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移动支付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手机终端上出现,而移动支付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业务之一。移动支付作为移动电子商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用手机购物、买彩票还是买卖证券都是建立在移动支付技术基础之上的。只有移动支付得到充分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移动支付概述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支付业务是由移动运营商、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MASP)和金融机构共同推出的、构建在移动运营支撑系统上的一个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应用。
移动支付与一般的网上支付相比具有其明显的一些特点,主要包括:
移动支付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约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交易。
由于移动支付主要通过手机进行交易和支付,而手机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私密性,所以容易实现对于交易信息的私密性的保护。
与PC机相比,手机的硬件资源明显不足,这也为通过手机进行交易处理以及存储信息带来了缺陷。
由于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交易,电池是其惟一的能量来源,而目前的手机电池一般仅能满足几小时的移动商务交易执行,所以,为连续的移动交易支付带来了不便。
二、移动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的分类方式有很多,但总体上可以归结为两类支付模式:近程支付和远程支付,所谓近程支付,就是基于交易现场的手机支付方式,账户信息存于手机之中,通过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在特定刷卡终端,现场校验账户信息并进行扣款支付。如通过手机刷卡的方式可以乘坐公交车、在超市商场买东西等。远程支付,类似于互联网的在线支付,指用户通过手机,基于移动通信网络,通过WWW、GPRS、WAP、STK等方式远距离完成的支付行为。如通过手机、PDA等移动终端购买彩票、买卖股票等。
三 移动支付安全技术
1. WPKI
无线公开密钥体系即WPKI,是将电子商务中的PKI引入到无线网络环境中的一套遵循已有标准的密钥及证书管理平台体系,通过无线公开密钥基础设施管理在移动网络环境中的端到端的安全交付,从而能够建立有效的、安全的无线网络环境。
WPKI是在PKI标准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来的,从而能够适应移动网络的安全性需求。它采用了优化的椭圆曲线加密算法以及精简的X.509数字证书,通过第三方可信机构即认证中心验证用户的身份,从而保证了移动网络环境中的可信传输。
2.安全认证协议
目前在移动电子商务中常用的安全认证协议主要有SSL安全套接层协议和SET安全电子交易协议。
SSL协议保障在因特网上的数据传输安全,利用数据加密技术可确保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不被窃听、截取以及篡改。SSL协议可分为两层:SSL记录协议,它建立在可靠的传输协议之上,为高层协议提供数据封装、压缩、加密等基本功能的支持;SSL握手协议,它建立在SSL记录协议之上,用于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对通讯双方进行身份认证、协商加密算法以及交换加密密钥等操作。
SET协议是在B2C模式的基础上,基于信用卡支付设计的,采用了公钥密码体制和X.509数字证书标准,保证了在开放的网络上使用信用卡进行在线商务交易的安全,具有保证交易的机密性、不可抵赖性、交易数据的完整性及真实性等优点。
四、总结
随着无线网络及移动通迅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移动支付作为移动增值业务,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在移动支付的各个环节中,如何能够保证支付的安全性是应该着重考虑关心的问题,这也是移动电子商务未来发展所不可回避的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移动支付 手机支付 移动电子商务 发展 趋势
一、移动支付的概述及几种支付方式的对比
(一)移动支付的基本概念
移动支付,即手机支付,是利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允许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对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支付的服务,从而实现商业交易。
移动支付是移动电子商务实现的重要环节,它依赖于货币电子化、支付电子化、商务电子化。货币电子化--电子货币,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实货币从发行者处兑换处代表同等金额的数据,通过电子化的方法将数据转移给支付对象实现商品支付。电子货币通常在银行专用网络上传输。支付电子化--电子支付,是指从事电子商务交易的双方或多方,通过信息网络,使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货币支付实现商务交易。电子支付采用先进的通信手段,先进技术的数字流转技术来完成信息传输,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势。移动电子商务是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利用移动终端实现商业活动的电子商务模式,是随着技术发展与市场变化出现的新的商务模式。
(二)电子商务环境中几种支付方式的比较
1、第三方平台支付
第三方平台支付模式下,付款者和收款者首先必须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申请账户,并提供银行帐号。商务交易前,付款人将资金转移到支付账户中。交易是,付款人发出支付请求,第三方平台将付款人帐户中的相应资金转移到自己的帐户中,通知收款人发货,到货后付款人确认,第三方平台将该资金划拨到收款人账户中。
2、虚拟货币支付
虚拟货币支付是商家自己发行的支付工具,用于支付自己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用户需要通过其他支付方式购买如现金、银行卡等购买虚拟货币,购买完成后资金已经向商家支付完成,后面的消费只是交易的确认。
虚拟货币对于商家的好处是吸引会员、吸纳资金,也便于管理和调整,有效保障了商家的利益。对于用户而言,使用虚拟货币可以在特定平台上消费和享受一定的服务,但虚拟货币不能兑换成现实货币,通用性差。
3、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比起其他支付方式,有以下优点:1,使用更加方便、速度快。移动支付是目前速度最快的支付方式,付款人可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完成支付,移动支付甚至比银行卡更加便利。2,安全性好。比起计算机,手机对病毒的免疫力更强,使得不法分子获取用户帐户信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手机支付的安全性大于网上支付。但由于移动支付技术暂时还不够成熟,有时无法保证交易的实时性。
二、移动支付的发展
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主要条件包括规模的庞大用户群、成熟的技术以及合理的运营模式。我国的手机用户群体庞大,近年来的信息技术发展也为移动支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移动运营商主导的商业模式,二是金融机构主导的商业模式,第三是第三方平台提供商主导的商业模式。
移动支付的业务发展方面,移动支付主要有以下几种商业模式:1,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下,运营商常将交易费用直接从用户话费中扣除,以减少与金融机构的业务联系。2,以金融机构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用户直接通过扣除银行帐户中的资金进行移动支付。3,以支付机构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这些支付机构独立于移动运营商和金融机构,以移动支付作为其支付业务的延伸,如支付宝手机支付,利用支付宝帐户实现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的发展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发展迅速,据统计,2012年我国手机用户已突破10亿,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13年我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将超过5亿。移动支付业务交易规模持续增长,根据艾瑞的统计,近几年移动购物同比增速达到400%,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意识也不断上升。第二,技术标准不一。移动支付业务技术方面,不同机构的技术标准各不相同,如银联主要拓展银行卡的使用,中国移动则自己进行技术标准的研发。但这种情况正在逐步改善,2012年6月,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国内外移动支付的应用状况
(一)国内移动支付的应用
通过以上分析,对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有了大致的了解:目前我国移动支付的各参与主体都在积极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商业银行的移动支付应用,除了手机银行业务,还有移动支付功能如网购、充值等。除了远程支付,部分银行开展了手机近场支付应用。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移动运营商对手机也积极投入近场支付业务,部分运营商开始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实现金融帐户与移动终端结合。第三方支付也通过开发智能手机客户端支付软件,涉足移动支付,如支付宝,用户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使用第三方平成支付。
(二)国外两种移动支付发展模式的简述
1、日韩为代表的手机现场支付发展模式
手机现场支付发展模式的特点是移动增值业务发展成熟、运营商地位强势以及用户有着良好的终端消费习惯,这些因素有利于现场支付业务的开展。同时,现场支付发展也依赖于丰富的应用作为支撑,如日本NTT DoCoMo手机支付,它围绕电子支付,不断丰富手机支付业务,其应用延伸到了信用卡、电子票据如机票和电影票、合作商家会员卡等功能,覆盖了多家餐厅、便利店及自动售货机,带动了手机支付业务的全面发展。
2、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移动支付发展模式
欧美发达国家地区主流的移动支付业务以远程为主,多用于WAP(无线应用协议)业务、电子票务等。近年来,围绕和信用卡的直接或间接合作,欧美地区移动支付有创新发展的趋势,如Square公司,提供小额现场支付的手机刷卡产品,使用Square软件可以将手机变成POS机,接受银行卡进行小额支付,同时还可为商家提供数据分析,每次刷卡商家可通过软件查看对方是否自己的老客户等信息。
综上可发现各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结合了当地金融和产业发展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
四、移动支付发展的挑战及展望
(一)移动支付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我国对于移动运营商而言,移动支付面临几大挑战:首先是资源整合。移动支付产业链涉及多个主体,终端用户、商户、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商等,产业链极为复杂,对运营商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挑战。其次,运营商面临着盈利模式的挑战。移动支付产品本身带来的收益十分有限,以艾瑞预测数据为例,到2012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而运营商最多能达到的总收入只有10亿元,且三家运营商之间还需再分配,结合硬件成本与推广费用,运营商的投入与产出处于极度失衡状态。第三,移动支付的发展面临着业务应用模式单一的挑战,以手机刷卡为例,对于用户而言仅仅是刷银行卡形式转变成刷手机的形式,缺乏足够的动力和吸引力使用移动业务。
(二)移动支付发展趋势
对应上述分析,长远来看,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趋势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合作模式方面,产业链各方涌现较多竞争者,在分担营销成本同时积极探索出各方共赢的商务模式,为消费者全面提供便捷的应用。其次在技术标准方面,最终出现一种主导的技术标准。再次在支付实现方式上,线上的远程支付与线下的现场支付双重应用整合,提供综合化服务。最后,政策层面更加完善监管,做到市场公平,推动移动支付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华强,吴道义等,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金融实务》,2013年第三期
[2]樊鹏,移动支付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社科纵横》,2011年第11期
[3]李尤,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电子支付方式比较分析,《企业技术开发》,2006.06
[4]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建议,2013年05月22日
【关键词】第三方 移动支付平台 ES
从相关数据统计来看目前我国移动通讯网络用户已经突破了10亿大关,在这种形势下给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并且促进了移动支付业务与银行金融业务的融合,这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支付手段,为用户带来更多种类的服务,同时也让移动支付业务变得越来越普及化。在移动支付业务普及面及其规模不断扩充的背景下使得各个商户平台、银行平台以及运营商之间产生了密切且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建设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而ESB方案则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让平台的扩展性以及可维护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让相关服务质量得到了保障。
1 ESB概述
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即为企业服务总线,事实上它是XML、Web以及中间件技术的融合产物。从网络角度来看ESB为其提供了最为基础的连接中枢,这也使其成为了企业神经系统构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件。ESB让传统软件架构发生了极大的变革,并且大大地节约了项目的构建成本,并且进一步提升了兼容性使得不同应用间的技术差异得以消除,这给服务器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并实现了不同层次服务、平台的整合。从基本功能来看ESB包括了服务的MetaData管理、传输服务、中介、多服务集成方式以及服务和事件管理支持。在基础功能之上ESB还具有丰富的扩展功能,其扩展功能包括了面向服务的元数据管理、Mediation、通信、集成、服务交互、服务安全、服务质量以及服务等级。正是这些全面性的功能使得ESB有了良好的适用性。从工作方式来看ESB主要是基于事件驱动以及文档导向的处理模并遵循分布式运行管理机制。在路由功能与过滤功能的基础上让其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并且在数据传输方面较传统模式具有极大的优势。另外它还可为平台提供各类标准接口,使得平台的扩展性以及兼容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总之ESB的出现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并带来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应给予关注。
2 基于ESB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设计
从第三方移动支付也本身来看主要靠客户端以及服务器端实现,其具体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各个系统构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体系,而各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从系统本身特点来看银行系统已经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而相对于传统的金融系统运营商显然并不成熟,但是也形成了初步的架构模型。商户系统依然在发展阶段中,其中有部分模块还处于开发状态。基于以上所述不难发现在这种背景下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接口呈现了多样化特征。从交易活动本身来看则需要贯穿于各个系统平台,若其中某个平台出现问题则会给整个交易活动带来严重的阻碍并导致交易失败,换句话说交易体系稳定运作的前提是每个节点可安全完成数据传递工作。这就要求在制定代码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点对点的方式进行,换句话说在平台接入系统的过程中需要为其构建出具有针对性的且特定的接口。
为了对以上系统进行完善,在本研究的设计中将ESB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流程设定如图2所示。
借助于ESB架构对相关信息进行传递时,各个子系统可以抽象的方式与ESB提供的Web服务连接,也就是说将子系统看作为服务节点。信息传递必须通过ESB方可进行,让传统模式下下的点对点服务得到了完善。在这种方式下系统的耦合度也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使得不同的服务并不会产生相互的影响。另外新服务可更为便捷地扩展于ESB当中,这样也就避免了重启服务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有了更好的稳定性,并可在动态环境下工作,扩展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从架构上看ESB主要分为应用层、集成层、服务组合层以及EIS层。其中集成层是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应用层以及组合层之间,扮演了中介者的角色。在集成层的作用下可为服务调用者提供协议转换服务并将消息格式转变为标准服务格式。在上述基础上经过路由选择在提供给用户。此外集成层具有强大的安全通信功能,并可对业务进行统一的逻辑处理,让整个系统的服务工作更具调理化。应用层是第三方平台的接入点,具备了友好的交互界面,将用户请求反馈给系统,并将系统解决方案传递给用户。EIS作为底层结构主要与支付平台进行连接并为上层提供系统的服务。服务层则是让ESB架构集成化的基础,可对EIS层各系统的服务进行接纳并处理、整合。服务组合层是对相关业务进行有效树立,可视作将业务流程进行封装并得到一个集成化的大型服务供以调用使得各类服务业务集成层与逻辑层得到有效分离让整个架构更为清晰、明了。
3 结语
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的普及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捷,而ESB架构则为第三方移动平台的有利的技术基础,为其发展带来了空间与平台,这对于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坤,杨社堂.企业服务总线在跨行现金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0(12).
[2]张勇.技术为先,移动支付的新时代[J]. 金融科技时代,2013(09).
[3]王菁,邬书跃,梁欣.一种安全高效的在线移动支付协议[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16).
1、加密技术
在第三方交易平台上起第二作用的技术是加密技术,因为在支付平台上,安全新和保密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通常来说,加密技术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加密算法来实现的,DES、DSA都是常见的加密算法。通过这些算法对文件和数据进行技术处理,使其变为不可被读取和替代的代码,即所谓的“密文”,这些“密文”只有在有对应的密匙下才会显现。这样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就能得到较好的保护,不会被窃取和移作他用。在种技术保证了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安全新和可靠性。
2、PKI技术
PKI(PublicKeyInfrastructure,公开密钥基础设施)是一种国际上通用的在网络上保证信息安全的技术。在第三方交易平台上,该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把数字证书作为媒介,用来确保商家、客户两者的网络身份上的认证,同时,将公钥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相结合,来实现相关通讯数据的安全。最后,利用一定的时间戳服务来保证有关客户订单时间的准确性和不可变更性。
3、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在以第三方交易平台为基础的新型支付技术上应用的也极为广泛,具体包括实名认证技术,静态密码技术,短信密码,动态口令卡和生物识别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在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技术基础的新一代电子支付技术浪潮中,移动支付平台也越来越博取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微信支付的方便日益深入人心,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也越来越成为现代支付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基础的移动支付,如以财付通为基础的微信支付,其主要依赖的技术有:
4、SIMpass技术
该项技术又被称为双界面的SIM卡技术,这项技术是将通用的手机SIM卡和一定的DI技术相结合,打造的多用途的SIM卡,这种卡能够兼容多个智能卡的应用,既能支持接触借口,也能实现非接触借口工作。这种技术的开展可以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及相应移动支付平台的支持下,利用手中的移动手机完成各种支付。拥有该项技术的客户可安全和轻松的完成支付通过在一定的消费终端前使用即可。
5、RFSIM技术
该技术也是一种通过手机SIM实现的无线通信技术,通信距离一般较短,通常在500厘米以内,RFSIM技术能够实现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和SIM卡类似的通信功能,可代替钱包的电子钱包功能,基于RSA的远程功能,一定的电子票据功能,范围有限的证件功能。该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际是一种集电子钱包、身份技术的全面服务平台。结合上述粗浅的分析,不难看到,以支付宝,财富通第三方支付平台为基础的余额宝、微信支付等现代支将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日益的深入人们的生活,“忽如一夜春风到,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个电子商务高歌猛进的时代,作为传统银行业,如何充分合理的利用现代电商技术,抓住客户,如何将现代电商技术与银行转型相结合,如何把握现代技术,与新兴金融机构相结合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话题。
二、以社区银行、金融便利店为代表的新型金融机构及技术应用
1、社区银行、金融便利店等新型金融机构概述
社区银行一般是指那种资产规模较小,现在学术界有不少学者将这个资产界定为20亿以下,以股份制模式建立,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运作,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服务于社区的银行。金融便利店把自助机具与人工服务结合,功能涵盖了自助银行、个贷服务、个人理财和业务营销的社区零售银行的模式。
2、现代支付技术应用分析
结合上述新型金融机构的特点,笔者以社区银行为例分析从以下方面对现代支付技术进行应用和推广:首先,可基于社区银行的社区性,充分利用其客户关系稳定、业务成熟的特点建立以该社区居民为基本范围的数据库,搭建网络支付平台。其次,将社区银行的有关传统银行业务如信用卡业务等与该网络平台绑定,可以设置预先所谓的若干业务类型,方便客户操作和实践。再次,通过数据库管理对客户的信息进行不断的更新和维护,一方面可以考虑为客户实现银行业务的个性化定制,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数据信息,为进一步的服务夯实基础。最后,至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好相关加密和身份认证工作,确保支付体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结语
关键词:校园一卡;WiFi技术;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0-0242-02
1.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数字化校园不断推进,以及激动人心的“智慧校园”的提出。高校校园卡从最原始的打孔卡片到利用反光技术的光电卡,ID卡;从只能读取编号的ID卡系统,可读写、安全性较高的非接触式IC卡/M1卡,发展到CPU/M1卡、金融IC卡、手机等多载体系统;功能从应用比较单一、容易被复制的餐厅就餐卡,发展到安全性能较高的校园一卡通。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是针对高校综合管理设计开发的,依附校@网,独立数据库和安全公钥等,实现校内消费、身份识别、日常信息管理,为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随着WiFi技术、NFC技术和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校园一卡通系统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2.校园卡的现状
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是针对高校综合管理设计开发的,是校内身份证明,它依托于校园网,使得校内数字资源整合成为可能,是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载体,是统一管理信息平台中大量基础数据的来源之一,为高校其他信息系统提供卡片应用信息的媒介,促进了学校学生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教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方便了师生生活,是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校园一卡通系统既具有餐厅就餐、超市购物、图书馆超期罚金、机房上机、学生宿舍用电等消费功能,也具有学生公寓指纹考勤,教职工会议签到,教职工补助、学生勤工助学金发放等身份识别管理功能,同时与校内图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机房上机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对接实现了信息共享,提高了管理效率,有效地解决了信息孤岛和繁琐的多重身份认证问题。
3.校园一卡通面临的挑战
校园一卡通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是随着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方式、WIFI技术和NFC技术的发展,校园一卡通支付方式和考勤管理方面面临极大的挑战。
3.1校园支付方式的变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以其快速、方便的特点被广大师生所喜爱。移动支付是指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智能终端等移动设备,依托移动通信网络或借助智能终端与支付受理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技术发起支付指令,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近年来,移动通信网络发展日趋成熟,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成熟,不仅推动了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校园支付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现金支付,银行卡、校园卡支付转变到第三方移动支付。移动用户只需要在餐厅售饭窗口或者超市支付窗口,“扫一扫”商户提供的二维码,就可以轻松实现实时付款,校园卡支付已不再是唯一的支付方式。没有办理校园卡的校外用户也可以共享学校的资源,随时到学校就餐、超市购物,人们享受无卡支付便利的同时,商家提高了营业额。因此,无卡支付将会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和商家的青睐,这种消费支付方式对于校园一卡通提供的消费和金融管理功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3.2信息管理方式的变化
现有的高校学生指纹考勤系统依附于校园一卡通系统,新生入学时采集指纹信息保存到校园卡,晚上宿舍考勤时段,学生在指纹认证终端验证指纹,提取学生指纹并与校园卡内保存的指纹信息作比对,如果一致,则指纹比对成功,完成考勤,考勤结果上传到考勤数据库,并自动记录考勤时间。这是一种将指纹验证和校园卡验证结合,进行刷卡加指纹的双重验证考勤方式。随着移动电话的制造成本的降低,品牌竞争的加剧,智能手机价格越来越亲民;APP的面世且功能逐渐完善、性能不断提高;既具有传统电话的通话、短信功能,同时具有聊天、购物、上网、阅读、娱乐、办公等功能的移动电话越来越普及,优越性越来越明显;智能手机已离不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近年来WiFi技术、NFC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电话和室内WiFi定位系统相结合,位置误差范围可以控制在3米以内,基本能满足室内移动定位的需求,使得无卡考勤成为可能。另外,随着GPS定位精确度的逐步提高,通过智能手机的内置GPS芯片的定位功能,成功实现了移动电话客户端,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就可以轻松完成高校学生的定位、教职工会议签到等考勤工作。
4.校园一卡通的机遇
机遇与挑战是相辅相成的,要抓住机遇就必须勇于挑战,敢于挑战才会有机遇。各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逐步深入,一个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正向我们走来。“校园一卡通”是智慧校园的基础工程,为智慧校园提供平台,是管理科学化、信息化、便捷化的必要前提和基本途径。紧跟时代步伐,转变传统观念,以学校的师生群体消费作为客户资源,来吸引银行、移动运营商等对学校进行投资,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开启了高校和企业双赢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1)现阶段,支付宝/微信凭借广大的客户群,支付方式灵活,存取方便,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移动支付形式。但是,移动支付在用户数量扩大以后,其安全问题突显,因为这种支付方式安全维护时间频繁,用户数据被盗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法律和法规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空白,用户利益难免受损,针对这种情况,考虑到校园一卡通系统相对独立的网络环境和系统,支付宝与校园一卡通合作成功实现校园一卡通的网上支付宝充值业务-引。借助微信平台,实现银行卡到校园卡的转账,再加上已有的圈存机的转账功能,校园卡的充值方式不断增加,师生充值更加便捷,避免了充值排队等待现象,使用校园卡进行消费也越来越方便。
2)基于室内wiFi或手机GPS定位的考勤系统虽然可以实现精确定位,完成学生考勤工作,但无法完全避免代替考勤的情况。被考勤人员可以复制指纹膜,把移动电话交给他人代替考勤。考虑到同时复制指纹和人脸两种人体生物特征相对困难,可以将指纹和智能卡验证方式结合快速发展的人脸识别技术,作为高校未来的考勤管理方式。另外,校园一卡通与OA对接后,通过智能化的刷卡终端设备和灵活性的管理软件结合,实现了信息共享和推送,一方面提高了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达到考勤需求的自助设置与管理,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内容提要:
从2000年开始,经过5年的曲折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应用已经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及生活习惯。然而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制约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就是支付问题。因此,本文将把关注的重点集中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和支付相关的一些方面,介绍目前国内电子商务应用中支付环境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的支付方式及其特点、现有支付方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等。
关键词:
电子商务、支付方式、传统支付、在线支付
一、 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子商务应用也逐渐走入了千家万户,成为被人们所熟悉的一种交易方式之一。电子商务利用Internet平台将传统商务活动中的参与各方(买家、卖家、物流公司、金融机构等)连接在一起,通过将整个交易过程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减低了交易的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交易方式,电子商务的内容仍然还是由“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者构成。但是,和传统的商务活动相比,电子商务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三流”中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特别是在“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使电子商务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方式去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阶段,信息技术主要是应用在网上信息检索、定单确认、合同草拟等“信息流”的传递过程中,“资金流”的传递主要还依赖传统的支付方式完成。但是,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逐渐成熟,对“资金流”电子化、信息化的需求也日益高涨起来。因为,传统的支付方式破坏了整个电子商务环节的完整性,增加了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已经远远不能满易者追求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的要求,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严重瓶颈。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截至2004年12月底,内地上网用户总数为9400万,但在这些用户中,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的用户比例却很小——在过去一年中只有近4成左右的网民进行过网上购物活动,而在这4成网民中,也只有不到1/4的人使用过在线支付。可见,传统支付方式仍然是我国目前电子商务应用中的主要支付方式。但是,使用传统支付方式完成电子商务交易结算在给交易者带来额外的风险和成本(比如使用货到付款为支付方式时,就存在着收款成本和收款人道德风险损失等)的同时,更严重地降低了电子商务活动的整体效率。这就好像把电子商务变成了一架被牛车拉着行走的飞机,极大地削弱了电子商务的优势。
从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来看,真正能够实现资金流动的信息化、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越性的支付方式还是依靠信息技术来实现的在线支付方式(包括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等)。目前国内外许多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包括提供电子商务交易的门户网站、专业网站、企业网站等)都提供了某些类型的在线支付方式,比如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电子支票,特别是以各种银行卡为载体的网上支付等,这些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电子商务的支付环境,提高了电子商务活动的效率。但是,这些在线支付方式还存在着诸如安全认证、支付标准、法律依据、维护费用等等多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单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包括消费者、商家、银行、认证机构、政府等多个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特别是需要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因为只有利用政府的力量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地调配资源,建立和完善涵盖技术、金融、法律、信用、文化等全方位、多角度内容的统一的电子商务支付体系。
二、 电子商务领域中的支付方式分类
根据支付活动的运作模式的不同,可将电子商务领域中现有的支付方式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依靠传统支付体系实现的传统支付方式;依靠INTERNET网络完成的网上支付方式和依靠通信网络完成的移动支付方式。其中,网上支付方式和移动支付方式因为都具有区别与传统支付方式不同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INTERNET网络/通信网络)驱动电子资金流动的特征,常常也被统称为“在线支付”或“电子支付”。
(一)传统支付方式
传统支付方式的共同特征是“网上交易、网下结算”,即: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只利用网络完成信息检索、定单处理、合同草拟等“信息流”的传递,而“资金流”的传递则是使用现金、票据等传统金融工具来实现的一类支付方式。传统支付方式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阶段、在线支付环境还很不成熟的时候,是完成电子商务交易结算的主要途径。
目前,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常见的传统支付方式包括有:
1、 货到付款
货到付款即人们俗称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家在网络上选定要购买的商品后,在支付方式中选择“货到付款”支付方式,等所购商品实际送达并验证质量无误后,再把货款当面交付给送货人(也就是收款人)。这是目前国内电子商务活动中最流行的支付方式之一。
货到付款最大的优点在于货物和资金的交割发生在同一时点上,因而可以尽可能地保持交易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对等、保护商家的货物和消费者的资金,因此货到付款也被一些电子商务网站称为“零风险支付”。
相比货到付款的优点,这种支付方式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点,主要有:
(1)消费者需要额外支付送货费用,从而增加了购买成本。
(2)商家需要面对由于送货员(收款员)个人信誉缺失所造成的风险。特别是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小的物流公司频繁发生送货员(收款员)携款潜逃的事件,给商家造成了一定的风险和损失。
(3)受地域限制,目前大多数电子商务交易都只能支持同城范围内的货到付款方式,无法充分体现电子商务本身所应具有的跨地域交易优势。
此外,由于货到付款中收取的一般为现金,因而现金运输、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伪钞风险等现金交易的固有成本也是商家所要承担的,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电子商务活动的总成本。
2、 邮局汇款
邮局汇款是消费者先通过邮局向商家指定的地址汇款,商家再收到汇款或通过传真等方式确认了消费者的汇款信息后,再按照消费者定单的要求发货。
邮局汇款的优点在于我国邮政网络发达,遍及全国大小城镇,特别是在经济和金融还不发达的小城镇,使用邮局汇款可以帮助消费者轻易跨越地域限制,获取自己想要的商品。此外,我国的邮政系统在公众心目中的信任程度很高,对于一些注重交易安全的传统交易者来说,可能更倾向于使用邮局汇款的支付方式。
邮局汇款的缺点是:
(1)交易双方地位不平等:在这种支付方式中,交易的主动权掌握在商家手中,商家可以控制发货时间甚至决定是否发货。消费者的汇款一旦发出,就不再拥有该交易的控制权,因而无法有效对消费者权益实施有效的保护。在2004年,国内一家著名电子商务网站就曾发生过商户利用要求消费者必须采用邮局汇款方式支付,进行恶意欺诈的事件,使该网站不得不专门刊登证明来要求交易者小心。
(2)速度比较慢:普通汇款一般需要5—7天才能到达,而且收款方很难查询在途汇款,一旦发生退货等意外情况,因为汇款在途,会延迟整个交易结束的时间。
3、 银行汇款(转账)
银行汇款(转账)是消费者通过在金融机构网点向商家指定的银行账户汇款(转账),来完成电子商务资金结算的一种支付方式。
银行汇款的优点是速度比较快(特别是同一银行的系统内汇款)、资金比较安全(由于指定了支付账户,可防止使用邮局汇款单冒领汇款的欺诈现象),而且具有交易的可跟踪性,一旦发生交易纠纷或欺诈行为,买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从银行获取相应的账户信息和交易细节证据。
银行汇款的缺点主要有:
(1)跨行转账手续繁琐,消费者为加快汇款速度不得不选择商家指定账号的同名银行对应网点。
(2)小城市和偏远地区的网点少,消费者很难及时找到对应的银行网点。
(3)各行的手续费标准不完全统一,买家可能因为选择了收费较高的汇款行而支付更多费用。
此外,目前银行网点(特别是工、农、中、建等大行的网点)普遍存在业务繁忙、等待时间长的问题,从而增加了买家的时间成本。
(二)网上支付方式
和传统支付方式相比,网上支付方式的共同特征是“网上交易、网上结算”,其本质是在INTERNET网络上实现传统支付方式的电子化,是传统支付体系向网络的延伸。这是最能体现电子商务优势、代表电子商务领域支付未来的支付方式之一。
目前,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常见的网上支付方式包括有:
1、 网上银行卡
银行卡是由银行发行的,具有存取现金、转账、消费、信用等功能的结算支付方式。使用银行卡进行网上支付是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网上支付方式。
使用银行卡进行网上支付具有如下优势:
(1)交易实时性:银行在接受支付指令时会实时验证账户余额和透支限额,并进行即时扣款,降低了盗用和拒付风险。
(2)高安全性:目前在银行卡网上支付中普遍被采用的SSL安全认证协议符合国际通用标准,而且买家是在银行提供的支付网关上填写金融信息,从而保护了买家账户的安全。
(3)强制记录性:目前国内买家在使用银行卡支付前必须在相应开户行开通网上银行服务,获取数字证书。同时,消费者每次在网上进行的支付交易也将被严格记录,方便在出现问题时跟踪追查和获取证据。
不过,我国目前的银行卡网上支付方式也存在着一些的缺陷。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各家银行甚至同一家银行的不同分行、不同的卡品种所提供的支付网关、服务标准、地域范围各不相同,给买家和商家利用银行卡网上支付开展电子商务活动造成了很大的混淆和障碍。目前国内主要的电子商务交易网站基本都提供7、8种以上的银行卡网上支付方式,其中既有各家银行提供的独立性支付网关,也有第三方授权机构提供的综合性支付网关,这给交易者选择和网站维护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电子现金
电子现金是一种以数据形式流通的货币,它把现金数值转换成一系列的加密序列数,通过这些系列数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使用电子现金要求电子现金发行者(银行或商家)与电子现金接收者之间预先建立协议授权关系,通过专门软件建立电子现金的完全认证,由发行者负责完成买家和商家之间实际资金的转移。
电子现金的优势在于完全脱离了实物载体,使用户的支付更为方便,此外电子现金采取的是匿名发行,具有不可跟踪性,很好的保护了买家的隐私;由于电子现金一般采取软、硬件结合的加密算法,每一组序列数都具有随机性和唯一性,因而可以更好的防伪造;此外电子现金和实物现金一样具备可转让性、可分割性(大面值的电子现金可以分割成小面值电子现金进行准确支付)、离线可用性(不需要像银行卡一样每次支付都必须经过发行机构的认证),因此在网上支付特别是小额支付的电子商务应用中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虽然将电子现金应用于网上支付具有很多非常显著的优势,但从国际范围的电子现金应用现状来看,还有许多问题在阻碍着电子现金的进一步发展。比如支持电子现金的银行和商户数量较少、对软硬件技术要求较高、跨国使用电子现金时存在着货币兑换问题、国际税收问题、洗钱问题及对现有金融秩序、货币供应、汇率稳定的冲击问题等等。
3、 电子钱包
电子钱包是以智能卡为载体的电子现金支付系统,应用于多种用途,具有信息存储、电子钱包、安全密码锁等多种功能。在电子钱包中可以装入电子现金、电子银行卡、所有者的地址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等多种信息。
电子钱包的最大优点就是一“卡”多用途,特别是在网上支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单一点击完成购物支付过程,不必重复填写到货地址、账户信息、认证信息等内容,从而提高了支付效率。
电子钱包的缺点主要是需要在商家认证的电子钱包服务系统中运行,商家为了支持电子钱包需要额外的维护和硬件成本,更由于电子钱包的发行者不同、发行标准不统一而限制了电子钱包的推广使用。
4、 电子支票(转账)
根据2004年美国《21世纪支票交换法案》中的定义:电子支票是客户向收款人签发的数字化支付指令,它通过互联网或无线接入设备来完成传统纸质支票的所有功能。即电子支票实质为数字化信息,从签发出票到最终清算完成的整个过程均为无纸化操作,其载体为智能卡,利用密钥进行的电子签名,与基于纸质支票的电子提示支票有显著区别。
与传统支票相比,电子支票具有节省时间、减少纸张传递费用、没有退票、灵活性强、易于保存和检索等优势。
但是,电子支票的整个事务处理过程要经过银行系统,而银行系统又有义务出文证明每一笔经它处理的业务细节,因此对于一些非常重视隐私的群体来说,电子支票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移动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方式是伴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手机在国内的广泛普及而产生的,其主要特征就是“网上交易、掌上结算”。移动支付方式为每个移动用户建立一个与其手机号码关联的支付账户,其功能相当于电子钱夹,为移动用户提供了一个通过手机进行交易支付和身份认证的途径。目前移动支付的应用(特别是在小额支付领域中的应用)正在快速增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移动支付方式作为目前最新型的一种支付方式,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的优点:
(1)速度快:移动支付是目前为止速度最快的一种支付方式,买家可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完成支付过程。
(2)安全程度高:在整个移动支付过程中,从手机终端到银行端采用的是全程加密,特别是手机与卡、卡与账户的绑定机制,能够保证客户账户资金的安全。
(3)操作简便:目前的移动支付方式在手机端可采用人性化操作界面,用户只需按界面提示步骤完成操作过程即可。
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移动支付还存在着一些发展过程中的不完善之处。目前移动支付方式最主要的缺点包括有:
(1)技术不完全成熟:国内目前主要的移动支付方式是通过短信技术实现的,由于这种技术使用的是非常低速的信令信道,因此有时无法保证交易实时性。最近也有少数的几家国内商业银行同时提供了基于WAP、Brew等技术手段的移动支付服务,但由于受限于手机型号,也不能很好地推广。
(2)服务兼容性差:现有的移动支付方式是由各家银行分别和运营商联系推出的,提供的服务内容、资费标准、操作方式都各不相同,容易给用户造成额外的费用和认知的混淆。
(3)支付功能有限:现在移动支付方式主要还是针对一些如电话卡充值、铃声下载等数字电子商务产品提供的支付,针对大宗、实物产品的支付还很少,功能还有待与进一步开发。
三、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支付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我国电子商务几年来的发展历程,支付问题始终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严重阻碍。而支付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保障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支付安全问题。过去人们一直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从技术的角度保障和提高支付安全性,但是支付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问题,相比之下,技术因素之外的管理问题、社会问题才是我国目前支付环境中存在的更严重、更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些技术层面之外的问题主要包括有:
(一)认识问题
支付环境中存在的认识问题其实和中国传统的谨慎思维方式有关。因为对支付环境的安全心存疑虑,使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传统支付方式来完成电子商务的资金结算、缺乏主动使用在线支付方式的热情和动力。这种需求不旺的情况反过来又影响了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对在线支付方式进一步投入的积极性。供需双方一个“保守”、一个“懒惰”,结果就形成了一个“不安全,所以我不用:你不用,我就不提供”的恶性循环,如此循环下去就很难形成被广泛认同的现代支付体系。
(二)信用问题
对于信用问题,以往我国一直提倡以“道德”为准绳,靠人们“自觉”去维持。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一直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信用体系。然而,电子商务应用中交易双方互不照面、仅在虚拟空间中完成交易过程(特别是支付过程)的特性,在极大地考验着整个社会的诚信。尤其是和在线交易相关的法律问题一直没能彻底解决,人们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违约、欺诈的成本很低,因而和传统商务活动相比,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信用问题更加突出。信用问题的普遍存在使交易双方难以建立相互的信任,因而宁愿选择传统的支付方式。货到付款能成为目前电子商务应用中主流的支付方式,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交易双方对对方信用的否定。
(三)标准化问题
无论是传统支付、网上支付还是在线支付,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整个支付环境的标准化问题。支付标准的不统一表现在企业、网站、金融机构之间相互独立、各行其是,数据内容、功能种类、技术平台、认证方式等等涉及支付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差异,而且彼此之间因为缺乏统一标准而无法实现共享和互连,结果导致整个支付环境混乱不堪,让交易者无所适从,同时也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
(四)法律问题
伴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日益成熟,相关的法律规范也在逐步建立的过程中,特别是2005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正式颁布实施,为今后在线支付方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法律基础。不过,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网上支付、移动支付这些新的支付方式而专门适用的法律法规,对于在这些支付方式中可能存在的伪造、更改、注销、刑侦等问题都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这些会阻碍电子商务支付环境的改善,不利于电子商务应用的更快发展。
四、 解决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支付难题的思路及对策
突破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支付“瓶颈”、改善支付环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总的来看,要解决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的支付难题就必须建立全面统一的现代化支付体系。具体来说包括有:
1、政府牵头、统一规划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因此特别需要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改善电子商务支付环境必须要解决的信用问题、法律问题、标准化问题等等都不是靠个人、企业、行业等任何局部的社会群体能够完成的,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政府来牵头组织实施。政府应该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规划设计者、环境营造者、交易参与者,全面加入到电子商务的应用过程中来。在这方面,我国政府应该借鉴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做法,通过建立专门的机构、出台框架性的文件和政策,为全社会明确努力的方向,规范社会群体的行为。
2、市场导向、全员参与
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这种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具体经济活动形式,电子商务活动也要遵从市场导向的指引,不可以完全依靠行政指令去强行约束,而更多地要依靠市场自发的调节机制,特别是要通过引入有序的竞争、多样化的支付方式来激发电子商务活动的参与各方共同建设统一支付体系的积极性。比如可以通过建立以赢利为目的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步减少支付网关数量,提高支付平台的跨行共享性,进而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并且减轻交易网站和金融机构的负担。2005年初阿里巴巴携手工行推出的“支付宝”,就是在这种市场需求下催生的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虽然短期内还看不到其运营的实际效果,但是这种支付方式借鉴了国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模式,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3、分步实施、注重实效
改善电子商务应用的支付环境切忌“贪功求大”,务必要分步实施、注重实效。要在政府统一制定的框架内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要由简到难、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并且要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及时观察实施的效果,方便政府调整总体策略。比如在实现在线支付标准化的问题上,就可以充分借鉴从前我们进行“金卡工程”时的经验,按照先由国家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统一的标准、选择试点城市、试点应用,然后逐步扩大涵盖的城市、应用的范围,最后直至实现全网应用。在发展过程中,要允许存在一定的过渡阶段、过渡方案,不可强行搞“一刀切”,只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假以时日,一定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4、勇于创新、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中通行的支付方式主要还是传统的支付方式及以银行卡为主的网上支付、移动支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电子支票等“纯”电子资金的发展还比较落后。此外,随着支付环境的日益改善和人们认可程度的提高,还应该针对不同的商家类型、商品种类、消费习惯等开发更多的新型支付方式,为交易者提供更丰富的支付方式选择。历史不止一次证明,新的交易方式的产生经常会伴随支付方式、金融工具的创新,电子商务作为当今最新兴的交易方式,未来也应该会产生出与之配套的、更多更新的支付方式。
五、 总结
21世纪的典型特征之一是“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浪潮正在深刻影响着全社会的各个方面。电子商务作为当代信息技术最典型的一个应用,正在彻底地改变着世界和国家的未来,同时,也给了发展中国家一个在经济领域中和发达国家平等竞争的机会。因此,从政府到企业到个人,全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为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建立健全电子商务支付体系而努力,追随时展的脚步,为繁荣国民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浪潮献力。
《电子商务教程》 胡玫艳主编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8月
《电子商务概论》 李琪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研究报告》 吕廷杰,徐华飞主编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3年
《电子商务:商业、技术和社会》 (美)劳顿(Laudon,K.C.),(美)特瑞佛(Traver.C.G.)箸,劳帼龄等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6月
《电子商务导论》 司志刚,濮小金主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年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信息化时代;金融监管
一、前言
互联网金融监管主要指为了维护金融秩序的安全和稳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保证存款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而按照互联网金融管理法和互联网金融监督法展开的“活动”。现如今,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中,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的不力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等诸多问题扰乱着全球金融的秩序,大力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监管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程。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互联网金融从此诞生,互联网金融是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现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概述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
1.我国互联网金融形式
我国互联网金融分为以下几种主要形式:网络银行、网络信贷、第三方支付等。网络银行是指虚拟化的银行,除后台数据处理,全部的业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即网上银行;网络信贷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和媒介的个人对个人金融服务,资金由第三方进行处理,即P2P;第三方支付是指与银行合作的第三方交易平台,生产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例如:支付宝、微信和各种网络游戏等都属于第三方支付的范畴。主要模式有电商平台模式(如京商城、阿里巴巴等),线上融资模式、移动金融模式(如手机上下载的银行APP等)。
2.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据调查显示,我国非现金交易总金额2009年就已经达到715.8万亿元,增长率为13.1%;2010年达到905.2万亿元,增长率为26.5%;2011年达到1104.4万亿元,增长率为22.0%;2012年达到1286.3万亿元增长率为16.5%;2013年达到了1607万亿元,增长率为25.0%;2014年达到了1817.4万亿元,增长率为13.1%;2015年达到了3448.9万亿元,增长率达到了历史最高89.8%。
我国的移动支付交易2011年达到1.0万亿元,增长率为73.7%;2012年达到2.3万亿元,增长率为133.3%;2013年达到9.6万亿元,增长率为317.3%;2014年达到22.6万亿元,增长率达到134.3%;2015年达到108.2万亿元,增长率达到历史最高点379.1%。2010到2016年间,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不断的增高,2015年我国使用移动电话的人数达到了7.9亿人,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
我国消费支付渠道使用情况,移动支付占87.10%、互联网支付占87.80%、线下POS机占64.50%、现金支付占78.80%。我国消费者支付渠道选择倾向:互联网支付占有32.00%、可穿戴智能设备占有5.90%、而移动支付占有高达到了62.20%。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性能造成的系统技术问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不断更新,计算机系统是硬件和软件组成的一个整体,硬件中任何一个零件出现故障,都会影响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互联网金融必须依靠数据服务器,硬件中出现的故障可能会使整个计算机系统瘫痪,还有可能使得数据丢失。另一方面,网络的安全和通讯风险,系统的漏洞会让黑客有机可乘,通过盗取客户信息、转移资金、诈骗等手段获取利益。我国互联网监管机构和境外的互联网监管部门没有进行过合作,这更增加互联网监管的难度。
2.网络的改革创新造成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滞留
我国加快网络改革创新的速度,使得本来滞留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更加滞后,监管机构来不及作出相应的措施,没能科学合理的制定新的有效措施,而且网络金融监管的合法性出现了严重的不足。
四、互联网金融监管措施
如何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设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监管部门应设立标准的监管制度,同时要进行跨市场、跨机构、跨产品的监管,从而造就一个良好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环境;第二,创造良好的物联网金融法制环境,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例如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品牌、软件、专利等。大力打击买卖客户信息、违规交易、虚假广告、恶意欺诈、洗钱犯罪和非法集资等,为互联网金融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第三,建设准入互联网金融制度,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和国际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和信息共享,结合中西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建立互联网金融科学合理的监管体系;第四,建设完善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安全技术,加强互联网的建设对网络安全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并注重保护存款人和借款人的权益,加强互联网科学披露金融信息。
五、结束语
综合上述,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监管机制以及实践等方面的影响,依然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希望本文的阐述能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有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提升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和增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斌.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化解系统性风险[J].金融科技时代,2015,18(12):33-35.
(全面解读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平安、苏宁、电信运营商等企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作者简介
胡世良,男,安徽当涂人,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现就职于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总工助理。长期从事电信市场经营分析、商业模式研究、战略规划等工作,对移动互联网有着较深的研究,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产业网聘为特约专家,思路敏捷,洞察力强,对行业发展、企业运营管理有着独到的见解。现从事电信产品开发相关工作,具有20年的电信行业从业经验。迄今在《通信企业管理》、《中国电信业》、《邮电经济》、《人民邮电》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数百篇论文,著有《赢在创新:产品创新新思路》、《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与变革》等书。
内容简介
打造平台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本,《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创新》从平台经济的角度,对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电商金融、众筹模式、直销银行模式和余额宝模式进行深度分析,并系统介绍了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平安、苏宁、电信运营商等企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生动展示互联网金融发展新动态,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面临的经营风险进行了系统阐述,其中互联网金融向移动互联网金融转变大势所趋,并提出加快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传统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监管更好地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创新》适合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政府监管等行业的从业人员阅读学习,也适用于对互联网金融有着浓厚兴趣的投资者、研究人员以及高校的广大师生等相关人士。
目录
第一部分互联网金融本质及特征
第1章互联网金融本质内涵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优势和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实意义
第2章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我国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原因分析
正确看待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发展为大势所趋
互联网金融发展利远大于弊
第3章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理解和认识
模式决定互联网金融的命运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本质是平台经济
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的主要特征
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成功的判断标准
第二部分互联网金融六大平台模式
第4章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
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概述
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主要特征
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现状和问题
第三方支付:支付宝盈利模式分析
支付宝发展迅猛
支付宝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石
第5章P2P网贷平台模式
P2P网贷平台模式的内涵
我国P2P平台模式发展现状
P2P网贷平台模式经济分析
P2P网贷企业案例
拍拍贷
宜信网
好贷网
有利网
Lending Club
平台间竞争的三个关键点
第6章电商金融模式
电商金融服务模式发展背景分析
电商金融服务平台模式概述
电商金融模式本质是大数据金融
电商金融模式分类
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平台模式
以京东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电商金融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7章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概述
什么是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的参与主体
众筹融资的运营模式
众筹模式的分类
我国众筹模式发展现状
众筹模式案例——天使汇
对众筹模式的认识
众筹模式关键成功因素
第8章直销银行模式
直销银行模式的内涵及主要特点
直销银行模式的内涵
直销银行模式主要特点
对我国发展直销银行的认识
直销银行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微信银行商业模式分析
对国内银行开展直销银行的建议
第9章余额宝模式
余额宝引发群雄之战
余额宝模式案例分析
百度百发——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
微信理财通——注重打造理财平台
余额宝模式盈利模式分析
正视余额宝模式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第三部分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案例
第10章阿里金融
阿里金融战略——打造金融平台
布局互联网金融,打造阿里金融帝国
阿里金融成功的关键要素
第11章平安玩转互联网金融
明确的战略定位
以金融切入生活,进行互联网金融布局
壹钱包——移动金融服务平台
壹钱包定位为社交金融
壹钱包与余额宝形成差异化竞争
陆金所——打造网贷平台
陆金所的互联网基因
架构全新商业模式
构筑担保风控机制
第12章腾讯金融布局
腾讯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独特优势
腾讯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
腾讯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
第13章苏宁进军互联网金融
苏宁“全金融”的互联网金融战略
苏宁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特征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应对策略
第14章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之路
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是电信运营商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电信运营商进入互联网金融
积极拓展移动支付市场
推出互联网理财产品,角力互联网金融
关注供应链金融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策建议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关键举措
第四部分互联网金融发展和未来
第15章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
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是大势所趋
互联网对传统金融业影响将更大
互联网金融向移动互联网金融转变不可逆转
我们正阔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移动互联网金融活力限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展望
第16章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与出路
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创新不足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风险
加快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建议
打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实现商业模式差异化创新
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有效监管
参考文献
后记:
关键词:翼支付;资金账户;第三方支付;网上支付;现场支付;POS
概述
在遵循系统设计原则的前提下,“翼支付平台”的技术方案设计中综合吸收了银行金融支付系统,移动支付系统的经验,对比同类系统、提炼共性,构筑核心应用平台,分析业务个性,构筑业务管理平台。按照“组件化、参数化、产品化、客户化”的思想建设系统,以满足需求。
其中,产品化和客户化是建设“翼支付平台”的总体思路,通过产品化的方法,综合抽象出电信统一支付系统的核心平台,可以应对行业内普遍的业务功能需求,保证核心系统的基本稳定。客户化的思想则是为了适应各个省电信系统的特色业务需求,在核心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客户化处理,从而满足特色业务需求。
1 账户系统实现方案
1.1 系统应用关键技术
目前,应用系统多采用三层或者多层的软件架构。典型的划分为:表示层、商业逻辑层、交易核心层和数据服务层。表示层主要负责与用户的交互;商业逻辑层主要负责完成传统上的具体业务功能;交易核心层主要负责账户交易处理功能呢个;数据服务层主要负责数据的保存和管理。(见图1)
采用多层架构方式的优势:从开发角度和应用角度来看,多层架构适合群体开发,每人可以有不同的分工,协同工作使效率倍增,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开发的难度。
多层架构属于瘦客户的模式,用户端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实现业务处理的需求。用户端只发送请求和接受最终处理的结果。不存在复杂的处理逻辑,且最大程度减轻了用户端和服务器端的通信量。
多层架构的最大优点是它的安全性。客户端只能通过逻辑层来访问数据层,减少了入口点,把很多危险的系统功能都屏蔽了。由于增加了中间的应用服务层,增加了对于后台访问的控制,并且可以保证后台系统的安全性。后台系统并不是直接开放给B/S结构中的Client端,而是在中间服务器端的既定逻辑代码。对于客户端,只有调用这些现成应用逻辑的权利,并且可以通过认证/授权等方式对客户端的这种调用访问行为进行控制。
由于代码的集中化,维护过程中更加方便。采用了multi-Tier的结构,将界面呈现,访问控制逻辑,业务/数据访问逻辑和后台系统逻辑成功分离开,使得代码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得到重用。
1.2 系统体系结构(见图2、图3)
账户系统功能包括:业务接入层、业务处理层、服务层、后台批处理层等,按子系统来划分,可以分为安全认证子系统、清结算与报表子系统、支付引擎子系统、管理与支撑系统、商户自助服务门户6个子系统。
2 各子系统功能
2.1 账务核心子系统
账务核心子系统主要包括账户管理模块、支付管理模块、支付处理模块。
账户管理模块负责提供支付自有账户的建立与管理,主要功能包括:账户管理(包括开户、销户、批量开户/销户等)、账户风险控制等。
支付管理模块负责设定支付交易的风险控制等。
支付处理模块为支付业务系统的业务逻辑处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联机交易功能、脱机交易功能、调帐功能、退货功能、风险控制等:联机交易功能:支持所有联机支付业务,主要负责与账户相关的交易指令的逻辑控制与处理,其中主要包括:账户充值、查询、支付等。同时支持所有联机支付业务。脱机交易功能:主要负责与现场脱机支付相关的管理和交易指令的逻辑控制与处理,其中主要包括:现场脱机子账户的消费。风险控制功能:按照风险规则,对实时交易中的风险的进行监控操作。调帐功能:主要负责所有调帐业务,包括个人调帐和机构间调帐。退货功能:主要负责退货业务。
2.2 清结算子系统
主要负责支付业务系统的清分、对账、清算以及结算功能。
2.3 密钥系统
密钥系统主要提供以下功能:生成根密钥、分散应用密钥、初始化加密机、装载加密机密钥、制领导卡、制传输控制卡、制密钥母卡、制密钥策略卡、PSAM卡母卡发行、PSAM卡一次发卡、PSAM卡二次发卡、用户发卡母卡发行、区域主密钥导入(磁条卡应用),应用包括:工作密钥的生成及下发,MAC的生成及验证,及PIN(密码)的保护。
2.4 综合管理子系统
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权限管理:根据不同管理角色提供不同权限。用户管理:负责管理统一支付平台所有用户:包括用户的添加、删除和修改。实体管理:包括商户管理、机构管理、渠道管理。业务管理:实现对业务定制管理。报表管理:包括运营报表、清算报表、财务报表。统计分析:通过对数据不同维度的统计分析,为不同层面的用户提供决策依据。支持管理:为统一支付服务平台提供统一的支撑管理服务,日志管理、数据维护、参数配置、系统监控。客服管理:接受咨询和投诉建议。
2.5 报表子系统
主要提供各种报表的具体实现。
2.6 商户自服子系统
主要提供的管理功能包括商户资料管理(增/删/改/查)、商户信用和评价管理、以及与商户有关的各类运营管理参数设置、清分清算参数设置等功能。
2.7 卡片管理子系统
卡片管理系统包括RF-UIM卡以及贴片卡管理功能,负责制卡数据的生成和卡片的发行管理。主要功能包括:制卡基础数据管理、安全域管理、码号资源管理、预置密钥管理、卡片数据生成和卡片的发行管理。贴片卡的卡号与账户系统的帐号资金帐号存在对应关系。
2.8 个人门户网站系统
个人门户网站主要提供客户自服务功能,包括提供客户开户、余额查询、交易明细查询、投诉、修改密码等功能。
2.9 支付网关子系统
负责和银行系统、第三方商户系统、以及其他业务系统实现对接,完成联机账户支付交易。
2.10 POS接入子系统和POS交易转接子系统
POS接入子系统负责提供对POS机具的交易接入与转发,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转发处理POS联机交易指令和处理批量交易数据等。POS交易转接子系统主要负责POS接入子系统和账务核心子系统之间的通信转接。
2.11 OTA前置子系统
负责和OTA平台实现对接,完成手机圈存、交易查询等交易。
2.12 短信前置子系统
负责和短信网关实现对接,完成短信开户、销户,交易查询等交易。
2.13 短信发送服务子系统
负责和短信网关实现对接,完成账户变动通知短信发送。
3 结束语
翼支付账户体系是中国电信转型业务的又一重要业务应用,集中了电信的优势资源在金融领域的一次转型。新疆省平台的建设可以跟着集团的转型快车,扩大翼支付在省内的消费网点和应用,扩大天翼手机的应用范围。而选择一家实力雄厚及经验丰富的合作单位则可以加快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中国店信翼支付产品(基础版)业务规范(试行)-修订模式[S].
[2]中国电信融合支付平台技术规范-总册(试行)[S].
[3]中国电信融合支付平台技术规范-互联网接入规范(V2.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