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制图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机械制图;任务;教学实践
《机械制图》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机械制图含义及教学任务
机械制图是用图样确切表示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图样由图形、符号、文字和数字等组成,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技术文件,常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另外机械制图也是中职机械类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基本必修课程之一。机械图样是机械行业中设计、制造、加工、装配产品的依据,是“工程界的技术言语”。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开设的课程中,《机械制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教学生学习正投影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掌握制图相关标准、规定,使学生具备掌握一定的识图和绘图能力。教学的最终要求是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一般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
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差异很大,而《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手工图示和计算机图示能力,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已经不能适应各类学生的学习。
(二)学生缺乏学习能力。中职的学习与中学阶段有一定的差异,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改变,还停留在被动学习阶段,学习缺乏主动性。进入中职后,上课的时间相对少了,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以自己支配,一下子不能适应。
(三)教学内容简单,与企业实践脱轨。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素材多依赖教材,很少有企业一线的生产图样出现在课堂上。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尺规绘图,对基本规定、原理的理解层面,空间想象能力及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激发,学生所学内容与生产实践严重脱节。有的学生平时学习不错,但在生产实践时,图纸看不懂,画不出,从而失去学习动力。
三、优化《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制图基础模块的主要教学内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几何作图及平面图形的画法等。通过该部分的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意义,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一般平面图形的画图方法,为钳工实训的平面画线模块作好理论准备。制图原理模块的主要教学内容: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特性,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的投影,组合体的投影,轴测图的画法等。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了解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掌握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和组合体的投影规律,掌握轴测草图的画法。在实际教学中对那些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c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关系不大内容作了删除处理,如立体表面点、线、面的投影分析;对轴测投影图内容的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正等轴测图的徒手画法,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这样的处理降低了绘图难度。
(二)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基本的绘图技能,掌握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和国家技术标准有关制图标准规定相关知识,具有一定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能力。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基础,职业为导向的专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在教学上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实践为本,理论够用”为原则,做好课程内容的优化。突出重点,降低难度,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绘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中职所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中职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核心能力就是识图能力而识图与绘图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一些必要的绘图才能培养识图能力。绘图是识图的逆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进行适当的绘图训练“以绘促识”。在加强实践性教育环节中要力争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知识与应用的有机统一即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遵循“讲―练―评―再练”的模式进行教学。在讲授完定量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精心编制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力求在训练中突出重点、难点。在学生做完适量的练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分析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练”旨在通过再一次针对练习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的缺陷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技能。在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交叉进行中要注意及时总结提高防止理论与实践性教学的严重脱节。
注意直观教学和图例的选择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空间想象,主要是依据实体的空间形体投影规律。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完成从实体到图例,使用直观教学法,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体,再从观察中得出空间形体投影规律;也可以从教学的某些结论出发,先讲授有关的理论知识,再以实体的形式加以验证。以便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认识实体的空间特征,从而获得清晰的表象。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机械制图 精讲多练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079-01
机械制图是一门基础课程,是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精讲多练是在有限的课时中,尽可能地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浓缩,指导学生进行实际读图和画图,经过多种练习,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 精讲多练的含义
精讲多练是各科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所谓的精讲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认真地研究教材,对教材进行去粗存精,然后制定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案,在此基础上,采用精简、干练的板书,运用精练、生动、准确的语言,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多练指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有重点地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习题练习以及课外练习,从而实现掌握与巩固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械制图作为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较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但一些教师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能抓住中心问题,重视疑难点讲解,导致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在进行机械制图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然后通过课堂以及课外的大量练习,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二 精讲多练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1.精选教材
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们在思想上重视,让学生明白机械制图的重要性,然后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既不能太深又不能太浅,如果教学内容过深,学生听不懂、看不懂,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太浅,出现学了的知识用不上,需要用的知识没有学的现象,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机械制图教学前,应选择合适的教材,不能生搬硬套传统的教案,而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等,将教材的重点进行排序,再结合实际工作的需求以及自身的经验确定教学方案。如学生们接触实际工程的经验较少,教师不能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讲课,而是在零件图教学时,安排讲授公差配合、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等技术要求的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及时回顾温习教学内容
由于机械制图的规定多、概念多,教师在讲完教学内容后,学生们不能完全地理解和记忆,如果不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留10分钟让学生及时回顾已学的教学内容,对于一些标注、画法、表达方式以及概念上容易混淆的问题,教师应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提高精讲效果,为多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堂习题练习
根据机械制图教学的特点,强化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精讲的基础上,学生们只是掌握了教学内容的表面知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开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通过习题训练,不断地提高学生看图、画图的能力,进而巩固教学内容。
4.利用多媒体教学
目前,多媒体设备被广泛地应用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能够将教材中难以表达的内容,通过影像、音频、图像以及图形等方式进行表达,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机械的结构形状,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多媒体教学还具有操作性、可逆性的特点,能够进行反复演示,便于学生接受、掌握和领会。
5.综合训练
经过精讲、回顾温习、课堂习题练习以及多媒体教学之后,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教学的基础知识,为了加强和巩固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 结束语
机械制图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探索和改善教学方法,精讲出水平,多练出成效,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以此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看图、画图等能力,使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连伟光.精讲多练在制图教学中的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11(8):241~242
关键词:汽车专业;机械制图
一、我系机械制图教学现存的不足
(一)教材体系与现代汽车专业培养目标的不相适应
1.缺乏自学的兴趣性。现行的教材是先交待过程,然后得出结论,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难度。舞台上表演的魔术,为什么能提起人们的兴趣呢?就是利用了人们对结论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如果能调整一下,一定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2.缺乏一步步的引导过程,注重教而不注重学。书中通常没有明确的解题步骤、思路,常常有学生反映:听得懂而看不懂,不注重来龙去脉的交待,对点、线、面投影、基本几何体表面求点和剖视图画法都没有学生可操作性的步骤和思路。
(二)教师企业经验不足,与实践脱节
教师对适用于机械制图的画法技巧研究不深,照本宣科,难以提高学生的绘图速度和技能,学生对计算机制图的综合应用也难于熟练。能看懂零件图和装配图,是机械制图教学的核心目标。看图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根据平面图形想象出机器零件的立体结构和空间形状;确定零件各部分的大小和尺寸;理解零件图上所标注的技术要求,明确它的质量指标。零件图的技术要求主要有表面粗糙度、公差配合、形位公差等内容。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具体中有抽象,抽象中有具体,实践性与实用性都很强,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机械加工知识和测量经验,否则教学双方都觉得困难。需要和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如果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内容,不知道它的用途,学起来肯定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零件为什么要有“表面粗糙度、公差配合、形位公差”的要求?它们各有什么作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不仅能正确标注零件图的技术要求,而且理解其内在的含义。
(三)教法单一,课件制作质量不高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目前基本上还没有跳出教师讲、学生听、讲后练、练后讲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填鸭式灌输多,启发式引导少;制图理论讲授深,实际绘图能力介绍浅;对解题的正确率要求高,符合标准的要求低,这些都是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但由于各种原因,很难得到纠正。另一方面,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很少在机械制图的课堂上得到应用,绝大多数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三角板、粉笔、挂图、模型的小打小闹,对 Flash、Power Point、Auto CAD 等软件的使用和课件的制作很不重视。究其原因,一是怕麻烦,老师使用时必须预先登记并自行安装相关软件,课件制作费神费力;二是心有余力不足,毕竟使用软件和制作课件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这并非学校投入一些资金购买相应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就能够做到的。
二、改善我系机械制图教学的建议
(一)教材建设
根据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我院多年的教学经验,本着“够用为度、应用为主”的教学宗旨,应根据汽车专业和教学学时,编写适合我系专业需要的教材。
1.整合重复内容。在《机械制图》与 CAD 的教学当中,有些部分是重复的,对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加以整合。如“图纸的幅面和格式”等,我们可以与 CAD 中的“图纸的布局、打印”一起来讲解;而制图中的“基本图形的绘制”也可以与 CAD 中的“基本绘图及编辑命令”相结合;CAD 中的“图层”设置与制图中的“图线”则可在设置 CAD 图层的基础上再强调《机械制图》各种图线的应用。讲授 CAD 的用法时,可以着重于用 CAD 来实现制图的要求。如利用《Auto CAD》中的“对象捕捉”加“对象追踪”来实现《机械制图》中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在《机械制图》中尺寸的标注一直是个重点和难点,CAD 中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尺寸标注命令,可以把《机械制图》中关于尺寸标注的标准和要求用 CAD 中的修改“标注样式”的方法体现出来,用“标注样式”学习执行各种绘图的国家标准。
2.增强教材的自学性。在章节安排上,我们可以先安排汽车常用零件图、装配图,再逐步深入,讲解制图的一般规定,国标要求,进而讲解技术要求,再在后面讲解三视图知识,逐步引导学生带着前面的问题学习后面的知识点,不断反复,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自学兴趣,还能更加牢固地掌握实用的知识点。
(二)教师多下企业,同时邀请企业人才来校讲学
根据教育部16 号文要求,高职院校应按照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来讲授的机制。只有不断地了解汽车企业的要求,切实地掌握汽车制图需要用到的知识,我们在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教给学生工作后用得上的知识。同时邀请企业的相关人才来学校讲课,课堂上会有更多企业实用的知识,学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升不断学习的内动力。
关键词:机械制图 测绘技能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00-00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从机械制图课开始进行本专业课程的学习的。而且识图读图又是每个学生在今后学习与工作中所必需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而现在的许多职校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要远高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机械制图虽说有一定的作图训练,但如按照教学大纲,按照练习册上的作图训练而言大都是比较单一的点、线、面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浓,重视程度往往不高,造成本课程的学习阻碍。从对近几届学生的了解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学习是达不到教学要求的,一是理论上学而不足,二是学而不能应用,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在学校测绘比赛中,学生不管零件复杂程度如何,都画成了三视图;大二学生在测绘齿轮时,用描轮廓的方法作图;在画钳工平口钳装配图时,不知从何下手;在理解车刀的几何角度时,部面图学生不会应用…等等。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学会、针对实际去运用《机械制图》的相关知识的结果。下面从本人的工作体会及对《机械制图》的理解角度来谈谈《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及相关教学的几点思考。
1 《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分析
《机械制图》课程研究的是机械图样,是学习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图样是工程界的语言,在机械工程中主要的图样主要有两种,零件图与装配图。不管是操作工人或工程技术人员,都会有所接触与应用,只是由于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的不同可能各有侧重,对操作工人来说主要在于读图、识图及简单的草图绘制。而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主要是设计、绘制图样。从机械图样的内容来看,图样不是简单的一组视图就能表达设计的意图与要求。一张图样主要有四块内容组成,零件图的标题栏及装配图上的明细栏涉及零件的材料、比例、数量,相关的设计人员、审核人员。一组视图要求明确图样的表达方法及表达的内容。尺寸要求上零件图要求标注完整的尺寸,而装配图只需标注一些必要的尺寸(如总长、总宽、总高,重要的配合尺寸,规格尺寸等),尺寸标注上涉及表面加工的精度及光洁程度要求,涉及到公差与配合的知识。而技术要求上则涉及到零件的加工工艺或装配的工艺。所以《机械制图》是专业知识融合程度最多的课程。不光涉及一些基础的知识,还涉及了一些后续专业课程的知识,如螺纹的画法、齿轮的画法等就需要有机械联接与传动的相关知识。在应用中,实训课上要求学生会读图、识图。在毕业时企业进行面试时,也较多的让学生分析本单位的图纸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现阶段许多企业都在进行小改小革的试验。通过内部员工的小发明小创造来进行成本的降低与质量的提升,这就要求有一定的草图绘制能力。所以学好、学会《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2 测绘技能训练所能引起的学习效果分析
从前面所知,《机械制图》其实涉及到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些内容仅仅靠在《机械制图》课中去进行理论学习肯定有不足。而且对于职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也不太愿意在课堂上只进行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他们更愿意接受通过实践的动手来认知所学的内容。所以通过实训的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是比较有效的方法。我们学校的校训中就有“在做中学”的理念。现阶段许多的课程改革中都把理论的知识穿插于实践的模块中。在以往《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研究中为了进行有效性教学,常把制图知识与制图软件进行结合教学,也取得明显的效果。但对机械制图的实际应用而言,本人觉得进行一定的测绘技能训练对制图的学习与运用会更有效果。
测绘过程主要由测和绘两部分构成,测是测量,检测的统称,这一过程不仅仅只是简单测量,还应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检验、分析测量的结果。如表面的加工超差是什么问题引起的,表面磨损了是什么原因,它的实际尺寸是多少?在测量的过程中对所测结果的分析与解答,加深了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绘是绘制、整理、标准化图样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草图的绘制,图样中视图、尺寸的整理,查阅相关标准要求以使图样规范化、标准化。所以在测绘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做与学的结合。既锻炼的动手的能力,又加深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真真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记得以前刚进企业时,有经验的师傅就经常教导我们,有空的时候多去描描图,去画画图,这对提升专业知识是很有好处的(那时工厂中还有专门的描图员作图纸标准化的工作)。也确实是这样,通过对产品测与绘的过程,一方面可提高对产品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加深巩固了专业的知识。测绘过程中通过手、脑、眼的共同作用,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兴趣,锻炼技能,巩固知识。所以在学校开展一定的机械测绘技能训练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3 《机械制图》与测绘技能训练的教学现状分析
《机械制图》与测绘技能训练的教学应该来说许多学校已开展多年。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从反馈的情况来看《机械制图》在应用中不足的是在实际中进行运用。记得有一《机械制图》已全部学完的学生,因为寝室一档板的塑料直角固定块断裂了,虽然与他说明怎样用薄板折弯加工的方法去进行修理,让他画出直角形状及测量固定的孔位。他竟说不知道怎样画。究其原因我认为是:一是没有经过测绘的训练,不知如何下手。二是基础知识掌握得并不好,运用所学知识的场合少,接触的实际问题少,照书言书会,但涉及具体问题不会解决。
现阶段《机械制图》与测绘技能训练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系统讲解《机械制图》后利用一到二周时间进行零件的测绘训练。这种方法的不足是训练时间与理论讲解分开,对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不是很有利。二是《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是分开教学,《机械制图》有专业课老师讲解,而零件测绘训练由实训老师负责。这样的好处是学生乐于实训的训练而缺少基础知识的学习热情。易形成为了实践而实践,实际应用能力不足。由于缺少理论的支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三是工学结合的模式,学与做结合,学校与企业互通,以企业的实际工况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该说这种方法对学习是最有效的,在许多的西欧国家也证明是有成效的。但这需要国家,学校,企业共同参与,要有完善的制度,要有的一定的的资金保障,我国的现状还不能达到这种要求。为此,有必要针对我国的现状与教学实际要求开展一定的教学研究,探求有效性教学的途径。制图教学中,把《机械制图》与测绘技能训练进行组合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有效的方法。
4 《机械制图》与测绘技能训练结合教学的思考
那对《机械制图》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在现阶段与测绘技能训练如何进行有效的结合教学?从企业工作现状与教学上本人认为《机械制图》的学习配以一定量的测绘技能训练更有利于知识的提升。而两者要进行有效的结合教学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4.1 结合教学时间安排
由于职校学生在校只有两年时间,所以现阶段《机械制图》的学习一般在新生就开始接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这是必要的,不然后续的专业课程将无法进行,许多学校该课程是两学期的学习,按照课程结构从简到繁,由点线面的投影到几何体形状的表达,再到零件图和装配图。由于大都是纯理论的教学,学生的抽象思绪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的水平与能力。《机械制图》与测绘训练进行结合教学,最好是进行三至四个学期的教学。第一学期以识图教学为主,不必讲太多的制图内容,以国标要求及投影规律为主,但一定要配以简单的模型或实物进行教学,对《机械制图》的内容先过一遍,观其大略。第二学期以绘图的内容为主,通过一定量的测绘作图模块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第三至四学期可考虑以整机测绘,仿形设计去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本人觉得,制图知识的学习要重在温故而知新。要能提供给学生这一途径,能有机会经常去翻阅学习、运用这种知识。通过“学-用-学”的过程使知识深入于思维中。这就要与其他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如果是一本书重讲二遍三遍,学生就也会没有学习的兴趣。4.2 结合教学的内容选择
前面说过,其实机械制图教材的内容涵盖了公差与配合,材料,机械传动等相关的知识,这些内容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解。在第一学期的识图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视图的分析,如视图的表达方法及表达目的,视图的分析方法及运用。能较熟练地运用形体分析,点线面分析视图。由于一般的教学安排上,公差与配合一般也会放在第一学期进行教学,所以在视图学习时要结合两种课程的知识,要会分析尺寸的含义。在第二学期进行模块作图时,运用了第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一方面会巩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专业课的学习,模块的内容可取设备或装置进行零件测绘,有条件的可选择同一种零件的两种状态进行:合格件与不合格件(或磨损件)。从简单的轴到复杂的主轴,从盘类到叉架类再到箱盖类。根据学习情况与学生的能力素质,因材施教,因才(学生)选材(教学内容)。第三学期可配合课程设计进行总装图的测绘或仿形设计。在这一阶段,学生已学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的相关课程,通过总装图的绘制来加深对机械传动的学习,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与运用。当然,如按照这种三学期的教学要求去做,现在的教科书就不能适用了,就有必要对传统的教材进行修订。
4.2 结合教学的方式、方法的考虑
结合教学必须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既要有分散又要有一定的融合,在教学理论阶段采用班级授课,实物观察,企业观摩等形式进行,在测绘技能训练阶段采用模块分解,小组攻关,项目任务等方式进行,但一定要为统一的目标而进行,那就是识,绘及运用《机械制图》的知识。毕竟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掌握、运用知识。有条件采用工学结合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现阶段采用这一方式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师资、资金投入都是瓶颈问题,需要学校去寻求企业的配合与支持。
4.3 结合教学对教师要求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理论老师与实训老师的教学基本是各自分开进行的,虽然有许多内容是相关的,但由于教学的环境与资源的局限性,特别是一体化教材的不足,对教学的理解各自有各自的想法。造成教学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不足。这一方面使学生感到教学的杂乱,难以适应学习。另一方面也常让教师感到现在的学生难教,感慨学生基础知识太差,学的知识不能融合应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理实结合,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做好教材的选用或编排。二是要做好理实内容的衔接与知识的实际运用。三是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这就要求教师本身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理论与实践老师要能经常一起备课,上课,互相交流,最好能经常下企业,能把知识应用与实际工况相结合进行事例教学。当然这方面单靠老师的努力是不够的,也需要学校、企业的能提供协助配合。
以上只是笔者在工作及教学中对《机械制图》的学习与教学的一点浅薄之见,有许多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对一些认识还有较多不到位的地方。《机械制图》作为一门最重要的基础课,一门综合性强的基础课程,在职校学生的学习中学生是不够重视的,掌握得也不是很好。本人觉得有必要让学生加强对这一方面的认识与学习。也希望这点浅薄之见能引起各位同仁的关注与交流,共同为提高《机械制图》的有效性教学而努力。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钱可强主编――5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材 师资队伍 教学软工程
[作者简介]朱凤艳(1967- ),女,辽宁北镇人,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动力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辽宁 葫芦岛 125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142-02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是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因此,在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机械制图是高职院校工科各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和纽带,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被喻为工程技术界的通用语言,同时又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个通行证。学生制图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他们以后的工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学水平。因此,提高学生制图能力一直是制图教师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学生制图能力包括绘图能力和识图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求能绘制和识读中等难度的机械图样。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淡化理论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淡化理论部分。几何作图知识在中学时已学过,制图课中少讲或不讲。点、线、面是组成立体的基本要素,其投影过程可放在立体三视图中讲解,并主要介绍投影特点,淡化或放弃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简化立体表面交线。立体的表面交线包括截交线和相贯线,均为形状复杂的曲线。生产中,技术人员在遇到此类图线问题时,常近似地用一般曲线代替。立体与平面相交形成的表面交线叫截交线,分为平面立体截交线和回转体截交线,在教学过程中,回转体截交线部分只介绍圆柱截交线的画法,而圆锥、圆球截交线只需介绍其种类及形状。立体与立体相交形成的表面交线,叫相贯线,相贯线的画法非常复杂,实际绘图时,可以采用近似画法,教学中应重点分析什么情况下形成相贯线以及相贯线的形状。
3.将CAD 绘图有机融入制图教学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计算机绘图已完全取代了以往的手工绘图,AutoCAD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绘图软件,绘图时被广泛应用。在制图教学中,将AutoCAD的基本绘图命令和修改命令穿插到组合体三视图后面,文字标注、尺寸标注、块操作等内容穿插在零件图和装配图后面,使学生在掌握机械制图知识的同时,又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绘图的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集中讲授立体尺寸标注。机械制图课程中,有关尺寸标注的内容有尺寸注法(国标)、基本几何体尺寸标注、截断体和相贯体尺寸标注、组合体尺寸标注、零件图尺寸标注、装配图尺寸标注。由于零件图和装配图尺寸标注时需要考虑零件和装配体的实际加工和工作条件,因此需单独讲授,其余部分应集中讲授,使尺寸标注内容脉络清晰,便于掌握。
5.灵活处理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包括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等,这部分内容零散,涉及的概念和术语较多,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教学中可采用“先标注,后术语”的方法,即先引入标注格式,再详细介绍标注的具体含义,再讲授标注的要求和方法。
二、教材改革
教材是保证教学的根本。传统的制图教材分为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两部分。画法几何部分主要研究正投影原理,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大;机械制图部分包括机械图样的表达方法、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标准件、零件图和装配图等,内容零散,不易掌握。因此,教材改革势在必行。新教材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坚持以培养能力为本位,尤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任务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每一个教学案例都精选工程实例,并给出详细的实施步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每个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都从学习目标或问题引导切入,学生可带着目标、疑问学习,先有结论,后有行动,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
三、师资队伍建设
近几年,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注重深化内涵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是组织本校教师培训。采用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入高校培训和进企业实践培训相结合、网络培训与“师带徒”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教师向 “双师型”教师转化的进程。为进一步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我们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双师”培训,并派教师到工厂进行挂职锻炼,学习机加工工艺、焊接工艺、设备及管线安装工艺、施工图的审核,了解和学习教材中未提到的新工艺,充实教学内容。二是建立引进机制。通过引进高级工程师、招聘青年教师与特聘技能大师等措施,使教师队伍在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上更趋优化。同时,从工厂聘请了数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他们来自生产一线,真正了解工厂对技术人员在制图方面的要求,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充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一贯显得呆板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尤其是在课堂上介绍工厂的实际情况时,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新课标 CAD 机械制图 同步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1-0191-01
一、当前教学状况分析
《机械制图》是工科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工程界的语言,培养学生正确表达图形和空间思维能力。所以,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由于学生个体空间思维能力的差异,对工程图缺乏认识意识,教学进度的安排紧凑,老师完成任务式的大量灌输,学生忙于应付,大部分学生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也达不到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
《CAD》是将传统的手工绘制的图纸信息转换为计算机数字信息,常用的软件有《AutoCAD》、《UG》、《PRO/E》、《MasterCAM》等,它们不仅具有良好的二维成像打印功能,还具有三维成像、模拟仿真、数据分析等功能,它们可以满足我们日常教学的绝大部分信息需求,它的绘图效率更高,传输更加灵活,修改更加方便。同时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多媒体技术和图像图形软件的普遍应用,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现在,绝大部分学校都普及了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机房,老师都有足够的多媒体教学能力,多媒体教学的普遍应用,我们可以把传统教室里上的制图课变成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下面主要讨论《机械制图》和《AutoCAD》教学结合。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意为兴致、趣味。如果人们在做事时有了兴趣,那么任何事情都能做好。在教学工程中,结合传统图板、丁字尺等工具绘制同样的图像,让学生们发现CAD绘图方便、快捷、美观、易保存和修改、传输,同时还具有三维实体编辑功能,把难以看懂的二维图变换成三维图等功能,让学生多对CAD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机械制图》也给我们平时练习CAD提供标准的二维图实例,让学生绘制的CAD机械图更加规范。
二、教学创新
教学方法创新:(制图为CAD绘图提供绘图标准――CAD绘图为制图提供快捷方便的制图平台,且能够为学生提供三维实体模型,加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为更容易制图,识图打下基础。)
第一步,识图。针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欠缺,在教学工程中有形象的CAD实体模型引入,以不同的视角观察,分组让学生主动分析模型,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真正做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导演的作用,根据学生的理解状况,老师做必要的归纳总结,以总结为基础,举一反三,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爱学,能学懂,能应用。经过本人在教学过程的具体应用,特别是在讲正投影、三视图、零件图以及在配套时效果十分明显。
第二步,绘图。传统的图板绘图,不仅速度慢,绘图劳动强度高,特别是对于大图纸的绘制更是如此,有的时候一套图学生要花掉一周的时间,而且不易修改,图纸清洁不好,不易保存等缺点。《CAD》绘图在这些方面有很多优点,当学生练习一段时间的基本操作后,绘图变得快捷,劳动强度低,图纸易保存,打印图纸方便。
在集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熟练掌握绘图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快速识图――认识图形特征,特别对三视图,要求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空间模型;②分析图形的尺寸――分析尺寸使我们能迅速找到基准,找到绘图的起始位置;③确定图层数量和名称。
第三步,绘图时合理运用教学方式是手段。
教学方式具有多样性。每门课结合自身的特点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在从事CAD教学的几年时间里,我深刻地认识到CAD这门课实际是一个绘图软件的学习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将CAD与机械制图的知识相互渗透,结合这个特点我在教学方式上作了一些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机械制图》知识时,练习图像采用CAD绘图,比如,介绍线型时,结合课本知识要点用CAD软件绘制,同时介绍线形加载、保存、比例调整、线宽、颜色、可见性等调整,绘制组合体时,先让学生看类似于《机械制图》上的例图的CAD绘制的立体图,让学生丰富自己头脑中的模型。在绘制平面图的时候,学生就很容易明白每条线的含义。
(2)故意“犯错误”,让学生吸取教训。现在的CAD授课一般在机房上课,结合先进的教学软件先给学生操作演示,配合讲解让学生掌握命令的使用。在这个过程中把一些初学者经常犯的错误故意“犯”一遍,学生在笑过之后轻松掌握了相关技巧,不再犯类似错误。特别是学生经常容易出错的地方,例如:学生剪切时往往不知道选择完线条后确定选择对象,我在上课时故意第一遍作对,第二次演示时忘了确定,使得剪切不能完成。多几次就会有同学发现提示中有确定选择的提示,从而加深印象。
(3)把上一届学生完成比较好的图展示给他们,同时给他们制定学习规划和目标。
在“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这一小节中有两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一是关于三视图的形成,另一是投影规律。前者着重讲述三视图形成的全过程,它关系到学生对“视图”及“三视图”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而投影规律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了在三视图中的图与图、图与物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它是学生今后看、画图样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论依据。由此可见,三视图投影规律这一教学内容是《机械制图》课程的理论根源所在,学生对全书的后续内容能否接得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因此,《机械制图》课程的重中之重应定位于此。必须讲细、讲透,教学中切不可忽视。我认为,课时安排不能少而应适当地增加,且要适当地增加一些读、画简单三视图的作业量,并应有课堂作业辅导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刚刚形成的三视图投影规律的概念,使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课程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对于从普教转入专业学校的技校生来说,《机械制图》是一门全新概念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和接受的难度较大。相当一部分初学《机械制图》者,通常对立体图比较易于接受,而对物体采用一组没有立体感的图样进行表达则感到不解和难以下手,特别是对投影规律的具体运用更感力不从心,经常出错,这就是初学者的心态,说明学生对这一小节的内容未能很好地掌握。《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研究对象的形状千变万化,不是靠背诵就可以掌握,而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三维的想象和运用,理解是首要的,其次才是运用。在教学上应设法使学生能够透彻地理解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帮助学生跨好这个门槛,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学生对某一视图看不懂或画错,这是初学《制图》的表象,但透过这些表象,我发现有这样的问题:学生对于一些常用的专业术语虽然能说得上来,但其实大多是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透彻地理解而影响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如对有积聚性的矩形面画成棱形,或有积聚性的平面圆画成椭圆等等。这些现象是对于“视图”与“正投影”的概念模糊不清所致,学生只是简单地将“视图”理解为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这恰恰忽视了正投影“正”字的特点。对于“视图”就是要结合正投影的概念,强调在物体要正放、视线要正对着物体的前提下画出的图样。这个“正”字的概念对学生在进行空间想象和理解正投影的真实性和积聚性至关重要,一定要细讲“视图”的内在含义。再如,对于三视图的名称也是常用的专业术语,若不能深刻地理解其含义,也会直接影响到空间想象能力,因为这是在分析每一个视图的思维起点。学生看不懂视图的表象,也有这一原因。我们不是要学生靠背诵而叫得出各视图的名称,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能够从三视图的形成过程清楚地意识到:每个视图是从物体的那个方位向那个方位投影所得;它能反映物体那些方向的尺寸和方位及不能够反映的是物体的那个方向尺寸和方位。而在每个视图中为什么不能反映物体的某一尺寸和方位,应给学生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让学生能理解这是当尺寸方向或物体的方位与视图的投影方向重合时所具有的特点,讲课时最好是有条理性地将这些知识点为学生归纳板书出来,使学生在今后看图、画图的想象过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空间定位。
在讲投影规律时,要特别强调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的结果,所以它们必然会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通常是指尺寸方面的“三等”关系,而各视图所能反映物体的方位,教材上没有明确地归入投影规律。这一点,我认为应明确地告诉学生,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应有两个,一是“三等”关系,另一个是“方位”关系,而且在看、画图时,这两个关系缺一不可。
“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左、俯视图宽相等。”通常被称为“三等”关系,其中的“长对正,高平齐”这两点,在直观上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有着直接的投影联系,学生比较易于接受。但还是有些初学者往往只会注意到两个视图的等量,而忽视了其对齐规律。这重点在于理解“对正和平齐”的深刻含义,要让学生知道其含义有两个,一是对齐,第二才是等量,强调两视图在对齐的前提下,便自自然然有了等量的规律。而“三等”关系的难点在于“宽相等”这个关系上,它的难点在于三投影面体系的摊平过程中,导致直观上左、俯两视图没能保持直接的对齐联系,两图在宽度方向上相差90°。学生往往会忘记把宽度方向的尺寸旋转90°,而直接将其平移到另一个视图上,这是学生在看、画图样经常出错的现象。为了使学生在左、俯两视图的思维的过程中,能够像主、俯或主、左视图一样保持有直接的投影对应联系,我让学生在左、俯两图之间用圆弧给以连接起来,并将其比喻为大家都熟悉的跑道,因为跑道不管在直线或转弯处,其道宽都是一致的,而左、俯两图的宽度方向恰好会沿着这“跑道”的转弯处互动。因此,我强调学生在今后凡是有分析左、俯两视图的时候,一定要有进入“跑道”的意识。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关于“宽相等”的思维通道,分析定位也较为清晰,出错的机会就会大为减少。这条“跑道”的比喻在后续的六个基本视图中,会更形象地体现和表达。
对于三视图的“方位”关系应在讲清“三等”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其对齐效应,帮助揭示出每两个视图之间所能共同反映的物体方位。但难点还是在左、俯两视图前后方位的判别。为了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和判别,我用“里后外前”这一口诀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里后外前”的意思是:在左、俯两视图中,靠近主视一侧的图线为里,即反映物体的后方位结构;远离主视一侧的图线为外,即反映物体的前方位结构。这个口诀,若与上面所提到的“跑道”配合理解,效果更好,思路更清晰。在后续课程的表面求点和读、画组合体的三视图有较好的实用性。
在详细地讲完三视图的“三等”关系和“方位”关系之后,还必须将这两个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投影规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可以采用一些比较简单的例子进行启发和总结。如图1所示。先给出一个立体图,然后按“三等”关系画出立体图三视图的外轮廓图以及两个小圆孔的俯视图,最后留下一个悬念,就是要结合“三等”关系和“方位”关系补画出三视图中所缺的线。先提示学生:利用“三等”关系和“方位”关系补画出三视图中的缺线,但老师有意疏忽了前后“方位”关系,将两个小圆孔的左视图画错。这时一部分学生就会有反应,说老师画错了。通过这部分学生的反应去引发其它学生的共鸣,最后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明确在看、画图样的过程中,不单要运用三视图的“三等”关系,而且必须同时运用“方位”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应包括“三等”和“方位”两个关系,并且认识到“方位”关系的重要性。
1.活动单导学概述
所谓活动单导学,就是以活动单为主要媒介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
活动单导学有两个核心涵义,即“活动单”和“导学”。活动单就是教学活动的列表,涵盖了课题名称、活动方案、活动目的等内容,活动单应当能够体现教学目的,体现学生应当完成的学习任务。所谓导学,就是在学生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适时引导、启发、点拨,指引学生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以完成教学任务。
任何教育活动都需要以一定的教育理念作为支撑,教育理念体现在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深入到每一个教学细节当中,从根源上影响教学活动所能取得的最佳效果。“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终极指导理念。其中,“面向全体学生”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全面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价值取向:“让学生主动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
2.“活动单导学”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通常来说,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即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答疑解难、评价小结及检测巩固等。本文以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圆锥的投影及其表面求点》这一章为例,从不同环节详细探讨活动单导学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就是引导学生参考活动单上注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自主学习。在进行课程教学之前,教师要首先将活动单发到每个学生手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预习,让学生提前了解本次学习任务,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学习任务。在学习《圆锥体的投影及表面求点》这一章时,先让学生自行列举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常见的圆锥体,引导学生对圆锥体产生感性认知,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然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布置有针对性的任务,并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提出几个学生“跳一跳,摸得着”的、能自行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有目的地阅读教材,尝试对教师的问题进行解答。注意问题的难度一定要适宜,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
2.2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就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互相交换自主学习中的独特见解,合作解决小组成员的共同疑问等。合作探究的目的是进一步完成活动单上标明的学习任务。在学习《圆锥的投影及其表面求点》时,安排学生分组学习三视图,每小组发放一个圆锥体实物模型,让小组成员自行进行模型的底面半径和椎体高度等数据的测量工作,然后分别绘制圆锥体模型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通过这样的方法,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每一个小组成员都画好了三视图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视图的含义,可以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有深度的问题,如三视图中各线段对应的实物部分,怎样区分可见点和不可见点,如何通过三视图反现实物的实际形状等。让学生在小组中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做到共同思考、共同进步。
2.3答疑解难,评价小结。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普遍反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解答。结合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深入浅出地讲解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总结读图和制图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重点强调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除单纯的讲解外,还可以辅以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直观地为学生演示制图的详细步骤,提供标准的解题样板。通过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小结,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打造坚实的知识架构,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4检测和巩固。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机械制图;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机械制图》课程作为中职学校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因为专业需求及自身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掌握充分的动手能力。在《机械制图》的学习过程中,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对于怎样做好三维立体的讲述以及实物演示,充分做到的对空间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对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可以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性,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们在做项目实验的时候,理解与掌握项目需要的理论知识与工艺技术,感受生产劳动的不易和快乐,也能够学习到寻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办法。同时,学生们可以在绘图实践里了解构思—绘图—检查审核的操作程序,扭转了传以往的“教师讲述—教师演示—教师提问—学生实习”的落后方式,教师在项目教学法德实施过程里,尽量选择学生们喜欢的内容来制定项目,利用接近真实的环境、设备,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项目教学法是利用小组来进行教学的,锻炼了学生思维、操作、实践、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其体验到了团队协作得重要性。利用实际操作,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在今后的工作里和其他人之间的协调能力、合作的思想意识,还能够大大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并使得学生们有信心积极参与实践。
(三)可以促进了学习应用一体化,提高教学效率。建设专门的实验室和训练场地,实施学习应用一体化。根据专业内容的要求,在合适的位置、墙面或宣传栏张贴各种图表,配备一定的器材如播放器、物品与多媒体器材等。教师扭转了过去陈旧的干巴巴口述的方式和以课本为重点的传统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转移到实验室和训练场地中区,促进了学习与应用的一体化。
(四)可以完善课程教学程序与有效地成绩评价。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学生的技术程度是否有进步、知识的使用效率是否有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否良好等必须作为基本标准。可以通过技能与理论相穿插融汇的教学方法,同时做出有效的处理决策,提出能够用于实处的看法,切实表达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水平,并通过总结等,为后续的教学打好了基础。
二、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践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需要师生通过一起来做一项“项目”来做的,各个环节以此推进来实现教学目标。《机械制图》作为机电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其特点是有着特别强的实用意义,这就让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充分的达到市场要求的水平,成长为高能力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一)《机械制图》项目教学的实施步骤
1.教学目标分析。先从掌握绘制零件草图的基本要求入手,既然开始学习绘制专门的零件工作图,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动手能力、各方面素质,以及耐心细致的好习惯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方法。
2.项目选择分解。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条件收集些零件,指导学生之间搭配,分成多个项目小组形成团队协作的局面,各团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抽取零件,根据零件的做工绘图来制作项目名称,并以此来安排项目工作内容、分配分工:教师指导大家在项目中绘制一定程度的零件工作图,有条件的学校或专业可以提供给用来实习的车间,在车间将根据他们绘制的零件图加工零件,进行后面课程的实习或实践。
3.制定项目计划。教师充分学生开发自己已经学习的知识、利用已有基础,全面制定项目安排,分析好各个步骤,收集准备相关材料、用具。教师可以先拿出几个有代表性零件的大小规格、技术关键的例子,并分析阐述它们要这样标注和选择的原因。然后各团队讨论分析:所抽取零件的特点?零件草图选择?尺寸标注方案?技术要求参考?如何绘制零件工作图?各团队准备好测量工具、方格纸、空白的图纸,各种手册、工具书;分发学习参考资料,内容包括零件表达方案如何选择,各种测量工具如何使用,尺寸基准、技术要求的选择,绘制草图的注意事项。
4.实施项目计划。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考察、分析、借鉴德国已经广泛采用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方式或新加坡教学工厂那种的教学方法,将以往大班的学生们小组化,把加强学生技术与素质为重点来进行教学。把所有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个组5到6人,教师则把知识点与教学内容设计为项目内容,制定项目流程与任务书。学生们再按照项目任务的内容、流程,一起讨论、设计、思考与制作。组织各小组团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完成测绘零件,做出草图,也可以在团队之间进行讨论、互相学习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解疑。
5.项目展示评价。过去陈旧的的教学方式是将书本作为根本依据,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应该以能力的提高为根本目的。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技能水平的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加强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发展等应该是作为衡量的基本标准。可以采用技能和理论双管齐下的考核方法,同时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指出不足,提出图片进行改进的要求,做到真正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真正能力水平。
(二)机械制图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
1.多方优化教学模式、塑造适宜的专业气氛。因为《机械制图》的专业特点,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模式,完善课程内容,塑造识图制图的气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填补陈旧教学方式的不足。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落伍了,项目教学法突出的是学生的自发学习,积极主动的去研究。
2.练习识图能力、画图能力等的训练。从图线的标准再到到国标(GB)的学习,加大学生们基础能力的训练力度,充分掌握基本的绘图技法。在教学的时候,要求学生们看图要详细观察视图形状的不同,弄明白视图里所有的点、线、面的空间含义,将设计出的空间模型进行对比检验,从发现的错误中得出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