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粮食安全的认识范文

粮食安全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粮食安全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粮食安全的认识

第1篇:粮食安全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158-02

一、引言

安全学科是一门交叉性、横断性学科,是一门跨越多学科的应用学科[1]。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安全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要强基础、重应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安全工程的专业认识实习既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专业要求的重要途径。

二、认识实习的安排及要求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安排在大学第二学年的暑期,为期三周。实习内容主要包括两周现场参观和一周课堂学习两部分。现场参观实习主要在胜利油田进行,参观的对象涵盖了石油工业上、中、下游主要生产部门及一些重要的辅助部门,具体见表1所示[3,4]。

课堂学习包括听取专家讲座、收看石油工业主要工艺流程视频介绍、小组讨论交流、撰写实习报告等内容。

通过实习应使学生了解石油文化、石油工业发展史,了解石油钻井、开采、储运、炼化生产工艺过程,了解石油机械装备制造过程,熟悉油田企业HSE管理体系、安全管理模式、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掌握生产安全要素的组成、应用范围、应用方法等。

三、认识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认识实习需要集中参观大量生产单位,时间短、任务重,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了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认识实习深度不够。认识实习时间较短,部分实习单位只有半天的参观实习时间,这对没有石油行业工程背景的学生来说,难以在短期内接受这么多“新鲜”知识,进而导致对知识的认识浅尝辄止。

2.实习单位配合度不高。暑期正是油田生产任务最重的时候,部分实习单位担心实习可能会对正常生产带来安全隐患,常利用“迎接上级单位安全检查”“服装不合格”等借口,拖延实习时间。

3.实习过程安全监督不够规范。部分生产单位安全规范执行不到位,比如:高处平台未安装护栏、机加工车间铁屑收集不及时等,这对安全意识较淡薄的大学生来说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

四、认识实习的质量控制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校从实习方案/制度完善、实习基地建设与拓展、监督考核机制优化等方面实施了多项质量控制措施。

1.实习方案、制度的完善。(1)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实习初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强调认识实习的重要性,明确认识实习的目的与意义,让学生明白认识实习既是感悟石油文化、增长现场知识的平台,也是提前了解就业单位工作性质的有利机会,进而树立正确的实习观。(2)完善认识实习指导手册。实习指导手册是学生了解、认识实习的开始,也是学生整个实习过程需要参考的资料之一。指导手册内容包括:实习时间、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安排、参观单位要求、课堂学习要求、部分生产工艺流程简介、实习考核要求、安全应急预案等。指导手册目前是电子版的,人手一册,随着教师指导实习经验、现场资料的增加以及新问题的提出,将会不断增添、完善里面的内容。(3)灵活安排实习时间。认识实习时间一共三周,由于实习单位情况复杂,在不影响上、中、下游大体参观顺序的基础上,根据先确定先安排的原则确定实习单位排序,优先保证参观实习的时间充足;中间考虑到天气因素、学生疲劳程度,适当安排两天左右的休息时间。(4)完善实习带队制度。安排理论知识扎实、现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责任心强的青年教师共同带队,这种制度既有利于为学生及时解答现场碰到的各种问题,又有利于增强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

2.实习基地建设与拓展。(1)建设标准化实习基地。对合作关系良好的实习单位,由学校、学院牵头挂牌、成立标准化实习基地,签署校企合作实习管理协议,企业安排专人接洽实习事务,从制度上规范实习内容、组织方式,保证实习时间、实习质量。(2)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建立互利双赢模式,了解单位技术需求,协助解决技术难题,了解单位人才需求,共商人才培养思路,同时,邀请单位相关人员来校参加培训活动,学校派驻青年教师赴单位参加工程实践活动,全方位加强与实习单位的双向联系。(3)建立备份实习单位制度。认识实习时间有限,对每位同学来讲认识实习的机会只有一次,由于各方面原因可能会出现单位无法在实习窗口期进行接待实习的情况,这时需要对一些关键行业建立备份单位名录,避免出现关键行业部门无法开展实习的情况。

3.日常监督、考核机制的优化。(1)建立全方位监督管理制度。在单位参观时,按照自然班,以宿舍成员为单位,分成带队教师、班长、宿舍长三级组织制度,同时,每班选出两名责任心强的纪律督导员,避免学生单独行动,减少安全隐患。参观实习外,在陌生的生活环境中,带队教师保持24小时开机,定时与班级负责人交流沟通,掌握学生的异常情况。(2)建立多样性考核机制。鉴于考核是保证实习效果的必要手段,经过多年的实习实践,对安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考核包括:平时表现、实习记录、分组讨论表现、实习报告四个方面,各赋一定权重。实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对实习报告抄袭、平时表现差的学生实行降档处理,对未能参加实习或实习时间不满足实践教学环节要求的,成绩记为不及格,参加下一年的实习。

五、结语

认识实习是本科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提升认识实习的教学质量对增强学生的行业认知、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加深对专业应用的认识以及保障就业竞争力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多年来,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己任,在实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持续改进,为培养合格的安全工程人才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何学秋等.安全科学与工程[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37.

[2]彭萌.中美安全学科高等教育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10:42.

第2篇:粮食安全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行政处罚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近年来,随着档案行政处罚工作的开展,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一些省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相继开展了规范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工作,制定了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及其应用标准。笔者结合参与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具体实践,从法学理论的角度对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概念、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必要的制度控制提出一些新的认识。

一、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概念

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法定档案行政处罚权限范围内,遵循公平、合理的价值目标,对档案违法行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何种行政处罚和给予何种幅度行政处罚的自主决定权。这一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认识:

第一,这里所定义的自由裁量权主要存在于行政处罚中。按照档案行政执法行为的种类去划分,档案行政裁量权可以分作档案行政处罚裁量权、档案行政许可裁量权、档案行政征收裁量权、档案行政确认裁量权等。档案行政裁量权与档案行政执法行为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档案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主要行政执法行为,对行政执法相对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影响最为广泛和直接,对这些档案行政执法行为中自由裁量权予以规范和控制是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重点。

第二,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范围和幅度之内。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一种相对的自由,必须受到严格的规范和控制。主要表现在情节轻重判断,事实定性,是否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以及作出何种行政处罚决定,多大幅度,适用哪些程序的选择或判断,与其他档案行政执法行为的自由裁量权相比,行政处罚裁量权的内容最多,运用也最普遍。

第三,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符合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是国务院对依法行政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国务院还将“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明确纳入“合理行政”范畴。由此可见,规范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从源头上缩小行政权力扩张,减少执法随意性,保障执法公正,提高执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防止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发生违法违纪问题的重要制度保障。

二、行使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公平正义、合乎情理、仅为正当目的。公平正义,就是要力求做到“相同情况相同处理,不同情况不同处理”,这需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和法律精神及自己的理性判断加以灵活处理,出于善良的意愿,不谋取私利,不打击报复。合乎情理,就是行使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们的正常思维,不偏激、不执拗,是出于一个正常人的正常思维而做出的行为。仅为正当目的,是针对非正当的私利目的而言的。广义上的“私利”可划分为“直接私利”和“间接私利”两种。“直接私利”是指,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直接能给行为人带来经济上或政治上的好处;“间接私利”是指,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虽然不能直接给行为人带来好处,但是却能给行为人带来未来的、可期待的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如果当事人违法事实轻微,却被处以最高额的罚款处罚,就明显违背了公平正义、合乎情理、仅为正当目的的基本原则。

第二,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符合法定程序。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应当综合考虑违法事实(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起因、过程及其危害程度)、违法性质(违法行为所触犯的法律法规及其本质属性)、过错程度(实施违法行为的主观过错情形及其恶性程度)、法定情节(当事人是否具有依法可以免除、从轻或从重处罚的情形)和认错与整改表现(当事人对违法行为的认错态度和整改情况),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情节裁量。《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规定: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档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的不予行政处罚:未达到法定行政责任年龄,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尚不具备辨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应当责令其监护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朋友、父母所在单位、住所地的居民委员、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加以管教,并赔偿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精神失常,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责令其监护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朋友、父母所在单位、住所地的居民委员或者村民委员会)严加看管和治疗,并赔偿其造成的经济损失;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依照法定形式裁量(不得采用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行政处罚种类)和依照法定幅度裁量(不得低于或者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幅度)。

三、对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制度控制

有了行使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必须遵循的原则,并不等于执法人员都能遵循原则办事,也不等于自由裁量权不会被滥用。对于自由裁量权还要从行政执法程序制度上予以保障。档案行政执法程序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和时限,除信息公开、回避、时效、听取陈述和申辩等一般性程序制度外,还包括了职能分离、说明理由、案件指导、集体讨论和备案等制度,这些制度是自由裁量权得以规范行使的重要保障。

第一,职能分离制度。职能分离制度有利于建立权力制约机制,防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执法人员腐败和滥用行政裁量权,保障行政执法决定公平、公正,消除公众对行政执法部门偏私的疑虑。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案件的调查人员不得主持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因此,为了规范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使的调查、决定、执行等职能应当依法相对分离,由不同的内设执法机构、执法人员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去行使。

第二,说明理由制度。在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过程中,说明理由是一项基本的制度要求,从执法相对人的角度来讲,它可以增强执法相对人对档案行政执法行为和处理决定的信服程度,避免对立情绪,有利于事后执行。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角度来讲,它意味着其在行使权力,作出自由裁量决定的过程中,必须排斥恣意、专断、偏私等因素,因为只有客观、公正的理由才经得起公开地推敲,具有说服力和合理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当对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以及进行裁量的政策、公益等因素予以充分说明和解释。二是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本身就是一种说明理由。三是如不予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结案报告中充分说明理由。

第3篇:粮食安全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复杂地质条件;人工挖孔;嵌岩扩底桩;施工技术;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U445.55+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1-0050-2

1.引言

人工挖孔桩作为一种传统的桩基施工工艺,具有施工设备简单、承载力大、无噪声、无振动、施工方便、施工进度快、造价低、能直接判断持力层地质状况、技术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嵌岩扩底桩由于其高承载力、小沉降等特点, 特别是在嵌岩、扩大头的桩基施工中,人工挖孔桩施工比钻孔灌注桩更有其优越性。作为高层建筑、桥梁、石化装置等建筑物、构造物的基础形式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施工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在淤泥、流砂、大量地下水地质条件下,在成桩工艺、桩基特点、检测要求、安全防护等方面存在质量和安全问题。本人在多年组织软土地区人工挖孔桩的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处理了一些特殊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以江苏省重点工程五环大厦人工挖孔桩工程阐述大直径人工挖孔嵌岩扩底桩施工工艺以及在一些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技术、质量和安全控制。

2.工程概况

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心五环大厦(全国十运会指挥中心)东南紧邻五台山山体、东北与五台人防大厦相邻、西南为居民区民房,地块总面积4380m2,东高西低,高差约有15米左右,该大厦地上21层,主楼高80米,地下二层-8.5米,总建筑面积29916平方米,地下6158平方米。采用人工挖孔嵌岩扩底桩基础,施工中应根据地质报告结合挖孔的实际情况决定桩长,必须确保桩底进入⑤~3层中风化砂岩-砂砾岩的深度不小于1.0米。

工程地质条件自上而下为:杂填土、素填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混卵砾石、强风化砂岩~砂砾岩、中风化砂岩~砂砾岩等。

3.大直径人工挖孔嵌岩扩底桩的施工技术、质量和安全控制

3.1大直径人工挖孔嵌岩扩底桩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⑴测量放线定位。施测前熟悉本工程的相关图纸及技术资料。施测工作在设计交底后进行,采用极坐标法定位,坐标点的引测、桩位测放必须认真、准确、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测放桩位允许偏差±2cm。

⑵井圈浇筑。桩位确定后,以桩中心为圆心、以桩半径+30cm为半径划圆下挖1.0m,下挖前在桩划圆半径1.0m外定四个点,使其交叉连线与桩位中心点重叠。采用标号不得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壁厚为200井圈,高出地面30cm。

⑶井圈养护二天后开始挖孔,做好井口防护措施,“#”字形铺设井口木板,架设安检合格的提升绞架。

⑷桩孔内挖土及护壁。①正常情况下,每下挖1米随即进行砼护壁。②当在有地下水中挖掘时,应在桩孔中超前挖掘集水井用潜水泵抽水降水,边降水边挖土,降水应连续进行。③当地下水位较高且有软流塑状的淤泥层,孔壁侧压力较大时,可采用钢护筒强迫下沉后进行挖掘。④大面积桩位同时开挖时,宜均匀散开,间距过小时应采取间隔一根跳挖的方法,以避免串孔事故发生。⑤挖孔时应随挖随护壁,并定时经常吊线检查桩中心的偏移情况,随时纠正孔壁,砼护壁段高度正常为1.0米,如土质松软,应减低段高并按要求配置适量的钢筋,使上下级互相钩连。⑥砼护壁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配备好定型的型钢模板,在每浇筑护壁砼前根据井圈“+”字交叉点校核,检查支模配筋,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砼,护壁砼要振捣密实,采用小直径振动棒或或插片式振动器振捣,或采用φ18~φ20的钢筋做捣棒,捣固密实。⑦护壁砼的选配料:砼强度等级为C20,石子粒径一般不宜大于20mm,连续粒级级配良好,含泥量不大于2%,含砂率宜为40~45%左右,坍落度为5~7cm,以和易性好、密实度大、易捣固为准。⑧为缩短护壁砼的凝固时间,护壁砼搅拌时添加3%(水泥重量)水玻璃,促使护壁砼早强,提高挖孔速度。

⑸渣土处理。挖孔出渣土应及时堆置处理,外运力争做到随产随清,以配合桩孔的挖孔顺利进行,措施是在场地内适当位置先挖二个集土坑,可容挖孔三天内的出土量,用手推车运至该坑内,以便挖掘装车外运。

⑹挖岩(人工挖孔嵌岩扩底桩)及封底。①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挖岩为进入⑤-3层中风化砂岩-砂砾岩的深度不小于1.0m,必须采用风镐掘进。②人工挖孔嵌岩扩底桩扩孔变截面应避免在松散的强风化岩层中形成。③人工挖孔嵌岩扩底桩扩孔变截面段高度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挖掘,施工时应先直挖h米,然后从下向上修斜。④人工挖孔嵌岩扩底桩扩孔段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孔底修成锅形桩底,清干净松散渣土和碎石,随即在孔底浇筑300mm厚C25砼封底。

⑺入岩及终孔验收。当挖孔至设计持力层岩面入岩时,应及时通知建设、监理单位和工勘单位对孔底岩性进行鉴定。经鉴定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按设计要求进行入岩挖掘和进行扩底端施工。

⑻钢筋笼制安。钢筋笼的制作成型与吊安应符合下列要求及规定:①钢筋笼应预先按设计图纸在滚动式钢筋笼制作架上制作成型,应使钢筋笼整体具有一定刚度和直度,保证在运输、吊安过程中不致发生变形。②钢筋笼焊接工艺应严格按焊接规范要求,进行焊接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现场操作。③钢筋笼吊安时,在首节钢筋笼下口宜稍弯折成倒锥台状,使其吊装入孔较为方便。④主筋接头焊缝厚度应不小于0.3钢筋直径,焊缝宽度应不小于0.7钢筋直径。电弧搭接焊时,钢筋应预弯,以保证两钢筋的轴线在一直线上。⑤钢筋笼制作偏差应符合规定。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或螺旋筋螺距:(±20mm);钢筋笼直径:(±10mm);钢筋笼长度:(±50mm)。

⑼砼灌注施工。开工前应会同有关单位一起确定泵送砼的供货单位,供货单位应提前提供所有的原材料出厂证明报告单、材料复试报告及泵送砼的有关技术资料。

①灌注前作业条件:已办理好各桩孔终孔及钢筋隐蔽验收手续,经建设(监理)单位同意浇灌;桩底已清理干净、无积水、无沉渣;混凝土泵车及输送管安装就位、调试正常;料车在场不少于2辆,提前向供货单位报告使用砼量;商品砼搅拌站能保证正常进料,能连续运转,且后台材料准备充足;所有施工机具及现场电力、照明设施可正常使用;了解天气预报和本地区供电情况,确保灌注施工能连续进行。②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利用串筒,伸入桩孔内往下灌注砼。③桩孔有扩大头的,待砼灌注到扩大头顶部时采用机械振捣至密实。④砼灌注至桩顶约3米时,采取边浇筑边振捣的方法直至桩顶为止。⑤单桩应一次完成灌注,在桩底地下水较大的情况下,用水灌注法施工,并按水下砼灌注操作规程施工。⑥在任何情况下严禁砼直接往水中浇注,并严禁一面抽水一面灌注砼。⑦砼试块制作必须在现场现料现制,严禁做小灶。要求一桩不少于一组试件,原则上要求每50m3砼应有一组试块。泵送砼应每车随时抽查质量。

3.2大直径人工挖孔嵌岩扩底桩的安全控制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佩带相应劳动保护用品,特别是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穿好长筒绝缘胶靴。井口的作业人员必须拴好安全带,系好保险钩。(2)每天上班前及施工中,安全员和电工必须认真检查绞架、吊绳、挂钩、保险装置和吊桶(或土筐)、刹车制动等设备和工器具是否完好无损,防护设施是否安置到位,正确牢固可靠,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人员报告,并在修复及设备试运行正常完好后方准许正式使用。(3)浇注第一节砼护壁,应高出井沿30cm,厚度同护壁,主要起保护井口和防止物体滑落井内伤人。(4)井口周边2m范围以内不得堆放杂物,孔内运出的土石料应堆放在离井口2m以外的地方,并及时清理出场,保持作业场所整洁。(5)井下作业人员以持续作业时间2h为宜,最长不得超过3h。应勤换井下作业人员,轮换下井作业。(6)井下有人作业时,井上作业人员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并应密切注意井下作业人员的工作情况,可通过摇动保险绳或喊话等方式每隔30分钟联络一次。(7)作业人员上下井时,必须采用安全爬梯;不得随意攀爬护壁和乘坐吊桶(或土筐)、吊绳等方式上下井,以防造成高处坠落事故。(8)井下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作业时将安全带拴挂在自井口而下的专用保险绳上,并配备专用软梯于各作业井中,以便出现意外情况时能迅速撤离井底回到地面。(9)井下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注意井内的各种变化情况,如地下水、流砂、流泥、塌方、井圈护壁变形、不明物等,发现问题及时回到井上报告项目管理人员采取措施处理解决。(10)人工挖孔应保证每节护壁砼设计厚度、同心度、直径及垂直度。每挖成一节就应及时绑钢筋支模浇灌砼。护壁砼浇灌要周围同步上升,振捣密实,待砼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拆模。挖孔进尺较深,不及时浇灌护壁砼或拆模过早,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容易造成塌方和护壁变形。(11)井底抽水时,原则上应在挖孔作业人员上到地面以后,再合闸抽水,抽水后即关闭电源,严禁带电作业。孔内抽水用电设备应采用一机一闸一保险。(12)井孔内作业应采用的不大于36V的安全电压,100W防水带罩灯泡,防水绝缘电缆引下进行照明。

3.3地下水、淤泥、流砂层情况下对策

(1)地下水给人工挖孔桩施工带来许多困难,影响了人工挖孔桩的正常施工,水量大时不仅开挖困难,连护壁混凝土也易被水压冲刷穿透,发生桩身质量问题。①地下水量不大时。可选用潜水泵抽水,边抽水边开挖,成孔后及时浇筑相应段的混凝土护壁,然后继续下一段的施工。②水量较大时,当用施工孔自身水泵抽水也不易开挖时,从施工顺序考虑,采取对周围桩孔同时抽水,以减少开挖孔内的涌水量,并采取交替循环施工的方法,组织安排合理,能达到很好的效果。⑵人工挖孔在开挖时,如遇细砂,粉砂层地质时,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极易形成流砂,严重时会发生井漏,造成质量事故,因此要采取可靠的措施。①流砂情况较轻时。有效的方法是缩短这一循环的开挖深度,将正常的1m左右一段,缩短为0.5m,以减少挖层孔壁的暴露时间,及时进行护壁混凝土灌注。②流砂情况较严重时。采取的办法是下钢套筒,钢套筒与护壁用的钢膜板相似,以孔外径为直径,可分成4-6段圆弧,再加上适当的肋条,相互用螺栓或钢筋环扣连接,在开挖0.5m左右,即可分片将套筒装入,深入孔底不少于0.2m,插入上部混凝土护壁外侧不小于0.5m,装后即支模浇注护壁混凝土。⑶在遇到淤泥质土层等软弱土层时,一般可用木方、木板模板等支挡,并要缩短这一段的开挖深度,并及时浇注混凝土护壁,能达到很好的支挡效果。

4.结语

该人工挖孔嵌岩扩底桩工程,由于采用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质量和安全控制措施,克服了地下水、流砂、淤泥质土层等诸多困难,安全、优质地完成施工任务。单桩承载力通过现场3根桩岩石静载荷试验验证符合设计要求,桩身质量通过低应变检测,78根桩中75根Ⅰ类桩、3根Ⅱ类桩,施工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施工验收标准和设计要求。

人工挖孔嵌岩扩底桩施工中所采取成功的施工方法、对策和预防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参考文献

[1]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第4篇:粮食安全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测量机器人;地铁保护;实时监测

0.引言

地铁建设经过“洞通”、“轨通”、“电通”、“车通”四部曲后进入运营阶段,承载着长期安全运送乘客的交通功能,然随时间推移,不可避免的出现地铁车站或隧道外部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作业,这便对运营地铁的结构安全存在不可定量预测的形变影响,而地铁结构允许承受的变形量为毫米级,变形超标可能影响地铁安全运营,甚至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因地铁运营及调试等原因,传统的人工监测无法保证在运营隧道内高频次实施,也无法满足即时分析处理数据、实时准确反馈监测信息和保证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保护监测及地铁运营等各方动态管理、协调的目的,为此,重要的外部作业[1]施工全程需采用自动化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铁结构(轨道),以掌握地铁结构变形程度及发展趋势,进而优化施工。

1.工程概况

某基坑项目长度230m,宽度150m~194m,深度13m,采用放坡+钻孔灌注桩+预应力锚索联合支护以及坑外管井降水方案,在基坑东侧是地铁盾构区间,围护桩外皮距地铁右线结构外皮约8m,距左线结构外皮约20m~43m,垂直投影对应地铁里程K3+238~K3+450,该段地铁盾构区间为曲线段、潜覆土,半径R=700m、拱顶埋深13.49~14.33m,工程地质从上到下依次为杂填土、粗砂、砾砂、圆砾。

2.变形分析预测

临近地铁侧的深基坑工程施工通常会打破基坑周边土体初始应力状态使之发生改变,尤其是基坑开挖阶段,受土体卸载和降水的影响易造成周边地层损失及地层内部含水渗出,引发周边土体变位,进而导致地铁隧道结构随周边土体变位而发生水平、竖向、扭转等变形,其中过大的结构水平位移、纵向不均匀沉降和横向差异沉降会严重降低地铁安全运营指标,甚至引起道床与结构的分离、轨道设备几何形变,严重时产生吊板、暗坑、三角坑等病害,易造成列车冲击、摇晃甚至脱轨,产生安全事故[2]。

3.方案设计

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基坑开挖、地下结构施工、基坑回填及地面结构施工至地上4层共计13个月,采用2台莱卡TCA2003(标称精度:0.5″,1+1ppm)测量机器人对地铁区间右线实时监测,同时采用人工监测定期校核,人工监测点位与自动化监测点位同里程断面。

图3 自动化与人工监测点位布置断面示意图

3.1 监测范围

工程直接影响区里程K3+238~K3+450两端各延长约20m,即监测范围为地铁里程K3+218~K3+470;

3.2 监测项目

隧道结构的(差异)沉降、水平位移及径向收敛,地铁道床的(差异)沉降、水平位移监测项目。

3.3 测点布置

直接影响区每10米设置一处监测断面,两端延伸区每20米设置一处监测断面,布点断面详见图3,共设置24处监测断面,详见图1。

3.4 监测频率

(1)自动化监测阶段

正常情况下基坑土方开挖阶段1次/4小时,主体结构施工阶段1次/8小时,当监测预报警或施工异常时加密监测频次。

(2)人工监测校核控制

人工监测初始值与自动化监测初始值同日确定,而后每15天定期监测,与自动化监测数据比对、校核,当监测预报警或施工异常时加密监测频次。

3.5 监测数据处理

采用武汉大学开发的“自动变形监测后处理系统”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基准点及连接网点的严密网平差,使2台仪器通过连接网点建立联系,进而调整仪器三维坐标参数,再通过调整后的仪器参数对各监测点数据分别进行差分平差和严密网平差,得出各监测点位精确数据,最后对本期数据与初始和上期数据对比,进而计算出累计变形量和当期变形量。

3.6 变形控制标准

结构和道床的竖向位移监测项目累计控制值6mm、速率1mm/天,水平位移监测项目累计控制值6mm、速率1mm/天,纵向差异沉降累计控制值4mm/10m、速率1mm/天,横向差异沉降累计控制值2mm、速率1mm/天,结构径向收敛累计控制值4mm、速率1mm/天。

3.7 变形控制标准管理制度

3.8 信息反馈管理

在本地智能采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无线传输模块,利用无线Internet网进行采集控制和数据传输,监控主机接入Internet网实施远程数据实时采集、数据分析和变形监控,从而实现监测信息即时反馈,达到现场施工、保护监测及地铁运营等各方动态管理、协调的目的。

3.9 其他说明

(1)自动化监测系统中4处基准点分别选取在监测范围外30m处的隧道结构侧壁,两台测量机器人分别布置在里程K3+283和里程K3+293处结构侧壁,两仪器间通过6处连接网点联通测量控制网,连接网点成对出现在结构两侧壁,里程分别为K3+310、K3+333和K3+373,详见图1。

(2)根据误差传播理论,在100米内使用0.5″、1mm+1ppm的全站仪,观测精度可以保证在1mm 以内,当测站和观测点强制对中时,对提高观测精度有利。

4.监测数据分析与施工优化

基坑整体从北至南分层开挖,6月26日基坑东侧整体土方开挖深度约-3m,7月22日基坑东侧整体土方开挖深度约-5m,7月30日基坑东侧整体土方开挖深度约-8.5m,该阶段开挖速度较快,对地铁隧道造成整体隆起变形,如图4所示。

图4 S01~S24监测点位-沉隆变形曲线图

由图4变形曲线图反映,基坑东侧挖深-3m时隧道结构基本稳定,挖深-5m时S01~S24监测点位呈现隆起变形且趋势一致,总体来讲地铁隧道北段S02~S08隆起量较南段大,这与基坑由北至南开挖顺序相符,待基坑挖深-8.5m时S01~S24监测点位整体呈现明显的“凸”字形隆起变形,最大变形点位S12隆起量3.04mm,至8月16日基坑挖深-10m首次出现单点隆起量4.0mm接近黄色报警值时,基坑停止开挖直至8月30日复工,通过近10天自动化监测数据分析,基坑停挖后因“时空效应”隧道不能立即终止变形趋势,隆起变形持续约7天后终止,截止8月26日监测点S12最大隆起值为4.16mm,S12最大水平位移值为1.78mm,与人工监测校核点位S12′变形一致。

变形主要因为基坑开挖过快,基坑壁侧向水平变形引起隧道上方土体松散,隧道底部土体应力释放引起隧道隆起变形,加上降水施工使得地下水位下降,隧道上方原地下水重量消失造成隧道上方压重不足,两因素造成的隧道隆起变形叠加。为利于下步施工对地铁隧道变形控制,指导施工单位优化三项施工措施,并在后续监测中进行验证:(1)基坑开挖施工应分段并间隔两段进行,分段长度沿地铁线路纵向不超过25m,横向不超过30m,挖出土方反压在相邻段上;(2)继续降低地下水位至隧道中腰位置或以下,减少地下水对地铁隧道的浮力作用;(3)合理组织各施工步序,加快结构施工进度,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尽快组织结构与支护桩之间的缝隙回填。

5.隧道变形控制效果

图5显示地铁隧道隆起变形在2012年7月15日至8月20日急剧增长后,通过采取以上3项施工措施可有效控制隧道继续隆起变形,最终隧道整体隆起呈现“凸”字形,稳定值在4mm以内,满足地铁运营管理部门要求。

图6显示地铁隧道水平位移变形控制良好,最终隧道整体水平位移也呈现“凸”字形,监测点S12仅在沈阳冬期冻胀阶段略接近4mm,其余时间节点均控制在4mm以内,满足地铁运营管理部门要求。

6.结论语

采用两台莱卡TCA2003测量机器人通过6处连接网点建立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精度高且稳定可靠,解决了常规人工监测频次低的难题,弥补了单台测量机器人无法高精度监测长距离隧道变形的不足,通过实时采集监测、即时分析处理数据,为项目成功提供了充足的数据保障和决策依据,通过建立的现场施工、保护监测和地铁运营各方的联动机制,及时优化了施工步序、开挖方法、工程进度和调整了列车运营速度管理,从而实现信息化动态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1] CJJ/T202-2013.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3:2,1-19.

[2] 、徐顺明.ADMS测量机器人系统在深圳地铁监测设计与实践[J].2012(3):112-116.

[3] GB50911-20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5:31,57-58.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篇:粮食安全的认识范文

“主销区”是从贸易角度确立一个地区在国家格局中的粮食安全定位――以贸易的方式来解决粮食安全的问题。而“非主产区”则是从生产的角度重新安排这一地区的粮食安全。

概念有实质性的变化。这就是原来的“主销区”应该“提升产粮大县的区域自给能力”。其意义是:原来的“主销区”,如广东、浙江,甚至北京、上海,也要有自己的“产粮大县”。也就是粮食生产基地,不能完全依靠商品粮来保障粮食安全。“产粮大县”还必须有助于“提升区域自给能力”。

所谓的“主产区”,如黑龙江、吉林、河南、湖南、江西等13个省份,由于有“比较优势”,成为国家商品粮的生产主体,也就是承担了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责任。但这十三个省市基本上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沿海发达的8个省市,如广东、浙江、福建等,则由于没有“比较优势”,成为“主销区”,卸下了粮食生产的“包袱”。其商品粮主要由主产区供给和中央政府调配。

这种粮食安全的格局表面上是“发挥各自区域的比较优势”,但其实是不公平的。其原因是由于粮食生产存在严重的产业缺陷,在没有足够的转移支付或补贴的前提下,越是生产粮食的地区,经济必然越是贫困。这一道理其实各个地区都很清楚。有哪个地方依靠卖粮致富的呢?又有哪个地方“招商引资”会招来农民种庄稼呢?据河南省长在一次会议上介绍,河南的十大产粮大县,就是十大财政最穷县。而同时在“主销区”,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所谓的“经济奇迹”正是通过对农业特别是对粮食生产的“排斥”来实现的。因此,政府“主产区”、“主销区”的划分,实际上就是让贫穷地区发展粮食生产,承担国家粮食安全的公共责任;而发达地区则“搭便车”。

但严重的后果还不仅是由此导致的东部、西部发展差距的扩大,而是“主产区”、“主销区”这种区域粮食安全制度的安排,将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首先,尝到“甜头”的“主销区”将会继续其原来的“路径依赖”。他们几乎不可能复垦已经非农化了的耕地。并且,“搭便车”的“经验”还会在区域内不断蔓延。导致整个“主销区”的粮食生产继续下滑。1997-2009年期间,广东粮食产量从1966万吨下降为1284万吨,浙江则从1493万吨下降为728万吨,上海从230万吨下降为109万吨,北京从237万吨下降为102万吨。而“主产区”则会很快认识到发达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经验”并迅速学习、效仿。结果,在增长的巨大压力、动力的驱动下,“主产区”的地方政府、农民也会纷纷放弃粮食生产,圈占耕地来搞“开发”。这正是目前很多“主产区”的态势和趋势。

第6篇:粮食安全的认识范文

从生产看,国内资源环境要素绷得很紧,在“十连增”的基数上“高位护盘”难度很大。我国人均耕地、淡水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25%,每年还要减少耕地600万―700万亩,农业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左右;目前平均每户农村家庭就有1位青壮年劳动力弃农务工,加之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一些地方农地出现抛荒,今后“谁来种地”问题凸显。南方部分水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不断扩大、东北黑土层加速流失,“三大粮仓”已不堪重负。

从需求看,消费者需求日趋多样化,同时满足“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任务很重。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将达到1.44万亿斤,超出目前最高产量2400亿斤;对肉蛋奶等动物性产品的消费也将快速增加,需要更多的粮食转化。此外,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散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难以适应。

从市场看,随着粮价上涨逼近“天花板”,稳定市场的形势严峻。由于生产成本快速增长,从2010年起,我国所有粮食品种价格全都高于国际市场离岸价格。如果粮价继续上涨突破配额外交税后的“天花板”价格,我国“入世”时谈定的关税配额“防火墙”将完全失去保护作用,我国现行调控和稳定粮食市场的政策措施也将全部失效。“入世”后不久,我国大豆产业和市场就全面失守,2013年食糖市场开始失守。按目前趋势,预计10年内,水稻、小麦和玉米将相继步大豆和食糖的后尘,贸易的国门洞开,完全暴露在国际市场的冲击下。

为把13亿人的饭碗端得更加牢靠,建议:(一)树立新安全观。坚守粮食安全的底线,将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调整统计口径,不再将大豆、薯类和杂粮等计入粮食安全范畴,利用国际贸易调剂余缺,为国内财政和资源腾出空间。扩展粮食安全的外延,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粮、经、饲生产,推动种养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肉、蛋、奶、鱼、菜、果等高价值产品的需求;同时要考虑种子、化肥等重要生产资料供应安全、粮食流通仓储等产业安全、国际贸易渠道安全和对外农业投资安全。丰富粮食安全的内涵,要由以数量安全为主向以数量、结构、质量、营养和生态五大安全并重转变。粮食安全的核心是“能力安全”,为此要强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抗灾减灾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储备运输能力和国际掌控能力等五大能力建设。

(二)完善政策体系。在国内谷物市场价超过“天花板”价格前,未雨绸缪,根据WTO谈判最新取得的“早期收获”相关条款,抓紧研究制定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WTO规则的市场调控政策、国内支持政策和国际贸易政策。

第7篇:粮食安全的认识范文

>>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我国粮食产业优劣势研究 科学认识我国粮食安全 低粮价战略挑战我国粮食安全 全球视角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初探 全球视野下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视角下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的完善 我国粮食安全任重道远 产业链视角下的影响我国PTA价格的因素分析 产业链视角下影响我国豆粕价格变化因素分析 浅谈我国的粮食安全浅谈我国的粮食安全 开放视角下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再思考 浅谈我国粮食政策与粮食安全 我国粮食政策与粮食安全浅析 粮食安全背景下我国粮食品牌塑造研究 跨国粮商“产业链战术”暗袭中国粮食安全 基于SWOT视角的我国粮食安全分析 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问题和调控政策的探讨 发展马铃薯产业增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 产业链重定位视角下对我国网上书店发展的思考 粮食安全视野下我国农业法的完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年12月8日。③张元红:《中国食物自给状况与变化趋势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6年第4期。④《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商务部网站,http:///article/Nocategory/201606/20160601330511.shtml,2016年4月22日。⑤姜长云:《关于解决当前粮食库存问题的思考》,《中国发展观察》2016年第14期。⑥郭利京、王少飞:《基于调节聚焦理论的生物农药推广有效性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4期。⑦《中国1/6耕地重金属污染每年受污染粮食1200万吨》,凤凰网,http:///gundong/detail_2013_05/27/25737835_0.shtml,2013年5月27日。

参考文献:

[1]李国祥.新形势下如何保障粮食安全[N].经济日报,2014-07-15.

[2]李翔.粮食产业链视角的我国粮食流通安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3]马松林.中国粮食产业链的区域分工效率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6).

[4]孙驰.基于产业链视角的我国粮食价格纵向传递效应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

[5]李柯瑶.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食品和生态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5).

第8篇:粮食安全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农业资源;粮食安全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基础薄弱、资源环境压力大、粮食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当前,国际粮食价格以较快速度上涨,无疑将加大我国粮食安全的风险。面对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发生的新变化,从农业资源利用的角度重新认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对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的现状

(一)耕地面积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

首先,我国耕地资源的数量呈逐渐下降趋势。1996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9.5亿亩,2006年底降为18.2亿亩,10年净减少1.3亿亩。同时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全国2 000多个县(市)中,目前有600多个县(市)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公认的人均耕地警戒线0.8亩以下。从长远看,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继续减少的趋势将不可避免。其次,耕地质量有逐步恶化趋势。一是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不均。全国有95%的耕地缺磷、23%的耕地缺钾、14%的耕地磷钾俱缺。二是中低产田面积大。在现有的耕地中,中低产田与高产田的比例是7:3,优质耕地所占的比例很小。三是耕地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尤其是表土的流失,使富含养分的土壤被大量冲走,造成土壤贫瘠。四是土壤沙化、盐碱化程度逐年加重。全国土壤沙化面积已达15 33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5%,盐碱化耕地面积为763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8%。五是耕地退化加剧。干旱、半干旱的地区已有40%耕地严重退化。

(二)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严重

一方面,水资源总体上短缺,尤其是北方地区更为突出。另一方面,水污染问题非常突出。据环保部门监测,全国七大体系中水质为五类与劣五类的有40%左右,并且不能用于农业灌溉。

(三)气候条件不稳定性增加

近百年来,世界的气温逐渐变暖,气候也变得无规律,农业作为对气候变化反映最为敏感的产业之一,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影响重大。

二、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一)工业用粮食需求快速增长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饲料用量稳步增长,年均增长3%左右。受粮食加工业能力快速增长拉动影响,工业用粮快速增长。

(二)粮食进口数量较大

由于耕地资源短缺,我国适当进口一定数量的粮棉油来满足国内需求是有必要的。但这种进口应是补充性的。

(三)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影响

近几年,世界谷物生产年均增长幅度仅为0.4%,而消费年均增长率在1%左右,世界粮食库存持续减少,造成粮食出口国出口减少,供求紧张,价格上涨。随着石油日益紧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及科技的发展,为生物能源产业创造了前景。从世界发展趋势看,玉米利用已主要不是作为养殖业的饲料,而是工业生产原料,这将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三、利用农业资源保证粮食安全的措施

(一)提高现有耕地资源的使用效率

1.保证耕地资源的数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特别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审查各类规划用地规模和标准,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依法严格管理农村集体和个人建设用地,坚决制止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和林地行为。对城市大量闲置、撂荒的开发区,应尽快恢复其农业功能。同时,国家可考虑将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征收土地增值税,可起到抑制非农土地需求过度的作用。还要禁止城市盲目扩张,以有效保护现有耕地。

2.提高耕地资源的质量。合理引导农村集约用地,切实防止破坏耕作层的生产行为。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加快实施沃土工程,重点支持有机肥积造和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试点规模和范围,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积极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1.节约水资源。要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水分利用率;加强井灌区的管理,对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强现有地表水灌区的技术改造与科学管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水资源的优化分配;加强农业水源工程建设,发展引水调水工程等。

2.减少水污染。要合理施用和推广高效低残留农药和化肥,提倡使用生理治病虫害的方法。要严禁污水灌溉,强调科学用水,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净化能力来涵养水源,植树造林,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以提高水体生态自净能力。目前的农户沼气工程、新农村建设中的改厕改圈、集约化饲养场和饲养小区的污水处理、配方施肥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都将有助于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三)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1.加大农业科技支撑力度。随着可耕地等自然资源的减少,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是科技进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未来世界粮食增产总量约20%将来自播种面积的增加,约80%来自单产的提高。所以,我们应把工作重点放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上,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的创新能力建设,实施粮食安全科技保障工程,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确定主攻方向,组织力量联合攻关,争取在几年内取得一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科技成果。

2.改善农业和农田基础设施。主要是增加小型农田设施建设投入,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基础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加强农村饮水、道路、电网、通信、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开拓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新途径

1.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行种植业生产所积累的生物资源全程化利用,禽畜养殖业低排放与粪便资源化利用。尤其是发展沼气外,要探索生物质能源、微生物能源、禽畜粪便最经济利用的新思路,进行循环利用与资源化开发。农业废弃物的合理利用,一方面可治理废弃物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可变废为宝,让废弃物作为资源发展循环农业。

2.延伸农业产业链。在农业产业链中实行清洁生产,使上游环节的废弃物作为下游环节的资源,拓展农业产业化空间。重点关注农业产业循环链的内生延伸与产业联动,加强农业产业循环整合思路、途径与模式,拓展农业产业化的经营领域。

第9篇:粮食安全的认识范文

Abstract:Grain problem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related to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t present, food crisis has swept the globe. China's food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the main area of producing grain and China's important commodity grain production ba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situation of our province grain safety production has been analyzed and researched. The strategies of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and making contribution of guaranteeing the country's grain safety are presented.

关键词: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对策

Key words: food safe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1-0066-0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是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形势下,粮食安全是全世界各国政府与机构最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1-2]。我国应尽快扶持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种粮效益和积极性,以避免世界粮食危机的困扰和影响。

1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现状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自然资源禀赋较好,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全省耕地1151.6万公顷,农民人均耕地10亩;水资源总量810亿立方米,平均亩耕地水量468立方米;天然草原面积约433.3万公顷[3-6]。

其中,主要耕作土壤为黑土,典型的黑土面积约为7万平方公里[7],属世界性的稀有资源,土壤结构好,有机质含量高,微量元素全;地势平坦,并且耕地连片,水源充足,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优势。2007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892.5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2%,农民人均纯收入4132元,比上年增长16.3%,再创历史新高。

1.1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我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2007年,粮食总产量为396.55亿公斤,夺得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7]。

我省2007年粮食生产具有五个突出特点:

一是面积扩大。

二是高产作物增加。

三是投入增多。

四是标准提升。

五是品质提高[8]。

1.2 粮食人均占有量提高

我省的粮食人均占有量提高,2007年达到1037公斤[8-10]。黑龙江省的部分农业区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分布见表1[9]。

表1黑龙江省部分农业综合区划内人均粮食占有量

(单位:公斤)

数据来源: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统计年鉴[M].黑龙江农村经济社会统计概要[M].哈尔滨:黑龙江省统计局,2005。

1.3 农业种植结构优化

省级各部门以扩大粮食种植规模、发展高效作物为重点,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099万公顷。

2黑龙江省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困扰粮食安全

气候变化以温度上升为主要特征,与气候变暖相伴发生的气候变率的增大,则明显增加了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及病虫害和杂草等灾害的发生几率,致使我省成为我国粮食单产波动最大的区域之一。

2.2 水资源缺乏,威胁粮食安全

据权威气候变化专家警告,水资源缺乏将成为本世纪我国农业的最大威胁。民政部最新统计,截至5月27日,黑龙江省受旱面积已达到9254万亩,为耕地面积的53%。干旱将严重影响我省粮食产量。

2.3 土壤退化加剧,影响粮食安全

我省土地开发过度,耕地扩大过多侵占了湿地、林地与草地。另外,开发方式不合理,如顺坡承包、顺坡耕种等加速土壤侵蚀。此外,有机肥施用量普遍减少,化肥用量逐年增加,土壤养分亏缺严重。

2.4 龙头企业缺乏,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我省龙头企业少,数量只是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的稻米质量优良,除“五常大米”“方正绿宝石优质米业”已形成品牌外,其他水稻加工企业小而分散,经济效益差。

2.5 城乡收入差距拉大,是粮食安全的隐患

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24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132元,绝对差距达到6113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扩大到了2.48:1。

2.6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制约粮食安全

目前,生产资料上涨和相关利润被流通环节攫取,这种状况倘若持续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据统计,黑龙江部分地区种一亩大豆的成本已涨到143元,按亩产150公斤,每公斤售价2.4元计算,毛利只有360元,除去人工费几乎无钱可赚。

3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

3.1 提高对粮食安全的认识程度

近年来不少干部认为中国的粮食问题早已过关,“粮荒”是很久远的事。从国际经验观察,日本政府宁愿让农田抛荒,给农民补贴,也不愿将土地挪作他用。从国际上进口粮食,就相当于进口一部分稀缺的土地资源,还可缓解国内耕地和房地产开发之间的矛盾。

3.2 重视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

我省要继续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健全粮食作物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土壤培肥技术体系,促进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农民科技和农机合作社。还应引入循环农业的发展理念。

3.3 发展物理农业,实行环保补贴

发展物理农业是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即以物理的技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促进植物生长,减少化肥使用量,达到保持作物稳产、增产,恢复耕地质量,阻止环境恶化,实现农业的长久、持续发展的目的,实现粮食增产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3.4 提高水资源利用,构建节水战略

我省首先应制定防治水土流失政策。宣传贯彻《水土保持法》;制定完善的水土保持政策体系。其次,增加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另外,加强水污染治理,推广中水灌溉。

3.5 政府调整政策,提高农民积极性

为了适应农村新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应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另外,应完善对农业的财政补贴政策,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同时,还应调整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3.6 鼓励龙头企业,加快物流建设

政府应对粮食生产、流通、储备等各环节的产业链进行规划,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农业跨国经营企业,建立国际产销加工储运体系,最终构建面向全球的粮食市场竞争体系。

3.7 建立预警系统,关注市场动态

粮食安全预警是指跟踪监控粮食运行态势,在发现粮食不安全运行状态下,政府能根据预先预案,采取相应干预粮食运行的手段和措施。据预测,东北地区提供的粮食可满足中国50%新增人口的粮食需求[11],因此有必要对黑龙江省的耕地进行预警研究。

总之,粮食安全――后危机时代,黑龙江省应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确保我省粮食安全生产和加工,促进我省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明建,叶文琴.发达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的对策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农业经济问题,2005,26(6):74-78.

[2]宁哲,王兰,韩微.粮食安全背景下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4).

[3]黑龙江省统计局.2005黑龙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4]内蒙古统计局. 2005内蒙古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5]吉林省统计局.2005吉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6]辽宁省统计局.2004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7]刘兴土,阎百兴.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与粮食安全[J].中国水土保持,2009,1:17-19.

[8]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统计年鉴[M].2008:168.

[9]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统计年鉴[M].哈尔滨:黑龙江省统计局,200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