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链的计划管理范文

供应链的计划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的计划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应链的计划管理

第1篇:供应链的计划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EPC;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018-02

1 引 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知识化、数字化的转变,企业运营模式正发生巨大的变革,协同合作成为企业界的主旋律,企业早已融入企业群体当中来参与市场竞争,与此同时供应链管理正成为许多企业或组织运用的战略方法,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和市场机遇。

供应链由直接或间接地履行顾客需求的各方组成,包括制造商、供应商、运输商、仓储商、零售商以及顾客在内,各环节通过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彼此相连,其所包含的功能有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生产营销、生产运作、分销、财务和客户服务等。供应链产生的价值为最终产品满足顾客的价值与满足顾客需求所付出的供应链成本之间的差额。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使供应链整体价值最大化,使供应链上的企业获得并保持稳定持久的竞争优势,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目前我国的供应链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有诸多方面值得优化,例如,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商品信息数据库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供应链各环节中的服务效率低下,售后难以保障;企业间因信息交流匮乏和交流不畅而产生放大的“牛鞭效应”,增加了无谓的库存成本及相关费用;供应链运输环节中运输效率不高,可靠性和安全性难以保证等。然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根本性地改变了供应链流程和管理手段,成为优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工具,为供应链管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探讨和研究物联网在优化供应链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则显得尤为重要。

2 物联网概述

2.1 物联网概念及技术支撑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的《未来之路》一书,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目前较为公认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系统可以自动地、实时地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其本质就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对物品上的EPC标签进行扫描和解读,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射频识别技术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的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既可读出信息,又可写入数据,数据携带量大并难以伪造,具有智能化的特点。

产品电子代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采用一组代码来代表制造商及其产品,用另外一组数字来唯一标识单品。EPC物品识别模型功能的实现主要由EPC编码标准、EPC标签、解读器、Savant(神经网络软件)、对象名解析服务(Object Naming Service,ONS)以及物理标记语言(Physical Markup Language,PML)六方面组成。(见下图)

EPC物品识别模型图资料来源:现代物流信息跟踪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物联网的网络结构主要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RFID、传感器、二维码为主的用于识别物体和采集信息的传感网络;二是通过现有的三网(互联网、广电网、通信网)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计算的传输网络;三是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它通过物联网与各行各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与行业需求相结合来实现行业的智能化管理。

2.2 我国物联网应用及发展现状

物联网技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城市、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工业、智能农林业、智能教育等。物联网的存在,使我们生活周边的物品都有可能实现智能化,通过无线网络我们便可实现对这些智能物品的对话和控制,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将得以提高。

我国已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各地方政府也纷纷瞄准信息技术第三次浪潮的战略机遇,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并进行产业规划布局。例如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云浮市政府举行了协议签约仪式,将共同打造畜牧养殖物联网项目,这是国内首个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的项目;无锡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已建“感知中国”中心等。我国目前在传感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起步较早,标准化和技术具有一定优势,但不是最领先的,也面临着一些难题需要克服,这主要有:高端技术缺乏,影响国际标准制定竞争;信息安全难以保障;污染及能耗影响严重等。

3 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及影响

3.1 物联网技术对各供应链环节的影响

(1)运输环节。在运输车辆上安装GPS定位系统便能使管理者实时获取车辆行驶位置和状态,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及时调整运输策略和行车路线等;同时在车辆上安装无线数据采集器,当货物入车时,数据采集器便可扫描到贴于货物上的EPC标签中的货物基本信息,并将采集信息同步传输到管理系统当中,当卸载货物时也同样扫描到出货的EPC标签信息,并同步到管理系统中,这样不仅可以准确地获知在车货物的基本信息、货物数量,还可及早发现和预防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丢失或被盗的事件。

(2)仓储环节。首先建立仓储数据库,将货物编码设为数据库信息主键。当货物入库时,预先为每一个入库的货物设置一个信息编码和储位码,并将基本信息写入货物上的EPC标签中,当货物入仓时,仓库门口的阅读器便可扫描货物基本信息和仓储信息,同时将采集信息更新到仓储数据库中,并根据要求将货物放入指定储位;当货物出库时,仓库管理员按照由系统自动生成的出库单找到指定货物并将其运输出库,门口的阅读器读取货物上的EPC标签获取出库信息,同时将采集信息同步至数据库中,并将相应储位状态归置为零;此外,仓库管理员还可定期手持扫描设备对所有在库货物进行逐一扫描,通过无线网络将扫描信息与数据库中信息进行核对,返回盘点结果。通过对货物的智能化管理,不仅提高了仓储利用率,利于减少库存,节约库存成本和相关费用,还使企业对库存货物了如指掌,在作订货和生产出售等决策时做到科学准确。

(3)生产环节。在生产线关键位置装备阅读器,监控工作点的情况,以便控制生产线的成品质量,当遇到突发状况时,读取的数据还可以给予提示和预警,方便操作工人及时应对。

(4)零售环节。通过对货架嵌入扫描器,可有效监控商品流动,并将商品流动信息同步更新到数据库中。通过对货品流动情况分析,对流动量大且库存不足的商品及时补货,对流动缓慢且库存相对充足的货品发出预警信息,以便管理者作出订货决策或是促销决策,由此不仅可以减少并合理利用库存,还能就积压货物及时作出应对决策减少损失。同时,对消费者而言,可以通过对物品EPC标签的扫描,快速准确地获知商品的基本信息,通过公示的商品数据库减少不必要的搜寻时间,提高购买效率。

3.2 物联网技术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可视性

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供应链过程中的可视性,从制造商、供应商到分销商、零售商甚至顾客,均可以实现可视化操作。顾客对所购买商品信息准确了解,有效保证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还便于获得良好的售后服务;零售商通过对商品流动性分析,作出适当的订货决策和营销手段,不仅减少了库存浪费和相应成本,还便于零售商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做好营销策略;分销商通过零售商的订货策略和营销策略,及时调整自己的库存情况,向供应商做出订货单,供应商也是如此向制造商提供订货单;制造商通过货物订单适时调整原材料库存和生产量,并通过物联网技术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整个供应链可视化的加大,使得“牛鞭效应”得以缓解,整体供应链价值增加。

3.3 物联网技术加快了企业信息自动化,实现了管理智能化

物联网技术的使用,使得企业之间、整个供应链环节间信息得以共享,使企业能有效整合其业务流程,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诸如库存管理、生产订单、配送路线优化、问题产品召回等问题都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及时优化处理,由物联网技术对供应链各环节的优化及其自动化智能化,使得企业人力成本、库存成本、运输成本等费用得以减少,决策更加合理科学,同时决策时间进一步缩短,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供应链的管理效率。

4 结 论

物联网技术的全面应用是未来供应链的发展趋势,是供应链管理智能化的体现。物联网的兴起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物联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着不少技术瓶颈,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在企业应用范围上也有局限。这不仅需要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大力扶持,尽快完善物联网技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时也需要一大批企业放眼未来,及早将物联网技术用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决策当中。

参考文献:

[1]陈荣秋.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8

[2]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12):12-14

[3]陈子侠,蒋长兵,陈达强.现代物流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98-100

[4]孙泽生,任志宇,阎换新.现代物流信息跟踪技术研究进展综述[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17(2):126-130

[5]徐涛.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0(32):96-98

[6]朱哲学,吴昱南.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分析[J].当代经济,2010(9):36-37

[7]侯慧,岳中刚.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2):39-41

[8]周敏,师源,徐祯炜,张华.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0(26):37-38

第2篇:供应链的计划管理范文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营销;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 A

Discussing the Marketing Operation Technique of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tegral Whole Turns

Zeng Jiewen

Abstract:The competition of 21 century i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supply chain, is more subordinate than the marketing campaign of supply chain with logistics out campaign suit will realize customer value and chain value biggest melt. This paper investigate new technique in operation in marketing strategy from the supply chain Manage the foundation top that integral whole turn.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arketing; The integral whole turns

一、 引言

21 世纪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它是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与决策, 目的是为了实现顾客价值和整条链的价值最大化。有效营销运作技术是企业与关键性的客户(顾客、供应商、分销商)建立长期满意关系的实践,它是营销者通过不断承诺和给予对方高质量的产品、优良的服务和公平的价格来实现的合作模式。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要实现“双赢”乃至“多赢”,供应链合作联盟无疑是有效营销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图从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的基础上探究营销运作新技术。

二、供应链管理与营销的内涵

20世纪90 年代初期,美国市场营销专家提出了一种新的营销理论――整体市场营销。该理论突破了以最终顾客市场营销为中心的传统市场营销理论的概念,提出从长远利益出发,公司的市场营销活动应包括其内外部环境的所有重要行为者,他们是供应商、分销商、最终顾客、同盟者、竞争者等。整体市场营销促使我们对原有的竞争模式进行再思考。例如:对供应商市场进行营销时,传统营销理论的做法是把供应商放在对立面,刺激和促使以价格竞争为中心的竞争市场形成;整体市场营销则强调与那些成绩卓著的优秀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它还认为企业的营销活动必须是在追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去实现其目标。由此可见,整体市场营销与供应链管理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供应链管理本身就是营销技术管理过程。以供应链一体化为基础的营销越来越呈现出以下特征: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直面终端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异业结盟,协同服务,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让供应链成为顾客化定制的生产线;信息化库存使供应链成为库房;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顾客价值。

三、供应链管理一体化营销运作技术

供应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以供应链一体化为基础的营销不是等待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才开始寻找顾客并进行推销,而是以关键顾客和合适顾客的需要为起点,以顾客需求满足过程中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全方位全流程的互动活动,因此供应链管理一体化营销运作技术内容可从如下几个方面体现:

1. 供应链市场流通渠道技术

市场渠道是指产品通过商品交换,实现从生产领域流向消费领域所经过的市场通道,它是在生产到消费之间架起的“桥梁”。供应链管理使渠道安排从一个个松散的独立企业群体,变为一种致力于提高效率和增加竞争力的合作联盟。从这个意义上看,供应链管理的运作可以说是一种对市场营销渠道的有效管理,其主要表现如下:

⑴ 市场渠道主要包括一种或一系列产品从制造商的消费者转移的销售活动,供应链管理除此之外还包括产品生产、原材料采购等更广泛的活动。

⑵ 市场渠道关注的是现有产品的营销,供应链管理却进一步将产品及其作业流程的重新设计和企业功能的重组考虑在内。

⑶ 市场渠道仅关注本部门的经营活动,供应链管理考虑的是围绕整个供应链的战略目标,优化所有工作职能。

⑷ 市场渠道是一种推销库存产品的“推式”的运作方式,库存往往大量过剩。供应链管理实行的是“拉式”的运作方式,如,准时生产、准时供应和准时采购,;库存可以降到最低,甚至可以是零库存。

⑸ 市场渠道各方之间的交易或合作通常是短期的,供应链管理中的各参与方之间往往

是长期合作的战略联盟关系。

因此,供应链管理要从更高层次、更广内容上去思考有关市场营销渠道的问题。

2. 品类管理技术

品类管理是一个过程,即品类管理为完成ECR的诸多工作提供一套方法,包括一系列的相关活动:

⑴“品类设定”。例如,分销商及其供应商将某品类定义为“宠物食品及用品”,并把不同形态、不同类型的宠物食品全归入该品类。该步骤有助于确定某个品类所包含的商品类别和主要品种。

⑵ 确定“品类角色”。分销商根据各供应商所提供的商品,进一步明确“宠物食品及用品”品类在整个经营活动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即分销商通过经营该品类商品使自己的店铺(或连锁店)为消费者所认知,并吸引到自己的目标顾客。

⑶ 进行“品类评估”。即把所有相关的消费者、分销商、供应商和竞争对手的信息综合起来,在掌握上述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对“宠物食品及用品”能够给该分销商带来的机会进行分析,进而明确该分销商在该品类经营中的优势、劣势、机会等。

⑷ 建立品类经营的“品类指标”。利用这个指标体系,某品类部的经理可以对经营计划的实施质量进行评定,该指标体系包括存货毛利率和收益率指标、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指标、服务水平和促销手段指标等。

⑸ 制定“品类策略”。使品类的各组成部分各自负担指定的战略任务。如把“宠物食品及用品”中“干的狗食”这一品种作为促成该品类商品的交易,并通过这个交易提高消费者购物量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高该品类中“猫食”部分的品种和花色,增强分销商在经营“宠物食品及用品”方面品种齐全的市场形象;通过提高宠物用品的毛利率及顾客的购买欲望,使该品类中的“宠物用品”承担起创造利润的战略任务。

⑹“品类营销技术”。为实现品类策略而采取的特定的行动必须使执行者清楚明了。这些技巧包括品种组合、价格促销、陈列计划和特色安排、货架商品摆设、商品供应的创新性等。

品类管理从买方市场的角度出发,使分销商及其供应商能够适应这样一个事实,即消费者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去了解贸易伙伴之间的效率变化,但将永远奖赏那些能更好满足其购买需要的经营者。这说明实施品类管理技术是供应链运作效率的关键技术。

3.消费者促销技术

在过去十多年中,作为对市场条件和变化的反应,企业的促销活动大幅度增加,经济增长速度的缓慢使消费者对价格变化更加敏感,而且有加重的趋势,促销重要性不断提高。在从事促销之前要考虑:什么样的促销活动与企业营销战略一致?目标顾客对各种促销活动的反应?消费者促销是一个重要的营销工具。最常用的是优惠券,但纸张消耗太大。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的ECR模式下,有两种更有效的消费者促销方法:

⑴ POS机扫描兑付优惠券。厂商可直接根据POS数据向零售商返款,这样可大大降低兑付和验证费用。

⑵ 在货架上直接标明促销,如“厂商打折:降价0.5元”。这样就完全不用优惠券了。这两种方法都非常有效,因为对消费者的刺激物以最节约的方式送到了消费者的手中。

4. 供应链ECR系统中的营销技术

ECR系统作为一个供应链管理系统,所采用的营销技术主要涉及商品类别管理和店铺货架空间管理。

⑴ 商品类别管理。 商品类别管理是以商品类别为管理单位,寻求整个商品类别整体收益最大化。具体来说,企业对经营的所有商品按类别进行分类,确定和衡量每一个类别商品的功能、收益性、成长性等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考虑各类商品的库存水平和货架展示等因素,制定商品品种计划,对整个商品类别进行管理,以便在提高消费者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加企业的销售额和收益水平。

⑵ 店铺空间管理。店铺空间管理是对店铺的空间安排、各类商品的展示比例、商品在货架上的布置等进行最优化管理。在ECR系统中,店铺空间管理和商品类别管理同时进行、相互作用。在综合店铺管理中,管理人员对于该店铺的所有类别的商品进行货架展示面积的分配;对于每个类别下的不同品种的商品,进行货架展示面积分配和展示布置,以便提高单位营业面积的销售额和单位营业面积的收益率。

四、结论

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之间竞争已上升为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实现供应链联盟,再造供应链管理一体化营销运作新技术,已成为每个企业无法回避的事实。在传统的市场竞争法则中,零售商与零售商为市场统治权而争斗,批发商、制造商同样如此,甚至零售商、批发商和制造商这些产品供应的上下游环节也都把彼此视为对手,不断地讨价还价,要挟对方,以一种“互为成本”的关系存在。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努力发展合作与协作关系,构筑紧密联系的供应链网络是一种明智之举。优秀的供应链可以传导企业的竞争优势,促使成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提高。

作者单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资料:

第3篇:供应链的计划管理范文

【关键词】全球供应链 国际贸易 国际管理 库存管理

该企业成立12年,拥有自己的运动品牌,产品以户外鞋服和装备为主,业务覆盖全供应链,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只有产品制造外包给加工厂。2016年6月,企业着手解决两大问题:第一,物料仓可用储存空间告急,将会影响新一季订单物料入库以及当季生产退料;第二,近三年的仓储费攀升至500万人民币,成本的激增影响到企业利润。

一、实地调研库存情况

根据ERP数据,服装布料库存达到110.7万码,共8309个品种,服装辅料高达22664个品种。50.1万码的服装布料库龄超过1年且近1年没有生产使用记录。仓库实地考察,部分物料已经颜色过时或手感变硬。

二、头脑风暴列出原因逐一排查

第一,仓库租金偏贵?

答案:是,仓库离市区40公里,周边人口已比3年前密集,租金明@上涨。

第二,仓库面积不能满足正常业务量的需求?

答案:否。跟单部门收到订单后根据生产需要数量采购,仓库接收物料清点后尽快配送至各加工厂,生产退料一般非常少,仓库的理想化状态是零库存,所以3900平方米的仓库满足正常生产的物料中转储存需求。

第三,仓库空间没有被很好利用所以告急?

答案:否。物料仓一楼层高5.5米,二楼和三楼层高3.2米,储位立体式,空间充分利用。

第四,物料储存数量超常?

答案:是。正常情况下,物料按照成品订单数量的实际需求购买,生产完成只会有少量生产余料回仓。

第五,超量采购物料?

答案:是。部分物料作配布使用,实际需求量达不到最小订量(MOQ),采购部按照最小订量采购,造成剩余。

第六,物料没有被充分使用?

答案:是。物料分板料和大货物料,板料用于制作样品,大货物料用于生产。板料库存产生于产品开发取消,大货物料来自超采,或者质量问题隔离使用。

第七,物料没有配送出去?

答案:否,所有调料当天执行。

第八,ERP数据不准确,实际没有那么大储存量?

答案:否。仓库每季盘点,帐物一致。

三、5W2H设计整改方案

(一)仓库租金贵

第一,做什么(What)?=> 换至租金更低仓库

第二,怎样(How)?=> 通过中介寻找

第三,为什么(Why)?=> 物料从外地送至仓库,清点后由仓库发至各地加工厂,选址只需要方便接入高速,不需要离市区近

第四,何时(When)?=>12月底搬仓是最佳时期,因为秋冬季生产退料完成,便于按季清点

第五,何地(Where)?=>加工厂多在北方,市区以北更为合适

第六,谁(Who)?=>仓储部门负责搬仓前的物料清点等准备工作;财会部门负责推荐新仓库,预备搬仓所需资金,整体方案上报管理层确认

第七,多少(How much)?=>目标是每年减少20%的储存费用

(二)物料储存数量超常

第一,做什么(What)?=>减少库存数量

第二,怎样(How)?=>查清原因,消库存,避免再产生库存

原因:第一,超采,实际需求达不到最小订量,采购部按照最小订量采购;第二,物料没有被使用,开发后期取消设计,物料有质量问题被隔离使用。

解决:一是用库存物料创造增补款销售;二是库存跨部门使用;三是变卖物料。

预防:第一,实际需求数量达不到最小订量的情况,采购部门仍按照实际需求数量采购;第二,产品研发期间,尽量通过设计图筛选,确实需要采购板料做样品筛选,板料的采购数量限于够做10件样品以下;第三,物料有质量问题,必须退旧补新,或者清除物料。

第三,为什么(Why)?=>通过使用和变卖减少库存

第四,何时(When)?=> 2016年7月开始,12月底完成

第五,何地(Where)?=> 库存推销和增补款推荐在企业各部门进行,增补款订单生产在加工厂进行,物料变卖在仓库进行

第六,谁(Who)?=> 由库存项目组负责开展和跟进

第七,多少(How much)?=>目标是减少50%的库存

四、执行整改

(一)12月底前搬仓

跟进:7月-选定市区以北60公里新仓库,开展装修工程

8月 查看装修进度,调料生产增补款

9月至12月 物料跨部门使用作标记,变卖物料

12月-仓库通过验收,搬迁

(二)12月底前减少50%库存

跟进:7月-挑选数量最大(例如大于500码的服装用布)以及货值最高(例如防水透气功能性面布)的物料优先解决,了解各销售渠道的潜在需求,设计增补款,计算价格及出货期

8月 推销增补款,接到电商部16000件以及国际部约2000件的订单,消耗1.4万码布料以及1.7万条拉链。

9月 分析数量中等以上(例如100至499码的服装用布)以及货值较高(例如YKK拉链)的物料,推销跨部门使用,成功盘活10.6万码布料,预计3年内使用完。

10月-分析数量小(例如100码以下的服装用布)以及货值低(例如细碎辅料)的物料,安排仓库和财会部门变卖

11至12月 库存项目总结,评估项目对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全球供应链效率的成效,制定后续优化管理措施。

五、效果评估

面料库存原110.7万码降低了56%,即减少了62.1万码,原8309个布料品种减少了72%,即清理了6000个;辅料库存原22664个品种减少了87%,即清理了19625个,达到管理层预期目标。

六、总结

此案例通过针对库存管理的整改措施,降低了企业全球供应链运作的成本,增加了其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竞争力。另外,通过库存项目的开展,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仓储、财会等各部门均被涉及,在合作解决库存问题和商议预防措施的过程中,发现了垂直化架构和部门业绩考核(KPI)的改革需求,除了短期内能实现人人关注仓储成本,长远也有利于企业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提升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此改革提议获得企业管理层认可。

项目的局限性体现在,第一,企业已有10亿货值的成品库存需要消化,增补款只能争取到非常有限的订单量;第二,企业ERP系统的物料沿用原物料供应商的品名,没有转化为通用的名称,造成外部门在没有看到实物之前无法了解该物料是什么,不敢尝试用;第三,ERP系统没有针对“先进先出(FIFO)”的便利性进行设置,使用旧物料要比采购新物料多花数倍时间,操作的繁复制约了各部门使用旧物料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第4篇:供应链的计划管理范文

[关键词] 优化供应链管理 SOA 信息孤岛 异构系统

一、SOA概述

1.SOA定义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型,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服务层是SOA的基础,可以直接被应用调用,从而有效控制系统中与软件交互的人为依赖性。

2.SOA参考架构

SOA参考架构结合了传统技术和Web服务技术,考虑各种应用场景,可灵活地分拆组合使用。主要应用在企业应用集成领域,它以服务的方式共享和复用企业现有应用资产,保护用户信息技术投资,并以服务的方式构建新的业务流程,对组织中的业务流程进行灵活的重构和优化,增强业务的敏捷性。

二、基于SOA优化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1.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很多企业部署了PLM、ERP、MES、SCM、CRM等系统后面临最大的挑战在于各应用的整合,否则离散的信息孤岛将会成为企业整体运营效率提升的最大瓶颈,而且缺乏连贯的数据流也无法使商务智能发挥最大的效率,目前只有SOA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SOA的价值在于它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借助SOA企业可以摆脱依赖于平台和厂商的技术,转而通过一种架构技术来从容应对不断涌现的信息技术问题,SOA支持异构系统并最大化地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投资。当前中国企业基本上是全世界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产业链的上下游交互的信息技术成本已经明显高于企业内部运营的信息技术成本。SOA解决异构系统的能力使企业和上下游基于ERP等信息技术系统实现高效的整合重组及供应链管理。

2.基于SOA优化供应链管理架构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迎来了实时企业与全球商务的信息化时代,敏捷应用模式应运而生。商务流程高度融合,应用系统高度集成,企业之间全面运营协同商务,并根据变化进行自适应的调整。技术的革命性创新,为敏捷应用模式带来了强大的驱动力,WEB服务的标准协议栈、业务流程执行语言、业务流程管理、网格计算技术、搜索技术、技术等标准、技术、解决方案层出不穷,而最关键也是最具结构性变革的是面向服务架构技术SOA。SOA的核心价值在于组织能力服务化,通过服务编排实现灵活的业务过程,企业采用SOA技术架构,以业务为中心按照服务来构造企业的关键应用系统,实现过程、人员和信息的集成和高度协调。

3.基于SOA优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技术

企业服务总线ESB是SOA架构的一个支柱性技术,是一种开放的、基于标准的消息处理机制,同时也是一个灵活的连通基础架构,通过简单的标准适配器和接口,来完成服务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互操作,实现应用和服务的整合。ESB的主要功能包括服务之间的消息路由及多传输协议支持,传输协议和消息格式的标准化及转换,不同业务事件的服务、协调与管理,服务交互与安全性控制,服务质量和服务级别管理等。为企业应用的多样性、变化性、扩展性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全面支持基于角色的SOA企业应用。

4.基于SOA优化供应链管理的组织、信息技术、流程

灵活的信息技术及应用部署方式,对于企业用户是实现SOA战略的关键内容。建立支持服务组件构架模型,通过将服务组件组装为应用程序,部署到各种不同、异构、分布式运行环境中。企业应用系统根据组织、业务和流程的需要,部署到不同的地理位置、组织、应用上。企业用户使用的是一个系统,感觉不到地域的差异,系统内部通过服务和服务的接口实现互连、互操作。

5.基于SOA优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元素

企业中“人”是最重要的核心元素之一。让企业用户以更灵活的方式,便捷地访问企业信息,用户之间可实现更好的协作,实现人员与流程交互,提高业务效率。如何让企业的每一位信息工作者能以更灵活的方式,适时、便捷地访问和操作企业数据,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能力。通过企业搜索、与个人办公系统集成、提供对智能设备的支持、协同服务等实现与业务系统无缝集成,激发组织中人的活性。

企业运作中“过程”综合了企业的诸多元素:组织、数据、业务规则等,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需要实时了解业务发生的情况,动态控制企业的业务发展,根据发展战略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对业务进行改进。SOA的引入将带来企业之间、业务之间的连接,企业应用系统也将从面向功能转变到面向过程,通过服务接口的标准化和与BPM的结合,来简化应用之间的由流程驱动的应用集成,实现具有可重用、高度灵活的服务架构。

企业级业务“信息”数量巨大、类型众多,与业务关联密切。企业中结构化、非结构化信息并存,桌面系统、无线设备、个人办公系统等访问方式并存。需要快速部署信息技术和具备跨组织、跨领域、分布式的信息搜索访问和处理的能力。SOA用开放的、松散耦合的服务,快速组合新应用,以及时适应业务系统的需求变化,推动信息与人员、过程的紧密集成。

6.基于SOA优化供应链管理的业务模式

通过建立业务模型实现业务模式优化。业务模型主要是针对特定行业及典型客户的业务模式,从角色、组织、流程、数据等方面,应用建模方法所建立的应用模型。通过建立业务模型库并以模型化方式表示出来,支持先进的业务模式,推动客户实现业务模式创新。可实现支持多地点的国际化应用运作模式、供应商协同、多工厂协同、经销与制造需求协同、项目生产的供应链协同、多国的会计制度等。

7.基于SOA优化供应链管理中的服务

如何提供好的服务成为决定企业管理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服务组件资产库的建立为客户提供好的服务,服务组件资产库是在业务模型库基础上,采用领域工程技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技术、基于组件开发、模型驱动构架技术等方法并结合最新的服务及组件开发标准和技术等,最终以服务组件的方式表示出来。业务驱动是抽取服务组件的关键,从企业战略和关键绩效指标库,分解到相关业务,再落实到具体的流程、活动、规则、数据、角色等,确定服务的接口,通过特征建模选配,确定在不同的行业、地区、客户等不同应用场景中的服务,以服务组方式聚合服务。

8.基于SOA优化供应链管理的特征选配和组装

采用SOA技术架构时必须以商务应用为驱动力和中心,面向服务来设计、开发、部署、监管企业的关键应用系统。实现个性化的规模定制和交付,必须按照产品开发、扩展、定制、实施等不同层次,合理部署组织资源,按照不同模型、服务组件和产品的开发生命周期,采用高度迭代的开发模式,保持各模型的高度一致性。关键模型包括特征模型库、领域模型库、业务组件库、组装模型库等。根据用户不同的组织、角色和过程的特点,实现完全SOA架构企业应用系统的部署、运营和监管。通过特征和解决方案的选择,进行服务组件的装配,这是产品应用模式的创新,基于特征的装配、支撑个性化规模交付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用户。

9.基于SOA优化供应链管理的开发语言

基于SOA模式的应用开发中,特定领域语言与应用组装语言对于完全SOA架构产品的开发具有关键作用。领域特定语言主要包括业务领域语言、表单领域语言、流程领域语言以及报表领域语言等。可以对相关领域进行全面准确的模型化描述,自动生成符合SOA架构和技术标准的服务组件框架,实现动态组装,快速形成完整的应用系统。

三、结论

面对全球化竞争的发展趋势、市场、客户等,企业必须具备世界级管理和协作的能力。决策者必须考量企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商业模式等,快速动态地规划、设计、开发、部署和改进符合需要的供应链管理。基于SOA优化企业供应链管理支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个性化规模交付,真正实现了随需而变的实时企业与全球商务的信息化价值理念,全面连接世界级管理。

参考文献:

[1]白世贞等:供应链复杂系统资源流建模与仿真[M].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

第5篇:供应链的计划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

物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将会使整个电子商务供应链变得完全透明起来,企业可以实现对每一件产品的实时监控,对物流体系进行管理。企业可以监督和信息共享产品在供应链中的流通情况,还可以分析和预测产品在供应链各阶段将会产生的信息,通过各阶段产品信息的预测,估算出意外发生的概率或未来的趋势,能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加快企业的反应速度。

1供应链

供应链(Supply Chain)的概念是从扩大的生产(Extended Produetion)概念发展来的,它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了前伸和后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成为供应链的最早来源,之后由迈克尔.波特发展成为“价值链”,最终发展演变为现在的“供应链”供应链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生产出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然后由销售系统将产品销售到中间客户或终端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消费者链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总的来说供应链是一个功能网络结构模型

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 由 Michael E. Porter 在 1985 年提出,供应链管理是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物流有效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旨在满足服务水平的同时将供应链成本降到最低,并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将正确数量(Right Quantity)的正确商品(Right Product)配送到正确地点(Right Place)的一套管理方法,使生产销售总成本达到最低,供应链管理最为重视企业间合作。供应链管理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首先,优化企业内的物流链并拓展至企业外部伙伴;然后,在需求波动的时候取得产品供应和服务提供的灵活性;最后,提高价值链阶段的透明度。一家企业采用供应链管理,其最终想达到以下三个目的:第一,通过提高交货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达到提升客户的最大满意度;第二,借助供应链管理降低库存,减少生产及分销的费用达到降低公司的成本的目的;第三,错误成本去除,异常事件消弭,使得企业整体流程品质最优化。

3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分析

3.1 传统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传统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共享成为实现协调与合作的关键。但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供应链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电商企业中其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问题,主要各方面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爆仓和物流效率两个方面。如果某电子商务公司缺乏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机制那么将会直接导致爆仓后果。如何解决供应链中的需求不确定、供应不确定、生产不确定、环境不确定等难以对付的问题是当下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迫在眉睫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3.2 物联网技术下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信息流管理、资金流管理和物流管理构成供应链管理的三大部分。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通过互联网使得信息和资金透明、快速并准确地在供应链各成员节点之间传递,极大地改善了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流管理和资金流管理。突破改变传统的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范畴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必然要求,供应链上企业不再各自为政,应把企业内部及与供应链上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往来业务视为一个整体功能过程,通过有效透明协调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集成起来管理,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以适应新竞争环境下市场对企业生产管理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新要求。由于电子商务的核心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终端客户、银行、物流中心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快速交换,同时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间也能进行信息互通,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能传统模式而有效地将供应链上各个业务节点孤岛连接起来,实现真正的业务信息集成和共享。在交易环节,电子商务需进一步做好完善物流管理环节,尽量缩减供应链中物流所需时间,使物流管理与信息流和资金流管理实现统一同步,进而建立起一个真正强大的、反应快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要加强供应链管理就必须按照以下的策略进行安排:

1)采取第三方物流(3PL)方式积极改善企业外部物流情况。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与供需方之外的第三方(一般为专业物流企业)签订完成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契约的物流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结果,适应物流一体化趋势,也是当今世界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2)组建完善企业网络基础设施,改革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的实现均以完善的网络设施为基础,因此供应链上节点企业内联网和互联网的有机集成,能确保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流资金流畅通,能确保供应链高效运作。

3)进行业务流程再造(BPR),实施 ERP 系统。企业流程再造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做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通过流程再造,着重改善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产品服务和物流速度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使企业适应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4)加强协同整合。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不再是企业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竞争。要想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生存,要想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在供应链范围内加强相互信息共享的意识。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相互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减少错误信息传达,降低不必要的浪费,最终提升经营的效率。

5)重视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建设。客户关系管理是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延伸。客户关系管理突破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地域和组织限制,将终端客户、供应商、经销商、分销商整合,真正解决供应链中上下游管理问题,各节点反馈信息折射到供应链的各环节,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共赢。

4总结

供应链管理是当前任何企业求生存求发展不可避免将遇到的战略手段,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供应链管理所遭遇的问题,提出了在物联网技术下如何优化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流程,并结合社会上的电子商务企业的实际供应链管理模式,最后分析出以物联网技术为前提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优化策略。由于本作者能力和精力有限,加之电子商务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物联网的新技术、新思想更是不断涌现,本文研究非常有限,不够全面和深入,希望以后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深入学习了解掌握更深层次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宋俊德.浅谈物联网的现状与未来[J].移动通信,2010,7(15):8-10.

[2] 袁东亮.物联网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

[3] 李华.物联网下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商贸,2011(05):107-108.

[4] 张国华,吴冬方.物联网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商贸,2012(11):128-133.

[5] 郝中超.物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有形商品物流过程的优化管理[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17):54-55.

[6] 晏玲.物联网对电子商务商品流通的影响探析[J].商业时代,2011(17):30-31.

[7] 傅翠晓,黄丽华.电子商务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0,32(08):

51-57.

[8] 王伟.物联网时代电子商务运营和管理方法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第6篇:供应链的计划管理范文

[关键词]炼油厂 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 基本对策

石油化工企业的主要形式就是炼油厂、化工厂,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都需要有能源和化工产品的支持。石油化工行业由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使得石油化工行业其是已成为我们生产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石油企业也难逃一般的规律,其是一把双刃剑,石油化工产业的危险系数会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不断扩大而增加,其是作为一种高危行业存在我国行业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之中。在这里如果没有把安全问题考虑好的话,就可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由此可见,石油化工企业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我们当前石油企业亟需解决好的问题,因为它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1当前石油化工企业的应急事件管理状况

我国于石油化工工业发展的初期就对化学事故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在全国各地的化工企业建立了化工职业病防治所,其在初期对相关安全问题提出了预防的措施,但是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安全问题往往很令人担忧。

1.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已经出现过很多起重大的石油安全事故,其往往不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减少,往往相反。例如在1989年10月4日韩国幸福公司ABS树脂厂就是一家石油化工企业,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4人死亡,2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30亿韩元。事故直接和火灾,原因是因为16号挤出机上部覆盖的帆布处泄漏大量粉沫树脂,由于处置不当在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操作上的问题粉沫树脂分解产生大量可燃气体而发生爆炸;在991年日本狮子株式会社千叶工场由于精馏塔发热,最终导致产生爆炸,使其经济出现大规模下滑,从而造成工厂损失严重;1997年1月21日美国托斯科埃文工厂炼油厂由于加氢裂解单元而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爆炸事件,造成1人死亡,46人受伤(其中13人重伤),人员死伤损失惨重,事故直接原因是因为2号3段反应器没有遵守“反应温度超过426.7℃时泄压停车”的安全规定而使温度失控发生爆炸;2001年3月13日美国阿莫科聚合物工厂内由于储槽中热熔塑料的喷出引发爆炸着火灾事故,造成多3名员工当场死亡。

1.2国内的现状

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在建设初期,就做了相应的应急管理工作计划安排,相应的在各个企业设立了职业病防控中心。我国石油企业的龙头老大,中石化、中石油等都实现了应急管理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国颁布了《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与《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等法律法规,由于这些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尤其是这些法律法规对行业内的危险企业做了相应的应急工作的详细的管理和规定。包括我国大型的石油化工巨头都不断完善应急管理的规定,成立专门的事故救援人员组织。而应急管理方案需要由相关安监部门指导制定完成,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学习西方国家在石油化工事故发生时应急处理的方案,以防止石油化工企业事故带来巨大的损失。

2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出现的问题

石油化工企业要想发展的好,就必须处理好面临的安全问题,这样才能使得企业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在这个特殊情况下,要是有企业没能够对安全问题起到足够的认识,甚至消极面对,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还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下就是几个经常会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

2.1企业安全意识缺失

忽视安全生产是石油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有些企业对国家制定的安全生产制度置之度外,没有正确的认识其重要性,没有考虑忽视其的严重后果,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的事故。有的企业只是表面重视安全生产,但是没有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只有真正出现了安全事故才进行相关的处理,这往往会导致对事故调查不彻底,往往会手忙脚乱,最终导致安全隐患长期存在,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

2.2事前监督与事后管理步调不一

当事故发生时,大多数的石油化工企业才能想起安全生产是有多么的重要,但是安全事故发生后造成的影响是后悔所办不到的。所以石油企业要做好监督工作、要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石油企业不能出现漠视安全生产的管理者,这些都是企业发展的隐患,因为这不仅会增加企业的隐患,还会增加员工的安全意识,产生严重的后果。

2.3技术存在严重缺陷

虽然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在安全生产方面还是不能做到万无一失,还是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使用安全技术的范围过窄、没有充足的能力去解决重大技术问题、与国际安全技术的探讨过少、没有形成完备的安全技术生产体系、对事故的预警防范技术落后,由于存在这么多的问题,使得安全技术很难得到提高。石油企业主要存在缺乏应急预案的实践和演练,其应急管理系统落后,难以满足现今的发展需求。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高危工作,要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才是安全生产的一道保障。这样就要求应急队伍要在平时做好应急设备采购、训练的工作,在突发事故面前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石油化工企业事故处置对策

3.1加强企业安全防范意识

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就需要不断加强企业的安全防范意识,这样就可以保障企业的再生能力。

3.2构建安全管理机构

企业要在适应行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本企业安全机构的建立,要认识到企业的安全管理不能只注重事后管理而忽视事前监督,注重事前监督,才能更好的解决事故的发生,当然企业不能忽视对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3.3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的积累机制建设

提高应急建设的重要因素就是可以准确的意识到危机的存在。为此我们可以建立一套应急的系统应对机制,主要包括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内容,间接以提高企业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的灵活性,可以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3.4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在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大应急演练和培训工作。演练重点内容应包括装置着火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人员中毒伤害以及自然灾害事故等。通过多次的应急演练和应急培训,来提高员工应急意识和处理突发事故应急能力。

第7篇:供应链的计划管理范文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胃肠道动力紊乱性疾病,尤以动力障碍型常见,其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精神心理失衡和胃肠激素分泌失调有关。观察了抗抑郁药黛力新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并探讨了其对情志及相关胃肠激素的影响,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3例,均符合罗马Ⅲ动力障碍型FD标准1。其中治疗组33例,男10例,女23例;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无显著差异,均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莫沙必利5mg,3次/日,饭前30分钟服;治疗组除莫沙必利外另予黛力新1片,2次/日,两组疗程均4周。

焦虑/抑郁评分: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焦虑/抑郁评分2。

血浆胃肠激素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抽取静脉血2ml,置于预冷洁净采血管,低温离心(4℃,2000r/分),取血浆-20℃保存待测。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血浆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试剂盒购自美国Uscn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 Company,操作按说明书。

疗效判断标准:以上腹痛或不适、上腹饱胀、早饱、嗳气为主要观察指标。①显效:症状消失;②有效:症状减轻或好转;③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Ridit分析。

结果

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

焦虑/抑郁积分比较,见表2。

血浆MOT、SS浓度比较,见表3。

第8篇:供应链的计划管理范文

项目覆盖500多个地区

目前,每年都盈利,目前是全球成长最快的供应链计划(规划)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项目遍及78个国家的500多个地区。印义昊认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顾客期望值越来越高,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已从单个企业对单个企业变成供应链对供应链的竞争。企业提供高质量低成本产品的同时,必须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加强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这就涉及供应链管理。

通常所指的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它涉及市场预测、新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管理、运输、履行订单、客户服务。供应链优化管理则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求的同时,为使供应链系统成本最小而采取的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地方。

坤帝科2007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进入中国市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印义昊认为在供应链管理领域,中国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因为随着“两化融合”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管理思维的创新,许多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追求多元化,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正在成为公司的重要竞争优势。

印义昊强调,在制造业中,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坤帝科专注于提供高级计划与供应链优化软件及解决方案。他认为,生产计划和控制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是供应链上各个环节和各个企业联系的纽带。

关注四大领域的供应链管理

可以说,供应链管理思想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生产计划与控制。一方面,生产计划与控制是供应链的信息转换器,通过生产计划,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信息都通过生产计划进行加工转换,把需求信息转换为供应信息。另一方面,生产计划与控制是生产与需求的调节器,通过生产控制过程,有效地调节生产与供应的关系。

生产计划与控制还是供应链的资源调配器,通过生产计划向各供应商发出物料需求指令,向各分销商发出供货指令。特别是当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最终目的时,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供应链管理中就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第9篇:供应链的计划管理范文

关键词:石油化工;需求计划管理;ERP

一、引言

物资采购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当作“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而物资需求计划的准确、及时是物资采购管理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物资采购管理主要是通过将采购环节的流程优化,把供应链成员有效整合、优化,以合适的价格获得所需物资,实现物资采购的最高性价比,使企业获得更好的收益。随着全球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用更低的成本,在更短的时间之内将质量更好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中。从近几年中石化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用于物资采购的支出一般占项目总投资费用的60%~70%。有学者认为,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需求计划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本文以中国石化近年来在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方面的实践为例,提出了提高石油化工企业需求计划准确率、及时率的管理方法。

二、需求计划管理概述

物资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是根据产品结构各层次物品的从属和数量关系,以每个物品为计划对象,以完工时期为时间基准倒排计划,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个物品下达计划时间的先后顺序,是一种工业制造企业内物资计划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客户需求管理、产品生产计划、原材料计划以及库存纪录。

物资需求计划(MRP)主要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需求的相关性

在确定所需产品的数量之后,通过产品组成和材料、部件的构成情况,推算出各种组件和原材料的数量,这种根据逻辑关系推算出来的物料数量称为相关需求。

(二)需求的确定性

MRP的需求是根据生产计划安排、产品结构文件及库存相关信息计算出来的,所需的品种、数量和需求时间都具有确定性,不可改变。

(三)计划的复杂性

MRP系统是根据生产计划、产品结构文件、库存状况、原材料采购时间及到货要求、生产工艺要求等多方面的数据通过复杂计算后得出需求结果。产品结构复杂,生产流程较长、环节较多时,其计算工作量非常大,一般通过计算机完成。

三、炼化企业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及实施效果

炼油化工企业原油的采购最为关键,由专职部门完成。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生产辅料及运行维护物资由独立的物资供应部门完成,按照生产或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需求,根据市场情况适时组织采购,实现按时、保质保量、经济供应。经过多年的采购管理体系建设,中石化物资采购管理已成为中央企业采购管理的唯一的标杆并被国务院国资委多次推广。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方面,由于涉及的管理部门较多,管理难度较大。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该公司在借鉴国外同类型炼化企业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系统开发及人员培训交流等几个方面的管理来提高需求计划的提报质量,提高物资供应部门执行计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一)做好需求计划管理的前期控制工作

要保证所需的物资能够按照需求时间、保质保量供应,需求计划管理的基础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制度先行。通过制度对需求计划管理的有关部门、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及奖惩要求进行明确,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监督、落实,保证各项工作的高效衔接。

其次,加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简称 ERP)和辅助系统的需求计划管理功能开发。对ERP系统的物料编码数据库及管理报表的持续优化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

最后,需求计划的提报必须预留出合理的采购周期。需求计划提报时需按照工作流程及规定,选用合适的物资编码并预留出合理的准备和采购周期。

完善规章制度及电子系统基础工作后,需求计划的前期控制工作也相当重要。

1.定期组织物资供应相关知识培训,在各种场合宣贯物资供应的规章制度、业务操作流程,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需求部门计划提报人员的工作水平。

2.根据市场情况,结合专业管理经验,定期更新常用物资的采购周期供需求部门参考。

3.需求计划管理人员定期对需求部门进行回访,了解需求部门下一步的需求意向,协助解决需求部门在计划提报方面的问题。同时,通过对需求单位问题的收集,进一步完善物资供应的相关规定和业务流程。

4.阶段性总结并反馈前段时间的需求计划提报质量,剖析主要问题并吸取经验。

(二)加强对需求计划提报质量的管理

需求计划提报质量一般可从需求计划提报及时性、准确性两个指标反映出来。通过预警、协调、要求整改或加强考核等方式,促使需求单位不断提高计划提报质量。炼油化工企业需求计划管理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需求计划提报准确率=(1-)×100%

需求计划提报及时率=×100%

用于生产运行、检维修的物资需求计划准确率应达到98%、及时率应达到95%以上。考虑工程建设项目的物资需求存在设计变更等因素,一般要求基建、技改技措项目物资需求计划准确率、及时率都能达到95%以上。

(三)加强对需求计划执行情况的管理

物资需求计划下达到物资供应部门后,往往会因为业务人员没有及时处理,延误了一部分订货时间,待发现时间紧急后不得不采取紧急采购去保证物资及时供应的情况,造成无法及时保供、供应成本增加甚至质量安全风险。

需求计划执行情况管理主要通过需求计划处理的及时率和准确率反映出来。

1.需求计划执行及时率

通过统计需求计划下达到物资供应部门15天、30天、60天及以上时间后完成合同签订的计划比例,可反映出物资供应人员是否及时组织了订货。其中,计划下达15天后完成采购的计划执行率计算方式为

需求计划执行及时率(15天)=

×100%

30天、60天及以上的计划执行及时率计算方式以此类推。通过定期统计需求计划完成采购情况,计划管理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为及时完成采购的物资加以跟踪、协调。以广州石化需求计划管理为例,该公司2009年采用该方法进行管理后,物资需求的执行效率得到逐步的提高。针对该指标进行管理后的大约6个月后,各项指标逐渐趋于缓和、稳定,基本上满足企业物资供应的管理要求。

2.需求计划执行准确率

需求计划执行准确率主要反映物资供应部门是否严格按照需求计划的要求实施采购。没有严格按照需求计划的要求实施采购,轻则影响施工进度或增加费用,严重时可能影响安全生产。采购过程中,物资参数的变更经过技术部门或设计单位的书面确认才能认为准确执行了需求计划。

物资需求计划执行准确率的计算公式为

需求计划执行准确率=

×100%

由于该指标对工程建设及正常生产影响较大,采购实施的整个过程及物料出入库时需滚动跟踪核对,发现偏差及时纠正,避免出现用错料的情况。

四、对紧急物资需求计划的管理

一般情况下,需求计划需要按照月度、季度甚至年度有计划地提报,预留出合理的供应周期。一般物资本月提报下月需求计划,化工、三剂等大宗物料每季度提报一次,装置大修或零购更新计划以年度计划的方式提报,但生产或工程建设紧急需要时会产生一些临时性的紧急物资需求计划。这部分需求计划按照正常流程提报并实施采购很难满足实际需求。因此,需要有处理紧急物资的规章制度及相对应的工作流程。当有紧急物资需求时,物资供应部门按照应急方式实施采购,优先考虑交货进度和质量,尽最大努力满足实际需求。

五、结语

物资采购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供应链管理的方方面面。需求计划管理作为采购管理的源头,其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保证物资采购工作质量的提前。为实现这一目标,重点需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制度先行,持续完善需求计划管理要求;二是理顺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及物资供应内部各岗位的关系,保证物资采购各环节的高效运转;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量化管理并持续优化;四是做好应急措施,保证紧急物资的及时供应。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