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短视频的优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衷;强化教学;探索教学;创新教学;激发创新
2016年短视频APP爆发以来,5分钟以内的短视频,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使得传统媒体影视节目收视率直线下降,造成传媒行业纷纷整合。那么对于高校影视教育专业,也出现了业内担忧,业外不看好的境况。笔者认为短视频虽然节奏快、信息量大、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等特点。但也有它的短板,比如,在人人都能拍抖音的情况下,他的拍摄质量和水平,他的剪辑水平,因为没有专业训练,无疑会大打折扣。影视语言是一种不分国家,不分民族都能看懂的语言。这种语言被称之为影视艺术、时空艺术和视听艺术,为什么能称其为艺术,为什么会有这三种称谓,就是因为它有很强的专业特性。这些专业特性也是上百年来影视创作者探索出来的,它不是哪一个人拍了一个不错的短视频,就能成为专家的。网上的短视频快餐可以迎合人们的热捧,但厚重的影视节目也肯定不可或缺。比如能纪录、反映历史事件的纪录片、专题片、综艺节目等,它都不是短视频所能承担的。从另一方面讲,虽然“抖音”“快手”等能够持续不断地推出短视频,他们背后一定会有强大的专业团队支持,这也正是我们一个契机,也是我们输送专业人才的一个平台。为此,我们认真地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本着以下原则进行了改革:
一、以师资为主的教学改革
①按照能提高现有教师教学水平进行改革;②按照深化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改革;③按照我院影视教育方向学生的实际水平,让他们学有所为,学有所用进行改革。新的教学大纲最大的改动,就是加大技能课的比重,让各专业技能课能始终贯穿学生四年学习中;④加强技能教师师资力量。当今高校对师资标准很高,专业教师准入条件基本都要达到博士标准。但实际上,在影视教学中仅仅是理论讲授,学生就会听天书,摸不着头脑。而且这些博士能不能真正到一线去创作?那么如果不能创作,他们的理论知识又从何而来?我们认为就一个省级高校而言,学生毕业以后就是为地方政治经济建设服务。因此,我们提出了引进一线“会打仗的教师”,也就是引进真正会创作,能创作的教师来完成影视教育教学任务,从学生在各种大赛获得的成绩表明,“会打仗的教师”对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效果更好。
二、利用“五个一”项目作表率,精品课程来铺垫,专业里手来牵引,教学科研来推进
“五个一”项目就是选择有创作经验的教师,创作一部系列纪录片、一部微电影、一系列短视频、一系列新闻、一系列推送来作为标版,引导专业发展,推动专业建设,明确专业方向。“五个一”项目基于案例,以解决问题为宗旨,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比如师生共同创作的十集纪录片《发现乌鲁木齐》就能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精品课程来铺垫,就是利用我院集中师资优势推动的《纪录片创作》精品课程。这门课程开办10年来,经过大家不懈努力,先后在全国第一届大学生电视节和全国第五届大学生电视节获得金奖。尤其是在第五届大学生电视节,所有评委对我院学生创作的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按他们的话说“要不是考虑照顾其他院校,新疆艺术学院就把所有奖牌拿光了”。那么这种能体现我们教学特色和经验的做法,我们将巩固和发扬。专业里手来牵引,就是利用社会精英的新理念、新技术引领师生实践创新。在2019年一个学期我们就先后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星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田维钢教授、地理学家徐锦峰、剧作家张冰、纪录片创作者纪林等知名专家进行了8次以上的讲座。教学科研推进,就是深化学研一体,推动影视教学发展。比如有位同学在创作《发现乌鲁木齐——边城秦腔》纪录片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求她撰写《边城秦腔考》论文,专业老师还联系了《新疆社会科学》学术刊物,该责编看了以后非常赞赏,并答应刊登。专业教师还举办多期“让影像语言更有力量”网络论坛,让他们就自己作品,在没有限制情况下,自己谈、大家谈,推心置腹研究影视语言,以期达到专业提高的目的。
三、分层次、分目标,利用平台,强化教学
为了让教学内涵环环相扣,我们分层次、分目标进行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比如说我们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提前到大一,让专业课和基础课同时介入,目的就是让他们,第一,学习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受到专业氛围的熏陶;第二,新的教学大纲打通了技能课,使技能课按层次进行,增加了他们专业学习时间;第三,利用校园电视台,传媒试验示范中心这两个平台与专业接轨,让课程与专业实践结合更加紧密。具体措施是,每个同学必须给校园电视台撰写三份新闻稿件,凡是在校园电视台播出新闻的同学,新闻采访与写作课免试;第四,传媒实验示范中心针对学生实践全面开放,用硬件扶持软件,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而且还有效地缩短了项目形成周期。
四、从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入手,强化专业薄弱环节
影视作品创作瓶颈就在于缺少策划的人,因此,我们专业人才培养就有意识侧重培养这一方面的人才。我们围绕这一目标,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首先,要学生奠定思想基础,要有坚定的思想政治方向,要熟悉我国的文艺、政策,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不知道为谁服务,那就更不可能又红又专。有了思想定力,学生在创作中就知道什么是好的选题,在创作中哪些该舍,哪些该取,就能明辨是非。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事,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其次,我们根据学生的强项,有侧重地培养学生。我们刻意细化了培养目标,修改了笼统的发展目标。在不同类型的影视节目中让他们选定一个方向,比如短视频,他们就必须从选题开始,一步步创作,教师一步步指导,学生在创作中验证。在实践中巩固专业知识,最后达到某一个方面人才的培养。
五、利用创新实践改进教学方法
我们开创性地建立了实践小学期,这也是近年来我们进行大胆尝试。比如,在作品创作中,教师带领学生积极深入各地,与已经建立的实训基地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2019年9月,我们就带领学生前往新疆哈密地区进行实践,新闻班的同学就在我们的实训基地哈密电视台新闻部实践;影视创作的同学进行了《发现哈密》纪录片创作;新媒体专业同学创作了百期反映哈密古迹《国宝档案》的推送;还有的老师带领学生深入牧区,同当地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拍摄国家精准扶贫,牧民脱贫致富的纪录片,这些无疑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理解、概括生活、挖掘故事的能力。再比如,为了提高他们对专业的关注度和积极性,我们根据学科特点,规定大一到大四,任何一个学生只要你有好的选题,经过老师同意,你就可以进行创新创作;影视作品创作有时一个人无法完成的,尤其是女同学在创作中困难很大,我们就进行了分组。每人一个作品,编导负责制,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这样不仅能互相帮助,集思广益,还能做到安全第一;另外,规定创作必须在当地,这样有利于老师指导,有利于作品修改;论文必须与作品内涵结合,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对教师进行无记名考察考核,分优劣等级;论文实行学院两次上网,避免剽窃,以利于保护学生,保护教师。
六、鼓励创新、鼓励参加竞赛,激发创新能力
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专业竞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多年来坚持不懈地一项措施。它即是大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大舞台,也是学生学以致用与实际结合的助推器,是学生乐学的牵引车,是以赛促学的着力点。对于学生来说,参加比赛是“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很好的实践方式,一方面,在创作中锻炼学生各种能力;另一方面,各高校师生可以面对面交流。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外比赛,并采取了激励措施,如有同学在校外的大赛中获奖,我们一定会向社会、学院展示,并给予物质奖励。
七、从硬件上加强前瞻性教育,让学生能使用上
高科技成果带来的便捷和效果教育必须要具备前瞻性。虽然我们在影视教育中,非常明确地要求教师对学生必须按照不同类型的影视节目种类,进行规范性的影视语言教育,就像文学语言中新闻、诗歌、散文语言一样,不同题材有不同题材的表述方法。有人认为这样会不会禁锢学生的创作思想,我们经过认真分析、探索,认为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对于一个思想活跃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教育不仅能让他知其然,还能让他知其所以然。在此基础上对他今后的发展更会有好处。在影视创作的设备使用上,我们则为学生提供了最新,最便捷,质量均能达到高标准的拍摄、剪辑、导播、调色等设备。在我们购置设备论证期间,电视台的专家们对此表示不解,认为电视台记者、编导都用不上这么好的设备,但我们学院领导非常明确,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使用上最前端的设备,要掌握最新的技能和知识。如果我们的教育跟着电视台后面跑,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们的学生出路就会有很大问题。2012年,在学院和专业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成功筹建了省级传媒实验示范中心,在传媒实验示范中心学生利用不同类型的拍摄、制作设备。在进行实习实践中,利用对影视设备、网络设备、微波传输设备,以及一些特殊条件下使用的视频采集设备进行了使用、摸索、研究。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 MOOC混合式学习模式 教学设计
MOOC 完善的平台功能特点以及与传统教学相似的课程模式,为顺利实施混合式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软、硬件资源。在教育教学理论和计算机相关技术都相对较成熟的条件下生成的 MOOC,更加贴近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便于以混合式学习的方式开展实际教学。MOOC 应用于混合式学习呈现如下优势:
(1)完善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利于开展基于 MOOC 的混合式学习。MOOC 拥有完备的教学环节,教师会提前规划好每周的学习内容并定期在课程平台相关的视频、课件等课程资源。与传统教学方式相似,MOOC 也强调"作业"和"测试"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每小节内容后会有相应的作业练习,教师还会要求学生定期参加相应的期中和期末测试。学生按照课程时间安排,在规定时间段内自行规划时间进行知识的学习、参加小组讨论等,如若按时完成作业且测试合格还会获得课程颁发的结业证书。
总之,教师和学生通过 MOOC 课程平台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从单纯的资源呈现到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与传统的网络教育相比,MOOC 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全程参与模式,更加有利于混合学习的开展。
(2)独特的资源设计方式,便于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与以往的视频课程相比,MOOC 课程视频不再只是传统课堂教学场景的再现,而是教学团队专门设计的适用于网络教学的视频资源。MOOC 视频在设计上有其独到之处:首先,视频内容短且模块化。在吸取了传统网络视频时长(30~40 分钟居多)的经验基础上,MOOC 视频的时长大多在 8~15 分钟之间,每堂课有 3~5 个相关主题的短视频组成。这样设计的目的,既方便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自订时间和速度进行学习,又方便学生在下次学习时能迅速定位到所学知识点处。其次,视频中嵌入交互式问题及随堂测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沉浸感"和"趣味性"并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检查。背景材料嵌入超链接,方便学生对知识的延伸。"短视频+交互性问题"的独特 MOOC 视频设计,拉近了教与学的距离,更加符合碎片化交互性的学习需求,便于学习者开展网络自主学习。
(3)推行同伴互评策略,彰显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MOOC 的大规模特点决定了作业与测试的批改不可能采用传统的教师亲自批改的方式。基于此种考虑,MOOC 开发了一套生-生互评系统(Peer assessments),教师只需在课前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目标制定出评价标准,学习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的提交,再按照互评标准互相(最少5 名)评分。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解决了大量 MOOC 作业批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在互评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欠缺之处,实现了拓展知识边界、互相学习的目的。
本人研究构建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中,第一阶段是前端分析,主要针对教学目标、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这一阶段也是整个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础。第二阶段是学习活动设计,包括网络学习活动的设计和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两个部分,具体包括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等,该部分是整个混合学习的核心。第三阶段是学习评价设计,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设计和总结性评价设计,形成性评价存在于混合学习的始终,评价反馈的结果用于及时修改学习活动,同时它在学生最终成绩中也占有较大比例。总结性评价是在整个学习活动结束后实施的评价,方便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有更直观的认识。如图1所示:
在此侧重研究"学习活动设计"部分。不同的教学目标、知识与学习活动类型适用于不同的学习活动组织形式。根据混合学习相关理论,混合式学习中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课堂学习活动和在线学习活动两种。基于 MOOC 的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着重对在线学习活动和课堂学习活动进行设计。
(1)在线学习活动设计
在本研究中,在线学习活动是指学习者运用互联网和 MOOC 课程平台(以 Coursera平台为例)开展的学习活动,它是混合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在线学习的活动类型如图2所示。
在基于 MOOC 平台的在线学习中,班级讨论组的创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师学习任务,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在线学习的主要媒介。考虑到学生对 QQ 运用得相对较熟练,本研究采用 QQ 群来创建班级讨论组。由于在前期分析时教师对相关 MOOC 课程视频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并根据教学目标与教材将学习内容细化为了一个个知识点。在具体到小节内容时,教师应再次观看相关视频并浏览与其对应的作业,务必做到对 MOOC 课程资源了然于心。随后,教师通过 QQ 群创建班级讨论组,并通过班级讨论组学习任务包括收集相关资料、观看教学视频、完成部分作业等。学生加入班级讨论组后,根据教师的安排有选择地观看完视频、完成部分作业。对于理解起来稍困难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反复观看相关视频或通过班级讨论组向教师或同学寻求帮助,当然学生也可以加入 MOOC 课程的讨论组与来自全世界的学习者进行互动交流。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班级讨论组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解决某个问题,学生也可以在班级论坛组中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学习心得及在学习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2)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课堂学习活动通常是在固定的教室中按照既定的上课时间开展的学习活动。它是混合学习活动中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课堂学习的活动类型如图3所示。
面对面的课堂学习活动多采用多媒体、电子课件等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本研究根据不同情形,主要采用两种不同的形式开展课堂学习活动。第一种形式,即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详细讲解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着重剖析重难点,随后布置课堂作业并及时地对课堂作业进行反馈与评价,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再次讲解。另一种形式,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针对班级讨论组中学生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反馈,整理出学生普遍反映的难点、易错点,在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中重新进行剖析,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剖析重、难点。随后,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再次布置课堂作业,基于 MOOC 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协作学习、问题解决等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基于 MOOC 的混合式学习中,在线学习活动和课堂学习活动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师生间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使两种教学方式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实现了两者间的优势互补,促进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2013 年 MOOC 白皮书[J].中国网络教育,2014.
[2] 韩锡斌, 葛文双. MOOC 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 (1): 1-5.
作者简介:
翻转课堂课前活动教学模型,结合翻转课堂课前教学活动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课前教学活动中各个要素与教学视屏中介工具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教学视屏的制作提供建议:首先,教学视屏难易程度的制作不应该超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其次,教学视屏的内容包括监督机制、习题环节和师生及生生互动平台等一些硬件设施;最后教学视屏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短小,重点突出,可回放。
关键词:活动理论 翻转课堂 教学视屏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202
一、前言
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李凑,刘赣洪,2013)。翻转课堂的课前活动是指学生通过观看视屏结合适当的测试进行自主学习。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是指教师和同伴根据课前活动中的遗留问题为学生提供支架帮助进行针对性解答,这样最大限度地照顾到了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并最终使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域,并为下一轮的翻转课堂提供了反馈和指导。
翻转课堂的基本要义是教学流程变革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赵兴龙,2013)。但是,翻转课堂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遭遇知识传授、知识内化以及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衔接三方面的问题。知识传授发生在课前,学生不仅要观看视频,还要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发现疑惑,并带着问题与同伴在线交流或者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强调的是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王红,赵蔚,刘红霞,2013)。然而,随着翻转课堂在我国的应用,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其提出了质疑,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的作用明显下降,教师在课堂中仅仅是看着学生做作业或者解答他们的疑问;学生在家不喜欢观看枯燥的教学视频,调动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学习效果不好;教师不能监控学生是否观看了教学视频;翻转课堂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学视频,教学视频决定教学质量(张金磊,2013)。要解决翻转课堂中在实际应用的问题,尤其是在课前活动所遭遇的实际问题,翻转课堂中教学视屏的制作成为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二、研究背景
国内近几年主要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主要从教学要求(张新明, 何文涛, 2013)、或从翻转课堂的内涵结合翻转课堂中的各个要素(张金磊,2013)、或是借鉴国外已有的教学模型并与多种网络平台相结合的角度构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张新明, 何文涛, 李振云, 2013)。可以发现翻转课堂的研究在最近几年刚刚兴起,对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理论支撑不足。本文希望通过应用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活动理论的三角模型为理论框架,分析构建翻转课堂课前活动的教学模型,并以此来发现影响教学视屏制作的各个因素,从而为教学视屏的制作提供建议。
三、活动理论概述
Vygotsky(1978)的社会文化理论中最核心的思想是中介思想,维果茨基认为人类是通过一定的中介工具来改造物质世界和人们的思维,思维不是人类大脑中的生物属性,而是通过应用中介工具参加具有目的导向的活动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中介工具包括物质工具和符号工具。其中最重要的符号工具是语言。二语教学是通过文化建构的中介工具进行调节的社会活动,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中介工具对社会交互中的语言发展进行调节,在学生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Lantolf,2003;Lantolf & Thorne,2006)。教师的语言在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起到了中介和支架作用。而在翻转课堂课前活动中教师语言是以教学视屏为载体,所以教学视屏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师语言这一中介工具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支架作用。
以教学视屏为载体的教师语言在活动理论体系中,得到了体现。芬兰学者恩格斯托姆(1987)提出的活动理论三角模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框架,在这一框架中主要包括7元素组成:活动主体、调节工具、整体目标、 规则、社区、不同个体的分工。这七个要素中,中介工具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活动理论的三角模型可以作为分析翻转课堂活动的理论框架,教学视屏是翻转课堂课前活动中的主要中介工具与翻转课堂课前活动中的各个因素相互影响。所以要解决翻转课堂课前活动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首先是根据活动理论三角模型设计翻转课堂课前活动模型,明确翻转课堂课前活动中的各个要素及教学视屏的相互关系,最后对教学视屏的制作提出建议。
四、活动理论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构建
根据翻转课堂的定义以及借鉴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 Robert Talbert 经过多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经验积累,总结的翻转课堂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本文通过活动理论的三角模型理论构建翻转课堂课前教学活动模型,如图2所示。
[课前教学活动][观看教学视屏][针对性课前练习] [课堂教学活动][快速较少的测评][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内化][总结反馈]
图1 Robert Talbert 的翻转课堂结构图
[教学视屏][学生]
[结果][学生]
规则 教师 分工 [规则 教师 分工 ]
图2 翻转课堂课前教学活动模型
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模型中各个因素与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对翻转课堂内的各个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多媒体视屏的因素主要: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计算机能力;教师的教学理念、准确判断学生认知水平的能力和制作教学视屏的能力;课前教学活动的目标;课前活动师生及生生互动规则和分工。
学生是视屏制作对象、是制作视屏的受益者。翻转课堂在实际应用中有关学生的问题有,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所以,视屏的制作优劣可以从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出发点。而学生的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原因的主要问题有两个,第一,视屏内容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匹配,即不符合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失去学习兴趣,注意力不能集中。第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所以针对第一个问题,视屏制作的内容必须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教师在制作视屏之前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测验。通过学生对新课程基础部分的掌握效果,教师可以据此来确定视屏制作的难易程度。针对第二个问题,引入督导机制,将学生家长的监督和教学视屏的督导模式相结合。教学视屏借助提示性画面或者警示性的声音来回笼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张弛有度,层次分明(郑军,王以宁,王凯玲,2012)。
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由主演转变为导演。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注重课堂互动和考虑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Ellis,2005)。首先,教师在制作视屏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而且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决定视屏的难易程度,突出学生的主角地位,所以教师可用试卷测验的方式及其他方法来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张区域。其次,翻转课堂中教师录制讲课视频时面对的是镜头,没有了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视屏的制作需要增加视屏互动的场面,插入难度适中的问题,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最后,教师是视屏制作的操作者,教师制作视屏的能力影响视屏质量的优劣。所以很有必要对教师的计算机能力加以培训。
课前教学活动目标。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动机是使学生最终达到知识内化的水平。而课前教学活动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前练习,这是实现知识内化的一个具体目标。在这一具体目标的要求下,视屏制作的内容还包括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在线测验功能。而练习题的难易程度成为实现课前教学目标的关键。所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域,教学视屏中设置层次不同的练习题,最大限度地使每位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域,实现个性化教学。
课前活动规则。课前活动规则包括观看视屏的时间,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规则。如果视屏制作时间太长,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学习兴趣。但如果教学视屏时间太短则会造成因学习输入不足引起的学习效果差。第一, 翻转课堂应采用教学短视频,即微视频,其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可以回放、符合学生注意规律(朱峰,2014)因为学生的视觉驻留时间一般在 5~8 分钟,每段的教学视屏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第二,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主要发生在完成在线测验的这一活动内,教师对学生的测验进行评分。所以课前活动师生互动规则要求教学视屏的制作包括在线评分功能。此外,对于生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把QQ,微信,微博等多媒体交流工具与教学视屏的制作相结合,学生既可在微视频学习中提出问题,同时又可提出自己关于相关思考题的意见与看法,共享学习心得,解决问题。
课前活动的分工。学习共同体中各成员的劳动分工、身份地位和权力关系也会影响活动过程。翻转课堂主次地位的区别,决定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分工应该是:学生是课前活动的主要执行者,观看教学视屏,并做相关的练习。而教师则是教学视屏的制作者,并为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评价。教学视屏的制作的出发点应该是学生。所以,学生可参与教学视屏质量的评估,为教学视屏的制作提供反馈。教师对于学生在做练习中的错误不进行太多的讲解,错误的解决应发生在学习主体之间的小组互动过程中。在此活动中那些没有做错的学生则要为其他做错的同学提供讲解,这就要求视屏制作还要有可视功能,及镜头切换功能,让做正确的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这样做不仅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而且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学习效果显著。
四、结论
教学视屏在翻转课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视屏的质量同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所以要解决翻转课堂课前活动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首先必须要解决教学视屏的制作问题。本文首先以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活动理论的三角模型系统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翻转课堂课前活动中的因素,并与翻转课堂现有教学模型相结合,构建翻转课堂课前教学活动模型。然后,把翻转课堂课前活动模型中各个要素同翻转课堂课前活动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并加以分析,发现影响教学视屏制作的主要因素,并为教学视屏的制作提供建议。
本文的贡献在于为翻转课堂视屏制作研究提供了理论视角,社会文化活动理论的应用能够较为在翻转课堂中影响教学视屏使用的因素提供了理论层面的诠释。然而,本文没有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来考察教学工具的实用性,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则可完善这一缺陷。
参考文献:
[1]李凑,刘赣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SWOT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88 -89.
[2]王红,赵蔚,刘红霞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8):5-6.
[3]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0.
[4]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3(4):65-68.
[5]张新明,何文涛.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21-25.
[6]张新明,何文涛,李振云.基于 Q Q 群 +Tablet PC 的翻转课堂[J].电化教育,2013(8):68-72.
[7]郑军,王以宁,王凯玲等.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4):27-30.
[8]朱峰. 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N].北京日报,2014-06-11.
[9] Ellis R. Principles of Instructed Language Learning[J]. System, 2005(33):209-224.
[10] Engestrom Y. Learning by Expanding:
An Activity-theoretical Approach to Developmental
Research[M]. Helsinki, Finland: Orienta-Konsultit, 1987.
[11] Lantolf J p.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A]. In Kozulin A(ed.). Vygotsky’s Educational Theory in Cultural context[C].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12] Lantolf J & Thorne S L(eds.).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the Genesis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C].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作者简介:
关键词 培训机制 专业技术 继续教育 MOOC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继续教育凸显其重要性,各行各业经济结构的稳步发展依赖于专业化、技能型的人才。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事业单位的中流砥柱, 是企业内部的核心力量,这些核心人员的知识储备、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
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在新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浪潮中,企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命脉重要支撑力量。但就目前发展形态来看,全国各地中小型企事业自身均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来看,人员的频繁流动和员工整体素质的相对低下,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管理者对继续教育认识程度不够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企事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效益的提升、解决就业、增加收入等问题接踵而来,面对各种无形的压力,往往很多企事业管理者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员工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培训重视不够,大部分培训都是全脱产制的,少则三五天,多则八九天,而参训人员都是企事业的骨干力量,一旦全脱产学习必然会对企事业的正常运营造成一定的影响,故而经常出现不给假、扣工资等现象,严重阻碍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业务的发展。二是企事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这种现象尤其在中小企业尤为明显,虽然部分企业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资格证书作为今后升职、加薪的考核条件之一,但仍有一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并没有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与奖励机制,抑制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热情,忽视了通过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性。
2.2缺乏宣传力度
有效的宣传渠道是培训持续发展的生存根本。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主办单位多是各省市区直属人社局主管部门,承办方为对应的培训机构或高校,培训班开办以来,多半以主管部门向各省市区直属企事业单位发送红头文件、网络通知等方式进行宣传,但对于各单位主管领导或员工是否了解培训信息缺乏跟踪,并没有达到普遍宣传、全面覆盖的效果。
3办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对策
3.1企事业管理者要从根本上重视培训,完善企事业内部培训机制
继续教育工作能否健康有序进行,同企事业管理者的思想认识有很大的关系,领导层认识不到位,就会使工作组织不力、流于形式,因而需企事业管理者从根本上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转换培训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事业内部要形成比较完备的继续教育机制。设立专门的培训部门,设定人才培训方案,调研各类培训需求,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人才培养计划,从而形成人才培训资源库。同时,设定专业技术人员的竞争考核机制和质量评价体系,使员工在整个培训过程做到“有法可依”,保证培训效果。二是企事业管理者要从思想上重视继续教育,建立培训激励机制。树立员工培训意识,将培训激励机制定入公司人才培养计划及职位发展的一部分。
3.2引入新型培训方式
为紧跟E时代的发展步伐,继续教育应当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相结合,充分地利用知识经济的产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学矛盾,保证学习效果。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也应打破传统培训模式并不断植入新的培训方式,由各行各业优秀教师分层次录制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微课课件,依托网络开展在线学习,即可以实现“因材施教”式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又可以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MOOC教学采取“短视频+交互式练习”的学习模式,将知识点组成对应学习单元,单元内辅以各种学习材料,让学生对学习节奏具有一定的控制权和主动性。在交互式练习中进行即时反馈,由机器自动评分的交互式练习,摆脱了传统在线教育模式中单向提供学习材料和灌输式学习的局限,鼓励和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与思考,并利用MOOC技术的有效手段将学生的各类学习行为记录下来,汇集成“学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使教师能够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环节设计,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以最优化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行优胜劣汰
俗话说,“教人一杯水先要有一桶水”。显而易见,作为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教师自身就必须首先是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高素质人才队伍中的精英,师资队伍中的优劣直接影响培训质量,甚至影响企事业的发展,因而应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首先,制定上岗教师考评机制,所有实施培训的教师需进行严格考核,保证在软硬件方面都达到教师任职资格方可任教;其次,各机构应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内部培训,定期选拔优秀师资送到国内外知名院、校深入企业一线参与交流学习,提升专业化能力;第三,各级培训部门应重视培训效果,强化评估意识。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个人自媒体;服装网店;电商营销;穿搭博主
一、前言
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由上到下的信息传播路径受到冲击,往扁平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彻底。微博、微信、贴吧、豆瓣等一系列多元化的网络资源渠道供人们自由选择,年轻一代逐渐适应了利用移动手机端来获取讯息。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让普通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自媒体在此时横空出世,以其平民化、开放化的特有优势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受到广泛的关注和使用。
二、自媒体概念分析
关于什么是自媒体,国内专家学者们的界定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差异,尚未达成一致共识。在笔者看来,个体符合两个条件即可定义为自媒体:第一,有独立的观点;第二,有能够传播观点的渠道。换句话说,做自媒体可以有多种方式,不是常规意义上具备出色文字功底的作家才是自媒体;某人如果做得一手好菜,并通过网络以短视频的形式把做菜的全过程分享出来,进而吸引众多网友观看转发,这种情况下纵然没有文字创作,也称的上是一个优秀的自媒体。从这个层面上看,自媒体的历史比我们所想象的还要久远,唐朝的李白、杜甫是自媒体,宋朝的柳永、辛弃疾也是自媒体,他们有自己的诗词代表作,并为百姓广为传颂,影响力不可谓不大。事实上,自媒体的原型不过就是记录个人想法、生活点滴的日记本,但光写出了日记还远远不够,没有发声的渠道依然成不了自媒体;借助移动互联网这个平台,人与人之间建立了互通联结,自媒体才得以彰显其强大的交际能力。真正意义上宣告步入自媒体时代,或者说自媒体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相当的分量,其实是通过微博开始的:微博的入驻门槛低,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发表意见、表达观点,也能迅速便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擅长哪方面就做这一类的自媒体,无需华丽的辞藻,也无需矫揉造作,随意化、个性化的陈述方式更能给予人们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
三、自媒体人格化分析
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处于第三级的是社交需求,包括对友情、爱情还有隶属关系的需要,这是个体作为社会一份子最基本的需求。自媒体的显著特点是“来源于大众,又服务大众”,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这表现在它往往以轻松易读的方式,向受众传达有用的信息,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纷繁的社交网络中,人们期待能够与值得信赖的人建立联系,也愿意和有自己立场、价值观判断的人做朋友;古语云“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有着相似兴趣爱好的人们在搜寻信息的过程中发生了互动,他们之间相互吸引聚集在一起,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相当有凝聚力的圈子。在这个“无组织的组织”里,自媒体作为其中“最值得信任的陌生人”说话颇有影响力,特别是在信息的获取方面,绝大多数人都是被动的接受者,很容易屈从于权威,很容易人云亦云。
四、自媒体商业价值分析
纵览当下电商巨头的数据分析报告,不难发现女性消费市场是一个潜力极大的广阔市场;在众多面向广大女性的行业中,尤以女装店铺的竞争最为激烈。通常一种风格或款式的推出,短时间内就会引来众多仿品;相同的版型、相同的图片,价格却差异巨大,消费者无从辨别优劣的同时也让商家叫苦不迭。电商平台上很多都是中小卖家,对这些中小卖家群体而言,如何在控制运营成本和实现品牌推广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现如今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企业传统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型宣传手法已经不再受用,通过传统媒体进行品牌推广需要支付大笔的广告费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微博的兴起催生了数百万大V自媒体,这些大V们每个人少说都有数万的粉丝;试想一下,一个坐拥十万粉丝的自媒体,其一言一行所触及的受众广度不言而喻。基于和粉丝在互动过程中建立的有效沟通,形成了黏性的情感体验,加之以人格作为背书,粉丝们对于经由自媒体传播过来的软性广告并不抗拒。此外,微博自带的分享、互动属性不仅能让草根大V和粉丝之间的交流更加轻松有效,也为消费者和消费者开辟了对话的场景,她们聚集在自媒体的微博下面评论、反馈产品的相关内容,源自陌生人的声音可信度反倒更高。这也给商家提供一条新的营销思路:如何才能以一种策略性的方式将产品信息与微博自媒体平台相结合,向消费者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暗示。
对于相当多的女性消费者而言,她们买衣服的动力有时是被不知道如何搭配、什么样的穿搭适合自己等问题所牵绊。时尚杂志里所呈现的锦衣华服和模特身材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过遥远,在现实中不容易模仿、可望而不可及;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找到和自己身形相似、在服饰穿搭上又有独特品味的时尚达人,模仿她们的穿衣风格进而内化为自己所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这么一个小众群体,她们热爱时尚、追求美丽、热衷于分享自己关于穿搭、美妆的心得,她们经常会搭配好一身自己喜欢的衣物并拍下照片,上传到自己的微博里作为记录留念,并非故意为之,只是想要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乐趣而已;换种说法,当一个人发现一件好产品后,就会不由自主地向周边的朋友推荐,这么做并非为了获得蝇头小利的返现,只是基于人的本性:一方面东西真的很好所以希望圈子里的人也去体验,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这种略带炫耀的分享获得心理的优越感。这些来自民间的博主们呈现的是生活中本真一面,没有化妆、没有灯光、没有后期,不完美但是百分百真实;此外,她们还经常推出“单品推荐”、“显高显瘦搭配秘诀”等攻略,以“闺蜜”的身份和平易近人的姿态迎合众多女性粉丝的需求。人们对和自己相似的人所说的话、所分享的内容有极大的兴趣,这种兴趣不仅仅限于评论和转发,她们还热衷于“按图索骥”,跟着人气博主学着装搭配,在评论里追问衣服的品牌、价格,希望博主将购买链接分享出来。
对中小电商来说,在传统商品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平台进行营销的社会新背景下,考虑到亲力亲为运营专属的企业自媒体账号需要消耗相当长时间和精力,甚至有可能花了钱却达不到预期效果,利用时尚自媒体的优势进行合作推广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具体操作需要商家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搜索与产品相关的关键词,准确定位到关注度排名靠前的自媒体大v或人气博主,一般而言这些人的自我描述中会带有“微博签约自媒体、微博时尚达人”等头衔,商家要主动与她们进行专业化交流以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发送微博推广的合作邀请,将服饰等产品免费提供给她们试穿。借草根自媒体的平台进行宣传推广,这样做既不会冒犯消费者,又可以带来销售机会;商家还可以根据博主的穿搭推出同款全搭配,方便顾客成套购买。
五、总结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商家在寻找能够为自己产品代言的自媒体时,切忌浅薄的用金钱贿赂吸引以达到宣传推广的目的,这样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商家与自媒体的关系并非利益决定论,多数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人更为看重粉丝的信任感,以及在互动过程中个人价值的彰显,她们清楚的知道与口碑不佳的产品相捆绑只会寒了粉丝们的心。让自媒体心甘情愿为产品“代言”的不二法门,唯有优秀的产品,把品牌塑造好才是营销的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1]刘瑞军.自媒体营销实战全攻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拉里・韦伯.无处不在:社会化媒体时代管理面临的变革与挑战[M].北京:中信出版社
[3]祁定江.口碑营销―用别人的嘴树自己的品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4]卢彦.互联网思维2.0: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