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媒体的盈利方式范文

自媒体的盈利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媒体的盈利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媒体的盈利方式

第1篇:自媒体的盈利方式范文

媒体的出现源自互联网,个人通过博客、微博、微信公共账号等平台信息,发展迅速,涉及各个领域。其特点是流程快、言论空间大,内容形式不受限制,具有个人风格,更重要的是,盈利模式渐渐清晰。

自媒体面向更细分的受众,覆盖率更高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自媒体盈利大概有广告收入、付费订阅、公关费用和小额捐赠4种方式

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自媒体面向更细分的受众,覆盖率更高,广告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变现方式。年初,腾讯网科技中心总监程苓峰宣布:以他为主笔的自媒体“云科技”推出微信广告,报价每天1万元,或是每3天5万元,向中国乃至全球开售。此后不到2个月,他就做了10单生意,入账13万元。

对于自媒体人,月入2万元的付费订阅是一个好的信号。豆瓣阅读的作者丁小云在微博上曾晒账单:“亲爱的丁小云:你的作品《论文艺女青年如何培养女王气场》(定价1.99元),《7天治愈拖延症》(定价5.00元)正在豆瓣阅读出售。从1月1日到1月31日,作品总共销售8272份,共计销售收入为29118.33元……”按照豆瓣跟作者三七开分成规矩,丁小云在当月能拿到逾2万元的税前收入。

“这篇文章来自‘小道消息’(科技类自媒体),觉得文章对你有价值,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即可对作者进行小额赞助。”目前“小道消息”通过小额捐赠来运营,号称无论如何公关也搞不定。

上述几种盈利方式只是个案,能否作为自媒体行业的通用盈利模式并且持续商业化运营还未知。也有业界人士论及,自媒体的最佳商业模式不是凭借自媒体平台本身直接盈利,而是作为打造个人影响力的有力手段,自媒体传播者可以诉诸其他渠道变现影响力。如博客时代热捧的徐静蕾和韩寒,微博时代炒红的李开复和薛蛮子,微信时代炙手可热的罗振宇和程苓峰……不论名人还是草根,线上名气正大踏步地迈向线下收益。

商家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来进行营销传播

乐观者认为自媒体具有商业前景。“如果一个产品,用户喜欢、合作伙伴喜欢、自己愿意做而且能做好、竞争对手又不能搅局、大环境又比较有利,为什么就非说它不靠谱呢?”《天下网商》主编许维说。

“自媒体为什么能赚到钱?因为微博、微信这些社会化媒体前所未有地让个人直接获得自己的用户,而且能帮助好内容扩大10倍、100倍的传播。”程苓峰认为,广告足以养活一定规模的自媒体人。

第2篇:自媒体的盈利方式范文

日前,餐饮垂直自媒体微信公号“餐饮老板内参”对外宣布完成2千万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内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等联合成立的狮享家新媒体基金领投、另外几家机构跟投,此轮融资之后餐饮老板内参估值将过亿。

一个小小的微信公众账号何以估值过亿?在互联网+时代创业,餐饮老板内参的成功到底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我们不妨来解读一下。

从自媒体定位到做什么样的内容?

2013年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影响深远的一年,大批互联网人杀入餐饮行业做得风生水起,给了在线下深耕多年,不懂互联网玩法和思维新玩法的传统餐饮企业一记响亮的耳光。餐饮老板内参出现在这样一个机遇点。

不难发现,传统餐饮老板对后厨管理,菜品研发,人力资源等传统餐饮知识体系总能侃侃而谈,但对互联网营销却一片茫然。与之相比,餐饮老板内参的创始团队都是互联网媒体出身,对互联网的全新玩法,互联网方法论和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总能信手拈来,于是秦朝想到借助微信公众账号的渠道,以互联网知识体系与传统餐饮人对话。

从2013年成立到获得天使融资,再到今年7月份的2千万pre-A,秦朝把它归功于专注。“内容是我们最大的驱动力。中间很多人说可以搞个美容美发老板内参,快消品老板内参,我们也动过心,但餐饮已经足够大了,我们的用户量包括用户背后蕴藏的价值足够去研究,这个时候再去做别的内参只能是平均。只有持续不断的深耕,核心竞争力才会越来越强,门槛才会越来越高,这种累计起来的竞争力是别人短时间无法超越的,而不是做没有门槛的草根大号靠简单粗暴的方式赚快钱。”秦朝说到。

何以支撑过亿估值?

餐饮老板内参这样估值过亿的微信公众账号是如何炼成的?许多人对此颇为好奇。餐饮老板内参投资方狮享家投资基金负责人崔璀在接受品途网采访时指出,所有的产品都是一样的,有一个idea,一个差不多的方向,能不能做好的关键因素是团队。另外餐饮老板内参对接B端,对餐饮企业的策划服务、品牌、咨询有深入的了解,这导致他们对产品和对客户群体了解。如果团队和模式这两点60%以上是非常成型的这件事成功的机率就非常大。

在商业模式上,餐饮老板内参是以媒体为中心,成为餐饮及其产业链高价值用户的入口,同时打造社交和服务平台。而餐饮老板内参将涉足的教育培训和互联网金融两大业务是此次获得1亿估值的关键因素。

据了解,教育培训板块餐饮老板内参将与国内某大学商学院合作,做一套全新的课程体系,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商学院概念。线上研发一套在线学习平台,线下融合学院派、实战派和跨界师资在传统大学上课,此项目预计在年底前推出。另外,互联网金融是餐饮老板内参未来主要的商业模式,其中包括股权众筹和创投基金两块,股权众筹用以帮助品牌餐饮和初创餐饮企业做实体店众筹融资服务;创投方面将联合投资机构、LP及公募基金,投资发掘具有跨界和互联网属性及传统餐饮品牌的子品牌等创新餐饮项目。

投资听上去似乎是天下最赚钱的生意,拿着少量的钱投资一个有高潜力的项目。但世界上并没有白吃的午餐,与高回报相伴相随的一定是高风险。与此同时,市面上也已经存在诸多知名的投资机构,不过这些在秦朝眼里算不上大事。在他看来,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好处是拥有了自己的用户群体和用户粘性后,就有了品牌和项目,加上资金,这些指标足以支撑起平台做一些看起来和别人一样,但本质并不相同的业务,而不用考虑别人在做什么。

“餐饮老板内参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是我们比较看好的,狮享家会在更多新媒体平台为内参带来流量资源上的帮助,也会协同开发一些产品。”崔璀称。

自媒体盈利是个“坎”?

微信公众平台的登录界面上有这样一句话:“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这句话道出了无数自媒体人的憧憬。但不得不提的是,自媒体平台的兴起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内容生产者更宽松的空间和传播渠道,但与传统媒体相同,大多数参与者仍然面对如何将内容盈利变现这个老大难的问题。

总的来说,目前,自媒体变现盈利大多数仍靠承接营销推广等广告、软文、公关稿业务。对于自媒体有没有可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实现盈利,秦朝认为:

首先,创业一开始就要想明白解决生存问题,没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企业是没办法发展的,所以一开始不要计较靠自媒体盈利还是其他,既然把自己放在创业者的位置,就施展浑身的本事去赚钱维持继续做自媒体,生存是第一要素。

第3篇:自媒体的盈利方式范文

一、卖网课

如果你搞不懂“元宇宙”是啥,不妨买个网课读读。

做网课可能是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一种收割元宇宙红利的方式。有个口若悬河的网红讲师,依靠自媒体平台,就能迅速制作出网课。真可谓万事俱备,只欠热点。

二、揽流量

除了卖网课,还有很多互联网平台直接靠“元宇宙”来收割流量。比如喜马拉雅App中关于元宇宙的节目就有——《元宇宙》、《区块链,元宇宙世界》、《1597.元宇宙的虚拟与现实》等。此外,语音平台荔枝播客中关于元宇宙的讨论也不少。

不论是财经类大V还是各路网红,拍一段关于元宇宙的短片就能来流量。大牌场BIG哥一位做自媒体的朋友透露,他仅仅是将各种关于元宇宙的短片“剪辑来,剪辑去”,都能获得不少流量。

三、办论坛、做报告

办论坛的盈利方式跟卖网课类似。只不过卖网课,是要积极上进的小白掏钱。而主办高端论坛,做报告,则需要积极上进的各企业高管掏钱。

元宇宙概念这么大,细节这么多,一次论坛、一次报告显然不足以搞明白。因此关于元宇宙的论坛必须多多办起来,相关调研需要不停做。

四、注册相关商标

常言道:“要大富,靠风口”。风口来了,哪怕安坐家中,也会钱从天上降。

如果打赢了官司,可以靠此发一笔小财。如果官司打输了,无非就是商标改名。

五、改公司名字

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只要你的公司名字带上“e”、“.com”就能收获大量融资。现在,如果你的公司名字带上“元宇宙”相关元素,股价或将大涨,流量可能汹涌而来。

蹭热度这种方法,连科技巨头也会使用。比如Facebook(脸书)本来是搞社交媒体的,现在一心一意要做元宇宙,连公司名字都改为“买他”(Meta)。而脸书改名第二天,微软也宣布要进军元宇宙,结果其当天市值就超过了苹果,再次成为全球股王。

六、卖设备

卖设备这恐怕是诸多靠元宇宙赚钱的项目中,最靠谱的一种。比如HTC,正在销售VR眼镜和头盔。上个月,HTC正式推出了全新形态的沉浸式眼镜 VIVE FLOW,还与天翼电信终端有限公司联合宣布了HTC VIVE Flow的合作。

第4篇:自媒体的盈利方式范文

传统广告最重要的形式就是广告与媒体内容相互分离,能够让消费者明确地认识到这是一则广告。传统媒体时代,广告插播于电视或广播中,所以人们不得不容忍广告的存在。而互联网时代,人们挂在网上的时间却多是全神贯注的,这个时候被广告打扰就会令人非常厌烦,所以互联网广告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贴上了“讨嫌”的标签。

80后与90后正在变成社会的主流消费群体,而被称为“互联网动物”的他们很难被传统广告所打动。电视机开机率下降,PC开机率下降,微信的兴起,传播渠道碎片化日益加剧,这一切都在给传统广告传播形式带来考验。因此,广告开始向内容渗透,以迎合消费者的心理。

原生广告的广告形式主要分两种,一种形式是混进内容里,让人分不清楚哪个是内容哪个是广告,百度“付费推广,竞价排名”的盈利方式正是基于此。当消费者在百度上进行内容搜索时,百度的付费广告商家和消费者真正想要查找的内容会一起被搜索出来,甚至广告商家的排名更加靠前。另外一种形式是利用新闻事件进行传播。利用新闻事件进行原生广告传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秒杀”,需要在新闻事件发生的极短时间内进行快速反应。今年2月8日索契冬奥会开幕当天五朵雪绒花只盛开了四朵,大众汽车随即做了一条嵌入大众汽车图标的原生广告,令人会心一笑的同时又记住了大众汽车这个品牌。同时奥迪也非官方发表声明称“这件事真的不是的”,甚至到第三天淘宝上都已经有四朵雪绒花同款T恤衫进行销售了。这些企业的反应速度用“秒杀”形容,毫不为过。

生动有趣的广告形式是原生广告制胜最重要的法宝。2011年10月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逝世的时候,香港理工大学的一名学生在网上了将苹果公司著名的“咬一口”标志结合乔布斯侧面剪影形成的一幅图片,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人们的大量转载和评论。这则广告在完美地融入了苹果的品牌和灵魂的同时,也让设计者一举成名。

第5篇:自媒体的盈利方式范文

摘要:随着三网融合,视频网站已经成为三屏之上最具吸引力的媒体之一。但在繁荣的表象背后,视频网站却面临着几乎全面亏损的现状。在此背景下,爱奇艺与PPS宣布合并。本文将从爱奇艺和PPS合并的案例入手,通过浅析两者合并的背景及优劣,找出其兼并前后的动因,从而说明两者兼并为其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为后续网络视频企业进行整合提供依据。

关键词:视频网站;并购;整合;爱奇艺;PPS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39亿,较去年年底增加1057万人,用户增长率为2.5%,增速明显放缓。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69.4%,与去年年底基本持平。

我国的网络视频行业自2005年兴起,经过2007年快速发展和后来的版权合法化及政策调整时期后,网络视频行业开始步入整合。2012年,优酷土豆合并拉开了此次合并浪潮的序幕。2013年5月7日,百度宣布3.7亿美金收购PPS视频业务,并包含了PPS和爱奇艺视频业务,再次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并购浪潮。

一、视频网站并购动因探析

从全球媒体并购热潮来看,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发展、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扩张、政府政策的调整和支持以及科学技术的资本支持。下面本文将从两者合并前后的优劣分析其动因,希望能给其他视频网站借鉴之意。

(一)合并前,爱奇艺和PPS各自的发展瓶颈

爱奇艺自诞生以来都以中国版hulu的名义自居,但是五年下来并不适合中国市场,被迫开始转型。购买版权的长视频被搜狐独家策略限制,自制综艺节目又受到优酷土豆的压制。爱奇艺在2012年开始开发桌面客户端独立品牌,希望可以通过离线下载使用户获得良好的观影体验,并且通过P2P加速来节省宽带资源,但收效甚微,多个版本的产品体验都不是很理想,甚至有网友评论版本升级更难用。除此之外,市场推广也非常低调,甚至很少人知道爱奇艺还有桌面客户端,其活跃用户估计也不超过百万。

而对于有8年历史的PPS来说,一开始就适应中国大环境逐步发展起来,虽然有些盗版影视内容,但也还在可控范围之内,PC客户端和移动客户端用户数也比较可观,另一方面,它在用户数据、收入、市场份额等方面都很难再有飞跃性的突破,高层人员也有意向寻找强有力的合作伙伴来进一步发展企业。

(二)合并后,带来的积极效果明显

负责百度投资并购业务的企业发展部总经理汤和松对此次并购表示,规模效应、移动化是视频业务成功的核心要素。百度收购PPS之后与爱奇艺合并,使两者的用户时长和移动用户量均达到行业第一,此外,与PPS进行资源整合还可以增强爱奇艺的市场竞争力。

1、规模经济效用显著

Pratten和其他学者认为,追求规模经济是企业重要的并购动机。对于视频网站而言,相互之间可以共享内容版权及其他一切优势资源,并购的规模效应可以有效降低购买内容版权及宽带资源的成本。爱奇艺创始人龚宇对此表示“爱奇艺与PPS非常互补,在各自领域各占优势,业务重叠率仅14.45%,在人口资源和渠道出口上可以达到很好的共享。”

规模效应可以使视频网站的平均成本随着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加而逐步递减,其边际成本也随之缓慢递减,但是网络的收益却会随着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加而同比例递增;网络规模越大,其总收益和边际收益也就越大。总之,形成规模效应可以降低成本和增加收益,是视频网站并购的重要动力之一。

2、范围经济效应

范围经济是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即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其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史密斯认为追求范围经济性是企业并购的重要动因之一。范围经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就视频网站而言,通过扩大网站市场,对产品精准分类,生产至少两种以上的产品从而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

视频网站通过并购形成的范围经济优势主要有两点。首先,可以有效分摊视频网站的运营成本。近年来,PPS主要在用户生成内容和用户资源的帮助下,同游戏等行业进行合作从而盈利;爱奇艺则主要是利用百度搜索数据的优势,抢占流量入口和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在爱奇艺与PPS并购之前,双方都是各具优势的视频网站;并购之后,正版影视剧、网络电视、游戏、动漫、用户原创内容等产品都统一于一个视频网站中,从而使产品的成本得到有效分摊。第二,有效降低网站经营的风险成本。

3、重点打造UGG

长视频和UGC是目前国内的两种主要在线视频方式,长视频偏重媒体属性,UGC则偏重社交属性,长视频优势在于用户时长,UGC则主要在用户覆盖。爱奇艺CEO龚宇表示,今后将在坚持长视频的同时发力UGG视频。

《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短视频内容的用户数量已经远远超过长视频,其中超过七成的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选择观看有趣的短视频内容。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录制视频功能的便捷性,人人是导演成为移动视频UGG可挖掘的巨大价值。为此,爱奇艺推出了“啪啪奇”,PPS开通了“爱频道”,这些拍摄工具APP使得UGG分享更为快捷,爱奇艺和PPS合并之后,无论是在UGC的内容质量和盈利模式上还是在规模上均会超过优酷土豆,移动UGG成为视频网站盈利的新的增长点。

4、数据库共享

目前国内视频网站的盈利方式主要还是广告收入,广告收入基本占其全部营销额的80%甚至90%以上。爱奇艺盈利主要靠大品牌广告收入,而PPS则主要靠游戏广告收入。从广告的形式来看,大品牌广告所带来的收入要远远高于游戏广告所带来的收入。

百度精准的搜索数据成为爱奇艺的一大优势,爱奇艺基于该优势于2013年5月9日宣布其精准广告产品“一搜百映”正式投放市场。通过挖掘百度搜索引擎海量数据来优化视频广告服务,加速其广告变现能力。在该应用中,搜索关键词作为用户的需求信号,据此对用户进行购买需求定向,然后通过“云交互贴片”技术,让用户在贴片广告上实现游戏等多种互动功能,从而达到提高用户购买率的目的。

二、启示

根据上文以爱奇艺和PPS合并为例对视频网站并购动因进行的浅析,对其余的视频网站而言,有以下三点借鉴意义。一是可以通过优势互补战略,完善产业价值链。视频网站通过垂直并购的方式,本质上推动视频网站削减成本和增加收入。二是可以使用多品牌聚合效应,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化其在用户心中的印象,达到巩固品牌效应的目的。三是需要合理的视频行业资源配置,从而保证视频网站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第6篇:自媒体的盈利方式范文

自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开始,全国各地陆续推出了手机报,用户订阅手机报的费用无需专门到有关机构去支付,只需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即可。因此,手机报有着明显的渠道优势,2004年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影响力比较大的全国性手机报有《人民日报手机报》、《新华手机报》,地方手机报有《浙江手机报》、《华西手机报》、《齐鲁手机报》、《湖南手机报》、《广西手机报》等。此外,各地方版报纸的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开始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外省的读者们也可以通过手机来阅读当地的报纸。比如从2007年3月底开始,扬子晚报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据称在试推广期间,已有近1万名来自上海、安徽、山东、北京等省市用户订阅了扬子晚报手机报。

2007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把手机报业务作为重点业务来发展,表面看来手机报业务发展很快,但此项业务尚处在市场导入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由于技术上存在瓶颈,特别是盈利模式的限制,加上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使手机报,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困境。

1.政策问题

手机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无线运营商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及发行是否通畅。“运营商究竟有多大的诚意和兴趣来跟我们这些传统媒体一块分享手机传媒的蛋糕,从我个人的判断而言,目前形势不是特别乐观。”中国妇女报手机报主编姚鹏说:“在手机报方面,中国妇女报虽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是坦率地说,几年下来,这只螃蟹还没有吃出味道。”目前,手机报的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运营商手中,手机媒体存在的关键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政策问题。

手机报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手机媒体与无线运营商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手机报的发行渠道掌握在运营商的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发行是否通畅,也就是说你的生死大权完全被人家所操控。而目前的手机报,无论是彩信还是WAP,只不过是运营商的增值服务项目而已。运营商决定了手机报成本居高不下,不能被更多的用户接受。

只有在能够对手机媒体的内容、发行,以及盈利模式,都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操控前提下,才是报业满意的手机媒体形式。一个新媒体的命运如果控制在移动运营商手里,控制在一个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里面,这个前景很不好,手机报的盈利模式也就无从谈起。需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做更多的协调关联产业、关联行业的工作。

2.盈利模式的问题

众所周知,广告收入是我国传统媒体的主要利润来源。而手机短信、彩信和手机上网等无线增值业务从一开始就是收费项目,付费使用无线增值业务也已形成习惯。但正因为订户付了费,他对未经其许可强行推销给他的任何东西都表现出极大的抗拒。从现状看,手机报的广告营销和广告收入还只是一个理论构想。从电信营运商方面讲,在手机中做广告是明令禁止的,这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如发现可马上中断业务并给予处罚,用户也可以投诉。从手机报订户方面讲,一般不愿意接受广告,如果收到了广告,或是退订,或是投诉,电信营运商对投诉都很重视,对投诉业务的处罚也是很重的。而从广告商或是广告业主方面讲,一是对手机报有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对手机报的广告传播效果缺乏认识和评估;二是目前手机报缺乏一个稳定的、合法的、有吸引力的广告营销的平台。①这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目前手机报的广告经营活动只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很难付诸实践。

3.内容同质化的问题

目前手机报最大的弱点是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其媒体业务、市场开发、新闻来源主要依附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内容同质化”也将成为手机报未来发展的死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各家报社在内容制作上已经开始寻求突破,向分众化的需求方向发展,如设置了“综合”、“新闻”、“财经”、“体育”等多个栏目。但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手机报的信息模式应该是基于多媒体的,除包含传统报纸的文字、图片等基本形式的信息外,还应该向集音频、视频、游戏、娱乐、互动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方向发展。另外,由于用户和渠道资源都掌控在移动运营商手中,各报社与用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不能够充分的挖掘用户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手机报的分众化发展。

4.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

从手机报的营运实践看,影响手机报的几大关键因素分别是有吸引力的内容、稳定的技术和通道、符合无线增值业务的营销方式。

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电信运营商对于手机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手机报订阅费中的一部分要交给电信运营商,更为重要的是,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资费优惠,吸引更多潜在的用户订阅手机报。

在手机报三方(或两方)的利益共同体中,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因为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媒体和作为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支撑公司,都不是不可替代的,只有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才是不可替代的。然而,手机报的无线增值服务收入,对于无线运营商来说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手机报的营销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

三、对策

1.媒体要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

从目前成熟经验来看,与运营商的强强联手无疑是手机报在发展初期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海外市场上,许多手机报都是通过借助运营商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在日本报业走下坡路之时,《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纷纷向日本顶级移动运营商NTTDoCoMo伸来了“橄榄枝”,NTT的手机用户只要交纳一定的信息费用,就可以每天通过手机上的菜单选择阅读《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等报纸的内容。

手机报的营运模式,是由媒体提供内容、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电信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撑的三位一体的模式,是一个依托手机这个通讯终端整合各方资源、谋求市场收益的利益共同体。在这种“统一战线”中,如何既坚持各自的原则立场,又尊重合作各方观点、意见和运作习惯,就成为维持手机报这个合成系统良性运转的重中之重。“做手机报其实首先是做公共关系”。华西手机报与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四川移动经过碰撞、磨合,建立了相对高效的运作机制,得到了合作伙伴的理解、尊重,最大限度获得了通信政策和营销手段方面的支持,有效地促进了华西手机报的经营。②

2.结合实际,选择盈利模式

从手机报的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全国手机报和地方手机报。全国手机报参与者由报社、移动运营商和SP共同组成,地方手机报主要参与者是报社和移动运营商,双方直接合作。无论哪种方式,收入来源主要为每月5到15元不等的包月费和WAP网站浏览费。在盈利手段上与传统的报纸相比,缺乏广告的盈利方式。有研究文章指出,手机报可以通过企业冠名栏目、大型企业点播、分类信息服务等方式开展广告经营。即通过企业冠名或者点播的方式,让手机报用户免费获得新闻内容,这部分订阅费用由广告业主支付,就是“免费+广告”的模式。另外一种模式,即目前手机报的运营模式,即“订阅费+无广告”的模式。

反观手机报的发行,由于是顺价发行,决定了随着发行量的增加手机报的收入也增加,而且由于手机报的成本支出相对固定,发行量越大对利润的贡献越大。

3.在内容方面,要细分受众,注重信息的有效性

手机报首先应该对于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特别是对于自己用户的定位。常州手机报对五千多位读者进行调查,86%读者年龄在35岁以下;男性读者明显高于女性,占76%;浙江手机报受众总共已近10万,大多为城市白领、公务员、中小创业者、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其他知识分子等,其中80%以上为男性。③总体来看,目前手机报读者大多为男性,年龄在25~45岁的比例最高,这就使得手机报在自己的内容定位上有所偏重。

信息内容要量身定制。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在对手机报客户的回访中发现,客户渴望更贴身、更细致的信息服务。对此,《广西手机报》正计划细分受众,开发地市版和有关影视娱乐、房产、汽车、饮食等专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由合作媒体派出记者自主采访,以掌握和即时发送第一手的信息。

从海外市场的情况来看,以人为本也成为衡量手机报好坏的主要标准。挪威电信和数字电视运营商Telenor的有关人士表示,现在的问题不在于能否赚钱,而在于能否为读者提供足够好的新闻,我们必须保证手机报用户认为值得为收到的信息支付费用。他们提出的一个方案是“主动与被动的结合”:主动——报纸将每天的标题新闻打包,然后以极低廉的价格(甚至完全免费)提供给手机报的用户;被动———读者对某一条新闻感兴趣,为之支付费用,获得详细报道。

4.注重手机报与报纸、网络的互动共赢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潇湘晨报社社长、红网董事长龚曙光认为,“现在的互联网和传统媒体还是可以多赢的,”他指出:红网是2005年的10月份正式并购过来,到2007年元月份,独立IP从9万到40万,收入从1200万到2000万;与此同时,潇湘晨报的增长率也在两位数以上。“晨报增长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于和红网的互动”比如,2007年五、六月份,红网举办了一个网络“漂亮宝贝”的评选活动,潇湘晨报是协办媒体,“美容美发对我们平面媒体是没有广告的,但是通过网络来做这一个活动,把美容行业的客商带到了我们的平面媒体。”

除了网站,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产品是手机报,它在第一时间提醒读者最及时的短消息,报纸再深度报道,网络持续进行深度的跟踪。网络在一定意义上推进静态新闻向动态新闻的发展。同时又向手机报和报纸提供更新的新闻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资源性还是收益,这种多赢的格局都是可以形成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手机报的内容多是来源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对于已经刊登过消息的再次使用。随着手机报的发展,用户肯定不满足这样的现状,希望寻求更大的信息容量,这不仅需要手机报在信息的采集上,能够增加自采以及突发新闻的报道,更要能够突破不同媒体之间的隔阂,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有专家预言,传媒业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动,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和更长的产业链。

注释

刘骞:《手机报:传统报业的数字化介入辨析与猜想——以〈华西手机报〉为例》[J],《新闻界》,2007年第2期。

刘骞:《手机报:传统报业的数字化介入辨析与猜想——以〈华西手机报〉为例》[J],《新闻界》,2007年第2期。

孙海宁:《江苏省报社创办手机报情况调查》[J],《中国报业》,2006年第10期。

第7篇:自媒体的盈利方式范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步伐的加快,人们逐渐习惯将等待或者零碎的时间放在摆弄手机这一新兴媒体上。虽然发明手机的初衷是用来进行即时的语音通话,但是近年来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手机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型媒体。人们通过手机不仅可以进行通话,还能上网、游戏、购物、聊天、收发邮件等等,尤其是它随时随地的阅读优势足以让传统出版物相形见绌。自2003年在我国出现,伴随着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出,手机报便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国内多家报社纷纷开始为抢占新媒体市场推出手机报。重组后的三大电信运营商都拥有自己的移动网络,互相的合作与竞争也促进了手机报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报业整体(包括中央大报、都市报、行业报)已推出涵盖娱乐、体育、财经、旅游、健康、饮食、双语、教育等领域的手机报约1500种。仅以英泰利智为例,通过向运营商提供手机报产品一揽子服务,目前合作70多家报社,推出了120多份手机报,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500万份[1]。

一、优势明显,手机报兴起有因由

(一)传播优势

地域的限制使传统报纸的发行范围十分有限,而现代化的通讯网络却能覆盖各地。手机报的传播占据了这一优势,它能够有效扩大报纸的传播范围。另一方面,运输的限制使传统报纸在发行上具有滞后性,相对其他媒体时效性较差。而手机报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心,GPRS网络使手机能够随时为用户提供信息。即时编辑即时发送,手机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给所有订阅用户,令电视都望尘莫及。2007年从10月14日至22日,由新华社、中国移动创办的“十七大手机报”共发刊六期,发行量高达1.5亿份。最高一期发行量突破3000万份,这意味着当天每40个中国人就收到一份“十七大手机报”[2]。由此,手机报在传播上的优势一望可知。

(二)信息及时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认为,“人类有两种基本的交流方式:说话和走路。可惜,自人类诞生之日起,这两个功能就开始分割,直到手机横空出世,将这两种相对的功能整合起来,集于一身。手机之前的一切媒介,即使是最最神奇的电脑也把说话和走路、生产和消费分割开来。惟独手机能够使人一边走路一边说话,一边走路一边发短信。于是,人就从机器跟前和禁闭的室内解放出来,进入大自然,漫游世界。无线移动的无限双向交流潜力,使手机成为信息传播最方便的媒介。[3]”编辑将新闻第一时间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省去了报纸的印发环节,也方便了用户接触媒体。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时,手机报可以实现新闻的即时传播。用户不仅可以第一时间获知事件的发生,还可以随时关注事件的发展动态。2003年2月1日22时32分,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16分钟后,新浪网把这则新闻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给万千客户,由此开创了国内手机传播新闻的先河。直到23时50分,央视一套插播了“哥伦比亚”号坠毁的新闻,比短信晚了一个多小时,而纸质媒体却要在第二天才刊登此新闻[4]。

(三)多媒体效果

现行的彩印报纸印刷成本大都较高,而且不能通过声音、动画等手段使用户全方位感知新闻。而手机报发送的新闻则可以包含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用户的感官,深刻理解新闻,实现多维阅读。

(四)互动有效

传统报纸的传播具有很强的单向性,受众对信息的反馈大都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这极大地影响了传播的效果。手机报用户可以通过回复短信等方式发表见解,提出意见,实现与经营者的有效互动。这对报社而言也可实现读者调查和信息反馈的功能。从以上这些方面讲,手机报真正实现了新闻传播的大众化、有效化、个性化和人性化。

二、手机报发展遇瓶颈六大难题待解决

作为一种手机出版物,手机报有如此强大的优势,给用户的生活带来极大便捷。但是对于经营者而言,如何用手机报创造财富至关重要,因而手机报的赢利模式一直是他们不断探讨的问题。目前来看,手机报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实现赢利:一是对彩信定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二是对WAP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计费的手段;三是借鉴传统媒体的“二次销售理论”赢利方式,通过吸引用户来获取广告[5]。我国手机报的盈利主要依靠前两种模式,通过收取用户的订阅费等来维持运营。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使用户可以随时了解新闻,所以收费的手机报如果不能在其他方面获得资金支持很难与之抗衡。第三种模式虽然已经成功运用在传统媒体,但是由于手机作为个人通讯工具具有私密性,而且由于手机显示等功能的局限性,手机报暂时很难依靠广告来实现盈利。由此可以设想,随着通信技术的改良和手机的智能化发展,实现广告的分众化和订阅式发送会是一个双方获益的选择。

除了盈利的问题,手机报自身同样存在其他的一些不利于其发展的障碍。其一,缺乏原创内容。目前手机报缺乏专业的制作团队和健全的采编运作体系,其向用户发送的新闻大都来自报纸和互联网,及时传播的优势没有发挥。同质化的新闻信息让手机报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更多时候像是传统媒体的附庸,毫无竞争力。其二,受众不稳定。2008年12月公布的《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调查显示,在从业性质的比较上,手机报用户中学生占比例最高,达到35.9%。企业和公司的普通工作人员以23.9%的比例排在其后。这些群体成员对新事物接受较快,所以是手机报的前期受众。但是同样他们对其他新鲜事物也抱有观望和尝试的心态,他们是否是手机报的稳定受众群体有待观察。其三,终端限制。彩信容量和屏幕大小的限制使手机报的阅读相对困难,显示效果不甚理想。其四,监管制度缺乏。手机报是一项新媒体业务,发展尚未成熟,其在创办、运营等方面还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这就导致目前手机报行业的参差不齐,一些手机报运营商为了订阅量不惜发送大量低俗、虚假信息,使手机报的公信力降低。其五,用户隐私堪忧。手机报的发送是通过无线信息平台进行,提供大众传播产品的同时必然要获知用户的个人及订阅信息。如果不良商家将用户信息泄露或者大量发送其他不相关信息,手机报的订阅者将无法防范。

三、扩大市场,改革势在必行

综合这些考虑,手机报的创新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增加手机报可读性

针对当前手机报存在的“原创不多”现象,手机报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受众定位,在原创新闻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同时改进编排方式,利用多媒体优势实现内容的全面传递。对于报社而言,可以增设相应的手机报采编运营队伍,进行信息的采集、编辑、发放和版面的设计、创新等,使手机报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独特性。

(二)细化受众群体,传递优质信息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手机报作为新媒体产品,必然要与这个讲求个性化的时代相协调。由用户自主选择内容、广告、版式,发送时间必然会使手机报更为人性化,吸引和留住更多用户。手机报运营队伍要对用户需求进行精确分类,给用户发送个性化的手机报,向用户传递优质信息。

(三)根据市场规律,创新盈利模式

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必须要根据市场规律和行业发展规律。未来手机报的盈利模式必将从单一的订阅费变为以广告费为主、订阅费为辅,甚至全部依靠广告费。在3G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手机广告具有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丰富的表现形式。通过分析用户的需求、手机品牌等数据,针对性发送用户感兴趣的广告,在为用户提供方便,获取用户好感的同时实现盈利。

(四)完善法律监管制度

手机报行业若想健康发展,除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还要明确内容提供商、移动运营商和技术供应商三方的权利与义务,协调三方的利益,建立完善的手机报准入审查和质量审核制度,规范申办流程,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维护手机报行业的良性发展。同时要提高手机报采编人员的素质,监管和规范化手机报内容,为读者提供健康、有用的资讯,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社会效益[6]。

随着3G网络技术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手机报将在我国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媒介力量。对于手机报的未来,约翰?帕夫利克在《新媒体技术——文化和商业前景》中做了大胆的构想:“屏幕上显示的报纸为全色印刷,有头版、标题、内容和图片。设计看上去仍是报纸,但它又不仅仅是报纸,随着光笔的点击,一个个新闻图片可以迅速转变为音频和视频。再一次点击,屏幕上将出现对该则新闻的历史分析。再一次点击,可以激活麦克风,使用语音给编辑发邮件表达个人感受。个人通信服务技术可以自动地将声音发送给编辑,编辑听到后可以将自己的语音信息反馈给读者。如果被某则广告吸引了视线,读者还可以使用光笔去提取关于该产品的更多信息以决定是否购买。[7]”在目前来看,这依然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梦想。《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中显示,有近67.6%的用户认为手机报是传统报纸的补充,其在内容和选择性上相对逊色。此外,19.4%的用户认为,手机报已经与传统报纸同样重要,只有4.3%的用户认为手机报在未来将取代报纸。

在这个3G信息时代里,手机报拥有其他传统报纸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必将给它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机遇。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要想能够做大自己的品牌,要想实现,约翰?帕夫利克所设想的情景,要想突破之前的种种瓶颈与挑战,手机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来源:今传媒 文/刘云霄 编选:)

(作者简介:刘云霄,女,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新闻学研究。)

参考文献

[1]董鸿英.拇指新闻台,延伸数字化报业——我国手机报发展概况综述[J].中国报业,2008(3).

[2]“十七大手机报”发行量达1.5亿份[OL],网易科技tech.163. com/07/1102/09/3S9IRD3O000915BE.html.

[3] (美)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手机:挡不住的呼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7400万人进入手机阅读时代[OL].中国新闻出版网, chinaxwcb.com/2010-08/10/content_204140.htm.

[5]手机报繁荣背后的隐忧[OL].中华网,news.china.com /zh_cn/news100/11038989/20070822/14293476.html.

第8篇:自媒体的盈利方式范文

收购案尘埃落定的消息来自10月28日,根据媒体的报道,苏宁云商当天下午召开会宣布,苏宁云商与弘毅投资将联合投资PPTV,交易规模4.2亿美元,其中,苏宁投资2.5亿美元,占PPTV股份的44%,成为第一大股东。

对于这样一场贯穿整个2013年的收购案,最后宣布这样的结果相信业内人都并不感到意外。只是有很多人可能并不明白,苏宁到底为什么要买下PPTV。是为了其互联网转型所做铺垫,埋下棋子?还是为了抢占用户们的客厅?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难想到,作为当前国内的大型家电零售企业之一,苏宁对智能电视的未来肯定抱有很大的期望。虽然苏宁没有自己的智能电视产品,但是它却比各大智能电视厂商更加能接近客户,了解客户对智能电视的具体需求,这样的处境无疑让它具有比智能电视厂商更大的优势。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当下,视频内容资源是智能电视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如果苏宁自己手上有着一个可靠的视频内容来源,那么其在智能电视领域的话语权将大大增强,甚至未来随时可以推出自有的相关产品。

那么,既然苏宁有这个野心,又为何独独看中了PPTV呢?要知道,在收购PPTV的过程中,苏宁面对的竞争对手可是“BAT”三巨头之一的阿里巴巴,赢得这场并购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实,并不是苏宁选中了PPTV,相反,可以说苏宁是没得选择。视频行业在经过优酷与土豆合并,爱奇艺收购PPS的一轮洗牌之后。现在PPTV已成视频行业仅有的有出售意向的优质资源,苏宁是被逼上梁山,只有抓住PPTV了。

虽然看起来PPTV是视频行业被吃剩下的残羹,但其实PPTV与华数、CNTV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还在今年联合华数成功的发售了电视盒子PPBOX,对于苏宁的智能电视生态系统野心,PPTV这样的资本也算是很大的吸引力。

既然PPTV有足够的资本,而苏宁又有迫切的需求,于是苏宁选择PPTV就变得理所当然起来。

PPTV:烧钱行业必须傍大款

而对于PPTV来说,又为什么会选择苏宁呢?虽然在视频行业里,各大同行纷纷被收购或者合并,它也有自己的苦处,但是在选择上家的时候,PPTV选择苏宁又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首先,我们要知道视频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烧钱赚吆喝的行业。在这里,你需要大把的金钱去购买视频版权,又需要有大把的金钱去购买宽带,做好了这些只能说,你有了真正进入视频行业的资格。因为,你还需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又需要大把的金钱去进行市场营销。所以,对于视频行业里的成员们来说,金钱是最大的需求,于是土豆网和优酷合并了,PPS找到了爱奇艺。PPTV一看,肯定也坐不住了,必须得为自己找到一个大款,于是开始了求并购的道路。苏宁正好是几个大款里最得PPTV欢心的一位,于是最终它们走到了一起。

其次,对于视频行业来说,一直都没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盈利模式支持,在盗版泛滥的互联网里,想靠什么会员制,版权分发等方式盈利都不现实,所以现在的视频网站和客户端多半都是通过广告广告再广告的方式来赚钱。这就需要大家走出去,去拓宽自己的道路寻找新的盈利方式,对于PPTV来说,傍上苏宁可以让它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对于解决当下盈利的问题是有很大意义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苏宁收购红孩子之后,十分大气的将母婴美妆两块业务完全交由红孩子团队负责,甚至与红孩子网站完成合并之后也依旧保持着红孩子的VI(视觉设计)风格,还帮助红孩子完成了落地建设。红孩子被收购之后,还能获得这样的自,也是对PPTV很大的一个吸引。要知道不管是湖南卫视还是阿里巴巴,PPTV过去之后,被同化的几率都是非常高的。只有苏宁,给予了PPTV被收购之后还能获得独立自主的希望,所以最后PPTV选择苏宁也是顺理成章了。

第9篇:自媒体的盈利方式范文

在这一过程中,内地的主流媒体大多强调如何使中国传播产业与世界接轨;如何有效吸收外国资本以及管理、制作、销售经验。如何提高中国传播产业的全球市场地位等问题。比如2004年赴港IPO的北青传媒,就在招股书里说,“透过一间具有谋取商业利润架构、并对其本身溢利及亏损负责之公司,而并非北京青年报社内部部门来经营该等业务,由于该架构尽量强调商业意识之重要性,并且将政治及其他考虑之潜在干扰尽量降低,于是可提高该等业务之整体效率及盈利能力,并使资源得以更有效地运用”。不过,上市到底带来了什么?对于报业集团来说,上市所带来的资本化运营可以多大程度上促进媒体自身经营机制的改革、刺激媒介内容竞争,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以香港这个成熟市场为例,我们也许可以得到一些借鉴。

香港已经上市的传媒公司不在少数。电视方面,港股市场上有邵氏的TVB,刘长乐的凤凰卫视等;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有李嘉诚的TOM集团,中华网等;财经类媒体有财华社、经济日报集团等,以及一些媒体周边行业,如2007年才上市在内地经营图书零售业务的新华文轩等。总的来说,纸质传媒方面的上市公司是最多的。香港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几家报业集团几乎都已经上市,如拥有南华早报的SCMP集团、张晓卿的明报企业、星岛日报、东方报业集团(旗下拥有《东方日报》和《太阳日报》等)、壹传媒(旗下拥有《苹果日报》和《壹周刊》等)等。如此多的报业公司集中在一个狭小的市场里面,自然意味着高投入、高强度的市场竞争。

从这十多年来的报业大战来看,香港的传媒生态已经急剧变化。报章杂志捉对厮杀,只有少数几家报业能够冲出市场,而更多的则是以结业或者转让惨淡收尾,颇有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意味。

1995年黎智英以“第一年计划赔10亿,第二年赔3亿,第三年赔2亿”为口号创办《苹果日报》,挑起了降价战争。当时在香港市面上大多数的报纸都是标价5元,黎智英通过赠送印花换购的方式,将报纸价格变相减到2元,并且随报赠送一个苹果,其后更将这种方法发扬光大,还经常性地在报头附上各种优惠礼券。这次战争的结果是在一天之内三家媒体宣布停刊,其中包括已经创办33年的《快报》。如今,香港很多报纸都是惨淡经营,如办报50年历史的《成报》屡次被控拖欠员工薪金,其自2003年初由内地民营企业家覃辉从阳光文化的吴征手中接掌过来后,一直未能扭转亏蚀局面。《大公报》、《文汇报》、《深圳特区报》旗下的《香港商报》等虽然有内地资金支持,却是全港销量排在后面的几家报纸。不过,《苹果日报》的降价策略对于内地报业集团的可借鉴性不大,因为降价对原本只是几元钱的报纸能带来的敏感度已大大降低,而内地审查制度下也不可能出现《苹果日报》这种百无禁忌的文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同的报业集团都尝试走一些新的路子,不过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在这里,简单地罗列出三种不同的应急方法,既然是应急,成效如何就只能留待以后评说了。

跨媒体、跨地区整合

明报主席张晓卿在2007年曾抛出了一个合并计划,涉及自己名下的三家报业集团,包括在港上市的明报企业,和马来西亚的南洋报业及星洲媒体,并同时在马来西亚和香港上市。合并计划引起极大争议。对投资者来说,还未见其利,股东们就要被迫摊薄每股盈利,因此不少国外投行并不看好该项计划。另外,明报新的中期业绩也不乐观,截至2007年9月止6个月内,集团营业额共7.78亿港元,半年度赢利由去年同期1509万元降到1489万元,而来自该公司旅游及相关服务的赢利超过了它的报纸业务。面对种种困境,明报试图从跨媒体发展中找到化解之法。张晓卿曾用两句话来概括华文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即“从本地走向全球,从印刷走向多媒体”。星洲媒体、南洋报业和香港明报企业的合并,以及公司即将在股东大会上动议启用新的名字“世界华文媒体有限公司”以取代原有的“明报企业”,都反映了这种趋势,不过此种媒体整合潜在的风险不小。除了要看股东是否支持以外,政治上的考量也极为重要。消息公布当日,马来西亚很多报人都在当地最大网上媒体“当今大马”上大肆批评,认为张有垄断之嫌。

另一个例子是李泽楷收购《信报》。1973年林山木夫妇创办《信报》,林山木以笔名林行止在该报上写专栏,另外原持有信报4.8%权益的曹仁超也以每日“投资者手记”闻名于港,这几个老板都是文人,所以,2006年李泽楷以近3亿元为代价收购,被许多香港媒体称为文人办报时代的结束。从此以后,香港媒体出现“大者愈大,小者逐渐丧失市场地位”的局面。在此次交易之前,李泽楷已拥有一家电视台――NOW宽频电视,由于香港政府禁止本地报纸的所有者同时拥有本地广播电视的控股权。所以,李泽楷要创建一个信托基金来曲线收购,而他看好的正是《信报》作为内容供应商可以和旗下其他媒体产生协调作用。因此,此事件可以理解为渠道运营商和内容供应商的结合。收购完成后,李泽楷名下电视、报纸和手机一应俱全,三者结合除了搭建统一的平台外,亦可以在内容上互补不足。据说这还只是李泽楷进军国际传媒的一个环节,他要将《信报》打造成香港的《金融时报》,再配合他的网上业务,整合成大中华区最具影响力的财经报章。而其他试图在跨媒体上有所建树的报业集团也不少,《东方日报》、《明报》、《苹果日报》都非常注重网上资源的开发,只是侧重程度不同而已。比如《东方日报》就增加了ON.CC的网络电视业务以增加读者层面的广泛性。

不过,这个方法的借鉴意义比较有限,报业公司本身资源有限,上市后即使筹集到了资金,也要受到自身管理人才的制约。跨媒体需要对不同特性的媒体都有所掌握,这谈何容易。

免费报纸

香港第一份免费报纸是瑞典上市公司Metro旗下的《都市日报》,它于2002年4月首次发行,并在创刊后14个月盈利。2005年第二家免费日报《AM730》出世,其创办人可以算作是香港传奇人物之一的施永青,此人同时也是中原地产(香港数一数二的地产行)的大老板,在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他的社论、股评,有时还写马经,算是风趣的人物。第三家就是星岛旗下的《头条日报》,此份报纸可以算是星岛的救急之作,作为传统报章,星岛的盈利日渐倒退,集团希望从免费报纸身上抢回部分利润。也许这个目标完成的还不错,导致香港出现的第四家免费报纸仍然出自星岛集团,星岛将旗下《英文虎报》转为免费报纸,主攻中环地区的商业人士。

根据香港中文大学2006年的一项调查,免费日报的报纸公信力排名居然在不少传统报纸的前面,《都市日报》排名第8名,比第9名的《东方日报》高,《头条日报》排名第

11名,《AM730》排名第12,比第14名的《苹果日报》要高。如果连公信力都可以做到这么好,那免费报纸对传统报纸的冲击就不可小觑了。所以,笔者认为,这是目前国内报业集团最容易接受、并且不需要太多资源投入的营商之策。与此对照,明报集团也已于2007年2月在三藩市开始发行免费报刊,同年5月、7月、10月又分别在温哥华、多伦多和纽约三地推出其他免费报纸。

由报业经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比如《东方日报》在2007年9月业绩报告中披露,公司赢利大幅回升要归功于成本控制和投资物业重估。成本方面,《东方日报》仅员工成本就下降2800多万元。同时,《东方日报》期内多宗涉及澳洲物业出售及购入的投资安排更为集团带来不菲收益。如果留意的话,我们还可以发现香港许多报纸的赢利其实已经不在核心业务,而有可能是从投资证券或房地产赚取。但是,这样的赢利方式总归让人有上市公司“不务正业”的感觉。而且,非经常性业务收益如果不能稳定保持,必然会或多或少削弱传媒公司的未来发展力。何况,这种经营方式也面临着在第一个方法中出现的问题,那就是对媒体公司的管理层有着很高的要求。

其实就资金投入项目的未来盈利增长性上以及回报率来看,媒体公司上市集资未必能取到良好的市场反应。报业公司的赢利一般随经济周期而波动。其主要的利润来源,如地产、消费、招聘、汽车等的广告量,均紧贴经济周期。经济繁荣的时候,报纸的广告业务突飞猛进,一旦市场逆转,来自这些主营行业的广告量也是江河日下。而报纸的每日开支又几乎很难改变,纸张价格在上涨,员工开支也要增加,媒体利润总会受到影响。还是以北青传媒为例,2004年上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延迟了国内房地产项目的审批及销售活动,房地产和汽车广告这两个平面广告的主体行业在北京地区广告投放的大幅度萎缩直接导致了北青传媒2005年收入的急剧下滑。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报业市场受制于市场规模,在香港这个成熟社会里,很难挖掘出新的人群资源来。因而,一家报社的市场占有率就意味着另一家报社的损失,这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而非报业的“蓝海”。

传统报业还要面临来自互联网、免费报纸和其他新兴广告媒体的挑战,这一趋势是全球性的。不仅在香港市场,其他国家亦大多如是。《经济学人》就有一期专门以“谁杀了报纸?”(Who killed the newspaper?)作为封面故事。以股价来看,也许只有中印两国截然不同(在印度,最大的印度文报业公司Jagran Prakashanen和全国第二大报业集团Deccan Chronicle的股价去年就上涨很多)。不过,若以股价的上涨来说明我国的报业集团欣欣向荣,则可能低估了牛市的影响。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