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范文

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

第1篇: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范文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观念;流程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021-01

1 现代物流管理观念

1.1 全球化观念

经济的全球化带动了物流的全球化,产品的销售区域已变成世界范围,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物流管理也要实现全球化。

1.2 物流管理信息化

毋庸置疑,信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担任着重要角色。通过实时把握物流信息,我们可以控制物流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

1.3 物流管理的社会化

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是产品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个会给资金周转带来不利的环节,如果企业同时从事制造和物流,将会使得社会的物流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将产品的生产制造与物流服务行业联结起来,是物流管理社会化的体现。

1.4 物流管理的一体化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顾客选择商品的结果,都会受到企业物流管理的影响,它是生产商服务顾客的重要能力。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只有拥有值得让顾客信服的物流管理,才能使产品的销售流通顺利进行。物流管理的一体化不仅仅是指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一体化,它还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一体化。

1.5 以顾客满意为第一观念

物流管理服务让顾客满意是我们进行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是决定我们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社会向多元化、信息化发展,使得消费者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订货的不确定性增强,批次增多,批量减小,这些都增加了货物的流通,物流管理的工作量和烦琐度。我们在进行物流管理时一定要以顾客满意为第一观念,把服务做到位。

2 现代物流管理流程

2.1 物流系统规划

企业的物流活动组成复杂,而且“效益背反”原则常常发生在各个活动功能要素之间,例如,运输与存储的背反特性。认真分析这些活动的逻辑关系,将它们构成能发挥综合功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减少物流成本,企业物流运行的目标实现的关键。在开展一个物流管理项目的运作前,对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极为必要的。

2.2 建立工作分解结构

无论物流系统的规模有多么庞大,它都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子系统和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和系统之间,都存在着总的运行结果、总的目标和总的费用、资源利用方面、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等各种各样的联系。我们做好物流工作的分解,是物流管理流程制定极为关键的一步。

2.3 物流任务的安排

对物流任务进行安排的主要技术有:里程碑图、简单的条状图、甘特图、项目图和平衡线,我们可以利用一种或者是几种技术相结合对物流任务进行进度安排。

2.4 成本估算和控制

从现代企业经营的模式和环境角度来看,现代物流管理并不是增值服务过程,它并不直接创造新的使用价值。一个企业,要想实现经营目的,就不得不借助于或者是依赖于物流的运作。对于那些在全球经营的企业而言,物流成本,尤其是运输成本,在企业总成本构成中所占的比重变得越来越大。物流成本的管理可以正确揭示物流成本的大小,通过经济核算发现物流管理活动中的薄弱环节,此外,利用物流成本指标可以控制物流活动,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物流成本的管理包括物流成本的计算和物流成本的控制。其中,物流成本的计算主要有按支付形态和物流过程进行物流费用的计算、按物流功能与过程分类进行费用统计和从物流功能分类和费用支付形态方面计算三种方式。物流成本的控制包括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控制方法两个方向。

第2篇: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范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内涵;目标;发展趋势

一、现代物流管理的管理理念

1、将企业的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现代物流理念认为,产品一旦投入市场以后,企业需要整合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的商业行为,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形成一个链式的管理系统。企业通过控制这一系统,让产品从生产车间产出到顾客手中,使这一系统合理、高效。企业甚至可以做到跨企业的物流,以此来达到产品供应最优。

2、赢得客户就是赢得市场

传统物流的管理理念针对的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服务对象也是企业的生产与销售部门,而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强调的是对企业外部的,也就是对客户的一种服务。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争夺客户的竞争,现代物流的管理理念就是谁赢得了客户,谁就赢得了市场。

3、对信息的把握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也是信息经济。在第一时间掌握关键信息,有效决策,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随着网络的普及,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收集更为速度、准确,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能够及时了解顾客的需要,然后及时反馈到生产环节,企业要做市场的快速反应者,以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现代物流经济管理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大众的消费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而企业也面临着交货期缩短、风险提高以及压缩成本的压力。当一个产品进入成熟期之后,顾客选择一款商品,关注的已经不再是质量的好坏,更多的是购买商品时所得到内心的感受,也是服务的质量,服务质量对顾客的选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对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并且开始把目光转向对服务质量的提高层面,他们主动接触顾客,以了解顾客的需求,让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这种需求。现代物流管理,所提供给社会的正是它的服务,其产品是无形的,提高物流服务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现代社会,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的普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竞争重点也转移到了物流层面上来。当前,很多大型制造企业、零售企业,为了占领全球市场,已经将物流服务当作未来重点发展的一项内容,因为出色的物流服务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当前物流管理已经不再是企业自身经营过程的一个环节,它已经发展成为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现代物流管理已经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

三、提高现代物流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1、提高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受我国经济体制的影响

有些企业的经营理念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所以,企业要提高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要对重生产,轻物流的错误思想进行彻底转变,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物流管理之中。专业从事物流行业的企业,要按照现代物流思想对企业的生产、运输、营销等许多环节进行改造,扩大物流服务的专业程度,打造高质、高效、高水平的物流企业。

2、建设物流信息平台现阶段的中国企业

特别是很多中小企业,受经营规模和效益的影响,还不能建立一个覆盖率大的信息网络平台。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首先,可以由几个企业来联合出资,以合作的方式建立一个信息公司,专门从事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这些企业对信息处理的成果进行共享。其次,由其他企业投资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将收集到的信息作为产品推出。最后,是由政府相关部门组建,用行政手段来建立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企业都要以市场规律为指导,符合企业的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满足企业的成本要求,让企业的投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3、物流管理过程实现信息化、标准化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

企业必须加快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步伐,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及时掌握订单处理、发货、库存和其他有关物流资料,准确分析当前的市场条件下物流成本费用情况,预测未来物流管理的影响。

4、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

现代物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物流管理相比,存在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为了我国物流事业的发展,必须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学习成熟物流管理的长处,并且密切关注物流专业领域的发展势态,了解物流管理的最新进展。对于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适当汲取,绝不能原样复制。对于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要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有能力的企业可以让技术和设备保持在行业领先水平,资金不足的企业,依据自己的发展水平,适当选择。

四、物流的未来发展趋势

1、信息化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信息经济时代,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是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表现为:物流信息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与处理的电子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物流信息搜集的智能化。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如果没有信息化,任何技术设备都没有办法运转,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使世界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未来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领域,将会给物流管理带来全新的变化。

2、社会化物流的社会化也是物流发展的主要方向,其表现就是第三方、第四物流服务的出现。一方面,它满足了企业物流的社会化需求;另一方面又为企业物流提供了社会保障。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出现,是物流事业产业化与专业化的结果。未来社会,虚拟物流与第 N 方物流也是物流的发展趋势,物流管理将被外包,物流行业将告别 “小而全,大而全”的纵向一体化的运作模式,而转向新型横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3、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资源在不同国家间交换的速度与频率逐渐加快,出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考虑,物流必须向着全球化的趋势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物流企业将走向国际化,物流管理主要目标也转变成为跨国贸易企业服务,追求着以最佳的路径,最低的成本,最小的风险,将物资从一个国家运到另一国家,实现国际间物流系统的接轨,这也将是物流发展更高级形式。

参考文献:

第3篇: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范文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U652.1+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理论界的青睐。简单的说,物流管理就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标,在节省成本的前提下,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从而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实现物资从产地到最终消费地的流动。

一、现代物流管理的管理理念

1、将企业的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现代物流理念认为,产品一旦投入市场以后,企业需要整合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的商业行为,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形成一个链式的管理系统。企业通过控制这一系统,让产品从生产车间产出到顾客手中,使这一系统合理、高效。企业甚至可以做到跨企业的物流,以此来达到产品供应最优。

2、赢得客户就是赢得市场

传统物流的管理理念针对的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服务对象也是企业的生产与销售部门,而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强调的是对企业外部的,也就是对客户的一种服务。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争夺客户的竞争,现代物流的管理理念就是谁赢得了客户,谁就赢得了市场。

3、对信息的把握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也是信息经济。在第一时间掌握关键信息,有效决策,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随着网络的普及,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收集更为速度、准确,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能够及时了解顾客的需要,然后及时反馈到生产环节,企业要做市场的快速反应者,以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现代物流经济管理的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大众的消费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而企业也面临着交货期缩短、风险提高以及压缩成本的压力。当一个产品进入成熟期之后,顾客选择一款商品,关注的已经不再是质量的好坏,更多的是购买商品时所得到内心的感受,也是服务的质量,服务质量对顾客的选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对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并且开始把目光转向对服务质量的提高层面,他们主动接触顾客,以了解顾客的需求,让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这种需求。现代物流管理,所提供给社会的正是它的服务,其产品是无形的,提高物流服务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现代社会,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的普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竞争重点也转移到了物流层面上来。当前,很多大型制造企业、零售企业,为了占领全球市场,已经将物流服务当作未来重点发展的一项内容,因为出色的物流服务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当前物流管理已经不再是企业自身经营过程的一个环节,它已经发展成为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现代物流管理已经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

三、现代物流管理发展建议

1、完善物流管理机制体制,加大政府扶植力度

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模式,完善物流管理机制体制,才能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物流企业的快速稳步发展,必须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并辅之以必要的运行机制,从组织结构上保证物流管理职能在企业管理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物流企业必须有自己的行业规则,有适用于整个行业的统一标准,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在企业内部以及不同企业间的转换,统一的标准可以减少转换的时间,提高效率以减少成本,使企业逐渐走向正规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而且必须有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政府应该加大扶植力度,对物流企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加快物流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各种优惠措施,促进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2、提高对物流管理的认识,转变经营观念

企业的管理者奠定着企业的文化基调。物流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必须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提高对物流管理的认识,把物流管理放在战略管理层面加以研究,制定出符合当前发展的管理范式。企业在运营中要以反应速度快、差异最小、库存最低、运输效率高等为目标,不管是管理者还是业务人员,都应向着此目标努力,树立正确的物流管理观念,只有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才能使行动加以改变。此外,企业还要重视供应链管理思想,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全过程监管和控制,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把有限资源集中在具有竞争优势业务上,对于经营不善的业务则外包出去,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形成自己的优势。同时,物流企业还应建立绿色物流观念,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减少物流运营中的能源资源消耗,促使物流企业的科学持续发展。

3、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创新物流管理监控手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技术永远是物流企业占领市场的法宝。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革新物流管理工作、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的重要途径,这也是物流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物流企业的发展,必须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密切关注行业的发展势态。学习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时,要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引进消化吸收进行再创新,绝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搬引用。还应该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成果创新物流管理监控手段,充分利用ERP等管理技术系统,促进企业物流管理的深化。采用标准化的计划评审技术、预测控制技术对企业的物流管理进行整合,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和售后服务水平。

4、开展绿色物流作业

选择绿色运输策略。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改变运输方式,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或海上运输;使用“绿色”运输工具,降低废气排放量等。提倡绿色包装。采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设计简易包装,减少一次性包装,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等。开展绿色流通加工。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

5、加强物流从业人员培训,注重人才的培养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没有员工就不可能进行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也就不可能有高效率的物流运输,所以提高业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在物流管理中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物流企业对员工培训发展不够重视,业务人员不够专业,技术能力低,无法达到现代化物流所追求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因此,企业应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不断的让员工获取和共享新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建立一支精通物流管理技术、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现代物流管理的需要。此外,企业还应该引进物流高科技人才,为企业增添新鲜活力。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的根本目标是盈利,是使利益最大化。物流管理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更好的深化了物流管理,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才能加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程素娥.企业信息化之物流管理系统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09,(03).

[2]房延生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J].企业管理,2011,(6).

第4篇: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范文

作者简介:李宗华(1944-),男,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摘 要:简述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物流管理的概念,提出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应用的基本思路,介绍一个应用自动识别和其他技术,实现现代物流管理控制的信息系统。

关键词:自动识别技术;现代物流;条码;RFID;MIS

1 自动识别技术简述

自动识别技术通常可分为光学技术和无线电技术,采用光学技术的主要有条形码和摄像系统。采用无线电技术的主要是射频识别系统。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新兴技术。一维条码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问世,由于其识读快速、准确、可靠、制作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商业、图书管理、仓储、邮电、交通和工业控制等领域,可极大提高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信息容量小,一维条码仅仅是对物品的标识,而不是对物品的描述。二维条码正是为了解决一维条码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产生的。它具有信息容量大(在国际标准的证卡有效面积上,相当于信用卡面积的2/3,约为76mm*25mm,PDF417条码可以容纳1848个字母字符或2729个数字字符,约500个汉字信息)、编码范围广(字符、汉字、图像等凡可数字化的信息都可进行编码)、译码可靠性高(普通条码的译码错误率约为百万分之二左右,而PDF417条码的误码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保密防伪性能好、容易制作且成本很低等特点,是大容量、高可靠性信息实现存储、携带并可被自动识读的较好方法。在当代物流管理,尤其在物资的存贮、运输过程中,用二维条码描述物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图1 二维条码

条形码价格虽然相对便宜,但它的信息无法更改,存储容量相对较小,识读距离小。随着现代物流的飞速发展,面对日益增长的物流信息流量,以及期待信息处理速度不断提高的需求,条码系统显得力不从心。而射频识别系统则以非接触式远距离、高速度、多目标识别的特点,在现代物流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以下通称RFID技术)。

RFID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电子标签(以下简称标签)和读写器。其基本识别过程大致是:标签写入ID代码和被标识物品的有关信息后,附在被识别物品上的表面或内部;当附有标签的物品进入识读范围(即进入磁场)后,阅读器自动以非接触的方式读取标签中的目标识别信息;读写器读取信号并解码后,在通信网络的支持下将信息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可使管理者实时掌握被标识物品的相关信息(如品种、数量、位置、预测到达时间等),实现物流资源的透明化。

图2 射频识别系统组成

RFID的数据通信通过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射频传输来进行,可以采用电感耦合或反向散射调制两种方式。电感耦合又称为负载调制,多用在近距离的低频系统。反向散射调制是指无源标签将数据发回阅读器时,通过控制标签天线的阻抗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多用在远距离的系统。

手持阅读器(HR)是阅读器当中的一种,它适合于移动用户手持使用,其工作原理和其它的阅读器完全一样。它除了一般阅读器所具有的模块以外,还可以带有液晶显示屏、键盘和加入条形码扫描模块。HR的通信接口可选802.11接口,并安装有无线网络接口卡(NIC),使HR能与WLAN的AP通信。

RFID技术最早的应用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敌我目标识别,但是由于技术和成本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由于具有高速移动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RFID技术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空间,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现代物流管理的大信息流量、高效率运营、可视化监控等需求,正是RFID的英雄用武之地。

2 现代物流管理

物流概念在现代英语中的主流翻译是Logistics,本来是法语词汇,意为兵站,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将其作为专门的军事术语使用,用来强调军队在作战时,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安全无误地将武器、弹药及其它军需物品按要求供给前线。二战后,美国企业界便将这一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引入到企业经营之中,以期企业的物流运作也能像军队后勤那样,实施科学管理、高效运营。随着人们对物流的理论和实践认识的不断发展,物流概念也在不断发展。200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议会对物流[3]的定义修改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去年正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物流(Logistics)”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其中,所谓“物品(Article)”,是指“经济活动中涉及到实体流动的物质资料”。而“物流管理(Loglstics management)”,则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2]。

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和现代物流技术基础上的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管理存在静态物资管理和动态物资管理两种管理活动。静态物资管理活动主要指物资在仓储管理中的作业和管理活动,动态物资管理主要指对在途运输或装卸过程中物资进行的作业和管理活动。将自动识别技术恰当地应用这两种物流管理过程之中,可大大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和水平,更好地达到现代物流管理的所谓的“七个适当(7R)”目标,即将适当数量(Right Quantity)的适当产品(Right Product),在适当的时间(Right Time)和适当的地点(Right Place),以适当的条件(Right Condition)适当的质量(Right Quality)和适当的成本(Right Cost)交付给客户。

3 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应用的基本思路

如上所述,条码和射频虽同属自动识别技术,但由于技术特性不同,而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和射频相比,条码的优势在于超低的成本,条码的成本主要是条码纸,在纸条上印编码图形,其成本几可忽略不计;而目前射频卡的成本,即使是作为条码标签理想替代品的被动式无源射频标签(RFID电子标签),其单价约在2至3元人民币左右,两年后预计也只能降低到0.4元人民币左右。很明显,在目前物流领域,要想以RFID标签全面取代条码用于单品信息采集是不现实的。但对于满足现代物流管理的大流量、高效率、可视化等需求而言,则非射频技术莫属。

鉴于上述分析,根据条码和射频技术的不同特性,选择在不同应用对象上分别使用条码和射频卡,不失为扬长避短的明智抉择。其基本思路是:

将条码技术主要应用于单件物品(含出厂整包物品)。对于即将入库或出库的单件物品,有统一条码标签的,即将其条码信息通过条码阅读器采集到管理信息系统;对没有条码或条码破损的单品,或拆改包装的新包装品,则统一编码、印制条码标签,并录入到管理信息系统,集中实施条码化管理,实现对在储物资信息的实时监控。

对于待运物资,则以集装箱、集装方舱、运输汽车整车为运输单元,分配RFID射频标签,标签输入本单元所装物资品种、数量、到达地等基本信息,将射频卡号及其内含信息一并登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并建立射频卡号、运输单元和内装物资的条码信息之间的关联。运输途中可通过预设在运输线路的中间站或终点的射频识读设备,将采集信息传输到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对在途物资的及时监控。到达目的地后,则可直接将所运物资与射频卡信息自动核对入库,确保物资完整,提高收发作业效率。

4 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自动识别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物资基础管理,大幅度提高物品信息采集效率和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它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研制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为了更好地实现现代物流管理所追求的“7R”系统目标,除了应用上述自动识别技术以外,还须综合集成GPS或PDA/北斗卫星定位、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现代数据通信等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

信息处理平台

微型计算机和服务器系统作为主要信息处理设备,互联网+物流管理局域网作为主要数据交换平台,通过Windose网络操作系统,采取C/S(客户机/服务器)+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连接成一体化的信息处理平台。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选用Oracle 9i 或SQL Server;地理空间数据库选用MapInfo。

技术应用方案

采用一维或二维条码,以数字、文字等信息对库存物资进行标识,提高物资入、出库信息采集和仓储物资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采用射频卡/识读设备,对运输单元及其货物进行自动识别、记录和管理,及时掌握在途物流信息,并可实现库存物资瞬间动态增减;

采用PDA/北斗卫星定位技术或GPS技术,实时获得在途运输单元的地理位置等信息;

采用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将目标相关地理信息,实时传送到后台数据库系统;

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开发GIS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相关数据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并在指控中心显示,实现在途物资可视化管理和控制。

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仓储物资管理系统:除满足通常仓储管理系统具有的一般功能外,该系统采用二维条码描述物品属性,进行扫描快速录入;依托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库存物资瞬间动态增减。

运输跟踪系统:采用GPS与GIS集成技术,通过GPS接收机或北斗卫星终端机将运载工具的运行轨迹坐标、速度等信息传送给GIS程序,将运载物资的当前位置及所经过的路线等信息实时显示在电子地图上,实现运输途中物资机动跟踪。

物流指挥控制系统:依托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将保障对象的需求及位置、现有资源及其分布、途中物资运送轨迹和保障力量分布等信息,实时显示在指挥屏幕的电子地图上,辅助指挥决策和机动控制。

系统运行描述

以一个运输车队为例。所派车队的指挥车上配一台GPS终端,其GPS代码保存在后方数据中心,代表该车队并对应其当前任务;该车队中每一台车分配一个射频卡,并将其射频卡号保存在后方数据中心,代表该车辆;在指定仓库装货时,出库物资信息通过二维条码扫描采集到后方数据中心,通过与射频卡号的对应匹配,代表车队上的物资明细,从而实现车队、车辆和该车所装物资的静态关联。车队行进过程中,物流指控中心不断接收该车队GPS代码的相关地理位置信息,并通过GIS实时展示在电子地图上,映射出该车队的动态信息(如车队现在所处地理位置、时速、所运物资明细、运达目的地等),从而实现该车队在途运输可见性。通过后方数据中心与该运输车队指挥车上PDA的即时通信,可调控车队的行进状态(更换路线、停止、返回等),实现该车队的在途可控制性。

参考文献

[1]裴向前.美军物资分发自动识别技术[J].物流技术,2000(3).

[2]蔡淑琴.物流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3]刘丽艳.对“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辨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第5篇: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我国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3、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4、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5、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现代物流业要走向信息化

以信息为导向,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开创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命题。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同时,要制定科学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政策,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1、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

3、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关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长期有计划的培养专业队伍。

4、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实现企业零库存、无积压、无等待、全天候24小时,快速有效的物流配置体系。要建立一定的铁路、公路以及仓储物流配置的专门机构,统一领导,实现快速、准确、无差错、高效益传递的物流配置。做到四化:(1)物流运作系统化。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2)物流服务网络化。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为了实现电子商务的物流增值,企业必须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渠道,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实现物流服务网络优化和系统性。(3)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4)物流经营全球化。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我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

实现货物跟踪,实现有效物流配送方式,建立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新模式:

1、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是指通过企业对现有流程的重新分析,改进和设计组织流程,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非增值内容最小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组织的绩效,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或增加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流程是一系列跨越时间、占有空间的连续有规律的活动,各个基本活动应紧密衔接,保证物流和信息流的顺畅通过,每项活动的衔接都应强调对价值的增值作用。

第6篇: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范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商品贸易规模逐渐不断扩大,物资空间移动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扩展,因而对于物流的快速反应能力、物流信息化、物流活动的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物流需求高度化、个性化、多元化,要求物流服务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的经营模式,提升物流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发新型物流服务,以适应物流市场的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为何有的企业昙花一现,有的中途陨落,有的历经坎坷仍生生不息?纵观中外名企,现代化物流管理极其重要,尤其是供应链管理对原材料供应商、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零售业等组成的物流供应链在物流信息、资源配置、物流流程、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控制、创新和调整。

据相关机构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物流企业以超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已有82万家物流企业或者物流相关企业和机构,但从网络、管理、功能、业绩、服务等方面综合评价,具有现代物流竞争力的企业却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物流企业更是凤毛麟角。物流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科学方法和基本原理,对物流活动进行指挥、计划、组织、协调、监控,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配置,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降低物流成本的最终目的。

尽可能低的总成本下最大程度实现客户要求服务水平是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所在,即寻求成本优势和服务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提升企业的战略优势。按照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就是把适当的产品以适当的数量和适当的价格在适当的地点和适当的时间提供给客户。

降低物流成本,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已成为目前很多国内物流企业最为强烈的变革方向。面对激烈竞争、高深莫测的市场环境以及顾客需求个性化和多元化、消费层次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传统企业看似完整但缺乏系统的生产、采购、销售模式,已没有办法适应需求,加强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缩短产品开发到流通的周期,降低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终端用户的全过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成本,已成为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

1.现代企业物流概念和特征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企业物流的概念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不仅物流活动的功能范围不断扩大,物流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深入。现代物流表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现代物流是系统整合的协作物流。从企业内部来讲,它是对信息、运输、物料供应、搬运、存货管理、包装、仓储、实物配送等分散的物流作业流程的综合协调整合;从供应链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现代物流管理指挥着跨企业组织的物流作业,实现供应链的协调。企业物流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客户,而且要考虑自己的供应商;不仅要考虑到客户的客户,而且要考虑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不仅要致力于降低某物流作业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要致力于降低整个供应链运作的总成本。

第二、现代物流是物流策略的选择。在物流中,尽管就成本而言,它是非常重要的,但现代物流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节约成本,最重要的是要平衡成本与企业长期效益、客户服务水平的关系,并且在于企业如何选择物流策略来获取竞争优势。

第三、现代物流是客户服务物流,客户服务是物流创新的原动力。当今的经营管理理念的核心已从产品制造转向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与此相适应,企业的物流动作在产品生产组织的基础上也同时向企业生产过程的上下游延伸,特别是增加了产品的售中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现代物流将更多的以企业的客户服务为价值取向,强调物流动作客户导向性,成为客户驱动物流。

2.现代物流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绩效的手段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中国国内市场而不断发展,企业的成本优势或价值优势将是企业生存和成长必需取得的目标。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手段来获取。沿着价值优势的轴线,物流管理创新能够缩短提前期,增加可靠性,快速反应能力,提供个性化服务。

第一、现代物流管理创新的中心在于对现有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的创新。从工业化以来,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被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分割成一个个孤立的步骤。这些分割了的业务流程,差错多、步骤多、周期长、反应慢,这些都是竞争力的杀手。创新就是要缩短周期、减少步骤、加快速度。伴随步骤减少,产品的积压和库存也就相应减少了,从而得到了更高生产效率。现代物流管理注重的是整个物流系统总成本的合理控制和整个供应链物流的管理。要提升整个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重点不能仅仅放在技术创新和生产线的优化上。向生产要利润、要成本降低的空间有限,我们要着手物流管理,通过卓本文由收集整理越的物流效率,创造企业的成本优势,提高企业利润,增加企业市场份额。

第二、现代物流管理可以优化供应链的价值创造过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能比其他竞争企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这种价值是通过成本高低差异来显现。对于顾客来说,价值可以独一无二的服务,也可以是低价格。价值优势就是与竞争对手的价值差异化能力。一个物流管理技术娴熟的企业,如果在存货的可得性、递送的及时性和交付的一贯性等方面领先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就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供应商和理想的业务伙伴。一个拥有卓越物流能力的企业,可以通过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获得竞争优势。

高效的物流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利润水平,也同时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一直扮演辅助角色的物流管理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效率的途径

转贴于

第一、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提供物流管理平台。现代化的管理主要体现在物流信息化的开发与应用上。物流管理信息化必备条件主要有三点:(1)一套完整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物流运作提供电子化管理;(2)一个能快速、方便、安全、可靠的交换数据的方法电子数据交换平台。(3)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信息服务。为此,企业应加大投入,建立计算机支持的物流信息系统。

第二、建立行业物流服务模式。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模式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势于一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

第三、不断改进物流过程,增加新的服务内容。首先,实现库存合理化。库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成本的高低。企业应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库存水平,争取达到“零库存”。如果缺乏优化控制,运输路线过长,运输批量过小或采用运输代价过高的运输方案,就会造成运输成本的直线上升。因此,应制定合理的运输批量,选择经济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方案,以节约运输成本。再次,增加物流服务的内容,让顾客“参与”物流。最后,建立科学、合理、优化的配送网络和配送中心,产品能否通过供应链快速地到达目的地,这取决于物流配送网络的健全程度。

第四、实行企业物流服务整体外包。当前,企业应打破自办物流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第三方物流理念,积极寻求与第三方物流提供着合作。其优势在于从库存方面看,使用“第三仓库”可以一方面节省资金投入,减小企业财务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第7篇: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范文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不断完善及深入、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市场快速变化、顾客个性化要求增多的压力。企业要想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具有竞争优势,必须具备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甚至领先于市场变化的能力,或创新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企业对现有市场变化要迅速反应,甚至主动地不断推出新产品或不断更新服务内容。

但实际上,制造型企业要快速反应市场至少需要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销售商在营销过程中获得市场需求变化信息,经过处理,截留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经营需要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制造商。第二,制造商得到处理后的信息,这种信息有可能反映市场的真实状态,也有可能反映的是销售商意愿的信息,即失真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生产制造。第三,制造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一步处理需求信息,并将之传递给原材料、零配件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根据至少经过两次处理后的需求信息进行物料、零配件生产及供应。同时,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再进一步处理需求信息,传递给上一层的供应商,以便进行生产的物料采购组织。从这种企业连环反应并进行相关的物流运作的过程来看,信息的传递过程是:销售—生产—物料供应商,物流的传递过程是:物料供应—生产—销售,相关企业获得的市场信息有失真的可能性存在。而且这种层层递进信息传递,耗时较长,待到相关企业获得信息并进行反应时,由于市场变化迅速,这时的信息已不能反映当时的市场状态,进而造成企业根据失真滞后的需求信息经营。因此,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利用何种经营模式来服务市场,是企业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从20世纪后期开始,企业界做出的许多实践,不断涌现新型管理模式,包括供应链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再造、价值链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为提升企业整体市场服务能力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

我国企业现行管理模式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已显现不适之处:(1)企业供、产、销分布在相互独立的职能部门,信息、业务衔接有相互脱节现象。(2)企业生产与经营系统只考虑企业内部环节,不考虑有业务联系的相关企业表现和配合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3)信息系统落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徤全、企业与企业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落后,致使整体响应市场的能力差。(4)库存管理系统简单,库存控制决策单一,无法利用供应链上的客户资源和供应商资源进行综合决策,进而无法建立对市场不确定性变化的跟踪与管理系统。因此,利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改变现有的企业管理模式对于我国企业跟上世界竞争步伐、成为世界级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2.供应链管理模式

2.1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SupplyChainSC)及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模式其实很早就存在于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只是企业并没有认识或重视,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企业对物流的重视和对企业间形成长期稳定联盟共同服务市场战略的作用,供应链构建和供应链管理突然成为实业界和研究者们的焦点。迄今为止,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仍没有统一定义。有人认为供应链是一个获取原材料,并将其转化为成品和半成品,再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的设施和分销渠道组成的网络。也有人把供应链定义为由一些自动或半自动化的经济实体为共同完成某一种或多种产品的采购、制造和分销而组成的网络我国2001年8月正式施行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把供应链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在这个网络中,每个贸易伙伴既是其客户的供应商,又是其供应商的客户。他们既向其上游的贸易伙伴订购产品或服务,又向其下游的贸易伙伴供应产品或服务。供应链强调的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是一种新的管理体制策略,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将具有供需关系(包括服务供需、物料供需和资金供需)的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把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最高。

《物流术语》中规定供应链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从本质上看,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其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通过“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分工,致力于整个“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化,从而提高整条“链”的竞争能力。

2.2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点

与传统的企业管理相比,供应链管理更强调供应链整体的集成和协调,要求各连接企业围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工作流进行信息共享与经营协调,实现柔性的与稳定的供需关系。其本质特点是:

(1)基于流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则是以流程为基础,物流、信息流、价值流、资金流、业务流贯穿于供应链的全过程。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消除各职能部门以及供应链企业成员的局限,实现供应链组织的集成和优化;通过核心企业管理思想在整个供应链上的扩散和移植,实现管理思想的集成;通过准时制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管理技术方法的综合运用,实现供应链管理方法的集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管理手段的集成;

(2)强调全过程的战略管理

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是不可分割的、环环相扣的一个有机整体。如果只依赖部分环节的信息,则由于信息的局限或失真可能导致决策失误、计划失控、管理失败。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必须从战略的高度统筹安排,协调资源,这样才能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3)全新的库存观

供应链的形成是链上各个成员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快速反应致力于总体库存的大幅度降低,库存是供应链管理的平衡机制。

(4)注重核心竞争力

能进入供应链中并与其它企业形成合力,是由于企业或组织本身具备了供应链所需要的某种能力,这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上的企业关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以达到优势互补或优势资源整合。

3.现代物流管理

3.1现代物流管理内涵

物流(bgistics)—词最早出现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的若干问题》中就对物流有所论述。众所周知,现代物流的概念或现代物流内涵的建立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主要是因为从这个时期开始,物流的影响快速增大。一是物流经济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作用明显增大,社会物流经济价值急剧增高,物流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极大。二是从企业角度来看,物流的运作范围和重要性迅速提高,现代物流涵盖了企业的供应、生产与销售全过程,从附属于企业营销管理的地位,上升到企业经营战略地位,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新源泉。对物流的定义也五花八门,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84年将现代物流定义为“为了符合顾客的需求,将原材料、半成品、完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发生地向消费地流动的过程,以及为使保管能有效、低成本的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定义物流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物流管理(L(gisti(:sManagement)定义为“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和物流管理之间的关系可如图1示。

根据物流的定义可知,将物品从供应方向需求方转移,必需要经过相关的功能活动即物流活动来实现,常见的物流活动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物流网络规划等。人们为了求得最大的资源配置效益,必须要通过主动的管理活动: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3.2现代物流的特征

现代物流主要特征是系统化、信息化、网络化、一体化。系统化指建立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的综合物流运作机制,综合物流运行机制中包含了物流的各种要素:人、财、物、信息、资金、硬件设施及将这些要素综合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才能为统一的供应链经营目标服务。现代物流必须是建立于现代信息技术之上的,因为系统化的物流规模庞大,涵盖了企业本身的产、供、销部门,有的还跨越组织间的界限,涵盖了具有供需关系的组织,要使不同部门或不同组织同步围绕一个目标运行,如果没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来统筹管理维系这些部门或组织的信息流,就谈不上综合运作。由于现代物流地域范围宽广,如跨国企业要涉及全球的供应、生产与销售的相关物流运作,必然要建立的物流网络,这包括的各种设施如生产基地、转运物流中心、分销点的地点与相互位置的构建,即设施网络,也包含了贯通其中的信息网络,即物流信息网络。一体化指的是各种物品(产成品、原材料、半成品等)的移动及相关处理都能为达到快速反应市场需求和服务顾客的作用,从而实现整体物流运行效率和效益最大化。

4.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物流管理

4.1供应链与现代物流管理

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管理紧密联系。物流贯穿于整个供应链,它连接供应链的各个企业,是企业间相互合作的纽带。从时间上看,物流管理的产生早于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也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在纵向上要求企业将提品或运输服务等供货商和用户纳入管理范围,并作为物流管理的一项中心内容;在横向上通过同一行业中多个企业在物流方面的合作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物流效率;同时,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与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形成多方位、互相渗透的协作有机体,即实现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网络化。从某方面来看,供应链管理正是物流垂直一体化管理的扩展和延伸,但是供应链的范围更为广泛,它涵盖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等,而且它的目标是将多个具有供需关系的企业通过合作协调机制集成一个共同对应市场的有机整体,这种供需关系不仅涉及到产品需求,可能还有服务需求、资金需求甚至信息需求。可以说,供应链管理关心的不仅仅是物料在供应链中的流动,还包括战略性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关系管理、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与供应、基于供应链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企业间资金管理、基于供应链的用户管理、基于Internet和Intranet的供应链信息交互管理等。供应链管理重点是企业间的业务流程的集成与优化,如何建立有效的合作与联盟关系,去应对全球竞争。而物流管理只关注于原材料的供应、产品制造和销售、废旧物品的回收与处理所产生的物流活动的有效性。供应链管理实现的是通过供应链运行的自律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达到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高度融合,去快速反应客户和供应链上总成本最低。而物流管理寻求的是,根据顾客需求快速组织产品并将之准确地发送到客户手中,同时,保持较低的物流运作成本。总之,供应链管理比物流管理涉及的内容更复杂、范围更广、层次更高。

4.2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管理特点

供应链管理环境中,企业物流管理有了很大的改进。企业物流管理特点包括:(1)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的流量增加了,信息的传递网络化。通过网络信息共享,供应链上任何结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2)库存总量减少,供应链环境下,成员企业通过信息共享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有助于集成化管理,这样就可以减少链上每个成员企业的不确定性,减少了每个成员的安全库存量。(3)物流系统快速反应能力极强,供应链管理通过hternet作为技术支撑,其成员企业能及时获得并处理信息,加速了物流作业流程重组能力,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对客户物品需求快速有效反应的能力。(4)物流系统无缝连接,这是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因为如果没有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运输的货物逾期未到,顾客的需要不能得到及时满足,采购物资中途受阻,这都会使供应链的合作性大打折扣。(5)用户的满意度提高,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可以尽快地把握真实的用户需求(一般性产品及服务、个性化产品与特殊服务)和准确的需求量,使企业的供应活动建立在真实的市场需求上。在供应链环境下,物流通畅,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产品供应给用户,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第8篇: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范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技术 信息化 智能化 可视化 集成化

现代物流管理正成为企业从流通渠道中追逐利润的主要手段,在资源和人力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的今天,物流领域的潜力正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也正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物流管理的现代化插上了飞腾的翅膀,物流管理技术也随之走向成熟和完善。

一、物流管理技术与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创新

物流管理技术是指为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统而使用的应用技术,以便各物流设备达到最合理的调配和使用。物流管理技术目前集中体现在运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工程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设计最理想的物流方案上。它能够在不改变物流装备设施技术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现有的能力,获取理想的物流目标和经济效益。

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管理和技术创新,物流管理创新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及独特的运作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成为企业快速积累资金,迅速成为行业主导的重要方式之一。现代化的管理只有采取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才能实现,应用新的物流管理技术是物流管理创新的内容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物流发展到了供应链管理(SCM)阶段,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为物流管理提供节约成本和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的潜力,能大大增强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能否成功地进行高效、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成为其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关键。随后,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第三方物流(3PL)企业于特定时间段内、按特定价格向客户企业提供个性化、系列化的服务。而第四方物流(4PL)则可以使迅速、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运送服务得以实现。可以说,新的物流管理技术正不断促使物流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使得物流管理逐渐走向现代化。

二、物流管理技术发展的信息化特征

现代物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行业界限,通过供应链建立起对企业产供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而实现物流信息化,即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水平的目的。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明显增加,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制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目前,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资计划、采购、供应或销售的各个环节,以及文件编印、数据传输、市场信息联网、汇集与分析等,现代化仓库管理的电子控制系统,运输、装卸的电子调度指挥系统等也得以建立。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发展的典型特征。物流信息经过了口头信息、文字单据信息、条码信息等历程,现在发展到物料、商品的多元信息技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企业级信息系统的升温,利用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规划(MRPII)系统来改善计划成为行业焦点。随后,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弥补了早期供应链管理技术的漏洞,完成了使企业内部复杂的流程自动化的工作,使人力资源、财务和制造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流程集成起来。这些系统使得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调效率得到了提高。此外,ERP系统还开辟了把信息存储在一个服务器的不同功能区域的先河,使得每人都可以读取信息,即原先只是限于某一群体的库存、销售、财务和其他信息可以跨部门进行分享。每一个部门或功能区域都和其他部门通过流程整合进行信息共享,可以改善预测,做出更有效的决策。ERP 的局限性在于系统实施耗时耗财及ERP方案的不灵活性。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现有ERP系统的基础之上,公司开始通过投资于先进的专门用于支持部门间决策的新系统来寻求改善各个部门的运作效率。专门致力于企业内部特定职能的企业内部供应链执行技术,包括计划、采购、生产、仓储、运输、财务结算和客户服务,引入了一定程度的专门化,使得简单的ERP系统的优势得以强化:定单管理系统(OMS)使得定单处理过程自动化;需求计划系统(DP)对需求进行预测并且检测预测的准确性;仓库管理系统(WMS)管理仓库中的库存、产品存放位置和拣货;运输管理系统(TMS)对调度、文档管理和其他运输作业进行计划和自动化;高级计划和调度系统(APS)对生产计划和排产作出安排; 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管理客户支持和销售队伍自动化的工作。每一个系统都是功能丰富,专注于固定领域和范围,旨在解决每一个领域的低效率问题和改善决策支持。

进入新世纪,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 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等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得到了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成为物流管理技术信息化的新高度。

三、物流管理技术的前景展望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向智能化、可视化、集成式的方向发展,使物流企业提高了向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物流服务的能力。

1、物流技术的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上的应用已远超出了数据处理、事务管理,跨入智能管理的领域。例如,配送中心的配车计划与车辆调度计算机管理软件,在美、日等国已商品化。它能大大缩短配车计划编制时间,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减少闲置及等候时间,合理安排配送区域和路线等。物流技术的智能化是指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智能运输系统(ITS)等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如智能资源计划(IRP)、智能化船舶装载技术、生产合同组批切割钢铁智能系统等。

IRP是一种具有智能及优化功能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它打破了“面向事务处理”的管理模式,可使管理人员按照设定的目标去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案并迅速执行。这样就能够紧紧跟随甚至超前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随之对原来的计划进行修正,并以最快的速度执行这些变化,以应付种种突况。

智能化船舶装载技术可以保障航运安全、货物安全、货物装载时的质量以及取货等各种要求,配备这样的系统可以提升效率、服务水平。钢铁产品一体化出厂系统包括发货、运输调度、船舶配备、仓库短途运输、车辆调度等等,钢材有各种各样的规格、尺寸和重量,它放在船上,首先要解决其放在哪个仓位、哪一排、哪一层,合理配备这些钢材需要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和决策技术的结合。目前,钢材切割配送中心已经成为钢铁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型物流服务方式,它针对客户不同的需求进行切割、加工、检查,在最佳时间内配送给各个客户。钢铁切割配送的关键技术――生产合同组批切割智能系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缝钢管生产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目前国内企业都是按订单安排生产,大型的钢铁厂每月有1000多份订货合同,数百种规格的产品,如何进行生产、切割、配送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切割问题中有热切割、冷切割的问题,有组批合同处理的问题。大批的单量组合合同,可以把它组合后进行切割。智能化物流管理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物流服务。

2、物流技术的可视化

物流管理可视化一直是世界物流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大型的国际快递公司更是迫切希望解决这一问题。可视化的物流技术可以使人们在成千上万件“流动的货物”中准确地查找一件他们想要的货物的真实图像。DVIR、GIS、GPS以及EPC等技术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DVIR的工作原理是在物流作业现场,设立若干个以条码扫描枪(或RFID读写器)与视频监控探头组成的物流查验点,当有货物经过时,系统将自动把货物的外观连同它的“运单号”自动记录保存,一旦需要,人们只要在系统中输入货物的运单号,DVIR能够在1-2秒之内找到这段录像进行播放,必要时,这段录像可以变成数字文件或图片被下载、打印与转发。这一技术正逐渐走向物流管理企业家的视角。

油品供应链中的物流服务包括两个环节:一次配送和二次配送,一次配送是从炼油厂到大油库,二次配送是从大油库到小油库,小油库再到加油站。先进的信息和控制技术,GIS、GPS和大规模的优化技术以及巨大数量的数据处理构成了油品配送决策技术的核心,利用可视化集成油品销售处理决策系统可以实现油品配送解决由油库怎么到加油站,车辆怎么调度、走什么路线等问题,使得服务好、质量高、成本低。这将给石油生产加工企业及相关物流公司带来很大的效益,既可以改善管理,也降低了物流成本。

产品电子码(EPC)系统可以实现物流供应链的可视化管理,实现全程跟踪和追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的EPC代码,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对物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化管理。当物联网的构想成为现实的时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包括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够彼此相联,互相交流,整个世界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目前在国际上,EPC尚处于早期测试应用研究阶段。全球目前正积极开发低成本的EPC标签,完善EPC系统的整体环境(包括网络、安全、硬件设备等),并从标准和应用方面积极推进。

3、物流技术的集成化

现代物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集成化是物流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主要是指企业物流技术集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于一体的集成创新。

物流技术集成化体现在: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将企业内部物流与ERP、CRM、SCM、EC等有机、实时、无缝集成,调动全球全国资源,减少库存占用,实现销售信息、生产计划、物流管理、采购供应的企业内外物流过程、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集成管理,尽可能实现物流过程的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优化。使企业物流能更准确、快速、有效地为企业精益管理、提质降耗,降低库存,节约资金,快速反应、提高效益服务。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是物流技术集成化的典型代表。GIS、GPS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有效结合,再辅以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这些优势能够迅速、准确的智能配车、在途跟踪等,能够建立功能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变得实时并且成本最优。再如,深圳烟草公司西丽仓库卷烟成品配送中心的自动化物流系统。集成了荷兰、日本、意大利的高速自动分拣系统、关节型机器人、巷道堆垛机,采用了Profibus总线及一体化变频调速装置等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集成创新。该系统可实现对成品卷烟及时配送,品种可达300多种,出、入库能力为2万件/天,储量约为18万多件。

【参考文献】

[1] 孙大涌:先进制造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刘骥昌:物流配送中心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 侯巧玲:浅谈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J].制造业自动化,2003(1).

第9篇: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工学结合

1 引言

现代物流业作为生产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与认可。现代物流的渗透性、复杂性、科学性、系统性极强,涉及范围广,业务环节多,可以说是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连接各行各业的纽带而存在。现代物流是传统仓储与运输业务无法取代的,它是集现代运输、仓储与配送、物流信息技术、流通加工、电子商务、营销策划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管理科学。而且,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己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供应链条与链条之间整体实力的竞争。社会需要一大批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通物流业务环节,深谙物流运作规律的管理人才。

然而,在我国从事物流各环节业务的工作人员中,真正接受过物流专业教育的很少,懂得物流技术及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人非常少,能够从战略高度对物流业的发展做整体规划及资源整合的人少之又少。也就是说,在物流人才培养这个梯度上,进行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和本科以及研究生物流人才培养的数量,并不能满足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物流人才的紧缺已成为限制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另外,在已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各类院校中,同时存在着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现象。有些在学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之前,并没有进行严谨的市场调研及岗位群分析,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脱离市场岗位需求,培养出物流专业毕业生在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方面,并不能满足企业需求。鉴于以上种种问题,这里仅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所在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办5年以来人才培养及教学方面的经验,谈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设置的一点想法。

2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2.1 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是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将与物流相关的职

业岗位进行能力分析与分解,得出物流技能要求、知识要求和职业素养三方面的要求;在能力、知识、素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目标以及培养规格,从而进行课程设置、安排教学进度以及课程教学计划,并且进一步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以及教材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及专家指导委员会建设。

2.2 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物流管理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与理论;掌握运输、仓储、配送、采购、信息、营销以及流通加工等环节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熟悉管理职能、经济分析、基础会计的基础知识与理论;具有与专业相关的外语基本知识;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技术以及物流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物流作业控制及相关物流作业设备操作与使用的能力;具备分析并解决采购、运输、配送和仓储作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以及物流成本控制能力;具备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进行信息的收集、分类、处理、的能力,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具备各流程控制与优化能力;拥有较扎实的物流及其管理方面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公文处理能力等。

(3)从业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具备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物流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能取得本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

2.3 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分析,最后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根据专业特点培养“懂技术、知管理、善分析、精操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是从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四证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企业物流人才的需求。

3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及完善

3.1 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明确本专业需要培养的核心能力,由核心能力确定核心课程,并打造以核心课程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深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使得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相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相对接,突显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办学思想,以及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通过走访行业企业、调研职业岗位需求、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设计课程体系,最后请行业专家审核课程体系,提出修改建议,形成循环修改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3.3 确定及完善课程体系

(1)确定课程体系(见表1)。

(2)完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