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流运输体系范文

物流运输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运输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流运输体系

第1篇:物流运输体系范文

[关键词] 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共存性

一、引言

物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五种运输方式:轨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具有各自的特点,适合不同的需要,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轨道运输的特点是一次运量大,安全性和环保性好,但轨道建设投资规模大;公路运输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同时具有公路建设占用土地多、汽车废气污染严重的缺点;航空运输显著特点是飞行时速高、舒适性好,但机场建设成本大,大多建设在市郊,中转十分不方便;水路运输成本低,但是运输速度慢;管道运输在油、气长距离运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五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必经之路。在关于物流综合运输体系五种运输方式的共存性的文献中,定性研究的多,定量研究的很少,本文从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交通运输持续发展和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方面的文献回顾,发现物流综合运输体系共存性的存在,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定量地证明了物流综合运输体系共存性的存在。

二、文献回顾

客货运输量及其周转量是经济和社会活动对交通运输需求的集中表现,彼此间存在相对的变化规律和比例关系。货物运输量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资源和生产力布局。因此,货物流向流量和运输线路需要协调。根据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实现运输的合理分工。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运输联系及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布局也不同。如在我国西北、西南地区是内地大陆区,以陆上运输方式为主,铁路和公路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运输联系方面起主导作用,如果西北内地开发石油,从长远看则以发展管道运输为宜,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海运、河运和管道等。因此,货物流向流量和运输线路的协调,需要五种运输方式:轨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共同发展。

交通运输业要保持持续发展的方向,必须作到低资源消耗、高产出和环保。交通运输业对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巨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交通运输业对土地的占用量较大;是钢材、铝和橡胶等资源的主要使用部门之一;是能源消耗大户,据统计,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占国家总能源的30%左右。交通运输业严重地污染了环境,目前全世界由交通运输散入空气的有害气体占大气污染的一半以上,世界上许多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周围地区都受到来自交通运输的严重的噪音污染。可见。资源、环境和人口状况决定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交通运输业要保持持续发展的方向,需要五种运输方式:轨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共同发展。

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宗旨是快速、大量、方便和节能。交通运输的现代化趋势主要包括:高速化,以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为代表、以磁悬浮列车和超音速飞机为目标的高速运输系统正在形成;管理的计算机化,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自动化和新交通系统是交通现代化的未来。今日的交通运输已经进入了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大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而形成的网络。因此,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需要五种运输方式:轨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共同发展。

三、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文献回顾,我们知道轨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能够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们假设:

H1:轨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的货物运输两两正相关。

货物运输分别采用货物周转量量,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我们得到1978年至2001年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水路运输的货物周转量(如表1),

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运用SPSS统计应用软件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3,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货物周转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82,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货物周转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小,为0.579,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货物周转量之间,在0.05显著性水平上相关,其他在0.01显著性水平上两两相关。结果表明:轨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的货物运输是两两正相关;完全支持了H1。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第2篇:物流运输体系范文

Abstract: Unexpected incidents has tremendous and negative impact to social economic due to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road traffic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liminating and mitgating the impact of unexpected event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content and features of emergency logistics, analyzes the problem faced by highway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system emphasis, then from road transport proposes measures and methods to deal with the logistics of emergency.

关键词: 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物流体系

Key words: emergency logistics;road transportation;logistics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024-02

1应急物流产生背景

尽管当今科技对自然灾害的预报水平已经提升,对于某些自然灾害可根据历史资料发掘其周期性,预报其发生地域、强度和时间,如:洪水、台风等,但是更多局部区域性的,乃至国家内或全球范围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如:地震、火山爆发、矿井安全事故等突发性灾害却时有发生,给人类带来重大损失,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威胁。中国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死亡人数达33.9万人,近年来灾害造成年平均2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到国家财政收入约1/5。2003年SARS灾害蔓延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全球30多个国家或地区遭受袭击。2008年1月我国发生罕见雪灾,致使交通受阻,供电中断。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8.0级地震造成69197人遇难,374176人受伤,18209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人民币。在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大量的应急物资成为必要,必须进行伤者救助、卫生防疫、灾后重建和恢复秩序等工作。

我国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常有发生,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和危险性,发生后如不能快速做出反应,很可能会引起恐慌和动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尽快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将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减到最低程度。因此,应该提高道路运输应急系统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以及社会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对道路运输应急物流应急体系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2应急物流内涵及其特征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在各类突发事件中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由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时间效用。应急物流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物流效率的实现是第一目标。系统高效是物流效率最大化的关键。国内很多学者对应急物流进行了研究。欧忠文、高东椰、刘新华、王宗喜等对应急物流的概念、性质特点、保障机制以及应对措施提出了相应的见解。从应急物流概念提出至今,学者们对应急物流进行了探索,对应急物流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对于指导现实具有积极意义。

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和弱经济性。由于应急物流的时效性要求非常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安全的方式进行应急物流保障。运用平时的物流运行机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要有一套应急的物流机制来组织和实现物流活动。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难以准确地估计突发事件的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强度大小等因素,由此产生的应急物流也具有不确定性。在应急物流活动中,许多意料之外的变数可能会导致额外的物流需求,甚至会使应急物流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发生重大变化。在一些重大险情或事故中,应急成为最主要原则,经济效益将不再作为一个物流活动的中心目标加以考虑。

3道路运输运输物流体系面临和存在的问题

3.1 应急系统不健全目前我国各地国防动员委员会都建立有相应的交通战备办公室,但现行体制仍不合理。对道路交通、从业人员和运输工具等情况了解和掌握的信息不足,不能对所属辖区专业人员、器材物资、运输工具进行有效配置,组建道路运输保障力量的能力不足,导致了应急能力不强。特别是公路应急输送的组织和指挥没有明确指挥部门,严重制约应急物流的效率。

3.2 运载工具落后,运力不足国内大部分地区多以铁路和公路作为物资输送的主要形式,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致使物流运载的区域差别非常明显。一些公路区段,特别是临近大城市的一些公路区段能力不足。运输工具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应急物流的运输保障效率。

3.3 交通网络不完善我国存在运输线路少,通达程度较低的问题。在公路网中等外公路仍占1/3。我国一些地区,特别是在某些边远地区,落后局面仍然存在,还有一些行政村不通公路,公路网密度远低于发达国家。一旦出现应急、突发事件,组织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无疑将会需高昂的成本支出。在特大灾害发生时,如:在5.12地震造成道路受损,车辆无法通行,致使救援工作一度陷于困局。

3.4 应急物流交通运输法规不健全对于应急条件下交通线路的维护和抢修、临时场站建设等方面的领导体制、相关设备的征用、预案的制定、实施的程序、补偿和抚恤、经费保障、以及平时演练等方面进行规范,目前国内尚没有任何法规性文件,导致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无法可依。

4构建道路运输应急物流系统的措施

4.1 加强应急信息网络建设道路运输应急系统建设要和城市的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现在很多城市进行了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都在建设,包括医疗系统,公安系统等。但是重要的是应急系统对于城市信息资源的集成。城市应急系统可由基础平台、技术平台和应用平台组成。应急指挥场所需要具备能承受潜在的、较大的突发事件以及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技术方面,通信系统应作为主要技术支撑应急指挥;增加设备的移动性和通信性能,以及设备的图形和视频处理功能。同时,加强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案建设,整合各种资源,能有效地部署资源。

4.2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建立以政府为核心的应急指挥体系,协调机构、增强办事效率,进行区域编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必要演练。建立健全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标准体系,保证在应急联动流程方面规范一致,进而保证国家应急联动平台标准体系的实施和推广。对地方科技力量进行普查和储备,利用高科技手段建立起专业保障队伍、交通保障经费、道路和车辆器材物资、运输机具等数据库,与各县交通战备办公室形成局域网。定期向单位和个人明确编组、集结地域、任务等,以便紧急情况时能及时归建和完成任务。同时,还要结合各城市实际情况选择建设模式。

4.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应急物流交通运输路网满足经济建设需要。要以改造纵横干线、提高通过能力,新建迂回、倒运道路为重点,辅以加强配套工程建设。在线路等级上,要按三级以上修建,主要依靠地方自身建设投资,国家适当补助或引进外资修建。要对某些航线航道,改善航道条件,提高水路运输和倒运能力。建好联接铁、公、水、空、管道各运输渠道的衔接工程,以及与公路运输密切相关而又不纯属公路运输线路的工程设施。提高衔接工程的建设标准,从而提高应急能力。

4.4 完善法律和法规体系构建应急物流交通运输动员法规体系,满足经济建设和应急的需要,优先抓好敏感地区的应急物流交通运输动员法规体系建设。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各主要交通线路。要发挥公路运输的延伸集散作用,对应急条件下的公路线路的征用、维护、抢修做出明确规定。明确规范平时和应急条件下交通线路的领导体制、相关设备贯彻应急要求、预案的制定、应急征用的实施程序、补偿和抚恤、经费保障等。使广大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人员的行为有章可循。

5结语

建立道路运输应急物流体系的目的不仅在于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去综合应对突发事件,有效的提高应急救援的时效,减少灾害损失,从而达到救援救助的目的;更在于采取预防措施、强化管理体制,从而避免人为灾害链的形成;使政府、组织和公众积极预防灾害的发生,并且能够在危机出现后积极地反应。因此,道路运输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李建国,唐士晟,蒋兆.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评价[J].物流科技,2007(5):51-54.

[2]谢如鹤,宗岩.论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卷第11期2005(11):55-58.

[3]谢如鹤,邱祝强.论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及其运作管理[J].物流技术,2005(5):78-80.

第3篇:物流运输体系范文

关键词:交通物流运输;区域经济;问题

1.前言

近几年,国内交通渐渐迈入高速发展阶段,各种大规模交通建设的工程也取得较好的发展。主要因为交通不容易受到环境与资源影响,并且有着较好的直达性与进入性,发展前景比较好。目前,交通逐渐与物流融合在一起,也取得较好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目前交通物流的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2.1缺乏交通物流专业人才

目前,在国内交通运输的物流企业发展之中,比较缺乏专业人才,导致企业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此外,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物流人才缺乏物流技术与专长,且物流实践的经验比较缺乏,同时不具备现代物流的理念,无法掌握现代经济与信息发展方向,严重影响了交通物流的运输发展[1]。

2.2相关人员没有认识到交通物流的运输必要性

因为交通物流的企业管理者没有全面认识到交通物流的运输必要性,导致在物流运输区域发展的规划制定中,无法充分考虑交通的物流运输,使得物流公司比较分散,难以统一管理。此外,决策者不能统一交通物流的运输管理和组织,导致交通物流的运输缺少必要指导。并且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交通物流的运输必要性,也就不能有效监管物流运输的市场情况,进而出现不正当的竞争[2]。

2.3交通物流的运输缺少现代化的管理

近年来,大部分物流企业还是用传统运输与仓储业务,这种仓储与运输地理位置比较分散,并且企业的规模不大,集约化与规模化程度不够。部分物流运输的企业缺乏高服务水平,未针对客户指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此外,因为不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落后,例如:乡镇缺乏先进的公路条件,很多物流运输的过程主要使用人工操作,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3.交通物流的运输管理水平提高,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3.1提高物流运输与管理的水平,建立区域物流的中心

物流企业可在当地的政府引导下,对交通运输的企业改革进行深化,把经营规模化与集约化当做目标,不断鼓励企业提高自身物流管理的水平,必要时建立当地区域物流的中心。例如:某个地区,就是在政府鼓励下,建立了当地区域物流的中心,同时对每年各个阶段的任务进行明确,以发展先进物流的园区和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同时构建干线、城市与乡村三网融合的模式,对物流运输的管理系统进行完善。

3.2发展农村交通物流,彻底积极三农的问题

由于公路有着较高的直达性,可以有效联系每家每户、每个城镇,不仅方便居民的日常出行,而且可以吸引很多外来投资者。通过农村公路的建设,可以对农村落后交通情况进行改变,方便农民出行,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乡村居民安全性与舒适度。随着农村交通发展,农村的物流市场逐渐变成农村经济的发展重要条件,同时也变成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关键保证。此外,随着农村交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通过交通运输网可以将农民眼界打开,使得农民全面了解新时代社会需求与发展,对传统落后生活模式进行改变。并且随着农村交通发展,为农副产品加工、生产与销售带来了便利,通过交通物流的运输,可以省去大量人力与物力,提高农副产品的利润,从而有效解决三农的问题。

3.3发展农村交通物流的运输,加强经济带动的作用

第一,农村交通物流发展,需要政府提供政策的保障。政府属于涉农交通运输发展政策的保障主体。例如:可以聘请一些物流专家到农村去做讲座,然后根据农村实际情况编制科学规划,同时对农村发展阶段的目标进行明确。在当地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出物流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为有效促进涉农交通的物流运输发展,还可以通过试点工作的模式,推动农村物流运输可持续地发展。第二,对综合协调的机制进行完善,提高农村物流的运输发展带动效用,换句话说,可建立健全各个部门共同参与综合协调的机制,组织工作的小组,对分工与目标进行明确,把试点当做基础,实施辐射性发展。并且要建立健全多个领域共同发展机制,发挥出物流运输服务优势、行业资源和网络优势,建设农产品的配送通道,提高产品运输效率。第三,建立健全物流运输的基础设施,既要重视合理统筹规划,又要与现代化管理技术相结合,促进农村物流发展,继而提高区域经济的水平。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交通物流的运输有着重要作用,所以需要各个地区把交通物流的运输当做发展契机,不断发展物流的运输,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加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要引入先进监督考核的机制,保证交通物流的运输行业稳定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物流运输体系范文

【关键词】:西江;水陆甩挂;运输体系;思路构建

利用广西西江现有水陆资源发展甩挂运输体系建设,对当地经济建设、物流转型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降低水陆中道路甩挂和水陆滚装组合成为西江区域建设的主要特点,不仅降低了空载率,还可以缓解交通拥堵,符合节能减排标准。

一、概述

甩挂运输是将具有动力装置的机动车借助牵引车将其拖挂到目的地,进行卸货,再将企业半挂车载回原地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挂车无动力装置,只能借助牵引车行驶;第二,一部牵引车需要配置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挂车。牵引车与挂车之间没有固定组合,可以互相搭配。甩挂运输必须满足以下几种条件:首先,必须有适应的货源,简而言之,货源稳定,货运需求量大;物流服务对象和发货点固定;货物类型无明显差异;其次,适应车辆行驶的条件,必须保证列车通信的通常、稳定、灵活性;最后,具有合适的运输距离和装卸作业操作条件限制。

二、影响西江水陆甩挂运输体系建设的因素分析

(一)西江甩挂体系建设外部因素影响

第一,经济因素影响。在“十一五”期间广西地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两区一带”协调发展,经济实例明显增强、广西地区在2012年全年生产总共GDP为13031.04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均得到发展。工业增产总值较之前得到明显提升,规模不断扩大。物流行业得到了发展。第二,交通运输环境影响。广西具有非常便利的海上交通和陆地交通运输条件,水资源较丰富,西部开发的顺利实施,使得水陆交通和经济优势明显提升。随着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建设,各种运输方式开始不断融合,彻底解决了高速公路发展,在水运和陆运的结合下给东部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广西实施的《关系北部湾经济发展规划》、《广西物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政策的实施,导致广西地区必须快速建立体系引导交通运作。

(二)西江水陆甩挂运输体系建设货物种类和货运量

广西西江区域附加值较高的货物种类有陶瓷、白糖、低附加值水泥、焦炭和煤炭货物。主要货物是砂石、水泥、煤炭。李家庄港年吞吐量为8万箱,可再生工业设计300万吨,石头、板材等货物主要运往广州等区域;贵港港码头主要货物为粮食、建材、煤炭等,年生产水泥2500万吨。很多集装锌矿粉经由广东运往云南。经过分析发现,矿建材料货运量最大,水泥次之,水泥第三,其他货物一般。集装箱运输较多。经过对08年到12年货物种类分析发现,广西西江内河流榆树货物种类结构相对稳定,与去年相比有增长趋势,可以对货运量进行预测。

三、西江水陆甩挂运输体系建设

(一)水陆体系建设目标

建设西江水陆运输体系的时候,必须遵循高效性、完整性和可行性原则。根据西江流域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可知,西江水陆甩挂必须在传统河流运输基础上,重新对甩挂榆树模式、水陆运输资源和公路等进行整合,保证水陆高效稳定运行。首先,根据西江水陆甩挂运行状况建立转运借鉴,确定出网络结构层次,符合车辆行驶,建设具有保证的信息结果体系,提高整体运行效果。其次,可以先建立试点应用,然后再确定转运节点,完善现代化运输体系,实现优势互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西江水陆甩挂运输体系建设内容

第一,选择西江水陆甩挂运输节点。节点是城市各项交通运输集中区域的总称,可以根据物流特征将其划分为转运节点、流通节点、加工节点、综合和储存节点等几种类型。甩挂运输体系覆盖面较广,不仅要实现公路运输,还要实现水陆中转,各个节点之间的选择较困难。可以按照下图1方式选择。

第二,转运节点选址。选择转运节点选址时可以按照数学规划模型选择。模型主要由物流转运节点寻址、运输模型、货物单位选择、转运节点选取组成。模型范围如下图2所示。

第三,构建模型。本次研究将转运节点划分为物流运输成本(S)、转运节点固定投资(Q)和转运节点运营管理费用(T),可以将总函数表示为:

minZ=S+Q+T

具体函数为

其中Z表示榆树网络转运节点布局物流中成本;Xik表示货源从i到备选网点的k的货运量;Ykj表示从备选网点k到运往目的地j的货运量;Wk表示备选网点k被选中的决策变量;Cykj表示从备选网点k到目的地j的单位运输费用;Cx ik表示从货源i到备选网点k的单位运输费用;Fk表示备选网点k的固定投资成本;Ck表示备选点k到转货物的运营管理费用。

(三)西江水陆甩挂运输车辆技术要求标准

第一,对车辆替换和货运需求等进行分析;第二,满足货运新路道路桥梁通过需求;第三,符合经济速度和运到期限要求;第四,牵引力和制动距离必须稳定。经过分析发现西江水陆甩挂运输比较适合挂车和牵引车行驶要求。

(四)西江水陆甩挂运营组织

西江水陆系统建成具有很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动态变化性,必须根据西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组织模式。具体组织管理模式如下图3所示。“一线两点”运行模式时比较适合运营组织模式使用;“循环甩挂”运营组织模式常用于零担运输客户,也可以是某运输范围内指定的客户。

(五)西江水陆甩挂运行体系建设的保证

政府部门必须加强信息管理,体现政府的监督和管理职责,实现甩挂运输的信息整合和集中,指定符合甩挂运输管理的制度和规划;企业需要建立全球集中化GPS西戎,、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化技术对江西水陆甩挂形容运行信息实施管理,建立符合江西甩挂榆树的发展规划制度。除此之外,还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保证甩挂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江西水陆甩挂运输体系构建思路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甩挂运输特点和条件,然后分析了影响江西水陆甩挂运输体系建设的因素,以及实施的体系建设,并提出保证水陆甩挂运行的措施,希望本文分析可以给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亚茹.提高道路运输效率的有效途径―甩挂运输[J].公路交通科技,2014, (4).

[2] 戴洪彦.山东省汽车甩挂运输运作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1-82.

第5篇:物流运输体系范文

Abstract: According to strategic requirements of "rely on the Yangtze golden waterway,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tegrated three-dimensional transport corridor", combined with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needs in Sichua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integrated logistic development in Sichuan golden waterway economic belt, and some recommendations on developing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are proposed.

关键词:长江黄金水道;物流;综合运输

Key words: Yangtze golden waterway;logistics;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247-02

0 引言

长江素有中国“黄金水道”之美誉,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70%,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总量的80%,已经成为长江经济带物流与东、中、西部之间的运输大通道,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增强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持力,这标志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长江水运是四川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进出川旅游、短途客运和大宗物资、特种物资的重要交通方式,对于促进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不仅如此,水运还加强了其与周围各省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四川的对外开放,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1 加强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对四川发展的重要性

1.1 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是四川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川水运具有占土地少、运能大、能耗低及污染小的优势,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能够带动四川省内水运发展,不仅如此,还能够促进四川沿江资源开发,推动流域经济快速发展,进而辐射和带动全省经济发展。

1.2 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是四川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保障

工业大发展离不开大交通、大物流的支持。当前四川省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工业强省”,阻碍其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保障重大装备水路运输方面能力不足。因此,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是四川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当务之急。

1.3 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是构建四川综合交通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四川省的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等都处于高速发展和完善的时期,这为四川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四川综合交通运输网,应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形成四川省海陆空运输的良好格局,如此四川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更加便捷、通畅、高效、安全。

2 四川黄金水道经济带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

2.1 区位优势

四川省对于连接我国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如此,它也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且还是西部地区各种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

2.2 综合运输系统较为完善

近年来,四川省围绕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由(2015年底里程数)铁路运输4531公里、公路运输31.5万(其中高速公路6016)公里、水路运输11725公里、航空运输(13个机场)、管道运输(2014年底全国油气管道长度12万公里)等多种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架构。

2.3 广阔的港口腹地优势

四川省的各大港口都背靠四川省工业强市。泸州港直接经济腹地包括川南经济区、成德绵经济区。宜宾港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经济腹地主要包括攀西经济区、成都经济区、川南经济区。

2.4 资源优势

六大港口以四川省巨大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为背景,发展物流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四川省将以成渝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分类推进成都平原、川南、攀西、川东北和川西北五大经济区建设,强化区域分工和互动合作,推动形成多级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

3 四川黄金水道经济带发展物流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四川省在综合交通运输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长江黄金水道经济带背景下,要实现四川综合物流的发展,与长江中下游省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四川省六大港口与其他发达地区的港口相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尚未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和机械化的码头,物流功能没有物尽其用,总之四川省港口虽然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是其优势目前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

3.2 物流联盟化程度低,港口物流信息系统不完善

港口物流是一个多方的供应链协作过程,涉及到货主、船东、装卸搬运者等,而要想各方之间良好有效的互动和对接,需建立一个沟通的平台,目前四川省港口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弊端,其物流联盟化程度低,港口物流信息系统不完善。

3.3 港口发展与沿江物流产业缺乏互动

目前四川省港口联动机制还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市场环境和信息管理。具体来说市场环境方面,还未建立与物流发展配套的服务;信息管理方面,港口整体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低,物流效率低。

3.4 各运输方式发展自成体系,综合交通衔接不畅

公、铁、水、空等物流通道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各种运输方式相互之间配套性、兼容性较差,多式联运网络尚未形成。从场站到线路设置,直至运营服务的管理自成体系,导致各种运输方式无法实现无缝链接,制约综合交通运输整体优势和效率的发挥。枢纽战场集疏运体系不健全,综合客、货运枢纽建设滞后,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不畅,尤其是公路货运站场与铁路货站、港口等大运量枢纽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公铁、公水联运业务开展不够。

4 长江黄金水道经济带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及建议

4.1 推进长江上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海陆空综合运输体系,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一是继续发挥铁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骨干力量,重点快速发展铁路和国家干线铁路;二是完善公路运输网络,在省内建立涵盖各区域、港口和中心城市等的高速公路网络;三是巩固和强化现有区域性枢纽机场优势地位,大力推进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成都新机场项目工作;四是大力推进四川长江黄金水道发展,充分发挥四川各港口的自然优势。通过实现公、铁、水、空等物流通道之间有效的衔接,推进长江上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4.2 重点加强四川省内河港口物流发展

围绕“四江六港”,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支撑,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应结合自身发展各项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物流经营模式,开展港口物流服务。

4.3 打造便捷通畅的物流集疏运体系

以各类公路货运场站、枢纽为主要节点,加快建设支撑各物流基地以及各物流基地之间的集疏运通道,加强泸州港、宜宾港等港口的公路集疏运体系建设。围绕“四江六港”,全面建设以长江、岷江、嘉陵江、渠江高等级航道为骨架,以六大重点港口为枢纽,以衔接各港口的公路、铁路网络为集散支撑,加快形成与物流基地有效对接的内河航运集疏运网络。

4.4 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

现代物流业要想获得良性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各类运输方式的支持,虽然港口物流的核心和特色优势是水路运输,枢纽是港口,其单位运量的燃耗远低于其它运输方式,在成本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仅仅依靠水运无法促进经济发展,水运应注重加强和其它运输方式的协调,加快公铁水联运物流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四川省的经济发展。

充分依托四川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区域优势,重点围绕内河港口的公水、公铁水联运,重点推进泸州港公水、公铁水联运,成都青白江、新津货运公铁联运等项目建设,有效推动四川省集装箱运输发展。同时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进一步改善和提升长江航运的通航条件,实现长江航运与全球海运的有效贯通。

4.5 推进港航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四川省港口物流已经意识到了自身与发达地区港口物流的不足之处,目前缩小差距的当务之急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推进港航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强港口与货主、码头、银行等各类企业公司的联网,实现电子交换业务,无纸贸易、无纸放行及信息的增值服务,为用户提供更便捷高质的服务。

4.6 支持临港物流园区发展

积极支持沿江地方依托长江航运调整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沿江港口物流园区和沿江保税港区。积极推进临港型物流园区与港区、后方经济区域以及交通主干线的衔接,并加大对港口集疏运通道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4.7 加快培育物流龙头企业

四川省政府应积极培育物流服务市场,支持传统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和联运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培育物流支柱企业。按照“分类筛选、突出特色、示范引导”的原则,遴选和确定一批具有示范效应、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和培育“综合物流企业、多式联运企业、网络型运输企业”等类型,给予政策倾斜,使其做大做强,全面提升多式联运的集约化、组织化、信息化水平。如此能够有效加快多式联运物流业的发展,提高物流效益和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依托长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支撑带研究报告[R].成都: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

[2]黄天齐,窦宇,黄丽.宜宾港口物流业SWOT分析和发展策略建议[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7).

第6篇:物流运输体系范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这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复杂国内外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效之策。交通运输既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构成,又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在发展方式转型和结构调整中,要深化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为实体经济稳健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一、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是实体经济稳健发展的必要条件

现代物流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新兴复合型服务产业。交通运输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环节和主要载体,在现代物流链条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深化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增强实体经济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交通运输连接采购、仓储、包装、装卸、配送等现代物流诸多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深化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有利于适应国际产业分工的新变化新特点,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际投资,促进我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等实体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运输企业由传统的运输生产向全面提供运输增值服务的现代物流拓展转型,做强做大物流企业,增强实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有利于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实体经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深化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实体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举措。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密切关联到很多重要的实体经济门类,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深化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拉动关联产业发展和创造经济增加值;有利于改善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与物流基础条件,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物流成本差距,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城乡和地区间商品流通,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物流服务需求,扩大居民消费。

深化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实体经济长久活力的必然要求。现代物流是基于交通运输而又拓展的综合服务。深化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有利于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集成应用,适应实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安全性、便捷性和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有利于拓展交通运输服务领域,推动生产业提速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实体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和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深刻认识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的制约性因素

“十一五”以来,交通运输行业抓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机遇,认真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积极促进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平稳较快发展,推动基础设施总量规模跨越式增长,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总体得到有效缓解,为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深化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夯实了基础。

但是,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世界交通运输业发展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影响和制约着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的深度融合。

一是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亟须加快推进。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持续发展,我国各种运输方式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总体上已经进入结构优化、网络完善、运输服务一体化的集约发展新阶段。但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综合运输网络体系还不够健全,结构不尽合理,综合运输枢纽建设进展还不快,运输方式之间衔接还不够顺畅,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同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模总量仍显不足,国家高速公路网尚未建成,国省干线成为薄弱环节,各层次路网间结构还不匹配、功能还不完善。内河水运发展滞后,高等级航道比重较低,港口疏运能力不强。

二是港站枢纽物流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港站枢纽具有仓储、转运、配送等现代物流业态的基本特征,具备向物流园区转化的基础优势,也是发展物流园区的重要依托。目前,我国港站枢纽建设已形成一定规模,但与物流园区融合还存在一些不足。公路货运站场功能单一,不同运输方式货运枢纽之间、货运枢纽与区域物流园区之间,在规划布局上缺乏统筹和协调。港口及临港物流园区普遍存在外部集疏运不畅,以及临港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等问题。

三是运输组织化集约化程度有待加强。这些年来,交通运输企业重视转型发展,专业化、规模化水平有所提高,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但运输市场主体分散、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厢式运输、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发展滞后,船舶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不高。道路运输组织化程度较低,运输效率不高,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四是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水平还需继续提高。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是深化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的重要支撑。总体上讲,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水平还不能适应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的需要。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行业综合性、区域性带动项目,发展合力有待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程度不高,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功能不强,行业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的整合兼容不足。

五是促进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尚需完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还不适应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综合运输顶层设计不足,各种运输方式统筹协调配合机制还不健全。市场诚信体系、法规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高。市场监管力度需要加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还需构筑。政策研究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有待增强,行业统计、标准规范还不适应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的需要。

三、深化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的基本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交通运输工作落实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的要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做好“五个着力”,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为实体经济稳健发展夯实基础。

着力提高综合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加快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一要加强综合运输顶层设计,推进建立健全综合运输规划体系和协调机制。二要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优化网络结构和发挥设施效率,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机衔接、安全环保的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三要强化综合运输体系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推进内河水运发展,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四要合理配置综合运输通道资源,注重综合运输通道与实体经济布局的有机衔接,体现对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基础支撑作用。五要加快推进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提高综合运输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效率、更高水平、更优品质的运输服务。

着力提升货运枢纽的物流服务水平。推进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货运站场建设,优化与主要港口、铁路站场之间的运输组织,加强与产业园区、商贸市场、国际口岸的有效对接,统筹公路枢纽、港口、机场、铁路站场及邮政、快递作业枢纽的规划建设。发挥沿海港口货运枢纽优势,建设港口物流园区,支持内河港口与保税园区、工业园区联动发展,拓展港口的现代物流功能。延长航运服务产业链,发展航运贸易、金融、保险、信息和海事仲裁等服务。

着力引导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优化运输组织,积极培育网络辐射广、企业实力强、质量信誉优、集约化水平高的运输组织主体,推进运输服务业向现代物流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引导和规范货运、无车承运人、邮政和快递企业等运输组织主体的发展。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一批重点货运企业按照市场机制整合资源,扩大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拓展经营网络,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港航企业延伸服务链,向全球或区域物流经营人转变。加快农村邮政物流发展。

着力提高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水平。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金融工具改造提升交通运输业,提升交通运输智能化、现代化水平。围绕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强化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以全行业综合性和区域性重大信息化工程为带动,积极推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深化交通运输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应用,推进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发展。

第7篇:物流运输体系范文

(一)工作思路

__年是落实党的十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转折年。__年乃至今年三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小康社会”、“两个中心”、“四个__”建设为己任,以赶超宜昌和南阳、争创全国市级交通一流团队为目标,以实干兴业、先行跨越、惠民利民为动力,以作风大整顿、项目大提速、创新大推进、服务大提升为抓手,深入转变干部作风,竭力提升担当精神,切实履行发展责任,着力构建__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建设大交通、构筑大通道、形成大网络、发展大物流,强力助推__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工作目标

__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要实现“五新”总目标:

——项目争取有新成就。积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不断完善项目前期要素,认真落实“厅市对接”项目,促使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落户襄阳;

——投资规模有新突破。积极争取市、县党委、政府支持,全力破解交通建设资金瓶颈,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在20__年的基础上增长5%、力争10%,总规模达到88亿元、冲刺100亿元。

——行业改革有新亮点。项目前期“工可”报批、交通筹融资平台建设、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公路养护管理机制、乡镇交管站体制改革、县级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等行业热点的改革和创新,要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

——创优争先有新位次。党建工作、廉政建设、文明创建、政风行风、交通安全等各项工作,要在全国有名气、全省争第一、全市扛红旗。

——服务发展有新作为。切实转变作风,强化担当意识,倡导实干兴业,在着力构建襄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服务“小康社会”、“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上取得新业绩,赢得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

(三)主要任务

1、高速公路。谷竹高速公路__段完成一期路基,完成二期桥面铺装50%;保宜高速公路襄阳段完成路基土石方工程50%,桥梁桩基工程50%,隧道开挖3000米;麻竹高速公路襄阳东段完成路基土石方工程40%,桥梁桩基工程80%;麻竹高速公路__西段完成路基土石方工程40%,桥梁桩基工程60%;老河口至谷城高速公路完成汉江大桥桩基工程;襄阳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开工建设路基15.6公里,完成路基土石方工程30%。

2、普通公路。开工建设316国道襄阳城区段、207国道*北段、316国道周家岗至__湾、303省道谷城城区段等4条一级路51公里,续建316国道枣阳城区段一级公路8.6公里;开工建设襄州区双黄路、黑牛路、保康襄关线等3条二级公路31.5公里,续建枣阳枣蔡路、襄州埠双路、*剪子沟至穿山河段等3条二级公路51.6公里;完成襄钟线、南荆线、保宜线、寺沙线等4条国省道大修*公里;完成20条县乡等级公路改造300公里;完成村级公路1000公里、农村公路渡改桥1200延米。

3、客运站场。完成宜城市汽车客运中心站建设,完成襄阳汽车客运东站主站楼装修及地上停车场硬化,完成襄阳汽车客运中心站和襄阳旅游长途汽车客运站主站楼改造,完成南漳汽车客运中心站主体工程;开工建设襄阳汽车南站、老河口高速汽车客运站、枣阳汽车客运中心站等3个客运站场。

4、港航设施。完成襄阳港小河港区、老河口货运码头、襄阳城区中心旅游码头等3个项目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

5、物流园区。加快__物流信息中心、西物流园区、汽车产业物流园区、百盟商贸物流中心、天兴物流中心和乾通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老河口大通物流园(二期)、__县综合物流园。

(四)主要措施

——解放思想,提升跨越式发展的“精气神”。 市委、市政府和省厅对襄阳交通发展寄予厚望。我们要深入学习党的十精神,以提振精神、转变作风、务实高效为抓手,以“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抓手,服务是第一责任”为理念,不断深化系统上下敢于担当、负重前行的责任意识和勇挑重担、争先创优的进取意识,始终坚定做大交通、做大物流、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细化目标任务,把完成全年任务作为实现“五新”目标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督办力度,充分发挥县(市)区和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凝聚力量、汇集资源,加快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形成推动交通运输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

——紧盯项目,筑牢跨越式发展的“硬支撑”。按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全面完成《__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__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__港总体规划》三大规划的评审;坚持“做大项目、立大项目”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建立完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保障有力的责任机制,继续采取超常规、超常态的跟进措施,整体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进度,确保一批部、省重点项目“落地生根”;发扬“务实高效、创优提速”的优良作风,全面实施“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确保年度内建设项目实现预期、早日竣工,为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内建设任务夯实根基。

第8篇:物流运输体系范文

由于当今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对于以低成本取胜的中国制造企业而言,通过物流管理创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二在物流诸多环节当中,运输所投入的成本最大,几乎占到全部物流过程成本的二分。物流运输组织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运输成本的多少,科学合理的运输管理决策对完善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运输合理化;运输成本;控制

物流涵盖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和全部社会再生产过程,是一个非常庞大而且复杂的领域。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来看,国民经济所有工农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制造过程,除了在加工和生产的时间以外,全部都是物流过程的时间。其中,在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工的时间只占到10%左右,而物流所用的时间却占90%,因而,很大一部分生产成本消耗在物流过程中;在社会流通领域,产品转化为商品,由生产企业到销售商,最终到消费者手中,都需要通过物流来实现资源的配置。然而,对于现代物流来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仍然是运输,运输组织合理与否,对降低整个物流成本最具潜力,所以,应认真组织合理的运输。

1 物流运输合理化的涵义及意义

物流运输合理化就是在保证物资流向合理的前提下,在整个运输中,通过合适的运输工具、最少的运输环节、最佳的运输线路等的选择,最红以最低的运输费用使物资运至目的地。运输合理化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合理地组织运输,可以充分发挥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以最小的社会运输劳动消耗,满足国民经济的运输需要,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最大的效益。

1.2合理地组织运输,可以使货物走最合理的路线,经最少的环节,以最快的速度,经最短的里程到达目的地,从而加速货物流通,既可及时供应市场,又可降低物资部门的流通费用,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货损货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3合理地组织运输,通过消除运输中的种种浪费现象,提高商品运输质量,充分发挥运输工具的效能,节约运力和劳动力,在保证产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产品的价格,为消费者节约,乃至为整个社会节约。

2 影响物流运输合理化的因素

物流运输合理化,是由各种经济的、技术的和社会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物流运输合理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运输距离

在整个运输过程中,运输时间、货损货差、运费、车辆利用率等若干技术经济指标,都与运输距离有一定比例关系,运输距离的延长,必然会导致运输时间的增加,使得货损货差的机率增大,造成车辆周转时间的延长。因此,物流公司在组织商品运输时,首先要考虑运输距离,尽可能实现运输路径优化。

2.2 运输环节

运输过程中,必然会伴随产生装卸、搬运、包装等工作,多一道环节,就会增加一部分费用,从而导致整个运输费用的增加。因此,减少运输环节,尤其是同类运输工具的运输环节,对合理运输有促进作用。

2.3 运输时间

“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效益”,商品销售的好与坏,与运输的及时与否有很直接的关系,尤其是短寿命的商品,可能会由于运输时间的延长,造成商品价值的降低,从而失去销售机会,造成商品积压和脱销,尤其是国际贸易市场。

2.4 运输工具

各种运输工具都有其使用的优势领域,对运输工具进行优化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商品特点,分别利用铁路,水运,汽运等不同的运输工具,选择最佳的运输线路合理使用运力,以最大发挥所用运输工具的作用。

2.5 运输费用

运费在全部物流费用中占很大比例,是衡量物流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组织合理运输的主要目的之一。

上述这五个主要因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有的还相互矛盾。比如,运输一批货物,原本选择铁路运输方式,为了减少运输时间,选择了高速度的航空运输方式,时间大大缩短了,而运输费用也必然会增加。所以合理运输方式的选择,要根据货物性质、市场需求的缓急等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寻找最佳方案。在一般情况下,运输时间快,运输费用省,是考虑合理运输的关键,因为这两项因素集中体现了物流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3 运输成本的构成及影响的主要因素

运输成本在整个物流成本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运输成本的降低会大大降低整个物流成本,那么运输成本主要由哪些成本构成呢?

3.1 运输成本的构成

3.1.1 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与每一次运输直接相关的运输费用,包括人工费用,如工资、福利费、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营运费用,如营运车辆的燃料费、轮胎费、维修费、租赁费、过路费等;其他费用,如差旅费、事故损失、相关税金等。

3.1.2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发生变化,与运输里程和运量没有直接关系的费用。对于承运人来说,固定成本包括道路的投入和维护、端点设施成本、运输设备以及信息系统投入等成本。

3.1.3 联合成本

除了管道运输以外,承运人都面临着一个返程运输的问题。装载物资到达目的地后,返程时可能是空车,空车行驶发生的费用就称为“联合成本”。显然,联合成本可以核算到往程运输费用当中,也可以通过寻求返程物资运输分摊。联合成本对运输价格有很大影响,往返运输业务的合理准确组织可以大大提高一个运输企业的竞争能力。

3.1.4 公共成本

这类成本是承运人代表所有的托运人或某个分市场的托运人所支付的费用,它具有企业一般管理费用的特征。

在这四种主要的成本构成中,企业应针对不同的运输需求科学地、合理地确定不同成本所占的比重,在维持与可能降低固定成本的情况下,把变动成本降低,加强与托运人的合作,企业的运输部门也要不断分析、理清影响这几个成本的因素,最后做出科学的运输调整。

3.2 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

3.2.1 运输距离

运输距离是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因为它直接对劳动、燃料和维修保养等变动成本发生作用。尽管随着运输距离的延长,单位运输成本会降低,但总的来看,一般运输距离与运输成本成正比,距离越长运输成本越高,反之亦然。当今的运输已不再像以前是短距离运输,随着交通运输工具越来越便利和区域物流的发展,长距离运输越来越成为运输的主旋律。

3.2.2 运输工具和方式

不同运输工具和方式的选择对降低运输成本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好的运输工具和方式的选择能够大大的降低运输成本。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物流不断发展的浪潮下,单一的运输工具和方式已不再独占鳌头,不能完成区域范围大的运输业务,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运输工具和方式的最佳组合。

3.2.3 运送货物的种类

不同的货物在运输时的要求不同,有些物资易损、易腐、易燃、易爆,容易造成损坏风险导致索赔。运输过程中需要特殊的工具或方式,并且需要一定的保险措施,这就会引起运输成本的增加。

3.2.4 装载能力

装载能力包括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运输工具的装载量,二是积载能力因素。运输工具装载量越大,越能减少运输的次数,从而降低运输费用。积载能力因素是指由于物资的具体尺寸、形状等因素对运输工具的空间利用程度的影响。如有些货物由于尺寸、密度、形状等比较特殊,以及超重超长等特征,使运输工具不能很好地积载,浪费了运输工具的空间,从而增加了运输成本;另外,装载能力受到装运规模的影响,大批量装运往往能够相互嵌套,有利积载,而小批量装运相互嵌套的机会较少,难以积载;第三方面,装在能力受到不同装载方案的影响,在货物装载中,要充分满足装载条件的要求,做到大件打底,小件装高;大不压小,合理利用装载工具的容积,不超重、不偏重、不偏载、不集重,从而实现巧装满载。

4 运输成本的控制

实践证明,合理的运输组织,可以有效的控制并降低运输成本,给企业节省一笔相当可观的资金支出。

4.1 坚决制止不合理运输的出现

在物流运输中,为了有效地降低运输成本,一定要遏制对流运输、倒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过远运输、运力选择不当、托运方式选择不当等不合理运输行为的发生。

4.2 选择距离最短的运输线路

运输距离是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因为它直接对劳动、燃料和维修保养等变动成本发生作用。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运输线路有多条,应该综合分析各条线路,根据点对点运输的原则从中选择运输距离最短的一条。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运作效率,而且可以降低燃油费,减少对运输工具的磨损,从而降低运输成本。

4.3 选择最佳的运输工具和方式的组合

目前常用的运输工具包括汽车、船、飞机、火车、管道等,相应的运输方式有公路、水路、航空、铁路和管道运输五种。这几大主要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其运输成本也有较明显的差异。有时一条运输线路不仅仅选择一种运输工具和一种运输方式,而是多种运输工具和方式组合,因此应该选择运输成本最少的运输工具和方式的最佳组合。

4.4 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

实载率有两个含义:一是单车实际载重与运距之乘积和标定载重与行驶里程之乘积的比率,这在安排单车、单船运输时,是做为判断装载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二是车船的统计指标,即一定时期内车船实际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以吨公里计)占车船载重吨位与行驶公里之乘积的百分比。在计算时车船行驶的公里数,不但包括载货行驶,也包括空驶。提高实载率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额定能力,减少车船空驶和不满载行驶的时间,减少浪费,从而求得运输的合理化。我国曾在铁路运输上提倡“满载超轴”,其中“满载”的含义就是充分利用货车的容积和载重量,多载货,不空驶,从而达到合理化之目的。这个做法对推动当时运输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国内外开展的“配送”形式,优势之一就是将多家需要的货和一家需要的多种货实行配装,以达到容积和载重的充分合理运用,比起以往自家提货或一家送货车辆大部空驶的状况,是运输合理化的一个进展。在铁路运输中,采用整车运输、合装整车、整车分卸及整车零卸等具体措施,都是提高实载率的有效措施。

4.5 组织联合运输,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

运输社会化的含义是发展运输的大生产优势,实际专业分工,打破一家一户自成运输体系的状况。一家一户的运输小生产,车辆自有,自我服务,不能形成规模,且一家一户运量需求有限,难于自我调剂,因而经常容易出现空驶、运力选择不当(因为运输工具有限,选择范围太窄)、不能满载等浪费现象,且配套的接、发货设施,装卸搬运设施也很难有效地运行,所以浪费颇大。实行运输社会化,可以统一按排运输工具,避免对流、倒流、空驶、运力不当等多种不合理形式,不但可以追求组织效益,而且可以追求规模效益,所以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是运输合理化的非常重要措施。当前火车运输的社会化运输体系已经较完善,而在公路运输中,小生产生产方式非常普遍,是建立社会化运输体系的重点。社会化运输体系中,各种联运体系是其中水平较高的方式,联运方式充分利用面向社会的各种运输系统,通过协议进行一票到底的运输,有效打破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受到了欢迎。我国在利用联运这种社会化运输体系时,创造“一条龙”货运方式,对产、销地及产、销量都较稳定的产品,事先通过与铁路、交通等社会运输部门签定协议,规定专门收、到站,专门航线及运输路线,专门船舶和泊位等,有效保证了许多工业产品的稳定运输,取得了很大成绩。

物流运输在实际运作中,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要降低运输成本,必须要追求运输的合理化组织,当然,降低运输成本的措施因环境、条件等的不同,涉及的面较广,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在组织运输时,要不断转变理念,坚持创新,在企业的权威部门组织下,结合市场分清与调整好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成本,更要在调运部门做好运输计划,减少因运输计划与协调不当照成的资源浪费,从而大幅度的减少在运输成本上的支出,做到盈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货物运输操作》,陈昊平,2010.7,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物流运输管理实务》,朱仕兄,2009.8,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3]《运输与配送》,梁军,2009.12,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9篇:物流运输体系范文

1.1国际经济发展背景

受各种因素的不利影响,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呈缓慢趋势。2013年直到现在,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好有坏,经济逐渐走向复苏。但是,世界经济的复苏还是存在很多担忧,有很大的不确定,总体是尚在慢慢上升阶段。影响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如美国股市波动频繁、欧元汇率波动、东亚国家经济复苏、国际石油价格不稳定。

1.2我国经济发展背景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我国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产生了量大至高的运输需求,迫使交通运输业的急剧变革和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全面融入了经济发展中。但我国经济发展也处在了一个不协调的状态,城镇与乡村贫富差距过大,是我国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

1.3我国公路运输行业的地位及运输经济发展的现状

运输是我国商品流通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流发展的重要环节。公路、航空、航海以及铁路是我国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管道运输也是今年来发展起来的运输方式之一。因为公路灵活性非常好,所以其在运输中占主要地位。公路运输这个行业很古老,也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最传统、最广泛的业务形式,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公路货物周转量年平均增长率达11%,铁路为4.3%;公路旅客周转率年平均增长率达12%。铁路为5.8%,因此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了经济的总发展。

2国际经济贸易对公路运输经济的影响

2.1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公路运输经济体系的完善

公路运输经济在宏观上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快慢直接影响了社会公共运输体系的建立。公路运输为社会公共运输体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也存在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人们平均每人增加一辆车就会给公路造成堵车,给其他车辆带来拥挤的困扰,如何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其次,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不稳定,汽油价格的增加,票价也随之增加,这无疑是对公路运输的一个挑战。我们必须对公路经济运输的未来发展目标做出分析,然后进行指导,进而完善公路经济运输体系。社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部分,强调了公路经济运输建设的完善,而且逐步实现了公路运输的健全发展,例如高速公路的建立,不仅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而且避免了堵车、红灯、交通事故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而建立综合公路交通运输体系,为我国交通运输逐步进入协调、优化、提升的新阶段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出行更加方便,减少堵车的现象,我国高速公路开始拓宽公路路道,提高了出行效率。这些举措避免了物流出现的资源浪费、效率低、成本高的缺陷,而且促使公路运输高效运输以及便捷转换,演变成一种衔接顺畅的交通布局。

2.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

国际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公路运输的发展,不仅使得交通枢纽得以优化,而且也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向前发展,也使得公路运输网络逐渐完善。随着新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网络的飞速发展,在这个经济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互联网也带了生活的便利。例如,购买汽车票现在实行上网订票以及实名制购票实等政策,这种办法对公路运输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创新和突破。有效解决了排队烦、排队难的问题,也提高了购票的效率,对人们来说选择汽车作为交通工具既方便又快捷。而且公路网络的拓展使得市场流通与交换的步伐逐步加快,使得市场竞争以及市场选择淘汰的过程加快;使得商贸流通、房地产开发、旅游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脚步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的步伐也加快,为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国际经济贸易促进了物流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演越烈。特别是2012年,自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为了使得金融危险得以有效防范,我国加快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近年来一些公路运输企业,特别是较大型的运输企业开始从单纯的“车轮”公司发展为能提供多种服务的物流服务公司,增加了“物流”意识。这些企业抓住机遇,聚合仓储、装卸、运输、流通加工等多项物流功能,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物流服务关系,创造了很好的效益,促进了经营的快速增长。

2.4国际经济贸易促进了我国运输业的发展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我国经济建设营造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从而促进我国的运输业的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的运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使得我国运输业对于国外资金的引进越来越快,同时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这样就带动了我国运输业在吸取外来经验和技术上自我发展,促使了其改革和创新。这种改革和创新又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我国运输业的竞争意识,加强了竞争意识,有利于我国企业逐步走向国际、走向世界。国际贸易经济的繁荣发展,使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各种物资的运输量大大增强。国内的许多地区的交通运输管道依然继续完善,加快建立管理体制,加强通运能力。由此可见,我国运输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