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世界经济发展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利与弊分析,认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急迫性
从吸收能量角度看:我国的投资—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具有两方面的缺陷:一是投资方面,我国主要还是靠引进国外的技术来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它不利于本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并容易导致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与低效益等问题;二是出口方面,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为了保住经济的增长,都形成了高企的债务规模,在可预见的较长时期,都可能会去消减自身的赤字,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节约资本。可想而知,世界各国对中国产品的消费会是一个减少的趋势,那么我们国家的产能将严重过剩。假如我国再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只是导致更大的产能,导致更大的银行不良资产,从而威胁我国的金融系统,形成经济滞胀,甚至导致社会的动荡。②从释放能量角度看:我国的投资—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政府为主导的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形成了国内产业的规模化,并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国回收资本,以此为下一轮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带来动力。在此种经济增长循环中,我们国家得到的是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计价的债务凭证,失去的是国内的土地、劳动力与环境资源,以及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
鉴于宇宙观的理解出发,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进行以下几点思考
从宇宙观的角度出发,可以从能量集结过程和能量释放过程这两个方面对中国发展模式转变作一点思考:①能量集结过程,即通过资本将土地、劳动力与技术集结成产品的过程,其中核心的是效率提高。如何提高资本配置资源的效率则成为此过程的重点。在此,主要从技术创新培育和组织结构升级两方面加以分析。首先,推动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提高科技集约化程度。第一,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使企业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实现从“要素租金”增长转变为“创新租金”增长。一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技术进步机制,鼓励科研机构进入大型企业集团,逐步加大企业的科研资金和力量的比重;二是要坚持技术与发展并进的方针,既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缩短与先进国家技术方面的差距,也要发展面向市场的适用技术。第二,加快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在充分考虑国内先进技术创新的起点和水平的基础,制定行业技术进步和改造规划,提出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采用先进技术的标准和实践要求,限期淘汰落后的技术和设备,缩短设备更新周期。还要把企业技术进步与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结合起来,把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把企业技术进步与发展规模经济结合起来,把企业技术进步与合理利用资源结合起来,把企业技术进步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推动技术改造。第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储备优质劳动力与科技人才。我国既要加大国民教育发展步伐,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年限,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又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劳动力的素质,加大企业培训、教育、管理方面的投入。其次,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第一,加快改革,优化产业结构。首先,要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塑造产业结构优化的微观基础;其次,要培育和完善要素价格,发展和完善市场中介组织,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则,实现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重组,是产业结构的调控具有灵活性与及时性,适应集约经营的需要;最后,加强宏观产业政策的调节与指导作用,提高技术改造的投资比重,推进产业立法,进而加快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第二,培育主导产业,推动经济增长。当前,我国主导产业主要从以下三点加以培育:一是支持与振兴传统支柱产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石化工业、汽车工业和建筑业;二是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空间技术为技术支持的工业和农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培育为我国的新兴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三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生产的产品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②能量的释放过程,即提高消费产品的动力,为下一轮资本的集结和投入更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做准备。那如何提高社会的资本集结能力与最大限度地保留住资本为国内服务是能量释放过程的重点。首先,增加收入,提高居民实际消费能力。居民收入过低是制约居民消费最主要的因素,要想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增加居民收入。第一,扩大居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一是适应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提高居民的劳动报酬;二是降低政府税收,减轻企业的成本负担,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为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二,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收入公平。努力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提高他们的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工薪阶层的工作水平;加强区别化征收征管力度,通过开征利息税、遗产税等方式,改善分配结构。第三,努力发展资本市场,增加财产性收入。发展资本市场不仅可以使企业更具竞争力,还使我国居民直接分享企业创造的利润,增加居民的收入渠道。其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的潜在消费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维持着一个较高的储蓄率,为中国经济增长积累了宝贵的资金,但我国的消费规模却很小,影响了内部经济的不平衡。引起此种高储蓄与低消费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居民出现各种预防性储蓄。而这种预防性储蓄在经济下滑时还会强化。因此,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扩大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保障。一是继续完善城镇居民养老、医疗、失业、救济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养老、医疗、失业、救济等支付标准。二是要尽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扩大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险金的支付能力。三是要尽快完善现有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覆盖到的群体的社会保障。
作者:韦林 苏宁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世界的经济发展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人与物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其中,人与物的关系是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根本。人们为了生存必须与物结成某种关系,使物所具有的能量有序地释放出来,这种能量的释放一般要受到活劳动的劳动能力、技能、知识及物质资本的积累、管理、技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人与人的关系是促进物质或能量释放的外在条件。因为只有人才能积极、主动地让能量有序地释放,从而促进人与物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有序释放能量就是指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约束物的发展,这就牵扯到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就包含了产品的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怎样才能使产品分配到使用者的手中,发挥其最大的效用,这是人与人关系的核心。现在世界产品分配的规律一个是市场价值规律,另一个是资本规律。市场价值规律就是产品从低价者手中流到高价者手中。资本规律就是在资本市场上人们购买市场预期收益。资本规律受投资偏好、政府决策的引导、传统经验等很多因素影响。这两个规律是促进产品有序化最主要的规律。然而市场价值和价值不是同一概念,价值凝结的是人类一般劳动,而市场价值是以价值为载体,以市场信心为依托的虚拟价值[1]。而且市场也往往受到关税壁垒、进出口限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制、出口押金制、最低限价制;以及用于激励出口的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出口补贴,出口退税、商品倾销及汇率干预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也是急功近利,拉动国际经济运行不平稳,因此市场不是公平的、可靠的。市场价值把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市场价值当成反映人与物之间关系的价值来用,成为发达国家维护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借口。资本规律更是在有风险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很不靠谱。所以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不认可这种有序化的物质或能量的流动规律,这种分配规则最终必然被淘汰。由于世界经济运行没有找到合理有序的物质或者能量的流动规律,导致世界经济运行不平稳,时而引发战争,时而引起政治紧张。而脱离战争的维持或政治压迫这两种种维持世界经济秩序的方法,世界就陷入更加混乱的状态。单纯的依靠经济自身的机制调节即:靠相互投资、相互信贷、相互消费拉动世界经济发展,容易引起经济滞胀[2]。因此,世界需要以劳动为基础的价值规律指导,构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新的有序化发展规则。
二、世界经济向全球化、有序化方向发展
1.以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传承和发展
(1)合约经济异常活跃。世界经济发展从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泡沫经济流动,重新转向以实体经济流动为主。刺激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市场价值及其信心受挫,动力减弱,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据测算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由2008年11月的3.7%下降到2010年12月的3.1%[3]。二战后,刚从崇尚武力打击向利用市场价值进行经济侵略的市场经济发展态势受阻。在市场经济下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或者称国际经济合约,被以北约、美国等政治集团打着“正义”的旗号频频践踏。他们寻求在武力震慑下的世界市场经济,欲通过政治压力和市场交换双重规则分配世界资源和市场的新经济格局,以改变世界市场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利益侵略缓慢的局面,形成快速侵略的通道。企图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因利用市场掠夺而带来的经济危机。他们认为要让经济平稳发展,必须以他们利益为主导,军事做保障,政治为手段,合约经济为基础来整合世界市场,从而满足某些政治集团一劳永逸的剥削愿望。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将会在一体化进程中出现明显的合约经济的市场结构:一级市场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完全自由贸易的市场,他们坚决排斥、限制经济利益体外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二级市场是以北约等资本主义政治集团武力难以征服的发展中国家为主,在贸易摩擦中进行半自由贸易。三级市场是以不发达国家为主,是原材料的提供地和商品的倾销市场。总之,资本主义国家对这些市场的管理,采用一种合同约束。对其内部实现统一国民待遇,对外统一政治、军事壁垒,以保证合约的效率。
(2)世界市场向专业化、科技化、透明化、竞争激烈化、自由化、相对公平化、高效化、实体化、人性化等方向平稳发展。世界市场正呈现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变化:1)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等市场主体上的变化。消费者的生活以数字化为基础,以个性化的服务为内容。生产者的变化是,行业由垂直型的分工走向水平型分工,沿产品界限进行的分工发展到沿生产要素界限进行分工[4],生产要素的组织性代替生产要素的分散性。生产、服务的专业性很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工作,个人需要掌握的技能种类很少,但生产服务垂直延展的范围更深广。市场的变化是,市场需求不再是统一的标准模式,而是个性化的服务生产模式;服务的半径不再是区域性的,而是面向全球。市场仅是按一定的分类规则而设立的产品交换场所,分层的市场横向联系更加科学规范。“市场无形的手”将清晰可见,一部分调节供求关系的功能将丧失,在同一层级市场的市场功能回归到原始自然的以单位产品凝结的人类一般劳动上来,或者是产品所具有的、释放的社会一般能量上来。整个物流过程是清晰透明的,它是现代物流业以最短的距离与最快的时间优化配送;生产商、生产过程及传递的必然路径都是可知的,商品从市场交换转向网上承担部分交换过程,市场从传统有型市场向无形市场转变。2)市场体系上的变化。未来经济的形式以实体经济、信息经济、资本市场、人力资源市场、技术创新交流等为主导,推动经济不断发展。世界经济运行法则和自然法则是一样的,是优胜劣汰的过程,任何落后的生产组织形式、管理手段及落后的社会生产力都要被淘汰,甚至与其关联的活劳动,就不得不把一部分劳动无偿的被别人占有,直至其被生产力淘汰。3)市场机制上的变化。商品的交换,以单位产品凝结的人类一般劳动为主要尺度,同时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不存在商贩的炒作,买卖双方进行交换产品和服务时,主要是质量的比较和计算机对各种营运成本优化后的价格进行比较。4)市场运行规则方面,以相互之间提供服务为目的,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工和交换为服务半径,以商品为主的传统经济学与反映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为主的市场经济学是未来经济的理论基础,但以传统经济为主,突出物体的效用。5)在宏观调控体系上,稀缺资源被辅以“以人为本”理念引导下的使用权限,防止投机和市场偏好。稀缺程度不是商家操控和获取暴利的理由,而是依据实际需求的权限及获得成本的大小决定其价格。市场供求趋于平稳,供求不在是市场的主要功能。
(3)自由、便捷、个性化、人性化的经济组织形式引领发展。按照上面五个方面的发展局势,将来世界经济发展要走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商品的聚集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进行商品交易,如:在集散港口、物流配送中心、大型商城、超市、农村集贸市场进行交易。第二阶段是人的聚居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特定的人群在特定的空间进行消费。这一阶段随着全球城镇化的发展,将愈来愈明显。因为只有人愈来愈多,才需要更多的服务,服务的成本也就会降低,才能形成有竞争力的市场,更能形成便捷的服务。如果仅对单个人服务,会使服务成本太高而缺乏市场。这种形式也便于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给更多的人创造就业岗位。当然随着同一地区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城市的扩张受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和其他疑难问题影响,大城市发展停滞,甚至必然解体。第三阶段是个性化生产和个性化服务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人们享受到数字化、信息化等现代化的服务业带给自己生活的便利,人与商品在时空上的分离,这种形式更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商品就地生产,在数字化的空间里发出邀请要约或者接受要约,寻求生产信息;需求者根据自己的消费偏好接受要约或者发出邀请要约。如服装生产企业,设计出一种新的服装款式,在数字空间广告,消费者表示接受要约,同时传给生产商自己身材的有关数据,生产商完全按照这个人的身材情况生产出独一无二的服装供给该消费者。当然,消费者也可以发出邀请要约,选择生产商来给自己设计、生产服装。未来大部分商品销售和服务不经过有型的市场运营,而是依托现代物流业传递服务和产品。这种模式是一种平衡稳定的生产运营模式。因此,我们的后代很难想象我们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去交换产品。
2.以有序化为主要内容的世界新经济秩序
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认为城市化的发展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轴心(注:周振华.经济增长轴心转移:中国进入城市化推动经济增长阶段.经济研究,1995;1)。世纪之交,国家提出的“十五”发展计划中,“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也被列为基本的发展战略之一。因此,城市化发展问题又一次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多数研究者分析和论证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滞后性,力陈城市化发展滞后的种种弊端和危害,主张克服制度障碍,大力推进城市化的发展。
进行中外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固然可以为我们分析中国城市化发展提供若干方面的有益参考,但归根到底,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是由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等内在因素所决定的,忽视这一基本出发点而翻来覆去论证城市化的滞后,便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理论研究的意义,甚至可能误导城市化发展战略,不利于推进城市化发展的社会实践。进一步说,仅仅分析城市化发展滞后是远远不够的,它要求我们分析城市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如何通过我国经济结构和城市结构的优化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2 低度?适度?过度?标准的迷失与误导
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研究,从来就是一个充满混乱和争议的领域。90年代以来,对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判断是见仁见智,是滞后(低度)发展?还是适度发展?亦或是过度(超前)发展?各种意见都曾出现在不同的研究成果之中。表1仅仅是笔者所见各种文献中部分有代表性的研究结果。
从已有的研究不难看出,众多研究者的主流倾向是认为中国城市化发展是滞后的,与之持相反意见的“发展超前论”者所持的理由,其实在滞后论者那里或多或少地都有所提及,如统计口径问题,隐性城市化问题、流动人口问题等等。对同一现象,之所以会有截然不同的认识,是因为在如何认识中国城市化水平这一问题上,我们陷入了迷团之中。具体说来,我们认为在评价中国城市化水平问题上,有如下几点不应该忽视:
表1 90年代以来对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评价的不同意见
研究者 时间
分析依据
基本结论
一发展滞后论
辜胜阻 1991
IU比、NU比,亚洲模型
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10多个
百分点
杜辉
1992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偏差
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余立新 1994
钱纳里模型、经济计量模型
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约15个
百分点
俞德鹏 1994
城市化发展经验数据的“大
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约10个
国模型”
百分点
付晨
1995
114个国家人均GNP水平与城
城市化水平提高幅度差距为
市化水平的国际比较
7个百分点
孙立平 1996
修正后的人均GDP及其城镇
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落后于
化水平的国际比较
同等发达程度国家13至33个
百分点
叶裕民 1999
中、日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
1997年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
比较
化水平与1965年的日本相比,
城市化发展的差距为38.2个
百分点
周一星 1999
人均GDP与世界下中等国家
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12至14
及平均水平的比较
个百分点
孙永正 1999
中国城镇化率、农村人口与
城镇化至少滞后于工业化水
农业劳动力比重差异与世界
平10个百分点以上
中低收入国家组的比较
2001
与同期世界城市化进程相比
城市化水平比世界城市化平
较
均率低12个百分点
王茂林 2000
工业人口比重与城市化比重
199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应
国际比较
该达到43%左右,滞后约17
个百分点
二、基本适度论
刘连银 1997
与印、巴、泰等经济发展水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这些国
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家基本相当,并没有滞后
刘勇
1999
中国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平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
均模式”相比较
展基本相符,仅稍显滞后
郭克莎 4001
人均GNP与城市化水平关系
中国的城市化并没有严重滞
的国际比较、城市化与非农
后,城市化与人均收入水平
就业关系比较
和非农就业比重基本相适应
三、发展超前论
陈阿江 1997
把已经城市化了的农村人口
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
统计进城市人口
董黎明 1999
90年代中国城市的“超常规
中国的城市发展脱离了经济
”发展
发展现实、城市发展过快
邓宇鹏 1999
把乡镇企业和乡城流动人口
1997年中国的隐性城市化率
算入城市人口
加上公开的城市化,实际水
平超过60%
首先,拿不同时期、不同发展背景下,不同国家工业化、非农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互动历史资料来说明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固然没有问题,但套用其经验数据则有可能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
一方面,人均收入从400美元到800美元的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出现在100多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所谓多国模型中发展中国家的资料,也是30~50年前的,不考虑时空背景,仅仅从人均收入(而且是以汇率变化十分频繁的美元作为计量单位)这一指标,用此时的收入水平来套用彼时的社会经济结构,试图说明某个国家城市化水平应该在某个水平,是十分缺乏说服力的。部分学者虽然考虑了收入的不可比性,采用实际购买力评价(PPP)方法来进行论证,但也存在同样的缺陷,更不用说PPP方法本身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今日中国在实现工业化时的全球经济背景和条件也是不一样的,这些将直接影响到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取舍。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所需的巨额初始资本有相当大的部分来自外部渠道:一是通过殖民扩张,在殖民地进行搜刮,获取巨额的扩张红利,刺激了国内工业的发展;二是通过索取巨额的战争赔款,加速其原始积累的进程;三是引进外资。而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一没有发达国家当年所具有的优越资源条件,不可能从其它的国家和地区掠夺到大量的资源为己所用,以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发展民族工业;二来它们处的国际经济环境决定了它们只能成为发达国家的工业品市场。这些因素使得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和其它非农业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要用比发达国家更短的时间实现城市化,困难很大。特别由于缺乏足够的市场空间发展工业以带动城市化,这些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常常出现过度发展第三产业,从而形成过度城市化的现象。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利用其特殊的地理及政治经济因素,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制造业外移中分得一杯羹,在较短时间里,实现了工业化、非农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中国长期基本上被排斥在世界经济市场之外,国内经济结构又与一般较小的发展中国家不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自然既难以用发达国家的既往历史模式来套用,又难以用当今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格局来衡量。
其次,就IU比(I=工业化率,U=城镇化率)和NU比(N=非农化率)的分析角度而言,一般情况是,IU比最开始大于1,随着经济发展程度提高,特别是服务经济成分提高,IU比逐步降低。这就是说非农化劳动力中的大部分被第三产业所吸收,城市发展的动力的重心由工业变为服务业。中国的IU比和NU比一直高于世界一般水平,根源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业发展的滞后;二是非农产业,尤其是大量农村工业分散地在城镇以外的区域发展。造成这种发展格局,既是过去制度选择造成的结果,也是发展中大国所存在的合乎逻辑的现象。类似的情况在印度也存在。作为人口众多、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相当的大国,印度与我国的IU比和NU比有相似的情况。因此,我国的IU比和NU比高于其他国家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能以一般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来判断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多少个百分点。
再次,从“隐性城市化”的角度来论证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滞后,是试图克服目前人口流动和迁移的某些政策障碍的后果和统计资料口径混乱等因素而把握城市化水平。应该说,这种分析方法提供了一种参考性思路,但以此来说明城市化滞后,则存在难以克服的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居住于农村的情况十分普遍,NU比大于1的现象是一种常态。按照“隐性城市化”的定义和计量方式,即使最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也可以计算出一定的“隐性城市化”水平出来,虽然通常人们不会去这么做,但理论上是会出现这种情况的。这足以说明,“隐性城市化”的方法不能正确把握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滞后的程度。
虽然我国的城镇行政区划体制混乱和城乡人口流动二元性的特点,使人们从统计意义上把握城市化水平较为困难,但这个问题是可以克服的。参照一般经验,我们可以把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分成三类:一类是城镇建成区内的市镇非农业人口;二类是分布在城镇近郊、融入城镇社会经济活动、使用城镇基础设施、享受城镇文明的部分农业劳动人口。这类人口,依多数学者意见,按城镇人口的30%计算为宜;三类是以流动方式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的流动人口。这部分人口,部分是呈钟摆型在城镇与农村之间进行流动,部分是长期在城镇中务工经商。根据一系列典型调查,第三类人口中的一半以上人口也可以视为城镇人口。以此标准进行计算,90年代末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应该为37%左右,大致领先于按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口径计算的城市化率6个百分点,而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基本吻合。
除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人为抑制城市发展的现象,如中国20世纪60~70年代,朝鲜以及柬埔寨的红色高棉执政时期,任何一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水平,都是其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城市化发展水平也是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相适应的。中国的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与其它国家有别的特征,是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城市发展中的结构出现偏异的结果。过多地研究和争论中国的城市化是滞后发展、适度发展亦或是超前发展,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相反,我们研究的重心应该放在如何从经济结构和城市结构改善着手,促进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3 城市化偏差还是非农化偏差?经济结构与城市化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把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归咎于城乡隔离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特别是户籍制度。认为城市化发展落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在于制度因素阻碍了劳动力和人口向城市的集中,从而产生了“城市化偏差”。按照这种思路,只有把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不利于人口流动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应该从根本上予以废除,城市化偏差才能加以矫正。
客观地说,长期以来形成的阻碍人口流动的制度因素确实在相当程度上延缓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但这并不是所谓“城市化偏差”的唯一原因,甚至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事实上,经过近20年的改革与发展,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影响人口流动从而阻碍城市化发展的制度因素的作用已经大大降低。8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逐步放宽了乡城人口流动的限制,如吸收农民自理口粮进入城镇落户、实施蓝印户口制度等等,但城市化水平提高有限,甚至在90年代以来步伐趋缓。如1979~1988年,我国市镇人口年均增加1140万人,城市化率每年上升0.79个百分点;1989~1998年,市镇人口每年只增加928万人,城市化率每年上升0.46个百分点。而在城市化速度放慢的90年代,前半期城市化发展速度又明显高于后半期。如1989~1993年,市镇人口每年增加938万人,城市化率每年提高0.47个百分点,而后半期的1994~1998年,市镇人口每年增加918万人,城市化率每年只增加0.45个百分点。(注:课题组.关于加快小城镇发展的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0;3)应该说,十多年来,乡城之间的壁垒是在逐步松动的,而且越来越多的乡城流动人口以各种不同方式进入到城镇,其中的相当部分已经融入城镇,成为城镇人口。在许多地方,可以说是城门大开,户籍制度名存实亡。过去政治经济制度下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政治经济利益已经消失殆尽,客观上并不构成继续阻碍城市化发展的重大障碍。户籍制度等造成的城市化发展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已经“补课”完毕。时至今日,城市化水平仍然出现“偏差”,且城市化从绝对人口增加到相对速度都有所下降的事实,说明把城市化滞后及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于体制因素是缺乏充分的说服力的。实际上,有些地方倒是利用户籍制度政治经济利益的幻觉所遗留下的剩余影响,试图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典型的事例就是通过卖户口的方式筹集资金来进行城镇建设。其结果难尽人意,这恰恰从反面证明户籍制度已经不构成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中国城市化发展之所以呈现出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不同的发展模式,问题不在“城市化偏差”,而在于“非农化偏差”,尤其是“工业化偏差”。这就是说,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水平与结构之间呈现出的与其它大多数国家不同的特征,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的经济结构与其它国家的差异。中国经济结构的特异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至少表现在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从产业的角度来看,非农产业发展对非农就业的拉力不足,从而对城市化发展的拉动弹性过低,我们可以称之为产业结构偏差;二是非农产业在农村地区的分散发展,限制了供给和需求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过程,从而造成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不足,我们可以称之为非农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偏差。
就非农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关系而言,我们可以分别从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表2利用序时统计年鉴资料对我国非农化与城市化发展轨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偏差所在。显然,方程(1)说明我国城市化与非农产值之间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而方程(2)和(3)则又说明在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我国的非农化和城市化之间存在不同的发展模式。在1952~1979年,非农化对城市化发展的解释力较低;相比较而言1980~1999年,非农化对城市化的解释力则十分显著。数据的实证分析支持了这样的结论: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缓慢,原因在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没有在经济产出结构变化的同时实现城乡结构的同步变化。
表2 中国城市化与非农化发展的回归与相关分析
内容
回归方程
拟合度(R[2]) 相关系数(r)
城市化与非农产值
1952~1999
U1=-17.8+0.56N1 …………(1) 0.797 0.895
1952~1979
U2=2.49+0.23N2 …………(2) 0.604 0.787
1980~1999
U3=-22.04+0.64N3 …………(3) 0.901 0.952
城市化与非农就业
1952~1999
U4=8.11+0.42N4 …………(4) 0.822 0.909
1952~1979
U5=14.28+0.12N5 …………(5) 0.147 0.423
1980~1999
U6=3.85+0.54N6 …………(6) 0.951 0.976
从就业结构变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来看,上述特点更加明显。方程(5)说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非农就业的增长对城市化几乎谈不上有什么贡献,而改革开放后的非农就业的增长与城市化的发展呈现极强的对应关系,非农化对城市化的弹性大大提高。
归根到底,城市化只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变化的一种外在性表现。它的水平高低,是由前者决定的。中国非农产值和就业的扩张没有产生相应的城市化拉动力,原因有三:一是非农经济的重型结构抑制了城市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二是广泛存在于农村地区的非农产业造成了非农化与城市化的脱节与背离;三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结构畸形限制了城市本身的辐射与吸纳能力。
在经济结构方面,90年代初,就有研究者分析我国工业的重型发展结构严重阻碍了城镇非农产业对劳动力的吸收。据一项研究表明,从1952~1987年的35年间,我国的工业资本积累应该吸纳的劳动力就业量为1.7亿人,而实际吸纳的劳动力仅为8000万人,不到应当吸纳劳动力的50%。(注:课题组.中国乡镇企业发展及国民经济的宏观协调.中国农村经济,1990;5)产生这种特殊的非农经济结构的原因:一方面是当时以工业为主导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另一方面则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强调先生产、后生活,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要建设生产性城市而非消费性城市,由此导致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改革开放以来,轻型工业和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有了显著增强,但这方面具有的潜力远未充分发挥出来。由于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结构问题较为突出,吸收劳动力就业能力最强的城市服务功能难以发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受到产业结构的制约。
导致中国城市化发展与非农就业增长之间出现严重偏差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非农就业广泛地分布于广大农村地区,没有有效地向城镇集中。我国的NU比一直居高不下,甚至在90年代仍然呈上升态势,集中说明了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及我们努力方向所在。90年代以来,各地为实现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集中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遍布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各级开发区的设立,就是为了筑巢引凤。在一些地方,开发区吸引了一批投资项目,但总体来看,对引导乡村非农产业向城镇集中仍然效果有限。
中国的乡村非农产业难以向城镇集中,其根源是多方面的。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对乡村非农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的需求大多来自于当地农村社区的农民,一定社区圈子里的相对较稳定的需求使得小规模、低水平的非农产业企业得以维持。从供给方面看,把企业分散地布置在乡村,有利因素也不少。一是企业可以大大降低其生产经营成本。如有些企业本来就是就地取材,就地销售产品,把企业办在家门口,符合经济原则。二是可以以临时工的方式极为方便地从大量的闲散乡村劳力中招收工作人员,可以说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种对企业员工非正式的录用和管理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企业人工成本。三是企业用不着为员工提供食堂、宿舍等设施,省却了管理者的许多麻烦。四是企业使用的土地及其它资源都是自己或本村的,就可以不用或很少交纳各种费用。五是可以较为方便地逃避有关部门的监管,省却五花八门的各种正当和非正当的费用。
当然,乡村非农业企业难以向城镇集中,还存在另外一个体制性障碍,那就是农村社区的基层行政管理者并不热心甚至反对所管辖的区域内的非农企业向城镇的集中。对他们来说,在辖区内兴办了多少非农企业,是其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基层干部们的小金库或招待基地,他们享有“控制权”利益,自然不希望非农企业向辖区外的地方集中。
狭隘的目标市场定位、与低收入和低下的购买力相适应的产品和营销方式、非正式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和不计成本的外部收益,使得非农产业在农村分散经营的交易成本和经营成本大大降低,而在城镇生产经营可能具有的诸如人力资源、技术、信息、管理、交通、市场等优势大打折扣,对它们难以产生足够的吸引力。这就是中国NU比一直居高不下进而导致城市化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4 头重脚轻还是头轻脚重?城市结构与城市化发展
【关键词】经济发展;结构转型;鄂尔多斯;战略与突破
在经济依然不景气的大环境中,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鄂尔多斯经济发展备受关注。虽然已经成为著名的“鄂尔多斯现象”发展模式,但是鄂尔多斯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鄂尔多斯经济的发展与各种环境和压力交织在一起,如何才能更加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
鄂尔多斯的发展起步比较晚,基础相对弱,管理还比较粗放,整个发展系统还存在诸多“软肋”,金融、物流、教育、科技等明显滞后,大量缺乏高素质人才。因此,鄂尔多斯要在取得发展的同时,要保持清醒,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如此才能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合理的可持续经济模式是地区发展长期战略
如何转变产业结构,如何提高第三产业的财政收入,如何寻找新的支柱性产业,如何保持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是我市“十二五”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对于鄂尔多斯市这样的资源大市来说,传统工业发展方式的弊端让我们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我市煤炭、天然气等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无限;另一方面,我们的生态非常脆弱,主要体现在水资源匮乏,草原植被破坏。
2、中国政府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2012年中国GDP成长目标从过去八年的8%下调至7.5%。本次调降经济成长目标,主要因为中国主要的出口市场-欧、美等国的经济成长放缓,将使外需对中国经济的推动力量将不如2011年,而中国未来更将会面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的情况。在这样的总体经济情势下,国家和中央政府显然将会较着重于经济结构转型,并致力于提升国内的内需消费,以下我们便能更进一步检视鄂尔多斯地区的经济结构及其发展轨迹。
大环境的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我们鄂尔多斯地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我们亦不认为鄂尔多斯能够持续藉由建造高楼大厦、煤炭等资源开采来持续维持过去几年的高速经济增长。
3、鄂尔多斯市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进行“二次创业”,攻坚克难,开拓创新,通过科学利用优越的资源条件,高起点引进和配置生产要素,利用后发优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到了现阶段,我们更应该期待鄂尔多斯历史性的“三次创业”的开展,实现鄂尔多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循环模式,“三次创业”应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从粗放式转变为一、二、三次产业的多元化的模式,注重科技、信息、工业、文化、旅游、服务、消费等多元产业协同带动的组合发展。
4、最近强调“不再在全国争GDP增长速度第一,而强调富民与强区并举”,这对重塑鄂尔多斯的发展观有重要指导意义,因为增长和发展毕竟不是一回事,强调发展比强调增长更高瞻远瞩,更得民心,我们鄂尔多斯应该好好领会这一精神。
二、鄂尔多斯经济发展优势及其产业结构转型战略
1、鄂尔多斯经济发展优势
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有诸多优势,起核心作用并相对突出的有三大优势:一是资源优势,二是区位优势,三是文化优势。
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人们的理解比较相近,而对文化优势则理解不一。鄂尔多斯现在重视文化旅游,利用文化因素(民俗文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这是可行的,同样存在于我国西部其他地区。
然而,鄂尔多斯的文化优势绝不仅限于此。鄂尔多斯的文化优势更重要的体现在“鄂尔多斯精神(理念)”上。试想,类似鄂尔多斯市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地区在全国范围内肯定还有,为什么没有第二个“鄂尔多斯速度”出现,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以煤为基、多元发展
以煤为基,因为鄂尔多斯市煤炭大市,煤炭是一个基础。以煤为基和以前的煤炭依赖不一样,在过去的发展阶段是起步,不依赖煤炭,我们也就没有今天的“鄂尔多斯现象”,现在以煤为基础。依托煤,但不能依赖煤。依托煤,但要超越煤,利用煤这个资源的优势来实现一个多元的发展。
首先是提升全能产业,提升循环经济,拉长产业链。第二是利用现在煤炭的优势,煤变电以后就有能源优势,可以引进新的产业的发展,所以形成一个大的循环的体系,这样可以使鄂尔多斯市的地区经济结构实现优化。
再有就是,通过系列的拉长上下游的产业链,实现循环经济,可做到少挖煤,并减少对地区生态的破坏,同时,对挖煤我们也应注重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清洁、安全挖煤。
3、实现产业多元支柱的突破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集中力量重点打造了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中国·鄂尔多斯低碳谷、鄂尔多斯煤化工基地、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鄂尔多斯科技教育创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大力开展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全面合作,打造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基地。与国家煤炭科学总院共同开展科研攻关,西安煤炭设计院等5家科研机构在鄂尔多斯市设立了长期办事机构。同时,还加盟了国家“新一代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效增强了鄂尔多斯市的人才集聚新优势。
4、大力发展非煤产业
我们欣慰的看到,鄂尔多斯在经济转型已做出了可喜的成绩,目前来说,已经成功地培养和引进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是鄂尔多斯市推进结构转型,培养发展非资源性产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而重点打造的新型产业基地,以汽车制造为重点,并规划建设了鄂尔多斯市东胜—康巴什—阿镇制造业基地。是自治区确定的重点工业集聚区之一,也是鄂尔多斯市承接发达地区先进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
在东胜云计算产业园区开工建设了鄂尔多斯超级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这是我们重视科技发展的一个长远预见性战略。
5、政府积极推进转型之路
2012年5月18日,鄂尔多斯市重点项目融资对接推荐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推荐会推荐了鄂尔多斯市农牧林水、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8个行业的100多个项目,这批项目呈现出成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前期工作扎实、手续齐备、资金投入大3个特点,拟申请银行贷款1664.1亿元,有近20家金融机构参加了推荐会。
如此项工作获得圆满成功,一定会是对我们鄂尔多斯的经济转型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一步棋。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鄂尔多斯经济转型之路一定会走的更远、更稳健、更健康。
三、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相关问题思考
1、地区经济粗放发展方式还未根本扭转
2011年2月12日,在鄂尔多斯市第二届人民代(下转第166页)(上接第164页)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市长云光中做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称过去的五年我们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鄂尔多斯科学发展新局面,成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十八个典型地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五个典型城市之一。”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跨越千亿元、两千亿元大关,2010年达到2643亿元,五年累计创造地区生产总值849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2倍,年均增长23.4%”。
但是报告也指出,我市“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还没有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格局;工业仍处在打基础、扩总量阶段,产业链条短、结构单一,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还没有形成一、二、三产协同带动的格局;资源要素投入过大,科研基础薄弱、高层次人才紧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仍很突出,远没有形成科技、人才、管理等高端要素支撑发展的格局;粗放发展方式还未根本扭转,节能和环境容量指标约束加大,特别是水资源支撑不足,尚没有形成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格局……”
2、地区物价偏高
近些年,大量企业来鄂尔多斯投资,短短几年时间,数以千亿计的资金涌向这个只有16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除带来经济繁荣以外,还带来了迅猛增长的需求,特别是高消费需求。与此同时,鄂尔多斯外来用工工资水平近几年大幅飙升(据调查高出北京地区15%以上),民间资金拆借利率畸高,房屋(尤其商业地产)租金率居高不下,作为价格基本组成部分的“工资、利率、租金”都位列上位。另外,鄂尔多斯地广人稀,单位时间和单位(营业)面积的顾客流量有限,规模效益欠佳,因此,物价在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下难免偏高。
物价偏高有诸多不利方面:不利于宜居城市建设;宜居城市除了环境优美、社会文明以外,还必须物价低、生活舒适,否则人们的幸福指数就会降低,不利于商业服务业发展,并容易导致消费外流,也不利于人才引进等,容易导致地区竞争力下降,从而出现未富先衰的负效应。
3、科技与人才发展相对滞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得出的科学论断。如果说鄂尔多斯的发展有什么不协调的话,那么,最大的不协调就是科技和人才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20世纪80年代创造“特区速度”的广东深圳曾引来全国人才“孔雀东南飞”,今天的深圳稳稳确立了国际现代化城市的地位,如果没有大量人才的聚集,那是不可能实现的。今天的鄂尔多斯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把树立科技和人才立市思想作为建设“双百”城市的基本战略,因为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最终要靠科技进步来支撑。
4、权责不对等问题
一方面,鄂尔多斯的煤炭产量已接近全国的1/8,鄂尔多斯生产的能源85%以上供全国消费,鄂尔多斯事实上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另一方面,在环保指标安排、用地指标安排、黄河用水指标安排、铁路运力安排等方面却和鄂尔多斯担当的国家能源重大保障责任不相称。随着“两型”社会的构建,“碳生产(碳排放)地区以后要征碳税”是大势所趋,那么,碳消费(能源消费)地区应该让渡一部分碳排放(环保)指标给能源供给地区以换取能源供应。
鄂尔多斯现在需要好好整理一套理由充分的叙述:鄂尔多斯肩负着国家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防止荒漠化和生态安全屏障基地、少数民族边疆稳定示范地的重大职责,为了能更好的服务国家发展大局,鄂尔多斯理应获得自治区和国家在有关政策方面的重点支持。
四、结束语
鄂尔多斯经济的发展与各种环境和压力交织在一起,如何才能更加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 转变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寻求多元支柱产业经济是我们必须做出的改变,以煤矿为基,寻求突破,大力发展非煤产业,有效增强鄂尔多斯市的人才集聚新优势,创新与突破是经济转型的至关要点,转换思维、把握机遇是成功的前提,三次创业和超越自我是应该强调的普遍认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应同步进行,这样,我们的转型之路才会走的更远,科学的发展观注定是我们转型之路的航标。
参考文献:
[1]童年成.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相关问题思考[J].区域经济,2010年第28期.
[2]晨星.中国统计局.中国面临经济结构转型[OL].http://.2012.4.2.
[3]袁纯清.跨越转型? 破解资源依赖困局.中央电视台《今日关注》,2012年3月13日播出.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突破发展、构建和谐*的总体部署,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9.9亿元,增长12.6%,占计划的108.5%;财政总收入20亿元,增长56.4%,占计划的13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8亿元,增长43.2%,占计划的10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7.7亿元,增长36.5%,占计划的107.8%,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99.1亿元,增长39.3%,完成计划的116.6%,中省跨区域项目完成投资48.6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104.8%,超出103%的计划控制预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6亿元,增长18.1%,占计划102.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051元,增长17.4%,占计划的109.4%;农民人均纯收入2256元,增长15.5%,占计划的107.3%;单位GDP能耗预计降低4.5%;城镇登记失业率3.51%,人口自然增长率2.2‰,均控制在计划指标以内。
与往年相比,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新的特点:
----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增速分别达到8.8%、16.4%和12.2%,实现了同步增长;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1:28.9:44调整为27.4:31.1:41.5,二产提高2.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内部,畜牧业实现增加值13.8亿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总量的26.5%,在一产中的比重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工业在二产中的比重达到69.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产业化、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投资拉动成效显著。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7.7亿元,增长36.5%。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9.1亿元,增长39.3%,创历史新高。全市2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3.8亿元,占年投资计划的96.1%。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既带动了投资增长,又增强了发展后劲。
----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39亿元,同比翻一番。其中,中心城市建设完成投资4.24亿元,增长39%。江北新区建设力度加大,江南城区改造项目扎实推进,九县城、重点集镇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政设施逐步完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瓶颈制约加速破解。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大为改观,境内铁路复线和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加快,西汉高速*段竣工通车。建成通乡油路446公里,实现70%的乡镇通油路,铺筑通村水泥路3585公里,惠及771个村、80万农民,实现55%的村通公路。330KV金州变扩建、110千伏江南变增容、中厂输变电站工程相继建成投运。当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8平方公里,造林50万亩,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3674户15315人。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年粮食总产104.8万吨,增长9.48%,创近十年新高;油料产量8.98万吨,增长15.2%。农业的集约化水平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明显,蚕茧产量2.23万吨,增长17.81%,肉类总产18.8万吨.增长9.7%,蔬菜产量79.7万吨,增长10.39%,茶叶产量5322吨,增长13.33%,水果产量11.72万吨,增长19.36%,水产品产量7173万吨,增长24.83%。龙头企业加快成长,阳晨、民荣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方向迈进。扶贫开发和以工代赈工作力度加大,特困村、扶贫重点村的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减少贫困人口8.14万人,10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建设进展顺利。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得到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得到重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面貌显著改观。
----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工业实现了总量上升、利润增加、能耗下降。实现工业增加值40.85亿元,增长18.4%,占计划的11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8亿元,增长31.5%;实现利润3.17亿元(不含供电、电厂、烟厂),增长3.9倍。水电、矿产、食品、丝绸、医药等五大特色工业实现产值65.4亿元,增长46.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5%。预计万元GDP能耗下降4.5%。当年建成了旬阳鑫源铅锌选矿厂、江华钡盐等一批规模较大开发项目,开工建设了旬阳、平利水泥、30万吨生物柴油等项目,为工业发展增加了潜力。
----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强劲,全年接待旅客达到206.8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7.2亿元,增长28.8%,有力地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流通和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8.76亿元,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2.6亿元,增长18.1%。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础教育得到巩固提高,“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中小学危房改造16.2万平方米。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覆盖面达91.5%。实施了一批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面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参加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人数达到9.2万、13.9万和8.6万人,4.55万城镇低收入人口和26.8万贫困农民享受了低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6.43%和90.85%。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缺乏支撑全局发展的大项目;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区域特色产业尚未形成品牌和规模优势;三是企业创新能力弱,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四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就医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缓解;五是突破发展的压力增大,目前,我市人均GDP水平仅为全国的三分之一、不足全省的一半,增速比榆林市低7.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8个百分点,仅高于商洛0.2个百分点,在汉中、商洛等周边地市发展势头强劲的形势下,竞争压力有增无减。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实施“*”规划的关键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大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全委会的总体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加快三大基础建设,壮大六大支柱产业,实施民生工程,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增发展紧迫感,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化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突破发展。
综合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统筹考虑发展需要与可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220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26亿元,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达到8860元和2480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8%;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4.3%和3.5‰以内,万元GDP能耗降低4%。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精心组织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安排市级重点建设项目66个,项目总投资572亿元,年度投资11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0个,总投资449亿元,当年完成投资84亿元;新开工项目46个,总投资121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3亿元。安排前期重点项目34个,总投资413亿元。坚持投资拉动战略,以市级重点项目为带动,促进18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完成。通过健全项目工作推进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加强协调服务,优化建设环境,切实加强投资项目管理,加快基础设施、绿色产业、生态保护和民生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储备一批优势产业项目,加强项目的宣传推介,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千方百计争取中省投资,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加强银企合作,拓宽融资渠道,保证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基础上,着眼于为特色工业建立稳固的原料基地,坚持“一村一品”建基地、“一县一业”树龙头,强村大户带动、产业龙头牵引,实行集约经营,突出抓好畜牧、蔬菜、蚕桑、茶叶、魔芋、烤烟、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增基本农田6万亩,解决16万人的安全饮水,新建沼气池2万口,加快*许家河水库、旬阳平定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巩固提升102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水平,提高扶贫开发和以工代赈投资效益,加大特困村、扶贫重点村的扶贫工作力度,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和中介维权服务,扩大有组织的输出,促进劳务经济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
(三)全力推进六大产业发展。绿色能源、富硒食品、*茧丝、金州矿产、秦巴医药、生态旅游是富有*特色的支柱产业,是实现突破发展的产业支撑和重点。
培育壮大支柱工业。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陕南突破发展等政策机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产业聚集度,提升工业整体水平,确保全年工业增加值50亿元、增长18%目标的实现。绿色能源产业,以建设新型能源基地为目标,坚持水电、火电、生物质能源并举,推进汉江干流蜀河、旬阳、白河电站和55座支流电站建设进程,完成30万吨生物柴油一期工程建设,力争燃料乙醇项目年内开工,火电项目明后年陆续进点开工;富硒食品产业,坚持依托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多元发展的策略,重点建设*万吨调味品生产线、沪康公司技改扩能、平利精制腊肉、紫阳富硒茶、生猪良繁及养殖大户建设、魔芋、木瓜系列食品加工等项目,加快形成一批食品工业群体,创立名优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丝绸产业,要积极推进东桑西移工程,搞好蚕桑基地建设,引进深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加大康虹公司蚕种扩能、宝业丝绸公司、*永宏公司技改力度,建成*天兴公司捻丝生产线;金州矿产产业,要进一步加强地质勘察工作,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坚持抓大关小,积极引进大企业实施大规模、高环保、深层次开发,培育一批大型矿业集团,加快建成三条百万吨水泥生产线,抓紧实施旬阳万吨纳米氧化锌、紫阳万吨电解锰、*五氧化二钒扩建等工程,推进10万吨钡盐、10万吨锌冶炼等项目前期工作进程;秦巴医药产业,要加快与国内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的合作嫁接,推进正大、北医大等龙头企业的体制创新和技术改造,建成白河隆盛公司双稀沃氏生产线和*江兴公司沃氏激素系列产品生产线。
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围绕西康高速公路通车,突出抓好重点区域、品牌景区、精品线路的打造、包装和深度开发,重点支持*、*、*、*等主要景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加快*、*、鸡心岭、擂鼓台等景区规划及项目前期工作。创新思路,培育市场主体,放开旅游资源和市场,吸引境外业主投资经营,提升旅游业经营水平。加强以*城区为龙头的宾馆餐饮业的硬件建设和行业培训及规范管理工作,加快地方旅游产品开发,大力发展特色服务业,加快交通运输、现代物流、文化等服务业发展,积极培育社区服务业,大力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提升旅游业整体水平,扩大旅游业综合接待能力,加强市场物价监管,严格控制物价上涨,保证有效供给。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以上。
(四)突出抓好三大基础建设。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城镇建设和以汉江水质保护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构筑交通便捷,城乡一体,资源永续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平台。
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竭力抓好环境保障,确保*-重庆、*-武汉铁路复线、小康高速公路、十天高速*至汉中段、*至陕川界高速加快实施,力争年底前西康铁路复线、*机场改造正式开工。加快县乡村道路建设,新修通乡油路30条、649公里,力争铺筑通村水泥路3000公里,实现80%乡镇通油路、80%以上的村通水泥路。加快瀛湖干道建设,推进两河至大河坝连接线、小康高速东镇连接线建设进程。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以融山亲水为理念,以山水园林城市和开发江北、提升江南为总体目标,以汉江为主轴,以“一江两岸,三水环绕,四桥五道、湖光山色”为基本架构,尽快完成*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计划年度投资6.5亿元,加大*中心城市建设力度:加快江北新区建设,大力推进江北新区道路、供电、通信、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七里沟大桥、*大道、花园大道、滨江大道二期工程,加快大学园区、*区级机关等北迁项目的实施步伐;提升江南城区综合改造水平,建成香溪大道,推进桥西广场建设,开工西坝防洪、环城干道江南段、南环东路改造和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实施一批绿化、亮化、街巷改造、环卫设施配套工程。以*中心城市建设带动县城和重点集镇建设,发挥产业聚集功能。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抓好秦岭国家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完成退耕还林口粮田建设任务1.5万亩,造林40万亩,启动丹江口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当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40平方公里,推进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县城污水处理以及水源地保护和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抓好旬阳鑫源矿业公司、旬阳大地复肥公司、平利昊华钡盐等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积极发展农户“圈、厕、沼”一体的节能循环经济模式。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重点抓好20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工作。力争万元生产总值耗用标煤1.234吨,降低4%,化学需氧量排放控制在1114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9300吨,汉江出境水质达到国家Ⅱ级标准。
(五)着力实施民生工程。按照省政府民生工程的统一部署,我市规划今后五年内投资114亿元,今年计划投资21亿元,实施民生工程:教育工程计划投资19361万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学校条件,加强普通高中建设,推进农村初中改造工程,推进旬阳、紫阳、*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促进人人技能工程的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计划投资5750万元,加快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全民创业,力争全年新增就业1.3万人。公共卫生工程计划投资7505万元,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计生奖扶政策,完成*区3个乡镇服务站建设。社会保障工程计划投资54965万元,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成县级敬老院2个、乡镇敬老院18个。住房保障工程计划投资22418万元,建设廉租房8.06万平方米,通过实物和货币解决6000户城市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实施农村安居工程,解决3万农民住房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工程计划投资90991万元,实施农村饮水、通乡油路、村级公路、沼气、口粮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工程计划投资5337万元,建设城镇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48个;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村级社区服务站190个。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工程计划投资4465万元,推进1372个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737个村广播室、20个镇300个村的互联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8个、农民体育健身广场203个。
(1)经济指标的分析。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对比,通过分析找出差距,进而提出下一步要求,制定下一步措施。牵头单位:市发改委、统计局。责任单位:市经贸委、财政局、外经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等。
(2)项目建设的分析。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业项目、城建重点项目、招商项目等,分析项目建设进度及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牵头单位:市发改委、经贸委、城建重点办。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各项目责任单位。
(3)招商引资的分析。针对土地、报批、资金、政策等,分析现状,研究对策。分析预测今年实际到账注册外资完成情况,特别对于成长性强的工业项目、城市建设功能性项目,研究相关吸纳、扶持措施。牵头单位:市发改委、经贸委、外经贸局、建设局、市台办。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环保局、规划局、房管局,国税局、地税局等相关部门。
二、突出项目,强力推进2.围绕年初排定的130项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着力加大有效投入,确保年内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亿元、力争1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重点建设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重点项目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3.抓好列入省重点的七个大项目。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徐矿集团、南水北调办公室、徐工集团、恩华药业集团,沛县人民政府、邳州市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4.抓好投资5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
(1)对阚山电厂、中能万吨多晶硅、徐烟“*”综合技改、工程机械与特种车辆、宗申60万辆电动车等在建项目抓进度。牵头单位:市经贸委。责任单位: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徐工集团、徐州卷烟厂、贾汪区人民政府、铜山县人民政府、邳州市人民政府等。
(2)对沛县150万吨液相甲醇、花厅酒业30万吨燃料乙醇等前期项目抓推进。牵头单位:市经贸委。责任单位:沛县人民政府、新沂市人民政府等。
5.对阚山电厂等尚未办理审批或核准手续的重大项目,按照一条龙服务要求,全力以赴向上汇报争取,力争尽快办理相关手续。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有关项目责任单位。
6.涉及环评手续问题的10个项目,市环保局要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办理。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有关项目责任单位。
7.扩大现代服务业投资,重点抓好中央国际广场、沃尔玛、汉之源、金鹰二期等大型商贸设施、10大专业物流、12个大市场项目建设,加快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资源整合,推进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发改委、经贸委。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项目责任单位。
8.加快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进度。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泉山区人民政府、市城司。
9.切实抓好今年城建重点工程建设。牵头单位:市城建重点办。责任单位:铜山县及鼓楼、云龙、泉山、九里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10.抓好重大项目储备,精心谋划招商。超前谋划一批旗舰型、产业型、基地型大项目,特别对我市重大招商活动进行成果分析,把有意向、在谈的、已经接洽的项目,都纳入重点项目储备库,由市相关招商服务中心尽快组织人员,开展重点招商,落实投资主体。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外经贸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省级经济开发区,市国资委、经贸委、农工办、乡镇企业局等相关部门。
11.提前安排*年城建重点工程计划。牵头单位:市城建重点办。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及市有关单位。
12.抓好城市中心商圈、云龙湖北部、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规划编制。牵头单位:市规划局、九里区人民政府。
13.狠抓拆迁推进。市建设局会同劳动保障局、民政局研究制定拆迁工作的后续政策,把介于城乡之间、亦工亦农群众医保、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与加快城中村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市重点办要加强协调、调度,督促落实区级动迁项目包干责任制。牵头单位:市建设局。责任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鼓楼、云龙、泉山、九里区人民政府。
14.在报批方面,做到报批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融洽对上关系,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争取,保障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特别对阚山电厂、申佳铬合金等4个尚未办理审批或核准手续的项目,按照一条龙服务要求,全力以赴向上汇报争取,力争尽快办理相关手续。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各重点项目责任单位。
15.破解土地瓶颈制约,保障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1)节约集约用地,提高投资强度。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规划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积极争取用地指标。根据重大项目安排和前期进展情况,在用地指标上进行倾斜,对维维彩印包装、银龙电线电缆异地改造等29个尚未办理用地手续的项目,积极争取点供指标,确保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要。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经贸委,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项目牵头单位。
(3)盘活存量用地。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16.破解资金制约,保障项目实施。(1)提高存贷比。今年全市银行贷款增幅高于GDP增幅、力争达到18%以上,新增贷款有新的突破、力争达到110亿元以上,新增存贷比显著提高、力争达到60%以上。牵头单位:市人行、徐州银监分局、财政局。责任单位:市各金融机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2)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今年,全市担保公司注册资本力争达到50亿元。牵头单位:市乡镇企业局。责任单位:市经贸委、人行、徐州银监分局、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3)发展诚信经营促进会会员。今年,中小企业诚信经营促进会向县区发展。牵头单位:市工商联。责任单位:徐州工商局、人行、财政局,市中小企业诚信经营促进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4)组织银企洽谈会。今年,重点组织全省工商业融资洽谈会,县域经济、开发区等银企合作活动。牵头单位:市发改委、经贸委、人行、乡镇企业局、银监分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金融机构,各有关企业。(5)保障城建重点工程资金需求。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城建重点办。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建设局、新盛投资公司、各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
17.在工作机构上,参照“重点办”的模式,由市发改委牵头成立大项目协调办公室,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分管负责人入驻,授予审批签字权,集中会办项目。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经贸委、财政局、建设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
18.加大审计结果媒体公示力度,重点对省为农村办的“五件实事”的资金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在媒体上进行公示。牵头单位:市审计局。
19.抓好政务公开、政务提速、政务廉洁、政务效益分析等,进一步加大效率效能建设,研究具体的测评办法,年底对各部门进行测评。缩短行政审批时限,促进政务提速。继续抓好“中梗阻”问题,开展不合格处室评议工作。查处不依法行政、、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案件。牵头单位:市监察局、市级机关工委。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行政服务中心,市各有关单位。
20.在制度建设上,健全重大项目领导负责制、难点问题市政府例会制等项制度,创新管理方式与服务手段,提高重大项目在综合考核中的分值比重,对项目落实和服务等情况进行考核、兑现奖惩。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各重点项目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
21.严把质量、安全和廉政关口,全面提升建设质量和水平。牵头单位:市发改委、经贸委、建设局、监察局。责任单位:各项目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22.5月中旬分别召开实事项目和城建尚未开工项目情况调度会,分析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城建重点办。责任单位:有关项目责任单位。
三、扩大招商,强化对接
23.实现我市全年实际到账注册外资增长30%,各县(市)区确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牵头单位:市外经贸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国资委、经贸委、农工办、乡镇企业局等。
24.强化产业对接,突出抓好产业链招商、产业升级招商和新兴产业招商,有效整合工程机械及特种车辆这一主导产业和建材、化工、食品等支柱产业,加快产业配套和产品链条延伸。牵头单位:市发改委、经贸委、外经贸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台办、侨办、农工办、乡镇企业局、国资委,徐工集团,各资产经营公司。
25.力促一批与我市优势产业关联度紧密、配套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尽快落地;大力引进我市优势产业中缺少的上下游产品、急需的关键技术与高层次管理人才。牵头单位:市发改委、经贸委、外经贸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人事局、科技局、台办、侨办、农工办、商贸局、乡镇企业局,徐工集团、徐矿集团、大屯煤电公司等。
26.深化开发区“松绑放权”,彻底解决影响项目审批、企业进驻和园区发展的关键问题。坚持超前规划、加快动迁步伐,本着节约实用、适度开发的原则,推进道路、管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外经贸局。责任单位:各县(市)、贾汪区人民政府,各省级经济开发区,市经贸委、规划局、建设局、环保局、公用事业局、国土资源局、园林局、市容管理局、行政服务中心。
27.巩固新沂、丰县与苏南开发区合作共建关系,积极争取将其他县(市)和贾汪区纳入南北开发区挂钩共建政策框架。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外经贸局。责任单位:各县(市)、贾汪区人民政府,各省级经济开发区等。
28.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努力使徐州尽快形成4—5家拥有250个房间以上的五星级宾馆。牵头单位:市外经贸局、旅游局、财政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9.强化招商人员专业素质,针对招商引资中产业门类的差异性和项目特点,加强分类培训、实战培训,重点提高招商人员对土地性质、出让方式、税费减免、产业政策、审批权限、报批跟进等业务知识的熟悉程度。牵头单位:市外经贸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经贸委、法制办、国土资源局、地税局、环保局、建设局、规划局等。
30.对徐州(香港、东莞)投资推介会等招商活动的效益与成果进行综合评估,逐一列出项目清单,强化全程跟踪和落实,确保签约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经贸委、外经贸局、新城区建设指挥部、纺织集团、供销总社。
31.及早着手、精心筹备工程机械暨特种车辆展销会、十洽会、徐州(苏州)联谊会、日韩推介会等招商推介活动,力争取得更大成效。牵头单位:市发改委、经贸委、外经贸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委宣传部、农工办,市旅游局、文化局、*局、接待办、台办、侨办、外办、商贸局、乡镇企业局、徐工集团、中国汽配城等。
32.加快出口品牌建设,大力拓展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工程机械、网架、钢材、农副产品等出口。牵头单位:市外经贸局。责任单位:市委农工办,市发改委、经贸委、农业局、林牧渔业局,徐工集团等。
33.坚持按块状开发、按功能开发、按主要道路开发的理念,努力形成城建开发的集中效应。牵头单位:市建设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责任单位:鼓楼区、云龙区、泉山区、九里区人民政府。
四、研究对策,打造环境34.比较分析徐州在劳动力、土地、税费、水、气、电、物流、房地产价格等方面成本情况,统筹考虑控制全市商务成本过快增长的计划,有效降低硬商务成本。牵头单位:市统计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经贸委、外经贸局、劳动保障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房管局、交通局,国税局、地税局等相关部门。
(1)土地价格。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
(2)劳动力价格。加强针对性分析,强化技能型劳动力的培训,使初始型劳动力尽快变成技能型劳动力。牵头单位:市劳动保障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扶贫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等。
关键词:石油钻机;新技术;发展
1.顶部驱动装置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是近些年来研制成功的一种顶部驱动钻井系统,取代了转盘带动方钻杆钻井的钻井技术。它可从井架上部空间直接旋转钻杆,沿专用导轨向下送钻具,完成钻杆旋转钻进,循环钻井液,接立柱,上卸扣和倒划眼等多种钻井操作。该系统显著提高了钻井作业的能力和效率,并已成为石油钻井行业的标准产品。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 立柱钻井,节约了三分之二的接单根时间。
利用转盘带动方钻杆钻井时,受方钻杆的限制,每钻完9米左右就需要停泵接一个单根。而顶部驱动装置实现了立柱钻井,直接接上一根立柱就可以实现继续钻进,节约了三分之二的接单根时间。
2) 下钻划眼,不必再接方钻杆。
在下钻过程中,如果遇到砂桥和缩径点,有了顶驱,就省去了接水龙头和方钻杆的准备时间,而且不需要把立柱甩成单根来划眼,在井架的任意高度,都可以坐上卡瓦,接上顶驱,随时开泵循环划眼,节约了钻井时间,减少了井下事故的发生。
3) 节约钻井成本。
由于顶部驱动装置可以及时方便的处理井下事故,所以它允许钻井过程中使用较少、较便宜的钻井液和添加剂,这对占钻井成本近2 5%的泥浆药品来讲,无疑节约了不少钻井成本。
4) 设备安全。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采用马达旋转上扣,上扣平稳,并可从扭矩表上观察上扣扭矩,避免上扣扭矩过盈或不足。钻井最大扭矩的设定,使钻井中出现蹩钻扭矩超过设定范围时马达会自动停止旋转,待调整钻井参数后再正常钻进,避免设备超负荷长时间运转。
2.12000m特深石油钻机
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000m特深井石油钻机,在中国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研制成功,它是目前全球技术最先进的特深井陆地石油钻机。该钻机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全数字化交流变频控制技术,作业全部实现了智能化控制,其特深井钻机技术自主创新在我国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该钻机井架、底座等主要承载件采用了高强度耐低温材料,并有相关制造工艺保障,钻机其他设备采用了相应的防低温措施,能保证在-4 0℃环境条件下进行正常钻井作业,钻机适应环境能力强。
首次研制开发了功率为4400kW(6000hp)绞车,采用单滚筒齿轮传动,创新设计的挂合结构实现了绞车滚筒的快速离合,提高了安全性,便于维修,并可降低运行成本,绞车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有效地解决了调运、安装和维护问题;首次采用液缸起升人字架,绞车低位工作,起升方便安全,整体设计合理。
自行研制的52MPa、1640kW(2200hp)高压钻井泵,缸套、活塞等易损件研究取得突破,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首次研制开发了开口直径1257mm转盘及承载能力72t的死绳固定器等部件与钻机配套,大钩与水龙头的攻关也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特深井钻机的集成配套问题;钻机的电控系统解决了绞车四台电机驱动时电机负荷的均衡分配,采用电机无冲击切入切出及气、电、液、钻井仪表一体化等控制技术,该系统具有双冗余控制和完善的保护功能,提高了钻机的先进性、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首次研制开发了承载能力900t的井架、底座、天车、游车、大钩、吊环,实现了低位安装,靠绞车的动力一次性整体起升;首次研制开发了承载能力675t,适应-40℃环境温度要求的水龙头。钻机的总体技术方案和集成技术属国际领先水平。
3.套管钻机
套管钻井是一种全新的钻井工艺技术,被誉为是21世纪的前沿钻井技术之一。与套管钻井工艺相配套的套管钻机取消了常规的钻杆,用套管代替钻杆进行钻井。钻机安装在拖车上,采用电?液驱动的顶驱装置,通过套管传递扭矩,并带动安装在套管底部钻具组上的钻头旋转钻进。
钻头固定在一个专用钻具组的前部,钻具组锁定在套管的底部,并用钢丝绳与钻台上起下钻头的专用绞车相连,当需要换钻头时,将锁定装置打开,利用绞车将钻具起出,更换新钻头后再用绞车将钻具送入井底,锁定在套管底部,操作非常方便迅速。
套管钻井中的钻头直径小于套管内径,若需钻出大于套管外径的井眼,则需在钻头上部的钻具上安装一可以收缩的扩孔钻头,钻进时,扩孔钻头张开,这样就可以钻出大于套管外径的井眼。钻机的钻进过程也就是下套管的过程,套管下到井里不再提起,完钻后即可进行固井。套管钻机钻井具有以下优点:
1) 简化了钻机结构,减小了钻机尺寸,降低了钻机成本,钻机更轻便,且容易操作和搬迁。
2) 套管钻井节省了大量的钻井管材,节约了大量与钻杆、钻铤有关的采购、运输、检验、维护和更换的费用。
3) 采用钢丝绳起钻比传统的钻杆起钻快5~10倍,减少了起下钻时间。
4) 由于套管自始至终留在井内,大大减少了地层膨胀、井壁坍塌、键槽、台阶和意外事故的发生,而且不再有抽吸作用和压力波动,从而使井控状况得到大大改善。
5) 套管钻机在起下钻更换钻头或测井时,可继续循环钻井液,防止钻屑沉积,减少卡钻和井涌发生。
6) 套管钻机钻井,可以使钻井液水力参数、环空上返速度和清洗井筒的状况得到大大改善。
7) 钻机钻井可大大降低钻井成本,据估计,一口井深3000m的井,与常规钻机钻井相比,所需费用可节省30%以上,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4.石油钻机发展前景
随着交流变频技术的迅速发展,交流变频电驱动石油钻机会取代可控硅直流电驱动钻机,该型钻机具有现用机械驱动钻机和直流电驱动钻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将成为陆地和海洋石油钻机发展的换代产品。
今后,石油钻机发展特点是:
1) 专业化钻机得到快速发展。如适应各种环境和工艺技术发展的沙漠钻机、海洋钻机、斜井钻机、小井眼钻机、特深井钻机、连续管钻机等。
2) 规模向两极化方向发展。深井石油钻机趋向大型化(1500m,MAX12500kN)、轻便钻机趋向小型化(车载为主)。
一、新能源及绿色产业有望引领产业转型
能源产业的发展一直是很多国家的赖以生存的主要产业,但是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逐渐减少可枯竭,许多国家开始寻求新能源以及绿色可持续产业作为主要产业的发展方法,所以新能源以及绿色产业在近些年逐渐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主角,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经济危机下催生出的新产业链。各国发展新能源及绿色产业一方面为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一方面也是为本国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当前世界经济中新能源以及绿色产业还没有一个绝对的核心,各国都在努力抢占未来技术进步的先机,并能够很好地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如果这个产业链形成全球化的合作,产生庞大的产业集群,势必将能够带来全球产业链结构的重组。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发达国家虽然对此有所重视,但还是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传统的金融、信息、技术以及服务业等方面,战略方针依旧是将生产制造业保持在具有成本和市场优势的亚洲及部分非洲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在新能源和绿色产业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希望通过这种无前人涉及的产业的快速发展占据市场,在未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但从整体来看,发展中国家虽对此比较垂涎,但是在技术条件上还是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在世界经济的分工中仍然会处于下风。
二、国际贸易重新活跃
在经历了一场全球经济的寒冬之后,对国际贸易额度以及跨国投资方面有很大影响,2009年出现了10%的巨大下降,很多跨国贸易公司陷入困境。但是经过几年休整之后,国际贸易已经重新活跃起来,未来几年国际贸易在国际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会较经济危机前有所下降。
三、气候变化对各国经济制约性
加大在经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考虑给我们家园带来的危害。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各国均在全球环境回忆中予以承诺节能减排等保护环境的措施,这也使得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多了一个制约的因素,而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这种制约程度将会在未来继续增加。
四、美元地位下降
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美元,在美国给全球带来严重经济危机之后,其国际地位将会有大幅度的下降,尽管美国政府给予各种各样的承诺,但是美元在国际经济中的信任度势必将有大幅下降。从另一方面来看,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的增加带来美元汇率的严重波动,面临的贬值压力也十分巨大,所以其作为各国储备货币的地位将大大削弱。从长远来看,世界货币不会走向多元化,这将会让国际货币失去其存在意义,但是发达国家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对于主导的国际货币意见很难达成一致,所以从当前来看,国际储备货币很有可能出现由美、欧、中三大经济体共同主导的局面,而为了降低国际货币汇率波动带来对经济影响的风险,很可能诞生国际中央银行来同一货币,打破美元一家独大的局面。
五、新兴经济体地位上升
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在经济危机中的巨大衰退以及新兴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表现的强势,新兴国家将是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贡献力量,这其中中国发挥的作用一定很大。世界各国在去求经济中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大,发达国家无法再依靠自身的力量恢复金融实力以及保持经济稳定性,所以,他们必须依靠发展中国家的力量通过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提升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六、结语
世界杯给手机电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运营商们也善于抓住这样的机会,趁机推出各种优惠甚至免费活动,以吸引用户使用手机电视观赛。如今世界杯已落下帷幕,这股由此引发的发展热潮也会逐渐退去。接下来运营商们应该思考的是世界杯过后手机电视如何继续保持昂首前进的发展脚步了。
机遇关键词:用户习惯 三网融合
世界杯期间培养起来的用户习惯是接下来手机电视发展的一大基础。运营商为培养用户习惯也是煞费苦心。如联通专门打造了一个沃门户世界杯专区,是专为3G用户量身定做的“手机看世界杯”专属直播通道,然后又为iphone用户推出免费看手机世界杯活动,以此来鼓励用户使用手机观赛。而电信则将天翼视讯业务产品包的资费降至1元/月,并通过赠送流量、有奖竞猜等活动来吸引用户。用户在此期间体验了方便快捷的观赛方式,对手机电视这一新媒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为接下来运营商推出其他产品打下了一定的用户基础。
另一个发展机遇点便是三网融合。近日12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及地区已经公布。按照三网融合公布的方案,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以申请经营除时政类节目之外的广电节目生产制作、互联网视听节目信号传输、转播时政类新闻视听节目服务、除广播电台电视台形态以外的公共互联网音视频节目服务、IPTV传输服务和手机电视分发业务等。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包括广电、电信等相关行业将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业内预计,未来几年,这些行业可能呈现爆炸式增长,三网融合启动将在3年内贡献给市场7000亿元的新增商机。这其中的商机就有一部分是属于手机电视的。
挑战关键词:资费 版权及分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