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

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

第1篇: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竞赛式教学法 高职 计算机专业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45-02

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保守,给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空间比较少,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革。竞赛式教学法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强调教和学两者相互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基于此,本文以动态网页设计课堂教学为例,探讨竞赛式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竞赛式教学法概述

竞赛式教学法是将教学内容任务化,以竞赛形式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方法。竞赛式教学法以学生发展为主,改变知识的单向传播,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竞争与合作,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探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在竞赛中获胜,学生往往会在赛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甚至加强团队内的交流、沟通与协作,以便在竞赛中能相互启发、配合默契。这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想,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竞赛中,获胜的因素多种多样,竞争者可以变更竞赛的内容,通过比知识、比技巧、比思维能力、比协作效果,甚至比意志等获得符合竞赛规则的高分。

二、竞赛式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课堂分组,合作学习。对于一门技术类的课程,特别是像动态网页设计这样需要编程的相对枯燥的课程来说,课堂上进行分组教学,小组内组成团队进行合作学习,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上该门课之前,调取本班学生以往学期的各科成绩,进行分析对比,按照互补的原则分好组,一般每组4~6人,并将分组名单发给学习委员,分好组后就要求一直按照小组的座位表来就座。

(二)接到任务后组内成员进行合作。在上课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每个学生要积极发挥作用。当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时,小组内的学生开始团结合作,互相切磋,一起完成任务;或者先做出来的学生要帮助带动不会做的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小组内有个别成员思想开小差,或者做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其他成员要起到监督的作用,提醒这些成员打起精神,认真听讲。每个小组在接到“数据库注册和登录”的任务后,就要开始进行分工合作。可由1~2人共同完成注册登录的页面设计,这项任务可由网页美工较好的成员完成;1~2人完成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的表格设计,这项任务交由对数据库系统需求分析能力较强的成员完成;1~2人完成注册和登录的数据库后台的编码,这项任务要求成员有很强的编程功底,熟练掌握SQL查询语句、插入语句,熟悉数据库的操作代码。组内成员的分工既独立又有联系。

(三)竞赛和激励相辅相成。这个方法针对枯燥的课程起到的效果比较大。课堂中采取个人评比和小组评比两种评比方式。评比的内容根据任务分为三项:一是注册登录页面的设计美工效果,二是数据库表格的设计,三是后台数据库代码的编写。对于每项任务,谁先做出来的,这个学生就是本次课堂比赛的第一名,可以评选出前五名或者前十名,这样三项子任务都评比出前五名或者前十名。教师要做好记录汇总,用Excel电子表格做一个课堂评比记录表,随时记下课堂评比的情况,而且要通过教学软件屏广显示给学生看,要表扬获得名次的学生,这将起到激励的作用。评完个人后开始评小组。看看哪个小组是整体第一名(全部做出来的)、第二名、第三名。这也要和个人评比记录在一起。这就促进小组内的成员更加团结,互帮互助和监督的作用发挥得越大。教师要起到随堂跟踪和督促的作用,查看每个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学生有问题要随时点拨。教师参与其中达到的效果更好。

(四)进行总结分析。竞赛结束后,落后的小组和个人也不要气馁,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努力,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们好好准备,争取下次获得名次;对于比赛成功的小组和个人,教师要教育他们戒骄戒躁,应学会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与他人一起分享。在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对每组成员合作分工的情况进行分析,指出每组的优点和不足。同时,还可以请优秀的小组或者个人上讲台演讲,叙述成功的原因,让其他同学学习,大家共同提高。特别是针对落后的小组和个人,教师要重点指导,如果该组落后的次数太多,要考虑采取一帮一的原则,即安排优秀的小组辅助落后小组,进行一对一的帮助行动。

(五)引入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审时度势,抓住机会引入素质教育。例如,有的学生可能相对缺乏勇气和自信,此时,教师可采用请他们到讲台回答问题、参加情景表演等方式对其进行锻炼,并鼓励他们。台下的学生也应积极配合,适时地给予台上的同学鼓励和掌声。在竞赛过程中,先完成的学生能自告奋勇地帮助小组内还未完成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在课堂中,教师应适时地引入生活小插曲,关心爱护学生,适时地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这样不仅使学生接受了道德上的熏陶,而且在情感上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此外,竞赛结束后,教师也应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育学生及时调整心理,不因失败而气馁,不因成功而骄傲。

(六)进行合理的考核和评价。一要考核学生在竞赛式教学过程中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二要考核学生在与同学的沟通交际、心理承受能力方面提高的情况。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的考核,可以通过每次任务完成情况来考核,教师每次应做好课堂考核记录,即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就是数据库开发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对于学生沟通交际、心理承受能力方面的考核,可以根据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将上述两方面的成绩进行汇总,然后给出一个综合评估的最终成绩。

三、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用竞赛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用竞赛式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竞赛形式应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为依据。尽管竞赛式教学活泼有趣、新颖别致,深受学生欢迎,但它毕竟不是使学生放松娱乐的游戏,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对竞赛的设计和组织应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课前应充分熟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步骤、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避免课堂的混乱无序。

(二)采用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公平合理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奋勇争先的竞争意识。评分制度可采用加分和倒扣分两种形式。当题目难度较大或富有挑战性,全体学生无人应战时,为了鼓励学生勇于发言,教师可适当大幅度地提高加分值,设立鼓励奖和特别奖。当学生回答正确、精彩时,可适当考虑加上奖励性的分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斗志,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促进他们在课外学习时更加勤奋钻研。如果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有了进步,可酌情加分。学生有独特而新鲜见解的,翻倍奖励。如果出现抄袭或者错误的情况,则倒扣分,让学生吸取教训。课堂上的比分有可能因加分和倒扣分而产生逆转,使课堂上任何过程和结果都极具不确定性,课堂上有更多的刺激性和不可预见性,也能生成更多的精彩。

(三)分组应体现均衡性。作为教学形式的竞赛,其本意并不在于输赢,而在于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勇于竞争、乐于实践、勤于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如果因为分组不当,使竞争的双方实力不均衡,而失去可比性,反而会挫伤一部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使竞赛起到与初衷相反的效果。因此,分组应体现均衡性。

(四)合理设置竞赛题目。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合理设置竞赛题目。题目的难易、数量的多少,应有阶梯性,以便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竞赛题目按难度设置,基础题数量可以多一些,让那些胆子较小、基础较薄弱、能力相对较小的学生来做;中层题让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来做;提高题则让那些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成绩优秀的学生来抢答,更能凸显尖子生的个人能力。不同层次题型的设置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欲求,体现自我价值,又能大大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竞赛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习者内心的学习欲望和动力,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应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中愿意学,能学到东西,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能学到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样的教学方法才是可取的。教师应不断地发掘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创新,不断开拓,积累经验,以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全,张家琼,桂平.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2010(4)

[2]陈瑞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诊断与矫正[J].教育探索,2010(1)

[3]王锡耀.创新型高职课堂教学设计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1)

[4]杨丽娟,娄辉.借鉴美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高职课堂教学方法的浅析[J].教育论丛,2010(1)

第2篇: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

关键字:项目教学法;计算机专业;课程;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0000-02

Project Approach Application and Experience in Computer Major Courses

Hu Zhiwen

(Huna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angsha410205,China)

Abstract:The project approach is an important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innovative cap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practical ability.Project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computer applications will course the theory of learning together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ractice,fully reflects the innovativ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ethods,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can not match the advantages of the computer through the Project Approach applic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high-quality personnel training for the college foundation.

Keywords:Project Approach;Computer major;Courses;Applications; Experience

项目教学法主要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普通高校教育应用较少,这与职业教育和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决定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高技能的实践型人才,而普通高校培养的是理论性较强的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致使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领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而在高校教育中应用很少。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加,社会对高校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相应的专业技能越发重视,甚至成为了企业选择人才的一项标准。然而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欠缺,致使学生在毕业后难以与专业相关的岗位适应,缺乏相应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难以在社会上保持较强的竞争力。高校应改变相应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高校学生在课堂中形成相应的经验并得到充实和提高,并在实践和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化教学是教师根据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将教材的章节分解成为若干个具体而典型的子项目,实现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以实践能力的提高为课程教学的核心,将理论知识的构建与实际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实现了计算机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创新教学模式。高校的学生能从分解设计好了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技能锻炼和实践,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社会竞争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践性需要。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相对于传统计算机专业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其对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专业的技能;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和体验,高校学生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理解和经验,增强了学生对工作和社会的适应能力;项目教学法实践了知识到技能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专业实践积极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项目化教学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主体,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和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模式,提高高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实施过程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项目确定

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项目设计与确定应该以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为依据,针对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教学的内容。项目的确定必须切合本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际,切合学生的专业学习的实际,使学生形成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相应的实践水平。同时课程项目的设立应注重理论知识的贯彻和相应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突出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最终实现教学计划和课程项目的确定。

(二)计算机专业课程项目具体计划

在计算机课程的项目进行初步确定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就形成了初步教学计划和本校的项目教学大纲。教师应针对这个教学大纲制定具体可执行的具体教学计划。教学具体计划的制定应建立在对学生情况的基本掌握的调查基础之上,制定项目之时应建立在对计算机专业课程项目的整体把握之上,在建立了计算机专业的相应理论基础之上,从而形成系统而有序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反馈形成灵活的协调和调整机制,从而形成最适合学生学习并发展自身能力的项目具体计划。

(三)计算机专业课程项目教学实施

在实施计算机专业的项目教学时,教师应适当讲解或分发相应的资料,建立起学生的实际操作的理论基础,明确教学的任务和相应的教学过程,或通过演示实际的教学实例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项目教学的课程中明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的重点,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应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解答疑惑,或通过互联网建立相应的交流平台,形成互动交流的项目教学机制。良好的课堂效率应建立在合理的项目计划之上。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实践的规律和相应的实践技能。

(四)计算机专业课程项目教学的反馈与评价

计算机专业课程项目教学后应进行相应的信息反馈和评价,通过信息的交流实现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教师还可通过对学生实践成果的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整体控制从而对接下来的项目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因此师生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机制,从而推进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进行。

三、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注重教师项目教学的能力提高

高校教师应注重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从而能在更高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知识构架和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教师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参与者,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但也不应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影响了学生的相应能力的提高和终身学习思想的形成,而高校的教学目的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教师应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达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还应加强自身对项目化教学的把握和实践能力,必要时应进入企业或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去增长经验。

(二)注重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相应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实践性较强,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可在相应的计算机中心进行,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因此相对较难组织,教师应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贯彻,使学生专注与相应的教学实践。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应基于合理而设计良好的项目基础之上,对专业知识的贯彻和具体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有所体现,并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教师与学生良好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提高了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教师应在课程教学中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形成轻松的交流氛围和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将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实际项目的形式展开,从而通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基于专业知识构架对相应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进行相应的实践和解决,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也能在项目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实践的技能和独立解决的能力。项目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刘秀花.计算机有效教学初探――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中等职业教育,2010

[2]马云.浅谈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3]王晓霞,唐雁,周竹荣,黄智兴,杨明.项目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与学年设计相结合[J].计算机教育,2010

[4]宋涛.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上的应用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第3篇: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六步;计算机应用;premiere;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1-5153-02

笔者发现,计算机应用专业软件Premiere(视频编辑处理)课程传统授课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传统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软件应用范围及其概念与发展;然后,应用相应案例练习进行每章节内容的强化和进阶;最后,应用软件进行几个综合案例。这种模式下,教师成为照本宣章的工具,而学生在这种方式下基本无需动脑,对这种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学习方式也日渐生厌,也慢慢丧失了学习的乐趣和动力,并且在这种被动模式下逐渐丢失了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而学生在这种模式下真的掌握该软件并能应用于实际么?实际上多数学生还只是学会了软件的零碎操作,再去让他应用软件进行学习工作中的实践操作仍是无从下手、不知所措。

因此,为了避免和解决上述已出现的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各项综合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在premiere课程上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取得了不错的的效果。

1什么是项目教学法及其优势性

项目教学法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发展于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自身为中心,教师以旁观者、帮助者的身份,利用情景等多种环境因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对当前所学知识达到最大程度化的掌握。这种方法重点强调的是对学生的关键能力的培养。这种关键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在课程的具体应用上,以实际项目内容充当教学载体,教师向学生介绍项目并分解任务,学生分组围绕项目内容讨论、协作、学习,明确自身在小组的位置和任务,最后以小组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和过程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能更早地更为全面的让学生接触到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能合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综合能力解决它,同时针对学生被动学习情况,通过示范项目让学生和所在小组由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自己和小组其他成员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寻求解决之路,在这一过程中重新发现学习的乐趣,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利用被动意识转化成主动学习的动力,然后最终通过六步教学法(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重新找到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同时小组协作方式打破常规个人学习模式,更接近实际工作状态,并且能够极大的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和提高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2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环节把握

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软件学习内容分解成多个具体项目,每个项目中隐含该部分教学内容,鼓励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并经过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和教师的指导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计算机应用专业premiere课程主要是一款视频拍摄和影视后期制作的非线性编辑软件,根据软件特点,笔者采用学生制作视频脚本、拍摄并制作完整视频项目建设流程来确立该软件知识结构,包括影片的脚本规划、前期拍摄、视、音频特效处理、镜头之间的组接并最终,通过项目教学法来体现这些知识模块的实际应用。

学生通过该项目教学法的学习,切实的掌握从拍摄到影视后期处理过程所必须的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真正意义上的主人。

1)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操作步骤:

项目教学法主要采用六步教学过程,分别是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具体介绍如下:

资讯:学生确定课题和明确教学目的,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随机抓阄),教师向学生介绍此次实训项目内容和流程,并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决策:该环节共分为两部分。首先确定本组视频脚本包含内容(拍摄场景确定,流程线情景结构规划、视、音频特效使用、网络素材的确定和文字添加及其他效果处理)的编著,其次是各组具有相同任务的同学临时为组向其他成员介绍本组进程及创意。

计划:同组成员交流从其他组获取信息及产生灵感,修正脚本,制定最终流程(该步骤需形成文字并上报)。该流程须细化到最终短片的每一秒(包括每秒安排,镜头之间的转接,文字、声音的安排和影视特效的使用和添加)。学生最终完成的完整视频应严格按照该流程进行。

实施:该环节共分为两部分:一是学生依据最终脚本方案进行前期拍摄(户外),二是根据拍摄视频进行后期制作(机房)。

检查:小组成员内部按脚本流程设计检查并完成作品的最终修正(包括视频的运营环境以确保评估环节正常播放)。

评估:该环节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各组依次安排专人根据脚本方案向教师和其他组员介绍并展示小组作品,然后是评分环节。该环节分自评、其他组评、教师评估以及本组给定最终成绩等过程(首先是小组成员向其他组员评价本组完成视频,然后是其他组成员就该组作品展开讨论,评价作品,然后是教师根据学生意见结合教师记录内容给定该小组平均分值和具体分值,最后是该组根据教师给定分值和具体分值在小组内部依据个人的态度、进度、完成工作量和承担的角色进行最终每人成绩的给定并上报教师,教师记录成绩)。

2)项目教学法中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各阶段能力的培养:

在项目教学法则的应用下,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像哈利波特身披隐形衣一样,让学生忘掉教师的存在,教师即使发现学生操作中出现问题也不应当向学生提示并帮助学生解决,应当耐心等待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教师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就是仔细记录每位学生和每组在不同环节完成的过程,作为最终给予小组平均分值和具体分值的依据,这是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需要从根本上转变的观念。

根据项目法和角色扮演方法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下参与并完成视频作品,使学生掌握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许多意外和状况,这些问题都会出现在实际工作中。学生习惯了这些“麻烦”,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今后也会更好的适应未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包括守时、准时、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协作能力,计划、组织、实施的能力,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操作内容,笔者将各环节中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各阶段能力的培养以表格方式展示以获得更为直观认识。

表1

3项目教学法在实践中避免或应当注意的问题

1)项目内容应当有合理有效并富有针对性:

教学环节中的每一个项目的确立应当是一件严肃准确的事。首先,项目应当包含所需教学内容并尽可能结合多项知识点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性学习;其次,项目难易要适中,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实际学习水平循序渐进的确立;第三,学生对项目应当有兴趣,进而才会产生学习动力并乐在其中。

2)项目小组的确立应当随机产生:

项目小组的构成一定要随机产生,不能学生自由组合。方法如下:教师前期准备大小一致彩纸剪裁,将不同颜色彩纸上注明小组及承担角色和内容,打乱、折叠放在一容器内,请学生一一抽取,教师立即记录该学生所在小组及角色。笔者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得出:这样随机组队的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更公平,更接近真实工作中小组组合方式,学生对于这样的组团方式也不会产生异议。

3)教师在学生操作环节中一定自控干预和帮助学生:

我们长期从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学活动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这种情况下,教师总是不由自主的干涉学生,打乱学生计划、节奏,最终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改变方法,从教学主导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应当“管住嘴”(看见学生出现问题就立刻告诉答案),“迈开腿”(在学生项目进行过程中不断巡视并对学生每项环节进行有效记录)。

4)总结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教师同时要进行合理有据的成绩认定:

第4篇: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应用研究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所创立的新型授课方式,是将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老式授课方式,转化为以任务设计为导向,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多方位、相互参与的授课方法;是把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查阅网络资料,综合当前的问题进行思考,运用通用的知识和自身独特的经验找出方案、处理问题。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重点在于“学以致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符合高职院校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任务的导向下,通过自我分析、自主研究和相互协作,对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有真实的认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操作和研究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理论基础的认识,学会处理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增强了他们处理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和其它学生的合作及相互学习,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社会活动的本领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高职院校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可按如下程序进行部署:

(一)任务设计

课堂上,教师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为他们布置带有实践的作业。比如:在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均开设的Dreamweaver网页制作课程,由于该门课程是真实性和动手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以把那些有特色的网站推荐给学生去观赏,将他们带入现实的学习环境中,再引导他们主动去思考怎样建设一个好网站、怎样设计一个完美网页,根据这些确定这门学科的根本作业――创建一个完整真实的网站。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科中细小的知识点把学科的根本作业细化成为若干个子作业,如文字、GPU、衔接、模板、表格、框D、CSS样式和库等,将不同子作业再进一步细化为一些小知识点。作业应把握好难易程度,子作业和小知识点应以总体作业为中心逐个击破。

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必须考虑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性,要仔细分析每个知识点、综合学生能力水平合理安排作业,让他们在完成作业历程中就对知识、技能和方法有很好的认知,理解,真正意义上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精髓,教学中学生是主人翁,教师只是他们的引导着,把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的挖掘出来,训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富有创造能力,全方位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完成任务

教师将作业布置下来,不要急于为学生讲解,先让他们对布置的作业展开自己的思考、分析和探讨,找出完成作业需要处理哪些实际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有些是他们以前已经学过的,他们自己就有能力去处理;还有些是没有学过的,隐藏于作业中的新理论,这才是作业所要处理的根本问题,这些问题最好由他们发现,因为处理一个问题只不过是技能而已,而发现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对待旧问题,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也只有在完成作业的历程中发现并进行处理才有利于他们对问题真正认知。

(三)评价反馈,形成结论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多在乎他们对问题处理的对与错,反而应注重他们参与活动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本领和想象力的发挥以及学到的经验教训。评价是对他们本领的客观体现,应注重即符合现实要求又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同时,评价不光是指出他们的优点,也要指出其的缺点,以帮助他们创新和自学能力的充分挖掘。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新理论的理解、认识及熟练运用的水平;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注意的几点

首先,任务驱动教学法有许多好处,但也不是说这个方法适合所有的课程,不能盲目地选择任务驱动教学法。例如对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实用性软件,办公软件、网页设计、电子线路设计、机械制图、CAD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可事半功倍;但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知识、理论、网络基础等,不便于任务的设置,不推荐用这个方法。

其次,应增强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材的研发,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编写出真正适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材,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和更新,实现教学资料的共享。

再次,应改变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评价方式,将传统的笔试改为任务完成考核,允许学生自由组建研究团队,教师为这些研究团队分别布置不同的任务,完成任务者即视为考核通过。

总之,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既要实现教学的宗旨,又要符合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驱动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变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历程中,真正把专业知识和岗位职业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技能的价值性,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

彭永华(1981-),男,云南省昭通市人,民族:汉;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学管理,继续教育。

曹烁(1982-),女,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族:白;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学管理,继续教育。

参考文献:

第5篇: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数据库;Access

目前,大学数据库课程开放的情况下,大多数大学的数据库Access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对象,而Access自2005年4月开始应用在计算机国家二级考试中,并且有着相当高的通过率,吸引了大量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学习它。那么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教师在相对较少课时的情况下主要考虑的因素。

1.教W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的使用能力相对较差,计算机术语的理解能力差,大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另外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时存在思想误区,觉得所学的这个课程与自己的专业无关,不想花时间学习这门课,所以对课程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运用概念-理论-组织教学的方式,容易受到课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没有更多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做一些具体的综合练习。传统的编程课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语句,语法压力太大;忽略基本的问题解决过程;课程中学习算法的意识弱;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Access的兴趣。

2.案例教学的实际运用

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商学院,这是一种基于“案例理论概念”模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的“概念-理论-应用”模式相反。这种教学更适合数据库教学,特别是在数据库设计部分。通过对以数据库为核心的数据库典型案例的分析,介绍了数据库系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加深了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1 案例选取

案例教学法对研究的案例的选择是关键,案例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原则:首先要有针对性,案例应结合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化理解概念。其次,选择案例的难度应该适当。所选择的案例与教室中教授的理论知识相关,并且学生很容易将案例中讨论的问题与课堂中教授的知识联系起来。

2.2 案例教学法与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可以提高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Access课程的理论部分更难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疲惫的心理。案例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解释“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例子。从表的建立到数据库的安全,一个完整的系统逐步形成,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理解和理解,取得良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部分,案例教学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选择和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作为一种情况,通过操作案例效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通过分析案例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提出案例中使用的知识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转化案例拓宽知识点,从数据库之间进行多表操作,并逐步扩展到各个子系统所需的多个数据库之间的操作,然后对数据表进行分析,使学生从自己需要获取信息从角度来看,真正掌握了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然后形成了对项目实际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

2.3 案例教学课程设计方法

一般非计算机专业编程因为学校时间的限制,很少做课程设计,学生在学习后内容缺乏总体经验,只学到了一些零散的知识。有必要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类似于计算机专业编程课程的课程设计工作,可以称为“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的内容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安排,课程的教学可以在综合实验的周围进行。学生学习适当的知识点,可以进行相应的模块设计,最终完成系统开发,形成一个小系统可以运行。综合实验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学生绩效管理系统”案例进行培训,案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个培训能力和下一个培训内容,并将必要的数据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在机器上,根据个人情况的个人咨询或使用网络多媒体教学来解释一个统一。

3.案例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教学效果

首先,案例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理论与知识技能水平掌握程度进行选择。

其次,案例教学进行时要正确引导,以确保他们按预期目标发展。

最后,案例分析时,教师要从参与者的角度去分析关注案例中参与者的观点与问题。对有价值的观点要进一步挖掘,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深入讨论。

在Access实践教学的情况下,使用案例教学方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通过这个典型的课程教学,它改变了Access的学习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2)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结合知识和具体应用,在项目开发和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的应用灵活性和设计具有多样性。(3)项目分解为每个任务,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同时在任务之间有一定的层次促进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步一步深入的过程,大大提高设计兴趣和学习动机。

4.结束语

授课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需要,更好的从学生角度设计教学任务,把专业知识贯穿在Access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案例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在Access课程的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体验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本文针对Access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探讨了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李冬娥.福建电脑.2004(04)

第6篇: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参与型教学;计算机;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246-02

一、参与型教学法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参与型教学就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让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性表现行为。它是把主体教育理念转变成学生主体人格的一种有效机制。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把教和学的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操作的教学过程。

参与型课型以建构主义和认知理论研究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获取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并且这一过程是永恒的。导致形成认知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同化作用,这种作用使主体(学生)在新的概念性表象层次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认为,学生学习过程是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能力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的认知过程。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者不是知识活动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信息只有经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同样,认知学习理论也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通过主体与外部刺激的同化来顺应和平衡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结构强调学习者个体的中枢活动包含两个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感状态两个方面,认识因素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交互作用,共同组成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而由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于重大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无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为参与型教学法的可行性提供了科学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传统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现实的主流教学仍然以知识授受为其目标定位,口耳相传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沉浸在教师严肃的讲述和学生呆板地听讲的气氛中,规训色彩浓厚的教学格调没有给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多少余地。学生的学习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发展,而是为了应付成人的各种要求,他们个性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将很难地适应中国未来改革发展的需要,这与 21 世纪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相悖的。普通高校教学的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综合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全面贯彻主体参与型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参与型教学法的应用与实施

1.主体参与是教学中实施的关键。参与型教学最重要的实现是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教师必须从一个讲演者、解惑者和裁判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协助者的角色。学生必须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的角色转换为一个自主、探究学习者的角色。这两种转换实质是学生自主完成的体验式学习的过程。

2.创设有启发性、创造性的教学情境。首先,要围绕教学目标,挖掘教材内涵,整合教学内容,把知识点转化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课内学习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具有新颖性,面向社会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原有知识、思想情感和生活经验。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参与型课型就是要以探索尝试为核心设计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深入思考,提出新观点,使学生成为探索、创新的主体。例如,在《计算机应用技能》课程中,学生完成了“个人简历.ppt”的制作后,教师要根据练习的要求,对学生完成的作业中是否有“滚动字幕”、“图片动画效果”等内容进行评述,对于共性的问题应向全班学生进行讲解、演示。在过程性评价中,不仅仅由教师提出意见,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对于学生的创新之处和参与热情要适时对提出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是参与型教学的必由之路。参与型教学模式将克服以往说教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弊端,增强课程的时代感、贴近感,而且也增强理论对现实的诠释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也为理论研究提出了新问题,提高了师生理论研究的动力和能力。例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从前几届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情况统计来看,大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属于讲解型课程,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上机调试程序。运用参与型教学法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分组讨论后派代表来讲解,其他人可作补充,小组将研究过程和方法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进行概括、整理、归纳和总结,将零星的知识点用主线串联起来使学生有条理、有层次、准确系统地掌握了学习内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在教学中采用参与型教学法以后,学生们普遍认为确实通过学习能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4.激发学生兴趣,注意分层参与。兴趣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参与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是教育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和目的。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创设恰当的方法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不漏掉任何一个学生。例如,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学习速度有快有慢,这就要求教师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分层对待,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在目标、方法、评价等方面体现出层次性,使全体学生参与学习。

四、运用参与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发挥主导作用,落实主体地位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是与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成正比的。参与教学活动的自由度越大,对教师的施教要求越高,越需要教师以更高的施教能力和更优化的施教艺术参与教学活动。

2.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参与型教学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让学生上讲台讲讲课,而是要教师在教学的各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把主体教育思想充分体现出来。参与型教学并不是教师的担子轻松了,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用观念指导行为。

3.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就要给学生以自由,自由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最高境界。但自由不等于随便,教师更应该加强课堂管理,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调控,让学生在轻松、 活泼、 有序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培养主体人格。

4.教师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自由地选择问题、设计方案、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给学生以启发、诱导,给学生以平等和认同感,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7篇: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

纯文纯理专业掌握技能助你就业

文科类专业的学生不能只是简单掌握文案写作技能,还应掌握其他一些技术,如计算机知识、经济学知识、外语等,方能胜任未来相对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在择业过程中,除了关注传统的求职项目,如企业行政助理、文秘等工作岗位之外,也应注意到媒体、出版、广告、市场营销等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文科生比较占优势。而对做基础学科研究的纯理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平时善于积累,在热门行业也有后天优势:基本功扎实,入手快。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也可向相关热门转向,比如转向IT、金融、教育等行业。

师范类专业区域供求不尽均衡

调查显示,工作的稳定性和自主性、待遇节节拔高等促使教师成为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

统计显示,在师范类各专业中,需求较大的专业有教育学、特殊教育、教育技术、数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日语、物理、计算机等专业。

从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可以看出,中西部对师范人才的需求很大。因此,未来几年师范类毕业生也应当转变观念,更多地将注意力投放到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在那里展现风采,实现人生价值。

外语类专业就业去向日趋多元

从近几年需求情况看,需求量最大的是英语、日语。此外,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的需求也较大。这些语种的毕业生就业较为容易,高层次的外语人才供不应求。有专家预测,北京奥运会之后,一些小语种也将走向热门。

北京外国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孙眉认为,近年来,外语类毕业生去向已完全呈现了多元化态势,除了传统的外交外事领域,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到金融、通信、传媒、咨询、体育、物流等领域就业。就业领域的扩大无疑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增加。

同时,外语类专业毕业生还能在传统就业优势领域获得机会,如外交部、文化部等中央部委以及各部委所属事业单位或新闻出版机构、图书情报机构、各省市的外事机构等。

法学专业持证上岗已是必然

近年来法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相当的压力:一是社会上对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二是该专业毕业生人数激增。

因此,近年来法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状况并不乐观,这一状况将持续一段时间。法学专业的研究生也将开始面临一定的就业压力,参加司法考试取得资格证书成为共识。

就业时要“专业对口”,在过去一定时期内成为法学类毕业生就业的首选条件。对于法学专业而言,传统的就业领域多为党政机关或司法系统。但当前形势下,法学专业毕业生一定要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式,可以看到,在中西部一些地区以及建设新农村需要大量的普法教育人才,而这无疑是当代法学毕业生的“对口”去处。

农林类专业创业环境不断改善

近几年来,国家对农业十分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另外,政策方面也不断传来“利好”消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重视给农林类专业发展带来了曙光。因此,虽然农林类毕业生目前总体就业形势不如其他专业,但可以看到,今后几年该专业毕业生将会日益走俏。

未来需求较多的将有农业经济、畜牧、兽医、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木材加工、家具设计与制造、森林道路与桥梁、园林、林产化工等专业。

另外,农林类专业毕业生还有另一条广阔的就业之路,那就是到农村基层创业。还有到国有单位搞科研开发、从事生产经营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到基层自办实业,积极创业,同样可以实现自我价值,而且更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

机械类专业前沿人才供不应求

国家近几年加大力度强化装备制造业,鉴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对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也供不应求。

从当前机械行业的发展来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头产品前景仍然看好。除了这些传统工业领域,该行业将进一步向机光电一体化发展,向光加工、环保这样的新兴领域拓展。

经济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备受青睐

市场营销类职位是人才市场需求榜上不落的冠军,从有关统计数据推测,销售类人才未来几年需求量仍然热度不减。

另外,据2007年薪金收入调查显示,金融业整体薪金水平在众多行业中排名靠前,金融业高薪引才。这与金融业的人才需求和其不断调整及推出的增值服务有关系,一些新兴的金融服务机构也逐渐成为吸纳金融人才的大户。

中央财经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徐芳认为,要与时俱进,熟悉国际会计、商务惯例,具有必要的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不断拓宽视野,立足现代市场经济新领域,掌握现代管理学新知识,逐步把自己锻炼成为既懂经营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建筑类专业就业前景依然乐观

虽然近期房地产业面临系列压力,但在人才市场上,与房地产相关的专业,包括建筑、设计、策划、销售等人才需求仍然较旺。

随着国家和各地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建筑类和房地产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依然乐观。

用人单位表示,这主要与制造业升级换代及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有关。制造业升级换代急需补充新鲜血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则急需专业人才。

医学类专业特殊领域潜力无限

医学类专业属于市场化程度比较低的一个专业,因为现在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仍在深化,而且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弹性也较差。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会有更多的私立医院,这使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更为抢手。而且,由于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大,患病率也在增加,现有的医疗系统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形成了医疗行业的卖方市场。据有关部门分析,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

艺术类专业需求层次不断提升

艺术类专业过热了吗?专家指出,通过视觉来传达的艺术作品正随着科技的进步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态势。

第8篇: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性;信息采集与处理;层次分析法

作者简介:王宪杰(1959-),男,黑龙江牡丹江人,烟台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山东 烟台 264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烟台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090)的研究成果。

中途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205-03

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及适应性问题是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共性问题。[1,2]大学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是否科学,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人才培养过程是否规范等问题。作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烟台大学,通过招生环节,把住了“产品”入口的质量关,但是经过四年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只能说作为一个“半成品出厂”了,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能否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能否将在学校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中,这些问题一并反映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由于目前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及适应性状况研究还没有统一的、通过检验成熟的量化办法,因此,本文以烟台大学法学院毕业生适应性状况为例,通过采集烟台大学法学院往届毕业生“工作轨迹”的信息,利用运筹学理论、统计学原理、数学建模方法和计算机软件编程等技术,定性和定量地给出影响烟台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的主要因素,并反馈到学校。另外,还发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学校今后修订更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通过采集毕业生信息,研究毕业生工作轨迹,分析毕业生成长过程,进一步给出毕业生社会需求及适应性状况。采集信息包括:一是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学习成绩、政治面貌;二是毕业生在校期间是否担任过学生会、班委会和党团职务;三是毕业生在校期间是否参加过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专利发明、和考研;四是毕业生在校期间是否有过违纪或处分;五是毕业生的毕业时间、初次就业时间、就业单位(几个单位)、各个就业单位工作年限、所从事技术岗位、是否与本科专业相关;六是工作中遇到的与所学专业课有关的技术问题、与学校开设的通选课有关的综合素质问题、与政治课学习有关的水平问题、与育人有关的觉悟问题、适应社会能力等;七是工作以来所创造的业绩、目前级别、工资水平等。

将采集到的毕业生信息进行量化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3]确定不同因素对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影响的权重。再将量化后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各种因素加权平均后所得的分值与其所对应的适应社会能力状况进行比较,进一步找出影响大学往届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各种因素定性与定量分析,反馈高校在专业学科设置、人才培养上的不足,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应建议。具体过程见图1。

1.数据量化的方法

根据采集到的147名法学专业毕业生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得知:是否为学生干部、是否参加过学科竞赛、所从事的岗位和专业的相关性、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情况、学习成绩、政治面貌6项指标对大学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状况有较大影响。因此,只考虑将上述6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其中是否为学生干部、是否是党员和是否参加过学科竞赛量化值分别为1和0;岗位和专业的相关性中,相关密切取2,一般密切取1,不相关密切取0;参加研究生考试情况中,未参加取0,参加取1,参加并成功取2;学习成绩中,一般取1,良好取2,优秀取3。

2.数据处理的标准化方法

3.指标影响力排序的方法

根据上节所建模型,利用MATLAB软件求解,[4]得到采集到的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状况与在校表现综合得分对应表。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响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几个主要因素,选取得分较高的毕业生进行数据分析,并规定得分高低的标准如下:

设xi为第i名毕业生的综合的得分,为所有综合得分的均值,如果,则判定第i名毕业生综合得分为较高,否则为较低。

通过上述标准,计算所给出的各个综合得分的均值为0.496,高于均值的综合得分的毕业生人数共有73名,给每个毕业生一个编号,如表2所示。

其中:毕业生编号-Number of graduates;得分-A goal;毕业生认为自己适应社会能力状况-Graduates perceived themselves to adapt to social status。

对73名毕业生在校表现的各项指标进行结果分析(见表3)。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往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的政治面貌、学习成绩、参加学科竞赛情况等信息进行采集,量化所得数据,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大学毕业生在校表现情况与适应社会能力的层次结构模型和评价学生综合能力指标的目标模型,结合运筹学理论、综合评价方法、计算机软件编程等技术,给出了相应的结果。研究表明:毕业生从事岗位的相关性、学习成绩、是否是学生干部、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情况、学生在校政治面貌、参加学科竞赛情况这六项因素对大学本科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有着一定的影响,对于烟台大学法学院毕业生来说,前五项因素对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起着主要作用。同时这五项因素也反映出学院及学校在学科设置、人才培养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建议其在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引起重视。

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适应于烟台大学法学专业,只要采集到任何一所大学毕业生相应的信息,均可以利用本论文中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因此可后续研究其他学校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与在校表现的关系,修订更适合于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库夭梅,陈羽白.高校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适应性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A].改革开放与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集[C].2008:333-338.

[2]张建功,黄治斌,刘兴华.基于社会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2):117-121.

第9篇: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远程教育;法学;课程;改革

一、新课程设置的构想

新课程专科阶段最低毕业学分拟定为76学分,共1368课时。其中公共课程全部为必修课程共6学分,108学时;专业必修课程51学分,918学时;专业选修课程1分,342学时;取消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课程。

公共课程开设大学语文(3学分、54学时)、政治理论(3学分、54学时),取消开放教育入学指南、外语等课程。

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开设宪法学(3学分、54学时)、刑法学理论与实践(15学分、270学时)、民法学理论与实践(15学分、270学时)、诉讼法学理论与实践(15学分、270学时)、法理学(3学分、54学时)共五门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开设婚姻家庭法学、环境法学、法律调解学、中国法律思想史、司法口才、国家赔偿法、物证技术学、刑事侦查学、犯罪心理学等课程,学员从中选取至少1分的课程修读。

新课程本科阶段最低毕业学分拟定为71学分,共1 278课时。公共必修课程共6学分,108学时;专业必修课程55学分,990学时;公共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最低选修10学分,180学时;取消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开设应用文写作(3学分、54学时)、政治理论(3学分、54学时),公共选修课程开设外语、计算机应用、逻辑学等课程,取消开放教育入学指南课程。

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专业必修课程开设中国法制史(5学分、90学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理论与实践(15学分、270学时)、经济法学理论与实践(15学分、270学时)、证据法学理论与实践(15学分、270学时)、国际法学(5学分、90学时)共五门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开设世界贸易组织法、人权法、海商法、国际贸易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外国法制史、婚姻家庭法学、环境法学、法律调解学、中国法律思想史、司法口才、国家赔偿法、物证技术学、刑事侦查学、犯罪心理学等课程,学员从中选取至少10学分的课程修读。

二、新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一)取消毕业论文必要性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文章。它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文字记录,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毕业论文具有三个特点:指导性、习作性、层次性。

从目的上看,成人学员大多已经在工作岗位上撰写了论文,部分学员还参与了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的攻关。仅仅以本科课程、甚至专科课程是否可以应用到具体问题上来总结和检阅学员的学习成果,显然略失偏颇。

从特点上看,指导性做不好。远程教育师资的数量和质量不能保证学员的论文质量,甚至有些指导教师自己撰写论文都存在很大的困难。习作性没必要,前面说了,好多学员已经写了不少的论文,个别学员公开发表的论文无论其理论性,还是实践性都强于指导教师的论文。

(二)取消外语必修课程的必要性

学以致用是学习最根本的目的,远程教育专科培养的是低端的人才,这些毕业生在毕业以后几乎不会接触到外语,即使真的需要用到外语时,我们学的外语知识根本解决不了学员的需要,因为学员遇到的外语专业性太强,而我们现在设置的外语课程根本谈不上什么专业性。

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知识是必要的,但并不需要人人成为外语专家,也不可能人人成为外语专家,与其通过自己一知半解的外语水平学习借鉴外国法律知识,倒不如通过专业化分工方式,将那些有外语天赋的外语尖子培养成为职业地翻译人员,将国外先进的知识准确的翻译成为汉语文章,供工作一线的每一位人员参考、借鉴。

(三)减少专业课程数量而增加学分和学时的必要性

1.课程数量的设置要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通过对普通高校高等教育法学专业和现代远程教育法学专业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及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普通高校要培养国家级的高层次人才,甚至是国际级的高级人才,它是一种精英教育,其毕业生部分将成为法学专业的职业研究人员、教学人员,而非一线工作人员,另一部分将成为实务界领军人物。它要求学员知识面广,课程覆盖法学专业各领域;要求学员有较高的理论研究能力,课程理论性要强;要求学员具有比较法研究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外语课程必修。所以普通高校除了设置宪法学、法理学、刑法学、刑事诉讼学、民法学、民事诉讼学、行政法学、行政诉讼学、商法学、经济法学、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十四门主干课程外,各普通高校依据自身教育目标的侧重,设置了不同的课程,比如,邮电大学培养能在信息产业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认识和处理信息时代来临所产生的新问题,如计算机犯罪、网络犯罪和通信市场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等的基本能力。其在主干课程之外开设信息产业法律法规和相关信息技术课程。经济类院校法学专业在主干课程之外开设知识产权法、保险法、金融法、海商法、劳动法、公司法、国际经济法等课程。还有些学校开设律师实务、法律文书、秘书理论与实务、社交礼仪、计算机应用基础、文献检索与利用、专业英语等课程。 而现代远程教育培养的是有利于当地经济建设、留得住、用得上的具有一定法学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在固有单位发挥自己法学专长的基础人才,它是一种大众化教育,毕业生绝大部分是已经有稳定职业和一定的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另一部分还有稳定职业的毕业生也将成为基层人员。它不要求毕业生知识面广,更不追求毕业生有很高的理论研究水平。所以,现代远程法学教育课程设置应区别于普通高校法学课程设置。

2.课程数量和深度的设置要与学员求知状况和基础相适应

电大法学专业专、本科学员中不仅有在职人员,还有下岗、待业人员。他们为了调整知识结构、学习新知识,甚至是为了解决就业,选择了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内容个别化的学习方式继续其学业。这个群体的学习目的不是要成为国家高级人才,而是要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有用人才;这个群体,他们在选择专业时是有的放矢,并不盲目的,他们几乎全部是有过法律实践的法律实践者。

鉴于现代远程教育面对的群体自身的条件和追求的目标,以及中央电大的培养目标是“各类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就应该把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作为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课程数量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课程深度以能完全、彻底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被学员掌握、应用为原则。

3.课程数量的设置要适应教学方式和技术的要求

现代远程教育是通过提供视频和授课讲义,同步播放自主学习课件。课程讲解是网络课程的主体部分,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学习,它具有虚拟性、兼容性、开放性、支持协作和信息资源的丰富性,

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创新性,在教学手段上倡导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大力推动教学研究、教育技术应用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要求教师自行开发多媒体课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远程教学工具将日益完善,网络教学资源也将逐渐丰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多样化、层次化、专业化,万金油式的基层法律工作者将会被社会彻底淘汰。真正为社会培养大量的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才是现代远程法学教育的终极教学目的。只有对现在的远程法学课程进行彻底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体现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