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长风模式 长风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20-02
前言
2015年4月,黑龙江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带一路”战略,提出构建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内容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届时,将重点推进物流运输体系、基础设施、产业对接、配套服务、人文合作五方面的建设,物流行业的新技术、新管理将不断出现。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将不断发展并在物流业得到广泛运用,为广大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了越来越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精益化的物流服务,推动制造业专注核心业务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以新技术、新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日益形成。
1.当前高职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现状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物流行业人才的重任,能够掌控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复合型物流专业人员已成为物流行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然而,面对物流复合型管理人才需求旺盛的局面,特别懂理论又通技术的复合型采购供应链管理人才缺口却不断扩大。一方面是专业物流人才缺口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却是高职高专院校对采购供应链管理课程开设情况不甚理想,对整体课程系统认识不足,实践技能不强,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出毕业生与实际企业所需人才对接不上。
2.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教学中存在问题
(1)课程体系设置统一性不足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其特点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体系涉及采购与供应管理基础、采购计划与预算、采购战略与模式、供应商管理、采购谈判、采购定价与合同管理、采购过程管理、采购库存控制与采购结算、采购风险管理与绩效管理、现代物流采购技术等。现行高职院校在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设置中存在课程内容设置的不统一,有的注重采购管理,有的注重供应链管理,还有的学校兼做一门课程,这就使得学生知识能力掌握不统一,弱化了其核心课程应有的技能作用
(2)校内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采购和供应是相通的,但又不尽相同,采购和供应其实是一个连贯的动作,一个对外,一个对内,采购是从企业外部的环境获取资源,而供应是将这些资源供给企业内部客户。这就要求从事采购与供应管理的人员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操作技能强。也就要求任教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与实践技能,然而现实是教师缺乏到企业实习的实践教学经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习效果有限。
3.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长风模式
长风模式,是指以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基于物流职业资历架构,打破传统物流学科体系,以未来课堂为支撑,以贯穿岗位序列能力单元的工作任务和知识点为学习内容,以新一代物流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展现形式,以多元化评价体系为质量保证,利用基于过程管理的云技术平台,开创复合类职业专业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长风模式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全面整合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环境、评价体系等内容,引入企业岗位评估,设计物流人才成长通道,提供从蓝领到灰领到白领的全过程培养服务,实现物流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开创了物流专业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长风模式。
(1)长风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中积极推动创新型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长风模式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全面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实行基于未来课堂搭建理实一体化学习环境,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学习任务包括开放式问题、测验、交互游戏、系统操作、现场实操等多个活动。学习过程以数字化课堂为支持,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通过移动客户端(Pad、手机)的随时随地地沟通、交流与学习形成碎片化、互动式学习模式。以数字化资源代替传统采购与供应链学习内容,教学内容使用大量的动画、视频、交互游戏、互动课程等趣味性、互动性强的资源。
(2)校企共建长风班
企业和高校共建长风模式,将全面引入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教学中,载体是长风班,长风班采取项目式小班学习,每个长风班人数在36人左右,划分6个小组,每个小组即1个团队,完成对应的学习内容、课外拓展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长风班以未来课堂为教学环境,以完成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单元为学习内容,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学校老师、企业教学顾问、企业导师组建师资团队完成日常教学,在长风班中实施企业岗位认证、企业顶岗实习、高端就业推荐,最终实现以学生职业规划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及教学模式。
结束语
在企业中,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具有巨大潜在作用,相对于提高销售额的努力,付出较少时间和精力就能获得巨大的效益。因此,高校把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这门课程设为核心课程,对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长风模式的推进能更好的提高学生采购管理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常娥,安久意,胡会琴.销售物流环境变革及其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05).
大数据催生供应链管理变革
大数据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预知供应链运作状态,增强供应链的灵活性。目前的供应链大都灵活性不强,通常只是基于平均值和简单的“If-then-else”逻辑来做出响应。大数据的兴起,使供应链管理开始转向文本挖掘和基于准则的本体(Ontology)等新型预测性分析方法,通过学习系统来图示“多If到多then”。新型模式识别、优化与学习系统的结合,可以预知供应链运作状态,增强供应链灵活性。比如,当企业进行供应链风险管理时,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聆听能力,以尽早获知和尽快减轻供应链风险。
以多种形式获取市场反映,构建新的供应链渠道。大数据技术使企业能够以评级与评审、博客评论和社交媒体反馈等非结构数据形式来了解客户并直接得到反馈,在企业重新考虑供应链渠道时,社交媒体、移动装置、电子商务与数字设备相结合带来新的机会。这在零售行业称之为全渠道(Ornni Channel),在消费品行业称之为数字化采购途径(DP2P)。移动、社交和电子商务数据与POS数据等结合在一起,对一些供应链管理者来说,很快就会成为PB级的大数据。
数字化制造与服务。对来自设备传感器和可编程控制器的数字输人的运用,正促使加工制造的转型。生产线正从基于事件的计划,转为基于物联网的实时感应。维修计划、生产排程等供应链生产管理都可以依据设备的产出而不是平均故障时间米进行。同样,运用移动性和重装备的数字输入也正促使服务业的转型。比如,飞机、轮船、车辆等会定期向控制台远程传送信号,以用于计划服务和更换零件。所以物联网也正在改变着服务业供应链,由此产生的数据也是海量的。
重构供应链可视化。地理位置信息、数据图示化和可视化呈现与感应传输(如在货物、托盘、车厢上的传感器)相结合,正使供应链可视化从来自实际位置信息提供的接近实时数据向实时数据转型。通过实时感应需求与供应变化,可以缩短供应链对市场的响应时间,提高配送产品安全性。比如,温度控制的供应链采用RFID传感器后,数据的数量和速度都能得到提高,加上新型模式识别技术,可以更好地感应和响应。因此,大数据在冷链管理中应用的时机已经成熟。
大数据带给第三方物流的影响
大数据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供应链改善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由移动装置、社交媒体、感应器等相结合所形成的数据爆炸,也在数量、速度和多样化三方面给供应链管理技术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数量:全球售出的RFID标签预计将由2011年的1200万迅速增加到2021年的2090亿,与此同时,对温度传感器、二维码以及GPS装置的使用也会显著增长,由此产生的供应链数据将会成倍超出我们的预期。数据在多个系统和来源之间流动,因而通常是容易出错和不完整的。处理如此海量的数据是一大挑战。
速度:供应链环境已经高度动态和多变,由意外事件引发的供应链运行变化必须得到及时的处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而应对这样的数据速度非常困难。优化决策必须迅速做出,缩短处理时间是成功运作的关键,而这些都是传统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所不具备的。
多样化:在供应链中,数据以多种形式生成,包括事务性、时段性的结构化数据,社交性、渠道性的非结构化数据,温度、RFID、二维码、GPS等感应数据,以及图示、录像、声音、数字图像等新类型数据。处理如此多样、混杂的数据集,无疑是许多企业的梦魇。
将数据转换为商业价值是这一挑战的核心,它会使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者淹没在数据之中,但也成为扩展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驱动力。增长的数据需求对第三方物流的角色转换带来三个清晰的机会:
第一,第三方物流必须是一个有竞争力的数据管理者,从而成为有价值的合作伙伴。由于供应链的主要和关键部分的数据只有第三方物流能接入,因而其必须确保数据被获取、集成并向供应链各方开放。与此同时,第三方物流还需要提供数据的可靠性指数,因为货主企业在进行关键决策时需要知道,他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依赖第三方物流的数据结果。
第二,第三方物流需要成为数据消费者的服务商。对大型数据集进行人工处理是笨拙和不现实的,特别是数据以文本、照片、GPS坐标及系列号混合的多媒体方式出现时。同样,大多数货主企业并没有一个能够在数据分析前将各个数据点集中化的系统。相反,数据分析分布在许多小系统中,并与执行系统和计划系统结合在一起。简言之,提取大型和复杂数据中的价值需要专门的IT工具,这已成为货主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期望的一部分。除了拥有系统之外,第三方物流间的差分也取决于将数据分析植入在执行系统中的程度。
第三,第三方物流必须配备相应的人员和流程,以抓住其来自数据可得性的大量机会。货主企业已不再把第三方物流的核心功能看作“移动货物”,取而代之的是对其数据管理服务的需求增长。尽管第三方物流专注于移动货物可能会找到增加的规模经济性,但是会失去对来自更好管理数据的颠覆性转变的洞察。
大数据激发服务模式创新
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第三方物流的角色转变,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促使供应链物流服务模式产生颠覆性创新,一些全新的服务模式正在兴起。
实时服务――实时服务可以对变化的状况做出灵活和高效的调整,并通过将实时信息整合进智能和交互分析框架以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实时服务提供以秒为周期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够被接收、分析并整合进随时随地的运作活动之中:
实时追踪服务:通过随时随地对发货的数据传输(追踪事件),提供有关位置、状况(比如温度、湿度)和完整性(比如带有灵活接入授权的电子铅封)的信息。
实时风险管理:在运输中的商品的状况或完整性发生变化时提供实时信息,可以使客户能够对供应链风险(比如产品召回、温度控制、电子铅封)立刻做出干预。
实时动态路径选择服务:这一服务可以追踪卡车的活动和位置,并有可能将路径选择解决方案从预先计划的循环取货改变为灵活的确定取货和送货位置。
实时库存服务:全渠道运作的基础,建立在库存可视化之上。这一服务将替代不同渠道库存的不相干性,借助管理软件实现对零售商运作的每个渠道的库存可视化。
实时追踪智能物流目标:为客户提供控制和运作全部物流系统,并实现与视频、3D扫描、RFID及传感器等各种技术相结合的复杂的解决方案。
实时服务使物流服务商通过更快地处理实时数据来提高效率、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并产生增值服务,同时能够控制和减少资产占用和货物偷盗等损失,改进可视化和安全功能。另一方面,实时服务使客户能够随时掌握货物的位置和配送状态信息,从而使整个供应链更具透明度、灵活性,并能进行个性化解决方案(如灵活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选择)的快速配置。
众物流一众物流(Crowd Logistics)是社交网络为物流提供商带来的新的商业机会,对物流服务的成本、灵活性和二氧化碳排放都有显著的影响。新的共享、物物交换和私人商品推销文化,导致本地、区域和全国层面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活动增加,物流企业需要通过将灵活的、便捷的最初与最后一公里服务有效地融入到消费者日常生活之中来支持这些活动:
众包(crowdsourcing):目前,有大约70%的可用运输能力(轨道、公路、私人汽车)没有得到利用。让客户介入取货和送货流程,不仅可以显著降低运输成本,而且通过运输量的在途整合,可以大大减少碳排放。
众导航(crowdnavigation):员工使用的微博等提供实时信息的社交网络,能够对道路事故、交通阻塞和其他显著事件,做出比传统的导航和车载系统更快的反应。
众挖掘(Crowdmining):指通过社交网络对有关公司、品牌和产品的评论进行常规检测,同时利用微博来更新特别服务、折扣、季节性优惠等,并对消费者投诉和反馈做出实时响应,以及检查客户在微博上反映的事件并实时做出响应等。
众物流可以使物流服务商加强网络、提高能力利用率以及降低运输成本,也给提供众物流解决方案的企业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同时可以帮助客户降低运输成本,获得灵活的配送服务选择,并可以更方便地进行物物交换。当然,需要考虑到客户介入取货和配送流程的法律和服务一致性制约。
超级网络物流一超级网络物流(SupergridLogistics)将带动新一代物流公司的形成,主要专注于协同连接生产企业和物流提供商的全球供应链网络。基于模块化的、灵活的、可配置的物流服务,超级网络物流将面向服务的物流(service-orientedLogistics)概念引入新的商业模式,对整个物流市场产生影响:
驱动新的市场细分:物流市场将细分出新的行当,如服务专家、用户、配置商、复杂物流解决方案的协同商以及服务商城(Mall)业主等。全球性物流商将主要专注于跨境整合、额外付费服务、以及协同区域与本地服务提供商(竞合者),以形成全球超级网络。物流商城将提高市场透明度,使小型本地公司可以进入全球市场。
带来威本高效的额外付费服务:一些复杂性日益提高、开发成本不断加大的服务,如风险管理与安全、报关与一致性等,只能由少量的专家开发。额外付费的电子服务,如电子账单支付、电子一致性、电子报关等,将变成新的市场差分要素。
关键词:大数据;供应链管理;价值提升;分析与研究
大数据在我们中国的起步比较晚,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当前,大数据应用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比较多的是市场需求和营销两个领域比较多,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壮大,大数据分析在供应链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存储在供应链领域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大数据分析的内涵
大数据分析是基于网络自由流通,通过大数据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分析、决策等,从而实现大数据知识体系中的资源按需使用、能力智慧管理、过程职能控制。因此大数据知识服务体系是大数据系统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内容,全世界有将近90%的数据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传统的知识服务体系又无法将知识进行纵向扩展和多角度的眼神,无法实现知识的有效利用。而大数据知识服务模式的,能够实现知识的纵向扩展和眼神,同时在提取大数据信息的时,还能为一些结构化或者半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常规或者深度分析以及知识服务竞争力方面的分析,帮助企业进行有效预测。
与传统的数据分析相比,大数据分析在服务模式更趋向于个性化、智能化、自主化、体验化,技术上呈现规模化、网络化、数字化等特征。大数据分析最典型的特征主要有:第一,大数据分析具有不确定性,因为数据信息只能是代表过去某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未来社会发展变化,谁也无法预料;第二大数据强调用户的参与,所有大数据信息来源、服务资源、知识体系都是来源于网络大数据这个环境中,很多数据资料都是来源于大数据用户,所以大数据分析的时候,更多的体现在用户自身需求上面;第三大数据是一种自主需求的智慧服务;第四大数据需要付费按需使用;第五大数据是一种共性技术与个性技能相集合的知识服务模式;第六大数据是绿色环保的知识服务模式。
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最先是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的新的管理模式。直到90年代中后期,供应链管理这个概念由国外一些跨国公司传入我们国家,我国才开始了有关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供应链管理,是从企业的供应链为中心,通过供应链管理,让客户以最少的成本,让客户获得最大的经济价值,达到缩短企业资金周转时间、实现企业盈利增长、减低企业风险等目的。
(一)供应链管理的内涵。每一个企业都处在一个相应的供应链条上,所有的产品必须通过相应的渠道才能最终到达客户的手中,供应链管理以整个供应链作为管理对象,通过协调和优化供应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降低生产成本,为客户创造更高的利润,从而达到整个供应链的整体最大利益化,实现企业的共赢。
(二)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和目的。企业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客户满意程度、提升企业产品流程和服务质量,让供应商和制造商能够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双赢。
三、供应链管理与大数据融合
(一)供应链管理引入大数据。在互联网和云时代的发展下大数据可以满足现代市场对数据资源的需求。大数据不仅仅有着庞大的数据量,同时能够有着更深层次的数据利用价值,能够广泛地应用到各个行业,可以优化供应链。通过分析企业大量的数据信息能够对其中隐藏的价值进行进一步的挖掘,能够在经营管理、交易模式等方面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优化企业供应量的管理,指导企业的经营决策,提升企业数据资源的价值。应用大数据,能够指导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基础。目前供应链和网络一体化发展模式是未来供应链管理发展的趋势,在供应链发展中,需要不断加深中间业务环节和内容的复杂程度,企业对供应链管理在信息处理质量、市场业务开拓、合作伙伴选择、商业运作模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大数据引入供应链管理,从供应链上游到下游全程协同数据,运用云计算对数据进行获取、跟踪、预测、分析,形成低成本、高质量的可靠信息,发挥数据的最大价值。
(二)大数据升级供应链管理。企业的发展与大数据的运用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以大数据为核心驱动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供应链上从需求、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到对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各成员通过大数据的运用进行监控、分析、反馈,对供应链全局进行掌控,以提升供应链运营的有效性,有效减少供应链成本,并实现从历史数据决策向即时数据决策的推进。大数据在供应链的应用并不是简单的将企业状态、交易过程、资源运用等数据可视化,而是通过有效的数据配置和管理,对数据资源深入发掘,并充分运用至企业经营决策与实施中,通过获取有价值的数据加快供应链上各环节的运营节奏,提高供应链整体的响应速度,以推动供应链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并提升供应链自身价值,形成智慧型供应链。大数据在数据加速运转的现代社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能够挖掘、管理、分析大数据信息,从而将企业流程优化,为企业打造新型的产品,优化供应链,提升供应链价值,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本文分析了大数据和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和特点,进而提出了大数据和供应链融合的价值,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为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Abstract:Through analysi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ased on e-business which reduces the adverse influence of the bullwhip effe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olution and its advantages, And through the in-depth study of e-commerce conditions, focusing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under e-commerce conditions.
关键词: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
Key words: e-commerc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038-01
0引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网络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EC)的浪潮席卷全球,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经济模式。其中作为参与经济的重要个体,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手段日益复杂,从而产生了许多与电子商务环境密切相关的新的观点和理论:如企业再造工程(Reengineeeing)、BRP、ERP以及近来企业界的热点供应链管理(SCM)等。所谓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将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贯穿整个商务(买卖)过程。人们进行买卖交易的方式不再是面对面的、看着实实在在的货物、靠纸介质单据(包括现金)。而是通过网络,将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快捷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进行交易(买卖)。现行的电子商务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运行:企业与企业之间(B to B)模式或B2B模式,企业与个人(消费者)之间(B to C)模式或B2C模式,消费者与消费者(个人)之间(C to C)模式或C2C模式,企业与政府之间(B to G)模式或B2G模式。但从参与企业的数量、涉及的金额、交互信息的规模上来说,B2B模式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电子商务的主要方式。SCM(供应链管理)是使企业更好地采购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所需原材料、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将其递送给客户的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供应链管理包括以下五大基本内容。①计划:这是SCM的策略性部分。你需要有一个策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满足客户对你的产品的需求。②采购:选择能为你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供应商建立一套定价、配送和付款流程并创造方法监控和改善管理,并把对供应商提供的货品和服务的管理流程结合起来,包括提货、核实货单、转送货物到你的制造部门并批准对供应商的付款等。③制造:安排生产、测试、打包和准备送货所需的活动,是供应链中测量内容最多的部分,包括质量水平、产品产量和工人的生产效率等的测量。④配送:很多“圈内人”称之为“物流”,是调整用户的定单收据、建立仓库网络、派递送人员提货并送货到顾客手中、建立货品计价系统、接收付款。⑤退货:这是供应链中的问题处理部分。建立网络接收客户退回的次品和多余产品,并在客户应用产品出问题时提供支持。
1B2B电子商务模式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关系及特点
哈佛大学的哈默博士于1990年提出业务流程再造时指出:“企业的使命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能够为客户带来价值的是企业流程;企业的成功来自于优异的过程业绩,优异的过程业绩需要有优异的过程管理”。B2B电子商务模式采用了以客户为中心、面向过程的管理方法,提高了对客户和市场的响应速度,注重整个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消除了企业内部环节的重复、无效的劳动,让资源在每个过程中流动时都实现增值,以达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因此,B2B电子商务模式带来了企业价值链的变革。B2B电子商务模式弥补了传统供应链的不足,它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延伸到供应商和客户,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客户,建立的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从产品设计、需求预测、外协和外购、制造、分销、储运和客户服务等全过程。居于同一供应链的厂商之间不再是零和关系,而是双赢关系。供应链上每一环节增值与否、增值的大小都会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B2C电子商务模式只实现了本企业的供应链上的增值,而B2B电子商务模式利用ERP、CRM等手段,将上下游企业组成一个供应链,并且与其他企业、供应链连接,组成了一个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的供应链网络,真正做到了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在整个供应链网络的每个过程实现最合理的增值,并且最重要的是提高企业对市场和最终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电子商务时代的供应链同时存在企业价值链的虚拟化、客户订单管理的网络化、物料采购电子化、生产的电子化等多方面特征。
2电子商务供应链体系结构构建的具体方式
供应链管理主要由信息流管理、资金流管理和物流管理三部分组成,而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和资金能迅速、准确的在供应链各节点之间传递。然而,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只有进一步做好物流管理,大量缩减供应链中物流所需的时间,使物流管理符合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要求,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2.1 采用第三方物流方式改善企业外部物流情况第三方物流是在业务外包思想的影响下新兴的一种企业物流解决方案,其主要内容是企业把自己的物流职能交给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做。通过这种方式企业不但可以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管理能力,大大缩短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物流传递的时间。
2.2 改革企业内部管理链管理模式,缩短企业内部物流时间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价值网络管理的基本理论,探讨了沃尔玛如何通过数字化关联网络支撑体系和网络化物流配送系统的构建来协调和管理价值网络,以快速响应顾客需求,降低运作成本,赢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沃尔玛价值网络管理竞争优势
通过编织和精心管理合作网络赢得利润优势,已经成为国际大型零售企业竞争的重要方法。作为业态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零售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单独依靠自身实力,已经难以应对竞争性微利时代的要求。通过纵向和横向合作网络的构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对顾客需求的反应速度,才能保持零售企业稳健经营,赢得竞争优势。沃尔玛通过合作价值网络的管理创造竞争优势的经典案例,给予我们很多思考和启示。
1从价值链管理到价值网络管理
价值网络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是供应链管理的一种演变与发展。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形态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有机的链型整体。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服务提供商以互利互惠、互信互补的原则,共同面对市场竞争,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位于供应链上的企业都实现了成本的最低化。然而在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却忽视了在市场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顾客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存在。在这个基础上价值网络管理便应运而生。
价值网络管理模式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从波特的链式思考提升到网络思维,是传统供应链模式在当今电子商务社会的一种提升。价值网络管理模式的本质是围绕顾客价值重构原有的价值链,使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不同的主体按照整体价值最优的原则相互衔接、融合、动态互构。同时,它将处于多个竞争地位的不同企业所在的供应链进行相互连接整合,增加了对竞争对手的管理,从而将链型管理转化为网络状管理,弥补了供应链管理的薄弱环节。
2沃尔玛价值网络管理
沃尔玛(Wal-Mart)百货有限公司,是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1962年在阿肯色州创立。沃尔玛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企业,更是最大的百货零售公司。它在1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500多家零售单位,包括折扣百货店、超级购物中心和山姆俱乐部。其中业务范围主要在美洲、欧洲和亚洲部分国家,全球顾客人数达到1.4亿,员工超过160万人。
沃尔玛价值网络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以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作龙头,以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和多赢原则为运作模式,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方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集成技术、达到对整个价值网络体系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价值流和工作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核心企业与客户、分销商、供应商、服务商、竞争企业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
沃尔玛基于供应链的价值网络管理模式在实战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很多企业所学习和效仿。但更重要的是沃尔玛总能先人一步更新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一)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沃尔玛价值网络管理特点是把顾客纳入价值创造体系中,并把他们的要求作为企业活动和企业价值取得的最终决定因素。通过价值网络,企业可以及时捕捉顾客的真实要求,并将其用数字化方式传递给其他网络伙伴。不仅如此,将顾客纳入企业价值创造体系中,可以不断为企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有助于企业明确竞争优势动态演化的趋势。
同时,沃尔玛的企业文化对其价值网络管理起到支撑作用。其中最精髓的是以下四大原则:
太阳落山原则:沃尔玛要求所有员工必须在当天落日前完成自己的工作,不得拖延。
超值服务原则:要向每一位顾客提供比他们原想得到的更多的服务,并寻求改进。
十步服务原则:只要顾客在十步距离范围内,员工必须主动热情打招呼,并询问是否需要帮忙。
薄利多销原则:采用低价销售的原则,降低每件利润,提高总利润。
重视客户需求,有“天天平价”和“满意服务”的口号作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内容,沃尔玛才能在价值网络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做到领先。
(二)数字化关联网络支撑体系
沃尔玛特别注重对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这方面的成功在于其销售和采购数据的及时集成和实时共享。这样,沃尔玛就能在第一时间内知道客户的真实需求,对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大大缩短了沃尔玛的供应链。沃尔玛主要应用了以下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销售时点系统(POS)、自动补货系统(AR)、条形码技术等。
除此之外,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是不得不提的一项技术,这是数字化关联网络的重要内容,沃尔玛很早就使用了此项技术,利用EDI与其供应商通过电子通信传递数据信息,实现电子数据交换,产生托运单、订单和发票的电子化,得知最新的订单、存货和配送情况的技术。使用这项技术后,沃尔玛将原来分散的业务进行了整合,提高总体的规模效益。数据显示,EDI给沃尔玛带来的间接效益达到总贸易额的3%到5%。
卫星通信系统是沃尔玛用于数字化关联网络的另一项重要的技术工具。公司的大部分数据都可以通过主干网和通信卫星传递到数据中心去。同时,通过全球卫星系统,沃尔玛总部可在一小时内对所有门店的库存进行盘点,重要消息和进行远程沟通。
正是有了上述众多相互配合的信息技术工具,使沃尔玛能进行快速反应,将时间充分利用,以压低成本的方式来获取最大的利润。从而使沃尔玛的规模效益明显,形成了强大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和良性循环效应。
(三)网络化物流配送系统
沃尔玛的物流配送系统是值得称颂的“无缝物流”系统,这是保证沃尔玛达到最大销售量和最低成本的存货周转及费用的核心。
沃尔玛在物流配送中心的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沃尔玛的自营车队确保物流的高效。沃尔玛拥有2000多辆卡车,一年能运送75000吨货物。通过建立运输网络,可以保证在48小时内使货物从仓库到任何一家的店门。同时,沃尔玛应用数字全球定位系统(GPS)准确对车辆进行定位,统一调配。其次,高新技术的应用保证了物流的质量。沃尔玛最早的自动补货系统采用条形码(UPC)技术,电脑系统自动分析并建议采购量,使得自动补货系统更加准确、高效,降低了成本,加速了商品流转。
(四)开发合作价值网络的协同效应
具有核心能力的生产厂商、供应商是价值网络模式的微观基础。沃尔玛十分重视与厂商、供应商的关系,它认为价值网络管理的整体竞争力来自于价值网络成员的竞争力的协同效应。沃尔玛在与厂商、供应商关系处理上,实行的是相互合作,共生共荣的双赢关系。其主要做法是:由供应商提供优质产品和低廉价格,由沃尔玛提品服务和信息交换。
3沃尔玛价值网络管理带来的竞争优势
以上研究表明,沃尔玛的成功关键在于其价值网络管理的成功,是顾客订单信息流、高效物流、薄利多销式的快速现金流的完美“三流合一”,由此产生的巨大的核心竞争力使其能在竞争激烈的零售连锁业扎稳脚跟,愈做愈强,立于不败之地。表1列出了沃尔玛近年销售额和利润率一览表。沃尔玛的成功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沃尔玛通过强大的价值网络管理创造竞争优势。
(一)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总成本
价值网络的规模经济效应能够通过降低客户总成本提高价值让渡效率。以物流配送为例,沃尔玛通常围绕一个区域性配送中心密集建店,强大的配送中心可以支持120家门店,服务500公里半径内的店面。沃尔玛在众多小镇的密集布点能够有效地发挥物流中心的规模经济性。物流环节的规模经济与高效的系统共同作用降低了沃尔玛的物流成本。沃尔玛85%的商品通过自己的配送中心运输,其配送成本不到销售额的3%,而竞争对手则达到4.5%~5%。沃尔玛因此可说服供货商支付物流补贴,将物流活动交给其物流体系完成,从中获取物流利润;统一采购配送也保证了沃尔玛商品价格在市场上的优势,使其获得竞争主动权。
(二)风险对抗效应,稳定的价值让渡
沃尔玛的风险对抗效应主要体现在其抵抗内部风险上。降低内部风险是指通过价值网络内部运作降低组织间的风险水平,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环境控制。沃尔玛通过其稳定的网络组织与众多企业建立合作联盟关系,譬如宝洁公司、皇后公司等一些知名的大企业。战略联盟模式使得网络成员,特别是纵向链的各环节企业的利益和目标一致,从而降低了沃尔玛与其供应商及顾客交易中的信用风险与违约纠纷风险。沃尔玛内部风险的降低保证了整个供应系统的稳定性,进而也增强客户价值让渡的效率。
(三)粘滞效应,提高顾客的依赖性
粘滞效应也称为锁定效应,是指客户放弃原有价值网络,转换成为其他价值网络的客户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沃尔玛价值网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先进的网络营销理念,表现在其价格优势和优质的服务,尤其是其“天天平价”和“一站式购物”,不仅仅让顾客满意,还使顾客对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产生很强的依赖性,保证了客源的充足,提高了其竞争优势。
(四)速度效应,节约顾客宝贵的时间
速度效应指的是价值网络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快、更及时的服务。研究表明,顾客对速度的要求将超过货币成本和品质,保证供应的速度和时间上的准确将成为企业战略的首要目标之一。沃尔玛在价值网络上能够产生速度效应,它的快速反馈系统使原先在时间和流程上处于先后关系的职能和运营环节得以同时进行,也就是说这些环节在空间上是分布的,在时间上却是是并行的,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体响应速度,缩短了客户需求反馈的周期。沃尔玛通过构筑网络内部的信息平台,大大提高网络成员之间交换信息的速度。充分发挥速度效应,节约顾客宝贵的时间,是沃尔玛提高竞争力的手段之一。
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的成本优势更多地是建立在向上游厂家实施价格打压而降低采购成本基础上的,是一种典型的外生优势,而外生性的低价战略决不会构筑一个企业真正意义上的持久竞争优势。相比之下,沃尔玛通过其建立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传输信息平台上的先进物流科技来整合供应商资源,构筑合作价值网络,获得了比竞争对手更低的经营成本优势。这种内生性优势,是沃尔玛采用总成本领先竞争战略而获得,形成了其所向披靡、不可取代的核心竞争力。学习和借鉴沃尔玛价值网络管理的做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松评.向沃尔玛学供应链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赖茂生.信息技术与零售之王沃尔玛[J].情报科学,200321(8)
内容摘要:物联网是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新工具,本文从六个方面分析了物联网作为新工具的用途,能进行有效的物流信息采集和记录,实现物流全过程实时监控和供应链透明管理,降低供应链成本,实施智能化供应链管理,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对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均能起到优化作用。
关键词:物联网 物流 供应链 效率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EAN•UCC系统)和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给每一个实体对象一个唯一的代码,而构造的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实物互联网(孔洪亮,2005)。在这个网络中,系统可以自动地、实时地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石军,2009)。
在北京2009“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阐述了物联网的三大特性,即:全面展示,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甚至其它各种机器,随时采集物品动态;可靠传送,通过网络将感知的各种信息进行实时传送,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已使感知信息的传送变得易行;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及时处理海量信息,真正实现人与人的沟通,物与物的联通(王建宙,2009)。因此,物联网是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新兴工具。
物联网:物流信息采集和记录的工具
射频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射频识别以微电子芯片作为数据载体,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通信。微电子芯片解决了条形码数据容量小、记录信息有限的问题,微电子芯片的存储容量可以由几K到几十K字节,可以对任何物品给予唯一的编码。并且,射频技术突破了条形码必须近距离“直视”才能识别的缺点,无需打开商品包装或隔着障碍物即可识别,且可以批量识别,商品一旦进入射频识别的有效区域,就可以即刻被识别并转化成数字化信息,物联网可以有效的处理芯片中存储的物品数据,使物品信息可以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有效交流。
物联网:物流全过程实时监控和供应链透明管理的工具
在全球供应链中使用射频技术来处理数据流,是企业自从认识到供应链中信息流重要性以来最重大的发展。IT和自动化技术使得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大大提升,但货物盘点、数据录入等大量工作仍须手工完成,虽然手持式条形码识别器能辅助,但仍存在效率低、出错率高等问题。
物联网充分利用射频技术和互联网,能有效解决物流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问题。射频技术能有效地批量识别贴上标签的商品,获得准确的商品信息。对商品从原材料、半成品到成品,经过运输、仓储、配送、销售,直接回收等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随时获取商品信息,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出错率,使供应链管理透明化。
物联网:降低供应链成本的工具
物联网有助于简化货物接收与搬运的工作量。通过物流信息传输,供应链上的相关节点可以直接获取商品信息,并通过射频技术进行识别和检验,自动完成商品的验货,无需卸货和一一清点,简化了商品的验收环节,减少了搬运次数。
物联网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通过物联网,可以及时获知运输工具的实时信息,利用射频技术对运输工具实现智能跟踪,可以减少所需运输工具的数量及运输人员数,避免车辆闲置,提高利用率。
物联网有助于降低盘货成本。例如宝洁公司通过利用射频技术,将宝洁的存货减少了一半,并减少了缺货的可能性,由此带来宝洁公司每年节约近4亿美元。
物联网有助于降低商品被盗、损坏、错运及运输过程中货物丢失等导致的损失,这些成本约占供应链成本的3%-5%,此外,物联网能及时发现这些可能导致供应链低效的问题,降低这部分成本。
物联网:智能化供应链管理的工具
通过物联网,带射频标签的商品被顾客取、看、选购的信息,能实时传到中央数据库。当零售点的商品数量低于安全存货量时,系统能自动向供应商发出补货请求,库存补给完全可以智能化地触发;当产品即将达到或超过有效期时,系统能自动向零售商发出促销或撤下货架的要求;帮助生产商监控生产流程,合理安排采购计划,提高采购的原材料和紧急零部件的准确性;产品质量的检验不仅可以细化到产品的每个部件,还能追踪产品具体由哪个工人和哪台设备所生产。
物联网: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工具
物联网能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格优惠和便利性。物联网能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可以减少和消除供应链中的某些冗余环节,如不必要的货物验收和搬运,因此,能带来供应链整体成本的下降,必然会带来商品最终售价的下降。而且,通过物联网的智能化功能,可以帮助消费者简便地找到目标商品,同时根据收集的信息设计最优的顾客路线和货架布局,使消费者轻松便利地完成购物。
物联网也能优化售后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免费的便利,如为消费者远程查看商品的运行情况,编制相应的采购计划;当商品快到保质期时,及时提醒消费者使用;当商品出现不正常的位移时,会向消费者发出警告。
物联网:供应链上各环节优化的工具
物联网对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优化作用见表1。
综上所述,在物联网的支撑下,物流全过程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状况都是透明可见的,供应链成员之间能够实现信息的完全和实时共享,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准确性和完备性,所有的监控、盘点和验收工作都可以瞬间完成,减少存货,减少商品在物流全过程中的损耗,提高运输效率,从而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将企业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更专注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优化和供应链成员间的协作,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孔洪亮.EPC与“物联网”――引发供应链革命的导火线[J].中国标准化,2005(4)
2.石军.“感知中国”促进中国物联网加速发展[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9(5)
[关键词] 数字化营销 协同商务 供应链 客户关系管理 企业信息门户
协同商务的概念1999年由Gartner Group公司提出来,其理念就是企业充分利用以Internet等为特征的新兴技术为实现手段,增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全方位协作能力,通过激活企业的隐性资产,实现企业知识网络的正反馈而获得协同效应,从而创建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协同商务与传统电子商务的不同之处在于,协同商务强调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到销售、市场,乃至售后,都提供电子协作的能力。
基于协同商务的数字化营销(简称CC_数字化营销)就是对数字化营销和协同商务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信息门户以及数据库等提出一个营销模式。它打破产品设计人员、生产制造人员、销售人员、消费者之间的沟通障碍,从而最大可能的获得相关人员思维的合作和协同,使企业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好通过数字化营销所获得的市场信息,从而使产品的设计更加柔性,更加的贴近消费者,从而也使企业获得新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CC_数字化营销内涵及特点
CC_数字化营销是一种基于协同商务理念的,以新兴数字技术为实现手段的营销方式。CC_数字化营销以企业数据库、协同商务系统为支撑,通过数字化营销系统与企业其它系统(如:CRM/SCM等)的协同运作,充分调动和融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为企业营销的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协作能力,也为企业产品设计开发、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提供来自市场的最新、最快的信息,将消费者同企业及企业的合作伙伴纳入一个协同运作的网络中。因此,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共享性。CC_数字化营销是基于协同商务系统设计的,在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一个桥梁,可以让客户真正参与到企业的运作中,也帮助企业实现对客户的全方位跟踪和交互,因此它一定要做到与企业其他系统之间的协同运作与信息共享。通过企业信息门户,向消费者传递企业的商业信息,提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并帮助消费者建立与企业直接沟通的渠道,同时依靠协同商务平台集合企业的全部资源,实现企业前台与后台的协同运作和集成;企业的其他系统可以通过协同商务平台,获取其需要的市场及消费者数据、分析报表及业务决策相关信息,从而有可能的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2.智能性。CC_数字化营销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信息的分析工具。CC_数字化营销在同消费者进行一对一的营销的同时,倾听消费者的声音,累积对消费者的了解,通过数字化终端和数据库搜集和分析信息,了解顾客真正的需求,包括对产品、服务、分销方式、价格、沟通和体验的需求,加快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反应速度,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产品、定价、服务、分销和沟通策略,针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而正确的反应。通过对市场和消费者数据的加工和转换,提供从基本查询、报表和智能分析的一系列工具,并以各种形象的方式展现,为企业考察运营情况、业绩表现、分析当前问题所在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商业策略,调整产品结构、分销渠道、工作流程和服务方式等提供决策支持。
3.交互性。CC_数字化营销可以通过企业信息门户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信息,消费者可以方便地通过信息门户查询订单信息以及提供建议和投诉。当消费者需要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时,CC_数字化营销将通过协同商务系统,最快的协同企业各部门进行研究,并及时的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在客户咨询和购买以及售后服务过程中,企业都可及时地提供服务。CC_数字化营销还可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协同运作,跟踪每个客户的销售习惯和爱好,推荐相关产品。
由于利用了数字技术的各种属性和协同商务的概念,CC_数字化营销具备了协同性、共享性、交互性、智能性等特点。正是基于以上特点,CC_数字化营销具有许多前所未有的竞争优势。
二、CC_数字化营销系统框架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在CC_数字化营销中的传递路径是:
1.顾客通经过防火墙后进入企业信息门户可以查看相关产品目录、性能、价格和其他相关信息,当顾客对产品和服务提出需求时,需求信息将被信息门户传递给企业的营销中心,营销中心通过数字化营销系统判断需求能否被满足,并对不同的需求信息进行反馈,当客户的需求可以满足时,数字化营销系统通过协同商务系统将相关订单信息传递至企业的供应链管理(SCM)系统,SCM系统对订单信息进行分解,安排生产计划,准备原材料、备品、备件,将材料信息下达给物流中心。
2.物流中心联系供应商或通过库存准备材料,并将相关信息(如供货周期等)反馈给SCM系统,SCM系统结合生产中心的计划安排,将供货周期、产品特性等信息通过协同平台传递给数字化营销系统,企业的营销中心根据数字化营销系统的信息,将订单信息反馈给客户,在得到客户的确认后,营销中心便可通过数字化营销系统下达生产信息。在生产的过程中,客户还可通过信息门户,查询订单状态。当订单完成后,物流中心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并把相关信息传递给营销中心。
3.客服中心将会对客户进行回访或接受客户的咨询、投诉,并记录下客户的意见,然后将信息传递给企业的营销中心,在获得营销中心的答复后,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从而完成销售的全部过程。这全部过程发生的全部信息包括客户的资料都将传至企业数据库,并保存下来。
4.企业的营销中心可以依靠数字化营销终端,及时了解分销过程的商品流程和最终销售状况,并通过协同商务系统将销售信息传递给SCM系统,帮助其安排生产计划调节库存,加快反应速度。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数字化营销获得的信息,也将通过协同商务系统,被企业的其它系统加工后反馈给数字化营销系统。
三、CC_数字化营销实现的技术
CC_数字化营销实现的技术关键点有三个,分别是企业信息门户、协同商务系统、企业数据库。前两者使企业各个系统处于一个统一的平台下,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入口并实现协同运作,后者主要是对企业的数据信息的挖掘和应用。
1.企业信息门户。Gartner Group公司的定义是:企业信息门户就是通过浏览器实现对整个企业信息的访问,用以加速和提升决策进程。可以说企业信息门户就是在数字技术环境下,以协同商务和企业数据库为基础,在企业内各种应用系统协同运行、信息资源统一集成的基础上,为企业内外的使用者提供一个访问各种信息和应用系统的统一入口,并根据每个用户使用权限和角色的不同,形成个性化的应用,其和协同商务系统及企业数据库为前台和后台的关系。
门户使得企业的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以统一的、个性化的、多渠道的方式访问企业的信息和服务。企业门户是整个企业的电子门户,实现企业形象、电子商务、企业内部业务组织的整体框架。
2.协同商务系统。协同商务系统的基本思想是“协同”,也就是说通过打破各种资源(人、财、物、信息、流程)之间的壁垒和边界,提供一个统一的管理和畅通无阻的管理“通道”,实现对资源配置和开发的最优化。在协同商务系统中便体现为“信息网状”、“业务关联”和“随需而应”的三大理念。协同商务系统在目前可以基于WEB技术(一种分布式应用架构)开发,采用B/S模式(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B/S结构是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它是一次性到位的开发,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系统使用具有易用性、维护简单、24小时连续服务的特点;服务器端的数据库设计,通常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完整的一套协同商务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模块:企业信息门户、知识文档管理模块、客户关系管理模块、产品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工作流程管理模块、数字化营销管理模块和供应链管理模块。
3.企业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是CC_数字化营销的关键点。传统的电视广告以及平面广告的局限在于只能观看,不能收集消费者的意见和信息。而CC_数字化营销通过其载体可以很容易的获得来自消费者的反馈。
企业可以把从消费者那里的获得的信息放入数据库,并通过专用的数据挖掘工具验室来寻找商机。例如日本有一个饮料厂商,抓住每个妈妈都希望知道自己给孩子的营养是否足够的心理,在自己的网站上通过在线问卷的方式为妈妈们提供营养信息,妈妈们只需要回答相应的问题,就可以获得她们所关心的信息。以后厂家就根据这些问卷建立资料库,资料库中有每个妈妈有几个小孩、多大的资料,从而以后能向这些妈妈提供适合她们的产品,或者进行具体的沟通。
在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后,不仅拥有大量顾客信息,还更加便于进行客户管理,对顾客细分;甚至可以做到产品个性化定制和产品个性化定价。比如亚马逊:只要你在上面有过购书记录,在你下一次进入的时候,它会根据你的购买记录,主动推荐你可能需要的书。
四、CC_数字化营销的管理
1.市场。企业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客户、竞争对手,依靠市场获得的信息帮助企业确定合理的资源分配计划,制定经营目标和产品计划,并对营销计划的实施的效果做分析和评估。同时,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的各个职能系统能结合起来,进行联动性思考,形成了CC_数字化营销市调流程,见图2。
CC_数字化营销系统建立了市场调研和业务管理的协同性,也可以认为是企业职能部门与数字化营销的协同性。通过这种协同的建立,对于数字化营销来说,可以加强数字化营销的针对性;改善数字化营销和企业销售、生产、财务等部门之间的协作;改进数字化营销费用的控制,提高数字化营销的投资回报。
2.终端。CC_数字化营销的终端是指互联网、短信、IPTV、MSN等数字化工具,它们都可以看作是数字化营销的终端。它们传播成本低,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可以全天候7×24小时进行信息传播。更重要的是,数字化营销终端有分众性、直效性这两个可以大大提高受众到达率的优点。借助数字化终端,通过用户注册、调查反馈等途径可以很容易搜集到目标顾客的资料和信息,并经过筛选和整理建立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根据产品特点的不同,对相应的目标受众进行传播,从而实现分众营销。同时为使企业的数字化营销更加直效,数字化终端通过数字手段直接同目标顾客建立起联系,通过个性化的服务建立起一对一的沟通渠道,更有利于企业进行深度营销。
数字化终端不但在和客户打交道的时候可以发挥大用处,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如果使用好的话,对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图3表示了CC_数字化营销终端同企业的各个部门产生协同。
从图3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通过数字化终端,企业可以及时了解经销商的销售情况、库存情况,并及时的安排企业的销售计划和库存计划;企业可以及时的了解客户与市场需求变化,为新产品的研发制定计划,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企业可以更加合理的进行资金调配,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终端系统通过协同商务的帮助,可以及时的为客户提品信息,包括产品价格、运输状态等等;可以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提高客户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经销商也可以通过查阅企业信息库来制定自己的库存计划,制定产品销售计划。
3.渠道。数字经济时代,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建设一个优秀的CC_数字化营销渠道,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不容易被竞争对手跨越的竞争壁垒。根据2005年12月Forrester Research对250名营销经理的调查表明:目前正在使用的美国企业的数字化营销渠道中邮件营销(占83%)和搜索营销(占64%),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数字化营销渠道;同时,对社会化网络(占有13%)和RSS(10%)等新兴渠道的尝试,也颇有热情。
可以说数字化营销渠道并不是单一渠道,它集合了电话、直邮、电子邮件、互联网、短信、IPTV、RSS等多种方式对客户进行营销覆盖。但哪种渠道效果好,哪种营销组合更有效,企业应该建立一套评估体系,除了包括基本的营销运营报表之外,更需要结合营销项目的特点,对反映营销效率的统计报表加以分析和应用,以便更好的将营销结果与营销效率指标相结合,并且为持续改进营销效率提供支撑,确定最有效率的营销方式和营销组合,以增加对于终端客户的营销覆盖与销售渗透。
五、结束语
总之,将协同商务与数字化营销相结合,通过协同商务的思想来制定企业的数字化营销策略,从而打破信息孤岛的现状,把消费者、企业、企业的合作伙伴都纳入到一个统一的信息网中。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企业管理将进入更加务实、更加规范、更加高效的时代,数字化营销作为企业信息管理的核心之一,随着与协同商务的进一步结合,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熊励陈子辰梅益:协同商务理论与模式.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2]刘小强强瑞:基于协同设计的产品设计质量的提高.世界标准化与质量,2006年9月第9期
[3]徐家俊贾文玉:企业信息门户EIP――AMT信息动力丛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 网络直销问题措施
一、网络直销的定义
网络直销是指生产厂家借助联机网络、计算机通信和数字交互式媒体且不通过其他中间商,将网络技术的特点和直销的优势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商品销售,直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系列市场行为。开展网络直销有三种主要方式:直销企业建立网站、直接网络派送和电子直邮营销。
二、网络直销的特点
网络直销没有营销中间商,商品直接从生产者转移给消费者或使用者。网上直销有订货、支付和配送三个功能,它一般适用于大型商品及生产资料的交易。
1.相关服务的便捷性
顾客可以直接在网上订货、付款、等着送货上门,这一切大大方便了顾客的需要。生产者通过网络直销渠道为客户提供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特别是对于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行业如IT业,提供网上远程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方便顾客的同时,也使生产者降低了为顾客服务的成本。
2.网络直销渠道的高效性
网络直销大大减少了过去传统分销中的流通环节,免除了支付给中间商的费用,有效地降低了成本。生产者可以根据顾客的订单按需生产,做到实现零库存管理。同时网上直销还可以减少过去依靠推销员上门推销的昂贵的销售费用,最大限度控制营销成本。
3.人机互动性和信息的可反馈性
网络直销能满足当前企业与消费者的交流水平方面的不足,借助于网络,厂家在网上有关产品信息,使用E-mail等工具,及时实现与顾客一对一的互动交流。企业还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快速、便宜、易加工的反馈信息,跟踪消费者的需求及其变化情况,根据他们的要求安排生产和销售,避免了传统企业在接到订单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产品制造的盲目性,使企业能应对消费者的较高的可选择性。利用互联网的交互特性,网络直销从过去单向信息沟通变成双向直接信息沟通,增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连接。
三、网络直销存在的问题
1.采用网络直销的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中的阻碍
采用网络直销的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间竞争必然的选择。但目前该类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时还存在很多阻碍。
(1)信息化普及程度不够
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一般会使用条形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射频技术和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因为这将是推进供应链系统信息共享的关键和提高供应链绩效的根本。但是目前的信息化条件还远远不能满足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使用的要求。
(2)横向一体化与网络化实现困难
“横向一体化”,即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它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这就是供应链。这条链上的节点企业必须达到同步、协调运行,才有可能使链上的所有企业都能受益。
但是目前“链”脱节现象严重。比如网络直销中,消费者与销售部门、销售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络大多通过电子邮件手段,直邮的反馈率并不高。研究表明,电子邮件的平均回复率只有36.83%。这必然会导致响应及时性的降低。
(3)物流系统化、专业化欠缺
在供应链管理实施过程中,物流的经营绩效直接决定整体交易的完成和服务的水准,尤其是物流信息对于企业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商品的流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当前大多物流只是作为商务活动的辅助职能而存在,其本身并不构成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业务管理也往往分散进行,没有总体统一的协调和控制。
(4)服务个性化有待加强
在网络直销模式下,企业突破了时空的界限,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达到了和谐统一,使得企业的供应链更加简洁、高效、开放和灵活,需要有完美的个性化服务。但是很多网络直销企业要做到个性化服务还有很长路要走。
(5)信息共享性与管理高效性亟待改进
网络直销要求整个交易过程实现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之间的动态联系,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但当前我国正处于电子商务的初级阶段的状况很难达到以上的要求。
另外,顾客对产品可信度问题也不可忽视。在网络直销中,顾客与商家不直接接触,顾客往往会产生一种不真实或不信任的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会阻止其主动购买的动机。
2.网络直销与中间商的冲突
在传统营销渠道中,中间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利用中间商能够在广泛提品和进入目标市场方面发挥最高的效率。
网上直销渠道的建立,使得生产商和最终消费者能直接连接和沟通,传统中间商的职能发生了改变,由过去的环节的中间力量变成为直销渠道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如提供货物运输配送服务的专业配送公司,提供货款网上结算服务的网上银行,以及提品信息和网站建设的ISP和电子商务服务商,使得传统营销中间商凭借地缘原因获取的优势被互联网的虚拟性所取代,同时互联网的高效率的信息交换,改变着过去传统营销渠道的诸多环节,将错综复杂的关系简化为单一关系。
通过网络直销,生产商把他们的产品直接送到顾客的手上,交易费用也降低了,利润大幅增加。消费者感觉能控制销售环境,生产商也由于能够同最终用户直接接触因而可以更有效的安排未来的营销活动。这种销售方式把传统的零售商甩在了圈外。对生产商而言,零售商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它需要找到一条新路,既贴近消费者又不必疏远现有的销售渠道。
德国有关专家的研究指出,大的零售商确实担心互联网的存在和中间地位的丧失。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具备供应商所不具备的优势,他们知道如何向消费者推销。他们有信誉和经验的优势,他们经营的产品范围还很广,生产商即便在互联网上为自己的产品建立一个网上商店,也并不能向消费者提供一种完善的购物环境。
因此,生产商只能以低调的方式创建网络商务,或者只在网站上销售一部分产品。据说,在5年内互联网网站业务量可能被30家或40家公司占据,生产商想通过网络直销获利,就必须具备一个内容充实、实力强大的网站来吸引消费者。
四、网络直销问题的应对措施
1.实施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应对策略
供应链的管理必然要开发出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1)供应链管理必须与战略伙伴同步
供应链管理应向着同步供应链管理的方向发展。实现同步供应链的收益切入点则体现在执行紧缩策略、实施联合计划和选择正确的供应链等方面。执行紧缩策略就是通过公司内部和公司之间的延伸,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链上的每一个企业实现共赢。选择正确的供应链应充分考虑供应链运行的灵活性、物流服务总体水平的提高程度、与消费者的关系、资源的优化程度等方面。实现联合计划要求企业通过供应链共享生产、销售、市场和流程信息,以提高商品的快速流动。
(2)建立“多对多”交易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交易活动的电子化
作为整个链条中的一环,企业的业务交易活动将涉及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从一家特定的企业角度来说,业务交易活动是一个“一对多”的网络。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业务交易活动则是一个典型的“多对多”网络,并且只有通过一个“多对多”的交易网络,才能够提高整个行业的交易效率。
建立“多对多”交易网络服务平台,首先必须实现众多买卖双方的网络互联,其次必须实现各企业商品订单格式的互相转换,以及各企业间个性化商品编码的转换等问题。同时,在建立“多对多”交易网络服务平台时,可以采用依靠基于互联网的第三方供应链管理平台提供商提供服务的形式为企业实现低成本的交易电子化。
(3)简化业务流程,处理好供应链管理与品牌经营之间的关系
“大规模定制”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简化了整个需求判断的过程,并且使大家认识到只有提供那些能够反映顾客特定需求的产品才是最好的服务。
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制造商对顾客的需求往往缺乏真正的了解,而品牌经营的目的就试图通过形象来弥补这个缺陷。大规模定制能够充分了解、捕捉与满足顾客的真正需求,因为它是根据顾客的实际选择,按订单制造、交货的,没有生产效率的损失,且实现了一对一的直接联系。
(4)注重最终用户,建立一种消费者提供动力的需求链
需求链管理强调向平台提供消费者实际所需要的产品,它通过收集和分析有关客户的问题和最终需求,确定合作伙伴来履行需求链中的各项功能;将有关功能性任务交给渠道成员来做,达到高效的目的;将有关消费者和客户的信息、技术和后勤管理以及机会的信息与链中的其他成员分享,以合理的方式向消费者提品和服务。
2.建设好网络直销渠道
(1)从消费者角度设计渠道
准确的产品和市场定位很重要,网络直销面对的消费者主要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具有创新精神,经济富裕的人,销售的产品具有较高的信息集中性。最好采用消费者比较放心,容易接受的网上购物方式,如货到付款。
(2)设计订货系统,要简单明了
不要让消费者填写太多信息,而应该采用现在流行的“购物车”方式模拟超市,让消费者一边看物品比较选择,一边进行选购。在购物结束后,一次性进行结算。另外,订货系统还应该提供商品搜索和分类查找功能,以便于消费者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需要的商品及其重要信息。
(3)在选择结算方式时,应考虑到目前实际发展的状况
在结算时尽量提供多种方式方便消费者选择,同时还要采用安全的间接的安全结算方式,如将其信用卡号和账号公开,消费者可以自己通过信用卡终端自行转账,避免了网上输入账号和密码被丢失的风险。
(4)建立完善的配送系统
开展网上直销的生产企业可以有两种途径管理和控制物流。一种是利用自己的力量建设自己的物流系统;另一种方式,是通过选择合作伙伴,利用专业的物流公司为网上直销提供物流服务。在现阶段我国配送体系还不成熟的时候,在进行网上销售时还要考虑到该产品是否适合于目前的配送体系。
3.力争与中间商双赢
电子商务的发展最终由消费者对便利和专业化服务的需求所驱动。因此生产商和销售商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1)赋予零售商新的角色
生产商在最前端,零售商在后端,顾客在网站上研究、比较、下订单然后去零售商那里履行交款取货并接受服务。零售商也可以销售附加产品,补充部件和最适台在商店购买的产品。这样不仅不会完全抛开零售商,还可以发挥他们的优势并降低他们的库存成本。
(2)与零售商合伙创建全新的中介方式
现今的零售商是各行业的专家,他们提供的产品来源于不同生产商和销售商。生产商与零售商合作发展并经营一家共同的商店可以向顾客提供更全面的购物环境,从而产生更高的收益和利润率。这为利用零售商的品牌创造网络流量提供了机会。
(3)在网上提供比在商店里更多的产品
生产商可以让零售商销售那些需要实际感受的产品(如试用、试驾驶等),而在自己的网站上提供其他的产品,甚至是二类或断代产品。尝试销售这些不会发生退货的“其他产品”。另一个使网站与众不同的办法是按价目单销售你的全部产品,让零售商领头提供打折。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供应链
[DOI]10.13939/ki.zgsc.2017.09.172
1 物联网的概念及内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一项快速发展应用的新技术,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由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最早提出来的。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最早是在2009年8月,时任国家总理的同志深入阐述了“感知中国”和物联网传感技术新理念,物联网得到快速发展。
早期,“物联网”也称“传感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信息交换的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用户端扩展和延伸至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条码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微纳传感器、数码摄像头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011年5月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1年)》给物联网的定义是:“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备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连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
概括来说,物联网目的是实现万物互联,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主要内容:一是硬件层面上,物联网把射频识别(RFID)装置、全球定位系统、红外传感器及其他多种传感器等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二是软件层面上,物联网将采集到的海量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服务器上,并采用云计算等数据处理技术。
对于企业而言,物联网在生产、营销、物流的未来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 物联网在物流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
物联网的应用有三个层次:一是传输通信,它是物联网应用的保障。利用企业网、互联网、无线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通信载体将感知的信息进行实时的传送。二是全面感知,它是物联网应用的基础。利用RFID读写器和标签、传感器、二维码、条码阅读器、智能终端及其他各种感知设备实现随时随地对各种对象信息的采集,全面感知世界。三是应用方案,它是物联网应用的核心。物联网是面对具体应用而存在的。物联网的创新、普及和应用,要以具体的应用解决方案的整合创新为出发点。
以物品状态信息作为流动主体的物联网应用,是物流供应链的关键。通过物联网,可以使得物品在整个供应链上下贯通,提高物流运输配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形成端到端的智能物流配送服务流程,保障配送。管理者可以通过数字化定位最优线路,实时向运营车辆发送指令,实现对物流车辆及司机的全程监控和调度管理,可以使得运输过程的数据传输更加正确、技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对车、人、物、路、位置等进行有效的智能监控、调度管理,保证货物在最短时间送至消费者手中。同时,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子标签随时查看货物从生产到存储到出库全过程信息。运用物联网,能够促进物品在物流供应链流转过程中的透明管理,可视化程度更高。物流中心内部的上架、补货、扫描、发运等进程都通过相关信息系统进行跟踪和监控,供应链的每个成员都可以追溯产品生产者、产品特征以及产品流转运动轨迹,依此推广品牌和降低安全质量事故。对于物流行业整体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3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供应链体系构建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供应链体系可以分为三层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下页图所示。
感知层主要是获取并处理物品信息,由最低端的条码标签、RFID标签、传感器、摄像头、GPS以及传感网关、传感节点设备组成。主要是对物流供应情况进行信息采集。网络层负责传输感知层信息。应用层是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转化成视频、数据等方式,方便对物资进行调度、跟踪监控、运输安排、仓储安排,从而实现物资流转的全程可视。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直接带动现代物流的发展,推动企业物流供应链向智慧化、智能自动化发展。在物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物流供应链的构建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采购、生产管理
在采购、生产过程中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采购、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物料、零部件进行质量跟踪和追溯,对半成品、成品进行质量控制和自动识别,降低人工管理成本,有助于帮助生成者合理安排生产和进度,保证生产线稳定作业,保证产品质量。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供应链体系架构
3.2 运输管理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对运输车辆进行智能调度、在途监控,实现对运输路线、运输时间与运输货物的可视化跟踪。此外,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行车线路,提前预知货物的到达时间,进一步提高运输到货及时率和客户物流运输跟踪体验。
3.3 仓储管理
通^物联网技术,实现仓库自动扫码出入库,自动指引上下架,在库自动化盘点,对库内存放位置进行精准定位等,实现准确收发货,及时补货,降低库存,减少物品损耗。
3.4 销售管理
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可以减少销售物流等待时间,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进而提升顾客满意度。
3.5 物流设备设施管理
物联网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物流设施设备智能化应用能力,促进物流供应链管理过程向智能化发展。除了比较成熟应用的条码技术、RFID技术、GPS、GIS、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外,物流设施设备都将嵌入RFID电子标签或其他感知载体,通过标签所记录的信息帮助相关信息系统及时掌控各项物流进程,促进物流管理、运行效率提升,降低物流成本。
4 结 论
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下,智能化物流供应链的构建可以使得物流环节更加高效便捷,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动化、可视化,利用新的RFID技术、GPS技术、视频监控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移动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传感感知技术,将带动物流配送网络的智能化,推动敏捷智能的供应链变革,开创智慧物流新局面,并从整体为制造企业、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蔡丽艳.物联网时代的智慧物流[J].物流科技,2010(12).
[2]白剑,金静阳.物联网下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J].科技视界,2013(26):21.
[3]王鹤.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供应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