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划经济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探索研发搭桥课程
学校地处县城边缘,接纳的全部是乡镇寄宿制学生,并且好生源流失严重。每逢暑假开学,初一数学、英语老师都愁眉不展,牢骚满腹,埋怨学生计算能力太差,相当一部分学生连数学九九乘法表都背不过,英语26个字母都不认全,音标更是无从谈起。这样的生源,在起步阶段就和其他县直学校拉开了距离。如何让孩子们平稳起步,迅速适应并赶上相应的学习进度,成为学校办学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难题。
开发数学、英语搭桥课程。针对数学、英语两门学科实际,学校采取不同的策略,分别对小学落下的课程进行补课。在数学教学方面,采取“一边开新课,一边补能力”的办法,遇到小学里没有学会的问题就停下来清理,同时编制数学、数字游戏手册,坚持利用初一半年的时间,每天都让学生利用课外活动等自由时间进行数学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字符号的敏感意识和计算能力。在英语教学方面,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集中补课,从26个字母、音标开始重新学起,并对小学部分内容进行重新学习,打牢夯实英语基础。通过数学、英语系统性的搭桥补救,初一新生基本在半年时间上能够跟上相应的学习进度,实现了初中生活的平稳起步。
开展大量阅读课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想让孩子聪明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每年开学,学校就为初一编制好了三年的读书规划,分必读、选读两类,规定三年内必须完成150本读书目录。初一上半年以培养读书兴趣为主,每月共读一本经典名著、自由选读一本好书,月末开展读书交流、读书之星评选等活动;初一下半年、初二初三进行海量阅读,定期组织开展活动。针对学生大部分是农村家庭、藏书不多、购书不方便的实际情况,学校加大学校图书的购置,保证学生阅读的足量供应。建立班级微型图书室,实现学生零距离借阅。大量阅读课程的开设,不但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学生真正地慢慢聪明起来,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趣慢慢发生了变化,变得文明了,变得高雅了。
开发音乐微课程。学校针对学生的校园生活时空,编制了成套的音乐微课程实施计划,学生就餐时实行无语就餐,餐厅里每周播放欣赏一首经典名曲;就寝前、课外活动时间,也都播放一些舒缓的经典音乐,并进行定期更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经典音乐的熏陶,潜移默化中受到经典音乐的滋养。
开足开齐开好国家地方课程
按照国家规定规范办学,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学校没有因为生源质量不好,缩减音体美和地方课程,而是着眼于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科学规划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适当调整有关学科课时,形成了适合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
实行考试学科“5+5”课时编制。为让学生课堂学习知识能及时按照记忆规律进行复习,学校每天安排5节正课,随后跟进安排课时不等的5节小自习,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当天学习的知识及时进行复习,有效地保证了学习效果。
实行音体美“2+2”培养课程。每学期首先利用一半时间学习音体美基础知识,其余时间进行走班式选课教学,开设了足球、篮球、羽毛球、太极拳、乒乓球等十几个选项,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特长,每学年学习一种体育技能和一项音美特长。
整合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对地方课程和相关学科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传统文化纳入语文教学,部分安全课程、环保教育、青春期教育和政治等学科进行合并,既开全了所有地方课程,又节省了相应课时,保障了课时的有效利用。
建立健全德育课程
设立习惯养成课程。每学年初,学校都按照不同的侧重点编制一本学生手册,以作为学生日常行为的行动指南,并利用开学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习惯养成强化训练,切实让学生手册内容内化于心,外成于形。
探索建立励志教育课程。引进国家德育创新课题,实施励志教育。每天早晨跑励志操,一天三读励志信,通过反复朗读励志信,激发学生心中昂扬向上的斗志和奋力拼搏的精神。实行月目标、晨计划、暮反思行动,每个月所有学生都要根据各自实际制定自己的月目标,然后分解到周、天,让学生养成目标管理的良好习惯。每天晚上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对一天的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反思,促进保证每天计划的顺利完成。
开展主题月活动。每月设计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搭建载体。每年都要开展体育节、艺术节、习惯养成月等固定活动,另外还编制每年不同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每年都能在创新性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关键词] 经济型酒店 市场细分 差异化定位
一、关于经济型酒店的界定
在《2007年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绿皮书》中,将经济型酒店定义为“经济型酒店,是现代酒店业适应需求变化的产物,是相对于传统的全服务酒店(Full Service Hotel)而存在的一种新的酒店业态。从概念上看,我们所说的经济型酒店最早对应的是Budget?Hotel,随后又被扩大用来泛指Economy Hotel。众所周知,这里的Economy是“经济”、“节约”,即不浪费的意思。而Budget译为中文所体现的“经济”之意,来源于“预算”、“预算案”,是?“划算”、“值得”、“合算的”的意思。显然,二者指的都是性价比高,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便宜”。由此也就不难理解“经济型酒店”有别于“全服务酒店”的标志性特征。”
根据目前我国饭店行业发展现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于经济型饭店而言,通常认为是价格相对比较适中的中低档饭店,它一般具有一定服务水平,围绕主体功能的配套完善,价位适中,投资较少,主要是面向一般的商务人士、公司职员、中小企业主、经济型旅游者、社会大众提供以住宿为主的服务。包括部分星级饭店和与之档次相当的社会旅馆与其他接待设施。从饭店硬件要素看,经济型饭店主要在要素配置、服务项目设计、饭店档次、投资总额等指标少于或低于高档豪华型饭店;从饭店产业层面上看,经济型饭店主要包括第一层面的一、二星级与部分三星级的旅游饭店,第二、第三层面有一定规模与接待能力、相对较高档的接待设施与商业设施;从需求和市场角度看,经济型饭店主要面对消费水平较低、顾客对服务水平有一定要求的价格敏感型的大众化的消费者。在某种意义上,只要是符合相应指标的饭店都可以划为经济型饭店范畴。
而在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型酒店以价格和设施差异化为主要区分标准,进一步细分成三种类型档次的酒店:有限服务酒店、经济酒店和廉价酒店。有限服务酒店在经济型酒店中属于高档次,经济酒店中档,廉价酒店则属于最低档次。这三种层次的酒店价格相差很大,其硬件设施的差距也非常大,有限服务酒店的客房硬件设施不亚于四五星级宾馆,而一些廉价酒店则在削减成本的思想指导下尽量简化设备,客房设施比较简陋。由于拥有近百年的时间沉淀和积累,各个经济型酒店的品牌特色、经营模式、经营理念和管理技能的差异化都比较明显,分别拥有稳定的客源群体。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关于经济型酒店的定义比较模糊,由此导致的市场细分、产品定位模糊而引起的无差异竞争就不足为怪了。因此有必要重新进行市场细分,将不同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从而形成细化的专业市场,形成有序良好的竞争格局。
二、目前经济型酒店发展状况
由于经济型酒店这种新兴业态对市场的广泛适应性,中国本土的经济型酒店品牌也同时开始发展起来。自1996年上海锦江集团开始酝酿旗下的经济型酒店开始,中国的经济型酒店品牌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如1997年的“锦江之星”,1998年的“扬子江”,1999年的“中江之旅”,2002年的“如家”、“城市之家”、“万里路”,2003年的“莫泰”、“新宇之星”,2004年的“格林豪泰”、“速8”、“中州快捷”,2005年的“7天”、“维也纳”,2006年的“雅悦”、“七斗星”等等。还有“宝隆居家”、“城市客栈”、“都市客栈”、“汉庭”、“华天之星”、“金一村”、“桔子”、“利华佳合”、“南苑e家”、“日月光”、“山水”、“神舟”、“欣燕都”、“粤海之星”、……据初步估计,迄今,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品牌近100个,开业店面已经超过1000家。
经济型酒店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是同质化竞争的加剧引发的价格战。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网公布的“2007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10月榜”显示,经济型酒店竞争日趋激烈。与上一季度相比,在短短时间,前十位的品牌排名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除如家继续保持客房总数第一,第二至第七名的排位全部变换。莫泰、7天等上升,锦江之星等下降。其中,排名第四的7天以48%的门店增长速度,继续列增幅第一。格林豪泰客房数不变,排名降至第六的速8客房数则出现下降。经济型酒店第一阵营,开始逐步分化。统计显示: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入住率已从2005年的平均89%跌至2006年的平均82.4%;平均客房价格从2005年的328元,降到了209元;经济型酒店单店年回报率由两年前的30%~50%下降到20%~30%。与此同时2007年经济型酒店物业成本相比2006年上升了40%多。
三、经济型酒店差异化定位
目前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细分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很多经济型酒店定位比较模糊,有些只是笼统的把自费出游和中小商务客人作为目标市场,很少有进一步的划分。
然而,在经济型酒店非常发达的美国,不同的经济型酒店所针对的目标市场是非常明确和独特的。有专门为自驾车客人准备的汽车旅馆,有专门为老年游客提供的酒店,有专门为青年背包旅游者提供的住宿设施,有专门接待女性旅游者的酒店,还有针对家庭出游的公寓式经济酒店。
国内经济型酒店在达到一定数量以后,市场竞争加剧,笼统的市场定位和无差异的产品已经不能有效地吸引顾客,尤其是产品的同质化将是经济型酒店参与市场竞争的致命缺陷。因此,市场细分和产品差异化是酒店经营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1.依据目标市场的消费特征来细分客源市场
为此,按照顾客群体的年龄、性别、出行目的、职业、收入等指标,可以将目前的经济型酒店客源市场进一步细分为很多目标市场,如老年游客市场,青年市场,求医者市场,学生市场,商务游客市场,白领度假市场、自助游客市场,自驾车游客市场等等,根据这些细化的目标市场的消费特征设计不同的经济型酒店产品和服务,填补市场的空白,形成稳定的目标消费群体。例如格林豪泰作为国内高品位、高性价比连锁酒店,主要目标群体为会议商务客人。
2.参照国外经济型酒店的标准
如前所述,国外经济型酒店以价格和设施差异化为主要区分标准,进一步细分成三种类型档次的酒店:有限服务酒店、经济酒店和廉价酒店。也即细分为高档、中档、低档酒店。例如锦江之星2007年着眼于经济型酒店中的高端板块,打造新的品牌,晚于低端品牌推出。这样,包括锦江之星占据的经济型酒店中端市场,锦江旗下的经济型酒店将有可能囊括经济型酒店市场细分之后的高、中、低三大领域。与其他经济型酒店的单一产品不同,汉庭集团旗下拥有"汉庭酒店"、"汉庭快捷"两个成熟的品牌,"汉庭客栈"也在筹划多时。这三个品牌,已经囊括了经济型酒店市场细分之后的高、中、低三大领域。集团化的管理,也会让公司会从组织结构、产品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做得更加完善。而中青旅旗下的山水酒店却是走“有限服务酒店”的路线,产品设计、物业、管理服务等要素均要求较高,虽然规模扩张速度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单店利润要明显高于廉价酒店。两种类型的经济型酒店代表了这一市场未来细分的发展方向,甚至今后还可能出现一定的交叉。
3.注重品牌建设,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
另外,现代社会中,品牌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载体,酒店行业作为一种无形服务和有形产品紧密结合的行业,品牌对其意义尤为重要。每个经济型酒店品牌必须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完成品牌形象的定位和内涵的定义,目标市场的细分和顾客忠诚度的树立,产品设计的改进和服务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稳定的客源。
国内其他品牌的经济型酒店要想避免同质化带来的恶性价格竞争,必须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走以产品差异化为动力的经济型酒店的专营化发展,强调差异化定位,科学管理、才能使经济型酒店产品形态更加丰富,连获取预期的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沈涵:经济型酒店的产品创新与市场细分.[J].旅游学刊 2007年10月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精确定位;装置;控制系统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工业生产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各项技术结合的生成物,同时是促进社会工业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的差异是导致控制系统问题的关键因素,应保证时间的操作准确性。在操作过程中也应按照对应的标准进行实际操作,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背景
机电一体在发展过程中来源于发达国家――日本。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融合与相互之间的交流逐渐的密切,使机电一体化渐渐的在世界各个国家的工业生产当中崭露头角。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指的是在二十世纪的初期阶段,电子技术不断的发展,使其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拥有一定的作用,更是因为当时战时需要的推动,使电子技术在机械生产过程中受到相应的关注。但是因为当时的科技水平,电子技术在机械生产过程中的使用还是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得不能够大量的推广。
第二个部分,指的是二十世纪中后期阶段,机电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这一阶段当中出现的控制技术与计算机通讯技术为机电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促进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并且这项技术被广泛的认同,使其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第三个部分,指的是二十世纪后期,现阶段的生产技术已经被不断的使用,并开辟出新的机电一体化智能化耳朵舞台,使机电一体化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非常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专研具有标准化的动力接口、机械接口与信号接口也很重要。模块化给机电一体化领域带来了美好的发展前景
2、智能化
把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作为代表的智能化是二十一世纪机电融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于机电一体化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专研。随着模糊小波理论、数控、神经网络、混沌与分离还有灰色理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开展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传播。目前,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会也没必要具有和人有相同的只能,但机电一体化产品却有可能也有必要具有人的低级智能。
3、网络化
二十世纪末,因网络技术教育、军事、政治、工业生产与科学技术等造成了巨大的改革,它把经济全球化与生产全球化结合在一起,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最大化。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质量可靠,功能健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机电一体化产品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4、系统化
系统化的其中一个表现特点是利用模式化与开放式的总线结构,想要实现多个子系统的调节与管理,就需对系统进行随意组合与裁剪、灵活组态。另外一个表现特点是具有强大的通信功能。
5、绿色化
当今时代,人类的生活因工业科技的发展而发生着巨大变化。我们在享受着美好生活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到生态环境的污染,地球资源的减少。因此,工业绿色化已成为人们奋斗的目标。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这个工业时代里必将发挥出重大作用。
6、光机电一体化
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部件有能源系统、传感系统、机械结构和信息处理系统等。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引进光学技术,可以把光学技术优点用于其能源系统、传感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中,实现由机电一体化向光机电一体化的改进转变。
三、机电一体化精确定位装置分析
机电一体化精准定位装置的分析对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实际的发展进程中,其主要装置是机械结构设计与电控部分的设计。下面对这两个部分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1、机电一体化精确定位装置机械结构的分析
对于精确定位装置而言,在使用的当中,因为工程的性质不同,那么装置的品种种类也相对较多。在进行装置设置的当中应重视定位装置丝杆与定位装置联轴器的设置。
(1)定位装置丝杆设计
在定位丝杆的设计过程中选取的技术规格参数应该为:工程行程为300 毫米;快速进给速度每分钟为10 米;进给系统上总重是15 千克;定位的精准度是0.015毫米;重复的定位精度是0.007 毫米。对于滚珠丝杆副的设计的那个中包含滚珠丝杆副载荷与滚珠丝杠副的主要参数。在对滚珠丝杆副载荷的设计时,运用相应的公式能够得出最大最小载荷与变动负载
和。利用这几个因素的计算与研究,能够得出精准的载荷,来保证定位装置丝杆的设计准确性。
(2)定位装置联轴器的设计
第一,能够实现在安装当中出现的安装误差移位状况,避免造成相应的加载负荷。
第二,能够有效的缓解时间轴在工作当中的扭转冲击。
第三,改变在轴系的共振转速。
第四,减少轴在扭转时的振动效果。
在实际的联轴器的运用当中,经常使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联轴器与其他的联轴器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a.简单,径向尺寸较小,重量很轻,适应中高速的场合。
b.稳定可靠并具有良好的减震缓冲效果。
c.寿命长,承载能力较大,安全性与耐磨性能高,能够促进设备的使用效率与使用时间。
d.的零件维护工作很少,避免造成相应的麻烦。
e.大,补偿能力较强。
2、电控系统的设计
电控系统也是整个系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设计中应重视相应的步骤。在各项控制单元的设计与选择中,其中可编辑逻辑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选型包含主模块应选取三菱FX3U 64MT/Ds为主模块,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等特点,适合应用在电控系统中,在扩展单元过程中应该重视定位模块的选择。并且对于步进电机的设计与选型当中具有结构较简单、性价比很高的特点,更便于维修。只有正确的进行选择,才能够使机电一体化当中的精准定位装置中能够正确的运行。
四、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研究
1、产品
对于控制系统的研究而言,应该从系统当中的零部件或是设备进行入手,零件的质量影响着系统的运行安全性能,随意组件出现的问题对于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影响到机电一体化的正常运行。
2、规定标准
对应的标准规定能够有效的控制系统运行的条件,如温度、压力与载荷相应的标准等约束条件。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按照对应的标准进行实际操作,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3、规定时间
在系统控制的当中,超过一定的系统操作时间都会造成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出现危害。所以,时间上的差异也是导致控制系统问题的关键因素,应该保证时间的操作准确性。
五、结束语
总之,机电一体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机械工业中,机电一体化几乎渗入到所有的机械产品中,显然已成为主角。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社会工业生产的改革速度,提升了我国的科技水平,使我国向着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迈进。机电一体化将各种科学技术相互融合,其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朱凤花.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开放体系结构设计[J]. 电子制作,2014
[关键词] 急性酒精中毒;心肌生化标志物;测定;意义
[中图分类号] R5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056-02
急性酒精中毒是近年来的常见病症,且呈现上升的趋势,而酒精可以对患者的心血管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出现患者心肌功能缺损等症状,具有较强的临床危害性。由于患者的不断增加,且该病症没有明确的临床治疗、检查标准,临床治疗缺乏一定的时效性[1]。本文研究对酒精中毒患者心肌生化标志物进行测定,观察指标与健康患者的差异性,探讨在实际临床中增加对患者这方面研究的可行性,为临床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8月收治的6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23~53岁,平均41岁,通过临床检测,患者的饮酒量均在200 mL以上,按照我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2)关于嗜酒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1]进行划分,其中,轻度中毒患者17例,中度中毒患者21例,重度中毒患者22例。同期选取本院体检的40例健康人,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22~60岁,平均42岁。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组,健康人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肌生化标志物进行检测研究两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血检测,研究组患者在入院后抽取4 mL静脉血,对照组患者抽取空腹4 mL静脉血,均进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草转氨酶(GO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检测[2]。完成检测后,记录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差异及对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检测情况均较为顺利,研究组患者的心肌生化标志物LDH、CK、CK-MB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2。
3讨论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多为饮酒所致,酒精中毒会造成患者的肝脏、一线等消化性器官的损伤,同时可以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影响,而长期饮酒及急性酒精中毒都会造成患者的心肌细胞损伤,心电图检测可以发现患者的缺血性ST段下移,甚至会在临床上出现心肌梗死并造成死亡情况。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常见病症,患者通过治疗可以缓解病症情况,但对患者的身体同样还会造成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患者的心肌功能缺损[3]。酒精中毒引发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还会造成患者的呼吸系统影响,出现呼吸衰竭等症状,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增加对患者心肌生化标志物的测定,可以有效提高对患者心脏、心肌情况的掌握,提前做好抢救的准备,提高急诊抢救的效果[4-5]。临床增加对酒精中毒患者的心肌生化标志物检测,并对其测定的结果与健康患者进行差异性分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证实酒精中毒对患者身体健康,特别是心血管等部分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临床意义[6]。
在本次研究,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研究组患者的心肌生化标志物的LDH、CK、CK-MB等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说明研究组患者的心脏部分功能明显较差,远远弱于对照组,也就是说,研究组患者的身体组织功能已经变差。同时,在对心脏事件的统计中可以发现,研究组患者的ST-T异常及心律失常情况高于健康对照组,证实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心肌生化标志物升高,而本次研究组患者多有长期饮酒史,长期饮酒后患者的心脏事件出现率高于对照组,说明酒精对患者心肌影响已经越来越重。
综上所述,急性酒精中毒可以造成患者心肌生化标志物升高,心脏事件发生率提升,促使患者身体健康程度急剧下降,因此,在临床和生活过程中,过度的饮酒必然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危害,且长期饮酒之后,对患者的身体组织、心功能会造成不可逆损伤。如果患者出现急性酒精中毒,必然会增加身体的负荷程度,影响患者心脏功能,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心肌损伤的程度,因此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适度饮酒,避免酒精中毒情况的发生,影响患者的心脏健康和身体健康[7-8]。
[参考文献]
[1] Manouri A,Demeilliers C. Acute ethanol administration oxida-tively damages and depletes mitochondria DNA in mouse liv-er,brain, heart,and skeletal muscles:protective effects of an-tioxidants[J]. JPharmacol Exp Ther,2001,298:7372.
[2] Horton JW,White DJ. Cardiac contractile and sarcoplasmic reticulum function after acute ethanol consumption[J]. J Surg Res,1996,64:1322.
[3] 中华神经. 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M]. 2版. 长沙: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2009:191.
[4] 张松林. 阿拓莫兰、纳络酮联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46例[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6,34(1):33.
[5] 徐根云,虞朝辉,乐敏,等. 急性酒精摄入致酶谱变化的实验研究[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26(7):417.
[6] 龙胜,石红梅. 急性酒精中毒致心电图缺血性ST段改变20例临床观察[J]. 广西医学杂志,2009,27(3):418.
[7] 李国民,李国彬. 酒精中毒引起急性心肌梗塞临床分析[J]. 荷泽医专学报,2004,16(3):2.
记者了解到,谢志华目前管理的诺安信用债券一年期定期开放债基自今年6月18日成立到7月26日,在不到一个月内收益表现抢眼,目前年化收益为5.76%,在今年所有的定期开放式债券基金中排名第三。
资金面中性偏紧 年内降息概率低
回想6月钱荒风暴来袭令债市遭遇较大调整压力,此轮风波是否接近尾声?谢志华认为,六月“钱荒”末期,央行接连发文稳定市场预期,并且有实质性的针对某些银行的流动性求助行为,因此7月以来资金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目前资金维持中性偏紧状态,符合央行“宏观审慎”、“防风险”的思路。下半年,若仍有商业银行不自律,央行仍会有惩罚性措施,不排除演变为“小钱荒”的可能。但我们更倾向认为,商业银行已经从六月的事件中吸取了足够的教训,会仔细权衡利弊。
日前央行放开贷款管制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谢志华看来,此举信号意义大于实际作用,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存款利率放开及相应配套政策出台(如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我们判断,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表明政府锐意改革的决心和魄力,年内降息概率进一步变小。”
在谈及利率市场化提速对债市造成的影响时,谢志华分析指出,存款利率对利率债影响更大,由于短期内基准利率变动概率不大,利率债收益率有下限(如10年国债3.4-3.5%);而信用债收益率与贷款利率关联性更强,由于目前实际执行基准上浮的贷款占大多数,企业发债成本仍相对较低,信用债供给暂不会锐减。值得注意的是,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并不能立即改变国内总需求疲软、信贷客户分化的事实,下半年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恐仍不乐观,进而推升潜在的信用风险,这也是诺安谨慎对待中低评级信用债的重要原因之一。
看好利率债及中高等级信用债
近来愈演愈烈的中低等级降级潮也印证了诺安的观点。据WIND统计,今年年初至7月24日,共有38只信用债被降级,是去年的10倍还多(去年同期只有3只信用债被降级)。对于债市黑天鹅频现,谢志华总结道,今年债市的“黑天鹅”事件或来自两方面:宏观层面,监管行动深化,违规风险继续暴露;微观层面,某些发债主体资质继续恶化,触及违约底线。下半年信用债仍具备一定的票息优势,但信用利差可能扩大,难以获得资本利得。谢志华介绍,诺安基金历来奉行稳健的投资风格,资金头寸管理、信用债内部评级等都有一系列严格的内部风控流程。有关数据统计,今年先后发行的诺安鸿鑫保本和诺安信用债券都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诺安鸿鑫保本年化收益达6.08%,诺安信用债券年化收益达5.76%。均有力地凸显诺安稳固收益团队的表现。
“未来一年,利率债收益率波幅有限,从基本面角度,相对而言下行概率更大。当前多数信用债的信用利差均保护不够,资本利得需等待信用利差扩大并稳定后。危中有机,我们相信目前国内债市仍处在发展壮大的长期上升趋势中。”谢志华表示。
据基金合同显示,诺安稳固收益一年定期开放债基债券资产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所投资的债券的信用评级均在AA-以上。同时与股票、权证、可转债等权益类资产绝缘,属于纯债品种。
汇“纯债+定开+浮动费率”优势于一身
对于为何选择纯债投资方式时,谢志华指出,下半年,利率债和中高等级信用债相对安全,但目前市场波动较剧烈,需稳定后介入。低等级信用债则面临信用资质恶化、外部评级调低、质押资格丧失等不利情况,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并存,需尽量回避。预计股市震荡为主,而大盘转债供给压力挥之不去,转债的风险大于机会。为此诺安稳固收益专注债券投资。具体到建仓期策略上,谢志华表示将主要选择中高等级信用债,并在利率债有绝对配置价值时,适当参与。
关键词 环境公平;环境基尼系数;锡尔系数
中图分类号 X8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5-0118-0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指导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谐的基本要义即在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与人”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不断拉大。同时,由于经济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以及环境问题的特殊性,“人与人”在环境资源使用方面差距的重要性不断显现。“人与人”在收入分配与环境资源使用上的不公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两个重要问题。然而,目前学术界更多关注收入分配差距,而对环境资源使用的差距关注较少。事实上,环境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问题已成为我国目前迫切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1,2]。
1 环境公平与环境资源使用公平
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之一。在环境领域,由于环境资源具有与社会财富不同的特性,环境资源“市场”很不完善,不公平问题尤为突出。当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资源的需求在自然供给能力范围内时,环境资源使用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是典型的公共物品,人与人在环境资源使用上的公平问题不太凸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环境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加。当超过自然供给能力范围时,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人与人在环境资源上存在了竞争关系,环境资源使用的公平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环境公平具有不同的理解角度。较难给于一个明确的界定。目前,较多学者强调环境公平[3~5]是每一个个体都有平等地使用或者享受环境资源的权利。在环境资源的使用上,所有主体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本文界定环境资源使用公平为人均环境资源使用量相等。在现实过程中,各主体在环境资源使用上存在着差异,差异大小就反映了环境资源使用的公平程度。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经济活动,环境资源的分配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地区经济发展权的分配,这在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过程中分配给各省的排放限额尤为突出。本文以二氧化硫为例,视大气对二氧化硫污染的消纳能力为全国共有的公共资源,各省二氧化硫污染的排放构成了对公共资源的竞争性使用,于是产生了分配上的矛盾以及由此导致的公平问题。可见,环境资源使用公平问题是人们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过程中产生的,反映了人与人在环境资源分配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环境公平实质上是人们对环境“破坏”程度的公平。
2 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分析我国环境资源使用公平状况的定量评估
近年来,学术界开始运用定量方法分析环境资源使用的不平等,并且多借用经济 领域衡量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基尼系数来衡量环境资源使用的不平等程度。1997年Heil and Wodon[6]借用基尼系数对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研究,2000年的研究发现人均排放的不平等程度缓慢下降[7]。List[8]利用环境基尼系数考察全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的不平等程度。Millimet and Slottje[9]采用Paglin的PaglinGini方法,对美国各州1988-1996年大气与水污染排放的不平等程度进行了计算。国内学者王金南[10]等人分析了2002年中国各省SO2、COD、水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等环境要素的基尼系数。吴悦颖等[11]运用基尼系数法分析了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水资源量、环境容量等流域排污量分配的影响。
2.1 环境基尼系数的构建
首先,定义环境洛伦茨曲线为反映不同社会主体(个人)使用的环境资源量的一 条曲线。图1中,横轴OX表示累积人口比重,纵轴OZ表示累积环境资源使用量比重,连接对角直线即45°线ON为环境资源使用量绝对平均线。OGN曲线是环境资源使用绝对不平均线,即除一个人外其余人使用的环境资源量都是零。而实际曲线OBN表示实际人均使用环境资源的不平等程度。
参照经济学一般以基尼系数判定分配不平等关系,构造环境基尼系数Ge:
Ge=E/(E+F)(1)
上式中,E为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F为OBN曲线下方与横轴间的面积。与基尼系数判定分配不平等关系一样,Ge越小,其所反映的人均环境资源使用量差别越趋于平均。反之,则越趋于不平均。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为1995-200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年鉴》。选择二氧化硫排放量为研究对象,以省、市、自治区一级的行政区域作为研究样本(港澳台除外)。
2.2 环境基尼系数的调整
在经济基尼系数的统计与计算中,对应的样本单位是单个的个人或家庭户。而在环境领域,统计样本仅仅具体到省而没有单个家庭户的统计资料,因此,本文以省为单位统计环境资源的使用量。
这样做忽略各省内部环境资源使用差异而只考虑省际差异,计算出的基尼系数偏小,低估了环境资源使用的不公平状况。为此,需要对计算的基尼系数进行校正。方法是首先计算以省为单位的经济基尼系数,然后与以个人或家庭户为单位统计得到的经济基尼系数进行比较,得到二者的相关关系,并用来校正真实的环境基尼系数。[KG)]我国经济基尼系数的研究有较多不同的结果。这里我们选择国家统计局出版的《中国国情国力》[12]中的研究成果,得到1995-2004年间以家庭户为单位的全国经济基尼系数;同时,本文计算了期内以省为单位的全国经济基尼系数,两组数据见表1。
对两组基尼系数进行数据回归分析,得出两种算法所得到的基尼系数之间的关系:
y=1.8877x-0.0796R2 = 0.7652(2)
[KG(*25]其中,y为以家庭户为单位计算的基尼系数,x为以省为单位计算的基尼系数。这样 就建立起了两种基尼系数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将以省为单位计算出的环境基尼系数转化为与以家庭户为单位计算的基尼系数可比的数值。[KG)]2.3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公平状态评估
利用上述方法计算我国1998-2004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基尼系数,结果见表2。
由下图可知,1998-2004年我国经济基尼系数总体上呈逐渐上升趋势,从2001年开始均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同期,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与经济基尼系数相反,自1998年以来稳步下降。事实上,我国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自1998年以来的变化趋势并不是持续下降的,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02年以后持续上升。这说明1998年以来,各省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差异虽然减小了,但总体趋势仍然是排放量持续增加,也就是说,总体上各省破坏环境的程度仍在加剧,只是各省的破坏程度更加接近了。
3 我国环境资源使用公平状况的影响因素
我国各省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不公平程度实际上由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多种因素导致 ,例如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经济总量、发展阶段、环境政策等。这里将构建一个分析框架来探究我国二氧化平排放量不平等的各种原因。[KG)]
3.1 影响因素分析数量方法的选择
基尼系数只能反映多种因素的集合作用和各个部分收入差距的综合结果,要辨别和分析各因素对环境资源使用总体的影响,必须将总的不公平进行分解。我们选取锡尔系数[13]这个指标来分解影响环境不公平的因素。
用Ci代表第i个省的人均污染物排放量。各省间污染物排放的差异可以用锡尔系数表示为:
T(c,p)=∑iPiln(cci)(3)
其中,pi是i省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c是全国人均污染物排放量的均值。锡尔系数的取值最低为零,表征最公平的状况,即各省人均污染物排放量均相等;锡尔系数最高值取决于样本自身,其值为lnN,表征最不平等的状况,即某一个省排放了所有的污染物而其它省均未排放污染物。基于锡尔系数,可以构建分析污染物排放变化原因的分解模型[14]。
3.2 二氧化硫排放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可以表示为如下定义性恒等式:
ci=ai•bi•yi(4)
其中,ci为其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ai为第i省人均GDP,代表经济水平水平,bi为第i省能源消耗与其GDP的比值,代表经济的能源强度;yi则为第i省单位能耗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代表能源的环境消耗强度。
为了分析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的能源强度与能源的环境消耗强度等三个因素对人均SO2排放量的影响,定义三个虚拟排放量cai,cbi和cyi。以cai为例,它表示在相同的经济的能源强度和能源的环境消耗强度条件下,单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带来的排放量差异,其表达式如下:
cai=ai•b•y(5)
式中,b 、y分别表示全国平均经济的能源强度和能源的环境消耗强度。进一步得到ai的锡尔系数如下:
Ta=∑iPi[WTBZ]ln[WTBZ]([SX(]c[TX-][]Cai)=∑i[WTBZ]Piln(cai×b×y)=∑i[WTBZ]P[WTBZ]iln(aai)(6)
同理可得其它两个因素对应的虚拟排放量及其锡尔系数,此不赘述。
将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的能源强度与能源的环境消耗强度三者的锡尔系数加和,得到二氧化硫排放的总锡尔系数T:
T=Ta+Tb+Ty=∑iPiln(cCai)+ln(cCbi)+ln(cCyi)
=∑iPiln(c-3Cai×Cbi×Cyi)=∑iPiln(cci)(7)
至此完成了二氧化硫排放公平程度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将二氧化硫排放的不公平分解为经济水平、经济的能源强度和能源的环境强度共三个因子。分别计算2004年我国各省这三因子的锡尔系数,结果见表3。
项目经济水平经济的能源强度能源的环境强度总值T值0.172 50.210 50.052 90.435 8贡献率%404812100
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二氧化硫排放的差异主要由各省经济的能源强度的差异所致,贡献率高达48%;其次,各省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有显著贡献,贡献率占40%;而能源的环境强度贡献率最小,仅为12%。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各省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差异主要与各省经济的能源强度以及经济水平的差异相关。
3.3 不同因素对我国各省二氧化硫排放差异变化的影响
在上面的研究中,主要对2004年的环境锡尔系数进行分解并探讨环境不公平的原因。现在运用1998-2004年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环境资源使用不公平变化的原因。
经济的能源强度反映的是各省的产业结构及技术水平的差异。利用1998-2004我国各省单位GDP能耗与人均GDP的面板数据可以看出(见表3),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相应的单位经济产出的能耗越低,原因在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较高,同样的经济产出相对来说能耗较低;另外,发达地区的技术进步也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
考察经济水平与能源的环境强度的关系发现(见图4),两者呈现负相关关系,说明越发达的省份能源消耗带
由此可见,虽然1998年以来我国各省经济水平差距的不断拉大可能造成二氧化硫排放的差异增大,但由于发达省份经济的能源强度和能源的环境强度不断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甚至超过前者的作用力度,使得二氧化硫的基尼系数出现与经济基尼系数相反的趋势,各省二氧化硫排放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
4 结 语
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借助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定量评估我国环境资源使用的公平状况。虽然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总体上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是表征其结构的基尼系数从1998年的0.50下降至2004年的0.38,在某种意义上表明各个省份破坏环境的差距在缩小。
为分析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公平的影响因素,将二氧化硫排放量分解为经济水平、经济的能源强度、能源的环境强度三个因子的乘积。分析表明,三者对二氧化硫排放不公平的贡献率分别为40%、48%、12%。与不发达省份相比,发达省份经济能源强度和能源的环境强度都较低,发达省份的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较慢,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这是我国二氧化硫排放差异缩小的直接原因。事实上,发达省份经济能源强度和能源的环境强度较低的原因除技术进步外,可能还存在着对不发达省份的污染产业转移,同时不同省份发展阶段的不同也有相当影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潘岳. 环境保护与社会公平[J]. 绿色视野,2005,(1): 4~9.[Pan Yu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the Equity of Society.[J].Green Vision,2005,(1): 4~9.]
[2]宋国平,周治,王浩绮,王昶.中国环境公平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5,(3): 35~37.[Song Guoping,Zhou Zhi,Wang Haoyi,Wang Xu.Dicussion in the Environment Equity of China[J].Science & Technology And Economy,2005,(3): 35~37.]
[3]洪大用. 环境公平: 环境问题的社会学视点[J]. 浙江学刊,2001,(4): 67~73.[Hong Dayong. Environment Equity:The socioty angle of view to Environment problem[J].Jouranal of Zhejiang 2001,(4): 67~73.]
[4]文同爱, 李寅铨. 环境公平、环境效率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4): 13~17.[Wen Tong'ai, LI Yinquan. The Relationship Amont Environmental Equity,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hina Population[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3,(4): 13~17.]
[5]余谋昌. 环境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J]. 环境,2006,(3): 100~102.[Yu Moucang The Fair of Environment is the Essential Condition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Social[J]. Enviornment, 2006,(3): 100~102.]
[6]Heil M T, Wodon Q T. Inequality in CO2 Emissions Between Poor and Rich Countri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1997,(6): 426~452.
[7]Heil M T, Wodon Q T.Future Inequality in CO2 Emissions and the Impact of Abatement Proposals.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0,(17): 163~181.
[8]John A. List. Have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Converged Among U.S. RegionsEvidence From unit Root Tests[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1999,(1): 144~155.
[9]Daniel L. Millimet, Daniel Sloffje. An environmental PaglinGini[J].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2002,(9): 271~274.
[10]王金南,逯元堂,周劲松,李勇,曹东. 基于GDP的中国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1): 111~115.[Wang Jinnan; Lu Yuantang; Zhou Jinsong; Li Yong; Cao Dong. Analysis of China resourceenvironment Gini coefficient based on GDP[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1): 111~115.]
[11]吴悦颖,李云生,刘伟江. 基于公平性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评估方法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06,(2): 66~70.[Wu Yueying; Li Yunsheng; Liu Weijiang .Study on Gini Coefficient Method of Total Pollutant Load Allocation for Water Bodies[J].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6,(2): 66~70.]
[12]何娅. 基尼系数: 城乡历史政策的解构[J]. 中国国情国力,2007,(4):23~27.[He Ya. Gini coefficient: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policy in city and country. China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trength,2007,(4):23~27.]
论文摘要:区域创新系统处于不同的阶段对区域经济的支撑和引领方式不同,对应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也不一样。以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为指导,对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和特征刻画,据此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要素驱动、质量驱动、创新驱动、网络驱动四个阶段,建立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北省为例进行了定量判定。
1区域创新系统及其发展阶段划分
区域创新系统是在一个开放的区域内,企业、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创新单元相互联系和交流,政府宏观引导创新活动的区域创新网络,是一个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相互作用的创新网络系统,也是各创新主体自身及与环境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一个复杂适应性社会系统。根据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区域创新系统可以分为创新主体发育、创新主体互动、创新网络形成和创新系统成熟四个阶段。
(1)创新主体发育阶段。区域创新系统在形成初期其组成要素规模小,且体系不完整,系统的发展主要是各创新主体的成长与发展。企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努力成为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高等院校在实现人才培养功能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职能,充分提高自身依托基础研究服务企业的能力。科研院所也要充分提高自身科研实力,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建设。中介机构此时还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健全机构,充分发挥其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沟通与链接职能,此时的政府科技经费投入是创新经费的主要来源,政府鼓励和激励创新的政策体系还需要不断建立和发展。政府在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力度的同时,应通过财政开支、税收等政策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实施税收优惠。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能力、地方性金融政策,加大对区域公共设施和公共社会服务的投资,优化投资环境,间接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从而使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建立合理的创新投入体系,促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从而使创新系统逐渐发展到下一阶段。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的充分发展及环境系统和辅助系统的建设是这一阶段的重点。
(2)创新主体互动阶段。随着创新主体的不断完善,区域生产要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为了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创新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即创新必须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紧密联系。因此,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要想使自己的科研成果适应市场的需要,就必须加强同技术创新主体——企业问的联系。这一阶段开始由政府单独推动技术创新逐步转变为向市场多元主体共同推动技术创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在市场作用下进一步加强,中介机构得到较大发展,企业与创新系统的实力得到增强,表现为新产品不断涌现,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改造速度加快,经济得到较快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快改善。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市场和政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辅助系统的完善与主体系统的构建是这一阶段的战略重点。
(3)创新网络形成阶段。随着区域创新系统中各创新互动越来越频繁和越来越密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在创新系统中作为创新单元相互联系和交流,这些创新单元在政府的宏观引导下逐渐形成了进行创新活动的创新网络。中介机构与创新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之间的交流合作,会在区域创新系统内部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运行机制,政府的宏观调控促进了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工作,促使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形成合理的投入产出结构。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成为技术创新所需知识、思想、技术和人才的重要来源。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产、学、研等创新行为主体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机制联系起来,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有利于知识、信息、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流动的、开放的创新网络。
(4)创新系统成熟阶段。这一阶段是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高级阶段,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已经充分显示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高校科研机构作为知识创新的源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介服务机构运行良好,创新系统的创新产出和创新人才都能满足社会需求,主导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也颇具水平。创新系统的对外输出占有突出份额,此阶段的特征是政府的职能得当,发挥宏观调控、充分激励和鼓励创新的作用,使市场在组织、调整、配置资源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2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与指标体系建立
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不同,其对经济支撑和引领的力度和方式也不同,对应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也不一样。在区域创新系统主体发育阶段,经济发展主要通过企业等主体规模扩大和资本增加,表现为生产要素的积累,经济发展方式以要素积累的驱动为主。在区域创新系统创新主体互动阶段,经济发展逐步转变为依靠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主体合作、改善经济运行的结构和质量,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运行的质量改善为主。在区域创新系统网络形成阶段,经济发展依靠各创新主体进行知识的整合、密切的合作,充分配置区域内的资源,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已经形成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合作创新在区域内普遍存在,因此经济发展方式是真正的创新驱动。在区域创新系统成熟阶段,如上所述,这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高级阶段,其对区域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也发挥到最大,知识经济发展模式已在区域内基本建立,主要依靠知识经济和创新网络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为网络驱动。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又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的过程。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程度和进程。遵循全面性、合理性、动态性和可行性的原则,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我们建立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主体互动、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等6个方面设立了20项指标,作为考核和评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的指标体系。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依据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将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划分为要素驱动、质量驱动、创新驱动、网络驱动四个阶段。根据经验数据,给出了20项指标不同阶段的临界值(见表1)。据此,可对某一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定量判断。
3河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阶段定量判定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河北省经济发展中的一项战略性工程。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河北省必须促进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迫切需要。
在我国,资产的确认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所有”式确认、“共有”式确认和“动态”式确认三个阶段、三种资产确认技术。
1.“所有”式确认(1993年以前)。1993年以前,我国中没有建立起会计要素的概念,也没有明确的资产概念,在日常核算中“经营资金”与“资产”是混用的,在具体核算上,又有货币资金的核算、工资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核算、材料的核算等不同称呼;而在会计报表中,又将属于资产的部分称为“资金占用”,如资金平衡表的左方分为固定资金占用、流动资金占用和专项资金占用三个部分,其“资金占用”也称为“资金运用”,是“资金来源”的对称,“资产”是“负债”的对称。当时资产的概念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第_,注重资产的外在表象,以列举方式定义资产;第二,资产的分类确认与计划的要求相适应,通过资产的存在形态及用途双重确认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或专项资产;第三,以“资金来源”或“负债”的对称概括资产的基本特征;第四,以静态方式定义资产;第五,将的资产统统视为“拥有”,剥夺了债权人的权益。之所以如此确认资产,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主体环境密切相关,它反映了企业混沌的产权关系,尤其是将资产作为“负债”的对称,使企业陷入了“零净资产”的尴尬境地,同时也印证了企业间债权债务关系的模糊和不重要,从而将国营企业的“大锅饭”表现得淋漓尽致。
2.“共有”式确认(1993—2000年)。1993年“两则两制”的实施,正式确立了会计要素的概念,资产作为首要会计要素,被定义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首先冲破了资产为企业“拥有”的限制,在具体确认上分为“拥有或者控制”两个方面,表明企业的资产在所有者、债权人。出租人之间“共有”的求偿权;其次,强调了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而不是其他资源),技术上显得更容易操作;第三,摒弃了三段式资产分类确认方式,从而摆脱了计划经济下资产概念的禁锢,向市场经济下的资产概念迈出了关键一步。但另﹁方面,这一资产概念仍然留下了列举式定义资产的印记,仍然以静态方式定义和确认资产,资产负债表中仍保留“待处理财产损失”项目,某些已经支出的项目仍冠以“资产”(如递延资产),有悖于资产的本质。但不管怎样,资产的这一概念和确认标准的建立,是会计等式由“资金占用=资金来源”向“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转化的结果,是我国会计确认技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转折点。
3.“动态”式确认(2001年以来)。2001年施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首次从动态角度、从资产的实质上提出了资产的确认标准,即“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这一资产确认标准下,将”经济业务“改为”交易、事项“,将资产的形成限定为”过去的交易,事项“,以”预期会带来经济利益“作为资产的本质来定义资产,因而取消了”递延资产“,年终决算前必须将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完毕,并计提8项资产减值准备;又由于会计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于货币计量,为避免不必要重复,取消了”货币计量“的限定等等。资产的这一概念和确认标准的建立,表明实现了与国际会计规则的一致性,是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尤其是资本市场趋于完善的标志,也是我国加入WTO的要求。
二、负债的确认技术
与资产相联系,负债确认分为封闭式确认。开放式确认和动态式确认三个阶段。
1.封闭式确认(1993年以前)。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会计中,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统称为资金来源,企业的偿债能力对企业的生存不会构成威胁,因此在三段式的资金结构中,每一段都含有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成分,实行二者交叉、混合排列方式,同时在确认时也应分清固定、流动、专项三种不同性质的负债,以便编制平衡表。其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按照资金来源的三段式分别确认不同性质的负债;第二,在国有国营的前提下确认负债;第三,按照负债的表象定义负债,如将负债视为资产的对称,是指企业所负的各种债务,而在当时的教科书中很难见到有关负债的定义;第四,在严格的计划约束下,国营企业的经济关系主要限定在企业与国家、企业与职工、国营企业之间的范围内,负债的确认主要在这一封闭的圈子里进行,从而限制了负债的种类和规模,这也正是计划经济所要求的。
2.开放式确认(1993-2000年)。在1993年的会计改革中,负债被定义为“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并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打破了三段式负债“各自为政”的局面;其次,在企业经济关系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根据实际需要,负债的范围有所扩大,出现了远期负债(应付票据)、负债(应付债券)等,已由过去的封闭式走向开放式负债确认;第三,明确了负债的履行有资产和劳务两种方式。但很明显,这一负债的确认仍然没有摆脱重复定义的模式,注重“现在()”的静态确认。
3.动态式确认(2001年以来)。在2001年实施的新会计制度中,“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同样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但这一负债的定义涵盖了过去(过去的交易、事项)、现在(现实义务)和未来(履行义务将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明确了或有负债的确认条件,并为此设计了“预计负债”科目,全面、动态地认识和确认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技术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技术大致可分为混合式确认、净额式确认和权益式确认三个阶段。
1.混合式确认(1993年以前)。在计划经济时期,将属于所有者权益和负债部分统称为“资金来源”。实际上,就国营企业来说,无论是国家拨入资金还是企业自筹资金,其终极所有者都是国家,都属于所有者权益,这种国家基金与企业基金的区别,是国家对企业放权让利的结果,并没有改革其所有权性质。所有者权益的这种混合式确认,第一,体现了国家作为企业唯一所有者的性质;第二,没有注册资本的概念,反映了国营企业无限责任的本质特点;第三,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的盘亏、毁损、报废、调出等发生的净损失,;中减固定基金,没有资本保全的概念;第四,由于国营企业“长生不老”,没有无力偿债、破产倒闭之忧,因而没有净资产的概念,所有者与债权人的求偿权意识淡漠。
2.净额式确认(1995-2000年)。1993年的“两则两制”,第一次确立了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将所有者权益定义为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分清了投入资本与借入资金的界限,突破了固定基金、流动基金、专项资金的界限,摆脱了资产占用形态变化与投入资本变化的关联性。
3.权益式确认(2001年以后)。2001年的制度中,“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采用了以权益为核心的定义方式,实现了与形式的统一、本质与现象的一致;其次,将“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改为“实收资本(或股本)”,使得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更加清晰;细化了所有者权益项目,尤其是规范了资本变动的条件,增强了所有者权益确认的可操作性。
四、收入的确认技术
在1993年以前,我国并没有完整的有关收入的定义,只有“销售”概念:产品销售是指产品以及代制、代修品等工业性劳务作业的销售;其他销售是指产品销售以外的材料销售、外购商品销售、包装物出租和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作业经营等各种销售。显然这是一种列举式确认。1993年的会计制度,将收入定义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明确了“收入”要素是指营业收入,不含营业外收入,其外延的界定与过去没有两样,并以“收入”定义“收入”,没有揭示收入的本质。而2001年的会计制度中,“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人们对收入的认识逐渐清晰、对收入内容的分类逐步完整化、化,其中主营业务部分经历了“产品销售收入-基本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的演变,同时收入的确认时间主要是围绕“所有权的转移”为标志,而不同时期结算方式及其对收入确认的标准又有所差异。
五、费用的确认技术
1993年以前相当于“费用”要素的确认中,没有期间费用的概念,实际上销售费用是以期间费用的方式处理的,主要特点在于产品成本分为车间成本和工厂成本。车间成本由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废品损失和车间经费等项目构成,相当于现在的制造成本;工厂成本是车间成本加上企业管理费以后的成本,是一种完全成本法。这一费用的确认标准,一方面低估当期费用、高估当期利润,与计划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车间性质”、不需要也不允许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相适应,符合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但另一方面与改革开放的要求格格不入,不符合国际会计规范,不利于企业自身的。为此1993年的会计制度改革中,将完全成本法改为国际通行的制造成本法,将“企业管理费”分为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销售费用一起构成了期间费用,第一次确立了期间费用概念。但费用仍然定义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成本定义为费用的对象化,即遵循“支出—费用—成本”的逻辑顺序。实际上,费用是与收入匹配的概念,因此在2001年的会计制度中,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从而纠正了原来费用与成本的因果关系,使得费用回复到应有的位置。
六、利润的确认技术
1993年以前,我们将利润称为财务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在当时计划经济环境下,企业实际是国家的生产车间,不可能也不允许有市场的观念,因而在利润的确认上,将利润分为产品销售利润,定额补贴前的利润总额和定额补贴后的利润总额三个层次。
沈阳机床集团是国企振兴的一个典型。我们真正开始发展,得益于2000年以后国家的振兴东北战略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带来的机会:一是市场,二是政策,三是内部资源的整合。
中央政策确定以后,辽宁省、沈阳市还有配套政策,沈阳机床集团新园区2005年规划,2007年建成,就得益于政策,仅靠企业自己,可能建不成这么大规模。但对走上振兴道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公司内部力量。
计划经济下,国家管调拨原材料,一年给多少吨钢铁,要生产多少机床,都是计划好的,然后国家工业部门调走,这时的企业没有营销机构,不是按照市场来配置资源,只是一个工厂。
组成沈阳机床集团的原沈阳第一机床厂、第三机床厂、中捷友谊厂都是“一五”建设期间的龙头企业,繁衍出26家机床企业,造就了那个年代的辉煌。同样是这伙人,同样在中国,换了时代,企业却陷入困境——缺少市场功能,大家不知道Marketing(市场)和Sales(销售)的区别。
我在1997年成为中捷友谊厂厂长。这时候国门已经打开,老外带来了竞争,作为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企业,在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时候,功能不健全,要补齐。我们看到了企业架构的缺陷,率先成立营销部。
企业改革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做市场没有人,做研发也没有人。人才都去哪儿了?政府、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包括私营企业……为什么不愿意来这里?我们企业内部也是按照计划配置,最典型的是薪酬与用人制度的滞后——当时用的是计划经济下老八级工资制度——招人的时候,人家问我多少钱,我说一个月178元,人家当然不来。
必须得改。1999年开始改,第一年进来的大学毕业生月工资从178元调到1000元。可是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新来的1000元,工作了10年的还800元呢。新老制度出现冲突。干脆重改,以市场为标准建立一套新的制度。我们做人力资源的市场调研,看沈阳的会计师、工程师平均工资是多少,再结合我们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未来的诉求,比如在这个基础上乘以1.2。无论是新人老人,全部按新制度来,这样就好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企业搞得好不好,不是所有制问题。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一样能做得很出色。当我们走向国际舞台的时候,人家不会问你是国有还是民营的,企业都是中国的,代表的是整个民族。
沈阳市的领导曾这样跟我说:政府会给你充分授权,投资、用人不需要政府审批。也会给你资金。省市“十二五”都会给用于专项技术开发的资金支持,但你们的技术要代表中国,冲击世界一流水平。不仅经济规模实现世界第一,在未来5年,更要实现包括技术等方面的全面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