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量经济学重要性范文

计量经济学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量经济学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量经济学重要性

第1篇:计量经济学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蒲公英;治疗方案;药物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R95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c)-148-03

Pharmacoeconomics analysis of two pharmacotherapeutic schemes for 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infection

ZHOU Weiran, FU Ping ,CHEN Yuefu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hua University, Hengyang 4219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harmacoeconomics effect of Vancomycin alone and combined with treatment with Dandelion for 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MRCNS) infection. Methods: Randomized controlled parallel method MRCNS infection 6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A, B Group respectively, and the same period in intravenous Vancomycin used Dandelion soup, only intravenous Vancomycin treatment, the efficacy and pharmacoeconomics effect of the drug treatment program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ffective rate, efficient bacterial clearance rat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wo groups (P>0.05); the number of days of actual use 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B group (P

[Key words] 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Vancomycin; Dandelion; Treatment; Pharmacoeconomics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是人体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插入诊疗操作的增多,CNS所致感染,特别是院内感染日益增多,且随着大量头孢类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等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其耐药性日益严重,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2]。对于MRCNS所致的感染可选抗生素只有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等不多的品种[3],且存在使用不便、副作用多、价格较贵等缺点。研究报道与化学药物抗生素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传统清热解毒药蒲公英水煎液对CNS有极强大体外抑菌力[4]。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卫生资源有限,本研究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万古霉素配合蒲公英与单用万古霉素治疗MRCNS 感染的两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5月~2008年10月我院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5]确诊为细菌性感染入住我院呼吸内科、泌尿外科、胸外科、ICU病房等临床科室患者,并从其血液、尿液、脓汁、痰等标本经病原学确诊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感染,于48 h内未接受任何抗菌药物治疗,无严重心肝肾合并症及听神经损害者作入选病例,同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过程中药物过敏换用药物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感染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1.2用药方法

B组成人患者用万古霉素1.0 g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缓慢静滴,q12 h;A组在B组基础上加服蒲公英汤(每日相当于干蒲公英90 g)。疗程均为7~14 d。

1.3 观察方法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并记录每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各种反应,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给每例患者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细菌培养,下呼吸道感染者加作胸片检查,并记录每例患者实际用药天数。

1.4 疗效判断

1.4.1临床疗效判断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评价,依据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2细菌学评定经细菌学检测,按病原菌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再感染评定,以清除例数计算清除率。清除率=清除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3用药天数记录每例患者实际用药天数。

1.4.4安全性评价记录观察到的和主诉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各种反应,分别以各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占各组病例百分率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

效果(E)是指某一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结果用临床指标来表示。此分别以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实际用药天数、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表示。

2.1.1 临床疗效A组的临床有效率略高于B组,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Tab.2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n)

2.1.2 细菌学疗效A组的细菌清除率略高于B组,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两组细菌学疗效比较(n)

Tab.3 Comparison of bacterial eradication rates between two groups(n)

2.1.3 两组实际用药天数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各发生1例不良反应,A组1例皮肤过敏,B组1例静脉炎,均不严重,未影响治疗。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A组实际用药天数明显少于B组(P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实际用药天数比较(x±s)

Tab.4Comparison of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and the actual medic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与B组比较,P

Compared with B group,P

2.2 成本(C)的确定

成本(C)是指人们所关注的某一方法或药物治疗所消耗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的全部价值之和,用货币单位“元”表示[6],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隐性成本等几部分。本研究的治疗成本指从诊断到结束使用特效治疗药及其后2 d内的总计成本。直接成本=治疗成本+治疗不良反应成本,治疗成本=床位费(C床)+护理费(C护)+各项检验检查费(C检)+诊疗成本(C治)+药品成本(C药)+给药成本(C给),其中C床为日床位费×住院天数,各项检查、治疗成本按实际支出计,与本治疗无关的检查除外,C药按当地招标最高零售限价×实际用药总量计成本,万古霉素159.00元/0.5 g (日本礼来),生理盐水3.6元/250 ml,,蒲公英0.21元/10 g,除万古霉素及其配药用生理盐水、蒲公英等以外的非抗菌治疗用药因没有比较意义故相应药费及治疗费不计入成本,给药成本只考虑吃中药煎药费,每付2元。据湖南省物价局医疗单位收费标准,床位费统一按20元/d计,治疗药应用期间一级护理按15元/d,停用治疗药后2 d二级护理,8元/d,诊断时及治疗用药结束时各做血常规和细菌培养1次,费用分别为14.00、103.00元/次,用药前及用药中每位患者各做心电图、尿常规各1次,费用分别为24.00、9.00元/次,注射静滴6元/次,照片等个别病例所作检查因无比较意义成本不列入研究。不良反应成本=因不良反应所产生的医疗总费用及因此造成的误工费等,由于治疗中不良反应相对来说轻微且未另作治疗,故此部分忽略不计。间接成本=患者误工费(C误)+家属帮助费(C帮)+无形成本(生命质量),此主要考虑患者误工费,按当地人均日工资60元/d计,日数为实际住院天数即实际用药天数+2 d。隐性成本主要考虑如患者生命质量等,此不作研究。因此,C总=C床+C护+C检+C治+C药+C给+C误。B组成本(CB)-A组成本(CA)=1533.4元,CB/CA=1.18,两种方案的具体成本比较见表5。

2.3 最小成本分析

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7],由表5成本比较可见,A组平均成本为8 620.17元,B组平均成本为10 153.58元,表2、3可见,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在疗效相同的情况下,A组比B组平均每位患者可节约费用1 533.41元。可见从治疗的经济学成本与效果来看,A组优于B组。

2.4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8]采用成本(C)与效果(E)比值来表示获取1份效果所需花费的成本,目的在于通过分析选择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时成本最低的治疗方案。本文分别用临床有效率(E1)、细菌清除率(E2)2个指标加以分析,从2个指标的成本-效果比来看,A组分别比B组少22.63元、23.68元,实际用药天数因在成本中考虑不再重复。见表6。

表6 成本-效果分析

Tab.6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two schemes

2.5 敏感度分析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所用的变量较难准确地测量出来,经济研究中应用的数据具有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偏离[8],敏感度分析就是为了验证不同假设或估算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9]。随着生产力发展,劳动和时间的价值必然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住院条件也进一步改进,加之随着药品流通体制的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卫生部“四降一升”改革(降低药品价格,医院药品批零差价率,大型设备检查治疗费、高值医用消耗材料费用,提高治疗费)的全面展开,药品大幅降价仍是必然趋势,诊疗费呈上升趋势,误工费成本也将大大提高,并可以考虑无形成本,现假设C药中万古霉素改为国产品,西药下降30%,而中草药随着成本增加价格上涨50%,C住、C护、C检、C给、C误分别上升10%,进行敏感度分析,见表7。

表7 敏感度分析

Tab.7 Analysis of sensitivity

由表7可见,B组成本(CB)-A组成本(CA)=1138.3元,CB/CA=1.17,临床有效率(E1)、细菌清除率(E2)2个指标加以分析,从2个指标的成本-效果比来看,A组分别比B组分别少17.02元、17.81元。可见其最小成本分析结果及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基本不变。

3 讨论

CNS广泛存在于人体及环境中,由于抗菌药物广泛使用,特别是不合理使用,破坏了人体微生态平衡及其多重耐药,造成MRCNS的产生并治疗困难,常引起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及心内膜炎等严重疾病,目前万古霉素是对MRCNS不多的有效药物之一。学者研究发现祖国医学解热凉血要药蒲公英的水煎液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有极强大体外抑菌力[4],并且有研究证实蒲公英有显著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细胞活性及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水平与吞噬率、抗体细胞水平,显著增强动物免疫功能[10],其所含黄酮类具类SOD的作用[11],能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并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发挥保护正常组织的作用。因此,蒲公英配合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有协同作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支持,与单用万古霉素比较能缩短患者用药疗程,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万古霉素单用或与蒲公英合用治疗MRCNS感染虽然都是有效的方法,但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万古霉素与蒲公英伍用治疗MRCNS感染可有效缩短患者疗程,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房功思,孟德娣.浅谈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临床鉴定方法[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7(1):75.

[2]王晓红,严仔敦.医院内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7):1296-1297.

[3]江晓平,魏雪芬,赵先颖,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180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1172-1173.

[4]宋振民,常文华,任泽旺,等.蒲公英提取物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成药,2007,29(4):584-586.

[5]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1-49.

[6]周蔚然,郑德香.5种急性胰腺炎药物治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8):592.

[7]徐伏莲,赵志刚.米氮平与氟西丁治疗抑郁症的最小成本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20):1527-1528.

[8]孙桂凤,孙钊.有药物经济不优化肝病治疗方案[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4):487-488.

[9]吴小丽,蔡云清,赵岩,等.蒲公英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3):163-165.

[10]沈琦,顾龚平,吴国荣,等.蒲公英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杂志,2004,4(2):8-10.

第2篇:计量经济学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课堂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2-0183-02

计量经济学诞生近50年后进入了中国,不但直接推动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变革,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计量方法的准确运用成为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必备的技能之一。然而,由于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的交叉学科,硕士研究生在短时间内很难准确把握计量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导致论文写作过程中模型应用不当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使硕士研究生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短时间内有效跨过理论学习和应用之间的鸿沟,一直是困扰计量经济学教学者的难题。

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工作者对本科生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做出了充分的尝试,但对硕士研究生,尤其是非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建议和实践仍显不足。本文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采用调查数据分析方法提出了硕士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体系,以期能够为硕士研究生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硕士研究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优势和劣势

笔者对所在学校非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发出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9份。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对硕士研究生学习计量经济学所具备的优势与劣势具有清晰地认识,使课程体系的设计更具针对性。

1.本科背景的差异增加了课程设计的难度。一些研究生所学专业与本科专业不同,还有一些学生的本科专业属于理工科。一些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过计量经济学,而一些学生在本科阶段从未接触过计量经济学。在笔者所进行的调查中,23.04%的学生选择了与本科不相同的专业,有47%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过计量经济学。本科背景的差异导致计量经济学知识点的接受程度不同,增加了课程设计的难度。

2.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认识。在全部调查样本中,认为计量经济学对做学术研究重要的比例达92.41%,导师向学生强调过学习计量经济学重要性的比例达78.75%。因此,与本科生相比,硕士研究生对计量经济学学习的必要性具有更强的认知,学习动机更加强烈。

3.扎实的数学基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计量理论。硕士研究生大多经过了研究生考试的洗礼,对于数学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数学知识储备较好。调查问卷中近60%的学生认为数学知识并不是理解计量方法过程中的关键性阻碍。硕士研究生所具备的扎实数学基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计量理论,为计量理论的深入讲解提供了可行性。

二、硕士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堂需求分析

为了更好地提出教学改革建议,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三个问题了解学生的课堂需求,具体问题和选项如下表所示。

对于第一个问题,三个选择的分布比例分别为86.38%、4.90%和8.72%,因此在授课方式的选择上,依然应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这主要是由计量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由于计量经济学是交叉学科,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仅依靠学生的分组讨论和自学无法达到准确理解的目标。

对于第二个问题,四个选项的分布比例分别为11.38%、48.78%、14.36%和29.27%。计量理论依然是学生在计量经济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但理论的推导并不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学生更关心计量理论所体现的思想,因此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应避免陷入单纯理论推导的境地,重点应在计量理论所体现的现实含义上。计量软件的操作在重要性的排名中居于第二位,主要原因在于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以应用为目标,熟练的软件操作则是应用的前提。计量案例在重要性的排名上处于最后一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案例不重要,当我们转向第三个问题时,发现对案例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上,因此结合学生专业背景,采用恰当的案例是调动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兴趣的有效方法。

三、“三位一体”教学体系的构建

1.以与专业相关的案例为引导,强化计量经济学学习的目的性。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问题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更强烈的兴趣。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中需要寻找与学生专业相符合的恰当案例,并提出与计量经济学知识点相关的问题。比如,案例中应该建立怎样的模型进行分析,模型中的参数如何获得,参数的可靠程度是怎样的,所建立模型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模型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相关的计量知识点,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以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案例为引导会增加学生学习计量方法的目的性,加深计量方法在其专业方向中应用的直观感受。

2.以计量理论所体现的思想为支撑,掌握计量方法的基本分析脉络。计量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参数估计、估计量的性质以及假设检验三个部分。在非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中参数估计方法主要涉及最小二乘法和极大似然法,估计量的性质主要涉及高斯马尔可夫定理和极大似然估计量的性质,假设检验主要涉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和模型整体显著性检验,对这些理论理解的透彻与否直接决定了能否自如地把握和运用形式更加复杂的计量模型,因此,适当的理论推导是必要的。同时,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硕士研究生具有更好的数学知识储备,对推导中所遇到的技术难点更容易理解和突破,但需要注意的是,计量理论的讲授应避免为推导而推导,重点应在于深入讲解每个理论的现实含义。

3.以实验结果的解读为主线,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非数量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来说,恰当、准确地应用计量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计量经济学真正的目标,这就要求将计量理论与实际的软件操作相结合,对模型的各种输出结果进行解读,使学生真正理解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用计量方法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因此,与理论同步开展计量软件的实验课程是不可少的内容。在提出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计量理论进行推导后,需要从实际操作的角度给出案例的计量结果展示,涉及计量软件的介绍、数据的查找、解读基本计量模型的结果、检验基本模型存在的问题等,对基本模型加以改进直至找到理想的模型、采用理想的模型进行预测和结构性分析等内容。实验结果的解读能够真真切切地提升学生的计量建模能力。

第3篇:计量经济学重要性范文

(贵州师范学院 经政学院,贵阳 550018)

摘 要:计量经济学正是用定量方法研究经济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在经济学科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二本院校的学生特点,以及二本院校《计量经济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本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二本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0-0225-02

一、二本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及学生分析

“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本身并非充分条件。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因认为“计量经济学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量经济学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1998年7月,教育部将《计量经济学》明确规定为高等学校本科阶段经济学类各专业8门核心课程之一。定性、定量相结合是研究经济问题的主要方法,而计量经济学正是用定量方法研究经济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一个经济学专业大学生,如果不学好计量经济学,很多经济学专业学术期刊如《经济研究》等,基本上读不懂。

二本院校的学生以高考第二批次录取,同一本重点高校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普遍差,数学基础知识普遍弱。计量经济学强调定量分析,数学基础差必然影响到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招生是文理兼收的,文科生源的学生普遍感到这门课程学习难度大。有些同学翻开计量经济学课本,发现整本书充斥一大堆数学公式,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和厌学情绪,个别学生甚至直接放弃这门课的学习。

二、《计量经济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剖析

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偏重于培养理论型人才,课程内容包括建立模型、参数估计、模型检验等,教科书满是数学推导和理论证明,很多学生第一感觉它就是一门标准的数学课程。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注重参数估计和各种检验的理论演绎,但对如何从经济现实出发建立计量模型、如何应用计量模型分析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却涉及很少甚至没有。在传统的课程讲授中,结合经济案例应用计量经济模型较少,许多学生学习完这门课程后,不知道怎么应用计量经济模型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在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中,片面强调老师讲台讲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研究式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没有很好的开展。僵化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应用、轻能力,使教与学两者无法成为有机的整体,形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的观点很有批判意义,“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知识爆炸的时代、Moocs流行的时代,二本大学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最有用的还是最基本的技能、而不是一肚子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

三、二本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分析、数学方法、概率统计三者的综合,严格说来是一门经济学科。对于计量理论方法,关键是基本原理、逻辑思路而不是严格的数学推导过程。正如西南财大学者庞皓所言,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应重思想、重方法、重应用。二本院校培养的是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对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应依据培养应用性人才原则进行重大调整。

1、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每一章都设计一个综合的计量经济学案例,让学生积极讨论。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逐步引入计量经济学模型,变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为生动的案例分析研究。在讨论、探究计量经济学案例过程中,把计量模型的参数估计、模型检测、计量模型预测等传授给学生。计量经济学采用案例教学的模式能够消除二本院校学生的畏学情绪、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大量的经济案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定量分析的重要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模式特别强调计量经济学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大量减少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数学推导,重点强调计量经济学方法在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应用。

2、Eviews 软件教学模式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定量分析课程,应用性强、实践性强是其突出特点。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软件教学是课堂教学很有特色的一大部分。软件教学模式以计量软件分析与课程内容整合为源动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Eviews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计量经济学软件之一,功能强大而且操作简便易学,学会使用Eviews软件是经济学本科生掌握的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Eviews 软件教学模式以计算机投影为技术手段,通过课堂演示软件操作,以最直观、最通俗易懂的形式把操作过程展现出来,使学生迅速掌握软件的操作方法。如果教学条件具备,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案例作业,学生及时上机操作练习巩固,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Eviews软件,学习效果会更好。照此方法组织教学,即使数学基础较差的二本院校学生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研究性教学模式

计量研究包括理论和事实这两个基本要素,计量经济学的主要功能就是将这两个要素结合起来。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方法论课程,必须革新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探索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知行合一的优秀二本院校大学生。如果计量经济学教学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老师提供案例材料,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经济理论与计量经济学方法去深入探究,在一定期限内(如一星期)提交研究分析报告,这必将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大学老师搞好科研工作,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果在教学中把自己的论文在课堂上讲解,详述论文的构思过程、经济学理论依据、计量模型构建、模型结果及解析,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将会大大改善。

参考文献:

[1] 庞晧.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J].统计教育, 2004(3).

第4篇:计量经济学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计量经济学 问题 教学改革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课程,在我国一部分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相关专业中开设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它的重要性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并确定“计量经济学”为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8门共同核心课程之一。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材设计原则,试图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了解现代经济学的特征,了解经济数量分析课程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数量分析在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实际经济工作中的作用;掌握基本的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并对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扩展和新发展有概念性了解;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现实经济现象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实际分析;具有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与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经济学类课程,学习好计量经济学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工具性作用。湘南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主要是面向各类企业,其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把计量经济学列为必修课,采用的教材是李子奈教授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量经济学》。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计量经济学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学习兴趣不浓;从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发现很少有学生运用所学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这促使笔者思考现行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体系是否适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院校。本文拟对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二、当前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的教学状况看,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先修课程不足,学习存在畏难情绪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管理学类专业的选修课。该课程综合性强,是一门以经济理论为前提,利用数学、数理统计方法及计算技术,根据实际观测资料来研究经济现象、分析经济过程、探讨经济规律、对反映经济现象本质的经济数量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对计量经济学基本知识学习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能力高低与对西方经济学、数理统计及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息息相关。其中,数学是工具,统计学提供了数据搜集的依据、思考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经济学则决定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或者研究对象。因此,要学习好计量经济学,必须要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等课程学习为先导。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各类实践,可以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中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现实情况是相当一部分高校,尤其象湘南学院这样的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经济学类专业学生大多是文理兼收的,这些学生中有许多本来就是对数学有一种自认为学习上的天性不足而选择就读文科的,进入高校后虽然学习了相关知识,但其对高等数学、统计基础知识掌握得还是不怎么好,缺乏基本的数学分析知识,他们普遍感到计量经济学课程难度很大。

2、教学内容设置欠合理,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层次不明确,计量经济学是一个包含内容广泛的学科体系,通常被人们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并根据内容深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计量经济学;从本科专业类别看,不仅统计学等对定量分析要求较高的专业开设计量经济学,而且其他经济学、管理学专业也要开设。从经济管理类专业来看,给本科生讲计量经济学,给硕士生、博士生也安排有计量经济学课程。各层次教学的分工与衔接往往存在问题,教学内容有许多重复,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层次不太清晰,这也会对教学效果带来直接的影响。二是数学推导的处理问题,计量经济学的教科书往往充斥着数学推导,使学生感到这是一门数学课,望而生畏。尤其是一些文科生源的数学基础较差,他们普遍感到计量经济学课程难过关。三是与经济学理论的结合不紧密,我国计量经济学教材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在编写教材时,为了满足较少学时的需要,保留了数学抽象,略去了与经济学理论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这不仅是一门数学课,而且学习了之后不能解决多少实际问题。

第5篇:计量经济学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学科。著名计量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希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经济学理论、统计学和数学的结合:“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和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绝非一码事;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语。”“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本身并非是充分条件。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

本科《计量经济学》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统计学、线性代数为基础,课程建设目标是建设成为一门真正的经济学课程。希望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初步学会建立和使用计量经济模型,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处理经济管理问题的初步能力。真正实现“经济理论、统计学、数学的结合”。使得学生掌握“模型设定、数据诊断、模型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的全过程,具体来说要求学生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基础,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中误差项假定的诸问题,线性模型的扩展,建立方程组模型的估计。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教学实践,对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出了一些浅薄的看法,希望抛砖引玉,给后来者一点启示,目的是更好的促进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

二、存在的问题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向活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也不例外。因此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上进行剖析。

1.从教师层面上看

(1)教学大纲的问题

作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认定的经济类专业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计量经济学在整个经济类专业学生系统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一定的经济学、统计学以及高等数学知识是获得良好的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前提。以笔者任教的情况为例,先修过统计学的班级期末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没有先修过统计学的班级。另外,计量经济学的总教学时间安排较少,也制约了教学效果。以笔者任教的情况看,作为必修课程的计量经济学总共安排了46个课时,造成教学内容讲述上时间严重不足:只能讲述经典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显然这样有限的知识体系是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的,从学生的课程论文还有本科毕业论文在计量经济学应用上的错误百出就能窥见一斑。

(2)教学方法的问题

理论教学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教学的尴尬:由于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部分存在大量的矩阵计算和公式推导,在有限的学时限制下,教师选择了多媒体教学。这一定程度解决了教学进度的问题,但是学生还是反映这种幻灯片上的教学不如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来得亲切,而且容易流于形式,使得课程讲授变成幻灯片放映。

试验教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无法确保正常的教学时间,以笔者任教的学校来看,46个学时的时间要满足理论教学和上机试验操作显得相当勉强。另一方面,现有的试验案例与理论教学存在很严重的脱节问题。学生反映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和软件学习相关性不大,这就造成学生在理论教学和试验教学环节没有学到系统的分析方法,只是看到两个割裂的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无法对这两部分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导致在撰写课程论文时,只能机械的模仿书本上的模式进行建模,然后在软件上进行操作,而无法将理论和试验部分进行有机的融合,完成高质量的课程论文。

(3)教学经验的问题

计量经济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才进入中国。从80年代开始,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才相继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因此,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本身仍处于一个不断摸索发展的阶段。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虽然有良好的基本功,满腔的工作热情,但是往往缺乏教学经验,这就使得他们在对教材的处理上、知识深广度的挖掘上、教学方法的选取以及师生交流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样便很容易使教师在讲授计量经济学时流于公式推导,变成数学课程的讲述,而忽视了计量经济学属于经济学的本质。

2.从学生层面上来看

(1)学习态度的问题

学生不重视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这种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了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由于计量经济学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学、统计学以及数学知识,另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陌生感,较难赢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缺失了起初的新鲜感之后,由于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经济学只需要掌握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就足够了,而不需要掌握定量分析的方法,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厌倦感,造成对计量经济学不重视。

(2)学习基础的问题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主要体现在: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应用数学工具的掌握上。

经济学的学习应该是个系统的过程,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也不例外。因此,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将以往的知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地学习,最终掌握认识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的工具。但是,从笔者掌握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学习了课堂上的知识后,课外很少进行消化以及比较学习。因此,很容易出现如下几种情况:首先,进行模型设立的时候,因为缺乏对经济现象的正确认识,对经济学原理掌握不牢,往往无法选择正确的模型。其次,就算勉强得出了计量分析结果,由于对前期课程知识理解不深,无法对回归结果进行正确解释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而因为无法灵活掌握应用数学工具,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纠结于数学过程的推导,造成一定的理解困难,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当然,这再一次说明了教学大纲设置时,应该合理考虑课程的衔接,避免造成一部分学生因为没有统计学基础,而影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效果。

(3)其他问题

学生递交的不规范的课程论文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前期专业知识的掌握问题,写作上的问题以及编辑等诸多细节性的问题。学生不熟悉科研论文的写作,表现形式多样:论文形式不妥,譬如出现结构不规范、语言不规范等问题;论文研究内容不妥,譬如有的同学研究的问题动辄宏观经济分析,但是其研究基础薄弱,往往停留于表面现象的阐述,分析不够深入。另外学生对编辑软件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各种编辑错误随处可见,加上时不时出现的错别字,使得课程论文的质量大打折扣。

三、解决方案

针对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加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最终适应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要求:

1.针对教师层面问题的解决方案

首先,在教学大纲的设定上,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加强学生对前期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系统学习,夯实经济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大纲制定时可进行适当的调整,将第九章: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作为课堂讲授内容,而将第六章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作为限讲内容。在《2011年厦门大学计量经济学教学研讨会》上,该调整方案得到了教材编写者:著名计量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李子奈教授的认同。

其次,针对教学方法的问题,教师可从如下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在理论教学上,应该熟悉课程内容,充分理解和掌握本科计量经济学的知识点,适应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掌握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必要情况下,对授课安排进行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在试验教学上,尤其是对经济分析工具的学习上,首先是重点确定一个应用软件,最好是在使用较广泛几种软件中进行挑选,譬如Eviews、SPSS、SAS、STAT、Matlab以及R等。针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实践来看,本科阶段的学生对Eviews的掌握程度较好。当然,可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其他的计量分析软件。其次,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调整教学顺序,最好在每章的理论教学完成之后,进行上机实验,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再次,在软件教学中,除了教师的现场演示外,可以通过给学生发放计量软件使用手册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加深对计量软件的掌握程度。

再次,针对教学经验的问题,主要应该加强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从而适应新形势下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要求。首先,教师应该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讲授的内容达到十分熟练的程度,尤其是应当对各个重难点进行适当的梳理。其次,可以通过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或观摩,适时总结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经验教训。教师应该确保在课堂上思路清晰、思维流畅,掌握合适的教学进度,能够合理分配有限的课堂时间于各个知识点。同时,应该善于积极利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总之,应当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迅速建立起一支合格的适应当下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教师队伍。

2.针对学生层面问题的解决方案

首先,针对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应当从多方面使学生认识到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地位和作用。使学生认识到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支,具有独立的学科性质。随着经济学的发展,尤其是在精确化和定量分析方面的发展需求,使得计量经济学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甚至是其他领域研究人员进行经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和理论检验与发展的重要工具。因此,只有牢固掌握了计量经济学这个必要的研究工具,才能真正进行现代经济学研究。

其次,针对学生基础的问题,也许我们无法在一门课程中彻底解决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采取新颖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譬如,可以将学生组合成小型的学习小组,小组人数一般控制在十人以内。通过采取集中学习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共同学习的环境,使学生易于获得知识溢出。这样的学习模式充分利用了外部效应,尤其在课时较少的情况下,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达到夯实学生基础的作用。

最后,我们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通过向学生传授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方式,让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一般来说,可以采取集中讲授和个别指导的模式进行。即教师进行先期集中讲授论文写作技巧,后期学生写作时进行沟通交流指导,最终完成高质量的论文。这个过程对学生的整体研究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是将课本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有益尝试。

四、结束语

本文只是笔者对以往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的一个总结和回顾,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总之,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创新和改进课程教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培养更多适应当代经济建设的经济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8-22.

[3]李子奈.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总体回归模型设定[J].经济研究,2008,8:136-143.

[4]郭惠英.谈多媒体课件教学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3:7:93-94.

[5]Jeffrey M.Wooldridge.Introductory Econometrics:A Modern Approach [M].South-Western Pub,1st edition(August 6,1999).

第6篇:计量经济学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能力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三者的综合,它是大学经济类专业中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核心基础课,其主要特点是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理论模型的设计、样本数据的收集、模型参数的估计和检验来解释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和数量规律,以实现对经济活动的预测和控制[1]。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量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类学科理论与实际的研究中,成为指导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证工具。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已在我国高校经济类专业开展了十几年,在取得丰硕教学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其中计量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模式不能适应该学科发展要求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实验教学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对于更好地推动计量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至关重要。

一、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僵化

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一种重讲授,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教师把大部分的教学时间都花费在公式的推导和证明上,而仅用极少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这与计量经济学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计量方法分析解决现实经济问题能力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而且实验课的安排通常是在理论课讲解完之后进行,这样会使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学生不能够及时地消化所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在实验课中教师往往采用讲授、验证式的教学方法,“填鸭式”的向学生展示软件操作步骤,验证教材中的计算结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模仿教师所展示的内容,难以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2]。

(二)教学手段落后

在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通常只采用一种EVIEWS软件,其版本甚至是较为落后的,而其他功能较为强大的软件如STATA、SAS则被忽视。在软件讲解时也只是粗略地介绍其基本操作步骤,学生对软件知识的掌握极为有限。教师在实验课中提供给学生的案例和数据非常重要,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模拟平台,高质量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和数据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计量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也可以锻炼和培养其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通常不会花费太多的心思选择案例和数据,所采用的案例数据也往往缺乏新意和变化,甚至一套案例和数据常年使用,这使计量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学层次不清

无论是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计量经济学都是必开的一门课程,只是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要求。本科生要求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概念、原理及分析方法的同时,初步能够进行简单经济问题的计量分析。而研究生通常有了一定的计量经济学基础,因而对其提出了能够熟练运用计量实证分析方法分析解决较为复杂的经济问题的更高要求。而要实现这些要求,则必须开展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但现实的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通常都采用相似的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模式没有显著的差异性,这难以满足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同时具有更高要求的研究生的学习需求。

(四)课堂纪律涣散

计量经济学实验课在机房内开展,教学的地点由教室转移到实验室,也使学生在心理上发生了变化。在课堂上学生中规中矩认真听讲,而一进入实验室便放松了自我约束和控制。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基本上都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一些学生进入机房便沉溺于网络和视频,根本无心听讲。有的学生在实验课上特立独行、自己操作,不听从教师对实验课程内容的安排。还有些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自由进出,大声喧哗,使实验室处于无序状态。所有这些情况都会对实验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五)考核手段单一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因而实验课考核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成绩评价中至关重要。在当前教学中,计量经济学更偏重理论考核,实验考核所占比重偏低,甚至会出现不考核的情况,这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都是相背离的。即便教师进行实验课考核其依据也通常仅是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上的内容是学生模仿老师操作步骤所得到的结果,而且通常老师布置的实验题目都是统一的,学生之间可能会产生抄袭现象,因而仅凭一份实验报告难以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环节的改进对策

针对上述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提高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重视实验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实践能力,开阔专业视野,因而要充分认识到实验环节在整个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加大实验课时的比重。实验教学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验教学和教学计划的制订都应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每章(或每节)理论教学之后即安排一次实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及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够从现实经济问题出发构建出反映变量关系的计量模型,用以解释经济现象,并对对未来发展作出预测[3]。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考虑引入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即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有关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课题,由学生独立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应用模型及软件进行测算分析,最后写出研究报告[4]。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计量软件是开展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当前可供学生选择使用的应用软件很多,但可以选择两到三种最新版本的功能较为强大统计计量软件进行讲解,其它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软件的实际操作通常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软件操作指南,简洁地介绍软件的操作流程,并安排专门学习软件操作的实验课时,为上好计量经济学实验课打下软件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实验教学的效果,案例的积累和案例库的建设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多准备一些与当前现实经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的案例,同时将相应的实验数据整理出来,以便在实验教学中使用。

(三)注重实验教学的层次性,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水平和层次各有差异,应通过实验有侧重地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美国,各高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水平的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内容互有差异,但其最终目标都是使学生在掌握相应课程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独立操作软件完成实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有鉴于此,教师应在认真分析各专业、各层次要求的基础上,分别制定出各有侧重的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大纲,并设计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基本规范。如针对本科生应加强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实验训练,而对于研究生应适当加大难度,侧重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的实验内容。

(四)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要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针对学生在实验课上存在的随意性和无序性问题,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制定并完善具体的实验教学规章制度,并对学生进行实验纪律的课前教育和常规教育,必要时可以将学生在实验课上的表现与其实验课成绩挂钩。其次,在课前要让学生明确每次实验课的学习目标和当堂课必须完成的实验任务,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感。再次,可以利用学校机房内局域网络的优势,采用相应技术手段使每位学生的页面与教师保持同步,这样可以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学习训练,避免了其操作的随意性。

(五)完善实验考核机制,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计量经济学考试的内容除了要体现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推理能力之外,还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而这种能力主要是通过实验考核来体现的。因而,实验考核应在计量经济学总体考核中至少占有50%的比重。而实验考核成绩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模仿性实验报告成绩、上机实验考试成绩和自主性实验报告成绩。模仿性实验报告是学生在老师给定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模仿老师例题的操作步骤所得出的实验报告,这种报告相对容易完成,其在全部实验成绩中的比重不应超过20%。上机实验考试是在所有实验内容结束后对实验操作的总体考核,该部分成绩不应超过30%。自主性实验报告是最能反映学生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考核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所负责环节的实验工作量和实验报告质量来给出相应成绩,这部分成绩在全部实验成绩中所占比重要不低于50%。通过上述考核方法便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计量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问题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实验教学环节至关重要。作为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工作的教师要不断探索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思维和模式,充分发掘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提供一切有利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巩固基础理论,开拓研究视野,树立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这是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经济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9-20.

[2]兰草,徐晓辉.计量经济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集体经济,2011(1):183-184.

[3]张柠.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11:

294-295.

第7篇:计量经济学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问题导向型”模式;调查问卷;序次Probit模型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2―0077―04

一 前言

众所周知,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统计学与数学的交叉学科,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地位逐渐加强。经过21年的《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探索,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教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教学手段与形式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一、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兴趣不够高;二、没有有效的适合本科层次学生学习的互动式教学手段,从而使教学效果提升不明显;三、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却不能很好掌握计量经济学理论及其实践的前沿发展动态,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不能通过课程学习得到有效启发。这些成为摆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人员面前的主要研究课题。

基于以上的不足,本文试图解答以下几个疑问:(1)是哪些因素阻碍了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2)从实证检验角度验证对教学效果产生阻碍的因素进行改进,能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3)推行“问题导向型”计量经济学教学是否可以通过这些措施加以实现?由此,本文通过向地方综合类高等院校(XX大学经管学院)财经类本科学生随机投放《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为基础,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进行计量,实证分析了教学质量绩效;通过实证分析为“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寻找理论支撑点;并提出从教材设置、多媒体互动环节、实验课时设置与利用案例提高操作能力这几个环节入手来完善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手段的教学建议。

本文的正文安排如下:(1)对现有《计量经济学》教学研究文献的回顾与总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创新点;(2)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反馈信息,利用序次Probit模型和实证分析;(3)最后提出从教材设置、教学安排与其他交叉学科互动这几个环节的教学改革建议。

二 文献回顾

计量经济学具有多学科(统计学、数理经济学、经济学)知识交叉渗透的特点,一般本科学生都是在先修学完统计、数理经济学及经济学基础课程后才学习该课程。计量经济学教学目的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各类案例操作实践,掌握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能够运用统计工具与经济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和与工作打下基础。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内容。教学应改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改单向接受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1]。大规模采用多媒体教学,统筹安排实验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建设教学案例库来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计量经济学教学[2]。

EDP(Exploration-Discussion-Practice)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引导性、教学互动性、方法多样性和措施灵活性,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激发其学习激情和创造力[3]。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统计调查实践活动,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结合实际经济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也未尝不是教学工作的新颖方式[4]。计量经济学自主性实验教学可以成为一种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学模式,适合于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计量经济学课堂教学[5][6];指导学生重点学习一个统计应用软件的学习,掌握有关计算软件的操作技能,可以提高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7][8]。

“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将前人提出的“研究型教学法”与“案例型教学法”有机结合并加以拓展 。纵观过去的计量经济学教研文献,“研究性教学”与“案例型教学”的教学建议提出得非常具体、也较富有针对性。但不足的是,这些论述基本停留在对教学现状归纳总结和教学建议层面上,利用调查问卷信息的教学论文尚处在定性分析阶段[10]。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研究很好地利用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相关定量分析,以序次Probit回归实证检验结果来验证前人的理论论述;为“问题导向型”教学方式运用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提供了实证依据,教学改革的教学建议因此也变得更有针对性。

三 数据说明与实证分析

从文献综述可以看出,众多计量经济学教学工作者普遍认为:选用适宜的教材、通过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通过学生与教师在课内外的教学辅助活动都会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产生正效应。为此,我们进行相应实证检验。

首先,将教学改革调查问卷设计为两部分:教学现状问卷与教学改革意向 。在xx大学(地方综合类院校)经管学院大四学生中随机投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6份,有效问卷比率达76.5%。该学院财经专业采用国内大多数二本院校采用的传统计量经济学教材。教材以数学的公理化、形式化为基础,该校计量经济学教学环节共48课时,形式为考试科目,教学注重数理逻辑推导与定理证明的知识连贯性,但理论联系实践尚待提高。

学生反馈信息显示学生修学完计量经济学课程后对该课程的认识:有10.87%的认为对将来学习工作有用,用处不大的达到69.48%,认为无用的为20.65%。这说明现有的计量经济学的核心课程地位与重要性并未在教学中充分表现出来。另外对现有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满意程度来看:表示对现有教学满意的为11.96%,比较满意的为40.22%,不太满意的34.78%,不满意的达13.04%。从这一结果更看出现有的教学尚有改进的余地。表1对教学现状其余部分加以说明。

在教学意见部分,问卷显示认为现有计量经济学选用的教材不合适的主要原因:(1)认为课本内容过于复杂;(2)难以理解的比率为61.29%;(3)认为课本内容太浅的为3.37%;(4)课本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为33.87%;(5)认为教材质量尚待改进的为1.61%;(6)其它理由为1.61%。对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不满意的意见集中在:(1)公式推导部分的枯燥乏味为56.52%;认为计量分析解释部分繁琐为34.78%;(2)实际经济含义解释过程冗长无味的占22.83%;(3)联系实际经济现象的讲解不够精彩7.61%;(4)其他部分为4.35%。而对教学改革的建议则认为应该增加实际案例讲解达60.87%;应增加计量统计软件使用讲解为35.87%;增加多媒体互动环节教学的为33.69%;增加实验教学(上机实践)为43.48%;增加总课时安排的为9.8%;其他要求为2.17%。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有教学模式创新的努力方向。问卷调查数据还显示,学生愿意在自备电脑或网络机房学习使用统计软件的比率高达56.74%,不愿意的仅为18.265%;无所谓的比率为25%。由此也看出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统计软件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可操作性。反馈信息对增加案例教学环节与问题导向型教学法的建议集中在:(1)通过阅读经典计量文献,增加计量经济学论文研读与分析为14.13%;(2)增加与国际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财政学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经典案例的论证分析上的为48.91%;(3)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分析的为20.65%;(4)提出以学期课题形式,在老师指导下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为35.87%。另外对是否愿意利用所学知识,协助教师完成科研的反馈意见显示:同意的为51.09%,不同意的为27.17%,无所谓的为21.74%,这也反映出学生急切希望认真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更好地学以致用的热情。

为得到定量分析结果,我们采用序次Probit 与序次Logistic回归对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测 。首先因变量为对现有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满意程度,用Y表示,Yt的分类为{2=“满意”,1=“比较满意”,0=“不太满意”,-1=“不满意”};对有无统计学课程的前期课程准备为X1t,其取值分类{1=“满意”,0=“不满意”};对选用教材的满意程度为X2t,其取值分类{1=“满意”,0=“不满意”};X3t、X4t、X5t、X6t分别表示对是否需要进行统计学课程的前期准备、是否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否采用案例作业进行教学与有无上机实验课教学环节,其选项定义分类均为{1=“有”,0=“没有”}。回归检验结果见表2与表3。

从表2与表3的分析结果来看,表2中卡方值、Pseudo R2均大于表3中的结果,同时回归结果也较为合理,所以选择Ordered Probit作为回归模型。序次Probit回归检验结果显示有无统计学学习背景与对现有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呈现弱相关性,但在序次Probit回归显然比检验要比输出的渐进z值更为准确,可应用LR卡方检验结果验证X1t是否应该被剔除。同时,利用Likelihood-Ratio 检验是否应该将X1t剔除出回归方程式,其结果显示LRχ(1)2 =10.32,Prob>χ2=0.0132;说明原有ordered probit模型中X1t不可或缺,学习统计学前期课程对回归方程式的贡献显著,无法剔除[10]。

从实证检验结果清晰地看出,增加计量经济学教学统计软件讲解、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有效采用、增加实验教学环节、利用实际经典案例进行授课以及改进计量经济学教材选取,会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其作用排序呈现递增的态势。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能够有效改进计量经济学教学质量与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而有无统计学等课程的前期准备虽然在实证检验中表现出与教学效果的弱相关,但这并不能说明前期课程的知识储备不重要,结果只是反映出计量经济学教学在课程前半段的统计学基本知识的回顾可一定程度弥补统计学课程缺失给计量经济学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 教学建议

对于以培养满足地方建设需要人才为目标的地方普通高校来说,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增加学生就业机率成为教学首要目标。通过计量经济学这样的交叉学科课程改革,形成具有特色的“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十分具有现实意义。从实证结果中可以发现“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可以从教材改革、案例讲解、用好用活多媒体互动环节、增加实验教学环节,以及引导学生参与相应课题的研究等形式来加以完善。

由此,本文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 以选择适合的教材为切入点。根据笔者在国外留学以及回国任教担任计量经济学专任教师的授课经验发现国外对于计量经济学本科阶段教学中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由易到难,具有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本科初级计量经济学ECON315与理论为主、实践辅助的本科中级计量经济学ECON435和其他计量经济学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类课程组合。课程设置具有梯度,能较好地将理论、实践和案例教学结合,凸显出计量经济学经济与管理类主干核心课程地位。在这方面我国地方高校由于教学条件限制尚无法达到,因此选择一本好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入手引导学生自助学习,尤为重要。采用国外主流本科计量经济学教材的中译版,如东北财大出版社出版的希尔等人著的《初级计量经济学》与詹姆斯H.斯托克、马克W.沃特森著的《计量经济学精要》的中译本,教材偏重实践应用,大量案例分析与实际应用实例贯穿全文,较适合数学功底不强的文科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可作为普通高校财经专业学生《计量经济学》入门教材的首选。

2 提倡互动式教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对于各教学章节,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完成理论知识的传授,辅以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先模拟课本例题,完成课后习题。对于理论教学部分更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多媒体教学只是课堂板书的电子版,完全照抄课本内容,知识传授过程完全“一言堂”的弊端。采用声光影结合,通过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经济现象,模拟采集经济数据的全过程,通过统计软件运行演示,对统计结果的注解与分析来指导学生更为直观与具体地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指导学生通过课后使用统计软件完成布置的习题与小课题,以抓问题主线为中心,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研改革下一步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 以加强实验环节来夯实教学效果。建议增加实验课程课时,利用实验课指导学生掌握一种统计软件基本操作。在实验课环节中,充分利用学校网路机房的硬件资源,通过对上机实践、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来熟悉该软件,引导同学自主完成统计回归分析与简单统计编程的练习。提倡实验教学中采用导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研究,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研究课题(现实经济问题的处理)。小组内部采用组长负责,自主寻找感兴趣的小课题,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实验数据,选择应用模型及进行小型科研创新,完成计量分析,最终合作完成最终研究报告,做到学以致用。

4 通过与其他财经课程的横向合作丰富教学案例库。货币银行学、宏观与微观经济学、财政学、市场营销的实际案例比比皆是,可以借鉴使用。备选案例还可从教师的研究课题、历届学生的统计调查分析实践材料、以及统计教学案例集中抽取,构建教学案例库,以备教学实践。

5 提高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兴趣小组来提高学有余力的同学参与科研与教学实验中,利用团队的能力来实际解决经济问题、提高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能力。利用知识竞赛和论文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统计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利用竞赛、知识问答、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启发学生“比学赶超”。

6 改革现有成绩评价制度。学校往往采取闭卷考试这种单一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水平,这种评价方法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考核,造成学生平常不用功、考前搞突击,只注重书本知识学习、轻视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避免以期终考试成绩定终身的情况,将卷面成绩和平时上机实验成绩和课程论文的成绩结合起来评定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总评成绩。可以采卷面成绩40%+研究报告30%+学期论文30%的评价方式考察学生学习情况。使课程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既能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又检测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又能通过课程评价中的反馈信息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雪梅,邢丽娟.谈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13-115.

[2] 胡新艳,陈文艺.EDP教学模式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6,(4):58-60.

[3] 王立平,王健.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4):108-110.

[4] 王忠.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能力的培养[J].统计与咨询,2007,(3):30-31.

[5] 王锋.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2):101-103.

[6] 李国荣.培养统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探索[J].统计教育,2007,(9):17-18.

[7] 胡荣才,王亚雄.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统计教育,2006,(9):20-22.

[8] 傅军和.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材及教法的探讨[J].统计教育,2006,(5):37-38.

[9] 门,崔永梅. “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以北京交通大学“会计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为例[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09-112.

[10] 邱东, 李子奈, 肖红叶. 经济学类专业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调研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17-20.

[11] Hosmer, David W., Jr. and Stanley Lemshow. 2000. Applied Logistic Regression, 2nd edi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The Research of “Question-Oriented Education” Method for the College Level Econometric Instruc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Instruction Effect Survey Data

ZHANG Yi-feng1ZHOU Wei-min2

(1.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chool at Yantai University ;Shandong, Yantai ,264005,China; 2.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chool at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 Jiangsu, 223300,China)

第8篇:计量经济学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 面板数据模型 交互效应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了一种实证研究或经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随着现代数据采集技术的提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用于经济科学研究的数据库。一方面,这为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另一方面,数据结构复杂程度的提高也要求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的新发展,能够对复杂的大数据集提供合适的建模和估计方法。面板数据模型就是针对于时间序列与横截面混合数据进行建模和估计的一种计量经济学方法,面板数据模型克服了横截面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的一些缺陷,是现在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中交互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又是近年来面板数据模型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属于计量经济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二、面板数据模型的不足之处

面板数据模型尽管与时间序列或横截面模型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但面板数据模型本身也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经典面板数据模型中个体效应与时间效应的引入方式就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经典的面板数据模型分为静态面板数据模型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就是在解释变量中没有包含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这是面板数据模型的早期模型设定形式。以前因为面板数据集的数据采集时间比较短,面板数据集的数据结构只能以短面板的形式存在。所以由于样本的限制,很难观测变量的动态调整过程。静态面板数据模型中又分为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简单来说就是将观测个体的异质性以虚拟变量的形式引入进模型,将隐形的个体差异显性化从而消除解释变量的内生性,经典的估计方法包括组内离差估计法与LSDV估计(虚拟变量最小二乘估计),在数学上可以证明组内离差估计与LSDV估计实际上是等价的,只是LSDV估计结果包含的信息更丰富一些,能够估计出各个观测个体的个体差异。随机效应模型就是假定了个体效应与时间效应跟解释变量没有内在的联系,个体差异与时间上的差异是随机出现的。在这样的假定下,随机效应模型的解释变量没有内生性的问题,OLS(最小二乘估计)仍然是一致的,但却不是最有效的,这是因为随机效应模型的随机扰动项由两部分构成:随机误差扰动项与个体效应或时间效应扰动项,显然模型的扰动项的方差会更大一些。针对这种情况,要想得到更有效的估计量,就只能用FGLS(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即先对模型做一个广义差分变换,然后再用OLS进行估计。动态面板模型是后来出现的一种模型设定形式,因为面板数据采集的时间跨度越来越长,出现了大量长面板的面板数据集,这样就可以观测变量的持续性和平稳性。平稳性问题要求对面板数据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持续性的问题要求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动态面板模型的设定就是往解释变量中引入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这样通过滞后项的估计系数就可以测度被解释变量的动态变化性质。例如,在通货膨胀的动态面板模型中,滞后项一般可以解释成为通胀的适应性预期,而滞后项的估计系数可以解释为人们的通胀预期如何影响当期的通胀水平,这样的建模思路也与经济理论是一致的,因为根据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预期对通胀有显著的影响。尽管经典的面板数据模型从模型的设定与参数的估计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但无论是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还是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个体效应与时间效应的引入方式都是加法效应的引入形式;这种引入形式尽管比较简单,给模型的参数估计带来了方便,但却是与现实情况不相吻合的。具体来说,可以将时间效应看做一个不随个体变化的时间序列数据,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时间效应就是各个个体面临的一个共同冲击,但加法形式的引入形式就是默认了每个个体对于这个共同冲击做出了相同的反应,这显然是与经济常识相违背的。例如,在分析我国的通货膨胀时,如果采用的数据是省级面板数据,则时间效应可以看作是影响各个省通货膨胀的一个共同冲击。比如利率就是一个这样的共同冲击,利率是由央行调节的,每个省只能被动的接受给定的利率水平,因此利率对于各个省份的通货膨胀而言就是一个共同冲击,显然从经济常识来看,各个省份的通胀对于利率变化的冲击反应应该是不一样的,有的省份通胀可能对于利率冲击反应敏感,有的省份可能反应相对迟钝。但是如果用加法形式的面板数据模型来建模,也就默认了各个省份通胀对于共同因子冲击的反应是一样的,因此通常在实证研究中被广泛采用的面板数据模型实际上是存在设定偏误的,这样的模型设定偏误一个方面是可能造成参数估计的非一致性,另一个方面是可能会遗漏掉一些重要的信息。

三、交互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的优势与估计方法

针对于上面提到的面板数据模型存在的不足之处,Bai(2009)提出了交互效应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简单来说就是将时间效应与个体效应以乘法的形式引入。时间效应仍然可以视为各个个体面临的共同冲击,而个体效应可以看作每个观测个体对于共同冲击的不同反应。这样对于前面的省级通胀的研究例案例来说,利率仍然还是各省面临的共同因子冲击,但交互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能够估计出每个省对于利率冲击的不同反应。这样的模型设定一方面与现实更加吻合,减少模型设定偏误;另一方面,交互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结果包含更多的信息,研究结论也更具针对性。例如,如能估计出利率对于各省通胀的不同影响,则通胀的调控就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根据各个省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Bai(2010)在静态面板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交互效应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尽管交互效应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与交互效应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只有一字之差,但交互效应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参数估计却变得非常困难。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无论个体效应是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固定效应的LSDV和随机效应的GLS估计都是有偏的并且非一致的。其原因在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存在固有的内生性问题。传统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分为三种:差分GMM、水平GMM以及系统GMM。Anderson和Hsiao(1981)提出了差分GMM,估计思想是首先将动态面板模型做一阶差分,然后用被解释变量的高阶水平滞后项作为被解释变量差分滞后项的工具变量进行估计,差分GMM克服了动态面板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得到了一致估计量。Arellano和Bover(1995)提出了水平GMM,其估计思路正好与差分GMM是相反的,是用被解释变量的差分滞后项作为水平滞后项的工具变量进行估计,从而消除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Blundell和Bond(1998)将差分GMM与水平GMM结合在一起,将差分方程与水平方程作为一个方程系统进行估计,称为系统GMM。系统GMM的优势是一个方面提高了估计的效率,另一方面是可以估计不随时间变化的变量系数。但这三种估计方法都要求随机扰动项具有序列无关的假定。这样的假定在交互效应动态面板模型变得很难成立,因为Bai(2009、2010)的估计思路是通过对模型的一个正交投影变换消除掉共同因子,然后再对不含共同因子的模型做参数估计。这在交互效应静态面板数据模型中是可行的,但在交互效应动态面板模型中,这样的估计方法是很难保证估计的一致性。因为在对模型进行正交投影变换时,实际上也对随机扰动项进行了正交投影变换,那么经过变换后的扰动项一般会产生序列相关,这样就会导致传统的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全都失效。目前对于这个估计难题,有的采用非线性工具变量估计、有的采用基于仿真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估计,这些估计方法都属于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的前沿研究领域,是当前的热点研究问题。

四、结论

交互效应面板数据模型是计量经济学领域近年来流行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尽管其理论较为复杂,但该方法是对传统面板数据模型的一次比较大的拓展,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针对于我国经济学的研究现状,绝大部分计量经济学研究都停留在实证分析的研究层面,而在实证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作为研究工具。因此,引入这样与现实情况更为吻合的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Bai.J.Panel data models with interactive fixed effects[J].Econometrica,2009(77).

[2] Bai.J.Likelihood approach to small T dynamic panel models with interactive effects[J].working paper,2010,

[3] Anderson,T,C.Hsiao.Estimation of Dynamic Models with Error componen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81(76).

第9篇:计量经济学重要性范文

因此,从经济学的教学中我们更能看到目前高校教学问题的所在。本文分别从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方式的灵活化和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几个方面对高校教学进行阐述。

一、教学思想的转变

经济类专业的教学注重学生的理科基础,强调学生的理论分析、实践研究能力。由于现代经济学的引入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容易陷入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通过在课堂上对公式的推导从而得出一定的结论。这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性,抑制了学生思考能力的应用,从而造成了对课程学习的惰性,同时也损害了学生的创造性。因为无论学生是否参与课堂的教学与思考,问题的推导过程或结论都会被给出。这与大学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宗旨相违背。亦有很多教师不赞成填鸭式的授课,主张启迪式教学,但是经济类专业大部分课程都是以数学为基础的,在介绍、分析、推导某一新的程式或模型时,学生在面对新的知识而没有背景知识为衬垫的情况下不会形成扩散思维,授课的内容以及观点会被看成权威。教师为了课程进度,也很少留给学生思考、提问与解答的时间,教师就会占据绝对的课堂主导地位,因而会导致一言堂式的教学。

如果不能改变教学思想,随着课程的深入以及知识的复杂化,学生越难以理解便越依赖于教师的讲解,更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教师更关注的是课程知识的讲授,忽略了该课程的价值和思想的介绍。例如,《计量经济学》就是以经济理论、概率论和统计学为基础,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以探索经济规律。上课时要着重介绍该课程的学科基础,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作用以及该课程所能解决的具体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摆脱计量经济学中复杂的推导和计量软件分析带来的枯燥,使学生相信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以实际问题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为自主研究提供方法。

二、教学方式的灵活化

经济类专业的教学容易导致教师形成绝对的课堂权威,而纯粹的板书式教学又很难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适当的板书必不可少,但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能使学生积极地跟上课堂的步伐,积极参与思考,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1.案例教学法。经济学课程很多方面是与社会经济生活紧密联系的,单纯模型、方法的讲解,会使得课堂变得沉闷乏味,脱离实际,也缺乏实用性。其实,经济类专业有大量的实际案例可供研判,在课堂上适量使用案例,不仅使得课堂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大为提高,还能充分引发学生对问题与解决方式的积极反思,形成教学的双向互动。就案例而言,可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案例模型化,便于教学与理解,一方面可以做到理论和实践相联系,便于学生学习掌握与理解记忆,同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到实际应用层面表明该学科的价值;另一方面,案例也有利于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的结合,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提升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路。

2.实践操作法。经济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而可以通过学生切身实践,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布置某一个具体问题,如牌照发放模式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家户住房购买的因素分析等。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思路、问题解决模型,制作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完成实验报告等。实践操作法就是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安排实验或开展社会调查与统计,自己控制实验的变量与因素,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另外,也利于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体现课程的实践价值,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探究学习。

三、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教学考核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多数学校采取的都是传统闭卷考试的办法,重视理论、轻实践,而且把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考核标准。如此导致的后果是很多学生平时懒惰,期末突击学习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真正地学习知识,更不用说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了。因此,单一化的考核结果并不能体现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应当丰富考核的形式。

1.考与教要相辅相成。传统教学的做法是在课程结束后,由教师划定考试范围、给出考试题型,然后学生就依赖于此范围,猜测考试题目,然后死记硬背、突击学习,最后拿到理想的分数。这种模式很难区分平时认真努力的学生,在另一种程度上也鼓励了学生的不良学习方式。将教学与考试统一的做法就能避免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靠突击的做法,也能反应一个学生的平时功课有没有做扎实,督促学生回到正轨。然而,如何能够将庞杂的教学内容全面地反映在考核中,对老师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2.重视平时的考核、常规考核和期末双拳出击。一般教学思路都是看重最后一次期末考试,把期末成绩的权重放到最大,平时的表现基本上流于形式。这种一门课一锤定音的考核模式一方面会使课堂变得松散,学生以各种借口逃避上课,对老师上课的信心是一种打击,老师的教学质量就会下降,如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一次表现评价其整个学习过程,难免以偏概全。因此,应该重视平时常规性考核,而不让其成为形式。平时考核可以有多种方式,最终,由教师打分并按一定的权重计入该课程考核的总成绩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