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武术基本功教程范文

武术基本功教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武术基本功教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武术基本功教程

第1篇:武术基本功教程范文

摘要采用苯乙烯与1,2双(对乙烯基苯基)乙烷(BVPE)共聚物进行FriedelCrafts后交联,通过对树脂的残留氯含量、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及红外光谱等分析表明成功合成了结构均匀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并研究该树脂在不同温度下对茶碱的吸附性能.实验表明BVPE树脂对茶碱的静态吸附量可达88.61 mg/g(湿树脂),对茶碱的动态吸附量高于同等条件下合成的DVB树脂,且洗脱容易,对茶碱的脱附率可达99.94%,没有明显的拖尾现象,再生后树脂吸附量大.该树脂的合成解决了现有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结构不均匀、吸附脱附拖尾严重等缺点,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超高交联树脂.

关键词1,2双(对乙烯基苯基)乙烷;超高交联聚苯乙烯;结构均匀性;吸附;茶碱

中图分类号TQ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537(2015)06003808

Synthesis of Hypercrosslinked Adsorbent Resin Based on

the Copolymer of StyreneBis (pvinylphenyl) Ethane and

its Adsorption Property for Theophylline

ZHONG Shihua, WANG Chunfeng, SONG Qingxia, CONG Fei, GUO Jun,

QU Lianghua,XU Mancai*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efects of structural heterogeinity and severe tailing in adsorptiondesorption of commercial hypercrosslinked adsorbent resins,novel hypercrosslinked adsorbent resin with homogeneous structure was synthesized via FriedelCrafts postcrosslinking of styrenebis(pvinylphenyl)ethane copolymers. By measuring the residual content of chlorine, specific surface area, pore volume, pore size and infrared spectrum, the structure of the resin could be analyzed. Furthermore,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theophylline onto BVPE resin were tested in aqueous solut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BVPE resins static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theophylline was up to 88.61 mg /g (wet resin), the dynamic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theophyllin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DVB resin synthesize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Furthurmore, the BVPE resin could be eluted easily and rate of the desorption of theophylline could reach 99.94%.Another advantage was that no significant tailing phenomenon would occur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regenerated resin was large.

Key words1,2bis(pvinylphenyl)ethane; hypercrosslinked polystyrene; structural homogeneity; adsorption; theophylline

超高交联聚苯乙烯吸附树脂是指参与交联的苯乙烯结构单元占总结构单元数的50%以上、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在聚苯乙烯的良溶剂和非良溶剂中均能溶胀的吸附树脂[1],它们在物质的分离提纯与精制、化工环保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213].超高交联聚苯乙烯由Davankov等人率先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将线型聚苯乙烯交联或将低交联聚苯乙烯后交联制得.目前超高交联聚苯乙烯吸附树脂产品大多由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与氯甲醚、对二苄氯等反应后交联制得,由于自由基共聚时苯乙烯与二乙烯基苯的竞聚率不同,先聚合的部分交联程度高,后聚合的部分交联程度低,使得起始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的结构不均匀 [14],进而导致由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后交联得到的超高交联聚合物结构不均匀,聚合物内部部分结构疏松,部分结构紧密[15].这种结构上的不均匀性导致树脂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破碎,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长,脱附过程脱尾严重,树脂再生不完全.

本文拟通过采用苯乙烯双(对乙烯基苯基)乙烷共聚进行FriedelCrafts后交联,以获得比表面积大、结构均匀、孔径分布可控的超高交联聚苯乙烯吸附树脂,并将其应用于对药物茶碱的提取分离工艺中.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药品

四氢呋喃(AR,上海德诺化工有限公司,使用前采用无水处理);4氯甲基苯乙烯(成都麦德森生物有限公司,含量85%);苯乙烯(AR,南京华浦化工有限公司,使用前脱除阻聚剂);二乙烯基苯(DVB)(工业品,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含量67%);聚乙烯醇(PVA)(工业品,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偶氮二异丁腈(AIBN)(CP,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使用前重结晶);甲苯(AR,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实业有限公司);正庚烷(AR,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氯化钠(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异丙醇(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氯甲醚(AR,上海欧乐化工有限公司,使用前重蒸精制);1,2二氯乙烷(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三氯化铁(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第38卷第6期钟世华等:苯乙烯双(对乙烯基苯基)乙烷共聚物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合成及其对茶碱吸附性能研究Bruker 500核磁共振仪(内标为TMS,瑞士布鲁克公司);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美国Nicolet公司);真空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HZD(Ⅲ)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巩义市余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旋转蒸发器RE5299(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D8401WZ型多功能电动搅拌器(上海华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1.2实验步骤

1.2.1超高交联聚苯乙烯BVPE吸附树脂的合成

1.2.1.11,2双(对乙烯基苯基)乙烷的合成[16]250 mL三颈烧瓶中加入经过无水处理的四氢呋喃150 mL,镁屑2.009 g(0.083 71 mol),在氮气保护和磁力搅拌下,0 ℃下逐滴加入25.22 g(0.165 4 mol)4氯甲基苯乙烯,保持0 ℃下继续反应20 h.反应结束后减压旋转蒸发除去溶剂,用75 mL水和75 mL正己烷混合溶液萃取,水相用1 mol/L的HCl溶液洗后弃去,油相用100 mL去离子水洗3次后弃去水相,无水硫酸镁干燥后减压旋转蒸发得到淡黄色固体.甲醇重结晶,40 ℃干燥2 h,得到9.263 g白色晶体.经1H NMR确认为目标产物1,2双(对乙烯基苯基)乙烷(以下简写为BVPE),产率为66.33%.

1.2.1.2BVPE与苯乙烯自由基共聚取27.03 g苯乙烯与3.002 g BVPE的混合物,混匀后加入0.150 1 g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搅拌溶解后加入甲苯和正庚烷各15.00 g作为致孔剂,混合均匀.在装有电动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500 mL三颈烧瓶中加入300 mL含0.5%的聚乙烯醇(PVA)、3% NaCl的水溶液,加入1~2滴次甲基蓝水溶液,升温至55 ℃.搅拌下加入混合均匀的混合有机相,调节搅拌速度至油珠大小合适.30 min内匀速升温至75 ℃反应5 h,然后升温至80 ℃煮球10 h.冷却后滤出共聚物小球,用热水洗多次除去聚乙烯醇.在索氏提取器中用丙酮提取致孔剂后水洗至无丙酮味,于80 ℃干燥得白色聚苯乙烯BVPE球珠,记为BVPE白球.

1.2.1.3氯甲基化反应[17]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管的250 mL三颈烧瓶中加入BVPE白球50.0 g,加入5倍质量的氯甲醚,室温下静置4 h后在搅拌下加入3.003 g无水氯化锌,升温至50~52 ℃反应70 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滤出母液,丙酮抽提12 h,于40 ℃真空干燥10 h后得到淡黄色聚苯乙烯BVPE氯球,记为BVPE氯球.

1.2.1.4FriedelCrafts后交联反应[17]在250 mL三颈烧瓶中加入20.00 g聚苯乙烯BVPE氯球,加入8倍量的1,2二乙烷,静置溶胀12 h.在常温搅拌下每隔0.5 h加入无水三氯化铁2.000 g,分3次共加入6000 g.缓慢升温至80 ℃,微回流反应10 h.反应结束后,冷却、抽滤、水洗,然后用丙酮抽提12 h,水洗至无丙酮味,最后得到红棕色球状超高交联聚苯乙烯BVPE吸附树脂,记为BVPE树脂,树脂含水保存.

1.2.2超高交联聚苯乙烯DVB吸附树脂的合成

1.2.2.1DVB与苯乙烯自由基共聚具体操作步骤参见1.2.1.2,最终得到白色的聚苯乙烯DVB球珠,记为DVB白球.

1.2.2.2氯甲基化反应具体实验操作步骤参见1.2.1.3,得到淡黄色聚苯乙烯DVB氯球,记为DVB氯球.

1.2.2.3FriedelCrafts后交联反应具体实验操作步骤参见1.2.1.4,最后得到红棕色球状超高交联聚苯乙烯DVB吸附树脂,记为DVB树脂,树脂含水保存.

1.3树脂的结构表征

采用佛尔哈德法(Volhard)测定超高交联聚苯乙烯BVPE吸附树脂和超高交联聚苯乙烯DVB吸附树脂及其氯球的氯含量[17].两种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及其氯球的红外吸收光谱采用KBr压片法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上测定.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采用比表面分析仪Tristar 3000测定.

1.4超高交联聚苯乙烯BVPE吸附树脂对茶碱吸附性能研究

1.4.1BVPE树脂在不同温度下对水溶液中茶碱的静态吸附分别称取一定量的湿态BVPE树脂于5个干燥具塞锥形瓶中,再分别准确移取25 mL不同浓度的茶碱水溶液于各锥形瓶中,置于283 K水浴恒温振荡器中以120 r/min恒温振荡24 h使其达到平衡,取上层清液稀释适当的倍数,于271.3 nm波长下测其吸光度,并计算平衡浓度Ce.

重复上述操作,将锥形瓶分别置于288 K,293 K,303 K的恒温振荡器中振荡24 h后取上层清液测其吸光度并计算平衡浓度Ce.

根据式1计算吸附量:

q=(C0-Ce)V/[1000w(1-X)],(1)

其中,q为吸附量(mg/g),C0和Ce分别为吸附前和吸附后溶液中茶碱的浓度(mg/L),V为吸附液的体积(mL),w为树脂的质量(g),X为树脂的含水量.由平衡浓度Ce和吸附量q作出BVPE树脂在不同温度下对水溶液中茶碱的吸附等温线.

1.4.2BVPE树脂对茶碱的动态吸附及脱附用层析柱湿态装柱,床体积为10 mL,流速为15 mL/h,用浓度为192.9 mg/L的茶碱水溶液作为上柱液,检测流出液中茶碱的含量.

洗脱前,先用40 mL去离子水洗去上柱液,用1∶1的1 mol/L HCl和无水乙醇混合液作为洗脱液,洗脱速度为10 mL/h.

1.4.3BVPE树脂对茶碱的吸附动力学将装有1.001 g BVPE树脂和250 mL浓度为241.8 mg/L的茶碱水溶液的500 mL具塞锥形瓶置于293 K的恒温水浴振荡器中,以120 r/min的转速恒温振荡,并定时取样分析茶碱的浓度.

1.4.4再生BVPE树脂对茶碱的吸附性能树脂经1∶1的1 mol/L HCl和无水乙醇混合溶液再生后于293 K下测定其对茶碱的静态吸附量.

1.5超高交联聚苯乙烯DVB吸附树脂对茶碱吸附性能研究

1.5.1DVB树脂在不同温度下对水溶液中茶碱的静态吸附(参见1.4.1 )

1.5.2DVB树脂对茶碱的动态吸附及脱附(参见1.4.2)

1.5.3DVB树脂对茶碱的吸附动力学(参见1.4.3)

1.5.4再生DVB树脂对茶碱的吸附性能(参见1.4.4)

2结果与讨论

2.1BVPE结构表征

图1BVPE树脂(a)和BVPE氯球(b)的红外光谱图

Fig.1Spectra of BVPE resin (a) and BVPE chloride (b)BVPE的1H NMR (500 MHz, CDCl3, δ): 7.36 (d, J=8.5 Hz, 4H, aromH); 7.16 (d, J=8.5 Hz, 4H, aromH); 6.75 (m, 2H,CH2CH); 5.75 (dd,J1=75, J2=1.0 Hz, 2H,CHCH2); 5.24(dd,J1=110, J2=1.0 Hz, 2H,CHCH2);2.92 (s, 4H, CH2).

2.2BVPE树脂的红外光谱

从图1 BVPE树脂(a)和BVPE氯球(b)的红外光谱图中可以看出,BVPE氯球经FriedelCrafts后交联反应合成的BVPE树脂于675 cm-1和1 265 cm-1附近的吸收峰C―Cl锐减近消失.这些都说明FriedelCrafts后交联反应反应程度高.

2.3树脂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及氯含量分析

表1树脂的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氯含量数据

Tab.1Specific surface area, pore volume, pore diameter and chlorine content of the resins

样品BET比表面积/(m2・g-1)孔容/(cm3・g-1)孔径/nm氯含量/%BVPE白球3.730.032187.100BVPE氯球00018.38BVPE树脂889.020.8142.350.70DVB白球0.860.02157.460DVB氯球00017.02DVB树脂969.740.4727.011.12如表1所示,由于起始交联度不高,所得到的BVPE白球和DVB白球的比表面积都较小,孔径较大;氯甲基化导致树脂中的多孔结构发生了坍塌,孔结构大部分消失,所得到的BVPE氯球和DVB氯球的比表面积都为0;氯球经溶胀后交联反应后,形成了很多介孔和微孔,所以最终得到的BVPE树脂和DVB树脂的比表面积都较大,孔径较小.由于DVB是两个双键连在同一个苯环上,而BVPE的两个双键并不在同一苯环上,且两个苯环由两个亚甲基相隔,所以在最后形成的树脂结构上有明显的区别,BVPE树脂的孔径比DVB树脂孔径稍大,而比表面积稍小.

由氯含量的数据可知,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氯甲基化后,BVPE氯球比DVB氯球的氯含量高,而进行相同的后交联反应后,BVPE树脂比DVB树脂残余的氯含量低,这也证明BVPE与苯乙烯的共聚反应更加均匀.

2.4BVPE树脂和DVB树脂对茶碱水溶液的吸附等温线

图2和图3分别为BVPE树脂和DVB树脂对茶碱水溶液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图4和图5分别为BVPE树脂和DVB树脂对茶碱的吸附等量线,对等量线进行线性拟合后,根据ClapeyronClausius方程,计算得到两种树脂吸附茶碱的吸附焓ΔH.

图2BVPE树脂对茶碱的吸附等温线图3DVB树脂对茶碱的吸附等温线

Fig.2Adsorption isotherms of BVPE resin for theophyllineFig.3Adsorption isotherms of DVB resin for theophylline图4BVPE树脂对茶碱的吸附等量线图5DVB树脂对茶碱的吸附等量线

Fig.4Adsorption isosters of BVPE resin for theophyllineFig.5Adsorption isosters of DVB resin for theophylline图6和图7分别为BVPE树脂和DVB树脂吸附茶碱的lnqlnce图,进行线性拟合后可求得Freundlich等温方程中的系数n,由此可计算得到吸附反应中的吉布斯自由能ΔG,进而可计算得到熵变ΔS.

图6BVPE树脂对茶碱的lnqlnce图图7DVB树脂对茶碱的lnqlnce图

Fig.6Plots of lnq v.s. lnce of BVPE resin for theophyllineFig.7Plots of lnq v.s. lnce of DVB resin for theophylline表2BVPE树脂对茶碱的吸附热力学函数

Tab.2Adsorption thermodynamic data of BVPE resin for theophylline

q/(mg・g-1)ΔH/(kJ・mol-1)ΔG/(kJ・mol-1)288 K293 K298 K303 KΔS/(J・mol-1・K-1)288 K293 K298 K303 K30-31.80-3.758-3.756-3.742-3.693-97.35-95.70-94.14-92.7540-29.58-3.758-3.756-3.742-3.693-89.67-88.14-86.71-85.4450-27.42-3.758-3.756-3.742-3.693-82.16-80.77-79.46-78.3160-25.10-3.758-3.756-3.742-3.693-74.09-72.83-71.66-70.64表3DVB树脂对茶碱的吸附热力学函数

Tab.3Adsorption thermodynamic data of DVB resin for theophylline

q/(mg・g-1)ΔH/(kJ・mol-1)ΔG/(kJ・mol-1)288 K293 K298 K303 KΔS/(J・mol-1・K-1)288 K293 K298 K303 K30-27.60-4.057-3.881-3.800-3.783-81.74-80.95-79.86-78.6040-24.38-4.057-3.881-3.800-3.783-70.57-69.97-69.06-67.9850-23.25-4.057-3.881-3.800-3.783-66.65-66.12-65.28-64.2660-21.33-4.057-3.881-3.800-3.783-59.98-59.56-58.84-57.922.5BVPE树脂和DVB树脂对茶碱的动态吸附及脱附

由两种树脂对茶碱的动态吸附及脱附曲线(图8及图9)可见,由于BVPE树脂结构更加均匀,在动态吸附过程中,BVPE树脂的泄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均比DVB树脂的高;在脱附过程中,茶碱几乎可完全从BVPE树脂上洗脱下来,脱附曲线的峰形更加集中,洗脱率可达到99.94%,且不发生拖尾,脱附曲线峰形比较集中,而对于DVB树脂,虽然洗脱率也较高,但拖尾现象严重.这样使得BVPE树脂的再生更加容易,再生过程中可节省大量的溶剂.

图8BVPE树脂和DVB树脂对茶碱的动态吸附曲线图9BVPE树脂和DVB树脂对茶碱的动态脱附曲线

Fig.8Dynamic adsorption curves of BVPE resin and DVB resin for Fig.9Dynamic desorption curves of BVPE resin and DVB resin

theophyllinefor theophylline图10BVPE树脂和DVB树脂对茶碱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Fig.10Adsorption kinetic curves of BVPE resin and DVB resin for theophylline2.6BVPE树脂和DVB树脂对茶碱的吸附动力学

BVPE树脂和DVB树脂对茶碱的吸附速率变化如图10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BVPE树脂对茶碱的吸附速率比DVB树脂快,两种树脂分别在530 min和825 min达到吸附平衡.

分别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对茶碱的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

ln(1-Ft)=-K1t2.303;tqt=1K2q2e+tqe.

其中,Ft=qt/qe,为t时刻的吸附分数,qt为t时刻的吸附量(mg/g),qe为平衡吸附量(mg/g),K1为准一级吸附动力学速率参数,K2为准二级吸附动力学速率参数.

由表4可以看出,对于茶碱的吸附,BVPE树脂主要受控于膜扩散,而DVB树脂受到两种扩散的共同影响,由于茶碱的分子相对较小,而BVPE树脂的孔径比DVB树脂大,且BVPE树脂在结构上比DVB树脂更加均匀,因此BVPE树脂对茶碱的吸附达到平衡所用时间比DVB树脂的短.

表4BVPE树脂和DVB树脂吸附茶碱动力学参数

Tab.4Adsorption kinetic parameters of BVPE resin and DVB resin for theophylline

树脂准一级吸附动力学参数准二级吸附动力学参数K1(10-3)R2K2(10-3)R2BVPE树脂14.230.983 10.700.877 1DVB树脂16.530.967 43.490.980 02.7再生BVPE树脂和DVB树脂对茶碱的静态吸附

图11和12分别为BVPE树脂和DVB树脂经1∶1的1 mol/L HCl和无水乙醇混合溶液再生之后对茶碱的吸附等温线.由图11和12中可以看出,BVPE树脂经再生后,与原树脂相比吸附量没有很大的差异,吸附量都在原树脂吸附量的97%以上;DVB树脂经再生后,与原树脂相比吸附量有明显的下降,吸附量最大只能达到原树脂吸附量的90%左右.由此证明,BVPE树脂更容易再生,且再生后的吸附性能改变不大,可多次重复使用.

图11再生BVPE树脂对茶碱吸附等温线 图12再生DVB树脂对茶碱吸附等温线

Fig.11Adsorption isotherm of the regenerated BVPE resin Fig.12Adsorption isotherm of the regenerated DVB resin

for theophyllinefor theophylline3结论

通过对两种树脂的残留氯含量、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及红外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已经合成了结构相对均匀的超高交联BVPE树脂.对比BVPE树脂和DVB树脂对茶碱的吸附性能研究发现:由于茶碱的分子相对较小,而BVPE树脂的孔径比DVB树脂大,从而BVPE树脂主要受控于膜扩散,而DVB树脂受到两种扩散的共同影响,且BVPE树脂在结构上比DVB树脂更加均匀,所以在动态吸附过程中,BVPE树脂对茶碱的吸附达到平衡所用时间比DVB树脂的短,BVPE树脂的泄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吸附量均比DVB树脂的高;在脱附的过程中,茶碱几乎可以完全从BVPE树脂上洗脱下来,脱附曲线的峰形更加集中,洗脱率可达到99.94%,且不发生拖尾,脱附曲线峰形比较集中,而对于DVB树脂,虽然洗脱率也较高,但拖尾现象严重.综上BVPE树脂的优点对于药物茶碱的提取分离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徐满才, 史作清, 何炳林. 超高交联聚苯乙烯树吸附剂的合成、结构与性能[J]. 离子交换与吸附, 1994,10(6): 555562.

[2]DAVANKOV V A, ROGOZHIN S V, TSYURUPA M P. Macronet polystyrene structures for ionite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US 3729457[P]. 19730424.

[3]LIU Q Q, WANG L, XIAO A G, et al. A hypercrosslinked polystyrene with nanopore structure[J]. Eur Polym J, 2008,44(8):25162522.

[4]XIE Z H.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ypercrosslinked resins with bimodal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controllable microporosity[J]. Mater Lett, 2009,63(5):509511.

[5]LI B Y, GONG R N, LUO Y L, et al. Tailoring the pore size of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s[J]. Soft Matter, 2011,7(22):1091010916.

[6]LI Y, LONG C, TAO W H, et al. Fractal dimension of macroporous and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ic adsorbents from nitrogen adsorption data[J]. J Chem Eng Data, 2010,55(9):31473150.

[7]LIU P, LONG C, LI Q F, et al. Adsorption of trichloroethylene and benzene vapors onto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ic resin[J]. J Hazard Mater, 2009,166(1):4651.

[8]LONG C, LI Y, YU W H, et al.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vapor on the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ic adsorbent[J]. Chem Eng J, 2012,180(15):106112.

[9]LONG C, LI A, WU H, et al. Adsorption of naphthalene onto macroporous and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ic adsorbent: Effect of pore structure of adsorbents on the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propoerties[J]. Coll Surf A: Physic Eng Asp, 2009,333(13):150155.

[10]LONG C, LI Y, YU W H, et al. Removal of benzene and methyl ethyl ketone vapor: Comparison of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ic adsorbent with activated carbon[J]. J Hazard Mater, 2012,203204(15):251256.

[11]HUANG J H, WANG G, et al. Enhanced adsorption of salicylic acid onto a βnaphtholmodified hypercrosslinked poly(styrenecodivinylbenzene) resin from aqueous solution[J]. Chem Eng J, 2011,168(2):715721.

[12]CHANG C F, CHANG C Y, HSU K E, et al. Adsorptive removal of the pesticide methomyl using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s[J]. J Hazard Mater, 2008,155(12):295304.

[13]URBAN J, SVEC F, FRCHET M J. Efficient separation of small molecules using a large surface area hypercrosslinked monolithic polymer capillary column[J]. Anal Chem, 2010,82(5):16211623.

[14]OKAY O. Macroporous copolymer networks[J]. Prog Polym Sci, 2000,25(6):711779.

[15]JEBEK K, SETNEK K. Structure of macronet styrene polymer as studied by inverse steric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and by selective sulfonation[J].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1989,27(5):16191623.

第2篇:武术基本功教程范文

关键词: 武汉市 武术套路健身娱乐市场 产品策略

1.武术套路健身娱乐市场的现状分析

武术套路的健身娱乐市场是指武术套路用以满足人们健身娱乐的需求,提供体育运动项目有偿消费的场所,主要提供武术套路的教学、辅导、训练服务,使消费者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等,主要有馆校、俱乐部、会所等形式。它的出现使武术套路具有了健身、娱乐、竞技、表演、技击等多方面的丰富内涵,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广泛的价值追求,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但是当前跆拳道作为外国技击术,其健身娱乐场所遍布城市的街头巷尾,而武术套路健身娱乐场所的数量稀少,两者形成巨大反差。笔者以我国中等发达城市武汉市的跆拳道和武术健身娱乐场所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咨询相关机构,发现两者具有巨大差异:跆拳道健身娱乐市场遍布武汉市的大小街道、社区,估计有近百所,每所有学员人数在30至300不等;而武术套路健身娱乐市场十分少见,目前发现有洪山体育馆武术套路培训班、K-1搏击俱乐部武术套路培训班等18所,学员人数在10至40之间。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这两种同样具有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技击性项目进行选择时,一方面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客观环境、价值需求和周围人的影响等,另一方面还要综观武术套路与跆拳道两者的健身娱乐市场的产品策略方面的差异。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得以生长与发展,武术套路健身娱乐市场必须设计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并配置良好的设施与环境,提供周到的服务,从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2.武术套路健身娱乐市场的产品营销策略调查研究

武汉市武术套路健身娱乐场馆较跆拳道数量稀少,学员人数不多的情况,是全国跆拳道热的部分反映。针对这种情况,北京体育大学刘卫军博士认为,跆拳道在中国的火爆现象并不表明跆拳道就胜过中国武术,关键问题在中国武术本身,“跆拳道等技击类项目都有过迎合市场需要的改造经历,例如道服、段位制的改造,而武术还没有做出可以迎合市场需要的改变”。[1]为此,笔者通过制定问卷调查表,对武汉市跆拳道健身娱乐场馆的学员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72份,回收率97.2%;对武术套路健身娱乐场馆的学员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8份,回收率96%,将武术套路和跆拳道健身娱乐市场营销策略的产品内容、包装、品牌等方面进行对比,探索两者的优劣势,为前者的发展提供依据。

2.1产品内容方面。

武术套路健身娱乐市场的产品内容,即武术套路的教学、辅导、训练服务,主要有武术理论、基本动作、柔韧性的腰腿背功、力量性的桩功、稳定性的平衡功、灵活性的翻腾跳跃、套路、素质,而跆拳道健身娱乐市场的产品内容主要有跆拳道理论、基本技术、击破、实战、品势、素质,两者的区别是武术套路健身娱乐市场的腰腿背功、桩功、平衡功、翻腾跳跃所构成的基本功是跆拳道健身娱乐市场产品线中所没有的,而跆拳道健身娱乐市场的击破、实战也是武术套路产品线所没有的。武术套路健身娱乐市场的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2]类似于跆拳道的品势,即“以技击动作的攻守进退为素材,通过特定运动的规律变化而编排的整套练习形式”。[3]鉴于此,笔者对有区别的三项进行了调查,发现武术套路健身娱乐市场的学员对基本功的满意度只有35.4%,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内容繁多、动作难度大,而跆拳道健身娱乐市场的学员对击破、实战的满意度是89.5%,主要原因是有趣味性、动作难度不大。

2.2包装策略。

武术套路健身娱乐市场的学员穿着武术表演服与跆拳道健身娱乐市场的学员穿着道服形成对照。同时,跆拳道健身娱乐市场的学员服装的腰带配合段位制,实行差异包装策略,以区分学员的不同级别水平,成为跆拳道健身娱乐市场的一大特色。武术也实行段位制,但武术套路健身娱乐市场尚未引进武术段位制,而普遍采用考试的办法来评定学员水平。跆拳道段位制级别分明,配合不同腰带颜色,给人一种不断晋升、不断上进的感觉,在心理上对练习者是一种激励和推动。笔者在调查时发现,学员对跆拳道段位制和武术比赛的满意度极高,愿意参加跆拳道段位制的占92.8%,要远远大于武术套路的58.3%。可见,跆拳道腰带的包装较武术套路更易于提升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2.3品牌方面。

品牌的实质是产品、消费者和企业三者之间关系的总和,在本质上代表着卖者对交付给买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承诺。营销专家菲利浦・科特勒的“品牌六要素”理论揭示了品牌的整体含义,据此对武术套路和跆拳道健身娱乐市场的产品品牌进行比较如下:

2.3.1属性。“品牌首先使人们想到某种属性,这是品牌的最基本含义”。[4]武术和跆拳道都是民族传统技击术,在当代又作为体育项目,这是其基本属性。

2.3.2利益。“品牌不止意味着一整套属性,顾客不是在买属性,其实质是在购买某种特定的利益,属性需要转化为某种功能性或情感性的利益”。[4]武术和跆拳道的基本属性:传统技击术和体育项目不是顾客所需求的,其属性需要转化为功能性利益,即健身、防身。

2.3.3价值。“品牌也说明了一些生产者价值”。[4]如习武者具有的侠义精神、爱国精神,以及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坚忍不拔等品质;跆拳道练习者具有的“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的跆拳道精神。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武术套路健身娱乐市场的学员主要认为武术的价值定位糟粕与精华并存,糟粕如侠义思想中的杀富济贫违背了社会公德,精华如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坚忍不拔为社会所推崇;跆拳道健身娱乐市场的学员主要认为跆拳道的价值定位符合社会公德,为大众所推崇。

2.3.4文化。“品牌还代表着特定的文化”。[4]武术和跆拳道作为中国和韩国的民族技击术,广泛地渗透进了两国的民族文化。

2.3.5个性。“品牌也反映一定的个性,不同的品牌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品牌个性联想”。[4]武术分套路和搏斗两种运动形式,套路形式侧重于表现武术动作的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换规律,搏斗形式侧重于技击格斗。而跆拳道更侧重于表现技击格斗,尤其是腿法众多、灵活多变,号称“腿的艺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武术套路健身娱乐市场75.7%的学员主要认为其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却忽视了技击格斗这一武术的本质属性;跆拳道健身娱乐市场的93.8%学员主要认为“拳是两扇门,全靠腿打人”,众多灵活多变的腿法可以作为健身、防身的技术。

2.3.6用户。“品牌暗含了购买或使用产品的消费者类型”。[4]武术套路和跆拳道的健身娱乐市场均是面向人民大众的。

由以上分析可见,武术套路和跆拳道健身娱乐市场的品牌含义中的价值、文化和个性有所区别。在价值、个性方面,跆拳道更适合当今大众的健身、防身和心理上的需要,其品牌效果要优于武术套路;文化方面,跆拳道作为时尚之一,易于为人们接受,而武术套路蕴涵深厚文化底蕴,各有所长。

3.结论与建议

3.1简化武术套路健身娱乐市场的产品内容。

基本功是武术训练的基础部分,“通过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可使身体各部分得到较全面的训练,并能较快地发展武术运动的专选身体素质,为学习拳术和器械套路,为提高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5]而在健身娱乐市场中,消费群体是人民大众,他们利用武术套路来健身、防身及锻炼意志等,并非要求具有像专业运动员一般较高的技术水平,也非贪大求全,学会所有的技术动作,而是以套路内容为依托来学会一些健身、防身的方法。据此,基本功的训练在强度上不宜过高,密度上不宜太大,应根据学员情况作出调整。另外,教学方法多样化可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如变化组合练习,采用木板、脚靶、沙袋等辅助器材,广泛渗透游戏法、比赛法等。

3.2服装配合段位制,精神融入礼仪的包装策略。

包装策略不仅可传递产品信息,而且有利于品牌形象的树立,如今跆拳道健身娱乐市场段位制的实施,腰带颜色的包装,以及精神的包装,无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实例,武术套路也有段位制及相应服装上的包装要求,只是没有在健身娱乐市场实施,相关部门应根据健身娱乐市场的实际情况研究段位制的实施,以及对相应服装的包装要求,一方面,规定各段位的套路内容水平,并使各段位在内容上互相衔接,实现考评办法上的优化。另一方面,配合服装的包装要求,从外在形式上使学员感知自己的技术层次,从而具有“成就感”。

3.3满足大众的价值需求,凸显套路个性的品牌策略。

武汉市跆拳道健身娱乐市场对品牌策略在价值、个性含义上的效果优于武术套路,首先其价值更能满足大众的价值需求,通过场馆的广告标志语、宣传画反复出现“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的跆拳道精神,实质是对社会公德一个侧面的反映;而习武者的精神品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融入了许多文化因素,在现代社会部分内容与社会公德相违背,难以为人们所接受,应该剔除,如侠义思想中的杀富济贫等。故此,习武者的精神价值导向应以大众的价值需求为主,继承和发扬其与社会公德相通的精华部分。

其次,武术套路健身娱乐市场品牌的个性的凸显要结合学员的兴趣和需求。如今跆拳道健身娱乐市场中腿法内容占70%,被称为“腿的艺术”,形成了自身特色,凸显了个性。武术套路健身娱乐市场的学员对教学内容中感兴趣程度高的是“套路”,而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会格斗技能,防身自卫”、“健身”,为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套路传授与练习时间要占多数,才能迎合学员的需求;在教学组织上广泛穿插技击内容和健身方法,才能满足学员的动机要求,如变换教学方法,采用踢打沙袋、脚靶、模板的方法,两人递招、喂招的练习。

参考文献:

[1]慈鑫.武术被跆拳道踹出都市时尚[N].中国青年报,2005.4.1.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6):6.

[3]杜七一.现代跆拳道教程[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189.

第3篇:武术基本功教程范文

关键词:小班武术 趣味 安全

一、幼儿园小班武术活动教学方式的选择

首先要鼓励加练习相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相对较小,刚刚脱离自己的家庭,很多活动中都存在很大的依赖性。例如:我们的小宝在简单武术的教学中,伸手臂和踢腿都懒得动,总是站在那里看别人做,问他原因,他说:“老师,我不会,你帮帮我”。而我则告诉小宝:你的手臂和小腿就听你的话,你赶紧给它命令,它一定听你的。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将简单的武术动作和知识与常态的体育游戏相结合,渗透与日常武术练习中,如体能锻炼“推小车”,鼓励孩子们动手练习,强身健体。一学期下来,小班幼儿学习武术的主动性就逐步加强,一招一式更能顺利模仿和学习。

趣味加要求相结合,年龄越小,越需要语言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练的教学语言,学起武术动作来也更“有滋有味”。幼儿的坚持性较差,往往是老师说一说,他们动一动。小班幼儿自身特点,任何形式的大幅度高强度动作都是不适合的,特别是小朋友都比较活泼好动、喜欢参加活动性、趣味性的游戏。

以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贯穿活动,运用儿歌或歌曲辅助幼儿掌握小组合动作的要领。如:学习握拳时,我们会说“拳儿握紧像面包,拇指藏好不出现,出拳直直像把尺,手臂加紧不放松”,让幼儿用儿歌的方式,配合武术动作的练习,在这轻松自然的氛围中了解武术动作和知识,达到我们的武术教学目的。

二、幼儿园小班武术活动教学内容的制定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既要达到幼儿园的武术教学的目标,教师需要认真斟酌这个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适合幼儿园武术教育的目标,在综合分析各种武术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既要立足于幼儿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的特点,又要考虑到让幼儿充分的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武术的魅力。武术有其自身的规则和类别,参照全国体育教材委员会最新编写的《中国武术教程》中武术运动形式的分类,拟出幼儿园武术教学内容的分类,在以强身健体为目的武术中,基本动作离不开手、臂、腿、脚等身体部位。

开始教学时我们选择了抱拳礼、冲拳、推掌、马步的教学内容,首先抱拳礼是武术中打招呼和再见时的必备礼仪,代表着以武会友,团结不骄傲的精神,武术要领是左掌右拳。

冲拳的学习时要注意。拳必须是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食指的第二环节。冲拳的时候要挺胸收腹,两脚分开,拳心向上,慢慢平着推出,变成拳心向下。冲拳的时候要用力推出,同时要喊出声音。推掌的学习时要注意的要领。掌是四指并拢伸直,拇指扣紧于虎口,推掌的时候也要挺胸收腹,两脚分开,手心朝外慢慢推出,同时要用力并喊出声音。

另外,学习马步动作时动作要领。两腿平行开立,两脚间距离比肩稍微宽一些,脚尖平行向前,两手可环抱胸前,然后下蹲,同时挺胸,臀部勿突出。这就是马步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博众家之长,取其精髓。幼儿武术教学内容应当以低强度的拳、掌、脚等基本功为主基本功为主,自主创设的短套路教学为辅,在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探索着前进。

三、小班幼儿园武术教学活动安全的把握

安全是幼儿武术教学活动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小班的家长,爷爷奶奶更是担心害怕孩子在武术活动中受伤。给予执教老师的压力也特别大。而小班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中,稍有不当身体软组织容易拉伤,在选择武术内容,制定武术目标要求时,就需考虑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例如:武术动作“马步”,要求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对于体重超标的幼儿来说是有难度的,每次都会憋得两脸通红,汗流浃背。但孩子很认真不肯放弃,坚持要做到位。老师每次在给他准备好垫背毛巾的同时,也减低对他动作的要求,只要能做的差不多,跟上武术操音乐的节奏就好。不同层次的幼儿,目标也应有相应的不同,这样既能避免幼儿的肌肉拉伤,又能保持学习武术的兴趣。

四、小班幼儿园武术教学活动中的思考体会

通过武术教学活动,我觉得幼儿对于武术活动非常感兴趣,几乎每一个孩子都聚精会神的跟着武术教练的指令做着动作,虽然天气比较炎热,孩子们表现的非常坚强勇敢,可见,武术有着独特魅力来吸引幼儿的,开展此类活动能较好的促进幼儿身体运动机能的发展,各种动作的有机协调。

另外,我觉得要在武术礼仪方面进行必要的教育,尤其是男孩子最喜欢打打闹闹,再加上武术的熏陶,很可能会愈演愈烈,所以有必要开展武术礼仪教育活动。老师和武术教练针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集体纠正示范,活动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武术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同时也有利于幼儿时空知觉、运动知觉、注意力、表现力、模仿能力以及意志力等心理过程的发展。幼儿武术教材应当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适合的幼儿的教材、教学形式才能把武术在幼教领域内生动活泼的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 李群英.论武术套路教学中语言的特殊作用[J]

[2] 林丽容.浅析武术套路教学的语言应用[J]

第4篇:武术基本功教程范文

关键词:中国武术段位制开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C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1-0089-02

1 前言

中华武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从古至今人们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同时也是对思想的历练和对生命真的探索。中同武术段位制是中同武术协会制定的,全面评价习武者武术技击水平的考试制度。…武术段位制分为九段。国家武术段位制的创建有其必然性,同时与同家运动员评级有着明显的区别,武术段位制的推广面向的是整个社会,所有爱好武术的人们都可以通过学习武术段位内容,也可选择参加武术段位的考试进行升级评定。武术段位制是武术发展的必经之路,是适合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武术发展的总体规划方案,涉及到未来武术发展的兴衰与否,关系到大众的普及及传承,更关系到国家青少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强身健体,继承和发扬武术文化。

2 武术段位制推广原因

进入新的世纪,随着新型交通工具和电子产品的出现,人类的文化传播交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各同文化品牌都在努力向世界人民推广传播,但武术难以融人国际推广体系,继而无法进入世界体育大家庭奥运会,其原因主要是武术旁系复杂,群龙无首,客观上不能适应同际化发展的规律,就连在同内的传承推广也已步入了凋敝冷清的境地。

3 中国武术段位制推广阶段

3.1 (1998-2009)初成阶段

武术段位制在多年的摸索探寻中发展,越来越多的习武人士及武术‘l:作者逐步认识到武术的推广和发展需要统一标准,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推动段位制由粗大的开放式到微观的精细化改革发展。总局武管中心批准组建了中国武术协会段位制工作委员会和办公室,中心领导班子集体挂帅,全员走到推广的前线,担任组织和领导的重要位置,武术中心各部门的I:作人员也投入到武术段位制的工作当中。为打开武术段位制工作局面,推进段位制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全局把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8年武术段位制在同家体育总局制定规划发展迅速,在同内和同际都发展迅速,各武术团体、协会、个人都投身于武术段位制发展事业中来,在同内已有近十几万人获得段位相应资格。但对土生土长的武术文化发源地和人口众多的中同来说,还有很大空间需要发展。

武术段位制已经在国内外开展了11年的时问。目前,武术段位制开展已经从熟记套路的过程向着考试评审的考段位过程发展,同内的段位工作普及推广重心在青少年居多的中小学。从中国段位制的发展的愿景和整体进展状况看,段位制的发展还有相当大的空问。应在原有的考评办法基础上,扩大考试范围,增加考试次数,提高考试规格。

2008年进行了第一次中同武术段位制同家考试紧接着2009年同样更为成功的举办了一次中同武术段位制考试。“国考”面向全世界任何一位武术爱好者,所有习武者都可以在武术段位制这个平台上取得标准统一的考评认可。所有武术团体,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按照程序报名进行考试评审。[2]

同内的段位工作开展重心放在中小学,为了扩大武术传承人群和习武人群。在通过和各级教育职能部门的合作中,在中小学植入武术段位制理念。在这个实验过程中,积极调整了段位内容推广的观念,不只是推广学习一两个套路,进行演练,等考评结束后,学习新的套路,遗忘旧的套路,而是从武术核心技法人手,重点学单个动作的要领和方法,技击的实用技法,从基本功的一招一式进行学习推广,到最后这些技术动作可以融合成一个套路。这样的推广方式对青少年在学校学习武术更加有利,增加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段位制走向学校普及开展有着实际价值。

随着武术在全同范围内的开展,及海外武术习练者的日益壮大,武术大一统的习练要求及等级认证系统的标准化要求的呼声日渐紧迫,海内外广大的习武者都需要武术的发源地中国给他们一个答案,武术的标准化发展进程,武术段位制由此而来。

3.2( 2009-2-13)发展阶段

中国和世界各国武术组织团体和个人都参与到武术段位制的推广当中,已有很多地方建立了武术段位考试系统。各国武术协会都在武术段位制的引导下积极推行武术段位制的发展,考试评级系统也在有条不紊的开展着,越来越多的习武者找到了他们的目标和组织。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正式作出了加快武术段位制推广普及,武术标准化进程的工作目标,了段位制教材和考试用书、整合完善了一系列段位制文件、整体规范了段位制发展进程,设计生产完善了段位制徽章及相关服装教材。3年来,经过全社会武术工作人员和习武者的不断努力,武术段位制工作推广进入了高速多轨道发展的新局面。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度取得段位资格的人数达到了157562人,和去年相比增加了近五成。[3]

3.3 (2014-目前)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出版大大推进了武术段位制的发展,给予了武术段位制系统的,全面的,详细的规范和标准。此套教程已完成23个系列品种的编写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目前已出版《杨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咏春拳》《二节棍》等8种教材及配套光盘,其余教材及光盘已于2010年以前陆续出版完成,依据不同拳种在不同国家的普及程度,高教社还将推出《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海外版。[4]

前三期的国家武术段位制指导员骨干培训班已经在2014年成功举办,全国武术段位制指导员骨干培训班由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举办,为武术段位制提供了大量武术储备人才,为推行武术段位制顺利开展标准化进程铺平道路。

段位制工作机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管理和操作文件,编印了《中国武术段位制手册》。而随着“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启动仪式”的举行,各地武协纷纷响应,成立段位制工作机构,拉开普及推广段位制的全局工作。

国内武术段位制习练者及爱好者已突破千万人,段位制已经成为武术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段位拳已逐步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锻炼形式。段位制习武人群有三种:一是有近千万的习武者习练段位拳;二是习练段位拳并有意向取得段位的人群,目前已过百万;三是积极参与段位制的习练和考试,并取得段位证书的人群,目前已超过40万人,下一步有关方面将针对不同人群,拿出不同的工作思路和普及提高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5]国际武联和各国武术协会及民问华人华侨团体积极投入到武术段位制的推广普及之中,让广大的国际友人在习武中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4 建议

4.1积极推广大武术观

多角度全面推广武术段位制,依照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武术段位制的推广普及工作,以全民健身的工作理念出发,本着服务武术爱好者习武强身的目的,适时推广武术段位制的学习考评,在全民健身工程体系下逐步完善总结形成的改革创新的成果。

4.2完善武术考试评级,扩大考试评级区域覆盖

在武术评级评审系统中,积极开展各方面途径的考试。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积极领会武术段位制推广指导精神,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考评培训机构,扩大段位制考评范围,组织考试,培训,增加段位制人口。

4.3从认识观念着手,科学放权,积极推广武术段位制

全体武术工作者和爱好者在意识观念上对以段位制标准化建设为第一目标,以此推动武术标准化、社会化、国际化建设形成了统一。各地在推广武术段位制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到了武术段位的科学优点,层次清晰,既符合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易于学员掌握,义符合运动量由小到大的科学锻炼规律。

在坚持国家标准化,兼顾传统武术的基础上,优先解决段位制工作人员段位资格的评审,对特殊的传统老拳师或者对武术工作有重大贡献的工作者适当放宽评级资格,积极不断扩大段位制队伍,逐渐形成一支熟悉业务的段位制专业队伍。

4.4武术段位制国际化推广

国际武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武术段位制推广问题需要快速解决,对亚洲及欧洲等一些武术发展比较成熟,普及率比较高的国家,应整合当地资源进行武术,进行分级武术段位制评审系统体系。在个别国家原有的武术段位制体制下,运用标准化的武术段位制进行融合达到统一量化的标准。

参考文献:

[1]用大武术观继续推进标准化建设高小军展望2012年武术工作[N].中国体育报,2011-12-31.

[2]武术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武术发展将推进标准化[EB/OL].人民网http://.cn/CB/.2011-6-24.

[3]赵发田.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 396-397.

[4]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编写组.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李蕾. 近代以来中国武术项目管理过程及其评价与发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43.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WushuDuan System Li Enjie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literature, interview, field observation,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thisthesis researches into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wushu Duan system and its progress to provide somereferenc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hina

第5篇:武术基本功教程范文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巧;审美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148-01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巧分类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巧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徒手动作技巧,二是道具技巧。

(一)徒手动作技巧

徒手动作技巧是指不拿道具,运用肢体进行的技巧动作。安徽花鼓灯中的“盘鼓”部分中地盘鼓就属于徒手动作技巧,如“燕子三抄水”、“倒爬城”、“满地抓”、“豚跳”等;东北秧歌中各种蹲、踢、跳、转技巧也属于徒手动作技巧。男生在蒙古族舞蹈和藏族舞蹈中的徒手技巧类似,如“单腿跨转”、“躺身平转”、“躺身蹦子”,女生常用的是各种旋转类技巧,如平转,旁腿转等,旋转技巧主要体现在维吾尔族和朝鲜族舞蹈中。如新疆多朗区的麦西来甫民间舞蹈中的旋转技巧可堪称一绝,快板部分由双人对转发展为竞技旋转,一时间各种跪转、空转、掖腿立转、平转纷纷登场,让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朝鲜族舞蹈的旋转技巧则讲求平稳,优雅,犹如仙鹤悠然自得。

(二)道具技巧

在汉族民间舞中最常用的就是道具技巧,如辽南高跷,舞者踩在高跷上进行表演,脚踩高跷做一些翻腾,跳跃,旋转的高难度技巧。还有东北秧歌当中的手巾花技巧,是东北秧歌中最韵味的地方,有立挂,顶挂,大出手,小出手等。藏族舞蹈中的热巴舞,是由演员手持热巴鼓所表演的“顶鼓旋转”、“缠头击鼓”、“扭腰打点”等技巧动作。维吾尔族中的盘子舞是表演时舞者两手各拿着一小碟子,指挟手筷,和着音乐,边打边舞,边舞边转。并且在头上顶着装满水的碗。民族舞蹈中的道具技巧种类繁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二、运用技巧对民间舞表演的重要性

在全国首届荷花杯舞蹈比赛中,由著名民族舞蹈家海里且木·斯迪克编导的《顶碗舞》,一举夺得了民间舞群舞项目的金奖。这个剧目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它巧妙地运用了维族原生态民间舞盘子舞中的顶碗技巧。女演员们在表演中头顶盛满清水的小碗,在优美而欢快的音乐中,从容流畅地移动舞步和变化队形,好似天山甜美的清泉流淌不息,好似草原繁花在风中飘荡。其高超绝妙的顶碗技巧和清新独特的艺术风格,一下子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评委和观众。

笔者在读大学本科期间也跳过一个蒙古族技巧性舞蹈《顶碗舞》,在练习的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如何在头顶五个碗的情况下,还能流畅完美的做好肢体动作,同时完成转、快速行进等难度技巧,我们都清楚要想把舞蹈的精髓表现出来,就必须做好技巧动作,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由最初的不熟悉到后来顶着碗轻松自如的快速行走,做到了道具与舞蹈动作的完美结合,在校内校外的比赛和演出中,均受到了好评,这说明舞蹈中运用道具展示技巧这种表现方式很受大众欢迎。所以通过舞蹈技巧的合理运用,既能体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又能被大众接受和喜爱,为民族舞蹈增光添彩。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巧与中国古典舞技巧的关系

中国古典舞的技巧是在借鉴了戏曲、武术和芭蕾等艺术门类的技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中国民间舞中的许多技艺性舞蹈也是吸收了武术、戏曲、杂技中的某些技艺性的动作后发展形成的。尤其是汉族民间舞蹈中的许多徒手技巧动作,如飞脚、蹦子、旋子、扑虎、叠肩、赞步等等技巧,它们都是古典舞与民间舞所共有的。“作为传统文化的遗存,中国民族民间舞与中国古典舞在技术技巧和表现方面,有‘一脉相承’的共性特点。而且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技巧对古典舞的技巧的‘借鉴’,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通过根据自身的特征尽兴兼收提炼的‘再生’。”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民间舞的技术技巧的根源是相同的,只是同源不同流而已。若从“技术技巧”的变现特征与训练侧重度来说呢,中国民族民间舞表现上注重“诙谐”与“自娱”的情感宣泄,而中国古典舞则侧重典雅、凝重的情感,两者的气质性格、情感表达是有所不同的。中国古典舞的学科比中国民间舞要建设的要早,而且也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技术训练体系。而且在基本功训练上也基本是依赖于古典舞基训的教材。所以我想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关系,这些技巧就非常自然地就被大家冠上了古典舞的名字。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是舞蹈文化的宝贵财富。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巧是体现各民族舞蹈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重要表现形式。了解和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巧,对舞蹈学习者学习民族民间舞蹈风格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也有十分必要的联系。

第6篇:武术基本功教程范文

几年来,像这样的日子不计其数。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他依然坚持着他的坚持,做着平凡人不平凡的事业。

师父是个地地道道的杭州人,性格开朗、坚毅,对生活充满信心,对事业执着追求。天资聪颖,生性好学,干一行爱一行。原来在企业里,曾多次被评选为先进工作者、杭州市红旗青年突击手。他对烹饪颇有研究,既是特三级厨师,又是国家级高级营养师。此外,多才多艺的他,爱好广泛,古玩、珠宝,无一不是玩出了专业的水准。平日里酷爱体育运动,尤其对武术情有独钟。在青少年时期,他就上城隍山跟人学习拳击,尔后又学习了通背拳、长拳。虽然后来由于父亲的阻止中断了习拳练武,但有朝一日重练武术,成为一个美丽梦想,一直深藏在他的心底。

终于可以习武了,他开始不断寻找武术老师。2007年,他成为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中国武术七段,人称“杭城太极一枝花”的刘月兰老师的入门弟子。自选择太极之日这一天起,师父就下定决心,不怕吃苦,忘掉自我,醉心太极。坚持“闻鸡起舞”,“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年365天,从不怠慢练功。本来底子就好,再加上勤奋,拳艺很快有了飞跃性长进。不仅拳架子漂亮,动作也相当规范。他先后逐次参加武术段位制一至六段的考试并获得国家武术六段资格。他相继参加了韩国、台湾、香港国际武术邀请赛及第三届、第五届国际武术锦标赛,并频频拿奖,先后共获金牌51枚、银牌20枚、铜牌6枚。2014年在“海南国际旅游岛武术大赛”“浙江省传统武术锦标赛”“第三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第五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等赛事中,除获得多枚金牌外,还摘取了男子中年组“武术全能冠军”的桂冠,获得“武林名师百杰奖”“太极名家表演奖”“最佳教练员奖”“优秀教练员奖”“武术精英奖”等荣誉。最荣耀的是2011年至2014年连续四年被浙江省武协评为武术先进工作者。

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当中,他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空余时间都用来研究拳理拳法,翻阅、收集大量的有关拳论方面的优秀文章,并将其编辑成《杨式太极拳综合汇编》,在此同时,还编辑了《营养与健康综合汇编》。这本《杨式太极拳综合汇编》一共686页,收录了116篇文章,有拳理拳论、拳谱、剑论、刀论,还有招式图解等,更有前辈们习拳的切身体悟,内容丰富实用。为了让我们这些弟子、学生尽快提高拳艺,师父将这部浸透了他的辛勤与心血的汇编,毫不吝啬地送与我们,大家如获至宝,受益匪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通过长期的太极拳训练和理论学习,师父对太极拳的认识和体会更加深入,要求也越加提高,早已不满足现状。行拳不但要身架中正、动作规范,做到外三合,还要做到内三合。于是他处处留意,寻高人访名师。在一次去钱塘武学专业委员会(原钱塘武学研究组)赵裕庆主任处汇报工作时,赵主任向他介绍了杭州民间太极高手王守挺先生的内功功法,后经林体凤先生(现在的师兄)引荐,通过半年的考察,终得王老先生的认可而入得师门,成为杨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

王守挺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成为一代武术名家陈松海的入门弟子,又曾拜峨眉拳临济功掌门宗师傅伟中先生为师,学习内功功法,练就了“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真功夫,身怀“搭手封人”、“凌空擒拿”、“沾衣十八跌”等太极揉手绝技。当年美国的尼克松、基辛格以及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等贵宾来杭访问时,浙江省公安部门安排王守挺先生为安保队队长担当安保工作,由此足以可见其功夫之深。

自跟随王守挺先生学艺后,阿斌师父牢记王老先生的谆谆教诲:“我们练拳是以健身养生为目的。练武之人必须做到六个字:自信、信心、恒心”。除特殊情况外,他几乎天天上午八点至十一点随老先生左右学习拳技,风雨无阻。每当老先生亲自喂劲传授内功技法时,他总是认真“看”、“听”、“试”,用心体悟和思考推手的“沾”、“连”、“粘”、“随”等技巧技法,搞明白内劲是神、意、气的化合。在此同时,他与同门师兄弟们相互交流切磋虚心请教,取众之长补己短。当整座城市停止喧嚣,人们早己进入梦乡时,他还在灯下仔细阅读拳书,细心体会,将白天记录下王老先生口授的揉手技法和习练经验整理成日记,以便日后反复揣摩。“三元内功”是王守挺师门练习推手的独门方法,他每天坚持练习4到5次。要练好太极拳,做到“松”很关键,于是他就在“松”上面狠下功夫,无论骑车、买菜、做饭都不忘做松功。一次在菜场里,他提着菜蔬一边走一边做着松功,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和不解的询问,也只是笑而不语,彻底将太极生活化,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阿斌师父对螺旋劲、缠丝劲、整合劲、杠杆原理、圈与弧线等推手技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现如今已渐入佳境。

在努力提高自身拳艺的同时,师父从不忘以传承中华国术为己任。他创立了自己的师门,苦心培养太极人才,每天清晨五点钟就赶赴市民中心带领弟子们习拳练武。还经常利用下午时间,给弟子们上课纠拳,规正每一招每一势。对待初学者更是不厌其烦,反复演示、讲述动作要领及攻防含义,从不面露愠色责怪他人笨拙。他总是对弟子们说:“练拳要持之以恒,练者有,不练者无,功到自然成”。

师父不仅注重拳艺的修炼,还特别注重武德的修炼。当每个弟子入门时,他首先就是赠予一本《弟子规》,要求我们好好学习,修品德、修仁和、修奉献。明确师门师规:崇尚武德,尊师重道,礼仪为先,以善为本,谦虚做人,不骄不躁,团结同门,勿轻他门,健身养生,精研拳技,同心同德,共传太极。

如今,经阿斌师父培养的弟子布及省内外,年龄最大的60开外,最小的只有7岁。弟子们在各个武术赛事中表现不凡,纷纷获奖,有勇夺武术全能冠军者,有获最佳运动员称号者,还有人获得最佳教练员奖、太极名家表演奖。最难能可贵的是许多弟子已独当一面,在各个地方建立起拳队,走入社会进行公益教学,弘扬武术精神,为发扬光大中华太极国粹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弟子们在相互交流的时候,经常会由衷地道出心声:“我们要的就是像阿斌师父这样的明师”。

师父为人敦厚善良,心胸宽阔。一则印度古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他在太极旅途中晴空万里。发自内心的善举,铸就其大爱的人生舞台。2013年10月,在浙江省武协、钱塘武学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师父正式成立了“钱塘武学钱江养生太极拳队”。作为总教练,他不辞辛劳,倾囊相授。陆续教学了8式、13式、16式、24式、27式、38式、40式、42式、85式杨式太极拳和24式太极剑、32式太极剑、42式太极剑、54式传统杨式太极剑、52式传统杨式太极一路刀和二路刀,还完成了段位制1-6段教程套路的单练和对练的教学计划。除了教套路,他时常加强学生们的基本功训练,时而将内功心法、松功、完整的太极十三势等内容结合到日常教学中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教学方法。

在市民中心图书馆的宽大廊道里,每晚7点至9点钟,人们都能看见太极拳队练拳的身影。柔和、舒展的杨式太极拳吸引着过往的群众,常常有人停足观赏而为之赞叹:“哇!他们的太极拳打得真棒!”去年杭州电视台《阿六头新闻》组、《杭州城市快报》、2015年1月杭州电视台先后多次专门采访了钱江养生太极队和王阿斌总教练并进行专题报道。

在师父的引领下,这支团队日益壮大,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又先后成立了庆春门社区太极拳队、滨江六合太极拳队、建德太极拳队。至今在册队员有460余名,其中300余人成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100余人参加了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并获得初、中级段位,其中有9人获得六段位、一人获得五段位、两人获得四段位。这支年轻的队伍已在各武术赛场上崭露头角,几年来参加数次省内外国际武术锦标赛获得金、银、铜牌504枚,12次获得“杨式太极拳集体项目冠军”,荣获“中华武术贡献奖”、“最佳运动队奖”。而参加2015年第十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时表现尤为突出,来自世界各地257个代表队5677位选手进行激烈角逐,钱江养生太极拳队71人参赛,捷报频传,战绩辉煌,共获得154枚奖牌,其中金牌86枚、银牌47枚、铜牌21枚;五个集体项目均荣获金牌:团体总分名列第四位;有2位选手荣获女子全能亚军、季军。同时团队还被大会授予最佳运动队、二等奖贡献奖;王阿斌被授予最佳领队、1人被授予最佳教练员、3名选手被评为优秀运动员。

师父在带领钱江养生太极拳队的同时,携爱人程平和女儿王毓群一起在杭州市图书馆进行四个太极拳班的公益教学,从不懈怠,尽心尽责。一家三口被人们誉为“太极之家”,而夫妻俩被称之为“太极伉俪”。

为积极推进社会体育健康事业的发展,他曾被杭州国际学校委任为太极拳涉外教练,跟随他学拳的有来自新加坡、新西兰、印度、美国、墨西哥、法国、日本等14个国家的学生100余人。先后在庆春门社区、浙江省人大机关、建德市木兰拳协会进行杨式太极拳的公益教学。外地的弟子和学生邀请他指导讲学,哪怕再累也要安排时间开车奔赴前往,从不推辞。现经他教授的学生足有千余人。

现今不少人教拳都要收取高昂的费用,王师父却分文不取。对人施教从不分高下,不分大小,更不分贵贱尊卑,一律以仁慈之心施以爱。他对公益事业如此热心,引来他人的质疑,可师父并不介意。我们都知道师父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仅仅只是想让更多的人分享太极拳所带来的快乐和带来的健康,也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太极传统文化事业。

第7篇:武术基本功教程范文

关键词:武术套路 难度动作 教学步骤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4)01―0062―04

前言

随着武术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竞技武术也已迈开了它技术标准化的步伐,2003年出台了竞技武术套路竞赛新规则,竞技武术套路朝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而难度动作完成的质量是评分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规则对难度动作重新作了规定,加大了难度动作的评分比重,因而难度动作完成得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比赛的成绩和名次,这对于武术训练队来说,无疑对其教学与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较好地掌握难度动作的正确技术成为运动队教学和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教练员和运动员需要共同面临的难题。然而,教练员掌握正确的教学步骤和方法是运动员高质量完成难度动作的前提。教练员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训练,帮助运动员更好更快地掌握难度动作以及事先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更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时间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真正做到科学化训练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

1 难度动作训练前的准备活动

1.1 准备活动的作用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和步骤,它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有机体尽快地进入工作状态。适量的准备活动可以使身体迅速热起来。随着体温的升高可降低肌肉的粘滞性,提高肌肉收缩与舒张的速度,增加肌肉力量;体温适度升高,可使机体酶的活性增加,物质代谢水平提高,加快能量供应的速率;体温适度升高还可增加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是使学生有效地避免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运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充分的准备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

准备活动可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包括各种慢跑、徒手操、游戏、拉伸等一般性的热身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是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以及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而进行的。一般性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体温升高和降低肌肉的粘滞度,通常进行5-10分钟的慢跑,10-15分钟的动力性拉伸练习;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时,动作的结构、节奏、强度等尽量与专项保持一致,所以不同专项的专门性准备活动内容和时间都不相同,根据专项的需要而定。

1.2 准备活动在难度动作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修改和完善,武术套路中对难度动作的要求逐渐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对难度动作的教学和训练也越来越重视。但是,难度动作是多个技术动作的组合,动作难度较大,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术的掌握都要求较高,在训练或比赛中,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损伤。不同的损伤情况会直接影响到训练进程、比赛成绩,甚至日后的运动生涯。经研究分析,准备活动做的不充分是引起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关于准备活动的作用可谓人尽皆知,但在实际的训练和比赛中却经常将其忽视。在武术难度动作的训练中,有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用基本功的练习代替准备活动,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在武术的难度教学中,一般性的武术准备活动,主要是选择一些与武术运动相关的热身活动。例如:跑动热身中的变速跑、变向跑、背身跑、侧身跑以及腾空跳跃跑、腾空转体跑和各种手臂动作配合跑等。再如原地热身中各个关节的扭、转、摇、摆,躯干的屈、伸、仰、俯,腿脚的蹲、起、摆、踢,手臂的振、展、摆、绕等。而针对武术难度动作练习前的专门性准备活动有柔韧性练习和腾空动作辅助练习两种。柔韧性练习有压腿、踢腿、摆腿等,武术腾跃性练习则主要指各种腾空蹿跳和各种腾空弹踢、直踢、摆踢、旋踢等相关的练习活动。

教练员在训练时不仅要做一些一般性的准备活动,更要在此基础上着力加做一些专门性练习。如在做跳跃前,先做一些原地快速踢腿、摆腿练习及地面抱身旋转练习,其次助跑性纵跳、单起双落跳,以及适应各种跳跃动作的转身跳、翻身跳等。如此就能让运动员充分活动开身体各关节,并体会到空中动作姿态的感觉,为机体进入工作状态与难度动作的教学和训练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教练员要根据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特点挖掘新颖有效的练习动作,使准备活动更具科学化、多样化、趣味化。

2 难度动作的教学步骤

竞赛规则中“高、难、美、新”中所谓的“难”,指的就是动作的难度,即指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项素质和技能,动作带有一定的风险系数,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动作的衔接和组合。武术难度动作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在难度动作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运动规律,在不同的教学训练阶段采用不同的科学训练方法和手段,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的完成难度动作的学习。

2.1 建立完整技术动作概念,掌握主要环节

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理论,运动员在学新动作时会产生新异刺激,这些刺激通过传人系统传人大脑,并使相关中枢的神经元强烈兴奋,形成条件反射的暂时联系。但这个阶段所形成的条件反射暂时联系还不稳定,在练习中表现为泛化现象,即出现动作僵硬不协调、有多余动作且不连贯、练习者动作概念模糊等。因此在学习难度动作的初期,不应过度要求运动员即刻就能完成标准动作,应该先让运动员在头脑中形成动作的整体概念,即动作要领和运动轨迹,重点掌握动作的主要环节,不宜过多要求动作的技术细节。当运动员脑子中有了整体概念后,尝试着体验完整的技术动作,教练员要及时通过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运动员了解在练习中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在之后的训练中逐渐调整技术动作,一步一步的精化,最终趋向完美。

运动技能的形成,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建立过程,其实质都是大脑皮层上建立暂时性的神经联系过程。在武术难度动作教学初期,借助运动员的各种感觉器官,使运动员建立起技术动作的表象,获得一种感性的认识,不应过度复杂化,根据运动员的学习进度和练习效果等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步骤,帮助运动员正确思维、掌握技术动作的关节环节。

2.2 划分整体技术动作,突破各个环节

在建立了完整的动作概念后,为了使动作尽快达到精细化,我们就要把整体分成若干个部分逐个“攻破”。每个难度动作基本上都由四部分技术动作组成,即助跑、起跳、腾空动作及落地。其中助跑要依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步频和步幅。一般要求助跑速度节奏逐渐加快,最后一步上步不应过大也不应过小,过大会使重心移动慢,横向的动能不能迅速转换成纵向的势能。过小则不容易控制身体重心,容易在踏跳后前冲,也不能完全将横向的动量转换成纵向向上的力。踏跳动作虽相对较简单,但也不易做好,在练习中要注意踏跳的速度和力量。如旋风脚要求踏跳时用前脚掌着地即可,而不要全脚掌着地,不利于起跳,着地后迅速蹬地起跳,不要有过多的滞留时间。踏跳后进入到腾空动作阶段,腾空动作是难度动作中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一般腾空动作可分解为上肢动作、下肢动作和躯干动作。我们在练习中可先掌握起跳后的躯干动作,即空中身体是直上直下的还是左右旋转的,还是上下加左右旋转的等。然后学习下肢动作,并结合躯干动作进行练习,最后再加上下肢动作进行练习。如腾空正踢腿,可先体会向上起跳,头部上顶的感觉,做到竖项、收腹、直腰,然后再加上下肢的踢腿动作,最后再加上手臂的动作。对于每个小的技术动作,也可以采用逐个攻破的方法,按动作的组成进行分解练习。最后是落地动作,落地动作直接关系到这个难度动作完成的成功与否,而且根据规则还有难度动作连接分,如果落地不稳,则可能扣掉两分,可见落地是相当重要的。落地时步型要适中,注意重心尽量降低,落在双腿中间,上体保持正直,头部位置端正,另外还要根据身体旋转的方向在落地时用肩向相反方向用力制动。

组成难度动作的每个技术动作都是前后紧密相连、一气呵成的,虽然我们把动作分解成小部分进行练习,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完整动作的练习上,所以分解动作不能过于琐碎,练习阶段不宜过久,否则就会影响技术动作的结构特点,破坏动作各部分的有机联系,进而出现各部分动作脱节的现象。

2.3 分解动作整合练习,力求内外合一

一个整体可以分为若干个部分,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未必就能成为这个整体,这是哲学中的整体与部分原理。所以即使一个难度动作的各个技术组成部分练得很准确了,如果不把这些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完整动作练习,这个难度动作还是难以完成。

在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中,要尽量做到各个技术环节连接顺畅。助跑,踏跳,腾空,落地一气呵成。动作连接顺畅后,再逐步提高要求,继而提高整个动作的精确度和成功率。在进行完整动作练习时,当运动员能够较好地掌握动作技术后,进一步提高对运动员的要求,即要配合正确的呼吸方法,合理运用提、托、聚、沉等呼吸方法,达到内外结合,整体合一的较高水平。在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过程中,还要结合前边的两个步骤进行,当难度动作中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都可以单独拿出来进行分解动作练习,练完后再重新放回去进行完整动作练习。另外,在完整动作练习过程中,可以经常使用直观法或表象法等方法使运动员在大脑中再次建立完整动作的概念,使之对完整动作更加清晰。

2.4 主抓综合训练,保证难度完成质量

难度动作之所以称之为“难度”,就是因为这类动作在竞技武术套路项目中技术的复杂性,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的苛刻性所决定的,因此这类动作对练习者的速度、力量、柔韧、灵敏素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同时它对练习者的心理稳定性、前庭器官平衡能力、本体感觉的精确控制等有着很高的要求。

首先,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完成难度动作的前提和关键。新规则对平衡、腿法、跳跃建立了不同组别的难度分类,并发展了各种各样的难度组合或难度连接动作,如旋风脚720度、腾空摆莲720度等落地必须连接步行或跌叉,对运动员的动作速度、爆发力、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这种素质能力的差异可以决定技术水平的发挥和比赛胜负。其次,良好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也是成功完成难度动作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运动员前庭器官平衡功能较差,在腾空后就不能准确控制身体姿态,失去方向感,就不能顺利完成空中旋转动作。再如心理稳定性差的运动员,即使在训练中能够很好的完成难度动作,在比赛中却会因为紧张或者压力大等原因造成动作失误,甚至造成损伤。可见,在进行难度动作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教练员不仅要对运动员动作技术的规范性进行改进,还要加强运动员自身身体素质、心理、智能等能力的综合性训练。

3 难度动作教学方法选择

教学方法是教练员和运动员为完成技术训练目标所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技术训练是否成功,训练效果是否显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先进性和运用的正确程度。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目的可分为不同的种类,从武术套路难度动作教学的过程来分,可分为直观法、语言法、完整法、分解法、加减难度法、纠错法等,教练员应根据每一阶段要达到的训练目的和所要解决的任务,运动员自身的特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等情况,灵活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3.1 直观法与语言法相结合

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具有动作复杂、运动轨迹多变和一个完整动作包含多因素的特点,外形要求手、腿、身、步的衔接配合,内有精神、呼吸、意识相统一的要求。另外,不同的难度动作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这给教学带来了难度,因此,必须依据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组织教学。人类认识客观I!t~-的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运动技能形成初期,强调动作规范性,教练员准确、连贯地示范,对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尤其重要。刚开始学习技术动作时,视觉作用较大,教练员要将直观法和启发运动员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之后让运动员通过肌肉本体感觉逐渐改进和完善技术,从而掌握动作。以单个难度动作为例,首先要强调该动作姿势(起跳方式、空中身体姿态、落地步型等)的准确合理;其次,应强调该动作路线(直线助跑、弧线助跑、击步助跑等)的正确。强调动作的规范性,是难度动作直观教学的基础,也是运动员建立正确动力定型的根本保证。同时,合理地运用各种直观方式组织教学训练,对于正确地理解动作概念尤其重要,必须依据教学训练的主要任务,结合运动员练习的实际情况,采用正确的示范位置和方向进行完整示范、分解示范、重复示范、重点示范、对比示范,并辅之以语言讲解、提示、多媒体教学等形式,使运动员了解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技术要领和完成方法,逐步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3.2 完整法与分解法相结合

各种教学方法在武术难度教学中的应用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明确目的,灵活选择。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要相互结合。完整法与分解法就是武术难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完整法是指运动员从技术动作的开始姿势到结束姿势,不分部分、段落,完整地进行练习的方法。其优点在于一开始就使运动员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不致影响动作的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缺点是技术动作的难点不易掌握。分解法则是指把完整技术动作按基本环节,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进行练习的方法。其优点是降低技术动作难度缩短教学时间,优化动作质量,增强运动员掌握动作的信心,缺点是容易割裂技术动作的内部联系,破坏动作结构。由于分解练习是部分地掌握技术动作,所以,一般将分解练习看成是完整练习的补充。如在旋风脚的难度教学上,先进行完整的动作示范,使学生运动员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再分别练习助跑、踏跳、腾空动作和落地四个技术动作组合,还可把腾空动作继续分解为双臂用力上摆、左腿提膝转体和里合腿进行单独练习,最后将分解的动作组合到一起,形成流畅优美的动作。“先分解后完整”或“先完整后分解”都不是固定的教学、训练程序。教练员应根据每个难度动作的结构、难易程度及运动员的练习情况、心理特征等来进行随机调整。

3.3 辅助法与加减难度法相结合

辅助教学法主要是指为了使运动员更快、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而采用的各种具有帮助和提高作用的手段。在武术套路难度动作教学中的辅助教学法有很多,如影像法、口令提示法、保护与帮助法等目。加减难度法是指在教学训练时,以低于或高于技术动作要求的难度进行练习的方法。

两种方法在武术套路的难度动作教学中使用非常广泛,可用于难度动作教学的各个阶段。难度动作对于运动员来说除了具有一定的难度外,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运动员在练习时往往会存在心理障碍,因此,适当的保护和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使用保护与帮助法,教练员必须明确需要保护和帮助的时机和方法,不可盲目,以免保护帮助不成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如在练习侧空翻转体动作时,采用定步抄腰的方法进行保护帮助。即运动员原地摆腿蹬地作侧空翻,帮助者左手随其蹬起而用力上托,助其腾起,右手滑扶其右腰间向前上发动,助其侧翻转体,然后,保护其落地。通过运用保护与帮助法,不仅可以使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打消害怕的顾虑,有效地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随着技术动作的创新和发展,武术套路中的难度动作的难度逐渐增加,如旋风脚和旋子等由原来的单独动作发展为了加转体,其转体度数也不断增加,由360°到720°。在练习中,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点以及掌握难度动作的情况,合理进行难度动作的练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练习中,教练员可以帮助运动员先练习原地跳起旋转,用双手托住练习者的双臂腋下,卡住肩胛骨,在练习者向上跳起的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使运动员的身置保持垂直旋转,并使运动员在空中最高点停留片刻,使其体验并建立空中转体概念。在掌握了转体动作要领后再逐渐增加转体度数的练习,逐步提高技术难度。

3.4 纠错法与基本功训练相结合

难度动作是多个技术动作的综合,其组成部分多,对身体素质、各部位的协调能力等要求高,在练习中出现错误的机率较大。根据运动员的不同,其出现的错误各不相同。在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实际教学中,首先要诊断出运动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再结合相关方法纠正。运动员无法完成难度动作的原因一般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运动员身体素质达不到完成难度动作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但有时可能是两方面的原因同时存在。如在做旋风脚转体时蹬地起跳后腾空不高,前跃较远,旋转速度和摆腿速度过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助跑最后一步步幅太小,屈膝过多,蹬地角度太大,踏跳蹬地速度不够,腰腿力量不足等,不能有效地将由助跳获得的向前的水平速度,转变为向上的腾起速度。针对这种情况,在改进助跑踏跳技术的同时,首先加强腰腿部的柔韧性练习,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多做压腿、踢腿练习,正、侧压腿,快速里合、外摆腿均要练习,两替进行。其次,增强腿部及腰腹肌力量,发展弹跳和协调能力。可多做原地纵跳、单脚跳、弓箭步交换跳、仰卧起坐、仰卧举腿、悬垂举腿等练习。

4 结语

在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教学中,合理的教学步骤和训练方法是提高难度完成质量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与训练中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专项准备活动的练习,预防高强度的练习给运动员带来的损伤;通过讲授法和示范法让运动员建立完整的视觉表象,然后进行分解与完整相结合的练习方法,使运动员掌握各个环节正确的动作概念;合理使用保护与帮助的辅助教学法,消除运动员的心理障碍,帮助运动员尽快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及时加强对技术动作的诊断与评价,针对不同运动员的特点进行错误动作纠正;在提高阶段,主抓身体素质练习,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让运动员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清晰各环节的运动轨迹,力求内外相结合追求技术动作的完美表现。除此之外,教练员积极探索适用于新规则的难度动作专项训练方法与运动员刻苦训练是提高训练效果,取得优异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孙秀芝,张建永.浅谈准备活动的重要性[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1):87-88.

[2]陆耀飞.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77-178.

[3]朱东.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探微[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88.

[4]刘涛.从新规则的实施窥探套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84-86.

[5]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40-244.

[6]邱丕相.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505-509.

第8篇:武术基本功教程范文

小时候,在看过的书中,一位科学家说过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要想得到永久的实在的东西,范围须力求其小,研究须力求其精,这是成功的秘诀。

我想“至简”一方面说的是形式的简单,这是入门阶段:另一方面是指有悟性的人会在很少的、甚至是在偶然的信息中得到真正的收获。如艺术大师们,他们会在万事万物中得到关于艺术的启迪,这是深造的阶段了。

说到中国武术,人们都爱用博大精深四个字,让人自然会联想到流传下来的数万套拳法,联想到浩如烟海的武术著作,但那其中又有多少真正的金子呢?我们也许会有这样的经验论:即一种拳术在开始时是真的,形式是非常简单的,到了后来,人们对它开始进行演绎,把它展开为一门丰富而复杂的学问之后,这门拳术就逐渐地消亡了,没有了什么实际的、实战的价值。

历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最简单的,就是所谓的“至简”,拳击很简单,所以就容易入门和掌握,但即使是多年练习拳击的人,也不能说他真正地掌握了这门功夫,把它研究透了。不敢说吧?中国人学习拳击几十年了,有哪一个中国教练敢说他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了?不敢。谁敢说至简就是简单?

说到“至简”,我想起了一件往事:余拳高手余建华和余德泉有一年在大足县龙水湖边的一个小村庄里认识了一对十七八岁的堂兄弟。两人都长得虎头虎脑,他们的家长说是希望得到武术方面的指点,我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余建华从来不轻易传授真东西。何况这样的一面之交。再说,今后再见的机会相当少,学武术怎么可能?没有想到余建华听了对方的要求后,童心未泯,居然起了一个奇怪的念头,突然提出要和德泉每人教一个。时间十分钟,马上进行较量。大家都说好。我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教法,想知道他们到底要干什么。这一场较量就这样决定了,由我记录时间。

于是他们就分开两处开始进行紧张的训练,我当然也好奇,因为我实在想不出以他们两个人如此广博的武学,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如何指导两个从来没有练过功夫的人。我一边记录时间,一边两面都看。先看德泉的,原来他教的是“五花炮捶”,在川、康一带藏族地区非常流行,不禁暗暗叫绝。的确,没有比它更容易掌握的拳术了,只有五个动作,严格说来只有三种简单的合手用力的手法,步法则和走路差不多。动作要领极其简单。我又去看建华指导的那位,我极想知道在这样的极短的时间里,精通差不多所有门派功夫的建华会传授什么绝技,我早就听说过余拳中最高的境界是“疯魔拳”,可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以我当时的武术基础,只能把这种拳理解为某些绝招而已,现在看来,估计是达到的某种境界,而不可能仅仅是某些动作的变化。所以当时我想,说不定会有希望看到真正的“疯魔拳”,可是,等我到那边,才看到他传授的却也是“五花炮捶”,只不过,德泉讲了三种用法,而建华只讲了一种用法――砸捶,他的方法更是绝了,因为,在五花炮捶的三种用法中,只有砸捶是几乎没有什么技巧的。

十分钟很快就到了。于是,两个小伙子开始较量,他们都按照指导所提的要求,只攻不守,因为,进攻最不需要所谓的技术,一个从来就没有打过架的人也会进攻对手的。双方很快就扭打在一起。开始还不相上下,后来,建华指导的那位终于占了上风,看来,在沉重的砸捶面前,谁都不可能支持得太久。

我想,两个“教练”都明白在武术指导中“简”的原则,而建华的“简之又简”,当然略胜一筹。

我后来没有再见过那两位可爱的小伙子,但如果他们有悟性,能从这短短的十多分钟里有所感悟的话,将来他们练习武术,应该会走正确方向了。

说到五花炮捶,以前德泉教我的时候,我并不在意,因为,在我看来,它的打法实在过于简单,对于我们这样学习了多年武术、接触了众多门派的人来说,似乎层次太浅了一点,我当年曾经拒绝学习拳击,也不学形意拳,也是因为动作太简单,没有什么难度,后来才改变了这种偏见。五花炮捶呢,却是因一件事的发生才彻底改变了我对它的看法。

1983年,我在康定中考阅卷时结识了一位姓常的老师,他是泸定县人,也爱好武术,大家一说即合,当晚就动手切磋。我和他切磋时德泉也在场,我们一交手,我就被他的进攻打乱了节奏,接连退了四五步。他的手法和身法有点复杂,出手飞快,又似曾相识,我没能很快适应,虽然没有打到身上,但已经处于下风,德泉在旁边点了一句:炮捶!我突然明白过来,其实他打的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梅丝拳,只不过变化更加复杂一点罢了。我一咬牙,在中路接连三个炮捶,最后一招挑捶,加上他在败退,打得他腾空而起,撞在背后两米多远的墙上,他大声叫着,不打了,你一定要把这一招传给我。我答应着,不知为什么心里一动,居然没有舍得教他,竟然用了另一招苏派的变步滚肘敷衍过去了,真有点对不起人家的诚意。他后来又找过我几次,我有点后悔,但撒谎已经在先。不好意思把真的说出来,所以到最后我们分手时,我仍然没有机会传他,后来才知道,他的师傅是解放前泸定县里有名的大盗,的确是学的梅丝拳。

德泉教过我梅丝拳,我们对它总的评价是:一、打法太阴毒,不宜乱教,出手就是专门打人家的面门和下身,他的一个小师弟个子小小的,只有一米六五左右,却在火车站候车室里用暗腿打断了一个想要教训他的、个子超过一米八的大汉的小腿。二、要破这拳并不难,只要能稳稳地控制中路就行,即形意拳的“脚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虽然梅丝拳专门抢两边,但对真正凌厉的中路攻势,却真的无可奈何。所以,像炮捶这样简单而且连贯的中路反攻就成了它的克星。

五花炮捶呢,我也曾经对它再次地质疑过,它似乎只适合于比较复杂的群斗和对付功夫不怎么样的对手,但我不能否认它在防身方面的价值,我的小儿子今年11岁,心血来潮了,想学武功,我不希望他费太多的时间练功,于是,就传他五花炮捶,练好了,对付一般几个人应该够了。炮捶就这么简单,聪明人也许只要一分钟就学会,但要说到精通,就像围棋,一辈子也许都是不够的。

其实练五花炮捶有点像站桩,到了不同的阶段,就会有不同的手法、身法和步法方面的感悟。特别是要达到身手步法合一,用力时没有一定的方向,这样的层次,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的。应感而发,在任何武术的领域里都应该是相当高的境界了。

我对武术的理解其实相当简单,表面的肌肉力量并不太重要,不必死练气力。人都天生具备了足够

强的杀伤力,只要通过正确的训练把它挖掘出来就行了。自卫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才是真正武术的核心目标。前不久,一位学截拳道的朋友同我讲起李小龙的功夫,我说,我最佩服的人中他算一个。我最佩服他的叛逆和创新精神,也练过一段时间截拳道,但如果叫我从头开始,我不会选择练截拳道。他问为什么,不是许多国家的特种部队都把它作为格斗课的首选,认为它见效最快,实战能力最强吗?我说是的,但我不会选,因为截拳道在我看来有两个缺点,一是和泰国拳一样,不利于健康,泰国拳手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李小龙本人也是,寿命远远低于正常人。这说明过分挖掘人的体能,对人的健康并没有什么好处,包括许多的体育项目,为了金牌,付出了过多的健康的代价其实并不是体育的真谛。二是它仅仅适合于个对个的决斗和较量,并不适合在我们生活中最多的群斗、最有实用价值的生死搏斗。他爱用高腿,不爱用肘,在人多的场合肯定会给自己带来致命的危险,打擂台用它可以,但真正的自卫用它就不太好。他问,你练什么?我说,我的不如他的好。我的功夫也肯定不如他,但我们走的不是一条路,不是一个目标。他的目标是进攻,打败敌人,不惜一切手段:我的目标是自卫,保护自己,也追求身体的健康。

进攻是最容易掌握的,因为在进攻中。经过训练的人用的是本能的速度或者是接近了本能和自然的速度,力量也容易掌握,自卫就要难得多了,因为自卫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对手的速度和力量,用的是相对来说慢了几倍的反应速度。所以,几乎所有的世界上有名的格斗专家们都特别强调进攻的重要性,有的甚至干脆对他的学生说:让对手抢先进攻无异于自杀!但他们也不能不承认,防守和反击的能力,才是格斗的最高层次,也是最难的阶段。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件往事:我在其他的文章里说过,我从来没有授徒。是指我没有过正式的教武术的经历,只偶尔为朋友的武馆临时训练一些打擂台的学生,他馆里有二百多枚擂台奖牌,从全国到地方。金银铜都不少,他的一些学生也破格被录取为特警队员,有的是体育院校的尖子,但我并不认为这就是真正的武术,对教拳提不起兴趣来。

也许我这样说并不准确,因为我也曾经有过一次不太成功的教武功的经历,那次给我的感触太多,有时甚至我觉得自己根本不知道怎样教拳,掌握不了某些重要的分寸,所以,直到今天,我都再也没有了传授武术的心情。

1994年,我准备照顾家庭,要调离一个学校,那里有几个学生和我关系不错,有了一定的感情吧,所以我就心血来潮,想传给他们一点防身的技能。想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礼物,给他们留一点纪念。

听说我要教他们武功,他们都感到意外和惊喜,因为在我的生活圈子里,根本没有人知道我会武功。于是我们就凑钱买了拳套,自制了简单的护具和沙袋。我就利用学校的体育保管室,开始了对他们的训练。由于时间少,我不教专门的拳打脚踢,只针对体能,特别是力量和速度进行强化训练,技术呢,只教简单的防守反击。因为,我只希望他们在将来能有自卫的能力就行了。不同的体形和身体素质的人,我教不同的动作,只练了三天动作,就练习对打了。我希望通过对打来强化动作要领和要求。我这样免费教了近四个星期,共指导了八至十节课吧,但却因为一件事情而被迫中断。

有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姓杨,中途找到我要求学习,我看他还不错,态度也坚决和诚恳,就答应了他,指导了他两次,每次一小时左右,教了一个动作,是专门为他这样的小个子设计的一个苏派防守反击动作,当时只是因为这动作我和哥哥都曾经多次用于实战,效果好,后来我学过形意拳,才知道是形意的龙形实用中的一个变化。他在我这里每次都练得很认真和刻苦,然后回去再练。我没有安排他练对打,只要求他至少练一百次动作,简单喂了几次招,让他体会实战状态。没有想到偏偏就在他身上出事了。他在平时上课的课堂上和一位老师起了冲突,那老师爱出手,比他高了整整一个头,他就正好用上我教的那一招,把老师打倒在操场上。

后来那位老师对我说,当时,他并没有来得及真正出手,可是。还没有看清什么,就失去了知觉,直到被抬回办公室才醒过来。校长调查这件事情,找到了我问情况,当他知道那学生只在我这里学了两节课,就说,太可怕了!你这样教学生太危险,如果这样学上两个月。空手杀人恐怕都轻而易举了。我无言以对,因_为这正是我计划中要达到的目标,也因为真正的武术最直接的目标就是空手杀人,单纯的防守是没有的。还因为其实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普通人,都具备能空手杀人的能力,经过两个月的训练,还不能做到给威胁你生命安全的敌人以致命的反击,那武术不是白练了?

我不敢告诉校长,三年级的几个学生比小杨厉害得多,训练欲望更加强烈,摔打和擒拿的练习都远远超出了我的预定计划。在对练中,尽管是最厚的拳套,并且戴了我自己特制的厚厚的护具,光两个女生在反击中就不止一次把男生击昏在地,男生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我每次对练都要男生手下留情,并且紧靠在他们身边,严密控制对打的过程,生怕出一点差错。教他们时间虽然不长,但的确累得我够呛。比我当年自己练功困难多了。

校长对我说,老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都强烈要求我停止教学生武功,我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这次短暂的教学尝试就这样夭折了,我承认了失败。因为十四五岁的少年,他们的心智和控制能力都还不太成熟,不应该对他们传授这样的纯粹而危险的技术。我根本不能保证这些孩子不会用学到的技术还击别人,就连大人也难以做到吧?更不可能让他们做到在还手时有收放自如的功夫和手下留情的修养。

如果真的要教,不如保守一点,教一点表演的(在我看来,除了套路,现代散手擂台也不过是以表演为主要目的)健身为主的东西。如一般武馆那样,可是又实在太无聊,我于是就再也没有了那种心情,所以从此再未授徒。但回忆起来。那次尝试也并非全无收获,一个女孩后来对我说,她在深圳深夜回家时,就空手打跑了几个抢劫的暴徒,几个男生也希望有机会再接受当年我那种强化训练,但已经不可能了。

我当时教他们重在因材施教,强调简单实用并且容易掌握。虽然时间的确是太短了,但基本已经实现了最初的目标,如果他们有毅力和悟性,按我说的要求去练,防身的技能已经有了。

回顾上世纪30年代,西方拳击手横扫上海滩,打败了众多国术高手,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拳击的内容简单易学,技术容易掌握,攻防意图容易完美地实现,而我们的国术呢,总的说来内容太丰富和复杂,叫我看,实战的内容少了一些。浪漫的成分多了一些,神秘色彩过分浓厚,很多功夫都仅仅停留在想当然的阶段而已,少有经过实战的检验,

最主要的攻防技术也不够简洁,所以导致了大面积的惨败。

我的教拳设想和我的武术经历有关,我最早是从爸爸那里学的旧军队和军校里的格斗术,还不满十四岁,我就曾经夺下过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手中的刀并把他刺伤,对方是“”期间的武斗人员,我算是惹了大祸,也因此而差点丢了命。后来,一个上过朝鲜战场的警卫排长和一位上世纪70年代的侦察部队教官也对我影响很大,我对军队里所用的高效实用的武术特点印象相当深。

在学习了许多其他门派的武术后,我对武术的理解又回到简单的路上来,在多次的实战经验中,我得出一个结论:进攻的技术是最复杂而且丰富的,同时却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为了追求表面效果,一般的武馆都主要在进攻、特别是组合进攻动作和能力上下工夫,而进攻这一块却正是最没有实用价值的武术。因为要说进攻,有许多远比武术厉害的手段,比如武器。防守的技术呢,内容很少,所以大多的武术老师都不会去过多强调它。从擂台上就可以看出防守技术普遍薄弱,但实际上这却正是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武术内容。我认为只有防守和反击才体现了武术的最大魅力。

所以,我在那次短短的教学中,基本砍掉了纯进攻的内容。我也看到了军队所用的技术中太粗糙的缺点,所以对动作进行了我所能及的改造,加了一些普通的教官可能不会的技术,如截法的战斗意识,余拳和苏派、梅丝的某些少为人知的、特别是有些擂台严格禁止的打法。

在我看来。真正的实战武术必须具备简练实用的特点。可是,我所看到的武学却真的是浩如烟海,要学完这些东西,可能比读十个博士还要难,并且学了就有实用的价值吗?在上世纪70年代,我曾经对一位中年武师盲目崇拜得五体投地,因为据他自己说能打200多个套路。后来,他全国闻名,在大学体育武术教材上,我看到过他的功法介绍,我也扩大了自己的视野,才知道,光是“”前,就整理出了近四万个套路。后来就更不用说了,更多了,并且大家都能编了。形式的,表面上的武术内容更是数不胜数,有点像今天的知识增长速度!

我想,以形意为代表的内家拳之所以有生命力,产生过众多的高手,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它的形式比较简单,无论是五行拳、四拳八式,还是十二形。都比其他的拳法简单。王芗斋先生是形意拳大师郭云深的,当然有发言权,他说当年的形意拳实际上只有钻、践、裹三招合一的一招而已,最早的太极拳也仅有披身和砸地两个主要动作。他主张“无招”!即使在他晚年里,曾经展出了二十一招断手,仍然强调仅仅是实战回顾和记录而已,千万不能多练,一二式就够了。内容少,所以能够精通,至于学者的领悟,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了。

而今天呢,大家都知道,几乎所有的大师们都爱把自己所悟出的东西、完全属于个人的独特的东西当作普遍的真理装进各门派的体系里,再加E为了表演,有的人为了学费而延长教学时间所创造的东西。数百年过去了,如今已经发展为一门又一门丰富而且复杂透顶的拳学了,就如当年在李书文、霍殿阁、吴秀峰他们那个时代,八极拳曾经产生了众多的铁老虎,而有些人却因此而任意改造和增加了大量的内容,包括发明了大量有一点用的和完全没有用的拳套,训练体系更复杂许多倍,终于完成了今天由铁老虎到纸老虎的蜕变。

我不知道,当年的武术前辈们是怎样把武学发展到内家的,我小时候看过一些旧的武术书,说武当实际上是少林的一个分支,是发展后的一个特殊的分支,后来才看到清代的黄家父子引证出内家拳,我当时并不以为然,我认为内家的所谓用意,外家也讲究,如少林就有不比形意龙形桩和熊形桩差的一指禅桩功,南少林就有类似大成拳技击桩的拳法精神和战斗意识的内练,并且大多的外家拳都有内功的训练,余拳就有和太极形意一样的“截法”,所以我同意蔡龙云先生的观点,即武术不应该有内外之别。但有一次特殊的经历,却让我对武术有了新的感悟。

那一次,我一个人独自在森林里与一豹子相遇。在康巴地区,豹子是真正的丛林之王!我岳父对我说,他们一群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就亲眼看到一只豹扑倒并撕碎了他的一个战友,根本没有人敢开枪或者是来得及开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一下子就消失在树林中。我有一位藏族朋友叫贡嘎,是个神,曾经有过在五百米外用苏式步枪一次十枪打倒六只奔跑的盘羊的纪录,但他坦白地对我承认,他没有在豹的对面开枪的胆量,因为哪怕它只剩下一口气,都会把你撕成碎片,有一次他在远处开了枪。豹没有找到他,把一棵不小的树撕得不成样子把旁边的几个猎人都差点吓破了胆,那豹虽然被击中了要害,但临死前,把周围两丈之内的草皮抓得只剩下了泥土。豹比虎和熊凶残得多,也可怕得多。可是,我就这样意外地与一头豹相遇了!它也发现了我,隔了树丛。还不到它一扑的距离,当时,我没有带枪,只能紧紧地靠住一棵树,握住唯一的武器――一把猎刀,我非常清楚地明白,我根本不敢对它进行攻击,如果我冲上去,简直就等于是找死,只有以静制动,才可能有一线生机。豹终于没有扑来,就如它刚才突然出现一样,一下就消失了,我的背被汗水打湿了,全是紧张造成的吧。

豹走了,却给我上了一节重要的武术课。后来我想,当年内家拳放弃了主动进攻,是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明智选择。它简化了武术的内容,产生了武术的质的飞跃,这应该是真的。试想如果要说进攻,有无数的比拳脚更加有力的选择。并且,在严阵以待的对手面前,任何进攻的效果都必然会大打折扣,因为你面对的是完美的防卫阵形,而在你进攻的那一瞬间里,最高明的人都会暴露出弱点,甚至在我看来,任何进攻都实际上是摆出一副挨打的架势,后发制人,当然就极易奏效了。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有名气的格斗专家们都特别强调进攻是有利的。因为普通人的反应速度不如本能速度,普通有体育运动基础的人本能速度大约是0.05秒,而反应速度却一般都大于0.1秒,大多人做出反应的动作一般都超过了0.2秒。从擂台上我们可以看到,面对每小时二十五英里的快拳,三十英里的快腿。特别是面对组合进攻,平常我们练习中所用的大多防守动作都根本用不上。更不要说武术在实战中主要面对的并不是正面的攻击,甚至可能更多考虑到突然的无准备的袭击,更是可以说无法从技术层面上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人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所以进攻有利。

但一旦进入战斗意识状态后,防守肯定比进攻占便宜,一般擂台都会对只守不攻的拳师进行警告,就是基于防守对相对于有经验的搏击者来说,机会更多一些,并且,内家拳师们通过特殊的精神训练手段,特别是本能反应和“无心”的训练,使自己的速度越来越接近普通人的本能速度,加上运用截法等战术手段,后发先至,这样,当双方接

触时,以无懈可击对门户大开,结果可想而知,必然是大家都知道的“犯者立仆”了。

一旦发现了这样的对体能和精神进行完善的训练手段,内家的技术当然比外家更加简洁了,因为它完全绕过了繁琐的进攻技术,直接向武术最核心的目标――防身自卫前进,当然会走得更快了。

其实,这种从精神层面,即用心意练习和提高完善技术的理论,已经在现代体育和艺术训练中得到了证明,如西方教练们在对篮球的重要技术投篮的三星期对比训练中,证实了它比单纯的直接投篮训练效率高了4%左右,懂体育运动的人就知道,这是相当可怕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知道了,它已经成为许多专业,如篮球、体操、书法、乐器必不可少的训练手段,用“心”练习已经成为高级阶段必不可少的程序。

二十年前。我在反思自己武功的同时,就发现了外家拳的发力不如内家的科学和有效,如要准确地击中一条横向高速振动的橡筋绳,无论你出手有多快,都难以把握,而用内家的粘劲发力,则完全可以做到百发百中,并且力量、速度等威力毫不逊色,这当然也是内劲整体力和穿透力的奥秘。而更加神奇的是:这种对自己身体的力量控制能力并不会如其它体育运动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地衰退。反而会在你的有生之年得到一定的增强。如书法、美术等艺术一样。功力不会有明显的减弱。

外家必须在力量和速度,以及招术上下工夫,门派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是招术的差别,差不多每个门派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东西是正宗的,最好的。其实这不现实。我哥哥是个招术决定一切论者,他虽然基本功不怎么样,但会一点余拳的东西,打败过不少人,其中也有有相当功夫的人,但我并不认为他真正懂得武功。我认识一个朋友,他的拳叫什么我忘记了,但有一个吓人的口号给我印象很深,叫专打少林!其实就是针对少林拳设计的一些打法,主要是连贯的组合进攻和防守反击,也许对少林这种重点强调基本功、不太讲究严密、大开大合为主的拳的确有效。但是。在我看来,对别的拳比如对现代搏击,效果未必好,它的针对性太窄了。没有在普遍规律方面下工夫,当然是走了弯路了。这肯定也不是武术的真谛。因为他们都仅仅是最浅层次的“用心”下工夫,还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用心”,更不用说“无心”的层次了,郭云深先生说,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无心方见奇,那才是真正武术应追求的境界。

我也并不认为擂台就决定一切,或者说代表了真正的武术,因为受太多规则的限制,和实战有太远的距离,尽管选手们都经过了大量的超过了人体负荷的训练,有的长达数年,甚至损害了他们的健康,但几乎所有的军事格斗专家都认为,三年的散手训练,其实战的效果还远远不如三个月的特种部队格斗训练。

武术的训练形式似乎应该向部队的格斗训练学习,学习他们迅速入门的训练方法。许多现代特种部队教程中都认为,一个健康人只要通过四个星期以上,最多三个月的训练就基本已经掌握了格斗所需要的种种能力,就是已经入了门了。而这点,我们的武术教学,包括散手训练能做到吗?

其实,实战的武术似乎还可以更简单一些,因为部队里必需的许多格斗的技能。并不是一般人所必需的,一般人只要达到能够给向自己攻击的敌人致命的反击,保护自己就行了。这个目标并不难实现。

当你进入了一定的层次就会发现,悟性远远胜过了艰苦的训练,我当年就曾走过艰苦训练的路,但现在我并不认为那里面所有的吃苦就都是必需的,因为任何人都早就具备杀人的力量,只不过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发掘出来而已。通过正确的训练,这种能力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自然,接近本能,这就是武术!

当然,不同体质的人会武术,有了功夫,他们的具体量化指标,如力量、速度等方面的素质,肯定不同,但这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就如杀人吧,用手枪子弹和用高射机枪子弹根本没有本质的不同。都能达到致命的效果。无论是多么强壮的人,哪怕是练好排打功的人,你只要冷静地反思自己,全身摸一摸,找一找,就会承认,你的弱点全身都是,除了头部和面部,正面的要害就有超过十三处,背后十五处以上,在这些地方,不超过三十斤力量(这是一个衰弱的老人都具有的能力)就足以让任何强壮的人致残或致命,所以,你的生命力绝对不是你想像的那样强大。反之,一个武者,当你面对任何看似强大的敌人,你稍微平静一点就会明白,只要感觉和整力上去了。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第9篇:武术基本功教程范文

关键词:CAI;多媒体;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这一方针,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显得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精神风貌,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我在“.Net Framework 2.0程序设计”课教学实践中,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体总结如下。

1传授好知识是抓好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

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力是指人们工作的能力。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虽然一个人知识的多少并不等于其能力的高低,但没有知识或知识匮乏,提高能力恐怕也将是一句空话。应该说,能力与知识一般来说是成正比的。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清楚培养当代大学生能力的前提是传授好知识。

1.1处理好一门课与相关课的关系

一个专业就是一条培养本专业大学生的流水线,该专业的一门课就是这流水线上的一个加工平台,讲这门课的教师就是这加工平台上的操作工,他所加工的内容就是这门课的知识。正因为一门课只是整个流水线上的一个加工点,因此,作为操作工应该了解前后工序的操作内容,这就是与本课有关的课程的知识。每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应该主讲一些主要的课程;没有主讲过的课程,应该借阅教材或是购买教材,来了解其内容及其发展;把相关课程的知识与主讲课程的知识融为一体,通过掌握相关课程的内容,掌握课与课的内在联系,这样讲起课来能够承上启下,做到有的放矢。

1.2处理好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

重点问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它之所以重要,一是它对学习后续知识非常重要;二是它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有用,这种类别的知识要给学生讲透,否则会直接影响后面的学习,影响学生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的提高。另外,难点问题也要引起重视,它也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的深度和主动性。

在对待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对重点问题要讲透,对难点问题要讲清楚,这就要求做到深入浅出。首先,要做到对重点和难点要心中有数;其次,如何讲解这部分内容要充分做好准备。对难点,有时要准备多种方案讲解,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从不同侧面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视学生反应再决定使用哪种方法和技巧。

1.3采用启发式进行课堂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即“开其意”、“达其辞”的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是课堂教学改革有效的措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及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眼,自觉努力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诸如提问式、对比式、诱导式、演讲式、讨论式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吸收率和求知欲,达到了“道而弗率,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

2搞好上机实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

虽然知识的积累会促进能力的提高,但知识与能力之间并不能划等号,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在传授好知识的基础上,在“.Net Framework 2.0程序设计”课教学中,还要安排大量的上机实习,使学生通过上机实习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开发能力、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实践证明,该课程安排公共语言运行库和类型、托管代码的编译和执行、委托和事件、读取和写入文件、集合和泛型、数据的序列化、GDI+、在 .NET Framework 2.0中实现加密、COM 组件与.NET Framework程序集之间的交互操作、使用类型元数据、创建多线程应用程序和应用程序域、代码访问安全性、监视和调试应用程序、用服务应用程序和电子邮件消息、创建全球化应用程序、配置和安装程序集等共36节上机实习,基本上可以达到教学目的。

在搞好上机实习课的教学环节,主讲教师要认真辅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此作为学生的学习动力,挑战自己的实际应用水平。在这一环节上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 上机实习以课堂教学作为基础及前导知识,上机是对理论的检验及加深理解与掌握,使学生把知识能快速融会贯通,并且提高动手能力。

(2) 每次的上机实习课,教师要把该次上机实习题的基本功内容、目的和要求向学生加以讲解,做到在上机这一环节上,学生要有目标、有方向、有指标。最好撰写《学生学习手册》供学生参考,做到有的放矢。

(3) 让学生在上机前要先在课下有所准备,写出要求的具体实现方案,做好调试,然后再亲自动手上机调试程序。在这一环节上应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严格要求学生。每次上机实习都要求学生写出上机实习报告,根据上机情况及实习报告,给出学生的实习成绩。

3加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自从开设“.Net Framework 2.0程序设计”课以来,我们研制了“.Net Framework 2.0程序设计”多媒体系列教学软件,该CAI的教学模式有授课、复习、检测三大部分。实践证明,CAI所具有的智能化、个性化和快速反应这三大优点是传统教学方法较一般电教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3.1CAI系统能引导学生进入主动的、高效率的学习状态

利用CAI课件进行复习时,学生坐在计算机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本章的复习指导,继而是三种(高、中、低)水平的综合练习,最后是检测。学生针对提问马上作出回答,如选择答案、计算结果、判断是非、写出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活动等。这种积极的人机对话模式,保证了学生复习时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否则,将不能作出明确回答。回答的成绩也被自动记录下来,无论回答正确与否,屏幕上都会出现正确的答案和错误的原因,有时还会提醒学生牢记的基础知识应该是哪些,同学们在这种人机对话的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不断改进自己的答案,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又保持了高度的学习热情。

3.2CAI系统可最有效加速教学进程,扩大教学范围,提高教学效率

在“.Net Framework 2.0程序设计”课程建设中,把CAI系统放在网上运行,使高质量的教学程序设计为更多学生共享,扩大了教学受益面,CAI可以实现声、图、文并茂,可使学生视、听等多种器官同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3CAI系统反馈信息及时

CAI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生每次回答问题,可以马上得到一个“对”或“错”(Y/N)的反馈信息,答对问题本身就成为一种有效的自我强化(奖励),这种及时的信息反馈,正是学生所关心的。如果信息反馈时间间隔太长,将起不到更有效的效果。例如,平时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批改作业,要经过几天的时间以后才可以得到信息反馈,由于时间长,有的学生只是看一下对错号,当时选择答案的思路已经模糊,有的学生甚至连看都不看,这种迟到式的信息反馈对知识的巩固作用收效甚微,这就说明,反馈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提高知识的巩固率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是在这一点上,CAI系统可以为学生复习效率的提高提供最好的途径和方法。

4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是抓好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

一个学校的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该校的教师水平。平时我们说,名师、名校效应不可估量。我国的武术、乒乓球在世界享有盛誉,是因为在这些项目上我们都有世界一流的教练。同样,为了培养出一批批更加优秀的学生,身为教书育人的老师也应力争去当该专业的冠军,当然冠军只能有一个,每位教师都应以此作为目标去激励自己,去挑战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此要不懈地努力,力争去掌握计算机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技术,使自己站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沿。

笔者曾经先后承担了校级重点课程“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建设,并以圆满成绩结题,有幸参加了“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建设,并且承担了实训课程、课程设计,用项目来带动教学水平的研究,力求研究教学规律,研究教法与学法,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把教学技术做到前沿水平,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实际能力的、适应目前社会发展现状的实用型人才。先前笔者主编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已经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再次承担“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系列教材中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和《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主编;参编了《Visual Basic .NET程序设计》。本次主编的系列教材融入了多年教学经验,力求将知识讲“透”、讲“精”、讲“活”,快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深感作为一名教师,要亲自参加项目的研究、设计与开发,这对提高自己、提高教学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作为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能力作为第一己任,让学生做一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实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我们要不断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研究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能力,以便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能受到社会的欢迎,学生到了工作岗位能较快地适应、较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社会建设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