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课课堂要求范文

初中数学课课堂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课课堂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课课堂要求

第1篇:初中数学课课堂要求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习题课;学习兴趣;思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习题课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课型. 习题课是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新授课相比,习题课的课程内容是对学生掌握的知识的重复,学生在进行习题课时相比新授课缺乏学习兴趣. 为此,针对学生在习题课中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如何改善习题课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点.

一、影响到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效果的几点原因

针对初中数学习题课程效果不佳的问题,经过研究和总结工作,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种原因:

1. 习题课教学内容过于枯燥

初中数学课程对于初中生而言,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学习难度的同时,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 而初中数学教学课程中的习题课程,是对学生已学课程的复习和掌握,习题课的意义是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通过习题增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理解程度. 学生在习题课学习过程中,需要经历反复大量的做题的枯燥过程,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新鲜内容的加入,欠缺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了习题课的教学效果.

2. 习题内容对习题课学习效果的影响

新鲜的教学内容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关键因素. 首先在习题课程中,学生不同于新授课时学习接受新知识那般容易产生成就感. 其次,由于不同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不同,而在数学习题课中,教师不可能根据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习题内容,所以在习题课中,部分学生会由于习题缺乏难度,感觉习题对自身的提升效果不大,而缺乏对于做题的兴趣,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较为落后,在做题的时候感觉习题的难度太大,感觉吃力,长此以往会对学习习题课产生挫败感,不愿意继续学习.

在此基础上,也存在习题课的习题内容同数学课程的教学进度不配套. 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不能够很好地运用到要复习的知识内容,这也是影响习题课教学效果的一大原因.

3. 习题课课堂教学方式不正确对习题课教学效果的影响

由于习题课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存在欠缺,所以教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效果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同学生一样,由于缺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的新鲜内容,在进行习题课的课堂教学时,不能够很好地带动课堂气氛,往往只能就题论题,使习题课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

二、改善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1. 精简习题内容,提升学生做题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针对每名学生的不同制定相应的习题内容是不现实的. 但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对习题的难度进行分层,在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解题能力作出选择. 习题对于学生的考究方向也要分为基础知识、理论运用和逻辑分析三个部分.

2. 注重习题同教学课程的衔接性

初中学生对于学习的认识还很单纯,学习兴趣在相当程度上仍然依靠着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 如何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合理设计习题课程中的习题难度是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充足成就感的有效方式. 将习题和教学课程进行良好地衔接,使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既能够结合已学知识不至于无从下手,同时保留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锻炼. 通过客服困难最后解开习题,是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有效方式.

3. 创新教学方式,增加教师的教学手段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针对学生在习题课中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改革. 初中学生的求知欲是十分强烈的,而求知欲不仅仅是对新鲜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同时也包括对已学知识的重新认识. 通过习题课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在复习和联系的过程中获得心得体会,感受“温故而知新”的乐趣. 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初中数学实习课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 例如,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难点,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是学次函数的基础,怎样让学生牢固掌握,老师可设计习题帮助学生发现其规律并掌握此类习题.

三、总 结

新课改环境中,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主体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整个学习过程应该是由参与欲望、参与过程、体验成功组成. 在习题教学中,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 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手段对于习题课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提升习题课的教学效果,除了理论充分以外,教师充足的责任心也十分关键.

第2篇:初中数学课课堂要求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作业 设计 认识 思考

课堂作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进程中,实时了解自身教学活动效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课堂作业已成为构建课堂教学活动体系的重要“部件”。教师课堂作业设置内容,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效果。笔者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未能认清课堂作业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功效和深刻意义,存在重视教学过程设计,轻视课堂作业设计的不良现象,课堂作业设计随意性大,信手拈来,未经过大量调研和深刻研析,课堂作业意义效果不明显。作业设计是课堂作业教学的基础环节,首要工程,做好作业设计对课堂教学影响深刻。本人现就初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活动的开展,从三个方面进行简单试论。

一、作业设计要渗透教材目标要义,利于巩固强化知识素养

课堂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课堂数学知识内容掌握程度的有效“抓手”。课堂作业的设计,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将数学教材知识内容渗透和融入课堂作业之中,是课堂作业成为教学目标、学习要求以及教材要义的“承载体”和“代言人”,从而使初中生在完成作业进程中,实现对数学知识内容的复习巩固,提升自身数学知识素养。但笔者发现,少部分教师设计数学课堂作业存在随心所欲,浮光掠影的现象,作业内容与教材内容不贴合,不紧密,课堂作业巩固强化功效未能发挥和展现。因此,教师在课堂作业设计时,要做好备教材的“工作”,认真研析数学教材内容,找出本节课教材知识点讲解的重点,学习的难点,以此来选取和编排课堂作业内容,保证课堂作业紧扣教材“精髓”,提高初中生数学知识素养。如“不等式的性质”第一课时课堂作业设计中,教师首先做好研析该节课教材工作,在整体研析活动基础上,抓住该节课教材的“不等式的三个性质”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并根据该节课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设计了“若a>b,用‘’填空:(1)a+2 ___b+2;(2)3a___3b;(3)-2a ___-2b;(4)a-b___0;(5)-a-4 ___-b-4;(6)a-2___b-2”;“用不等式表示下列各式,并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不等式。(1)a的 是非负数;(2)m的2倍与1的和小于7;(3)a与4的和的20%不大于-5”等作业案例,让初中生借助于典型案例,再一次巩固提升初中生对该节课重难点的掌握和理解。

二、作业设计要紧扣学生主体特性,利于锻炼提升学习技能

课堂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预设活动的一个环节和一项工作。预设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准备工作,自然要按照和遵循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学习能力素养培养的目标要求和任务,将学习对象数学学习能力要求渗透和落实于课堂作业内容之中,使课堂作业成为学生锻炼提升的有效载体。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设计课堂作业内容时,不能粗浅、简单,一看就懂,一看就会,而应该设计具有一定探究性、推理性的数学案例,让初中生在探究、分析、推理、概括等实践进程中,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辨析能力等得到锻炼和提升。如“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节课课堂作业设计中,教师按照新课程改革“能力为王”目标要求,在研析综合教材内容基础上,设计了“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k2+2k =0有两个实数根x1,x2。(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x1・x2-x12-x22≥0成立?若存在,请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具有一定探究特性的作业案例,为初中生提供运用所学知识内容及技能进行锻炼实践的载体和时机,更好的培养锻炼初中生良好学习能力素养。

三、作业设计要注重结合课堂实际,利于调节教学活动节奏

笔者以为,课堂教学活动进程的不确定性、多变性,决定了预设教学内容践行于实际行动时,应该联系实际,“因时制宜”。课堂作业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体系的一部分,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时,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树立“未雨绸缪”思想,针对初中生解析问题进程中,容易出现解析错误或瑕疵的地方,预先设计一些针对性的作业案例。结合初中生完成解题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调节原有教学节奏,有的放矢地呈现和布置给初中生,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菱形”一节课作业设计中,教师结合以往课堂教学经验,针对初中生解题中出现的“不能全面深刻掌握菱形的性质,错用菱形性质解决问题”错误,防患于未然,事先准备了“已知如图所示,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ED=AF,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案例,放置在课堂作业最后部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视情况而定,呈现和展示给初中生。

第3篇:初中数学课课堂要求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探讨

目前,战斗在一线的绝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都能勤勤恳恳,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熟能生巧”的教学理念深深扎根在一些初中数学教师的心中,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的数学教师,他们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反复不断地进行练习,搞题海战术,最终辛辛苦苦地教学付出并没有换来相应的回报。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面对稍加改变的题干、略做改动的习题就显得踟蹰不前,处处受限。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和熟练,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展,还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究其原因,是这些数学教师没有把“熟能生巧”中“熟”字的精神实质领悟到教学中。笔者认为,熟固然能生巧,但面对着条件不断变化、数字随意改动的初中数学知识,“熟”的实质应该是数学的变式教学,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点的“变化”,通过大量的数学练习,体会到不变的数学知识和本质。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应及时做出改进和创新,不能仅仅把数学教学局限在课堂之上以及狭窄的书本之中,要让学生在教师变式教学的指引下,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贯彻变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粗浅认识。

一、坚持变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有其基本原则,即变式教学需要严格遵循的基本要求。没有做到变式教学的基本要求,也就脱离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变式教学轨道,无法掌握教学的要领。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有哪些基本原则呢?

首先是针对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习题课、复习课和新授课,数学变式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很多的概念变式和习题变式。在不同的数学课堂中,变式教学的对象也有不同的变化。以新授课初中数学课堂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的习题讲解或者概念变式一定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习题变式也要密切联系新授课的章节内容,将数学方法和思想适当地渗透到其中;在初中数学复习课课堂中,除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引入,还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提高初中生数学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其次是适用性原则。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离不开“变”字,这种“变”通常发生在题目条件或者结论之上。一般而言,改变了题目的条件,就会把数学知识转向另外一个领域。因此,习题的变化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一眼就看穿了,这样容易让学生低估了初中数学的学习形式,不能达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更不能太难,难度明显提升之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严重受挫,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课本习题进行变式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在适当范围内进行变式。

最后是参与性原则。在变式教学中,“变”都是由数学教师来发动的,讲解完一个例题之后,教师在题目中加上一个条件,或者删掉一个关键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来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到变式教学之中,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掌握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方法要领

在坚持变式教学的三大原则基础之上,才能找到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相关方法,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变式教学的一些体会。

首先是注意掌握适当时机。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点可以通过变式教学来完成,如合并同类项、因式分解等。变式教学的时机掌握也非常重要,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当他们表现出对知识讲解意犹未尽时,教师可以采用改变题目,让学生看到相关的变化,或者是改变题目中的“最大”“最小”等字眼,教师可不断更换命题中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但应保留对象中的本质因素,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

比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教师会讲到“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通过定理和相关概念的讲解,学生可能会将这一知识点记在心里。但是,对于为什么是360度,理解得不够深刻。笔者在教学中画出了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此时这个四边形就变成了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共六个角,六个角之和就是两个三角形内角和,即180度加180度等于360度。当学生对教师的讲解表示满意时,我看时机成熟,又将另外一条对角线画上,此时任意四边形成了四个三角形,我还没有开始提问,学生就已经在思考,为什么加了一条对角线之后,教师的讲解仿佛不再合理了?为什么任意四边形内角和不是四个三角形内角之和的720度?最后,学生在教师的答疑解惑环节彻底解开心结,从而牢牢掌握这一知识点。

其次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基本原则。变式教学中,要注意结合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来教学。比如,在抛物线教学中,我让学生回答同样大的力气,怎么扔石头才能扔得更远?为什么站得高的人扔石头扔的比较远?这些问题的引入,为抛物线知识环节开展变式教学打下了基础,学生对抛物线的认识有了更加具体的途径,有利于他们接受并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点。

最后是注意变式教学中的一些细节。有的初中数学教师为了变式而变式,对一些不太容易开展变式教学的知识点,硬是展开变式教学,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题目改得面目全非,学生无所适从,最终在频繁的变化之中没有掌握所学知识点,反倒是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教学时间。此外,有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时不顾及学生的情绪,有时学生已经听了快半小时的例题讲解,需要换一个方式来进行数学学习,但数学教师还是乐此不疲地进行各种变式,让学生去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已经疲惫,被动的思考无法达到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有的初中数学教师开展变式教学时,变化的速度没有掌握好,变得过快,学生还没来得及消化上一次变式教学的内容,教师已经为他们准备了“下一道菜”。笔者认为,两次变化之间的反思和回味过程是必要的,是不可或缺的。例题与变式例题中间的差距,对题目结论产生的影响,是学生必须反思的,学生需要明白为什么改变了小小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题目结论会带来这么大的变化。这一反思的过程能够锻炼学生严谨细密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换汤不换药”等教学理念,是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经常告诉学生的学习原则。初中数学变式教学就是要让初中学生在数学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引导下,发现不断变化的数学知识中所包含的“不变”本质,即抓住知识点的核心部分,抓住变式教学的要领,让学生在“不变”的本质中,探究数学知识“变”的规律,最终学生能够更好掌握所学知识点,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体系,从无穷的变化中领略初中数学魅力所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点,从而不断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孜.变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0(6).

第4篇:初中数学课课堂要求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本教育;参与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需要“教”,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做到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参与机会,提高参与质量,培养参与能力。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以师本教育模式为主的课堂教学。这种模式使教师在课堂上的可操作性强,容易完成课堂任务,但教师在课堂上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忽视了学生用脑和动手的时间,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今天提倡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真正为使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的深层意义就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和弘扬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基本上是以师本教育模式为主,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状况和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研究。同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从根本上是为教材和教师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生服务的。当教师在课堂上自我提问、自我论证时,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自然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上课缺乏兴趣的根本原因是由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而造成的。数学课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师寄希望于学生学会理论后自觉地运用于实践。初中生则因为所学理论知识与自身实际相脱节,与社会实践相脱节,而提不起学习的热情,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生本教育的特点与作用

一、学习的开放性

生本教育的开放性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开放,而且包括课外的开放。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开放性体现在学习的讨论和交流。生本教育认为,讨论是学习的常规,学生几乎天天有讨论,堂堂有讨论,人人要讨论,只要是学习上需要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讨论的,可以是同学之间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讲座。

二、学生的自主实践性

生本课堂的教学特点是具备探索性。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学习材料及学习伙伴的影响下,对新知识的结构内容进行自我学习的整合,并非跟着教师一步一步有节奏地学习,这就体现了课堂的自主实践性,而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是跳跃式或随机式的。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实践性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对问题、任务的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而不管结论是否正确。

三、学习的独立与合作性

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课前的学习准备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性。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利用各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表述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进行解答。无论是“先做后学”,或是“先学后教”,都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前期认识,而这个前期掌握,可以是较为表面的,也可以是深刻的。但无论如何认识都是学习者事先掌握,所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已掌握的前期知识会有更为完整的认识,而这个认识大都离不开与其他个体的交流,这就是认知后期的合作性。生本课堂的教学其实就是这一过程最好的一种后期延续。

四、知识掌握的牢固性

生本课堂的教师对于问题或任务的结果不会轻易给出,而是让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过程后,自己与伙伴一起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到。正是这样的过程,学生一旦获得正确的结论,新旧知识体系便容易完全混为一体,使之成为已有知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当牢固。

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本教育的方法

一、严格备课课程

师本教育模式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在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

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

总之,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真正在备课的每一环节中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二、实现学生自身的感悟

让学生真正动手去做。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创造性地做,才能使知识内化为他自己的知识。

三、让学生大胆质疑

教师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可运用文字、语言、实物、多媒体等途径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并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更要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并寻求解决的途径,这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深化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构建生本教育模式

深化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构建生本教育模式。数学课堂教学急切呼唤教师要具有生本教育思想。

一、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具有情感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动机。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长期坚持,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让学生多观察,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让学生多思考,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让学生多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交流,进而共同提高。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三、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应学识渊博,并始终保持积极进取、严谨治学的态度,在学生中树立较高威信,这样才能具备较大的感召力,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四、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不能举一反三。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自己的参与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志凌.高中数学课堂“生本教育”模式初探[J].广东教育,2007

[2]肖宽锋.如何实施生本教育[J].科技信息,2008

[3]李燕娣.生本教育与数学教学方法[J].新余高专学报,2005

第5篇:初中数学课课堂要求范文

【摘 要】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学生进入初三阶段,知识量和知识难度大幅度提升,尤其是数学复习课上习题量的大大增加,这使得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如何上好初三数学总复习课成为众多初三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初三数学总复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学生获得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关键词 夯实基础;有纲有目的有梯度;分层要求与指导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数学复习课是数学的重要课型,它是学生在学完初中全部数学课程之后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再认识、数学方法的再提炼、数学思想的再升华、数学能力的再提高的过程。那么怎样能更好地上好初三数学复习课?本人就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当前的数学复习课中存在一些现象:

(1)追求知识层次目标多,着眼能力层次目标少。一些教师总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都快考试了,知识掌握,题目会做就好了,能力哪有时间让你去探究、去创新?好好听老师讲就行了。

(2)关注教材多,关注学生少。我们在备复习课时,大都表现为备教材、钻研教材是认真的,而备学生的意识不够,所花的时间自然也不会太多。

(3)练习做题多,梳理知识结构少。学生的头脑就像一个仓库,复习就应该帮助他们将头脑中的知识加以梳理,构建网络,便于查找和应用。

既然我们的复习课中存在这些现象,那么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一、夯实基础,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之网

复习阶段,首先要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其次,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做,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再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二、习题设计要有纲有目的有梯度

选例题、习题一要有层次性,即要遵循基础性、提高性与综合性的统一;二要有典型性,即指能较好地体现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的题目,能较好地涵盖相关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或是学生易犯错并与生活联系密切,应用较广的题目;三要分类布置习题,千万不可强求一律。所谓分类,习题可能按学生层次分A、B、C三层,再对A层(学生水平较弱的学生层)可以布置统一的必做题;对B层可分必做题与选做题,而较好学生的作业布置则分必做题、选做题、思索题、探究性学习题。从而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可及的范围内,循序攀登渐进。

三、杜绝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乏味现象

在课堂上教师切忌“一言堂”、“满堂灌”,要善于营造宽松、充满乐趣的、生动活泼的思考和探究氛围,主要有两点:

1.让学生想。让学生想就是把思考还给学生,使学生有独立的思考机会,要能提出尖锐问题促使学生去想,哪怕是有一点点不成熟的想法也是值得鼓励和庆贺的。在探究和解题过程中,不要怕学生走弯路,走点弯路,吃点苦头,让其把错误思想暴露出来,才能从错误的思维逐步探索到正确的思维轨道上来,才会真正有体会、有收获。

2.让学生练。让学生练就是要多给学生动笔练的机会。放手让学生练,并不等于都置若干题目让学生自由练习。这里讲的“练”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有目的地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的练习。一道例题出来后,教师不要急于解答,应停下来让学生通过想再去练,还要下去走一走,查看一下练的情况,看看学生是否都理解了题意,主要困难在什么地方,以便对练的总体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这样,再对例题进行启发、讲评,就能有的放矢,实实在在落到关键处。

四、对学生分层要求与指导

由于学生入学时就存在学习上的差异,到初三更加明显,若“一刀切”式施教,势必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教师愿望实现不了的局面,为了克服这种现象,在初三下学期开学时,我依据学生成绩把学生分层,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之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对基础好一点的学生在听课时可以给予一定的自由,可以有选择地听课,做作业时可以删去简单的题目,对自己有计划地自学相应的内容或各种教参材料,克服他们上课时感到乏味、吃不饱的弊端。其次由于他们思想活跃,数学基础好,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提出的基础知识,个别学科尖子有时可以解答。这种方法,课堂效益往往比教师主讲要好,因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提问题不“怯场”,可以尽情地问,同时,也让基础好的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主要以提高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为前提。为此,我大胆对课本内容及各种教材做取舍,将他们难以完成的题目删去,降低学习要求,集中力量解决基本题,狠抓落实,讲究实效,号召他们争取“简单题目不失分,中档题目争到分,大题难题试试分”,促进了这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信心,从而保证了各层学生都逐步提高,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初三数学复习课是提高中考成绩的重要环节,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复习课会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充满活力。

第6篇:初中数学课课堂要求范文

实用主义学者指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学科教学活动,追求的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和学习效能的最大化.而衡量和评判学与教活动效果的有效载体之一,就是借助于课堂练习问题这一有效抓手.预设活动中课堂练习问题设计,是其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实践证明,课堂之中练习题的科学设置、精确设定,有助于教与学双边互动的深入推进,有利于学与讲双向活动目标的顺利达成,有益于学与导双方实践的发展进步.不可忽视的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轻视课堂练习问题设计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存在,成为影响学教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的瓶颈制约.作为新课标的忠实践行者和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直接讲授者,应把数学课堂练习问题设计作为重要任务和内容,予以实践和探究.

一、课堂练习问题应成为数学教材重难点的生动代言

开展的备课活动、设置的教学内容,选取的讲解方式等,都要贴近教材,围绕其目标要求以及重点难点等实施.作为预设活动之一的课堂练习问题设计活动,自然而且必须紧扣数学教材的核心要义和目标精髓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设.这就要求教者在设计课堂练习问题进程中,必须切实做好、做实教材研究分析的先期准备工作,找准数学教材的重点要义和目标意图,学习借鉴其他先进教学经验,认真研析并设计出与教材贴近、重点切合、难点紧密的练习问题,使所设计的课堂练习内容成为数学教材精髓要义的形象代言和生动代表,让初中生通过探析解决练习问题而窥得数学教材之要旨和核心.如“平方差公式”一节课课堂练习设计中,教师通过备教材前提活动,认识到该节课数学教材中教师需要围绕“平方差公式的应用”进行重点讲解,同时根据以往教学心得,“用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题目能否使用公式”是学生认知掌握的薄弱环节.此时,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问题时就胸中有数,有的放矢,设计出了“1.(a+b)(a-b)(a2+b2);2 (a+2)(a-2)(a2+4)”、“1.(4a-1)(-4a-1);2.(b+2a)(2a-b)”、“1.(a+b+c)(a+b-c);2.(a+b-3)(a-b+3)”等练习案例,以供初中生进行思考分析、巩固完善,暴露缺陷,对症施教.值得注意的是,教者在围绕教材重难点设计数学练习问题时,要做到与新知讲解以及学习学情之间的深度融合,体现练习问题的巩固性、补缺性和完善性等鲜明特征.

二、课堂练习问题应成为师生双边互动的桥梁纽带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讲授者和参与者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交流、共赢的关系.任何一节课要达到“有效”一词的标准和要求,就必须体现落实教与学的双边、双向特性和要求.但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观摩和教学教研中发现,有不少教师存在布置问题了事,学生自主解析的“甩手掌柜”现象,没有将所设问题变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互动、深切交流、深刻碰撞的桥梁和纽带,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教育学指出,数学问题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介质”,呈现互动、双向特性.因此,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问题应紧紧抓住教学活动双边特性,所设计的课堂练习内容要呈现出显著的交流特点和双向特性,融会贯通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等内容,层次性、递进式的呈现问题、设置要求,推动师和生之间的深入活动、有效交流、共频共振.如“如图1所示,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DE=DG,如果已知道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试求出EDF的面积为多少”练习设计中,教师预设课堂练习问题时,采用层层递进、步步为营的填空式问题设置方式,提出如下需要学生一起协作解析的问题过程:

解作DM=DE交AC于M,作DNAC,交AC于N.

DE=DG(已知),

DM=DE(),

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DNAC,

(角平分线定理),

DEF≌DNM().

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

SMDG=SADG-SAMD=50-39=11,

SEDF=SDNM=()().

三、课堂练习问题应成为主体技能锤炼的重要平台

学习技能培养,是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的根本要义和现实要求.教育发展学指出,数学练习题应是锤炼学习活动主体思维能力、锻炼学习活动主体辨析能力、培养学习活动主体归纳能力等方面素养的重要平台和有效介质.因此,数学学科教师设计课堂练习案例,不能照搬照抄、固定不变,而应该充分挖掘和释放数学练习案例中的丰富内涵和培养功效.一方面设计时兼顾导学合一方式运用,既强化初中生自主探析思维的活动实践,又重视学生探析过程的指导.另一方面设计数学练习时统筹教材丰富体系,注重对现有练习案例的加工和创新,设计丰富多样、解析多样、思路多样的数学案例,力促初中生在探究解析获得辨析、思维、创新等方面技能素养的提升.如教者在“正方形DEMF内接于ABC,若SADE=1,S正方形DEFM=4,求SABC”问题设计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研析、上下衔接,对上述问题案例进行“深刻挖掘”,利用数学案例的发散特性,加工和变化出“已知菱形AMNP内接于ABC,M、N、P分别在AB、BC、AC上,如果AB=21 cm,CA=15 cm,求菱形AMNP的周长”、“在ABC中,有矩形DEFG,G、F在BC上,D、E分别在AB、AC上,AHBC交DE于M,DG∶DE=1∶2,BC=12 cm,AH=8 cm,求矩形的各边长”等案例.这些变式案例的设计意图和解析要求之间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初中生在解析时需要运用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菱形的性质”以及“矩形的性质”等知识点和方法,利于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四、课堂练习问题应成为中考政策要义的渗透载体

第7篇:初中数学课课堂要求范文

数学教学语言是一种以数学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为施教对象,以规范化的语言为传播媒介的专业性语言。无论在以前的传统教学阶段,还是走向现代化教学阶段的今天,数学教学语言始终是数学教师传授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工具。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精彩的教学语言,尤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教学语言运用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如果说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运用则是艺术中的艺术。本文拟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出发,对数学教学语言的运用进行一些探讨。

一、数学教学语言应准确、规范、简洁

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指在叙述数学事物时用词应贴切,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不违背数学学科的科学性要求。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概念、判断、推理、定理的逻辑思维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突出特点。与富有弹性的文学语言相比,数学语言有一副“铁板的面孔”,它的每个字、词都有确切的含义,不容混淆。“直线和射线”、“坐标与坐标轴”等等,一字或一词之差,就表示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词序颠倒,也会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如“全不为零”与“不全为零”、“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等等。所以教师对有关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的叙述一定要准确,不能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疑惑和误解。作为教师就必须首先做到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有较为透彻的了解。例如,“对应角相等”与“角对应相等”,“切线”与“切线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又如,“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这类语言就缺乏准确性,把“线段的中点”讲成“在线段中间的点”也不够准确。

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应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的规范与否,不仅影响教师表情达意的效果,而且影响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效果。语言的规范一方面要规范语音,即讲课要用普通话,不用方言,更不能说白字。如,长方体、正方体特征之一的“棱”,多数同学都习惯把它读成“líng”,标准读音应是“léng”。还有“矩形”的“矩”,这里的同学都把它读成“jū”,还有的同学把这个字读成“jù”的,它的标准读音应是“jǔ”。还有三角函数中的正弦和余弦的“弦”,有的同学把它读成“xuán”,它的标准读音应是“xián”。另一方面就是不能对数学概念、定义、定理随意误读。如为了突出点到直线距离的含义,把“点到直线的距离”说成“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使部分学生误以为点到直线的距离除了垂直距离,还有非垂直距离;或者随意“挪用”一些相近概念,如:把-a2都读作“负a的平方”,把sin2x、(sinx)2都读作“sin平方x”,这样会使学生得出多种结论,即根据你的读法学生会写出多个表达式,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理解。

数学教学语言的简洁性要求是指叙述数学事物时,语言不能唆唆,而应简短有力,一语中的,不说废话,避免无意义的机械重复。数学语言本身是一种非常简洁的语言,如应用广泛的勾股定理用一句话概括了所有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数学语言的简洁还表现在它的符号化、公式化和形式化。比起语言文字叙述,这些符号、公式更简练、更形象、特征更明显。对此,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评价说,符号“以惊人的形式节省了思维”。教师必须根据数学语言简练的特点,净化自己的教学语言,充分揭示数学知识的精髓,并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正确理解由语言文字符号、数学符号、术语、公式所代表的数学内容,熟悉二者的互化,注意特点和关键。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归纳为一些图形或图表,使繁杂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系统化;也可以编成短小精悍的口诀、顺口溜等,便于记忆。

二、数学教学语言应口语化,而且应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

数学教材上的书面语言是写在纸上的,在设计的时候,考虑的是学生阅读的习惯,因为可以反复阅读,所以,有时往往使用稍抽象的、较长的、较复杂的句型。本文所指的数学教学语言是相对书面语言而言的,它依靠听觉来感知,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学生聆听的习惯。初中学生一般是很难听懂抽象的、又长又复杂的句子的,教师如果“照本宣科”的话,就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语言是那么僵硬、难懂,缺乏亲和力,学生听着这种声音很容易“犯困”!因此,在数学教学时,教师必须把数学书面语言改造成能让学生明白易懂的口语。在设计教学语言时,一般是用几个较短的、较简单以及较具体的句子来代替一个较长的、较复杂的、较抽象的句子,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小的问题来讲。如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对其中一个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是这样叙述的: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句话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管是读起来还是理解起来都有一定困难,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要出错。因此在教学时,笔者把它分成“两个角”、“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这几段来叙述和理解,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个定理的含义。口语化不等于可以随口乱说,还是应注意如前所说的几个要求。

另外,在教学语言口语化的同时,不要忘记我们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初中学生的年龄虽然比小学生要大一些,心理上也较成熟一些,但在语言的许多方面有未完全摆脱原来的一些习惯,语言思维的速度与高中生相比还是要慢一些。因此,在教学时,我认为,老师的语气还是应柔和一些,语速应慢一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教师的语言产生亲切感。另外,初中数学教学中,限于初中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有些数学概念不能像在高中或大学里那样十分严密地叙述,否则,就有可能会使学生因为听不明白而生厌。如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些函数的取值区间与高中是有所区别的,还有对一些概念的叙述初中与高中也是有不同的。

三、适当运用语言修辞技巧可以增添数学教学语言的趣味,使教学语言更生动

适当运用语言修辞技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教学语言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数学教学中,常用的语言修辞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1.比喻和拟人。比喻法就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把数学事物或数学过程描绘得更形象更生动,而借助另外的事物来“打比方”。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时,对于条件①a≠0,②Δ≠0,我们可以跟学生讲这是两块“暗礁”,要求他们在解题的过程中要“处处小心,时时注意”。这样一比喻就形象地强调了一元二次方程中a≠0、Δ≠0的隐蔽性和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很好地掌握了这一知识难点。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中学老师沈元是这样向学生介绍二百多年来难倒无数数学家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自然科学中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使学生一下子就了解了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哥德巴赫猜想”的深奥。拟人法指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拟人的语言修辞手法,根据想象,把数学对象当作人来讲述,以增加数学教学的亲切感和情趣性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如a≥0中a为正数或零,a≤0中a为负数或零,两等式中零是学生易丢失的,笔者就把零比作炒菜的盐,无论哪里都少不了它,学生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对知识也深了印象。

2.引用。引用就是在说明数学事物时,引用古人和名人的诗词、民间谚语甚至歌曲等,使讲解变得具体充分,教学气氛变得更热烈,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记忆。如在计算两直角边为3和4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时,笔者常常会引用“勾三,股四,弦五”这句话,既方便了计算,也使学生为我国古代灿烂的科技而自豪。

3.幽默。幽默是语言的调料,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幽他一默,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是,运用语言修辞技巧要适可而止,不能滥用,否则就有可能起反作用。如比喻和引用用得太多,不仅会给学生以卖弄的感觉,而且还有可能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幽默用得太多,那么上课给人的感觉就会像演滑稽小品一样纯粹是在逗乐。

四、教师的语言应饱含感情,而且还应富有节奏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必须全身心地“进入角色”,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融于数学教学之中,以声传情,以情传声。例如,笔者在讲我国古代数学取得成就时,语气是庄重的,神圣而自豪的;在讲陈景润教授的钻研精神时语气是崇敬的。只有这样对学生动之以情,才能更好地对学生“晓之以理”。

语言表达还应富有节奏感。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如果四十五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学语言具有千种风情:时而平缓如行云流水,时而急促如山雨欲来,时而激昂如万马奔腾,恰到好处戛然而止,“此时无声胜有声”,用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唤起学生心灵的感应,“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如在描述数学概念和讲述数学过程时,语调可缓一点,声音显得平静一点,用一种娓娓道来的姿态,(下转23页)(上接20页)以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讲到教学内容的重点时,声音应大一点,语气放重一点,以让学生引起注意;讲到思维紧要处,声音的节奏应急促一点,语调应高亢一点,以便使学生产生情感和思维上的共鸣。

五、平时认真揣摩,用心积累,课前精心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水平,首先必须注意平时的磨炼和积累。如经常进行演讲练习,努力使语言规范、流畅、清晰,富有感情;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要广览博学,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学进度,制作知识系列卡片,逐渐积累语言素材,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信手拈来。其次,在每一节课课前,教师将对课堂教学中将要讲哪些话,该怎样去讲,什么时候讲等应进行预先设计和构想,对重点部分还可用讲稿形式写出来,以便进行修改。在最初准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课前学习情绪的高低,最近一段时间最感兴趣的事物等等。完成初步设想以后,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最初的设想进行反复推敲和修改,以便使自己的语言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这项工作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是备课工作的一部分,却很容易被人有意或无意地遗忘,而实际上,课前的这项工作对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缺了这一步,课堂教学语言很可能流于随便,而随便则是课堂教学的大忌!

第8篇:初中数学课课堂要求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方法、多媒体、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几年了。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也逐渐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我们这些处在一线的教师颇感为难。预设的理想与现实的疑惑相互交织,真有点“剪不断理还乱”。课改需深入,发展要入轨, 只是有这样一段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如何解读孩子们的心灵密码,探求教学的最佳策略,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取得优异成绩是我们教师,尤其一线是教师责无旁贷的。

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在这里跟大家谈一下自己在平时工作中的一点感受。

一、认识数学,感悟数学的文学美

数学原本是快乐的,充满了神秘与魅力,只是由于我们教学的疏忽丢失了原本的快乐、激情、诗韵。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悟数学的文学美。数学是一门科学,但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教学。”精心锤炼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丰硕的学习成果。项武义教授把数学比作美女西施,而如果缺乏火热的思考,看到的就是一具白骨。数学的美何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多美的诗句!这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也是两个数学情境,直线和平面垂直与直线和圆相切。文学为数学美女披上了美丽的外衣。我们在讲授新课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数学课的导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心灵深处沉睡的求知欲及审美欲。

二、创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数学课传统的课堂气氛应该得到改善,数学课不能吸引学生,是与教师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文学修养欠缺有很大关系。有一个调查,数学课和语文课学生最喜欢哪一个?绝大多数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语文课课堂气氛活跃轻松,而数学课就比较枯燥,造成学生的情绪压抑。难道数学课就不能生动吗?请看下面《命题》教学的片断。教师:出了南门往北走,路上碰见人咬狗,拿起狗头砸砖头,反被砖头咬一口。学生异常惊奇。教师:大家可能觉得老师今天怎么胡说八道,说明大家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能够判断一句话的对与错。教师:大家判断一下我说的是不是命题,3>0。学生:是。教师:3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求学的最好状态。教师只有较好的激发、爱护学生兴趣,以此作为上课的出发点,突破口,才能让学生跃跃欲试。

三、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训练

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要想成为游泳健将就要到大海里去锤炼,在课堂上以训练为主,让学生多动脑,勤动笔。有一句话说得好“数学,只有自己做出来了,才叫做真正会做了”。怎样练习才更能有效呢?我是这样做的:(1)、 练习要有目的性,明确这个题为什么要练,不要盲目练,以免加大学生课业负担,练后,教师一定要批改,老师才能发现问题。(2)、要保证练习时间,让学生尽量在课内练习,发现问题,老师一对一地进行及时更正,这样学生就掌握了所学内容。(3)、合理安排练习内容,精心设计练习题。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练习对他来说恰到好处的题型题量,使他们取得自己能力范围的最大进步。(4)、基本内容经常练,关键内容和重难点要集中攻关。我每节课首先要把上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以一两道习题的形势测验,然后再正式讲解新课。下课后,一般分两种形式批阅:(一)亲自批阅,好则加冕,做错的则单独找学生分析、改正。(二)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组长批阅。把结果报告老师,错的由组长负责讲解,然后再考查。

教学中,教师记得要放手, 放手让学生多讨论疑难问题,自主学习意识,学生能自己总结、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绝不包办、不帮忙。让学生去感受独立解决完问题后的成功感、自豪感。

四、考前复习,把知识贯通起来,纳入知识体系

考前复习中要认真研究与整理出考试要考的知识点,重难点,要重点复习的题目类型,难度,深度。这样复习时才有的放矢,复习中什么要多抓多练,什么可暂时忽略,这一点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与成绩。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把握得准,必须要有相当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与总结,甚至挫折,否则不行。而我仍在不断摸索中,但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所领悟。

数学在我们教育者手里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如诗如画,是人类对美和协调的一种精神活动。通过数字和图形使自然趋于单纯化,简洁的表现自然美。数学理应是一门生动有趣\充满魅力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努力使学生感受到这些乐趣和美。目前,教育现状决定了这种应试模式,但教育的未来要求我们决不能为应付技能的要求而牺牲了学生应得的那份快乐。这种没有情感的教学手段理应就此打住,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形成个性。也让我们为数学的教育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吧!

参考文献:

1、石慧媛:〈谈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

第9篇:初中数学课课堂要求范文

关键词 : 作业现状 课前、课中、课后作业设计

一、初中数学作业现状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消化课堂教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设计和实施,而忽视对作业练习的系统筹划.有的在布置和完成作业的时机安排上不合理,只注重课后作业,忽视课前和课中的作业设计;有的作业内涵和知识点不够系统,片面注重大题量和高难度的练习,忽视基本知识的巩固;有的作业内容设计不科学,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层次不明,重点不突出;有的只注重“做”而忽视“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作业练习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作业练习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科学系统地设计和安排作业练习这一教学环节,致使作业练习的作用未能得到应有的开发,学生因缺乏目的性而对作业练习失去动力和目标,产生了形如抄袭、重复写、应付完成数量、没有了自主学习的时间等情形,有的学生甚至因为教师的题海战术而对作业练习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部分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形成严重学习障碍,致使教学低效或无效.因此,“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把课堂作为主战场认真备课精心教学的同时,教师应把作业练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来设计和把握,使教学与练习相互促进,增强教学实效.本文就这一课题从几个方面作一粗浅的探究.

二、有效作业设计研究

1.作业设计原则

(1)作业设计理论 。高效课堂理论:高效课堂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其理念主要体现在一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二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高效课堂的出发点和基础.三是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高效课堂的实质和核心.

(2)系统性原则。在作业设计时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数学内容,把握知识的连惯性,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首先要加强“双基”训练,特别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数学学科的基础,是培养思维提高能力的根本,在作业设计中,要求学生首先完成的就是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基础知识的基本运用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注重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的把握,充分利用学生作业的完成促使学生牢固掌握重点知识,同时把学习中的难点分解于作业中,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另外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一方面注意复习巩固有关的已有知识,与旧知识衔接起来,另一个方面为后续知识做好准备,把后面的内容或方法渗透到前面的知识中形成良好的知识链,保持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系统性.

(3)层次性原则。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素质、智力、能力、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自然差异.对他们提出同样的标准、同样的要求,显然有些不合理,需要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以学生潜能的发展为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具有的潜能,创设具有层次性的数学作业,能让各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事实上,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没有足够的多样性,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蓬勃生机.设计作业时,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如选课本后1-2个习题,与课中例题相仿,用以巩固提高,反馈学习情况,检测学习成绩,教师了解学生.同时可设计一道综合性强的题,供选做选用,学有余力的学生以此得到提高.

(4)探索性原则。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有效作业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真正有效地促进数学学习.

〖XC2.TIF〗

例: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AB,再以AB的中点O为顶点把平角∠AOB三等分,沿平角的三等分线折叠,将折叠后的图形剪出一个以O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那么剪出的等腰三角形全部展开铺平后得到的平面图形一定是 ()

A.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本题属于操作性试题,能够较好的来考查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题目的解答不难,特别是动手做一做即可.

如果教学中,老师注重让学生进行操作,注重动手实践,那么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空间观念,就是说,本题也可以不操作而直接解答,当然节约解答时间.这也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2.作业设计

(1)课前作业设计。

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初步解决课题,提出深入研究的问题,交流.这一作业往往在上课的前10分钟检查落实.先是由个别学生把预习的本节知识展示给全班同学(不全面的,由其它同学补充) ,这样一部分基本的简单的知识,学生会自主学习完成,不需要教师再作讲解.同时,展示的同学提出预习中的疑惑先由其它同学解答,同学之间交流,不能完成的,由教师解答.

(2)课中作业设计。

这部分作业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自行小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本节简单知识点的情况下,对重点知识加以强调,对难点知识进一步解析,特别是对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技巧进行点拨;组织部分随堂巩固练习,由学生自行反思归纳总结,畅谈感想分享收获交流经验,让学生通过思想碰撞产生火花,对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加以强调提炼;必要时组织课堂小检测.这些内容要求学生在同一个作业本的上面体现出来.

(3)课后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练习的主体内容发挥着巩固知识,提炼方法,训练技巧的关键作用.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应精心选课本或辅导书上的配套习题2-3个,在课后做,同时这几个题要有层次性,甚至最后一个题有些综合性,有点难度,是选做的,主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同时,课后作业设计注意与下一节的课前作业设计的衔接,形成良性循环的闭合回路,还应注意到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如在作业本上完成的、动手操作完成的、在网络等媒体查找信息了解与本课有关知识的、设计调查问卷的等等.

从课前到课后,学生从预习到复习,逐渐掌握知识、方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通过训练去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并通过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去巩固知识,深化知识,进而形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3.作业布置时机规划 课堂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实际上始终在以作业的形式,进行学习.课中作业是一种载体,通过这一载体进行独立思考、与教师互动、与同学互动,一节课40分钟,紧张而有序.在课外,每天的作业时间安排20――30分钟为宜,其中10――15分钟的课前预习作业时间,10――15分钟的课后作业时间,如果对数学有特别兴趣和爱好的学生,还可以自主进行拓展,这个时间将由自己调控支配.由于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多样而有趣,学生做作业将不再感觉枯燥,从而完成作业的效率也随之提高,作业时间进一步缩短.

4.作业目标

(1) 课前作业――“预习” 。

课前作业内容以预习为主,是下一节数学课课堂内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明确

学习目标和重点,提前自学,并能在作业本上作出简单的体现,同时,学习中的疑问和困惑也记录下来,能主动思考,能主动提出问题.一般地课本上直接的基础知识,大多数学生都能自主学会.通过必要的课前预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课中作业――互动 。

课中作业内容主要是课本上的例习题,有的由教师引导规范完成;有的由教师点拨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互动交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有的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时在课堂新知识学习完成后,学生在作业本中自主进行反思小结,谈收获谈疑惑等,归纳提高.另外配以当堂小检测(小试卷的设计仅是当堂课的简单运用,量少而直观),师生都能看到本节课掌握的收获和差距.普遍发现学生喜欢发挥班集体在学习中的作用,同学们在学习中的不同反应能激发各自的好奇心,极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作用则在于一个“导”字――引导学生明确问题、提供信息、作出结论、提炼方法技巧.

(3)课后作业 ――巩固拓展。

由于初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还不高,也缺乏自觉的意志锻炼,课后的巩固拓展还是非常必要的,要充分发挥教材配置的部分习题的作用,并与部分教辅材料整合.通过课后作业练习达到巩固提高、反馈学习情况、检测学习成绩、教师了解学生的目的.

5.研究反思

(1)数学教师要努力提高其自身素质,加强专业化发展。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最根本的素质,不在于能讲授数学知识,而是极好的调控班级氛围,做一个真正的组织者.教师主要承担着指点、激活的角色, 教师要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应成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牢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