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风险与对策范文

管理风险与对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风险与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风险与对策

第1篇:管理风险与对策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在患者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因素[1]。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人民医院是一所县级二级综合性医院,95%以上的护士均为维吾尔族,中专学历的护士占全院护士总数的90%以上,聘用护士占全院护士总数的50%以上,长期以来大家对护理风险的识别意识不强,护理工作中总是不断的重复出现一些护理缺陷,近年来,尤其是国家继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之后开展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护理部将风险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用于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不断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08年~2010年接到各科上报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出我院常见护理风险的潜在表现及因素。

2 护理风险的潜在表现及因素

2.1  护士的法制观念淡漠,自我保护意识差:具体表现在护士不能识别护理风险,不能预测其后果及危害性,少数民族护士在书写护理文书时,因汉语书写能力的受限,内容不够严谨,一旦发生护理纠纷,不能沉着冷静,更不知怎样取证,不懂得怎样保护自己及医院利益。

2.2  聘用护士数量增多:达到护士总数的一半多,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且缺乏临床经验,基础较差,护理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3  各项核心制度未落实到位:个别护士不遵守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工作态度不严谨,马马虎虎,特别是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未认真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2.4  掌握专科知识不全面:突出表现在低年资护士临床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急救器械、药品使用不熟练,对危重患者潜在的护理问题、护理转归不能准确做出判断,而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

2.5  管理因素:护理管理监督不力,后勤支持系统不到位,护士长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力不足,如对新护和护生带教培训要求不严,因人员紧张,过于放手,抢救器械、药品管理松散,使用不当,未处于应急状态,高危药品未专柜放置及明显标识等。

3 防范对策

3.1  积极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在每年第一季度的护理业务学习及每年对新护士和护生进行岗前培训时,安排全院护理人员系统的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及《护理安全管理手册》中护理缺陷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对护理风险的识别力[2]。

3.2  加强聘用护理人员的管理

3.2.1 把好入门关:严格聘用护士的聘用条件,优化护理队伍,一方面尽可能提高聘用护理人员的学历要求,另一方面加大聘用人员的岗前培训力度和临床带教力度。

3.2.2 加强人本管理,关爱聘用护士:对聘用护士和正式护士在绩效分配上实行同工同酬;按国家规定为其办理各类保险,保护其合法权益;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是一视同仁,遇到家里有重大事件影响工作时,护士长应及时给与关心和支持,必要时调整休息帮助他们渡过难关[3]。稳定聘用人员的思想,让其有归属感。

3.3  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良好的护理专业技术是防范护理医学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基础保证,对每一位新入科护士进行专业化、规范化培训与考核,使其掌握科室常见抢救器械使用方法、常见疾病观察要点及危重患者护理技术等,每季度对全院护士进行“三基”理论、操作、应急能力的考核,鼓励护士参加学历再教育,选派护理骨干外出学习、进修深造,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工作,不断拓宽理论水平,完善知识结构。

3.4  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监控,提高护理安全性:从预防压疮、跌倒、导管滑脱、危重患者交接班等重点环节入手,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结合我院住院患者95%是少数民族,遵医行为差的特性,加强耐心健康宣教,对入院患者均进行Braden评分和Morse评分,对评分超出异常的患者及早进行干预,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

3.5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求护士与患者交流时正确使用礼貌性、解释性、安慰性、保护性语言。认真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前的告知制度,尊重患者及家属的各项知情权、隐私权和参与权,通过细心关怀与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面对护患冲突,教育护士采取换位思考、冷处理及转移法等技巧降低护理纠纷。

3.6  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和管理:教育广大护士清醒的认识到护理文书具备的法律效应,为了方便少数民族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结合新医改制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把护士还给患者,减少护士因书写护理记录占用过多时间,实行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尽量用客观数据反映患者病情,书写时,要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和完整的原则。

3.7  转变护士观念,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意识:各科护士由原来怕讲护理缺陷变为积极报告,并能及时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提出来,在内部和工作流程中找原因,客观分析风险事件。进一步增强了护士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3.8  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规范的岗前培训,定期的业务学习和考核及护士长夜查房现场指导,使护士尤其是新护士的专业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

    各类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纠纷明显减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5%提高到现在的97.2%。总之,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用最好的护理技术服务于每一位患者;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正确认识护理风险的职业性,对有风险的事件做到“先知道、先告知、先预防”,制定相应的措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护士要加强“双语”学习,这样才能适应医疗发展的需要,减少护理风险,避免纠纷。

4 参考文献

[1] 李晓惠,晓  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化护理杂志,2005,40(5):375.

第2篇:管理风险与对策范文

[关键词] 项目风险 风险管理对策 风险转移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有形风险成本是指风险事件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无形风险成本是指项目主体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后付出的非物质和费用方面的代价,包括信誉损失、生产效率的损失,以及资源重新配置而产生的损失。风险预防及控制的费用是指预防和控制风险损失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支出,包括措施费、投保费,咨询费,培训费,工机具维护费,加固、支护费等。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决定了工程项目风险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总会发生变化,风险也不例外,当引起风险的因素发生变化时,也会导致风险产生变化。因此,应认真对风险进行分析并有效控制风险。

一、工程项目履约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1. 合同履行过程中往来文书的效力认定

该类情形主要存在的法律风险在于往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合同当事人的施工负责人、工程监理、项目经理、技术人员等的签字可以认定其法律效力。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1)限定传真号码、电子邮箱;(2)限定传真、电子信函的效力;(3)对引起工期顺延、工程款增加等后果的往来文书限定特别的生效条件;(4)限定相关人员签字程序和效力。

2.分包管理的风险

该类情形主要存在的法律风险在于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情形下实际施工人也可以直接发包人。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1)约定视为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的情形;(2)约定违约责任,如:拒绝支付工程款、解除合同、赔偿损失等。(3)确定分包方项目部管理人员并提供相关人员的劳动合同、社保清单、工资单等;

3.现场签证管理的风险

该类情形主要存在的法律风险在于:(1)现场签证可以直接作为结算凭据。如进行合同审价,审价部门对签证不作另行审查;(2)诉讼中作为直接证据,直接认定工程量、工程价款。主要风险防范措施包括:(1)约定签证程序,指定各级程序签字有效人及印章;签证必须连续编号;(2)约定申请签证的期限,过期视为放弃;(3)涉及工程量、价款变更的,应依据申请时所附的资料;(4)约定有异议时,不得拒不执行有关的设计变更,否则视为违约。

4.建材差价调整的风险

该类情形主要存在的法律风险在于即使约定对工程总价或材料价格实行包干,但如果因情势变更导致建材价格大幅上涨而明显不利于承包人的,承包人仍可请求增加工程款。主要风险防范措施包括:(1)在合同价款条款中,将风险范围量化明确,列明风险费包含了物价波动的幅度比例;(2)在工程承包合同中预设因工、料、机费用上涨相关的免责条款。

二、投标报价引起的风险及控制

1.报价部分编制引起的风险

投标阶段面临的可引起成本风险的主要是投标文件编制风险,包括报价、商务及施工组织设计三部分。报价风险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中不了标或不能以优价中标,间接后果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效益流失,例如一个大型工程项目采用清单招标,报价时施工单位在报价中漏计了一个子项,而漏报的项目一般认为已含在其它项目中,所以中标后施工单位将按图纸进行该子项施工而不能得到额外的计价; 另外,在实际施工中业主有可能更改设计,取消或增加部分施工内容,有的承包商在清单中采用不平衡报价,若提高单价的项目被取消,而降低单价的项目被增加,这样对承包商将损失很大。因此承包商在报价时应在充分考虑竞争性同时努力控制或规避相应风险。

2.商务和施工组织设计部分编制引起的风险

商务和施工组织设计风险则会对日后的业主索赔埋下隐患,有的承包商在投标中为了取得业主的好感或得到高的综合评分,在投标文件中不切实际的投入资源,例如本来常规10台机械就完全可以完成项目,在投标文件中却写明投入15台,而且备注全是“自有”,或者为了显示实力提高了机械配置等级、技术管理人员等级,这样的过度配置不仅浪费资源且在中标后为业主提供了许多索赔机会,因为施工单位编制的投标文件属于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中标后业主可以按照投标文件的内容来要求承包方来履行合同义务,如果和投标文件不符,可追究承包方违约责任。

三、风险控制对策

风险控制包括所有避免或减少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潜在损失的各种措施。风险控制人员必须和各专业人员共同识别项目风险发生以及使损失趋于严重的各种条件,然后通过对这些条件的控制来控制项目风险。

由于我国建筑安装工程风险管理起步较晚,各方面制度还不够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竞争促使建筑行业风险的不断变化和增多,施工企业逐渐认识到风险存在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环节,开始逐步关注建筑安装工程的风险管理,只有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才能使企业适应新形势并实现新发展。

风险控制对策可分为风险回避和损失控制两种。

1、风险回避方法

在项目风险管理中,高度预防性不但要求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要求针对各种主要风险事前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予以回避风险,增强预防性和风险管理弹性。风险管理的动态性要求在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择优性要求在进行风险管理与管理时,需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选择最佳方案实施,最终实现项目的费用、工期、质量目标。在实际操作中,采用风险回避来控制风险的方法对项目管理是有利的,可使项目管理成功的概率有效增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致使风险发生的概率达到最小以回避风险。如 :(1)配备能力强、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技工操作人员。利用他们有很强的风险管理法律意识,依法履约并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违约的问题;(2)项目管理者通过预留保证金降低自己所承担的风险,如材料出问题则可用此部分资金支付;( 3)采用风险分散的方法将风险分担给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如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商品混凝土将此部分风险交给商品混凝土供应商,但采取这种方法的同时,也有可能同时将利润分散;(4)可将风险转嫁给另外的单位或个人。如采用保险,根据有关法律运用大数法则签订保险合同,当风险发生时就可以获得保险公司赔偿。

2损失控制方法是指通过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或通过降低所发生损失的严重性来处理项目风险。与风险回避相同,损失控制是以处理项目风险本身为对象而不是设立某种基金来对付,但回避偏重于一种消极的放弃和中止。损失控制措施可根据其目的分为:(1)损失预防手段;(2)损失减少手段,包括损失最小化方案和损失挽救方案。损失预防手段旨在减少或消除损失发生的可能,损失减少手段则试图降低损失的潜在严重性,损失控制方案可以是损失预防手段和损失减少手段的组合。损失的发生是由多种风险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在众多因素中,技术风险、人员风险、设备风险、材料风险和环境风险是引起损失发生的五个基本因素。预防损失的发生和降低损失的严重性,就要对这五个基本因素进行全面控制,而且尤以对人员因素的控制最为重要。

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探究

1、建立完善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的范畴包括施工是否延长工期、施工费用是否超出预算、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等。施工单位需要采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风险管理,有效的控制风险并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所以企业要运用调控手段去引导控制工程建设的风险管理,尽快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体系,结合内外部形势和发展趋势因地制宜的完成企业风险管理。

2、树立风险意识,慎重考虑项目施工要利用所有条件,认真审阅施工图纸、工程量清单,结合工程和单位实际认真编制招投标文件,熟悉并掌握相关法律条文。尤其要深刻理解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以及合同的实质内容,快速发现合同中有待讨论修改的地方,对一些含糊不清的风险问题要敏感、及时捕捉并设法化解,在合同中加以详细约定。应注意合同条款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法律。还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尽一切努力降低风险,合理报价。

3、建立风险管理企业文化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往往取决于企业的风险态度和风险管理。因此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共同承担起监控企业经营风险的责任,管理人员应加强运用风险管理办法,比如:规避风险、分担风险和接受风险等。当面临风险,应该采用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主动的避免或减少损失的转移风险的方法。对于可以承受的风险,应采取积极措施,尽量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主要包括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道德标准管理。让每一位员工都树立风险管理的文化理念,全面建立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文化以及风险管理的工作环境,让员工自觉地发现风险、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

[1] 卢有杰, 卢加仪. 项目风险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 何文炯. 风险管理.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3] 范云.风险投资的风险控制. 厦门大学, 2009.

[4] 陈建平. 重大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第3篇:管理风险与对策范文

关键词:海外财务管理;风险;对策

随着我国“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全球投资建厂、开展工程项目建设,企业面对境外投资机遇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海外财务管理。

一、海外财务管理面临的风险

(一)与被投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存在差异导致的经营风险。被投资国家政治稳定性是海外投资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只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才能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很多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未充分考虑该国经济及文化差异,认为自身原有的管理体系已经相当成熟,在国内运行也较为平稳,因此在海外也采用同样的管理模式,由于与当地商业模式、思维模式不同,最终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或无效等经营风险。(二)会计准则、税收政策差异导致的财务风险。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税收制度尚未完全与国际接轨,很多被投资国家的会计准则、税收制度也未完善,造成两国之间核算、税收等方面的差异,由于财务人员未准确把握该国的会计准则、税收政策,因而会导致形成财务风险。(三)跨国管理团队力量薄弱,监管力度不够带来的管理风险。海外投资企业远离本土,如国内监管力量不够,或国内管理层级过多,会导致决策效率降低。此外,海外财务管理团队人员既要懂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又要精通语言,企业可能会通过外部招聘或内部培训达到管理要求,但这将会造成人力资源成本过高的风险。(四)企业海外投资存在资金风险及汇率风险。海外投资在资金筹措、使用、管理等环节存在诸多风险。企业筹措资金时,应充分考虑自有资金、企业融资能力、融资结构、融资规模等方面,如安排不合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资金风险,甚至会导致投资失败。境外投资项目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如企业国内外资金管理分散,资金管理不到位,无法平衡国内外资金需求,会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影响投资项目或造成国内企业资金紧张,给企业带来资金压力,影响项目正常开展。汇率风险是一种外部风险,境外投资企业在海外投资、经营、利润汇回等各环节涉及不同币种之间转换而带来的汇率风险,企业在结算币种、结算时间选择不当,将有可能产生汇兑损失,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二、加强海外财务管理的途径

(一)海外投资应进行前情调研及准备工作。企业在选择海外投资时,应充分考虑到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货币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做好详细调研,调研内容应当包括:(1)投资当地风土人情、宗教信仰、语言等人文信息。(2)该国的经济环境及货币政策。(3)拟投资行业在当地发展状况、潜在市场、销售渠道、竞争者等。(4)该国政府部门对拟投资行业的态度。(5)营商便利环境等。经过充分调研后,初步认定投资可行,应组织专人编制海外投资方案、可研报告、风险防控预案等。投资方案及可研报告应包括:(1)前情调研内容介绍。(2)投资行业与产品的市场前景,公司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及优势。(3)拟投资项目的规模及项目资金筹措、管理方案。(4)海外投资项目组织架构,管理团队人员配置。(5)三到五年的预期利润、项目投资回收期预估、投资回报率等财务数据。(6)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预案。(二)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策略。海外投资最终目的是利益最大化、增强企业核心价值及提高国际竞争力。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海外投资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树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理念,根据所在国家营商环境,科学合理的制定财务管理对策及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使海外业务流程专业化,标准化,有效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提升企业管控水平。(三)制定税收筹划方案,尽可能降低或优化税负。企业应充分了解被投资国的关税及清关政策、税务制度及税务优惠政策,结合被投资国的会计准则及税收政策,制定相应的税收筹划方案,尽可能的降低或优化投资过程中的税负。海外企业应充分重视运行中存在的税务风险,加强税务风险意识教育,经营过程中应依法纳税,严格把控各环节涉税关键点,预防突发性及常规性税收风险,注重税务人才国际化培养,降低税务风险。(四)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1)通过银行建立虚拟资金池,集中管理成员单位分散资金,增强对成员单位的控制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总成本,实行资金使用预算审批制,平衡国内外资金需求。建立资金池,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对各成员单位资金数据即时查询、及时审计,使资金运转的得到有效监管与控制。(2)充分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强企业资金管控。企业应建立资金内控制度,使用网银时,利用分级授权、文件记录、不相容岗位分离等控制手段,保证资金在高效运转的同时,资金管控仍处于安全模式。(3)拓宽境外融资渠道,境内企业可在境外金融中心成立离岸公司,利用境外融资平台金融优势,结合企业合同条款,取得低成本融资,解决公司资金缺口。(4)出口信用保险,也叫出口信贷保险,是为企业在出口、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等提供风险保障的一项政策性支持措施,企业可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规避企业境外应收账款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而无法收回的风险。同时,也可以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在银行的授信额度,签订三方协议,在银行进行融资,使企业可提前收回应收账款。(5)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可配套使用相应的金融工具,对冲汇率风险。另外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方式,有效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汇率风险。(五)强化本土化管理理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海外投资的经营和管理离不开国际化人才,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和要求,对跨国财务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其不仅要熟悉中国法律法规,还要了解所在国的法律法规、语言、人文,且要精通财务、金融、管理等工作。企业培养满足上述条件的跨国财务人才需要很长时间,且一旦其选择回国,如企业不能及时补充优秀后备财务管理人员,会造成财务工作断层。当企业选择对外招聘符合职位预期的财务人员,又有可能与求职者的薪酬期望值差异较大,而无法招聘到合适的财务人员。面对境外财务管理人员流失率较高、招聘成本较高等情况,企业应强化本土化管理理念,在当地招聘和培训财务人员,尊重其文化、风俗习惯等前提下,加强跨文化管理,激发工作能动性,共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六)充分利用财务共享中心的管理模式对境外子(分)公司进行管控。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诞生,其就逐渐被集团企业接受和采用,这种模式能有效加强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管控和整合能力,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工作质量与效率,使财务人员能从日常的基础性工作解放出来。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符合国家关于利用信息化促进会计工作集中的相关政策导向,同时企业在利用财务共享中心加强管控的同时,又会促使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实现业财融合向战略性财务转型,促进企业未来良性可持续发展。财务共享中心管理模式比较适用于规模大、多组织、多层级,业务同质化高,流程可标准化、专业化,企业控制权清晰的企业。如母公司具备上述条件,又有较高信息化支持,可充分利用财务共享中心管理模式对境外子(分)公司进行管控。企业实施财务共享管理模式时,主要需考虑组织模式、区域范围、业务流程、信息化支持及团队素质等几方面因素。(1)选择合适的组织架构。选择合适的组织架构是财务共享中心能否成功构建的基础。选择时应考虑投资国和被投资国会计准则、税收政策、信息化水平、语言、业务同质、流程是否规范等多方面因素。财务共享中心划分内部小组时,可按业务功能划分为总账报表、费用审核、应收、应付管理等内部小组,也可按国别、地区、语言等设置内部架构,这样可以将企业财务核算由分散模式变为集中模式,将相同的、重复的流程及业务向共享中心转移,统一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的财务服务和财务核算系统。(2)建立区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企业业务如涉及多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差异较大,无法建立一个财务共享中心,则企业可选择其中一些区域设立区域财务共享中心。(3)规范化、标准化业务流程。规范、标准的业务流程是财务共享中心成功运行的关键,主要包括业务控制、数据传递、财务报告模式等。企业应固化流程以有效避免因经济、文化、地域、语言等差异造成管理的低效、差错、无序性,提高母公司管控能力。(4)优化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对于复杂的境外管理环境,企业应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以有效的将财务、业务整合在一起,通过信息化平台对企业经营活动全方位管控和数据集成处理,例如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及绩效考核等。(5)加大人力资源成本投入,提高团队整体业务素质。财务共享中心能否成功运行,与操作人员,如财务人员、系统技术人员等的专业素质有很大的关联,企业可通过强化人才梯队培养、加大关键岗位人员培训力度、利用好被投资国本土人力资源优势等手段,提高团队整体业务素质,为财务共享中心运行提供保障。

第4篇:管理风险与对策范文

关键词:石油工程;物资招标管理;风险与对策

0引言

在当前的背景下,想让石油企业获得盈利最大化,因此必须要不断地提升石油企业在世界范围的发展规模。同时,作为石油企业的管理者,还必须要意识到,石油工程项目物资招标已经成为了石油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只有保证油田管理制度化,并且规范化,才能保证在开采油田以及使用油田的过程中,让石油企业获得利益最大化,同时也让可以操作的项目逐渐增多,招标投资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从目前石油企业招标管理进程而言,存在着很多的风险。

1石油工程物资招标管理工作体系所存在的风险

在目前的石油及工程物资招标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风险,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招标流程中存在的风险,虽然石油工程项目物资招标,其管理相对严谨且细致,并且有着一套已经固定的程序流程,但是从目前而言,我国虽然针对这一项目有着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进行实际招标中,仍旧存在很多不同的情况。需要注意到,石油物资招标管理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特殊性,为此在实际招标中有着很多难以确定的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会对整体招标过程造成非常大的风险,如果对于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导致石油企业难以在市场中稳定发展。第二,在实际招标中仍旧存在着很大的人为风险,由于石油行业市场竞争相对于激烈,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就会给很多人出现一种只要中标可以不择手段的想法,会出现很多企业采用虚假标的方式来参加到整体的投标活动。

2如何做好石油工程物资招标管理中的风险预防

2.1强化招标管理技术人员的责任心

想要真正避免石油工程物资招标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那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招标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强化。很多时候企业都存在着负责招标管理技术人员,其自身的责任心不强,甚至认为招标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对于石油企业整体发展并不会产生消极影响,这一点导致石油企业在工程物资招标管理中出现非常多的问题,并且导致招标风险不断增加。由于在实际招标中,其相关工作内容相对于繁琐,并且涉及到非常多的细节,只有保证这些细节的科学化,才能确保在招标管理之后,只有企业利用这一项目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在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但是很多负责招标管理的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难以高度保持注意力,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提高石油工程物资招标的风险。不仅如此,由于工作相对于繁琐且复杂,会导致很多负责招标管理的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对于工作的态度逐渐下降,并且缺少对于工作的责任心以及热情,这就会导致难以保证在进行招标管理之前做好所有的事情准备工作,并且没有办法规划好招标整个流程以及相关环节。一旦在实际招标过程中出现突况,那么作为技术管理人员难以快速地解决这一突况,完成对于采购环节的优化。为此,必须要保证所有负责工程物资招标管理技术人员,其自身的责任心和工作效果。要求石油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内部设定相关的考核机构,要求其考核方式符合企业发展以及市场发展,在合理的制度下对于所有人员进行管理,针对人员所存在的废标,违规操作等等情况进行一定的处罚。将绩效结果与实际工资相挂钩,能够直接有效地提高所有招标管理技术人员,其自身的工作效果以及责任心,并且防止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各种难以解决突况,减少整个项目的风险。同时要求石油企业在招标过程中,应该尽量缩短招标的周期,确保所有物资能够及时的供给,防止出现由于石油物资难以供给,而导致的生产进度减缓耽误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

2.2在石油企业内部建立市场信息化系统

想要减少石油企业在工程物资招标管理中的风险,还需要在石油企业内部建立信息化系统,其目的是防止在进行投标过程中出现人为风险。在石油企业内部建立物资市场信息化系统,能够减少在实际招标中有些公司为了获取中标而不择手段这一情况。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可以保证石油企业在进行招标时能够根据市场大环境来获得更多的数据,同时对于所有来应标的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将这些企业的同类物资价目信息进行逐一的比对,同时对这些企业进行简单的市场调查,能够发现所有不同企业之间及产品质量以及服务效果,价格对比等等这些方式利用数据能够快速清晰地进行分析,保证让石油企业在进行物资招标管理时能够快速地发现每一家企业的优点以及缺点,防止企业为了中标而出现数据隐藏或者对数据进行篡改这一问题。同时,作为石油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价格方面也要进行合理的变动,要根据市场情况来进行确定,只有保证对于市场情况能够做到精准的预测分析以及变化预测,才能够保证在实际招标中石油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同时保证所有中标企业其自身的利润效果,为我国市场经济良好发展做出贡献。无论是石油企业还是供应商,都应该做到知己知彼,严格遵循我国市场规律,并且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一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石油企业在进行物资招标管理中,其风险逐渐下降,并且由于人为带来的风险能够减少到最低。作为石油企业的管理者,在选择供应商时,还需要对于供应商进行不断地衡量,也就是说即使在中标之后,仍旧需要对供应商进行分析,以及衡量考虑供应商是否就有后续合作的价值,如果没有,尽可能需要快速地停止与供应商的合作,减少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为石油企业更好更稳定的发展做出贡献。

2.3严格甄选物资招标管理评标专家

在进行石油企业工程物资招标管理中会有专门的专家来帮助完成招标,但是以往有很多专家,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并不合格,为此导致石油工程物资招标管理中,其风险逐渐增加。为此想要降低风险,必须要严格管理所有的评标专家,保证所有的专家其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够符合市场需求,并且帮助石油企业降低风险。在选择评标专家之前必须要对所有专家进行严格的甄选,确保其自身适合石油工程物资招标管理的评标。在开展招标之前,需要所有企业的管理者与所有评标专家达成协议,确保其在分析评审与最终判断时能够保证客观公正,一切以石油企业的利益为准。保证评标专家自身的专业素质,也能够为石油企业的良好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同时,无论是对于石油企业还是中标企业而言,都有着非常良性的影响,对于我国市场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石油企业的管理者,也不应该在每一次进行石油工程物资招标管理中都选择同一位评标专家,只有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不断地扩大专家的数量,并且在石油企业内部建立专业大数据化油田评标专家库,基于这一专家库来选择评标专家,根据每一次的项目不同,选择不同的评标专家,才能够提高整体的评标质量,并且保证石油企业良好且稳定的发展。除此之外,要求所有的评标专家在进行评标时针对其关键点进行缜密的解释与判断,确保能够对整体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控制企业在进行物资招标过程中的风险,有效地保护石油企业自身的利益。

2.4规范招标文件的编写过程

严格控制招标文件的编写过程,对于保证石油工程物资招标管理中减少风险有着积极的意义。以往有很多招标文件,其编写不够严谨,这也导致了在实际评标过程中出现了非常多的困难。为此,要求所有的石油企业负责招标文件编写的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内容进行编写,必须做到逐字逐句的缜密检查,防止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张冠李戴的招标文件,这一情况会直接导致石油企业利益受损,甚至会出现市场难以良性发展这一情况。只有保证在招标文件的编写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进行编写,才能够对每一个投标单位负责。想让石油企业更好地在市场中发展,不仅仅要对企业负责,更需要对所有的投标企业负责,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良性合作,实现企业和企业的共赢,同时避免出现在中标之后,企业与投标企业之间出现没必要的争端。

第5篇:管理风险与对策范文

护理职业风险是从事护理服务职业、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并由护士承受的危险[1]。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及公共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而现阶段对护理风险的管理仍缺少现成的经验,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管理经验,供护理管理者参考,现报告如下。

1 护理职业风险的相关因素

1.1 护士方面的因素 ①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下,对各科技术操作及仪器的使用不熟练,经验不足或操作技能不高而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②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造成有章不循;③护士承受家庭、社会、工作等多重压力,长期处于疲劳的工作状态,工作时不能集中精力,致使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差错,甚至造成医疗事故;④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不会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身及患者的合法权益。

1.2 药物性因素 用药不当,药物配伍不当或无效用药都可能给患者带来危害,形成药源性疾病,造成患者不良后果。

1.3 医院卫生学因素 医院环境如地面滑、噪音分贝太高、院内感染、环境污染、射线防护不当,不仅会给患者造成损害,同时也给医务人员带来危害。

1.4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时易出现并发症或以个体差异不同,如过敏体质等,都会给护理工作带来风险。

1.5 组织管理方面 ①医疗设备因素:医疗设备陈旧,经常报警或未处于工作状态而造成不安全隐患或引发医疗纠纷;②规章制度不健全,对于在护理工作中逐渐暴露的护理缺陷或新技术,新业务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制度,使护理人员无章可循,盲目操作;③护理人员排班不合理,科室人员安排不当或工作程序排班缺乏合理性,导致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④药品、物品管理不善,药品过期或各类药品、无菌物品与有菌物品未分开放置,或标识不清等,都会给护理工作带来风险。

2 管理对策

2.1 规范职业行为,提高整体素质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对护士进行素质教育,规范其职业行为,使护士能够用“规范”知道自己的言行,强调护士与患者、护士与集体、护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此外,有些医疗纠纷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并没有任何疏忽和失职,是由于患者单方面的不满而引起的[2]。要达此目的的关键是医患之间有效沟通。通过对护士进行素质教育,可引导他们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建立诚信,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2 增强法律意识 随着我国法律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观念不断更新,法律不仅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也保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我们组织全体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法律的尺与度,学会如何应用条文保护患者和保护自己;②组织护士学习《护理病历书写要求及质量标准》,使护士从执法的高度认识护理记录的重要性,注意护理记录的双刃性,即对护士起到保护作用,也可以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675000云南省楚雄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尊重患者权利 患者的权利包括医疗、护理、保健、康复的享有权,疾病认知权和知情同意权,自由选择权,享有除隐私权,监督自己的医疗护理权益实现的权利[4]。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双方目标应一致,共同参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构建和谐的医患、护患关系,在维护患者的尊严,尊重患者人格同时严格履行告知义务,以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责任护士深入病房,对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指导,增长患者的健康知识,使患者受益。

2.4 严格护理管理 ①强化抗风险意识。通过“护理风险管理”讲座及培训,对护士进行抗风险教育,使护士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程度,保障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安全;②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操作规范:a.建立仪器保养检修制度,定期监测仪器功能、灵敏度,以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转;b.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剖析后制定相应制度并规范管理,如有对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在床头卡上用红笔注明“××药物过敏”警示牌,针对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压疮问题,制定“压疮上报制度”和“压疮上报表”,采取发现者,患者,护士长签字形式,管理者跟踪检查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等;c.对药品、物品的管理方面,制作各种明显标识并分类放置,特别是对强腐蚀性药物单独放置,为护士制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剧毒药物加锁保管,此外,针对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其危险性不仅限于针刺伤本身,还可以传播疾病[5],因此我们对损伤性医疗垃圾使用利器盒,以保证护理人员的安全;d.严格履行告知义务,患者入院2 h内向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内容包括:入院须知、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同室病友、所处环境、所患疾病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及健康教育指导,并对住院期间的一天消费清单进行讲解,遵循全面结合,通俗告知,真实告知的原则让患者安心治疗,明白消费;e.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对护理风险进行鉴别、评估、控制,并跟踪风险落实情况,保证患者及护士的安全。制定各种意外事件处理程序及上报制度,对烫伤、摔伤,患者走失、自杀,停水停电,火灾等意外事故的预防、处理,上报等工作做具体规定,突出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防范,做到迅速处理,立即上报,将患者及单位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护理职业风险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患者诊疗的全过程,甚至于护士的整个护理职业生活,护理活动中存在这许多已知和未知的高风险因素,只有从管理的角度对各种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才能真正有效落实护理风险管理,达到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蔡学联.护理时务风险管理.军事医院科学出版社,2003:7.

2 鞠昌萍.医疗纠纷风险管理及作用.护理于康复,2003,2(6):363-370.

第6篇:管理风险与对策范文

【关键词】养老保险;计算机管理;风险;解决对策

前言:

在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中,主体既包括城乡居民和农村居民,也包括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无论是对象范围还是类型都比较复杂,人员数量也很多,而在这一现状的基础上实现完善、健全的管理是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目标。在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资源整合管理的过程中,更要注意其中所潜藏的风险,不断加强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

一、养老保险计算机管理的风险类型及其表现

(一)工作人员个人综合能力风险现阶段养老保险的计算机管理实际上是依靠计算机操作软件、云存储等技术来完成一定的信息处理,需要工作人员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信息的输入、缴费到账确认、个人信息更改等工作[1]。而要想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就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素质,包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养老保险政策制度的熟悉把握等。

(二)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个人信息风险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个人信息风险来源一方面可能在于工作人员,另一方面则可能来自于计算机系统。养老保险费用缴纳和退休金领取等必须要参保人员的个人基础信息作为依据,如果工作人员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不注重对退休人员的个人隐私信息进行保护或者主观故意泄露个人信息,个人信息风险就会产生但却很难追责。此外,存储在计算机系统的个人信息如果遭到黑客等人为的安全攻击,则有可能导致大面积的个人信息流出,影响信息安全[2]。

(三)计算机数据存储、处理风险计算机存储和处理数据的风险一般来自于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安全防护系统。目前,养老保险的工作电脑系统包括完成缴费档次更改、个人信息开户、领取退休金资格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都要依靠电脑系统的存储处理数据功能来完成,这就对计算机安全系统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计算机系统未能安装有效的病毒防护软件、防护墙等,或者电脑系统自动更新处理数据,那么就会产生信息的丢失、泄露,进而给后续的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二、养老保险计算机管理风险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综合能力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管理的效果,对此,养老保险管理部门就应该重视提高工作人员,尤其是针对窗口服务人员或业务办理人员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3]。相关部门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员管理理念,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计算机、会计、养老保险政策等内容的教育培训,结合员工的岗位内容确定培训重点。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备爱岗敬业的风险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避免出现人为工作失误、错误等问题,真正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现规范化的养老保险计算机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计算机风险管理和保护加强计算机风险管理和保护就是重视计算机的风险防范工作,利用现代化计算机风险处理技术来从根本上保障养老保险工作的安全。一方面,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养老保险管理技术平台的建设,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建立起统一的技术处理平台,在系统平台上即可完成信息查询、更改、退休资格审核等工作,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但是在系统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加强平台系统的安全保护,比如密码安全、平台运转安全等,树立安全风险意识,不断提升系统平台功能的健全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还需要重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定期进行计算机的病毒查杀,安装专业的防护墙和防护软件,提高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安全防护能力,就能有效避免信息处理的风险问题。

(三)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是解决养老保险计算机管理风险的根本性问题,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改革的重点内容。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包括部门计算机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养老保险业务流程制度、个人账户管理制度等方面,需要不断通过制度或者政策建设来实现[4]。具体来说,在部门计算机的管理方面,养老保险管理部门应该建立一个系统的、针对性的计算机管理制度规范,从计算机的购买、维护、安全防护、使用等环节上都建立明确的责任管理制度,责任细化到个人,确保计算机规范使用,及时进行安全风险防护,从制度管理的角度提高计算机本身的系统安全指数。在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上,就是要在培训教育制度体系之上加强对其考核、服务标准等方面的管理,明确考核奖惩标准和规范,如信息输入错误一次性惩罚、缴费计算错误一次性惩罚等,不断改进管理,优化服务。在业务流程制度上,则可以按照养老保险的流程环节建立领导责任制度,明确分工,就计算机业务办理等工作建立责任制,不断强化计算机管理意识。

第7篇:管理风险与对策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控制;问题;对策

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一门新的管理科学,已经逐渐的在许多企业中普遍运用。企业在现今社会中面领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机遇与风险,风险使企业面临破产的可能,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稳定生存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于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超前的预警,避免产生财务危机,使企业得到持续并且良好的发展。 然后仍然有很多企业面对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很大的原因在于风险管理没有被重视,处于薄弱的环节,没有指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最终走向了消亡。近年来,我国的企业得到飞速的发展,如果没有注重财务风险,最终都会以财务风险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本文主要介绍企业财务风险的有关基础理论,并以此为基础重点探讨企业普遍存在的财务风险的几个问题,并且阐述针对各种问题作出的相关对策和实际运用情况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内部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企业内部往往存在很大的问题,外部的因素有些是人为不能控制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则是内部出现的问题比较严重,管理层是出现内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企业往往在投资项目的时候没有做详尽周密的调查和计划,没有深入地了解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盲目的作出没有科学性的决策。主观的判断容易导致作出冒险的行为,产生财务风险,导致企业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益,甚至面临危机。错误的决策往往是因为管理层的风险意识不强,仅仅凭借自身的判断与经验做出的决策,导致企业投资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财务发生危机。

其次,员工没有财务风险意识,但是企业并没有因此对公司的员工加强财务风险意识,没有把分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尤其是对于专业财务人员和缺乏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不少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环节,就算是意识到了,也没有因此作出措施,而本人认为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整个企业将存在巨大的隐患。

另外,多数企业面对危机的时候往往都是措不及防的,那是因为企业存在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科学,不健全的财务风险机制容易对外界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滞后的反应,得不到有效快速的规避。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事前管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没有起到预警作用,这样将会引发一系列后续的财务问题。

还有,不少企业很容易造成财务关系混乱财务,那是因为部门与上级,部门之间没有明确的权责分明,导致资金管理出现问题。企业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并没有建立有效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企业的员工甚至高层都没有意识到有效完善的财务风险机制对一个企业安全的重要性,面对危机不知所措,往往走向衰弱甚至灭亡。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外部存在的问题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外部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政治因素和外部宏观经济环境。

(1)政治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是很容易对企业产生影响的,其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就是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败。优尼科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美国石油天然气巨头,在美国石油天然气巨头中排位第九。因为天然气市场没有开拓成功,大量探明的天延期储量无力开发。中海油认为优尼科的资源与中海油占有的市场相结合,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以要约价185亿美元收购优尼科公司,力压美国的雪佛龙公司。然而优尼科董事会最终决定接受雪佛龙公司的报价。中海油的出价价值确定,比雪佛龙现金加股票的出价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中海油无奈撤回并购优尼科报价。

在这场涉及金额巨大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中海油主要失败的原因其忽略了他国政治和政策的障碍。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对外资的并购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多数人的印象中,发达国家是一般都是自由和开放的,这个想法没错,然而在有些方面发达国家还是处于相对敏感的区域,就比如这次的国际并购事件。一般的对外资的限制都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外商投资领域的限制,二是对外商出资比例的限制,三是通过审批制度来规范外资。在一桩双赢的商业收购案中,由于美国众议院的干涉,以扭曲的政治思维认为这是中国实施能源走出去战略的行为,来组织并购的成功。并因此出台能源新增条例法案,排除中海油竞购成功的可能。

(2)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法律环境等因素,这些外部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不同的法律制度会造成不同的结果。比如满清时期,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多一些而制定的法律,只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使企业立于扭曲,怪异的环境。良好的法律环境能够降低经济交易成本,法律制度能使无序化为有序,使交易更加效率化。顾客的消费习惯与价值尺度的变化也会促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

市场环境中供求关系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增多,产品的多元化,会使企业面临货物销售困难,内部生产销售都应作出相应变动,制定应对策略,错误的决策会使企业先入困境。汇率的变动会使企业的筹资成本变动,风险逐渐增强,如果宏观经济环境运行失衡,企业的盈利将会下降,风险升高。

二、关于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成因分析

1.企业的理财活动与外部经济环境不适应

企业处在一个宏观大环境下,其财务活动不断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外部的宏观环境变化非常的快,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制度是不容易预见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环境的变幻莫测,例如外汇的变动,利率的调整,通货膨胀等等,往往使人措不及防。这时财务管理存在与市场经济不适应,如果不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与决策,那么企业的理财活动将不能实现所期望的结果,并且财务风险将逐渐增大。

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权责不明,权责不明的现象反应在资金管理、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管理的混乱会导致企业的效率下降,资金利用率下降,甚至出现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内部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素养,职业道德,也会导致内部的财务关系恶化,高素质的理财人员能很大程度提高效率。

3.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健全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是保持财务风险稳定的重要保障之一,在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建立了机制大多数也不健全,执行力不够严格,权责不明,内部监督与控制机制的弱化,出现了问题难以有效快速的解决,导致整个财务系统出现安全隐患,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极大。

4.企业理财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企业财务活动是贯穿在企业各类活动中的。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企业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和发展速度飞速提升,企业的财务活动开始变得日益复杂。因此导致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在财务工作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比较薄弱,没有清醒认识和有效把握风险的本质。所以,企业理财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滞后于风险的发生,是导致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三、解决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我们要如何适应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

首先企业本身应该设置一个专门用来控制财务管理的机构。高效的机构是财务风险管理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此外企业还需要配备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须具备专业知识,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的整个财务管理系统更有效率的进行运作。财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还需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对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做出了科学的预见和快速有效的决策,风险来临之际才不会措手不及。

2.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企业对于在职的财务管理人员,首先要求其具备职业知识,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并且培养其业务水平,让财务人员意识到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任何环节,做出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决策方法。

本人认为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活动的全过程,不仅仅只是财务人员需提高风险意识,员工作为企业的一份子,也是需要熟读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在工作中经常性的评估和发现风险,避免任何环节的疏忽或者失误,使得风险得到有效地控制,自发的协调和实现团队化,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将财务决策与公司的策略和目标相结合。财务风险管理过程必须与高层主管人员的看法和理念保持一致。管理的财务决策要充分的考虑各类外界干扰因素,必须客观科学的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度量以及各类分析方法,防止决策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千万不要仅凭主观的经验。

4.科学控制财务风险

科学的控制财务风险需要客观,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且所有的员工都要遵守,严谨有序的制度能使财务风险大大的降低。

企业应该坚持精神性原则制度。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时,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当今社会中,大量的经济活动都伴随着风险,存在着很多不确定,谨慎性原则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1)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2)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3)有利于规避不确定因素或风险。

5.外部对企业的监督

财务风险的管理不能单单靠企业自身,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要配合企业,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政府机关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执行。除了立法还要严格执行,对于违法的行为要制止,执法机关要严格检查,不能等到事发后再介入。但是也不能完全依赖法律,照搬照抄,面对实际情况灵活的运用,给企业自己的空间。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这样的专业的机构给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制度和财务制度。

四、结束语

第8篇:管理风险与对策范文

关键词 铁路运输 收入管理 风险分析 销售业务

一、引言

铁路运输收入,是指铁路运输企业在办理客货运输业务和辅助作业中,向旅客、托运人、收货人核收的票款、运费、杂费等运输费用的总称。其管理,是指对铁路客货运输票据、运输进款资金流动和运输收入实现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监督营业单位正确核收运输费用;预算管理;进款管理;票据管理;审核管理和会计核算;查处侵犯铁路运输收入的违章违纪行为。

铁路运输收入作为铁路运输服务实现的货币表现,是铁路运输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铁路经营效益的集中反映。研究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存在的风险,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对提升铁路运输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有重要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明确了企业销售业务的主要流程和风险及其相应的管控措施,强调企业应加强市场调查、合理确定销售目标、定价机制和信用方式,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建立和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强收款环节流程管理。铁路运输收入本身就是在铁路运输生产服务过程中产生和运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铁路运输收入管理贯穿了整个铁路运输服务销售业务的全过程。鉴于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具有系统性强、牵扯面广、业务流程错综复杂、纵横交错的特点,本文主要从与《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联系较为紧密的预算管理、运价管理、进款管理和结算方式四个环节进行分析,并重点探寻目前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中实际存在的主要风险。

二、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现状及风险分析

(一)铁路运输收入预算管理环节风险分析

首先,铁路运输收入预算缺乏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主要由收入管理部门负责,营销、运输等职能部门参与较少,未能实现全员参与和各部门的沟通协作。基于收入管理人员对市场环境、运输资源等情况了解不深,在预算管理上积极性不高,被动管理比较突出,难以编制出切合实际并指导、约束运输生产的运输收入预算。

其次,虽然制定了考核措施和奖励办法,但未能严格执行和落实,预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因此,收入预算管理环节的主要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预算编制基础不合理,缺少严谨的市场调研,预算指标安排过高或过低,导致运力资源安排不合理,难以实现铁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二是刚性控制匮乏,预算调整具有随意性,导致收入预算缺少公信力,不能公平、公正执行和落实。

(二)运输价格管理环节风险分析

由于我国铁路运输的垄断性、独占性和公益性,长期以来,铁路运输价格并未完全放开,以政府管理为主,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铁路运输企业并无定价权,但可以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上下浮动、确定具体运价水平,以发挥价格信号的作用,合理配置铁路运输资源,调整供求关系平衡。目前,铁路运输企业由营销部门提出运价申请,由运输局(处)审核后批复,信息部门和收入管理部门按照批复后的运价在制(售)票系统和收入审核系统进行价格维护。因此,价格管理环节风险主要体现在运价浮动和维护两个方面,主要包括:一是价格浮动不符合政府价格政策。二是未能结合市场供需状况、盈利测算等进行适时调整,造成价格过高或过低,致使销售不畅。三是运价浮动未经恰当审批,存在舞弊行为。四是同一经济发展区域不同企业所属站场,价格水平不一致,导致恶性竞争。五是制票系统、审核系统运输价格维护不及时或不一致,导致损害运输企业经济利益或者企业形象。

(三)运输收入进款管理环节风险分析

铁路运输收费项目众多,且客货营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点多面广线长,给铁路运输进款管理带来困难。虽然12306客票销售网站已经建立电子支付平台,由资金清算中心直接向旅客收款,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运输进款的传递,降低了收款风险。但客货运窗口仍然有大量的现金、支票需要收取、传递和上缴。既存在丢失、被盗的外部风险,也存在内部贪污、挪用、截留、失控的内部风险。铁路运输进款管理环节风险主要包括:一是收取和存放风险,如收取假币或空头支票,进款存放地点硬件设施配备不到位,导致进款丢失、被盗。二是传递风险,如进款交接手续不清,进款未按规定送存银行或上缴不及时,传递过程中丢失、被盗或被侵占、贪污、挪用。三是支付风险,支付退款未经审核或审核不严格,致使进款资金转移。四是核算风险,如进款错列、错支、少收、漏缴等。

(四)运输费用结算环节风险分析

近年来,随着客货运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铁路运输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放宽运输费用的结算方式。由原来单一的现付或预付,逐步增加了到付、赊欠、电子支付、商业承兑汇票等多种结算方式,以满足不同客户的结算需求,提升服务质量。由于铁路运输企业长期在结算方式上的强势,营销部门在赊销结算方式的选择上缺少管理经验,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和清欠责任意识淡薄。在签订赊销运输合同时,未能采用公允的合同文本,过于强调客户的权利和运输企业的义务。基于现状,铁路运输企业运输费用结算环节风险主要集中在赊销客户的选择和应收账款的回收上,主要包括:一是客户信用调查不到位,为完成营销任务盲目选择赊销方式,导致运输费用不能收回或遭受欺诈。二是赊销合同文本有失公允,致使产生纠纷时,铁路运输企业处于不利地位。三是营销、收入部门清欠责任不清,导致应收账款回收不力。四是收款过程存在舞弊,使企业经济利益受损。

三、铁路运输收入管理风险控制对策

(一)完善收入预算管理体系和制度

首先,建立适应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体制的收入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以发挥收入预算的组织协调作用,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确定收入预算的管理职责和责任主体。坚持纵横结合、协调配合的原则,将收入、营销、运输等各部门纳入铁路运输收入责任体系,使各职能部门和各级预算单位能够有效沟通,互相协作,形成合力。

其次,进一步完善收入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等环节的规章制度,体现尊重客观事实的精神。例如,预算编制要注重客货市场调查:动态关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其他运输方式运力变化、价格调整等情况对铁路运输的影响;深入大中型企业、机关团体、大专院校、旅行社和地方劳务管理部门进行客流调查,建立定期联系机制,详细掌握学生流、民工流、旅客流等客流情况;走访大中型矿山、金属、石油、物流等企业和粮食、蔬菜基地,定期召开直通企业座谈会,掌握企业运输需求的详细情况。在刚性执行收入预算的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对执行中所遇到的不可预测情况做出适时评估,当运输市场、运力资源和运价政策发生重大变动时,在遵循预算调整流程和审批授权的前提,对预算进行适度调整。

(二)科学管理运输价格,确保双系统数据维护一致

铁路运输价格浮动审批应采取集中与适度放权管理模式,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运力资源和企业利益,使价格浮动切实能够达到吸引货源、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的作用。一是实行运价浮动归口统一管理,在各级运输企业成立运价管理委员会,并授予不同运价浮动权限,在国家规定的浮动范围内和各级运价管理部门的权限范围内批复运价。二是运价浮动应遵循价值规律,考虑自身运输资源和市场需求,区分不同经济发展区域、淡旺季、冷热线等客观情况,适时适度调整价格。三是价格浮动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测算运输成本,避免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四是价格浮动应全路利益最大化,同一经济发展区域不同运输企业应保持运价水平趋同,避免竞相降价导致恶性竞争。五是在保持制票和审核系统独立运行和管理的基础上,保证数据维护的及时性和一致性,以发挥审核系统优势,堵塞价格管理漏洞,确保运输收入完整。

(三)以内控制度建设为保障,优化进款管理流程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进款管理流程,是确保运输进款安全的保障。一是将内部控制理论和风险管理纳入收入管理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内容,强化各级收入管理人员资金风险意识和业务素质,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二是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建立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制度,如制票人员与进款出纳员、进款出纳员与进款会计员、审核人员与报表人员不能由一人兼任。三是完善授权审批制度,如销售退回、预付款返还等动支操作实行授权审批制度,对于大额资金的支付实行大额资金联签制度。四是加强硬件投入,从源头控制进款安全,如营业场所验钞机、保险柜、防盗防潮设备和送款车辆配置。五是完善运输进款管理细则,优化进款结账、保管、交接、存行、汇缴流程。明确进款交接手续和结账、存行、汇缴时间,落实进款护送人员、行走路线和送款车辆。六是将电子支付平台接入货运制票系统,在货运系统推广POS机收款、网上支付等多种收款方式,减少进款资金传递和流转环节。七是强化收入管理部门审核监督职能,对运输收入专户的资金动向和结存余额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对未送存进款和未达账项要及时确定其真实性,强化银行单据、凭证、账表的审核,确保进款核算基础信息真实可靠。

(四)加强赊销客户管理,明确清欠部门职责

赊销作为营销手段是把双刃剑,加强赊销客户的管理,明确清欠部门职责,能够有效防范应收账款风险,切实发挥赊销对于扩大市场份额的作用,加速应收账款资金回笼。一是营销部门开发潜在目标客户时,应对其进行资信调查,获取公司背景、经营范围、发货量、财务状况、公司信誉等基本资料,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确定客户信用等级。二是对客户信用档案进行跟踪管理和更新,当客户资信状况发生变动,及时采取调控措施。三是双方签订公允的运输合同,明确双方对等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赊欠限额、结算周期和违约处罚措施。必要时,要求客户办理资产抵押、担保等收款保证手续。四是营销部门应加强与客户的沟通,解决客户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服务质量,取得客户的信任和理解,实现双方互惠共赢。五是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明确业务部门和财收部门职责权限,对应收账款催缴、结算情况进行严格考核。

(作者单位为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S]. 2008.

[2]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S]. 2010.

[3] 铁道部.铁路运输收入管理规程(铁道部〔2005〕24号令)[S].

[4] 于长亮.浅谈铁路运输总收入预算的编制与实施[J].投资与创业,2012(3):155-156.

第9篇:管理风险与对策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防范管理

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作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职能管理部门,尤其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在财务工作中普遍应用的情况下,稍微的疏忽和大意都将给事业单位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和影响。经济越发展,财务管理工作越重要。科学的制度体系固然是控制财务风险一个方面,但前瞻性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也非常关键。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性

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的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客观存在。其具体表现为:工作量的非预期下跌;事业单位规模异常扩大;事业单位盲目多元化经营导致不平衡增长;事业单位资本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贷款;事业单位内部缺乏监督机制,使一部分管理者损害事业单位利益;业务收入持续下降,缺少运作资金,人才频频跳槽等。财务风险存在于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具体表现为:

(一)筹资风险

一般而言,事业单位筹资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但瞬息万变的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可能会导致事业单位决策失误、管理失当,从而使得筹资成本过高,筹资比例失当。

(二)投资风险

它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入使用,不能取得效益,或虽投入使用但不能赢利,反而出现了亏损,导致事业单位整体赢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没有出现亏损,但赢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但低于企业当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

(三)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即由于利润分配活动而影响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风险。其表现在两个方面:收益确认的风险;收益对投资者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所产生的风险。总而言之,财务风险是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它破坏性强,风险成因复杂,其总体水平是由各个环节的财务风险水平构成的。

外部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国家政策。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造成风险,因此应关注这些变化,防范可能造成的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应了解市场需求和变化,明确事业单位的市场定位,积极了解国家政策法规,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外部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的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积极主动提高事业单位对理财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事业单位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管理对策

财务风险是指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原因,造成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财务风险,影响正常资金运动,造成周转不灵,偿债能力降低,严重的甚至导致事业单位破产。财务风险控制涉及对资金筹集、资金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进行决策、控制和管理的全过程。

(一)事业单位融资风险的管理

事业单位融资是事业单位根据经营管理、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等的需要,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运用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理财活动。融资管理包括根据投资需求确定融资额度及时间安排;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与方式进行融资;合理安排资金结构;分析资金成本,控制融资风险。

(二)事业单位融资风险的管理

投资是指投放财力于一定对象,以期望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包括购入或卖出长期资产和持有的以长期投资为目的的证券等。目前国有非营利事业单位,主要的投资行为还是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如事业单位的改扩建工程、重大仪器设备的投资等等,而诸如债券、股票、外汇等投资很少有事业单位涉足。确保投资行为的正确性是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环节,必须有一套合理的投资管理体制,它包括投资项目开发、论证评估、投资决策、监督实施和运作管理。

(三)事业单位的资金回收风险的管理

资金回收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事业单位病人的医药费用收回不及时或无法收回,形成医疗欠费,甚至坏账。医保资金的滞留造成巨额医保欠费,占用事业单位大量资金;社会救助和病人恶意逃费而产生的医疗欠费,造成事业单位丧失部分债权,收入无法实现。应加强对应收医疗款的管理,提高应收款的周转率,规避资金回收风险。建立并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包括:住院预交款制度、职工担保制度、欠费催收追缴责任制等,杜绝恶意欠费,减少应收医疗款的资金占用和坏账损失。应加强与各级医保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及时进行医保费用结算,避免大量资金长期滞留医保部门。

参考文献:

[1]赵宜珍主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与实践[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