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果树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果树栽培管理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果树栽培管理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果树栽培管理技术

第1篇:果树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果树栽培管理措施;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9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水果的需求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在持续增长,因而对果树采取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和采用合理的种植技术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高质、优产、无公害成为果树栽培种植研究和生产的追求目标。为了能够有效保证水果的种植生产,实现果树栽培管理和种植的最优化,必须充分对果树栽培的管理要素进行分析,提高果树种植技术。

1果树栽培管理措施要素分析

1.1果树栽培环境

果树的栽培环境选择不同于其他行业,果树对于其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都有着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果树的栽培环境要远离污染源和产生污染源的工厂,如果果树在栽培和生长的过程中遭遇到污染源的话,对于果树会产生“毁灭性”的作用。因此,必须要保证果树栽培的土壤状况、水质条件、空气状况等,注意远离像发电站、造纸厂、化工厂等工业污染源。

1.2果树品种选择

果树的品种对未来果树的生长发育和结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旦选择不当,将会大大影响水果的产量和质量,甚至于果树出现枯萎。因此,对于果树的品种最好选择一些较好的果树品种进行栽培,而且在对果树品种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栽培区域的栽培条件和气候状况,合理选择果树品种进行栽培。

1.3果树套袋措施

果树的套袋措施其实就是在果树的果实还未完全生长时提前进行套袋,起到保护水果的作用。比如说碰到刮风下雨的时候,造成树枝的摇摆而刮伤果皮,通过对水果套袋能够有效减少对水果的果皮磨损,保障水果颜色的新鲜度。

1.4果树肥力管理

果树所吸收的营养对于果实的生长发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果树的营养都来自于根系的土壤,由于土壤的营养分布不均衡,必要通过对果树施肥。但是,在给果树的施肥过程中,要注意施肥的营养元素搭配,避免过量的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污染,结合果树栽培区域的状况,合理选择施肥方案,尽量使用天然绿色化肥。

1.5果树病虫害防治

果树的病虫害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和水果的质量,在果树的栽培管理中,必须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当前对病虫害防治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使用农药,但是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大部分都被附在果实中,一旦被人食用长期积累的话就会威胁到人体的健康,必须要严禁使用高毒性、高残留性的农药。

2果树种植技术的要点

2.1果树套袋技术要点

在果树种植技术中,果树的套袋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果树种植技术,对于提高水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施果树套袋技术中,还需要注意以下要点。果树的套袋价格相对要昂贵,而果树的果实较多,这样操作起来会非常费时费力。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果农掌握的套袋技术并不完善,操作存在漏洞,很难在大面积的果树种植中进行推广。在具体的套袋过程中,要注意加大套袋技术宣传力度,加强对果树套袋的技术指导。

2.2果树施肥技术要点

人们对于水果的质量更加追求绿色健康,因此,要注意果树的施肥技术要求和管理。传统的氮素化肥对于水果的质量会有长远的影响,有必要通过施用农家肥、绿肥等作为果树种植肥料,像禽畜的粪便、稻田的秸秆等,为果树的生长和果实的成熟提供充足的营养补充。随着科技的发展,绿色肥料的施用范围更大,通过和有机肥料的结合施用,丰富和提高果树肥料的营养元素,但要注意控制用量和搭配的比例。

2.3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在果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做好果树的病虫害防治预防工作,选择质量较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果树树种,提高果树对病虫害防治的抵御能力;要做好果树的农药控制工作,采用最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成果,像通过灯光、色彩、利用涂白石灰粉、剪刀修理等方式对果树进行防治,对于出现病虫害的果苗或者果树要及时进行清理,以防病虫害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3结语

果树栽培种植作为当前推进新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进果树栽培种植的发展,必须要从果树的栽培环境和种植技术出发,注意果树种植技术要点,结合果树栽培和种植的环境特点,坚持走绿色健康的果树种植道路,实现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乔艳云.果树栽培管理措施及种植技术要点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06):151.

第2篇:果树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 果树 旱作栽培 管理技术

果树旱作栽培是通过控制果树自身节水而提高其水分、养分等利用效率的综合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在指导我国北方地区旱作果树种植、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果树旱作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不仅能够提高果树管理质量、果树产量与质量,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与现代农业建设等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因地制宜,选择优良果树品种

适合北方地区栽培的耐旱果树品种有桃、杏、枣、无花果、葡萄等,中等耐旱品种有苹果、梨、柿、核桃、山楂等。对于抗旱苹果品种而言,有乔纳金、美国8号、玫瑰红等品种,杏有兰州大接杏、仰韶黄杏与华县大接杏等,枣有赞皇大枣、灵宝大枣等。因此,在选择耐旱果树品种时,应该对果树品种习性、当地气候、土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选出适合当地种植要求的优良耐旱果树品种。

二、强化果树的栽培管理

在耐旱果树栽培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合理密植。合理密植能够让果树获得充足的水分、养分,有效实现增产增收。在缺水少雨的情况下,一般选用中等密度进行种植,即选择2.5~3m×4m的组距。②合理修剪。自由纺锤形与细长纺锤形是利于抗旱的理想叶型,在修剪时应注意少留伤口,在修剪之后在剪口或钜口涂抹封剪油,有效防止树液的蒸发。同时还应合理控制果树的负载,限制其产量,以降低树液养分的有效消耗。③合理控制施肥。在选择肥料时,应多施有机肥,并改变传统只注重施尿素、二胺的氮肥的习惯,进行配方施肥,以有效提高果树的抗旱能力。秋季降雨相对较多且土壤湿度较大,应及时补充基肥,以利于树体养分的储藏。在施肥方法选择时,应以深施为主,以促使果树根系向下伸长,增强果树的抗旱能力。

三、整形修剪

果树密度应控制在亩栽50株左右,并尽量选择纺锤形、小冠琉层形或单层高位开心形的树形。在修剪时,应采用夏剪为主,四季修剪相结合的方式,使用疏枝、短剪、扭梢、刻芽、环割等方法进行修剪。在进行疏花疏果时,应先根据干截面积来确定单株果树的留果量,然后使用间距法进行疏除。对于无花期冻害的果园而言,在花期每隔20cm留一壮花序,疏去弱花序与晚开的花序。

四、穴施肥水

在早春时期,应根据树龄的大小,在树冠投影边沿往里1/3处挖4~6个孔穴,将孔形控制在直径20~30cm,孔深35~40cm。并用杂草、麦秸、玉米杆等捆扎成直径为20cm左右,比孔穴稍短的草把,并绑扎结实。之后,将草把在含尿10%左右的水中充分浸泡,然后将其放入孔穴内。用掺入100克磷酸钙与50~100克尿素的土填充在草把的周围,并往穴中浇入4~5千克的水。

五、果园覆盖

1.薄膜覆盖

在春季雨水一般较少,在果园可以采用薄膜覆盖的方法。

2.覆草

果园覆草应在5月份为宜,并提倡采用树盘覆草方法,选择经雨季初步腐烂的草料,并注意喷上杀虫药剂防治昆虫的滋生。

六、节水灌溉技术

1.微喷

微喷技术集中了滴灌与喷灌的优点,比喷灌更节水,比滴灌抗堵塞。但在微喷设施铺设时,应注意将总管、干管、支管与毛管等高分布,使其间距与果树的行距保持一致。同时,应在每株树下固定一个双向折射的微喷头,并用直径为4mm的塑料管与毛管连接,其喷洒直径为2.9米,喷水量在60L/H左右。

2.埋土罐

该方法比较适用于干旱缺水的果园。操作方法为,在每株果树下埋3~4个泥罐,保持泥罐口高度稍微高于地面,在春季每罐灌入10~15千克水,并用土块封住罐口,一年施3~4的尿素,每次每罐放入100克。当雨水较充足时,土壤中多余水分会渗入土罐,从而降低土壤湿度,为果树根系生长创设出良好的生长环境。

七、施用保水剂和抗蒸腾剂

保水剂吸水性能较强,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能够在干燥的环境下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阻力膜,以减少土壤水分的外溢与蒸发。对于抗蒸腾剂而言,它能在不影响果树生理机能的前提下,降低水分蒸腾,以起到良好的抗旱作用。

八、病虫害防治

与普通果树一样,旱作果树也应采取生物、机械、化学等防治措施来治理病虫害。到秋末,应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在早春刮除老树皮,并进行深埋或集中烧毁处理,以有效减少病虫害。在果树生长阶段,应做好病虫害的预防与应对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理。

同时,在应用果树旱作栽培管理技术时,应加强控氮技术与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以改善土壤状况,提高果实的产量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红岩.丘陵地果树旱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07(8).

第3篇:果树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文冠果喜阳,耐半阴,对土壤适应性很强,耐瘠薄、耐盐碱,抗寒能力强,-40℃可安全越冬;抗旱能力极强,在年降雨量仅150mm的地区也有散生树木,但文冠果不耐涝、怕风,在排水不好的低洼地区、重盐碱地和未固定沙地不宜栽植。

文冠果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地上生长较快,2~3年生可开花结实,5年生的园内挂果率达94%,盛果期单株可产种子20kg左右,文冠果的栽培管理很简单,病虫害少。一般早春开花前结合施肥进行春灌和保墒,花谢后适当灌水可以减少落果,封冻前进行冬灌,在雨季要进行排水,防止烂根。对过密枝加以适当修剪,使树冠通风透光,提高结果量。

1 盆栽管理

盆栽宜选择2年生幼苗,上盆后浇透水并追肥,文冠果当年生枝条很软弱,造型圈枝较容易。当侧枝长40cm左右时,进行疏剪留4~5个侧枝进行圈枝;以后选留3个侧枝作为骨干进行固定,每年春季重剪1次,留下2个枝为长枝,1个枝短截作为预备枝,以后逐年轮换更新修剪,秋后回缩枝条,矮化造型,促进开花结果。

2 园地选择

应选择土壤深厚,湿润肥沃,通气良好,无积水,排水灌溉条件良好,pH值7.5~8.0的微碱性土壤,按经济林标准,进行集约经营管理。

3 栽植

栽植时株行距为2~3m,挖穴规格一般为60~80cm2见方,挖穴时表土、心土要分开,同时每穴施入土杂肥70kg左右、碳铵、过磷酸钙0.5~1.0kg,栽植分春栽和秋栽,春栽在土壤解冻后萌芽前,秋栽在苗木落叶后上冻前,栽植深度适当浅栽1~2cm,能提高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根颈部分是一个敏感区,若埋于地表2cm以下,极易造成根茎腐烂。

4 管理

第4篇:果树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1.1 李子的需肥特点:李子是喜肥树种,尤其对氮肥和钾肥的需要量很大,而对磷肥反应并不敏感。在缺钾的李园中,可看到李树叶片边缘变褐色,叶片上出现深浅不一的条纹。夏季,土壤中有效态钾减少,而硝态氮增加,致使叶片中氮磷钾比例失调,往往导致落果的发生。此时,及时补充钾肥可有效减少落果的发生。在土壤缺钙时,于7月初到采收期易大量发生裂果。此时根外喷施O.25%的次氯酸钙,可明显减轻裂果的发生。在缺钙锌时,有些品种短枝莲座状叶片的叶脉上会出现深绿色斑点。缺硼时则表现为新梢枯尖,果实畸形,可以每亩叶面喷施硼肥0.5-1公斤。

1.2 施肥的时期和方法:施用基肥的最佳时期在秋季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成年树按每公斤果实需求一公斤有机肥的标准施入,时时混入一定量的磷、钾肥。因为李树的根系比较落发达,分布较深,垂直根可深入土中5米以下。为此,深施基肥具有重要意义。每年秋季要结合深翻土地进行一次环状施肥。具体做法是,在树冠垂直投影面的外缘,挖一条宽50厘米,深80厘米的环状沟。挖沟时,表土和心土分开,沟挖好后,将有机肥与表土混合,填入沟底,将心土填到上层,使表土和心土位置互换。这样可促使根系向深层发展,增加吸收面积,从而增强李树的抗寒、抗旱、抗风能力,以达到李树丰产优质的目标。

李树开化前和座果后要进行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一定量的磷、钾肥。成龄树每株每次追氮肥1公手,磷、钾肥各0.3公斤。在整个生长期内,要进行多次根外追肥,可同时喷施0.5%的尿素,0.3%的磷酸二氢钾,0.2%的硼砂的O.3%的硫酸锌,这样既可减少落果,又能提高果品品质,促进树体正常发育。

2、合理修枝

盛果期树冠已基本固定,树冠交接,不再扩大。可利用骨干枝多次换头的方法,控制树体大小。此期修剪的目的是维持生长与结果的相对平衡,在这个前提下,修剪量应尽量减少。对枝,采用疏缓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疏除密集枝、直立枝、徒长枝,保留壮枝,缓放斜生枝、水平枝。这样可有效减少长枝数量,改善内膛光照,延长内膛枝组的结果年限。其余的发育枝,一般不短截,而采用缓放的办法,促使其尽快形成花芽,待座果后,再适当回缩。对发枝力弱的李品种,一年生中以适量短截,用以培养和更新枝组,防止后部光秃。

进入盛果期后的李树,通常在不剪的情况下产量最高,但果个小,品质下降,经济效益差,有的因结果过量而造成骨干枝折断,或因营养消耗过量而加剧冻害,严重危及树体的安全。为实现丰产优质的目标,对花芽过多的枝条要及时回缩。疏除伤残枝、密挤枝、徒长枝、过度衰弱枝和由主干上发生的萌蘖枝。对生长旺盛的发育枝,应当压平后再缓放。一般的发育枝,缓放一部分,轻短截一部分,但不能短截过重,否则易萌发较多的细长枝,不利于果枝形成,也降低座果率,但是如果发育枝全部缓放,后部易出现光秃,树势变弱,加剧落花落果,也达到到丰产优质的目的。为此,必须根据树势的变化,综合运用疏、截、缓、缩的四种修剪方法,保持生长与结果的平衡,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盛果期后期,树势变弱,对一年生发育枝要进行中度短截,同时应对多年生枝进行适当的回缩,以集中养分,复壮树势。在此阶段,对骨干枝也要区分情况,分期分批进行更新,以侧枝代替主枝,也可以用徒长枝培养新的骨干枝。对此,有的骨干枝折断或死亡,使树冠内出现光秃现象,对此,应利用树干和主枝基部萌发的徒长枝占领光秃部位。具体做法是疏除过密、过旺和过弱的徒长枝,保留一般健壮的枝,对留下的枝条留60厘米左右的短截,促使发生分枝,逐年培养成大中型的结果枝组。

3、疏花疏果

进入盛果期的李树,在营养条件好,授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以连续高产,无明显的大小年。但在生产实践中往往出现结果过多的现象,产量虽高但经济效益反而下降。这是因为中,结果过多的果实个体小而且不整齐,着色差,含糖量低,味淡,品质显著下降。由于果实消耗营养过多,降低了树体内有机营养贮备水平,造成树势衰弱,抗性下降,加剧病虫危害和冻害,缩短了树体的经济寿命。为此,对结果过多的树,疏花疏果是一项不可少的技术措施。具体做法是:在盛花期可以回缩一部分串花枝,以减少开化数量,节省养分;在果实长到1厘米大小时进行疏果,先疏果形不正的和受伤的果,疏小果留大果,预备枝上不留果。大果型适当多疏,小果型适当多留。留果量的多少要根据树势、肥水条件常年内产量作为参考。

4、适时采收

大多数李品种,在果实充分成熟之前,大约经10天至20天时间,果实颜色发生明显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最早发生变化的是果顶,由绿色变为浅绿肥色或黄绿肥色,这个阶段称之为“突变期”:以后再由黄绿色变为浅黄色或草黄色,以后出现各种品种所特有的黄色、紫色或红色。果色的变化是果实成熟的重要标志。随着颜色的变化,果肉逐渐变软,单宁减少,涩味下降,含糖量增加,并出现各品种所特有的香气。

李的采收成熟度取决于采收后的用途。如在当地出售或冷藏,最好在果实充分着色和硬熟时采收;如制果酱和果冻,则应在充分成熟时采收;如外运,则应在果肉硬一些时采收。早熟品种只有部分果实着色时就可以陆续分期采收,如采收过晚,一方面采前落果增加,另一方面,在运输途中损失较大,会降低经济收入。

第5篇:果树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晶梨;水平棚架栽培;花果管理

2000年以来,安徽省萧县黄河故道园艺场对原有的砀山酥梨运用水平棚架栽培技术进行了水晶梨高接换优改良,2005年开展了人工辅助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等梨树花果管理的关键技术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1],现就其关键技术作如下总结,供水晶梨棚架种植户生产参考。

1人工辅助授粉技术

1.1花粉采集

在萧县黄河故道地区的自然条件下,应选择花粉量大的适宜授粉品种,如鸭梨、马蹄黄、雪花梨、紫酥梨等。采集花瓣已松散但尚未开放的大铃铛花,即在开花前1~2d采集,当天开放的也可采集。根据试验,一般10kg鲜铃铛花,可生产1kg鲜花药;5kg鲜花药阴干后,可生产1kg干花粉(带药壳)。可多个品种混采,1个花序只采摘3~4个花朵即可。将采集的鲜铃铛花用人工或特制机械脱掉花瓣和梗,再用铁筛子将花药筛出,然后用棉纱布将花药蘸出。加工后的鲜花药均匀摊在白纸上,置于20~25℃的室内,每1h翻动1次,经过1~2d的阴干,花粉即开裂,并散出花粉。然后,将带壳的花粉收贮备用。

1.2授粉时间

梨花的柱头接受花粉最适宜期为开花当天至第3天,这时期花瓣水灵,柱头新鲜,有黏液分泌,并有部分花药尚未开裂的边花,以后逐次减弱,开花5d以后授粉能力大大降低。一般1个园片要求2~3d内授完粉。

1.3授粉方法

水晶梨的花期人工授粉,应以人工点授为主。梨花是散房花序,有5个花柱,边上的1朵先开,中间的1朵最后开。每朵花有5个花柱,每个授粉受精正常发育成2粒种子,每个梨果实有10粒种子,如果有1个花柱发育不完善,就会影响果的品质。人工点授时,可将花粉与填充剂(生产上常用粉红色石松子细粉未)按1∶2的比例混合后,放入干燥的竹筒内。将香烟的过滤嘴取掉绑在竹筷上用作点授器,用过滤嘴蘸取花粉在梨花序连花的柱头上轻轻来回一抹即可,每个花序点授2~3朵边花,蘸1次花粉可点授5~10朵花[2]。

1.4注意事项

为了确保人工辅助授粉的效果,在采花、取粉、干燥的过程中,要避免花药伤热、霉变,以免影响花粉的发芽率。另外,花期如遇阴雨天气,要集中突出授粉,单花的授粉量,要比正常天气增加1~2朵。花期整齐时点授1遍即可,花期不一致时可点授2遍,以花开当开时授粉坐果率最高。

2疏花疏果

2.1疏花序

水晶梨的疏花以疏花序为主,辅之疏花朵。疏花序的原则是:疏弱留强,疏密留稀,时间以花序伸出到初花为宜,约距10~20cm留1个花序,其余疏除。

2.2疏花朵

疏花朵的原则是:疏畸形花和中心花,留边花,通常每个花序留2~3朵边花。壮树壮枝可适当多留,反之少留,花量大的树或枝可多疏、重疏,花量少的可借枝多留,树冠中后部多留枝梢先端少留;侧生,背下多留,背上少留,在要更新的枝组中去近留远,为枝组回缩做准备。疏花时用手指将花朵自上向下轻压,花梗便折断,注意保留花序中长出的幼叶,这部分叶是早期形成全树叶面积的基础。疏除萌动过迟的花朵。花序伸出后及时疏除副花序,保留正常花。在1个花序中选留2~3序位的连花,梗长而粗,能长成大果且果形端正[3]。

2.3疏果

疏果在谢花后10d开始,疏果的顺序应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先将主枝侧枝的梢头果、小果、畸形果、病虫果、机械伤果疏除,留两侧果,去掉顶果,另外无叶果以及幼果纵径短的扁形果也应疏除。同一果台上,从花序基部数起,树势强的,一般选留第3、4个果,树势较弱的,选留第2、3个果,其余尽行疏除。幼果的生长方位,对果实发育有重要影响,一般果顶朝下的果实小,直立朝上的果实虽然在初期生花良好,但在果实膨大期容易因果径弯曲,而使果形不正。因此,以选留横向生长的果实为宜。疏果时,应看树留果,强壮树,枝多留,相反则少留,疏弱留强,疏小留大,疏密留稀,疏上下留两侧;对弱树和坐果多的树要早疏多疏。对疏果经验不足者,可分2次进行,先间果,后定果,随时抽查留果量是否适当。

3果实套袋

3.1梨套小袋

3.1.1套小袋前喷药。套小袋前梨幼果属于脱毛期,果面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易形成果锈。此期喷施的农药最好不用含铜制剂(如波尔多液)、锰元素(大生m-45)以及乳油类(氯氰菊脂、阿维菌素等)农药制剂,最好采用粉剂(甲基托布津、吡虫啉、齐螨素粉等)或水剂农药,以减少黑点和药斑的产生。若套小袋前喷乳油类杀虫剂、杀菌剂,在果实成熟时,就会在果面上出现药斑点和其他不应有的小黑点、小

斑点,严重降低商品价值。喷药的器械要选择好,一般情况下最好不用喷枪(压力高),应该选用雾化好的喷头,且压力不要太大,喷雾时间不要太长,避免雨淋状喷雾,否则易在幼果的表面产生药斑[4]。

3.1.2梨小套袋的选择。目前市场销售的多是用铁丝扎口的白色蜡质袋。选择时重点看边口粘合是否牢,蜡层涂的是否均匀,厚度是否适宜,包扎口铁丝的强度是否适宜。蜡层涂的太厚透气性差,太薄防水效果差。包扎口铁丝强度太强,易损伤果柄;强度太弱,易绑扎不牢,进水进药,造成果面产生水锈、药锈。

3.1.3套小袋的时间。一般在梨花谢后10~15d开始套小袋,太晚梨幼果裸露时间长造成突出。在正常天气一般在上午9时以后无露水时进行套袋,有雾或雨的天气不宜进行套袋。

3.1.4套小袋的方法。套小袋前应对袋口进行湿口处理,目的是为了套袋时扎口严密并避免划伤果面。把袋口向上放于平底容器内,倒入深约1.0~1.5cm水中,浸泡12~24h后,取出放入塑料袋内扎口保存,小袋的性能保持1周以上。套小袋时,先将幼果上的花瓣、花萼等残留物除去,因为这些东西残留在果面上,易造成在萼洼处污染,然后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将小袋撑开,使两底角的通气放水口张开,将幼果悬空于小袋内中央,收缩袋口并将袋口扎紧。扎口时要避免扎口铁丝朝向果面,以免果实膨大后果面被刺伤。

3.2梨套大袋

3.2.1大袋的选择。大袋必须采用双层防水,防菌纸袋,要求韧度高,防水性能好。大袋外黄内白套出来的梨绿色偏浓,外黄内浅黄套出来的梨呈淡绿色或翠绿色;大袋外黄内黑或外灰内黑套出来的梨呈乳白色,生产上根据需要选择纸袋[4]。

3.2.2套大袋时间。梨套小袋结束后20d进行,一般在正常天气上午9时后进行,有雾或有雨的天气条件下不宜。

3.2.3套大袋方法。套大袋时必须进行湿口处理,将大袋口向下放入1个平底容器中,加入水,袋口浸入水中的深度不应超过4cm,浸入12~24h取出袋口朝上,装入箱中,用挤净水的湿毛巾盖好,再覆上1层塑料膜,盖好箱盖,随用随取。套袋时,先撑开袋口,托起袋底,使两底角的通气放气口张开,令袋体膨起,手执袋口下2~3cm处套上果实,使果实在袋中央悬空,再将袋口折叠捏起,用袋上的铁丝封好袋口,使之松紧适度。如果有花瓣、雌蕊、雄蕊等物附在果实上,应先除去再进行套袋,否则易在果实萼洼处形成果锈。

4参考文献

[1] 郝祥利,王新,李慎福,等.梨树棚架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果树,2009(4):16-17.

[2] 朱瑞琪.浅谈梨树棚架式栽培[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9(3):31-32.

[3] 糜林,王全洪,李金凤,等.幸水梨水平架式栽培的结果特性及其侧枝使用年限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2):48,51.

第6篇:果树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火龙果;栽培;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6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041-02

1 引言

火龙果,又称红龙果、仙蜜果(台湾)、青龙果(越南)、芝麻果、仙人掌果等,原产于中美洲热带地区的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家,是当地传统的经济作物和食品。1645年由荷兰人引种到我国台湾,再由台湾逐渐辐射到东南亚的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并发展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1997年中国大陆开始引进,并迅速在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作为热带作物,火龙果对温度、光照等生长条件要求很严格,深圳湖北万顺农业有限公司和湖北浠水县蔬菜水果花卉科技开发中心通过对湖北地区生长环境条件和消费市场调查分析,从2014年开始,在湖北省浠水县洗马镇流转土地133.4万m2,建设控温大棚,种植台湾红肉火龙果,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和艰苦探索,终于取得了生产上的巨大成功,2015年开始挂果,2016年预计产果40万kg,产值700万元,实现了热带水果在长江北岸大面积的“南果北种”。

2 火龙果概述

2.1 形态特征

火龙果的根属于水平根须浅根性植物,根系特别发达,吸水能力强,入土浅,一般分布在土壤2~10 cm范围内。其主茎和分茎上还长有许多气生根,协助主根吸收水分、空气中的氧气、游离氮和其他营养成分;火龙果具有肥厚的 ,横切面为三角型,边缘每隔3~5 cm有一小窝孔,每个小窝孔边长有3~5条放射状小硬刺,的颜色随着生长也不断变化,顺序为:浅褐色―浅黄绿色―青绿色―绿色―深绿色,主要是完成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火龙果花冠一般在下午日落前1 h左右开放,到晚上20~21时完全绽放,花如漏斗状,花瓣为白色略带黄色,状似白色羽毛,有红色瓣片环绕,花朵硕大美丽,直径可达20 cm以上,还具有一股幽香,故有“霸王花”、“仙人花”之称,如图1。它还是一种上等的食用佳品,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的功能。授粉成功3~4 d后,火龙果花朵呈黄白色,子房部分会逐渐膨大成长为果实,花后24~27 d,果皮开始转红并不再膨大,果实转红5~6 d后,果皮开始散发光泽,至30~34 d时果实呈椭圆形或卵型,至38~50 d时,果实成熟,为浆果,平均长10~15 cm,直径7~10 cm,如图2。果肉中含有芝麻大小的几千粒黑色种子,故火龙果又名“芝麻果”,种子、果肉均可食用。在湖北生产的火龙果单果重一般在280~750 g之间,中心糖度在13~17之间,较南方生产的火龙果品质更好,甜爽可口。

2.2 生长习性

火龙果为喜光植物,需要较强的光照,充足良好的光照有利于它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提高;火龙果对土壤要求在pH值4.5~7.5之间,以pH值在6~7之间,富含有机质的疏松透气沙壤土最适宜;火龙果喜高温怕低温,据国内外相关资料介绍,火龙果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0~30 ℃,低于5 ℃或高于38 ℃即进入休眠状态,以抵抗不良环境,打破休眠的温度为8 ℃和35 ℃,温度过高会抑制花芽分化导致落花落果,而气温低于-2 ℃则出现冻害,幼芽嫩枝甚至部分成熟枝蔓也可能冻死冻伤,气温低于-5 ℃以下则老蔓由局部出现坏死至全部。火龙果虽然具有很强的耐旱能力,由于火龙果生长快、产量高,在其整个生育期水肥必须充足供应。

3 栽培管理技术

3.1 越冬和越夏管理

作为热带作物,火龙果相对喜高温怕低温,而湖北地区冬季平均温度很低,所以红肉火龙果在湖北地区最大的生长障碍是安全越冬,冬季保温成为关键措施。园区进入11月份以后,园内统一封棚,并采取双膜覆盖保温方法,遇低温或长期低温寡照,须采取人工棚内薰烟增温、灯光增温补光等措施,在天气晴好的上午11点左右开棚通风,每月3次,在不影响棚内温度的前提下,保证棚内空气流通、氧气充足。红肉火龙果虽喜高温,但温度高于38 ℃时即进入生长休眠状态,湖北地区夏季高温时期气温高过38℃时间较长。在夏季高温季节,应加强棚内空气流通,覆盖遮阳网,降低棚内湿度等调温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棚内温度,保证棚内火龙果生长。严防棚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而导致火龙果生长停滞,感染发病。

3.2 水肥管理

由于火龙果生长快、产量高,在其整个生育期水肥供应必须充足。火龙果喜肥怕瘦,喜干怕涝,施肥以薄肥勤施为原则,应以多钾、多磷、少氮成份的肥料为主,宜多用农家肥;水分管理以见干见湿,不干不浇,浇则浇透为原则。果实膨大后期(上糖期),要严格控肥控水,以利果实含糖量提高和品质的提升,保证口感,防治裂果。每年11月份果实采收后,每亩补加150 kg有机肥作为复壮肥,确保火龙果株不早衰。

3.3 人工辅助授粉

火龙果花是典型虫媒花,靠昆虫和风力传授花粉,为提高设施大棚内火龙果的座果率和产量,一般需采取人工授粉;火龙果花冠一般在下午日落前1h左右开始开放,到晚上20~21时完全绽放,次日阳光照射后完全凋萎,授粉在晚上开花之后,早上闭花之前进行。一般都采取人工毛笔收集花粉,毛笔或鸡毛掸子授粉方法,具体做法:在火龙果开花时,左手托一干净碟子,右手拿一干净的毛笔,将碟子置于火龙果花的雄蕊下面,毛笔轻扫雄蕊,让花粉散落碟中,然后再用毛笔或(鸡毛掸子)蘸取花粉涂抹在待授粉的雌蕊上,即完成人工授粉。

3.4 病虫害防治

火龙果病虫较少,主要有蚂蚁、蚜虫、蜗牛、叶斑病、霜霉病等,一般不用药物防治,采取物理防治即可。病害以预防为主,用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在越冬前和次年3~5月,全园每月喷雾1~2次,效果很好。用辣椒水兑盐即可有效地驱赶蚂蚁、蜗牛、蚜虫。

3.5 适时采收分级储藏

当火龙果的果皮由绿色转为红色后10 d,果实开始进入适时采收期,此时熟透的火龙果果皮红润,色泽均匀,鳞片皮薄变软并逐渐变得向后弯(果实发育期间鳞片较硬且呈直立状),果实尾端如“塞子”般部位出现轻微龟裂。采收时,左手握果,右手用水果剪从果实基部剪下,将其顶端朝下,尾端朝上轻轻竖放果篮中,剪子应为圆头,并且采收人应修剪指甲,以免刺伤果实,装果实果篮应垫上软布,以减少机械损伤而影响果实的商品性。分级如下:单果重0.35~0.65 kg,外形良好的果实为一级果,0.35 kg以下为二级果。由于火龙果果皮有一层蜡质,因而较耐 储存,正常条件下货架期为7~10 d,如环境温度在5 ℃左右,可储存20~30 d。

参考文献:

[1]王思波.火龙果栽培管理措施[J].云南农业,2016(3).

第7篇:果树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一、圃地选择

牡丹为具肉质根的阳性花卉,具有耐寒、抗旱、畏渍水的习性。据清人陈扶摇《花镜》一书记载:“其性宜凉畏热,喜燥恶湿;惧烈风酷日,须栽高敞向阳之所,则花大而色妍。”因此,圃地以选择通风向阳、地势稍高的缓坡地为好。庭院地栽最好用砖块或块石砌筑花台,不宜用水泥砂浆勾缝,高度约60cm,底层铺填小石子或粗砂,上面填以排水透气性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

宁国牡丹根系发达,侧根多,生长良好的主根几乎与茎干等长,最长可达1m以上。因此要求圃地土层厚度至少达40cm,并在以后的管理中根据需要不断培土。

土壤以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或中性砂壤土为宜,pH值在6.0-6.5为佳。土壤要求疏松透气,粘性重的土壤要加砂拌匀,以增加其通透性。一般提前一个月左右整好圃地,并进行多次深耕耙碎。栽种多年的圃地要进行轮作,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适时移栽

宁国牡丹的最佳移栽时间是每年的十月中、下旬。在这段时间内移植牡丹,不仅创伤组织易于愈合,而且当年尚能生长几条甚至几十条新根。据测定,当年生新根长可达5cm。如果移植太迟,气温降低,当年便不能长出新根;如果移植太早,因气温尚高,根系含水较多,伤口不易愈合,且枝条易发生失水,会影响到翌年的长势。

牡丹在春、夏季不宜移植。因为牡丹在七月份就开始形成花芽,秋、冬叶片脱落后,可明显看到像小楷毛笔头似的棕红色或灰黄色(因品种而异)的小芽头,即为其花芽,翌年早春萌发。如果在春、夏移植,部分根群被破坏,因其根系含水量高,极易染病后发生腐烂,导致其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不能满足枝叶蓬勃生长的需要,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水分供需失衡,会造成全株萎蔫枯死。即使偶然成活,以后也难开出好花,故有“春分分牡丹,到老不开花”的花谚。

三、起挖栽植

十月中、下旬将牡丹掘起,起挖时要尽可能做到少伤根系。如万一损伤根部也无大妨,不必忧虑,起挖后抖去宿土,然后将其搁放在阴凉处,摊晾1-2日,使根部变软后再栽,以免碰伤或折断根部。远距离装车运输或邮寄托运,更应经摊晾待其根系变软后再行包装托运或投寄。

牡丹裸根移植,老土除得越彻底越好。《花镜》云:“乐得新土则茂。”移植前可将深褐色的过老根系剪去。

牡丹移植密度,视植株大小和栽培目的不同而定,植株小可略密,植株大要疏植,一般株行距为50cm×100cm。

栽植时,先挖30cm×30cm×30cm左右的土坑(特大植株要加深加大),将基肥填入坑底,覆上一层10cm-15cm的厚土(使植株根系不与肥料直接接触),然后将植株置入坑内,用手扶持端正,填土一半,轻提植株并左右摇动,使根系舒展并与土壤密接。最后将土填满踏实后浇透水。为了便于浇水,可在植株周围堆一浅土坑,让水分慢慢渗透到根底部。第一次水浇透后,以后不干不浇。植株栽植深度以茎基与地面持平为宜,过深则不利于根系的呼吸,过浅又会影响到植株的成活并容易发生倒伏。

四、合理施肥

施足基肥。牡丹在移植时施足底肥,当年不必追肥,或只在冬季(栽后两个月)施以稀薄的腐熟人粪肥或沼液,不宜施浓肥。牡丹基肥可用厩肥、堆肥、饼肥、畜禽粪等,均需经过腐熟,也可加入骨灰和动物残骸,如鸡毛、鱼肠水等。一般情况下,每株施基肥菜籽饼1Kg左右,厩肥用量约为5Kg, 适时追肥。每年开花前施一次经腐熟的稀薄人粪尿、稀饼肥水或沼液,促使其生长旺盛,开花繁茂;花后施一次同样的肥料,以恢复树势。如在花期追施适量的速效磷钾肥,则花会开得更艳,长势更好。每年冬季施一次重肥,人畜粪、堆肥、油饼渣等均可,让植物慢慢吸收,还可起防寒保温作用,但埋施肥料时,不要让肥料与根系接触,以免发生烧根、烂根。

牡丹的根毛区不在茎秆基部,根有趋肥性,施肥时不要施在茎基部,只需施在植株行间即可。在植株行间挖一直沟,或在植株周围挖一环状沟,把肥料施在沟内覆以10cm的厚土,能促使侧根发达,提高植株的吸肥能力。

五、剥芽修剪

每年早春仔细观察牡丹的芽,肥;1士的是花芽,瘦长的是叶芽。根据植株长势,适当剥去叶芽,保留花芽,以利于集中养分,促使花朵开得更大更艳。新栽的植株不论树龄大小,翌年第一次开花都不能过多,一般只保留枝顶花芽,疏去全部侧蕾。如顶芽瘦小或受害可将其剪去,保留其下部的一个肥壮侧芽,以后长势逐年发旺,花朵会不断增多。

牡丹生长缓慢,春季枝叶猛长,秋季落叶后新枝枯萎,植株几乎恢复到早春萌芽前高度,俗称“退枝”,有“牡丹长一尺,退八寸”之说。牡丹花后及早剪去残花(可带花朵下侧的一个叶片剪下),减少养分的消耗,使来年花朵更加艳丽。

牡丹花芽在七月初开始分化,修剪必须在六月底以前进行。如短截高枝,使树冠变得低矮一些,可先截一段,第二年再截(因有个别品种不宜短截,短截后的主枝不萌芽)。短截侧枝,可抑制植株向四周扩展。

牡丹基部地面萌生的芽条要区别对待。如果为了繁殖,可以保留,以便于以后进行分株或用作接穗。有时为了更新枝干,也可选留几个粗壮的芽条,经培育作为以后的候补茎秆,其余的芽条剪去。如果为了株型美观,也可将基部萌生的芽条全部剪去,即可突出主枝和花朵,避免枝干过多影响以后开花,也有利于通风。对枝条瘦弱和萌芽少的植株,可在秋季进行短截促萌,翌春即可多发新芽、壮芽。

第8篇:果树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玉米;栽培管理;种植过程

中图分类号:S3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55

1 播 种

土壤会对玉米的产量、品质产生直接影响,在种植玉米前,要进行科学的选址及整地。土层肥厚、肥力较强、土质疏松的地块是玉米种植的首选,土地地势要平坦,除了便于耕种外,这类地块肥力较高,适合玉米生长。种植前要对土壤进行深松,深松深度在30cm左右即可,注意不要打乱耕作层,必须打破犁底层,保持土壤层的平整性。玉米选种时要以产量高、抗性强的优质玉米品种为先,以提高玉米的成活率。选种后要对种子进行处理,进行晒种,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机率。玉米种子经过日晒,不仅吸水能力强,而且出芽快、幼苗的生命力更加旺盛;进行浸种,浸种主要包括补给水分的清水浸种与消毒处理的化学浸种,清水浸种可以提高玉米的发芽率。化学浸种则要注意控制化学药剂的浓度及浸种时间,以免浸种时间过长或化学药剂浓度过高而影响种子的成活与发芽;进行拌种。拌种主要是用农药拌种,可起到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的作用,注意玉米拌种后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种子,以免造成中毒。

种子处理完成后即可进行播种,根据当地的气候选择合理的播种时间。一般情况下适宜玉米播种的气温在10~12℃,对于北方地区而言,通常以4月下旬为宜。播种时要注意控制播种质量,行距要保持一致,种子大小均匀,合理控制覆盖土的土层厚度,通常保持5cm即可。如在粘土地区,则要根据情况适当浅播,以保证玉米种子更好的吸收水分。

2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根据玉米的不同生长阶段,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苗期管理

苗期是指玉米由出苗到拔节的时期,该时期的管理重点主要是控制地上部分增长,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等,以为后续的生长期打下坚实基础。苗期管理阶段要对缺苗严重的地方及时查苗、补苗,移苗时要保证幼苗已长至3~5片叶,以根系发达、苗茎粗壮的幼苗为主,在移苗的同时即完成间苗、定苗,定苗时注意保证田间株数均匀,栽好后要及时浇水。补苗完成后要对土地进行适当松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土壤的透气性,防止土壤发生干旱,促进幼苗根系的发育。苗期需要注意及时除草,因为杂草会争夺玉米的养分,可以采用中耕防治或化学防治的方法。

2.2 穗期管理

穗期是玉米茎叶营养生长旺盛时期,也是雄雌穗分化发育的生殖旺盛时期,因此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该时期玉米不仅生长速度快,而且需要吸收大量养分,为后续的出穗及出粒打下坚实基础。针对这一特点,需要在穗期保持充足的肥水供应,一般大喇叭口期以速效氮肥为主,氮肥用量约占总肥量的70%以上;施播尿素375kg/667m2,当然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实施。玉米从幼苗到孕穗期会逐渐长高,此时玉米茎十分脆弱,恶劣的自然天气条件会导致其倾斜或倒地,从而影响产量。因此玉米穗期要及时进行培土,以提高根部的稳固性,防止其在大风大雨的天气发生倾倒。可在大喇叭口期进行培土,培土高度10cm左右,以防止玉米倒斜。此外,玉米在穗期需要大量水分,根据玉米的实际情况及时浇水,反之,如当年雨量较多则要及时排水,以提高玉米根部的透气性,促进其正常生长。

2.3 花期管理

玉米花期是指抽雄后茎叶的生长量发展至最大,转入授粉与灌浆阶段。花期是整个玉米成熟的关键时期,此时的管理重点主要包括补水或排水、施肥等。花期玉米施肥的主要目的除了提供其生长必须养分外,还可以防止茎叶提前干枯,以提高叶片的寿命,保持绿叶面积,增强光合作用,使得玉米粒更加饱满,从而提高其品质及产量。实际管理中要结合玉米的绿叶程度及长势对施肥量进行合理判断,如玉米长势较弱,则要及时补水、施肥,反之则要停止补充水分,以免玉米营养过剩。关于玉米的水肥管理后文详细叙述。玉米花期阶段还可以采用人工去雄的方法提高产量,注意严格控制去雄时间,即在雄穗抽出但未开花撒粉前,雄穗抽出1/3,长度在6cm左右为宜,注意控制去雄的数量,通常在总量的1/3。注意地头位置不要去雄,以免影响玉米的正常授粉。

3 玉米的施肥管理

玉米植株高大,根系比较发达,叶展较宽,植物习性喜光、喜温,需要较多养分,故对肥料的反应比较敏感。在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施肥管理,做到科学施肥,在满足玉米生长所需的基础上防止发生营养过剩。要重视基肥的施播。基肥不仅可以对土壤的肥力起到改善作用,而且可以保持长久的肥效,因此要做好基施管理,以为玉米的生长打下坚实的营养基础;要尽量早施苗肥。苗肥的施播时间尽量提早,是春季气温较低的北方地区,这些地区多种植春玉米,如果遇到春旱少雨的气候,则肥料难以发挥效果,故尽早施肥可以促进玉米苗期生长;适施穗肥。通常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穗时施播穗肥,其主要目的是补足玉米抽穗所需养分,以提高玉米产量及品质;把握好粒肥施播时期。玉米开花时施播粒肥可以提高玉米粒的饱满度,从而提高千粒重。

4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玉米常见病虫害包括褐斑病、青枯病、锈病、玉米螟及小斑病等。其中玉米出苗期易发生褐斑病,可采用12.6%的禾果利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将其稀释1000倍进行喷雾;还可在药液中加入磷酸二氢钾及尿素,以进行适当的叶面追肥。玉米青枯病主要是由于雨量充沛导致玉米根部过于潮湿所致,因此要加强预防管理。在未发生青枯病时,可用58.5%的瑞毒锰锌粉剂稀释600倍进行喷雾预防,如果植株出现青枯病,则可用霜灵液400倍液或金雷多米尔1000倍液联合盖克10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玉米根部,每株玉米需要浇灌300mL左右。玉米锈病的治疗可采用禾果利1500倍注、百克1000倍液及使百功1000倍液、三唑酮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玉米小斑病的防治需要根据其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治疗,也可应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物进行喷雾治疗,当其发病严重时,则要间隔1周即喷施药物1次,喷施3次后即可有效控制小斑病。玉米螟会对玉米产生较大伤害,其主要依附在玉米的叶片上吸收玉米的营养,随着玉米螟的生长,还会进一步钻进玉米的植株内食用玉米穗,不仅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及品质,严重者可能导致绝收。由于玉米螟可能会对玉米的所有部位造成损伤,故要用辛硫磷颗粒放于玉米中心位置,喷撒2kg/667m2,也可用新硫酸乳剂喷洒于叶子的中心位置等。

第9篇:果树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保护地;果树栽培;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S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87

1 保护地果树栽培存在的误区

1.1 盲目追求果树的快速生长

种植者为了让果品尽快上市销售,没有遵循果树正常的生长规律,过于提前的进行棚内升温,这使得果树的发育状况参差不齐,容易出现花芽干枯以及花芽坐果率不高的情况。过早升高棚内温度,也使得果树不能得到必要的休眠,且果树的根茎与树枝生长温度不相协调,这直接影响到果树种植的产量,也降低了种植者的经济效益。

1.2 盲目选择树种

很多种植者对市场环境和栽培技术不了解,在选择果树品种时有很强的盲目性,也存在脱离实际,过于片面化追求新品种的情况。树种选择不当,就会导致果树与保护地的土壤环境不适应,无法良好生长,或者收获的果品与市场需求不适应,丧失市场竞争力,无法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1.3 果树栽培棚室结构不合理

比如棚室搭建过矮,果树生长空间不够,且不能进行良好的通风换气;比如棚室透光性差,果树不能进行良好的光合作用,成长缓慢,结果率低,且果品质量不高。

1.4 依赖于药品催熟

大多数种植者为了快速催熟果实,获取更多经济效益,使用pp333、赤霉素、乙烯利等药品促进果树生长,药品的过多使用降低了果品质量,对消费者健康带来不好的影响,长久来说,不利于保护地果树栽培的可持续发展。果树结果的关键点是授粉,授粉树的合理安置也是果树栽培需要考虑的要素之一。

2 解决对策

2.1 光照条件的改善

对果树栽培设施进行优化,提高棚内透光性,优化棚内空间结构,以利于果树生长保护地栽培果树。果树栽培棚室的科学结构是:棚高3m左右,棚肩1.2m左右,棚室内应在地面铺设具有折光效果的反光膜;棚室内温度应保持在6~28℃;棚室内湿度应保持在55%~80%,并且应该每天开棚通风,保障棚室内的CO2含量,以利于果树进行光合作用。

2.2 科学选择果树种苗

比如早熟果品可以尽量选择休眠较短、生长期短的树种:丽春油桃,金太阳杏、早茉莉葡萄以及早樱桃等,既与保护地果树栽培环境相适应,又与市场需求相适应,能有效的实现经济效益。

2.3 地面升温与保温

棚室搭建完成后,应对室内地温进行提升再关棚,可以选用的方法有:草毡铺盖法,在棚室外周预先挖出沟道,大约宽45cm、高50cm,在沟道中用草毡进行铺盖填充,这样可以阻拦室内热温让外部传递,以此达到地面升温、保温的效果。

2.4 加强果树温室栽培的管理

夏季管理:要及时对果树进行修剪,这是提高果树结果率的关键。将残枝老枝进行清理,为结果的枝梢保留充足的生长空间,避免对树叶造成损伤。冬季管理:要及时在有太阳时开棚,拉开所铺盖的草毡,让果树进行及时的光合作用;盖毡关棚的时间也不应太晚,最好是在仍有日光的情况下完成。

2.5 提高果树结果质量

控制催熟性药品的使用情况,尽量采用非化学式的方式来优化果树种植,包括土壤优化、修剪等手段。在防虫害方面,要了解每一果树品种可能会出现的病症,提前进行预防,适当使用药品喷雾进行防治。在施肥管理上,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并进行科学施肥,切记盲目多量施肥,要根据果树生长的每一阶段有控制的用肥,以西瓜为例:瓜苗生长阶段应浇水并施沃地宝底肥约5000g,长蔓阶段应施约5000g磷酸二氢钾,幼果退毛阶段应施高钾型水溶肥80kg左右。

2.6 适当增加密度,提高产量

适当增加密度是提高棚内种植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只要充分优化棚室各项性能,在光照利用率充足的情况下,密植的效果就能有效发挥。在增加种植密度时一定要科学合理,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种植品种特征,应该及时修剪,并不断的学习,优化种植技术,如不然,不科学的密种也会减少地果树的产量。

3 结束语

保护地有其环境的特殊性,在进行果树栽培时,必须深入了解保护地的环境特征,因地制宜,优化栽培技术,实现科学种植。应该充分重视果树的产果质量,不能盲目追求量的增加,而是应该不断总结经验,进行良好的种植管理,提升果品质量,保障保护地果树栽培的长远发展,充分发挥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丹.保护地果树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2.

[2] 谢长荣.保护地果树栽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农业科技通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