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网络就业方向范文

计算机网络就业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网络就业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网络就业方向

第1篇:计算机网络就业方向范文

电子商务技术是集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库和信息安全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应用技术。学生想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电子商务关键技术,学习计算机网络论文、数据库、信息安全理论等是前提。在技术层面讲,计算机网络的成熟促使了电子商务发展和壮大,电子商务的交易离不开互联网,所以要学好电子商务,就一定要有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从交易安全方面讲,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网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等也是电子商务交易中重点要维护但却始终存在安全问题的,所以电子商务专业学好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关键。 

电子商务专业在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时,往往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选用教材不当,教师资源匮乏等;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表现出动手能力不强,不能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因此我们提出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改革,真正的实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以下是笔者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总结提炼,希望能对相关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 

1.1 教材选择 

教材是实现教育思想和教学要求的重要保证,是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基本建设,如果没有好的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只是一句空话[1]。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材而言,既要保持计算机网络特有的知识点,又要符合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①电子商务专业定位准确;②计算机网络技术内容先进;③符合电子商务专业特色而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有所取舍;④适合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化;⑤适合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而注重实践教学的案例设计。 

优秀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并不少,一些重点本科院校使用最多的是Andrew S.Tanenbaum著的《计算机网络》,James F.Kurose著的《计算机网络 自顶向下方法》和谢希仁著的《计算机网络》,这三本教材均属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精品教材[2]。其中Tanenbaum的教材难度最大,原理讲解透彻;Kurose的教材最大特点是自顶向下和关注因特网[3],其讲解的思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谢希仁的教材内容讲解清晰,语言精练且通俗易懂[4]。在我校,多年使用谢希仁著的《计算机网络》后发现,其教材理论性强,适合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学习,但不适合应用技术型院校的非网络专业学习。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是难点,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偏向应用,所以在教材选择上应注重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学习,同时要注重实践和应用。近年来我们采用冯博琴教授编写的《计算机网络》教材,这本教材内容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强调面向应用,注重培养应用能力,针对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解释复杂的概念,既讲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合应用技术型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选用。

1.2 双师型素质教师培养 

21世纪以来,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伴随着应用技术型院校的转型,各高校把提高在校教师的学历程度和实践能力成为首要任务[5]。对于应用技术型院校,要求在校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相关职业证书,并且要有相关专业一线工作岗位的实践的经历。但由于研究生教育以学术科研为主体,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学校的校门,没有实践机会,这样使得大部分的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导致专业教师授课时,注重理论传授,缺乏实践技能的指导,理论和实践之间出现严重脱节现象。专业教师的总体特点:理论性较强、实践指导能力较弱。所以,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是势在必行的。 

对于教授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师,需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经验的,同时还需具备相关电子商务领域知识。我们在保证教学工作的同时,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并在学习后在相关企业单位挂职锻炼,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关职业证书;另外要求教师积极参加相关职业技术大赛,在参赛中学习实践经验。以此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 

在有效保证教材和师资两个条件的前提下,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结合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学生在学习了抽象的理论知识后,通过实践环节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将课程的实践环节分为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两个部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共同制定教学日历,在讲授理论知识后完成实验课程的教学,承上启下,既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又有效的完成了实验内容,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巩固理论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原理验证型实验教学内容在理论课堂上由理论教师讲解,并在实验室由理论教师和实验员辅助完成,实践应用性实验在实验室由实验员讲解,同时由理论教师和实验员同时辅导完成。在具体实践教学中,以分组实验的形式来完成实验课内容,以模拟实验软件和真实实验设备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既锻炼了小组内部的合作精神,又在小组之间的竞争中利用现有资源更大程度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专业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在上课之余,学生可以申请免费使用实验室,不限次数,直到学会为止。在实验环境有保障的前提下让学生真正参与了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技术水平。 

1.4 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专业一体化教学在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多年的改革中一直被视为重点方式,它将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有机结合,让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发挥的淋漓尽致,从而培养系统性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划分为网站开发方向和商务方向两大方向。网站开发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具有网络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网站规划与建设、数据库开发、网站设计等相关职业的应用型人才,这个方向的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着重讲解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局域网的应用和网站的等知识;商务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能够进行电子商务网站的运行和维护、网络营销策划、网上交易、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针对这个方向的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要着重讲解网络的基础知识和网络的应用等应用性较强的网络技术。使学生在学习中目标明确,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 改革效果反馈 

2.1 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效率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课堂上,教师将呆板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问题,学生有目的、带任务性的学习,从枯燥的纯粹的理论学习中走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任务的解决上,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内成员的讨论和配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为后续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在任务分析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这种启发性、实践性、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就业息息相关,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得到提高。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出勤率提高到96%以上,课堂学习和讨论气氛高涨;作业完成率达到100%,且质量较高,正确率在96%以上。 

2.2 毕业生就业方向明确,就职单位对学生满意 

两年来,我们对电子商务专业即将就业的学生和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做随访调查发现:电子商务专业即将就业的学生就业方向明确,网站开发方向的学生就业大都选择网站设计、开发等领域,而商务方向大都选择网站推广、运营等领域;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在其工作岗位上工作得心应手,据统计,已经毕业将近一年的2011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其工作岗位均受到好评,2012级正在陆续就业的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就业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0%以上(统计时间截止到2015年12月20日)。 

3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实践证明,我们的改革初见成效。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通过分组合作提高学生互相交流及合作的能力。专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使得电子商务专业即将就业的学生就业方向明确,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在其工作岗位上工作得心应手,就职单位对学生满意。同时,培养了一批双师素质型教师,为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考察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健全,在改革效果中,我们调查了学生的就业取向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将其纳入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改革周期短,评价指标不健全,不能更客观的反应教学效果,所以,建立健全的教学改革评价指标体系是我们今后教学改革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第2篇:计算机网络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专业;职业能力;课程设置;课程群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当前社会,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课程设置必须以岗位的职业能力为主要依据。

1 我国中职教育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所突显,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大多还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模式,这种模式有着明显的不足,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对发展学生职业能力极为不利。

1.1 追求专业设置的“热潮”带来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很多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一味的追求“潮流”,不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的长远需求和自身的办学条件,课程设置用同类高等专业院校的课程结构,过分重视学科体系,理论性的内容偏多偏深,并且实训条件根本无法保障,加上对大学生与中专生在认知能力、心智发展、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欠考虑,培养出的学生自然缺乏中专生特色,人为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不能满足企业就业岗位的需求。

1.2 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节

很多职业学校都在各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课程设置不考虑企业对技能的要求,缺乏适应知识经济的特征,内容陈旧,新观念、新知识、新科技、新技能的补充较迟缓,针对性不强,完全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学生走出校门仍有“学了用不上,要用的没有学”的遗憾。这些弊端直接影响到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的人才的质量。

2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是计算机专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其就业前景很好,但是对就业者的能力要求比较高,特别是职业能力。所以对该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中相关层次人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非常重要,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2.1 职业能力概述

所谓职业能力就是一个人在学习活动职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职业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体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职业能力一般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才能顺利地完成职业活动和履行好岗位职责。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中职计算机发展的新型专业,那么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呢?

2.2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分析

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论是在专业技能上,还是在工作环境中的各种事务处理,以及新知识的学习上对人的能力要求都很高。

2.2.1 社会能力分析

社会能力是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工作大多是集体协同工作,企业要求员工善于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2.2.2 方法能力分析

方法能力是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如在给定工作任务后,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等。企业要求员工能够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2.2.3 专业能力分析

专业能力是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的学生可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的销售、建设及维护;中小型网络的管理、维护和桌面技术支持工作;中小网站的建设、、维护管理;从事IT产品的销售和技术服务工作。要适应上述岗位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职业能力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计算机设备采购、组装与维护的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相关的内容,特别是计算机各种组成部件的型号、性能、市场行情等,熟悉计算机维修基础、计算机软件的安装和测试等知识;在专业技能上能够识别并采购各种常见的计算机及其相关的设备,具有计算机及其设备连接能力,能够熟练的组装计算机并能够维护,能够进行软件安装、测试和故障排除。

(2)具有中小型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与实现的能力。

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知识,熟悉流行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工程、网络设备等相关的知识,了解信息化法律、法规等知识;在专业技能上根据项目主管的指导下对用户需求进行描述,依据工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制作标书、施工图以及施工报告,能够对网络操作系统进行相关配置管理以及对常规问题排除,能够自行制作网线、进行连通性测试与故障点的查找,能力识别网络设备并对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进行正确的配置。

(3)具有网络管理与维护的能力。

要求学生理解TCP/IP等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网络设备配置、网络操作系统和信息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了解信息化法律、法规知识;在专业技能上要求能够使用网络管理软件进行网络监视与数据过滤,具有对网络设备进行基本配置与简单调试能力,具有备份各类数据能力以及当灾难发生时对具有初步恢复备份数据能力。

(4)具有小型网站建设与管理能力。

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理念,熟悉数据库基础知识和网站开发以及管理知识,了解简单的色彩搭配、美术欣赏等基本的美术常识;在专业技能上要求能够熟练的使用流行的软件进行静/动态网页的设计,具有网站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3 建立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模式

根据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主干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分析,可以构建每一项核心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群,每个课程群的课程反映掌握相关技能从易到难的训练过程,也是理论知识学习的简到难的过程。在课程设置中可以把每个课程群看作一个大型工程项目,把每门课程(模块)看作整个项目的子项目,可以将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分解成若干更小的项目或任务。使学生体验实际完成一个完整项目的过程。不同的课程群之间形成横向的课程之间的相关性,一般第一学期为相关理论知识的认知和专业基本技能的掌握,第二、三学期要集中掌握关键性的专业技能及其相关理论知识,第四学期进行整个专业的综合性的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技术认证,第五、六学期在相关的企业进行专业岗位见习和专业岗位的实习(具体见下图示)。

4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面对种类繁多,不断升级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以及飞速发展网络技术,我们在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中,对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4.1 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企业就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企业培养一线的熟练工人,课程设置必须和企业沟通,通过对企业就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深入的分析来决定开设怎样的课程框架体系,以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学以所用”。

4.2 课程设置必须处理好“专业化”和“宽口径”的问题

由于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以极快速度的渗透,各种专业化、行业化的应用软件不断诞生和变化。过去大而泛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中职人才”,毕业生大都是“样样都知道一点,样样都不会”状况,根本无法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已经失去计算机的“专业化”。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恰恰又是走计算机网络这个“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突出的就是“专业化”,使大多数学生在网络这一领域“学专、学强”。但问题又来了,专业化导致学生毕业以后就业面变窄、限制了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所以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考虑设置丰富的选修课夯实课程体系。

4.3 课程设置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单纯地进行口授,学生以被动听讲,记笔记的形式进行知识学习,教学内容表现为形式单一、不生动活泼,缺乏新颖性,很多学生一开始就失去了对课程的兴趣。而现代职业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能力本位”育人思想,所以中职学校在科学的课程设置的同时必须关注教学改革,教师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对课程设置,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为主体”,采用项目教学法等适合中职专业课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使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真正体现出来。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努力实现其培养目标。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依据一种新的课程设置原则设置的课程,不仅符合学生能力结构的要求,培养出的学生还具有相应就职业岗位需求的素质和技能。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邹永忠,谢新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模式的探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34)

[4] 张克慧,李文英,袁胜昔.谈中职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计算机教育 2004.1

[5] 冯华.中职数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析.广东省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

第3篇:计算机网络就业方向范文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要求

1.掌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网络工程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了解与网络工程有关的法规;

5.能够运用学习知识和外文阅读能力查阅外文资料;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有很多,就业前景也比较广阔,但大家还是要在专业上努力学习,争取学习地更深入。

网络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学校、工厂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网络技术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开发及系统维护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计算机软件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互联网/电子商务;

3 计算机软件;

4 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5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网络工程师、运维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工作,大致如下:

1 网络工程师;

2 运维工程师;

3 网络管理员;

4 系统运维工程师;

5 网络运维工程师。

网络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第4篇:计算机网络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1015102

作者简介:郑更生(1971-),男,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单片机。

0 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应用十分广泛的新兴技术,它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中应运而生,计算机网络课程已成为我国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它为提高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新时期,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只有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完善教学体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合我国市场要求的高素质实践型人才。

1 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当前我国高校该课程的实验学时分配明显不足,缺乏系统全面的实践培训,而理论部分又涉及到复杂的基本原理和TCP/IP网络协议等内容,多数学生都会认为协议与原理的学习抽象枯燥,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导致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的很难达成。尽管近些年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的力度在逐渐加大,但鉴于我国高校现状,该课程教学体系还是存在诸多不足:①师资力量有待加强。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高校老师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但设计、管理大型网络的经验和能力相对欠缺,这也必然导致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理论化倾向严重;②实践教学未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实践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但我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仍过多采用“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学生只是看教师演示或者参观已组建好的网络环境,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激发出来,“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式亟待引入到该课程;③实践教学形式单一。该课程实验课主要依附于理论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随意性、主观性强,实验内容也较为有限。所以,要想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必须要构建起完善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

2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的建构

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依托于一套完备的教学体系,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应用能力为宗旨、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为培养目标。在该理念下,计算机网络课程应建立一种“理实一体化、层次多样化”的教学体系,现就对此进行探究。

2.1 教学的初始阶段分两条线进行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在初始阶段要从两方面来抓,一方面是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在实践起步阶段对学生基本应用能力的培养。基础能力教学包括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操作系统的使用等等,应用能力的培养多为一些基础知识性的验证实验。理论知识是应用能力提高的基础,应用能力实践是对理论知识的强化,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2 教学计划应满足多层次需求

所谓“多层次”就是指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需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设置,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多层次化的教学体系并不是只针对某一个学院或者专业,而是应用于培养专业性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高等院校。教学计划分“两条线”走之后,应在不同的专业中把学生分成基础型、实践型、应用型三种类型,且可以采用自选教师的形式。基础型学生的特点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对最基本的传输协议、交换原理等内容有更加全面的理解,这类学生适合在基础层次进行创新;实践型学生把网络分布连接作为重点,实践性地对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及终端用户根据所规定的拓扑结构及要求进行综合布线及配置;而应用型学生的教学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在全面掌握网络传输协议及原理后,能够在计算机上开发网络应用平台和模拟各种结果。

2.3 个性化教学,走创新式培养道路

学生在多层次教学之后,基础知识能力和应用能力均有了大幅提高,而学生在此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科研能力,个性化教学模式需要在此阶段介入。所谓个性化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发展方向,如网络规划方向、网络服务方向、网络安全方向等等。而创新式培养是在以上全部过程优化之后进行的,创新式培养满足高端学生的创新需求,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目的,开始让学生进入到科研项目中。

除了以上三部分内容,完备的教学体系还应包括教学质量保障措施,该措施有助于评估当前教学效果,并对下阶段教学任务提出建设性方向。质量评估的手段应该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成绩不能仅看一方面的成绩,要多方位考量,把理论、实验、应用、创新等环节综合起来进行考评。

3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式与方法研究

“理实一体化、层次多样化”教学体系的建立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展开奠定了基础,而在具体教学步骤当中需要加强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现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3.1 在分组讨论式教学中,讲究互动式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融合 分组讨论式教学法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必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分组讨论中还要穿插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教学之前需要按照学习内容将班级分成多个小组,教师按照“任务驱动法”的要领先提供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法、结果等资料,再给小组下达任务,要求每个小组按照解决问题的步骤完成任务。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协作来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在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不是所有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都适合应用该方法,该方法需要有侧重点,重点内容重点应用;第二,该方法的使用课堂节奏很重要,教师在课堂掌控过程中应把握得当,突出重点,不能让学生钻牛角尖,要帮助学生有效地把握课程重点;第三,适用于该教学方法的内容包括交换机配置与应用知识等网络设备管理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在网络实训室上课,通过边讲边练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

现通过举例来说明分组式讨论中互动式教学与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局域网组建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内容,可以将班级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以四五个成员为主,每个小组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一个中小企业局域网的组建,小组内部的分工由小组成员决定。在该教学方法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针对各个小组的方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通过激励措施鼓励学生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还鼓励学生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观点。激励、奖励的目的就是要加强小组成员间的协作水平,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高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

3.2 将网络资源充分运用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

教学组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网络课程课件、教学录像、实验软件等内容。此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教学组还可以利用网络论坛、博客等形式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

3.3 尝试组建课程兴趣小组和技能大赛实验班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重要,在课后通过组建课程兴趣小组或技能大赛实验班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积极性。近些年我国职业院校开展的计算机网络技能大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广大本科院校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技能大赛,这就需要组建实验班,采用学生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模式。学生通过模拟软件进行训练,等熟练之后再让学生在真实的设备上进行实际操作。

3.4 将职业资格认证融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计划

许多高校并没有将职业资格认证纳入到具体的教学规划当中,这十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为加强课程和就业之间的联系,在调整教学内容与实验计划的前提下,应及时把职业资格认证融入到教学计划当中,并调整学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进行职业资格培训之后,能够参加高级网络操作工、网络管理员等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这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就业观念的增强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对于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还必须要参加三级网络技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以便在毕业时就可以拿到一个或两个与网络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3.5 校企合作,开辟计算机网络实践新空间

与就业挂钩才能体现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校企合作是该课程教学创新的一种尝试。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一些网络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仅对教师进行网络项目的培训,还可以针对学生举行不同规模的IT讲座及培训,既提升了教师的工程能力,还让学生打开了眼界,了解到了企业实际应用的主流技术,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起了沟通的桥梁,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做到更有针对性。校企合作的方式紧密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使教学实践延伸到了更广阔的领域。

4 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交融的学科,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如何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培养理论、实践一体的网络人才已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本文正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理实一体化、层次多样化”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课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这些创新手段势必会为我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建设开创出更广阔的空间,也能够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进入专业计算机领域打下牢固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与教研过程中,一线教育工作者仍将继续致力于计算机网络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也势必会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永山.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7(8).

[2]张纯容,施晓秋,吕乐.面向应用型网络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万智萍,邱泽敏,陈锦煌.“双阶段、多层次、个性化、创新式”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1(27).

第5篇:计算机网络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民办高校

1.背景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更多的应用功能(如网上办公、网上政务、网上购物等)通过互联网得以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岗位分类也进一步细化为网络管理人员、软件设计人员、网络WEB编辑人员、网络工程设计施工人员、网站设计制作人员等。民办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如何全面构建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民办院校面临的紧迫问题。

2.民办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当前社会将人才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2类。学术型人才主要是对客观规律进行研究;应用型人才则是对客观规律进行实践,通过实践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在实践工作中应用型人才又可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这3类应用型人才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实践能力的阶段划分的。工程型人才主要对系统进行设计规划;技术型人才在一线工作环境中进行开发和管理;技能型人才则在一线环境中进行操作,在生产服务建设等行业从事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

民办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对一些出色的学生可重点培养成工程型人才,个别资质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继续深造成为学术型的人才。网络工程分院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社会对职业岗位的技术要求及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网络专业技术的网站建设、网络工程、网络安全等方向的高技能型人才。分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开展专业建设。

3.专业建设具体实施方法

3.1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包括专业教学、课程理论教学、实验实训计划等,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如在进行实训实践时,计划内容要围绕课程进行设置,要有可操作性。

制订计划时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如“就业导向”“订单式”培养等成功经验。

(2)结合学校情况及专业特点,引入“专业技能+外语水平+创业素质”模式。

(3)教学计划的制订要体现“静”与“动”的结合。“静”是指网络专业的基本课程,包括基本操作、理论、原理、程序设计思想等内容;“动”是指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学校通常为一届学生制订一个在校期间的整体的教学计划,同时在每个学期也会根据行业技术的发展情况及人才市场的变化而进行计划的更新。

(4)体现以培养应用技能为主的教学思想。

3.2设置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专业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网络基本知识、体系结构、协议组、网络工作原理和各种接入技术。

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网络工程分院将学生的专业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特色实训4个部分,部分课程设置如图1所示。公共基础课包括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专业基础课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专业课程侧重于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构建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它直接面对就业岗位群。实训课程与专业课紧密结合,如网站建设方向的学生需要学习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站建设与ASP应用、DIV+CSS网站布局、PHP与Mysql、网站设计综合实训等课程;网络工程方向的要学习网络设备与企业网构建、组网工程、局域网组网工程、无线网络组网、综合智能布线、综合布线与测试等课程;面向网络安全的学生要学习黑客攻防技术、互联网体系结构、Linux网络管理、数据加密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课程。在特色实训课程中,学校购置了高中低档不同规格的网络设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搭建实验实训环境。学校与一些IT企业合作建立专业网络实训室,同时开设网络大学教育和网络工程特色班,建立资格论证体系。学生有针对性地完成特色课程学习,通过专业化的考试,即可取得国家认证证书。

在公共课学习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定位(如网络工程方向、网站制作设计方向、网络编程方向、网络安全管理方向等)。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向安排实训课程,要突出网络组网、管理、安全防护及网站建设等。学生根据个人的定位选修课程。学校将职业资格认证的考试作为选修内容纳入到教学体系中。

3.3创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创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

(2)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必须要有专用的多媒体课件。

(3)在教育观念上要注重实践性与实用性,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学中相互协作,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4)在育人对象上要着眼全体学生的培养,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与发展条件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5)在育人目标上要以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合作能力为核心。

(6)在教育教学内容上重视德、智、体、美与劳动教育,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7)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实例、课题来组织和贯通知识,形成较为丰富、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学院建立以阐述实例、课题背景、自学、查找资料、课堂讲授辅导、现场教学、按组分析和讨论、情景模拟、实验分析、报告、实施总结、实验分析结果为主要过程的教学模式,使学习过程变成学习、应用和发展知识的过程。教师在与学生建立平等双向互动关系的基础上,用分析、讨论和研究的方法去完成教学任务。

新型教育模式注重把教学内容还原到实际的应用环境中去,根据课程设计不同的情景模拟环境。学生通过情景模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实施的角度认真地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利用各种技术资料和设施去完成任务。教学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方法指导学生小组与个人学习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学生基础能力的形成是以教师为主导,而专业能力的形成则必须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主;强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会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代表回校作报告,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树立起远大的目标,作好走出校门的心理与职业素质的准备。

3.4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原则,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计算机网络专业素质与能力结构如图2所示。

在教学中,教师要紧跟先进的网络技术,结合学校实际的特点,建构专业的网络环境。如由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设备组成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实验室,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训平台,采用虚拟机技术,构建多个独立的局域网,完成网络的攻击、计算机病毒攻击、主机安全防护、域控制管理等实验,培养了网络安全专业技能,获得了职业认知和职业意识。学生在网络攻防实验中体验网络安全问题及常见故障的解决办法,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3.5建设师资队伍

网络工程分院注重教学队伍的培养与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思科等公司的专业培训班,组建思科网络学院;每年选派教师参加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站开发等培训;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同时,学院引入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3.6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由学生的上课出勤、理论作业成绩及上机实验成绩构成,实践成绩主要包括实训课程成绩及学生实践情况总评。另外,聘请计算机网络界的专家们组成学校顾问团,定期对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进行督导,对教案、教学模式、上课组织方法、教学重点等方面提出建议。同时,学校对学生上课纪律、听课率、实验成功率等方面进行记录,并在一定时间内形成反馈意见,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等进行及时更正。

从专家、教师、学校等多个维度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构成多元多向的评价体系。

4.结语

学校以职业活动需要和受教育者生存发展需要为中心进行网络专业建设,以实例和课题来组建知识,运用情景模拟、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络等教学手段,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工作。从学生毕业就业情况分析来看,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及专业能力充分认可,学生就业情况令人满意。

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如何在课程设计中体现网络技术“高、精、尖、快”的特点,如何保持教材和课程群建设相协调,实践实训环境如何满足培养方案以及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如何确定岗位群、建设课程群及支撑体系,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8.

第6篇:计算机网络就业方向范文

1.1计算机网络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理念的转变

单方面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带来了经济发展方式的大变革,除此之外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发展也对现代经济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网络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更新换代,传统的经济理论已经不再适用,新的增长理论随之不断出现。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成就了电子商务的形成和发展,并逐渐在国际投资中掀起了一阵热潮。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络经融市场也繁盛起来,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资者,这使得新兴市场逐渐兴盛起来,促进了传统投资模式的变革。新增长理论认为:投资的回报可以从信息的收集和知识的整合中取得,同时,高的回报可以增进信息和知识的积累。知识和信息的利用作为新增长理论的两大要点,加大对技术的研发和教育培训的投资,以及重视建立新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变革促使经济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经济增长理念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经济理论的更新变得尤为重要起来。

1.2计算机网络发展对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

产业结构的调整顺应了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并促进了国民经济结构发展结构的改变,网络经济正朝着高级化、信息化的方向快步前进。信息产业作为一支新兴起的独特产业有着自身的特色之处,但凭借着科技的优势、信息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支有着雄厚实力的先导产业。信息产业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与传统产业的相互融合和渗透,用新的技术重新武装了传统的产业结构并注人新的生命力,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信息产业也是促进其他高技术产业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它融合了传统的计算机信息产业,更加高效地促进了计算机信息产业的发展,大月曾加了传统产业的发展活力和竟争力。

1.3计算机网络发展对就业方向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它所带来的社会的巨大改变,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在就业问题上,很多人都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作为是造成就业机会难寻的主要原因。在公司决定裁员与再造的过程中,掌握一项技术成为企业留人的先决因素之一。在当下许多产业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网络自动化服务使得一些类型的工作逐渐消失。尽管如此,但并不能说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是引起大规模失业的原因。从一方面讲,科技使一些工作渐渐消失,但是它也创造了许多其他的就业机会,这一点上需要我们认真审视对待。在当下这样竟争激烈的市场下只有紧跟时展潮流的人才能够争取到一足之地,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是顺应时代要求的,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对于就业方向的转变正说明了人们开始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了解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网络对我们的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凡事都有两面,我们应该辩证的理性地去看待网络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利用新一代的先进科学技术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和进步。

1.4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促使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优胜劣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掌握了先进的科技也就掌握了财富,那些不能适应时代进步的企业只能逐渐被淘汰。网络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可以自由方便的进行交易,这就加剧了企业间的市场竟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低效益的公司在与高效益的公司竟争中纷纷败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社会变得信息化,信息的快速传递就是经济发展的信号,掌握到了第一手信息并及时作出判断变得尤为重要。计算机网络发展步伐的加快同时也使得经济竟争的激烈化,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谁能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网络,谁就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

2充分利用、发展计算机网络,促进经济更大繁荣

2.1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身边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网络的巨大影响力。计算机网络以其超强的渗透力影响着每一个经济部门,另一方面也促使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与改革。网络经济的繁荣发展带动了新产业的兴起,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等网上交易平台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相应出现,暴露出网络经济制度的不健全之处。只有逐渐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对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

2.2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计算机网络就像是一张巨大的蜘蛛网,罩住了社会系统工程的方方面面,其中所涉及到的人才也是各行各业。对于计算机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越来越需要能涉及到社会结构各个方面的全方位型人才来为经济的发展注人新鲜的活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相应的技术环境和经济环境下,网络经济目标的确定、扩展、组织规划都受其影响制约。人才的缺失是造成网络经济难以进行的重要原因。当下,我国一直倡导“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这都是在呼吁我们重视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对网络经济型人才的培养还不够重视,面对竟争激烈的网络经济市场建立一支适应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精尖人才队伍越发急迫。

2.3完善计算机网络相关法律规章制度

机遇与挑战并存是时代进步的主要特征,网络经济的发展同样也面对着这双向的问题。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法律保障能够调整好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法律条文在解决计算机网络经济问题上表现出了滞后性,无法很好地解决在网络经济上出现的问题争端问题。建立好网络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建立健康的法律环境。在网络上的电子交易交易的信息安全性问题暴露出了法律制度在网络经济上的不足之处,网络经济的健康进行迫切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实施。

2.4建立电子商务支持系统,提升物流配送能力

电子商务的开展其目的是进行商务交易活动,客户间的交流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限制是电子商务与其他方式的商务活动最大的不同之处,但是想要顺利的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活动关键的工作就是建立完善的物流系统、支付和信息这三大基础设施。企业在各地设立站点,保证货物的及时准确派送,这是构建商务物流的基本要求,但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往往是选择物流公司来介人货物的派送工作。因此,没有电子商务系统的支持电子商务很难发展进行下去。构建企业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企业间的配货,从而把电子商务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5企业加强自身网络的建立和企业经济整合经营

开拓营销渠道的方法有很多种,发展自身的网络建设就是其中一种。看到了互联网这个商机无限的重要市场,吸引了大量的网络用户群的加人,因此当下企业重视滋生网络体系的建立也会成为当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因素之一。实施企业网络经济整合经营,寻求市场利益共同体,实现双赢才是企业合作的最终目标。与顾客建立直接的友好合作关系是网络整合经营成功的重要秘诀之一,根据顾客的需求进行整合创新才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双赢合作。同时,借助网络发展的平台进行市场开拓设计组合,追求共赢的市场效益,以完善企业间的经济整合。

3结束语

第7篇:计算机网络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0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大形势下的产物,以培养适合地区发展的基础型、应用型复合人才为主。它的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实验环节上不仅要抓基础、抓理论,而且要重实、重应用。

一、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抽样调差,得出独立学院学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专业基础知识较差,数学、英语课程成绩较低,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比较困难,这就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抵触情绪;第二,个人自制力较差,受学习难度、课程性质和个人情绪等方面的影响。第三,更倾向于应用性的活动。在独立学院中的学生,他们思维较为活跃,喜欢能动手、实践性强的课程。

(二)教材选用不合适,教学内容过时。目前专门针对独立学院的教材基本还是空白,大多数独立学院选用的教材或者是一本、二本使用的教材,或者是技术专科院校选用的教材。这些教材对于独立学院学生来说,一种过于抽象,另一种过于简单。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实践环节薄弱。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学中,计算机网络实验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大多数实验课都依附于理论教学,缺乏系统的实验内容。不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认识并不深刻,不能在实际应用中学以致用。计算机网络实验不能只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它还有更重要的意义:通过网络实践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教师队伍薄弱。计算机网络课程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资源有限,教师任务重,长时间、超负荷地进行教学,没有时间更新自身的网络知识,使得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能在技术上投入时间的教师是无法教出应用能力强的学生。

二、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独立学院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以下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编写适合独立学院的计算机网络教材。针对独立学院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以及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点,编写适合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相关教材。教材应该包括理论课教材和实践课教材。其中内容应该涵盖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与技能, 综合管理与应用技能,网络应用与工程设计。

(二)加强实践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从实践中反映学习效果的学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经验。

第一: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独立开课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为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实验独立开课,独立考核。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实验课程的重要性,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充分利用实验环境,采用多模式教学

传统实验教学是以各种实验设备为基础,学生对设备进行实际的操作。由于网络设备价格昂贵,实验经费需求大,从而造成实验室规模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虚拟软件来扩充实验环境。在每台学生机上安装VMWare和BosonNetSim等虚拟软件,VMWare可以在同一台机器上模拟出多台计算机构成的局域网,Boson NetSim是Cisco路由器、交换机模拟程序,可以进行CCNA\CCNP实验环境模拟。采用实物教学和模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验设备欠缺的问题。

(三)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紧跟技术前沿。计算机网络课程授课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外,还应具备较为丰富的网络工程实践经验。所以从事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师不但要具有专业技术职称,努力争取进修机会,提高其专业素质,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到企业中更新知识,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确切要求。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去跟踪当前最新技术,与企业合作搞项目,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知识得到提高和更新。另外,学校也要引进实践能力强、理论基础好的网络工程师到校任课,聘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课程教学或来校进行交流。

(四)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认证。考取网络职业资格认证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增强就业竞争力,但是目前认证考试种类繁多,教师必须帮助学生选择社会认可程度较高、有一定含金量的认证,例如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等。根据采访已获得了网络工程师资格认证的学生,发现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知识和自信,为今后就业增添了砝码。

三、结论

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师要勇于思考、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及时进行教学的改革,同时密切关注社会计算机网络人才岗位技能需求,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技能可以胜任社会工作岗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2]梁俊斌,将婵.独立学院中基于虚拟实验环境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胡声丹,陆慰民.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福建电脑,2008(6)

第8篇:计算机网络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课程体系开发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实践专家研讨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028-01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等职业教育中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开发工作日趋系统性与完善性。尤其对于新开办专业来说,如何确定该专业开设哪些课程、这些课程的授课前后顺序如何、每门课程需要放置哪些授课内容以及如何进行学时分配,都成为困扰专业负责人的一大难题。

基于上述要求,笔者作为从业多年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讲解如何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有效分析,进而为课程设置、课程内教学任务选择以及课程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想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最好的途径就是“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

对于国内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学生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与市场接轨并成功就业的目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就业导向”。

想要实现就业导向,对于高校来说也面临着“与市场与企业脱轨”的严峻现状。目前,高校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大多来源于传统教学,或者参考其它高校相同专业的课程体系开课。但是,据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后明显感觉到动手能力不足,无法参与企业真实项目,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期后才能真正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

为什么出现上述状况?最直接的原因是学校在开课前没有深入企业进行实际调研,不了解企业目前的真实项目有哪些,更不了解企业对人才的技能与素质要求。所以,各专业要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探讨如何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以实现教学与就业的真正接轨。

一、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

1.确立会议目的与指导思想,制定会议方案

2.确定主持人

主持人应熟悉众多不同职业岗位的课程开发理念与流程;应具备一定的耐心、组织协调以及决策能力;应掌握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本原则;善于提问(比如针对工作分析,要具体问:这个岗位实际需要做什么?在你们单位这一工种的技术员做什么)。

3.确定记录员

最好选择本专业的教师担任记录员,因为他能够熟悉专业现状,并了解常用的专业术语,要求记录员文字记录速度快、头脑灵活,思路清晰。

4.挑选实践技术专家

实践专家研讨会的主要参加者除了专业课程开发的骨干教师以外,还应该有6-10名企业实践专家。实践专家的选择标准是:

①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如优秀技术工人和技师、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和基层部门负责人。

②所服务的企业包括不同所有制(国有、民营、合资和外资企业等)单位,企业规模有别,不能一味选择大公司的技术人员作为实践专家,也要兼顾小公司的员工,这样能够采集到比较全面的信息。

5.录像工作人员:全程录像,为课程建设准备素材和佐证材料。

6.材料的准备

首先确定研讨会会议室,会前写好座位名牌,按会议室布置规则摆放座位名牌。准备好白板、白纸、录音笔、横幅(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专家研讨会)、材料袋(内含会议日程、相应表格、填表说明和典型案例等)。

二、确定主要就业岗位

经过问卷调查或者语言沟通等方式,向参会的企业专家调研主要就业岗位。经过系统而全面的调研,无论公司规模大小,招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均主要面向以下几个就业岗位:网络管理员、系统维护员、网络综合布线、办公室职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页制作员。依据就业岗位又确定了“网络工程”与“网站建设与管理”两个专业(技能)方向。

三、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依据上述就业岗位,请企业专家帮助确定每个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应用、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综合布线与测试、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网络管理与维护。

将典型工作任务按照难易程度进行排序,经过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整合,确定了课程名称。

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子任务及对应的职业能力

请企业专家帮助确定所有典型工作任务的子任务与职业能力。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典型工作任务为例,子任务与职业能力介绍如下:

子任务1.组装与调试计算机

职业能力1:能够组装计算机;

职业能力2:能够安装计算机各类操作系统;

职业能力3:能够进行新机兼容性调试。

子任务2.维护计算机软硬件

职业能力1:能够检测和维修计算机硬件故障;

职业能力2:学会软件更新的操作;

职业能力3:能够维护操作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面的子任务即是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需要实践和学习的两个项目,而这里的职业[dylW.net专业提供毕业论文写作和发表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能力即是该项目的能力目标。描述职业能力的语言有较为规范的要求,比如“能够做一件什么样的事”、“学会哪些技能”。

工作任务分析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中的一项关键性工作,也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主要成果和特色所在,其成果直接影响到后续开发工作。

经过对各专业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我们可以归类行动领域,形成学习领域课程,构建包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拓展训练五大系列的课程体系,更好地满足“培养与时俱进的高技能人才”的规格要求,制定素质拓展教学模块,全面提升学生的首岗胜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以及岗位迁移发展能力。

以上仅是笔者作为一线教师从业多年来积累的微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9篇:计算机网络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职;课程体系;问题;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93-4;G71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逐渐应用于人们的日常工作,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急剧增长[1]。作为中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虽然不断改革,但人们通常满足于开发新课程,忽视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致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学时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但却没有很好的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从而导致了就业情况不尽人意,对口就业率低,且工资待遇偏差。因此,为培养中职学生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1 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随着中职教育规模、人数的不断扩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存在的问题日益突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课程体系结构单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时,因过于重视学生就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技能培养,忽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导致学生难以适应社会;(2)课程体系设置理论化。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多数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学生实际不相符,学生只能在虚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世界中学习,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时无法思考和创新;(3)没有充分结合课程体系理论教学和实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未充分结合是中职学校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体现在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学生理论知识虽然反复,但却没有机会进行实践,以致实践能力差,无法有效应用所学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2];(4)课程定位过高。计算机网络知识更新速度快,以致为满足教学需求,中职学校和教师不断增加新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覆盖面因此变广。此外,教师教学时,通常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向学生讲解过多的知识,以致增加学生压力,也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措施

2.1 明确培养目标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才需求逐渐多元化、多层次化、动态化、发展化,以工作性质来分可分为研究型人才、开发型人才以及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中职学校应顺应计算机信息产业发展需求,明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明确,需结合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市场需求调查结果,所以各个中职学校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并将之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中职学校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时,需注重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只有专业职业能力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并在上岗后熟练解决计算机网络实际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方法能力、技术能力、社会能力,具体为:(1)方法能力涵盖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新技术学习能力、灵活严密的思维能力;(2)技术能力涵盖系统软硬件操作与维护、图形处理操作能力、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网络组建能力、网络应用开发能力等;(3)社会能力涵盖职业道德素质、协作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2.2 合理构建和实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面广、分支众多,中职学校应合理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并从系统角度出发,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同时将性质或功能相似的课程集合成一个课程,即构建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3]。此外,为保证每个课程群的科学合理,以及教学的顺利进行,需根据知识结构划分为若干模块,也就是说,根据教学内容和功能,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划分为6个课群(如图1),(1)公共基础课程群。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基础知识,如数学、工程数学、英语阅读写作能力等,以利于后续课程学习;(2)技术基础课程群。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网络、软件设计等基础知识,以利于后续核心课程学习;(3)专业核心课程群。培养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以及网络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利于后续实践学习;(4)专业选修课程群。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网络知识进行学习,使学生学习多元化、兴趣化,以利于激发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兴趣和积极性;(5)实践课程群。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使其能熟练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满足学生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6)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群。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图1

2.3 优化设计和实施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下,如“做中学”、“项目教学”、“多元智力”等,优化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并将之实施于实际教学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效率,有效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力[4]。在实施专业核心课程的过程中,为保证实施效果,必须重视以下几方面:(1)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而在实施过程中,应以项目为核心,积极组织教学活动,合理构建教学内容,并通过以“用”导“学”,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网路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核心能力;(2)以学生为中心,对其进行分类指导和分层教学。以培养目标、专业方向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实施不同的指导和教学方法,从而充分发展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和掌握能力,并切实提高其综合素质;(3)积极开展“产学”合作,并加强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以及综合职业能力。

3 结束语

总之,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满足社会岗位需求,其课程体系应多样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作为中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已进行了改革,但其设置和教学仍存在课程体系结构单一、设置理论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未充分结合、定位过高等问题。因此,为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需明确培养目标,合理构建和实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计和实施专业核心课程等措施,从而有效优化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魏星,何圣霖,李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383-384.

[2]周春平.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初探[J].科学中国人,2014(05):126.

[3]化希鹏.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上?中旬),2013(2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