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雾霾改善措施范文

雾霾改善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雾霾改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雾霾改善措施

第1篇:雾霾改善措施范文

雾霾的来源大家都很清楚。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和地表土扬尘,垃圾焚烧,家庭烧煤取暖和烹饪油烟等。治理方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堵住排放源,就是堵源头,减少排放。减少工业排放,减少民间排放,车辆限号通行,减少施工作业,采取湿法施工(通过洒水控制扬尘)这些方法的确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控制排放空间有限,我们不能回到原始社会不搞任何生产。当堵源头用到极限时,我们还有方法吗?

当然有方法。这就是我重点想谈一下“吸”收雾霾发方法。雾霾是微小的颗粒,看上去很多,其实压缩成固体没有多少。雾霾颗粒产生是因为污染源,这个大家都清楚了,那么雾霾颗粒的消失是自动不见了吗?当然不是。有人说靠风,靠冷空气,但大家想过没有。风和冷空气是用别的地方的好空气吹走本地的雾霾空气,根本没有让雾霾消失。如果没风,没有冷空气怎么办,如果吹来的本身就是雾霾怎么办?

那么,雾霾又是怎么被吸走的呐?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雾霾是被自然生态环境吸收了。治理自然最好的方法就是有自然的方法。我们知道,调节自然靠的是海洋、湖泊、森林、湿地、雨水。正是“海洋、湖泊、森林、湿地、雨水”净化了空气。海洋无法掌控所以,只能在“湖泊、森林、湿地、雨水”上做文章。

一、长远治理雾霾的措施

1、增加湖泊面积。我国湖泊在逐年减少,近30年来,长江流域消失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96个,近50年来我国消失的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多大243个。所以,要采取措施,遏制减少趋势,通过,拦河,蓄水。使其,恢复增长。这是长远的治理发方法。

2、增加森林覆盖率。目前,我国森林总面积已恢复到2.08亿公顷,森林蓄积总量15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3%。众所周知,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就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可以这样说,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同于减排。在城市及其周边大力营造人工林,可直接净化空气、防止风沙扬尘,而且通过减缓热岛效应,可降低城市气温,间接减少空调污染物的排放。林业在修复生态、改善气候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要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这也是长远之计。

3、增加天然湿地面积。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还有就是拦河造坝对洪灾的有效治理,致使我国湿地在减少,功能在退化。科学规划和保护湿地也是长远之计。

二、快速治理雾霾的措施

上面的方法有效但,只是长久之计,要想快速遏制住雾霾还要依靠人民,用人力快速解决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1、农村人造湿地。我国北方冬季虽然植被和草地会干枯落叶,失去了对雾霾的吸收作用。但,北方还有一望无际的麦田。麦苗具有很强的吸附雾霾能力,但吸附到一定程度,就要通过下雨或人工冲刷让尘埃入地。洁净后的麦苗又可吸收雾霾。在雨水充沛季节我们大量建造蓄水池,将水蓄积起来。到冬季雾霾频发时期,利用这些水,采用喷灌技术,让麦田保持湿润清洁。这样,立竿见影地形成了巨大湿草地。使北方湿地面积突然增加几十倍。吸附雾霾的能力显著增强。

2、城市人造湿地。我国过快的城市化,使农田,林地减少。雨水落到城市,经下水管道过快地排走。降低了空气湿度,减少了地区降雨量和水循环次数。城镇化制造了干旱化。城镇化后我们有方法多留住些水,湿润我们的环境吗?

解决办法还是有的。城市可以通过工程把雨水蓄积起来,建设大型雨水库。然后,每天用这些水(也可以调剂些其他水)洒路面和植被。这样,就制造出了“人工湿地”。雾霾颗粒落到干燥的地面和从干燥地面扬起的速度是一样的,如果有风的话扬起的比落下的还要多。但,如果落到湿润的地面上,那就起不来了。这是第一步临时吸收。第二部是通过冲刷将地面上的已经落下的雾霾,冲刷到下水道里。雾霾就会被彻底吸收。西安市前几年这方面工作有市容园林局负责,抓的特别好。严寒天气、可喷洒草坪和植被。更换吸水力强的地砖,储存水分。

3、人造湿地就是人工增雨

农村每日喷灌农田。城市每日喷洒地面和植被(严寒季节为了防滑多喷洒植被),空气湿度就会不断增加,雨水(降雪雪)也会大大增加。水没有浪费,只是增加了本地停留时间和循环。人工制造湿地,空气湿度就容易饱和,只要遇见雾霾就很容易降雨雪。降雨雪就彻底解决雾霾天气。大自然神奇的自调功能就被激活。

水,是万物之灵。通过政府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增加我国水循环来改善我国空气质量。我觉得是一个有效途径。人民广泛参与是快速解决雾霾问题的有效方法。

第2篇:雾霾改善措施范文

关键词:雾霾 形成原因 危害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130-01

近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2012年以来雾霾现象在我国大城市与东部大城市越来越普遍,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引发了公众关注。

1 霾的概念

雾霾,顾名思义,就是雾和霾。雾是由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它是一种空气中的水汽产生凝结的自然天气现象;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硝酸、硫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颗粒物形成的造成视觉障碍的气溶胶系统,即灰霾,它是由大气污染导致的;霾在水汽凝结、空气湿度变大的情况下就转化成了雾,通常从空气湿度上对两者判断。雾霾主要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组成[1]。

2 雾霾形成的原因

2.1 自然环境原因

入冬后,我国的气溶胶浓度较高,空气气压低,近地面空气湿度相对较大,且大多数地区都以静风、微风为主,天气状况处于静态,从而使得空气中的小颗粒物聚集,悬浮在空气中[2]。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风在流经高楼大厦时,受到高楼的阻挡和摩擦作用,也会使得风的流速明显减慢,静风现象增多。静风现象的出现不能促进悬浮颗粒的分解和消失,最后只能长期积累在城市中或者郊区附近[3]。

2.2 环境污染

随着我国大公交、单位班车、私家车的数量增多,汽车尾气排放量急剧上升,而汽车尾气成分中的CO、碳氢化合物(HC)、固体悬浮颗粒物、含铅化合物和NOx这些均是雾霾环境的主体污染物[4]。形成雾霾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冬季大量燃烧煤炭。目前我国还有许多地区通过燃烧煤炭来取暖,而煤炭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量的污染物,且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污染物会在大气中发生反应,生成较大的粒子,促使雾霾的形成。

2.3 追求经济发展

从改革开放起,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致力于提高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常常只注重经济的发展,忽视了许多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污染气体,这些气体不能扩散和稀释,从而形成雾霾。而我国对于这些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以至于这些企业对减少环境污染意识还不够。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催生了雾霾的形成。

3 雾霾的危害

3.1 易于诱发传染疾病

雾霾天气时,会导致近地层的紫外线辐射减弱,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活性增强,增多传染病的可能性。雾霾的出现使我们的空气质量下降,空气中带有更多的细菌和病毒,这些状况的出现更易于传染病扩散和疾病发生。众所周知,中国每年都会有大范围、危害性强的传染病,这些传染病的出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环境恶化造成的,其中雾霾就是诱发传染病的原因之一。

3.2 引发大量疾病

雾霾成分中含有许多的有毒气体及直径很小的生物气溶胶粒子,它们能直接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泡引发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对人们的呼吸系统有很大的危害。同时长期生活在雾霾严重的城市,使得人体的汗腺堵塞,汗水不易排除,致使人们胸闷、血压升高,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2013年10月17日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

3.3 对交通的影响

当出现雾霾时,整个天空都会灰蒙蒙的,我们的视线能见度低,容易引起交通堵塞,发生交通事故。

4 雾霾的防治措施

4.1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现阶段,在发展经济时,我国应更多的关注环境问题,不能在一味的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应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观念,不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应着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物质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改进,减少的污染排放,尽可能的推行鼓励使用可再生、可清洁能源。逐步的改造和搬迁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

4.2 倡导清洁能源

尽可能的减少使用不可再生、不可清洁能源的使用,推行环保新标,构建低碳生态社会。提倡企业、工厂使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国家应大力研究开发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可清洁能源,并加大对清洁能源、低碳技术的资金投入,鼓励中国在科研方面投入的精力及经费,优化我国的设备装置。对于雾霾天气较为严重的地区,加大对工厂排放废气污染的监督及管理力度,取缔传统的燃煤锅炉,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4.3 大力倡导绿色出行

我国近年来车的数量飞速增长,汽车尾气的排放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我们应控制机动车数量及尾气,减少城市中机动车的数量,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更多的选择使用自行车、轻轨、公交车、电动汽车及地铁等交通工具,国家地区应加大对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动环境整治,提升群众环境保护意识。

4.4 合理布局绿化建设

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对树木乱砍乱伐,使得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及植被数量大大减少,且我国大多数都市区绿地分布不均,面积严重不足,而绿色植物可以为我们人类带来许多的好处。绿色植物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对净化空气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应大力的提倡植树造林,合理的布局绿化建设。

5 结语

长期生活在雾霾天气下会给我们的生活、身体、心理等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而雾霾现象的产生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绝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人为的破坏,所以我们应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通过我们的行动来治理改善雾霾状况,还我们自己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润清.雾霾天气气象学定义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7):44.

[2] 杨晓芳,白金芳,丁享.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5).

第3篇:雾霾改善措施范文

关键词:雾霾;大气细微颗粒物;植物;防治

1 引言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发生,已影响17个省(直辖市),受影响人口高达6亿人[1]。特别是2015年入冬以来,北京遭受了最严重的雾霾来袭,已多次启动橙色级别、红色级别预警,防霾治霾刻不容缓。

2 雾霾的产生及危害

雾霾是雾和霾两种天气现象的统称,其构成原因与条件有很大的差异。雾是空气中的水汽在近地面凝华而形成的;而霾是由大量均匀悬游在空气中的极细微颗粒组成,主要成分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如PM2.5,PM10),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2]。

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有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沙尘暴等;更多是来自于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大气污染物,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燃煤烟气、垃圾焚烧等[3]。产生雾霾的各基本条件中除细小霾粒子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关外,其余条件人类很难控制,因此防控雾霾主要是减少大气中的霾粒子,重点是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如车辆尾气、工业废气、燃煤烟气、扬尘等。

雾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主要会引发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对人类致癌”[4],也会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加重心理疾病;其次,对城市交通出行产生严重的影响;另外,还会影响工农业生产以及旅游业,甚至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5,6]。因此,雾霾危害不容忽视。

3 植物治理雾霾的作用

3.1 植物根系的防风固沙作用

植物的根系对防止水土流失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森林对土地的作用更加明显:森林是防风固沙的屏障,起到降低风速和改变风向两个作用,其根系可以固着土壤颗粒,防止沙化以及改善土壤的作用。大面积的植被可以有效减少沙尘暴和扬尘,从而起到减少雾霾的作用。

3.2 植物叶片对细颗粒的吸附和拦截作用

绿色树木的树冠和枝叶,能截留、阻挡、吸滞空气中的粉尘和灰尘、大幅度减少粉尘中碳、铅微粒所携带的有害细菌和病菌,对净化空气有着重要的作用。植物叶表具有各种沟状组织、突起、气孔等结构,粗糙度增加,叶片表面积增加,及叶片分泌的油脂,均可以粘着或吸附空气中的粉尘,降低植物中灰尘等颗粒物的含量。故滞留PM2.5作用较好树种具有叶子的比表面积大,叶片表面粗糙、有绒毛、不平整等特征。虽植物表面覆盖细颗粒会影响植物生长,但植物叶片沾满灰尘后被雨水冲刷,又可重新恢复滞尘作用。

3.3 植物对有毒物质的吸收和转化作用

雾霾中的有害气体和重金属,如大气中的硫等有害气体和铅等重金属,这些较细颗粒对人体的危害更严重,植物能吸收和转化这些有毒物质。植物可将低浓度SO2转化成为植物生长的养料;吸收含氮气体,参与植物代谢。圆柏、雪松等植物可吸收铅和锌等元素。

3.4 植物改善h境的光合作用

森林为天然氧吧,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增加空气中的氧离子,可对抗部分 PM2.5。对净化空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城市中人口和工业密集而导致CO2浓度偏高的区域尤为重要。

3.5 植物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气良性循环系统的核心,植物的蒸腾作用能降低大气颗粒物浓度,具有减除微尘、净化大气的功能。而雾霾的克星是雨水,良好的生态系统能带来“风调雨顺”,减轻雾霾的形成。高大的植物能显著地降低风速,使大粒灰尘降至地面,遏制空气中粉尘出现和二次扬尘。

3.6 北方植物应用抗霾的缺陷

首先,在中国北方的冬天, 多数植物枯萎。其次,NOx含量太大,浓度太高,在植物体内转化成氮氧有机物及氮氧有机物转化成 NH+4的代谢途径会产生大量自由基,消耗植物体内还原力,使光合作用等生理代谢遭到破坏, 产生大量活性氧簇,活性氧代谢失调,导致膜脂过氧化、蛋白质与核酸的氧化修饰及细胞膜的破坏等,致使植物受到伤害,甚至死亡[7,8]。

4 植物治理雾霾的方式

4.1 植树造林,用“林业经济”思维驱散雾霾

森林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主力,因此在西北、内蒙古等地鼓励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从上游减少风沙的侵袭。同时还要加强排污企业的植树,从源头上减少雾霾。森林要规模发展,尽量成片、成带、成块,避免零散种植树木,零散树木除霾作用有限。林带布置应尽可能形成混交,包括乔灌草等[9]。

4.2 城市扩大园林绿化面积

园林植物可有效减轻雾霾危害。利用园林植物防治雾霾的途径[7]:扩大城市的绿化率,形成乔灌草多种层次,最大效率减少大气颗粒物;加宽绿化带,发挥城市道路绿地的生态廊道作用;根据园林植物配置规划和生态学知识,有针对性地配置植物种类[10]。

4.3 平面结合立体空间,拓展绿化空间

在城市,通过大规模利用新建设用地来建设大型绿地几乎已无可能,因此只能另寻解决办法。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平面空间来扩大绿化面积。如进行小区设计的时候,最大限度地将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节约用于小区绿化。另一方面,要大规模开发利用立体空间资源来扩大绿化面积。如在立体空间上,可供选择的构筑物以及建筑物墙体、屋顶、阳台、建筑小品、架廊、立交桥和室内等,把这些可绿化空间和面通过用绿色植物覆盖起来,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更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11]。

4.4 室内植物,健康的守护者

很多室内植物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如芦荟、空气凤梨等。叶表面过于光滑的植物,如龟背竹,绿萝,滴水观音等,除霾效果比较差;夹竹桃降尘效果不错,不过本身有剧毒,不适合室内种值。许多植物具有空气净化的作用,如去除甲醛(吊兰、芦荟、虎尾兰等)和杀灭细菌(茉莉、丁香、金银花、牵牛花等),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而且绿色植物充满生机,娱悦心情,有益身心健康[15]。

5 结语

雾霾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系统工程。不论是源头上减排,还是植树绿化,都需要政府的牵头负责。同时,防治雾霾人人有责,必须全民动员,群策群力对抗雾霾天气,倡导绿色生活理念。

植物治理雾霾虽有一些缺陷,但仍无法忽视它的作用。绿化种植技术相对难度低,操作简单,适合于大众开展。植物抗霾,首先寻找最适合的植物,并开展深入研究,探究植物对雾霾的生理作用。选择植物,最大的困难是具有可持续的吸尘性,并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增强植物对有害物质的吸收及转化。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增加有效抗霾植物的绿化面积。使用植物这一生态方式治理雾霾,将对自然的损害降到最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雾霾的形成是长期过度发展经济、导致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结果,任何单一的措施以及在短期内将其治理的想法都是徒劳的。必须在了解清楚雾霾灾害的特征基础上,辩证地看待采取的措施,从根本上遏制雾霾的发生,重还家园一个蔚蓝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张秋蕾. 环境保护部通报 1 月 30 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情况[N]. 中国环境报,2013-1-30(01).

[2]赵俊平,李亚军.如何积极有效地防御雾霾天气[J].科学之友(B版),2009(5):102~103.

[3]韩国林,李新华,张琳琳.中国雾霾的危害与防治[J].时代农机,2015,142(8):162~163.

[4]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WHO, Outdoor air pollution a leading environmental cause of cancer deaths [EB/OL]. [2014-03-17].Available at http://iarc.fr/en/media-centre/pr/2013/index.php.

[5]刘鸿志.雾霾影响及其近期治理措施分析[J].环境保护,2013,41(15):30~32.

[6]吴 萍,余文周.雾霾成因、危害、公众反应及治理对策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3): 453~454.

[7]王志磊,赵红霞,翟付顺.园林植物防治F霾的应用研究[J].北方园艺,2015(4):196~199.

[8]权建忠,荆华飞,白庆红.森林在雾霾防治中的作用[J].现代园艺,2015(1):143.

[9]潘春芳.森林治霾,作用几何[N].中国绿色时报,2014-3-18(A03).

[10]宋震洋.城市雾霾与林业防治探究[J].山西林业,2013(2):46~47.

[11]陈益浪.城市绿化规划对于防治雾霾的作用[J].绿色科技,2015(1):172~173.

[12]周 寅.植物界谁是防霾卫士[J].当代学生,2014(7):2~5.

[13]陈益浪.城市绿化规划对于防治雾霾的作用[J].绿色科技,2015(1).

第4篇:雾霾改善措施范文

关键词:雾霾;政府治理;可持续发展

一、雾霾的概念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二者区别很大。雾是由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它是一种空气中的水汽产生凝结的自然天气现象;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颗粒物形成的造成视觉障碍的气溶胶系统,即灰霾,它是由大气污染导致的。

二、雾霾产生的原因

雾霾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大气中的PM2.5严重超标。PM2.5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等。由于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PM2.5颗粒排放出来。从表象上来看雾霾是由于工业迅速发展、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造成了大气中污染物排放过多而引起的,但是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由于多年来政府一味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而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的是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雾霾的屡屡出现已促使我国采取了不少措施:机动车限号,污染企业停产整顿,鼓励绿色能源的开发等等。然而机动车限号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不便,企业停产造成了大量员工失业待业,尽管政府为治理雾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雾霾天气仍旧无法根治。政府需要靠实际行动和有效的方法治理雾霾,才能让人民看到希望。

(二)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雾霾不仅困扰着我国,不少如今空气质量良好的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雾霾的痛。

经历工业革命的英国,伦敦的工厂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粉尘和有毒气体,致使伦敦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日子都被雾霾笼罩,伦敦还因此被称为“雾都”。政府通过限制私家车数量减少尾气排放,征收交通拥堵费,并将这笔收入用于改善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还对各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评估,对不达标的城市进行罚款。

美国曾发生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也是由于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美国因此成立了《空气污染控制法》等法案进行治理。通过信息公开、设立排污许可证和动员全民参与的方式推进节能减排。

日本也曾遭遇过严重的空气污染。日本环保部通过建立大气广域监视系统,来监测各种大气污染物质,并将专业人士的分析结果到网站上。日本禁止尾气排放超标车辆运行。日本市民也自觉给自己的旧车安装过滤器,参与到大气污染的防治中去。

国外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但我们也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采取适当的措施,设立相关的法律条令、调整能源结构,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减少雾霾的发生。

四、雾霾对人类的危害

(一) 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

主要有生理危害和心理危害两类。生理危害包括:诱发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心理危害有: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会引发人们焦躁不安的情绪,长期在这样的环境状态下生活,人们的心情与心境等得不到改善,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对客观生活环境产生不良抵触情绪。

(二) 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危害

雾霾的持续笼罩使得城市道路能见度降低,人们外出活动不便,大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进度与生活质量,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晨练和学生外出体育活动等造成巨大影响;另外也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等危害。

(三) 对中国经济的危害

雾霾的产生导致许多企业不能正常生产与营业,这便使得经济利润下降;严重的空气污染阻止了人们的出行,旅游业等产业利润下降,对经济也造成一定影响。

(四) 对中国城市形象和国际声誉的危害

雾霾笼罩下的中国城市大大损害了中国的城市形象,这同时使得外国人对于来中国旅游,学习甚至定居都望而却步,也可能使得许多中国人才大量流失;持续的污染环境也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大大受损。

五、治理雾霾的措施

治理雾霾需要以政府为主,其他组织为辅,可以使用PDCA管理循环模型来把握该措施的实施的进度与效果,不能让一项有效政策最终变得不了了之。PDCA管理循环,即Plan(计划)、Do(实施)、Check(查核)、Action(处置),是从事持续改进所应遵行的基本步骤。针对以上角度主要可以提出以下措施:

(一) 政治方面。从政治方面来看,主要是政府要通过转变过去的理念,把片面地追求经济目标调整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强调环境利益的保护。这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政府立法方面。虽然在“目的二元论”的条件下制定法律是想让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共同发展,但是现实的情况往往是以牺牲环境利益来换取经济利益。为了保护环境,政府在立法时应该更倾向于环境利益的保护,而不是更侧重于经济利益。

2.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制。政府缺乏一整套雾霾的防治体系,主要包括雾霾的预警机制、应急机制和评估管理机制,总的来说就是政府缺乏一套完善的防治雾霾的规划制度,这是政府最该解决的大问题。

3.加强责任感,积极寻求各方协作。大气属于公共物品,政府对其保护力度不够,政府自身在雾霾环境问题中的责任感不强;政府应加强自身责任感,并且要与其他组织如企业,公众等积极合作寻求最佳解决方法。

4.加大处罚力度,增加经费投入

企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就要付出代价,政府应该大力度地对企业采取处罚措施,而不能只是蜻蜓点水地点到为止;另一方面,环境保护的经费投入应该加大,这样才会让治理的人敢于去行动。

(二) 经济方面。处于经济社会上的各个企业,尤其是对环境污染有巨大“贡献”的企业要改变片面追求经济目标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愚蠢行为。企业应该积极响应与配合政府的转变,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控制成本合理条件下,积极采用新能源,大力推进对于科技新产品的研制;尤其是在“沉重的商机”下,企业一定要明确自身责任,而不能一味地为了经济利益而忘记治理雾霾的重任。

(三) 社会方面。各个组织都应该跟随着政府的风向标,学习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企业、公民、第三方组织(如NPO,NGO等)应该参与并携手对抗雾霾,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赢”局面;我国政府也可积极寻求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与帮助,借鉴国外的成功政策,使之与我国国情联系起来应用于治理研究之中;也可以采取一些社会政策,如对机动车辆限行,禁止乱砍树木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四) 文化方面。从文化角度来看,从雾霾的治理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通过各方组织社会责任感的强化来实现。公民个人应加强道德修养,增强环保意识;企业应加强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必须明白只有生存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之中才能够使得本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政府还应加大力度进行有关文化的宣传教育。

小结

面对我国严重的雾霾现象,相关部门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是实现社会和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我们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只有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好。(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2015年度河北经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

参考文献:

[1] 牛文元,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3(4)

[2] 齐晔,蔡琴,可持续发展理论三项进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4)

[3] 吕晓璨,生态文明视野下的雾霾治理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2

第5篇:雾霾改善措施范文

关键词雾霾;畜禽养殖;对策。

近期京津冀地区持续近1月的雾霾天气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静稳天气、扩散条件不利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作用因素之一。空气污染物中的可溶性成分遇到浮尘矿物质凝结核后会迅速包裹,形成混合颗粒,再遇到较大的空气相对湿度后,颗粒就会很快发生吸湿增长,消光系数增加,空气能见度降低,随即发生灰霾事件。有关研究表明,北京市PM2.5约60%来源于机动车燃油、燃煤及工业使用燃料等燃烧过程,23%来源于扬尘,17%来源于溶剂使用及其他“1。恶劣的雾霾天气条件对畜禽养殖业同样造成困扰。养殖场主普遍反映,雾霾天气期间,畜禽多出现食欲不振、呼吸道疾病发生率明显提高等现象。因此,笔者将从健康养殖角度分析雾霾天气对养殖业生产的影响,并结合实际生产条件提出了应对措施与建议。

1 雾霾天气对养殖业的主要影响分析。

雾霾天气对养殖业的影响主要有大气化学和微生物学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1.1加剧舍内空气环境恶化统计分析指出,冬季北京气溶胶颗粒物PMl0和PM2.5的主要影响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口】。

而畜禽养殖过程本身会产生氨气、恶臭、甲烷、氧化亚氮、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污染气体。静稳天气条件不利舍内有害气体扩散和户外新鲜空气交换,将使舍内污染气体浓度迅速聚集与升高,加剧舍内环境恶化,导致畜禽免疫力降低,危害畜禽健康。对冬季密闭式猪舍(仅中午开窗通风一次)内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氨气、恶臭、空气中细菌总数和TSP等有害物质分别超出《畜禽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4.7倍、6.5倍、30.2倍和1.6倍。

1.2利于病原微生物传播空气中颗粒物是由浮尘矿物质和水分组成的混合体,当微生物附着其上时就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条件,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可能诱发疫病发生。尤其是当粒径小于2.5 mm时,可直接进入畜禽呼吸道,造成直接感染。除了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外,舍内颗粒物浓度升高也将增加畜禽传染病的致病风险。据畜禽疾病防疫专家介绍,畜禽传染病中,有一大类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其中包括猪蓝耳病、高热病等。雾霾天气造成的畜禽圈舍中PMl0和PM2.5浓度的升高将使特征病毒和病原菌的附着概率进一步增大,使雾霾载体成为畜禽致病菌滋生的温床与传播的工具。

2针对雾霾天气的应对措施。

针对雾霾天气对畜禽养殖业的影响,建议养殖场户采取加强通风管理、控制病原微生物及强化综合生产管理等应对措施。

2.1 加强通风措施管理畜舍的通风换气是畜舍环境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密闭的情况下,引进舍外新鲜空气,排除舍内污浊空气,有效改善畜舍空气环境质量。雾霾天气情况下,由于受静稳天气条件影响,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极易造成污染物在畜禽舍内聚集而加剧污染。因此,针对目前规模化养殖模式下相对封闭的畜舍应加强通风管理,通风时段尽可能选择午间气温较高、室外灰霾浓度相对较低的时段。加强通风不仅可促进污染物扩散,同时可迅速带走空气中水汽、灰尘和微生物,降低湿度,从而起到抑制雾霾颗粒形成的作用。目前畜禽舍通风方式主要有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种。

自然通风是利用进、排风口(如门、窗等),依靠风压和热压为动力的通风,无需动力提供,是一种最经济的通风方式。但是这种通风方式仅适用于相对开放型畜舍及空气流动性好的天气情况,雾霾天气时不适用。

机械通风可分为负压通风、正压通风和联合通风。即通过机械压力实现舍内外空气的流动交换。机械通风效果很好,但易出现通风死角等弊端。因此在选择通风方式或安装通风设备时应尽可减少通风死角。

另外,目前为减少对养殖生产对劳动力依赖,畜禽舍自动环境控制技术日趋成熟,并在现代大型种禽养殖场中得到广泛应用。自动控制技术通常以舍内有害气体浓度、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指标作为控制参数,达到设定限值时及时启动通风、供暖等设备,实现舍内环境调控,其中通风系统就是自动控制的1个重要内容。自动控制技术优点是控制效果好,缺点是前期投资成本高,应用受限。

通风效果直接取决于通风量和风速,根据《畜禽舍纵向通风系统设计规程》(GB/T 26623—201 1)和《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GB/T 17824.3—2008)的规定与要求,各类畜舍通风量和风速可参考表1执行,使舍内环境达到《畜禽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1999)要求。

2.2控制病原微生物传播针对雾霾天气畜禽舍内病原微生物浓度升高问题,应增加舍内预防性空气消毒频率,并特别注意对病原污染畜禽舍及幼畜雏禽舍的空气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使用化学消毒时应主要采用液体消毒或蒸汽消毒,避免消毒粉剂二次污染。

其次,应密切关注畜禽疾病发病情况,对出现病情或发病征兆的畜禽圈舍进行随时消毒,及时杀灭从患病动物体内排出的病原体。消毒的对象包括患病动物所在的房舍、隔离场所以及被患病动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和可能污染的一切场所、笼具等。在解除疫病隔离和封锁前,进行定期的多次清毒。

再次,应及时清理畜禽粪尿,在雾霾天气发生期间增加粪尿清扫频率。畜禽粪便排泄到清扫之前,随着表面干燥和空气流动,粪便中携带的病原微生物黏附于颗粒物,易形成气溶胶,增加舍内致病微生物浓度。因此,雾霾天气条件下,应进一步缩短畜禽排泄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在舍内的滞留时间,降低病原微生物通过气溶胶传播的风险。

2.3加强综合环境管理针对雾霾天气的危害,在条件许可情况下,还可采取必要的辅助环境管理措施,减少畜禽圈舍内颗粒物浓度偏高对畜禽养殖的影响。这些辅助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注舍内空气湿度,针对雾和霾的不同湿度特性采取相应的舍内湿度调节措施,例如冬季灰霾干燥时可选用热喷雾等措施,减少湿度因素对畜禽健康的不利影响;二是在雾霾天气发生时,在幼畜雏禽舍等敏感圈舍采用应急空气净化装置,加强除尘、除湿等;三是在养殖场区内尽量减少人为活动造成的扬尘和颗粒物排放,例如减少干料和粉料的饲喂、防控发酵床养殖垫料表面扬尘等。

3结语。

北京的雾霾天气与北京城区大气污染物的局地排放及周边津、冀、晋、蒙及鲁的区域环境影响效应有关,雾霾天气及相关大气污染的治理仍需要长期努力。在畜禽养殖业除了加强对养殖企业应对雾霾天气的生产技术指导外,还应积极探索养殖业气溶胶和大气污染物的减排技术措施,促进区域大气污染的协同治理。

参考文献。

【l】周涛,汝小龙。北京市雾互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2一16.

第6篇:雾霾改善措施范文

最大实验室都能做什么

北京顺义一所国际学校耗资3000万建的防霾帐篷的照片,前些天流传很广,不过雾霾天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躲进这样的环境里。

同样在北京郊区,怀柔也在准备建造一个与雾霾相关的设施,这是中国科学院的“大气环境模拟系统”,也被称作“烟雾箱”。中科院研究员、项目筹备负责人贺泓表示,竣工后的怀柔“烟雾箱”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雾霾实验室。

按照科学家的预想,新的“大气环境模拟系统”其中最大的两个“箱子”都是300立方米,如建成,将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气环境模拟实验室,优先用于雾霾模拟与控制研究。

现在,世界上主要的大型室外环境烟雾箱分别在德国地质化学和动力学研究所(370立方米),欧洲光化学实验室(204立方米)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300立方米),怀柔的这个实验室若能利用600立方米的污染空气进行试验,比欧、美等国的实验室容量都大了很多。

在研究大气污染的科学界,基本有两种研究方式,一种是直接对现实中的大气污染进行研究,如2008年奥运期间,因为减排措施而污染物骤然下降的这个过程,成为了全球大气物理科学家重点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另一种方式则是在封闭的空间进行模拟试验,这被称为“烟雾箱”。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注入不同的污染气体,研究其在日照作用下的各种化学反应。

目前不少科学家仍在为弄清中国雾霾的成因而挠头,尽管一些机构对雾霾的成因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析结果,但由于是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导致了雾霾中大多数细微颗粒的形成,目前对此现象还缺乏准确的理解。在过去几十年里,科学界提出了用于解释欧洲和美国雾霾的理论和数学模型,但很多人认为其并不适用于中国的城市,而未来在怀柔的实验室,科学家们有望找到更为可靠的答案,通过把不同的污染物压入两个半球形容器内,研究人员将能够在日照条件下细致地研究其化学反应,这种成对的箱体设计将使科学家能够对比试验结果。

不过,北京大学环境科学工程学院副院长谢绍东已经表示,研究“烟雾箱”是为治理空气提供理论支持,但与空气治理的实际操作并没有太大关联性,换句话说,光靠理论是无法“治霾”的。

人工除霾法试验刚起步

在这个全球最大的雾霾实验室建成前,北京的相关部门已经在开展人工消减雾霾的科学试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相关的工作组早已成立,主要负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防治大气污染的人影(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包括科学组织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及人工消减雾霾试验。

此前,中国气象局已经出台《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到2015年全国各地气象部门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天气条件下能够采取可行的气象干预措施,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消减雾霾,改善空气质量。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负责人郭学良介绍,人工影响天气消减雾霾的主要方式是人工增雨和人工消雾。目前人工增雨在我国各地气象部门已经成为一项业务工作,应用范围较广,其对清除雾霾有较好的效果,但前提是必须有降水形成的条件。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广泛地进行人工影响作业的国家。一直以来,北京的增雨体系主要着眼于增加降雨的水资源量,因此联合了河北张家口、承德地区,建成了包含潮白河流域在内的约3.5万平方公里的人工增水作业网,每年除开展两架飞机增雨作业外,北京市目前建有29个火箭增雨作业点、22个高山碘化银发生器增雨雪作业点,但在北京城区以及南部大兴区,这样的作业点基本不存在。因为南边没有水库,没有必要增雨,城里则根本不能建。

如今,减霾或将成为人工影响作业的一项新任务。

据了解,此前人工增雨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水资源或者对抗干旱,并没有专门针对净化空气操作过,到底下多大的雨才能清除雾霾,都需要经过试验评估,雾霾天气一般天气状况比较静稳,空气流动性差,人工增雨作业的前提条件出现的可能性不太大。针对没有人工增雨条件的雾和霾的混合体,只能通过物理办法来消雾,在北京、四川双流机场等地,都做了多年的消雾科研试验,表明有一定的效果,消除冷雾的效果比消除暖雾更为明显,不过消雾目前还没有成为气象部门的常规业务工作。

郭学良表示,针对空气中全是灰霾、没有雾的天气,目前还没有有效办法来解决。这种情况下大气干燥、水汽少,目前还没有有效手段消除空气中的污染物,需要探索和试验新技术方法和手段。他表示,人工影响天气过去主要是用于增加降水、减少冰雹灾害等,要在消减雾霾、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形成业务能力,作为一项业务工作来发展,还需在管理上、技术上进一步完善。

人工来干预治标不治本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毛节泰对通过人工增雨作业减少雾霾的做法并不十分乐观。他表示,按照现在北方地区的惯常做法,如果在冬春之际有人工增加雨雪的可能,一般都会进行增雨作业,目的都是保证农业生产。不过北京目前的情况是空气湿度低,水汽不足,要想人工增雨难度很大,更何况是人工增雨消霾。

毛节泰介绍,只有天气条件符合,比如空气中的水分子含量较高,人工向大气中抛洒碘化银等试剂,才能有效地行云布雨,倘若空气干燥,无形成降水所需要的凝结核,人工干预措施根本无法发挥作用,用简单一句话来形容,人工干预天气只能“锦上添花”,还做不到“无中生有”,如果老天不给机会,人们照样玩不转。

雨雪真的能除雾霾吗?毛节泰说,人们的经验是,雨后往往空气变得清新了,但这不是雨水冲刷的结果,而主要是靠伴随在降雨过程中的风,仅仅靠雨洗,没有风吹,人工降雨消霾的效率应该不会太高,风是降雨过程中驱散雾霾的主力,人工降雨降雪只能造雨雪,不能造风,因此除霾效果并不很乐观。

有研究人员曾对南京市区的一些气象监测数据进行过分析研究,发现夏季在风速小、温湿度大的天气条件下,人工增雨的作用仅仅能在降水区域短时间内降低PM2.5浓度。而随着时间推移,当日的PM2.5平均浓度不仅不一定会降低,反而有可能因为大量地面水汽的蒸发,气溶胶难以扩散而升高。

据说中航工业研制的除霾无人机继去年试飞成功后,近期有望在机场和港口展开试验。这种无人机型便于携带催化剂和气象探测设备进行消雾作业,可以在低播撒高度和低能见度时不受传统作业的飞行安全限制,可起到短期内消除部分区域雾霾的作用。“雾霾中的PM2.5是最可怕的,消雾作业固然可能提高能见度,但PM2.5中的哪些粒子可以被消掉,哪些根本消不掉,这都需要认真研究。”毛节泰表示,现在人们正在做有关试验,这种试验是必要的,但要想看到效果,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急不得。

第7篇:雾霾改善措施范文

人工降雨虽然能依靠湿沉降作用使PM2.5减少,但在风速较小、湿度较大的时候,降雨对PM2.5浓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且人工增雨只对局部作业地区起到暂时的消霾效果。如果作业区周边污染较大,空气质量很快又会恢复原状,所以消除雾霾最终需依靠综合治理。

许多人有这样的生活体验,雨雪天后空气非常清新,这是由于空气的湿沉降现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汤天然解释说,“在大气污染物中,水溶性有机物约占PM2.5有机物总量的20%到80%。并且,相对湿度高的空气会导致颗粒物表面更容易吸附气态污染物,也就是说,像NH3、NOx(氮氧化物基气体)这样的污染气体易于吸收或附着在颗粒表面。由于这些污染物都有易溶于水的特性,所以它们与空气中不可溶的悬浮细颗粒物,都会在降雨或降雪时,随雨雪滴沉降到地面,也就是湿沉降现象。”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工影响天气消减雾霾的目的确实可行。但是,主要依赖人工增雨等措施来救急“洗天”却是欠妥的。北京市气象局研究员吴正华就告诉记者, “这一愿望是好的,但从条件、成本及科学性考量,期待这一做法常态化是不可能的。”

以人工增雨为例,主要是用人工手段通过催化制造自然降雨,一般会选择使用向高空发射火箭弹或炮弹的方式,利用碘化银等成冰物质的物理特性,凝聚空气中的水汽以达到降雨的目的。但这个过程并非随时都能完成,也需要依赖一定的天气条件。

“人工增雨需要满足的自然条件是有足够的水汽,并且温度下降使水能够析出。”吴正华表示,气象工作人员需要长期跟踪气象数据才有可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进行“洗天”工程。据记者了解,一场人工增雨需要调配航线、预算炮弹数量等,花费的成本不容小觑。一次人工增雨的耗费大约在470万元。

更为关键的是,并非所有的下雨天,空气中的PM2.5浓度都会降低,这是因为大气稳定度、相对湿度、风速、降雨等等气象条件是相互影响的,这些因素都决定着PM2.5的积聚、扩散和输送。

降雨虽然能依靠湿沉降作用使PM2.5减少,但在风速较小、湿度较大的时候,降雨对PM2.5浓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例如在夏季风速小、温湿度大的天气条件下,人工增雨还有可能导致大量地面水汽的蒸发,颗粒物难以扩散反而使PM2.5的数值更高。

第8篇:雾霾改善措施范文

1.1调研方法及测试手段为了探讨不同的能源利用方式的排放物对大气中PM2.5的影响,笔者(课题组)选取了6个典型的不同地点作为观测点,自春末至夏初对六个观测点进行连续测量,如图1所示,六个观测点分别为位于上海西南局部地区的建筑工地、高校、十字路口、居民小区、农田和工业企业。分别代表了可能的建筑生产排放源、普通生活环境、汽车尾气排放源、居民生活排放源、农业生产环境和工业生产用能排放源。数据采集时间为2014年4月下旬至2014年6月上旬,即传统意义上的春末夏初季节。研究人员每天在11点-12点之间对上述6个采集点连续采集了PM2.5值、温度和湿度,并取数学平均值作为当天的数据点。其中采集PM2.5所使用的仪器为清华同方PM2.5数据测量仪,使用之前通过厂家进行校准,仪器误差小于3%,最小量程为1ug/m³,数据采用30秒连续记录并取数学平均值。PM2.5测量仪器示意图如图2所示。

1.2结果分析(1)样本空间总览笔者(课题组)采集了40d数据作为总体样本空间,如图3所示。在春末夏初40d中,晴天天数占总天数的50%,阴天为30%,雨天为20%。说明春末夏初季节上海地区在没有入梅之前降水相对较少。图4为污染天数示意图。如图4所示,根据PM2.5国家现行标准,优等天气占总样本空间的5%;良好天气占总样本空间的半数以上;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分别占总测量天数的27.5%、7.5%和2.5%。特别注意的是,在此期间发生一天次的雾霾天气,估测原因为周围农田焚烧秸秆所致。(2)相关系数PM2.5来源比较复杂,大气的温度、湿度均对空气中PM2.5的数值有显著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数学手段来探讨PM2.5和温度、湿度之间的数学关系,以获得温度、湿度对大气PM2.5的定量的影响关系。本文在数据测量的基础上,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3],引入相关系数来说明温度、湿度对大气PM2.5的影响。相关系数是描述两个测量值变量之间的离散程度的指标。用于判断两个测量值变量的变化是否相关,即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相关联增大(正相关);或一个变量减小时另一个变量相关联增大(负相关);还是两个变量中的值互不关联(相关系数近似于零)。卡尔•皮尔森相关系数表达式为。r>0表示正相关,r<0表示负相关,|r|表示了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高低。特殊地,r=1称为完全正相关,r=-1称为完全负相关,r=0称为不相关。通常|r|大于0.8时,认为两个变量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PM2.5和温度湿度之间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PM2.5与温度和湿度均表现为负相关特性,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受浮升力的作用而高度上升,PM2.5随之下降。当湿度增加时,污染物表面吸附水分,通过相互凝聚成较大颗粒发生沉降;当相对湿度变小时,污染物表面吸附力小,不易凝聚沉降。所得数据表明,PM2.5与温度、湿度的相关性均呈现弱相关特性,即PM2.5并非单独与温度湿度有关。(3)PM2.5与温度、湿度之间的关系不同温度对PM2.5的影响。图5所示,春末夏初上海的温度在15-33℃之间,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PM2.5浓度逐渐减小,当温度大于20℃时,PM2.5浓度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由此可以看出,温度对PM2.5有一定影响,温度越高,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受浮升力的影响向高层运动,所测高度PM2.5浓度下降。因此,上海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常出现在气温相对较低的冬春季节。图6为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它表明PM2.5浓度的峰值出现在相对湿度小于30%的时期,随着湿度的增大,PM2.5浓度明显减小,并在相对湿度大于50%时保持稳定,这是因为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被水分包裹从而引起下沉所致。同时,PM2.5浓度与风速也有一定关系。2013年12月,由于影响上海的强冷空气活动偏少,地面风速小,大气层结较为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同时由于西南暖湿气流将丰沛的水汽送来,空气湿度明显增加,有利于雾的形成,上海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4)PM2.5与排放源的关系PM2.5周平均浓度与不同检测点排放源的关系示于图7。随着时间由春末进入夏初,上海气温逐渐升高,周平均PM2.5指数呈现整体下降趋势,第五周周平均PM2.5指数由于雾霾天气的发生突然升高,这是由于上海周围地区焚烧秸秆所致。此外可以看出,十字路口的PM2.5浓度指数明显高于其他测点排放源对PM2.5的影响。分析表明,十字路口是汽车来往密集地带,汽车尾气排出的硫化物、氮氧化物等微小颗粒对于PM2.5浓度有直接影响,因此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对于改善环境有明显作用。锅炉厂作为工业用能排放源的代表,其PM2.5指数也相对较高。而居民小区和建筑工地的PM2.5指数相对较低,这是因为上海属于温带湿润环境,其相对湿度相对较高,因此建筑尘和普通尘土由于水分包裹着微小颗粒从而导致沉降,PM2.5浓度相对较小。高校环境和农田由于存在大量的绿化带,PM2.5的浓度最低。通过以上监测和分析,可知PM2.5浓度与大气湿度、温度和风速及排放源密切相关,根据2014年4月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对上海大气颗粒物源解析:“上海在常态源解析和重污染快速源识别两个方面均取得进展。态源解析初步揭示PM2.5来源,得出空气中PM2.5本地人为污染排放贡献占八成,交通和工业是重头。”这与本课题监测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统计资料[4、5]表明:上海地处沿海,大气湿度、温度和风速受季节变化和大气环流影响较大,很难控制;同时,除了本地的各种排放源外,还有外地随大气环流输送而来的各种排放物,在不利气象条件下与本地排放物持续累积,互相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造成上海雾霾的多方面主要因素。

2公众对上海雾霾认知情况调研与分析

2.1公众对上海雾霾认知情况调研分析笔者(课题组)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通过问答题目统计普通民众对雾霾天气及PM2.5的认知程度。图8为普通民众对媒体公布的空气质量报告的关注程度,2013年上海开始公布局部地区PM2.5浓度的数据值,但是统计数据表明大多数人只是偶尔花费时间关注空气质量信息,10%的民众根本不关心空气质量信息。图9为民众对上海空气质量的满意程度,表明绝大多数民众不满意上海当前的空气质量。图10是民众对雾霾天气与身体健康影响程度的认识。所有人都认为雾霾天气对自己身体有影响,大部分人出现了胸闷、反胃、呼吸不畅反应,眼睛近视的民众不能在雾霾天气下佩戴隐形眼镜,绝大多数人均认为雾霾天气会影响自己的寿命。图11为民众对环境问题主要承担者的认识。55.5%民众认为政府相关部门缺乏合理、科学的管理政策,缺少对造成当地环境恶化应有的奖惩措施。34%的民众认为企业没有执行已有的环保政策规定,10.5%的民众认为公民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图12为减少雾霾天气的措施。25.45%的民众认为应当减少私家车的拥有量;19.09%的民众认为应当增加城市中的绿化带,以大面积绿色植物净化空气;12.73%的民众认为应当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23.18%的民众认为应当严禁秸秆焚烧;19.55%的人认为应当高效利用燃料,提倡利用清洁能源和开发新能源。

2.2统计结果的分析和启示2013年严重雾霾给上海敲响警钟。事实表明,雾霾不仅发生在北方沙尘严重地区,近年来也频频发生在全国各地。雾霾的产生严重危害民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应引起政府高度重视。上海作为一个拥有2300多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人口密集程度高,经济的发展必须考虑到城市环境的可承受能力。为了城市的明天,应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决心淘汰各大化工区的落后产能,还人民一片蓝天。治理雾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不仅政府首当其冲,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责任,应“从我做起”。

3结论与思考

第9篇:雾霾改善措施范文

对此,北京市体育局局长李颖川表示,雾霾不仅会影响北京申办冬奥会,还为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带来伤害。借本次申办冬奥之际,北京市会采取多项措施,力争改变环境,为大家营造良好健康的户外活动环境。而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主任赵英刚也表示,雪上大型赛事主要靠人工造雪等科技方法保证,不单纯依靠天气。

李颖川介绍说,北京每年要举办若干项大型体育赛事,如中国网球公开赛、世界田径锦标赛、环北京自行车赛等,都是户外赛事,再加上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雾霾问题变得非常突出。“北京市如果申办成功,在筹办2022年冬奥会的过程中,也将促使北京,包括河北、张家口等地联合起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李颖川说,北京、河北、天津三地已经将雾霾天气的治理纳入到工作当中。如北京市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北京市2013至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至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措施、2017年至2022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等,相信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必将促进北京的空气得到较大改善。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