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的绿色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绿色管理;可持续发展;绿色营销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green management refers to th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ergy, reduce pollution as the core goal of a series of management activities. Green management is really modern social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 changes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 response, i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f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necessity. In all kinds of power, pushed by green management as a brand new management theory and method, will become the future business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s main mode.
Keywords: green mana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reen marketing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人们向自然环境无节制地索取了大量的有限资源,同时向环境排放过多的有害物质,超过了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导致各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资源耗竭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破坏问题,并引起了一系列环境灾难。江河水质下降,生物种类减少,缺水面积扩大,空气污染严重,自然环境被破坏,生态环境安全与人们身体健康到严重威胁。
“绿色”是基于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产生的一个新的概念,虽然学术界没有给出一个权威的定义,但一般认为“绿色”是与生态环境相关的一个概念,用来指代较高质量环境以及有益于环境的观念、行动和成果。国内关于“绿色管理”的研究形成了几种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绿色管理是以树立企业的绿色价值观为灵魂,以使用绿色技术为核心,以开展绿色营销为关键,以获取社会相关部门颁发的绿色认证为标准,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双赢为目标的一种全过程管理;第二种观点认为,所谓绿色管理就是企业根据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树立生态环境保护观念,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的有机统一;总而言之,企业通过实施绿色管理,建立绿色发展战略,实施绿色经营管理策略,制定绿色营销方案,开发绿色投资,实行绿色会计,执行绿色审计才能加快企业绿色企业文化的形成,推动企业绿色技术、绿色生产,生产出满足公众绿色需求的产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国民生活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我国企业推行绿色管理战略的重大意义
(一)企业推行绿色管理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据世界银行测算,从1980年至2000年的20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的贡献率为14%,但中国也由此付出了资源消耗、高能耗和环境破坏的巨大代价。2007年环境绿皮书指出,我国湖泊约有75%的水域受到显著污染,城市水域受污染率达到高达90%以上,全国300多个城市缺水。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环境污染对经济造成的损失每年约占GDP的10%左右。我国耕地面积以平均每年约16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另据统计报告,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4%,但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约占全球的12%,淡水占15%,氧化铝占25%,钢材占28%,水泥占50%,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使中国面临严重的资源和能源危机。
(二)企业推行绿色管理战略是创造国民良好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据2007年环境绿皮书披露,我国工业产生的废污水80%以上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8亿农民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全国至少3.2亿人的饮用水不安全,接近1/4的河流因污染而不能满足灌溉用水要求。西方国家预测200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目前国内2/3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二级标准,约25%的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严重超标,其中主要来源于工业烟尘排放量。
(三)企业推行绿色管理也是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迫切要求
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冲破关税壁垒只是时间问题,但非关税壁垒特别是国际上对环境标准的要求很高,在WTO框架中,几乎所有行业都渗透着对污染程度和允许的资源开发方法、数量加以限制的要求,即“绿色壁垒”。我国很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因此而受到冲击,如2003年我国有39%的出口产品遭遇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造成损失约170亿美元,其中我国的冰箱、空调等数百个产品品种、5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因使用氟利昂制冷剂,违反了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而受到限制出口。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加入WTO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在一个低环保标准的国度,无法开发出高环保标准的有竞争性的产品,环保问题还可能演化为贸易争端。
(四)绿色管理是适应绿色消费浪潮的必然选择
消费者趋向于绿色消费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经济发展在为社会及广大消费者谋福利的同时,造成恶劣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已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人们迫切要求治理环境污染,要求企业停止生产有害环境及人们身体健康的产品;二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广大居民个人收入迅速提高,他们迫切要求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及高质量的消费,亦即要求绿色消费。
三、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战略的影响因素
(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影响企业绿色管理战略的实施
政府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这既是过去绿色产业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因素,也是新时期新阶段加快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保证。一是政府对绿色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二是政府是否将绿色产业开发规划区中治理污染所需投资纳入国家环境保护投资序列。三是政府能否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减免企业对监测费用以及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费用。
(二)绿色消费浪潮决定了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战略的必然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企业管理;绿色制造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0097-02
随着人类社会的迅猛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资源过度消耗、污染事件频发、生态系统失调等也从不同程度上呈现出恶化的趋势,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利益”两者并重的有效发展途径。21世纪以来,各种绿色经济管理浪潮席卷全球,影响并改变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此情况下,企业开始对以往的供应链模式进行重新认识。
1 绿色供应链管理内涵
绿色供应链管理(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GSCM)的概念最早在1996年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进行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的研究中首次提出。其定义为企业在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综合考虑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利用率的一种管理模式。绿色供应链管理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得产品从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制造过程、运输货物和回收以及处理废旧产品的整个过程中,实现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
同时,绿色供应链强调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绿色运作和管理。在追求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最小的同时追求降低供应链成本,因此绿色供应链更具有系统性、集成性和实用性。从系统的构成来看,绿色供应链成员较传统供应链更广,其不仅包括传统供应链内的成员,而且还包括环境系统、政府与国际组织的规制以及供应链运营所处的文化环境、价值观等因素。
综上所述,绿色供应链的运营是建立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运动的基础上的,绿色供应链是在传统供应链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问题,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的目的。
2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构建
2.1 树立企业绿色管理的意识
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能够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但是同时企业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投入。企业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竞争环境中寻找战略伙伴来实施企业的绿色管理;在进行绿色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和相关的联盟伙伴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强强联手,实现优势互补,在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持久竞争力。企业通过树立绿色管理的意识,积极有效地实施绿色管理,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型,不但可以把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还可以为自身带来更多的收益,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客户价值。企业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传递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信息,为企业的产品建立环境友好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绿色价值,使企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2.2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重点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这些属性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在达到环境保护目标要求的条件下,实现产品应有的性能、质量、寿命等。产品的绿色设计应该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是从摇篮再回到摇篮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要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与能源,将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放在首位,而不能仅考虑末端治理的方法,即等到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再采取措施,这就是绿色设计的基本思想。
绿色设计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型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制造商与供应商共同承担的责任。绿色设计源于传统设计,但又高于传统设计,它包含产品从设计构思到生产、制造、使用乃至废弃后的回收、重新利用及处理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是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强调在产品开发设计的初始阶段就按照整个生命周期的观点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评价,消除潜在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将“3R”(Reduce、Reuse、Recycling)直接引入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并提倡无废物设计。但是,“完全”的绿色设计是不可能的,因为绿色设计涉及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即使设计时考虑得非常全面,但由于所处时代技术水平的限制,有些环节还多少会产生非绿色的现象,如某些材料目前尚无理想的替代品,在制造工艺过程中还无法完全取代切削液等,但通过绿色设计可以将产品非绿色现象降低到最低程度。
2.3 绿色采购
一个公司的绿色采购是应对自然环境相关问题制定的一系列方针,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形成的相应关系,相关问题涉及原材料的获取,包括供应商的选择、评估和开发,供应商的运营、内外分发、包装、再循环、再使用,减少资源使用以及公司产品的最后处置。绿色采购对材料的选用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优先选用可再生材料,尽量再利用回收材料;优先选用低能耗和少污染的材料;所使用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环境兼容性、易回收、易降解。实施绿色采购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同时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和财务绩效。
绿色采购通过源头控制,可以在各个方面对企业的环境绩效带来显著影响,具体包括再循环、再利用,以及通过粉碎、无害焚烧和可降解包装等措施清除废物等。另外,绿色采购能够满足公众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同时又可以从整体上降低成本,所以绿色采购的方针和实践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2.4 绿色制造
绿色制造是以工业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的闭环系统,即“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报废─多途径、多方式的多次再利用”,采用源头治理方式减少污染的产生。它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得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极小,资源利用效率极高,是循环经济的技术实现方法之一。
要实现绿色制造必须达到两个要求:一是通过综合利用资源和替代使用短缺资源,做到节约自然资源、减轻资源的耗竭;二是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产与排放,促进产品在生产中与环境相容,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绿色制造的实施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绿色设计部分,包括产品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直至产品回收处理方案设计;二是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从原材料进入、制造加工过程直至产品寿命终结;三是产品生命周期的外延部分及相关环境。要实现绿色制造必须对每个环节加以控制,并对每个环节实施相应的管理方法。
2.5 绿色营销与绿色消费
绿色营销系统是指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需要和环境利益相统一的目的,综合考虑产品和服务的观念、定价、促销和分销策划的一系列过程。绿色营销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从制造商到分销商或零售商的过程,主要研究从制造企业到中间商的过程中,如何降低非绿色因素的影响;二是从分销商或零售商到消费者的过程,主要研究如何把绿色营销理念贯穿到绿色供应链里,使分销商和零售商在与消费者进行营销的过程中,从减少浪费、减少环境污染这个角度来体现供应链的绿色化。
绿色消费是指人类为了与自然协调发展,保护自身生存环境而倡导的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它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生态的需要,选择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商品和劳务,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意识,要求人们的消费活动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类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理性消费、公平消费、可持续消费的特征。
2.6 绿色回收
完善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应包括绿色回收活动,企业考虑产品、零部件及包装的回收处理成本与回收价值,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估,确定出最佳的回收处理方案,从而以最小的成本代价,获得最高的回收价值。产品的回收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减少资源使用、再使用、再制造、再生资源和废物处理。减少资源使用是可以由生产组织事先控制的。而再使用、再制造和再生资源的主要区别是对材料再利用的程度。再使用一般保持产品的原来物理结构,对产品材料的替换很少;再制造需要一些拆解并且替换一些配件,以便使得产品的性能与新产品一致。再生资源会改变原来的物理或者化学结构。所有这些处理流程都需要相应的加工过程和技术,比如,拆解技术在再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而再使用过程需要更多的清洗工序。
3 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障碍分析
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同时可能会给企业自身带来一定的财务负面效应,绿色供应链虽能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但绿色回收和废弃物的处理却同样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两者相抵可能会使企业财务入不敷出。由于企业之间缺乏信任,企业在决策时总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而非整个供应链或社会效益最大化原则,企业希望自己的合作伙伴实施更多的绿色工艺与绿色管理,这样就可以在投入最小成本的条件下使自己的产品达到相应的绿色标准。虽然绿色供应链在理论上可以建立,但相应的绿色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废弃物的处理技术和手段仍然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易军,耿勇,朱庆华.选好你的“绿色采购”供应商[J].中外管理,2006(2):94-96.
[2]李辉光.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探讨[J].时代经贸,2007(5):68-69.
[3]朱庆华,曲英,武春友.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24(6).
[4]王能民,杨彤,乔建明.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J].工业工程,2007(1).
[5]李贵华,宋志霞,玄雪.浅议绿色供应链管理[J].物流科技,2004,27(108):36-39.
关键词:绿色营销;管理战略;发展必要性;实现途径
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战略是一种新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它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生产绿色环保的产品以达到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建立绿色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一系列工作都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实行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提高了企业以及工作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利用了企业的资源,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长久发展下,企业的竞争力一定会有所提高,这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1】
一、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简介
1.绿色营销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每个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而且有它必然的发展趋势。而绿色营销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传统营销的各种缺陷,企业发展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在追求利润的时候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环保问题,首先最严重的就是资源的浪费,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环境保护的意识,为了节约对污染处理的成本,对污染物随意处理,严重的造成了周边环境的恶化;传统的营销方式为了达到营销目的常采用各种方法,但是没有注重这种营销方式所带来的弊端。绿色营销产生的原因之二则是它的必要性,我国虽然是资源大国,但是人口众多使得人均可利用资源是很少的,需要合理利用资源来减少资源的消耗;而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到如今环环境问题已经开始制约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由于环境问题造成国家经济的损失,已经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绿色营销在企业中的应用。在我国经济形势的影响下,企业绿色营销逐渐在我国开展。
2.企业绿色营销管理
绿色营销就是企业在一方面获得了利润和实现了企业的发展,而在另一方面又保护了环境,合理的利用资源,实现了企业和环境的平衡发展。它的核心就是在环保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营销发展战略。绿色营销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种重要的营销方式,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而企业绿色营销管理就是将绿色营销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营造企业的绿色文化。企业的绿色营销管理有五大原则:其一就是将环保切实的运用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注重制定环境保护方面的决策;其二是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减少对污染物的排放,减少污染环境的来源;其三是进行传统工艺的改革,跟随国家经济的发展脚步,开发新型的绿色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四是进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废物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其五就是打造企业的绿色营销环境,加强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实行不仅可以实现企业的绿色发展,同时可以实现社会与企业双方面的协调发展。【2】
二、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必要性
1.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方法
工业革命之前环境问题并不太突出,并没有对经济的发展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正是那个时候没有注重保护环境,造成环境的急剧恶化以至于现在困扰着社会各界。大众对于环保意识的极度缺乏不仅加重了环保问题,还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国推出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在发展的经济的同时要求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要求企业进行这方面的转型。
2.环境方面法律法规的要求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在国际上联合国相继出台了一些公约来约束各国的行为,对于各国的环保工作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同样环境问题也引起了我们国家的足够重视,政府根据我国的环境现状在法律方面提出了要求。我国的各大企业作为执行者之一,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3.满足消费者对于绿色消费的需求
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人民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消费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加之社会各界对于环保的宣传,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绿色消费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也影响着企业的产品定位,促使企业开发更多的绿色食品。
4.企业在未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环境问题在全球的影响逐渐加大,WTO要求各国实行相应的政策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因此在各种条款的制约下,企业不得不改变经营管理模式,把绿色营销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提高企业利润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保护;除此之外,企业之间的竞争方向也发生了相应的转移,对于绿色产品这个新产品市场,企业要加大科研力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形势,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共赢。
三、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实现途径
企业作为资源的利用者同时还是环境污染的促使者,在环境保护方面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国对于环境问题态度的变化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因此企业在管理方面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实现企业的绿色营销管理需要从更多的角度入手,制定相关的政策。【3】
1.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营造绿色的发展环境
要实现企业的管理和环境实现平衡发展,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首先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绿色法规,结合企业的发展以及国际方面对于各国的要求,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修改;其次要把环保问题真正的和经济联系起来,合理规划;最后就是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对社会的环境问题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绿色发展。
2.建立绿色营销体系
面对我国环境恶化以及资源逐渐短缺的现状,企业的营销方式需要进行各方面的改革,企业需要站在绿色环保的立场上,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产品,企业一系列工作都要围绕“绿色”而进行,运用绿色营销的模式除了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外,可以营造绿色的企业氛围和企业文化。
3.生产适应绿色市场的新产品
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贯穿到未来的发展决策上。绿色产品市场作为现代产品的主要市场,是各大企业竞争力量的聚集地,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保证企业的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在绿色市场占据有利的地位,加大对绿色产品的研发,生产适销对路的绿色产品,制定绿色的发展策略。
4.提高绿色产品的的竞争力
提高绿色产品的竞争力需要从多方面来执行。首先要进行绿色产品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要运用绿色技术,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其次就是产品的包装问题,市面上很多产品的包装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在新产品的包装上要有利于资源的再次利用;最后就是产品的质量认证,这不仅是对企业产品的一种检查同时也是对消费者的保护,通过认证的产品也利于得到消费者的亲睐,从而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四、结论
环保的问题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而企业作为其中政策的执行者,其中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企业为了自身的长久发展也要转变经营模式,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实行也是刻不容缓的。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也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华;浅谈我国实行绿色营销中遇到的冲突与解决策略[J]; 知识经济;2010,8(05) :73-74
[2] 张志刚;加强管理 实现绿色营销[J];科学之友; 2011,11(03) :31-32
[3] 张超;浅谈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发展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2,6(16) :101-102
[关键词]企业 绿色营销 管理战略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089-01
引言
绿色营销管理战略主要是指一种新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其主旨在于保护环境,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浪费和破坏现象,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伴随我国整体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企业的数量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提升的重要组织形式。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企业在经济方面的影响都是不可替代的,已逐渐成为影响国家发展走向的重要支柱。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科学的发展方式却也对环境造成了重要的破坏,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渗透过程中,绿色营销管理战略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手段和方法,在企业发展以及结构调整方面发挥出了深远的影响。
1.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主要内容
绿色营销管理战略主要就是指企业在进行日常经营获取利润的过程中,能够更多的考虑到环境因素,在取得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能够做到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通常情况下,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核心与关键就在于能够以环保为立足点,根据环保属性来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作为一种现代的营销模式,绿色营销管理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传统的发展战略,对于企业自身具有较高的要求。企业要想将绿色营销管理战略应用到自身的经营发展中,就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首先,应当努力将环保意识灌输到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之中,注重制定环境保护的相关决策;其次,还需要着力于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行为;再次,还要严格遵循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努力开发新型绿色产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能够考虑到环境保护方面的因素;此外,企业方面还要尽量减少浪费现象,最大限度上实现资源的可回收利用;最后,企业从思想意识方面还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员工们能够树立起科学的环保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落实绿色营销管理战略。
2.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必要性
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管理战略是社会发展形势要求的,在过去数十年的经济发展中人类对环境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环境为我们提供生活的条件,环境破坏不仅会影响到自然,更会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无论是从社会的角度上来看,还是从自身的角度上来说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来减少环境破坏现象的发生。并且我国环境发面的法律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联合国也相继出台一系列公约来对各国的行为进行约束和限制,对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企业方面来讲,其经营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满足消费者需要,在取得消费者的认可后获取经济效益。而实施绿色营销管理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由于消费者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人们开始愈发重视起环保理念,在此环境下企业要想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就应当从自身做起,注重到企业发展的绿色属性,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3.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实现策略分析
3.1 培育绿色文化
要想实现绿色营销管理战略,就需要从多方面共同入手,首先应当在企业内部培育相应的绿色文化,使企业内部对绿色营销管理战略具备应有的认同感。绿色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的发展始终,具有较强的阶段性特点,涉及到很多方面,同时也需要企业领导以及员工给予支持。为此,应当使企业内部成员认识到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可以设置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绿色营销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将绿色营销管理战略逐渐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成为企业血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建立绿色营销体系
与此同时,企业方面还应当就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和完善绿色营销体系,在保证绿色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满足市场需要。面对当前资源逐渐匮乏的现状,企业营销模式的改变已经成为了势在必行的举措。为此,企业应当站在绿色环保的立场上,实现绿色生产、绿色经营以及绿色产品等三个目标,所有的经营活动和发展战略都要围绕着“绿色环保”主题进行,采用绿色营销模式来满足消费者的产品需要,营造出浓厚的绿色营销氛围。
3.3 生产适应市场的绿色新产品
此外,实施绿色营销管理战略应当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影响下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新产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经营发展行为就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绿色产品应当对自身的目标市场进行认真分析,根据自身特点找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以便能够在市场的争夺中占据优势。在此过程中,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至关重要,企业方面应当根据市场的需要以及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适销对路的绿色产品,并根据产品特点制定具体的营销策略。
3.4 提升绿色产品市场竞争力
企业要想取得发展,获取更多的利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升产品的销量。为此,企业要想实现绿色营销管理战略就必须着力于绿色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从生产、包装以及销售等多个环节来进行。在生产上加大科研力度,不断改进和创新绿色技术,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在产品包装上也要凸显出绿色观念,在适当的情况下减少对包装环节的不必要浪费等等。
结束语
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实现不仅需要企业的努力,更需要社会、政府以及广大消费者给予相应的支持,只有人们都认识到了绿色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予以贯彻执行,才能够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最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毕思勇.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企业绿色营销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 循环经济 绿色变革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思想素质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对于传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产生怀疑,面对日益枯竭的自然资源与污染日益严重的自然环境,人们正反思自己的行为,基于保护环境的考虑,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目前生产技术的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在生产活动中的资源消耗巨大,与当前自然环境的矛盾也更加凸现出来。据相关统计,我国每万元GDP的能源消耗是发达国家的3倍以上,最高的达到了6倍。就目前国内经济与自然环境现状而言,传统“先污染再治理”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摒弃,我们必须要严格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因此,企业的绿色变革势在必行。
一、循环经济的实现需要以企业为主导
循环经济从其本质上而言是生态经济,它要求人们在进行社会经济活动时,将生态学规律作为指导。企业实行循环经济是为了实现保护环境,保证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传统经济模式中的物质流动模式是企业消费资源生产产品,然后将废物排放的模式,是一种单程的开放型模式;而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物质流动过程为企业消费资源生产产品,然后将资源再生的循环,这是一种闭环型的模式。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即是在企业日常生产活动中,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从其技术特征上则表现为资源再利用、减少资源消耗以及资源再生。企业是进行资源再利用、消耗资源以及实现资源再生的主体,因而企业在循环经济的实现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
从科学范式的角度而言,循环经济是在技术范式革命基础上建立的一种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循环经济进行理解时,需要注意:第一,循环经济是倡导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新发展模式,又称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其基本特征是高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消耗与低排放。第二,循环经济是倡导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将生态学规律作为指导的生态经济,将人类利用资源进行生产的过程纳入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中。第三,循环经济是以保护自然环境,保证社会、经济与环境三者和谐、持续发展为目的。循环经济在再生资源,减少对自然界进行资源获取的同时,减低对自然环境中的废物排放,因而减轻了污染程度。在新的经济背景之下,企业必须在保障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前提条件下,提高自身的经济利益。
二、以循环经济的实施,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绿色变革
(一)确定企业发展绿色战略
企业发展绿色战略,即是将绿色化概念加入到企业组合战略要素的过程中,使企业发展战略的确定与具体实施都符合绿色化标准。具体而言,即是将绿色化与环保化的理念落实到企业的发展契机、发展意向与期望、资源利用、业务流程以及企业所使用的手段与方法等生成经营的各个环节中。由此可以得知,绿色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性的发展战略,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战略的柔性化,从而使企业的发展战略更具连续性,更加适合当前的经济环境。在实施战略以及信息反馈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明确的控制标准与调节机制,并在实际生产经营中严格落实。
(二)转变经营思想与经营目标
在循环经济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应当树立绿色经营思想,在经营活动中更多地考虑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把环境与资源因素加入到生产核算体系中,并以其为依据进行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决策制定。在以往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绝大多数企业都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现象十分普遍,导致生态水平严重降低。企业在进行生产核算的过程中,将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问题排除在考虑因素之外,在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中缺乏对环境效益的考察。这种发展模式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极大地牺牲了环境,甚至环境的破坏远远超过经济的增长,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社会效益极低。因此,企业应当将资源与环境纳入生产核算的考虑范围之中,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与资源。使企业在制定经营决策时,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同时重视环境效益,将此二者有机结合,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确定的经营目标更加科学。
经营目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内容,因而企业要实现循环经济则需要转变以往的经营目标。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中,企业经营目标通常是实现产品数量的增长,这种落后的经营策略早已被淘汰。在目前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中,企业的经营目标是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实现自身价值,这是随着时代与经济水平的发展,企业做出的理性的选择。但是在目前循环经济理念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的背景之下,企业在制定经营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除此之外,企业只有加强对环境保护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落实绿色经营目标,才能够在公众中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保证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身竞争力。因此,企业实行循环经济模式时,企业的经营目标不再局限于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兼顾社会与环境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增加循环经济模式下的技术设计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科技对于经济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加大科技投入,改变以往依靠大量人力与物力投入来发展经济的模式。在设计产品时,企业需要重视对资源的合理使用以及物质循环利用,以此确定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经济增长模式。在生产设备中使用标准化设计,从而实现生产设备的更新升级,使生产设备在发生故障时,只需要进行故障原件的更换就能够继续投入使用,而不需要将整台设备报废,这样则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少对能源的消耗。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时,应当将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三者有机结合,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将废弃物再生,实现资源再利用;提高高新技术成果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投入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企业废弃物的排放,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循环经济模式下,技术设计的合理与否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满足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同时,企业自身的发展要建立在技术设计绿色化的基础之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加强新技术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将降低产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作为目的的一种营销策略,其主要内容有:第一,在选择生产技术与产品原料以及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应当满足环保的要求。第二,在进行产品设计与包装时,要考虑到包装使用后的残余,减少残余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第三,在商品消费环节中,企业应当倡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除此之外,企业在进行商品的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的过程中,要落实循环经济的要求,将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作为服务导向。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提高,企业需要实施循环经济模式,才能够保证企业的长久生存与发展。为了满足循环经济的要求,企业就必须在经营管理方面进行绿色变革,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穆亮红.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2]齐建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人类呼唤提升生命力的第四次技术革命[J].经济纵横,2013;01
[3]王佩跃.探析循环经济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绿色变革[J].现代商业,2012;02
[4]魏澄荣,程春生.绿色消费与企业经营管理变革[J].发展研究,2010;10
[5]王琳,肖序.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价值链测度与优化研究[J].求索,2013;01
【作者简介】
关键词:绿色成本;核算方法;问题;对策
收稿日期:2011-04-20
作者简介:汪 瑜(1970―),女,一级注册建筑造价工程师,主要从事财务审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5-0226-03
1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球上的各类资源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地消耗。控制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是近年来全球社会各层人士的共识。“低碳”、“环保”等可持续发展词汇也随之逐渐深入人心。工业企业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也同时对能源损耗,生态环境的破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绿色成本作为企业的一项新兴的成本项目,在环保意识越来越高涨的今天,其构成、种类等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在会计核算和成本管理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面临“绿色化”观念的企业改革,将绿色成本核算纳入到企业的管理体系当中,以促进企业的自身可持续发展。
2 绿色成本核算的意义
GDP是目前世界各国都采用的核算体系,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统一标准。但是从GDP的数据中只能看到经济产出总量或经济总收入的情况,却不能了解到经济发展的背后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必然是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大量消耗的过程,也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过程。环境和生态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将环境和生态因素纳入其中,GDP核算就不能全面反映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核算出来的一些数据有时会有“虚增”的成分。这样的结果,会导致人们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更加肆意地破坏自然环境,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由此可见,传统GDP核算存在着一系列明显的缺陷,长期以来被人们所批评,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修正。
从20世纪中叶开始,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一些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们尝试将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发展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便是绿色GDP。绿色 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包括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DP的核算体系,综合了经济与环境核算,是一种全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不但反映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反映了质量,能更为科学地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真实发展和进步。绿色GDP的启动实施,虽面临着许多技术、观念和制度方面的障碍,但没有这样的指标体系,就无法衡量国家或地区真实的发展水平,无法用科学的基础数据来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也无法实现整个社会的综合统筹与平衡发展[1]。
3 我国企业绿色成本管理分析
3.1 绿色成本分析
按照产权理论观点,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和稀缺性,企业在侵占或使用该项资源时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因此要实现环境保护,就应该利用法律制度进行界定来规范企业对环境资源的占用,从而使企业不能随意占用环境资源,并对其侵占行为负责。绿色成本是指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不表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绿色成本费用项目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内部绿色成本和外部绿色成本。内部绿色成本是指企业对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成本投入,如企业对环保污水处理设备的投入。外部绿色成本是指不由企业支付的由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生态污染的治理成本,如国家对污染的治理支出成本。
(2)环境控制成本和环境故障成本。环境控制成本是指企业为达到环保目的而生成的成本,如环保设备的购入,员工环保意识培训,环保技术的研发成本等。环境故障成本指除环境控制成本以外的成本,如由于对环境生态造成污染的罚款、停产等支出及损失[2]。
3.2 企业绿色成本管理现状
目前的企业对于成本管理仍秉持着过去的传统思路,认为绿色成本管理是简单的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大多数企业的绿色成本管理范围局限于材料的采购,产品的销售阶段,其管理措施单一,基本通过事后核算进行分析,没有与企业竞争力形成联系。同时大多数企业没有形成绿色成本管理体系,不能主动的进行绿色成本管理核算,从而失去了优先的竞争力。
3.3 财政支出绿色成本的核算
3.3.1 自然资源成本计算
财政支出的绿色成本是基于绿色GDP内涵上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损耗的实物量或价值量。在核算自然资源损耗的绿色成本时,实物量仅反映了财政支出对资源数量和质量变化的影响。价值量的核算,不仅核算实物量大小.还考虑到各种自然资源价格,且这种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特定自然资源稀缺程度,与权重正相关。随着我国自然资源产权越来越明晰,各种自然资源产权之间租用、买卖等交易活动越来越频繁,这些自然资源必然具有相应的市场价格。因此,采用价值量而非实物量作为自然资源损耗的绿色成本计算基数。在核算财政支出在特定项目绩效时,对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损耗绿色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自然资源损耗总的绿色成本∑4i1(第i种自然资源损耗的绿色成本),特定自然资源损耗的绿色成本财政项目投入前后该自然资源的存量差×该自然资源使用的当期价格×该种自然资源的绿色成本权重.
其中,“该自然资源使用的当期价格”既可以是市场价格,也可以是专家评估后的价格;“财政项目投入前后该自然资源的存量差”可以从财政资金使用方的会计资料中获得。il,2,3,4分别代表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
3.3.2 环境资源成本计算
由于环境资源特殊属性.其价格不易确定。因此在计算环境资源损耗的绿色成本时用间接方法,以保护和治理至恢复环境的成本来代替环境资源损耗的价值量,其绿色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环境资源损耗的绿色成本环境资源损耗的价值量×环境资源的绿色成本权重;
环境资源损耗的价值量财政支出项目实施中保护环境的成本+财政支出项目结束后治理环境所需的成本+Dix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成本。
式中Di是一个虚拟变量,当Di1时表明经环境治理后仍无法恢复到实施前的水平。当Di0时,表明经环境治理后可以恢复到实施前的水平。其中,“财政支出项目结束后治理环境所需的成本”一般是指将环境恢复到项目实施前的水平所付出的成本。如果特定财政支出项目结束后,环境治理仍无法恢复到实施前的水平,则须将“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成本”加入到环境治理成本当中,由相关专家来设定指标,对于存在重大污染及造成生态破坏的项目,应予以否决[3]。
4 企业在环境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4.1 企业对环境成本的认知问题
部分企业认为环境保护与治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企业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难以做到合理兼顾。长期以来,部分企业基本上走的是“三高一低”的经营道路,基本上没有考虑资源能源的浪费、物料的循环利用、对环境的污染等环境问题,大量进行生产,片面追求利润,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缺乏积极性,认为环保工作投资大,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加上环境问题一般具有潜伏性和滞后性的特点,那些投入较大而无助于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污染治理项目,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难以主动实施。
4.2 企业未建立有效的内部环境管理机构
目前国内企业中设立环境管理部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但企业内部环境管理部门却不能提供明确的绿色成本分析数据,对绿色成本的范围和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使绿色成本核算难以进行。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没有一套系统的环境信息系统,对绿色成本的范围和内容未进行有效的界定,而这正是企业绿色成本核算的基础。
4.3 企业存在规避环境成本问题
排污企业不是积极加大环保投入治理污染,而是偷排、暗排、超标排放污染物,把原本应该由企业承担的治污成本转嫁到了大众的身上。部分企业没有按照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和运行环保设施,即使建立了环保设施,但在利益的驱动下,生产时并不运转。遇到执法检查,企业往往会采取办法或以各种理由蒙混过关,使治污成效大打折扣,形成了企业盈利,政府和社会公众为企业环保成本买单的情况。
4.4 绿色成本资本化问题
对于绿色成本资本化问题,无论是企业会计准则还是企业在实务操作过程中都未涉及,由于成本资本化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本管理的绩效和企业财务指标的好坏,因此对于一般的成本支出,会计准则都规定了成本资本化的原则。企业在对了绿色成本进行会计处理时,也往往直接用其他成本的资本化原则,由于绿色成本的特殊性,这样简单的处理并不适合。
5 完善企业绿色成本核算的建议与对策
5.1 加强环保立法和政策引导
健全和完善有关环境资源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环保投入和环境成本核算,严格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和环保样品等标准,将企业环保投入作为一项指标。对企业环保责任的范围应作出扩大性规定,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追究不应仅仅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废弃物排放上,而是要扩大到产品使用过程的环保污染和使用后回收利用等方面,使企业环保成本投入与污染预防和治理要求相一致。加强政策的引导,对一些严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原材料实施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从宏观上引导、扶植和推进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为主的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展,杜绝企业规避环保成本的行为。
5.2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的保证。这就要求企业报批项目的同时既要充分考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也要求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它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设施和其它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按照这些规定,企业在决定开展某一项目时,就要充分考虑环保投入和环境成本核算问题。作为项目审核批准部门及环保等部门必须加强管理,对于环保成本投入不到位的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坚决杜绝和制止违法乱纪行为;对未审批就开工、不审批也建设、治污设施不运行,以及以试运行为借口长期违法排污的企业,要严肃查处,确保企业从建设项目起步时起就不欠环保账,为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4]。
5.3 提高企业对绿色成本的认识
绿色成本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分析企业的成本和收益,使企业按照新的模式进行经营决策。有效运作的绿色成本管理系统对于降低企业成本,冲破绿色壁垒,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站在战略管理的高度充分认识绿色成本的应用价值。企业要控制绿色成本,成功地实施绿色成本管理,就必须从源头开始进行控制,把绿色成本管理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要运用事前规划法对绿色成本实施全过程控制,也就是从产品设计阶段开始,包括原材料的取得和加工、产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产品的使用、再利用和维护、产品的回收分解和最后的处置都要考虑环境因素,深入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各个环节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通过实施生态设计、环境材料的选择、清洁生产、零排放等措施,将环境影响纳入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5.4 实施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
企业在进行工业成产时,应注意材料的选配,应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原始生产材料,从而减低生产中造成的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同时也能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制定生产过程中能源的节约机制,提高工作人员低碳、环保的意识,加强发展循环经济。同时政府应给予开展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在贷款、财政、税收等方面优惠措施,鼓励企业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三废”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为企业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5.5 加强执法监管和环境成本核算
随着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大,各种先进的监控和检测能力的提高,对违法排污企业确实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但是从效果来看,企业的环境意识不但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却把更大的精力用在了应付和规避环保执法检查上来[5]。因此仅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认真核算企业的环保投入和污染治理的“环保会计账”。应逐步建立重点污染企业环境成本会计台账,通过对企业环境成本分析和控制,根据企业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对环境影响等因素,要求企业投入与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相适应的环保资金,实现环境成本投入管理长效机制。应将环保执法监管从单纯的罚款手段转变为处罚和查企业环保资金会计账相结合的方法,逐步规范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制度,促使企业从被动治理污染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开展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
5.6 重视环保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
企业应不仅是污染防治的主体,也是环保技术研发、应用和创新的主体。从企业污染治理的经验来看,长期存在技术瓶颈,造成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难”,增加了企业治理成本。环保技术研发、创新和运用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要明确企业在环保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环保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应根据实际,制定环保技术研发规划,设立研发资金,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独立承担技术研发,也可以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环保新技术研发。环保新技术研发与创新要着眼于企业节能降耗减排、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节能环保型新材料的应用,以切实降低企业环保成本。
参考文献:
[1] 郭道扬.绿色成本控制初探[J].财会月刊,1997(6):3~7.
[2] 王建明,叶青松,邹晓武.战略成本管理导向下的绿色成本管理探讨[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11):31~32.
[3] 陈畴镛,吴 瑕.我国财政支出的绿色成本研究[J].价值工程,2008(1):161~163.
[关键词]绿色竞争力;纺织服装企业;企业效益;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3-0063-05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加强,“绿色消费”成为一种时尚,并已然成为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市场消费需求。纵观目前的国际纺织服装贸易的趋势,非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小,利润也越来越低,发展空间也逐步在萎缩。从这个角度上讲提高绿色竞争力对于纺织服装企业来说已经不仅仅是单一的成本投入,更是一种潜在的未来商业价值。所以,绿色竞争力正逐渐成为评价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已成为当前企业面对的不可回避的任务。
1 企业绿色竞争力内涵
企业绿色竞争力指在有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基于环境保护和自身利益的需要,采用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合理配置和创造企业资源,并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向市场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具吸引力的绿色产品和服务,从而在占有市场、创造价值、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传统的观点认为,环保投入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致使产品的价格上升,从而失去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力。这种观念是因为他们还只是把环保看做单纯的社会责任或是企业的义务,而不是放在企业经营甚至企业战略的高度去看待。这类观点认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质量、成本、时效、服务的竞争,但他们显然忽视了企业与生态环境以及绿色竞争力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它以赢得顾客、获取利润为最终目的,但却忽视了其经济行为的外部负效应。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随着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深化,传统的企业竞争模式发生了变化,曾经作为企业负担的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继质量、成本、时效、服务四大竞争要素之后,与企业竞争力密切相关的第五种竞争要素,即环保要素,它赋予了企业竞争力新的内涵。应该讲,这一认识为传统的以质量、使用功能、售后服务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生产、营销思想注入了新的思想和启迪。
因此,我们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去重新认识绿色竞争力的价值,才更具有意义。企业是为获得最大利益化的经济组织,因而,企业绿色竞争力的首要目标也必须是企业的发展和赢利,与一般竞争力不同的是,企业绿色竞争力强调的是竞争力的长期优势地位,其基础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纺织服装企业绿色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阐述了绿色竞争力的内涵之后,本文将接着分析绿色竞争力的构成。笔者构建了纺织服装企业绿色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将其归纳为五个部分组成,主要是产品从设计到营销的一系列环节来分别阐述。具体如下:
第一,绿色信息收集能力。包括:绿色资源信息、绿色生产信息、绿色技术信息、绿色法律信息、绿色经济信息、绿色产品信息等。
第二,绿色产品的设计能力。包括:天然原料的使用率和绿色设计能力。
第三,绿色生产能力。主要包括:绿色技术的应用程度和清洁生产技术。
第四,绿色营销能力。包括:包装绿色化、绿色纺织品标签、绿色品牌、企业文化绿色化能力、绿色定价能力。
第五,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环境标准与环保认证水平、资源利用指标、能源利用指标、环境污染物治理、经济状况指标。
3 绿色竞争力与纺织服装企业效益关系的实证研究
本文之前举的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各项组成部分,与纺织服装企业效益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存在怎样的关系?如果两者之间存在联系,那么又是通过何种途径影响企业的效益?围绕上述假设,笔者将借用其他学者对部分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的绿色评价指数,再通过对比这些企业之间经济效益的差异,来寻找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步骤如下。
3.1 选取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及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数
首先,分析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各个组成部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如前所述,绿色竞争力通过评价体系进行分解后,可以由绿色信息收集能力、绿色产品设计、开发能力、绿色营销、绿色生产等能力来衡量,这些评价指标主要从企业的投入(生产成本、营销成本)和收入(产品价格、销售数量)等方面影响纺织服装企业。
其次,分析能反映企业效益的财务指标。企业的财务指标中,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除以营业收入的比率,营业收入又等于产品价格与销售数量的乘积,营业成本既包含生产成本,又包含营销成本。可见,营业成本越大,营业利润率越小;营业收入越大,营业利润率越大。营业利润率高说明该企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的投入较少或者是每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收入较高。因此,营业利润率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状况,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最后,选取企业绿色竞争力指数。笔者通过查阅其他学者的研究发现,2007年南京工业大学陈红喜用DEA法的C2R评价模型,从效率角度来评价企业绿色竞争力。他认为,企业绿色竞争力越强,也就意味着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绿色化的经济发展,他将企业员工数量、固定资产投入、主营业务成本这三项可以反映企业规模和投入情况的作为输入值,将利润总额和绿色指数(其中员工数量、固定资产投入、主营业务成本、利润总额均从40家上市公司年报中获得)这一定性指标系数采用模糊评价法得出评分(见表1)。
该学者借助运筹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了计算,得出纺织服装上市公司效率分数。有效的效率分数(θ)在0.9以上的认为是绿色竞争力状况很好,得分在0.7~0.9的,认为是好,得分在0.5~0.7的划为一般,得分在0.3~0.5的为差,0.3以下的为很差(见表2)。
鉴于上述研究方法是从投入与产出的效率比角度评价企业的绿色竞争力,而笔者也分析了绿色竞争力各评价要素主要也是从投入与产出来影响企业效益的,因此该研究方法符合本文的研究线路和研究需要。笔者将借鉴上述研究方法,以绿色竞争力效益分数为企业绿色竞争力高低的标准,进一步展开绿色竞争力对企业效益影响的具体论证。
笔者对上述40家上市企业做了筛选,删除了不符合要求的8家企业。其中辽宁时代(600241)、华联控股(000036)、深纺织A(000045)、锦龙股份(000712)、九龙山(600555)、丝绸股份(000301)6家公司已经退出服装纺织行业,转营房地产等其他行业,ST帝贤(200160)处于停业状态,远东股份(000681)处于破产重组阶段。最后,选取了32家纺织服装类上市企业绿色竞争力指数(见表3)。
3.2 分析绿色竞争力与企业营业利润率的关系
反映企业赢利能力最好、最直接的财务指标就是营业利润率。因此,本文选取2009年上市公司年度报表中各公司的纺织服装产品营业利润率,其中有经营多项产品或行业的取平均值,加入表3中得到表4。
笔者将上述数值,按照DEA有效值的档次分类,分为“很好”“好”“一般”“差”“很差”五个档次。其中“很好”档次的有7家企业,平均营业利润率为20%;得分为“好”的档次有5家企业,平均营业利润率为15.72%;“一般”档次的有7家企业,平均营业利润率为22.62%;“差”档次的有5家企业,平均营业利润率为9.51%;“很差”档次的有8家企业,平均营业利润率为5.68%(见表5)。
从表5中显示,绿色竞争力评价得分分布在五个档次的企业数量较为平均,评价得分在“一般”以上的企业占58.3%,平均营业利润率都达到了15%以上,而评价得分“差”“很差”的平均利润率均低于10%。
从整体上看,绿色竞争力评价得分越高,企业营业利润率越高。但“一般”档次比较特殊,在所有平均利润率中为最高,为了探索这一特殊现象,下一步,本文将作更深层次的探索。
3.3 分析绿色竞争力对不同产业链的纺织服装企业效益的影响
笔者根据各企业在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公司主营范围和行业分类,再将表3中企业按照其产品所处的产业链进行划分。
在32家目标企业中,有13家企业主要经营原材料生产、加工和化纤材料的制造等,处于服装纺织行业的产业链上游。绿色竞争力评分为“很好”、“好”的企业产品平均营业利润率较高,从11.32%~31.28%不等,平均值达到16.75%;绿色竞争力为“一般”的企业营业利润率平均为9.36%;“差”、“很差”的营业利润率最低,从-15.57%~8.7%不等,平均值为2.76%。可见,绿色竞争力越高,企业的营业利润率也越高,而且相互之间因绿色竞争力的差异,导致彼此间的营业利润率的差距很大,这说明在纺织服装行业的上游企业中,绿色竞争力的大小对企业营业利润率影响比较大。
有14家处于产业链的中游,主要从事生产服装成品的制造和加工。从整体情况看绿色竞争力高的产品营业利润比较高。但其中绿色竞争力处于中游水平的四家公司:美尔雅、鄂尔多斯、杉杉股份、上海开开,虽然绿色竞争力一般,但营业利润率较高。
在纺织服装下游企业中,从事商业销售的企业受到绿色竞争力的影响小,因为这些企业本身并不从事生产制造,企业的绿色竞争力更多地体现在绿色包装、绿色营销方面,绿色竞争力差异导致的企业效益之间的距离并不明显。但从申达股份公司的数据显示,从事外贸服装的企业,绿色竞争力低,其企业营业利润率也低,甚至出现了负数,这可能就和本文开头所述的外贸企业因产品不符合发达国家的绿色技术标准,而频频遭到退单,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打击。
4 结 论
本文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4.1 企业绿色竞争力对纺织服装企业的经营效益存在客观影响
如前文所述,企业绿色竞争力渗透在纺织服装企业的原料采购、生产、管理、物流、销售、废物回收等各个环节,其影响最终体现在企业的生产、销售成本和营业收入上,而成本和收入的比例又直接决定了企业营业利润率,后者又是衡量企业赢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绿色竞争力较高的企业,效益也较好。
4.2 企业绿色竞争力对不同的纺织服装企业效益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从纺织服装行业的整体而言,绿色竞争力较高的企业一般能获得较好的企业效益,而绿色竞争力较低的企业效益往往较差。同时,在实证研究中也发现,绿色竞争力对处在不同产业链和主营不同类型产品企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上游企业尤其应当注重对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加强,这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命脉。
4.3 知名纺织服装企业的效益受到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影响尚未凸显
本文在研究中发现,有个别知名企业,绿色竞争力一般甚至很差,但营业利润率仍然维持较高的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这些知名企业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了名牌效应,在同行业的市场中已经占有相对稳定的份额。名牌效应给这些企业的产品增加了额外的附加值,再加上国内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还未与国际接轨,使这些企业在产品本身“绿色含量”不高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通过名牌附加值获得更高定价和销售数量。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各国纺织服装贸易也将得以恢复,这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而言是个巨大机遇。要把握机遇,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短板效应下,增强最薄弱的一方面。
参考文献:
[1]吴晓玲.纺织服装企业绿色竞争力[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2]赵领娣,冯士榨.大力提升中国企业的绿色国际竞争力[J].经济界,2001(6):55-56.
[3]杨代友.企业绿色竞争力研究[D].上海:上海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4.
[4]陈红喜,叶依广.我国上市公司绿色竞争力实证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3):38-42.
【关键词】企业;绿色管理;绿色创新
随着科学发展观念不断增强,科技发展和绿色经济逐渐成为时展主流和趋势。虽然人类创造了空前繁荣的工业文明和人类文明,但是自然环境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资源短缺、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都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绿色经济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并迅速席卷全球,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使绿色经营理念迅速传播开来,绿色经营思想也逐渐被大多数企业认同,逐渐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为了适应时代和自身发展要求,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是必然选择。
企业的绿色管理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树立绿色价值观。绿色价值观是现代企业文化核心,在绿色文明时代来临之际,树立绿色价值观,将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生存发展基础,是企业推行绿色管理关键。(2)使用绿色技术。绿色技术能够节约资源、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技术,是绿色管理核心内容。(3)实施绿色设计。绿色设计就是把产品对环境影响具体体现在产品设计之中,(4)开发绿色产品。绿色产品的开发过程是企业。履行环保义务的关键所在,也是绿色管理的支撑点。(5)推行绿色生产。绿色生产又称清洁生产,是指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技术、管理为手段,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防治工业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综合型措施。
一、绿色管理内容示意图
绿色管理是对传统的“灰色”管理的一次革命,凡是“灰色”管理中不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管理内容都要进行变革,因此绿色管理的内容相当丰富。研究的方法和角度也多种多样,比如可以从管理过程上来研究,有绿色设计、绿色技术、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绿色市场、绿色消费、绿色营销、绿色会计、绿色审计等。绿色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建立绿色管理模式、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理财。这四者共同构成了绿色管理主要内容。绿色管理模式中的绿色企业文化,绿色经营战略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制定了目标和实施策略,绿色组织机构为绿色管理准备实施的基础条件,三者共同绘制了绿色管理全局蓝图。绿色生产和绿色营销是绿色管理的核心,两者体现出了企业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绿色理财对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起到辅助作用,并监督其实施。
绿色管理尽管是一种新兴管理方式,其本质上仍然是属于管理的范畴,绿色管理与传统管理只是就企业认识与处理企业、自然、社会关系的不同而对企业管理进行的区分。绿色管理并不排斥一般管理,在管理对象上,两者都是对现代企业进行的管理。在管理内容上,都是要正确处理面临的各种矛盾,都要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在管理方法上,两者都必须注意将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有机结合,注意采用各种现代化的管理办法。
传统的管理相比,绿色管理具有以下特征:绿色管理的核心是绿色与传统的管理相比,绿色管理的各个环节的全面“绿化”,一个产品从设计到到达消费者手里都贯彻绿色这一理念;绿色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传统管理只注重企业经济效益不同,新世纪的企业已跨越了单纯“经济人”时代,生态文明背景下企业只有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回收全方位贯彻生态环保理念,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才能为社会所认可、为法律所允许、为市场所欢迎。绿色管理更加注重环境和社会效益共赢,把这二者看作是实现经济效益的保障,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绿色管理的保障是绿色技术的开发。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必须根据社会形势推行技术创新,那些对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技术必须淘汰,新技术也必须是绿色环保才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可,进而得到推广。
二、绿色管理体系构成因素
绿色管理体系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绿色指导方针和实现绿色管理目标的系统。绿色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考虑三大因素:政府、企业、消费者。政府是实施绿色管理的引导者,要积极发挥宏观调控管理、监督作用,加快立法进程,健全法律体系,并严格执法,要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制定宏观发展战略,进行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给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施加外部压力、输入外部动力。企业是绿色管理活动的主体,在企业的个体运作中,企业的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绿色技术运用、清洁生产、绿色营销等活动的开展都影响着绿色管理的效果。消费者是绿色管理活动的响应者,甚至从一定程度上说,是绿色管理活动的催化剂,得到消费者认同的绿色活动,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获得长远的发展,随着中国人民收入增长,绿色概念将不断深入人心,绿色标准成为消费的重要标准,以绿色消费为基础的绿色消费社会是未来社会成熟的重要标志。
绿色管理是新世纪企业发展客观要求,是企业管理进步的一大体现。在日益激烈市场竞争中,如何取得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式,掌握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是保证取胜至关重要的一点,而绿色管理理念正是迎合了这种现实的迫切需求,逐渐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绿色管理体系必要性分析
人类经过工业文明的洗礼,虽然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地增长,但是也付出了沉重代价,环境日益恶化是不争的事实,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接踵而至,人类面临着生存与毁灭的严峻考验,改变增长方式,不把经济增长作为唯一的目的,是摆在人类面前的唯一出路,企业作为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在以往担当的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环境污染的双面角色,在环境危机压力下,企业应该改变经营管理模式,积极实施绿色管理,在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节约资源,做到企业发展同自然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一)企业推行绿色管理是实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
切要求
据世界银行测算,从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的贡献率为13%,但中国也付出了资源消耗、高能耗和环境破坏巨大代价。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使中国面临严重资源和能源危机。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必须实现“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体制相适应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向“集约增长方式”转变。
(二)实施绿色管理是企业提高竞争力重要途径
尽管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但是我国很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受到冲击,如2010年我国有41%的出口产品遭遇到国外技术壁垒限制,造成损失约200亿美元,其中我国的冰箱、洗衣机等数百个产品品种、8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因使用氟利昂制冷剂,违反了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而受到限制出口。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加入WTO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企业必须进行清洁生产,切实执行国际环境管理标准,大幅度提高绿色产品比例,绿色壁垒对我国企业造成损失减少到最小。
在此种观念的引导下,企业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改变发展管理战略,符合社会需求,把绿色理念纳入管理思想中来,积极推进绿色创新,生产出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绿色商品,立于竞争不败之地,而且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认真履行企业环境责任,在社会中树立一个良好企业形象,也是实现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四、实施绿色管理的对策
企业是推行绿色管理的主体,政府是企业绿色管理的重要主导者和推动者,消费者是响应者,推动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1.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首先政府作为公共管理主体不仅仅只考虑政府物质资本,更应该考虑到生态资本和社会资本,即实现由单一资本结构向由物质资本、生态资本、社会资本、知识资本、组成的复合资本结构转变,其中生态资本是基础,知识资本是关键,物质资本是支撑,社会资本是保障。其次应转变人的观念,使政府管理人员树立绿色管理意识。绿色管理理论把人看作“生态人”、“经济人”、“社会人”的统一。因此,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必须高度重视、反映和全力满足“人”的生态需求和社会需求,注重对“经济人”行为的生态边界、社会边界的保护和控制。政府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市场作用,调动微观经济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自然资源产业化,实施环境成本制度;要注重提高民众绿色意识,大力进行绿色教育;要积极促进绿色需求,引导绿色消费;要按照科学发展要求,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绿色产业。
2.企业树立绿色管理理念,积极主动实施绿色管理。企业是实施绿色管理的主体,绿色理念作为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和灵魂,能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以强烈的社会意识和环保意识,实现企业、顾客、整个社会发展利益统一,将实现企业、顾客和整个社会的长期利益作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首先,从企业利益出发,对企业员工绿色企业文化教育,企业文化是企业及员工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实现的,对企业成长有重要影响,所以引导他们争做绿色员工。在进行绿色管理中,绿色文化教育的培养与国民绿色意识的提高、绿色产业发展是相互联系的,同时也是相互促进的,下图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图:
其次是加强国民绿色文化培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植绿色社会文化,通过小学到大学系统绿色文化教育和大众传媒对绿色文化宣传,增强整个国民生态意识。二是培植绿色企业文化,用绿色文化对企业进行形象系统设计,绿色行为、营造绿色理念、和绿色视觉,树立企业的良好的形象。三是培植绿色消费文化,通过宣传、教育、启发消费者,树立新型文明消费观念,使其认识到绿色消费有利于生态保护,有利于后代可持续发展,从而扩大绿色消费队伍,推动绿色营销和绿色食品可持续发展。发动一场全方位的“绿色革命”,倡导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生产经营活动。
3.消费者:转变观念强化参与。健康是人们的长期目标,在短期中只是人们的潜在追求,因此,了解健康与绿色消费的关系,掌握绿色消费的内容,能够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建立起绿色消费的个人标准,形成人人追求绿色消费的社会风尚。健康也是公共利益,绿色消费通过环境对健康产生影响,进行绿色消费不仅有利于个人,也有利于社会,特别是公共性绿色消费对社会有大的贡献。为此,政府应投入一定财力普及绿色消费知识,培育和奖励一定的绿色消费个人、社区和组织,引导人们投入到绿色消费之中。同时也为绿色消费提供法律环境,约束对环境损害的责任,在基本法确立以后,再制定不同的绿色消费行为的立法。
参考文献
[1]吴彦艳.企业绿色管理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李鸣.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定位与创新[J].生态经济.2008(6)
[3]李芬.绿色管理: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J].前沿.2008(10)
关键词:企业 绿色财务 体系 构建 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所能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也在日益恶化,为了适应现今的市场经济,企业必须对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及构建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企业必须要深入的应用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企业内部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来深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
一、绿色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适应绿色消费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绿色产品更加关注,消费观念也逐渐趋于理性化。消费者将更加青睐绿色产品及可循环利用的产品,会在这些方面投入更多的消费。这时企业必须在企业内部构件绿色财务管理体系,更好的引导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及生产、销售环节更加趋向绿色理念,满足消费的需求,让企业的经营模式更加趋向绿色、环保、生态。
(二)提高企业国内国外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全球经济绿色管理理念的盛行及全球融资环境的不断变化,绿色管理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作为企业运转必不可少的财务管理环节更是需要推行绿色管理的理念及模式,及时的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和迎合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引导企业的经营管理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二、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几个要点
绿色财务管理,主要是让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企业效益这三者之间达到和谐统一,目的在于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前提下,让企业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实现企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下是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几个要点。
(一)绿色体系构建中的宣传环节
宣传是企业进行市场推广的重要环节,然而现阶段有很多的企业在宣传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宣传的方式和理念过于陈旧,特别是在绿色宣传方面更是落后,这样无法迎合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致使市场竞争力下降。为此在构建绿色管理体系时,在绿色宣传这一环节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及财力,通过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绿色宣传活动,让消费者看到自身的绿色行为,达到宣传企业绿色形象的目的,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影响力。
(二)绿色体系构建中的筹资环节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绿色筹资体系主要源于政府的政策和企业财政支持。在绿色财务管理体系下,企业的各项活动需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及所付出的绿色成本。在筹资的时候,筹资方式需要向绿色负债及绿色股票的形式转变,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和环节企业在绿色资金方面的压力,同时也可以保持企业良好的绿色形象,进一步带动企业价值的提升,从而实现构建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目的。
(三)绿色体系构建中的投资环节
基于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企业在进行投资的时候,需要考虑投资回报率和投资风险,并且要对投资过程中付出的绿色成本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多种因素制定和评定出最佳的投资方案。绿色投资还需要对相关的环境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及评价,做到本质上的趋利避害。如在制定绿色投资方案时,事先要对周边的环境进行勘察,接着考虑项目的经营与现行的法律政策是否有冲突,最后采取绿色环保的方式去获得国家的相关政策补贴及确保绿色投资方案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推动企业进一步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
三、推进绿色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的措施
(一)加快绿色文化建设
企业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目的在于使企业得到健康、良性、稳定的发展。企业绿色文化的建设,不仅可以在企业内部得到企业高管的重视和公司普通员工在思想上得到统一,意识到革新体系的重要性,而且还可以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舆论,这样不仅加快了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同时也起到了宣传的目的,使得企业的声誉得到巩固,进一步推进了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二)采用绿色会计的处理方式
在进行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时,是离不开国家的相关法律及政策的。绿色财务管理模式是一种科学环保的绿色股本收益模式,是符合目前利益追求的,同时也远远优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为了企业的更好发展,需要及时的更新财务管理体系,采用绿色会计的处理方式,才能进一步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和推进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进度。
(三)力争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指导
任何改革都离不开政府的相关支持和指导,政府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确保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企业进行财务系统的绿色管理体系的改革,是一项响应国家建设经济性、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举措,是可以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及引导的。当企业的决策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企业的一些列决策都会得到很好的执行,自然就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推进企业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结束语
为了响应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企业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不仅可以迎合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还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绿色财务管理体系不仅具有传统财务管理体系的优点,还具备了需要传统管理模式不具备的优势,在今后的企业管理中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最终必然会推进企业向着更高、更远、更强的方向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心阳;浅析中小型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设计及其推进机制[J];《现代商业》,2008
[2]吴金波;企业绿色财务管理内容体系设计及推进机制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