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特色教学总结范文

特色教学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特色教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特色教学总结

第1篇:特色教学总结范文

一、领导重视、达成共识、健全网络、完善机制

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并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为此,专门成立了xx二中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和把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主方向;确立了以艺术总辅导员、教导处、政教处、各年级部为组织协调部门的二级网络;以艺术教研组与教师艺术沙龙、学生艺术社团为项目载体的艺术教育三级管理的机制。建立与健全了艺术教育工作制度,先后制定了xx二中《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规划》、《艺术教育校本教研制度》、《艺术社团建设制度》、《艺术教育项目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制度》、《艺术教师和艺术总辅导员工作职责》等相关制度,指导开展各类艺术活动,注重阶段性的总结汇报,不仅规范了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确保了管理机制的统一有序,同时还提升了学校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构建课程、有效执行、全面普及、提升实效

1、研读课程标准,增强课程执行力,开展艺术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学校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大胆进行了分层分级的艺术教育专题研究。高

一、高二年级通过开设、开足艺术课程,侧重培养提高学生的基础鉴赏、表演和创作的能力,养成善于探究、比较、发现的艺术思维习惯,;高三年级开设一定的艺术课程,侧重普及合唱的基础鉴赏与表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艺术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根据二期课改精神,一是转变师生关系和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二是注重学习经历,结合学生的原认知和生活经验,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强调在音美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在音乐欣赏课中,采用了“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即创设情境——引进课题——查找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形成问题——师生讨论、解决问题——学生表演、创作、评价的形式达到巩固、运用的目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采用欣赏与绘画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激活学生兴趣,剖析视觉艺术语言、培养学生绘画表现能力。同时,通过挖掘艺术学科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直接或隐形的关系,使艺术成为文理相通的桥梁。

目前,艺术学科正开展“将课堂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微观问题研究,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少讲、精讲,把思考和探究、实践的空间留给学生,结合学生的原认知和生活经验,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在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如:利用网络查找有关资料,用多媒体交流;自编自演一段节目(按不同学习内容,尝试不同艺术形式,或舞蹈或戏剧等);创作动画短片;拍摄校园风景或故事等,提高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潜在的设计能力。

3、加强对艺术教育课程的校本构建,不断提炼课程的文化内涵,使培养审美技能与文化鉴赏成为了教学的核心。充分利用艺术教师的个人专业特长,逐步形成了有个性、有特点的,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比如:开设“合唱艺术中的和谐文化”、“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扎染”、“素描中的视觉艺术语言”等拓展课程;开设“艺术作品中的人物生命”、“校园建筑设计”、“漫画动态”、“服装设计”等8个专题的研究型课程;并且在艺术教研组的共同合作下,自主开发了《扎染》、《素描》、《数字化音乐制作》等校本课程。

三、加强整合、拓展空间、推进课改、形成特色

学校坚持“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加强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加强艺术教育与各学科间的整合

将艺术与语文课改结合,形成古诗词吟唱、戏剧表演等课程;“人性与爱”走向**美术馆,将语、历、美术的教学活动和参观考察相整合;“触摸历史的温度”走向**博物馆,将语、历、艺术的教学活动和参观考察相整合。构建文学、历史和电影、音乐、绘画、雕塑整合在一起的校本系列课《感受崇高——罗曼•罗兰名人解读》。

开展“音乐联想绘画”教学试验,利用音乐、美术等不同艺术形态的相通点,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用画笔来描绘音乐,用音乐来解读画面。

通过将艺术与体育结合,形成木兰扇、校园集体舞、形体艺术等课程;在艺术节校园青春舞比赛的基础上,由校“舞之星”俱乐部结合韵律操、健身舞的特点,设计并推行了全校性的集舞蹈与运动为一体的校园舞。

作为全国电影课题研究实验学校,通过电影作为生动、直观课的教育模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

艺术教研组和语文教研组、政教处一起共同打造体现我校办学理念的《翱翔》校刊,并荣获“全国百家文学社”称号、在“**市FD十大优秀校刊”评选中名列榜首,同时还荣获“最佳美工刊物”称号。

2、加强艺术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学校“天外漫画社”成员进行研究性课题的探索——《商品漫画的研究》,该课题从对漫画的认识,到绘制;从征集漫画作品到制作漫画挂历;从宣传挂历到销售;从股票形式的融资到全体股东的分红。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融合在课题中,最终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金融意识、鉴赏能力等。

3、加强艺术教育与信息科技的整合

教师不但自觉地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还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手段的使用,制作了一定质量的,以教学为主导,以技术为辅助的,适合于课堂教学的课件,并积极收集各种媒介的教学资料,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字和音像的艺术教学资料库,形成了《数字化音乐制作》等相关课程。我校根据课改中学生的需求,开设了午会课,专设了“艺术天地”栏目,通过电视为媒体向学生传授艺术常识,全方位地向学生介绍中外艺术精品,提高艺术的鉴赏能力。

4、加强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整合

在高二年级的学农社会实践活动中,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今夜星辰”、“感受黑夜”等特色活动课程。具有浓郁文化特征的“古典与亲水”、“汉唐文化寻幽”、“探寻儒学之源,塑造文化人格”语文走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感悟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体验自然美、环境美、文化美。

5、加强艺术教育与德育的整合

开展“走近艺术中的人物”、“今夜星辰”、“文化之旅”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艺术感染中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加强艺术教育与文化交流的整合

学校每年都要接待来自欧美等国的青少年团体,通过艺术文化的交流和展示,促进了两国间的友谊,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和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四、依托社团、丰富内涵、营造氛围、形成校园文化场

1、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成为了师生成才的舞台。“校园音乐会”已经成为了学生心目中展示个人风采的品牌项目了。自**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了90余场,其因为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参与面广,而深受全校师生的喜爱。如:“校园明星秀”——个人演唱会、演奏会、独舞专场、原创歌曲会;“节庆专场”——庆祝教师节、国庆节、校庆、纪念“五四”等表演;“社团展示”——英语俱乐部、管乐队、舞蹈队、民乐队等社团演出和展示。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每年5月和12月的校“艺术节”和“人文节”,是我校最盛大的艺术节日,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充满艺术情趣的系列活动,包括跳舞机比赛、校园原创歌曲比赛、男生秀、韵律操、话剧、小品、校本剧、朗诵、电影、电视、动画片配音、艺术造型及作品义卖、书法、电脑绘画、摄影、漫画、诗歌书法堂会、“优美教师”评比、元旦迎新晚会等,通过班级和个人的专场演出,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尽显风采。

2、丰富的社团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我校现有校合唱团、校管乐团、校舞蹈团以及“原发动力”音乐工作室、淑女俱乐部、“行空”学生电视台、“并非”话剧社、“歌之韵”声乐俱乐部、“六弦吉它”俱乐部、书苑园、画季社、“天外”漫画社、“海风”工艺美术沙龙等艺术社团30余个。学校每年各有一次社团巡礼活动和社团年会,学生自聘指导教师,并用自己制作的宣传版面进行宣传和招募新成员,使广大学生在自行组织、自行策划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3、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努力培养“品行高雅”的学生。我校现有艺术楼一幢,其中艺术专用教室4间,除了配备了必备的专用教室和学科教具,而且从二期课改的教材出发,配备了电脑、多媒体投影仪、录音机、DVD影视设备等,为艺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氛围。在校园改造计划中,将艺术教室的现代化教育建设作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注重校园布置的艺术美,学生艺术作品上墙进橱窗,遍布走廊。音乐室、美术室全天开放,任学生自由使用。钢琴放在大堂,供学生练习,平添了一份高雅的艺术氛围。

五、优化队伍、培养骨干、提高素养、彰显成效

我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功底强,现有艺术学科专职教师4名,全部大学本科学历,其中一位研究生课程班毕业,高级教师3名,中学一级教师1名。我校作为二期课改试点学校,在高

一、高二开齐、开足了艺术课,并且每个年级都配备美术、音乐教师各1名。近年来,在市区级艺术教学成果展示中,学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美术学科《抽象的美术及其艺术特征》在区级层面举行了三次公开课展示,并获得了区重点中学五校大奖赛

二、三等奖;《艺术扎染》获区活动课评优一等奖;音乐学科《张开想象的翅膀》获我区重点中学五校大奖赛二等奖;高庆琼老师还多次开设全国、市级音乐教学公开课、示范课,在**区美育研讨会上多次作教学经验总结交流,目前还担任区教育学院合唱班主讲老师。

在艺术教师们的精心培养下,学生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获得了一定的殊荣。学校管乐队曾先后获市一等奖3个、市级银奖1个、区一等奖3个;校舞蹈队先后获全国群星奖银奖1个,代表**市赴京参赛1次,区特等奖1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1个;学生个人舞蹈分别获市三等奖1个、区一等奖6个、二等奖4个等,在**年**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中,我校学生共获金奖2个、银奖5个、铜奖7个;合唱团获**年“**之春国际艺术节少儿歌舞精品比赛”一等奖,****区校美育节合唱比赛第一名,在**年**市学生音乐节合唱比赛中获优异的成绩(奖未公布)。在中日书画比赛中,共获金奖10名、银奖15名、铜奖25名;中国悉尼书画比赛中,荣获特别荣誉奖1名、特等奖2名、银奖铜奖多名;第三届“星星河”全国书画大赛,荣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多名;学生的书画摄影作品也获得了全国金奖20个、银奖31个、铜奖、优秀奖多名。

六、保障有力、助推发展、增强辐射、回报社会

第2篇:特色教学总结范文

一、正确定位,特色工作抓全抓细

我园特色教育的的基本定位: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系统性的年级美工特色活动。内容的制定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二是发挥教师专业特长。小班的撕纸、中班的折纸、大班的绳编都是教师经过实际教学,比较、研究后筛选出的三种特色活动,具有便于操作、易出成绩、对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有效果的共性特点。特色教学先由年级集中制定特色活动大计划,各班分头实施,教师根据班级幼儿接受能力与实施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修改。学期结束,各班写好班级特色教学的阶段小节,总结一学期来特色教学活动的成果以及有待改进的部分,以便于在下学期更好地开展美工特色教学工作。

二、加强学习,特色学习抓紧抓深

特色学习的重点以落实业务学习为抓手,开展“纲领性精神领会、反思性学习、案例研究”等形式的学习和研讨,提高学习实效。注重做好每次特色学习的记录与反思,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反思分析,更新观念,调整教育行为。我们以学习美术教学的年龄段目标以及美术教学技能等最基本的纲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让教师对美术领域的教学有充分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有法,订出一个美术教学活动。我们组织教师观看小班的美术教学《消灭毛毛虫》,针对活动中的优缺点,谈谈我们在实施中该如何利用情境性的游戏手段贯穿在美术教学中,让幼儿能更好地掌握美术技能、培养良好的创造能力。这样的活动对有经验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提升和总结反思的过程,对青年教师来说是一次聆听学习、思考吸收的过程。使我们的教师在“做”中互学、在“聊”中提高、在“研”中创新。

三、实现整合,特色活动抓实抓新

在新《纲要》的指引下,我们实施综合性的新课程。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注重将特色教育整合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各环节中。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体现:

1.与环境的整合。环境创设是我园的特长与亮点工作,而我们的美术特色正是更好地为环境创设服务的关键内容。首先是从班级的墙面布置到区域游戏的创设,无处不见孩子们的绘画作品、美工制作。巧手坊、小手动一动、DIY制作都体现了我们特色教学成果。真正做到了特色为环境服务,环境促特色发展,相辅相成、齐头并进。

2.与主题教学的整合。在主题内容中有意识地增加美术领域的题材,在实施过程中注重用多种手段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本学期每周下午都安排一次班级美工特色活动,并做好特色活动的记录,另外还有周五早上的特色教学活动,保证了有充足的特色教学练习时间,让幼儿在多练多实践中逐步形成班级特色。

3.与课题的整合。特色教育同样离不开教育科研的支撑,结合各年龄段的科研课题,小班年级利用节日的特定氛围,在重阳节制作了撕帖小花,送给社区的老人;在元旦,现场制作了撕帖新年贺卡,祝愿自己的父母长辈新年快乐。中班年级结合动手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家园折纸比赛。大班的亲子绳编创作,作品精致。结合关爱课题,组织幼儿将自己的特色制作带到了爱心学校和残疾儿童,与他们一起感受手工作品带来的美感与自信。

第3篇:特色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内涵建设 校企合作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院提出了“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水平”的工作方针,重点落实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双师型”队伍、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等“五项建设工程”工作任务。回顾学院近年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结合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就学院“五项教学基本建设”的实施进行了思考。

1 “五项教学基本建设”是高职学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要“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学院提出加强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双师型”队伍、教学资源、实践教学五个方面的建设,结合了学院实际,紧扣“出特色、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质量主题。同时,更是为学院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明确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考核标准。“五项教学基本建设”执行情况和实现效果,将真接影响学院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态势。

2 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是落实“五项教学基本建设”的基础

(1)面向行业协会、企业联合体的校企合作。基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依据区域行业、企业发展的实际,切实从行业、企业的需求出发,“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将是我们推进的校企合作的核心工作。

(2)争取教育、行业主管等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政策,是保证校企合作持续推进的关键。校企合作不能仅仅视为学校和行业、企业的利益、经济行为,离开政府部门的政策指导和支持、协调和必要的扶持,校企合作不可能做强做大,“校企合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校企政合作”。

(3)分享型单项目合作与股份制紧密型合作逐步推进。就目前学院以及联系的行业、企业实践情况,“校企合作”以分享型单项合作为基础,寻求适合的产业和企业联合体逐步实现股份制紧密型合作,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加强校企合作机制的调研、论证,将对今后学院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3 教学管理部门实施的“五项教学基本建设”的工作思路

3.1 配合相关部门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在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中,教学管理部门要提前“介入”、主动参与。从方案设计、运行模式规划开始,进行前期跟踪;进入实施阶段,更要组织阶段评估与方案修正,并承担相关工作的协调。更要主动思考“校企合作平台”的发展途径,在校企双方合作平台基础上,逐步建设“校校企”、“校企政”和“校校企政”合作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内涵。

3.2 落实“五项教学基本建设”的具体想法

(1)坚持校企合作推进特色专业建设。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原则来组织建设工作。一是结合产业行业的成长,注意将传统主打专业改造成特色专业,比如,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首先是完成特色“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跟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创新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推进产学合作与生产性实习,完善顶岗实习机制。二是抓好新专业的建设,一定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项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规划,着力抓好展示设计、动漫设计、鞋类设计与工艺新专业的建设。经过2~5年的建设,形成有一定竞争力的2~3个特色专业。

(2)整合资源强化精品课程建设措施。以院级精品课程为基础,以省级精品课程为目标,两年内争取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突破。本学年内,以课程组为单位,开通院级精品课程在线,力争主要专业都建成两门左右院级精品课程,组织省级精品课程申报。认真总结近年精品课程的经验,特别是在课程带头人、课程成果总结、课程网站建设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在特色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中,坚持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方向,坚持专兼职教师联合开发的形式,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完成一批课程的从课程标准、课程教材到课教学实施的联合开发。

(3)着力培育中青年“双师型”教学团队。以特色专业和主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基础,以中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为重点,基于“校企合作”开展专业和专业基础课“双师型”建设。从技术职务和企业专业实践两个方面加以落实,并配合人事处制定有关规章和制度。力争3年内,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

(4)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设计和管理。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需求,从各专业学生技能与能力养成规律出发,进一步适时修订实践教学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在修订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从时间安排、项目设计、环节进程等各方面交易认真研讨,特别也要做好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综合实践教学的安排,要求任课教师课前提交课程实践教学计划,各专业要提交综合性实践教学的安排。认真总结工学结合和产学结合经验,为建立适合我院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和产学结合教学模式奠定基础。配合有关部门,实现生产性实习实训的突破,完成多个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第4篇:特色教学总结范文

一、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档案

教学评估是高校管理理性化的体现。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教学评估通过对教学实践结果的评价取代了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干预,进而根据评估结果对学校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

由于教学评估强调对教学实践过程及其所取得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因此,教学评估本质上是对反映教学实践过程及其所取得的相应成果的教学档案与教学现状的评价。因此,反映教学管理与教学成果的档案便成为教学评估的主要对象。从这一意义上讲,建立完备的教学评估档案,便成为实施规范化的教学评估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教学评估档案主要有两部分档案组成。一部分是为迎接教学评估而根据教学评估工作的要求而形成相应的档案,这部分档案可称之为“迎评档案”。另一部分是在具体评估过程中所形成的评估档案。其中,“迎评档案”是评估档案的主体。

“迎评档案”作为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结果的客观记录或反映,为高校开展迎评工作提供了客观的文献基础,“迎评档案”因此成为高校教学评估的基本依据与对象。事实上,现有教学评估体系和教学评估实践正是建立在相应的“迎评档案”基础之上的。因此,建立一套完备的教学评估档案便成为实施有效教学评估的关键。

由于教学评估是对高校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因此,就档案类别而言,“迎评档案”与高校日常管理与教学实践所形成的档案之间存在直接的关联性。具体说来,绝大多数“迎评档案”来自于传统的高校管理与教学实践。此外,部分档案,主要是实践结果类的档案则来自于传统高校档案范围之外。因此,“迎评档案”的形成主体上是在高校日常管理与教学实践中完成的,只有少部分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收集、汇总而成。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说,在规范意义上,“迎评档案”是历史地生成的,即不应为迎评而构建相应的档案。但对于初次接受教学评估的学校而言,由于已有的教学管理与教学成果档案无法充分满足教学评估的要求,因此,根据教学评估的要求和学校工作实际补足相应的档案也是必要的和必需的。但这种补足是有原则的,即必须客观地反映学校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的实际。对于已接受过评估的院校而言,则应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二、高校教学评估档案生成的过程与档案管理模式的选择

作为一种理性化的管理手段,教学评估融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于一体。通过对反映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过程的“迎评档案”的审查,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状况做出理性判断。进而通过对反映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成果的“迎评档案”的审查,来认证上述判断的合理性。

1、“迎评档案”形成的过程及要求

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的过程性决定了“迎评档案”形成的过程性与历史性。因此,科学的高校教学评估工作,客观上不仅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迎评档案”,而且对档案的形成过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迎评档案”原则上应产生于日常的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过程,即除了前文所述的特殊情形外,一般情形下,不准许为“迎评”而突击形成所需的档案。尤其是已接受过评估的单位,在接受新的评估时,应坚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其次,“迎评档案”的形成应做到系统、完整。评估体系的特定性决定了“迎评档案”的形成范围与内部结构。为此,各高校应根据“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及观测点的要求,明确“迎评档案”的形成范围及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制定完整的“迎评档案”目录与归档范围。再次,明确“迎评档案”的形成主体及其相应的责任,以确保所形成档案的完整、准确。

“迎评”工作涉及学校管理与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与之相适应,需要形成档案的主体也是广泛的。为此,应根据迎评工作观测点的要求及其档案信息需求,确定具体的档案形成主体及工作职责,以此来保障“迎评档案”系统、完整地形成。

2、“迎评档案”管理模式的选择

如何管理“迎评档案”,以有效发挥迎评档案的作用,并处理好“迎评档案”与学校其他档案的关系问题,是高校档案管理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首先,“迎评档案”覆盖面的广泛性以及迎评工作的总体性客观上要求对“迎评档案”的形成工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即由校档案业务工作主管部门负责“迎评档案”形成的管理工作,具体制定相关工作制度与工作标准,督促各相关部门按时、按标准形成相应的“迎评档案”,并对“迎评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其次,“迎评档案”单独设类管理。尽管就构成而言,“迎评档案”与高校各类档案之间存在广泛的交叉性,但教学评估工作对档案信息所提出的集中、直观性要求决定了自然状态下分散、非直观的档案无法满足高效评估工作的要求。因此,为“迎评档案”设立单独的类别,对“迎评档案”实行单独管理是必要的。

“迎评档案”单独设类,遇到的突出问题是档案的重复问题。但这种重复不是完全的重复。因为从评估要求来看,一些档案信息,主要是反映教学实践成果的档案,是传统高校档案管理范围所不包括的。这类档案信息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学校的反馈意见和评价情况,社会和媒体对学校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各种评价、反馈。此外,评估工作特别注重对反映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具体环节活动的档案信息的审查,如学生上课点名册、上课出勤统计表,各种教学检查记录与工作总结等;注重对反映素质教育活动的档案信息的审查,如学生中成立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名称及参加人数统计、学生中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名称及参加人数统计、学生中成立的社团组织名称及参加人数的统计、学生参加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及获奖情况、学校开展校园文化节、“三下乡”活动的总结和报告等等。

再次,档案信息的再加工问题。评估工作对数据要求的直观性客观上要求对档案信息进行直观化、综合化处理,形成相应的统计图表、总结、分析报告等,以便于评估工作高效开展。此类材料在“迎评档案”中占较大比重。如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学生数量及答辩成绩汇总,学院与校外实习基地签订的实习协议、教学实习基地汇总表,各类教室面积情况汇总、近几年内全校实验室排课及实验室利用情况总结、图书馆图书的利用率、查全率、查准率、近几年来学校用于每个学生的教学所运用的经费在数量上的变化分析报告等等。

最后,“迎评档案”的主动形成问题。评估工作所涉及的部分档案,主要是反映教学实践成果的档案,如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情况及就业分布、关于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的情况总结及分析情况、全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汇总及分析报告,官方或社会组织对学校的综合实力、办学水平、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的评价情况及分析报告、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满意程度的总结、社会知名人士和校长、教师等对学校的认识和评价总结、媒体报道情况的汇总等档案应主动面向社会去形成。因此,需要根据评估工作对档案信息的要求,在传统档案体系基础上,有意识地形成新的档案,以弥补传统档案体系的不足。

三、教学评估推动高校档案体系的完善

教学评估在完善高校管理手段的同时,也推动着高校自身管理的完善。具体表现在各种管理制度与标准的完善,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高校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使教学管理进入了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教学评估对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提出了各种制度与标准要求。如加强教学管理的各种质量保障与监控制度,各种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如理论教学质量标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实习教学质量标准、考试质量标准、毕业设计质量标准、社会实践质量标准、学校制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教学评估对上述档案信息的需求,客观上要求高校在日常管理实践中加强这方面管理实践,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档案,以丰富传统的档案体系。

教学评估对高校办学特色的评价进一步丰富了高校档案体系。以往的高校档案体系缺乏对学校整体特色的直接描述。但教学评估单独设立了一个考核指标,即“特色项目”,具体指学校的办学特色、教育特色、教学特色、管理特色,包括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治学方略方面的特色,特别是在质量观、发展观方面形成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教学改革的特色;教学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等的特色等。

第5篇:特色教学总结范文

体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综合表现,是教师多种素质、才能的集中体现。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的经验体现和独特创造。它包括教师的仪表、语言、教学方式和方法等与众不同之处,是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是教师长期探索、研究、修养,水到渠成的一种自然表现,而绝不是东仿西效、刻意苛求出来的矫揉造作。不同时期教师形成的特色各不相同,如现在有的老师在先进的教育设施情况下形成了多媒体的特色,有的老师在百花齐放的情况下形成了多种特色。这些都是传统体育中所不能达到的。但想形成特色,有一点是相同的,必须是努力、奋斗、钻研。比如教学方式有激趣潜心感受的情境教学,活跃思维促进思考的启发式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发现教学,先学后教的探究式教学等。又如教师风格迥异的个性:或热情奔放激情投入;或严谨庄重一丝不苟;或稳健持重儒雅整洁;或风趣幽默自然流畅;或干脆果断雷厉风行等。再如教师的语言:或简洁幽默而富有表现力,或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或抑扬顿挫富有感召力等。

二、体育教师要了解教学特色的特征

1.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独特性

教学特色是教师个性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正是特色才把不同教师的教学区别了开来。教学特色的形成,是由于教师对教学有独特的认识,在教学中有独特的追求,在学校我们会发现,有一部分教师较受学生欢迎,他们的教学一般讲,没有什么大问题,但也没有显著个性,由于不具有独特性,这部分教师的教学不属艺术,因而他们充其量只能是一个教学能手。

2.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个性要鲜明

凡有独特教学特色的教师,其教学个性都是十分明显的,独树一帜的认识或行为,总是显而易见的。因而,业已形成的教学特色,都会具有鲜明的特征,比如体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态语言。恰当的体态语言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言特征,语言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小学生老师就要学会儿童的语言,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组织方式,也就是如何进行教学组织,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用游戏化进行教学,在小学还可以用故事化进行教学,初中分层教学等。

3.体育教师教学特色要具有稳定性

体育教师稳定特色的形成,是长期磨炼的结果,又是教师精心独创和选择的结果。优秀教师经常使用的独特的教学手段,是经过反复思考、反复实践之后认定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发现有的教师时常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那说明他的认识和追求仍处在动摇、变化之中,说明他正在学习和选择,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三、体育教师形成体育教学特色的意义

体育教师形成教学特色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存在个性的差异,在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在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和总结,摸索出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流程和技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特色的形成需要时间和事实的检验,特色的形成过程是漫长和艰巨,要经过一些挫折,可能要走一段弯路后才能形成,在形成的过程中要不断用理论支撑,用检验的成果来做为证明,它的前提就是能提高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大化的发展。体育教师形成教学特色后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充分的将教育规律、教学思想与自己的教学相融合,与本学校、自己教授的学生实践有机结合,因材施教有教学特色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欢迎,爱屋及乌,提高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特色的意义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双丰收。

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特色的方法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自己的特色的话,那就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了,学生才能喜欢上课,教师在逐渐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教学经验的逐渐增长,教学水平也会越来越高,教学方法越来越丰富,一些常规的东西在坚持的过程中就逐渐地演变成特色了。

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地感受到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和激情,在老师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逐渐地体会到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和进步,每节课学习有所收获,这样的课学生才会喜欢。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地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学习,这是个双赢的过程。

3.学习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径也是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必经之门。“闭门造车”只会让我们的教育目光变得更短浅。平时要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向同行请教。通过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增长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收获成功,在成功中形成特色。通过实践、总结,在教学中运用别人的先进经验,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自己的特色,设计好教学的每个步骤,并做好教学反思。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经验越积越广,方法越来越多。通过努力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特色课堂和教学风格。

第6篇:特色教学总结范文

一、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办学特色之路。

  

教育科学是教育教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学研究是一所学校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要先行。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我始终坚持: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全力做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为   

谋求学校自身发展,探索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我明确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近远期目标——德育方面:通过“关于小学德育小、近、活特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力争把我校学生培养成行为规范、品行端正、身心和谐的合格小学生。教学方面:以“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简称“双多教学法”)的课题研究为切入口,构建学校校本课程框架的同时辐射各学科课题的研究,围绕教育教学为核心,强化“以教科研为先导的”意识,深入展开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

“双多教学法”课题实施几年来,我校初步形成了以数学为龙头,以英语、计算机、写作等为基础的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至使一大批“特长生”脱颖而出,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发展与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本校的课程改革。

仅XX一年,我校学生就有4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小学生数学报》杯小学生探索与应用能力大赛一等奖;江苏省中小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50杰;苏州市中小学口琴、竖笛比赛一等奖;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苏州市二等奖……列举这些荣誉和数字,并不是沾沾自喜。我有的只是欣慰——因为教育科研,我校形成了“学校特色学科鲜明”“学生特色学科多彩”的办学特色。

二、以教科研为平台,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支撑学校发展的基石。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精干高效、充满活力,能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走科研之路,做扎实文章,努力造就一支观念新、师德优、业务精、舆论正确的教师队伍,全力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

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和条件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教师开展各种教育研究。因此,我校为教师创设了各种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研究的宽松氛围,引导教师走上科研兴教之路,为他们排忧解难,鼓励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去调查实验。为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我积极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如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科研设备,广开门路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学校还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同时,还为教师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台,为教育科研成果的发表与推广创设条件,为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充分促进了学术观点的碰撞、科研灵感的激发。

为进一步浓厚学校科研氛围,真正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发展战略,我努力做到教育科研的制度化、全程化、全员化和教育科研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让科研之风大兴。我校实行“三进”政策,教育科学进教学、进教师教育、进学生学习,让科研渗透各个领域。认真做好“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争做名优教师相结合,让科研成为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学校发展的内涵而永不衰竭。

让教育充满研究,让研究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实践证明,教师同科研结合,研究同教学结合,教学同课题结合,可以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优化教师的思维品质,实现平凡与精彩、烦恼与快乐、腐朽与神奇的快速转换,我们就会觉得上班有无穷乐趣,教学就会充满无限的生机,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我们开展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几年来,因为我校教师成为了“研究者”,所以有不少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发表、获奖,每年总计不少于100篇次。

三、以教科研为乐事,让自己拥有“源头活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为了让自己当好这个“灵魂”,也为了让自己能适应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多年来,我始终以教育科研为乐事,我努力让自己养成教育科研的习惯。

1、用研究的眼睛观察身边的教育现象。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也得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缺少研究的对象,而是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在教育运作过程中,我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时刻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问题,这样就避免了想搞教科研而找不到切入点的尴尬。论文不再空洞,而更具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1】 教师教科研工作个人总结相关文章列表:

| | | | | | |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3、选定恰当范围,加强个案研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我的特长和爱好是教育管理和小学数学教学。为此,我总是从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的高度着眼,在身边教育教学实际中着手,选定适当的研究范围或方向。比如根据自己曾经多年集训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针对某个课题,我进行有目的地材料收集,加强对典型个案的剖析,如就问题的种类、方法、模式、背景及发生、发展过程等进行详细全面的调研、比较、分析,以有利于对问题研究的深入,进而提高教科研成果的深度、广度和理论层次。我先后参与编写了《小学数学活动课读本》《小学奥林匹克教程》《小学数学开放题精选》等。

4、尝试对研究成果进行个性化和科学化的表达。科研成果主要通过论文形式来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勇于尝试系统地整理、收集相关素材和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主动大胆创作,相信发现就是进步,总结就是提高。为了形成高质量、个性化的成果,我经常阅读相关杂志刊物和教育理论书籍,了解所研究内容的前沿动态和已有的理论成果,同时还进一步改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我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与别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更新观念,撞击思维,将自己发现的新、奇、特,效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出来。

5、努力实践和推广教科研成果。教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循环,发挥出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最大效能。我总是千方百计通过相关会议、沙龙、论坛等途径进行推广与交流自己的教科研成果,充分体验教科研成果转化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良好的教育科研习惯给我带来了诸多的惊喜:我曾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优秀会员”“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吴中区首批教科研新秀” ……五年来先后有《巧解对应分率题》《创建特色学科的尝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等六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回顾过去,我问心无愧;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在当今全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看到了许多崭新的教育思想在闪烁,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涌现,多元的教育模式在碰撞。在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大潮中,“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社会的发展”,我作为一名小学校长,必须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及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不断完善,用自己的热情、毅力和智慧全身心地投入教育科研,使自己这个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拥有与时代同步的“源头活水”,从而让我们的校园时时处处“春*满园”。不断积累丰富的素材。在注意或研究众多教育现象时,头绪会纷繁复杂,灵感会不断闪现,这些都可能是教科研的闪光点或独特之处。

(2) 教师教科研工作个人总结相关文章列表:

第7篇:特色教学总结范文

一、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做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再仅仅持着“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的观念自以为是,而要有潺潺不断的活水。只有不断蓄水,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活力。所以,本学期以来我都能坚持积极学习。

本学期,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不足的实际,主动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优秀的老师请教。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及各类学习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认真学习了地理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更为切合实际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知识的更新,学生求知欲的不断增强与教学拓展内容的不断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通过集体培训、听课学习、公开课实践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并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时时补充教学内容,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以积累教学经验。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积极配合我校开展集体活动,涉及到的教研工作和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最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不拈轻怕重,力求优质高效。在48。45举办的教研活动活动中,范文写作我都能以最大的热忱参加,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四、个人取得的成绩

这学期除了参加我校举行的学校公开课,我还参加了48.45优质课赛讲,均取得了好成绩。从备课到试课,以及到讲课,每一个过程我都尽了自己的最大的努力。每一次讲课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洗礼,一次挑战。享受课前积极准备,全身心投入的激情,享受课上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享受讲完课后如释重负的感觉。慢慢的,我面对这些不在惊慌失措,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自己的课堂。

五、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第8篇:特色教学总结范文

一、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办学特色之路。

   教育科学是教育教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学研究是一所学校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要先行。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我始终坚持: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全力做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为    谋求学校自身发展,探索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我明确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近远期目标——德育方面:通过“关于小学德育小、近、活特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力争把我校学生培养成行为规范、品行端正、身心和谐的合格小学生。教学方面:以“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简称“双多教学法”)的课题研究为切入口,构建学校校本课程框架的同时辐射各学科课题的研究,围绕教育教学为核心,强化“以教科研为先导的”意识,深入展开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

“双多教学法”课题实施几年来,我校初步形成了以数学为龙头,以英语、计算机、写作等为基础的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至使一大批“特长生”脱颖而出,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发展与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本校的课程改革。

仅XX一年,我校学生就有4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小学生数学报》杯小学生探索与应用能力大赛一等奖;江苏省中小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50杰;苏州市中小学口琴、竖笛比赛一等奖;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苏州市二等奖……列举这些荣誉和数字,并不是沾沾自喜。我有的只是欣慰——因为教育科研,我校形成了“学校特色学科鲜明”“学生特色学科多彩”的办学特色。

二、以教科研为平台,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支撑学校发展的基石。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精干高效、充满活力,能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走科研之路,做扎实文章,努力造就一支观念新、师德优、业务精、舆论正确的教师队伍,全力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

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和条件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教师开展各种教育研究。因此,我校为教师创设了各种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研究的宽松氛围,引导教师走上科研兴教之路,为他们排忧解难,鼓励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去调查实验。为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我积极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如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科研设备,广开门路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学校还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同时,还为教师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台,为教育科研成果的发表与推广创设条件,为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充分促进了学术观点的碰撞、科研灵感的激发。

为进一步浓厚学校科研氛围,真正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发展战略,我努力做到教育科研的制度化、全程化、全员化和教育科研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让科研之风大兴。我校实行“三进”政策,教育科学进教学、进教师教育、进学生学习,让科研渗透各个领域。认真做好“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争做名优教师相结合,让科研成为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学校发展的内涵而永不衰竭。

让教育充满研究,让研究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实践证明,教师同科研结合,研究同教学结合,教学同课题结合,可以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优化教师的思维品质,实现平凡与精彩、烦恼与快乐、腐朽与神奇的快速转换,我们就会觉得上班有无穷乐趣,教学就会充满无限的生机,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我们开展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几年来,因为我校教师成为了“研究者”,所以有不少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发表、获奖,每年总计不少于100篇次。

三、以教科研为乐事,让自己拥有“源头活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为了让自己当好这个“灵魂”,也为了让自己能适应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多年来,我始终以教育科研为乐事,我努力让自己养成教育科研的习惯。

1、用研究的眼睛观察身边的教育现象。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也得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缺少研究的对象,而是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在教育运作过程中,我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时刻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问题,这样就避免了想搞教科研而找不到切入点的尴尬。论文不再空洞,而更具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1)

查看更多>>

3、选定恰当范围,加强个案研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我的特长和爱好是教育管理和小学数学教学。为此,我总是从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的高度着眼,在身边教育教学实际中着手,选定适当的研究范围或方向。比如根据自己曾经多年集训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针对某个课题,我进行有目的地材料收集,加强对典型个案的剖析,如就问题的种类、方法、模式、背景及发生、发展过程等进行详细全面的调研、比较、分析,以有利于对问题研究的深入,进而提高教科研成果的深度、广度和理论层次。我先后参与编写了《小学数学活动课读本》《小学奥林匹克教程》《小学数学开放题精选》等。

4、尝试对研究成果进行个性化和科学化的表达。科研成果主要通过论文形式来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勇于尝试系统地整理、收集相关素材和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主动大胆创作,相信发现就是进步,总结就是提高。为了形成高质量、个性化的成果,我经常阅读相关杂志刊物和教育理论书籍,了解所研究内容的前沿动态和已有的理论成果,同时还进一步改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我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与别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更新观念,撞击思维,将自己发现的新、奇、特,效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出来。

5、努力实践和推广教科研成果。教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循环,发挥出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最大效能。我总是千方百计通过相关会议、沙龙、论坛等途径进行推广与交流自己的教科研成果,充分体验教科研成果转化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良好的教育科研习惯给我带来了诸多的惊喜:我曾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优秀会员”“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吴中区首批教科研新秀” ……五年来先后有《巧解对应分率题》《创建特色学科的尝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等六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回顾过去,我问心无愧;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在当今全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看到了许多崭新的教育思想在闪烁,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涌现,多元的教育模式在碰撞。在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大潮中,“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社会的发展”,我作为一名小学校长,必须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及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不断完善,用自己的热情、毅力和智慧全身心地投入教育科研,使自己这个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拥有与时代同步的“源头活水”,从而让我们的校园时时处处“春*满园”。

[2]

毕业生个人总结

新小学教师工作个人总结

晋升中级职称个人总结

试用期满转正公务员个人总结

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个人总结

公司实习试用期个人总结

数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第9篇:特色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文素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当今,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适应生产力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社会输送实用技能型人才,推进社会经济发展。语文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的必修文化基础课,应看到高职教育下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使教学为“职业特色”服务。

一、实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人文素养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职业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对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及学生的继续学习和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总理曾说:“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不仅要培养求知,而且要培养思想道德、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可见,高职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其“知识实用性”和“高等职业性”,重在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人文素养,即符合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水平所要求的“听、说、读、写”综合语文能力及情感精神内涵,具体包括社会交际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学习能力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内涵修养。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下的语文教学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科学调整教学方法,符合“职业教学”特色。

二、赋予语文教学“职业”生命力

高职教育下的语文课程其生命力就是突出“职业特色”,发挥语文的实用功能,切实提高实用技能型人才的人文素养。

(一)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语文课程地位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特殊性,往往是经普通高校录取筛选遗留下的群体,知识基础较薄弱,学习兴趣低,学习态度缺乏严肃性,学习目标及期待较低,缺乏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综合素质较低。教育部也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技能贫穷期,职业技能型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教育质量和专业结构不能满足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行业发展受到制约。可见,如何通过教育切实提高职业人的综合素质使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水平的需求是职业教育的首要问题。职业教育体系下的课程设置应认真研究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人的素质要求,找准定位,提高培养质量。

职业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存在着重专业课,轻基础课的倾向,使得基础课地位十分尴尬;大多的语文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普通高等语文教学模式上,难以摆脱精英教育的束缚,内容和方式拘泥于传统学科化系统的类型,缺乏对学生职业教育的考虑,忽视学生的职业差别,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可见,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不高,亟须提升;职业教育下的语文课程改革刻不容缓。

(二)选择符合地域职业特色的教学内容

由于高职语文课的学时有限,无法像义务教育及文学专业的学生那样长期、系统学习,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应注重实效性,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地域特色、贴近本地区行业特点、岗位特点和学生专业特点;应以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水平和可接受能力为起点;注重适用性、人文性、时代性和趣味性,体现职教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认同感;关照学生的就业需要、个性需求和发展需要。同时细化教学内容,开设形式多样能够培养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选修课及语文活动。

(三)突出实用性,创新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语文根基薄弱,但思维较活跃;对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兴趣低,对联系生活的事物较感兴趣。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把语文知识贯穿于多种教学方法之中,保持学生对课堂的新鲜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讲到应用文写作模块,“计划”与“总结”是使用率高,较实用的必讲文体,按传统教学计划设置,计划文体2课时,总结文体2课时。两种文体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可采用对比式教学方法,把黑板一分为二,计划与总结同时对比讲解,让学生一目了然“计划是要做什么,如何去做”;“总结是做了什么,做得怎样”,这种设计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去对比学习,加深记忆。进一步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提供不同的范文参考。高职学生一般懒于动脑,教师就要时刻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教学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辐射思维和对比思维等等,并引导他们如何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运用这种思维,使学生看到语文的实用性,自觉成为语文的“乐之者”。高职下的语文教学方法要体现四个贴近,即贴近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兴趣、贴近学生专业和贴近就业方向,每节语文课都应是这四个贴近的有机融合。

(四)科学设置语文课程考核体系

高职语文的考核方式应突出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知识性、实用性,注重学生能力要素与精神要素的融合,参考社会行业考核标准,科学设置考核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考核体系应包括平时出勤、课堂表现、参与语文活动情况、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等,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应找准“职业”定位,关注学生职业人的身份特征,侧重于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语文教学真正融于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中,创新真正从职业教育出发的更加人性化、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方法,让语文很好地为“职业特色”服务,让语文真正走进职业院校学生的心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