 实上这些症状不是疾病,它是情感危机反应的表现在危机的处理阶段。自预的实质是自 我的心理调节,他人干预是指从事干预的工作者运用专业技能协助当事人进行的心理调节, 其中包括了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行为对青少年的心理干预。体育行为的干预首先应当重视学 生主体地位、强调以亲自参与、调节心理健康为目标,在课堂内外都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 的参与式学习方式,突出以运动或活动为主要调动手段,以多种活动为辅助诱导方式的体验 学习。通过把相关理念、知识和技能与课内外的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对体育在改善心理健康 作用方面的认识得以提高,逐步将认识内化为日常行为。在危机的重估阶段最重要是通过专 业的心理医疗和体育行为的干预,对危机出现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危机处理。

3.3 青少年群体灾难的心理危机体育行为干预理论体系青少年群体灾难的心理危机体育行为干预体系应具备5大职能:1) 首发职能。校医院或当 地医院配合体育行为心理干预研究中心给每个青少年学生建立详细的病历、档案。2) 预警 职能。体育部领导、体育教师、文体委员以及辅导员等是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监控主力,一 旦发现有心理异常苗头的人员及时向系统报告,再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心理治疗方案。3)干预职能。社会心理医疗机构要尽力通过专业途径的方法,对心理出现危机的青少年应进 行心理干预,努力控制心理疾病的发生率。4) 转介职能。要加强与校外精神卫生医疗机构 的联系,对通过体育行为无力解决的心理异常学生,及时送到有关机构进行诊治。5) 回归 保健职能。对已恢复心理健康返校学习的学生,仍然要关注其心理保健,力求避免复发。在 青少年群体灾难的心理危机体育行为干预的过程中,应结合信息反馈、控制系统,对心理危 机干预体系进行了规划,从体育心理素质教育系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和信息反馈系统,进行诊断。

3.3.1 体育心理素质教育系统长期的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对心理疾病具有治疗作用,但是这种促进和医疗 作用不是自动产生的。[9]体育心理训练的作用不只是局限于对心理活动水平的提 高或降低 的调节,它还有消除和医治某些已经形成的灾难的心理障碍的作用。在体育心理素质训练中 通过开设体育教学必修课或选修课,向青少年宣传普及体育心理科学基础知识,消除青少年 的压抑、疑虑心理。帮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帮助他们疏导悲伤,使之认识自 己继续生存下去的社会价值,增加他们重建家园的信心。当前可以对体育教师进行相关专业 知识技能的培训,也可以聘请一些体育心理学专家、心理医生和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教师来 实施教学活动,来克服学生的心理危机障碍。

3.3.2 体育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危机预警系统是一种从根本上防止心理危机特别是突发事件发生的超前危机管理系统。预警 系统通过对预警对象、范围、预警指标、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危机预告,及时发现和 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机因素,以对整个危机干预体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危机发生 的突发性和意外性,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三早”心理危机防治原则。危机预警 系统应当包括:组织人员,预警对象、范围,预警指标体系、评估标准、信息收集、整理, 信息分析、评估,危机预告等内容。在整个危机预警的体系中,要通过与遇难亲属的亲密接 触、观察交流,对个体进行心理危机评估,了解干预效果,及时调整干预计划,做出的危机 预测要确保真实、可靠,避免虚假、失真。

3.3.3 体育心理危机干预系统使身体活动和身体锻炼取得最大限度的情绪效益的前提,是参与从项目中获得乐趣并感到愉 快。这是体育行为的心理干预的核心。采用体育游戏和实施快乐体育教学,能激发学生的积 极情绪体验,对青少年体育突发性事件造成的心理创伤,具有很好的干预效果。颜军的研究 表明:适度的体育行为是一种刺激物、内动力、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认识活动与行为具有一 定的激活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尽力保持心理平衡,加强安全感,强化自我意识和积极情绪。 [10]体育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个是整个社会参与组成的广义 的危机干 预系统。一个是由学校内部的体育教学部门、学生管理、校医院和当地等组成的狭义的危机 干预系统。校外的危机干预组织 也可以称为社会危机支持系统,可以起到广泛宣传、优化 环境、监控配合等辅助作用,必要时也可以起到直接参与危机的咨询和治疗作用。在校外社 会危机支持系统中要重视发挥家庭在防范危机发生方面的积极功能。

3.3.4 信息反馈系统信息交流是整个干预体系的纽带和实现危机防控的灵魂,贯穿于3大子系统和运行过程的始 终。其功能具体表现在:1) 体育在心理教育系统中,通过体育教育教学效果的反债,可以 改进方式、方法;通过新的思想问题、心理动态信息的反馈,可以重新进行体育教育教学设 计,做到有的放矢。2)在预警系统中,通过系统内的层级信息反馈,可以及时、快捷有效 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也便于责任的划分,避免推诱;通过与干预系统的信息交流,可以变被 动为主动,使发生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及时的心理指导和治疗,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3) 在危机干预系统中,通过危机预告使发生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及时的心理救助和治疗;通过 体育行 为干预效果信息的反馈,帮助体育教学和训练及时的调整干预的方向和内容,改进干预技术 和方法;通过和校外干预机构的沟通、协调,实现对干预对象的转介和回归保健。在信息反 馈系统中,关键是要建立一套学生体育行为信息报告、信息备案制度,保证信息流的畅通以 及信息的及时、准确,便于回归后的跟踪调查和信息的再反馈,做到有据可查。

4 有待解决的其他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突发性灾难事故的频繁发生,目前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危机干预的文献比较多 ,但是从体育行为等方面研究的课题并不是很多,健全和完善它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 问题:1) 社会认识问题。绝大多人数对体育行为干预突发性灾难心理危机的理论和操作和 认识存在一定的偏见,还没有引起学校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对这方面的人力、物力、财 力资源投入较少。2) 专业化和专业人员问题。目前大多数中学体育教学训练无论从事“心 育”还是能担当初级“心治”的专业师资力量匮乏,咨询和监督缺少规范化的管理。3) 体 育行为干预效果好与坏,本质上还是取决于受害人心理应激障碍的严重程度如何。外部因素 如经济因素、社会舆论、慈善行动、自身知识修养以及疾病干扰等都会影响干预效果。体育 干预方法和设计等技术性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4)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应注意运动心理 学 家的道德,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11]在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 ,要尊重 他们,应向青少年交代清楚各种技术问题,不应盲目地采取一些方法进行干预,以防适得其 反。

参考文献:

[1] 赵映霞.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理论概述[J].安徽文学,2008(3):382-383.

[2] Kristi Kanel. A Guide to Crisis Intervention[M].California: Marcus Boggs .2003:1.

[3] 刘取芝.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策略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论文,2005:10-11.

[4] 金宁宁.突发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J].护理管理杂志,2005(1):35-37.

[5] 房秋燕,李妮,陈红.突发灾难时间中遇难亲属的心理危机干预[J].护理研究,2007(2 ):438.

[6] 童辉杰,杨雪龙.关于严重突发事件危机干预的研究评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3,(4 ):382-386.

[7] 张力为.任未多,编著.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

[8] 姚玉红.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J].现代预防医疗,2008,(12):411-412.

[9] 张力为,毛志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广州体育学院,1995,(4):42-47.

[10] 颜军.中学生体育心理焦虑控制的试验研究[J].体育科学,1995,(2):72-75.

第5篇:心理干预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老年;腰腿痛;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255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0-0096-02

腰腿痛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其发生率约为82%,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症状多样等特点,严重伤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为此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腰腿痛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2例腰腿痛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例,女40例;年龄在59~76岁之间,平均年龄(657±25)岁;病程在3~10 a之间,平均病程(48±12)a。其中单纯腿痛40例,单纯腰背痛46例,腰腿痛16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0例,中学54例,小学及以下38例。

12护理方法本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辅导、运动指导、药物指导等内容。

13观察指标对治疗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均通过本院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评价,其中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孤独等内容,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等内容,除躯体疼痛外,分数越高表明越好。

3小结

老年腰腿痛患者因身体因素、家庭因素等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影响治疗及预后,为此加强综合护理干预至关重要,主要表现如下。

31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学习理解能力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宣教,用通俗易通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腰腿痛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案,并鼓励患者根据健康教育内容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控制计划。同时亲切、耐心的向患者演示正确的站姿、坐姿及取物等正确做法,帮助患者掌握缓解疼痛症状的技巧。健康教育课采取讲座、一对一讲解及演示、视频观看、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有效预防或缓解腰腿痛症状。

32情志护理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及预后,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证型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情志护理,积极的帮助患者疏导心理,尽可能的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等心理,获取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提高其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2]。

33饮食调节指导患者多食营养丰富、清淡、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症状行不同的药膳指导,如补肝肾、活血祛瘀等药膳,有牛膝、杜仲、狗脊等,煲汤服用。若患者存在腑气不通症状,则可添加何首乌、当归等药物[3]。

34运动指导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准确的坐、站等姿势,尽可能不做重活,适当活动关节。指导患者适当户外活

动,如打太极、慢跑、跳广场舞等,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帮助钙吸收,缓解疼痛。此外,睡觉时最好使用硬板床垫,保护脊部,且睡姿最好是侧卧,膝部微曲,把软枕放在两膝间,帮助腰肌有效放松。

35药物指导若患者疼痛难忍,给予患者镇痛药物治疗。对于急性发作患者来说,给予药物熏蒸治疗,1天1次,卧床休息2个星期及以上;同时行活血、止痛中药温服治疗。若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则以药物熏蒸联合手法治疗为主,如“飞燕式”、“五点”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值得进一步扩大应用。

参考文献:

[1]白跃宏下腰痛临床与康复[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77-396

[2]曾志艺,黄碧容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腰腿痛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08:14-15

第6篇:心理干预的内容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华漕地区肢体残疾患者160例,采用随机分层方法将患者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80例。心理介护干预组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32岁~79岁;文化程度:大学文化1例,高中文化25 例,初中文化34例,小学文化17例,未接受过教育1例;残疾程度:轻度57例,中度23例,重度0例;残疾部位:上肢31例,下肢35例,上肢和下肢16例;常规护理组80例,男46 例,女34例,年龄 29岁~76岁;文化程度:大学文化2例,高中文化22例,初中文化39例,小学文化14例,未接受过教育3例;残疾程度:轻度57例,中度22例,重度1人;残疾部位:上肢30例,下肢36例,上肢和下肢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残疾程度、残疾部位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组经统一培训的社区护士进入社区进行居家肢体功能指导进行常规的社区护理。心理介护组经统一培训的社区护士(取得上海心理护理培训证书合格者),进入社区进行居家心理介护干预,建立干预评估几率本,详细填写每次心理介护干预后肢体残存功能评估,制定每周两次居家心理介护指导,每次时间为20-30分钟,心理介护干预具体内容:①向患者宣传社区居家心理介护的知识,发放有关小手册,内容包括肢体残疾患者的临床特点、心理评估、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肢体功能康复锻炼等事项,督促患者配合规律的康复训练,定期评估。②心理介护干预:努力与肢体残疾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进行个人访谈,悉心倾听患者的倾诉,鼓励患者诉说内心感受和想法,让患者充分表达意愿,营造一个良好的宣泄内心压抑的机会,充分赢得患者信任的同时告知肢体残疾患者可以通过建立信心和和希望,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和改善负性情绪。③肢体功能锻炼:根据每个患者的残疾部位不同,由社区护士进行每周一次,每次20分钟的一个肢体功能锻炼指导。每个月一次有康复师进行追踪指导。④家庭和社区支持系统心理护理干预:针对家庭成员和照顾者进行,指导家庭对患者进行情感、经济、心理方面的支持,共同协助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提高。在下一次居家心理介护理时评价前一次的心理介护干预的效果,以便有针对性的对下一次的心理介护有所依据。如有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居家心理介护干预的次数,并告知患者联系方式,同时记录每次干预的内容及处理意见。

1.2.2调查工具及方法 ①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残疾部位、残疾时间等;②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由心理咨询师担任评分员,采取现场观察和交谈的方式进行量表评定[4]。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问卷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自制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入组1周内及6个月时进行SAS、SDS、Barthel指数、满意度问卷评定。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SP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以(X+S)表示,组间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的变化

两组患者入组1周时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前明显下降,且心理介护干预组SAS评分和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的变化( X±s ,分)

2.2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表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对肢体残疾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独立程度的评估。60分以上可为轻度残疾,但生活基本可以自理;40~60分为中度残疾,生活需要旁人部分协助;20~40分为中度残疾,生活需要旁人较多协助;20分以下为完成残疾。干预组对1周时、6个月末进行评定。

表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X±s )

2.3 两组患者经干预后满意度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护理的不断进步,患者对心理护理的需求也日益强烈。肢体残疾患者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肢体功能和(或)肢体器质性的损伤引起的残疾。导致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不良改变和自我效能感呈不同程度下降,影响生活质量。

心理介护干预是以心理护理理论为基础,将心理学知识、介护知识和干预措施有机结合,充分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从患者角度出发,积极调动患者现有的自身能量和支持资源,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5]。心理介护干预是社区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维护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有力条件[6]。随着社区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居家肢体残疾患者心理介护干预越来越符合社会、家庭、个人的需求[7]。对于肢体残疾患者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心理疗法受到重视,但心理介护干预相对比较滞后。调查结果显示,心理介护干预组SDS、SAS得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肢体残存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结果显示与上海陈华的研究结果一致[8],表明肢体残疾患者的生存质量应该引起社区乃至社会的重视。因此,对肢体残疾患者以心理介护为主进行相应的肢体残疾功能锻炼,不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有效引导患者树立肢体残存功能锻炼的信心,帮助其客观评估现状,更好利用肢体残存功能来提高生存质。

综上所述,心理介护干预能有效改善社区居家肢体残疾患者的不良负性情绪,从而提高自理能力,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值得社区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萍.中国介护事业发展中护理人员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7(22):1262-1264.

[2] 谢瑞红,王志刚,王哲,等.肢体残疾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价与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残疾医学,2012,20(9):121-124.

[3] 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R].2006-12-01.

[4] 梁咏梅,黄晓慧,周健兰.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右江医学,2014,42(5):605-607.

[5] 武春建,殷松.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2014,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5):355-357.

[6] 陈华,邹永玮.中老年肢体残疾者人格特质、社会支持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7(22):1262-1264.

第7篇:心理干预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 FSW;心理服务;心理健康;干预

[中图分类号] R512.9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b)-136-02

Impact 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demand for psychological service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female sex workers

ZHANG Ying, YANG Zhenyu, LU Zixiang, HUANG Gaogui, HE Yuefei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Red River Prefecture, Yunnan Province, Red River 654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role to female sex workers (FSW), and provided the objective basis to further carry out interventions of FSW. Methods: 74 cases of female sex workers from red river prefecture, they were investigated by intervention such as sleep disorders, moods disorder, pressure and coping style, low self-esteem problems and other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Results: FSW ha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before interventi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ate of detecti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hange of demand for psychological servic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FSW have less knowledge of psychology doctors and theirs workplace before intervention, there is no affect 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role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FSW in short-term.

[Key words] FSW; Psychological services;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女性性工作者(female sex workers,FSW)是感染艾滋病高危人群及向一般人群扩散的“中间桥梁”,做好对FSW预防艾滋病工作,是延缓和阻断HIV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有效策略。目前中国的艾滋病疫情上升幅度减缓,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开始显现;但FSW心理服务需求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心理服务需求影响缺乏深入研究,因此,为深入开展FSW的相关干预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对FSW进行调查及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一家妇女健康中心为研究场所,以该场所2005年底对FSW统计数为基础,抽取74名FSW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7~42岁,平均(24.98±6.07)岁;未婚46人(62.16%),已婚12人(16.22%),离婚16人(21.62%);教育年限为(7.21±2.63)年。入选标准(至少符合下列1条):①承认自己正在从事工作,近1个月至少有1次商业。②场地负责人或组织者确认该女性是他们经营场所的人员。③妇女健康中心骨干小姐或同伴确认该女性从事。排除标准(符合下列1条):①近1个月未从事工作或目前并未从业的女性。②有智力或精神疾病。③言语沟通障碍。④拒绝调查。

1.2方法

调查前向FSW说明相关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用自编心理服务需求表、SCL-90[1] 进行匿名无关联面对面调查。干预内容: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压力与应对方式、自卑问题及其他心理问题。干预方式采用小组式和个别心理干预,小组干预采用集体讲座2次和小组交流11次,个别干预由心理医生到妇女健康中心单独进行干预。干预评价: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用SCL-90评估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干预前后SCL-90总分及因子分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心理干预后心理服务需求变化

见表1。

心理干预后对心理医生的服务知晓率提高,对哪些问题需要找心理医生和如何找到心理医生的认识率也提高,但主动的心理服务需求无明显改变。

2.2 心理干预对FSW心理健康的影响

干预前后SCL-90总分、各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SCL-90总分及因子分比较(x±s,分)

3 讨论

国内报告,女性人群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人群[2-3]。目前最常用的心理健康评估有自我评价、心理测验、外部评价、社会适应性评价,自我评价心理健康状况能力也是评估自知力的重要内容,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的人,这个人肯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但一般不存在大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56.8%女性性工作者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干预后68.5%女性性工作者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干预前后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不明显,表明女性性工作者能正确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干预前心理问题知晓率为39.2%,干预后知晓率为92.6%,表明干预后自我判断心理健康能力明显提高。干预前肯定需要心理服务为29.7%,潜在的心理服务需要为56.8%;干预后肯定需要心理服务为31.5%,潜在的心理服务需要为64.8%,干预前后心理服务需求变化不明显,可能与FSW人际关系敏感、保密个人隐私有关。本次调查也发现,干预前对心理医生及服务场所知晓率偏低情况,提示干预前女性性工作者出现心理问题时无法及时得到帮助。

心理干预对FSW心理健康影响不明显,原因可能有:①是FSW文化水平低,理悟能力差。②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仍持续存在,如担心感染性病艾滋病、被人嫌弃、怀孕、不育,担心被固定性伴知情后感情破裂,担心因违法行为而随时被抓的危险。③本次心理干预时间短、次数少、难以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关系,而信任是取得心理干预效果的基础,因此,较短的几次接触交谈,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首都医科大心理系张曼华教授[4]提出了HIV感染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支持,应对效能训练和增强自我效能、应激管理和人际治疗、团体或小组。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治疗过程。由于女性性工作者沿袭已旧的行为模式的认知,这种行为模式已经渗透到人格中,其忧虑性和敏感性均会影响其自我的调节和心理整合[5-6],因此心理干预涉及人格的改变,并非短时可以其效。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3.

[2]康殿民,朱晓艳,傅继华,等.商业性女性人群心理状态调查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5):346-348.

[3]张圣洋,康殿民,朱晓艳,等.女性者艾滋病态度及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0):1240-1241.

[4]张曼华.影响HIV/AIDS患者的心理行为因素与心理干预[J].医学与社会,2009,22(10):53-63.

[5]万晓霞.大学生网络行为与人格特征、自我和谐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4):299-300.

[6]李燕云.嵩明县女性性工作者高危干预项目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88,96.

第8篇:心理干预的内容范文

ICU患者不仅病情严重,且存在变化快、突发性等特征,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而且患者很容易出现致残、死亡等重大问题,护理人员需承担较大的责任风险,进一步加重心理压力n,。而在心理压力的持久影响下,护理人员会出现心理状?B不佳、抑郁、紧张等,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出现护理差错.降低护理质量。为此,本次研究对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来源及有效的疏导干预措施进行了探讨,选择护理人员20名进行研究、分析,详情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7月选取在ICU重症监护室工作护理人员20名,年龄22~52岁,平均(32.43±4.72)岁;工作2~25年,平均(10.69±2.64)年;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7名,护士10名。

调查方法:针对ICU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汇总,制定心理压力调查问卷,由护理人员主观填写和评价。发放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

干预方法:依据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调查结果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①科学安排工作:落实“人性化管理”理念,依据实际工作强度、工作内容及护理人员意愿进行合理排班,采用强弱结合排班方式,即由资历深且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搭配资历较浅或技能较弱的护理人员,确保护理工作的充分落实;为保证护理质量,需依据护理人员个人能力、性格特征等进行工作安排,同时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困难,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增强其工作积极性[2]。②树立健康心理状态:除了需要做好心理疏导和支持外,还需组织其学习新理论和新技术,增强其专业能力,以满足ICU护理需求;注重培养其应急能力,确保在面对突况时以冷静的态度进行处理,保证护理安全[3]。③实施激励机制:为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需从精神和物质方面给予其鼓励,如依据其工作内容、强度和水平适当给予一定的奖金鼓励,同时在定期会议中表扬表现优异的护理人员。④改善工作环境:ICU护理工作不仅繁琐且需注重细节,因此需营造宁静的环境,避免护理人员过于激动。如护士长定期与护理人员谈心,帮助其平缓心境;定期组织业余活动,让护理人员将工作上的压力尽情释放到活动中,可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排解精神压力,利于进一步改善护理质量。

观察指标:统计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调查表结果,并利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护理人员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包含焦虑、抑郁、暴躁、强迫症、精神病性等项目,分数越低,心理状态越好。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数据表示,采用t检验。P

结果

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分析:工作时间长、夜班多、工作矛盾、环境差、强度大等为主要心理压力来源,见表l。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分析:干预后护理人员焦虑、抑郁、暴躁、强迫症、精神病性等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第9篇:心理干预的内容范文

1.语言治疗专业本科教学

UCM语言治疗专业的课程最早始于1992年,也使其成为西班牙国内最早授予该专业学士学位的大学。该专业师资力量由分别来自UCM心理学院、医学院和教育学院的基础心理学、耳鼻喉科学、教育学、语言学-西班牙语、心理生物学、心理治疗和评估、进化及教育心理学7个不同专业的共34名教务人员组成。学系专业基础设施完善,拥有独立的图书馆,网络教学平台,会议室,语言治疗实验室和语言治疗中心等。近年来,语言治疗作为一门独立专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已经和心理学一样被纳人公共健康学科范畴、这一认可推动了新的教学计划的制订,保障了所培养的语言治疗师的职业素养。

语言治疗专业的本科教育共4年,其课程内容涵盖语言学、医学、心理学等。语言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分支,主要是研究语言的起源,结构和语言的使用。而语言心理学作为认知科学的新兴领域,则融合了心理学和语言学而成为一门交叉学科,进而去研究语言加工的心理机制、言语的感知和语言的进化等。教授内容强调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应用,以此来应对临床的真实案例。例如,Iverach等研究发现,口吃患者在语言治疗中普遍存在焦虑症状。Martinez等人进行了焦躁病人在语言治疗过程中,焦虑和抑郁症状和声音质量的关系研究,并强调对失语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学科交叉干预的重要性。因此,语言治疗师有必要掌握相应的临床心理学测量与评估技术,如果可以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使语言治疗效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语言治疗教学强调与社会相关机构的接轨且有大量的实习时间,早期就着重学生的职业规划。所培养出来的语言治疗师,应该是能够参与到语言障碍的科研、预防,评估和诊断的每个过程中;能够制定针对儿童和成人的语言、听觉,个人交流等障碍的治疗方案。根据其职业特性,主要的从业范围包括:医院、康复中心、语言治疗中心、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社会服务中心,就业中心和老人院等。

语言治疗专业的本科生在完成4年的学业后,应该掌握以下基本知识和技能:①能够发现、辨认、诊断出有语言障碍和存在语言障碍风险的个体,并且可以提供相应的语言治疗方案;②对语言障碍患者的家属,或其工作单位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③帮助患者选择能够提高他们交流水平的辅助器材;④在临床、教育和科研方面,能够教授、监督、制定和领导与语言、交流和语言障碍相关的方案;⑤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制定并及时修改方案;⑥除了对患者的健康方面提供服务外,还可以从教育、社区及职业方面提供相应的帮助;⑦有设计语言和交流预案的能力;⑧能够对普通人的语言交流技术提供有效的帮助。

2.语言治疗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

UCM还招收语言治疗学硕士。其招生范围主要针对语言治疗学、心理学、医学和教育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其中必修课包括:临床语言治疗进展和语言治疗的科学研究方法两个教学模块。临床语言治疗进展模块包含4门课程:①语言发展和书写障碍的新进展,具体授课内容包括特殊语言障碍及语言发展障碍的研究进展、不同病理和语言障碍的早期干预、自闭症和其他认知发展障碍患者的语言和交流研究、脑瘫幼儿的语言障碍研究及其干预手段、读写障碍的评估及干预。②神经病原性障碍的语言治疗干预新进展,具体授课内容包括认知神经心理学中关于语言发展和脑损伤的相关研究、认知衰老的评估及干预、脑损伤造成的失语症的研究及认知康复与评估、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③听觉和声音障碍的语言治疗进展,具体授课内容包括耳鼻喉科学研究进展、耳蜗移植技术的研究、临床实践中对不同种类失语症的病理研究及诊断、病理性听力缺失的研究进展及治疗手段。④语言治疗中得心理干预,具体的授课内容包括:语言治疗评估及干预的临床技能、语言治疗过程中的行为干预手段、语言治疗的临床应用范围。语言治疗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模块包含两门课程:①语言治疗的研究方法,具体授课内容包括科学研究方法及临床语言治疗的应用、量化与质化研究方法、语言治疗研究的元分析、评估和干预方法等。②临床语言治疗与科学,具体授课内容包括语言治疗学科论文的分析与评价、语言治疗知识与社会融合、现代语言治疗诊断技术和分析。

3.小结

从以上UCM语言治疗专业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可以看到,心理学理论和知识大量地介入了语言治疗师的培养。同时我们也注意到UCM语言治疗专业是下辖于心理学院的,这与国内目前的语言治疗专业教学设置也有很大不同。为什么强调语言治疗与心理学的关系?如之前所述,这与语言学、心理学、生物学的学科交叉发展无不关系。单纯的语言学和生物医学研究,并不能解决言语障碍的社会和心理基础。语言心理学的发展,对临床语言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近年来崛起的进化心理学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应当是对一个特殊认识领域的一种心智能力,即语言是一种本能,同时也具有文化的特征。此外,语言治疗究还涉及了其他心理学研究领域。例如,George等人研发出多媒体设配来辅助残障儿童的言语治疗,而多媒体界面设计涉及注意、记忆、学习加工等大量基础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基于语言治疗临床的需要,UCM将语言治疗专业设置在了心理学院,同时将基础心理学研究与应用心理学研究广泛结合语言治疗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