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云计算服务的概念范文

云计算服务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云计算服务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云计算服务的概念

第1篇:云计算服务的概念范文

云图书馆是最近几年来新出现的一个概念,也是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在云计算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图书馆分支学科,关于它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成果目前还不是很多,但也正说明这一新兴的图书馆学分支学科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云图书馆这一概念,其实最早是作为一个“附属品”出现的,是来源于2008年10月,Jason Griffey在《图书馆杂志》旗下的Net Connect杂志发文提出“云图书馆员(Cloud Librarians)”新概念,他提出未来的图书馆不同于现有的图书馆,虽然图书馆建筑物不会消失,但是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小,主要用途将会是用来存储和管理资料,或进行交流的聚会场所,到2009年5月,英国Talis公司的Richard Wallis、Google的Frances Haugen等专家,提出“云计算图书馆”的新概念,这可以视之为云图书馆的前身。而真正将云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则是2011年1月由OCLC、Hathi Trust数字图书馆、纽约大学Elmer Holmes Bobst图书馆、及研究型馆藏获取和保存联盟四方联合策划和实施的云图书馆计划(Cloud Library Project)。

2.云计算技术在云图书馆中的应用

最近几年,云计算的研究迅速发展,提到云图书馆就离不开云计算技术,正是有了这种技术的应用才成就了云图书馆,云计算的强大计算能力和海量存储能力为数字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在云计算技术环境下,应用的计算与存储都将从终端转移到云端,弱化了图书馆终端设备的处理需求,所有复杂的数据计算都无需终端硬件系统的支持,服务器的日常维护由最专业的团队来提供,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图书馆设备购置与设备维护的成本。

云图书馆所提供的云服务将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和应用程序都汇集于云端,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利用这些资源创建个性化空间,用户之间的关系不但平等,还可以自由地进行知识交流,为知识自由的实现提供了平台,更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

3.云图书馆员在云图书馆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

3.1云图书馆员的定义

最早提出“云图书馆员”概念的是Jason Griffey。2008年10月,Jason Griffey在《图书馆杂志》旗下的Net Connect杂志发文提出“云图书馆员”(Cloud Librarians)的新概念。他认为:“图书馆建筑物不会消失,我们仍将有许多资料需要照料。建筑物将越来越具有当前的双重性质,即仓库与聚会场所,而我们的服务与内容将存在于云中,远离任何物理场所”云计算的到来将使图书馆员依托云而非实体图书馆提供服务,成为“云图书馆员”。胡新平在《云图书馆构想》一文中也指出:“云计算环境下,传统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定题服务、科技查新等服务将继续存在,并演变成为基于互联网的云图书馆的一个常规服务,其服务对象不仅是机构内的者,还包括为更多、更广泛的读者提供服务,传统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将成为云图书馆服务的提供者。”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云图书馆员是应用云计算技术,为更广泛的服务对象,提供云服务时代的信息资源检索、咨询服务的工作人员。

3.2云图书馆员需要具备的素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

云图书馆中的馆员除了和传统馆员一样需要熟练掌握与图书馆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以外,还有以下更高的要求。

了解云计算与云安全技术

云图书馆员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主要有两大块,一是基于XML、Ajax技术的Web2.0网络软件的使用,例如:博客(Blog)、即时通讯(IM)、维基(Wi-ki)、简易信息聚合(RSS)、社会网络服务(SNS)、标签(TAG)。掌握了这些软件,云图书馆员可以更为高效地与用户进行互动和交流,准确了解用户的需求。二是了解云计算技术和云安全技术,由于云图书馆的数据存储和服务器等硬件设备都向云服务供应商租赁,由其代为建设、管理和维护,因此云图书馆员并不需要掌握诸如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等云计算技术。但是为了提高云服务意识和技能,云图书馆员有必要对这些云计算技术加以了解,才能为用户提供更高效的务。此外,由于云服务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云图书馆员也有必要了解相关的云安全技术,与云服务提供商的安全技术专家保持联系,切实保障用户的利益。

云图书馆的建设需要通过云图书馆员来实现,云图书馆员是知识、智力和创造力的载体,是云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效益最根本的体现。提升馆员素质与技术水平,培养更多有云服务理念和掌握云服务技术的馆员,来推动云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益的大跨越。

第2篇:云计算服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 高校教学 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云计算的概念在各类媒体中被广泛报导,大多新近涌现的计算机类产品均以云计算技术为推广概念。云计算的时代已经到来,IT界一次革命性的变革正在发生。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部门,个人计算机已成为生活、工作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但是个人计算机只有30%的计算能力被有效利用,而其余70%的计算能力则处于被闲置的状态。而这些闲置的计算机资源与计算能力可以利用分布式系统,从而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同时可以大幅度提升整个国家的计算能力。

我国教育改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样进入了信息化的过程,绝大多数的高校都建设了网络中心,并且在硬件建设、维护和扩张中耗费巨大,虽可以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但是仍很难满足教育系统的多元化需求。云计算的出现改善了高校网络中心建设,并且可应用于高校教学中,优化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改善高校教学活动。

一、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虚拟化、负载均衡、网络存储等网络技术的发展融合。云计算服务规模在过去的5年间快速发展,保守估算其市场规模可达426亿美元。当今企业尤其是在IT界的企业正在不断的引入云计算技术,而且增长趋势迅猛。总之,云计算技术具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云计算的概念

由于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其的理解也不断的更新变化,目前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维基百科、中国云计算、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以及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概念。通过总结不同的概念,可以得出云计算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构造上层应用程序的基础是构建底层云计算平台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的含义是指在基础设施平台上构建云计算应用程序。总结来说,云计算是利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联合成一片“云”,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按需服务。云计算收集互联网中的所有资源信息,然后供用户利用和检索。同时云计算可以将计算任务分散到大量计算机构成资源池上,使应用系统按需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等。云计算的出现使得计算能力可以进行流通,就像水电一样的商品,区别在于它的流通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

云计算的运行的原理是个人用户运行的应用程序不运行在个人用户的终端设备上,如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而是运行在网络上的服务器集合体中。处理的对象不占用本地的存储空间,存储在网络上的数据库中。网络服务器和数据库的管理及维护由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专业企业负责的。

(二)云计算的特点

计算能力超强。云计算是由很大数量的计算机集合构成的,知名企业的云计算构建需要的服务器数量动辄达百万,如Google云计算拥有百万多台服务器,亚马逊、微软、雅虎等云计算的服务器数量均达到几十万台,小型企业也拥有数百甚至上千台服务器。整合以后的计算机集合体的运算能力是普通用户计算能力无法比拟的。

高性价比。传统服务器的价格十分昂贵,而云计算的服务器可以使用价格较低廉的计算机终端来构建服务器集群,云计算的集中、自动化管理方式,使企业不需要负担昂贵的数据管理中心开销。云计算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成本,因为云计算构建应用程序的方法是同时设计底层结构和上层应用,改善了云计算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增加。

数据的高安全可靠性。个人终端的硬盘等存储设备的崩溃会导致数据的大量损失,而云计算环境中数据的安全性就大大提高了。因为云计算环境会对数据进行多副本的复制等保护措施,所以云环境中的数据不会有任何损失,比本地计算机更加可靠。

二、云计算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2007年,谷歌与IBM公司就已致力于在美国大学的校园推广云计算服务,让高校学生充分享受云服务的丰富资源。目前很多计算机公司,在中国同样致力开展云计算合作,与高校建立相关合作项目,推动云计算在中国的应用。清华大学已率先参加了相关项目,建设了“大规模数据处理”的课程,开展前沿课程的教学。云计算的引入给高校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云计算进入高校的可行性

我国高等教育资金的投入,在投资总额与比例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投入的还远远不足。在地域分配上,存在着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而云计算对终端设备的要求很低,可以减少高等教育的资金耗费。云计算在节省开支的同时打破了开展科研项目的瓶颈,使更多的师生可以参与到更多高精尖的科研项目中去。

云计算的应用可以减少高校在硬件更新上的消耗,不需要频繁更换电脑终端。在软件方面,云计算为高校提供应用软件定制服务,即高校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商业软件的授权,云计算提供的软件服务价格低廉。最后云计算服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可靠的数据存储空间。

(二)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云计算可整合高校教学资源,利用现有教育网络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面向服务的改造,同时建设新的服务应用和数据库,增加虚拟的云接入点。利用云计算服务建设更加高效的在线办公系统,将应用程序和文件如在线课件、文档、表格等都保存在服务器端,快速完成相关应用程序的请求,给个人终端减负,减少升级的负担。同时对病毒具有很好的查杀作用,且不需要下载和更新病毒库。

云计算的引入可以改善工作效率,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条件可以有效完成各项教学工作及科研任务。云计算服务可构建丰富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传统图书馆由于空间及保存的不足,常造成图书的丢失及损坏。高校可直接利用云计算服务,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直接使用服务器集群里的大量数据,进行资源的整合、导航等,从而克服图书馆访问和存储数据的困难,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方便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第3篇:云计算服务的概念范文

上海世博会开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世界各国展示先进发展成果的盛会,信息技术在世博会上无处不在。射频识别技术保证了门票的防伪和智能化,隐形围栏系统认证了入园人员身份,客流引导系统帮助分配各展馆间的客流,智能交通系统则有效地疏导园区内车辆与人员,3G、TD-LTE等无线网络技术保证了各系统间的通信。可以说,世博会在展示未来科技的同时,各种科技又保证着世博会的正常运营。

毋庸置疑,当前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日趋明显,信息技术和其他技术、信息技术之间融合渗透进一步加快,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进程。以世博会上崭露头角的手机门票为例,通过非接触识别技术与手机SIM卡技术相结合,物联网技术成功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手机与智能门票物理上合二为一,体现出通信设备、智能设备、消费电子这些终端的融合。同时,用户通过手机门票实现乘车付款、购物支付等多种服务,体现了信息技术在计算服务、通信服务、内容服务等服务运行平台上的融合。这种技术的融合带给使用者全新的用户体验,将推动其商品价值实现和产业化进程。

技术的融合不仅推动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更能在其产业形成之后,带动其更好更快地发展。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云计算的学术定义在1997年已被提出,其概念本身就是虚拟化技术、网格计算、互联网技术等相关技术融合渗透的体现。这些技术经过相互融合,加上厂商的宣传与推广,云计算的概念不断地被认知,并最终形成云计算产业。

但当云计算的热度渐渐降下来,厂商意识到单纯地使用云计算技术这个概念进行宣传与销售,并未带来太大的市场。于是,云计算与其他技术深层次的融合渗透开始了。随后,开发、部署、管理、测试、安全等各个领域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出现了:IBM凭借在构建、支持和运作大规模计算系统的经验与优势,积极在各地构建云计算中心;微软则通过融合桌面操作系统与Visual开发环境相关技术,推出了针对消费者、企业的Live和Online云计算解决方案,以及针对开发者的Azure云计算解决方案;赛门铁克将安全和存储领域的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相结合,推出了面向公共云或者私有存储云的FileStore云存储平台;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借助电信网络全IP和宽带化发展进程,通过将电信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相继提出中国移动“大云”、中国电信“e云”、中国联通“互联云”等云计算方案。面对更加实际与具体化的云计算,越来越多的企业与用户开始积极考察、研究、部署或应用其所需的云计算服务,云计算的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可以看到,技术之间的融合渗透,加速了技术产业化的进程,进而扩大了市场规模,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其实,当前物联网产业面临着与当初云计算相同的局面:概念已经炒热,产业已经形成。下一步,就是要继续深化技术的融合渗透,扩大其应用范围与应用深度,以谋求产业规模的扩大与进一步发展。

第4篇:云计算服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 云计算甄别标准 云计算体系架构 云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7-081-02

1 引言

云计算是自1980年以来,从大型计算机转换到客户端服务器的过程。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网格计算(Grid Computer)、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其特点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机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上,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2 云计算的概念界定

对云计算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提供以下定义供读者参考。百科名片上的定义: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上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经常关系到通过互联网来提供易扩展且通常是虚拟化的资源。狭义云计算是指通过网络把工厂的基础设备交付和使用模式以需求、易扩展的方法获取所需资源;在广义上来讲,云计算指的是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按需、易扩展方式获得所需服务。

它的这种服务于IT、软件互联网是息息相关的。甚至它意味着可以把计算能力看做是一种商品,目前云计算商业化产品主要四大类:(1)基础设施服务产品;(2)平台服务产品;(3)软件服务产品;(4)云软件产品。

本人认为云计算就是把存储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和其他设备上大量信息和处理器资源集中在一起,协同工作在极大的规模上可扩展信息技术能力,向外部客户作为服务来提供的一种计算方式。

3 云计算的体系架构

目前业界普遍共识认为云计算包括三层服务架构体系:

(1)共有云端:共有云端服务提供者只是逻辑和法律上拥有和管理的权利。服务器和用户可以完全脱离,用户可以按需灵活的购买服务;

(2)专(私)有云端:专(私)有云端用户仍然需要进行IT基础设施建设,独立拥有和管理服务的能力,但是用户开发和使用应用的效率更高;

(3)混合云端:混合云端综合了共有云端和专(私)有云端共同优点,当然在建置步骤上会先从私有云端开始,待一切运作稳定后在对外开放,企业不断可提升内部IT使用效率,也可籍由对外的公共云端服务获利。

基础设施虚拟化:构造真正的云计算。真正的云计算:与底层硬件无关,没有固定CPU概念,也没有固定或静态的RAM概念的服务器实体。这就是在调动水平上与管理程序紧密结合,但与处理器,NUMA(非一致存储访问)优化或RAM运行无关的操作系统。

笔者认为甄别(判断)是不是云计算有三条标准:

(1)用户所需的资源不再客户端而来自网络;

(2)服务能力具有分钟级或秒级的伸缩能力;

(3)具有较之传统模式5倍以上的性能价格比优势。

4 云计算模式分析

云计算的服务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基础设施即服务(Laas);(2)平台即服务(Paas);(3)软件即服务(SaaS)。

S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SaaS(Infrastructure-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消费者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基础设施,利用Internet获得所需的服务。

PaaS:平台即服务;

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实际上是指以软件研发平台作为核心理念来操作的服务,以SaaS的模式服务于所需用户,所以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种应用,同时PaaS形式促进着aaS的发展,尤其是SaaS应用的开发速度的加快。

SaaS:软件即服务;

SaaS(Sa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由Internet系统提供的软件模式。

5 云计算存储技术原理分析

云存储与云计算一样,必须经由网络来提供随机分派的储存资源,重要是网络必须要有具备良好的QoS机制才行,对于用户来说具备弹性扩展与随使用需求弹性配置的云存储,可节省大笔的存储设备采购及管理成本,甚至因存储设备损坏所造成数据遗失的风险,也可因此避免,总之,不论是端点使用者将数据备份到云端,抑或企业基于法规遵循,或基他目的数据归档和保存,云存端皆可满足不同需求。

云存储操作执行的运作机制如下:

(1)客户端透过CDMI接口创建一个CDMI容器,并将其转换成一个OCCI导出型态,CDMI容器Object ID会回报结果。

(2)客户端接着透过OCCI接口创建一个虚拟机,并藉由该Object ID附加一个CDMI类型之储存容量。OCCI虚拟机ID会回报结果。

(3)接着客户端以OCCI虚拟机ID进行CDMI容器对象导出信息的更新作业,如此才能让虚拟机存取该容器。

6 云计算安全问题与策略

云计算安全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他们的网络存储安全如何,会否造成数据泄密。

(2)客户在使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时的安全性。

(3)客户要保管好自己的帐户,防止他人盗取你帐号而让你埋单。

(4)用户隐私保护问题。

在“云”计算机环境下,网络犯罪人员利用租用的虚拟机以隐瞒犯罪行为,为公安司法机关犯罪取证带来困难。

恶意软件,恶意代码能够抢先控制恶意硬件,防病毒软件失效。

云计算安全技术隐忧:

(1)在特定的服务中,不同客户之间的数据溢出

(2)供应商系统遭到大量恶意软件攻击

(3)恶意人群操作“导致的资料外泄”

(4)共享信息的不安全

(5)黑客盗取供应商系统的数据

囿鉴如此,云计算安全管理应采用如下策略:

应采用身份验证策略、网络安全策略、内容安全策略、数据安全策略、状态事件监控策略、安全管理策略等,前四个是云安全重点关注方向,是今后云计算应用对现代密码学、信息与信息处理、软件开发提出了新课题,开辟了科研新方向。

7 云计算应用前景展望

在云计算产业发展前景广泛被看好,数据中心专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如何“化云为雨”,寻找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使云计算这一新兴技术与产业发展、经济发展、市场发展紧密结合,切实促进产业和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当前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够重视云计算技术的投入和支持,我们有望扭转现在我国软件产业在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和产品被国外所垄断的局面,取得信息技术上的主导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目前云计算应用呈现三大发展趋势:(1)发动驱动力从“政策引导”转为“市场拉动”(2)业务创新源从“技术导向”转为“应用导向”。(3)竞争聚焦点从“单一应用”转为“平台构建”

从我国云计算应用总体实施环境看,呈现出三大特点:(1)即国家提升云计算战略定位,加快统筹推进;(2)地方谋求云计算先发优势,纷纷抢位布局;(3)应用需求进入集中爆发期,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云计算研究发展迅速,IDC报告显示未来四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平均每年将增长27%,2012年将从目前的160亿美元增长至420亿美元。政府、企业、科教等部门纷纷推出相关政策,开展具体布局和研究。

第5篇:云计算服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物流平台;建设;发展

在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建设中,尽管已经取得了可贺的成果,但仍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难题,比如说在建设信息平台时所投入的成本要求过高,需要购买先进的技术装备,工作运作中长期维护更新,这也都要求对技术人员的重新培训与分配。更为令人头疼的是很难达到与信息系统的服务多元化要求。尤其是最近提出了基于射频识别的物流信息技术的“物联网”后,迫使很多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物流企业由于自身能力的欠缺,不能很好尽快地适应需求。所以在这个大前提环境下,利用云计算运作模式来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云计算概念

随着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络计算、效用计算和Web2.0等计算概念与思想模式前后出现在人们视野后,计算机与学术界领域又阐述了一种新的云计算模式,运用这种新的模式,无论是泛化还是商业化,都可能带动整个领域服务模式的彻底改变。云计算借助快速的网络传输功能,将个人计算机中的信息数据嫁接到互联网的大数据计算机群中。而这个大的计算机群是由大型的数据处理中心控制,多个甚至成千上万个极为标准的工业数据服务器构成的。云计算模式换言之是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另一种理解为,借助云计算,人们可以不需购买新的服务器和部署软件,也可以不用建立个人的数据库、机房、服务器中心等,只要向云服务厂商或者云端配置相应的服务,就能获得由他们提供的基础架构、服务和软硬件设备等。因此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信息平台建设所需的成本。整个云计算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可以不由人去看守,自动监控资源的程序运行、动态部署、分配资源,自动对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观测。

二、云计算在物流信息平台中的应用模式

在云计算理念的基础上建立的物流信息平台的最终目的的是为了达到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普通客户对物流信息的需要,根据生产要素到达消费者手中所需时间和空间上的要求,可以灵活处理在生产、传递、包装、存储、改造、拆装、配送等诸多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信息,能够将信息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第一时间传递给现代物流供应链上的所有相关的政府单位、公司、物流企业和普通用户。这个服务平台突出的的优势是成本低、可靠性强、可用性大和扩展性广。已经是每个现代物流企业所信赖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云计算在物流信息平台中的应用模式包括:(1)在云计算模式的业务平台基础上,通过研究处理的感知数据,借助Web浏览器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特定应用与服务,如监测型服务、咨询型服务,管理型服务,跟踪型服务等。(2)在云计算模式的数据存储中心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传感网数据的海量检索、查找、分析、处理、传递以及在感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决策过程,以业务平台的服务理念为主要思想,实现资源共享,资源自动分配、处理和流通等。(3)在云计算模式的数据监控基础上,建立平台服务,这个平台是一种既可以在全国中心控制,也可以分散于各个省份中心控制的服务,有利于对物流信息的全面监控。它可以直接面对面的向用户提供数据存储服务、为用户配置中间件硬件服务、统一认证的服务等。(4)在云计算模式的数据集成基础上,建立云联邦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是为了实现跨云的服务集成。同时也是实现私有云和公有云相互操作形成统一的关键所在。这种服务以Opt.API的形式向外提供抽象化的应用服务。云联邦服务平台的运作模式是将不同的本地物流系统、计算机应用服务系统和公共服务系统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统一的连接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服务。(5)在云计算模式的数据传输基础上,建立SaaS平台服务,这个平台可以直接为终端提供需要的应用服务。此种服务中包含政府单位中数据交换SaaS服务、货物监控SaaS服务、智能送货SaaS服务、库存控制SaaS服务、物流索取状态SaaS服务和财务管理服务等。

三、总结

在云计算理念的环境下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有助于推动当前物流产业的全球化、自动化发展。降低之前模式的大量投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销,节省经费。有利益公司扩大发展模式,巩固经济实力。基于云计算的物流信息模式还能巩固电子商务的规范化和自动化,更为有效地交付应用程序和服务,能更减少经营费用。由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物流公司和普通用户等现在都有之前一直沿用的信息系统,所以很难一下直接的转入云计算服务模式中来,这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将这种平台的理念、优势毫无保留的呈现在大众面前,让更多的人去接纳它,并乐于利用它将它发展壮大,这是当前局势迫使我们肩负的重任,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完成使命。

参 考 文 献

[1]乐天.存储领域的新角色:云计算[J].计算机世界.2008(8)

第6篇:云计算服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云概念;云技术;高校教育云;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5-0055-05

一、前言

“数字化校园”从最早概念的提出,到今天,在历经几次大跨度的建设之后,也差不多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就国内高校来看,大部分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高校基本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对于“数字化校园”后续的建设大概有两个走向,一个是更深入的“数字化”研究或者说是“智能化”的研究,主要的着力点在于围绕高校内外的大范围的数据采集处理,以及立体化的分析,以提供基于信息技术控制的“智慧化”管理和长远的决策参考;另一个走向是从单纯校园的信息化管理走向信息化教学的研究,回归高校的本职。信息化建设是全球大趋势,就高校来看,“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方便了校园的日常管理,提高了教师职工的办公效率,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还提升了大家关注网络、积极学习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个体参与的积极性以及个体所具有良好的网络知识技能是高校信息化学习环境构建的一个前提和基础。今天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基本上是一个很完整的大平台,综合了用户的单点登录、按角色分配权限、数据的双向多系统流动等功能。在其整合的业务系统中包括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党务管理等。部分高校还增加了网络教学系统,它是面向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习平台,也算是基于数字化校园项目的简单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尝试。然而,网络教学系统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始终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不外有三条:第一应用单一,使用也比较繁琐,不够简单和人性;第二空间不够开放,资源不够丰富;第三系统的建设缺乏持续性和长远性。基于此,本文考虑引入前沿的云概念和云技术,尝试构建数字化校园平台基础上的,以服务教学科研、服务教师学生为主的高校教育云。

二、云概念和云技术

1.定义

就信息化建设层面而言,所谓云概念,是将用户体验与信息资源、系统应用的分离,所有的信息资源和系统应用都以一体的云的形式呈现,对用户透明,用户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从云中以定制形式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和应用。当前的云概念,主要包括三大类,分别是: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在云概念中,能够实现将所有信息资源和系统应用以一体云的形式呈现的技术就是云技术。云技术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的总称,可以组成资源池,按需所用,灵活便利。云技术按照服务的形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架构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这里所谓的层次,是分层体系架构意义上的“层次”。IaaS、PaaS和SaaS分别在基础设施层、系统平台层和应用软件层实现。

2.优势分析

采用云概念,使得系统资源的“建”和客户的“用”进行适当的分离,相互之间保留一定的透明度,将用者和建者的关注点进行区分,从而在不同的方向上进行更深度的建设和挖掘。而云技术则将云概念具体化,将云分为硬环境资源、软环境资源以及系统应用资源三个实体层面,每个层面都能单独为客户提供所需服务。同时,在云内同一层面的资源相互之间都能实现共享共用,将本层资源的效用发挥到最大。三个层面各自功能区分如表所示。

如此,理论上,采用云概念和云技术,我们能够构建出一个足够持久和庞大的软、硬件环境的资源空间,而所有的应用都将部署其上,这些应用再通过互联的端口共享全部的数据,所有的用户按照不同层次的需求,可以从部署的云空间中获取各自所需的资源、环境或信息。

3.技术实现

当前云技术比较典型和成功的一例实现就是虚拟化系列产品如Citrix XenServer 、微软 Windows Server 2008 Hyper-V 、VMware ESX Server等。其中,XenServer是市场上唯一一款免费的、经云验证的企业级虚拟化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可实现实时迁移和集中管理多节点等重要功能。Hyper-V则是微软的一款虚拟化产品,是微软第一个采用类似Vmware和Citrix开源Xen一样的基于hypervisor的技术。VMware ESX Server则是Vmware公司的主力产品,它是具有高级资源管理功能高效,灵活的虚拟主机平台。目前主流的虚拟化系列产品及其衍生的软件已经全部实现了服务器、交换网络甚至是防火墙的虚拟化。这些技术实现为基于其上的大规模云部署和云应用提供了可能。

三、高校教育云构建研究

1.教育云概念和定义

对于教育云,就像当年的数字化校园一样,从来就不曾有过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专家学者们根据各自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一些相对模糊的概念。其中较为典型的如2012年祝智庭教授对教育云的描述:“教育云是一个面向教育的行业云,它是教育技术系统的一个子类,也是云计算应用系统的一个子类。作为公共服务平台的教育云通常包括面向服务的学科教研网、教学博客、教育即时通讯、教育共享资源库、教研培训服务平台、学生学习服务平台、教育电子政务平台、社区教育服务平台等一系列应用。”2014年兰孝臣等人在祝智庭教授对教育云概念描述的基础上分别从教育应用和教育理论两方面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教育云是在对云计算技术继承的基础上能够为各类教育人员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且对教育基本理论具有变革性促进作用的理论和实践。”2015年吴砥等人对教育云做了如下的定义:“教育云是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通过提供按需服务、动态调配的服务模式,面向教育机构、教育提供者和接受者提供所需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等应用服务,教育云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为传统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提供便利,更在于创新传统教学和管理模式。”

在这里本文并不想对教育做概括性定义,综合前辈学者对教育云概念的讨论,本文提取出教育云的两个基本属性:一是基于云概念和云技术应用的属性;二是面向教学、科研服务的属性。对于高校教育云的构建,也应该紧紧围绕这两个基本属性进行规划、部署和实施。

2.高校教育云目前研究和应用状况

教育云其实包括了三个分类:公有教育云、私有教育云以及混合教育云。公有教育云主要由政府负责构建和推广,私有教育云则主要由全国各个地区的大、中、小院校独立构建和推广,混合云相对比较特别,它同时包括了私有云和公有云。本文中的高校教育云主要是指高校自己构建的服务于本校师生和校友的私有云。当前高校教育云的研究和应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理论研究居多而实践应用较少。

较早的理论研究如2011年安阳师范学院的王继鹏的《高等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构建策略初探》;2012年李文广的《浅谈基础教育云的构建和运营模式》以及祝智庭、杨志和的《云技术给中国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013年王斌等人的《国家教育云平台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2014年蒋东兴等人的《区域教育云系统功能与建设模式探讨》;2015年吴砥等人的《教育云服务标准体系研究》等等。对于教育云的理论研究从初探到关键技术分析,再到服务标准体系研究,理论的探索逐步深入和精细。

(2)在理论研究中以云技术和云平台架构研究居多,面向教学、科研的服务需求和应用规范研究较少。

2011年王继鹏在《高等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构建策略初探》文中相对完整和系统的提出了教育云平台构建应该具有的六层结构,分别为硬件资源层、虚拟服务层、基础管理层、中间件服务层、应用层以及服务层。此后大部分的理论研究都是以云计算、云技术为关注点围绕此六层结构进行扩展和剖析。如《基础教育云服务平台构建技术研究》、《基于云计算的区域高校教育云平台的构建》等等。这些研究大多对平台底层云技术架构关注较多,而对直接面向师生教学、科研的各类服务需求调研较少。

(3)对高校教育云的实践更多侧重于资源的共建共享,对于师生互动、个性化服务、学习效果分析等更多细节化的应用考虑较少。

如《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研究》、《教育云资源管理平台构建研究与实现》、《基于教育云资源平台的远程教育研究》论文对教育云资源的构建都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4)高校教育云实践中的一些规范和标准正在逐步确立。

2015年吴砥等人的《教育云服务标准体系研究》在云平台结构理论的基础上从更高的层面进一步提出了教育云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包括了教育云基础规范、教育云支撑技术相关规范、教育云应用相关规范以及教育云运营服务规范等四个层次。随着高校教育云平台构建理论的成熟以及很多高校参与教育云建设的实践逐步增多,高校教育云规划以及应用中的很多规范和标准也渐渐被重视,并正在逐步确立。

3.高校教育云构建思路以及概念框架

本文认为今天高校教育云的构建,无论从学术理论上还是从产品技术上都已经足够成熟。构建一个性能稳定、功能完善,能够长远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的教育云平台具备了完全的可能性。而在实际的构建中,本文认为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育云的概念是在数字化校园之后出现的,在这之前高校数字化校园已经历多年的建设,系统平台相对已经比较稳固,用户对数字化校园平台也已熟悉。所以教育云的构建必然是以数字化校园为基础,进而完善其功能布局。

(2)教育云主要是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因而应用需求的调研也应该偏向于此。需要广泛收集高校师生对平台的使用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开发。

(3)教育云的构建应该充分利用好目前技术发展上的两个优势:一个是快速发展的移动网络的优势,将应用与师生的移动客户端结合,保证师生随时随地能够访问教育云;二是日臻完善的大数据应用优势,做好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分析决策功能,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智能化服务。

由此,本文勾勒出如图1所示的高校教育云概念框架。

高校教育云概念框架,以虚拟云为技术基础,以数字化校园为平台基础,突出科研和教学服务,同时加强移动、存储服务,以规范化的手段进行管理,用大数据方法对所有系统数据进行实时的判断分析,进而做出智能决策并及时反馈到各项服务中,对服务的效果做出评价并做出自动调整。

四、江苏警官学院教育云的构建

1.基础平台

江苏警官学院教育云基础平台部署了10台华为CH121刀片服务器和100T的SAS存储,以万兆流量的锐捷12000为上连汇聚,通过H3CH虚拟化云软件将所有服务器的计算资源和所有的存储资源汇成庞大的云资源池,再由H3CH云管理平台进行集中的分配管理。基础平台的总体架构示意如图2所示。

H3C虚拟化软件能够对所有的资源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并进行事件分析,提供精确的报表。同时还能对每一个虚拟机系统进行必要的自动容灾备份。

基础平台中服务器硬件和存储硬件的网络链接拓扑如图3所示。

每台华为刀片服务器和EMC存储都自带两台光交保证了网络链路的双连热备。虚拟化软件将网络和硬件资源虚拟化,形成虚拟资源池,利用虚拟资源池创建的虚拟主机作为云管理机对所有资源进行监控和管理。基础平台的网络部分被虚拟配置为三个VLAN,通过虚拟交换机进行划分。其中一个VLAN为管理段,一个为Web站群服务段,另一个为系统平台应用段。同时华为刀片服务器也被分为三个组:一组服务于数字化校园平台;一组服务于教学、科研系统;一组服务于资源管理。

2.系统和应用平台

江苏警官学院教育云在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服务管理、统一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数字化校园三大基础平台上,以服务师生为目标,进行了全新的规划和部署。警院教育云首先从逻辑上划分了三个服务区,分别为互动服务区、教学服务区、科研服务区。服务区与数字化校园平台之间有专门的接口,能够随时进行扩展对接。其中互动服务区内部署了师生互动交流系统、家长学校互动系统、远程案件会商互诊系统以及移动交互平台(包括校园移动APP和警院企业号等)。教学服务区和科研服务区以校园私有云盘为基础,分别部署了MOOC系统、教务系统、网教系统、科研问题在线咨询系统以及学生课题申报和查询系统。警院教育云还引入了HADOOP以及数据仓库技术,构建了全院校情分析预判系统,对学院每天产生的结构和非机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的分析研判,自动决策。完整的警院教育云系统和应用平台的结构设计如图4所示。

警院教育云内所有新增的系统都与数字化校园进行了无缝集成,人员信息、业务信息、新闻通知全部自动汇聚到统一的数据中心进行灵活调配,分类管理。在用户端则实现了个性化的订制管理,按照需求定制私人的通知信息。通过强大的校内云搜索引擎,学生能够快速搜索到所需的任何校内信息。比如专业课程教师的知识要点和难点,比如其他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心得感悟等等,还能实时通过各种移动终端与任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每日校情分析,按照制定好的策略自动进行分析、摘要,并分发到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邮箱和手机终端,以供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参考决策。

3.构建标准和操作规范

教育云内系统多,数据多,操作多,结构复杂。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构建标准和操作规范必然造成云系统内部的运行混乱。为此,学院专门制定了以下的构建标准和操作规范:

(1)构建标准:

①支撑技术标准。包括了《PaaS 需求和架构》、《云际网络和基础设施框架》、《开放云计算接口》、《网格计算和云计算技术:互操作和通信标准》等等;

②应用标准。包括了《学习资源元数据》、《都柏林核心元数据》、《网络课程建设和评价标准》以及云数据采集输入标准、云数据的存储标准、云数据过滤和分类标准、网上课程评价标准等;

③安全标准。包括《云计算安全高层框架》、《云计算运营安全指南》、《SaaS 应用环境的安全功能需求》、《云计算安全障碍与缓和措施》等等。

(2)操作规范:

①云平台管理规范。包括对云基础平台的资源调配、健康检查、安全监控等具体的操作规范;

②云系统管理规范。包括云内各类系统的后台管理、功能扩展、版面配置等具体的操作规范;

③云信息共建规范。包括单个系统的信息操作规范以及多个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操作规范;

④教育云的安全规范。包括网络安全检查操作规范、系统检查操作规范、新系统引入操作规范、数据引入操作规范等等。

同时在教育云推广应用上,学院还专门制定了一些奖惩措施,如:在资源平台的建设上,规定任课教师必须承担一定的资源建设任务,对优秀的资源给予创建者适当的物质奖励。学院每学年也都会定期举办精品课程的评选活动,对于获选的精品课程负责人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学生方面,也鼓励学生积极利用教育云平台进行学习资料的查询、学院课题的申报,大数据能够及时统计出学生对学院教育云的使用情况,对于积极主动使用云系统的学生将会给予各类奖励。

五、结束语

高校教育云的构建是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必然环节。事实上高校教育云为所有人提供了一个能够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一方面,它能刺激教师相互之间切磋共勉,为平台的建设不断添砖加瓦;另一方面,它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了自我学习,不断探索的能力。江苏警官学院教育云的构建还未最终完成,一些功能构想还处在实践摸索之中,但应用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广大的师生正逐步融入其中,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最后,希望能以本文中浅薄的经验为其他高校教育云的构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继鹏.高等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构建策略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5):22-24.

[2]祝智庭,杨志和.云技术给中国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6-9.

[3]李文广.浅谈基础教育云的构建和运营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8):3-5.

[4]王斌,李楠,孙月新,张海英.国家教育云平台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J].现代电信科技,2013(5):13-15.

[5]蒋东兴,袁芳,吴海燕,付小龙.区域教育云系统功能与建设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19-22.

第7篇:云计算服务的概念范文

云计算已无处不在

现在云计算这个概念非常热,能不能讲讲到底什么是云计算?

王阳:目前这个概念没有统一的定义,中国电子学术云计算专家委员会80多位专家,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给出了一个基本的看法。他们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根据这种计算模式,所有的计算资源或者叫交互能力,都是动态可伸缩的,且被虚拟化的。这种新型的计算资源组织、分配和使用模式,可大大降低成本。

我们依然听得“云山雾罩”,能否具体说说云计算到底有哪些优势?

王阳:云计算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和规模性,很容易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并可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管理。另外,还有一个特点是跨地域,像百度的搜索引擎,其主要的服务器虽然可能是在上海,但所有的中国人都可以用百度非常方便地搜索信息。实际上,搜索本身就是云计算非常典型的一种服务模式,为搜索所做大量的后台存储和处理的工作,就是云计算。

为什么要有云计算?云计算对企业有哪些价值?

王阳:云计算使我们的计算资源能够合理地配置,使应用能够随着我们的需求变化而变化,还大大节约了IT运营维护的费用,企业之间的资源也可以互补。对于用户来讲,不需要购买软件和硬件,甚至也不需要知道谁来提供这个服务,用户只要关注自己需要怎样的资源、得到怎样的服务,就可以了。应该说,中小企业是云计算最大的受益者。

行业云实现商务流程标准化、自动化

能不能通俗一点,用企业的案例来说明云计算的运用?

王阳:比如说医疗行业,病人的电子档案应该怎样管理,医生之间的协作平台应该怎么做,所有这些都有一些标准。如果把这些标准拿出来,而且按照每一个行业进行集聚的话,这就是一个行业云。行业云对我们生活非常有用――这是云计算最终的价值体现。按照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有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制造,各个行业都可以去应用这个架构。

行业云是什么概念?有没有更为通俗的解释方法?

王阳:云是一个比较具象化的概念,很多人坐飞机时会有一个感觉――把云踩在脚下。这时候,你就觉得云是实实在在的;而你仰头看天时,总觉得云是飘忽不定的。十年之后云计算会怎么分布呢?我认为,企业的系统上面会飘着两朵云,一个是私有云,一朵是公共云。公共云是为所有外界的人服务的,私有云是为行业或者企业服务的。通过这两朵云,不管是企业内部的人,还是企业外部的人,相互之间都能够协作。行业云就是一个协作的平台。

云计算让中国企业实现跳跃式发展

中国在云计算,特别是在行业云方面的发展,有什么商机?

王阳:中国的企业相对于国外企业来说,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但是如果我们打造行业云,把行业当中最好的流程放上去,把它做成一个生态系统,让整个行业的上下游都在这个云计算的过程中进行交互,价值就相当大,可以实瑚跳跃式发展。国外的企业正在努力往这个方向走。

不管什么行业都可以运用云计算?

王阳:通过行业云,我们可以一下子提升整个云计算的水平,这是我们国家和企业面临的很大契机,在中国各行业发展计划中,行业云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应用方向。不管是在金融、贸易、物流,还是制造、石油、化工,都可以用行业云、用行业的流程,把它打造成为一个非常有效率的智慧行业。

有人认为,中小企业可以先进入低成本、信息流非常充裕的云服务,来提升自己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你如何理解呢?

王阳:云计算和物联网是一样的,本质上要降低IT的成本,提高IT的资源利用率,优化业务流。我认为,这各传播的过程需要五年以上,这个过程中,IT服务业,包括电信、软件、网络运营提供商会有很好的发展机会。因为IT的成本会下降,投入的风险会降低。不过,短期内想看到颠覆性的变化则不太现实。

电子商务是目前比较热门的行业请问云计算在这其中有怎样的作用?

王阳:中国的零售市场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市场,而零售市场中发展最快的是电子商务。我们今天所谈到的电子是商务,只是在网上进行购买行为,而电子商务云所涉及的范围是相当宽泛的。电子商务首先要抓住什么?市场。那就得进行个性化营销。在网上,消费者可以比较,然后下单、汇款、送货。这个过程涉及到物流、仓储,它是把整个行业的上下游全部串在一起:产品价格、客户管理、市场引导……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数据,端到端进行优化,这就是电子商务云在零售行业的应用。

除了零售,你认为什么行业用到的云计算比较多?

王阳:除了零售行业,物流行业也是云计算运用相当广泛的行业。中国是制造大国,中国的制造依赖于物流,而物流的信息化水平目前相当低。在中国,物流公司到底是什么概念?原来叫运输公司,现在叫物流公司。物流这个行业可以通过云计算的形式来进行整合,加速它的转型。

第8篇:云计算服务的概念范文

云计算概念与模式

1.云计算基本概念

对于“云计算”,解释得最多的是“像用电一样使用计算能力”,但到底是什么却有无数种解释。其实,我们无需去搞清楚云计算到底是什么,只需了解这种新的计算模式能够为人们带来哪些好处,我们又如何获取这些能力来为业务所用就足够了。

云计算使用模式有三个显著特点,即集中管理、移动应用和租用模式,这跟现代电网的特征是完全一致的。云计算重点关注的是服务器方的计算能力,跟云计算还有一个对应的概念是“泛在计算”,重点关注的是终端的计算能力。信息网络具有强大的反馈能力,而电网基本上是单向的电力输送,这是云计算与电网有很大区别的地方。

云计算要实现这三个特征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①资源集中。存储、计算能力、数据、软件等系统资源被放到一起作为资源池统一管理,就可以动态地调度资源的分配,如果是分散的则无法达到调度的效果。集中管理应该是虚拟化的,可以是物理上放在一起,但在大部分时候可能是分布式结构,在逻辑上实现统一管理。

②服务架构。既然资源现在统一存放,原来的直接访问方式就不再可用了,只能采用服务的方式把它提供出来,就需要有相应的服务基础设施、新型的服务器和终端软件、新型的开发支持工具、新型的管理办法。服务多了,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接口规范;同时,这种模式也潜藏着可靠性、并发处理能力、安全性的巨大挑战。

③按需使用。集中管理和采用服务方式以后,用户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调用计算中心的资源,而无需关心其他无关的东西,这会大大提升工作的效率;同时,通过按照用量付费的方法,用户可以降低个人的费用成本,而服务中心也可以通过将闲置的资源提供给其他用户来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营效能。另外,计算中经常会出现 “波峰”和“波谷”,计算中心可以统一来进行任务的调度,从而实现负载均衡。

④移动应用。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经常需要在终端与设备、终端与终端之间交换数据,因此更加愿意使用云计算的“星型”数据服务路径,而且端上计算能力一般较弱,需要通过云来完成,所以云与端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移动终端的大量使用推动了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因此,对端的开发也是云计算系统的重头戏。

⑤用户体验。云计算模式带来用户使用习惯的变化,也使原来软件应用的范围大规模地扩展,用户体验也因而变得更加重要。如果通过简化操作和改进体验,能够让一些原来的“非用户”变为“用户”,就会带来用户基数的快速增长,其商业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⑥商业模型。云计算的使用模式和用户对象将会与传统模式有比较大的区别,因此会衍生出很多新的商业模式,比如用户不再需要购买套装软件,不再需要繁琐的安装过程,不再需要专业的维护知识,也不再需要为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拥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用户可能需要在其他方面做出一些付出,比如在通信费用、移动终端购买、租金的支付等方面,这将导致产业形态发生变化,进而可能引起产业格局发生重大调整。

当然,这一切是一个方向和愿景,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相关的硬件资源、软件系统、人员的储备、观念的转变、工作模式的变化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云计算业务优势

云计算模式有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更高的信息处理效率,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

(二)更快的系统构建时间,更好的系统规模伸缩。

由于系统集中构建和统一维护、管理,在基础设施健全的情况下,新系统上线时间得以大幅度缩短,也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快速分配资源,满足特定情况下的需求。当然,这需要前期较大的投入才能实现。

(三)更少的系统停机时间,更强的业务保障能力。集中的服务管理能够提供很高的容错能力。但也应看到,云计算集中的优势同时也会带来网络开销的增大,以及增加网络失效、安全威胁的风险,需要通过优化的方案设计来加以避免。

(四)更佳的业务部署模式,更久的业务持续能力。云计算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快速变化的需求,移动终端的使用能够满足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降低成长型企业的前期成本,这都能够提升组织的业务服务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并最终产生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云计算软件特点

云计算软件是云计算效益得以实现的核心内容,要能适应云计算基础环境,能够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的优势,同时又能够有效避免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改进其缺陷,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

云计算软件首先应该支持虚拟化,有高性能的计算内核,能高效地支持虚拟机运行、支持虚拟化的云存储、分布式的云数据库和大规模Web服务阵列;同时,要尽可能减少内存、存储和CPU、网络带宽资源占用,以节省成本。

云计算软件以在线使用方式提供,主要面向Web和移动应用,桌面软件以数据获取和后台分析计算为主。云计算软件可以租用方式提供,根据使用情况进行收费。云计算软件一般需要内置大量的基础数据,使用户可以即买即用,实现数据一体化应用,如搜索引擎需要缓存大量的基础搜索数据,地图服务需要内置丰富的地图数据资源等等。

尽管以后云计算在专业和企业市场会有大量的应用,但云计算模式更适合普及性和易用性的应用方向,比如消费型和生活型的购物、娱乐网站,社会型的社交网站,商务型的在线CRM、电子邮件等服务。由于云计算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软件都适合采用云计算方式来运行,要根据技术和应用的特点来决定是否使用云计算模式,以及采用何种云计算模式。

虽然拥有很多的优势,但云计算面临的挑战是相当多的,如安全性、系统的坚固性,系统的异构性。云计算的新模式必然带来产业的变革,如何突破旧有框架建立一个稳定的新产业体系,必然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需要面对许多挑战、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用到虚拟化计算、虚拟化存储、并行化计算三大主要支撑性技术,目前已经有多个厂家提供相应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但总体来说仍然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成熟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应用方面,云计算概念出现以前,Google、Amazon、Yahoo、Salesforce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研究和大量使用云模式的计算技术,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架构和技术,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益。云计算概念提出之后,很多传统IT厂家也都大量投入进行相应的研究,推出相应的产品。如IBM以私有云为主推出了一系列方案;微软投入重金打造了Azure云服务平台;Oracle收购Sun后推出了一系列软硬件一体化方案;Dell、HP也收购了一些公司打造云计算方案;开源厂商如Redhat也紧跟大潮,推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云计算基础设施方面,国外几个有名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包括Amazon、Azure,都提供相当强大的处理能力。国内出现祥云(北京)、国云(中科院计算所)、大云(中国移动)、云海(上海)等多个云计算计划,一些原来的超算中心和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也加入云计算的阵营,提供虚拟机、虚拟存储、分布式计算架构等基础计算服务。建构在云基础设施之上的云计算应用平台也有很多,如Google、Yahoo、Salesforce、Facebook等,国内的Alibaba、百度、腾讯也着力进行云应用平台的研发和使用,并且开始逐步开放其平台API。

云计算对GIS的影响

云计算对GIS将会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GIS平台概念的内涵将发生变化,GIS基础软件平台将进一步发展,通过融合在线服务形成基础GIS软件、云计算GIS软件和在线平台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其次,GIS技术将与其它IT技术实现更深度的融合,数据将实现空间关联,业务具有空间智能;第三,GIS技术和空间数据的使用模式会发生变化,更多地使用基于云服务地在线资源;第四,通过云服务模式,GIS的使用范围将得以大大地扩展,使GIS的用户对象扩展到更加广阔的范围。

总之,云计算模式的发展将推动GIS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GIS和空间信息的深入发展也将同时推动整个IT产业的发展,带动电子商务、位置服务、定位导航、车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服务业和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的发展,以及改进应急救灾、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能源开发、国土资源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1.GIS非常适合采用云计算模式

由于GIS应用的特点,非常适合采用云计算模式:①空间数据的产生单位相对较少,而数据使用者众多且多样化;②基础数据多,数据量庞大,更新频度低,适合采用云存储服务方式共享;③并发用户数很大,但每次使用量较小,适合云计算的大规模分布式计算;④需要海量数据存储,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适合云计算的并行化分布式处理。

2.地理信息业务模式的主要变化

可以设想,未来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空间信息处理与应用将会发生很多变化,下面从数据采集、处理、应用的流程作简要分析(见图表)。

3.GIS基础平台内涵的全新扩展

在云计算时代,GIS平台概念将极大地扩展,将包括GIS基础软件、云GIS平台软件、GIS云服务平台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应用中既会用到传统的GIS基础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也会使用云GIS软件在私有云上进行工作,同时也会连接GIS云服务上的资源,或者将处理结果动态地到云服务平台之上。

云GIS将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的全面整合,实现数据的空间关联,包括内部资源库、私有云资源、公共云资源和其它的互联网资源。GIS将真正无处不在,深入到包括桌面、Web、手机、车联网、物联网等应用类型。

4.GIS与其它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云GIS将通过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定位系统、遥感系统、通讯系统、传感器的全面连接。通过虚拟化、高性能服务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实现在线的获取、处理和应用空间信息及其关联信息,并实施基于空间智能的业务逻辑。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环境仿真技术、数字化虚拟系统实现地理空间环境的规划和管理决策。

5.GIS应用模式与使用体验变化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GIS的应用模式和使用体验将会发生很大变化。具体包括:

(1)随需应变。通过在线的、稳定的虚拟化架构,云GIS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快速变化的需求,即时提供需要的服务,系统数据和功能提供从内部驱动向外部需求驱动转变。

(2)按需使用。服务者只提供需要的,可以节省计算资源;使用者只获取想要的,只需为使用付费,从而降低使用难度和成本,也不再需要维护庞大的地理空间数据库。

(3)随时可用。系统是在线运行的,可以可靠地运行、满足即时提出的需求。

(4)随地可用。系统是分布式的、虚拟化的网络部署,任何地方都可以访问。

(5)任何设备。使用工作站、PC、笔记本、平板、手机、车载设备均可访问。

总之,云GIS将适应有线网、无线网及其混合网络环境,拥有与其工作环境相适应的用户界面,多业务环节实现流程化、并行化处理,从而实现地理空间数据从采集到处理、分析、应用等各阶段完全一致的操作体验;而数据是统一、同步、一致的,可以同步修改,实现高效的协同工作。

6.测绘、地理信息与互联网融合

测绘、地理信息和互联网将进一步融合。传统的测绘成果,如大地测量、基础地形、基础地理信息,将与专业地理信息进一步结合,如地质、地貌、山文、土壤、植物、动物,大气、气候、气象、水文、水利,区划、环境、社会、经济、人文、人口,灾害、地理统计、国情监测、资源调查、规划等信息将会融合,进行基于空间的统一处理和分析。

互联网上将产生大量用户生成数据,也将通过聚合提供政府、行业、部门、企业、个人使用,使GIS出现泛在化趋势,大量的地理空间信息应用与GIS专业理论方法无关,如Google Earth、百度地图、物流配送等等业务。

第9篇:云计算服务的概念范文

电子政务的发展萌芽产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作用。直到2002年,我国建立国家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我国的电子政务才正式踏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和使用给我国的公共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方式变革,不断提高了工作效率。在2002年到2010年的8年间,数据显示,我国一线城市的在线服务事业达到2000项以上;省部级单位以上电子政务网站已经实现覆盖率100%,地市级达到91%,县区级达到85%以上;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覆盖率以每年超过15%的速度在发展。其中,电子政务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即资源共享的功能给职能机关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政府机关由于先天职能不同,受地域限制,在资源共享方面往往只能依赖传统的方式。电子政务系统资源共享能力的推出,让政府工作人员不再局限于纸媒传递信息的方式,而是能够通过更加方便的电子文档等方式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这不但极大的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了资源浪费。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电子政务系统资源共享的技术原理。电子政务系统资源共享的使用依赖于存储空间的预留和交互访问的设定。在电子政务系统中,数据库会预先保留存储共享信息的存储空间,当贡献信息存储以后,数据库会为数据进行加密,用于解密密钥的用户才可以获得共享资源。这种模式在专业角度上依赖于两点:一是足够大的存储空间;二是共享安全的设定。

2云环境下资源共享的问题

电子政务系统资源共享的两点问题,即存储空间和资源共享在云计算环境下都能够被轻松的解决。云计算是一种由网格技术发展而来的虚拟化计算和存储技术。云计算能够收集并同意利用当前网络中闲散的服务器和存储介质,将它们统一利用,实现效能的最大化。电子政务系统的资源共享可以借助云计算的巨大优势,发挥它存储和计算的功能。这样,在云计算被引入电子政务系统的资源共享以后,数据库存储空间的问题就得到了最好的解决,在用户权限控制的角度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然而,仍然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2.1在技术层面上,云计算安全无法保证

云计算大规模兴起并重发发展的过程是最近十年。这十年中,云计算经过了由探索到不断成熟的过程。至今,云计算的基本架构、服务模式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唯独在云计算安全问题上是个“老大难”。云计算提供的存储服务在概念上没有明显的外延,这就导致了在云计算安全问题的研究上,研究者们无法借助原来的大多数安全问题的解决经验。

2.2在认知层面上,人们还不愿意把的共享资源放到云端

云计算的概念在很多初次接触的人眼里,是一个虚无的概念。云计算的组织形式、运作方式、存储原理、计算特点等都不容易被人很容易的接受。因此,许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是习惯了使用传统资源共享方式的工作人员,不能理解将利用云计算服务来解决电子政务系统中数据共享问题的建议,而且这部分反对派的人还不在少数,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云计算在电子商务系统资源共享中的应用。

3解决建议

云计算服务是计算机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潮流。云计算的普及和使用是不以任何人和集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大势所趋。在未来,云计算必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电子政务系统的资源共享也应当正确看待云计算,不能应为云计算中存在一些问题,而产生排斥心理,具体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

3.1加强宣传力度

云计算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从初期的一个概念模型变化为一个成熟的、可以利用的、新的计算模式。因为,云服务提供商应当加大力度推销自己的云服务商品。让电子政务系统的使用者和管理者们真正认识到云计算带来的巨大便利,从根本上打消他们对于云服务的疑虑。只有这样,云计算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使用才会有“明天”。

3.2提高技术水平

云计算的安全问题的确是云服务提供商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云计算服务日趋而完善的今天,安全问题成为了唯一一个拖后腿的因素。许多由于云计算引入而产生的新的安全问题,没有能够给出彻底的解决方案。因此,在技术层面上,云服务提供商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云计算系统,特别是在安全方面,为用户带来新的安全体验。

3.3“由易到难”尝试

在不了解云计算安全性能的前提下,电子政务系统的资源共享可以从“由易到难”的顺序实现。首先从密级较低的数据共享开始,考察云计算的效果,最后,在考虑是否将核心数据放到云端存储共享。

4小结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