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培养 基本原则 基本路径
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270-02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如果要想站在人类科学的最高峰,那么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我们认为,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个民族自立之本,也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有活力的行为和科学技术研究的生命线;它对于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都起到了灵魂般的作用。任何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人的自身能力的提高,而人的自身能力的提高则取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 培养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总趋势。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是要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其创造能力,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核心就是培养人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其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创新特点的思维,是一种突破了传统思维习惯与逻辑规则,以独创新颖的思路来阐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概括来讲,创造性思维就是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包括思维领域内的思路和设想的独创与新颖;是在人类现存认识基础上的新见解、新发现和新突破;在具体认识过程中不囿于传统的思维习惯和结论,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等都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阶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原创性。原创性就是指这种思维方式超越传统的固定认识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新方法去认识客观具体事物,找出一些不为常人所拥有的、不寻常的新观点或新理论。创造性思维能促使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产生某种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它不仅善于求同,而且善于求异。原创性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本特征。
2.新颖性。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贵在常规思维活动中勇于开辟新的境界。在具体的思维活动中不囿于传统经验方法和观念的束缚,经常表现出对现存已有理论的合理科学的怀疑,并大胆提出自己的新理论,从而使人们对于原有问题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新颖性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主要特征。
3.多维性。创造性思维的多维性又称发散思维或扩散思维等。发散思维或扩散思维也就意味着创造性思维具有多维性的特征。它要求人们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思维可以不拘泥于原有的信息和材料,尽可能多地产生各种合理科学的信息,即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探寻事物和现象的本质与规律,提高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速度与深度,从而做到随机应变,不固执己见和囿于常规思维定式。
4.目的性。创造性思维应该是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思维活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没有目的的活动一般不会有所创造。人的目的性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根本动力,而创造性思维就是帮助人们在既定的目标指引下,把杂乱无章的各种设想转化为有组织的系统研究和探索,不达目的绝不放弃。
5.综合性。综合性是指创造性思维是从纵、横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客观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从而产生新的结论或在思维过程中对世界若干要素实行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创意或理念。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社会基本思维形式中综合而成的高级思维形式,其思维过程就是在前人已有知识基础上,产生新的信息和观点,并以此实行重新的分解与综合,最终获得新的发现和突破。
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原则
1.唯物论原则。哲学的唯物论原则要求我们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只有坚持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才能认清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从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出发,清醒地认识到广大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社会及其自身的伟大历史任务,从而产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心和不畏艰难的精神,认识到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不断创新。
2.辩证法原则。哲学的辩证法原则要求我们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辩证的发展观,即理解和掌握哲学的唯物辩证法。辩证法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它指导人们科学的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世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科学思维方法。
3.实践性原则。实践的观点是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是在通过探索性的实践来完成的。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就必须首先具有实践的观点。所谓实践性原则,就是要在人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深入社会生活的实际,从社会发展和人的需要出发,进行持续的研究和不断的创新。
三、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路径
1.善于学习。善于学习是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前提。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了解前人和同时代人已有的文明成果,才可能在继承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应该站在前人和同时代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而不是离开已有的人类文明成果去思考问题。否则,创造性思维与胡思乱想就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我们应该善于学习,善于学习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2.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我们在对已有人类文明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记忆和背诵。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思考的过程,善于学习的同时也要善于思考。只有通过思考,我们才能深刻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世界的规律,明白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只有深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另一方面,无论是观察自然现象,还是探究人类社会历史现象,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发现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恰恰是人们大脑思维中最珍贵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思考者新提出的问题越是基本,反而越是重要,思考者本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越强,其影响也就越是深远。
3.善于批判。善于批判是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品质。善于学习是为了掌握和运用前人已有的文明成果,善于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前人的文明成果,同时在思考中发现问题,而善于批判则是在此基础上对前人的文明成果进行部分或者全盘的否定。创造性思维本身内在地要求我们只有在否定前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一件事情给出更多可供选择的空间,才给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机会。我们甚至可以把“批判”理解为否定意义上的创造。尤其是哲学上的批判,直接诉诸一个观点乃至一个思想体系的理论预设,因此非常深刻。善于批判就像拆毁地基上原有旧的建筑物,只有旧建筑物拆毁的越彻底,新的建筑物才可能越坚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空间也就越大。
4.善于变革。善于变革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总会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在许多人那里,这些问题并没有被提出来予以解决,而是像肥皂泡一样自生自灭了。其实,这才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造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比如大家熟知的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发现,就在于对于一个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产生疑问并投入大量的精力深入研究,才给出了富有革命性意义的科学解释。可见,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缺少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是缺少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和改革,只有善于革新,才能推陈出新,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
5.善于超越。善于超越是创造性思维的最终目的。在强调创新时,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始终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在我看来,善于超越才是创造性思维的灵魂,是人类文明始终发展的不竭动力。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和把握创新性思维中善于超越的尺度呢?我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崇尚人性是善于超越思维的根本要求。人不但是社会的人,人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社会的任何发展和进步最终都必须通过人体现出来,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理应超越前人,崇尚人性,更好地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满足人本身的需求。追求品位是在崇尚人性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一级的要求。这里说的“品位”主要是指丰富的精神生活,而追求品位则是对这种人类美好精神生活的自觉认同和向往。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追求品位、趣味高尚的人,是不屑与趣味低俗、见解庸俗的人为伍的。事实上,随着人们追求的品位的提高,人的思维空间必定越来越多地向超越思维敞开,其精神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完善自我是善于超越思维的最高境界。人类的不断创造和发明,其实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完善人本身,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四、培养创造性思维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长期性和反复性人们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往往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反复循环中才能逐步提高。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
2.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质量互变规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该从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细节和小事开始,长期积累,只有一定量的积累,才会有最终的质的飞跃。
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我们今天所谈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目的是为了人们更好的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以更好的满足人的需要。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我们在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应该正确处理好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收稿日期:2011-06-1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哲学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的阶段性成果(11552301)
作者简介:段满江(1979-),男,陕西蒲城人,讲师,从事哲学研究;朱泓(1965-),女,黑龙江望奎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等活动中发明与发现的创新思维过程。这一过程是多种思维形式与思维方法的整合。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指在科学活动中提出创新的方法、思想或是获取创新成果的思维活动方式,即指人们依据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知识对研究对象进行思考时不受某一种固定逻辑规则的约束,直接领悟对象本质的思维形式。创造性思维一方面表现为逻辑思维活动,即在感性基础上综合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具有抽象性、深刻性、逻辑性、自觉性特点;另一方面表现为非逻辑形式活动,即通过直觉、灵感、顿悟等非逻辑形式来领悟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突发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特征。大量的创造过程是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交叉综合的结果。
二、创造性思维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
(一)运用创造性思维规律及艺术设计语言产生新设想、新构思、新方案,突显动画造型设计的独创性和新颖性
1.发散思维是利用不同的思考方向、开放活跃的思维方式衍生新的设想和创见的一种设计思维形式,分为多元发射、转换发散、换元发散。设计构想阶段首先提出尽可能多的设想,当思维受阻时迅速关注问题的其他侧面,灵活变换思维方向从而产生新方案。收敛思维又称集中思维,该思维是从已给的大量信息中搜索寻求汇总或推断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最优方案。这种思维像聚光灯一样集中指向一个焦点。收敛思维表现形式为聚焦收敛和推理收敛。聚焦收敛即为寻求最佳答案将问题的各种构想与方案集中使设计思维聚合为一个焦点。推理收敛即按照目标要求根据事物内在的发展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进行变相组合推导出正确答案。例如,动画造型设计中为完成某一既定角色形象的设计,将若干生物或非生物形象分解,然后根据剧情、角色的性格特征等运用收敛思维将分解后的元素进行移植、替代与重组,从而表达一种新的概念,传达出一种新的信息,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或对现有动画角色进行打散重构,重新排列组合,改变其局部与局部或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同时注入新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想。例如,《千与千寻》中的锅炉爷爷、《怪物史瑞克》中的史瑞克、《西游记》中猪八戒的造型设计等。
2.动画造型设计中运用发散思维和求同思维,从内在的结构关系考虑打破时空观念进行结构重组。发散思维是对同一问题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具有求异性特点,常与想象、直觉、灵感相联。在设计构思阶段,发散思维往往能激发出无数的灵感与创意。求同思维是对同一个问题探求一个正确答案,是单向开展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的结果需要依靠求同思维进行检验和求证,从而获得创造性成果。例如,在动画造型设计中将各种设计元素进行分解,利用发散思维从破碎的解构中寻求组成新的动画形象的灵感。解构的范围很广阔,可以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非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等。从动画造型设计的内在联系出发,打破人们的思维定式,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运用发散思维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利用求同思维把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元素重新组合。如《哈尔的移动城堡》打破时空观念综合了日本、欧洲等各国的造型元素,动画造型极富创造性,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美感。
3.逆向思维是向原来的思维方向相反或相对立的方向进行的思维,即反其道而行之的一种思维方式。动画影片《怪物史瑞克》中史瑞克的造型设计,打破人们传统的固定的英雄救美的思维模式,采用逆向思维把影片中真正的英雄史瑞克设计成一个怪物,而公主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视觉震撼,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二)想象是创造活动的先导,人类的创造发明、设计活动都离不开想象
想象通过联想的方式产生新的创意与灵感,联想的形式包括横向思维、纵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想象以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展开,具有多向性、跨越性、综合性特点。想象的多向性是从运动与发展的观念出发,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思维;跨越性和综合性是打破时空观念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思维。想象是人的认识过程,与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性质相同,但想象和思维属于高级认识活动,表露出人所特有的活动性质。离开思维固然无法创造,离开想象创造力同样不能发挥。特别是创造性想象被称为智慧活动的翅膀与创造活动的先导。动画造型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创造性思维全程参与,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等不同思维形式的综合运用,结合剧作要求对动画角色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从剧作结构出发分出角色的主次关系,将每个角色的外貌特征、性格脾气、服装服饰了解清楚,同时综合剧情需要和民族审美心理,将传统元素、现代元素、科技元素相融合,利用现代的方式进行重新诠释等,这样在进行动画造型设计时通过联想基本可以确定人物角色的整体框架与基本特征。如动画影片《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造型,除具有猴子的性格特征外,还具有反叛、顽皮的人物性格特征。日本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的萝卜神虽然是日本传说中的一个神仙,但在造型的处理上像是一个日本现代小市民。
三、动画造型设计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创新意识的养成与创新能力的训练。创造性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新颖性、独创性特点,其中,新颖性与独创性是决定动画造型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激发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是动画角色造型设计过程的本质所在。动画造型设计作品要有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个性化语言的运用是创造力的重要表现。在具备一定的造型基础后,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创造性思维规律。动画基础教学是创造力培养的起点,从造型基础课开始就应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强化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结语
个性化艺术设计语言的运用和创造能力的发挥在一件动画造型设计作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创造性思维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通过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期望我国的动画造型设计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秦明亮.动画造型与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中专数学创造性思维
我们教育的宗旨就是提高人类的素质,特别是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造性素质教育,创造性素质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由于数学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殊作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学科。作为一个中专数学教师可以不去追求创造性思维的严格定义,但必须知道它的重要属性――新颖性和独立性的思维品德,即能够独立地提出或解决新问题、新思想、新方法的思维品德。
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应有两个阶段:(1)初级阶段。也就是创造性思维正处于逐步形成过程中,通常指的求学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提出或解决新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人类来说常常是已经认识或已经解决的旧问题,并无社会效果可言。(2)高级阶段。就是创造性思维已经形成,有能够提出或解决具有社会效果的新问题的创造性能力,通常称为创造性人才。我们中专数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就是要完成上面初级阶段的任务。那么该如何培养中专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造性思维概念及其相关特征
创造性思维即具有创意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寻觅事物的客观本质的基础上,引发刺激形成的新的更具独特性、创造性的一种思维过程。具体有下面几种特征:①联想性,即由甲事想乙事,甲事是乙事的原因,乙事是甲事的结果。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发散性,没有太大的逻辑束缚,同时也有一定的连贯性。②求异性,异是对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求,它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中,成为人们进行思维创新的目标导向。在学习中,主要表现为不只是局限于会解题,而是更高地要求自己会创造性理解、运用及知识之间的联系。③灵活性,创造性思维并无现成的思维方法和程序可循,它的方式、方法、程序、途径等都没有固定的框架,日常学习当中需要灵活多变,不要拘限于课本。
二、中专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高。虽然中专招生规模日趋增强,然而其生源很多都是经普通高中层层筛选后落选的学生。这些学生群体的普遍特征是学习兴趣狭窄,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信心缺失,数学基础薄弱等方面。这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就业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使得中专数学教学的改革举步维艰。从而很难达到国家培养合格中专生的标准。
2、教学方法陈旧,虽然一直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办法改变应试教育这种传统的模式,直接导致教学手段不够新意,更多的只是照本宣科。由此导致中专教学只是完成任务,方法上也只是简单的灌输和死记.忽视理解和过程等。这种现状衍生出的直接后果是教学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学生也无法充分提高其思维的发散性和推理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及动力。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学科教学努力的方向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我们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我们应当从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职能,但不是唯一职能。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智能,从来就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才能使他们拥有一套运用知识的“参照架构”,有效地驾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形象地说,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向学生提供“黄金”,而且要授予学生“点金术”。
事实上,现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现成的真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现成的认识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类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这无疑是一种与传统教学观有着本质区别的全新的创造教学观。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并实现发展变化,用人类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来使学生懂得人类已有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和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懂得创造和超越已有的东西不仅是可能性的,而且是必要的。用这样的观念来设计整个学科教学,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教学的预期目标。
四、如何在中专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的:“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提,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想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可以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可以有创见性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
2、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我们绝不能急于把自己全部的秘密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为了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教师还可以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意境,可以提出“怎么发现这一定理的?”“解这题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还可以编制一些变换结论,缺少条件的“藏头露尾”的题目,引发学生猜想的愿望,猜想的积极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维发展;第五阶段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0-105-0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也成了世界上最具影响的大国之一。正如说的:“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许多问题都是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为什么总是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创造?”“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等问题已经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它是沉重的,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上,进入新世纪的信息化时代,推动社会发展的不是资本和土地,而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国际经济竞争将变成创新人才的竞争。中华民族能否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中国教育能否培养出大量创造创新性人才。林崇德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创造性人才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过。他认为: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事实上,人的创造力最终要体现在思维能力上,也就是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因此,要研究大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首先必须研究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规律做了初步探讨。
二、高校学生思维发展“第五阶段”的提出
学生的思维是如何发展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没有规律?传统的理论在此问题上表现出三种趋向:一是不重视对学生思维发展的系统研究;二是不重视乃至否认思维发展存在阶段性;三是仅用掌握的知识多少作为衡量学生智力水平发展的高低。对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研究存在着许多误区,尤其是仅用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大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的高低,没有看到大学生思维发展量变中的质变,这对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一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瑞士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Jean Piaget)在研究学生思维发展方面提出了他独特的见解。他吸取了康德“图式”概念的合理性,而又否定了他的先天性,经过长期研究,创立他的思维发生与发展理论。在其理论中,他首次将人的思维发展过程划分为本质不同但又密切联系的四个阶段:一是感知运算阶段;二是前运算阶段;三是具体运算阶段;四是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这四个阶段是人思维发展中必须经历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不同的思维特征,既密切联系又有质的区别。皮亚杰理论的独特之处,一是既具有深厚的心理学与教育学基础又有丰富的实验基础;二是他首次将生物发生学中的“同化”“顺应”“平衡”“自我调节”等四个概念引入理论之中,同时借助于“同化”与“顺应”的概念,比较科学地论证了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并提出了人的思维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统一原理”。他的理论表明:人的思维发展变化是一个从质变到量变再到新的质变的循环往复过程,同化引起量变,而顺应引起质变,每一次质变都是一次否定,也是一次“扬弃”,这无疑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相一致,这也是皮亚杰理论近年来在全世界受到推崇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然而,皮亚杰的理论也存在一定缺陷。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研究表明:“他们(指16-18岁的中学生)的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到高中这种转变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的思维趋向成熟。这说明我国中学生(高中毕业生)思维发展基本上完成了皮亚杰所说的第四阶段,也就是说,我国中学生已基本上完成了由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的过渡。按照皮亚杰理论,思维达到形式运算后‘智力质的发展就结束了’。”果真如此,那么,对于像爱因斯坦、牛顿、狄拉克等对科学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如果他们的思维仅仅停留在形式运算阶段,而无质的飞跃,那么,如何解释他们在科学上创造性的发现?因此,笔者认为,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到皮亚杰所述的第四个阶段后,对于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还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_第五阶段。学生进入大学后,其思维的发展并不完全是在第四阶段量变的持续,而面临着从第四阶段到第五阶段质的飞跃。
三、大学生思维发展“第五阶段”的基本特征
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呈现一种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思维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思维特征而区别于其他阶段。笔者认为,大学生思维发展过程有不同于第四阶段的特征标志:第一,思维主体在第五阶段思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具有了辩证思维的许多特征,在思维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不盲从别人,也不排除别人的观点,而在第四阶段主要表现为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或者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理论,从新的理论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标志科学的真正进步。这说明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相适应的思维结构与解决问题相适应的思维结构有着质的区别。第二,思维主体在第五阶段的思维具有新颖性、独特性,也就是说,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具备某种创造性。因此,笔者认为,大学生思维发展有着其独特的特征。祖振铨教授曾就这一问题做过一些实验测试,他指出:“我和我的同事曾对一批大学生做过抽样调查,用一套无固定的答案的题目请不同年纪的学生作答。这些题目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进行优化分析。从答卷中可看出,刚进大学的学生,想到一个解决办法,就认为完成了答案,再也不去想别的可能性了,而高年级学生却从较多的方面去考虑问题。”这从不同角度都说明,大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同刚进大学的低年级学生有质的区别,也表明大学生的思维不仅存在着量的积累,而且存在着质的飞跃。第三,第五阶段思维主体的思维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主体在对思维活动各方面和各环节进行自我调节和校正的前提下所具有的一种能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往往比较大胆,能够对现成的结论质疑,并提出新的观点,而大学低年级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往往比较谨慎,很少对教材的结论提出异议。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思维发展的第五阶段,在这一阶段思维主体表现出的思维特征主要体现在思维的新颖性、独创性、独立性和批判性上,其表现为思维开阔,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囿于别人的见解和自己知识的局限性,能迅速发现事物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的新联系,对遇到的新问题能迅速做出创造性的决策。从这个角度讲,将第五阶段命名为“创造性阶段”更为确切。笔者认为,大学生思维发展第五阶段的提出,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对学生思维发展智能化高层次的要求;二是符合大学生心理、生理以及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三是有利于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物理课堂 实验教学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体现对其特征品质进行良好的培养。
一、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自我独立性”
创造性思维的“自我独立性”表现为:⑴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认为“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⑵力破陈规,锐意进取,勇于向旧的传统和习惯挑战;⑶能够主动否定自己,打破“自我框框”。
在中学生的思维培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的思维特征由模仿向支持己见过渡。演示实验一般都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再加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结果都较理想。虽然它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但无形中就会使学生“迷信权威”。然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由于各个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及实验技能,实验当中容易出现各种与结论不相符合的结果,这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结论产生“怀疑”。在进取心的驱使下,为确信自己的实验结果而重做,甚至多次做,当自己的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结论一致且确信自己的实验无错,才会消除怀疑心理。
如改初二“瓶子吞蛋”实验为学生实验(为经济起见,鸡蛋也可用同等大小的气球代替),由于这个实验获得成功有点要求:一是鸡蛋刚好卡住瓶口,密封要好,二是棉花燃烧烟雾不可过多。如学生不注意这两点,实验很可能失败,由此对大气压的存在产生了怀疑心理,为探求正确结论重做,待实验成功甚至经多次成功才确信大气压的存在。又如改初二物理“水杯——厚纸”实验为学生课堂实验,由于这个实验获得成功有两点要求:一是杯中水足够满;二是厚纸必须盖严杯口。如学生不注意这两点,实验很可能失败,由此对大气压的存在产生了怀疑心理,为探求正确结论重做,待实验成功甚至经多次成功才确信大气压的存在。当然,也有的学生实验一次成功,但从思维培养角度而言,失败比成功更有意义。
二、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探索性”
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探索性”表现为:⑴发现一种现象后,立即纵深一步,探求其产生原因;⑵看到一种现象后,立即想到它的反面;⑶发现一种现象后,便联想特点与之相反的事物。
演示实验是形成物理概念、导出物理规律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思维探索的第一感性材料。感性材料越丰富,兴趣就越大,主动探索的情感就越强,而兴趣和情感又包含着丰富的思维因素,所以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性成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探索性”。如初二物理的“托里拆利实验”,在演示完大气压支持着管内水银柱以后,进一步演示:⑴使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观察水银面高度差。⑵将玻璃管上提或下压一些,观察水银面高度差。⑶换用较细或较粗的玻璃管重做上述实验,观察水银面高度差。⑷把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用塞子塞紧,从开口端向管内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让学生观察水银面高度差并设疑:拔出塞子时会有什么现象?学生积极思维后再用实验验证。⑸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倒插在水槽里,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水上升?然后再实验验证。
显然,在增做的演示实验中,可以激进学生对“大气压”问题的主动探索,为理解“大气压的存在及测定”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大气压”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改“测量、验证”实验为设计型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多向选择性”
创造性思维的“多向选择性”,就是善于从不同角度想问题,而将“测量、验证”实验改为设计型实验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多向选择性”。但不提供任何线索要求学生独立对“测量、验证”实验设计新的实验,对中学生来说,确是难事。因此教师应从以下两个不同角度择其一给予启发:一是将各种不同的实验原理的器材分套,引导学生由分套的实验器材依据相应的原理,从而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法;二是提供各种不同的实验方法的原理,引导学生从实验原理出发,选择相应的器材而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法。
如初三物理学完“欧姆定律”全章后,可将“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下面是不同测量电阻实验的分套器材,请根据各套器材设计不同的实验。
共用器材:待测电阻、电源、电键各一个,导线若干。
⑴伏特表、安培表、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共用器材;
⑵伏特表两个,已知电阻,共用器材;
⑶安培表两个,已知电阻,共用器材;
⑷伏特表一个,已知电阻,共用器材;
⑸安培表一个,已知电阻,共用器材;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作用价值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这种创造性思维在人类生活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首先,创造性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主体是人,人只有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或者创造力,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艺术品,设计才能发展。如何发挥创造力呢?这就需要人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知道的多了,才能有好的创造力。因此,创造性思维促进人类对知识的渴望,它增加了人类知识的总量。创造性思维因其对象的潜在特征,表明它是向着未知或不完全知的领域进军,不断扩大人们的认识范围,不断地把未被认识的东西变为可以认识和已经认识的东西。每一个艺术品的创造,都增加着人类的知识总量,为人类更好的改善环境发挥着作用。[1]
其次,创造性思维既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又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它可以不断地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内在是指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具有的,它的获得需要人类平时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展,并且它还需要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就是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设计如何创新,这就需要人们探索新的领域,采用新的方法,发明新的技术,所以,创造性思维又提高了人类观察的能力和认知的能力。
最后,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与风险性特征赋予了它敢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支配下,人们不满于现状,不满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总是力图探索客观世界中还未被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并进行着一系列的探索实践活动。因此,创造性思维又提高了人类探索实践的精神。
二、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价值
如果说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精神活动,那么设计就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设计作为一种传媒形式,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欣赏价值观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的发展得到提升后,就要求设计师的设计思想进行革新。设计思想是一种观念,也是设计师的世界观,是设计过程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它为了迎合时代的要求,从宏观上控制着设计师在寻找最佳方案时的思维方法。当代的经济的发展也为设计思维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市场经济的繁荣需要新颖的设计作品;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为设计的创新提供新素材;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渗透,拓展了创新的思路;新材料新技术的采用为设计的创新提供了物质手段,这些都促使设计师必须提升自己的创新性。[2]
艺术设计的成功与否,首要因素在于作品能否吸引观众的视线,是否具备一定的视觉冲击力。设计者只有清楚地意识到观者所需,真正把自己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要使艺术作品具备视觉冲击力,设计师要发挥自己的创新性思维,打破传统模式,创造出新颖的设计形式,充分显示出自己的独特的个性。这其实就是对事物的关心和关注,是视觉的焦点和矛盾所在。
英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贡布里希曾经说过:“当来自外界的刺激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合时(即秩序感强),则新信息量小,我们的注意力易松懈,不符合时(即非秩序),则新信息量大,我们的注意力易集中。”[3]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心理学》也指出:“如果有某种特定的需要,无秩序也可以是吸引人、诱惑人的。它提供了一种天然的不规则的自由形式,而且本身就是对组织严密化之受害者的一种慰藉和解脱。”就是说打破事物固有的秩序,可以提高事物的新颖度,更能引起人的注意,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创造性思维价值就在于打破事物固有秩序,创造出更新颖更完善的效果。一个理想的设计方案的形成,往往就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设计创意的过程是一种运用视觉形象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使设计作品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在前所未有的情况下,创造出新的意念来。
三、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它是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心理学认为:创造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将来是人类的主要活动方式和内容,因此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1.培养人类的想象能力,它是创造活动的先导。想象和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一样,是人的认识过程,但想象和思维是高级认识活动,它明显表露出人所特有的活动性质。而人类的想象早在婴儿时期就有了,因此培养人类的想象能力就应该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甚至更早,因为这时期人的思维最为活跃,而且,年轻人喜欢幻想,这是一个宝贵的财富,我们不能扼杀它。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而且能激发我们作出新的努力和探索,去进行创造性劳动。创造性思维只有创造想象参与,才能从最高水平上对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改造、组合,构筑出最完整、最理想的新形象。
2.灵活运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创造性思维主要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我们要解决某一创造性问题,首先要进行发散思维,设想种种可能的方案,然后进行集中思维,通过比较分析,确定一种最佳方案。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二者缺一不可。然而对于创造性思维来说,发散思维更为重要,它是思维创造性的主要体现。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它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对问题寻求各种不同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具有开放性和开拓性。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发散性思维有两种特征,一是突破常规,多向开拓,这是指人要突破惯例和常规,克服心理“定势”,在不同方位和方向上进行各种假设,是设计构思中发挥创造力的最重要方面。二是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是一种启发式思维方式,由一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启发我们解决相近的问题。发散思维使人可以突破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的局限,重新组合知识经验,找出许多新的解决问题方案。它是一种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方向和范围的,可以“标新立异”、“海阔天空”、“异想天开”的思维方式。没有发散思维就不能打破传统的框框,也就不能提出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在设计中常用发散性思维来考虑问题,这样才能使艺术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式。
3.发展直觉思维。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地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设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方案解决一个问题,等等。直觉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中的一个重要思维活动,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从整体上把握对象,而不是拘泥于细枝末节;二是对问题的实质的一种洞察,而不是停留于问题的表面现象;三是一种跳跃式思维,而不是按部就班地展开思维过程。直觉思维是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进行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有助于人们形成深邃的直觉。年轻人感觉敏锐,记忆力好,想象极其活跃,在学习和工作中,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年轻人要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要善于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4]
4.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它们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流畅性是针对突发事件能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灵活性是指随机应变的能力,独创性是指对刺激作出不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这三者在培养思维能力中是非常重要的。这三者如果能够得到提高,那么人的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能力就会相应得到提高。这对于思维,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5.注重培养求知欲望。只有积极地思维,才能更好地创造。因此人要激发自己创造的欲望,首先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人的欲求感总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没有求知欲。年轻人的求知欲最强,然而,若不有意识地专一地发展智力,求知欲就会逐渐消失。求知欲会促使人去探索新事物,去进行创造性思维;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人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持续恒久。在设计领域也是如此,一个人只有处于求知的状态,他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并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
6.珍惜灵感。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新的想法往往带有突然性,这种突然产生新思路、新方案的状态,就是灵感。它常给人一种豁然开朗、妙思突发的体验,使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顿释,许多艺术家都产生过灵感。灵感是思考者长期积累知识经验、勤于思考的结果,它有一定的规律性。艺术家应该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一直都进行思考,要考虑到解决问题的一切方法,这种苦思冥想是灵感产生的前提。其实灵感是对某问题的一切方面经过深入考虑之后达到一定境界才会产生的。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要解决的问题上,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全心投入思考,使要解决的问题时时萦绕在心,这对灵感的出现也是有促进作用的。灵感大多数是在长期紧张思考之后的短暂松弛状态下出现的,因为紧张后的轻松之时,大脑灵活,感受力强,最易产生联想、触发新意。但是灵感往往都是突然出现,转瞬即逝的,因此我们要珍惜灵感,及时记录下来,因为它是我们思维的结晶。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活动,它不仅对设计,而且对人类的方方面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人类只有培养好创造性思维,才能更好地为自己服务。优秀的设计师,都是在创造性思维上大胆探索前进的开拓者。缺乏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产生杰出的创意,发挥其应有的感染力,因此创造性思维是现代设计艺术的灵魂与核心。
参考文献:
[1]埃里克・布斯.艺术,是个动词[M].江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124-142.
[2]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235-240.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中学教育;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237-01
一、关于中学创造教育及其现状分析
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一直响亮,新课程的改革也一直是教育的热点,但过去了这么长时间,目前大多数中学教育的现状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使大部分学生成为思维的机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大量的习题训练和考试实际上是一种应试训练。而中学生正是创造性思维大发展的时期,开发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我们在突破旧教育模式的创新中,发现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式缺乏统一性、连贯性,存在着认为创造性教育单纯只是学校、教师应完成的任务的片面认识,还存在着单纯从主观因素上去认识和培养的问题。为了有针对性和切实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弄清影响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主观因素,明白客观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现代教育中缺乏创造型教师。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可主导者是教师,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是培养创造型的教师。要创新教育就应该是全社会从上而下从理念到行动,做好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人们价值观的改变等等。
二、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重新组织已有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人们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就创造性思维而言它有四种基本品质: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和精致性。
(一)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流畅性,灵活性是创造思维的水平指标,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
(二)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年龄特点,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受到各种因素制约,但随年龄的增长,其创造性思维水平逐渐上升。
(三)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独创性,精致性,灵活性,沉思性等不同维度上存在差异。
三、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
(一)集体思维是影响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一个人的记忆贮存总是有限的,如果采用集体讨论或举行经验交流会、学术论坛等活动形式,利用集体思维来解决问题,这就可以大大拓宽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范围,有利于克服个人思维定势,集思广益;也可以相互刺激、激励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火花的观点;还可以改进和完善思维观点,提高思维效率。可见,集体思维是能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
(二)在校园里我们不能把过多精力放在既定的规则上,就势必会导致人们在思维上形成定势思维,在行为上墨守成规,这将严重压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创造性思维自身就具有求异性、首创性、多向性、等特征,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在遵守起码的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敢思敢想,在科技活动中敢于动手去做,在实践活动中敢于去闯。在他们顽皮、淘气行为中,往往包含有创造力的萌芽。
(三)评价机制是影响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人们对人才的界定、社会对学校所赋予的期望,从而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的人才评价体系,这一点我们做的还不够。在人的潜在创造力发挥中,社会给予的评价是肯定还是否定,对几乎所有人的影响都极大。。
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青少年具有最富想象力、求新求异、求变求索的特征,青少年时代是培养创造思维、开发创造潜能的最佳时机。因此我们要做好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以促使思维的多向性
培养兴趣,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创造思维。夸美纽斯也说过:“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某一成功,定然产生愉快的情绪,若是不断得获得成功,则学习和愉快情绪就会建立稳定的神经联系。
(二)构建自主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以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1、提供和创设创造性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内在创造欲望,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更要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习惯,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勇于提出新见解、新看法。
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关键词] 创新思维 创造能力 学生
培养创造性人才正是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目的。英语教学作为学科教学也同样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任务。以往谈到创造性就只与科学课联系起来,似乎人文学科的只肩负知识、文化传承的作用,而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创造性来自于全脑的开发,来源于知识的综合运用,靠的是以创造性思维为中心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创造性思维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于每个学科教学中。
创造能力的培养应以创造性思维作为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活动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摆脱了习惯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鼓励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聚合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 创造思维是智能发展的高级形式,培养创新人才须从创造思维培养入手,运用恰当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积极的发散思维,活跃的灵感等。吉尔福特提出的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是创造性思维在发展层次上的特征。总之,创造性思维,是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在内的各种认知能力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也是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结果。
吉尔福特也认为,发散思维体现创造性思维的多个方向,而集中思维能决定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同样是创造性思维所需要的。实际上,创造活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它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或主导,但从横向上看,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集中思维,既需要直觉思维,也需要分析思维,需要它们的协调活动。而只有把它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才能产生创造性。在教与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假设,标新立异,这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和高度协调,是创新得以产生的根本。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创造能力的培养应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基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要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以及与发散思维紧密相关的联想思维的培养。
1.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就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发散性思维目的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和独创性。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列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探索较多的可能性;产生与众不同的新奇思想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人们的想象又不是无根据的凭空想象,而是建筑在某种联系基础上的,既是以联想思维为基础的,所以,培养发散思维就要首先培养联想思维。
2.联想思维的培养
联想思维法是根据事物之间所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对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它是通过对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
联想与想象是记忆的提炼、升华、扩展和创造。从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个设想导致另外一个设想或更多的设想,从而不断地创作出新的想法。培养联想能力就是引导学生去寻求、发现、评价、组合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在表面看似无联系的事物之间搭上联系,换句话说,就是在以前无关的事物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有意义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能在混杂的事物表面抓住本质特征去联想,能从不相似处察觉到相似,然后进行逻辑联系,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3.收敛思维的培养
收敛思维就是在已有的众多信息中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收敛思维过程中,要想准确发现最佳的方法或方案,必须综合考察各种思维成果,进行综合的比较和分析。因此,综合性是收敛思维的重要特点。收敛式综合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具有创新性的整合。
收敛思维的具体方法很多,如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比较与类比以及分析与综合等。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思维。法国遗传学家F?雅各布说:“创造就是重新组合。”
培养学生的收敛思维可以从培养比较、类比和分析思维能力入手。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比较、类比和分析、综合,是一个“先发散后收敛,先感性再理性”的认知过程。
二、William Gordon 的教学模式
托兰斯在总结培养创造性最成功的做法时最后提出:要给予积极参加、实践以及和教师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这个观点说明,培养创造性,必须提供实践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使教师能依据具体的教学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进行细化,应用。英语作为教育的一门学科也同样肩负培养创造性的任务,如何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如何在完成语言教学任务的同时,兼顾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能否将英语教学作为学生创造性培养的一个实践机会?另一方面,现代的教学理论普遍承认的一个观点:语言教学应注重实践,应创造环境让学生去使用语言,在用中学语言,在使用中活化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使用语言的能力。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语言、文化知识, 培养语言使用技能, 所以,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应用也必须以此为基础。正是本着用中学语言、用中练技能、用中培养能力的教学理念,来设计英语课堂,即教学模式的设计本着两个目的:(1)培养语言能力;(2)培养创造性。因此,在英语课堂,要从培养创造性的目的出发设计问题,但问题的给出,讨论,描述,直到写作的一系列过程都要求学生用英语完成,所以也就是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
William Gordon的教学模式包括:
1.Describe the topic.
2.Create direct analogies.
3.Describe personal analogies.
4.Identify compressed conflicts.
5.Create a new direct analogy.
6.Reexamine the original topic.
7.Evaluate.
…
三、实践中的发现和思考
1.在实践中发现,学生越熟悉此模式,课堂进程得越顺利,效果也好,学生的想法多,发言积极踊跃,也越能产生新颖的答案;同时,还发现准备得时间越长,学生进入状态越快,这可能语言的基础有关系。平时越活跃、越团结的集体,这个模式的使用效果越好。课后在对此模式评估时,学生给出的反馈也是这样的。
2.在这一过程中,发散思维、联想思维,收敛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得到运用和发展,能使学生产生超出常规的想象。 在这一过程中,把不相似的事物联系起来,而且能从不同的侧面看到了事物的本质。
摘 要 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项目是大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高校篮球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增进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发展其个性,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所需要的。同时,对提高篮球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需求,拓展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是高校篮球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篮球 大学生 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过程及特征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
(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1.准备阶段。这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收集和整理资料,储存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准备必要的技术、设备及其他有关条件。
2.酝酿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对前一阶段所获得的各种资料、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从而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与方案。
3.顿悟阶段。有人曾把这一阶段称为狭义的创造阶段或真正的创造阶段。由于前阶段充分的酝酿,在长时间的思考后,思维常会进入豁然开朗的境地,从而使问题突然解决,这种现象心理学上也称为灵感,灵感只有在上阶段的长期思考的基础上才会产生的,没有苦苦的思考,灵感是决不会到来的。
4.验证阶段。这一阶段也叫做表现阶段,也叫实施阶段,也就是把前面所提出的假设、方案,通过理论推导或者实际操作来检验它们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可靠性,从而付诸于实践。
(三)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强烈的求异性、奇妙的想象力、勇敢的开拓性、全方位的开放性、动态多变性。
二、篮球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作用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技术动作的改进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技术动作进行自我评价,发展了言语思维,头脑中建立了正确的概念,因此在学习技术动作过程中,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在探索动机下还能有意识地对自身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错误动作技术自觉地、及时地进行反馈、调节和改进。
(二)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心理活动的积极性
将创造性思维始终贯穿于篮球教学过程中,促进了学生思维活动的不断加强,不仅激发了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动机,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创造能力,个人创造力的发展是一切活动的基础,这种良好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热情和主动进取的基本素质,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如何在篮球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篮球教学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二是让学生在比赛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所掌握的动作技术。一般地说,篮球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教学与训练过程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刻苦练习,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而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是通过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感知、思维、练习来达到掌握动作技术的。可见,在篮球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和收敛型思维能力
从哲学的观点看,发散型思维和收敛型思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思维品质。发散型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尽量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收敛型思维是以集中思维为特点的逻辑思维。在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就拓宽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发散辐合法:发散思维是追求多样性的开放式思维;辐合思维是通过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从中寻找一个最佳答案的集中式思维。两种思维各有所长,发散思维有助于推陈出新,产生许多奇特的构想,被认为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成分,但如果没有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就会漫无边际,无目的,我们可以通过集中思维对发散思维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最佳选择。
(二)强化对思维定势的突破,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思维定势是指思维在形式上常常采用的、比较固定的甚或是相对凝固的一种思维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内容。思维定势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以说思维定势是思维的惯性,或思维的惰性。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破除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即抛开问题所提供的条件和习惯的思路导向,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的一种方法。它的关键在于鼓励和引导学生放手打破思维定势而启发创新。
(三)重视学生的直觉思维的拓展
直觉思维是在早已获得的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凭思维的“感觉”直观地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心理过程。直觉思维在创新思维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具体研究活动中,一般都是从粗略的思索中寻找明智的思路,从模糊的印象出发导出清晰的思维,进而从含蓄趋于明朗,从紊乱归诸条理,这主要是靠直觉思维。在体育运动中,人们的决策往往不是完全依据准确的知觉和严密的思维做出的,因此,直觉思维经常在体育运动中发挥作用。
四、小结
在篮球教学中,要使学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仅仅依赖教师给其现成的知识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鲜活的思维方法,大力培养和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向成.点击学生的创新思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6.
[2] 艾志兵.浅论开放式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及要求[J].体育教学.2000.3.
[3] 叶国雄,陈树华.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