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范文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1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范文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一般说来,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趋势。随着全球范围内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生产要素跨国界的不断流动,使得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发紧密,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的统一整体。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在提高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效率,推动世界经济的总体增长,促进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进一步大发展的同时,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带来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总起来说,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主要有:(1)生产国际化。(2)贸易自由化。(3)金融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生产力的发展和不断深化的国际分工,在客观上要求打破国家对资源配置的地域限制,要求对生产要素进行跨国家或地区集中生产自己具有或可以实现较大利益的商品,使生产要素配置更加合理,最终将增加产品总量和生产规模,使各国受益。各国在当代经济交往中,一直在追求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它标志着先进的生产方式,是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全球资源可以得到最有效、最合理的优化配置。全球范围内有效的分工协作可以产生新的巨大生产力,而且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从而可以开发最先进的产品,获得最经济的成本和最贴近的市场,从而具有最大的竞争力。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空间先进方式,而且开辟了人类更先进的生产方式的道路。它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化,主张在世界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的干预,充分发挥价格和利润在市场中的作用,建立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而全球经济通过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使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从而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三、经济全球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近十几年来,全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多方面质变。整个世界的经济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创造的物质财富大大增多。但是,收益分配的不公在加剧,可持续发展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加剧。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比较复杂,但它们的市场经济模式不同,因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在加剧。世界经济不平衡的加剧引发了一股又一股的反全球化运动。这对于改善贫富差距扩大的不合理、不公平状况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要真正改变世界范围内的分配不公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主要应靠发展中国家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战略和策略,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2.推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进程,并为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全球化和区域化都从不同领域和范围推动了上一世纪已经兴起的科技革命进程、全球范围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和区域安排内的科技开发分工。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产业在世界高新技术发展中已成为关键。二是全球化和区域化安排实现了高新技术从发达国家向全世界的扩散和转移。三是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为主的新技术将逐步与传统工农业结合,形成新的产业增长周期。

3.对世界经济秩序产生深刻的影响。各国、各地区间经济存在巨大差异的现实状况使全球化的进程只能是次优安排附加一系列例外。区域化方式虽然基本上解决了体制内的最优安排,但由于它严格的排它特征,使之与非成员之间又形成了新的贸易与投资壁垒。但从总体上和发展进程上,经济区域化恰恰是经济全球化的阶段性补充,而且在结果上,区域化最终将促进全球化,已有的区域化实践已经证明,区域化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的逐步消除,扩大了成员间的贸易,其进一步的结果是随着相互间市场的开放,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和最优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而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增加对区域外产品和生产的需求,到这时,区域内经济就需要跨越区域界限与区域外经济交流,或者是扩大区域化的范围以实现经济进一步发展。

4.全球和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全球化和区域化在相关领域引起了革命性变化,实现了产业的重组,并购企业跨越国界、洲界和产业界限,各种虚拟的经济形式如雨后春笋,虚拟经济使机械化大工业变得如此渺小。世界经济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全球化和区域化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产业结构和经济运行结构。为追求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出现了各种区域化与全球化方式,区域化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为贸易与投资提供了相对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秩序,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贸易与投资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完善,贸易与投资的相互促进将表现得更为充分。区域化和全球化要求金融自由化,也将导致金融风险加剧。为满足和适应生产与贸易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各国普遍在金融领域逐步放松管制,开放市场。金融自由化进一步加速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随着经济金融化的不断演进,国际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金融活动为生产与贸易带来便利的同时,国际金融的风险也同步增长。相对于软弱无力的国际金融监管,如果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金融危机再次发生极有可能。经济的不均衡性将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而更加突出。在全球化中发挥核心作用的发达国家及其跨国企业,以其明显的竞争优势,通过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重组,将获得越来越多的利润和超额利润,由于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金融自由化以及新技术革命的深化,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生产国际化,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战略选择与回旋余地极为有限。并且,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未能在经济全球化中获益,不平等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体制则进一步加大了南北差距,世界经济的不均衡性将更加突出。

第2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范文

这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将导致世界经济的重大调整,世界经济可能将经历3~5年的调整期,如果不发生第二波、第三波金融海啸,世界经济、贸易可能进入一个较低速增长期。

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由于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危机后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市场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的普遍选择。二战后,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导,已经形成了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产业链,国际分工日益变成部门内分工、产品内分工,要彻底改变这种分工格局将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这是谁也不愿意的。战后形成的国际经济、金融体制虽然存在很多不足,但在国际协调上仍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多边贸易体制总体上维持了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大势,危机以来这种势头没有发生根本逆转。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及互联网技术确实已经把世界变成地球村,成为提高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和改善全球福利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国无论是在危机前还是危机中,都已经形成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互利共赢关系,大家都是全球化的利益攸关者,终结全球化对谁都没有好处。

因此,危机中经济全球化可能会经历一些局部调整和挫折,但长期来看难以发生根本逆转。

危机后经济全球化的若干长期趋势

在世界经济调整期,金融全球化进程可能会受到重大影响,全球金融货币体系改革得到推动,特别是全球经济治理问题会受到各方面重视。经济全球化在一些方面会出现调整、重组趋势,这种变化并不是完全无规律可循的,战后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基本趋势不会改变: 一是生产全球化将会进一步发展。在生产全球化带动下,战后出现了四次重大国际产业转移,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IT业为主导的国际生产要素重组与产业转移,极大地扩充了全球工业生产网络。面向全球市场的生产在各国生产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制造业面向全球市场的生产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超过一半以上。战后几次大的国际产业转移,使制造业水平分工和部门内贸易链条从美欧向日本、亚洲“四小龙”、“四小虎”、中国、中东欧国家以及越来越多的其他新兴市场延伸,形成了各国制造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融合局面,成为拉动世界制成品贸易的主要动力。危机中和危机后一段时间内,全球制造业分工链条会出现局部调整;但从长期看,由于成本和竞争压力,生产全球化还会进一步向前推进,并带动产业水平分工和部门内、产品内贸易的新发展。

二是贸易全球化趋势不会改变。战后世界贸易占全球GDP的比重持续上升,反映了各国经济外向度和全球经济融合度大幅提升的长期趋势。特别是跨国公司间贸易的发展代表了贸易全球化的新趋势。据联合国跨国公司数据,2007年全球跨国公司总数达78817家,共有海外分支机构近80万家,在全球贸易、投资、研发中占有日益重要的支配地位,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超过70%。

由于这次百年一遇的危机,形形的保护主义不断冒出,局部贸易战不能完全排除。但是从目前情况看,还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掀起全面的贸易战,世界多边贸易体系陷入崩溃的可能性极小。同样,危机过去之后,贸易全球化航船也将重新启程。 三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掀起新。区域一体化是与经济全球化并行的两大趋势,并与经济全球化有着一定的良性互动关系。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同样也会对区域经济贸易合作带来负面影响,但同时区域一体化也面临新机遇:由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遇到种种阻碍和压力,各国推动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的动机反而会趋于加强,以达到规避外部危机冲击、维护经济、金融安全的目的;危机时期稳定和恢复经济成为共同的任务,区域内成员之间加强合作的矛盾和分歧会减少;危机后为了寻求经济持续繁荣的动力、防范外部冲击,区域经济合作会率先蓬勃发展。因此,此轮危机发生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没有停止,而且还呈现出许多新动向,东亚金融货币领域合作和拉美区域合作等都出现新的亮点。

四是服务全球化将再现蓬勃发展势头。金融危机短期内对服务业跨国投资和贸易也带来一定影响,但基本情况明显好于制造业。特别是由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成本压力显著上升,其服务外包的意愿不仅没有弱化,反而更进一步强化,服务外包业务仍保持发展势头,尤其是对中国市场的兴趣进一步增加。

五是科技全球化趋势不会改变。

六是从制造业到服务业整体产业链的全球化难以动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聚集优势生产要素,搭建了覆盖全过程的产业链,特别是牢牢占据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高端环节,在国际分工中占据高端位置,占领了微笑曲线的制高点。跨国公司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投入和成本,也取得了巨大收益,局部的调整与优化重组在危机中不可避免,但整体生产服务网络和供应链体系不会崩溃;更重要的是,各国都成为这种全球化链条的参与者,不同程度获得了“全球化红利”,谁都不愿意彻底放弃。因此,危机后全球整体产业链的分工、合作与贸易体系在优化重组之后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期。

经济全球化重新启动将推动新一轮增长

世界贸易与世界经济及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互动关系。战后,长期内世界消费保持同步或略高于世界GDP的增长速度,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的重要动力。同时,世界消费投资需求与经济全球化共同推动了世界贸易的更快增长,使世界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因此,世界贸易总体上形成了与世界经济、世界消费的良性互动关系。战后,长期内世界贸易额总体上保持了两倍于世界GDP的增长,进入新世纪更接近世界GDP的三倍。

第3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范文

世界经济现状分析转型新阶段影响

一、世界经济的现状

2014年,世界经济继续温和复苏,复苏格局分化明显。发达经济体中,美国、英国增速相对强劲,增长率分别为2.4%和2.6%;欧元区二、三季度增长疲弱,四季度出现好转,全年经济增长0.9%,好于上年;日本经济仍陷低迷,增速萎缩0.1%。受外部环境和内在经济结构调整双重影响,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中东局势动荡和非洲埃博拉疫情对本地区一些国家经济造成冲击,但整体经济仍保持较高增速;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5.1%,非洲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经济增长6.3%。2015年以来,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股市不断攀高,但实体经济却面临不同程度风险。原油价格走低以及央行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有利有弊;美元汇率走高有助于改善美国的低通胀,但也会压制进口削弱经济,同时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动荡加剧。第一,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同步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不仅是经济增速在走低、下行,也是新旧规制、新旧动能在转换,旧的业态被打破,新的业态产生,旧的行业消失,新的行业产生,产生了非常快的替代关系。世界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一方面是低速增长,在世界经济的底部,另一方面也孕育着新的突破,新的技术。

二、世界经济进入减速转型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总趋势未变,仍然在发展,只不过进入了减速转型的新阶段,形式和内涵已经发生变化。

经济全球化总趋势未变,仍然在发展,只不过进入了减速转型的新阶段,形式和内涵已经发生变化。

上一阶段经济全球化的重大缺陷就是缺乏普惠性、共享性,因为它的利益分配是不均衡的。中如果能深入研究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新特征、新规律,我们依然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中国很多政策不仅有利于中国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而且对于全球经济增长也作出了贡献。“一带一路”、亚投行、金砖国家银行等倡议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去配置一些长期资本,有利于提高全球范围内资本配置的效率。经济全球化总趋势未变,仍然在发展,只不过进入了减速转型的新阶段,形式和内涵已经发生变化。全球化减速的原因:一是上一轮由科技革命推动的制造业领域产业分工的深化、细化,已经接近尾声,致使经贸活动减速。二是作为经济全球化最大加速器的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全球化进入一个转型新阶段,并提出了五方面理由:一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仍在发挥作用。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突破已在各领域呈现了生命力,已经或正在并将不断开拓网络经济新空间。二是新的国际分工体系正在形成,以新技术为核心的跨国公司已形成,新的分工体系推动了原来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的强化以及内涵的变化。三是在上一轮经济全球化起到重要力量的中国,将从被拉进新的经济地理版图到将他国拉进新版图,最典型的是“一带一路”这样伟大的创举。四是经济全球化的微观组织结构正在从跨国公司,尤其是制造业的跨国公司转变为以新技术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导致新的国际分工布局与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不同。原来的经济全球化收益完全由少数国家和跨国公司得到,而新一轮全球化将转型为普惠贸易和共享经济。五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多极化已经在形成。以前全球资源配置的货币工具主要是美元。

三、世界经济贸易的快速转型带来新的政策挑战

世界贸易组织7月18日的《2013年世界贸易报告》指出,全球贸易的快速转型,将为各国带来新的政策挑战,而包括技术革新、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问题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将在塑造未来的全球贸易体系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

世界贸易的转型已进行相当一段时间,这一点在其参与地域的扩大以及国际产业链的兴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从长期看,各国有关法制、良好治理以及环境问题的政策将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此外,人口结构的变化、基础设施投资、技术创新、能源等问题也是影响未来全球贸易的重要经济因素。

贸易对发展的促进作用,指出技术革新是全球贸易转型的最为重要的驱动力之一。技术革新不仅给运输和通讯带来了巨大变革,还在其他领域产生突破性进展,如三维印刷,而信息通信技术持续发展也将带来更多的变化。

国际贸易环境瞬息万变,决策者应重新思考贸易合作模式,当今世界已经越来越难以将商品和服务、贸易及投资区分开来。贸易开放可创造新的、高品质的工作机会。但另一方面,这也可能威胁到非竞争性企业的工作机会,因此贸易改革后的调整过程可能导致失业率升高。然而,从长期来看,贸易开放仍将对就业产生正面影响

四、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转型,将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估计未来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的贡献率将保持在三成左右。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具体表现在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城镇化结构由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消费结构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开放结构由货物贸易为主向服务贸易为重点转型等。

当前,中国经济转型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交织在一起,双向相互影响增强。一方面,未来几年全球经济仍将处于弱增长态势,世界经济格局仍在继续寻找新的平衡,这会给中国经济转型带来多重影响与冲击;另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转型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增大。估计未来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的贡献率将保持在25%至30%。

第4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范文

一、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几大发展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使世界各国相互依赖增强,以致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速度加快.其主要原因是:首先,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为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提供了空前方便的条件,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从而推动拭骋住⒖绻蹲屎凸式鹑诘难杆俜⒄埂4哟司萌蚧魇票硐殖鲆灾段。越鹑谖诵模孕畔⒓际跷鹊迹钥绻疚靥宓男绿卣鳌5诙越⒍啾呙骋滋逑滴谥嫉氖烂匙橹稍钡脑龆嗫凸凵弦餐贫司萌蚧獭S捎嚼丛蕉嗟墓以谌谌胧澜缇锰逑抵械玫搅嗣骋鬃杂苫吹睦妫怪?0世纪90年代纷纷加入到贸易自由化体系中去。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运转,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确立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三,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在新世纪初掀起兼并重组风潮,导致其规模不断扩大,加之跨国公司的研发合作的不断发展,使跨国联盟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全球性公司风起云涌。据联合国统计,目前,总数已达5万多家的跨国公司及其遍布全球的数十万个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产销体系。第四,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大大加快了资本转移的规模和速度。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络的兴起,使整个地球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不仅传统经济活动走向全球化,而且生产、服务和技术创新也明显地全球化。与此相应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各方面也已跨出原来的地域界限,呈全球化特性。第五,金融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使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移动成为可能。目前,全球金融工具多达100多种,金融资本流量大,流速快,游资多,国际外汇交易额大约日均为1.5万亿美元左右。对地产、信息、金融业的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形式。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加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速,作为经济全球化一个阶段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迅猛发展。据世贸组织报告,目前各种形式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有100多个,世贸组织95%以上的成员参加了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地区组织。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主要有: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合组织(APEC)。除三大板块大型区域组织外,世界还有很多地区性合作组织,如2002年7月正式成立的非洲联盟,是非洲53个国家在实现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标志;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启动,为东亚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表明成员国在安全和经济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特征:一是“开放性”。各区域经济集团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在加强与非成员国的对话与合作的同时,也加强了与其他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合作。二是“复合性”。区域经济集团在不断加速自身发展,不断扩大范围的同时,区域组织间出现相互交叉“重叠”趋势,一个国家或地区往往既是某一个区域市场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区域市场的成员,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通、交叉存在的“复合”局面。三是“渐进性”。主要是说区域集团的合作内容由低层次到高层次不断发展,即从加强贸易、投资联系向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货币联盟方向提升。其中欧盟已经从共同市场发展为拥有统一货币的经济联盟;东亚国家也在从成立之初的地区性合作集团走向自由贸易区边缘。

(三)金融自由化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的性质和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已不局限于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提供服务,而是呈现出日趋独立发展的势头。国际金融活动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以外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调查,2001年以来,国际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量仍在1.2万亿美元以上,相当于世界各国外汇储备总量的85%,是全球日商品和服务出口总值的70倍。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国际私人资本的膨胀,金融衍生商品交易规模空前扩张。全球跨国的资金流通日平均量约1.5万亿至2万亿美元,比10年前增加了近10倍。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场也蓬勃发展。活跃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国际游资总量在7.2万亿美元以上,相当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0%。世界商业银行的外国贷款达到8万亿美元。1997年世界直接投资达3940亿美元。到2002年,世界上有162个国家(地区)间签订投资保护协定1330多个,5年间这类协定增长3倍。

(四)“知识经济”发展趋势。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世界经济开始了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面向知识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加强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大了科技与知识的投入。在未来20—30年间,科学技术将会有重大的突破,从而导致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以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为主体的“知识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和新的增长点。

知识经济趋势使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着重大转变。其一是制造业的高技术化。计算机、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高技术工业成为发展最迅速的产业。最近十多年来,美国十大类高技术产品出口以两倍于全部商品出口的速度增长。目前,制造业结构高技术化进程还处在加速阶段。其二是第三产业的高技术化。服务业已成为高技术装备的主要采购者。美国80%的信息技术产品,英国75%的计算机被服务业所采购。近十多年来,服务业的信息技术投资每年增长70%左右。服务业自身研究开发活动也日益频密,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比重迅速上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迅速发展。其三是就业结构的知识化。虽然世界所有国家就业者比重最大的仍然是初级劳动力,但高度技能岗位的比重在稳步上升。员工学习终身化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学习型组织成为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

世界经济宏观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任何国家都是机遇和挑战。对经济增长持续居于世界经济增长前列的中国而言,机遇明显大于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但也将增加中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风险和困难

经济全球化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技术、管理和信息的广泛应用和传播,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世界经济内在联系的密切性和外部互动的包容性,由它释放出来的巨大生产力动能,是推动世界巨变的根本动力。它将有力促进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国际贸易扩大和资本流动加速。越来越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不仅为我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增加出口,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的舞台,还带来了现代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中国企业可以更加直接地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迅速跟上国际先进企业的发展步伐。同时,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融为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过程,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作用是推动世界格局朝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是一把“双刃剑”。这种不合理经济秩序的运行将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二步扩大。经济强国和跨国公司通过自身的竞争优势,加强了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和影响,从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市场贸易构成一定威胁。全球市场竞争加剧,经济波动的风险加大。关税税率降低以及贸易壁垒的消除,加剧全球范围内投资、生产和销售的无序竞争状态。加之各国经济的依存度加强,一国经济的兴衰对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经贸发展的影响加深,甚至形成连锁反应,金融风险或经济危机传播更加迅速。大量的外资进入易于造成国内产业内部的结构性矛盾,使中国企业面临并购和竞争的压力。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为中国在地区事务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平台,但与地区国家建立相互依托的合作关系存在相当难度

第5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范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机遇;挑战;应对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4-0076-02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概述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是1985年美国经济学家奥多尔•拉维特在《市场全球化》的文章中提出的,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以市场为纽带,在经济上不断相互交织、相互融合,逐渐组成相对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资本、商品、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过程。①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随着信息技术和世界贸易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有如下方面:

1、科技信息的发展,使世界成为“地球村”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资本、技术以及人才在世界各国之间的流动,推动了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互联网的全球普及缩短了世界各国的时空距离,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增长方式,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三是计算机的应用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分工与协作,使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体化。

2、国际贸易迅猛增长,呈现出金融全球化

国际贸易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应用普及,国际贸易逐渐趋于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加快了金融在各国之间的流动,促进了金融全球化,世界经济特别是跨国金融活动采用统一的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和经营采取相同的金融工具,使得国际金融日趋发展。

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相邻国家为了共同发展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成立起来的。例如,东盟、欧盟等,在其内部实行一些优惠政策,有利于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但不失其开放性,客观上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WTO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开端,随着世界自由贸易的发展,生产的逐步国际化,20世纪中期后,金融全球化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获得了快速发展。到21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获得空前发展。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将来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经济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自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1、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机会

我国可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来发展本国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我国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引进外资,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拓展海外市场。

2、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会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经济制度的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我国经济参与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能学到国外许多先进的管理制度以及一些先进经验,使我国经济在发展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快速发展,逐渐缩小与国外经济发展的差距,实现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跨越式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1、 可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国际资本流动加快,我国的金融市场很有可能受到国际游资的冲击,容易引发金融危机。目前,我国金融管理还存在一些漏洞,金融风险相对较大。随着外国金融资本逐渐进入我国,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国外金融业的冲击。

2、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与跨国公司竞争的挑战

随着外资引入的逐渐增多,很多跨国公司到我国来投资,跨国公司在国内的发展,抢占了我国的市场份额,也威胁着本土的中小企业,削弱了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这些都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

3、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的挑战

由于我国的对外开放是由东到西,由沿海到内陆的开放,东部沿海地区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下获得了快速发展,而西部地区仍然很贫穷落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显然是东部沿海地区吸引的外资多,中西部地区少,因此,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进一步拉大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

三、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1、积极迎接经济全球化

我国经济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已取得了不少成绩,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不能片面盲目乐观和悲观失望,我们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力量,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快速发展,尽量减少和避免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争取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2、利用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引进国际上先进技术,更好地消化吸收,从而实现我国的技术创新,加大对我国传统产业(如纺织、机械、轻工、煤炭、钢铁等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设备和工艺,提高我国自身的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3、完善金融机制,应对金融危机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制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金融体制不健全、融资结构不合理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完善企业融资结构,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针对呆坏账,建立一套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加大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金融法制建设,构建独立的金融司法体系,推进金融监管法制化。为了适应金融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应逐步提高我国金融业的透明度,做到各种金融制度的透明化,从而避免金融风险。

总之,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把握住机遇,应对各种严峻的挑战,从我国国情出发,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注释:

① 符寒峰、符寒光.经济全球化对社会制度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2,(21).

参考文献:

[1] 陈漓高.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 刘力.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出路何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 李坤望、刘重力.经济全球化:过程、趋势与对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第6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范文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中国经济安全 挑战 对策

一、引言

经过二战之后各国的经济迅速的崛起,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通过资金、资本、人力、资源等将各个国家紧密联系起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具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市场消费能力巨大自动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经济面貌焕然一新,通过改革开发以及加入WTO世贸组织等使得我国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经济经历住了世界经济对于我国经济的冲击。经济的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获得了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资金、资源等,这些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另外经济的全球化使得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公司直接参与到了和我国企业的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我国很多的企业都处于劣势的地位,这使得我国经济遭受了严重的冲击。

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安全内涵的分析

从专业角度来讲我国的经济安全并不属于传统的安全问题。关于我国经济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巨大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在这背景下我国才开始了对于经济安全的研究。对于我国经济安全的研究也就是研究一些对策来应对外来的经济实体对于我国经济的严重的冲击,使得我国的经济在外国经济的冲击下能够实现生存和发展。通过对于我国经济安全的分析可以大致将经济安全的范畴划分为5个方面:对外贸易中的经济安全,经融领域中的经济安全,产业结构方面的经济安全,能源方面的经济安全,人力资源方面的经济安全。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安全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面对世界经济出现了很多的挑战。这些挑战在上述经济安全范畴中的几个方面对于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了挑战。

3.1 经济全球化对对外贸易安全的挑战

在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中我国进口的总额几乎达到了1978年的100多倍。进出口总额每年都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猛增。可以看到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规模正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从进出口总额来看我国俨然成为了一个进出口贸易的大国。此外据相关统计我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也在逐年的上升。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上升说明我国经济受到与之进行经济贸易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十分巨大,如果该国家的经济发展遇到问题,那么与之有贸易往来的国家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在2007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对外贸易的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经济的下滑的趋势非常的明显,对外贸易出现了停滞不前甚至是负增长的局面,这使得我国的经济更加依赖于经济的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发展。而且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产业一般都属于低附加值的产品,也就是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于先进的管理手段、技术以及设备等由于国外的严格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国高附加值经济的发展,所以在对外贸易经济领域我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2 经济全球化对金融领域安全的挑战

金融经济属于虚拟经济,但是这种虚拟经济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虚拟经济对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组织我国的金融也在朝着全球化的趋势发展,我国金融机构也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中国经济金融实体的位数排在20多位,所以我国金融机构在维护世界经济秩序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这种冲击下跨国的金融机构凭借自身的优势对我国的经济进行了新式的掠夺,发展中国家遭受了很多利益的损失。

3.3 坚持把维护中国经济安全与推进国内体制改革相结合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正在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也仅仅是几十年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相比我国的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着很大的差距。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包括5大方面。在我国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过程中不断的取长补短不断的充实自身我国的经济才能够得到实质的发展,只有对经济的体制进行深入全面的革新,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扫除体制障碍。体制革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有助于我国经济实体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巨大的帮助。

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维护中国经济安全的对策

根据我国经济在全球化的趋势下面临的新挑战,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我国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我国经济领域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对策。

4.1 在政府职能机构设置层面

我国政府部门要为企业创造各种条件以及政策帮助企业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这个进程过程中,但是也要及时的关注经济的全球化对于我国经济的不良影响。所以应当在我国成立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委员会,该委员会和我国的经济部门密切联系,来对我国经济领域中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一定的对策来应对上述挑战。对于经济安全还应该制定在国家经济安全领域中的法律法规使得我国能够在制度上应对我国的经济安全,并且使得我国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做到有法可依,也使得各个方面的利益都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4.2 在维护对外贸易安全层面

我国在对外经济贸易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我国在对外经济贸易方面应该利用经济危机的契机,来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使得我国经济在国家投资与消费需求的拉动下不断得到实质的发展,在消费方面尽量向国内的消费群体进行倾斜,使得我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贸易其他国家的依赖程度减小,使得国外的经济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冲击程度不断减小。对于对外贸易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体扶持推进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增加企业的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等,并且对于遭受损失的国内企业积极帮助其进行运作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对于稀缺的资源以及我国急需的技术要增强进口,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4.3 在维护金融领域安全层面

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关系到一国的经融盛衰,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工作的核心。在全球化经济中,各国的经济竞争已经虚拟化。正因为如此,我姑在步入全球经济的过程中要完善已有的经济市场,使自身经济和国际接轨并融合,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建设金融市场,培养大量的国际金融人才,使得中国在世界的国力更加强大。从外债中看出,中国购买了大量的美国债券,为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中国应减少购买美债比重。在经济总量占充分优势的国际经融里,以及排名前列的对外贸易总量的中国若推行有效的货币政策,实施人民币汇率,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趋势,使得人民币也能像美元欧元般具有国际货币的作用。

4.4 在维护产业结构安全层面

国家应当提倡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中国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力度,支持具有技术创新和科技产品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中国在全球产业领域内改变以往以劳务输出的低端地位,改变为资本、科技和知识型产业结构的比例,这样才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取巨大盈利,改变世界加工工厂的地位。中国要利用国际经济法提供的便利,根据反垄断法,不让外资入驻国家重要的产业,关注外资,不允许外资在国内的任何行业形成垄断。

4.5 在维护资源能源安全层面

减少稀有资源和能源的出口量,重视外资和本国企业合作开发的项目,谨慎对待外资,对于世界上较为稀有的资源国家要尽量减少相关资源的出口,应该谨慎对待与国外资本之间的合作,要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基础上然后注重自身的短期的利益,应当将相关的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联盟,在共同采购资源的时候能够减少利益的损失。在国家能源发展领域应当尽量减少具有高污染以及高投入的企业、要杜绝企业浪费的情况,要对资源充分利用提高其利用效率,作为企业应该加大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投入与研发力度,使得企业对于国际能源的利用力度依赖程度有所减小。

4.6 在维护人力资源安全层面

在很多的调查数据看来经济安全问题并不涉及到国家的安全问题,目前很多的观点并不认同我们国家所面临的首要的安全问题就是经济安全问题。所以要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进行相关的教育,使得我国的国民和培养的人才能够在从事与外企相关的工作的时候能够不做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事,做到始终不背叛国家。

五、结束语

本文对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经济安全所带来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对于经济安全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并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对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从5个方面阐述了经济安全所面临的挑战,然后从6个方面给出了应对国外经济冲击的对策,本文能够为国家应对经济安全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戴晓敏,陶雷,丁周.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7(01).

[2]戴晓敏,陶雷,丁周.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6(11).

第7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范文

一、课标要求

1.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

2.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二、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课标(实验稿)要求进行编写。

1.从宏观角度来说――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2.从微观角度来说――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驾驭全球化浪潮以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从知识的积累到身心的发展都具有较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低年级有所增强,但还未形成学习的系统性。

四、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记住经济全球化趋向出现的时间,列举表现,初步认识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能力与方法:列举生活实例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向和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学习全面、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趋向的形成.

难点: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给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六、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自主、合作、问题探究等方法。

七、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1)浪潮汹涌―经济全球化趋向的形成。(2)福祸相依―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2.教学环节:第一,情境导入;第二,共同学习;第三,小结回顾;第四,体验成功;第五,快乐心得。

3.设计思路:创设情境神入历史―共同学习感知历史―问题探究感悟历史―快乐心得的情感体验。

第一,情境导入(3分钟)

观看图片“中国手机发展典型里程碑”,辅助问题探究,神入历史。

第二,共同学习(30分钟)

教学内容的两部分共同学习经济全球化趋向的形成。

第一部分:浪潮汹涌――经济全球化趋向的形成

首先,展示“手机发展简史”图片和材料《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应对策略》,结合教材。

活动:七嘴八舌话手机,故事:第三个苹果。

原因: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是课标要求,而教材的文字表述和学生运用材料及图片所进行的商讨式共同学习,学生的体验会更加深刻。

其次,发言。学生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原因、表现及主角。

原因: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后面情感的形成进行铺垫。

第二部分:福祸相依――经济全球化机遇与挑战

首先,本环节三个活动,在课前调查手机资料基础上,让学生讲述富士康手机工厂故事;发现手机的污染;波导二十年的沉浮。结合教材,感悟经济全球化特点及影响,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原因:课标要求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创设多种学习情境,以点盖面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感悟。

其次,发言。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现实、中国,谈体会。 原因:通过师生对话,及时抓住生成问题。感悟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性,形成创新是生命力的情感体验。

第三,小结回顾

师生根据学习目标共同把本课内容串联起来,完成知识小结的同时,反刍一些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加深印象。

第四,体验成功

主要是课堂测评,围绕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和常见的考点设计了4个简答题,随机抽取既让每个学生都产生适度的紧张感,又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五,快乐心得(2分钟)

结合师生交流学习心得,谈谈感悟,写出疑问,对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一个小结。

第8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范文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对外贸易;战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247

自上世纪90年代始,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深化发展,贸易、投资、金融日益趋向自由化,世界经济开始步入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几乎席卷了全球所有国家,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的融入到全球化经济之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贸易自由化为基础,贸易自由化使各国更加有序的参与到国际贸易之中。我国加入WTO后,我国贸易自由化发展进程逐步加快,当前,我国在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在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过进程中,应竭力争取利益,规避风险,不断提升参与国际贸易的综合竞争实力,保证国际经贸的有序安全。在世界经济力量向发展中国家转变,在多边贸易体系自由化逐渐放缓,区域自由贸易快速发展,服务贸易飞速前进的趋势下,我国应顺应这一新形势的发展,调整与之相适宜的外贸战略,紧抓利益增长点,促进国家对外贸易综合实力的提升,推动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1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

1.1 世界经济力量向发展中国家倾斜

长期以来,世界经济中美国、欧洲、日本占据主导,上世纪90年代前后,世界经济格局形成了以美、日、欧为中心的“三足鼎立”状态,而21世纪后,这些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甚至趋向低迷状态。而此时,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经济走向高速发展之势,2015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中,中国位居世界第二,GDP总量为10.3万亿,巴西位居第七,GDP总量为2.5亿万,印度、俄罗斯紧随其后为2.1万亿。相关研究表明,未来10年,新兴力量的金砖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力量上将趋平。

1.2 多边贸易谈判放缓

现今,世界贸易已然进入贸易自由化发展趋势,然而与此同时,保护贸易仍在存在,并与之相对立。针对这种情况,世贸组织进行多次多边贸易谈判,但因许多国家未能在一些问题上形成一致,使得多边贸易谈判始终陷于僵局。尽管如此,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仍在持续前行。当前,WTO将进一步就农业问题、服务贸易、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转让等问题做深入谈判,着力协调各国立场,努力寻求适宜的解决方法。

1.3 区域自由贸易快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后,步入经济转轨阶段的国家促使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势头向好,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双边贸易谈判放缓,世界各国贸易以区域经济合作为主要途径,国际经贸自由化发展更加深入,国家经济贸易更加便捷。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自由化、一体化发展进程,世贸成员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上更加频繁,区域自由贸易更加活跃,且深入快速发展。

1.4 世界服务贸易蓬勃发展

现今,服务贸易俨然已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更是国境经贸中的最高利润增长点。在电信、通讯、保险等新型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些都属于服务贸易中拥有较高附加值的部门,而位于领先地位的依然是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

2 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

2.1 转变出口贸易结构,更新出口贸易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对外贸易战略伴随着国际经贸形势而不断调整,但一直以来,出口贸易仍为主要的对外贸易形式,且近年来经济贡献巨大。但当前的出口贸易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出口结构上,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足。对此,我国应适时转变对外出口结构,更新出口方式,着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与生产设备,有效提高出口产品品质,增强其在世界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

2.2 大力发展战略性贸易

对于我国在世界市场中竞争力不强的产业,如钢铁、汽车等产业,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缺乏,主要技术依赖进口,而这些产业又是国家工业产业的重要支柱,对此,我国应对其给予大力保护与扶持。对此,国家应大力扶持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的科研开发,构建科研成果转化部门,培育发展高科技产业。同时,国家制定适宜的科研补贴,为外贸产品的科研开发提供物质支持。

2.3 着力提升服务贸易发展水平

服务贸易是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但是当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整体水平滞后,竞争能力不强,对此,我国应着力推动新型服务型产业的发展。第一,政府为服务型产业发展营创良好外部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财物力的支持,着力改进传统服务产业发展基础,为服务贸易发展制定m宜的战略举措。打破垄断模式,提高服务业综合竞争能力,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立法,完善贸易管理机构。其二,优化服务质量,完善出口结构,着力提高传统服务业服务管理水平,提升劳动者素质。具体而言,电信行业应做好对外投资,推动跨国经营;保险投资咨询行业,优化出口结构,提升服务质量,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对行业进行兼并重组,不断扩大自身规模,增强其服务管理水平。

2.4 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中

基于现如今经济一体化持续发展的大环境,我国应积极融入其中,以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实力。对此,应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密切与港澳台的合作,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与繁荣;第二,立足现实,纵观世界大局,放眼未来,在世界格局中,在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背景下,找寻与我国关系友好且需求互补的合作对象。

3 结语

第9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范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 影响及应对决策

中图分类号:F114.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011-0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关系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决策和普通公民的切身利益,其影响已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广泛关注。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无异于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发展中国家的和经济安全提出新的挑战,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严重冲击。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审慎对待,不可盲从。各国要从战略的高度,全面考虑到本国的经济现状,综合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在客观冷静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符合各国国情的战略选择,争取实现本国的经济起飞。本文以中国为例,浅谈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战略决策选择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特征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其实是一个过程,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配置、重组的过程。当今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全球化,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二是市场全球化,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三是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日益全球化;四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不断强化,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五是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一是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解决了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的问题;二是有利于加速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三是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四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

对照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充分体现了以上特征。在中国,65%的人口在农村,工业化尚未完成,法制尚未健全,还拥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与西方国家还难以相比,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却一直保持稳健,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界的影响和推动。据OECD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二十年,中国共吸引3 0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0%。经济全球化进程将使中国能够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从而加快中国的发展。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众多技术领域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甚至在一些技术应用方面能够与世界同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经济全球化,以及相关的科技全球化为背景的。经济全球化还为中国带来了更多拓展海外市场,增加就业的机遇。一方面,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所生产的产品是全球性的,为世界范围的消费者所认同;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能够影响和刺激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尽快走出国门并形成基于全球经营实绩的真正竞争力。

2.挑战。一是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二是经济全球化导致金融风险和贸易风险的增加。三是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时,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他们要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却被发达国家指责为破坏环境的对象。四是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五是经济全球化既传导经济景气,也传导经济衰退。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人才流、资本流、信息流、知识流等等,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科技、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和强势,使中国可能面临经济依赖性和技术殖民地的风险,对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其中不乏部分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产业项目。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各地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问题日渐凸现,不论是按基尼系数还是欧希玛指数计算, 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已超过美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及亚洲国家的影响和冲击更充分印证了当今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发展中国家的对策选择

1.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经济全球化是一场深刻的由生产力发展引发的社会革命,是客观的现实与时展的潮流 ,不可逆转。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多地代替了政治军事力量的较量。从长远看,一个国家只有加强自身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为此,发展中国家要把首要任务放在增强综合国力上,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扩大开放,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而积极扩大开放,加入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在加入全球化进程时要注意时序问题,即根据自身经济的适应能力来选择加入到不同全球化领域的时间,以尽量减少风险和成本;在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中,注意通过国内的制度安排或影响国际的制度安排来维护国家经济,在资源、基础设施、支柱产业、重要的服务业以及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国家要掌握主动权,以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

2.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大力推进国内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全球化是一场在发达国家主导下,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因此,发展中国家要加速本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加大本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参与国际分工同加快经挤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以保证本国早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以逐渐减少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3.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是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有效途径。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世界的整体发展和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参与。实践证明,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之前,先参加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作为过渡阶段较为有利。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组成了数十个形式各异的区域性经济集团。比如,东南亚的东盟、中东的海湾合作委员会、非洲的西非经济和货币联盟等,都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发展中国家要有原则地尽快加入各种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经济贸易组织,以促使国际的制度安排更有利于本国的现代化建设,尽量在国际组织中有所作为。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因为区域经济合作能够减少或抵御像金融危机这样的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对本国的政治和经济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所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共有八项,包括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协定、中国―智利自贸协定、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中国―秘鲁自贸协定以及亚太贸易协定等。

4.扶持国内大型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包括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最终是企业间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提高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为此,在不落后的前提下,注意保护民族幼稚工业和提高民族工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对境内的外资企业尽量都要实行国民待遇原则,减少甚至取消对外商的优惠政策和特殊待遇;同时,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态势,企业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和在市场经济规律许可的前提下,积极组建中国的大型企业集团或者跨国公司,开展国际经营,参与国际竞争,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强化国家利益、民族意识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及民族创新能力。发展中国家必须强化忧患意识,着力于创造知识的创新和应用知识的创新两个层面,真正激发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创造潜能,积极创造竞争优势,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 最积极的因素。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发展中国家必须制定一套科技、教育、人才强国战略,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奋勇向前。

总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并不是把财富直接赐予或公平分配给各国,而只是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在本国经济最大承受力的基础上寻找开放度最高的与世界市场的结合方式,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策略性地参与全球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在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提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陶季侃,姜春明.世界经济概论:第4版[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