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医疗的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信息化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化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五项业务中深入应用;建设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基础数据库;建设一个医疗卫生信息专用网络;逐步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标准体系。
2010年末,财政部又新增11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医改,其中27亿元直接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80%以上的亿元采用了HIS系统,95%以上的医院采用财务管理系统,至少13个以上的地市开始调研或正在筹建区域医疗信息化,全国提供医疗软件的厂家不少于500家。中国目前每年的医疗IT消费约为150亿元,并保持25%的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290亿元的规模。
同时也应该看到,各医疗机构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以眼前需要为出发点进行系统选型和建设,导致系统功能单一、应用独立、布局分散。这样的建设格局很难满足医疗发展的需要,维护系统升级,安全难以保障,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的问题日益严重。
抓好标准化工作是医疗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医疗协同和医疗资源整合的前提。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制定。卫生部自2011年起修订了超过120条标准,正式的接近80项,内容包括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区域卫生平台、医院信息平台等技术标准,为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但是,目前的医疗标准体系还不够全面,仍有空白的领域,比如与医疗通信有关的标准就较欠缺,医疗标准体系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还有待观察和完善。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医疗机构和IT厂商对医疗标准的重视程度和应用程度较低,没有很好地贯彻和执行,这种现象在前几年尤为明显。
构建以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区域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医疗信息化未来发展的趋势。从2009年开始,国家选定了13个地区作为区域医疗试点,这13个地区大部分正在论证或已经启动了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
然而,在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中尚存在顶层设计缺失、投入不足、新一代信息技术利用不够、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不均衡、技术和人才匮乏等众多问题。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从医疗体制、IT安全和标准化等方面提供保障和支撑。
我国政府已经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药物配给制度、合作医疗制度、医保制度等为医疗改革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分配体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明确,不然“看病贵”、医生拿回扣等问题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在应用安全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必然需要新一代的安全手段或措施来保障,如云安全等,这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医疗信息化发展趋势
目前的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大型医疗机构和城市的医疗机构在设备、人才、技术等各个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然而规模较小和地区偏远的医院机构留不住人才,无力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导致医疗资源严重失衡,这种现象是造成目前大型医疗机构人满为患、挂不上号,小型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少人问诊的根本原因。因此,构建区域性的医疗信息化大平台,整合医疗资源,实现“初诊在社区,看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以及“双向转诊”等新型医疗模式是未来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智能和高效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趋势。例如,突发疾病自动报警、药品运输自动跟踪、医疗数据自动获取等,都需要智能化设备和软件来完成。此外,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医疗效率,使卫生机构在固定的时间内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比如在挂号、建立病例、化验、诊断、配药、缴费等环节采用信息化技术,医疗效率较传统做法将有革命性提高。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一直是我国医疗事业的重心之一。我国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形势并不令人乐观,近期社会上医疗投诉和医疗事故频发就说明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迫切性。未来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将更多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技术,在医生行为管理、卫材管理、医药管理、临床化验等方面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和透明化,减少人为失误,大幅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随着经济、社会、IT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的医疗事业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比如移动医疗、家庭智能保健和远程医疗等,这些新型的医疗形式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
1.移动医疗
移动医疗是基于移动计算、智能识别和无线网络等新一代IT技术及通信技术,实现移动查房、移动护理、药品及标本智能识别、人员和设备实时定位、病人呼叫无线传达等功能。
2.家庭智能保健
老人是容易患病的高危人群,再加上居民对疾病预防和日常养护的重视,家庭保健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家庭智能保健就是利用物联网的相关技术,通过感应装置、监测装置、报警装置、求助系统等便携式医疗设备,不仅可以使居民能够实时获取本人的健康指数,而且远在医院的医生也可以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居民的保健和护理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3.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就是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影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发挥大型医学中心(比如三甲医院)的人才、设备、技术优势,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医疗机构(比如社区医院)或处于特殊环境下的患者提供远程医疗诊断、专家会诊、医疗咨询、培训和其他医疗服务。
智慧医疗体系有应用层、云计算平台层、数据层、物联网技术层和保障层。
1.应用层
智慧医疗应用层主要包括门户类和业务类两类系统。
医疗门户应用系统通过Web方式,使医疗事物的参与者,比如患者、医生、护士和行政监管人员等,通过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参与医疗事务,真正达到了应用网络化、应用终端化、应用实时化,最大限度地将智慧医疗的效果落到实处。这类应用通过自助服务类门户、医疗业务类门户、医疗监管类门户三类典型的门户网站来实现。
自助服务类门户系统。居民通过登录自助服务门户网站,可以实现网上健康信息查询、网上医保信息查询、网上购药、网上挂号、网上健康咨询、网上培训等。
医疗业务类门户系统。医护人员通过登录医疗业务类的门户网站,一方面,可以调取和查阅病人的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实现与病人的互动;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可以登录相关的业务系统,完成日常医疗工作,比如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典型的应用。
医疗监管类门户系统。医疗监管人员通过登录医疗监管类门户网站,可以及时对医疗事务进行监督和管理。例如,对于院长等医院管理者来说,可以及时监管到医生的出诊情况、床位使用情况、挂号情况和收费情况等;对于卫生局局长等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可以了解全区的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情况和使用情况、患者的投诉情况、突发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等。
医疗业务类应用系统是以“患者为中心”,围绕医生、护士、急救人员、医疗监管者等如何为患者提供智能、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为主线来进行规划、设计和安排的。覆盖公共卫生业务、医疗服务业务、医疗保障业务、医药供应业务四大方面,以及行政监管和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
2.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平台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网络化存储和系统快速部署,能够根据客户或业务的需要按需定制,投资回报率高、后期运营维护成本低。这些特点刚好为智慧医疗平台的建设提供了绝佳的技术支持。
云计算平台层是整个智慧医疗体系运行的心脏,能够根据需要向不同的应用主体,和不同的业务系统提供可定制的计算服务、存储服务和网络服务。
3.数据层
数据是智慧医疗的核心,整个体系就是围绕着如何获取医疗数据,如何加工医疗数据和如何使用医疗数据展开的。
要从全局的高度来规划医疗数据,在规划时要严格遵守标准化的原则,这是整个平台能否成功的关键。
此外,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要对医疗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的安全策略,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隐私。
4.物联网技术层
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实时传递和智能处理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满足智慧医疗体系对医疗数据的获取、传输、应用的需要。
对智慧医疗来说,就是通过智能内衣、智能胶囊、测量设备、成像设备、RFID设备、扫描设备、GPS跟踪仪等实时获取与医疗有关的数据和参数,为医疗管理和医疗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料。
智慧医疗所采用的网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网络方式和手段,而是广泛采用了三网融合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医疗信息不再局限于某个网络内流通,而是可以在三个网络之间跨网流通。
智慧医疗的典型应用
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智慧型区域医疗是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缓解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这点已经得到社会的广发共识。
正是在政策引导和现实需要的双重推动下,全国各地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势头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20个以上的地市已经启动了智慧型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
区域医疗建设广泛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区域医疗大平台”,通过平台向区域内各医疗机构提供“公共云”服务。
区域医疗的业务涵盖了居民医疗自助服务、医院医疗业务及管理、其他机构医疗服务及监管三个方面,主要功能和目的是实现医疗协同。
医疗协同主要包括一卡通系统、转诊系统、区域PACS、区域LIS、远程会诊、疾病预防、区域临床路径等。该业务需要在卫生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下,各医疗组织共同参与,协同配合,行动一致。
居民医疗自助服务是指通过自助服务门户,居民可方便快捷地获取医疗服务。
医院医疗业务及管理主要体现在医院管理和临床管理两个方面。
其他机构医疗服务及监管主要指卫生厅、药监、血液中心、急救中心和疾控等部门通过监管系统、急救系统、血液系统、药品流通系统等开展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智慧型医疗服务,从其应用的形态来看有两个显著的标志:一是将以物理形态存在的“物”自动转化为医疗信息;二是这些医疗信息能够以最便捷的方式传递给医疗事务参与者。从这个角度讲,物联网、三网融合和移动通信等技术在医疗业务中广泛采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举例来说,在联合会诊中,通过医疗成像设备、电子感应设备和检验检疫设备,能够将病人的体征参数、血液/尿液的化验结果、医学图像等数据,通过网络传递和移动终端设备,传递给每个参与会诊的医生,医生据此会诊并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信息技术已成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通过信息化能促进医院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推动医院改革的深化。
(本文摘自《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两化深度融合中的应用》一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未来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将更多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技术,减少人为失误,大幅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范。
智慧医疗面临诸多挑战
■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
大多数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仅侧重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面向临床应用为目标,比较侧重于医护人员日常的医疗文书处理等工作;而与医院临床业务密切相关的,更为专业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比如在护理信息管理、多媒体智能化的电子病历、患者生命指征监护、手术室监控、临床实验室检查报告、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处理、功能检查信息管理、病理图片及报告、血库管理、营养配餐管理、临床用药咨询等系统的建设应用广度和深度不够。
■信息孤岛
目前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和生产厂商各自为政,很少考虑到用户集成的需要,有些子系统集成困难,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医院信息系统。医院内部存在着各种信息孤岛。
■集团化管理和区域医疗建设问题
怎样实现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和跨医疗机构之间的临床信息共享和交换,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统一管理?已建成的大量电子病历信息可利用性低,无法很好地支持病历数据科研分析与临床质量控制,成为困扰医院科研及管理部门的难题。
■标准不统一
智慧医疗被广泛应用于急救医疗调度体系中。看似简单的无线解决方案,实现了急救调度的流程再造,使各方得以协同工作。
实际上,各医院间也没有遵循统一的标准。欧美医疗信息化遵循相对统一的HL7卫生信息交换标准,但由于历史原因,国内不同医院的HIS、PACS系统由不同的方案商开发、实施,标准、接口并不统一。
因此,如果想建设一套联接急救中心和各大医院的应急指挥和救治体系,各大医院如何开放其信息接口?通过何种方案实现无统一标准的接口信息交互?这些都是对医疗方案商的挑战。
■如何盈利
以智慧医疗在急救体系的应用为例。按传统买卖的模式,方案商将解决方案销售给用户,并实现盈利。在智慧医疗体系下,这种方式还可延续,但也会有方案商希望探索联合运营模式,改变盈利方式。
赛迪信息最新的《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战略研究(2012)》显示,到2012年,我国明确提出规划,并已经启动建设的智慧城市数量已有40个左右,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初步形成沿海地区聚集分布、中西部地区热点涌现的总体分布格局。
一个向好的趋势是,在全国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大家不再仅仅关注硬件和网络层面的系统建设,不再满足于城市的各个部门建设自己的垂直系统,而是在智慧城市整体系统的顶层设计、数据共享、应用便捷等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数据层和应用层是核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化、IP化、网络化、Web化、宽带化、移动化、智能化、云化、社交化、泛在化等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打下基础,无线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必要条件。智慧城市是城镇化进程的下一个阶段,是城市信息化的新高度,低碳城市、绿色城市、幸福城市、创新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应有之义。
显然,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也是智慧城市能够在2012年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以前,很多城市的工商、公安、税务、社保等管理部门也曾先后建起一些信息化系统,但这些系统往往互相割裂,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智慧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就是要实现对城市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面向政府、企业和个人,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企业竞争力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般来说,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和应用层。虽然基础设施层不可或缺,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各种计算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的堆砌,而是必须在数据层和应用层多下功夫,帮助政府部门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更好地为企业和市民服务,让城市管理摆脱旧有体系的羁绊,加速政府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一体化成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覆盖率逐步提升,城市化和信息化都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程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带来的年投资需求将增加6.5万亿元。信息化建设是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物联网正在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领域,物联网及其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将带来一个万亿元级的高科技市场。
智慧城市复杂的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十二五”期间,宁波将投资407亿元打造“智慧之城”,淮安将投入100亿元打造“智慧淮安”……
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应用终端、数据传输、计算与存储、通用软件都是智慧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产品,这些新需求给众多的硬件产品提供商带来了新的希望。包括高速网络、大型数据中心、物联网在内的智能基础设施、城市信息资源中心、跨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吸引了来自神州数码、太极股份等众多系统集成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针对智慧城市的IT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日常应用等系统的运营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已经被认为将催生多种产业模式创新。
相关产业政策不断出台,地方政府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速布局,这些都将推动智慧城市产业高速成长。未来十年,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将从规划期迈入大规模建设期。从需求的角度看,越来越多的城市青睐那些有智慧城市建设经验、能够提供从基础设施到垂直应用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厂商。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产品、网络、应用、服务等产业各环节的关系日益紧密,各种技术不断融合渗透,产业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大厂商都在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在智慧城市市场中,厂商的竞争正从单一产品和单项服务的竞争,逐步转向全产业链综合实力的比拼。
相关链接
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企业
神州数码
目前,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神州数码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核心战略,其目标就是成为“中国智慧城市专家”。截至2012年9月30日,神州数码已经在69个城市布局智慧城市战略,并与14个省市级政府签订了智慧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些城市包括扬州、无锡、张家港、镇江、桂林、武汉等。12月6日、12月20日,神州数码又先后在福州和佛山市民融合服务平台,这标志着神州数码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太极股份
目前,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将智慧城市列为公司的战略性创新工作重点,成立专门的智慧城市事业部,支撑相关业务落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太极股份锁定公共安全、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环保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它的优势是可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太极股份的智慧城市业务采用以北京为主,向其他城市推进的策略。借助“智慧北京”、“祥云计划”等大型项目,太极股份承担了北京物联网平台建设,参与策划了北京市政务云服务,并开发了部分支撑解决方案落地的软件工具。
东软集团
东软集团已经对自身在智慧城市中的发展做出了战略规划和定位,其跨越多行业的技术实力和分布广泛的地域优势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产品方面,东软拥有自有品牌的医疗产品和信息安全产品;在建设环节,东软的行业解决方案涵盖了电信、能源、金融、政府、制造、商贸流通、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众多领域;此外,东软还提供IT基础设施服务、应用维护、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等一系列业务。东软曾成功帮助唐山市建设健康城市项目。
作为中央企业,中国普天始终主动遵循国家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趋势,积极以改革创新的思维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管理创新,使企业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中国普天加快在信息通信、智慧城市、低碳绿色能源等主导产业领域的发展步伐,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强信息通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与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着力在政府、产业、民生等关键领域抢占制高点,引领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 ”和制造业的双向融合,实现互动发展,中国普天也将通信、芯片、软件、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和应用向各个领域延伸,在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基础上走出了自己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互联网+”是普天创新最强劲的驱动力
中国普天作为较早进入充分竞争市场的中央企业之一,始终把建设创新型企业、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出以“创新、集成、资本”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指导原则,发挥创新驱动力,通过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整合优质产业资源,加强全产业链运营,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不断推进企业由传统通信设备制造商向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综合运营服务商转型。
中国普天抓住国家“两化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宽带中国”等战略机遇,凭借在通信产业积累的深厚经验和技术优势,积极拓展产业辐射面,提高技术的利用率和贡献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中国普天的产业已经覆盖信息通信网络和信息安全、智慧城市、绿色低碳能源以及工业自动化重大装备等领域,涵盖27个产业链,涉及320余项产品与服务。公司在京津冀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中西部地区均建立了重要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制造基地。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中国普天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政府、产业、民生、低碳、信息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利用互联网思维促进创新发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关键领域,结合智能制造的发展要求,加快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突破,着力提升技术水平与应用能力,打造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设施和平台,积极探索面向行业与服务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引领示范效应。
积极融入“互联网+”基因的行业应用领域
“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依靠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所谓“互联网+”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
在政府领域,中国普天通过融合LTE、TETRA/PDT核心技术,业内首创宽窄带集群融合一体化专网解决方案,将4G宽带多媒体集群的高清视频、多媒体指挥调度、高速数据下载等优势与窄带集群的大区制覆盖、网络抗毁性强、频谱需求低等优势相结合,真正实现了宽带集群和窄带集群融合互通,有效保护了用户窄带集群投资,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效率。该方案对于公共安全、应急通信、指挥调度功能要求较高的政府、公安、武警以及军队等都十分适用。
目前,中国普天宽窄带融合解决方案已正式商用,成功应用于北京政务物联数据专网、银川政务专网等智慧城市建设,并在福州、沈阳、成都等地建设试验网。近期,由中国普天设计建设的银川市政务信息网暨银川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荣获由国家信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颁发的“2014年度智慧城市与宽带集群最佳应用奖”,成为国内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典范。中国普天还将继续打造数字集群系统宽窄带差异化发展优势,形成行业领先、契合用户需求、有强大竞争力的普天特色系统。
在产业领域,中国普天针对行业物联网应用的无线通信需求,基于LTE核心技术,采用全IP网络架构,使用各行业230MHz频段的离散频谱资源,深度定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TE230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具有广覆盖、安全性高、可靠性强、频谱适应性强等优势。普天LTE230系统已经在浙江、广东、新疆、河北、江苏、内蒙古、宁夏、青海、江西、湖南、福建等17个省区市的电网企业开展4G试点应用,得到了行业用户的良好反馈。
近期,中国普天与南瑞智芯联合申报的“基于TD-LTE230的电力无线通信基带芯片”在“2014年度中关村十大系列推介活动”中成功入选“2014年度中关村十大创新成果”。这一成果已在江苏昆山电网经过外场实测,对其性能、功耗均进行了验证。该芯片设计具备国内领先和行业领先水平,不仅能够满足电力行业应用要求,同时填补了我国在电力无线通信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空白,实现了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突破。
在民生领域,中国普天基于医疗“云”的远程医疗云平台提供包括脑卒中远程救治、远程医疗培训、医院信息化系统、患者跟踪、母婴安全等医疗信息化管理服务,还可应用于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其中,在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普天与北京宣武医院合作,将远程医疗技术应用于脑卒中紧急救治,共同建设了国家远程卒中中心,搭建了覆盖京津冀并辐射全国的脑卒中远程救治指导网络,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减轻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
此外,中国普天还与上海中福会养老院、山东有线电视台健康服务平台合作,在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方面,推出了涵盖安全监护、健康管理、康复保健的智能监护系统,使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的管理和服务。
尽管如此,经过近一两年来的发展,各大科技厂虽然不断积极致力于各个面向的研发,但物联网仍然处于发展初期,没有杀手级应用出现,各家厂商各有拥护的平台,没有统一的标准。
物联网引领产业新成长
对此,长期关注物联网发展的Gartner副总裁荣誉分析师Jim Tully指出,物联网的热潮现在才正要开始,且未来还有数十年的荣景,带来极大的商机跟利益。根据Gartner预估,物联网商机在2020年将达到2兆美元,且联网设备将达到250亿个,相较于2014年的37亿,年成长率达到35%,如此的成长性更是其他市场少有,创造出极大的商机及利益。
尤其,Jim Tully更强调,不同的市场类别都有着高成长率的机会。例如,年复合成长率最高的当属汽车市场,预估将会达到67.2%,而通用事业如自动化、能源等有44.3%,在消费市场如医疗健身、家庭自动化或能源管理、娱乐等达到32.4%年复合成长率。其中,Jim Tully指出,医疗健身以及家庭自动化和能源管理前景看好。另外,在各个垂直领域市场包含农业、公共事业、零售业、交通等领域年复合成长率也有24.1%。
但是在目前发展仍混沌不明的时间点,要抓住庞大的商机,企业势必要跟着转型,才能抓得住物联网这个巨大的颠覆性市场。
物联网不只是技术的创新,更带来整个产业结构的革命,这也为企业带来了许多改变,例如企业可以做出更智慧的产品、启用更智慧化的业务营运以及做出更智慧的决策,甚至改变现今的商业模式,让企业也必须更改经营模式以因应这些变化。
IEK归纳这些变化,统整出物联网带来的五大变革,包含生产方式从集中式大规模转向少量多样、市场竞争力从cost down转为资料分析及应用的价值服务、产业结构从封闭的垂直供应链转为开放式平台的生态体系、价值链从品牌主导的垂直分工,改成水平及异业结合的新一代的服务型应用生态体系。
硬体快速普及服务成主角
这些变革意味着物联网将会朝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这样的趋势势必让连网装置的数量呈现倍增的成长速度,但是硬体不再是主要的获利来源,Jim Tully及IEK主任苏孟宗不约而同指出,物联网最大的价值在于软体及服务。根据Gartner分析2020年物联网各项类别的产值,其中半导体厂产值约为500亿美元、通讯技术厂为300亿美元、云端平台厂为60亿,相比之下,来自服务的产值高达2500亿美元。
由此可见,服务在物联网市场中占有极重要的部分。Jim Tully指出,在物联网发展的两个阶段中,第一个阶段是“物的增加(Things Proliferation)”,联网装置因价格快速下降以及厂商补助等因素大量且快速的普及。
但是相较智慧手机或其他消费性产品,物联网装置如监控摄影机、停车计费表、智慧门锁等大多都是属于汰换周期长的硬体装置,市场将会快速达到饱和。这时候则进入第二阶段,就是以服务来获取更大的利润,当市场面临饱和之际,硬体制造商必须有不同的因应方式,例如以服务提升产品价值,才能在市场中不被淘汰。
不过硬体制造的角色虽不如过去般重要,但由于硬体是提供应用服务的载具,因此软体与硬体缺一不可,Google台湾董事总经理简立峰指出,物联网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整合,消费者或客户最终得到的会是一个软硬整合的装置。
硬体加值延伸周边商机
因此,为了创造更大的附加价值,传统的硬体厂商也必须跟着转型。事实上,目前也已经有许多的传统硬体厂商开始转型,提供加值服务,希望抓住物联网商机。Jim Tully以瑞典SKF(Svenska Kullagerfabriken)轴承制造商为例,SKF在其产品当中加入各种感测器,如加速度计、温度感测器、震动感测器等,藉此收集数据、分析轴承状态,提供保养或预测维修等服务。
另外,例如轮胎大厂米其林也在轮胎内加入感测器,追踪轮胎的使用情况,提供换胎提醒服务,同时也能够应用在自家的产能管理上,预先知道轮胎更换的数量。除此之外,藉由车内的其他感测器所收集的数据也让保险业者可依照不同驾驶人的驾驶习惯,订定客制化服务。
除了提供服务为产品加值之外,Jim Tully也表示,硬体厂商可关注新创企业,透过收购或合作的方式,来拓展市场。Gartner统计,未来将会有50%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来自成立不到三年新创企业,Jim Tully指出,这些新创企业提供了创新的技术或思维,而藉由大厂的并购,能够推出更大量的商品,推动市场,同时硬体制造商也能够学习新创企业不同的思维。
掌握硬体优势增加附加价值
在物联网时代,硬体获利越来越困难,而以硬体制造为主的台湾厂商该如何因应?
在过去几年来,台湾产业并没有掌握智慧终端转移及网际网路经济的崛起,而物联网的出现正是一个产业洗牌的契机。简立峰认为,物联网对台湾而言,是一个价值链改变的契机,台湾并不需就此放弃硬体,硬体仍是发展关键要素之一。他建议,包含智慧工厂、智慧汽车、智慧医疗等都是台湾厂商的机会所在,尤其在智慧汽车及自动化更是台湾的大好机会。
由于物联网的应用非常的多元化,呈现少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且许多的新兴应用或系统都需要软硬体的整合,工研院董事长蔡清彦指出,台湾仍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而我们的优势在于智慧制造。
台湾完整的硬体供应链以及制造如IC设计、晶圆代工、半导体、封装技术以及感测器等电子元件都具备相当的优势。此外,包含精密机械、自动化等业者也跟着这一波趋势打造生态系统,加强了智慧制造领域上的优势。简立峰指出,台湾的硬体供应链以及源源不绝的IC设计人才,包含持久的电池、更好的封装技术都是台厂在物联网市场中可以着墨的地方。不过硬体虽仍是关键因素,但必须由杀手级的软体或服务来驱动,因此台厂要在硬体的基础上,建立更高的价值。
关键词:云平台 互联网+ 平台化运营
中图分类号:G229.24 文I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106-01
背景
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笔记本、iPad、智能手机等等可接入互联网的终端已经成为消费者的必备设备,互联网已经成为消费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的大红利下,以及“互联网+”如火如荼的炒作下,以滴滴打车、团购外卖、O2O服务、在线电商、互联网金融、共享单车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创新发展模式在不断的涌现,极大的解决了用户的需求痛点。滴滴打车可让用户在需要用车前,就可提前预定租车服务,避免遭遇在马路边打不到车的痛苦;在线电商让用户足不出户的以低成本、高效率的购买全球的优质商品;以上等等使得传统行业的发展越来越明显的受到了互联网行业的冲击和侵蚀,传统行业的业务发展难以为继。
针对广电行业而言,互联网各巨头服务商打造自己的内容传播平台,已经对广电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根据2016年第四季度有线电视行业发展公报显示, 2016年有效电视总数已经首次出现了负增长,预计2017年市场竞争形势将更加复杂和严峻。因此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广电必须深入研究当前市场的竞争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探寻广电未来的业务转型之路。
一、广电的竞争形势
从当前的竞争态势看,广电面对的 竞争对手已经不仅仅是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内容服务商。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传统电视制造商、创新的互联网企业等各个领域的企业都在挖掘家庭客户的价值,广电网络所面临的竞争已经是全方面的竞争。
1.电信运营商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是广电基础网络业务的直接竞争者,然而基础网络市场相对饱和,已经是一片红海竞争市场。这三家企业已经在开始布局智慧家庭业务,在积极开发物联网智能网关终端,通过将手机、家庭宽带网络、电视机顶盒和智能家庭网关进行整合集成,把家庭通信,家庭娱乐、家庭安防、家电控制等生活应用以及基础网络服务相融合,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慧家庭服务。
2.互联网巨头
一直以来,网络视频互联网公司凭借财大气粗开展“军备竞赛”,虽然烧钱模式造成彼此在业务发展上深陷泥潭,但在客观上使得用户通过网络观看视频的习惯被逐渐培养起来,对广电行业却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版权保护力度的加强、用户逐步接受内容付费模式,互联网巨头正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实现平台+内容的布局。如腾讯建立视频平台,覆盖上万部精品电影、电视剧,诸多体育直播赛事、综艺、动漫、纪录片等内容。并在内容上全力推进自制策略,已经签约了超过30个重磅IP自制项目,包括 “鬼吹灯”、“三体”等关注量极高的IP作品,深入挖掘内容的IP周边价值。阿里影业打造 “娱乐全产业链平台”,整合内容产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协同阿里集团公司海量的用户数据、流量资源,构建打通图文、短视频、长视频的全内容形态,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商业变现完整路径的平台。乐视网打造自有品牌硬件产品+自有品牌电商渠道+海量内容资源的模式,采用全年付费会员捆绑硬件的模式,乐视的超级电视销量超过传统电视厂商,结合乐视视频平台目前已经拥有的5000万付费会员,乐视视频已经成为家庭互联网的第一入口。
3.终端厂家
互联网公司通过内容带动了智能电视硬件的销售,传统电视制造商也不甘坐以待毙,电视厂商不断挖掘人工智能市场,如创维着手打造“智慧互联+生活”的智能客厅布局,并在家庭物联网终端领域加大投入,向智能家居、家庭智能医疗、家庭教育领域转型,打造自己的云平台与大数据的运营能力。
4.其他创新互联网商
如小米,以智能硬件研发为切入点,不断的推出了小米pad,手机、笔记本、手环,以及包括手环、手表、插线板、空气净化器等等智能家电等物联网终端。并不断加大内容和生活服务的投入,通过智能设备终端的粘度带动内容和生活服务的发展,通过差异化、优质的内容和生活服务带动终端的销售。以内容服务+终端的平台运营模式,逐步占领家庭市场需求入口。
5.小结
从当前的竞争形势看,基础宽带网络市场已经饱和,内容市场已经成为红海市场,可以说广电赖以生存的优势和竞争力已经越来越弱。此外,从当前竞争趋势看,各个领域的竞争者均依托自身优势资源,与产业周边资源合作,打造生态平台实现共赢,可以说当前已经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生态链和生态链的竞争。与此同时,一些具有优质内容资源的创业者由于自身资源有限,更希望在具有用户资源和流量资源的平台上,实现内容资源的快速传播和价值变现。
广电目前全国有线电视家庭用户超过2亿,且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作为流量宣传渠道,此外电视当前还是重要的内容传播流量入口,未来在购物、教育、安防、医疗等生活服务也将是重要的流量入口,可以说广电具备用户资源+流量资源+家庭入口的优势,开展平台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未来广电应建立基础网络+平台+内容的平台运营模式,以内容传播为中心,整合价值链上可以为提供家庭用户内容、娱乐、教育、安防等等一系列的智慧家庭应用,为用户提供一体化、融合化的内容和生活服务。
二、广电平台化发展思路
1.平台架构设计
平台化对是传统的业务发展模式进行流程再造与重构,在面对消费者碎片化、多样化、片段化的需求时,能低成本、快捷的上线业务,迅速满足用户需要,提升用户粘性;在面对大量内容制作、生产的合作伙伴时,又能弹性的配置所需资源,让内容创作者高效、自动部署业务,快速实现内容的价值变现。对广电而言,广电的平台架构在前端能支撑海量的内容传播和各类场景化的业务应用请求,后台能支撑资源的低成本配置和使用,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使用。因此采用云计算部署是当前广电平台架构设计的不二选择,基于云平台实现提供 “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能力,提供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计算等基础能力,为平台的合作伙伴提供按需使用的支撑服务,在资源和业务上进行虚拟化隔离,使其彼此不可见,保障每个合作伙伴的服务质量。在云端应用层,可以承载无限丰富的云应用,让更多有创意,解决用户痛点的应用快速的在平台上实现。
2.平台价值链
未来是生态链和生态链的竞争,一个企业即使规模再大、市场地位再强,如果没有价值链合作伙伴的协同,未来的发展将难以为继。因此广电在业务合作上更应该秉承开放的心态,以管道+平台+终端+内容的生态链为导向,围绕家庭用户衣食住行安全等等在内的全方位业务需求,积极引入物联网终端开发商、各种应用开发商、内容提供商等等合作伙伴,满足合作伙伴通过使用云平台探索家庭客户的创新应用业务。此外广电凭借用户资源、渠道流量资源等优势,帮助合作伙伴的创新业务迅速推向市场,解决用户的需求痛点,从而实现合作共赢。
3.平台业务部署
要实现平台的领先者地位,仅仅部署云平台还远远不够,一方面平台要能吸引更多的内容和应用将自己的创新应用放到平台来;另一方面平台具备一定的用户流量资源,用户对平台创新应用要有一定的使用粘性。开发者愿意来,用户对平台有一定的使用粘性,平台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因此云平台需要有成熟和成功的创新应用示范效应,才能让广电平台进入良性、可持续的发展。
从当前的家庭用户需求痛点分析,广电可以从家庭医疗、家庭安防等几方面开展创新应用试点,快速的形成创新应用示范效应,并提供完善的创新应用整体解决和部署方案模板,让开发者按照模板可快速的部署创新业务。
在家庭医疗服务方面,结合物联网医疗终端,并与互联网医疗、社区医院、三甲医院等医疗资源进行合作,实现将家庭人员的血压、血糖、心率等健康数据通过云平台传递给医疗提供方。当医疗数据出现异常或是家庭人员需要医疗帮助时,可通过电视以视频面对面的形式进行医疗救助。此绕家庭医疗,可逐步的提供康复护理、健康咨询、医疗指导和救助、家政服务等一系列服务。
在家庭安防方面,结合智能家联网K端,提供煤气泄漏报警、烟火报警、入室盗抢预警等等服务,并通过云平台的视频监控,与公共服务方(物业服务、出警等)进行合作,提供紧急救助等服务,满足对家庭安全的需求。
当然,家庭的创新应用多种多样,包括在线教育、在线旅游、在线生态农业、在线购物等等方面,只要云平台实现了成熟和成功的应用示范效应,此类创新应用将不断的涌现。此时广电需要以平台化运营为导向,协同合作伙伴对接和整合资源,利用自己的用户资源和渠道资源做好应用推广,实现生态圈的共赢。
结语
互联网+如同洪流一般,只有顺应才能生存。广电企业迫切需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以开放的心态了解和迎接互联网+时代,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由业务运营向平台运营转型,占领家庭互联网市场。
参考文献
[1]张君昌 熊英.试论智慧广电的功能建设与协同发展. 声屏世界,2015(6)
[2]徐品 张琦.云计算技术在广电行业中的应用[J].广电设备与技术,2012(1)
[3]徐通, 徐林灿.“智慧广电”的构建及其发展方向[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5(6)
2012年,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策略会上,IBM推出了7大“软实力”策略,并以此推动了软件营销方式的改变。
时隔一年之后,在2013年大中华区策略会上,IBM则将目光聚焦于6个应用领域:大数据和分析、企业移动、云计算、社交商务、智慧商务以及智慧城市。
聚焦6大应用领域
从7到6,简单的数字变化背后,体现的则是IBM软件战略重心向用户应用端的延伸和深化。
仔细分析IBM软件集团所聚焦的这6大应用领域,事实上都是目前国内IT应用需求最为迫切的市场,这也体现了IBM的一贯思路:将主要资源集中于高价值市场,在引领行业发展趋势的同时,攫取最大化的利益。
在这6大应用领域中,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智慧城市,属于IBM的传统优势领域,而企业移动、社交商务以及智慧商务,则可视为是IBM在软件应用方面的新的发力点。
IBM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软件集团总经理胡世忠表示,“以软件为核心的新的IT发展环境,为企业带来了业务创新的崭新机遇。IBM非常看好软件在新计算时代的发展前景。对于IBM来说,软件业务是推动公司持续转型的重要推动力。2013年,软件依然是IBM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在大中华区,我们将着力推进软件在大数据和分析、企业移动、云计算、社交商务、智慧商务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投入,在这些契合中国企业发展需求的领域发挥‘软实力’,利用软件技术的创新智慧帮助中国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开启商业新格局。”
智慧商务助企业转型
显然,从软件产品到软实力再到应用领域,IBM的软件策略正在一步步向应用和客户端靠拢。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软件的价值得到最好的展现,并和用户的实际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
事实上,在2013年大中华区策略会上,Craig Hayman的出现已经传递出很多信息。作为IBM软件集团全球行业解决方案部门的总经理,Craig Hayman所领导的团队,一直致力于智慧商务、智慧城市市场的拓展。
在本次会上,Craig Hayman对于IBM在智慧商务市场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智慧商务是一种独特的方法,帮助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增加为广大客户、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方所提供的价值。IBM将智慧商务定义为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驱动商业的价值链,并在企业营销管理层面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渠道精准营销,帮助企业实现从采购、营销、销售到服务的商业价值链的转型。”
在Craig Hayman看来,中国的智慧商务市场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因为,对于企业用户而言,在智慧商务方面的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
而据2013年3月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智慧商务为企业带来的投资回报率为12.05倍,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而据Craig Hayman介绍,IBM智慧商务为客户带来的实际效益可以概括为间接和直接效益。其中,60%来自间接效益,如生产力的提升;40%来自于直接效益,如运营成本的降低。
以服装销售企业为例,IBM通过为企业建立多渠道客户交互平台、跨渠道及多品类订单执行管理、供应链优化、供应商管理及精准营销、协助企业及其合作伙伴实现从“生产及企业内部流程导向”向“终端用户需求导向”的转型。
“不仅如此,IBM智慧商务还帮助企业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整合价值链,最终形成无边界业务,也就是形成员工、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之间动态的复合型网络,并利用具有个性化客户关系的服务与深层次业务架构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Craig Hayman介绍道。
移动领域投资翻番
在本次策略会上,IBM对于其移动战略细节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应该说,在移动互联领域,IBM的声名并不如其在PC互联网领域那样显赫。但面对来势汹汹的移动互联网浪潮,IBM早就已经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布局和行动。
例如,通过收购来迅速增强自己在企业移动互联应用领域的实力:通过收购Worklight来帮助企业打造多平台的移动应用;而通过收购Tealeaf则可以为企业移动体验提供有效的分析等。2013年,IBM又推出了移动平台解决方案MobileFirst。IBM在移动领域的连番举措,表明了其对于企业移动应用的重视程度。
“IBM在移动领域,一直在持续强化自身的实力,通过不断地收购,在不同的领域里,IBM已经把很多公司的产品逐渐整合,实现了整体的移动解决方案,同时也形成了一整套的移动战略,我们称之为MobileFirst战略。”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WebSphere总经理徐刚坦言,在2013年,IBM对移动领域的投资将翻倍,以更好地帮助客户实现以移动为中心的业务转型。
而对于IBM在移动方面的策略,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云计算与移动总经理朱绍康则从用户应用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企业的移动力不仅仅是某个产品、某个解决方案、某项先进的技术,最关键的是用户的核心生产价值是否可以通过移动的方式,能否通过移动互联的方式得到长足的增进和进步。”
社交商务:IT业的新战场
在斥资13亿美元收购Kenexa后,IBM已经在社交商务市场树立了自己的地位。而对于社交商务市场的潜力,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协作解决方案总经理李贵兴表示,社交商务不仅是客户面临的下一个重大挑战,也是IT业的新战场。
“基于这一战略,IBM提供新的软件和云服务,帮助企业在业务中运用社交技术,例如面向首席营销官的新型社交功能,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进行营销,帮助首席人力资源官更好地识别人才与实现协作,从而更快速地实现创新。在2013年,IBM在社交商务方面,将着力打造智慧的团队和提供卓越的客户体验。”李贵兴说。
推进行业方案落地
在六大应用领域之外,对于行业以及区域市场的拓展,依然是2013年IBM软件的战略重心之一。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总经理Nancy E.Thomas认为,IBM在“软实力”领域的智慧只有通过与行业客户结合,才能够实现创新的价值。因此,2013年,IBM软件集团将紧跟行业发展趋势,针对金融、电信、政府、医疗、能源、交通、制造、中小银行及零售等9大重点行业,推出40个高价值解决方案。IBM软件还将与服务部门加强协作,共同推进企业再现代化进程。
一、以人为本,回归管理的本质
我国公立医院生存在旧的体制之中,很多的流程都带有工业化时代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残留着以内部流程为中心、以集中求高效的弊病。同时,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是基于解决计算速度低下的问题而诞生的。
二、以需求为导向,让使用者参与进来
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问题,同时要把握宏观、整体考虑。要由使用者提出需求、要让使用者参与开发,信息化不是信息处一个部门或者信息人员的事情,不能把软件开发寄托在专门开发软件的技术人员身上,因为他们不了解实际工作的需求
三、信息化条件下的流程再造,而不是旧的流程信息化信息化不是现有流程的“电脑化”
医院原有的制度、管理体系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是在没有信息化、互联网的情况下建立的,有很多东西不适应互联网+的时代。譬如,以前医院有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划价、挂号等不同的部门,这些都是工业化集中求高效的模式。但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成为必然,医院也应该适时改变模式,这些部门在信息化条件下完全可以有效整合。
四、信息没有100%,是个不断优化的过程
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优化和创新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能责备求全,要求一次就做得尽善尽美,要对不同层次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方法,缩小“包围圈”,逐步解决,并进一步完善方案。
五、要不断冲破旧思想的禁锢和制度上的“篱笆”
打破部门的界限信息化建设要解放思想,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打开视野,形成适应融合发展的新观念。在信息化推广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旧的思想、旧的制度的阻碍,比如在我们医院,医生诊间结算、病区护士站结算,这些项举措刚推出时,很多人反对。
六、数据成就医学发展,未来医学大有可为
传统医学、现代医学和未来医学,都是建立在数据积累的基础上,就这个意义而言,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不同的只是数据采集的方式、量和速度、交换的方式发生变化。我们的祖先也有互联网的思想,在我们文字中,“预测、计算”等类似的词语都体现了经验是可以测量、可以数据化的,经验有限,其实质就是数据有限。
大数据是指那些大小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尺度,一般的软件工具难以捕捉、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大数据之“大”,不仅仅是海量的数据,更重要的是通过挖掘大数据从中创造新的价值,带来“大知识”、“大利润”及“大发展”。
我国经过20多年的电子政务建设,政府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的采集处理几乎覆盖各业务部门和主要公共服务,首先管理操作型系统产生了大量的数据,目前,绝大多数中央部委和省级政府部门的核心业务都有数据库支撑,核心业务数据库覆盖率超过80%。公安部建成了覆盖13亿人口的国家人口数据库。国家工商总局建成了企业法人数据库,民政部和中央编制办公室初步建成了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信息库,全国四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积累了近6000 TB的数据,国家统计局建成了统计信息库,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牵头的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正在加紧建设。此外,金融、税务、质检、社保、教育等领域也都建成了一批信息库。其次是社会原创内容信息,在
Web2.0的技术支撑下,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和社交网络使数据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同时物联网感知系统,通过广泛布置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对社会运转进行监控,并源源不断的产生巨量信息。
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在于服务,那么当今政府能够通过这些睡在档案袋、文件夹中的盲数据为社会公众提供怎样的服务?
其一,以大数据使城市更加智慧。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提及智慧城市,狭义上可理解为实现城市各种数据的整合,通过挖掘数据价值,从而利用数字手段实现城市智能管理不仅能实现信息高效利用,同时也为城市运行节约了大量资源。作为国家一项重要战略目标,智慧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含测绘以及城市地图、政府管理与决策的信息化、企业管理决策与服务的信息化以及数字城市生活等方方面面。以智慧上海为例,上海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已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上海各相关单位积极筹建各类信息化系统,在基础设施建成的基础上,将逐步推动城市综合管理、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领域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城市生命线等5个专项建设。并且在政务信息管理模式也将取得突破。上海正在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主要解决政府信息有哪些,在哪里,谁负责,多长时间更新一次以及政府信息怎样为社会所用,如何开放等问题。
其二,以大数据提升灾害预警能力。依赖对电子政务的数据和分析将给政府带来科学和精准的决策支持。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阿里平台上整个买家盘数急剧下滑,预示了经济的危机的来临。数以万计的中小制造商及时获得阿里巴巴的预警,为预防危机做好了准备。大数据不但在经济预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其它灾害前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受
google成功预测2009年流感的影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也在
2010年开始尝试与百度等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尝试通过大数据的挖掘管理,分析实现流行疾病预警管理。2014年7月百度上线“疾病预测”,利用用户的搜索数据,并结合气温变化、环境指数、人口流动等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实时提供预测流感、肝炎、肺结核和性病发病趋势。这种“百度疾病预测”为应急政府部门提供一种强大的早期预警系统,它既能动态监测,又能及时预防疾病的爆发。
其三,以大数据拓展公共服务。政府利用大数据技术把积累的海量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利用,可以提供更为广深的公共服务。
交通。智能交通系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于这个系统,管理人员对道路、车辆的行踪将掌握得一清二楚。目前,智能交通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指挥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公路和运输管理等领域并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和济南等重点城市实现了较大发展。同时?随着我国高铁运行网络不断扩大,高铁车辆运行安全的重要性凸显。2014年3月,湖南株洲市通过引入国际科技团队设立的中国首个“高速铁路车辆网大数据研究和应用中心”,旨在为高铁安全运行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
医疗。医疗行业很早就遇到了海量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挑战,大数据技术帮助人们存储管理好医疗大数据并从大体量、高复杂的数据中提取价值,积极推进医疗信息化发展。具体应用的实现可通过3G 网络远程采集医疗信息、医疗病例和医疗共享信息,让医生通过捆绑无线终端比如平板电脑或者手机获取医院各种各样的信息。在远程监护方面,比如老人监护、慢性病观察、新生儿监测以及 ICU 监测等,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IDC中国行业研究与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全国范围内17.5%的三级医院已经使用了移动医疗系统。在已经安装了移动系统的医院中,大多数医院目前使用的移动医疗系统功能比较简单,预计2014年多数医院将扩大移动医疗的部署范围,扩展移动医疗的功能;同时2014年将会有更多的医院开始建设移动医疗系统。医护人员BYOD(自备设备,Bring Your
Own Device)也将逐渐成为移动终端应用的重要模式。
教育。大数据对我国教育产生深远影响。首先通过深入地跟踪和分析学生的在线学习活动―精细至每个鼠标点击动作,研究人员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绵延了几千年的“因材施教”的理想,最终转化为现实。其次,高校的录取方式、用人单位的招聘方式,都将发生极大的变化。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将会积累大量的结构性、非结构性数据,例如每一次考试的成绩、学习的速度、在哪方面有特长、曾经获得过哪些奖励、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等,在电子档案中将一目了然,包括学生的微博、社交活动中也会留下大量的信息,成长轨迹非常清晰。高校招人只需要看这些过程化的数据,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学生,整个高考录取行为可能变成持续不断的录取方式。学生的过程数据还可以显示,这个学生适合的职业,应该从哪个方向努力、从事什么工作,对学生同样重要。同时,目前我国有不少高开始了信息数据的挖掘工作。主要集中在针对网络系统运行所做的数据分析、教学教务管理所做的支持、特定学生的分析、科研所做的数据分析支持等方面。浙江大学通过对资产的归纳、整理,最终形成权威、全面的资产数据,并提供数据查询和分析服务。这些数据分析的成果已经被真正地应用起来,能够帮助教务处更好地利用教室、实验室等资源;复旦大学则对特定的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并且得到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数据。比如,从平均成绩点看,来自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学生的成绩呈递减趋势。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镇学生成绩优于农村学生,东部地区则相反。分析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或与学生所受基础教育相关:在中、西部地区,城镇的基础教育资源和水平明显高于农村;而在东部地区,不少农村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反而可能学得更深;东华大学的智能实验室项目。东华大学通过和专门研究数据挖掘的公司合作,用物联网的方式把实验室里所有的仪器设备都管理起来。只要学生进入实验室,哪个学生使用了哪台仪器设备,使用了多长时间,基本所有的使用情况都能记录下来,所有仪器的电流、电压都可以监控。之后想要的数据由电信号直接产生,自动计算出来自动生成表格,实验室利用率等情况在表格上一目了然。从表格就可以看出,哪些实验室申请的设备根本不必购买,哪些实验室不再需要拨钱。实验室的使用率和第二年的经费完全挂钩,最后实现教育经费使用的集约高效。另外,东华大学智能实验室还实现了24小时开放无人工管理。数据显示,智能实验室的管理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有显著影响,学生在实验室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在教室的时间。
其四,以大数据提高反恐能力。国际上,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反恐已成趋势。 “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在反思中发现,多个安全部门之间协调不到位、不能及时分享情报资源,尽管掌握了诸多线索却没能预防恐怖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建立“棱镜”等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分析手段,政府监控到公共领域细微的异常,及时启动预警机制。对来讲,在行动之前,肯定会有蛛丝马迹表露出来。通过不断地收集积累数据,从每个人的行动、生活都可以找出一些活动轨迹。对社会有很多不满,会通过很多方式表达出来,比如发微博,微信等等,并且恐怖事件发生是有规律的。如昆明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在两会前夕,并选择在人多的火车站,是为了制造社会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历史上恐怖事件的发生规律,来判断大概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需要特别警戒。
其五,以大数据加强对政府人员的监管。美国著名的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有一句名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面对公共信息,奥巴马在签署第二份总统备忘录《信息自由法》时强调,“当我们有所怀疑的时候,公开是第一选择。我们不能因为公开可能导致我们的官员陷于难堪的境地,或者会暴露我们的错误和失败,或者因为莫名的担心和害怕,而把信息打上‘保密’的标签”。可以说这份备忘录的签署,不仅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各部门刮起了“透明和开放”的旋风,而且波及全世界很多国家。我们可以认为政府数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约权力滥用,如果把政府公权力的行使由个别人、少数人知情变为多数人知情,就能规范行政行为,消除暗箱操作,把腐败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唯有此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试想,我们每一位官员都有一份电子数据档案,绑定工资、财产、考核、晋升等方面信息,并且向社会公开,“让掌权者在阳光下行走”,这样可为防腐反腐工作提供科技和数据支撑。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实现网上招生录取,录取信息网上查阅。政府部门“三公”经费的公开等等,都能有效的防止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参考文献:
[1] 郑宇:城市计算:让我们憧憬明天的北京 大数据文摘 2014 -09-04
[2] 李国杰: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大数据文摘. 2014-02-28
【关键词】“两化融合”;发展趋势;对策
一、“两化融合”的实质
“两化融合”,即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中,“两化融合”是历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其实质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渗透、循环提升,信息化水平不断发展直至赶超工业化水平,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由量的不断积累实现质的飞跃,最终达到均衡发展、和谐共生的良好状态。
二、全国“两化融合”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革新带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模式变革
在信息技术革新的背景下,如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也将随之变革。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生产设备之间、生产设备与信息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使大批“无人工厂”成为可能。同时,物联网技术将促使制造业由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移动智能终端将大行其道,成为日常管理和办公工具。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将推进企业IT服务的外包。企业通过支付服务费给云计算服务商从而使用云平台软硬件,代替自行购买。云计算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普及有利于大型企业管控所需数据,同时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门槛。
2.“两化融合”将从单一企业信息化向产业链、产业集群信息化发展
为了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企业不能单一依靠自身资源,还需要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如供应商、厂家、分销商、客户等行成产业链协同。以实现及时生产为例,企业需要及时收集市场需求的动态信息,并完成企业信息系统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信息系统对接,同时要与下游分销商信息系统对接。通过生成的无聊需求表(BOM表),企业可以根据产品销售状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集群发展日益迅速。在产业集群内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等以提升产业集群内企业信息化水平。
3.传统企业将向智慧产业变革
智慧产业是指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程度较高的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相比,智慧产业属于智力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且具有较高的学习和应变能力,对环境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并提出智能对策。其智能化表现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必须实现生产经营智能化与反应及时化。商业智能系统(BI)等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广泛运用将是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三、中国推进与深化“两化融合”的对策建议
1.全方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两化融合”
加快构建国家与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推进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出台有利于推进两化融合”创新的政策,引导全社会积极创新并形成良好氛围;同时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其实施技术创新和改造,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智慧创新型企业。企业自身也应加大对“两化融合”创新投入,积极推进技术革新。加大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两化融合”技术创新联盟。高校、科研机构等积极为“两化融合”服务与攻克难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精通信息技术与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推进企业深化“两化融合”。
2.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推动工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化“两化融合”需把握几个重点。一是在工业各领域和各环节广泛推进信息技术,形成全流程渗透、全行业覆盖、全方位推进的格局。二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如水利、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三是通过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的深化,推进重要业务系统的建设,使跨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成为可能。四是推进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如教育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社保信息化、文化信息化等,推动社会进步。
3.深化“两化融合”示范区、示范企业建设,加强区域合作
进一步建设“两化融合”试验区、示范企业,并及时总结经验。继续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影响力大、实施意义显著的项目和企业作为重点示范对象。通过“两化融合”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论坛、推广会等形式,并建立对应网络平台加强沟通交流与协同,相互借鉴成功经验,加快“两化融合”进展。
同时,推进“两化融合”的区域间合作与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要想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前进,走“两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性能全面、操作简单、开放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很大程度上降低区域间信息使用成本,推进区域间信息互动和交流。如利用远程教育、新闻网络、数字图书馆等实现区域、政府和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经济一体化。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可为企业产品设计、工艺知道、产品检测、网络化制造等提供帮助,为区域和政府服务。
参考文献:
[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杨学山.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展望.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
[3]杜昊,郑建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J].新世纪图书馆,201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