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宣传的途径及方法范文

旅游宣传的途径及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宣传的途径及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宣传的途径及方法

第1篇:旅游宣传的途径及方法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旅游 调查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深圳经济发达,生活节奏比内地城市快,生活压力大,健身娱乐业成为了深圳体育产业的支柱之一。深圳优越的社会环境条件为大学生体育旅游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深圳市大学生具备了人口、购买力、旅游的欲望、旅游的权利这四个因素,形成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虽然大学生群体的购买能力较弱,但是在人口和出游欲望占有很大优势。所以,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是开拓体育旅游市场的一个新的亮点,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以深圳地区的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大学城、暨南大学中旅学院、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六所院校的学生进行随机抽取。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深圳市大专、本科院校、大学城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了共600份问卷,回收580份,回收率为96.7%,其中有效问卷562份,有效率为96.9%。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深圳地区大学生对体育旅游的认知程度

从表1看出,知道体育旅游的大学生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47.7%,听说过体育旅游的和不知道体育旅游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2.3%。说明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对体育旅游还不太了解,相关体育企业应当增强对体育旅游的宣传力度,扩大体育旅游宣传的覆盖面。

2.2 深圳地区大学生体育旅游的态度分析

在回收的562份有效问卷中,22.1%的大学生对体育旅游态度表示非常喜欢;57.1%大学生对体育旅游态度表示喜欢。不喜欢及非常不喜欢体育旅游的大学生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4.7%。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体育旅游是很感兴趣的。说明体育旅游市场在大学生群体还是很受欢迎,有发展的潜力。

2.3 深圳地区大学生喜欢体育项目类型分析

调查表明(见表2),深圳地区大学生最喜欢的前五个体育旅游项目是漂流、登山、游泳、骑自行车、钓鱼。从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需求来看,这五个项目在体育活动中属于较为常见的,花费相对来说较便宜,项目的安全性比较高。因此,开发者可以根据大学生喜欢的体育旅游项目去开发。

2.4 深圳地区大学生了解体育旅游的信息渠道

调查中显示(见表3),大学生了解到体育旅游的途径主要是靠朋友和同学介绍的,占了总人数的38.0%。排在第二的是互联网,互联网是学生了解外界环境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大学生能够直接快速从互联网上获取体育旅游的信息。从各种媒体了解体育旅游所占的比例较小,证明体育旅游宣传还不到位。

2.5 深圳地区大学生体育旅游的消费金额

调查中显示,大学生参加体育旅游花费最多的金额,排在第一的是301~600元,占了24.6%。说明这是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接受的体育旅游价位,符合他们现实情况,这是他们在满足生活必需品之外可承担的费用。其次是100~300元和601~1000元各自占了22.9%,花费在100-300元的大学生经济条件稍微差一些,主要是靠勤工俭学所得。值得关注的是花费在1000元以上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不少。总体来说,深圳地区大多数大学生的家庭条件是比较好的,在体育旅游花费上也较高。

2.6 大学生参加体育旅游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兴趣,第二位的是时间,第三位的是路程远近。可见,对体育旅游的兴趣是当今大学生非常之重视的,兴趣是产生需要的源泉,只要大学生对体育旅游感兴趣,其它影响因素都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化解为最小。从表4中可以看出,费用因素是排在这三位因素之后, 这说明费用对大学生的出游影响力比兴趣、时间和距离远近小。表明了当今的体育旅游提供方推出的体育旅游产品的价格能够被大学生所接受。

3 结论与建议

(1)绝大部分大学生的体育旅游愿望强烈。调查显示,还有部分大学生没有听说过体育旅游,说明体育旅游的宣传还不到位。体育旅游企业应该加大对体育旅游的宣传力度,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宣传:校园宣传。在以上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是通过同学、朋友介绍的途径了解到体育旅游的。所以体育旅游企业可以在校园内聘请同学做,让这些向周围的同学推广体育旅游。网络营销。体育旅游企业可把体育旅游信息挂靠在官方的旅游网站上或者在学校的BBS网站上设置一个体育旅游论坛,这无形之中对体育旅游进行了宣传。

(2)大学生最喜欢体育旅游项目集中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体育旅游活动。体育旅游企业应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体育旅游产品,经过调查得出,大学生比较喜欢体育旅游项目是漂流、登山、游泳、骑自行车、钓鱼等。应多推出这些体育旅游项目或者进行体育旅游项目的组合设计,避免单一性。

(3)大学生在体育旅游中花费最多的金额在301-600元之间,证明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因素主要是兴趣、时间和路程远近。对体育旅游提供方而言,抓住大学生的兴趣点,提供大学生喜爱的产品。并且基于大学生的时间、路程因素的考虑,重点开发短途体育旅游项目,相应开发长途体育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 黄飞燕,陈道裕.浙江省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状况[J].体育学刊,2001.8(5):25-26.

第2篇:旅游宣传的途径及方法范文

西山风景区是昆明的城市名片之一,也是当地居民日常休闲的重要场所。其优美的自然风景和较高的植物覆盖率,为生态旅游及碳中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西山风景区东临滇池,距市区仅15千米,交通便利,具备优越的区位条件,若打造成低碳旅游示范区,将可以带动周边景区景点共同发展低碳旅游。因此,在对景区发展动态进行了解之后,笔者亲身走访西山风景区,对当地的旅游者、旅游企业(主要是农家乐、商店)经营者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率为97%),探索低碳旅游示范区的构建之路。低碳旅游示范区的构建规划和开发突出低碳主题要把西山风景区打造成低碳旅游示范区,首先应当注入低碳理念,也就是将景区特色定位于“低碳旅游”,使景区的规划和开发充分考虑低碳因素。不久前,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与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昆明西山大旅游区暨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前区及后山旅游休闲度假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有意将西山公园从单一性公园向多元旅游转化,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化,打造“大西山”综合旅游产业区。在南至海口街道办事处、北至团结街道办事处的范围内,因地制宜地建设若干与景观相协调的国家级生态小区、低碳节能小区、旅游文化主题公园、会展中心和养生养老基地等。由此可见,近期西山风景区的规划和开发已经向低碳节能、生态休闲的方向倾斜,但构建低碳旅游示范区仍需加大对低碳的宣传力度和体现范围,才能突出其示范作用和低碳主题。在规划开发过程中可以向其他在低碳方面有优秀表现的旅游地取经。西山风景区的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多样,这是其发展低碳旅游的优势,景区应避免只顾眼前经济利益、占用绿地进行规划的开发方式。绿地不仅可为低碳提供强有力的碳汇保证,也可优化旅游环境,森林、草地、农田本身也可成为旅游吸引物,促进西山风景区的发展。

引入低碳的设施设备,重视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是发展低碳旅游的硬件保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中对旅游景区节能减排的要求是5年内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这就要求景区淘汰耗能高的装置,尽可能利用风力、太阳能、水力等作能源,并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实际上,设施设备的低碳化不仅是一项政策要求,也是旅游者低碳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在发给旅游者的调查问卷中,56.5%的旅游者认为低碳旅游的障碍包括设施设备的局限性。这样,即便旅游者主观希望进行低碳的旅游活动,也会因缺乏低碳的设施设备而无法实现,这同时也打击了其低碳行动的积极性。具体而言,在建筑方面,要对已有建筑进行适度改造,使其成为绿色节能建筑,对规划建设的建筑从设计到施工融入低碳理念。西山的农家乐是重要的旅游接待场所,多是沿公路分布,建筑取材也没有使用土、木、石、竹等乡土材料。其实,这些环境友好型材料如能充分运用,不仅会对低碳旅游的发展作贡献,也能增加景区的农家氛围。西山风景区游客数量众多,许多游客选择在景区内就餐、住宿,污水和垃圾处理也是个问题。在景区里笔者看到,垃圾随处可见,垃圾桶却很少,垃圾分类观念也很淡薄。

低碳技术可以为低碳旅游示范区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温室气体捕集技术、埋存技术及低碳或零碳新能源利用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能料电池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低碳技术的引入可以使景区对二氧化碳的处理有科学的方法可循。低碳旅游示范区的构建可能涉及改善设备、引入技术以及增加人力资本投入等问题,景区可能因此面临资金缺口,这就需要建立多渠道的融资投入体系,不仅需要从政府财政获取资金支持,还需要从国有及私人商业银行寻求资金帮助,民营经济在低碳旅游资金方面也具有较大潜力。规范旅游企业的行为低碳的推行需要旅游企业提供与低碳理念相吻合的设施设备,就旅游餐饮住宿而言,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既可以减少环境的压力,也可为企业节约经营成本。在饮食经营方面,西山风景区许多农家乐以山上特产、当季蔬菜为主要食材,迎合了旅游者的口味,也避免了运送食材的消耗。食物残渣用来饲养牲畜,避免了食物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住宿方面,供给热水可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然而西山风景区的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并不是很普遍。公共交通工具的投入使用是旅游者减少个人碳足迹的重要途径。目前西山风景区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是私人经营的小型面包车,用于运送游客上下山,发车时间短,与降低碳足迹的目标仍有距离。景区可加大耗能小、污染小的公共交通工具的投放力度,还可采用马车以及租赁自行车这些低碳的交通工具减少交通造成的碳足迹,这些方式也与农家乐、生态游的主题相关,使得游客更加亲近自然,丰富了旅游体验。旅行社、旅游网站等旅游服务的提供商在推行低碳旅游中起着引导作用。企业可通过提供低碳旅游产品提升自身竞争力,避免因产品雷同造成价格恶性竞争。低碳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求企业在减少碳足迹和增加碳补偿两方面进行创新。减少碳足迹即在旅游接待中餐饮、住宿、交通、娱乐项目的选择上趋于低碳化。碳补偿是指旅游者通过各种形式增加碳汇,以碳中和的形式抵消旅游者个人的碳足迹。一般来说,碳补偿的做法是个人或企业付款给专门的碳补偿企业或机构,由其通过植树或其他措施完成碳补偿。当前已有些旅游服务部门突破了传统做法。携程旅行网会员在预订机票、酒店或者旅游线路时,会获得相应积分,同时后台系统会通过科学的加权计算公式计算行程碳排放量,并提供积分兑换树苗的建议,树苗的种植由携程旅行网完成,同时会抽取会员参与种植。这种公益消费活动提高了公众参与低碳旅游的积极性,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价值观产生认同,也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旅游企业往往担忧低碳旅游会降低旅游者的体验质量,因为低碳旅游在某些时候可能会影响旅游的舒适度。在西山,乘汽车上山比徒步及骑自行车爬山轻松许多,一次性餐具的禁用也可能引起旅游者对卫生状况的担忧。就低碳旅游对自身旅游体验的影响而言,参与问卷调查的西山游客中有76.2%认为,低碳旅游更贴近自然,使旅游活动更有趣,22.3%认为虽然降低了旅游质量,但仍然可以接受,只有1.6%的游客认为旅游质量降低了,不可接受。实际上,低碳旅游和优质的旅游体验并不对立。处理好旅游质量和低碳的关系,需要旅游企业在推进低碳措施的同时,站在旅游者角度思考。比如可以在山上山下分别设立自行车租赁点,方便游客租还;或将马车装饰得更有特色,吸引旅游者的眼球;消除旅游者对非一次性用品的卫生担忧,将餐具等的消毒过程透明化。当低碳旅游产品可能造成旅游者某一方面的不满意时,及时变通,从另一方面去补偿旅游者,可通过便利性、趣味性以及履行低碳社会责任的自豪感来弥补舒适度、自由感的不足。这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倡导低碳的旅游方式低碳的生活方式正逐渐被人们所认可,推行低碳旅游还需在理念宣传和行为引导上作出许多努力。西山景区旅游者大多是年轻人,在被调查的人中,18岁以下占10.4%,18~25岁的占63.2%,25~35岁的占16.1%;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其中本科及以上占47.2%,大专占28%。许多年轻人是在校学生,他们结伴或以班级为单位来西山游玩。年轻人的特点是喜爱新鲜、富有挑战性的事物,他们接受新思想的能力强,根据其特点进行低碳理念的推广会收效显著。论及旅游者对气候问题及低碳旅游的态度时,82.4%的旅游者认为气候问题与自己息息相关,15.5%认为气候问题与自己关系不大,而觉得气候问题太遥远与自己无关的只占2.1%。就低碳旅游而言,愿意选择低碳的交通方式的占89.6%,而表示无所谓的占9.8%;愿意选择低碳餐饮、住宿的占88.1%,不愿意的占0.5%,而表示无所谓的占11.4%。综上可以看出,低碳的生活方式已在影响着人们,多数人有参与低碳旅游的主观意愿,对这种主观意愿加以强化再辅以引导,就能够很好地推行低碳旅游。当被问及在景区的交通方式时,8.8%的游客是自驾车,34.7%的游客是乘坐公共汽车,50.8%的游客是徒步,5.7%的是骑自行车。

第3篇:旅游宣传的途径及方法范文

旅游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成为现代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须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旅游城市及旅游景点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形象的构建及网络传播策略对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十分重要,通过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形象的构建,使得旅游胜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使得旅游者感到美上加美、心旷神怡,而通过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网络传播来说,使得人们对桂林旅游胜地关注度和了解度有了大大的提高,从而扩大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影响力、美誉度、知名度,引来更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一、形象的构建及网络传播对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意义

(一)便于宣传桂林旅游胜地的形象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宣传,都要借助必要的途径和手段,其中媒体的利用对于宣传工作来说必不可少。在科技发达的时代,把握好机会,大力宣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文化,促进自身发展。当今必备的聊天软件QQ、微信等出现拓宽了宣传渠道,使得国际旅游胜地在宣传方面能有更好的服务,人们可以透过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微信公众号等载体,了解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各方面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从而逐渐完善桂林旅游业。形象的构建及网络传播一定程度上还完善和丰富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文化,使得形象的构建及网络传播中的旅游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品牌和形象逐渐丰满,使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拥有更大的作为和更广阔的天地。

(二)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网络传播作为一种传媒工具,也是把双刃剑,比如现在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使得人们难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宣传信息判断真假,这都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桂林旅游业提出了挑战。所以只要在旅游业中出现的小问题在网络中就会被放大,使得桂林旅游业的形象受到不良影响。所以扬长避短,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凝聚社会共识,更是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中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手段和管理方法落后

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管理过程中,有些管理者依旧持有保守观点与传统观念,导致管理方法、管理知识陈旧,而且他们认为开展宣传传播和新闻宣传工作的效果一般,不值得认真对待;同时有些管理者没有能力应对出现的新问题和舆情,仍然用老方式解决问题,导致题不能有效化解,甚至出现不必要的舆论,损害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形象。

(二)对传播和新闻宣传工作不能有效落实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举行相关旅游宣传活动,但却没有对这些工作有效的前期策划、中期包装和后续宣传,达不到预定效果。桂林有的相关旅游业部门将宣传活动当作例行形式,并不没有认真对待,事后在传统媒体上发篇消息、上张图片就了事,宣传成了无效的宣传。

三、优化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形象的构建

(一)实现信息广泛传播

建立类似“桂林旅游”、“桂林山水”等微信公众号,向受众推送旅游优质服务、景点建设、风土人情、旅游人物故事等,展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完美形象。同时,还可以通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展示相关内容,做到形象、直观,让用游客足以不出户就能了解自己想要知道的旅游信息,让游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吸引力,从而构建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美好形象。

(二)提升导游的综合能力

毋庸置疑,对于旅游胜地来说,解说景点的历史及相关事迹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那么对于导游的要求较高,要求导游具备较强的专业水平、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创新思维,使得游客在景点观赏的同时获得心灵的愉悦,而不是更加烦躁。在旅游运作中,经常出现导游和店家联手宰客现象,这种现象对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形象构建造成不可弥补的影响,所以导游对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形象的构建十分重要,于是相关部门要提升导游的综合素质。良好的导游,就是良好的旅游胜地的形象,那么使得游客在桂林旅游时心满意足的回去,那么桂林“国际旅游胜”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优化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网络传播策略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好坏取决于旅游胜地的风景与名声、人们的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所以一般人的选择旅游地点时通常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形象构建可以通过这一现象来坚持网络传播宣传的持续性,将桂林山水等美景的宣传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以达到宣传桂林旅游业的目的。由此可知我们可以结合以下两点进行网络传播工作:一是要有效利用桂林旅游胜地的网络传播做好人们的思想引导工作,不可一味求快而不注意质量,要循序渐进,保质保量。二是将形象的构建及网络传播衔接,使媒体的作用能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充分提高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形象。

五、结语

第4篇:旅游宣传的途径及方法范文

关键词:森林旅游;高校生态教育;耦合机制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气候变化背景下低碳园林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以南昌市为例”(项目编号:11YJ35)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9日

森林旅游是指在林区内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发生的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多种形式的野游活动,这些活动不管是直接利用森林还是间接以森林为背景都可称之为森林旅游(游憩)或森林生态旅游。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森林旅游逐步发展成为比较有影响的旅游活动。在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林业局的推动下,森林旅游正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同时,森林旅游的开展也为高校开展有声有色的生态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天地,成为开拓大学生生态教育的新途径。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在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强的一致性,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探求两者之间的耦合机制,在森林旅游发展中推进高校生态教育,在推进高校生态教育中实现森林旅游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的内在一致性

(一)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森林旅游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弘扬森林文化,开展生态教育,推动森林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高校生态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素质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人才,其最终目的与发展森林旅游一样,都是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二)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生态教育中,要以生态意识教育为核心,以生态知识教育为重点,以生态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标准。由此可见,生态意识教育、生态知识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无疑就是当前高校生态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森林旅游的重要内容,就是要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方式,引导人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森林文化,提高生态意识,普及生态知识,推动生态道德建设。这与高校生态教育在内容上是非常契合的。森林旅游的开展为高校生态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

(三)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方法的一致性。在我国,高校生态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但由于高校偏重枯燥乏味的“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同所收到的效果不能成正比。实际上,高校生态教育更需要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森林旅游是融趣味性、参与性及教育性一体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森林旅游无疑就是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方法,吸引人们在“游中学、学中游”,达到 “润物细无声”和“潜移默化”的效果。因此,森林旅游可成为高校生态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的耦合机制

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有效结合的基础是两者耦合的机制。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耦合机制的基本框架是:以生态文明为指导,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为前提,以充分发挥高校和旅游管理部门、林业管理部门的不同职能为基础,以教育推动、旅游促动为路径,最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图1)

(一)耦合动力。耦合关系形成的前提是优势互补,推动耦合关系发展的动力是耦合主体能够在耦合过程中实现利益共赢。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耦合机制是一个动态、开放、循环的利益系统。耦合的主体由两个层面构成,即高校和旅游管理部门、林业管理部门。其中,高校追求自身生态教育及其研究、服务等基本功能的实现,而旅游、林业部门根本上是受经济利益驱动。两个层面要实现耦合,必须有一套能够发挥各自优势、集联动性和有效性为一体的动力来驱动,即教育推动力和旅游促动力联动作用。

(二)耦合方式。当前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耦合方式主要有:1、基地式。双方按照高校生态教育需要,在森林旅游景区建立基地,开展教育、研究及各种交流活动;2、交流式。双方以相互学习、共求发展为目的,派人员开展交流,共享信息资源;3、项目式。旅游、林业部门与高校以研究和开发为“接口”,通过借智借脑,实施项目联合开发;4、市场式。旅游、林业部门通过对教育的支持,直接向高校推介森林旅游产品,利用高校生态教育的影响来宣传产品,树立旅游形象,从而扩大旅游客源市场。

三、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耦合机制的构建

构建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的耦合机制,就是要在森林旅游发展中推进高校生态教育,在推进高校生态教育中实现森林旅游的目标,即森林旅游为高校生态教育提供环境和载体,高校生态教育为森林旅游提供参考和指导,寻求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结合点,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一)以生态教育为基础,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开展森林旅游。森林旅游不仅是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综合性经济产业,也是生态教育阵地,其内在要求与高校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因此,森林旅游要有效地发挥各种功能,就应以生态教育为基础,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依托高校资源,主要是基于高校的智力资源和客源市场。首先,高校具有生态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可以为森林旅游部门提供参考和指导;其次,高校是智力资源富集地,森林旅游部门可以向高校借智借脑,促进森林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吸收、培养和带动一批服务管理人才;最后,大学生由于与社会接触较少,好奇心强,渴求知识、接受教育的愿望比较强烈,所以他们外出旅游人数越来越多,成为森林旅游重要的客源群体。旅游部门通过对高校生态教育的支持,可直接向高校推介森林旅游产品,吸纳学生参加营销工作,起到宣传效应,从而扩大旅游客源市场。

(二)以森林旅游为途径,进一步创新高校生态教育思路和模式。生态教育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创新教育思路和模式是解决高校生态教育难点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必要深层次的发掘森林旅游在生态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使得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更好的结合,充分利用森林旅游生动活泼、潜移默化、情景并茂的特点,把生态教育融入大学生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森林旅游活动之中,使他们生态意识得到熏陶,生态知识得到充实,生态道德得到升华。森林旅游也将以其深刻的感染力、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生态教育的特殊课堂和鲜活教材。以森林旅游作为高校生态教育的新途径,不仅要按照生态教育需要,在森林旅游部门建立教育基地,形成“校外课堂”;还要转变思路,邀请旅游、林业部门专家、高层管理人员到高校举办各种生态教育讲座,开展森林科普宣传活动,建立与日常教室课堂不同的“校园课堂”。

(三)通过森林旅游工程的全面实施,为高校生态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高校生态教育的实效如何,不仅取决于高校自身的校园氛围,也离不开周边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高校生态教育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与整个社会风气的一些负面影响是不无关系的。森林旅游作为高校生态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要推进高校生态教育,就必须通过森林旅游工程的全面实施,进一步加强生态意识教育,丰富生态知识,提升生态道德,为高校生态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各级部门应为高校参加森林旅游提供便利和优惠条件,建立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各类森林旅游部门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主动和高校加强联系,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合理安排高校参观学习;高校也应充分利用环保日、地球日、节假日、绿色公益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和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参加森林旅游,增添森林旅游地“自然课堂”的教育氛围。

(四)整合多种力量,建立耦合机制的保障体系。建立森林旅游与高校生态教育的耦合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整合多种力量,建立起一套高效灵活、坚强有力的保障体系。主要是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从组织实施与管理、资金投入等方面保障耦合机制的有效运作。首先,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激发高校、旅游部门、林业部门作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明确界定他们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同时,因势利导,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行业协会、志愿者等多种力量参与支持。其次,必须统筹各种力量和资源,构建合理的资金投入机制,实现教育资金、森林旅游资金及各种支持资金的互补和优势整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成立专项资金来保障耦合机制的有效运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青青.基于ROST-CM文本分析的森林旅游概念辨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的意见[R].2011.

第5篇:旅游宣传的途径及方法范文

关键词:旅游开发;环境保护;持续发展

        当今,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旅游资源与环境日渐衰退的双重压力下,如何保护好旅游资源与环境已成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1. 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旅游环境保护和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相比,因素更复杂,因此,要尽快制订和颁布《旅游法》、《旅游环境保护暂行规定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通过依法来保护和治理旅游环境,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监督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有法必依。

        2. 政府要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 要实现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就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根据旅游环境承载力状况和旅游者数量及分布状况进行科学调度,建立预防、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特别是在旅游旺季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实现预警与调节双保护。即一方面,通过系统的信息接收、处理网络,及时监测各主要旅游线路及主要景点旅游活动状况、接待能力变化情况、环境生态变化、旅游者及当地居民心理感知度情况,准确及时地反映出环境承载力的现状,为管理机构及时做出正确科学的判断,为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保护好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3.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实现主客参与管理旅游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全体参与;通过旅游企业、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及景区固定标示牌等加大景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来提高全民族乃至入境游客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持续发展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加大旅游环境保护的投入 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大事。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环境保护经费。比如,在旅游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补偿费,即从门票收入中取出部分资金用于旅游环境保护的投入;此外,地方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

        5. 抓住时机大力开发生态旅游随着生态意识的普遍提高,旅游者本人将成为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由旅游者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的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等生态旅游形式是当今公认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旅游与环保矛盾不能共存的理想的旅游形式,是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有许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时适地地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有利于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的整体提高。

        6. 对旅游区的经营管理者和导游要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提高环境素质景区内要配备齐全的环保设施,尤其是垃圾收集桶,方便游客投放。垃圾要及时清运,进行适当的处理。对于破坏环境的游客行为,景区要采取措施予以限制,情节严重的给予适当的处罚。导游自身要具有良好的环境素质,通过自己的言行引导游客进行环境保护。

        7. 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和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长期以来,环境科学的研究只是从人类健康需要出发,很少从人的精神、心理需要进行研究,而这正是人类与环境相互联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并在人类旅游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

    从旅游业对旅游环境的依赖关系,旅游区环境对旅游活动的承载能力,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环境的破坏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从确定景观美学质量标准、自然生态质量标准、满足特种旅游活动的环境质量标准、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方法沦;从美学、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工程方法;还要进行旅游环境保护政策研究,为正确的决策奠定基础。    

        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向全体游人、旅游从业人员和区附近居民宣传旅游环境保护知识。

        8. 进行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不当的旅游开发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从保护的角度出发。开发前对开发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识别建设、经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免对策,要把可能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旅游区环境承载力分析、旅游规模分析、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识别、旅游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等等。

        9. 在旅游区发展建设中做好旅游环境规划   

第6篇:旅游宣传的途径及方法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好理论教育学习

工作中,们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领导小组,确定了分管领导和具体办事机构及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并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年终考核,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建立健全了学习、例会、活动等规章制度,保证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坚持好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组织好每月15日的党员活动,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修养;再是,坚持好业务理论学习,建立了固定学习日制度,制定了年度学习计划,组织干部职工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旅游法律法规、文物法、服务技能、文明礼仪等专业知识进行学习。

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好行业特色文明创建工作

近几年来,根据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体安排,结合旅游行业实际,们组织开展有了多种形式的行业特色文明创建活动,有力地提升了旅游行业的社会形象和对外影响力。首先,制定并印发招商项目册1000余册,并且制定了《区天堂草原项目招商策划》、《区生态农业科技观光示范园项目招商策划》和《区赛马场项目招商策划》三个项目招商策划书;其次,们与新闻网经济信息频道保持紧密联系,通过影像资料把区最新的旅游资讯及时地介绍给大家;们还通过各种相关刊物、旅游杂志及多家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在对景区进行走访时,们同时邀请各媒体记者进行实地了解。在《华夏纵览》等杂志中,记者们就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们美丽的大青山以及各个旅游景区;另外,区旅游局于今年年初开通了网上订购机票业务,为区区属机关工作人员及人民群众提供了出行便利的同时,也为区的旅游宣传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为了提高和扩大区大青山生态休闲旅游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旅游局紧紧围绕增加游客,提高效益目标和吸引外资方面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工作。“五一”期间,由市政府组织举办的“美丽的眼睛看青城”旅游展示活动在展览馆广场举行,展会期间,区旅游局经过周密筹备,积极组织苁蓉山庄、小井沟生态园、奥淳原生态酒庄园、、太伟度假村及香岛农业科技观光园等旅游项目单位参加了布在为期三天的展会上,共制作和展示精美宣传展版26块,发放各类旅游招商和宣传材料上千册。通过这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区旅游资源,使广大市民对区旅游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认识与了解在旅游旺季局积极组织辖区景点开展宣传活动,举办独具民族特色、形色多样、内容丰富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如的丁香节、游乐园奇石文化展和美食节等。们积极参与全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来宣传区旅游知名度。

三、加快旅游开发建设,通过有效途径,开展好帮扶群众工作

第7篇:旅游宣传的途径及方法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全县旅游系行业今冬明春防火宣传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好今年119消防安全宣传月活动,根据市旅游局、县安委会和县消防大队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消防委关于今冬明春防火宣传教育的文件精神,以安全发展为主线,以参与社区消防,建设平安家园为主题,以提升群众消防安全知晓率为主要目标,开展内容丰富、互动性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消防宣传活动,提高群众自防自救能力和群防群治能力。

二、活动时间

2016年11月1日至30日。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活动。积极参加县消防大队组织的11月9日119消防咨询日活动。围绕活动主题,充分利用各种安全宣传教育载体,例如举办消防知识竞赛、安全演讲比赛、利用内部刊物、墙报、职工园地、悬挂横幅标语,利用短信、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每天发送1次提示性公益消防宣传等手段,掀起声势浩大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防范意识,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

(二)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培训活动。各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企业及员工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即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期火灾能力、组织疏散逃生能力和消防宣传教育能力)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发现火灾隐患、扑救初期火灾、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三)开展消防练兵活动。各旅游企业要加强对员工业务训练,举办消防技能实地操作竞赛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对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电工、焊工等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的培训,提高消防业务水平。

(四)开展模拟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各旅游企业要完善消防应急处置演练方案,并举办一次消防模拟实战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

(五)开展消防安全自查活动。各旅游企业要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组织开展消防安全自查,同时县旅游局将组成检查组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

四、工作要求

各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围绕参与社区消防,建设平安家园为主题,开展119消防安全宣传月活动,要结合本企业的火灾形势和秋冬季火灾特点,掀起强大宣传攻势,努力扩大覆盖面和社会效果。

2016旅游行业119消防宣传月活动方案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9部委《关于推进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进网站工作的指导意见》,广泛发动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消防工作,切实增强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努力营造浓厚的消防安全宣传氛围,根据市消防安全委员会通消委﹝2016﹞xx号《关于全市集中开展119消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的要求,从11月1日至30日开展以参与社区消防,建设平安家园为主题的119消防宣传月活动。现将活动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广泛发动,营造氛围。各单位要落实消防宣传教育主体责任,结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9部委《关于推进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进网站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积极引导各单位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发动旅游行业各单位及全体员工有针对性地开展火灾隐患自查、疏散演练、消防志愿服务、文艺演出、消防运动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努力营造行业齐动、城乡同步、全民参与、内容丰富、声势强大的浓厚宣传氛围。要结合冬春防火专项行动和全市重大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广泛组织发动全行业开展查找火灾隐患、消防宣传教育和安全救护知识宣传。要广泛利用各单位内部现有的教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教学阵地开设和拓展消防科普教育内容,组织员工走进各地消防队(站)、消防科普教育馆,开展面对面宣传知识教育、体验式消防知识传授和防火灭火技能讲解。

二、突出主题,精心组织。各单位要围绕参与社区消防,建设平安家园主题,以宣传普及防火、灭火、应急疏散常识和查找、消除火灾隐患方法,传授消防自救逃生技能等内容为重点,发动本行业、本单位组织集中开展四个一活动。一是组织一次火灾隐患自查。广泛下发《火灾隐患自查表》,发动查找火灾隐患,特别是对星级宾馆、A级景区、星级乡村旅游点等高层建筑及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检查。二是进行一次火灾逃生演练。围绕自身所处生存环境,模拟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组织开展疏散逃生演练。三是开展一次三清三关活动。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家庭防火特点,引导各单位员工家庭开展三清(通道清、阳台清、厨房清)、三关(关电源、关煤气、关门窗)。要对家庭用火、用电、用气设备开展安全大检查。四是更新一次消防宣传栏(视频)。结合冬季防火特点,各单位消防宣传栏和户外视频宣传内容,发放消防宣传资料,普及家庭火灾隐患知识,提高家庭消防安全意识。

三、借助媒体,营造声势。宣传月期间,全市将开展社区隐患大家找,消防陋家评活动,各单位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作用,通过实地查找、媒体互动、网络评论等方式,普及单位、家庭火灾隐患知识,了解身边消防安全陋习,培养良好的消防安全习惯。要围绕活动主题,在本单位员工中,培养、选拔、推举一批热心消防公益事业、有一定群众威信、责任心强、宣传效果明显的人士,担任各单位消防宣传员,扎实推进各单位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要通过专题报道、系列报道、深度报道等方式,对全行业涌现的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的先进典型和个人进行宣传报道,提升宣传月活动的影响力,积极传播消防正能量。要围绕今冬明春专项行动和重大火灾隐患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引导新闻媒体记者走向基层、深入现场报道等方式,开展记者探火患、方言说火患、有奖找火患等媒体宣传曝光活动,推动各地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整治。

第8篇:旅游宣传的途径及方法范文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 旅游产品 英语宣传

随着旅游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跨文化交际已成为现今时代的主要特征,如何更好地向海外游客宣传山西省省会太原市的旅游资源和品牌,已经成为一项值得太原市民研究的重要议题。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旅游活动中主客之间存在语言障碍,理解困难成为了一种十分常见的文化现象。太原市的城市形象宣传语是“唐风晋韵 锦绣龙城”,许多宣传片从历史文化名城、新型工业基地、现代宜居城市三个角度展示太原的全新形象,晋剧、晋祠、拉面、老陈醋、太钢工业园区、汾河公园等将成为宣传片中的基本元素。

一、太原旅游产品的分类

纵观报纸、杂志及各媒体论述,关于太原市的定位大体总结如下:城市性质定位(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华北重要的中心城市)、区域旅游发展定位(山西最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北方重要的国际旅游城市)、旅游城市总体形象定位(千年晋阳古城,区域旅游中心)、目标客源市场定位(国内为基础,入境为重点,出境为延伸,三个市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及主导旅游产品定位(以晋祠为标志的历史文化旅游,以省会中心城市为优势的都市商务会展旅游,以山林河湖泉为依托的绿色休闲度假旅游)。

因此,太原市旅游产品系列可以归纳为:三大主打旅游产品(晋阳文化游、都市旅游、绿色旅游)及配套旅游产品(农业观光游、山西民居鉴赏游、温泉保健休闲游、宗教文化游、观赏文化游、商务会展游、太原美食文化游、工业旅游)。并据此推出新的旅游线路设计构思及宣传材料的英译版及其他各国文字版。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向外国游客准确、生动地传递太原的文化信息,从而达到有效宣传的目的,引起外国游客的兴趣,成为旅游资料翻译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谈太原旅游产品的英语宣传工作

太原旅游产品体系的设计思路可以是提升观光旅游产品,丰富和充实景区景观内容,增加旅游吸引力;深入挖掘与活化历史文化产品,大力开发绿色休闲旅游产品;实施精品战略,创造名牌效应;推出四季适销产品,缩小淡旺季差距,发展全年候旅游;依托中心城区,延伸周边,辐射省内外。太原旅游产品的英语宣传工作包括图片、海报简介、宣传手册、短片、媒体、网站等,不论采用何种宣传方式,翻译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语宣传工作就是翻译工作。如何进行旅游资料的有效翻译宣传,避免误译引起的啼笑皆非的效果及适得其反的结果呢?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所以它的一系列重要特征就属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传统的翻译研究历来比较重视语言分析和文本对照,一些语言学的注意力仅仅局限于语言的形式体系,无论是索绪尔还是乔姆斯基都只是研究纯式语言,忽视了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翻译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满足人类思想交流的需要,因此翻译并非独立于社会,而是服务于社会,译论研究根本无法回避其社会性。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语言现象的新兴边缘学科,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它主要探讨语言学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分析导致语言差异的各种社会原因,包括社会的各种因素与语言变化的关系,因此将社会语言学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有助于我们突破把翻译定性为单纯的语言行为的偏见,揭示以往被忽视了的翻译活动的社会层面,对现有的翻译理论进行补充。

通过总结以往部分学者在太原旅游资料的翻译方面研究的成果,参考中西方在价值体系、审美角度和叙述习惯存在的差异,本文以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中的具体实践活动,如旅游宣传口号翻译、景区名称、景点介绍文字等方面为例,根据其对应的文化差异探讨比较适合的解决方案。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用“信、达、雅”三个字准确而凝练地概括了优秀译文应该坚持的三个原则,这就要求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功夫,还要考虑到影响译文质量的非语言因素,即社会语言学因素。旅游资料的英译所应采取的翻译手段,不论是增加解释性文字和删减华丽辞藻,还是追求译文客观化,使用文化类比法,改变词序排列和重组句式结构,都要遵守社会语言学翻译论。语言的社会性体现了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重视原语的社会文化背景,注意各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等的不同,从而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错译现象。

太原旅游品牌主题形象口号“唐风晋韵 锦绣龙城”的某译本为“Tangfengjinyun, splendid Dragon City”,未翻译出“唐风晋韵”。该中文口号高度概括了太原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地缘风情,体现了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所以“Splendid Dragon City with charm and demeanor of Tang Dynasty and Jin Kingdom”(彰显唐朝风采晋国魅力的锦绣龙城)较佳。直译是指照字面意义翻译,把原文意思正确地再现出来;意译指不拘泥原文的字面意义,把原文的意思再现出来。这两种翻译方法并行不悖,兼容并蓄,互相补充。究竟怎么译,取决于哪种方式最全面反映了相应社会背景(信)及语言准确性的最大化(达)。做到“信”与“达”,那么“雅”也就在其中了。

晋阳文化游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晋祠,来太原不游晋祠等于没来。若把晋祠直译为“Jinci Temple”则不足以让外国游客明白它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晋祠即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造成日后八百年的国泰民安。他死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国号由“唐”改为“晋”,这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因此,译文可以为“Temple of King Shuyu(叔虞王祠)”,让外国游客对历史有一定的直观理解而产生强烈好奇心想要去了解叔虞王,甚至想和他们国家某国王进行比较。

太原的绿色旅游中的主打景点“汾河公园”的译文“Fenhe Park”让人想到的是类似迎泽公园(Yinze Park)的普通公园,未反映出它是横穿太原市中心的最长的生态景观园,长十几公里,宽500米。材料可以宣传为“Fenhe Park――Great green scarf of Taiyuan”,把它比作太原的一条绿色长围巾。我们要树立辩证、相对的观念,既要反对紧贴原文字面的逐字对译或削足适履式的硬译和死译,又要反对任意增删原文内容、单纯追求流畅的所谓“活译”,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做到能直译就尽量直译,不能直译就意译,方显语言的社会性。

我们还要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错译现象。社会语言学把各种社会力量看成是影响语言结构的基本因素。比如,在我国,东风能促使万物复苏,草木生长,人们把它同春天联系在一起。可是英国地处西半球,属海洋性气候,东风同中国的西风及北风相似,西风则与中国的东风相似。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就是对春天的讴歌。同理,太原美食文化游的美食之一“头脑”不可译为“head and brain”,这会吓坏外宾而使他们失去食欲。因为英美人饮食中不吃动物的头和脚,所以美食宣传尽量避免烤全猪、猪手、鸡爪、扒猪脸、鱼头锅、烤全鸭等食物的图片及直译文字,而且他们也不吃宠物和珍稀动物。“头脑”因为太复杂的名称由来,可以不译,就用汉语拼音“tounao”,并随后附上相应图片、功效及历史故事。我相信外宾一定会在文化中品尝美食,在美食中享受社会文化。社会禁忌也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组成部分,翻译中应当把它考虑进去,才能“雅”。

文化观赏游的看点之一晋剧,它可以与外国歌剧媲美,晋剧其实就是山西的歌剧,有唱,有剧情,有表演,所以翻译成“Shanxi Opera”比“Jinju”好。每一部戏名也要译好。“三娘教子”讲的是婶母(三娘)培育弃婴(侄子)成材的艰辛故事,可译为“An aunt is kinder than a mother(婶婶胜过亲娘)”而不是“Third madame educates her son(第三夫人教育她的儿子)”。文化景区购物不可避免地会有关公像。关公即是关羽,在历史上被尊为武圣,犹如罗马战神Mars一样备受尊崇。宣传为“Mars of China”会比“Guangong”更让外国人眼前一亮和感到亲切,引起购物欲望。

太原旅游宣传资料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熟悉两种文化至少跟掌握两种语言同等重要。此外,分析翻译活动涉及的诸多因素,如语言形式、语言所荷载的信息和内容、社会文化语境等,都必须借助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所以,社会语言学以其求实全面的特点,为译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及方法的支撑。社会语言学客观地证明了普通语言学对社会现实的忽视,拓宽了语言学的视野。将社会语言学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有助于我们揭示以往被忽视的社会层面。因此,作为一门应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语言现象的新兴边缘学科,社会语言学为翻译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对翻译中的实际问题起着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Fasold, Ralph. The Sociolinguistic of Language[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戴炜栋,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德)威廉・洪堡特.古老的悖论:可译与不可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9):51.

[4]李景瑞.听季羡林谈翻译[Z].中国翻译,2005(2):30-31.

[5]王福祥.英语笔译综合能力[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35.

基金项目: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研究项目“山西省旅游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SSKLZ

DKT2013052)。

作者简介:

辛任春(1979- ),女,汉族,山西洪洞人,中北大学外语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

第9篇:旅游宣传的途径及方法范文

[关键词]科技旅游功效分析

一、科技旅游的概念

科技旅游是将科技和旅游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其基础形式是以旅游资源中的科学技巧要素和成分为基础,利用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科技和旅游的综合方案设计,形成集科普、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尝试、体验、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或产品。

二、科技旅游的功效

1.科技旅游对科技的作用

首先,科技旅游是科技普及的新途径。科技旅游是一项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兴事业,它增强了教育的科技内涵,起到科普宣传的作用。科技旅游项目将科普和旅游、娱乐与学习完美地结合起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在科技旅游过程中向游客传递科技知识、科学理念和探索精神是传统旅游形势所不能做到的。通过科技旅游来传播科学知识的形式无疑是科普工作的一大进步。

其次,科技旅游是提高科学素养的新方法。我国当前扫除“科盲”的形势和任务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扫除“文盲”的形势和任务还要严峻和紧迫。其实唯心主义和封建迷信思想,主要是由于对一些事物和现象的不懂得而产生的。参加科技旅游,观测自然现象,操作、科学实验,听取科学报告,参与科普演示,就能够对自然世界的存在方法、层次结构、演化发展及其客观规律具有初步和基础的懂得,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提高和增强分辨科学与伪科学以及抵制各种愚昧、迷信和歪理邪说的能力。

再次,科技旅游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新动力。科学技巧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新,而科技旅游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思想科学性和客观性,更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科技旅游,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就能够使人们懂得科学技巧的基础知识和一般原理,懂得科学研究的大致过程和主要方法,提高和增强创新意识,激发智慧和创造力,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尊重事实、鼓励创新的良好风气。:

2.科技旅游对经济的作用

第一,科技旅游对产业间的融合与渗透

科技旅游为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结合供给了良好的切入点,有利于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发展科技旅游不仅在目前国有企业改革中,为工业企业部门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确立了良好的途径,而且在政府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科技旅游促使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直接融合良性互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农村和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旅游可以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是改良农村面貌的重要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农业科技旅游的开展,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交流与推广供给了无限的机会,这就意味着农业科技旅游的发展,将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这是传统的观光旅游所望尘莫及的。

第二,科技旅游对旅游产业结构的拓展与优化

科技旅游既是对传统旅游形式优点的借鉴和继承,也是对传统旅游产业不足的弥补和完善,这就为旅游产业拓展了崭新的形式和内容。与此同时科技旅游对现有旅游资源科学文化价值和积淀的深刻发掘和努力刻画,使之能够发挥资源的深度效应,提高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从而为旅游产业创造高附加值,增添蓬勃活力。科技旅游是对现有资源的合理整合,使之表现形式更加新颖,内涵更加丰富,本质更加科学,从而避免了旅游资源的闲置和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