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数学基础教学 教学创新
我国的教育产业发展至今,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纵观我国数学的教育史,其存在的不足也令人担忧。初中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注重数学知识的论证训练,以考试为唯一准则的教学,往往会忽略学生对于知识的真正理解吸收。这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等待着老师授课,而不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学的教学应更多的让学生掌握一种思考学习方式,故应倡导教学创新,让学生融入学习。
一、强化教学创新理念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在授课中应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授课,以此来最大程度的优化教学目的。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对学习的间接需要变成他们的直接需求,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内部的动机及浓厚学习的兴趣,以此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从而开启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创新思维模式。在一种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让学生各抒已见,对学生的疑惑报以肯定的态度,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发现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学习创新。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主创新,教师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真正的学习过程还是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
比如在初中数学中,有题目为“两个连续的奇数积为323,试求这两个奇数分别是什么?”,这类的题目往往是一题多解。有同学说“设较小的奇数为x,另外一个就是x+2,x(x+2)=323,解方程得:x1=17,x2=-19,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也有人“设较大的奇数为x,则较小的奇数为323/x,则有:x-323/x=2,解方程得:x1=19,x2=-17,同样可以得出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等等。初中数学的教学往往会有多种运算方式解决一个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多进行讨论学习,最后引导学生找一个最简便的方法。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热情,提倡鼓励学生的自主创新。
3.教师创新意识。教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举足轻重,他们首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转变传统的观念,将以知识的传授、应付考试作为中心思想的教学思路转化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主动探求问题。课堂的授课不应遵循教师是课堂上高高在上的主角,少数的学生是配角,大部分的学生是听众的老旧模式。课堂应是学生担任主角,大家能够集思广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多向的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取长补短,使课堂学习事半功倍。
二、游戏创意教学渗入课堂
通过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发现,对于某个数学问题,若以类似游戏的模式发问,例如以一种极其普通且有趣的事物引导,或将一个表面看似毫无联系的情境作一个巧妙的观察,会产生新的思维模式。此时,人们就会是以一种愉悦且自愿的心境来探究一门学科,而这份探究的心境会使所学的学科更易于被人们所接纳,就如古谚语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游戏是孩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对于初中教学应遵从学生心理发育活动,从他们爱游戏的天性入手,重视学生游戏中所具备的教育意义,使孩子能在充分享受自由的同时也能快乐的进行学习。如此一举两得,在满足孩子玩乐天性的同时,也达到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寓教于乐,不仅培养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益。
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对所遇到的数学理论更深刻的记忆,还能培养启发他们的启发性思维模式。数学的学习不单单是理学知识的学习,而是在数学学习探索中不断发掘更简单易行的方法解决问题,将所遇到的复杂问题简单化。
三、活动课数学教学
1.活动课教学。活动式的教学模式不同于学科式的教学,又与学科式的教学相辅相成,启发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探究。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课程需包含学科的课程和活动课两个部分。初中数学的活动课应探索数学课程问题的研究设计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其活动内容应该是生动丰富,讲求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应局限于学习的记忆、模仿和练习,要提倡学生自主阅读、探索、实践及相互间的交流合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活动课教学模式。初中数学基础教学的创新,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活动课式的教学模式就要求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需通过自我实践来进行数学课程探索,通过不断自我探索实现式的学习模式,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发展学习生活的能力。
而教师则主要是从旁进行指导,针对不同学生基础水平、兴趣发展等的不同给予适当的学习指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使学生自己养成对数学知识探索,从而更加巩固所学的知识,真正达到有效地学习。
本人在一所农村中学里任教,学生中的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学现象知之甚少,因此,他们自认为所学的数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大用处。此外,他们的家长多数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引导教育子女,有的甚至向自己的子女灌输“读书无用论”等思想,说什么“学那么多干什么,会认几个字就行了。”面对这种种阻碍和干扰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我深感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于是我常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还带他们走出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实践活动,给他们讲与其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使学生深切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非像学生自己和家长所想的那样一无用处,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领悟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就会对数学课慢慢地产生兴趣。但数学是一门抽象、枯燥的学科,学生学起来会感觉淡然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变通,使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在上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课时,我用扑克替代正负数让学生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为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出两张,然后把它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使学生在游戏中轻松而愉快地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教学方法是中学数学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是师生相互联系活动的方式,活动方式及性质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学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应大力推行启发式教学,摒弃“填鸭式”教学法。有这样的两位老师,他们同样讲授“三角形的分类”这一节内容,然而却各设计了不同的教法。第一位的教法是:“为了今后研究三角形的方便,我们需要把三角形分类,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按边和角来分类,分别有……”;另一位的教法是:“我们知道,车、船都是交通工具,需要将其分类,如果不分类,所有的车或船都各自用一个相同的字眼来表示,应用起来会很不方便。同样,我们今天研究三角形,也必须将它分类。”同时出示挂图,其中六个三角形都标上了边长和内角度数,“你们看,这些三角形从边或角考虑,各有什么特点呢?”。显而易见,前一位老师的教法,没有创设问题的情境,学生难以展开思维,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法;而后一种教法却提供了较为合适的问题情境,收到了“启而能发,发而能导”的效果,这就充分地说明了启发式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值得推广的好教法。诚然,中学数学教法中的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讲练结合教学法、教具演示法等,历史较为悠久,且被实践证明了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适用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应在传统的教学法基础上,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法,以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很用功,但成绩却不够理想,经过细心的观察与探究,发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当有关。特别是数学这一科,如果学习方法掌握得好,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收效。所以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
教会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是学好各学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不会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教给他们课前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新内容提前阅读和思考,以便熟悉内容,弄清楚重点、难点以及自己在哪些地方不明白,从而引起上课的注意和重视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打记号”,如:科学记数法这一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解,从而做到真正理解和领会这一内容。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尝试地练一练新课后面的练习题,以检验预习的效果。
教会学生听好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得要领,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才能听好课呢?首先,要求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精神高度集中,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要求学生抓重点,做笔记。上课时教师所强调的某些内容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讲时,只是暂时的记忆和理解,因而,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课后复习和巩固。第三,对于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特别是难点更要“认真听,多提问”,以至于深刻领会和透彻理解。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和消化,如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还存在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要多想多问,直到弄通为止。
一、教师要明确教材内容和知识的深化
针对初一数学教学中,内容与小学教学内容联系特别密切的是有理数、整(分)式和一元一次方程内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在小学的自然数、零、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发展扩充而来的,建立了有理数的概念后,性质符号进入教学,从算术数扩展到理数,是数的概念的深化,是认识的一次飞跃。
用字母表示数量显示了代数的优越性,从小学的具体数字到文字表达再到初一的代数式,充分显示了代数式简明、普遍的优越性,体现了数学知识发展的循序渐进规律。
方程问题从小学开始接触,中学不断深化,作为方程基础的一元一次方程,在小学已有初步知识,初中主要是对其解法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归纳。
二、教学中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因年级而论,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关键词:初中数学;中差生;成因分析;改善措施
一、初中数学中差生形成的因素
1.部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还像小学生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一味地跟随老师,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出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不会做笔记、没找到“门道”,学习被动等等。
2.教师上课讲一个新的知识,一般都要讲清楚知识的前因后果,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知识的重难点,突出重点的教学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不会做笔记,一堂新课下来,问题一大堆;课后又因不能及时巩固、总结、理解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体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求甚解,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没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事倍功半,学习方法不得当。
3.有个别“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却常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行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也有个别的学生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高“水平”、高智商,好高骛远,喜于题海,到考试时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短路”,是平时不重视基础和演算过程的结果。
4.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较,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有一定跨度,这要求初中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初中数学不少地方有难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如二次函数与图像的结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概念等。有些学生不具备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条件。
诸如上述因素,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难免的,一部分学生失去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条件,从而产生了数学这门学科的中差生。
二、改善中差生学习现状的教育教学措施
1.培养中差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差生学习数学能力差,学生学习的环境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中差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不断增大,从而导致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淡化,能力不断下降。所以,教师要多关心中差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环境,经常同他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的问题,学习上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消除紧张心理,鼓励他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召开家长座谈会,要求家长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中差生的数学学习,要多鼓励少批评指责,帮助他们丢掉沉重的思想包袱,轻松愉快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还可以结合笨鸟先飞的实例,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实际上,中差生的感情平稳度比优生较高,只要他们感兴趣,就会克服困难,达到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取得好成绩。
2.注重中差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
在学习方面,中差生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习较扎实,喜欢基础题,但解综合能力的题的能力又较差,更不愿意去解难题;中差生上课不会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而且忽视上课认真听讲和能力训练。因此,要指导他们学习,让他们暴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让他们听课,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高的问题,指导他们学会利用等价转化,类比等数学学习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还可以组织他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改进数学学习方法,逐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3.指导中差生学会预习
中差生相对优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要弱些,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慢些。要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学习能力,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教学中要针对性的指导中差生课前的预习,可以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内容,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教学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养成认真预习的学习习惯,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要求中差生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
中差生的数学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落实基础,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综合能力。因此,要加强中差生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讲授新课组织复习;也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具有学习新知识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5.增强中差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中差生运算速度偏慢、技巧性不强;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缺乏间接推理、思维方式单一;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线面关系含混、作图能力差;在应用能力方面,“建模”能力差。因此,教学要注意中差生的弱点进行教学,多讲解法和常用技巧,注意速度训练,分析问题既要有因有果,也要由果追因,暴露过程,激活思维;注重数形结合,适当增加直观教学,训练作图能力,培养想象力;提示实际问题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培养数学能力,以增强中差生学习数学的自信。
【关键词】倾斜政策;体罚和变相体罚;隔离
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具体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是一个提高自身素质,发展事业的机会,也是一次心理成长的机会。但心理成长并非自然而然、一帆风顺的,其中包括了来自于外界的或自身的种种挑战,是一个由否定到肯定,以至超越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阵痛和困惑,让教师普遍感到了不曾有过的心理压力。有的教师能较好地进行调适,顺利适应变化着的形势,很好地担负起教师责任,履行教师职责。有些教师则在重压之下使心理发生了“弯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对于后者,笔者认为不容忽视,更不容回避,而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这些教师面对压力,调整心态。在教育教学中往往做出一些违反教学规律、不利于教育的事情来。有的对某些事物或某些问题的看法也往往带有片面性,对某些问题的处理也出现偏差。下面就当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确实存在的几个问题谈谈我自己看法。
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持不同态度。
有些老师对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持三种不同的态度。对优生偏听偏爱,对中等生平淡,对差生严厉。在一些老师的眼里,也有三种不同的视感觉。即优生越看越顺眼,中等生看得过眼,差生越看越障眼,有人称之为“倾斜政策”。在倾斜政策的指导下,有的教师把那些自觉、成绩优异、遵守纪律的学生列为重点保护和培养对象,在学习和生活上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对成绩一般的中等生,采取不多理会的态度,不想在他们身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而对那些学习成绩差或品行有缺陷的学生就特别严厉,稍有差错,对他们毫不客气,横加指责辱骂,习惯用“比猪还笨”、“不可救药”等不文明的词语不讽刺挖苦他们,因而导致这些原来就差的学生变得更差,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受到严重伤害。
我个人认为,一个教师对学生不应该存有偏爱之心和偏见的思想。要一视同仁,公正无私。如果教师还有“偏爱”的话,那么就应该把这种“偏爱”献给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成绩差、品行有缺陷的学生。有的教师偏爱优生,这也是无可非议,但对中差生也应把教师的爱洒向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他们冰冷的心,换回他们的自信,增强他们向上的内动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自觉走出心灵的误区,向全面、主动、健康方向发展。如果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差或品行不好而随意指责辱骂,对他们冷漠、歧视、讽刺、和挖苦,那么这样的教师将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二、以发脾气、体罚树威信
很多老师都是对工作热心肯干,有一股干劲。他们一心想把数学教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认真地听课,都顺从听话,但有些教师缺乏科学方法,又急于求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有的教师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常常对那些不太听或犯错误的学生大发脾气,严厉指责辱骂,有的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是让学生怕教师,有利于管教,是为学生好。单从教师的出发点而然,自然是无可非议,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教育原则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事实证明,教师靠发脾气、指责辱骂和体罚学生是不能树立威信的。一个教师,要树立威信,得到学生尊敬、信任和爱戴,必须从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和尊重学生人格、自尊心做起。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和分析原因,坚持以说服为主的原则,采取谅解和宽容的态度,循循善诱,以情感人,以理导行。这才是教师树立威信的正确的做法。
三、对课堂违纪学生惯用“隔离”法。
有的教师对那些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采取“隔离”办法,对作业没认真完成或作业不对的学生采取“隔离”办法,把他们赶出教室或叫到办公室,先是训斥一轮后写“说明书”、“保证书”;使学生不能正常学习。这种教育学生的方法方式是最不明智的、不可取的。
每个学生,缺点错误总是难免的,学生有缺点错误,教育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教育要注意方法,选择适当时机,既能顾及学习,以能促使学生转化。如果学生一违反课堂纪律我们教师就把他们隔离起来,不让上课,不但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学习差的变得更差,品行坏的变得更坏。
“隔离”并非是治理课堂违纪学生的“法宝”,而是一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它不但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且极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使他们丧失对教师的信任;它还使学生感到孤独、颓丧和绝望。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教育就是教人育人”。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应当经常用这句话来衡量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工作的宗旨,学生有缺点、有错误,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我们教师去教育他们,把做人道理交给他们,才显示我们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四、教师的师生观不正确。
上课时,有些教师总喜欢摆出老师的威严,喜欢说些树立老师“威信”的话语来镇压学生,以为这样学生会一心一意地听老师讲关键方法;或者上课前就对学生说,这节课的知识很难,不听就不会做,课一开始就给学生设立了障碍点,学生学时,总是被动的听,总是带着一种神秘的复杂感,此时,他们的思维受到抑制,很难进入到理解的最佳状态。这样老师很累、学生也很累,而效果并不好。教师忽略学生的反映,总认为解题的方法,老师已经对每种类型一一讲解了,为什么学生还不会做呢,于是责备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说学生不太爱开动脑筋,使学生不断地丧失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初中数学;优质课堂;问题;兴趣
在很大一部分学生看来,初中数学这门学科是较为枯燥和抽象的,这也是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主要因素,但是数学教学不管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还是从更为现实性的应试角度来讲,都是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所以说。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践,努力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做到优质教育,才能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做到优质教育,首先我们应该从现阶段初中数学教育的现状出发,从中找出问题,通过问题针对性提升。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师、学生、家长,是教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毕业也将从这三个方面,对现阶段初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1.教师方面。(1)在备课方面,教师没有做到充分备课。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初中教师来说,有的教师觉得初中知识过于简单,很容易学会也很容易掌握,这就导致了对施教过程中的大意与漫不经心,以至于认为是否认真备课甚至于是否备课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影响不大,从而导致了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课堂教学思路不清晰、逻辑性不严密,知识链条无法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许对于学习能力强、基础扎实的学生而言能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但是对于一些本来成绩就不好、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就存在了理解障碍,一头雾水,不但严重影响学生对所授知识的学习,还影响学生以后相关知识的学习甚至今后的学习道路。所以,没有认真备课或者说没有备课,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或者说对自己的学生而言都是极为不负责任的做法(2)在教学方式方面,传统教学方式简单、粗糙。现阶段,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简单、粗糙,教学按部就班,一言一行都循规蹈矩,没有创新意识,课堂时间,仅仅是将教学教材中的内容讲解一遍,这与学生自己研读教材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这也就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不甚理解,不懂变通学习,举一反三。2.学生方面。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贪玩、懵懂无知,但是贪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且是向成年人过渡的重要事情,自尊心强,好奇心强,自制力不强,叛逆心较重等问题都会不同程度出现,没有强大的自制力和约束力。如果学生没有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热情,导致学习不主动、不积极。
二、初中数学做到优质教育的方法
1.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初中数学的教学与学习。对教师而言,教书育人是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教学工作不仅仅是以生存为目的一份职业,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率,更进一步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孩子一生的走向,不容有一丝的马虎。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认真备课,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时间;根据孩子的特点、接受能力,选择更为合理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在课堂上理解知识、学会知识;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更加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创新,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方面,不能仅仅依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工作,要适当的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能够让知识串联的更加紧密的内容,进一步增加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条理性,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学习。对学生而言,要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初中数学,是高中乃至大学数学的基础,如果初中数学没有能够很好的理解、掌握,那么在自己以后数学学习过程中变的更加困难。从更加实际一点的角度来说,数学是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过程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学好初中数学,有助于以后学习之路更加平坦。所以说,作为初中生,要充分重视数学的学习,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学好数学,不能因为自己的兴趣或者喜好以主观化的态度对待初中数学这门学科。2.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性以及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相对枯燥性,决定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兴趣的培养,也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对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事半功倍。对学生而言,初中数学的学习应该多动脑、多动手,通过解决问题、算出答案,会发现数学的学习并没有那么枯燥,学会享受得出正确答案的乐趣,在乐趣中学习能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对学习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提高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对家长而言,要多对孩子进行学习的引导,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这就要求家长应该去探索适合自己孩子、有助于孩子的辅导方法,让孩子能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放弃、遇到简单题的时候不骄傲,培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数学学科正确的思想灌输,增加孩子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做到优质教育,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努力。通过三方面态度的转变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提高与培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然而,这仅仅是笔者认为要做到优质教育需要必须具备的,真正将初中数学教育做到优质教育,还仍然需要更深一步的探索与总结,从而真正促进高质量课堂的开展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刘燕 单位: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闽宁中学
学生学习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来说,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然而,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增反增,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则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制作过于精美的课件,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被课件的其他内容所吸引,不能专注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这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导致教师教学效率低下。
二、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所应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技能
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技术教育的技能,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提高技能的途径有两条:第一,通过学校组织,通过短期培训或者教师进修发展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学校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资源,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这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还可以履行学校培养教师能力的责任。学校必须与时俱进,利用现代技术教育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性。第二,教师通过自我技能提高。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上的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并要通过不断练习,使教师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短期培训,实现自身技能的提高。
(二)摆正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位置
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处于辅助地位的,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补充手段,不能因为过分强调尝试创新而机械的替代教师教学的主体地位。此外,不能用现代教育技术替代教材内容,更不能替代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对于出现一些教师只使用课件来给学生展示解题过程等的相关做法,必须予以杜绝。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是丧失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二是教师成为课件的播放者,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课堂主角。所以,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必须注意摆正自己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位置,更好地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三)创造性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大部分教师由于过度依赖现代教育教学,往往缺少对教学内容的思考,而且由于教学的需要,对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课件也往往只是写上“标准答案”即可,这就导致了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中机械使用教学课件,也使得学生在教师“标准答案”课件的引导下失去了思考性和创造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造性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利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学生在受到多样化的刺激下,牢牢地把握住学习重点,提高创造力。
(四)融合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往往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就抛弃了传统教学的方式,不再写板书,甚至整堂课一根粉笔都不动,完全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必须融合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利用传统教学的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等优点,再加上现代教育技术的方便、丰富等优点,更好地完成初中数学教学任务。
三、结语
一、数学教学中蕴涵的德育因素
数学教学通过图片、幻灯、录像等使人能直接感受到德育的体验,其中的各种语言文字、数学符号、科普报告、学生活动等称为显性德育因素如通过介绍数学家研究某一数学问题的坎坷人生,培养学生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数学教学的大多数内容主要在于反映客观事实,并不带明显的德育色彩,但这些内容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仍然会默然地使人感受到其中所隐含的德育因素,这就是隐性德育因素.如数学教学提倡的合作学习方式不带明显的德育特征,但通过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二、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德育要求
教育部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将“情感与态度”列为数学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对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1、乐于接触社会环境巾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2、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4、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三、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殛功能
1、发展学生个性品质
(1)激发学习兴趣数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和数学表示中的美学修养既有利于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创造能力,从而电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如通过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与利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的热爱:
(2)培养理性精神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使得数学中的结论不会模棱两可,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
数学的公理化方法、数学模型方法、拓广方法等,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整体性、创造性、深刻性,养成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习惯
(3)磨练意志品质数学史是数学家的奋斗拼搏史,展示着数学家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希帕萨斯因发现无理数而葬身大海,阿基米德因醉心数学而被乱兵所杀在数学教学中,把定理、公式与数学家逸事联系起来介绍给学生,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与毅力
2、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指导学生阅读《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等阅读教材后,学生会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数学界教育专家就率先提出了“数学素质教育”的口号,其核心就是在呼唤人文教育.如今,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课程的改革朝着素质教育的目标迈进.近二十年来,数学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们就数学教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出了一系列颇有见地的观点和建议,深受教育同行们的普遍认可,大家一致认为人文教育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塑人文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学生人格已刻不容缓.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当务之急是在新课程数学教育教学中如何挖掘、发挥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功能,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育教学,任何时刻都离不开爱国主义的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们智慧的结晶,向学生介绍古代这些辉煌的数学成就,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勾3股4弦5”是两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商高首次发现的,比西方毕达哥拉斯还要早三百多年;赵爽证明勾股定理的弦图,其构思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曾被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选为会标,成为了中国人的骄傲,让中国数学界引为自豪;清康熙皇帝对勾股定理情有独钟,他的发现完全可以与美总统菲尔德对勾股定理的巧妙证法相貔美.在教学“圆”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祖冲之:河北涞水人,南北朝时代南朝杰出数学家,对数学、文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均有研究.他为了研究度量衡,首先研究了圆周率π,花费了无数的心血和大量的精力终于得出了π=,这是圆周率近似值中分母小于16604的最佳渐近分数,日本数学史家三上义夫对这一伟大的发现给予很高的赞誉,称之为“祖率”.同时,祖冲之还算出了3.1415926
通过史料与史实的介绍,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锻炼承受挫折能力
数学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小道,许多数学家为了到达光辉的顶点,他们呕心沥血,百折不挠,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在教学中除了介绍数学发展伟大的辉煌成就外,还应适当介绍这些发现的成果来之不易,它们倾注了无数前辈的毕生心血,经历了“九就八十一难”方成正果.比如介绍上述的“祖率”时,可能多数学生来对它的精确度不屑一顾,但应让他们了解祖冲之当时求圆周率时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筹,要经过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而且各种运算要进行130次以上,即使在今天用笔算也是一件十分繁难的工作,更何况是算筹.向学生简单介绍祖冲之这段毅力与艰难相抗衡的经历,对激发学生执着探索、勇于发现、百折不挠、不断进取的信心无疑是一种震撼.
三、培养唯实求真品格
数学是一门训练思维品质、培养人的思想品德和意志的学科,数学最讲究真实,掺不得丝毫的虚假,一切推理论证都必须有根有据、严密不落,经得起反复推敲和验证,在计算中要认真细致,不能马马虎虎,只要有一点点纰漏,就会被人们所怀疑而拒之门外.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解题时应养成认真分析、计算仔细、书写整洁、思维严密的良好习惯,千万不可想当然、盲目下结论,有时一个数字、一个运算顺序乃至一个符号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结果出错.例如 “一种商品的价格为a元,比另一种商品高5元,求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少学生由于受负迁移的影响,例如“大牛比小牛重20%,如果大牛重a千克,那么小牛重几何?”答:“a(1-20%)千克.”还有“3万的平方是多少?”答:“9万.”诸如此类的错误归根结底就是思维品质缺乏“真”与“实”,“想当然”的态度所造成的.这种错误在做题中也许不需要大惊小怪,小题大做,但我们有必要让学生想一想:假如让这些同学将来去当医生、建筑师、驾驶员飞机、设计火箭和卫星、计算机编程等等,那后果岂不是不堪设想吗?
四、培养审美情操
不懂数学的人总是认为数学是门枯燥乏味、缺乏情趣的学科,而实际上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到处洋溢着美的芬芳,有外在的形式美,也有内在的结构美,可以说是美不胜收.不必说圆、椭圆和正方形的对称美,也不必说N阶幻方的结构美、某些方程的形式美,更不必说函数图象的曲线美,单说一些被公认为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数字的奇妙组合就够你流连忘返,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