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生物教学建议和措施范文

高中生物教学建议和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物教学建议和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生物教学建议和措施

第1篇:高中生物教学建议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生物学 课堂教学

浙江省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从教师专业培训、教学指导意见编制、到课程实施已整三年,完成了一轮教学改革活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验和教训需要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总结。以保证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和课程目标的实现。在众多问题中,课堂教学(包括实验课)效率问题的重新审视已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课堂教学效率的重新认识

课堂教学效率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关键和着力点,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实用、有效策略。这本来是教育界比较清晰的基本观念。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入,这一本来清楚的问题开始模糊或被忽视,而且有一种普及化的趋向。认识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率的地位和作用,成为顺利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因素。

课程纲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基本目标,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改革问题,并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得以体现。也就是说,新课程只是从学科教育的目标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学实施提出新的建议,并没有改变或削弱课堂教学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新标准,要实现教学目标就是要强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教学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可能有多种多样,我们所要追求的就是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考的好一点,又读的轻松一点”。在生物学实施中的课堂教学(包括实验课)中。理念与行动、愿景与现实总是存在不尽如人意的空间。

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表现形式

1,“题海战术”为主的应试

考大学仍然是高中生物教学、实验的主要任务,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仍将如此。新课程实施中一线生物教师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培训,对新的教学理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如何破解高考的传统方法仍然是困惑一线教师的主要问题。在没有有效的“低负高效”的教学模式前,他们不敢抛弃原有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在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又无法改变课堂教学、实验的现状。

2,强调形式的优质课盛行

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了许多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以探究性学习为例,它是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教坛新秀评比等多种场合,经常可以看到只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模式,不重视教学效率的现象。一线教师听完这样的展示课,在自己的岗位上根本无法模仿。施瓦布在对探究性教学的模式化问题的批判中指出:“口号+模式化的教学是关于探究的新教条,是比传统教条更加值得怀疑和无用的教条”。

类似的教学形式主义还表现在多媒体组合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反思性学习等新课程实施后新增加的教学形式中。在这些课程中,普遍地存在着重视形式,不重视效率或低效率的现象,忘记了形式服务于内容、服务于学生成长的宗旨。总之,在新课程实施中片面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问题比较突出,以至于公开课和平常教学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

以上两种情况在当今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普遍性,影响到了高中生物学的教学质量,也影响到课程标准的高效实现。

三、基于问题原因分析的教学建议

1,建立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目标的最有效实现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的教学理念,应成为每一个教学工作者自觉行动目标。教学目标控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始终。

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要正确地理解教学目标。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教师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来理解教学效率,将三维目标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使之成为组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

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还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特别是中考和高考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应该保证以三维目标来评价教学的效率。在日常教学评价中,更多地发挥促进性评价的作用,更多地使用形成性评价和学生潜能评价,使教学评价真正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浙江省2009年将进行新课程实施后的自主高考,这次高考生物试题是否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否能够真正从三维目标角度去衡量和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成为影响高中乃至初中甚至小学生物科学新课程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问题。

2,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对课堂教学开展反思和研究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有效的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应放在研究学生的生物学习上,凶为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所以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中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题。应把学生看作重要的教育资源,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使新旧内容得到深化和重构。

很多教师表示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落实生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如何开展高效率的生物课堂教学。但是,他们又缺乏对教学实际中问题的研究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总觉得进行教学研究会牵制他们的精力,没有时间进行教学研究。这种相互矛盾的情况是当今一线教师心理的真实写照。

教学研究地位与作用的缺失还表现在部分学校对生物教学研究的不重视,将其定位成无用的、或为学校装饰门面的活动。相关的鼓励政策、经费的投入缺乏。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普遍采用“带徒”的方式。我们承认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传承的重要性,不反对向优秀教师学习。但是,一旦以师徒的形式对教学、研究进行固定,不仅影响年轻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形成,也影响老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将教学水平提高等同于“手工艺”水平提高的思想观念,它曲解了教学活动的性质,是一种值得深思、摒弃的观念和方式。

3,提高骨干教师的教学述评能力,提高示范课的示范作用

生物骨干教师足基础教育中的中坚力量。在一线教师中起着带头人和示范的作用,提高他们的生物课改理念、教学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并通过他们带领其他教师提高,是新课程实施中的有效途径。

第2篇:高中生物教学建议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说课模式;设计;实践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150-03

一、问题的提出

一般师范生职前说课技能训练,准备时间较长,完成说课的时间也较长(8~16分钟),但就业招考面试说课准备时间较短,甚至没有准备时间,完成说课要求的时间也较短(5~8分钟),学生就业招考中,无法按规定的时间完成说课,取得面试说课的优异成绩,直接影响学生一次就业率。本课题研究期望解决的问题是:设计两种不同的说课模式,两组学生分别加以实践运用,再比较分析、评价其说课效果及适应性,最后筛选出能适应不同招考要求的优化说课模式,提高学生说课实践能力和说课面试招考的适应能力。说课对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理性化教学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还能展示教师对课标、教材和教学理论的掌握水平及反映教师个人素养,所以,有关说课的研究十分活跃。针对师范生说课的相关研究包括:师范生说课技能现状调查、怎样说课、说课与教研及说课评价方法。以上研究对丰富说课理论、发展说课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关说课与就业招考的研究,尤其是设计不同说课模式,培养师范生说课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研究还未见报道。调查表明,高中教师面试招考的形式有试教和说课,而说课面试的变化趋势与要求体现为:说课准备时间和展示时间越来越短,原来的程序式说课模式很难适应该考试要求。本研究期望设计一种适应面试招考要求的说课模式,通过说课训练加以运用,评价实施效果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从而指导师范生有效备考。

二、研究方法

1.教学实践行动研究。

(1)教学实践行动研究含义:取向主张行动研究就是教师或其他教育实践工作者,在面临一个实际问题时,所展开的行动过程。目标是改善行为质量。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环节。特点是由行动者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为行动而研究,采用主体研究方法。

(2)行动研究的计划内容:设计说课模式和说课训练模式,根据教师招考的要求,设计出两种模式,即适应有一定说课准备时间和说课展示时间的说课模式,和适应较少说课准备时间和说课展示时间的说课模式。将参加说课技能辅导的40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按照不同说课模式设计、展示。对每种说课模式提出一定要求。说课训练模式为:说课理论集中专题辅导—说课稿及说课课件案例分析—不同模式的说课稿及说课课件设计准备—集中演练、展示—总结评价反思。

(3)行动研究的实践内容:按规定的说课模式及要求进行集中的说课展示,记录展示者的姓名、主题、日期、说课时间、模式选择、程序及评价,并给予成绩评定。说课结束后,当即点评展示者得失。行动研究的实践研究在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实施了两轮,涉及生物科学2008级和2009级的92名学生。

(4)行动研究的观察内容:运用说课评价量表定性评价展示者整体表现,定量评价展示者说课效果,并收集观察和表现的原始资料,作为事后比较分析评价的依据。

(5)行动研究的反思内容:选择学生和教师评定量表的均分、两种模式展示的整体表现、说课表现与面试说课要求的比较、个别访谈、教师招考的实际表现、与教师招考的适应性和可行性分析、说课展示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指标,总结反思说课的实践效果,并给出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

2.文献比较和教学经验总结法。主要完成说课模式设计和说课训练模式设计,辅助研究方法。

3.课堂观察法。观察记录说课展示者的实际表现,作为判断说课模式适应性的依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两种说课模式设计及依据。根据说课理论研究的文献查阅和说课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总结,设计出两种说课模式,即程序式说课模式与点式说课模式,以适应目前教师招考的两种要求。前者适应有一定说课准备时间和说课展示时间的说课模式,后者适应较少说课准备时间和说课展示时间的说课模式(表1)。程序式说课模式: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程序安排及意图—说重难点处理及依据—说能力、或技能或科学方法教育安排及意图—说情感教育安排及意图—说手段选择及依据—说双边活动安排及依据—说练习反馈及依据—说教学时间划分及依据—说板书设计及依据)。该模式的主线是说课内容及要求。点式说课模式:教什么及依据(说课主题、本节教材地位与作用、要学习的知识点、重难点、教学目标及依据)—怎样教及依据(程序安排、重难点处理、双边活动安排、方法手段选择、练习反馈、板书设计、时间划分、学法指导、教学目标实现及依据)。该模式的主线是知识点。说课策略是回答清楚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如此教,要求突出重难点处理及三维目标达成的说明,采用口头脱稿说课,并严格控制说课展示时间。

2.教学实践行动研究结果。

(1)行动研究的结果与分析。运用说课评价量表统一测评生物科学2009级40名说课展示者,程序式说课的平均分为84.6分,≥90分的人数占15.4%,≥80≤89分的人数占73.1%,≥70≤79的人数占11.5%;而点式说课的平均分为84.3分,≥90分的人数占28.6%,≥80≤89分的人数占50%,≥70≤79的人数占21.4%。两种说课模式均分相近,说明按两种说课模式进行训练,均可获得理想的说课效果;但点式说课低分组所占比例高于程序式说课低分组所占比例,表明点式说课学习难度大于程序式说课,可能与两种说课模式设计、展示要求不同有关。程序式说课展示时间平均10.8分钟,10分钟及以内人数占53.8%,超过10分钟人数占46.2%,80分以上人数占88.5%;而点式说课展示时间平均8.8分钟,10分钟及以内人数占71.4%,超过10分钟人数占28.6%,80分以上人数占78.6%。说课比赛及教师招考面试说课时间要求不同,前者一般10~15分钟,后者一般5~8分钟。本次研究程序式说课有11.5%的人超过15分钟时间,点式说课有64.3%的人超过8分钟时间。可见,在说课时间有效控制方面,点式说课处于劣势,可能与展示者对点式说课理论实践学习不足、要求较高、较难掌握、内容不熟等因素有关(表2)。

(2)行动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利用说课评价量表评分结果、说课展示课堂观察记录结果,总结本次行动研究存在的问题如下。①说课准备时间较长。本次说课研究给定准备时间约2周,而实际面试及招考中时间较短。应缩短说课准备时间,才能适应说课比赛和教师招考说课面试的需要。②说课展示时间控制较差。说课比赛要求时间为10分钟以内,教师招考说课要求时间为5~8分钟以内,而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达到这一要求。③说课设计水平有待提高。④说课过分依赖说案和说课课件。点式说课脱稿说课仅占28.6%,程序式说课脱稿所占比例更低。⑤说课整合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待提高。点式说课整合不够占57.1%,反映了学生对程序式说课整合能力的不足,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说课时间的控制。

3.两种说课模式的评价及适应性分析。程序式说课是学习说课的基础,学习掌握较易,设计和展示程序相对固定,对脱稿说课要求较松,对说课各环节整合的要求也不严,说课设计和说课展示较易统一,适合初学者和有足够准备时间的说课比赛及教师招考利用。点式说课可以看成是程序式说课的变式,学习掌握较难,设计和展示程序变化大,对脱稿说课要求、对说课各环节整合的要求均较高,适合准备时间很少、说课展示时间较短的教师招考利用。

四、结论及建议

1.结论。①说课行动研究的结果表明,对高年级的师范生而言,两种说课模式的学习和实践均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均分84.6分和84.3分;80分以上88.5%和78.6%)。②一次辅导说课展示的优秀率不是很高(程序式:15.4%;点式:28.6%),较难学习的点式说课展示的优秀率高于程序式,说明学习难度大不会根本影响该模式的学习应用。③两种说课模式设计意图不同、结构不同、学习难度不同,但都有各自的适应性和可行性。④说课准备时间过长、展示时间过长,与说课比赛和教师招考要求有一定差距,需要探讨改进措施。⑤两种说课模式整合率和脱稿率均较低,与说课比赛和教师招考要求有一定差距,需引起重视。

2.建议。

(1)提高说课实践优秀率的措施。基于两种说课模式一次辅导说课展示均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及优秀率不是很高的事实,建议在总结一次辅导说课展示所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师范生进行二次辅导和展示,进一步提高说课实践优秀率,从而提高说课面试的竞争力。

(2)程序式说课的问题及对策。两种说课模式在说课实践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同,应针对性地制定改进策略,以实现说课行动研究的目的。根据说课实践课堂观察的结果,程序式说课实践普遍表现出的问题是:过分依赖说案和说课课件,不敢脱稿;说重难点处理不清楚;对“怎样教”的依据解释不够等。建议展示者多熟悉说案、说课内容及要求,提高自信,以提高脱稿率。加强教材分析,以合理处理重难点确定、处理措施及二者依据。在“说教学过程”环节,结合知识点教学安排,具体说明三维目标的实现策略。学习教学理论,对“教什么”及“怎样教”的依据能准确地加以分析。

(3)点式说课的问题及对策。根据说课实践课堂观察的结果,建议通过以说课依据设计过渡语、加强“怎样教”及依据的说课整合、抓住主要知识点或重难点的线索进行整合、熟悉说案及说课内容、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等途径,有效控制说课准备时间和展示时间。通过充分准备和熟悉说案与说课内容,提高口头脱稿说课率。抓住主要知识点或重难点的线索,把方法、手段、重难点处理、三维目标的实现策略、双边活动安排、练习反馈、板书设计等“怎样教”及依据的说课环节加以整合。通过案例和示范提高说案和课件设计合格率。

(4)对教师招考的适应性。设计说课模式并加以实践的目的是提高师范生参加教师招考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将实践效果与教师招考的要求进行对比,并接受教师招考实践的检验,是判断该模式好坏的标准。从生物科学2008级参加高中生物教师面试说课的成绩和2009级说课行动研究的结果来看,该说课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适应性。如何适应教师招考所要求的5~8分钟完成说课,并说出较好效果?选择点式说课模式,处理好该模式实施的几个关键因素如有效控制时间、脱稿说课、整合说课、抓住主要知识点或重难点说课、说课内容较熟、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则可以实现该模式设计意图,并达到教师招考面试说课要求,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莫忆遐.师范生说课技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8):44-45.

[2]李茜腴.高师师范生说课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4:134-136.

[3]王仑.说课“四要领”解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3):70-74.

[4]张国朝.浅谈说课的高度、广度、深度[J].科技文汇,2012,05:27-28.

[5]方贤忠.如何说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8-135.

[6]刘国丰.高师学生说课研究[J].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2011,09:8-12.

[7]杨绪明.高师学生语文说课实训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2,25(3):46-49.

[8]王永忠.谈高师院校加强学生“说课”训练的重要性[J].中国成人教育,2012,03:44-45.

[9]韩新华,许英变.物理师范生说课技能培养的探索[J].忻州师范学院选报,2011,27(5):98-100.

[10]郭金铭,袁天凤,甄英.新课程标准下地理高师生说课能力培养探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0):100-103.

[11]韩景春,祝尹全,任妙真.关于说课及对高师学生进行说课训练的探讨[J].菏泽学院学报,2007,02:131-133.

[12]朱永飞.师范生说课训练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1,7:46-48.

[13]汪贻文,任洪亮.论高师院校师范类学生说课技能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12:162-163.

[14]许燕红,黄秀英.师范生说课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1,1:8~10.

[15]赵玉.利用微格教学培养师范生说课能力的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1:94-99.

[16].双向式说课简论-说课模式新构想[J].教学与管理,1996,2:21-22.

[17]易青.开拓说课新园地-浅谈说课与教育科研的有机结合[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2,26(3):55-56.

[18]李沛立,刘怀祥.体育教师“说课”能力的评估方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0(1):91-92.

[19]刘恩山.生物学教育研究方法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0-143.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