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学的趣味教学设计范文

文学的趣味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学的趣味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学的趣味教学设计

第1篇:文学的趣味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兴趣 缺乏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10008

导致学生缺乏语文学习兴趣的原因较多,像教师教学设计不科学、教学方法单一以及教学内容枯燥等,教师应充分重视问题所在,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高质量开展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确保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

1.教学设计不科学

所谓教学设计,主要是指教师对一堂课45分钟的阶段性设计,包括课前导入、知识讲解、提问、总结等。但是,由于部分语文教师忽视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没有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学都采取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单纯地教授学习技巧,包括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方法,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仅仅感受到45分钟的束缚,而没有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同时也没有体会到语文带来的乐趣,从而使语文教学失去了价值,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语文教学的败笔表现。

3.教学内容枯燥

由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导致其教学内容存在着一定的枯燥性,且教师没有充分重视这一点,也没有利用有效的策略将教学内容趣味化,学生面对枯燥的语文知识毫无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无法提起精神。

二、针对学生缺乏语文学习兴趣的对策分析

1.科学进行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方面,主要做好课前导入、课中提问两个方面的工作。在课前导入方面,教师可利用幽默的语言、问题、实事热点导入教学内容等,幽默的语言能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减轻学生的消极情绪,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而利用问题和时事热点导入则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课中提问方面,教师应确保问题的趣味性,同时要难易适度,有助于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行路难》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课前导入环节:(1)提问。教师询问学生李白大诗人最喜欢什么?学生会回答“酒”。(2)教师讲述与李白有关的趣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引入本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此种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2.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教育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是排斥语文学习,将会成为学生语文学习道路上的一大阻力,同时也会出现诸多问题,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应从实际教学出发,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增强初中语文教学的动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从学生的爱好、教育的发展以及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出发,合理恰当运用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

例如,在《背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情景引入的方式实施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父爱的伟大,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另外,在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教师还可以将目前在教育行业中较为流行的、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

3.将教学内容趣味化

为了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可从教学形式上入手,利用多样化的教学道具、多媒体辅助工具等实现教学内容的趣味化。

第2篇:文学的趣味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段 学困生 开放性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84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设计可以说是一门学问。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乐于去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勤于动手,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勇于实践。特别是在对处于小学高段的学困生来讲,如果教师能够将语文教学设计搞好,那么就能引起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困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从而使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获取的能力、对语文知识进行综合处理的能力、对语文知识进行进一步分析的能力、对语文学习中问题解决的能力等,得到极为有效的提高。就当前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如果想通过教学设计充分调动起小学高段学困生学习兴趣,那么就应当特别注意作业设计应该是开放的,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将课本知识同课外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既要把握好课堂教学,又要适当的将教学向课外进行有效的延伸,进一步提升学困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充分的发挥作业的作用,让作业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垫脚石。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注意保持作业的开放性,这样才能让作业契合学困生的实际需求,从而让学困生能够一改往日对作业的惧怕,进而让学困生也能够通过对语文作业的完成,来让其进一步深化对语文的理解,使其能够将教师讲授的语文知识进行转换,最终形成属于知识的语文知识理论体系。

第一,教师要在小学高段语文作业内容设计上进行开放。教师只有在作业内容设计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开放,在语文作业中为学生留下一定的选择余地,为学困生预留符合其学习水平的作业练习,这样才能让学困生能够顺利的完成作业,消除学困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让学困生逐渐愿意去进行作业训练,并开始产生对语文作业训练的兴趣,这样慢慢的也会对语文学习开始感兴趣。

第二,教师要在小学高段语文作业完成形式设计上进行开放。让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完成纸质作业,这样会让学生对每日数学作业产生一种倦怠的心理,特别是学习积极性本就不高的学困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对作业的完成形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可以结合当前的科技手段来对作业的完成形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从而让学生尝试一些较为新鲜的作业完成形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乐于去完成语文作业,进而逐渐也开始对整个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例如,就当前的生活条件而言,学生家长手中几乎都有智能手机,部分家长还给孩子也购买了智能手机,虽然学校三令五申的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但是由于部分家长的配合度不高,所以这一禁令也就在学校上课阶段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执行,而等到学生放学回家后,这就不是教师可以进行控制的了。本着“堵不如疏”的理念,语文教师完全可以把智能手机运用到学生的作业完成之中。有技术条件的学习可以开发手机作业APP,技术条件稍微落后的学校可以充分的利用微信公众号的优势,这里我们就着重以准入门槛较低的微信公众号来做进一步说明。学校可以注册一个公众号下面每个班级关联一个相关的子账户,每天教师在公众号上推送作业题目,然而学生就用手机来对作业进行完成并提交,教师就可以很便捷的在公众号的操作后台来获取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完成的作业,学生如果再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还可以及时的利用微信来同教师进行沟通。这样就让智能手机在学生的手中发挥了积极正面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到原来手机还可以用于学习,同时这样一种全新的作业完成形式,可以让学生能够觉得完成语文作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对玩心更重的学困生来讲效果更为明显。

第三,教师要在小学高段语文作业答案设计上进行开放。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本就十分丰富,教师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作业的答案是否合理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再作业设计中采用固定的答案形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标准答案”,这是极不可取的,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进行语文作业训练时,容易产生一种固有的“套路”,从而让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僵化,这对思维灵活性本就不高的学困生来说,后果是极具灾难性的。因此,教师在语文作业的设计过程中,不要对作业的答案做太多的限制要求,要对作业的答案范围进行m当的放宽,并采用灵活的设问方式,让作业题呈现出一种高度开放的态势,只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言之有理即为正确。这样可以让学困生毫无压力的去对语文作业进行完成,先使其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大胆的表现自己,然后让学困生渐渐开始对语文作业感兴趣,进而也对整个语文学科的学习感兴趣。

最后,教师要在小学高段语文作业评价设计上进行开放。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根据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予以不同程度的评价;根据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予以不同切入点的评价。这样才能很好的兼顾个能力层次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困生得到较好的鼓励,从而使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作业训练中来。

例如,学困生因为在完成作业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评价,且教师针对学困生完成的作业中的闪光点进行赞赏,并对学困生在作业训练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予以表扬,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然后再委婉的告诉学生其作业训练中的不足,这样更能够使学生乐于进行作业训练,并使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变得更为浓厚。

第3篇:文学的趣味教学设计范文

一、鲜明的教学目标

一堂课的有效性取决于课堂时间分配的有效性,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突出每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效课堂。准确而鲜明的教学目标将直接关系到课堂的主体内容。因此,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每一位老师备课的第一步,更是最重要的一步。

笔者将《青玉案·元夕》的教学重点放在了“那人”这一意象的鉴赏,因而在教学设计的主体环节便确定为小组活动,这也将成为课堂的主体内容。

二、高效的导入

导入是学生对课堂的第一印象,是一节课的第一炮礼花。成功的导入设计往往可以迅速捕捉到学生的兴趣,创作良好的课堂氛围,巧妙地切入课堂教学。面对花样百出的导入方式中,老师们往往会思考究竟哪一种才是最佳导入方式?是情境导入、新闻导入、活动导入还是其他?

首先,教师的语言必须生动而简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精心设计的语言,能把模糊的事情讲得清晰、有条理,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讲得生动、活泼,启发学生去追问、去探寻,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导入只是一个引子,时间应控制在三五分钟之内。其次,导入的方式需要新颖而巧妙。新颖别致的导入往往能够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一课《钱》这篇课文的导入,就可以采用活动导入的形式——汉字听写大会,让学生听写与钱相关的汉字,如锱铢、孔方兄等等。这样的导入形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补充了关于文本的背景知识,可谓一举多得。第三,导入必须紧扣文本和背景。高效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应该是有价值的,而紧扣文本和背景的导入不仅仅符合导入本身的功能,更能给学生打开一扇理解文本的窗户,诱导学生快速融入情境之中。在《青玉案·元夕》的导入,笔者采用了对联导入的方式,借助这个导入可以充分让学生把握辛弃疾的豪放词风、爱国豪情及所处时代背景,更好地理解词人的情感。

三、明晰的教学线索

教学线索是一个教学设计的灵魂。教学线索的清晰或是复杂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否。明晰的教学线索往往可以巧妙的将整个文本串起来,以点带面,让人眼前一亮。而教学线索的寻觅过程也是整个教学设计环节当中最劳心费神之处。而在本课的设计当中,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设计教学环节,即把握词的内容与形象——情感及意图——手法及技巧,重点突破本词的“那人”这一意象,旨在通过活动促进阅读与鉴赏,全面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找到“那夜——那人——那些话”这条线索分别对应不同的活动设计与意图。如下所示:

整体感知——朗读全词——品味元宵夜——那夜——修辞与技巧

意象鉴赏——小组活动——寻找知“辛”人——那人——意象与主旨

延展提高——仿写句子——写点知“辛”话——那些话——生动与形象

四、全方位的小组活动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有效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课堂教学应该以生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力打造高效课堂。以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便体现为小组学习、小组合作、小组探究,因此小组活动的设计决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有效的小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零门槛的。任何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并得到锻炼和提升。在“那夜”这个环节中,笔者采用了一个挖空填词的方式,那是一个()的夜晚。这样,文学功底较强的同学便会用到万人空巷、千盏明灭等词汇,而即使是较为内敛的学生也可以轻松地找到合适的词。其次,有效的小组活动应该是新颖的。在任何领域,创新都是受人欢迎的,教学也是如此,而因循守旧的活动方式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第三,有效的小组活动应该是开放的。学生的创造力永远是无法预设的,而一个既定的答案往往会让整个讨论的过程失去其本身的价值。因此,开放的小组活动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和想象力,答案永远是丰富多彩的。最后,有效的小组活动应该是好玩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条件是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设计出新奇好玩的小组活动,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有效的多媒体辅助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良好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仅可以让充分展示课堂内容,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反之,过分的依赖多媒体则将喧宾夺主,丧失课堂本身的魅力,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制作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辅助时应尽量简洁高效。

第4篇:文学的趣味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顶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9-054-01

课堂教学是教师生活的主要内容,需要精心设计。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设计,就没有好的教学。现如今,不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讲授知识,忽略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趣味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不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我们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顶层设计。

何谓“顶层设计”,就是站在智性与理性的高度,立足于课程目标、文本价值、学生能力和语文素养发展等高端因素对课堂教学进行总体构想,科学、多元、全面地预设学生的学习结果并精心实施,使课堂教学既有整体的明确性,又有具体的可操作性。

具体说来,语文教学顶层设计需要落实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将学情分析落实到位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来。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还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有何作用,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二、将教材使用落实到位

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占了很大比重,它们承载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其人文性能引起学生共鸣,恰当地运用教材,必然吸引学生,让学生喜爱语文,喜欢语文课堂。

1. 用活教材

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如果我们想方设法地、千方百计地去设计、上好每一堂课,做到活用教材,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得新颖、精巧,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将语文课堂演绎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识的迷宫”,使学生陶醉在你彩虹似的、绚烂多姿的语言艺术和课堂设计里而乐此不疲。

2. 灵活处理

教材是《课标》的载体,是课程目标实现的手段。教学设计时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选择教学内容要做好加减法,学会取舍。

三、将培养能力落实到位

语文是一门重要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设计时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着力提高学生这几项基本能力。

1. 强化听力

课堂教学中很多时间学生都处于听的状态,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听话训练,要采用多种形式强化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学设计时首先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流畅,内容要丰富,方式要多样。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要根据学生特点选择不同方式来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在听的过程中,用点头、微笑、赞许和关注的眼神来支持对方;用表情及简短的语言来启发对方;不轻易打断对方;允许对方发表和保留不同意见。

2. 规范说话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过程就是“说”。教学上的“说”,不只是教师授课,学生回答问题,而应是一种学生主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想的技能训练。教学设计时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将课堂这个舞台真正交到学生手中,为他们创设一个最佳的语言环境。

3. 优化阅读

教学设计时要重视阅读的训练,充分挖掘教材中“读”的趣味点,对范文的谋篇布局、风格特点、题旨意境等进行生动的分析和点拨,使学生想读、爱读,最终达到理解文章、为我所用。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有步骤的阅读,首先是读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是理解,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能够快速地掌握书本内容的结构、思路、特点。再次是领悟,注重读后有所启发、有所感触、有所创新,能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想。最后是应用,将书本的知识和自己的体会运用在实际生活和学习当中,检验自己的阅读成果。

4. 学会写作

写作是一种综合训练,既能从语言训练学生,也能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思维,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学设计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写作兴趣。通过分析教材中不同文体的框架结构,进行写作方法的训练。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

四、将提升素养落实到位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教学设计时要多方考虑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养。

1. 体验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教学中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体验人文精神,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提高人生境界。

2. 丰富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丰富,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学设计时不但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要与学生一起制定长期的课外阅读计划,指导学生有效有序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丰富文化底蕴。

第5篇:文学的趣味教学设计范文

一、规划游戏教学内容,营造表达及交流环境

小学语文教师需结合人教版教材的要求,尽量提前规划好游戏式教学的内容,减少以往语文课堂的严肃氛围,增加轻松的气氛,让学生愿意去表达思想情感及愿意主动行动。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受到语文的影响与感染,从而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形态。让学习内容回归生活,这样才可进一步发展教育,体现教育的正确引导性,促进社会进步。小学学生需在小学语文教师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擅于运用想象力看待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趣味化、游戏化的方式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擅于培养其进行深刻理解,并逐渐形成思维方式的理念。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确切的指导,注重游戏的组织性、有序性,此将有利于提高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样化的游戏方式既可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可给予充足的信心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带入学习的乐趣之中去,有利于提升小学学生对游戏化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也由此提高小学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此外,除了为小学学生规划游戏式教学内容之外,还需为其营造一个表达及交流的良好环境。小学语文教师需擅于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轻松课堂环境,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小学自身具有独特的特点,其对新事物的内容易感兴趣。目前,要求小学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擅于发散自身思维,将一些现实现象结合于游戏教学中。将游戏进一步引入游戏化教学,而为学生创建轻松的教学环境与气氛的同时,使其在游戏中学会语文。令其在进行趣味化方式的教学时,结合思考进行锻炼、培养小学学生的思维,为此提供重要方式。小学学生其更为适合运用游戏化教学,应用此种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推进小学游戏化的教学发展水平,进而全面培养小学生对于游戏化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结合游戏化教学方式进行探索游戏化与推进人教版课程的教学进程。例如在讲到《司马光》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设计个小游戏:让学生分组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同时也可以对文章进行自己的改编续写。实践中,有的小组就会想到其他的方法,例如一起把水缸推倒等情节,也有的小组是续写了大人来了之后的夸奖等。游戏表演可以让学生理解文章,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注重游戏教学设计,结合训练学生学习能力

小学教师使用趣味化教学方式,注重游戏教学设计,提高丰富小学学生的知识,利于培养小学学生的能力。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需以提升小学能力发展水平为出发点,运用趣味化游戏化模式为小学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师为其选择的适合的范围之内,根据兴趣选择进行游戏。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进行语言知识、生活常识的游戏方式的讲授来进一步促进小学表达交流能力的提高。帮助小学生学会理解道理,注重运用游戏教学方式为小学学生拓展知识面。

生动的游戏形象、有趣的游戏设计方式,也将利于小学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例如在讲到《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我们可以设计相关的绘画游戏: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脚印,谁能在黑板上画出小猫、小狗、鸭子、蛇的脚印呢?也可以反过来设计游戏:在多媒体显示屏上展示出不同动物的脚印,之后让学生来抢答分别是什么动物的。正反的游戏能够把学生的逆向思维加以锻炼,正着思考之后也可以回答出这是谁的脚印。此外,除了注重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还需结合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结合游戏积极构建优质教学设施环境,积极为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进一步拓展游戏形式,进而促进小学表达能力发展。教师还需培养小学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游戏趣味化方式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小学学生独特的思维以提高游戏游戏学习的效率。小学语文教师还需注重游戏应用方式,其需进行适时引导。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引导,并且擅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开展游戏活动的前提及关键。小学语文教师应选择一些游戏形式,也将利于学生能力发展。

第6篇:文学的趣味教学设计范文

一、采用多样的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促进人的智慧与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如果学生对于小学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会更加集中精力,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得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使得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习情境的设定,使得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体会语文学习的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突出语文性,尤其是对新课程中强调的新理念、新要求的渗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逐渐由主导向引导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对教材的分析上,要加强对教学课题的内容,编者的意图的分析,突出语文教学的新观念,新方法,新知识。对于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性,趣味性,教学设计简明扼要,加强语文课程特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加强对故事的引用,在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时,可以由一个小故事来引入,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趣味中加强对新知识的领悟与吸收,更好地将学生吸引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进入到语文学习状态之中。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在我国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中,一直强调着教师的主体地位,沿用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学生则处于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位置。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限制的学生思维力与想象力的发展,使得学生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新课改下,就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明确的确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观念的转变,加强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从而使得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给学习以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对所学知识进行尝试,让学生在对语文知识的探索中去对问题进行提出与解决,最大程度地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真正吸引到课堂教学之中,把教师与学生放在同一个平等的位置,努力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研究课本,一起讨论,老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而非主导的地位,让学生有大胆发言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应学的知识,在精神上也是一种愉悦地享受。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先进的教学设备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之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加强对先进的教学设备的运用,从而使得原本比较枯燥的语文知识,通过声音、图片、动漫的形式更好地表现出来,把较有难度的语文知识降低,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去吸收更多的知识,加强对学生认识能力与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同时,通过先进的教学设备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四、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教师评价机制的渗透

第7篇:文学的趣味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职业中专 语文教学 多媒体技术 语文课堂 趣味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学习的过程,传授学生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是推动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高效催化剂。当职业中专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推动力,积极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探究。因此,广大职业中专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职业中专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教学实效。那么,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就成为广大职业中专语文教师的得力助手。

职业中专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它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职业中专语文课程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获得基本的语文素质和学习能力。一堂语文课如何讲才有趣味,成了我们在职业中专语文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究的课题。

职业中专学生所有智力方面的学习都依赖于兴趣。课堂教学关键在于如何激发职业中专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教育教学顺利展开的高效催化剂。因此,广大职业中专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实效。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激发职业中专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通过形式多样的导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导入新课是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精彩的导入能够先声夺人和引人入胜,能激发职专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新课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采用。新课导入方法有很多,例如讲故事导入、演讲导入、笑话导入、情境导入和引用导入等。如讲《长江颂》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长江的视频进行导入,并让职专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和感悟,说出自己心中的长江,再学习长江颂这篇文章。这样灵活多样地选择课堂导入方法,能够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很多,如启发式、比较异同式、朗读表演式,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抽象的文本变成生动直观的图像。如鉴赏诗歌和精美散文时,我采用诵读方式,配上悦耳动听的音乐,让诵读声代替无休止的讲解和机械重复性的“知识点”练习。诵读不求声音多么宏大,但一定要读得清新自然,不求普通话多么标准(标准更好),但求读出节奏和思想感情。读动情处给它情感,该激昂处给它激昂,该低沉处给它低沉,使文本之意能够充分表达,文中之情充分展现。诵读体会,不只是内心的感受,还包括肢体的感受,如诵读《赤壁赋》时,职专生会真切地感受到作者面对赤壁景象感受到强烈震撼,进而有一种强力度的阅读冲动反应,还会产生如同作者一样的展现冲动,体会作者壮阔的胸襟和豪放的气魄。让职专生小组合作吟诵这篇文言散文,会使职专生积极踊跃地投入诵读,品尝到小组诵读的喜悦。又如教学说明文《中国古代建筑特征》时,因为我班学生大多没有仔细看过古代建筑,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课前通过网络上网查阅资料,认真制作整洁美观的课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教学课件,非常形象生动,职专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了教学知识,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又如讲《游褒禅山记》、《过秦论》等文言文时,职专生学得乏味,针对这一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效结合历史典故教学,这样职专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高。

三、通过多种表演的形式,直观理解,加深认识

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让职业中专生积极参与课堂表演,这样既能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讲授《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让职专生编演课本剧,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形象生动,给职业中专生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教材中许多精彩的情境描写、语言描写,也可以让职专生积极表演,激发兴趣。我们可以积极组织辩论、知识竞赛,这样能够激发职专生思维过程中的亢奋感,使他们注意力更集中,聪明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能够强化职专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如讲解《杨修之死》时,让职专生就“曹操该不该杀杨修”这一论题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分析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8篇:文学的趣味教学设计范文

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练习课”教学的研讨活动,观摩了低、中、高各年段的练习课教学,几位执教老师上的练习课,既务实又灵动,既注重规范和基础,又关注个性和张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 “基础”练习,注重规范性

例:苏教版二(下)《练习5》教学片段

出示儿歌:

句中有停顿,加只小蝌蚪(,)

一句话说完,画个小圆圈(。)

疑问或发问,耳朵坠耳环(?)

命令或感叹,滴水下屋檐(!)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首儿歌,读出节奏感来。(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

师:请你再仔细读一读,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每一行的后半句说的都是标点的样子。

师:说得真好,那前半句呢?

生:说的是应该在什么时候用上这些标点。

(出示这四种标点,写在方格中)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标点在方格中的位置,谁来说一说?

生:逗号、句号在方格的左下角,问号、冒号在方格的左半边。

师:观察得真仔细,说得很正确。下面看老师写。

(教师范写,学生在练习纸上练习,展示台展示评价学生作业,学生修改自己书写的标点)

这是镇江的蔡老师执教的一节低年级的练习课。执教者首先通过饶有情趣的儿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在方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老师非常舍得花时间,从容不迫地指导学生观察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这四个标点在方格中的位置,并通过老师范写、学生练习反馈,指导学生做到书写时形状规范不走样,位置正确不出格。这样一种实实在在的规范性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很有实效的,为学生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育基础性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致力于为学生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培根固本,积淀势能。

二、 “探究”练习,聚焦实践性

例:苏教版四(下)《练习5》教学片段

一、 比较感受,感受谜语的趣味性。

1. 将“辣椒”在词典上的解释和谜语对比,发现谜语表达很有趣。

2. 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有趣谜语。

二、 欣赏谜面,探寻编好谜面的秘诀。

1. (出示刚才欣赏过的三个谜语)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三个谜语,研究一下,有趣的谜语是怎么编出来的。

2. 小组讨论,派代表汇报交流,小结。

3. 出示编谜小儿歌,朗读:要想谜面编得好,先把特点给找到。善用比喻和拟人,巧用矛盾更是高。最后千万别忘掉,注意押韵像童谣。

4. 读读猜猜补充的五则谜语,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谜面,想想好在哪里。

5.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教者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主探究破解编谜诀窍,学生通过品读、感悟,自己悟出了谜语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在表达上的特点,那就是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形象地描摹事物。这种对语言规律的认知,是学生在多次反复的语文实践中感悟出来的,而不是来自教师的灌输和死记硬背。所谓“练习”,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想要掌握语言,运用语言,必须亲历实践,反复实践。我们应该变“教师讲析”为“学生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在实践活动中发现规律,建构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智慧。

三、 “趣味”练习,讲究情趣性

例:苏教版三(下)《练习6》教学片段

“闯三关,感趣味”板块:

一、 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巩固性练习)

二、 在句子的不同位置加标点:

1. 昨天的举重比赛蚂蚁打败了大象赢得了冠军。

2. 列举古代的例子: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金银也可。

三、 看一段动画――喜羊羊,请学生给动画配音,台词无标点。

(同桌讨论一下试着加上不同的标点,再分角色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情)

教者设计了“闯三关,感趣味”这个板块,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闯关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加深对标点作用的认识。三关的设计层层深入,第一关属于巩固性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第二关选择的内容很有意思,学生在被语言内容吸引的同时不知不觉又认识到标点在句中的位置不一样,句子的意思会不一样;第三关从内容到形式更为学生所喜爱,学生在看、听、说、演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明白了同样的句子加上不同的标点,句子感情不同。这样的设计既科学合理又充满情趣,教者充分关注到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力求使练习儿童化、情趣化,将语文能力的培养融入丰富、有趣的情境之中去,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学习情绪愉悦,学习思维活跃,对学习内容总是保持新鲜感的状态中,从而达到乐学趣学,学得活,用得好。

四、 “板块”练习,突出综合性

例:苏教版五(下)《练习7》教学设计

一、 生活秀

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写过信吗?你知道一封书信一般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2. 这是姑妈写给莹莹的信,主要写了什么事?(出示韩莹莹的回信)读一读,说说有什么感觉。具体找找有问题的地方。

3. 学生在书上自己修改,交流。

4. 听相声明理:讲礼貌。

二、 训练场

1. 出示文中词语: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是否用过这些词?在什么情况下用?怎样用?

2. 剩下的没用过的词中,有没有也能理解的呢?还有不明白的吗?那我们大胆猜猜看。

3. 认识了这些礼貌用语后,老师要考考大家了。(出示书上连线题,补充书外的礼貌用语,结合语境填写)

三、 现场秀

学习礼貌用语更重要的是能在生活中用,这里有三个生活场景,请你选择一个尝试和同桌进行说话练习,考考你会不会用上礼貌用语,能否用得得体。

购物:你在超市的货架前兜了好几圈,也没找到想买的爆米花。这时,迎面走来一位超市的工作人员……

打电话:同学打电话邀请你参加自己的生日聚会,可是不巧,你有事不能参加……

借物品:要写作业了,你突然发现笔没带……

四、 百宝箱

你们看,日常生活中不仅要用礼貌用语,还要用得妥当得体,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的气氛,有助于我们的人际交往。最后老师传授一个秘诀给大家:“请”字当头,“谢”字随后,“您好”不离口。礼貌用语挂嘴边,温暖涌动在心头。

第9篇:文学的趣味教学设计范文

音乐课,看似是内容丰富,但在具体听赏时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根本不能沉下心来,深入文本,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不能调动起来,学生学得很被动,上课的效果显得沉闷、学生缺乏兴趣。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323-01

1 音乐欣赏教学中常见的几个误区

1.1 单一听赏型:

单一听赏型,即教师仅凭音响资料,整堂课以一种听的方式来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课型。这种单一的课型缺少教学的艺术,课堂上缺乏互动性、趣味性、探索性,死气沉沉,更谈不上激活思维与激感,不符合普通中学教育的音乐课堂教学原则。我们将这种教学视为一种主客体无交流的教学。主体,即我们的学生,客体,即我们欣赏的作品。在课堂教学中,视听条件再好,我们可以强化认知,主体会受到一定的感受,但是主客体无法交流情感。在这种教学活动中,语言替代音乐的现象往往以师生,学生之间语言交流的形式出现。音乐教育的实践证明,主客体无交流欣赏教学的教学效果甚微,其原因是客体(即作品)对主体(学生)仅仅是通过音响或媒体图像产生单向的情感影响;由于主体(学生)受到年龄、文化、社会生活的体验等等的限止,而音乐艺术是时间艺术,瞬间即过,因此音乐给学生留下的记忆是模糊的;情感方面的震撼是浅层次的、短暂的。尽管如此,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主客体无交流欣赏教学仍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1.2 语言替代型:

“语言替代型”,顾名思义即以语言替代音乐,整节课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犹如语文课一样,与上面的单一听赏型形成两个极端。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音响在时间中展开,因此音乐也是时间的艺术。音乐艺术的这两个特征决定了音乐欣赏教学应以听赏为主,教学中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有学生想象的空间。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习惯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音乐,极其有限的教学时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消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忆。因此音乐艺术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绝非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那种以语言替代音乐的音乐欣赏教学其效果充其量只是诗歌、散文、故事即语言给人的感受,这样就完全不符合音乐欣赏审美的规律。

1.3 教师“越俎代庖”型:

我认为课堂师生角色关系要和谐。这里又遇到了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谁是主体”的问题,就像“鸡与鸡蛋”的问题一样难辩是非。总之,协调好师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角色很重要。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急忙公布谜底的做法,不仅使课程失去了趣味性也不能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教学效果不佳。

2 我对音乐作品欣赏教学中出现的误区所持有的看法

对学生而言,教师在欣赏音乐作品前适当的引导是责无旁贷的。在音乐欣赏中,教师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以及作者创作情感,让学生在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之前就带着一种注意与期望也未尝不可。但是,我们教授的对象是十四、五岁的中学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特殊时期。一方面,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独立认识、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象思维以及抽象思维能力都在这一时期从幼稚趋于成熟。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其教学设计决不是用连环套似的操作程序来控制学生,而是致力于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由探究、多向交流的情境和氛围,是一种宏观调控。它只需要在总体上构建合理的框架,并明确师生努力实现的三维目标,而具体过程则留待课堂上灵活处理。它必须留出一定的空白,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去填补。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也应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参与者,因为只有他们最了解自己的学情。因此,我们可多多引进其他学科在教学上的好方法,多多有意图地挖掘姊妹艺术的联系,多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指导,如何使学生从学而无疑走向学中生疑,如何整合教材从而更好优化课堂等。

3 如何避免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误区

3.1 扫除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的技术障碍。

这些障碍并不存在于艺术作品之外,而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它们可能是学生对一些音乐要素未能掌握导致的。对于学生来说,音乐要素中调式,调性,和声以及曲式结构相对而言难以掌握些,而音色,力度,速度,旋律等则相对容易被他们感知。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初二的学生情况也是一样的。虽然,他们已经接受了从小学到初一年级,近七年的音乐教育。但是,每当听赏完一个音乐作品后,他们能反馈的往往还是作品旋律好听或不好听,节奏快或慢,给人以喜、怒、哀、乐中的那一种情绪,稍好些的会告诉你,该作品的演奏使用了什么乐器。然而,他们通常不能解释为什么这样的旋律进行会好听,一些特殊的节奏型是怎样在作品中制造情绪的,为什么不同的配器会产生出不同的音响效果,还有怎样进行正确的联想与想象而不是漫无目的的遐想。

3.2 有意图地挖掘音乐姊妹艺术的联系。

尤其是初二的艺术(音乐)教材,其中的每一个单元几乎都包含诗歌,绘画,舞蹈以及电影板块。为什么要有其他艺术形式的欣赏呢?它们之间有联系吗?答案是肯定的。原始艺术中,音乐、舞蹈与诗歌就是“三位一体”的结合体,是一门艺术。中国的戏曲,就是文学、歌舞、说唱表演的结合,同时吸取了美术的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电影艺术更是结合了摄影、文学、戏剧表演和美术、音乐等多种因素。

3.3 以乐为本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