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期货稳定盈利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商品期货;跨期套利;正向市场;反向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一、牛市跨期套利交易概念
期货市场套利交易的种类主要有四种:跨期套利、跨商品套利、跨市套利和期现套利。跨期套利是指在同一交易所买入(卖出)某一交割月份的某商品期货合约的同时,卖出(买入)另一交割月份的同一商品期货合约,以期未来在有利时机同时将两种期货合约对冲平仓的交易方式。根据所买卖的交割月份及买卖方向的差异,跨期套利可以分为牛市套利、熊市套利和蝶式套利。
牛市套利就是买进近期月份合约的同时卖出远期月份合约的套利交易策略。市场处于牛市上涨阶段,由于较低的商品库存水平,直接导致现货和期货近期合约价格上涨的幅度大于期货远期合约,或者现货和期货近期合约价格下跌的幅度小于期货远期合约。
我们知道,期货市场状态大致可以划分为正向市场和反向市场两种状态,简单讲,正向市场就是远期合约价格高于现货和近期合约价格的市场;反之,就是反向市场。在一般情况下,在正向市场条件下进行牛市套利的交易风险相对有限,因为期货远期合约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期货持仓费用的限制,不大可能超出期货近期合约价格太多。但是有些情况应当注意,主要是针对农产品期货品种,跨年度的两个期货合约,一方面是期货市场相关交割制度的特定要求;另一方面是农产品跨年度的基本面状况会有很大不同,因此两个期货合约价格的相关性较低。在这些情况下,进行牛市套利是存在较大交易风险的,所以牛市套利交易对于可以储存的商品并且是在同一作物年度最有效。在反向市场条件下进行牛市套利,其在分析、判断、操作和风险控制方面与普通单边投机交易本质上没有差别,主要是当市场发生近期月份合约挤仓或逼仓,以及近期月份合约逼仓之后,向远期月份合约抛货的情形下,套利交易者可以主动采取买强卖弱的牛市套利策略顺应价差的趋势。
二、牛市跨期套利交易影响因素
在理论上牛市跨期套利无风险,但是在实际市场环境下,在现实操作中,这种套利方式会受到现行期货交易所相关交易、交割和风险控制等制度安排的影响,下面详细分析和讨论与其有关的问题。
1、增值税问题。在实盘跨期牛市套利投资中,由于要发生实物交割,相应也带来了增值税的问题。按照目前的交易所交割规定,增值税发票上的开票价格是该期货合约到期的交割结算价加减升贴水,这样会出现实物交割买卖价格差与我们实际的期货买卖价格差之间存在差异。因为买入交割与卖出交割之间存在时间差,在买入交割之后,如果市场价格大幅上涨,这样卖出交割时,我们所缴纳的增值税也要相应的增加。很明显,增值税的变化直接导致了盈利的不稳定,所以我们需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增值税风险。增值税风险源自买入交割价与卖出交割价的不确定变化,在现实操作中,我们通常采用控制期货头寸的方式来回避增值税风险。
2、仓单有效期问题。期货交易所标准仓单管理办法中均有可能涉及仓单有效期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农产品期货,农产品在存储期间品质会有明显的下降,基本上是存储期越长,品质下降越明显,因此期货交易所除对农产品期货规定有时间升贴水以外,均在仓单退出方面有制度安排,也就是仓单的有效期问题。在设计实盘跨期套利组合的时候,应当避免套利交割中所接仓单不能用于下次交割。以棉花期货为例,我们应当避免或减少9月合约和11月合约之间的实盘跨期套利,以及棉花期货跨生产年度合约之间的实盘跨期套利。
3、期货交易风险控制问题。当市场出现极端风险的情形下,例如期货市场价格单方向连续3日涨停或跌停的情况下,按照期货交易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规定,期货交易所将使用风险控制措施,强制减仓就是风险控制措施之一。强制减仓的基本原则是先从历史最好盈利持仓开始,把期货盈利持仓逐级(从盈利多到盈利少的分级)拿出来分配给符合期货交易所规定的亏损一方实现对冲平仓。这些设计上有利于市场稳定,减缓市场价格波动的制度安排,对于实盘跨期套利组合来讲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系统风险,我们应当尽量采取措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方法是通过买进平仓,然后再卖出开仓的方式来降低卖出开仓价格,这种操作过程是把期货持仓浮动盈利转化成实际盈利,降低当前卖出持仓的盈利,这样在强制减仓的时候,我们的空头头寸被强制减仓的几率下降,尽量确保套利组合的完整,做到同时进出,不留风险敞口。
三、正向市场条件下对冲牛市跨期套利交易案例分析
2008年国际商品价格实现了牛熊转换,整体商品价格出现类似股票市场那样的“崩盘”式的暴跌行情,CRB指数从年中的最高点473.97大幅下跌至年底的最低点208.58,累计下跌56%。棉花市场不可能在价格风暴中独善其身,也出现了快速大幅的下跌行情。
2008年9月中、下旬,棉花905合约与棉花901合约的价差基本上维持在600元/吨左右的水平,通过对历年棉花5月合约与棉花1月合约之间价差的比较分析,以及对棉花价格未来可能继续下跌的分析判断基础上,我们认为,棉花905合约与棉花901合约的价差将会缩小。于是,在2008年9月26日,我们买入10手棉花901合约,价格为13,080元/吨,同时卖出10手棉花905合约,价格为13,640元/吨,以期望在未来某个有利时机同时平仓获取利润。2008年11月21日,我们决定以11,020元/吨价格卖出10手棉花901合约,同时以10,980元/吨价格买进10手棉花905合约,套利结果是棉花901合约亏损2,060元/吨,棉花905合约盈利2660元/吨,最后净盈利=(2660-2060)×5×10=30000元。
套利机会分析:棉花是典型“季产年销”的品种,远期月份合约价格一般保持对近期月份合约价格的升水结构,距离作物收获上市时间越远的月份合约价格就越高,这主要体现了持有棉花库存的时间价值。
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后可知,一是这些年棉花5月合约与棉花1月合约之间价差的波动区间大体是从100元/吨至800元/吨,价差的峰值出现在2008年1月7日,价差达到790元/吨;二是这些年,随着1月合约到期,棉花5月合约与1月合约的价差基本上在波动区间的相对高位收官;三是这些年,由于棉花期货仓单整理、注册的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棉花这种商品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之间实现十分通畅的流转,只要现货市场棉花供应充足,那么制成可用于期货市场交割的棉花期货标准化仓单的数量也是可以保证的。因此,棉花远期月份合约价格受到来自期现套利和实盘跨期牛市套利这些无风险套利活动的作用限制,故5月合约相对1月合约没有出现异常的波动。我们选取2005年10月份以来的棉花901、905合约收盘价数据(数据来自富远软件),并剔除1月至5月之间不同年度合约数据,样本总计463个。对棉花901、905合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二者相关系数为0.975527,相关性较高,具备套利交易的基础。对二者价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价差最大值790,最小值150,平均值为459,标准差为137.6111,偏度为-0.0526,峰度为1.9603。由价差的详细描述可知,价差分布偏度-0.0526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价差600元/吨左右买入棉花901合约、卖出棉花905合约进行牛市套利,虽然不一定能够获利,但是交易的风险是可以预期和控制的。从交易策略的层面来讲,风险是可以预期和控制的,盈利是不可预期和模糊的,仍然可以实施交易,并且是不错的交易。
主要参考文献:
――编者
股指期货期现套利,即股指期货与现货(包括股票或ETF)之间的套利,是利用股指期货合约与股票价格指数之间的定价偏差所进行的套利交易。
套利原理与操作思路
由于期指相对于现指对信息的反应速度要快,加之每日两者在开盘与收盘的时间上存在差异,因此,期指的波动往往会大干现指,期现之间经常会产生偏离(我们称之为“基差”)。同时,股指期货在到期时是依照现货指数的价格来进行交割结算,即期现到期时会强制收敛,这成为股指期现套利可行的基本保证。
具体操作上,在基差偏离较大且足以涵盖所有成本(交易成本、跟踪误差、冲击成本等)时,就会产生套利机会。这时我们就可以买入股指期货合约,同时卖出相应现货股票组合,并在未来某个时间基差收敛时(最晚为到期交割),对两笔头寸同时进行平仓,获取建仓时基差收益。
理论上讲,期现套利属于无风险套利。只要定价偏差能覆盖掉所有成本,就可以进行期现套利操作,而不用关心市场的未来走势。从8月初前后的市场运行情况来看,基差大于20点就可以考虑进行套利操作。
实盘操作过程
本账户起始总资金107.44万元,满足的套利手数为1手。根据期现套利对资金的要求,我们将资金在期货和证券两个账户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其中期货账户17.44万元,证券账户90万元。
本账户的主要交易费用参数如下:
股票交易佣金:0.5‰,ETF交易佣金:0.5‰,股票交易印花税:1‰,期货交易手续费:0.05‰,期货保证金率:15%。
由于股票实行T+1交易,故相应套利操作也为T+1。虽然通过ETF一级市场可以变相实现T+0,更好捕捉套利机会,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但额外增加的申购赎回环节也会使套利流程更加复杂,因此本次操作策略还是采用T+1交易。
从7月29日至8月20日一共进行了6次套利操作。建仓时间分别为7月29日、8月2日、8月4日、8月6日、8月13日和8月18日,除第六次(基于IF1009合约)持仓时间为两日外,前五次套利平仓时间均为建仓次日,持仓时间为一个交易日。详细操作过程如表:
对于交易做出以下几点说明:
1 套利系统性能
系统具备良好的并发交易性能,成交回报速度快,以第一次建仓操作为例,期货从委托到成交回报用时2秒。现货组合一共包括55只股票(或ETF),1秒之内成交9只,2秒之内成交16只,3秒之内成交47只,4秒之内除浦发银行外全部成交。随后对浦发银行进行撤单补单操作,补单成交用时2秒。
2 建平仓时点的选择
根据持有成本模型,无风险套利上限应在33点,即便在将交易成本、冲击成本及跟踪误差降到极为严格的条件下,套利上限也不应低于22点。但是从最近市场运行状况来看,能满足上述标准的机会很难出现。根据对近期市场的统计,只要基差大于20点就是比较好的建仓机会。在基差为零附近择时平仓。
3 第一笔操作亏损原因分析
第一笔操作主要目的为系统实盘测试,并未以盈利为目标。主要考察目标为系统功能和通道的畅通,因此建平仓点的选择上没有按套利策略执行。主要亏损原因在于平仓时,瞬间组合跟踪误差较大,直接降低最后收益达7点(2100元)。但是第一笔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状态良好,从第二笔开始,开始按既定策略操作,追求每次套利的盈利水平。
实盘操作总结
针对如上实盘交易情况,我们做了如下几方面总结:
1 系统主要性能方面
行情刷新及时准确:与实际行情保持同步;
交易速度快捷:套利组合批量并发下单,最快成交回报耗时仅1秒,全部成交在3秒左右。
操作方便:一键下单实现套利操作,批量完成撤单补单。
2 套利策略方面
建平仓时点:按严格的模型计算,套利区间上限在30点以上。通过统计基差分布,基差20点可尝试介入,在零附近考虑平仓,持仓时间通常仅为一天。
成本估算:如果现货组合为一篮子股票,总成本约为11点,包括交易成本6点,冲击及延时成本3―4点,组合跟踪偏差因素1-2点。
现货组合:根据首创期货自有现货构建模型,2日持仓期间,现货组合与指数偏差在基本维持±3点之间波动。跳水或单边上涨行情时,偏差会有所扩大,但也基本能控制±5点之内。而套利系统自带模型构建组合偏差较大,日偏差在±10点内波动。相比之下,首创模型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3 预期盈利方面
如上所述,我们在23天内运用实际账户资金,以“T+1、20点之上建仓、0点附近获利平仓”的方式,进行了6次实盘套利交易。累计盈利达到了1.352%,不考虑第一次以通道测试为目的的盈亏结果,其余5次平均收益为每笔0.27%。以每月捕捉8次套利机会测算,预期年收益率可达25%-30%之间。
关键技术及风险分析
1 现货构建及跟踪误差控制
期现套利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是现货组合(一蓝子股票)的构建,构建的目标是尽量拟合沪深300指数,衡量拟合效果的指标即为跟踪偏差。跟踪偏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套利的最终收益。
现货组合构建的方法大体有三种:即行业分层法、市值权重法、相关系数法。首创期货利用两年的沪深300仿真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比发现,市值权重法拟合效果最好。
首创期货基于市值权重法编制的算法模型,在实盘交易中构建的50―60只股指组合,其与指数的跟踪偏差三个交易日之内能控制在±3点以内,五个交易日控制在±8点以内,效果在业界处于领先水平。
2 冲击成本控制
冲击成本及延时成本也是影响套利最终收益的重要因素。首创期货依托高速稳定的《恒生股指套利交易系统》对盘口实时扫描并计算最优下单数量,可以将冲击成本及延时成本降至最低水平。根据实盘测试,冲击成本及延时成本可以控制在4点以内。
3 保证金风险控制
股指期现套利交易中,股指期货实行的是保证金交易。如果保证金配比过于激进,则极有可能出现保证金不足时期货头寸将被强行平仓,从而导致现货头寸单边风险暴露,如果保证金配比方案过于保守,则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从而影响套利收益率。因此良好的保证金风险控制技术是套利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首创期货在保证金风险控制方面业已形成完整的制度,运用风险评估与动态调整的保证金配比策略,最大程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避免保证金风险的出现。
值得说明的是,依据现实的市场情况,由于市场中的套利力量非常充分,自套利时机出现直至获利平仓的时间周期极短(最短的不足20分钟),故保证金风险已大大减少。这为套利收益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条件。
4 高速可靠的套利交易系统
期现套利对交易系统的功能和交易性能都具有更高要求,尤其是股指期货运行一两年步入成熟期后,套利盈利能力直接比拼的就是交易速度。
首创期货目前已搭建并运行的股指期现套利交易系统,是集市场动态分析、程序化交易、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平台,能高效完成现货组合构建、套利机会实时监控、套利指令批量下单、撤单/补单、持仓监控、风险监控等流程。同时,首创期货通过日信证券部署了股票独立报盘通道,现货指令将直达交易所,保障了系统交易的安全快捷。实盘交易记录显示,同时发出的55笔股票委托指令,几乎都在3秒内完成了成交回报。
5 现货组合中个别股票停牌的风险
关键词:期货经纪公司;风险;企业环境
分析我国期货经纪公司近几年所发生的风险事件,可以从风险管理的支持系统—企业环境上找到风险形成的原因。而最深层的原因,则在政府层面和企业体制层面。企业环境分为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又分为企业“硬件”环境和企业“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主要包括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组织架构,“软件”环境包括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企业人员诚信水平和道德素质。
下面先从企业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和风险管理技术这个层次对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
1.我国期货经纪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较大问题,很容易导致公司风险的发生。“我国期货经纪公司都建立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形成,证监会也在这方面有相应的管理和监督,但在治理结构建设的意识和实践上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胡俞越,2005)”。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现象严重。在“三会一经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中,股权结构是和股东成分是影响股东会的首要因素。在我国的期货经纪公司中,除少数公司股权结构较分散外,大部分公司存在严重的“一股独大”现象,股东只有2-3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多在50%以上,更有相当一部分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80%。公司的经理层完全由控股股东直接任命和委派,控股股东控制了公司所有经营和决策。这就使得大股东抽逃资本金的行为变得轻而易举,而且在经营中更容易发生非法占用客户保证金的事件。2004年发生的四川嘉陵期货经纪公司风险事件就是因为大股东挪用客户巨额保证金以及股东虚假出资所造成的。在我国2/3的期货经纪公司的控股股东是国有企业,另外1/3比例是民营企业。很多企业自身还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不论在意识还是实践上,都阻碍了所控制的期货经纪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步伐。在管理中行政色彩浓厚,人情味重,主动性差,很难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流程。民营企业控股的期货经纪公司在快速反应和严格执行控制流程方面更胜一筹。但受自身特点局限,这些经纪公司战略制订没有持续性,经营决策更随意,短期行为明显,只重视业绩和利润,不重视规范经营、不重视员工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不重视风险管理技术的更新,很容易发生违法违规的风险事件。所以,由于期货经纪公司股权结构过于集中,股东自身的法人治理不健全,控股股东直接任命公司经理层,股东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发挥不当,致使经营决策随意化、风险控制形式化,最终可能导致风险发生。
(2)董事会机构虚置,董事会独立性不强,存在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我国的绝大多数期货经纪公司都设有董事会,但平时很少召开董事会议,公司的很多重大决策由大股东内部开会商量决定,不经过董事会议表决。董事会成员绝大部分是内部董事,体现现代企业制度优势和出资方、经营方之间委托关系的独立董事制度流于形式。我国期货经纪公司的独立董事要么是公司高管人员的亲朋好友,要么和股东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只是“花瓶”而已,当公司在战略决策、审计、风险控制等方面需要他们时,独立董事却无法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当然更无法客观中肯地评价公司经理层的工作业绩了。董事会成员为大股东指派的董事超过50%,如果考虑到股东之间的关联,比例就更高了。董事会和经理层重合现象严重,董事长兼总经理、董事兼总经理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情况容易使董事会偏袒经理层,经理人作为董事也容易影响董事会的决策,从而使董事会的独立性大打折扣,严重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2005年发生的海南省万汇期货经纪公司原董事长兼总经理严芳、副总经理卞明携带2800万客户保证金潜逃事件就充分体现了董事会不独立、缺乏独立董事制度、内部人控制的弊端。
(3)监事会形同虚设,难以发挥作用。目前约有1/3的期货经纪公司设有监事会,大部分只设立1-2名监事。从监事的产生方法上看,一部分是大股东委派,一部分选择公司员工担任。公司员工由于与经理层存在上下级关系,很难有效监督公司经理层的经营活动。所有监事都是兼职,而且大多数都缺少期货公司监管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加上监督多为事后监督,监督手
段有限,所以监事会的作用难以发挥,无法形成有效监管。
(4)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期货经纪公司的效益较差,无法留住高水平的经营管理者,公司的薪酬制度没有真正和业绩挂钩,股权、期权等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管理层更注重短期行为和短期利益,只重视近期的财务指标。这样不但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更会诱使管理层利用经营权随意违规,引发经营风险,损害股东和客户的利益。
2.期货经纪公司的组织结构不利于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公司组织结构是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职能部门等组成的公司架构,重点是职能部门或者和其他具体业务部门的设置和分工。我国期货经纪公司涉及风险控制和管理的部门主要有风险控制部、稽核部、财务部、结算部。这其中,稽核部把主要工作放在各部门、营业部开支、日常费用、成本、业绩排名等上面,财务部主要负责客户保证金管理、公司日常资金管理,结算部负责公司所有客户每日交易、持仓、权益等的结算。真正全面负责和管理公司风险的应是风险控制部。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期货经纪公司的风险控制部还只是简单地负责每天的客户交易和持仓风险通知、督促客户追加保证金、强行替客户平仓、交易账单的邮寄和存档、客户电话委托录音记录等工作,风险总监向公司总经理负责,和其他部门主管及营业部经理平级。这种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会使风险控制部门在风险来临时忙于和风险所涉及的各部门协调关系,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完成风险的识别、衡量、应对和控制过程,无法和董事会及时沟通,并使董事会迅速作出反应,也很难以一个部门的力量在全公司内部贯彻“全民风险管理”的文化及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没有有效的、有利于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期货经纪公司会很容易任风险隐患发展成风险事件,并且会让公司遭受的损失更为严重。
3.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管理文化缺乏。我国期货经纪公司从高层到一般员工对风险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公司推行的企业文化并未把风险管理作为文化中的核心部分,风险管理理念没有深入人心。许多公司的管理者只关注客户保证金存量、每日交易量、新客户开发等,把风险管理工作放到了一边。在今天,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一个企业存在的灵魂,是企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国内期货市场上发展良好、行业利润和交易排名前几位的期货经纪公司都有着很好的企业文化,他们都把人才管理、业绩、做事风格等理念放人企业文化中,并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大力推行。但风险管理理念却一直没有作为企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得到很好的推广。加拿大联合谷物种植公司的风险部经理麦肯德勒斯说过:“我认为风险管理的意识是每个管理人员都应该学习和具备的。风险管理不是这样:哦,我们公司有风险管理经理,他负责处理公司风险。风险管理过程就像预算过程或其他行政过程,要有人推动,并克服出现的困难,而且公司的业务经理必须积极执行这个过程。”风险管理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和人员的参与,仅有风险管理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要让期货公司的所有员工都了解这些,就需要公司的管理者推行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把风险意识印到员工的脑子里。期货-[飞诺网feno.cn]
4.期货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诚信和道德水平不足。期货从业人员主要是指期货交易所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期货经纪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其他机构中从事期货投资分析和咨询业务的人员。期货市场的人员流动主要发生在各个期货经纪公司之间及期货公司和其他期货投资咨询机构之间。期货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高级形式,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沿。期货业也是金融领域内专业性较强、技术性较高、涉及面较广、影响范围较大的一个行业。期货业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对从业者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要求较高、标准较严。但我国的期货市场目前尤其缺乏大量合适的、高质量的从业人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市场存量资金较少,行业盈利能力偏弱,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专业化人才市场,也很难吸引到顶级的人才加入。二是行业内对于从业人员的诚信和道德素质培养不够重视,相关的培训太少,也很少组织以此为主题的活动。无法像西方发达国家的期货市场一样通过许多再教育的课程和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要求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低素质、道德水平差的人员极有可能会在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无法完成自己分内的职责而最终导致公司风险控制的失败。
5.期货经纪公司风险度量、评估技术和方法落后。了解公司面临风险的真实程度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需要先对风险进行分类.然后尽可能对风险进行度量。只有在此基础上,公司的管理人员才能真正制定出价值最大化经营决策。期货经纪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中,目前很大一部分还只能定性地度量和分析,无法进行定量地分析。但对于公司的市场风险,在国外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广泛运用风险价值法、压力测定法等定量分析方法能够较为精确地测定自身的金融操作和交易所带来风险的概率和大小的今天,我们国家却远远落在丁后面。近几年随着外资逐渐进入我国银行业,加上银行业的财力雄厚,我国的一些大型股份制银行通过技术交流等方式从国外引进了一些风险度量技术。但在证券公司和期货经纪公司中,这些技术还没有被应用。公司中的风险控制部门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对客户交易和持仓的市场风险的管理上,但他们无法利用先进的技术、结合大量历史数据得到风险概率和大小的数值,他们只是利用自己在行业内多年经历的教训和风险管理的经验,大概地估计风险大小,进而作出客户交易保证金水平调整、风险警告、增加保证金通知、砍仓等风险应对措施。这样做很可能会出现两个后果:一是过于害怕行情大幅度波动导致客户保证金不足而穿仓,于是在交易所保证金基础上过分增加客户保证金比例。这样不但对客户的资金是很大的浪费,而且迫使客户降低交易数量和次数,极大地影响公司的利润和行业排名,最终是大量客户的流失和公司生存的危机。二是为了吸引客户的资金和增加公司的交易量,不顾行情可能的波动,把交易保证金水平降到了警戒线以下的比例,行情朝着与客户持仓相反方向发展,在客户和期货公司来得及砍仓以前保证金告罄,客户账户穿仓,期货公司垫付自有资金来弥补交易的欠款。那么一旦客户不认可交易或者拒不偿还这部分欠款,期货公司就只能通过诉讼来解决了。这种风险从我国期货市场诞生以来就经常发生,是令各个期货经纪公司非常头痛的问题。
6.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期货市场属于高风险新兴市场,从一开始就需要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国外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也大体都是“先:立法,后上马”,立法先于实践,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实践,这样能够很好地促使期货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但我国却是“先上马,后立法”,由于期货基本大法《期货交易法》的缺失,我国期货市场从成立起就长期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一直到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及后面相继实施的《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和《期货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情况才有所好转。期货交易所和经纪公司的违规行为和风险事件也大为减少。但现在我国期货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仍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建设和完善速度过慢,跟不上期货市场发展的步伐。目前仍有许多配套的法规和制度没有制订和公布出来,如投资者保护基金法、期货投资基金法等。二是目前的期货法律、法规有一些地方内容模糊,或者不够具体,执行起来有难度。另外由于市场的快速发展变化,一些法律条款已经不冉适用,甚至还有一些条款自相矛盾或者与我国的其他方面的法律如《公司法》的条款矛盾,这些都应尽快修改。法制建设越完善,期货经纪公司就越能够合规经营,风险发生的概率就越小。
此外,市场准入、退出制度不完善,没有真正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要想让期货经纪公司更健康、更快速地发展,我们就必须严格执行市场准人、退出制度,把好的、强的留下,坏的、弱的剔除。我国期货市场只有数百亿的资金存量,却有 180多家期货经纪公司。为了争抢有限的客户资源和增加交易量,很多公司恶意降低交易手续费和客户保证金比率,甚至在开户、交易、资金存取等方面违规操作。这些行为一方面破坏了行业的正常盈利方式,使得规范经营的公司反而难以生存,另一方面,极大地增加了经纪公司的风险水平。
7.监管体系不适应期货市场的发展。我国的期货市场监管同样也经历了一个长达几年的没有主管机构的时期。目前的期货市场监管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一是国家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政府监管机构,通过立法和各地区派出机构的日常监管活动,对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投资者等市场主体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二是郑州、上海、大连三家期货交易所通过制订和执行各期货品种的交易制度、交割制度、结算制度、会员管理办法等来监督管理期货经纪公司和投资者;三是期货行业协会这类行业自律组织对期货经纪公司的监管。证监会和交易所监管手段主要有大客户持仓报告制度、保证金存取、客户资料抽查等,基本属于事后监管和静态监管,缺乏动态监管和事前预警的技术手段。期货业协会也没有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监管的作用,没有完成期货从业人员培训、人员管理、法律法规宣传、调节纠纷等职责。没有很好地弥补期货公司的风险漏洞,引发期货风险事件。
造成上述七个方面问题的深层根源有三大方面:
1.我国期货公司的出资方缺乏对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和了解,或者由于个人利益的关系,不愿督促经理层对期货公司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
我国大部分期货公司的控股股东都是传统的国有企业或当地政府的直属企业。如中期公司、浙江永安、建证期货、金鹏期货、中粮期货这五家国内规模较大的期货公司,其控股股东分别是衮煤集团、浙江经建、常州投资、有色工贸、中粮集团。企业长期的国有企业体制、政府式的思维方式在短期内无法消除。他们作为控股方,通过控制董事会和经营层轻松实现对期货公司的控制,但由于缺乏对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入了解,再加上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利益,他们不愿督促和监督经营层对期货公司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也没有动力去聘请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进入公司。这样,期货公司的治理结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人员素质就无法得到改善和提高。
2.国家法制体系建设落后,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
美国的法制体系非常健全,金融领域的法律和民法、商法等相关领域的法律形成的法律支持体系保证了期货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和我国期货市场建立时间很接近的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期货市场,由于各自总的法律体系很完善,他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结合自己期货市场的特点和相关领域法律条文,制订出自己的期货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作为有利的支撑,促进了自己期货市场的大跨步发展。现在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期货市场发展水平已经远远领先于中国内地的期货市场。中国内地期货市场至今还没有自己的期货大法,政府监管机构对行业的监督管理无法可依,所以监管效果不好,期货公司也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改善公司内部环境的标准。
3.国家对期货市场的发展不够重视,支持力度太小。表现在一是国家对期货市场没有连续、稳定的行业政策,二是国家的相关部门对期货市场增加品种、增加资金容量等设置人为的障碍。这就导致了我国期货市场规模上不去,期货公司成熟稳定的盈利模式无法形成,公司拿不出资金和人力去完善公司内部环境,也没有办法引进和留住期货专业人才,更没有精力去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外资企业;汇率风险;人民币升值;敞口头寸
中图分类号:F830.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2-0055-03
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人民币也很难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自由可兑换货币,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外资企业必须使用他国货币作为外贸收支的结算工具。另外,在全球范围内,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买方占据贸易市场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在对外贸易出口结算中,中国外资企业没有选择结算货币的优先权”。因此,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背景下,处于被动地位的中国外资企业必然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损失。现代企业会计早已摆脱传统的“报销、记账”工作模式,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会计师是否精于财务管理之道,将决定外资企业的未来生存发展空间。
一、外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
(一)出口贸易合同的条款约定管理
财务会计师要积极地参与对外贸易合同的签订工作,汇率因素应考虑在内,规定一个互相都能接受的风险比例作为合同的附加条款。由于对外贸易是双边交易的问题,交易双方都希望降低汇率风险,因此,在计价货币的选择上,双方很可能会产生矛盾。对外贸易双方可以选择的折中方法是:计价货币有利的一方要向不利的一方提供其他让利;软硬货币搭配的方式计价,双方共担风险;若双方相互持有债权与债务,可以选择同一货币计价。尽管,在国际贸易市场中,中国的外资企业处于被动地位,但是,如果会计师能够利用合同的有利条款,那么将会很大程度地降低汇率风险损失。作为企业的理财者,会计师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核算,更为重要的是“博学多才”,要及时地掌握国际贸易合同法规的相关知识。在对外贸易合同谈判中,会计师应把握合同条款的要素,力争做到“滴水不漏”。
(二)汇率风险敞口头寸的管理分析
买卖头寸平衡法是指通过调整外汇买卖头寸,来实现买卖头寸平衡的方法,外汇交易风险的敞口是买卖头寸的差额,因此,买卖差额为零就可以完全规避外汇风险。买卖头寸平衡法的运用并不是以完全消除外汇风险为目标,而是尽量减少外汇风险损失。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出口收汇与进口付汇、偿付外汇贷款的时间,来实现一定程度的买卖头寸平衡。买卖头寸平衡法是最基本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也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方法,因此,在外汇风险管理中,企业应该首先选择此法。交叉弥补风险是指将两种不同外汇的买卖头寸进行交叉平衡,从而规避外汇风险。交叉弥补风险必须选择汇率相对稳定的两种货币,例如,港币兑美元实行联系汇率制,可将这两种货币的买卖头寸进行交叉平衡。交叉弥补风险是一种低成本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企业先进行同一货币的买卖头寸平衡,然后,再寻求交叉弥补买卖头寸平衡的机会。
(三)外汇交易避险法的汇率风险管理分析
外汇交易避险法中的避险外汇交易与贸易、非贸易交易是相互独立的,在不影响交易对方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外汇交易本身,来管理外汇风险。随着近年来中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收汇期延长,企业急需解决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通问题。出口押汇等短期贸易融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资金周转难题,还可以提前锁定收汇金额,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风险。套期保值是买进或卖出与现汇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外汇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外汇期货合约,而补偿现汇市场所带来的实际汇率风险。外汇期权业务的优点在于可锁定未来汇率,提供外汇保值,客户有较好的灵活选择性,在汇率变动向有利方向发展时,也可从中获得盈利的机会。对于那些合同尚未最后确定的进出口业务具有很好的保值作用。期权的买方风险有限,仅限于期权费,获得的收益可能性无限大;卖方利润有限,仅限于期权费,风险无限。
二、外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数据检验分析
(一)汇率风险管理之前的企业盈亏数据分析
为便于分析问题,假设一家外资企业甲公司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在2010年1月4日,甲公司与国外进口商乙公司签订贸易合同,规定在未来的12个月内,每个月的15日为发货日,甲分12个批次向乙出口价值为USD7 200万元的商品,每个批次USD600万元的货款于发货日之后60天结清。
2.在2010年1月5日,甲公司新上了一条国产的生产线,项目总投资人民币CNY6 0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五年,提高生产效率30%,从2010年3月起,分12次付款,每月付款CNY500万元。
3.在2010年4月15日,为解决资金周转困难,甲公司向中国工商银行借入资金人民币CNY8 000万元。
甲公司的外汇敞口头寸风险数据(如表1所示):
(二)外汇敞口头寸的风险管理分析
在前述的示例中,会计师没有运用任何的汇率风险管理措施,在人民币呈现显著升值趋势的背景下,外资企业甲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汇率风险损失。然而,如果会计师能够灵活地运用外汇敞口头寸管理,那么甲公司的境况将会有所改观。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国内的物价指数CPI呈递增趋势,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企业的融资成本将会有所提高。与此对应,由于美国经济景气度不高,美联储采取的是量化的宽松货币政策,美元的贷款利率较低。因此,甲公司应选择美元贷款,用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线,提高项目投资的收益率。在外汇敞口头寸调整后,甲公司的外汇敞口头寸风险数据(如表2所示):
(三)金融衍生工具角度的汇率风险管理分析
汇率套期保值就是利用价格变动的同向性,通过反向交易,平补现货的头寸,从而规避风险,是以期货的盈亏来弥补现货的盈亏。空头套期保值(short hedging)是指处于现货多头地位的人,即持有外汇资产的人,为防止将来汇价贬值,在期货市场上,当前做一笔相应的卖出交易(当前卖,将来买)。多头套期保值(long hedging)是指处于现货空头地位的人,即持有外汇负债的人,为防止将来汇价升值,在期货市场上,当前做一笔相应的买入交易(当前买,将来卖)。
外汇期权交易的规则是:期权标的物价格上涨时,买权(看涨期权)的买方获利,而买权(看涨期权)的卖方亏损;期权标的物价格下跌时,卖权(看跌期权)的买方获利,而卖权(看跌期权)的卖方亏损。当预计期权标的物价格上涨时,就应该买入看涨期权,如果未来期权标的物的现货价格上涨,期权的买方将以较低的协定价格买入,再以较高的现货市场价格卖出,从而获利。当预计期权标的物价格下跌时,就应该买入看跌期权,如果未来期权标的物的现货价格下跌,期权的买方将以较低的现货市场价格买入,再以较高的协定价格卖出,从而获利。
三、结论
汇市行情预测是决定会计师能否进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外资企业的财务会计师一定要掌握金融理财的知识。根据现行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汇市行情预测应结合基本面预测和技术面预测。基本面预测是指从国际收支、利率差异、相对物价、货币供给、经济增长、公共政策、心理预期等方面来分析未来的汇率走势。技术分析法认为所有影响汇率的因素都会反映在汇率的走势上,因此,过去汇率的变动趋势也就反映了未来汇率的走势。技术分析法重点分析汇率的短期走势,而基本分析法分析外汇的内在投资价值及汇率的中长期走势。
当未来汇市行情的走势得到判断后,会计师就可以游刃有余地进行外资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了。第一,在签订国际贸易合同时,会计师要把握合同条款的要素,一定要将汇率结算风险考虑在内。第二,会计师要充分地运用外汇资产与外汇负债之间的头寸调整机会,尽量地降低外汇敞口头寸风险。第三,外汇期货与外汇期权是存在交易成本和风险损失的避险工具,因此,金融衍生工具应作为汇率风险管理的最后选择。企业汇率风险主要集中于贸易与非贸易的交易风险,项目复杂、形式多样是其主要特征,因此,在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财务会计师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英]保罗・威尔莫特.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M].刘立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陈玉清,宋良荣.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戴德明.财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刘永泽.会计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5]曲永刚.外汇投资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Analyze the Management of Exchange Rate Risk for the Foreign Capital Enterprises
CHEN Guang-zhi1,CUI Dan2
(1.Department of Finance,Dalian Le-ting Technical Electric Line Co.Ltd,Dalian 116600,China;
2.Department of Industry & Commerce Management,Dalian College of Vocation & Technology,Dalian 116035,China)
关键词:汇率风险影响措施
一、汇率风险的概述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国际分工的存在。国与国之间贸易和金融往来便成为必然。并且成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外汇汇率的波动,会给从事国际贸易者和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风险。
汇率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交易汇率风险,是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经济主体因外汇汇率的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折算汇率风险。又称会计风险。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处理中,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导致账面损失的可能性。经济汇率风险,又称经营风险,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
二、我国的汇率制度及人民币汇率风险的现状
2005年7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在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的前提下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告中国放弃单一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此期间。人民币升值T21%;200897~至今为第二阶段。期间汇价保持6。83元。
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朝着改革预期的方向实现了双向波动。现在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已经开始反映出市场供求水平。汇率的波动幅度较改革之前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和中国经济稳步、快速的发展,人民币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样,人民币汇率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2010年4月15日。美国国会130余位议员联名要求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并试图借此引发对中国的贸易制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261。较前一交易日回落一个基点。汇率的变动会对部分行业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以纺织行业为例。中国纺织行业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只有微薄的2%~3%,人民币一旦“被升值”。一部分中小企业将无法面对国际竞争,甚至可能进一步连累给这些企业发放贷款的银行。虽然中美现初步达成协议。中国对外经贸政策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但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及可能由此引发的汇率波动给外贸企业带来金融危机之后新的阴霾。
因此,在有管理浮动,参考一篮子汇率制度下,外贸企业不能凭主观意识对人民币的升值和贬值妄下断言。而应不断适应人民币升值贬值的波动。掌握规避风险的能力。才能确保企业的稳健经营。
三、汇率风险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一)价格风险与结算风险
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常常向合作伙伴报价,就面I临一个选择货币的问题:什么货币来作为投标报价货币以及以后用于贸易价款的结算和支付问题招标文件一般会规定投标者可以用某一国际通货来进行投标报价。但在某些行业的招标文件中业主直接规定了投标者的投标报价只能以业主所在国的本币来表示或者用2种货币表示。如果在货币选择的过程中。由于不能适当把握汇率变动而在投标报价中选用了趋降的币种。一旦中标,就可能承担合同价格贬值的风险。对于分期分批来结算的企业。如果遇到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汇率变动造成的货币价值波动。将使企业在兑换货币时蒙受损失。
(二)企业汇兑风险
在进出口贸易中,订立合同、开立信用证、审证改证再到装船发货。以及之后的议付。每一个过程都必将经历一段时间。在这样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如果汇率发生变动,企业将可能承受汇兑损失。当外汇汇率上涨时。如果进口货物,支付既定的外汇需更多的本币,进口商将遭受经济损失:当外汇汇率下跌时。如果出口货物。收入既定的外汇结汇后获得更少的本币,出口商会蒙受损失。
(三)企业折算风险
我国对外贸易企业账面资产一般由人民币资产和外币资产共同构成。但综合财务报表上的资产和负债则必须统一用人民币表示。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则会相应的影响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的价值改变。目前我国规定的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日波动幅度远远小于兑换非美元货币汇率的日波动幅度,在这一规定的影响下,对于最终财务成果以人民币结算的我国企业来说。如果他们使用非美元货币计价结算。则其面对的汇率风险要远远高于用美元计价结算。
(四)影响企业利润。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下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外贸易十分常见。更有许多企业是依赖外贸生存的汇率的变动对国际贸易相关企业的营业状况和企业利润影响颇深。当人民币升值时,意味着以同样的外币能够购买的我国出口商品的数量减少。我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那么。外国企业对我国产品的进口额度将会下降。我国企业出13的产品出El数量就会锐减。进而导致出口企业丧失市场份额。收益下降。而当人民币贬值时。对于依赖于原料进口的加工企业来讲。从国外进口的原料等产品的相对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将会增加。对企业的稳定发展亦十分不利。
四、应对汇率风险的策略和措施
(一)企业要树立汇率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汇率风险管理的工作机制
国际金融环境风云变幻。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汇率变动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只有熟练掌握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对汇价变动的基本因素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才能将外汇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有必要把外汇风险管理列为公司El常工作的一项重要日程。建立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于外汇风险的识别、风险限额的设定,加强对汇率变化的检测和预测,尽快适应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二)正确选择计价货币
如前文所说。正确选择计价货币对规避汇率风险十分重要。计价的货币及其金额将直接成为风险的弥补对象。因此进出口商品用何种货币计价是弥补外汇风险的关键企业在签订合同时。资金的收付可以参考以下原则:争取出口合同以硬货币计值。进口合同以软货币计值:对外借款选择将来还本付息时趋软的货币。对外投资选择将来收取本息时趋硬的货币,一般来说,外贸企业在出口商品、劳务或对资产业务计价时,要争取使用汇价趋于上浮的货币。在进口商品或对外负债业务计价时,争取用汇价趋于下浮的货币。
(三)选择恰当的合同价格和结算方式。适当分散交易风险
针对汇率的不稳定性和国际贸易过程中的时间性。进出口企业应根据汇率变动的趋势和大的国际经济背景选择合适的合同价格、结算方式。合理地分散交易风险。我国出口企业在与外商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如果结算货币呈现贬值趋势,可适当提高出lE价格。或与进口商约定按一定比例分担汇率损失:如果结算货币可能升值。我国进口企业可要求境外出口商降低进1:1商品价格外贸企业还可通过提前或推迟结算时间来规避汇率风险企业可以根据结算货币的汇率走向选择提前或推迟结算。如果预测结算货币相对于本币贬值。我国进El企业可推迟进口或要求延期付款。而出口企业可及早签订出口合同收取货款。反之。进口企业可提前进口或支付货款。出口企业可推迟交货或允许进口商延期付款。
(四)有效利用贸易融资工具规避风险。
1、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它是一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等产品的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对出口产品给予利息补贴、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及信贷担保。鼓励本国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的进VI商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对于处于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的出口企业可考虑采用此种办法规避汇率风险。
2、福费廷包买商从出口商那里无追索地购买已经承兑的、并通常由进口商所在地银行担保的远期汇票或本票的业务就叫做包买票据。音译为福费廷。又称票据买断。通常用于成套设备、船舶、基建物资等资本货物及大型项目交易,融资期限一般在l一5年出口企业将汇票卖给银行后。可将所得外币兑换成本币以规避汇率风险对于经营资本货物和大型项目交易的外贸企业来说。不失为一种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
3、出口押汇出口押汇是指信用证受益人在向银行提交信用证项下单据议付时。议付行根据企业的申请。凭企业提交的全套单证相符的单据作为质押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参照票面金额将款项垫付给企业。然后向开证行寄单索汇。并向企业收取押汇利息和银行费用并保留追索权的一种短期出口融资业务。
4、保付简称保理。指银行从出口商手中购进以发票表示的对进口商的应收账款。并负责向出口商提供进口商资信、货款催收、坏账担保及资金融通等项目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适用于赊销方式的国际结算出口商将应收账款转让给出口保理商后。可提前得到大部分货款。从而规避了汇率风险。
(五)使用金融衍生工具防范汇率风险
当企业既有外币收入又有外币支出。既有外币债权又有外币负债时。要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尽可能地规避风险。
1、远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又称期汇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事先约定币种、金额、汇率、交割时间等交易条件,到期才进行实际交割的外汇交易,是国际上最常用的避免外汇风险、固定外汇成本的方法。通过恰当地运用远期外汇交易。出口商或进口商可以锁定汇率。避免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2、使用掉期外汇交易掉期外汇交易是外汇交易者在买进或卖出一种期限、一一定数额的某种货币的同时。卖出或买进另一种期限、相同数额的同种货币的外汇交易。这种金融衍生工具。是当前用来规避由于所借外债的汇率发生变化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一种主要手段。
关键词:巴菲特;索罗斯;;虚拟资本;实体经济
作者简介:孙竹(1965-),女,山西新绛人,中国石油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美国金融、国际石油经济与金融研究。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8)03-0009-04 收稿日期:2008-03-10
在当今世界亿万富豪中,沃伦・巴菲特和乔治・索罗斯是两位顶尖级的凭靠纵横国际金融市场致富的金融家,然而他们的财富策略却存在根本的区别。巴菲特是股市的投资者,而索罗斯则是在股市、外汇市场等许多虚拟资本市场中进行投机的基金经理。本文试图用的财富理论,以及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其财富策略,并对虚拟经济中投资与投机策略在财富积累中的作用进行评述。
财富理论认为:第一,财富由实体经济中劳动创造,也来源于自然资源,物质财富通过商品交易实现向社会财富的转化;第二,虚拟资本的“财富”属性实质是价值符号功能;第三,虚拟资本市场(如股票市场)是动员社会资金参与实体经济的场所,该市场“钱能生钱”的现象,实质是实体经济创造的财富在投资者之间的分配与再分配:股票等虚拟资本虽然不能创造财富,却是实体经济所创造财富的分配凭证;虚拟资本投机交易是财富在投资者之间的再分配。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出:实体经济决定虚拟资本,虚拟资本对实体经济有反作用。实体经济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体经济决定了虚拟资本的产生和发展及价格;随着虚拟资本的不断发展,虚拟资本的运动逐渐脱离实体经济而具有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实体经济。(孙竹,2005、2007)
一、巴菲特与索罗斯创业史及其成就比较
沃伦・巴菲特1930年生于美国。1956年,巴菲特与朋友投资10.5万美元入美国股市,开始其投资生涯。1965年,巴菲特以14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将其改组成投资基金公司。目前,他的投资涉及保险,珠宝、能源、食品和饮料等领域。50多年来,巴菲特的财富稳步增长,近年来一直排在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榜前列。
乔治・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1956年,索罗斯携5000美元来到纽约。1969年以25万美元设立“双鹰基金”,1979年改名为“量子基金”。1992年,索罗斯下注英镑走低,导致英镑退出欧洲货币汇率机制,几天内获得10亿美元回报。1997年6月,索罗斯攻击东南亚金融体系,一个月赚20亿美元。然而,1998年以后,索罗斯先在俄罗斯金融危机中失手,随后又在港元狙击战中败给香港特区政府;2000年,量子基金在科技股开始狂跌之前,错买进大量高科技股票引发亏损。此后,索罗斯对所管理的基金进行了重组,并对投资战略进行调整,少了几分投机冒险,多了一点保守稳重。
由图1可知,1993年后两人的财富额拉开距离,下面以两人1993年以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由表1看,1993年~2007年间巴菲特和索罗斯财富增长额分别为437亿和74亿,个人财富世界排名巴菲特始终处于前4名,而索罗斯则突飞猛进由144名跃居第37位(2002年),然后又下降到第80位(2007年)。从1956年他们各自开始投资生涯算起,巴菲特由10.5万美元资金起家到2007年达到520亿美元,索罗斯由5000美元起步,到2007年达到85亿美元,他们财富增长倍数分别为50万倍和170万倍,也就是,若1956年投入的1美元,到2007年的50年里,巴菲特把1美元变成了50万美元,索罗斯把1美元变成了170万美元。(见表2)
从这些综合数据分析,巴菲特财富大幅度稳定增长,索罗斯财富小幅度波动增长。首先,巴菲特的财富总量增长快。从业以来巴菲特财富年均增长10.4亿美元,索罗斯仅增长1.7亿美元;1993年以来,巴菲特财富年均增长31亿美元,索罗斯仅增长5.2亿美元。其次,索罗斯的财富增长率高。从业以来,索罗斯财富增长倍数约170万倍,而巴菲特增长倍数为50万倍;1993年以来,索罗斯增长6.7倍,巴菲特增长5.3倍。第三,巴菲特财富排名始终稳定在前4名以内,而索罗斯的排名则呈现不稳定状态。这说明,巴菲特的财富额变动是系统性的,与整个经济的变动有关,当他的财富缩水时,其他人(如比尔・盖茨)的财富也同样缩水,所以,在全球排名上他是稳定地排在前列;而索罗斯的财富额虽然稳步增长。但排名是不稳定的,说明他的财富增长与其他富翁相比不稳定,时快时慢。1997年~2001年索罗斯在全球的排名从原来的144名上升到37名,跑赢了其他富翁;但之后排名下降,2007年降到80名。巴菲特与索罗斯财富额及排名变动的特点反映了不同的投资策略在财富积累上作用的不同。
二、巴菲特与索罗斯投资策略及财富观
1.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及财富观
巴菲特是名副其实的传统投资者。他认为,在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投资者应该是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可归纳为:没有人能成功预测股市短期波动走势;应向那些被市场低估的企业投资,以获得财富稳步增长;投资的最终目的是拥有企业,让这些企业为你创造财富。巴菲特相信:是企业而不是市场在创造财富。把资本经由股票市场直接投资到生产和经营能力强的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才能获得稳定的收益。从巴菲特投资的企业特点看,他注重购买传统产业和服务业的股票。一注重投资传统实体经济产业,并长期持有企业股票;二注重公司产品的市场销售状况的考察,即重视物质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的可能性;三重视购买被市场低估的企业股票,尽可能多地分享实体经济创造的财富。巴菲特持有美国可口可乐、吉列及迪斯尼等大公司的大量股票。1995年之后他的投资策略中在股市投资的基础上,又增加并购企业的方法,但这种改变仍然秉承其财富创造的基本思想。
2.索罗斯的投机策略及财富观
索罗斯的投资策略准确地说是一种投机策略。这种策略在需要过人胆识的同时,还需要对经济发展的预见和判断力。索罗斯的投机策略可总结为:侧重于购买短期证券以保持高度灵活性;既做空头也做多头;充分利用杠杆原理巧妙利用借贷和抵押,投资于货币、股票、债券和期货等多种资产。索罗斯投机策略基于他对金融市场的哲学思考。索罗斯认为,自然现象的进程不依人的意志而发展,但社会领域如金融市场却受到参与主体思想或偏见的影响。
索罗斯(2000)说,“我所注重的是参与者的偏见,而不是基本面”,当然,两者都不应忽略。股价是猜测的对象,猜测是信息和偏见的混合物。当市场参与者认识到基本面与评价之间的反射性联系时,就有可能导致对所谓技术因素的重视和对基本面的轻视,并产生跟随投机行为的趋势,造成不稳定的效果。当不稳定问题越来越突出,从众行为越来越严重时,这些机构投资者和银行都可以从日益增加的不稳定中获利。(索罗斯,2000)
从上述思想看,索罗斯获利是通过关注市场股价的变动趋势,利用甚至制造股价的波动,根据股价与参与者偏见的相互影响即反射性,扭曲市场对实体经济市场信息的评价,来获取投机收益的。这种获利方法仅通过虚拟资本市场运作即可牟取资本短期增值。从其投资策略看,尽管他非常注重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等对虚拟资本价格的影响,但他并不否认实体经济状况对虚拟资本价格的决定性作用。但投机这种资本增值方式常常需要扭曲虚拟资本市场的价格来增值,使得虚拟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不能正常实现,对直接投资者和筹资者以及资源配置机制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对此,索罗斯也有反思,他提出,“我们不能对金融市场实行完全自由放任的政策”,当局应认识到“反射性只会增加不稳定性”,并在不稳定有失控危险时进行干预。(索罗斯,2000)
三、用财富理论分析巴菲特与索罗斯投资策略及财富观
第一,巴菲特投资实体经济,获得财富大幅增长的事实,是实体经济创造财富的一个证明,反映了实体经济对虚拟资本的决定作用;而索罗斯大规模虚拟资本投机在短期内获得财富快速增长的事实,则反映了虚拟资本的相对独立性及对实体经济的反作用。
巴菲特在确定投资目标之前,要考察公司历史,进行行业分析和市场调查,并对企业领导层能力及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搞清企业增长的实力与基础。他认为投资股票不需要由市场来证明对错,定期观察市场的唯一目的,是搜寻是否有人低价出售有增值潜力的公司股票。巴菲特的上述观点说明,他的财富主要源头并不在股市,而是股市外的实体经济企业。
当然,巴菲特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只要投资实体经济就可获得财富,这取决于所投资企业创造的物质财富(即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顺利实现其价值,转化为价值形态的财富;还取决于股市的分配机制是否有效。当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市场需要转化为货币形态的财富后,还需要通过股市的分红、股票升值等方式,将企业创造的部分财富回报给投资者。如果股票不分红,股民就只能通过股价波动来获利,股市的分配机制效率就大大降低,股市的长期投资将被抑制,短期投机成为获利的主要方式,股市必然充盈投机氛围。当股市只吸纳资金而不能及时有效地给资金以回报,就会打击资金继续进人股市的积极性,阻碍股市为实体经济筹措资金功能的发挥。由此可见,完善虚拟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对实体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另外,我们在图1中看到巴菲特的财富额有波动,特别是2000年,财富额有104亿美元的下降。这是与整体经济的变动相关的系统性变动。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由1999年底11497点下降到2000年底的10787,纳斯达克指数由1999年底的4069点下降到2000年底的2471;比尔・盖茨的财富额也同样下降,由1999年的900亿美元下降到600亿美元。
相比巴菲特稳健高额财富积累,索罗斯尽管财富变动不稳定,但他在个案上的投资收益巨大,且以财富快速积累见长。索罗斯对虚拟资本价格运动规律的独特运用说明,虚拟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有反作用。一方面,虚拟资本市场若能发挥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社会财富的增长将快速有效;若虚拟资本市场不能将市场中的资金有效配置于实体经济中,而是滞留在市场中投机,那么尽管索罗斯大规模虚拟资本投机短期内获得财富增长,可这仅利于投机者个人,是市场投资者财富再分配,并不能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而且还会给金融市场秩序和实体经济则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无论从财富积累意义上,还是维护正常经济秩序,都应倡导巴菲特“价值”投资方式,对大规模投机行为进行必要的管制。
第二,巴菲特与索罗斯财富积累的不同方式和特点说明,实体经济与虚拟资本市场的运动具有不同的规律。相对于虚拟资本的运动,实体资本的运动规律更稳定,容易把握;而虚拟资本运动如股票市场价格运动则更复杂,风险较高。
实体经济产品价格决定与虚拟资本的价格决定方式不同。实体经济市场中的商品价格主要取决于成本与市场供求。而人们能较容易地对市场上的商品供求及成本做出较为准确判断,商品的价格波动易于恢复其真实价值。因此,投资实体经济获得财富增长与实体经济增长状况相联系,较少受到投机波动的影响,其基本特点是稳健的。相反,在虚拟资本市场上,由于需要对公司的赢利及最后分红等更多因素进行估计,所以对股票和债券等虚拟资本收益多少的判断不易准确做出;更甚者,比股票价格波动更大的是衍生性虚拟资本的价格。由于期权、互换等形式的虚拟资本收益与公司经营状况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关系更稀疏,更难以通过判断实体经济的状况来对某种衍生工具的收益做出判断,再加上衍生虚拟资本交易中使用资金杠杆,以及与人们心理预期相互作用,使其交易更频繁,价格波动更剧烈。因此,虚拟资本市场投机获利的风险很大。索罗斯财富积累的高获利、不稳健的特点正好说明了这点。简言之,巴菲特重视实体经济财富增长的规律,获得财富稳定增长;索罗斯注意虚拟资本市场价格运动规律,在高风险中获取财富波动性增长。
以货币投资为例,在澳大利亚,一般来说,由于通货膨胀以及上缴利息税等原因,存款利息几乎所剩无几,因此在货币市场进行短期货币投资不失为一种货币增殖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套汇、对有价证券投资等,其获利通常要高于存款利息。
股票、证券、不动产和货币等四种投资方式在获得的收益上不尽相同,例如一笔10000澳元在十年内对不同资产投资的收益情况:海外股票44800澳元;本地股票36700澳元;
不动产32700澳元;政府债券27600澳元;国际债券27100澳元;货币18800澳元。
诚然,任何一种投资都是风险与收益并存,风险越大,回报越高。因此投资时必须考虑某种投资方式所附带的风险,并充分估量承担这种风险的能力。对风险的评估通常考虑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投资期限,二是在投资期限内每一阶段的投资回报,比如一个5年期投资,最终将会盈利,但也许当投资一年的时候,其利润率可能是负数。有经验的管理基金通常会在其所规定的投资期间获得较好的回报。
那么,管理基金是如何保证获得最好的投资回报呢?
最主要的手段是进行分散风险投资,这样可以克服一种投资方式固有的风险几率,通过不同产品如股票、债券、不动产、货币投资的组合搭配,达到减少风险最终获取最大收益的目的。
如何进行搭配是对每家管理基金的技巧、经验与能力的考验,通常来说,股票投资风险最高、收益也最大,但对管理基金来说,对股票的投资不会超过一笔信托基金投资总额的50-60%,其余40%左右的资金要采取与其他投资方式搭配的方法。分散投资的最大特点是每年的投资回报率都有不同,但取得投资期限内的预期目标是管理基金所追求最终结果。
分散投资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实现对投资行业和证券种类的多样化。例如对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同时选择投资期限短、风险小、回报率也小的办公楼、酒店、商业中心以及期限长、风险高、回报率相对也较高的矿业、交通、电讯行业的有价证券。管理基金通过其丰富的市场经验以及具有商业头脑的精算师和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为投资者进行最好的选择。他们将个人零散投资聚集成庞大的基金,巧妙地经过他们的安排,投入到各种行业领域以及各种金融票据之中。即使对投资人个体来说,其投入的资金很少,但可能这笔钱已经被管理基金投入到若干公司的股票、政府国债、矿山、酒店等等不同的产品中去了。
为了分散投资风险,进行海外投资也是管理基金投资分散化的一种手段。澳大利亚股市成交量不足全球股市的2%,因此世界证券投资市场为澳大利亚投资人提供了98%的获利机会。进行海外投资的好处包括:
一是更大程度地分散投资,不仅对不同行业部门也可对不同国家的有价证券投资;
二是可对世界一些知名跨国公司投资,如微软、雀巢、佳能、麦当劳等,从而获得更大的资金回报;
三是可以对一些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兴国家投资,其投资回报率要远高于市场相对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
对于个体投资者来说,由于缺乏对海外市场的了解以及各种原因,直接购买海外有价证券有很大难度。而通过管理基金就是这种操作变成可能。因为管理基金对国际市场有专业研究和监测,长期关注股票和货币走势,可以随时提出各种不同的投资机会以及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
一、发展迅速规模庞大
投资管理基金在澳大利亚被称为单位信托基金(Unittrustfunds)。它和美国共同基金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独立信托人的概念不同。在澳大利亚由资产管理公司承担信托人的财务职责。其他的一些区别还有:资产类型,如投资于地产的信托基金很普遍;基金销售主要通过独立财务计划公司进行,几乎没有基金由经纪商销售;另外,基金费用较高。
从1996年6月到1997年6月,单位信托基金增长达到创记录的25%.其中30%来自于新入市资金。信托基金按资产类型分为四大类:固定收入基金,地产基金,证券基金,期货、期权和货币基金。
信托基金有上市基金和非上市基金之分。上市基金一般是封闭式基金;非上市基金亦即开放式基金,其基金资产由投资顾问评估,主要是由地产信托基金构成。非上市基金由基金公司回购,因此拥有较高的货币平衡水平。按规定,信托基金每周进行一次估值。不过,现在一般都是每天估值。基金卖出价和赎回价是相关的投资组合变现的假设成本。信托基金既可由基金公司直接销售,又可以通过财务顾问或经纪商销售。目前很少通过经纪商销售。在基金募集前,必须订立信托契约。对于养老金业的基金管理来说,作为集合工具的单位信托基金(未注册)越来越普及,这个趋势还将继续下去。澳大利亚证券委员会负责制定有关单位信托基金的监管法规。此外,1991年的《公司法》有关条例也适用基金业的相关活动。近年来基金资产的增长主要源于零售养老基金品种的扩大。
澳大利亚管理基金的发展大约有近二十年历史。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高利率政策,资本增殖速度加快、股市兴旺,同时养老金制度在所有雇员中得到普及,澳大利亚基金规模迅速膨胀。管理基金最近几年来发展尤为迅速,尤其在1997-2001年间,行业产值的年增长率达到11%左右。公众对参与管理基金的意识不断增强、管理基金的新品种、新手段、新技术不断涌现,其行业发展的增长率已经超过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水平。
澳大利亚基金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基金之一,也是除美国以外最复杂的基金。至2002年6月底,澳大利亚各基金管理公司共掌管大约7000亿澳元的基金资产,基金数量3000多支。其中养老保险基金大约3500亿澳元,人身保险基金约1700亿澳元,其他零散基金1800亿澳元左右。按资金来源不同,澳大利亚的基金可以分为零售基金(retailfunds)和批发基金(wholesalefunds)。
所谓零售基金,是指个人缴纳的资金形成投资基金,比如个人养老金和人身保险基金等。其他主要零售基金还包括:公共单位信托基金,约1500亿澳元;友好协会基金,60亿澳元;共同基金80亿澳元;货币管理基金300亿澳元。
批发基金则是指由单位、公司或组织机构的出资。批发基金的主要形式有:海外投资基金、政府基金、其他保险基金、捐助基金等。
在澳大利亚,零售基金约占基金总量的60%,批发基金大约为40%.零售基金近年来增长速度很快,主要是由于政府强制实施养老保险计划所致。到2002年政府要求所有雇员必须将9%的工资收入用于养老保险,客观上将大大增加养老基金的规模。预计2005年,澳大利亚养老金将突破5000亿澳元。
从投资方式来看,澳大利亚国内证券和期权投资增长最快,其次是短期国内债券、海外资产及国内不动产投资。
目前各种投资方式所占市场份额大致为:国际固定利率债券为0.4%、不动产投资2%、国际股票8%、澳大利亚固定利率债券12%、澳大利亚股票19%、复合投资49%.
二、集约化管理国际化经营
澳大利亚管理基金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80%以上的零售基金由大型基金管理公司掌握,而这些公司绝大部分是银行或者保险公司。
目前,澳大利亚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是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其掌管的基金占全部基金总量的13%左右;其次是安保集团,这是澳大利亚最大的保险公司,占市场份额的11%;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占8%;BT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占6%.
2、基金管理的集约化趋势加强
过去,澳大利亚基金管理机构非常之多,小而分散。而近年来,管理基金兼并重组异常活跃。通过大量的并购活动,分散的资金逐步并入到大银行集团或保险公司手中。目前90%左右的基金掌握在29家大型基金管理公司手中,其中10家大型基金公司掌握了52%的各类基金。
3、澳大利亚基金管理行业的国际化经营程度很高,这也是管理基金行业本身特点所决定的。
目前在澳大利亚,外国注册的管理公司大约35家左右,占基金管理公司的33%,基金总额的48%.
澳大利亚一些比较著名的国外基金管理公司有:AXA、BNPParibas、CreditSuisse、FidelityHSBC、Invesco、MerrillLynch、Schroders以及Vanguard等。
4、尽管澳大利亚基金以国内投资为主,但近几年海外投资不断增长。
澳大利亚基金国内市场的特点是市场平稳,风险较小。获利有把握。但毕竟由于市场太小,另外海外股票市场的利润率高于澳大利亚国内市场,由利益驱动,必然使一部分资金转向海外市场,这也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必然规律。
1997年澳大利亚管理基金中大约只有5%左右的资金对海外投资,而去年这一比例提高到8%.预计随着养老金规模扩大,今年海外投资的比例将达到10%左右。在海外投资的方式上,主要以股票、期权、债券为主,而货币投资非常有限。在国家的选择上,澳大利亚基金主要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为主。
亚洲金融危机后,一些金融市场相对比较完善的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加快,金融投机的利润率又大大高于欧美等国家,因此一部分澳大利亚基金开始关注亚太市场。目前澳大利亚基金在亚太地区投资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是韩国,其次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三、富有潜力可资利用
目前共有两支澳大利亚大型基金着手开拓中国市场业务。一是麦觉理银行的中国地产基金,另一支是安保集团的Henderson环球基金。这两只基金目前从事的主要是中国房地产业务,而安保环球基金也是与麦觉理银行合作在上海从事房地产开发。
针对上海住房市场的兴起和中国房贷规模扩大,这两支基金对中国房地产开发的前景充满信心。然而时至今日,中国证券市场仍未对外资开放,因此以麦觉理银行为先,独辟蹊径,希望籍向中国房贷市场证券化提供经验为先导,进入中国市场并为将来能够直接从事基金投资业务做准备。
1995年初,麦觉理银行在上海以25万美元注册成立麦觉理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并与中国建行达成协议,从事房屋贷款前服务和产权登记服务业务,并成为首家经营此项业务的外资独资公司。双方达成协议,由麦觉理银行提供房贷证券化方面的经验,充当售房中介,并根据建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审核标准来收集核实贷款申请材料,从事房屋低压贷款登记等贷后服务等。而建行参照麦觉理银行进行房贷证券化的做法,在国内证券市场发行债券募集建房资金。由于双方的良好合作,以及上海住房市场兴旺,第一期3000套低造价住宅很快就销售完毕。这一成功,激励麦觉理再准备与建行合作继续通过房贷证券化集资,兴建第二期甚至第三期住房。
此外,麦觉理最近还准备与SchrodersAsiaPropertiesLP地产公司签订谅解备忘录,合资组建一个专门在上海开发住宅房的基金管理企业,运用上述方式,目标在今后5至10年内开发将近10个项目,共6000套公寓。麦觉理还与安保henderson环球基金合作,在中国证券市场集资,兴建上海澳丽花苑公寓住宅,并由麦觉理进行项目管理。
目前澳大利亚基金在中国开展的业务与其在世界其他地区开展的投资业务有很大不同。
澳大利亚基金对海外有形资产投资的通常做法是直接投资并控股一家或几家本地企业,获得该企业对某一项目,如房地产或基础设施项目的独家开发与经营权,之后在当地证券市场发行债券筹集项目资本。通过项目的直接经营偿还集资成本并获得利润。
例如麦觉理基建(MIG)最近在美国投资兴建的收费公路项目就是这种类型。麦觉理基建直接投资5480万美元收购美国圣地亚哥高速公司伙伴集团81.6%的股份,特许独家开发造价5.8亿美元的SR125号高速收费公路。麦觉理基建于今年3月在美国资本市场发行首期债券,用于工程的前期费用及营运开支。2006年将发行第二期债券筹措剩余工程资金。该收费公路工程是麦觉理首次涉足美国市场,其投资方式在澳大利亚基金海外投资中比较典型。
可以看出,麦觉理在中国和美国等国家的投资有共同之处,但也有差别。由于中国投资证券市场、人民币本币业务未向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开放,因此外资尚无法在中国资本市场从事发行债券为项目集资的业务,从而也不可能进行项目的直接经营管理。
澳大利亚管理基金是世界上最大的基金之一,也是亚太地区仅次于日本最大的基金来源。由于澳大利亚政府实行的强制养老金制度,使澳大利亚基金在近期的增长率之快,在世界上也属罕见。预计至2010年澳大利亚管理基金的规模将达到15000亿澳元,也就是说在现有基础上将翻一番。随着基金规模的增长,澳基金对海外投资也将呈不断增长之势。
海外投资必然要考虑投资对象国政治经济的稳定性,对于基金种特殊方式的投资,除上述因素以外,以下两个要素十分关键。
第一,所在国的法律与金融监管体系是否健全并与国际惯例接轨;
第二,所在国金融信息的公开性及与投资国金融合作的密切程度,比如所在国对投资公司所需要的银行系统资料进行保密,而且相关法律措施不健全,将使投资商无法进行合理索赔,势必造成投资者望而却步。
目前澳大利亚依据上述标准,对世界30个主要金融交易中心和37个次中心进行了评估,并按适宜投资的程度,将这些中心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具有良好法律保障和行为规范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类是比较满意的有9个,包括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排在这两类之后的有40个。澳大利亚明确提出对第二类和第三类地区进行基金投资需要采取审慎的策略。
目前中国没有排在第一类国家和地区之内,因此澳大利亚基金大举投资中国尚有困难。然而这并非说明澳大利亚基金对中国没有兴趣,恰恰相反,近年来澳大利亚一些大银团、保险公司纷纷表现出愿意来华投资的热情有的还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或代表处。
例如澳国民银行、西太银行、澳新银行、联邦银行、安保集团、邦联集团等澳大利亚的大型金融机构均表示希望大力开拓中国市场,而这些金融机构每家都掌管着数百亿澳元的管理基金。如果我们能够积极、有效、合理地利用这笔资金无疑将成为中国利用澳大利亚投资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