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动化技术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设计
中图分类号:TM7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6)03-0082-02
1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概述
1.1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介绍
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带动着电气行业的不断进步,为更好地监管电力设备,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运而生。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建立在计算机的基础之上,计算机根据管道温度,电流与电压的大小进行监控,在发生危险时及时启动控制装置,防止电气设备故障造成更大危害。简单来说,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就是依托计算机运行程序而形成的一种自动控制与监管的系统。
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2.1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理念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意图监控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防止电气设备出现故障而引发巨大问题。在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是否采用集中控制的形式,一旦电气自动化控制采用集中控制时,所有的电力设备都被一个系统监管,对电气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的成本降低,更为快捷。但采用集中控制的设计方法,全部电力设备的监管汇总于一处,单次维护量无形中变大,造成监管的难度增大。同时,由于多个电气设备的管道与标线汇集一处,一旦控制系统出现问题,就将引起整个设备的瘫痪[1]。因此,为了更好了解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就必须认真研究控制系统的设计方式与组成。其次,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远程监控的方式,利用远程监控可以节省大量安装设备的电缆费用,减少安装成本,同时还能够保证信息快速传输。但远程监控的方式适合于小系统范围的管理,大型电气化管理系统的监管难度大,不能简单的采用远程监控方法[2-3]。最后,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将现场总线监控考虑在内,现场总线监控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电气设备进行监管,通过通信线进行沟通,缩减控制电缆的数量,降低监管成本,从而确保控制的高效性。
2.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
目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ESC监控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形成了一个输送信息的平台,此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具有保护发变组和控制励磁变压器两大功能。控制系统有以下5方面的基本功能。1)发电机的励磁系统是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灭磁和启励作为自动化控制的基本功能之一,监控着电气设备的平稳运行。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改变控制模式,从而产生增磁与减磁的不同功能,甚至能进行PSS的投退活动,确保电气设备的稳定。3)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对380V的电源进行监控,防止因电压突变产生的电流过大,烧毁设备的问题。4)在两台设备同时受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的情况下,控制系统对启变压器进行管控,保证两台设备的稳定运行。5)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同时监控柴油发电机和保安电源,从而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
2.3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
目前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源供电回路、保护回路、信号回路、制动停车回路、自锁及闭锁回路等组成。为更好地理解控制系统的组成,以电源供电回路和制动停车回路进行具体说明,电源供电回路采用AC380V和220V等多种供电电源作为工作电源,受此电压的供电电源的驱动,控制系统得以顺利运行。制动停车回路指启动制动环节,让异常运行的电气设备停止运转,通常表现为倒拉反转制动、能耗制动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虽有不同,但制动系统的宗旨都是为监管设备的正常运行服务,快速发展的科技将推动控制系统的升级与更新。
2.4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
现有的控制系统一般由电源供电回路等组成,主要使用380V的电压进行工作,但随着OPC技术的更新,Microsoft在Windows平台的广泛使用,推动着电气行业的一次次革命。电气行业的革命代表着电气设备的升级与更新,为更好地监管新型设备,控制系统必然要随之改变。传统单一功能的控制系统正逐步多样化、简便化、快捷化,越发符合当前发展水平,未来的控制系统将不局限于监管电气设备,将拓宽其对生产过程、人事资源的管理范畴,促进其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监管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防止电气设备因损坏而产生更大的损失。当前的电气设备主要在380V下工作,需要考量集中控制与网络控制的问题,但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必带动电气行业的更新与升级,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正不断完善,更好地进行设备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1]达,伟.浅电动系统[J].电源技应,2013,(5):146-148.
[2]吴绵能,煜.浅电动系统其[J].界,2015,(24):41-42.
关键词: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存在问题;技术改造
中图分类号: TM411 文献标识码: A
变电所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10KV及以下的变电站一般与电力系统直接相关。对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系统进行改造,主要是为了实现变电站的经济运行,同时也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在技术改造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合理运用,为新的控制技术提供支持,使变电站在监视以及控制方面的自动化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另外,还要在管理、技术等方面做好协调工作,提高变电站的综合运行水平。
一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二 变电站的工作原理
变电站是把一些设备组装起来,用以切断或接通、改变或者调整电压,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输电和配电的集结点。其原理:为了把发电厂发出来的电能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必须把电压升高,变为高压电,到用户附近再按需要把电压降低,这种升降电压的工作靠变电站来完成。变压器按其作用可分为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前者用于电力系统送端变电站,后者用于受端变电站。变压器的电压需与电力系统的电压相适应。为了在不同负荷情况下保持合格的电压有时需要切换变压器的分接头。
三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标准问题。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尚无统一的标准,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运行维护人员水平低。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部分管理和维护人员专业素质差,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管理和维护需要,工作效率低,只求过得去,不求技术精,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电力管理体制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系统未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变电站远动与保护专业虽然有明确的专业设备划分,但其内部联系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旦有设备缺陷均需两个专业同时到达现场进行检查分析,这样极易造成推诿责任的情况,且两专业衔接部分的许多缺陷问题成为“两不管地带”,不利于开展工作。
四110kV变电站自动化改造的内容及技术分析
(一)一次设备的改造及技术
(1)断路器的改造。主要是能实现无油化及遥控操作功能,提供可靠的断路器位置信号;断路器辅助触点改造为双辅助触点接线以防信号误发。
(2)高压开关柜的改造。完善机械防止误操作措施,完善柜间距离。要求隔离物起绝缘支撑作用,要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采用包绝缘护套的办法加强母线导体问、相对地问绝缘水平;采用额定电压12kv撮高工作电压75kV的电流互感器,使之达到高压开关柜使用工况要求的绝缘水平。
(3)过电压保护设备的改造。对变电站10kV中性点加装自动跟踪、自动调谐的消弧线圈或经小电阻接地:为减少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工作量,降低残压,防止避雷器爆炸。变电站10kV避雷器宜更换为无问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4)主变压器辅助元件的改造。改造中性点隔离开关及操作机构,能实现遥控操作:对有载调压分接开关实现当地和远方遥控操作;实现主变温度远方测量及上传功能等。
(二)二次设备改造及相应的技术
(1)要使断路器控制回路简单化,增强其可靠性,同时杜绝迂回接线;使测控单元以及信号、控制等方面实现电源分离;一旦控制回路出现断线、无控制电源等情况,要及时进行远方报警,同时要保留相应的故障信号。
(2)当变电站的保护回路设有单独的熔断器时,要加强保护。一旦保护回路直流消失,要及时远程报警。
(3)重合闸要实现自动投退。在遥控和在当地合闸后应自动投入电源,同时其放电回路自动断开;在跳闸之后,要自动退出重合闸电源,同时重合闸要实现自动放电。另外,还要根据需要加速和一次重合闸,当系统稳定措施装置出现动作跳闸等情况时,要自动闭锁重合闸。
(4)断路器位置信号灯具使用发光二极管等节能灯具,不仅节能环保,而且还可以提高可靠性。
(5)要针对具体情况对中央信号装置进行必要的改造,另外还需要改造加装遥控与合闸闭锁回路等设施。
在进行二次设备改造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确保变电站所接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只有一个接地点,同时要在PT接口屏地排处设置接地位置。其次,要按照安全管理规定将电流互感器中性线的接地点设置于保护室之内,同时要确保一点接地。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控制电缆屏蔽层为两点接地。
五110kV变电站自动化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完善四遥功能
有人值班变电站中一般具有遥信、遥测功能,但不具备遥控功能,其遥信、遥测功能只是为调度自动化服务。因调度所关注的遥信量相对较少,而无人值班后,监控值班员对变电站运行情况的判断和处理就全部依赖监控系统。所以在无人值班改造中,要充分考虑所采集的信息全面、够用也要考虑遥控、遥调点的实用性,保证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异常和事故。尽可能减少值班员在变电站和监控中心间无谓的往返。
(二)装设安全视频监控系统
变电站安全视频监控系统集智能的防盗、防火、辅助巡视、事件记录和管理等功能于一体,为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变电站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包括:摄像机等监视设备,红外对射、红外双鉴、高分贝声光告警装置等防盗设备,以及主机及数据采集和控制单元。主要在围墙配置红外对射,在主要出入口配置红外双鉴,在主建筑或者围墙上装设高分贝声光告警装置,并且对灯光进行控制。通过主机实现图像的压缩和远传、告警和连动、图像的记录、与消防主机互联。值班员可以在监控中心对变电站进行可视化监控。
(三)提升数据通信处理能力
为提高与110kV变电站数据通信的实时性、信息传输容量、扩展性和可靠性,在改造中应用电力实时数据传输规约,采用网络通信和常规串行通信两种方式自动切换,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唯一性和一致性,并依靠可靠、快速的自愈光纤通信网络,充分发挥新型通信规约传输容量大、功能丰富、实时性强的优势,进而解决系统实时性的瓶颈问题。
(四)改进计算机电源系统
进行此项改造工程时,要使用交流电源,如后台机、通信主机、网络设备等,如果对这些设备断电的话,将造成变电站失去监控,历史数据丢失,所以这些设备都要求不间断供电。传统的电源都采用UPS,在改造中,经过对站用蓄电池容量验算后,安装了在线式逆变电源。在运行中还严格要求非重要负荷不能接到逆变电源上,保证了这些重要设备的不间断供电和切换。
六 结束语
110kv变电站的运作中,综合自动化技术的采用是必然趋势。110kV变电站自动化改造也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供电单位应针对本地区变电用量的实际情况,设计切实可行的自动化调控方案,解决系统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大程度地发挥出综合自动化技术改造后的110kv变电站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欣宇.110kv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技术改造[J].科技风,2012(18).
1.1人才资源的缺失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机械工程发展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相比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传统落后的经营和管理方式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究其原因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人才的缺失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企业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人才的缺失既包括技术型人才的缺乏又包括管理人才的缺乏,这两方面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缓慢的现状。其中基本性的缺乏就是技术人才的缺乏,技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正常发展,只有机械工程自动化中技术人才队伍足够的强大,机械工程才会在工程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而管理人才的缺乏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长远发展。就笔者看来,在培养技术型人才时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专业的理论知识上,如果只单单靠理论来对技术知识进行探究是远远不够的,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可靠的结论只有在经过大量的实践后才会得出,理论源于实践。
1.2不重视机械工程自动化管理工作
目前,我国的很多行业都已经采用机械自动化技术如:石油煤矿化工行业、轻工业行业、电子仪表行业等等,由于集中控制以及电气仪表自动化体系是机械工程自动化主要的运作方式,这就使得机械工业的连续生产时间加快,明显的提升了机械工业的生产效率,使得机械生产的人力、物力等相关成本都得到了一定的节约。但是我国的机械工程自动化与国外的机械工程自动化相比在管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国外很多企业都重视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管理,这也就使得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管理工作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而在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很多企业中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这样导致机械工程的自动化技术应用进展速度缓慢。虽然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生产效率较高,也能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但是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很多企业的投入成本都比较大,刚性自动化仍然是我国很多企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特点。与国外的自动化技术相比,创新精神在我国自动化管理中的缺失,是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改进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具体方法
2.1先进机械加工自动化技术的运用
目前,就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而言,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发展我国的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时,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以自身的发展特点为基础,积极学习和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以实现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和不断突破,从而推动我国机械工程的不断向前发展。当前在我国传统的机械加工方式仍然是我国很多零件在加工时所采用的作业流水模式,这种半自动化的生产模式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引进先进机械加工自动化技术,不断的更新机械自动化技术,只有这样我国的机械工程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才会超越竞争对手。
2.2重视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
要想真正实现机械工程的自动化生产,我们必须重视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而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从教育入手,我们必须加大对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机械自动化专业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对于传统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要不断的进行改变,要注重实践,使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科学,合理的结合,努力做到“工学结合”最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全能型技术型人才。
3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当前,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机械工程中自动化技术也必将得到飞速的发展,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在我国机械生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会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大潮下进行不断的更新,并逐步实现机械智能化的目标。另外受“中国梦”目标的引导,我国在发展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必将秉承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实现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关键词:技术难点;电控系统;措施
1 改造中的技术难点
实施技术改造的目的是做到“吃大坯”和“一火成材”,提高轧制速度和成品质量。但是实施高速轧制后,带来轧材上冷床的控制以及冷床拨料周期不能适应高速轧制节奏等问题。因此,解决“超短冷床”对高速轧材收集的协调控制问题是本次技术改造的核心问题。
在原有条件下实现改造的工艺设备布置如图1所示。通过对增加的单夹辊、分线器、双夹辊、双夹制动器和双线收集落料器等工艺设备的整体协调控制使上述矛盾得以解决。而其本质在于“一线”变“双线”。具体工作过程是:轧材从成品机架出来后先由倍尺飞剪剪切,然后用分线器将高速行进的轧材交替送入1#通道或2#通道,双夹辊的作用是保证分线后的轧材能顺利行进,当轧材尾部接近双夹制动器时,制动器对高速行进的轧材进行制动,使轧材以较低的速度安全抛送上冷床的双线收集落料器,再由双线收集落料器将轧材放入“步进式齿条输送冷床”的相应位置,完成轧材收集任务。
1―推钢机;2―加热炉;3―Φ500 mm×3机列;4―160 t剪;5―Φ400 mm×1机列;6―Φ300 mm×5机列;7―Φ300 mm×3机列;8―飞剪;9―单夹辊;10―分线器;11―双夹辊;12―双夹制动器;13―双线收集器;14―冷床; ―光电管F
由剪之后的轧材可以由分线器分别送入两条输送通道,因此能有效解决高速轧制和冷床收集能力低的矛盾。显然这种“提高”收集能力的办法是通过“双线收集落料器”的双线收集能力和将轧材分别放入不同的步进齿条位置的功能,使步进齿条输送机的一个工作周期的动作等效完成了两次步进输送动作而实现的。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知道,这种工艺的实现要求电气控制系统必须完成对单夹辊、分线器、双夹辊、双夹制动器和双线收集落料器以及步进式齿条输送机等设备的整体协调连动控制。各单体设备的动作时机要准确、恰到好处。否则,轻则影响轧材质量,重则导致跑钢事故。
2 电控系统的配置
实施上述改造方案以后,轧制速度提高,因此差动连轧机列存在轧制的稳定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增设活套实现无张力轧制或微张力轧制。倍尺飞剪也必须与终轧速度配合,完成剪切控制。同时还要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保护,完成对各架轧机的基速设定,实现多台工艺设备的联动控制。
3 主要问题的技术措施
要实现整个工艺过程,必须解决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1)确保成品质量和连续稳定轧制的活套控制问题;
(2)快速倍尺剪切问题;
(3)高速轧材超短距离制动的上冷床控制问题;
(4)冷床拨料周期长与高速轧制的矛盾,提高冷床的收集能力;
(5)实现全线的自动和协调控制。限于篇幅,这里仅以冷床的协调控制方面的问题作介绍。
3.1 高速轧制与超短距离制动矛盾的解决
从成品轧机出来的轧材经倍尺剪切后上冷床的自由滑行距离与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改造后的终轧速度为14 m/s,轧材的自由滑动距离为24.5 m,原有飞剪与冷床的距离只有12.8 m,显然不能满足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冷床前部设置了制动器,使高速行进的轧材适当降速以便实现安全上冷床。由(1)式可知制动的速度也不能太低,应与制动器到冷床的距离相配合,保证轧材离开制动器后能全部自由滑入收集器内。由此可以确定制动器的速度应为
3.2 分线器的转换时机
用制动器解决高速轧材上冷床的问题实质上仅是解决了轧材的高速度与超短距离制动的矛盾,并不能彻底解决整条自动化生产线的矛盾,反而会带来轧材的制动和高速轧制节奏的严重冲突。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通过设置一个分线器,实现一线变双线使之得到彻底解决的。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分线器是体现新轧制工艺的关键设备。
分线器进行转换动作的时间参考点有两个,一是飞剪的剪切时刻,在飞剪剪切前一段时间动作;二是双夹辊的动作时刻,双夹辊夹住轧材后就可以保证轧材在该线路上正常行进,此时分线器就可以动作。利用前一参考时刻要受到飞剪动作的影响,使系统更为复杂,因此实际系统中采用后一种办法,简单可靠。
3.3 双线收集落料器的控制
双线收集落料器与步进齿条输送冷床配合动作。当倍尺轧材全部进入收集器后,传动轴转动半周,轴上凸轮将槽瓦打开,轧材落入步进冷床。传动轴每转动半周,双线收集落料器完成一次落料动作,落料动作两侧交替进行,这样与分线器、双侧制动器配合,就可以解决因终轧速度高而出现的冷床拨料周期来不及的问题。
双线收集落料器的工艺动作是基于在双线两侧设置的金属检测器信号再配合适当的延时以及配合配置在落料器转动轴上的半周检测器信号共同完成的。
3.4 热金属检测器
为了完成轧线各设备的协调动作,在飞剪前、单夹送辊前和双夹送辊前设置了热金属检测器
F0、F1和F2(F3)。各检测器的作用如下:
(1)F0为飞剪切头、切尾提供动作的基准信号;
(2)F1为单夹输送器提供动作的基准信号;
(3) F2(F3)为分线器、双夹输送器和制动器提供动作的基准信号。
为了正确地完成工艺动作,各信号均需配合一定的延时时间。其中,由F2(F3)产生的信号要控制分线器、双夹输送器和双线制动器等几个设备的动作,与它配合的有几个延时时间。从工艺动作的要求可以看出:双线输送器和双线制动器的动作必须是互补的。所谓互补,是说当一侧的输送器实现输送动作时,同侧的制动器必须处于非制动状态;而当本侧的输送器完成输送动作后,这一侧的制动器则开始制动动作。另一侧的情况也是如此。具体的动作过程如下:
当棒材从成品的终轧机架来到热金属检测器F0时, F0发出一个信号给PC,PC接收到这个信号后经过一个延时t0(确保棒材已到达飞剪)向飞剪发出切头动作信号,使飞剪完成切头动作。当棒材头部还没有到达F1时,分线器处于原始位置(例如1#通道),后面的双侧夹送输送器的两侧都处于放松状态,尽管没有棒材,但此时双侧的制动器都处于制动状态。当棒材头部到达F1时,它向PC发出一个信号,经过一个延时t1后(确保棒材已经到达单夹输送器),PC向单夹输送器发出动作信号,使单夹输送器实现夹送动作。此时的分线器仍处于原始位置(例如1#通道),因此棒材将被送入1#通道。
当1#通道的热金属检测器F2检测到棒材时,将信号提供给PC,经过延时,PC向1#通道的双夹输送器发出动作指令,实现棒材的接续输送功能,此时同侧的制动器立刻变为放松状态,保证
正常输送棒材。一侧的双夹输送器一旦完成夹送动作,就为分线器的换线动作(由1#通道转换到2#通道或由2#通道转换到1#通道)提供了充分条件,但是为了减少不利的轧制工况(扭曲拉伸轧制),经过适当的延时后,PC再向分线器发出动作命令,为下一根棒材进入2#通道做好准备。
当棒材尾部离开F0以后,F0信号的消失通知PC适时做切尾动作。
由剪进行倍尺剪切前,单夹输送器早已处于夹送状态,飞剪倍尺剪切时,由于前后棒材的速度不同,必然使切开的棒材之间出现空档。因此,当前一根棒材一离开F1, F1的信号会变为低电平,使单夹输送器立刻放松,为下一次夹送棒材做好准备。
当棒材尾部离开F2时,双线夹送器1#侧立刻放松,稍加延时同侧的制动器即开始夹紧制动动作,实现制动上冷床。
下一根棒材的头部来到F2时,工况变为下一个轧制节奏。单夹输送器重复以前的动作,而此时的分线器已指向2#通道,从而实现了分线功能。这以后2#通道的工况与1#通道一样。
关键词 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火电厂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1-0128-02
0引言
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处于不断的深入过程当中,电力行业体制改革、技术更新的脚步也从未停止,在科技快速更新的时代背景中,电力生产企业的热工自动化系统也处于不断的升级改造当中。因为如果没有最前沿的技术做保障,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就不能得到保障,进而将威胁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所谓的热工自动化,对于电力生产企业而言,就是通过数字自动化系统对电力生产所涉及到的数据信息以及设备运行,还有事故报警等环节实现自动无人控制的过程。该系统的构建与运用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投入,提高电力生产企业的经济成本。
1 目前发电企业中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状况
1.1将分散控制系统归入了电气控制系统当中
从电力生产企业开始应用分散控制系统之后,对于汽轮发电机以及安全锅炉的控制效率得到了切实的提高,但是单元发电系统的控制方式却没有改变,采取的依然是传统上诸多模拟仪表以及各类开关按钮同装于一个部的控制盘平台之上,导致控制中心和负责汽轮发电机与锅炉控制的分散控制系统工运行时极为不协调,给电力生产企业的自动化改造形成了严重影响。把分散控制系统归入电气设备控制的控制范围,可以实现对发电机组系统、企业内部用电系统的有效控制。国际上的电力生产企业在将分散控制系统归入电气控制范围的实践业已取得一定成效,而且国内此类成功经验也已经出现过。
1.2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运用的增多
在当前的电力生产企业当中,分散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某个系统点的故障几乎不会影响到系统整体的运行,而且随着各种应用软件的不断完善以及系统硬件的不断升级,分散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业已大大提高。可是不可忽视的是,分散控制系统无法成功实现
上位机系统对于电力运行现场各设备仪表的信息统计、综合与记录,导致系统进行控制的时候,范围受到限制,而且上位机系统无法实现其完整的功能性,因此以实现上位机系统与工作现场设备实现有效通信为目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控制技术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它是一种全新的控制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无精确数学模型对象、大时滞的控制问题。
2 实施热工自动化改造的相关策略
普通的热工自动化系统都会包括自检、控制、报警以及自我保护四个分系统。在进行系统升级发行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以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为最高目标,需注意以下点。
2.1明确热工自动化改造工作的目的
之所以要对原有电力生产系统进行自动化改造,是为了提高电力生产系统的安全性以及运营效率。不仅仅是设备的升级,更要实现煤炭利用率的提高,控制能源消耗量,精减工作人员,实现对于发电量的自动控制。在进行原有发电设备系统的改造时,应当着眼于全局的技术配合与更新,因为最完善的热工系统一定包括可控性强的机组高务以及安全高的自动化系统,所以改造时必须注意工作的全面性。
2.2改造实践中要做到重点突出,长远规划
进行热工自动化系统改造的基础是元件等设备的选用,对于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工作元件以及执行系统,应当予以重视并做到及时更换性能稳定的传感器、开关仪表、变送器等元器件,防止影响分散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在进行系统自动化改造规划时,一定要做到长远规划设计,尽量减少重复改造的可能性。不管是设备型号选择方面,还是系统功能实现方面,都应在长远考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如果当前技术水平不足或者企业发行经费有限而导致部分系统功能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分期改造的方案,前提是在进行分散控制系统的设备选择时须保留足够的可扩展空间,充分考虑系统本身的开放性,方便与其它控制系统的连接。
2.3重视设备质量控制和改造结束机组的调试
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改造工作牵涉专业多、单位广,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系统的设计时,要做到慎重选择设备供应商。因为设备质量是热工自动化改造成功实现的重要因素。采选系统配件时,必须在保证质量可靠的基础上,以公开招标的招商方式进行供应商挑选,所选设备供应企业要有合法的资格证明、完备的设备质量保证机制、成熟的设计水平以及供货实力以及较为稳定的生产售后团队。在工作人员对于所需控制元件的制造商及其生产的产品质量情况了解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与专业的咨询机构进行合作,通过有针对性的调查,优先选择性能最优的产品生产企业,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考虑国内厂家,在控制造价的同时,还方便设备的供应以及售后维护工作的进行。
在热工自动化系统改造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对新改造成的机组进行一段时间的试验,其调试时间最好在半年左右,以求保证改造工作的实际效果。
3结论
电力生产企业的热工自动化工程是在电力生产行业的不断发展不逐步积累开展的,随着自动化技术以及设备创新的不断发展,国内的相关技术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为国家的电力生产事业提供了有效保障,当前电力生产行业中进一步推行的技术改革使得热工自动化系统很到了极大优化。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范围、结构、现场总线、以及管理平台和实时监控体系都为自动化技术改造拓展了更大的新的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时期内,电力生产企业的自动化技术将越来越完善,国内电力事业的安全性、稳定性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侯子良,侯云浩.火电厂热工自动化安全技术配置若干指导思想[J].中国电力,2007,40(5):55-58.
[2]方红娟.浅析火电厂热工自动化及事故防范[J].民营科技,2012(2):22.
【关键词】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践
技师学院一直以来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宗旨,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我们也将贯彻落实这一宗旨[1]。现如今,电气自动化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各个机械工程相关的行业,可以说小到一个螺丝钉的制造,大到航空母舰、宇宙飞船的开发,都有电气制动化的存在,社会对技术过硬、实践能力强的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大。
一、校企结合,优化课程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特点就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强,概念抽象[2]。由于技师学院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落榜或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上大专、大本就读于技术学院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以实际的就业需要为基础,让自动化课程更加贴近企业的生产实践,为学习提高今后在企业中的竞争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电动机、输送器、自动装置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设计组装传送带,首先我们将组成传动带的模拟装置为学生准备好,给出单台机组织控制的基本流程和基本参数,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最后让简易的传送带能够运作起来,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实际化,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实践教学,优化教师队伍
技师学院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大多数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教师都是“双师型”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由同一个教师完成[3]。教学中可用于学生动手操作的机械设备较少,学生对于电气自动化机械的了解也仅局限于书面。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案,让学生走出课堂,丰富学生的视野,积极的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电气自动化博览会,或者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了解电气自动化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实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例如:教师应该积极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毕竟在电气自动化发展迅速的今天,新型的机电系统不断问世,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参加电气自动化博览会,熟悉SCADA\EMS等系统的应用原理,让学生见识更多的新型设备,丰富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更加坚定在技师学院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习,提高电气自动化教学的教学质量。
三、工学结合,优化教学过程
学生在技师学院的学习都是为了今后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那么,要如何工学结合,优化教学过程呢?一方面,我们必须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将课堂教学搬到实习实训色基地中,建立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的发挥教师的督导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将“教”与“学”相结合,在实习的基地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体验电气自动化机械的操作流程,学会总结错误,探究解决方法,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4]。例如:在学生掌握的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之后,我们就带领学生到实习的基地进行实际的操作,在保证学生不耽误生产的前提下,尽力让学生自己练习安装、操作、维修机器,让学生明白电气自动化在实际的企业生产中发挥出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自己探究解决的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引入技师学院的教学中,对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师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教学的时候,要不断的归纳总结,优化课程,让自动化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要立足实践、开发创新,努力的提升教师的自身教学素质,提高自动化教学质量,探讨出符合技师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技师学院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
作者:周业春 单位:东营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刚.浅谈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机械工程(自动化教育).2015年11期
[2]曹春霞.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现代机电工程.2014年08期
关键词:变电站 数字化 IEC61850标准 升级改造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094-01
数字化变电站是国际电工组织公认的变电站自动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智能电网系统建设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相比,具有信息数据的统一化标准,实现了不同智能IED电子设备间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操作。其通信模型集成统一,信号传输实时准确,大大降低变电站的综合运行维护费用。故,对常规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改造的技术要点进行研究分析,就显得非常有工程实践意义。
1 数字化变电站组网方案
常规变电站按照IEC61860变电站标准的要求,基于完整的三层(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两网(站控层网、过程层网)结构型进行全数字化改造。由于数字化变电站其数字信息通信网络集成化程度较高,IED设备间数据的传递与共享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络通讯规约的统一转换。为了确保数字化变电站网络通信的实时可靠性,站控层与间隔层间的网络组网方式应按照冗余以太网架构进行组网,且其数据传输速率应不低于100 Mbps。整个数字化变电站网络宜采用双星型结构,并采取双网双工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提高网络冗余度,实现网络无缝切换,确保站控层各种监控工作站、五防工作站、远动工作站、服务器数据库间数据信息的实时可靠通信。站控层与间隔层网络主要传输MMS和GOOSE两类信号。过程层与间隔层间数据信息通信网络主要采用GOOSE和SV两类信号进行传输,通过GOOSE信号网络的双网双工运行方式,确保同IED设备间数据信息资源的无缝通信共享。如220 kV湾塘变电站共有220kV、110 kV、10 kV三个电压等级,其站控层采用双网星形结构的组网模式,而间隔层分别以220 kV和110 kV两个部分的测控、保护、故障记录等IED设备装置进行子网组建,经GOOSE A网和GOOSE B网接入到站控层中。
2 常规变电站数字化升级改造技术要点
数字化变电站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构建,建立在IEC61850通信规范基础上,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新型现代化变电站。
2.1 基于IEC61850标准进行统一集成建模
建立基于IEC61850标准的集成统一通信网络,是常规变电站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的重要保障基础。各种支持IEC61850 标准的IED电子设备将取代非IEC61850通信规约的产品,进而实现间隔层中不同IED设备间数据信息资源的实时享。站控层中,通过支持IEC61850标准的后台软件、实现各类监控工作站与间隔层各IED智能设备统一通信,进而建立满足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确保变电站安全可靠的运行。
2.2 设备操控的智能自动化功能实现
对于常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过程层设备,如断路器、隔离刀闸等一次设备暂不具备数字化输出功能。因此,在进行变电站数字化升级改造过程中,需对其进行数字化接口改造,采用就地安装智能操作箱,对设备相关数据信息数字化处理并经过GOOSE数据通信网与间隔层中测控、保护等电子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实现断路器、隔离刀闸等过程层开关设备的就地智能化处理,确保与相关二次设备的实时通讯和控制,进而实现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操控。
2.3 数据采集合并单元实现模拟量分散采样
数字化变电站采用电子式互感器(ECT、EVT)采集现场数据信息。而由于待改造常规变电站系统中采用传统互感器,其模拟量无法直接接入数字化系统,需对常规变电站互感器进行升级改造。采用模数转换模块转换后接入基于IEC61850标准的MU合并单元,对常规互感器所采集的模拟量进行采样,并实时转换成对应的数字信号,且严格按照IEC61850-9-1或IEC61850-9-2标准要求输出并送往间隔层中相关的二次测保设备中,完成对应数据信息的实时采集。当然,也可以采用直接更换为电子式互感器的方式来进行改造。
2.4 数据信息及测控命令的集中式处理
集中分散式结构是变电站数字化升级改造的主要网络架构,采用支持IEC61850标准的站控层软、硬件设备构成整个数字化变电站的运算分析核心,并通过满足IEC61850标准的网络通信与间隔层IED设备、过程层MU合并单元等进行实时数据信息通信共享。变电站系统中的220 kV、110 kV高压进出线、主变等可通过支持IEC61850通信规约标准的测控、保护装置集中组屏布置、而对于35 kV及以下的中低压单元,采用室内、外开关柜就地分布装设方式,采集开关柜中的相关数据信息,实现与站控层相关功能单元的实时通信,构成完善的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2.6 信息的安全性
由于数据信息通信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可靠性,因此,在变电站数字化升级改造过程中,必须考虑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问题。系统应满足《变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的要求,实现二次系统的安全分区。确保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3 结语
常规变电站的数字化升级改造过程中,在满足IEC61850标准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变电站现有的一次设备和二次系统,提高升级改造经济效益。根据IEC61850等国家规范标准要求,结合变电站实际情况,采取合适有效的数字化升级改造网络架构和数据通信模式,使常规变电站平滑稳定、安全可靠的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自动化变电站过渡,就显得非常有工程实践应用意义,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当前社会电子自动化技术应用日趋广泛,该学科也成为高职教育的关键学科,对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教学方案的设计是电子自动化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采通过具体的项目设计,引导学生从每一个项目入手,学习理论知识,做好项目任务设计,结合实践操作,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影响到教学质量,我们应深入改革并不断完善,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方案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VHDL程序的基本结构;掌握IF语句、CASE语句的格式及用法;理解IF语句和CASE语句的区别。
1.2技能目标
①科研创新能力:本项目要在QUARTUS II软件下用编程的方式设计电路,并且可以采用多种编程方式来实现,深切地让学生体会到该设计方法的灵活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与创新理念。②电路设计能力: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学生又掌握了利用一种编程语言VHDL来设计电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电路设计能力。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给出结论,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情感目标
①树立专业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学生从事电子行业的信念,培养学生对电子专业的热爱。②培养课程兴趣:通过创设情景、实物演示,激发学生对电路设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自主完成整个电路的制作,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④培养创新精神:通过实践培养学生采用多种方案实现同一种电路的创新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及解?Q方法
教学重点包括:IF语句、CASE语句的语句格式及注意事项;IF语句和CASE语句的区别;IF语句和CASE语句的具体应用。教学难点包括:IF语句和CASE语句的具体应用。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取以下方法:①课前“任务”导学:通过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预习所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前对VHDL的顺序语句的IF语句、CASE语句有所了解。②课中“内容”导教:课上借助图片、现场演示、软件仿真等手段进行导教,使授课内容更加形象、直观,配合课堂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③课后“知识”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网络资源并布置随堂作业,让学生开阔视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学情分析
3.1知识基础
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中对VHDL程序的基本结构已经熟练掌握,对EDA技术的设计流程也已经掌握,并且有了一定的编程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VHDL描述语句的学习水到渠成。
3.2认知特点
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的能力,同时对电子设计的兴趣较高,求知欲比较强烈。本门课程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用软件编程的方式来描述硬件电路的形式,学生经过前面几周的学习已经能理解这种语言和以往所学编程语言的不同。
3.3学习风格
电子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课堂气氛活跃,对电路设计的求知欲很强,但是有部分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有待提高。
4.教材分析
该教材注重实践、实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选材的灵活性和完整性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掌握EDA的相关基础知识达到快速入门的目的。
5.教学总结
教师课程设计时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使之结构巧妙,引人人胜。特别是要改变过去只考虑教师“如何教”,而忽视学生“怎样学”的做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安排不科学
当前,高职院校在设置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既定的教材结构,以学科本位为重要指导,为学生设置了硬件语言描述、EDA工具以及逻辑编程等教学内容,其整体性和系统性较强,可以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但是这种课程安排方式,没有综合考虑高职教育的目的,对学生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十分不利,导致其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操作。同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语言、器件以及工具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活动作为支撑,对理论知识进行检测和验证,导致其缺乏实践操作能力。
2.学生缺乏主动性
该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在遵循高职教育原则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现代化专业人才。但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基本通过语言为学生讲述器件和工具的用途和特点,没有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组织学生动手进行实践操作,而在枯燥的理论灌输下,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同时,教师没有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采用固化模式开展教学,在缺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模式下,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对教学效果带来负面影响。
3.实践与理论没有充分结合
当前,在该课程的具体教学中,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分析上,对实践教学缺乏重视,没有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充分结合,导致学生操作能力较差。同时,电子设计自动化实践课程需要教学场地和设备,一些院校条件有限,难以为学生提供完备的实践设备,对实践教学的开展形成制约。
三、推进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改革的相关措施
1.完善教学大纲
当前,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专业型以及操作型人才,因此,在开展具体教学中,要结合市场需求和院校实际,完善教?W大纲,将电路设备和软件设备作为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关键内容,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软件工具应用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加强各个专业课程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系统,在掌握相关设计技能和知识的同时,加强对电子电路知识的理解。
2.科学选择教材
高职院校要结合该课程的具体情况,谨慎以及科学的选择教材,提高该课程教学的时代性和科学性,以专业前沿知识为导向,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在具体教学中,院校要秉承高职教育的特点,选择性的传授理论知识,为学生重点讲解制版知识、元器件知识、封装知识以及PCB知识。同时,院校还要在教材中引入当前的经典项目,组织学生对项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究,了解电路的具体设计过程,进而提升专业技能。
3.重视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院校要将课程教学与毕业设计、模拟训练以及综合实训充分结合,鼓励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练习,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掌握具体操作技能;其次,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开展实物创新,提高教学的创新性和趣味性;再次,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具体情况,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学生根据主题开展自主设计,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最后,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动态关注学生的情绪,通过教学任务以及实验操作,调动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热情,进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4.完善评价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院校基本通过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开展评价和考核,但是这种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难以真实体现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对实践操作缺乏学习热情。因此,在教育新形式下,院校要结合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特点,制定以及完善评价模式,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在专业评价考核中,院校要通过实践操作与书面考试相结合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要求学生按照考试要求,自行制作和设计,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操作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技术;特点;现状问题;改善措施
一、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运用中的特点
1、集成自动化技术特点。集成自动化技术是我国主要的机械自动化技术。集成自动化技术是信息技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定改进,使得机械工程的全部制造过程可以变得更完善。集成自动化技术最大的特征是将原来的IT技术进行改进,也可以联合自动化和生产相关的信息,进而扩大机械化工程的生产和开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集成自动化技术也是一直在不断的发展,所以采用集成自动化技术可以协助企业进一步的提高机械管理程度,进而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使用灵活的自动化技术特点。柔性自动化技术是现在发展先进的技术之一,柔性自动化技术是基于在计算机基础上,所以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灵活的使用自动化技术,机械工程生产目标智能化运营管理。因此,采用灵活的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科学和智能的机械工程,进而提升企业的机械化的效率。柔性自动化技术,现在经营范围被广泛使用,并得到了广大企业的信任和认可。
3、智能自动化技术的特点。智能自动化技术是升级版的柔性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功能,一定要在网络的基础上创建的,因此,智能自动化技术可以是机械工程仿真与控制的过程。智能技术可以作为机械数据的科学解析,也可以收集数据或信息,所以智能自动化技术,能有效的提升机械效率,不断扩大应用的智能自动化技术的范围。因此自动化技术的功能,最大的特点可以替代人工管理,进而节省了部分的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所以,自动化技术的功能,将成为机械工程的将来发展方向,有必要进一步的加强,以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完善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二、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现状问题分析
对于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的发展,我国尚处在初级阶段,在机械工程自动化生产经营中,很多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和经营模式。人才管理,我们的人才管理机制是不实际的,仍采用国外的人才管理方式,并没有形成适合自身的人才格局,主要集中高素质的专业员工队伍,雄厚的理论,但实际的技术低。在技术方面,精密机械加工和其他初级阶段的水平来看,虽然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复合加工仍处于追赶阶段。在机械设计,没有即时有效的将科技成果转化,更多的设计文案设计水平不高。
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在我国也有一些问题:缺少实际应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发展进程中,过于强调理论,都忽略了现实培养人才,造成实际机械工程自动化中,技术化程度较低。大多数人只知道理论,但在技术上却没有实践经验,只有不断的研究和创新,以提升实现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但自动化技术仍然是传统封闭式体系结构。对于机械工程自动化应用,技术的实际广度,缺少专业的关注和准确的科研投入,并没有具体的管理策略,以此来发展自动化技术。
三.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改善措施
1、采用先进的机械加工自动化技术。在制造业领域中,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没有达到高度自动化程度,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应用并不广泛,基础技术储备不充分,应该尽量消化和吸收国外技术和成熟经验,根据自身的特点,通过技术突破壁垒,达成知识产权。现在在机械加工生产进程中,产生相对大量的部件,并且需要组装,以半自动为主。对于成品应该引入先进的设备,采用先进的机器设备,以实现高度自动化的加工,降低资源浪费,提高良好的经济性。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应提倡成组技术人才,采取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的应用程序的正常发展。此外,自动化的应用不是不同的产品在不同行业中的简单复制,应该集重在于差异化和优化。技术信息、新材料等进一步的发展,将为我们带来更广阔的空间,以追赶和发挥的空间。新一代自动化技术在PC和开放式体系结构的发展,驱动装置朝向交流、数字化方向的发展。通信数字网络的发展,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性能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推进工业自动化进程,智能化将占据工业生产十分重要的地位。
2、以信息技术改进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以工业自动化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促进机械工程自动化的发展,体现在工业设计、制造和管理等方面,加速传统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的转变,完善制造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机械工程自动化的发展是不容易的,是经过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从简单到复杂的进程,在整个进程中,自动化逐渐取代手工操作,这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开发应用程序性能的做法。我们根据对自动化水平较低的机械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发展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有必要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机械制造理论和技术,从教育出发,注重教育部门,根据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作为根本导向,制定相关的专业技术教育,重视应用科学和技术创新,扩大科技投入,优化自动化产业链。要从实际出发,效率和质量相结合,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3、重视高技术人才培养。坚持以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提高机械自动化教育体系的发展,打破应试教育的限制,完善校企合作,努力培养人才。现在我国的技术人员,尤其是缺少高技能人才,已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造成严重影响。
四、结束语
采用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的推动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要立足于机械工程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和学习,以确保机械工程的自动化技术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自动化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需求高,现在我国的机械化工程发展不高,有必要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以奠定在机械工程可持续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