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影行业背景范文

电影行业背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影行业背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影行业背景

第1篇:电影行业背景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信息技术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时代逐渐到来并对各行各业的建设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电影电视来说,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电影电视在发展过程中加强了对数字化建设的探索,数字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在推动本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大众提供了相对优质的信息服务,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对电影电视数字化时代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电影电视数字化概述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电影电视行业也在此影响下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革,并且数字化是这一变革的核心思想。现阶段在电影电视行业中,传统的胶片电影正逐渐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模拟电视的数字化发展趋势也日渐加强,在推进电影行业的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影与电视在推进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相似点,但是受到技术限制和行业发展的影响又必然存在着相应的差异,在深化建设和发展方面具有个性化的需求[1]。从广义上进行分析,数字化的电影和电视都是新时期多媒体通信技术在不同行业和领域中的体现,并且在表现过程中能够凸显出个性化特征。但是在研究中需要注意的是电影和电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认真分析和探索电影电视数字化演进过程中存在的异同,才能够产生对电影电视数字化时代的深入理解,进而为电影电视数字化建设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逐步推动影视行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电影电视数字化时代解析

 

电影电视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电影电视从产生之初就开始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呈现出逐渐加强的趋势。从总体上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其在电影电视行业中的应用为电影电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可能,也为电影电视的现代化发展拓宽了思路[2]。在这一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在我国当前社会逐渐趋于繁荣发展,数字化时代也逐渐到来,电影电视在这一特定的社会中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对电影电视行业的现代化建设产生着特定的影响。

 

从电影电视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电影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以后,1962年美国著名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伊文· 萨特兰德博士经过充分的研究首次创立了计算机图形科学,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生成图像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影电视领域影视工作者对电影电视图像进行重塑的可能性。

 

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计算机动画片开始出现,以《星际旅行》为标志的数字化建设逐渐受到重视,数字化时代开始到来。到20世纪末期,已经开始出现第一步数字电影,并且这部电影的出现在影视行业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由此开始数字电影逐渐增多,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电影形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黑客帝国》和《泰坦尼克号》就应用了大量的数字化电脑特技技术,整部电影开始表现出数字化特征[3]。

 

到新世纪初期,中国也已经开始尝试创作全数字电影,并且代表作品《青娜》在北京首映,让观众真正领略了数字电影的魅力和能够带给人的震撼之感,取得了良好的首映效果,正式标志着我国数字化电影电视时代逐渐到来。

 

在普通的社会大众看来,电影电视的数字化当前一般只应用于好莱坞的特技镜头中,中国电影电视的数字化发展态势相对较差,但是实质上,我国电影电视创作中,看似平凡的镜头其实也大量的应用了数字技术,如传统历史影片《万隆会议》,其中在会议室踱步,会议室窗外火树银花场景中夜空中绽放的烟火就是用数字技术合成的背景素材,节省了大量的烟火拍摄费用。

 

2001年后,我国电影电视的传媒航母也开始加快数字化建设,并且在其影响下,广东佛山等地加快宽带数码频道的开发,数字电视逐渐发展起来,给社会大众带来了高质量的数字传媒服务。一些数字化建设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还尝试开设了互联网接入、视频点播、证券交易系统等业务,社会大众在接受电视信息传播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其他服务功能带来的便利,促使我国电影电视数字化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发展[4]。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意义上的数字电影和电视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些电信和互联网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把握机遇,纷纷进行了互联网电视数字化探索,极大地推动了国内数字传媒的发展,为电影电视的数字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到现代社会,一些大型的商场和购物中心中已经开始网络电视营销,并且能够直接在商场中播放电视节目,即使是老款的电视机也能构借助“视讯随选器”的设备获得互联网电视的相关功能。应用互联网电视,社会大众不仅仅能够收看相关电视节目,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系统获取网络信息资源,数字电视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电视逐渐在普通家庭中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休闲娱乐方式也受此影响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甚至基于互联网电视在社会群众中的受欢迎程度,一些商家也发现了商机开始探索相应的互联网电视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互联网电视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并且这种传播带动了多种行业的进步。

 

可见,电影电视的数字化建设对人们的生活和娱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互联网时代的进步,真正让社会大众感受到了数字化影视的美妙。纵观世界电影电视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无声到有声再到彩色,数字化电影电视已经成为电影和电视的第三次革命性发展,在推动影视行业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社会中,电影电视行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还应该加强对数字化建设的重视,以数字化为契机开拓未来发展道路,唯有如此,我国电影电视行业才能够紧随时代步伐,在日渐激烈的世界竞争中获胜。

 

三、结语

 

电影电视的数字化建设是当前科学技术影响下的必然趋势,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在电影电视行业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这种数字化建设趋势还必然会日渐加强。因此在电影电视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数字化建设的探索,以数字化的力量推进我国影视业的进步,争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第2篇:电影行业背景范文

[关键词] 钢琴音乐;发展;美学特征;美学表现;作用

在我国现代社会中,音乐逐渐成为电影背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并贯穿于电影作品的始终。其中,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其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位置,它具有音域广、音色美和丰富的表现力等特殊性能,特别是在对影片的故事结构、审美艺术及意境渲染等方面都存在着特殊的意义。在现代电影行业中,人们把钢琴音乐作为一种新的素材,与电影的画面、旁白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故被视为“电影中的璀璨明珠”。因此,将钢琴音乐融入电影作品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士喜爱和推崇,不仅因为它独具特色的音乐功能和美学特质,而且它所带来的美学意义为电影行业的发展构建了更多无限的可能空间和想象。

一、钢琴音乐的发展及美学特征

作为一门独立艺术学科存在的音乐,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和综合性,它在电影艺术的动态构成中,将故事内在的含义同现实生活中的人生哲理合二为一,呈现出审美情趣和视听上的美感。中国音乐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和优良传统,其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是否具有丰富的感情内容和审美趣味,如果没有表现内心情绪的手法只是纯粹的声响,那么音乐便没有生命和内涵。钢琴音乐的历史是漫长曲折的,钢琴音乐能够主观自如地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现实美景的想象。钢琴音乐的表现力极为丰富,主要特征与演奏者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不可分割,钢琴音乐一生追求落在以情感人的角度上,不分国界种族,在钢琴音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不仅在描述主人公情感历程上有所发挥,而且在描述自然现实主义的方向上也堪称为最好的乐器。总而言之,钢琴音乐作为电影中的一种新体裁形式存在,在表现主人公的个人情感和创作意图,引发欣赏者的感情共振和艺术想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和作用。最终以抒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而引起观众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也正因为如此钢琴音乐这种特殊的美学特征被广泛应用于电影作品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电影中钢琴音乐的具体美学表现

随着电影中音乐的出现,以钢琴音乐为主要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在这些影片中钢琴音乐的美学体现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钢琴音乐美学因素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分析它在电影作品中的具体美学表现,即起着抒发故事情感、营造背景氛围和提升电影艺术品位的作用。

1.抒情作用是音乐本身都具备的一种功能,特别是在电影中的钢琴音乐可以起到很好的抒情作用,提升电影的审美感受,钢琴音乐类型根据不同的背景有明确的限定,如紧张的情节应配以急促的音乐,惊悚的场合大多配以高低起伏的音乐等。但是,在任何场景下的钢琴音乐所抒发的情感都是清晰具体的、有所突出指向的,它特定的抒情功能被十分明显地体现出来,并极大程度地融入电影本身中去。在当今很多电影作品中,比如电影《立春》和《音乐之声》中,前者女主角演奏的钢琴音乐反映出她对于艺术的无上追求和崇敬,以及对于爱情的渴望和骄傲,而后者中的钢琴音乐完全展示出女主角积极的人生观念和性格特征,随着钢琴音乐的不同旋律也突出了她对于爱情的心理变化。

2.同时,钢琴音乐对于营造电影的背景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部优秀的电影,如果没有了声音元素的加入,电影也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比如《钢琴家》中钢琴音乐在营造背景气氛方面也发挥很好的功能,电影中四处躲藏的钢琴家最终能够逃生,发现他的德国军官并没有表现出纳粹刽子手的模样,当男主角躲进阁楼时,楼下传来了德国军官弹奏的《月光奏鸣曲》,琴声清冷悲伤充满了人情味,在此钢琴音乐努力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钢琴的运用为后面的电影很好地做了铺垫。又如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斗琴片段,主人公与爵士乐大师片中的三次钢琴较量让人为之惊叹不已,也体现出影片中的部分。此刻钢琴演奏的美学意义被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主人公的倾情演奏,钢琴曲时而舒缓低沉,时而急促高亢,钢琴唯美的曲调让观众进入到跌宕起伏的音乐中,而剧中的主人公也已经完全陷入到音乐的海洋,完全忽略了蓄意挑衅他的演奏大师。最重要的是观众在钢琴营造的氛围当中体会到主人公的内心孤独世界和美妙绝伦的音乐技巧,前两首钢琴曲子使观众在剧情中提出问题并想象结果,直至第三首钢琴曲完成,使观众放下紧张情绪而豁然开朗。此片中钢琴音乐同人物画面结合得淋漓尽致,声音在此贯穿到每个细节,让人不免感叹。

3.除了在营造背景和抒情之外,钢琴音乐在提升电影的艺术品位方面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讲,在诸多的音乐中钢琴音乐是最具有高贵特质的音乐,也最为被观众所接受和熟悉。在电影中注入钢琴音乐,可以有效提升电影作品的艺术品位,在很多作品比如《钢琴课》《海上钢琴师》《天使爱美丽》等以音乐作为主题的电影中,钢琴在其中的取材比例相比其他乐器多出很多,因为电影中钢琴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对艺术上的享受盛宴。此外,钢琴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被运用在很多电影中使电影增色不少,而且影片中选择的钢琴音乐也多以肖邦、贝多芬、德彪西的钢琴名曲为主。钢琴自由的曲调可以让演奏者跟随自己心声完美展现出,使内心得到缓解和释放,电影中行云流水般的音符在释放无尽的浪漫同时给观众带来优美的音乐享受,随着钢琴音乐的深刻演绎,电影的艺术品位也随之提升。比如在电影《钢琴师》中,非犹太裔大提琴演奏家的钢琴演奏片断,在她演奏巴赫的《G大调前奏曲》时,表情庄重内心却是十分悲痛,钢琴音乐让观众更加体会到主人公对纳粹的痛恨,而与她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形成深沉对比,这种深邃耐人寻味的艺术感觉直达观众内心,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电影的艺术品位。

三、分析钢琴音乐在电影作品中的美学作用

在当今很多电影作品中,影片的内在之美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审美的主体所追求向往的一种美,观众从感官的接触、情感的共鸣逐步到达对电影深层内涵审美的理解,从而揭示出电影作用在审美主体的感官上、感情上以及心理上不同层次的美感效应。此外,钢琴音乐的魅力就在它特殊的声音,钢琴演奏比其他乐器更富于浪漫感,从美学的观点出发,电影中的钢琴音乐可以使观众更好地把握剧情和洞悉人物的内心情感,最后使两者达成思想上的共识,这也是电影中钢琴音乐的真正内涵。在《阿甘正传》一片中,影片开头一片缓缓飘落的白色羽毛和着背景音乐出现,随着悠扬缓慢的钢琴音乐,影片中的白色羽毛随同音乐起伏跌宕,最后羽毛落在主人公的脚下,故事开始。而故事结尾同样是悠扬的钢琴音乐,影片结尾主人公把儿子送上了校车,从他的书中落下了一根羽毛,又开始随风飞舞。钢琴音乐同整个故事完美融合为一体,不仅吸引观众的眼球,同时深刻体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给人以美的视觉感受和心灵感受。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结合的现代影视艺术,其中电影音乐的创作在如今越来越被艺术工作者所重视,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和其中的音乐有着莫大的关联。钢琴音乐以其独到的艺术功效和美学价值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重视,因为电影音乐直接影响观众在观看影片时的情绪与心理活动,钢琴音乐既能主导环境背景的艺术美感,给观众以艺术感染力和渲染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又能与电影有机相结合,达到“乐中有景,乐中有情”的效果,使观众得到“以情动情”的最佳艺术认知。在《海上钢琴师》中,从影片的开始部分一段欢快的钢琴曲开始,使观众感受到主人公心中的悲伤与孤独,直到在一次船房录音的时候看到窗外出现的女孩,使主人公真正感受到爱的真谛和潜藏的温柔,他的眼睛跟随她的脸,同时弹奏了一曲即兴的以爱为由的曲子,让录音师哗然。这时的钢琴音乐音调舒缓、清新欢愉,整个片段中钢琴音乐的曲调随着女孩的行为而变化,电影中钢琴音乐真实和细致地塑造出主人公的情感内心,不仅使电影画面感变得生动鲜活,也让欣赏这部影片的观众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体现出美学上的真正价值所在。

随着我国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与不断变革,钢琴音乐的特殊美学效力在电影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揭示出它在电影美学中的效能是通过从审美感官过渡到审美感情再转化为审美理解这样一个逐渐深入的审美过程,它的流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反映了审美的动态性,成为当今社会越来越普遍的一种审美现象。钢琴因素的运用表明了“美”永远是人们所追求的精神方向,而电影中表现出的意境美态仍然是许多审美主体在心底追寻的美好。因此,钢琴因素的融入将电影作品中的内在主旨与观众的内心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深化电影作品文化内涵和抒发电影美学的现实意义,也正因为钢琴音乐的美学意义,钢琴音乐才会被广泛运用于电影中,以从根本上达到引起观众共鸣和使观众获得审美趣味的目的。

四、结 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钢琴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使得创作者更应该重视其功能和意义,在电影音乐中,钢琴音乐的本体和载体便是音乐和乐谱,钢琴演奏的画面一般是不会出现的。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好的钢琴音乐,它使得电影作品的审美感受得到升华和稳进,也使得电影中人物特点更加鲜明,电影画面更加丰富。从美学意义角度上看,钢琴音乐不仅丰富了电影语言的叙述和表达,而且有力地给观众带来新的感官享受和视听体验。同时,钢琴音乐在电影中有着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和美学因素,这就使得它在营造背景气氛、抒情力和提升电影艺术品位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其音乐在电影的艺术构成中展现了不同于其他艺术元素的美学功能。

[参考文献]

[1] 杜恩云.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美学特征[J].艺术研究,2006(01).

[2] 敖坤.美学视域下电影音乐的功能――兼评《钢琴师》的电影音乐[J].电影文学,2009(02).

[3] 李佳.钢琴音乐在电影中的美学意义――以《钢琴家》《音乐之声》《海上钢琴师》等为例[J].电影文学,2010(17).

[4] 刘向阳.论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性表现[J].电影文学,2008(07).

[5] 潘屹.电影《钢琴家》中钢琴音乐的美学意义[J].电影文学,2010(05).

[6] 杨彤.钢琴演奏艺术中的美学因素[J].消费导刊,2009(08).

[7] 李锐.《海上钢琴师》的经典镜头分析[J].华商,2008(03).

第3篇:电影行业背景范文

论坛上,编剧、系列电影《尖峰时刻》创作者罗斯・拉玛那,《怪物史莱克》艺术指导乔拉莫・阿莱托斯,以及Oculus故事工作室视觉开发师科瑞尔・汉森,分别就美国电影行业现状、IP开发、虚拟现实(VR)技术、人才培养等当下电影行业发展的热点话题分享了好莱坞的先进经验,陈舒、韦正、马华、田博等多位活跃在影视领域的中方创作人与三位主讲人对话交流,对国内电影创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实操方法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好莱坞电影推行“帐篷模式”

现任ACCD电影学院本科部及研究生部主席的罗斯・拉玛那拥有丰富的剧本创作经验,他分享了美国电影行业现状以及电影IP系列化开发方面的经验。

罗斯・拉玛那表示,过去几年美国电影制作发生明显变化:一是过去80%的票房来自于美国本土,只有20%来自于国外市场,现在情况完全反转。自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电影院线和DVD发行两个渠道都出现了颓势,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外市场快速成长。二是电影特效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现在还有哪个电影没有任何特效的话,将会非常困难。”

罗斯・拉玛那介绍,如今好莱坞电影采用了一种被称为“帐篷模式”的运作机制――就像帐篷的结构一样,里面有一个主棚,下面有几根支柱。“现在的大成本电影担当了主棚的作用。很多电影制作公司更喜欢做大成本电影,比如相对于制作成本在1000万-2000万美元的项目,他们更倾向于投资1亿-2亿美元的。因为这种电影视觉效果惊艳,对于观众具有更大吸引力。虽然大制作的风险更大,但是票房收益也会更高。”

在关于IP的互动交流环节,《爱情公寓》系列电视剧编剧韦正认为,将原著IP改编成电影剧本,保持整体调性、人物塑造以及内涵核心的一致非常困难。罗斯・拉玛那分享了自己的经验:电影人的要务是拍精彩的电影,只要体现出原著精神,做适当改编并无不妥。“要把厚厚一本书浓缩到2小时电影当中,我们必须有所权衡,如果让我在忠实于原作和做优秀电影之间选择的话,我永远会选择后者。”

罗斯・拉玛那、陈舒、韦正都拥有系列化电影作品的开发经验。罗斯・拉玛那表示,上世纪90年代拍续集还没有现在这么普遍,但是他在写作时总是留下开放式故事结尾,以便保留未来有更多故事发展的可能性。

曾创作过《绣春刀》《极速天使》《盲人电影院》《梦想合伙人》等作品的编剧陈舒表示,自己起初并没有创作《绣春刀》续集的想法,但在创作过程中有了对人物的主观情结,非常想把人物后面的故事创作完。

韦正认为,所谓IP系列化,就是在策划时必须将影片架构在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上,除了基本的人物设定和空间架构,故事必须是可延展的。“我对于IP的理解,并非简单地写一个好剧本,或者塑造某个很好的人物。最重要的是构建新世界观,这是IP真正核心的东西。”

VR应该有自己的叙事方式

科瑞尔・汉森就职的Oculus故事工作室是隶属于Facebook的虚拟现实工作室。他表示,目前VR仍然处在早期开发阶段,作为新生行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肯定会有曲折和坎坷,但是大量投资依然在涌入。VR除了可以用来影像叙事之外,在广告、教育、建筑、社交媒体都有诱人的应用前景。“VR没有统一的应用前景,一切都是开源式的。”

VR大有作为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新挑战。科瑞尔・汉森探讨了以下问题:首先是VR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应用,需要不同背景人才通力合作。第二个挑战是,如何设计完全沉浸式的3D世界?至少目前的VR应用每次只能容纳一个观众。“传统的观影体验是制作者知道如何引导观众视线,但VR中每个人的眼睛就是自己的摄影机。”第三个挑战是如何创造更具互动性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应该具有怎样的结构?“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试图设计互动式的叙事和体验方式,有了VR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可以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观众全身心进入到我们设计的世界。”但如何定义互动式VR电影是个问题,“有些人希望自己生活在电影当中,有些人则希望作为局外人观赏电影。”

在互动交流环节,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编剧马华表示,无论是VR还是AR归根到底还是和故事有关。VR完全颠覆了电影叙事的方式和视听语言。电影讲求场次和叙事的节奏,这在VR当中怎样解决是个棘手问题。科瑞尔・汉森也认同这个观点,“把最新的VR技术与传统的叙事方式结合起来有很大难度,还需要逐步探索,VR应该有自己的叙事方式。”

曾创作过《谁的青春不迷茫》《魁拔》等作品的编剧田博提出,过去电影是被动欣赏的艺术,而VR让观众更有主动性和互动性,这种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科瑞尔・汉森表示,VR技术可以帮助营造多视角的体验,但也可能会极大影响叙事连贯性。他的下一个项目将尝试采用完全真实的互动式角色,将叙事者和旁白者贯穿于故事始终。

电影人才是实现创新的关键

伴随着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行业对影视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得紧迫,特别是适应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需要的技术型人才缺口凸显,已被业界公认为制约我国影视行业未来发展的瓶颈。

当天论坛上,浙江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总裁赵依芳与ACCD校长特别助理马克・布雷顿伯格宣布,华策集团将出资200万元设立奖学金,支持中国新生代电影人才到ACCD的编导、特效等各专业学习深造,培育国际化影视人才。

成立于1930年的ACCD是全球知名的设计高校之一,较偏向于视觉艺术,其动画、广告和电影系在业界有较高声誉。此次奖学金计划支持6个学习名额,将由ACCD通过选拔程序筛选,华策在其中不参与任何选拔决定。浙江华策影视集团副总裁、华策影业(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斌星介绍,奖学金属于公益性质,全行业的电影从业者均可报名,对于学成者,“我们当然希望能来华策工作,但是不会在奖学金上附加任何强制性条约。”

赵依芳表示,电影人才是实现创新的关键,培养有热情、有才华的年轻人对于中国电影事业至关重要。

马克・布雷顿伯格表示,中国电影目前整体来说还处在工业化初期,而好莱坞电影已经发展了100多年,在技术层面上有很多可资借鉴的东西。他建议中国在学习好莱坞工业化电影经验时,不要简单复制,“可以借鉴好莱坞的知识和制作电影的能力,但是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不能丢失。”

此次浙江华策影视集团与ACCD除了达成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之外,还将在电影文化交流、电影制作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合作,华策未来计划做面向全球的电影项目,由ACCD来帮助开发和概念设计。

影视业VR新挑战

VR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应用,需要不同背景人才通力合作。

VR如何设计完全沉浸式的3D世界?

VR如何创造更具互动性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应该具有怎样的结构?

第4篇:电影行业背景范文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电影虽然是精神文化或是娱乐、艺术产品,但并不是说就没有标准。其实,在电影的主流产品上,产业标准一定是电影生存发展的关键。

作为一个有着百年沉浮与辉煌,拥有过无数明星、艺术家和巨大社会影响力,集文化、艺术与娱乐于一身的传统行业,中国电影于世纪之交从整体上向产业化转型,不能说不是一件大事。从国有资产的集团化运作、民营资本的大举进入,大型院线的建立,以及电影产量的激增、直到近年来风头正劲的“大片”不断“制造”出来的各种大事件,毫无疑问,产业化的电影已经吸引了从资本、人才到媒体等无数社会资源的源源投入。在这样一个全球争夺“文化创意”和打拼文化产品的时代,产业化的电影,终将会成为社会文化甚至是时代经济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但是,电影的产业化,最终唯一能够证明自己的,是为消费者源源不断地提供出符合产业标准的产品。文化产品,也有产业标准?当然有。既然是产业,就不是手工作坊,其产品就会有产业标准。内容思想的标准当然是一个,同样重要的还有产品的可使用或消费价值:喜剧片不让人想乐,惊险片不惊险,故事片讲不好故事,甚至乱七八糟根本不会讲故事,这都是基本产业或叫做行业标准的缺失。往深里多说一点,至少还应该知道好的故事应该大于情节吧――因为它需要塑造出人物和人物的命运。这其实都是电影产品的一些最基本的标准。从这个角度上说,今天的电影在吸引社会资源和产品数量上,确实显示出产业化强大的向心力,但与此同时,电影的吸引力却在不断弱化,具体一点说,恰恰是居于电影圆中心地带的主流电影产品普遍或大量低于基本的行业标准。对此,有人说是电影的人文精神的缺失,有人说是艺术追求的降低,有人说是简单地模仿外国大片必然死路一条,还有的说是因为电影市场的低迷造成了电影的恶性循环。这些都不错,但电影作为一个产业的职业化标准的缺失,无疑是造成其产品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代产业的特点之一,就是产品标准的精度甚至精确性日益提高,从而才能够取得广泛而巨量的消费者。没有特别爱好的消费者,肯定不会去买一辆哪怕是名牌车的首席设计师自己用手制造的一辆汽车,而宁可去买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标准产品。后者的品质保证肯定远远胜过前者。农民造飞机,可以,只要别上天,愿意造几架造几架,但敢坐的人肯定比造飞机的人胆子还得大,所以其产品大概只有一点昙花一现的精神和新闻价值。电影虽然是精神文化或是娱乐、艺术产品,但并不是说就没有标准。其实,在电影的主流产品上,产业标准一定是电影生存发展的关键。因为我们不可能就靠一个天才的灵光闪现,支持巨量的观众养成消费电影的习惯,而是要靠大量的、符合起码产业标准的电影,构成电影市场的存在。其实,天才也是有标准的。帕瓦罗蒂能够连唱9个高音C,但前提也是基本音调正确,音质优美,当然还有对作品的理解力,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外国人制造出来的噪音。

电影的产业或行业标准,其实就是一件大事。电影名牌好莱坞,不是因为地方大,人多,而是因为那里组合了一流的专业人士、职业经理人,标准的产业链、合理的企业合作模式,更煌论其在产品生产上职业化的分工,和大量专业人员对电影产品从创意、故事化、制作、表演等诸多方面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制造。仅一个剧本,往往是购入后屯积数年,几经专业编剧修改,再由剧本医生最终把关出厂,才能投入下面的生产链。只要看看斯皮尔伯格多少年前的票房巨作《侏罗纪公园》剧本的生产过程,就知道那可不是我们简单地理解的“改出来”的,而是由前后四批专业人员按照各自的特长一轮轮修正、“生产”出来的。如果从行业细分的角度上说,电影产品除了大的基本的行业标准,还有细分行业的标准。如前面所说,喜剧有喜剧的标准,动作片有动作片的标准,各种类型的电影可以追求推陈出新,千变万化,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违反某一类别特定的基本标准。特技、CG图像有标准,最低标准也是要逼真,撞车要像真的撞才好,山崩地裂不能只是远远地比划几下。导演、表演有标准,叙事总不能前言不搭后语,表演起码要符合人物性格和人物情境。大片也有大片的标准,不但是大投资,还需要有大明星、大的故事构架,以及不少于若干的大场景。

第5篇:电影行业背景范文

关键词:露天电影;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143-01

一、背景阐述

露天电影这一概念比较宽泛,凡在室外放映的电影均属于露天电影。我国露天电影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流行,放映地点多集中在农村,学校等。伴随时展,产品经济正走向服务经济并进而走向体验经济,然而露天电影的放映模式却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虽然在地点上的选择较过去多样化,但其仍遵循传统露天电影放映习惯,只是在技术上有了进步和提高,类似与汽车结合的露天影院这样的创新模式在露天电影放映中少之又少,显然已不能满足当今消费者的需求。

国际上的露天电影成功案例除了美国的露天汽车电影外,还有雅典的城市露天电影产业,其已成为雅典最独特的、有趣的夜晚休闲方式之一。由此来看,在体验经济背景下与其他产业结合,寻求特色化发展的新模式对于露天电影的发展尤为重要。

二、新模式分析

(一)转变核心价值与功能

新模式中的露天电影并不像旧模式中那样只提供露天观影,而是要把主要功能定位成一种社交平台。

新的露天电影应致力于为电影爱好者打造能够与线上社交平台形成呼应的线下社交平台,满足活跃于网络交流平台的电影爱好者在现实中交流交友、进行社交活动,使之成为电影爱好者的一种生活习惯与消费习惯。

具有这一功能的露天电影新模式即俱乐部模式。在俱乐部中,放映露天电影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其核心价值是为观影会员在现实生中相互建立关系提供一个完美的渠道。

(二)以体验打造差异化

继商品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体验经济时代已经来临。露天电影与普通院线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独特的体验,因此新模式中应加强差异化战略,着力为观影者提供难忘的体验。

新模式中的体验主要是围绕社交平台这一目标来开展,观影者可以在新的露天电影模式中获得与其他网络电影爱好者进行电影主题的社交活动并建立关系、与志趣相投的电影爱好者交友的独特难忘体验。

差异化打造的第二点就是舒适度。普通院线由于标准化并且限制很多的原因,很难为观影者提供舒适的观影体验。而露天电影则可以在舒适度上着力进行打造,在座椅等方面追求舒适,为观影者提供一个舒适的观影、社交体验。

(三)重新定位目标群体

新模式的露天电影不能像旧有模式那样目标广泛,在当今的市场中只有细分消费群体才能准确定位。露天电影的目标群体必须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参与网络上与电影相关的社交平台、有现实生活中的社交需求、有一定消费能力。因此,目标消费群体应对准80后以及90后群体。

(四)利用新媒体营销

网络是现代社交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强大的信息交互性能有效地扩大宣传的影响广度与持久时间。无论从新模式的核心价值还是目标消费群体定位来看,其都应充分借力新媒体,将新媒体广泛运用到经营以及营销宣传中。

(五)结合其他服务行业

露天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业,需要结合其他产业共同经营发展。新模式参考了旧有模式中结合餐饮业的方式,但对旧有餐饮业的结合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由于新模式是基于一种社交平台的打造,因此与餐饮业的结合就应当以有益于社交需要或为社交提供环境气氛为前提,而并不是为了满足观影者简单的生理需求。因此,诸如提供酒水、冷饮、甜品等服务的形式更为符合社交需求,与露天电影结合后效果更好。

(六)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在对露天电影新模式的核心价值与功能、体验服务、目标群体、营销策略以及行业合作进行分析过后,这种新模式的盈利模式也就基本清晰了。首先要明确的是从门票上进行收费已经不符合新模式的特点了,既然重心已经转移到了现实社交平台的打造,那么盈利点也从售卖电影票转变为了在社交过程中产生的消费。

具体来看,整个经营链条应从按照线上到线下的结构。首先,将网络上各社交平台作为信息的起点,在这些平台上完成宣传以及免费入场券的发放;随后,在观影过程或观影结束后的社交活动中进行盈利。

第6篇:电影行业背景范文

[关键词]营销策略;传统广告;植入性广告;电影;广告效果

在营销传播环境逐渐转变的今天,传统广告营销的手段的弊端渐渐凸显出来,难以被观众所接受,并且随着数字电视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商业广告在发展空间上也有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在当前的广告传播媒介中,影视广告的营销效果最为明显,而许多观众由于会在电脑上边工作边看影视节目,因此很难关注到屏幕上的内容。加上当前许多年轻人喜欢玩电脑,因而更是很少关注到电视中的广告。在传统的广告中,一般都是较为直接的推销角色,加上有许多制作劣质的广告,因此让消费者更加头疼,让广告被披上了不太光彩的外衣。在这样的环境下,植入性广告作为新的广告形式应运而生,由于植入性广告有着隐蔽性强,传播效果较好的特点,以非广告的形式展现给观众商品信息,因此成为广告营销的新宠。本文对电影中的植入性广告的运作模式与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使植入性广告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电影当中。

一、植入式广告兴起的原因

植入性广告又被称为植入式营销,指的是将商业产品或者品牌中代表性的视觉信息或者服务内容融入到电影中,通过环境与场景的再现,能够让观众对品牌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能够达到营销的目的,也被称之为隐性广告或者软广告。早在1951年,在电影《非洲皇后号》中就出现了一段戈登杜松子酒的商标镜头;在电影《蒂凡尼早餐》中不仅让奥黛丽?赫本成为人们心中的天使,也让观众们了解了珠宝品牌TIFFANY&CO,可以说这是植入性广告最为经典的例子。在我国,第一次出现植入性广告的影视作品是《编辑部的故事》,接着有了冯小刚执导的一系列的贺岁影片《天下无贼》《手机》等,例如在《天下无贼》电影中诺基亚和宝马成为其中的道具。在当前,植入性广告异军突起,可谓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势头迅猛发展起来,成为影视广告新的营销平台。然而我国这种广告形式刚刚起步,但是却宣告着未来的广告行业发展新方向。在美国的广告行业品牌的营销协会分会主席曾经说过,“对于我们广告行业来说,正从一个营销沟通的打扰时期跨进了一个植入的时代”。在西方的广告协会曾经估计,“在我们媒体每天所消费的300个广告中,我们能够注意到的只有不到80个,并且我们能对之做出某种反应的仅有12个……在对我们每年接受调查的2万名消费者中,大约有40%的人竟然难以回忆起来一个令人难忘的商业广告”。当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逐渐显出自身的生硬中,新的广告模式逐渐被人们摸索,因此广告的营销沟通的“打扰时代”逐渐进入到“植入时代”。

在过去的生活中,人们总是以有色的眼镜来观看广告,尤其是虚假的广告频繁出现在人们的眼帘里,让消费者对于广告已经闻之色变。而当前的植入性广告的“隐而不宣”能够成功地避开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因此很好地达到了品牌广而告之的目的。在我们进行植入性广告创作过程中,需要讲究“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广告内容与电影很好地融入进去,让观众能够毫无戒备的状态下悄然接受。

二、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表现手法

当在这个广告铺天盖地的时代中,只有让广告能够不像广告,才能够让观众在丝毫没有戒备心理的状态下接受产品,这样才能够取得最好效果。在一般的电影中,植入性广告有以下几种表现。

第一,通过背景画面的形式出现。在广告以电影中的背景画面出现的时候,也就是人物活动的环境中,能够布置出来展示产品的背景。由于这种宣传手段较为隐蔽,对于产品信息能够直接出现在画面中,而且不需要主人公通过对白来点破广告。在电影中,一般产品的信息就是电影的内容,通过它们重复进行展示,能够加强观众对于它们的印象与认知。这种独特的广告形式能够使商品信息得到最多次数与最大限度的曝光,因此许多赞助商较为青睐这种展示方式。例如在电影《手机》中有一个十分生活化的情景:伍月在看严守一主持的节目,而电影中的电视上正在播放着中国移动“沟通从心开始”的宣传广告,这种直接将商品信息放入到电影中并且与剧情很好地结合,让广告元素与载体十分完美地融合,让受众有着深刻的印象。在电影《天下无贼》中,有许多画面中有着动感地带的巨幅海报,即使没有刻意地宣传“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广告语,但是可以在火车站等场景中看到代言人周杰伦富有特点的表情,在电影画面中很容易辨别。

第7篇:电影行业背景范文

我们判断某只个股是否具备中长线投资价值,要看未来A股大盘是否处于一个可介入阶段,即大盘是处于牛市初期还是熊市中后期,即考虑大盘是否有系统性风险,从中国经济来看,现在处于熊市末期可能性大或中期底部区域可能性大。其次,我们要看看研究标的所在行业是否处于上升景气周期。再次,该研究标的是否在行业中具备核心竞争力也要关注,用巴菲特的话来说是否具有行业竞争的“护城河”。另外,我们将结合各行业及大盘历史和现在的市盈率看看其估值是否合理。最后我们将结合技术面选择介入时机。

我们首先看看文化传媒行业,从中国的发展动力来看,未来五至十年,促进消费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新领导班子一定会做,而且对GDP拉动最有效的战略之一,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消费服务行业在GDP中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未来潜力巨大。大力发展文化传媒产业也是国家制定的未来重点发展战略之一,这从政策及发展层面决定了文化传媒行业的行业景气度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华谊兄弟作为我国率先拓展电影制作和渠道的民营企业,是该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管理层优秀、目标宏大。近来年,华谊兄弟公司积极升级经营模式,提升公司长期投资价值。

第一,华谊兄弟在电影制作及公司业务系统优化上经多年积累,优势明显。华谊正在构建相互协同的业务系统,电影是整个业务系统的核心、是火车头,以此带动其他业务更好更快发展。华谊兄弟在电影发展思路上强调对电影的开发定位,从产品运作向项目运作升级并积极挖掘打造新一代优秀年轻导演,开发更具商业元素的新时代电影。这将使华谊电影业务变得越来越强,借助电影建立的势能来进行周边衍生产品开发,以充分的释放动能,比如游戏、主题公园、音乐、品牌授权等,并将带来华谊整体业务模式的升级。

第二,公司影院业务布局已经出现成效,未来仍将受益于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预计,不久的将来,华谊院线将会成立,院线业务将明显提升华谊电影发行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战略布局基本成型将受益于全产业链布局:公司的战略布局已基本成型,通过投资分别涉足音乐、游戏、电影院、娱乐营销、海外电影、实景娱乐等业务,构建了以电影、电视、音乐为中心,以生产优质内容为基础,发展渠道和衍生的全娱乐商业版图。未来,公司将不再受电影业务大小年波动影响,几大核心业务板块的逐渐成长将确保公司稳定可持续增长,公司已经受益于全产业链的布局,电影院、游戏和艺人经纪业务渐入佳境,未来协同效应的进一步发挥将有利于公司这些业务的发展。

第8篇:电影行业背景范文

【关键词】新世纪;大陆青春;校园电影

“青春”这个词在大陆电影行业之中被反复提及是在进入新世纪以后,这也与当前的生活中有关‘校园’话题的热度居高不下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对比台湾、日本以及美国的青春校园电影我们就可以发现,中国大陆的青春校园电影有着独特的叙事特征以及叙事语境。综合相关的文献,当前对新世纪以来大陆青春校园电影的研究仅仅停留在个人感性表达的阶段,尚未开始理性的研究,所以说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陆青春校园电影火爆的原因探析

(一)题材的怀旧性

“青春”是一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主体,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磨,只会随着岁月的积累而沉淀。‘校园’其实更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青春的胜地,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关于校园的,独一无二的回忆。而大陆青春校园电影的选材正是围绕着校园以及与青春有关的回忆展开的,这正好迎合了人们内心对于这份记忆的追忆。现在还在学校的人,可以通过青春校园电影来体验以下那份别样的美好,而已经离开学校的人,这种类型的电影就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追忆过去的渠道。

不管是《同桌的你》还是《匆匆那年》,亦或者是《致青春》,这类电影作品中的怀旧风格都十分鲜明。它们或者追忆曾经美好的爱情,或是缅怀逝去的岁月。这样的设计在观众中间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共鸣,所以说这类电影也因为怀旧而取胜,取得了非常良好的票房成绩,从而为中国电影市场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片种。站在观众的角度来说,题材的怀旧其实在帮助他们追忆过去的同时,也让他们暂时忘却了现实的压力,回归到了最真实的自己。

(二)话题性十足,市场受众广

曾几何时,电影市场一直是一些大制作、高成本的商业片的天下,但是近年来在其中脱颖而出的小成本电影中,就有青春校园电影的身影。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种类型的电影定位的是当前国内电影市场消费的主力军――年轻化的观众。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刚刚离开学校的人来说,青春校园电影都具备足够的话题性。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青春校园电影如此火爆与当前青少年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当前青少年文化已经逐渐发展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在加上制作成本低而且周期短,所以说越来越多的电影创作者都加入到了该类型电影的创作之中。该类型的电影在上映之前会制定出全方位的宣传方案,而且宣传的方式都是从当下新兴的自媒体平台中展开的,很好的迎合了青年观众的信息获取渠道。这同样也是这种类型的电影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二、当前大陆青春校园电影的局限性

当前大陆青春校园电影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叙事方面的重复性与保守性之上,其实电影市场的大环境已经影响到了校园青春电影的叙事,因为在成本投入方面与商业片相比没有优势,所以说青春校园电影就只能够在情节上一味的迎合观众的需求。但是这种‘迎合’却使得青春校园电影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在讲述那种模块化爱情故事的同时却不敢直面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具体来说,从以下几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其叙事的重复性:角色类型设定的模式化,女主角要么是疯疯癫癫的女汉子,要么是知书达理的邻家女孩。男主角要么是高冷孤傲的学霸,要么是玩世不恭却又有背景的学渣。而且在所有的电影中男女主角都有一群一呼百应的兄弟与闺蜜。当前几乎所有的这一类型的电影都逃不开这种套路。叙事环境的表象化,这是指的虽然电影的情节是在校园中推进的,但是却没有触及到校园的内涵,仅仅只是将其当做简单的背景来对待。过度的渲染那种青春的‘校园恋’,很容易会失去这类电影的内核。其次在《致青春》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现有的创作者都不敢进行创新,来突破这种已经固化的创作模式,生怕观众不买账。这就是该类型电影叙事方面保守性的最主要原因。

三、大陆青春校园电影未来的发展

首先在叙事方面,未来大陆青春校园电影一定要打破现有的叙事模式,来拓展影片更深层次的价值。要做到这一点,在影片创造阶段电影的导演就需要改变借鉴已经成功的影片的做法,去拓展素材的渠道,保证创作的丰富性。当前有很多网络小说作家,如果稍加培养,其实完全能够胜任这一工作。其次青春校园电影要处理好商业与艺术的关系,不能因为过度的追求商业价值而放弃了影片本身的内涵,也不能够完全无视商业的需求来追求‘纯粹的电影艺术’。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有将两者很好的结合,创作出来的影片还能够焕发出魅力。要发挥出青春校园电影的优势,来直面青年成长过程中的内心世界。最后要说的就是,中国的电影行业有着非常严格的审核制度,但是这已经影响到了青春校园电影的创作。因此有关人士可以尝试开放这方面的政策,在道德以及法律的允许之内放宽电影的审核制度,为大陆青春校园电影的创作营造一个更宽松的空间,让相关的作者去创作一些贴近学生成长的故事。这类电影作品的内涵如果提高了,也能够起到一定的舆论导向的作用。

四、总结

新世纪以来,大陆青春校园电影在国内的电影行业之中大放异彩。其发展的过程中浓缩了中国社会的很多变化,一个个成长的故事吸引着他们不断的走进电影院去回顾自己的青春。其实该类型的电影除了追忆往昔之外,还程度着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引导青年思想的作用。当前该类型的电影虽然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上文根据笔者的经验对此进行了总结,希望该类型电影以后的创作能够真正关注青少年的成长。

参考文献:

第9篇:电影行业背景范文

传奇影业在全球赫赫有名,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级娱乐公司。其业务包括电影、电视、数字媒体以及动漫等诸多领域,具有全球影响的《蝙蝠侠》系列、《盗梦空间》《侏罗纪世界》《环太平洋》《超人:钢铁之躯》等大片,已在全球累计获得超过120亿美元的票房。单单2016年,传奇影业根据暴雪游戏改编的《魔兽》以及目前投资最大的中美合拍片《长城》也将推出。

万达并购传奇影业,是其全球影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健林介绍,万达是全方位进军电影产业,并购的价值绝不在于电影本身,传奇影业拥有的几千个IP知识产权,给旅游行业或者儿童娱乐行业带来巨大潜力,“实现电影产品的延续,这是我们并购传奇影业的一个重要考虑”。他认为,传奇影业和万达的产业链非常吻合,首要的是能增加协同效应。

传奇影业董事会主席兼CEO托马斯・图尔将留任,继续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托马斯・图尔表示,将与万达一起将传奇影业打造成全新的国际级娱乐公司,为全球观众提供更好的内容和体验。

作为中国最早大规模投资电影产业的民营企业,同时也是最早全规模布局全球电影产业的中国企业,万达集团早在2012年就收购了美国第二大院线运营商AMC,2015年,万达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万达院线又收购了澳大利亚第二大院线公司Hoyts;加上国内的万达院线,万达集团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院线运营商。

万达集团在影视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战略的不断拓展,背后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201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比2014年增长48.7%,创下“十二五”以来最高年度增幅,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以较大优势保持了主导地位。与此同时,2015年全国院线建设保持快速增长,平均每天增长22块银幕,全国银幕总数已达31627块。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藩认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壮大,形成了青年人为主体的观众群体,影视听盛宴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份,更在全产业链角度推动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进步、开拓了中国电影人的全球视野。“这起收购是中国电影企业走出国门,国外电影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双赢举措,也是万达在收购国外院线后顺理成章的选择。”

尤为可喜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电影产业巨头,从“放眼看世界”开始,在借鉴、消化、吸收国际影业巨头先进经验的同时,开始合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让中外电影工业互相借势,打造全新的国际级娱乐公司。从而有了盘活中美两个全球最重要电影市场,提升国内影业龙头企业在全球电影行业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的无限可能。

在此背景下,提升在行业内的话语权,成为中国影业巨头的主动追求。王健林在签约仪式上直言:“万达在中国电影已经具有了很大的话语权,但是这远远是不够的,电影市场是全球的,万达一定要在全球电影市场争夺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