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时代素质教育范文

新时代素质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时代素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新时代素质教育范文

中图分类号: G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作为普通职业教育学校图书资料的职能管理部门,在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强,对职业教育的提升也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快速的发展。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作为知识和技术传播纽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要求提出了挑战,也对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信息时代下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新特征

1.计算机网络技术新特征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数字化的重要手段。在知识爆炸时代,知识量非常大,信息交流非常频繁。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大量储存知识资源,快速传播知识,扩大知识信息平台利用,促进知识和技术更新。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也为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优质服务功能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重要特征之一。

2.图书资料数字化建设新特征

图书资料的数字化采用的知识信息的结构和系统化,借助存储介质新的全文存储与全文检索技术,能够存储海量的知识信息资源。全文存储的新方式光栅扫描方式,能够存储大量全文文本,综合利用现代各种技术手段,提高全文检索性能和速度。因此,数字图书馆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图书资料数字化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新特征之一。

3.光盘检索系统新特征

光盘检索系统能够及时、快速、准确地处理光盘存储资料,从而变革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光盘检索系统能够查阅图书馆业务处理的各种信息及其变化,以及这些信息的各种账表,设计操作方便,数据安全,易于维护和升级。光盘检索系统包括读者信息数据库、光盘信息数据库、借阅信息数据库。因此,光盘检索系统是现代图书馆资料管理的重要模式,也是现代图书馆的重要特征。

4.学科专业化借阅模式新特征

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需要为学校不同学科专业的师生提供专业资料信息服务,而图书馆专业化借阅模式更能满足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要打破传统的藏书模式,除旧布新,加强专业化借阅模式的创新,从而提高图书馆借阅水平。需要加强学科专业资料的梳理和归类,图书馆下属各个部门如流通部、阅览部、采编部要密切配合,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专业化借阅模式的探索,建立一套新的图书借阅制度。

5.图书建设模式新特征

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服务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学校师生。各个职业教育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均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专业。但各个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在图书建设方面浪费与闲置普遍存在,同时,职业教育学校对图书建设投资有限。因此,在图书建设方面如何根据本校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科需求,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建设适合本校学科发展的图书建设模式也是各个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图书建设方面,应依据本校各个系、各个专业特色加强对专业学科文献信息筛选和科学整理、加工,从而建设适合本校学科需求的专业学科文献信息图书馆。根据本校学科优势和学科特征、图书馆馆藏规模,创新地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建库模式,扩展文献信息资源采集渠道,及时更新信息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适合本校学科发展的图书资料体系。

二、信息时代下职业教育学校图书管理员素质要求

1.较强的计算机技术综合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图书的编码、借阅、网络服务等功能均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因此,现代信息环境下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员需要全面掌握与现代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当前,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员计算机技术掌握的水平不高,导致信息检索、信息共享等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难以适应信息资源快速、有效的传播和服务。因此,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素质是信息时代下对图书馆管理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建设高水准图书馆的重要保证。

2.较强的文化知识和信息加工能力

随着世界学术和知识的广泛交流,英文文献是目前世界文献的主流文献,深入挖掘网络信息资源,了解最新学术动态,提供更高质量服务,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此外,学科发展使各学科知识体系逐渐交叉融合,这要求图书管理员不断更新文化知识,扩展视野,加强信息的更新,对新知识信息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洞察力,能够挖掘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深加工,及时有效地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推荐,实现信息资源高效开发和利用。因此,文化知识的素质和信息加工能力是图书建设中图书管理员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要求。

3.主动创新和服务意识

创新是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原动力。图书管理作为知识储存、传播、交流的载体,更离不开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信息时代下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迅猛,新的科学思想和技术不断涌现。图书管理员只有不断学习、主动创新图书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扩宽创新思路,才能积极挖掘信息资源的服务功能,使图书馆成为新知识信息资源和信息传递桥梁。因此,建设信息时代的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离不开主动创新和服务意识的素质要求。

4.较强的知识交叉综合能力

信息时代下要求图书管理员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图书情报、计算机和外语知识的交叉综合能力。信息时代下图书馆借助现代信息,使文献资料信息化,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使图书管理方式进入信息化管理模式。因此,信息时代下图书馆管理模式需要管理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文献资料传播和利用机制把握、文献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处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英语等技能的交叉综合能力素质要求。因此,管理员知识交叉的综合能力素质是信息时代下图书文献信息进行高效交流和传递,加快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

5.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服务态度

随着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的规模越来越大,藏书越来越多,新旧更替频繁,专业越来越细,图书管理工作日趋繁重,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也要走专业化道路。面对庞大的知识库,图书管理员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图书管理员在工作中要主动探索文献信息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耐心细致地整理规范图书资料,面对读者同样需要耐心周到地解答相关图书资料借阅问题,并耐心认真按管理流程借阅图书资料。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服务态度也是图书资源有效管理的基本素质要求。

三、信息时代下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员素质建设

1.加强新技术培训

信息时代下新技术不断涌现,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兴起,加快图书资源数字化和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加工,为职业教育学校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提供全面快捷的数字资源信息服务。因此,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员的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的培训,并加强对科普和外语文化的学习,通过多种模式和途径对图书馆管理员进行系统化培训,以适应信息化和网络化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的要求,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2.加强创新思想培训

信息化时代下,需要打破传统的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单一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在管理和服务中积极主动探索新的模式,树立优质服务的目标;需要加强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的信息技术的培训和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及时掌握知识信息资源的信息动态,创新地提高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适应信息时代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的要求。

3.加强激励机制改革创新

提高信息时代下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质量,需要加强激励机制模式的创新。探索新的激励模式,是以提高职业教育学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为目标,促进管理人员主动创新的思想和动力。图书馆管理工作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需要掌握多种专业技术技能,如检索工具、情报文摘、数据库、光盘、声像等高科技信息服务手段,也需要上架整理书库等繁重的体力劳动。当前,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员待遇差、职称晋升难、社会地位低,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因此,如何建设完善的激励机制,调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待遇和地位,尊重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业绩和精神需求,鼓励赞赏图书馆管理员个人价值和劳动成果,物质与精神激励融合,创造一个和谐自尊奋发进取的气氛,加强工作环境的建设,使管理员在舒心健康的工作环境中迸发自己的思想从而根本上提升图书馆管理员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

4.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工作环境包含图书馆硬件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干净整齐的图书馆场地既是图书管理员快乐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吸引读者乐于奔波图书馆的重要因素。同时,图书馆在人文建设方面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正面心理疏导和鼓励,加强对管理员心灵的交流,激励图书管理员积极探索图书管理的新模式。

5.加强职业素养教育

图书管理员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素养。管理部门除了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还需要加强图书管理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综合教育。只有提高图书管理员思想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图书管理和服务水平。因此,加强培养和提高图书管理员的思想政治和业务技能的综合教育和培训,全面提升图书管理员综合素质。

信息时代下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对管理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创新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强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才能为职业教育学校教学科研对文献信息需求提供多元化现代服务模式,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下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员综合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第2篇:新时代素质教育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就更加迫切。图书馆是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信息的管理者和传播者的图书馆馆员又是读者与信息资源之间的中介、纽带和桥梁。图书馆员在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样就要求图书馆员要有较高的素质、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图书馆馆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面临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以及知识的更新,继续教育已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不断提高自己科技文化素质,以适应时展需要的重要环节。所以图书馆员也必须及时补充、更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以适应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提高校图书馆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势在必行。笔者就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及继续教育谈些浅见。

一、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一)图书馆员整体素质现状分析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图书馆员的思想素质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和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馆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思想观念陈旧,服务理念落后。认为图书馆只是单纯的被动服务机构,没有认识到图书馆工作对人类、对社会的主导作用和影响作用。缺乏全局观念、社会观念和经济观念。把图书情报工作与知识经济分离开来,认为图书情报工作是不实现等价交换,或被束之高阁,或被无偿使用,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图书馆服务的范围只限于借借还还,馆员只满足于当“保管员”、“出纳员”、“服务员”,无法起到信息导航员与参谋的作用。

分析图书馆员的思想现状,有的放矢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搞好图书馆队伍建设,保证图书馆适应新时期需要的重要课题。图书馆工作都是围绕着读者服务展开的,而职业道德是作好服务工作的首要条件。

(二)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图书馆员在图书馆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正像一位伟人说的:“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关键。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状况直接影响图书馆职能的发挥,所以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是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

作为图书馆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努力做好为读者服务工作,使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图书馆员还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有朝气、有干劲,勇于探索,不断进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发挥出积极作用。要转变图书馆员的服务理念,有甘为人梯、“俯首甘为儒子牛”的自愿奉献的精神和情操。图书馆的工作比较清贫,也比较寂寞,看不到直接的经济效益和价值,要帮助图书馆员建立起与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功能、权利、义务相一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永远遵循“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热爱图书馆事业,热爱读者、尊重读者、理解读者、方便读者、满足读者。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图书馆的现代技能与知识更新

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已占主导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科学技术在广泛应用,图书馆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不断的改革与发展。这就对馆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馆员不但要有满腔热情和良好的愿望,还要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图书馆员业务水平的高低,决定图书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高低。

(一)图书馆员业务技能现状分析

从整体来看,我们现在的图书馆馆员多数都受过高等教育,学历情况大多数已达到国家标准。但从知识结构上来看,毕业于图书情报专业的人员,所占比例很小,即使如此,他们在大学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需求,必须要更新。大多数图书馆员毕业于非图书情报专业,后来改行从事图书情报工作。而少数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图书馆员又缺乏其它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例如,外语、计算机技能。当今的网络中97%的信息是外文,而中文所占比例很小。要想有效地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阅读能力。现代化技术已经在大多数图书馆应用。但是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短缺,特别是在的西部地区,那里的经济欠发达,多数图书馆还在用传统的手工操作。

(二)图书馆员应具备的业务素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已是社会信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书情报已向深层次服务方向发展,使图书情报学、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越来越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应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图书馆员要具备以下技能:(1)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具有了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有效地利用和开发信息资源。(2)较强的使用现代化设备的能力。当今现代化技术已经在大多数图书馆应用,熟练地掌握现代化技术,包括计算机日常操作、系统开发与维护、信息检索技术、信息存贮技术、光盘多媒体技术等。这样才能积极有效地利用网上的信息资源,更好地为读者服务。(3)还应该懂得一定的专业学科理论知识。现代图书馆员不仅要懂得本专业知识,还应该懂得其他相关的专业学科理论知识,要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并具备较全面的业务技能,既现代的图书馆员应是一专多能、学科交叉、复合型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新世纪所赋予我们的重任。(4)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只有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是图书馆不断发展的动力。运用新思想和新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的效率。图书馆员要在理念上有创新的精神,通过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在信息社会中进行创新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直觉或洞察力。(5)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我国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外语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现代图书馆馆藏已不是原有的库藏概念,而是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没有国界、语言的限制。要想有效地开发利用这宏大的信息资源,作为信息导航员的图书馆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这样才能在国际这个信息大市场索取到所需要外文信息,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真正起到导航员的作用。(6)具有一定的科研写作能力。图书馆员除了做好图书馆一般业务工作外,还应该从事学术研究和论文的写作。由于图书情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它的宗旨。图书馆员撰写学术论文,可以提高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三、图书馆员终身学习与优化服务

(一)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意义

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应用改变了图书馆工作方式。图书馆已经从传统的有形的借阅模式发展到无限的网络空间。图书馆员的工作内容和服务理念也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在这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挑剔。图书馆面临广大的读者群,他们索取的信息是多种类型的。能否满足读者的要求,给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衡量一个图书馆员工作水平的基本标志。现今的图书馆的工作模式已经不是以前简单的手工操作,现在已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技术操作。图书馆员的服务内容也由传统的有形的文献改变为电子文献、多媒体文献、网络信息等宏大的无限空间。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数据库知识、多媒体知识等专业技能。这样就对图书馆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现代化先进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使很多馆员感到知识匮乏,力不从心。所以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快更新、补充图书馆员的知识和技能,拓展、提高和完善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跟上时展的步伐,掌握现代化先进信息技术。继续教育是图书馆员掌握现代化先进信息技术的有力措施。图书馆员唯有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完善自我,才能肩负起这个时代所赋予历史使命。

(二)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形式

第3篇:新时代素质教育范文

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但这几年搞素质教育总感到有点像老虎吃天,不知从哪着手。先是多搞活动,再是多搞点音、体、美,但总感到光停留在这个层次上也不行。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一系列问题上创新,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如果不创新,还是沿袭旧的那一套,素质教育就很难实施。创新教育抓住了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可以成为“抓手”,况且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便于细化,可以操作,用它可以带动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创新教育对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创新教育是适应市场经济时代人才素质培养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它的实施有助于加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同时也使素质教育具体化,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第二、创新教育要求更新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思想观念和理论,而新的思想观念、理论和方法需要从素质教育中产生和传递,所以创新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第三、创新教育要求教学内容具体体现与时展相适应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而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又是由创新教育所创造更新和普及的,所以创新教育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基础。创新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要把创新教育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去。

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呢?

一、“五创教育”:创新教育的含义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依据创造学的理论、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实践,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的新型教育。所以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创新志向、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思维、增长创新才干、开展创新活动而进行的教育,都可称为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所培养造就的人才,不是“知识记忆型”的人才,也不是“能力标准型”人才,它是培养既具有广博的知识,又具有突出的能力,还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才干的新型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要教学生去掌握已知、探索未知;要教学生去开拓进取、除旧创新。

二、十大方面:创新教育的内容

创新教育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十个方面:

(一)思维教育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关键是看其能否进行创新思维。所以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开展创新思维教育。而创新思维教育又包括各种思维形式的培养以及各种思维技巧的训练,因此创新思维教育就是多种思维教育在创新形式和创新高度上的有机结合。

(二)发现教育

发现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领悟和发现了某些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如果把“发现”作为一种能力,那么就可以通俗地解释为“找到新的东西的能力”。发现客观存在的事物,认识客观存在的规律,都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造性才干的提高。因此,要开展发现教育以树立学生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带着创造问题去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三)发明教育

所谓发明是指人们采用科学原理和技术,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产品、新的工艺、新的流程,如果把“发明”作为一种能力,那么就可以通俗地解释为“创造新东西的能力”。发明教育是将人们在发明创造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充分传授给学生,培养和训练他们从事发明创造所需的思路与方法、技能与技巧,使学生能在创新活动中有所发明、有所创新。

(四)信息教育

发明创造必须以一定的信息为基础。信息代表着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掌握了最新的信息,就能够使人站得高,看得远。信息教育着重培养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并使他们形成敏感的信息知识。此外,信息教育还要教育学生掌握现代化的信息分析手段和高效率的信息处理方式,从而在信息社会中,把握发明创造的有利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发明创造的成果。

(五)学习教育

学习教育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进行有效的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传统教育的弊端往往在于“填鸭式”、“满堂灌”的知识继承型教育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学校只注意老师如何教,不注意学生如何学,因而学生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都知之甚少,思维定势,头脑封闭,无创造性可言。学习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技巧,早日跨入创新领域。

(六)渗透教育

目前,科学技术高度交叉,高度渗透,各种横断性学科、交叉性学科、边缘性学科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要使自己在这种形式面前不落后,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整体性教育和现代科学技术间的渗透教育。在这种教育中,不仅要注意科学和技术间的渗透,也要注意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间的渗透,还要注意它们与创造活动间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科学知识、社会发展和发明创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渗透原理。

(七)艺术教育

艺术是一种创造活动,创造力可分为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两种,他们都可导致伟大的创造。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力和艺术创造力,并进一步转化为人们的全面创造才能。现代优秀的发明创造成果,不但要求社会价值高,经济价值高,还要求艺术价值高,这就迫切需要学校广泛开展艺术教育以弥补过去在这方面的不足,使学生知识理论水平和艺术修养水平均达到一定程度。

(八)参与教育

参与教育是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用生动现实的生活素材来教育学生,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并在现实中找到发明创造的目标。这样,即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为人民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的精神。

(九)未来教育

未来教育是创新教育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未来情况,并了解科学发展的未来趋势,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创造志向和明确奋斗目标都大有好处。人类社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的身上,必须让他们早做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准备以及知识和理论上的准备。

(十)个性教育

创新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这就需要我们在一切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懂得爱护、尊重和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独立性。过去的教育模式,要求培养目标是整齐划一的“标准型人才”,因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创新教育的个性教育要改变以前在个性问题上的陈腐偏见,把培养积极进取、各具特色的创造个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认识。

三、全力以赴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教育的目标

第4篇:新时代素质教育范文

论文摘要: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创新教学需要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小学语文学科也不例外。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不仅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于小学老师提高语文教学策略有重要意义。尽管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仍有些问题学要提出与解决。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一些可行性思路。

小学既是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巩固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的兴趣,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借鉴。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瞬息万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适时地作出调整,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先进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课堂学习营造生动的情境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在良好的情境氛围中加强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2、坚持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原则。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大都非常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只会学习死知识,而无法将学到的语文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当中,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更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强大魅力,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3、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使学生的管理者,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挥,对于学生的个性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现代教育应该积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价值,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改进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策略

1、积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秉承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例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给了学生课堂参与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发挥了主体地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让大家进行讨论学习,这是区别于学生个体学习的集体学习方式。

2、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了现实的教学过程当中,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引进多媒体的教学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原来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元素相融合,使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效地改善了语文教学的环境,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3、采用提问式与鼓励式教学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问式的教学策略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合理地设置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并且对教师讲解的知识能够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理解。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和欣赏。赏识与鼓励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导致成功,而抱怨往往会让学生自暴自弃,导致失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抱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和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激发其创新兴趣,发散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从而更加有效开展创新教学。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不仅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于小学老师提高语文教学策略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仍有些问题学要提出与解决。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房贞政. 更新教育观念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S1)

第5篇:新时代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 初中历史 素质教育 引导策略

一、引言

为全面迎接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有关素质化教育协调规划战略开始全面扩展,有关规划人员决心全面规避以往应试教育晦暗的氛围。而在此类背景下,有关历史课程和素质教育的价值、衔接引导功能有效发挥作用。新时代的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将注意力投射在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之上,及时联合各类先进设备创设科学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此类课程保持兴致,这是目前历史教学改革工作的核心内容。

二、新时代背景下历史学科特征论述

历史学科主要是结合人类基础发展需求和自我认知规则进行协调对应的人文类教学内容,确保学生个体在快速吸纳历史规范性知识原理过后,领悟公民基础职责效应,进一步推动后续人文素质和情感交接融合步伐。透过历史知识结构观察,特别是不同事件滋生原因和现实意义研讨过后,学生自身文化视野和人生经历至此丰富起来,多元化智慧成就开始萌发。开展历史人文教育类工作,可以长久稳固个体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强心态根基,督促其全面阅读相关历史文化课外题材,时刻陶冶自身情操并激发系统化开拓进取意识,争取在今后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贡献合理技术调试力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历史知识蕴藏一定的规则特性,可以说是研究主体认识自我和课题材料衔接关系的特殊适应端口。

三、历史课程解读在素质教育体制下的特别支持功效研究

历史课程内部蕴藏无限人文情感知识内容,学生经过系统化研习过后,可适当关注自身素质和社会综合化发展要求中的一系列隐患问题,并决心快速加以整改适应,这类结果是其余自然类学科无法全年替代的。毕竟历史课程内部人文理念色彩丰富,涉及面广泛。尤其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性造就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就数不胜数,在无限自然活力和人类社会发展需求引导范围下,不同学科联系密度集聚,若想在此刻掌握历史学科深刻的内涵机理,脱离历史科学异质化阶段发展结果认知流程基本很难实现。有关此类历史意识的树立,对于增强学生的基础思想政治意识和传统道德美德等均有不可忽视的调试功效。

四、影响初中历史课堂内部素质教育实效的相关因素解析

(一)部分教师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规则认知力度不足

在初中历史基础人文教育体系中,有关素质调试可说是新课标改革推行的核心任务。可现实是,有关此类素质化教学任务在历史课堂之上存在价值始终过于模糊的问题,这和社会整体素质规范理解结果息息相关,因为对于历史学科阶段规划目标欠缺科学界定,致使后期预设指标难以顺利达到。最近,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经常围绕这类指标产生较大的局限回应,尤其是在既定人文课程贯彻期间,诸多思想冲突问题相继滋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难以合理解决。具体来讲,有关传统应试教学规则仍旧无法摒弃,而鸭架式口语灌输在部分地区初中历史课堂中时有出现,对学生感知积极性造成严重的打击。

(二)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规范实效有待进一步提升

教师的创新意识不强是初中历史素质化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冲突性问题。毕竟历史教学是针对客观事件和人物性格进行科学认证的特殊活动,保留一定的时代性,为顺利应对目前人生发展问题而选择正视一切历史,试图从中挖掘和补充相关疏导经验。因此,阶段性知识内容必然随着时代结构完善而不断变化。相应地,初中历史课程教育指导人员必须时刻借鉴较鲜明的时代精神和科学分析理论,确保最终判定结论能尽量符合时代人文规划需求。可是,现如今有关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还是过于陈旧,板书、口语表达始终占据课堂主置,对于特定阶段历史事物和人物评价过于公式化、程式化,强迫学生硬性记忆,不能将个体主观感受投放在第一位,使历史基础人文素质教学意义抛离在外。

五、历史课堂内部贯彻素质化教育指标的调试措施补充

(一)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主观适应地位

初中历史新课程规划标准对学生主体核心地位加以充分的肯定,强调历史素质化教育本身属于一类师生心声和谐交流,同时谋求统一发展结果的行为过程,教师有必要将课程知识分析原则和多元化情境演练实践流程深入穿插到课堂结构之中。所以,新时代的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及时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并贯彻到各项教学原则和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历史教师应该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利用教材中许多故事性强、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事例,采用寓教于史和寓理于事的形式,让学生从中获取思想,领会历史的教益,陶冶人格情操,弥补以往历史教育的泛政治化、教条化的不足,真正体现出历史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

(二)细致完善阶段考试评价指导机制

为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规范指标,必须事先针对阶段性个体学习成果评价准则加以精确化验证,争取将一系列冲突性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若想全面推广素质教育文化理念,不得不全面改进教学评价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价值观。素质教育的价值观关键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历史科目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历史教学的关键不是凭教师是不是能讲,而是要考查学生是不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完善历史教学教育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六、结语

单位社会成员自初中阶段开始,如若完全脱离历史知识细节灌输引导,对于今后人文素质结构完善和社会不同挑战适应都是极不利的。也就是说,历史人文素质化教育功能对于个体心理结构保留独特的适应功效。如今教师要做的是在最短时间内优化既定教学内容和规范引导理念,使得此类学科在今后素质化教育的支撑价值得以真正全面化实现。

参考文献:

[1]刘燕.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与反思[D].河南大学,2014.

第6篇:新时代素质教育范文

每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诸因素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具有独自的特点。课堂教学风格是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的有机体现,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根源于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而表现的教学形式,它作为完整的有机体的总特征,是在艺术上获得相当成就的一个标志。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改变平铺直叙、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形成课堂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具有极大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从而使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高考和中招考试取消地理后,每个中学地理教师都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并不是任何一节课堂教学都有明显的风格。平淡乏味的课堂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独自的特点;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不能达到有机统一,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没有风格的。

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以素质教育为准绳,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及适当的教学用具为依托,恰如其分地表现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好学、会学,学会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树立正确的地理观,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教学形式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

1.感染力极强的教学语言,条理清晰,生动艺术,言简意赅,启发性和鼓动性强。

教师灵活并恰当地运用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板书语言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或绘声绘色,或幽默诙谐,或启发诱导,或慷慨陈词,或点头赞许,或热情鼓励……总之,教师应适时适度地使用语言修辞手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勇于提问,大胆发言,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同时,配以新颖、美观、快速、精练的板书、板图和板画,醒目易记,就能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使其如醉如痴,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受到陶冶,得到锻炼,学会知识,掌握方法。

2.浓郁突出的“地理味”,图文并茂,以图释文,形象逼真,直观性强。

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图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三个突出表现。其中,地图教学是关键。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包括区位概念和区域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包括地理示意图表、地理漫画及素描图、人地关系相关图、地理模型图等,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恰当的地图教学,首先从识图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的结构,然后再逐项、逐条紧扣教学内容启发设问,让学生通过位置和相关事象的分析,读出图中的地理内容和地理特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作地理成因分析和地理规律分析。对多种要素叠加的图,则采用分要素化繁为简,分解教学,最后再运用叠加恢复地图原貌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地图的展示,可通过挂图、板图、幻灯、投影、微机等多种手段进行。通过识图、拼图、填图、绘图、联想分析图的反复训练,学生的手、口、脑并用,其观察力、记忆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进而,把知识落实在图上,达到会学、学会、会用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还可以锻炼胆识和心理素质。

3.有一个诱人的新课导言,生动诱人,精练点题,设有悬念,可探讨性强。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受思想认识水平、课程时间安排、高考、中招考试导向等诸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不重视地理课,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但是,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又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一方面他们要对问题追根问底,知道其所学知识的用途,另一方面他们又急于要显示自己的才能,个个跃跃欲试。这就为设计好新课导言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思想基础。而经过挖掘加工后的生动、诱人、带有悬念的新课导言,一上课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上来。兴趣和好奇,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直到把悬念化解,问题解决,找到答案为止。至于兴趣点和好奇点的选择,则可以放在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最新事件、乡土内容、奥秘探讨及新式教具等上面。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课导言切忌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冗长肤浅。精练切题是这一风格形成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4.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深入浅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趣味性强。

第7篇:新时代素质教育范文

一、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的内涵

每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诸因素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使之具有独自的特点。一节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相当完整,它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的有机体现,即形成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换句话 说,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是根源于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而表现的教学形式,它作为完整的有机体总的特征,是在艺术上获得相当成就的一个标志。

并不是任何一节课堂教学都有明显风格的。平淡乏味的课堂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独自的特点;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不能达到有机的统一,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没有风格的。

二、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风格受课堂教学内容和时代要求的制约。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就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地理教学内容与地理教学形式有机统一的课堂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风格总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的特点呈现出来的。人们对课堂教学风格的认识,首先是从课堂教学的形式、特点感受到的。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以素质教育为准绳,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及适当的教学用具为依托,恰如其分地表现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好学、会学、学会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地理观,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教学形式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一是有一个诱人的新课导言。生动诱人,精练点题,设有悬念,可探讨性强。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受思想认识水平、课程时间安排、高考、中招考试导向等诸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不重视地理课,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但是,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又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 和好胜心,一方面他们要对问题追根问底,知道其所学知识的用途,另一方面,他们又急于要显示自己的才能,个个跃跃欲试。这就为设计好新课导言,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思想基础。而经过挖掘加工后的生动、诱人、带有悬念的新课导言,一上课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上来。兴趣和好奇,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直到把悬念化解,问题解决,找到答案为止。至于兴趣点和好奇点的选择,可以放在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最新事件、乡土内容、奥秘探讨及新式教具等上面。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课导言切忌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冗长肤浅。精练切题则是这一风格形成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二是浓郁突出的“地理味”。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图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三个突出表现。其中,地图教学是关键。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包括区位概念和区域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三、锻炼学生的胆识和心理素质

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包括地理示意图表、地理漫画及素描图、人地关系相关图、地理模型图等,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恰当的地图教学,首先从识图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的结构,然后再逐项逐条紧扣教学内容启发设问,让学生通过位置以及相关事象的分析,读出图中的地理内容和地理特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作地理成因分析和地理规律分析。对多种要素叠加的图,则采用分要素化繁为简,分解教学,最后再叠加恢复地图原貌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地图的展示,可通过挂图、板图、幻灯、投影、微机等多种手段进行。

通过识图、拼图、填图、绘图、联想分析图的反复训练,学生的手、口、脑并用,其观察力、记忆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进而,把知识落实在图上,达到会学、学会、会用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胆识和心理素质。

(一)感染力极强的教学语言

教师灵活并恰当地运用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板书语言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或绘声绘色,或幽默诙谐,或启发诱导,或慷慨陈词,或点头赞许,或热情鼓励……总之,适时适度使用语言修辞手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勇于提问,大胆发言,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同时,配以新颖、美观、快速、精练的板书、板图和板画,醒目易记,就能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使其如醉如痴,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受到陶冶,得到锻炼,学会知识,掌握方法。

(二)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

第8篇:新时代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三全”素质教育;培养;中医药人才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一个大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部分。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工作的基础,综合素质教育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新时代中医药人才的保障。多年以来,我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实践过程中,从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所面对的问题,逐步总结和形成了“三全”素质教育工程这一新时期具有广州中医药大学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所谓“三全”素质教育工程即实施“全员、全程、全面”的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素质教育模式体现了把素质教育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思路,把营造氛围、全程规划、全面培养作为工作重点,把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中医药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从而使学校素质教育整体纳入了较为科学的管理之中,受到了显著的效果,为素质教育在高校当中的开展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1转变观念,营造适合“三全”素质教育工程实施的良好氛围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须上升到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必须建立在对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自身规律的科学把握的基础之上,也必须建立在对新时期大学生自身问题充分了解和掌握的前提之下。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对这些问题缺乏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和怎样开展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认识上的不足。具体表现为:第一,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过分强调专业的学习掌握而忽略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一点,随着整体社会的发展和内外环境的变化,已逐步得到改变,强调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共识,但具体到1个学校,则存在并非人人理解和高度重视,因此很有必要进行观念的转变,推进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第二,对素质教育的“全员性”认识不足,以为素质教育是少数几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其他部门则可置身事外。其实,素质教育更多地依赖学校良好的氛围的熏陶,因此一种人人讲素质、人人重素质的全员素质教育的空气非常重要;第三,对素质教育的“全程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而不仅仅是局限在一些个素质教育课程上、或一些活动中,必须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素质教育作出个性化的规划和设计,甚至应当集中在高校阶段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起贯穿其终身的素质教育规划;第四,对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认识不足,素质教育必须是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的教育,而不仅仅只是动手能力等业务能力的提高或者是美育等的普及工作。

2整章建制,加强“三全”素质教育基础建设

“三全”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必须建立起完善、高效、负责的组织结构。为此学校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实施校、院(系)两级管理,建立了校、院(系)两个层次的组织机构,帮助政治辅导员适应新时期学生培养工作的需要,把大学生素质教育作为其重要的工作职责,加强素质教育的基层力量。

在队伍建设上,将思想品德教育队伍分成三个部分,首先是“两课”的师资队伍,其次是专职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第三是兼职学生工作队伍。在做好“两课”师资和学生工作干部的选拔基础上,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他们的培养,重点放在中青年骨干的培养上,在工作上压担子,让他们承担一些课题,鼓励他们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在学术上多出成果,在思想上加以引导,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如开展本科生导师制、班级目标责任管理制等推进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学生沟通和教育互动的新途径。

3合理规划,构建“三全”素质教育工程的框架

针对学生特点以及素质教育的内在规律,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有目的的设计实施方案,这是保证“三全”素质教育工程得以实施的重要措施。为此,必须紧紧抓住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点面结合,着力构建“三全”素质教育工程的框架。

3.1从时间上,注意把好三关:即把好生源关、入学关和就业关。首先是生源关。在提高本科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条件、优化师资结构的同时,积极争取优质生源。通过举办重点中学校长座谈会,到省内各地区开展招生咨询服务,增强招生宣传力度,拓展宣传阵地,主动走出去宣传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和了解就业市场情况,吸引有志投身中医药事业的学生报考,从源头上解决生源质量,为营造我校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构建上档次的校园文化提供人才基础和有力保障。其次是入学关。抓好新生入学的素质教育,通过举行医学生宣誓、唱校歌、观看学校录像、参观校史馆等形式开展爱校教育、专业教育,从一开始就明确学生对医学和自身成长方向的认识。通过军训结合国防教育,强化训练、锻炼意志,加强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第三是就业关。要分阶段分步骤对学生进行就业专业辅导,使学生能了解自己、贴近社会,适应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同时,要转变工作职能,构建了校院两级就业指导网络,加强就业管理,提供就业服务,切合就业市场,发挥桥梁作用。注重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的毕业生消化和周边辐射作用,抓好毕业实习与就业的紧密结合;巩固已有就业市场和开辟新的就业市场,收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3.2从空间上,建立课堂、家庭和社会素质教育网。课堂素质教育注重“两课”创新,充分发挥“两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一是增加社会考察的内容,让学生从空洞乏味的理论走向实际。二是在“两课”基础上,全面建设素质教育课程,开设《美学原理》、《公共关系学》《音乐、舞蹈欣赏课》等选修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开办时事与政策报告会,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授课。四是建立业余党校和学生干部培训班,为积极要求上进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建立学生家长会制度、学生情况通报制度等。每年,把新生家长请到学校,组织座谈,让他们了解学校,配合做好对子女的教育工作。五是开展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构建心理健康工程。我校作为全省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培训基地,依托“健心工程”,有效地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六是把社会实践与自学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除了将医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外,还要利用学生临床实践机会,依托附属医院设立医德医风教育基地,开展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伦理教育。同时利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社区援助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民情、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舞台。使同学们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中巩固专业思想,丰富专业知识,坚定政治信念,明确人生目标。

3.3全面推进中医药人才素质工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意充分发挥文化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中医基础知识竞赛、推行学生应读、应知、应听、应看的名著(包括非中医书籍)、名画、名曲、名剧目录,颁布中医特色的读书指南、中医熟读精选书籍等指导学生读书学习,从多方面教育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在校园内营造科研创新的氛围,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提供多途径让学生了解科研、接触科研、参与科研,通过“挑战杯”等科技竞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推动学生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9篇:新时代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007-01

在针对传统教育发展过程中,通常以应试教育为主以及在教学模式上为“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导”的方式,而在新时代的发展情况下,在教育教学上要不断培养学的创新能力朝着素质教育为核心。所以,在针对初中体育课程教改中要不断总结经验、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以便能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发展教学任务。

一、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提倡创新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

在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下,实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使学生不断去接触新事物、新知识、新方法,最终使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全面教学水平提高,逐步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自身能力的提升,开发学生自身内在潜质的发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模式、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全面的素质教学标准。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提倡兴趣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由于对于初中学生自身的年龄和心理成熟特征对学习知识都有着较高的兴趣浓度,所以在充分根据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望和兴趣特征不但开发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去假设、去探索、去创新,提倡兴趣教学,不断开发学生自身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推广。

而在兴趣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教学规律。首先,积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同学之间的交流等等形式才能更好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大胆质疑,大胆的假设以及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有,在培养学生自身兴趣教学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充分实现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情感交流逐步疏导学生情感空间,全面发展学生自身的体育修养。

最后,针对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自身优劣情况,制定符合学生自身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对于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的素质情况以及自身的天赋,不断进行有效的引导对学生进行培养,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和缺点不断鼓励学生去更好的创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以便使学生在对体育事业的学习和实践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当然在针对培养学生体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还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强化基本功底、加强体育训练,在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有更深入的追求和新目标的确立,充分遵循素质教学理念的创新思路。

三、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氛围,培养学生

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

由于中国自古以来,都存在较严重的等级观念。尤其在“尊师重道”影响下,对于教师的地位,也是被视为神圣的职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也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具有教导的权威性。所以,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架子放下。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之间共同探讨,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再学习等方案进行逐步的探讨,充分发挥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帮助学生在成为学习的主人。

与此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下,对教育教学领域同样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在初中体育事业中,不仅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更要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作用。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使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融洽才能更好的实现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以便在体育这门基础性学科的建设过程中,更有助于理解体育活动的技术原理、概念和自身知识巩固循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素质任务。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步实现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自身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新途径和方法。最终,在培养初中体育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树立一种科学的、符合自身的价值观念,把自身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以及在练习过程中基本独立操作能力,完成新时代下的教学指标、造就更优秀的体育事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海东.初中体育教学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J].中学教学参考, 2010,(06).

[2]丁华.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模式谈[J].考试周刊,2009,(52).

[3]齐耀权.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