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核心竞争力的含义范文

核心竞争力的含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核心竞争力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第1篇:核心竞争力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竞争力特性 财务表现 评价指标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和特性

1.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核心竞争力”一词首次出现于1990年,著名管理专家C. K. Prahalad和Gary Hamel在《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中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Leonard-Barton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特有的、不易交易的、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包括四个维度:(1)组织成员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集;(2)组织的技术系统;(3)组织的管理系统;(4)组织的价值观系统。

Meger&Utterback提出: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他们强调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引入核心竞争力概念,各学者的观点不太一致。如:徐二明认为核心竞争力包括核心技术能力和核心组织能力。卢福财等人认为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能力、组织能力、资源获取能力等。张维迎博士把企业核心竞争力描述为“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特殊物品,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的,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这种战略资源不一定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它可能是优越于对手的关键技术,也可能是优秀的管理人才,还可能是富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或是多种因素的集合。

1.2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核心竞争力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进一步分析其特性,有助于把握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根据国内外各学者、专家的解释,一般认为核心竞争力具有:增值性、独特性(核心性)、动态性等基本特性。各特性解释如表1所示。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系列能力的综合,受企业内部、外部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从企业内部而言,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创新能力、资源因素、企业文化、管理整合等方面。

2.1创新能力

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要素之一是技术及技术创新。从管理的角度看,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研究、发展、生产制造,再到商业化的过程。技术创新首先应对市场和相关信息了解、搜集、判断,然后进行研发,这个过程需要创新投入。技术创新最终是面向市场,满足客户,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创新产出。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持久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

2.2资源因素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大量优质资源的积累。这里的资源不仅仅是会计上的资产,还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客户资源、品牌溢价能力等。其中,人力资源是个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最终是由人创造的,企业若想获得持续的竞争能力,需要拥有核心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价值会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发挥效果。

2.3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所共同形成的价值观,也是思考与行为规范的体系。企业文化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企业精神文化是核心,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等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组织与活动等。富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是一种稀缺资源,具有独特的不可复制性。因此,企业文化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

2.4管理协调能力

根据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和特性,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需要技能、技术、知识、资源和能力等多方面的整合,需要企业在销、人财物各环节的管理中充分协调。管理协调的对象是资源的组合利用和企业的经营活动。高效的管理协调能力是实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表现

财务报表不仅可以体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管理控制情况,而且可以反映企业最终的经营成果和经营业绩。因此,核心竞争力的特性也会在财务成果上表现出来。

3.1核心竞争力的“增值性”

根据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企业价值应该是利用与企业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折现率对其在未来经营期限内所创造的经济收益进行贴现之后所获得的现值之和。可以看出,衡量企业价值创造表现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收益、增长与风险。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未来收益的主要决定因素。只有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才能创造出高的收益。同时这种收益应该具有较好的持续性和增长性,才能增加企业的价值。

3.2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

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还要通过财务分析去识别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核心业务,具有独特、不可模仿能力的企业才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独特性”这一特性的分析可以通过分析核心技术的研发费用投入,核心技术人员的比重,核心设备的投入,核心业务所占比重等来进行判断。

3.3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

核心竞争力具有动态性,在不断地变化和成长,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壮大。核心竞争力在财务上的直接表现就是持续地为企业带来盈利。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是企业经营成果和管理效能的集中体现。但是企业盈利能力是静态表现,不能反映企业运营和发展的动态性。因此,应考核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来评价核心竞争力。

3.4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

延展性的特性主要是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产出能力,难以在财务上单独体现。但为了保持前后一致性,本文以行业领先水平这一非财务表现作为评价标准,即,一个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领先地位,行业中的主导者往往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3.5核心竞争力的“系统整合性”

核心竞争力的系统整合性主要体现为各种优势的协调和平衡,从而使企业在平衡中求得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这一特性可以通过结构性分析进行评价:如资本结构质量、利润的结构质量、现金流量的结构质量、利润结构与资产结构的匹配质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与经营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匹配性质量,外部投资与增强内部竞争优势的协调,生产与营销能力的协调等。

4.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构建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从管理方面、产品方面、财务方面等多角度进行评价,本文主要侧重于财务方面,基于财务信息,以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为主线,将内部影响因素与外在财务表现相结合,构建指标体系。评价思路见图1所示。

4.1增值性评价指标

从财务角度来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值性就是企业价值的增值,因此选取经济增加值指标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值性的特征。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是指企业一定经营期间内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除去所有成本后的剩余收入,这里的所有成本包含债务和权益成本。该指标是企业经营业绩增加和风险控制的重要考核标准,与通常意义上的利润指标相比,更明确地体现了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能力。

2009年11月,国资委下发《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从2010年1月1日起,对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并规范了经济增加值EVA指标的计算。

国资委EVA指标的计算公式及调整内容如下:

经济增加值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其中: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WACC)=(债务资本成本率×债务占总资本比例)×(1-所得税率)+(股权资本成本率×股权占总资本比例)

4.2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和难以模仿性是企业巩固其核心竞争优势的前提,也是企业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这种特性是企业所拥有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以及无形资产等隐含型、稀缺性的资源决定。可以通过研发创新能力和科研人员比率两个指标加以衡量。研发创新能力指标可以反映企业对核心产品、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进而反映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和难以模仿性。科研人员比率反映企业在创新能力上的人力投入情况。

4.3持续盈利能力指标

核心竞争力具有动态性,需要在不断地变化和成长中发展壮大,在财务上的直接表现就是持续盈利能力。因此,选取持续盈利能力指标,体现企业运营和发展的动态性。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是企业获取的超出资本成本的平均投资收益率的能力,竞争力是长期盈利能力,可以用企业投资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或者长期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评价核心竞争力。另外,在企业多元化经营中,主营业务带来的利润一般是持续稳定的,而其他业务利润或偶然的利得具有偶发性。因此,基于此,本文选择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两个指标作为评价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指标。

4.4行业领先性评价指标

根据前面的分析,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特性与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相关,而市场份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地位,因此,选取这一指标作为评价依据。市场份额是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所占份额,直接反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对消费者和用户的满足程度,表明企业的商品在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市场份额越高,表明企业经营、竞争能力越强。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可以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保持竞争优势。

4.5管理协调能力指标

企业的管理协调能力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主要是企业各环节的运转能力和现金流量的协调性。本文选取营运能力指标进行评价。即: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现金支付能力。其中,前两个指标的计算和含义与财务管理中一致,这里不再解释。重点对现金支付能力指标加以说明。

现金支付能力来考核企业在各个环节如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的协调性。

现金支付能力=营运资本总额-营运资本需求

其中,营运资本总额=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营运资金需求=(存货+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

若指标为正,表明企业自身拥有的营运资本足以支付开展正常业务活动的所需资金,投融资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协调较好,筹集的资金可以满足投资项目需求,生产活动正常运转;反之,若为负数,表明企业营运资本不能支持正常的业务活动,企业需要依靠外部融资来解决当前的资金短缺问题。

上述指标体系是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和影响因素,选取了一些基本财务指标进行了分析,但是这一评价体系并不能涵盖核心竞争力的全部内容,还有许多难以量化的、有重要影响的评价内容未能考虑,如: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企业的核心技术、企业的客户资源等。因此,对于核心竞争力的评价,还需要结合非财务因素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财务视角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研究》编号:2011-QN-069。

参考文献:

[1]王秀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体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闫华,李学峰.5种财务分析指标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国际商务财会.2010.8

[3]陈宏明,孙文川.基于财务视角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3

第2篇:核心竞争力的含义范文

一、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由企业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企业哲学、行为规范、经营理念、管理方式、 规章制度等的总和。关于核心竞争力目前理论界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各种观点都认为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和难以模仿性的特征。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管理中,企业文化也发挥着重要的源动力作用。

2.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企业文化尤其是其精神文化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取向和立足点,并保障了核心竞争力的连续性。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必须与企业的目标、价值观、企业战略、 经管理念等相适应。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功能的体现。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蕴藏在企业的文化中,渗透到整个组织中,而恰恰是在组织内达成共识并为组织成员深刻理解并指导行动的企业文化,为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模仿提供了基础,价值观的独特性与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功能的体现。

二、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通过研究发现,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有三大方面:一是员工忠诚度的高低和忠诚群体的大小;二是品牌影响度的高低和大小;三是顾客忠诚度的高低和忠诚群体的大小。而决定企业这三方面状况的正是企业文化,以下提出有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三点思考:

1. 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员工忠诚度的培养

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让员工有家的温馨与归属感,使员工的精神寄托于企业、感情上依恋于企业、行动上忠实于企业。通过员工个人地位和作用的提升,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氛围,以此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目标,增强企业竞争力。另外,企业文化从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知识技等方面,决定着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奠定智力基础。

2.企业文化有利于树立品牌形象

企业文化是品牌的内涵,富有企业文化的品牌易于被广大的消费者在心理上接受,易于成为广大消费者重视的品牌。只有将特定的企业文化融入品牌,并长期不懈地强化这些企业文化,加大传播力度让这些企业文化向整个市场渗透,才会取得巨大的市场成功。因此,要把品牌经营成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应把企业文化融入品牌的战略化发展中。

3.企业文化有利于顾客忠诚的培养

在新的竞争形式下,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争取顾客,以实现顾客满意与建立顾客忠诚为现代企业追求的新目标。识别并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期望,以获得竞争优势并以有效和高效的方式去实现,是企业质量管理和经营管理的核心。

三、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以人为本”的文化

21世纪企业的竞争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它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开发人的潜能,并全方位地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营造企业内部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激励人的文化氛围。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中,一要做到尊重员工人格,尊重人才,鼓励员工个性发展;二要营造一个员工工作开心、生活舒心的环境,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机会与条件;三是要,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要强化激励机制,多种形式的激励激励,使员工得到合理回报,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2. “创新型”文化

创新型文化是以“不断创新”的企业理念为核心,注重员工创造性的培育,努力形成一种倡导创新意识、运用创新思维、锤炼创新精神、精通创新之道、敢于创新竞争、鼓励尝试风险的企业文化环境。在一个企业组织中,创新体现在企业运行形态的各个方面,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以及方法创新等,良好的群体组织环境,不仅有助于新思想的产生,而且也能是这些新思想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正在于此。

3. “学习型”文化

学习型文化强调学习是终身的,不学习、不善于学习,产品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只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要成为“学习型组织”,个人要成为“知识型员工”。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只能通过培养企业共同的经营理念、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共同的企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来实现 ,通过理念 、价值观 、企业精神等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建立起开放和信任的企业内部环境,激发员工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使他们自愿合作开发知识资源,去完成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任务 ,以达到更高的目标和产生更好的效益,这种管理也就是文化管理。只有实施文化管理的企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特色”文化

第3篇:核心竞争力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 理论研究

一、国外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

1.技术学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观点

1990年,美国著名学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1990)和英国著名学者哈梅尔(Gary Hamel,1990)合著了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在该文中,他们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是技术观的代表人物,他们从技术和产品的角度研究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他们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企业的核心产品之中,这些核心产品之中包含着生产所必须的核心技术。随着企业核心技术的发展,企业的核心产品也就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逐渐积累产生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们提出的有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了以下四层含义:

(1)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不断创新的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包括:产品的创新能力、独特技术的创新能力、营销手段的创新能力。

(2)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对这些能力进行长期的综合应用,逐渐培养出来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很难被竞争者在短时期内进行复制,必须经过长期地、有意识地打造。

(3)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相对稳定的,并不是完全不变的。从短期的角度讲,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会保持与竞争对手的相对优势;从长期的角度讲,核心竞争力需要不断地更新,随着产品、技术、营销等不断创新发展,核心竞争力也要与时俱进,才能使企业始终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4)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企业在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企业拥有的各种技能的有机组合,是相对于竞争对手具有明显优势的综合能力。

2.资源学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观点

J.B.Barney(1991)是资源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资源学派强调资源在企业获取高于同行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这里谈及的资源包括了企业拥有的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这些资源就是企业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但是,在众多的资源当中,只有核心资源才能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这些核心资源应该同时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难模仿性三个特点。资源学派在强调资源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强调了整合这些资源的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因此,资源学派强调在拥有一定能力的基础之上,更加强调核心资源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

3.结构学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观点

Michael E. Porter(1997)是结构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结构学派强调,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就应该注意两方面的工作:降低成本和加强差异化经营。“降低成本”就是通过降低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管理费用、营销费用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或通过改进生产技能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企业处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加强差异化经营”就是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方式来加大与其他企业的差异,利用这种差异化经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

张维迎教授(2002)强调核心竞争力具有五个特征: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 。“偷不去”就是其他企业要模仿这种核心竞争力是非常困难的;“买不来”就是这种核心竞争力无法在市场上通过购买而获得;“拆不开”就是这种核心竞争力由各种资源和能力组合而成,是一个整体;“带不走”就是由于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而无法分拆带走;“溜不掉”就是企业的这种核心竞争力一直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可持续性。张维迎教授的这些观点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

吴敬琏(1999)强调任何一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通过企业自身的组织能力,将这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强调了核心竞争力是有机融合的整体,而不是某一方面单独体现出来的能力。

黄继刚(2004)强调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能力,通过二者的整合可以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动态的能力,而不是一种静态的能力 。这种观点与魏大鹏(2000)的观点不谋而合,二者都强调技术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岩(2002)强调通过组织学习和知识积累就可以渐渐获得竞争能力,这种竞争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该观点着重强调了学习知识对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其他资源或能力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贾春峰教授(2002)强调了核心竞争力的难模仿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难被竞争对手模仿,是企业的核心能力的体现。通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可以不断地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可以使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从而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学术界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差异,核心竞争力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余 宏:房地产经济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1月

[2]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年

第4篇:核心竞争力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将面对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面临巨大压力的中国企业有必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道路,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它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并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一方面,它能使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找到落脚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多一种选择。可见,透析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深刻内涵,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由企业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企业哲学、行为规范、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的总和。

二、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并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核心竞争力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企业经营战略理论的发展趋势,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前沿课题。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对强大的跨国公司的冲击和挑战,生存与发展的形势将更加严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刻不容缓。

三、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支持载体

企业核心竞争力由硬核心竞争力和软核心竞争力两类竞争力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硬件部分,是指企业的核心能力,如技术研发能力、产品能力、资源获取能力,而软实力即为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能力与企业文化的耦合,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硬件部分必须以企业文化为平台,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技术、知识、产品等都是在企业文化的影响和指导下产生的,企业文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和支持载体。

(二)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著名的兰德公司经过长期的研究后,将企业竞争力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企业生产产品及控制其质量的能力、企业的服务能力、成本控制的能力、营销的能力、技术发展的能力,所有这些属于产品层;第二层面是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结构平台、企业内外人、事、物、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所有这些属于制度层;第三层面是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全球化发展目标,所有这些属于核心层。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核心竞争力,而且还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三)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具有双向作用

1、高品质的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纵观世界成功企业的经营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长盛不衰,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其经营实践中形成应用了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在国内,深圳中航以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事迹在管理界家喻户晓,20多年前,深圳中航只在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派出一支十余人的“赤膊小分队”,而今,它已壮大成拥有两万名员工的一家集高科技工业、地产物业、进出口贸易、百货零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支持他们创造这般奇迹的是深圳中航的那股“大道无形处处形”的文化“魔力”。诚信、稳健进取、务实、奉献这些企业特质已成为他们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创造奇迹的根源。

第5篇:核心竞争力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 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

一、核心竞争力: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

“竞争”一词,在辞典上解释为“角逐胜负”,而在学术上“竞争力”则是与含义相近的“竞争优势”来讨论。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指出,竞争是企业成败的核心,它决定了企业的创新、文化凝聚力、执行效率等整体表现息息相关的各种活动,企业的竞争优势源自于它能为客户创造的价值。

1.关于核心竞争力

民营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指企业配置和使用诸种生产要素的能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获取资源的能力、掌握某种重要技术的能力、创造低成本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的能力等。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并非每种竞争力都同等重要,而只是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上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亦即企业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一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在顾额外的负担价值方面,对顾客所看重的价值―顾客的核心利益能作出关键性的贡献fg是在差异化优势方面,能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外,而这种独特性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要付出巨大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三是在延展性方面,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具有旺盛、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2.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中最根本的能量,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它提供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开发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明确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着企业的战略意图,企业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发展战略形式的拟定。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内涵,如何将核心竞争力实现为核心产品。其次,建立合理战略结构。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协调管理人员的工作,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设立相应的协作组织,平衡内部资源的分配,同时更有效吸收企业外部的可用资源。再次,实行战略实施。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结构,具体组织开发核心竞争力,对开发进行实时控制。企业决策层专门成立C&C委全,监督核心能力和核心产品的发展。

3.维护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的丧失将结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如通用、摩托罗拉公司从1970至1980年间先后退出彩电行业,丧失了该部分的核心竞争力,则必须失去了企业在影像技术方面的优势。显然,企业经过长期努力培育起来的核心竞争力也会丧失。一方面,客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演变为一般能力。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成就一个企业,失败的企业文化也可以毁灭一个企业,企业文化绝不是装点门面的摆设,而是每个成功企业必须具有的理念,它在市场大潮中发挥着无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它是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并持续发展地一个关键因素。前CE公司CEO杰克?韦奇说过:“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之源”;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过“企业文化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可见,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是一种价值观

企业的竞争已经深入到了文化层面。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是一种价值观。企业文化是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同时,文化意味着一个企业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模范。管理人员通过身体力行,把这些文化灌输给其员工并代代相传。

美国企业文化专家劳伦斯?米勒在《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营的原则》一书中指出:几乎美国的每个大公司,都在发生企业文化的变化,老的企业文化在衰变,新的企业文化在产生,美国的企业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3.激励机制与企业文化的协统

海乐文化的三个层次:分别为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最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企业在本行业、本领域获得明显竞争优势的保障,核心竞争力的积极运用还是企业开辟新领域、建立新的利润增长点,甚至是建立新的主导产业、实现战略重点的转移、寻求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总之,企业竞争的核心和本质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加强核心竞争力的意识并对之进行精心培育和构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厦出版社1997年版。

[2]劳伦斯•米勒《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营的原则》

第6篇:核心竞争力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财务核心竞争力;汽车制造行业;上市公司;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8(c)-0074-02

随着各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不少商界人士已认识到财务核心竞争能力是实现企业财务竞争力、保持企业财务甚至整个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企业能力。在当今这个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保持持续竞争的优势,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核心竞争力,成为研究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汽车制造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核心竞争力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认证。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选择用沃尔财务综合分析法对汽车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2、财务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文选取了2007年年报披露的沪深 A 股汽车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共涉及15家上市公司。

(1)计算本企业财务各项指标的实际值,将实际值与标准值相比,得出关系比率。其中:如果实际值/标准值

(2)计算各项指标的综合系数。这一综合系数可作为综合评价财务状况的依据。各项比率的综合系数=各项指标的关系比率×重要性系数。

综合系数的合计数=∑各项比率的综合系数≤1。

(3)按100分制对某一企业用沃尔比重分析法进行综合评分,

各项比率的得分=该比率综合系数×100;

企业综合评分=综合系数合计×100;

综合评价结果按A、B、C、D、E(或优、良、中、低、差)五档划分如下:

优(A):综合评价得分达到85分以上(含85分);

良(B):综合评价得分达到70-85分以上(含70分);

中(C):综合评价得分达到50-70分以上(含50分);

低(D):综合评价得分达到40-50分以上(含40分);

差(E):综合评价得分达到40分以下。

(4)结果分析

观察表所得,15家样本上市公司中,综合评分为优的有4家,综合评分为良的有6家,综合评分为中的有5家,无综合评分为差的上市公司。由此得出,我国汽车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整体财务竞争力是比较强的。综合评分为优的4家上市公司在我国汽车制造行业中占有优势地位,其产品在同行业市场中最有竞争力,其抗风险能力与财务应变能力也强于其他竞争对手。综合评分为良的6家上市公司其偿债能力,经营能力,成长能力等均不如综合评分为优的上市公司,但其正在加强财务管理,努力迎头赶上,有能力有突破的机会。剩余的5家上市公司在市场中表现平平,如果再不增强其财务核心竞争力,逐渐会在市场竞争中淘汰。

时值二十一世纪,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作为我国汽车行业的上市公司,正处于百年难得的发展机遇之中。当然,财务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精确地展现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所以不断探索怎样全面有效地评价公司的财务核心竞争力,不断研究财务核心力的评价方法,提高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是所有财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黄旭辉.论沃尔财务分析法的局限性及其改进建议市场论坛 2006 第一期

[2]周海炜.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战略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周普,陈兴述.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设计[J].财会通讯,2007,(3):42-43

[4]郭晓明.上市公司财务核心能力理论与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2005

[5]王志星,安静.企业财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探讨.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01)

第7篇:核心竞争力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 信息化 核心竞争力一、引言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创造社会财富、科技创新、解决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河北省在建国初期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了一批装备制造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形成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产业体系,同时在大型输变电设备、风电设备、动车组、皮卡车、冶金轧辊、工程机械、管道装备等领域具备了竞争优势,形成了保定天威、长城汽车、巨力索具、新兴铸管等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河北省的装备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产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产业集中度低、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其发展水平和潜力同全国经济发展张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距离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更大。装备制造业属技术密集型产业,信息化是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河北省装备制造企业如能抓住“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历史机遇,通过实施信息化工程,必能在产品开发、推广先进制造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缩小与全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及相关研究

第8篇:核心竞争力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

 

近年来,受宏观调控、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生产资料高成本的影响,国内制造企业深切感受到行业进入调整期的现实,加上经济增长放缓和外国产品的竞争,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制造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论文大全。因此如何在当前的激烈竞争市场环境中谋求竞争优势,成为制造企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和研究,对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剖析和诊断,对制造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长期的发展,对于制造制造企业自身和国家,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是指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组成要素,或者说是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综合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应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资源。资源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里的基础。企业资源包括物质性资源、非物质性资源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性资源包括土地、厂房等不动产,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存货、流动资金等流动资产。非物质性资源包括商誉、品牌、专利、技术秘密、商标、积累的学识和经验等,也包括原材料、产品等上下游关系及政府关系。没有企业资源作为支撑,核心竞争力很难建立起来。

2、技术能力。技术能力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能力是一个由一系列配套的技术专利、技术诀窍、设施装备、技术规范为表现形式的隐性和显性技术组成的,包括硬件和软件的相互配合与协调的有机系统,笼统地说一个企业的技术能力主要是将原材料等输入转换成顾客满意的产品输出的技术转换系统。技术能力从重要程度上可分为核心技术和一般配套技术。核心技术是指实现顾客价值的关键技术,所以一些人往往把核心技术等同于核心竞争力;一般配套技术则指支撑核心技术实现的辅助技术。

3、企业制度。论文大全。企业制度制度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企业制度规范下进行的。制度的本质是指人与人之间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制度的内容看,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三个层面。制度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4、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手段。企业的本质是资源、能力和制度的有机结合,以创造顾客价值的组织形式。使各种资源相协调,各种能力相配备,各种制度相兼容,这之间起纽带作用的就是管理。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能力,要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以及组织管理、企业文件的整合等具体环节上表现出来,才能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构成核心竞争力要素。企业计划决策、领导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和管理激励等各类管理职能都应该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展开,生产、营销、财务等各个管理领域都应该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充分调动利用各种资源和能力,创造更大的顾客价值。

5、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企业文化是在不确定环境的情况下对管理制度的替代。企业文化从层次上主要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三层。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的共同愿景、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企业战略、经营理念等。制度文化主要是为实现精神文化所倡导的内容,而在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上所做的制度性规定。行为文化则主要涉及人们的行为规范,工作作风等具体行为所应遵循的准则。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实质上都是如何落实、实现精神文化,受精神文化支配。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说:“在管理中越是利用一个社会的文化传统,则这种管理的成效也就越大”。同样,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管理中。企业文化也发挥着重要的源动力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

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依次经过获取要素、创新、管理整合和拓展四个步骤才能最终形成。

1、获取要素。第一、内部培育。内部培育是指企业通过内部力量开发形成核心竞争力所需的要素。根据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演化法和孵化法。第二、市场采购。市场采购是企业从市场上一次性购买培育核心竞争力所需的要素,向外部市场购买所需的要素能力,包括购买专利权、特许经营权、雇佣有特殊专长的人才、交钥匙设备等等。第三、企业并购。当某种知识或要素不容易获取并包含在另外一个企业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中时,企业并购对于获取知识或要素就是适宜的途径。并购优势之一在于它的快捷性;优势之二是它的排他性。当然,在并购过程中,企业可能需收购一些用处不大的资产和人员。第四、公司合作。当不同的企业拥有各自专长而又互补的知识和要素时。它们可以通过合资企业、产权互换、联营或战略联盟等方式来互相学习。通过合作中企业双方知识要素的交流、促进、获取对方的某些技能,然后与内部技能整合,就有可能建立一项单个企业都不可能或难以建立起来的竞争力。

2、创新。企业创新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价值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等,是各种创新机制有机结合的全面创新体系。这些创新的综合结果是企业的全面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形成机制。一、观念创新。在面临新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企业必须用新的价值观、新的视野来谋划和构建企业思想和观念,使企业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和创造型组织,为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服务。二、制度创新。企业制度创新就是根据时常配置资源和企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革新和完善以企业的财产制度为核心的各项基本制度。三、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技术的更新速度是惊人的,计算机的芯片平均每两周就有一次技术更新。如果企业不重视自己核心技术的更新换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快就会失去优势。四、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企业最终的有形产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全部活动的成果。产品创新是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竞争力的基本手段,是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动力和必然要求。五、市场创新。一是可以通过广告、促销活动、售后服务等挖掘市场潜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原有市场上进行渗透性创新;二是可以通过寻求新的市场细分,重新给企业产品定位,寻求新的买主和市场,进行开发型市场创新。六、管理创新。管理创新的内容有很多,包括管理思想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工具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等。

3、管理整合。管理整合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内内整合,整合内部现有的资源,能力,技能,技术知识以及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等,以形成统一对外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内外整合,在企业明确既定战略所需核心竞争力,而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又不足以形成所需核心竞争力时,企业就需借助外力,通过并购,联盟等方式引入外部的能力。管理整合,实质上表现为通过管理的介入,增强要素能力间及其支撑设施间的协同性。总体而言,管理整合的结果是在企业内形成一个核心竞争力并且能够得到不断培育和积累的自身组织协调机制。

4、拓展。论文大全。拓展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将核心竞争力应用在最终产品或市场的开发上。 通用公司除了自己生产部分汽车以外,还将公司长期培育出的核心竞争力—先进的设计技术和强大的销售能力等应用在产品和市场的开发上,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并强化核心竞争力。二是利用核心竞争力开发中间产品。三是发展和更新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是一种固化的能力,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可演化成一般的能力而逐渐丧失竞争优势,因而企业必须时时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演变,并不断推进,丰富,直至更新。

基于以上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将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要素建立联系和实现组合,在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强调企业家作用的保障体系作用下,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有机体系,主要涉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要素的获取和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不断创新、整合和拓展。

第9篇:核心竞争力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探析

笔者随机抽取了1500名成都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360份。对数据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处理,了解了当代大学生对核心竞争力的认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意义等这些话语。

一、背景分析

1977年冬季,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越来越多渴望获得知识的人才进入高校继续学习。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的政策带动之下,为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1999年开始,各大高校相继扩招,进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的质量问题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中国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增强自身的本领,在竞争中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才可以担负起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才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

二、核心竞争力的起源

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和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德拉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的概念,从此核心竞争力概念广泛运用在管理学中,标志着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建立。

武向荣和赖德胜2002年在《教育研究》发表《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中,才把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引入到教育学领域,到现在只有十余载的历史。

教育学术界对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的界定:“核心竞争力作为一个整体应用到教育上可以定义为通过学习如何获得信息,把信息转化为知识(有用的、可评估的、实用的、有序的结构化的信息)并把这个知识用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促进了人们能力的发展(Stewart 1999)”。很多学者又把“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笼统等于“就业核心竞争力”,这样的等于有其道理,但是也欠妥当,笔者认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以自己所学的专业为核心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体和自己的兴趣爱好。

三、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主要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集专业知识、人际交往、团队精神、兴趣爱好、诚信品格、吃苦耐劳等为一体的综合体。

对于在校的大学生,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围绕自己所学的专业为核心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体,不断的去专研,精益求精,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努力专研,花更多的时间,寻求专业知识之外的附加值,在生活和职场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深。

表1 《课题组于2014年3月对成都部分高校大学生核心

竞争力调查问卷》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含义

诚信

品格 吃苦

耐劳 团队

精神 创新

精神 专业

知识 兴趣

爱好 人际

交往

研究生 7.15% 4.22% 15.11% 28.37% 20.42% 9.6% 15.13%

本科生 5.34% 4.57% 13.72% 29.5% 21.15% 11.64% 14.08%

专科生 5.17% 3.62% 16.55% 30.45% 22.18% 7.98% 14.05%

(一)自己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指的是:一定范围内具有系统化的相对稳定的知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具体指:自己所学的专业,这一门专业所包括的核心知识体系。大学生进入高校后,都有相应的专业,不论自己是否喜欢,不论前景是否光明,高校既然开设这门专业,教育部既然承认这门学科,必然有其可取和存在之处。每一门专业在国内外都有知名专家、学者,自己是否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呢?当大学生把自己专业学到很精通出类拔萃的时候,还愁在社会上不能立足吗?社会的竞争是如此的激烈,如果没有好好的学习和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淘汰是在所难免的,这些道理都是显而易见的。

(二)自己的兴趣爱好

自己的兴趣爱好是核心竞争力之外的附加值。笔者所指的兴趣爱好是:不仅仅自己喜欢,同时在喜欢的基础之上,付之于行动实践,达到出类拔萃足以谋生的程度。不仅仅是体育运动,更多的是应用性很强的技术技能,比如说:计算机网络、动漫设计、文学写作、口才演讲、小语种等等。在专业知识和竞争者不分高低的时候,自己的兴趣爱好附加值就成了加权的砝码,也是成败的关键所在。

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表2 《课题组于2014年3月对成都部分高校大学生核心

竞争力调查问卷》

――如何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管理

自己 参加

实践 学习

创新 交往

表达 明礼

诚信 吃苦

耐劳 其他外

部因素

研究生 15.67% 17.55% 19.79% 14.21% 12.32% 15.17% 5.29%

本科生 8.72% 16.34% 21.45% 15.37% 13.18% 16.72% 8.22%

专科生 9.28% 16.31% 20.74% 13.95% 15.21% 12.36% 12.15%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培养核心竞争力主要以学习创新为主,兼顾管理自己、参加实践、吃苦耐劳、交往表达、明礼诚信、其他外部因素等综合素质。主要是约束自身来提高核心竞争力。

笔者认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最主要是靠自己本身,但是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相当重要,社会大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父母、高校老师、社会环境等。

(一)自身努力

思想上准备好,行动上实践,精神上吃苦耐劳。一个人首先得自信,假如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那么,还有谁敢相信你呢?相信自己是优秀的人才,可以学好专业方面的知识。自主的去学习,学会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时时刻刻更新知识,在学会书本知识的同时转化成为实际操作性很强的专业知识,面对和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学习肯定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学会吃苦耐劳,特别是遇见困难的时候,要具有面对困难的勇气,解决困难的自信,面对困难毫不退缩。

(二)家庭父母

拥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才可以保障孩子有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家庭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幼小心灵是否健康的成长,影响全家人的幸福指数。在和谐美满的大家庭之中,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千万不可以勉强苦逼孩子意愿,适当的积极促进中鼓励让孩子专研自己兴趣爱好。孩子进入高校后,充分给予选择喜欢专业就读的权利,并且帮助孩子制定计划目标、职业规划。这些,才是开明的父母应做最好的抉择,否则可能事与愿违。

(三)高校老师

辅导老师,应做到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避免学生走弯路和邪路;解决好学生日常生活问题,让孩子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之中去;组织一些专业性很强又有意义的团体活动,让学生放松心情的同时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专业任课老师,努力提升专业知识水平;课堂上尽量生动有趣,不空洞乏味,让学生有意愿和冲动想听你授课;对课堂认真负责不可以只图完成任务,虚心接受学生的批评和建议;课后与学生多一些交流,尽量可能的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整个课程下来应该认真反思和总结,以求在以后的教学中达到精益求精。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寝室或者社会上,都应该具有一股良好的学习风气。曾经网络流传了两张凌晨4点哈弗大学图书馆大学生仍在学习的照片,影起了社会特别是中国高校的反思,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不好好学习知识能行吗?哈弗大学并不是神,有的是学习氛围、有的是刻苦努力学习的学子们、有的是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有的是一种证明和象征。餐厅、医院、寝室、广场等等都应该成为学习的场所,拥有一股学习的风气和氛围。

五、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意义

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会在茫茫人海之中,被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一次次的淘汰,最后自己失去信心、斗志,导致埋怨社会的不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得就是这样的道理。大学生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自己、父母、高校、社会都有积极作用。

(一)对自己

大多数大学生在家里都是掌上明珠,对父母依赖性较强,自我意识比较欠缺。培养增强自己核心竞争力,可以面对迅速变化的环境,比竞争对手适应环境更快,可以保持自己长久的竞争优势。为未来职业规划发展奠定基础,拓宽视野锐意进取,增强了面对社会竞争的实力。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大学生,往往可以脱颖而出,迅速把握好发展机会,甚至创造发展机会。否则,即便拥有机会,也无法把握,只会处在面临淘汰和被动选择接受的尴尬地位。

(二)对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作为人上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少受一些磨难和悲伤。大学生培养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好自己,可以让父母少一份忧愁和担心,让父母安心放心。父母开心、安心、放心,身体健康长寿,让大学生也少一些顾虑,一心一意的投入到学习工作中。这种良性循环、一箭双雕的事情是积极可取的。

(三)对高校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增强,不仅仅大学生可以提升综合能力,加大就业砝码,也可以促使高校竞争力的提升,提高高校的声誉,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通过口碑相传,高校影响力的扩大,学生生源和质量、竞争的师资力量、招聘的企事业单位都会源源不断的走进高校。

(四)对社会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增强,促进了大学生的和谐就业,有利于推动劳动力转型、科技的创新,利于社会安定有序,构建和谐社会。高素质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可以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低能耗高效益、低污染高回报,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增强,可以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目标,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利于小康社会的建设,利于综合国力增强。

六、结语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的是坚持不懈。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环境之下,还需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这样才可以让自己走的更加的长远。

参考文献

[1] 陈树冬,张佳.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J].管理学刊,2011(01).

[2] 宁晓明.新形势下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20).

[3] 林长远.浅谈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J].科技信息,2010(12).

[4] 李佳.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自我培养路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